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通信网络服务

篇1

关键词:移动电话通信系统频分复用模式移动通信网时分多址第三代伙伴计划

I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和组成部分。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在警察局总部与巡警巡逻车之间的车载移动通信服务并迅速在警察部门得到推广应用。1946年,美国AT&T公司开发设计出可以连接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无线电话技术。基于这项技术,AT&T公司进一步开发了一套称为安防移动电话服务(MTS,MobileTelephoneservice)的安防移动通信系统,它的改进型IMTS系统在1969年发展成当时唯一的遍布美国的移动通信网络。1968年,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技术,它能将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划分成很多类似蜂窝的小区,相隔较远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蜂窝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并使小区的基站能采用低功率发射,避免高发射功率带来的干扰问题。蜂窝技术的发明是安防移动通信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安防移动通信进人了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在日本、瑞典、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诸多国家广泛投入使用。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于模拟通信技术,采用频分复用(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模式,网络容量基本可以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模拟技术的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显得过时。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通信技术在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如先进的数字语音编码技术,在保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减少通信带宽的需要,提高了网络频段资源的利用率;差错控制技术增强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基站可以低功率发射;数字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字化用户语音、数据和网络指令;身份证技术可以鉴别移动用户的身份,有效防止身份假冒。所以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第一代相比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安全。

1990年,泛欧数字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GSM,Globalsvste~forMobileCommunication)率先在西欧各国开始运行,让欧洲摆脱了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体制众多互不相通的困境。GSM网络在频分复用(FDMA)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MuldpleAccess)来增加网络容量。其后,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中东国家陆续采用GSM网络,使得GSM网络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安防移动通信网络。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因特网与安防移动通信网的融合,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对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推动着安防移动通信网络走向第三代。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倡导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第三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未来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1998年10月由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电信标准组织联合成立了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et)组织,旨在制定一种以IS-95核心网络为基础的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标准CDMA2000。

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在本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移动通信网络仍将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完美地实现广大安防移动通信用户的通信服务需求。

2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等。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一种类型,同样存在着这些不安全因素。由于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殊性,它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不安全因素。下面将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网络端和移动端三个部分分析其不安全因素以及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2.1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但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作案者可通过无线接口窃听信道而取得其中的传输信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的消息,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以欺骗网络终端的目的。根据攻击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非授权访问数据、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威胁数据完整性三种攻击类型。

2.1.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无线接口中传输的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内容i

(2)窃听信令数据——获取网络管理信息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3)无线跟踪——获取移动用户的身份和位置信息,实现无线跟踪;

(4)被动传输流分析——猜测用户通信内容和目的;

(5)主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2.1.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在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中,攻击者通过假冒一个合法移动用户身份来欺骗网络端,获得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并逃避付费,由被假冒的移动用户替攻击者付费。

2.1.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的目标是无线接口中的用户数据流和信令数据流,攻击者通过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这些数据流来达到欺骗数据接收方的目的,完成某种攻击意图。

2.2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

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端的组成比较复杂。它不仅包含许多功能单元,而且不同单元之间的通信媒体也不尽相同。所以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如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按攻击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2.2.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网络端单元之间传输的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具体方法如下:

(1)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通信内容;

(2)窃听信令数据——获取安全管理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3)假冒通信接收方——获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

(4)被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5)非法访问系统存储的数据——获取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如合法用户的认证参数等。

2.2.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

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访问网络并逃避付款,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下:

(1)假冒合法用户——获取访问网络服务的授权;

(2)假冒服务网络——访问网络服务;

(3)假冒归属网络——获取可以假冒合法用户身份的认证参数;

(4)滥用用户职权——不付费而享受网络服务;

(5)滥用网络服务职权——获取非法盈利。

2.2.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的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不仅包括无线接口中的那些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因为BSS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可能是无线接口),而且还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具体表现如下:

(1)操纵用户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2)操纵信令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3)假冒通信参与者——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4)操纵可下载应用——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5)操纵移动终端——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

(6)操纵网络单元中存储的数据——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2.4服务后抵赖类攻击

服务后抵赖类攻击是在通信后否认曾经发生过此次通信,从而逃避付费或逃避责任,具体表现如下:

(1)付费抵赖——拒绝付费;

(2)发送方否认——不愿意为发送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

(3)接收方抵赖——不愿意为接收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整理)

2.3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端是由移动站组成的。移动站不仅是移动用户访问移动通信网的通信工具,它还保存着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等。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IMEI是代表一个唯一地移动电话,而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也对应一个唯一的合法用户。

由于移动电话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丢失或被盗窃,由此给移动电话带来了如下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1)使用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访问网络服务,不用付费,给丢失移动电话的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2)不法分子若读出移动用户的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那么就可以“克隆”许多移动电话,并从事移动电话的非法买卖,给移动电话用户和网络服务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

(3)不法分子还会更改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的身份号,以此防止被登记在丢失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等。

2.4攻击风险类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威胁还有无线窃听、假冒攻击、完整犯、业务否认和移动电话攻击等内容,

具体描述如下:

(1)无线窃听——窃听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身份号、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

(2)假冒攻击——假冒移动用户欺骗网络端和假冒网络端欺骗移动用户;

(3)完整犯——更改无线通信控制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

(4)业务否认——移动用户滥用授权、网络端服务提供商伪造账单;

(5)移动电话攻击——偷窃移动电话、更改移动电话身份号和克隆移动电话。

3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技术

从第一代模拟安防移动通信网到第二代数字安防移动通信网的运行经验证明: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仅威胁到移动用户的隐私和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地影响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并损害到服务商和网络运行商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各个方面的利益,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必须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安全技术级别服务。

3.1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

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可分为5类,其保密级别和目的如下:

(1)用户语音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语音,防止被他人窃听;

(2)用户身份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用户的真实身份,防止被无线跟踪;

(3)信令数据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令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

(4)用户数据保密性(级别:2)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

(5)认证密钥保密性(级别:2)的目的一保护SIM和AC只存储的认证密钥,防止被他人窃取或“克隆"SIM。

3.2认证性安全技术业务

认证性安全技术业务可分为3类,具体描述如下:

(1)用户身份认证性的目的一鉴别移动用户身份,防止假冒用户;

(2)网络身份认证性的目的一鉴别网络身份,防止主动攻击者假冒网络进行欺骗;

(3)信令数据的完整性检测的目的—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完整性,防止被他人篡改。

3.3应用层安全技术业务

上述两类安全业务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访问层提供。随着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类别的增多和电子商贸的发展,在应用层增设了安全技术业务,其具体描述如下:

(1)实体身份认证——两个应用实体互相认证对力的身份;

(2)数据源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认证数据确实来自于发送方;

(3)数据完整性认证——接收方应用实体确认接收到的数据没有被篡改;

(4)数据保密性——保护两个应用实体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端到端的保密性,防止流分析;

(5)数据接收证明——发送方应用实体认证可证明接收方确实收到了应用数据。

3.4移动电话保护

移动电话生产商为每部移动电话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国际移动设备号IMEI,每当移动电话访问移动通信网络,它必须传IMEI给网络端设备号登记处EIR;EIR检查该IMEI是否在丢失和失窃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若在则EIR就传一个信令将该移动电话锁起来,此时使用者自己不能开锁,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移动电话,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非法用户用捡来或偷来的移动电话滥用网络服务而由丢失移动电话的合法用户付费的情况。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应用高科技工具改变偷来的电话的IMEI,从而通过“黑名单”检查。为防止修改移动电话的IMEI,移动电话生产商通常将IMEI设置在一个保护单元,即具有物理防撬功能的只读存储器。

篇2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维护 管理技术 策略 研究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通信企业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地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就必须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因此,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值得相关从业者探索与思考。

一、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移动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不够到位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过程中,移动通信设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但是在日常的移动通信设备维护过程中,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也不够主动。只有每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才去查找病因,未能借助科学的方法来及时的查找潜伏的设备问题,从而缺乏了预防性的应对措施。这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和精力的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1.2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不能保证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非常关键,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线路包含自建和租用两部分,其中自建的比例不是很大,并且这些自建传输线路的维护与管理也大多由外包的线路公司承担。由于这些传输线路的代维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等有限,使得自建传输线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租用传输线路线路,由于受本身情况、出租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维护能力有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传输质量也并不容乐观。总的来说,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3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移动通信企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对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相当高。而企业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人职业素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通信企业虽然都有自身的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有待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3G、4G甚至正在计划的5G移动通信网络陆续推出,由于有些传输维护人员是原电信企业改制后转过来的技术人员,他们的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专业知识素养不够高,当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方面遇到的新挑战时,这些维护人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太适应当前的一些新的维护方式和S护技术。

二、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的移动通信网络分析机制

在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过程中,要及时的对网络运转运转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力求寻找出导致移动通信网络运行受阻的不良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调整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性和动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移动通信网络的自身优势,全面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此,可以将这种分析机制进行制度化的设置,从而为今后移动通信网络在分析网络运转状况时,提供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分析内容。

2.2要运用现代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维护与管理的质量

通信企业是一种对服务要求很强的行业,移动通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位,就要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移动通信企业要想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服务,就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应用,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比如,为了提高容量的同时降低重叠覆盖带来的干扰和话务不均衡,可以在大型体育场内的小区分裂 。此外为了充分解决高层建筑覆盖问题,可以采用小区分裂技术,将原来的小区分裂成上多个层,并对分裂之后的区域实行分层控制,充分解决原来信号杂乱,真正解决高等建筑信号覆盖问题。

2.3明确权责,加强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移动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工作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当前由于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大都是有外包的线路维护公司承担的,所以,要明确权利与责任的划分,确保传输线路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重视对传输线路设备维护单位的管理与考核,以便能够对传输线路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此外,对传输线路设备出租单位的监督必不可少,全面提高传输线路设备运行的控制力,并确保传输线路设备的故障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4加强移动通信维护管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运维人员素质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通信企业必须切实加强通信维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全面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此,一方面通信企业要不断加强对本企业现有通信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培养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信企业可以大力引进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通信维护管理技术和经验的外来人才,从而不断充实通信维护队伍。

2.5加强维护系统的开发,实现通信维护管理的信息化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不能单纯的依靠人工管理信息,这样是很难满足基本要求。通信企业应该合理运用科学有效的专业工作人员管理以及设备管理模式,来提升公司的效能和服务水平。为此,通信企业要加强移动通信维护系统的开发,实现通信维护管理的信息化。因为就移动通信维护系统而言,具有如下优势:自动收集数据、 维护有关设备、制定网络管理维护策略、 管理相关人员、 可以采用特定算法准确预测设备损耗、 维护和管理拟与数字移动通讯网络。因此,开发移动通信维护系统,能够更好地提升通信企业的维护管理水平,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切实加强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的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作为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不断加快自身网络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和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而作为处在最前沿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网络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自身的维护与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石磊.对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子世界,2012,(14):91-92.

[2]刘文飞.浅谈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大众科技. 2006(02)

[3]赵佳溪,李颖.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3)

[4] 谢璨.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通信终端;运营平台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建设的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传输网络结构愈加错综复杂,使用人群过多,导致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过于频繁,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应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直接会影响网络服务质量,从而导致移动通信用户流失、移动通信用户不满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对移动通信企业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1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1.1非授权访问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在各行各业使用。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若是不能及时解决,严重影响网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实的网络世界中,计算机软件或网络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容易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木马病毒的植入,从而导致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损失。此外,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本是缺陷因素,容易被相应的不法人员截取或窃听数据,从而导致网络资源的丢失。

1.2通信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设备是接受移动信号的关键设施,然而移动设备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移动设备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是移动设备上,因为移动设备作为一种信息承载的物体,容易遭受损坏损毁、信息泄露、物件丢失等风险,不可避免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手机软件病毒不断增长,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通信终端的信息安全。软件病毒是当下威胁手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在软件中置入相应的病毒,从而破坏手机运行体系,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从而获取使用者的银行账户、通讯记录等个人信息。

1.3移动网络运营平台安全问题

移动网络运营平台是移动通信安全的基础,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平台管理的不规范,平台的类型千差万别,用户难以区分运营平台的真伪和优劣。在平台开发过程中,相关的网络运营技术缺乏相应的论证,存在诸多漏洞,而移动网络运营对此缺乏一定的管理以及应急机制,从而导致这些平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进而产生相应的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如通信被窃听、通信双方身份欺骗、通信内容被篡改等。此外,由于通信媒介的不同,信息的传输与转换也可能产生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问题。

1.4网络安装结构不合理问题

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还存在组网和设备安装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在设备和线路安装方面,往往会出现长链型、星型甚至是错综复杂的网络型的结构。这些混乱的网线结构很容易降低信息传播速度,诱发电线短路、火灾等自然灾害。所以,在网络安装结构方面,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做好规划工作,避免了通讯网络组网结构的复杂混乱,保证了移动通讯网路传输的安全性。

2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的相关措施

2.1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加密措施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整个传输过程加密,实现数据的相对安全传输。传输过程加密,即使被人嗅探,也很难破解出具体的传输内容,从而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要保障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应该注重加密措施。加密措施是保障现代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密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对称算法;②非对称算法。对称算法作为一种加密手段,主要体现密钥的通用性上,即是在加密和解密中运用相同一种密钥。运用同一种密钥实施加密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IDEA、RC2/RC4、AES、DES等,对称加密方式的加密速度比较快、加密操作相对简单、加密的安全系数比较高,被广泛运用各个行业中,用于保护相应的加密文件。但是,这种加密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必须要在公共传送系统中使用安全的方法交换密钥,这个问题便是密钥分发问题,而且密钥更换困难,经常使用同一密钥进行数据加密,不注重更换,给黑客提供了过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对称算法不同,非对称算法打破以往的局限,不再是采用相同的密匙,而是采用一种不对称的密钥进行加密,具体而言,便是运用公钥进行加密,而后运用私钥进行解密。公钥是可以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数据发送人用公钥将数据加密后再传给数据接收人,接收人用自己的私钥解密。

2.2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数字证书

要保障移动通信的传输安全,使用数字证书也显得尤为重要。数字证书保护是保护密钥的安全、可靠的有效凭证。在移动通信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数字证书的作用和意义,使得密钥和数字证书鞥能够在移动通信中被充分应用。另外,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方面也可以采用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病毒查杀、病毒实时监测、新病毒迅速反应、快速方便的升级与系统兼容性等方面,以保证移动设备终处于较好较稳定的工作状态。

2.3合理网络安装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线路铺设和传输节点,避免出入局同缆。传输线路可以实施SDH的方式加以环路保护,重要的传输线路可以实施网状网的方式加以保护。在选取传输设备时,若是在同一环路上的设备,应该注重设备的厂家和型号的一致性,并对设备进行过压保护,以保证设备能够良好运行。此外,要注重传输设备的工作电压的稳定性,以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是移动通信企业的重要责任,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移动通信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的加密措施、数字证书、合理网络安装结构等措施,解决非授权访问安全问题、网络运营平台安全问题、通信终端的安全问题、网络安装结构不合理问题,从而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艳.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45):82.

[2]郑思疑.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58(11):254~255.

[3]赵霞.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探讨[J].电子测试,2013,25(44):279~280.

[4]熊可成,田建武,吕江歌.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能的提升对策探究[J].河南科技,2013,14(17):20.

[5]王晓凤.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03):230.

[6]郭凯.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性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78):101.

篇4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融合

21世纪初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2008年以后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把开发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作为新兴经济大国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物联网成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感知中国”成为时代最强音,物联网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和学术职业。

1新兴的物联网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第一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是美国科学家艾什顿教授,他在1999年从事RFID研究时提出,2005年国际ITU组织进一步扩展了物联网的内涵,直到21世纪初经济危机后,世界各国陆续发表了各自的发展计划。但这并不是物联网的统一定义。欧洲和美国称其为“物联网”,而东亚的韩国和日本把物联网理解成“无处不在的网络”。“物联网”,从字面意思分析,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实现任何物品的连接,实现信息交换、智能服务和管理。这是物联网在物理世界的延伸。它可以被定义为:是指采用一定的感知手段对世界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感知,并利用相应的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将物品互联成网,实现信息的相互和远距离传输,最终实现实物系统一定程度的自我智能管理以及人们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互联网络。

1.2物联网的基本结构

1.2.1感知层

物联网的终端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所连接物品的信息感知、传递和控制。信息感知部分的功能主要是感知物品的相关信息,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将所感知的信息按照规定格式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发送到信息传输网络。

1.2.2控制层

控制部分也称嵌入式综合技术,这种技术把传感器、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应用等完美结合,实现智能终端控制。它主要负责网络信息传输和对接收的信息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满足人们对物品的需要。

1.2.3网络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它由计算机物联网、本地无线网络、公共移动通信网等多种信息传输网络构成。信息传输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信息,对各个节点进行控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实现安全管理和传递管理,同时为上层信息的应用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1.2.4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高级管理层,主要由多种应用程序和系统构成,它主要负责对网络对象的位置进行监视和管理。物联网日常收集到的信息是海量的,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有必要采用数据挖掘和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技术人员通过信息的应用环节,即人与物的接口,能够查询有关信息并能够进一步进行定位或监控。

1.3物联网特点

1.3.1节点数量大、覆盖面广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中包括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物体的使用和管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例如自动警报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报表系统等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而人们实际生活中物品的数量远远多于人的数量,所处位置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说物联网的特点是节点数量大、覆盖面广。为了节约物联网投资成本并提高使用质量,对于节点如此密集广泛的物联网,采用布设线缆的方式进行节点互联是不现实的,所以物联网采用封闭或远程传输的无线网络来实现信息传递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1.3.2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对象多数具有私有特性,不同于计算机信息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物联网信息特征表现为专有性、封闭性和安全性。物联网信息特性决定物联网必须具有极高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安全和用户接入安全。信息传输安全是要求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非法窃取;用户接入安全是指只有特定合法用户才能接触到特定物品信息,才能实现对特定物品的控制。否则,失去安全性能,联网物品信息呈现混乱状态,毫无疑问会给联网系统相关的个人、家庭、单位甚至城市、国家的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连接的大都是行业、城市或者家庭的专有物品网络,用户要求能够及时获取物品的状态信息并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控制,这就要求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必须高度可靠,以保证相关物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只有这一点得到保证,物联网业务才能够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1.3.3网络管理和运行

为了实现信息的特殊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物联网必须具备一个管理良好的网络,这样才能使信息传输和用户访问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由专业的运营商来管理物联网,才能实现完善的管理。因此,物联网运营过程中,要选择一个可操作网络。在多年的实践中,电信运营商已积累了大量的公共信息网络运营经验,物联网的运营由他们负责更能实现物联网安全可靠性。

2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

2.1物联网与移动通信融合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由于信息节点数量巨大、地域覆盖广泛,且部分联网的信息节点又具有一定的移动性,无论从建设成本还是从实现技术考虑,无线通信都将是物联网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而物联网的可运营、管理的要求,也需要由专业网络运营商满足。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城市都已覆盖了移动通信网络。由于网络负载和网络通信,大型信息传输网络并不容易运行,移动运营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非常适合网络操作。因此,有必要实现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融合,加快物联网建设速度,推进物联网建设进程。

2.2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融合的途径

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基本途径是将物联网的信息感知和控制节点看作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终端,将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网络同时作为物联网的信息传输网络,将物联网的信息应用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增值业务,从而将物联网叠加到移动通信网络上,实现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机融合。

2.3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具体融合的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工程等方面,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是在传统的语音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2.3.1移动通信终端改造

作为一个节点控制、信息融合与控制网络通信终端的传感器,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终端对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功能和对象进行改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提高传统通信终端信息感知和目标控制能力。作为网络信息传感器节点,它们不仅具有控制器、传感器和传统移动通信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的终端。

2.3.2移动通信网络改造

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工程等方面,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是在传统的语音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语音通信,在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缺陷,因此,必须对融合后的物联网进行改造,增加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和管理功能,让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区分对象对应的终端节点的信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管理效率。

3结语

物联网研究和建设的推进是各大国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物联网能够实现无缝覆盖和便捷接入,物联网的数据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相融合可以节约建设物联网网络的资金成本,对于物联网应用快速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莹,冷锦,刘中华.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7):25-29.

[2]高华.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研究[J].移动通信,2011,35(19):55-58.

[3]高旭东.物联网(智能家居)中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网关的设计与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4]杨建栋.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5]丁杰.新型高效协作式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 移动核心网 网络优化 要点

一、 移动核心网网络优化的现状及意义

1.1 移动核心网网络优化的现状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无线网络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在发展移动核心网络中,存在的普遍观点是主要通过评价无线网络的质量来评价移动核心网络的质量。也就是说,用户评价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时候,评价的主题很大程度上都是无线网络的质量问题。因此,在该观点的作用下,运营商们往往认为发展的工作重点以及难点是优化移动无线网络的工作,忽略了优化移动核心网络的工作。

而在实际应用中,核心网络是无线网络的基础,核心网络的支持会促进无线网络的发展,只有两者共同优化,紧密配合,互相保持两者的网络性能同步,才能全面提升网络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网络服务。

1.2 移动核心网网络优化的意义

对移动核心网络进行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移动核心网络进行优化能解决以下问题。

(1)全方位分析并评估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

(2)运营商通过评估报告更加清晰移动通信网络的具体运行状况。

(3)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的问题,有效维护WCDMA网络的正常运行。

(4)优化调整并规范化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

(5)分析并解决无线网络和核心网络互相配合时出现的问题。

(6)分析并解决核心网络和其他网元互相配合之间出现的问题。

(7)维持并让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保持最佳,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益。

(8)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运行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9)对移动网络业务的增长趋势进行评估,为工程设计、项目决策以及建筑实施等提供理论依据。

二、 进行移动核心网网络优化的一些要点

2.1分析和化WCDMA 网络整体结构性

WCDMA网络是包括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相结合的核心网络,所以优化移动核心网交换侧的网络,就是优化电路域以及分组域这两部分的核心网。

2.1.1优化电路域核心网的网络

网络优化电路域核心网主要是调查网络性能、分析网络阻塞、分析业务路由、分析信令网、回顾网络同步规划、分析网络负载观察等,并提供规划报告和优化建议。在这种核心网的网络优化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宽带码分多址的网络应用模式,对“端对端”的性能进行检测,找出该核心网的业务中是否发现性能不佳的状况,例如网速过慢、网络延时等;同时,分析不同手机终端与不同业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网,以此来改进电路域核心网,增强其网络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服务。

2.1.2优化分组域核心网的网络

优化分组域核心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分组域核心网的性能,从而构建出一个模型分析、评估网络运行中的不良情况,例如网络约束、负载分担以及容量耗损等,识别网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需要优化的地方,并结合系统分析制定出优化方案,并最终按照方案完成改进,大大增强网络性能,极大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让用户更加满意。该核心网的网络优化包括:优化网络拓补性能、分析分组域核心网络配置、分析分组域核心网络性能、分析业务和设备容量、分析核心网络的安全性能、分析业务模型等。通过分析报告,提出优化相关的建议。

分组域与电路域的优化不同,其是通过分子分组的网络性能来进行优化的 ,它对由WCDMA网络带来的各种应用,对“端对端”的性能进行检测,并研究分析现有的3G系统,判断其可否满足不同应用的QOS需求,例如宽带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问题,并更深入地优化研究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识别并分析存在问题的业务环节,最后构建手机终端与业务的最佳关系网,综合提高业务的性能,例如网络速度、网络延时等。

2.2 优化WCDMA的网络配置

优化WCDMA的网络配置是指在WCDMA网络的各网元的基础上分析其承载以及负荷能力,分析其核心网设备(MSC,GGSN,SGSN, AC,HLR,EIR, MGW等等)、对设备接口进行性能、容量、参数配置等方面的分析,对分析中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在优化WCDMA的网络配置时,需要充分了解业务与网络资源的匹配情况,结合业务的发展趋势,调整网络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WCDMA网络可以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加复杂的移动业务。

2.3优化寻呼接续的时长

呼叫接续时长会影响核心网和无线网的网络质量,相对于无线网络来说,对核心网络呼叫接续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寻呼、被叫支配、主叫指配。所以,对寻呼接续时长进行优化主要有以下三点体现。

2.3.1寻呼因素

寻呼因素主要包含登记映射位置、再寻呼次数、寻呼间隔等。优化寻呼接续时长,是通过调整这些寻呼因素,提高寻呼的呼叫成功率。其中登记映射位置对接续时长具有重大影响,它可以通过减少辩解,或是增加访问时间等方式来减小登记映射位置在寻呼中的比例,实现对寻呼接续时长的优化。

2.3.2寻呼成功率

优化寻呼因素也可以提高寻呼成功率,但不会直接影响接续时长,再通过寻呼间隔优化、再寻呼次数,以及修改SCI值、开通彩铃等方式,有效减少寻呼不到的问题,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3.3早指配方案

指配方案包括早指配和晚指配两种,它们的主要区别是TCH信道的分配时机不同。对于主叫,早指配是先进行指配,后再进行ALERTING消息;而晚指配是指先进行ALERTING消息,后再进行指配。对于被叫,早指配是先进行指配,后摘机;晚指配是先摘机,后进行指配。由于在接续过程中寻呼与指配会占用较长的时长,所以采用早指配方案,在完成主叫指配之前,发送PAGING请求,让主叫侧的指配请求与寻呼能够同时进行,极大缩减接续时延,并能有效增加寻呼成功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运营商要优化并发展无线网络,应同时优化移动核心网,包括对交换侧网络、WCDMA网络配置以及寻呼接续时长等进行优化。只有实现两者的共同优化与发展,并保持两者之间的互相支持与紧密配合,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满意的网络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崔健.浅谈移动核心网的优化及要点[J].中国新通信,2013(19):29-29.

[2] 孙广波.移动核心网网络优化要点及应用[J].移动通信,2010,34(12):24-28.

篇6

 

我国的移动通信经过了几次升级与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4G时代。当前的4G网络拥有比2G、3G更多的优点优势。本文将对当前4G网络的优点及建设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1当前4G移动通信网络的优点

 

1.1网速更快、多媒体通信质量更高

 

4G网络现在正处于发展迅速扩张的阶段,取代2G与3G网络是必然的趋势。4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其最显著的一个优势就是比2G、3G网速更快。

 

当前的4G移动通信的速率已经超过了100Mbit/s,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由于4G具有更宽的网络频谱、更快的网速,4G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质量也更高,图片、音乐、视频、文件的传输、下载、播放的速度也更快,质量也更高清,4G也因此被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1.2智能性能更高、沟通更加自由

 

4G移动通信不仅在于其网速快,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智能化的用户体验。4G移动通信的智能化不仅在于其移动客户端和操作的智能性,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其智能性。

 

比如4G能够将高分辨率的视频转化成广播,能够在2G/3G/4G不同移动通信中进行自由切换等等。

 

1.3兼容性更好

 

4G网络是2G/3G网络的转化升级,与2G/3G是有联系的、兼容的。用户在使用过渡到4G网络时,在网络不好、4G还没覆盖的地方,还得使用2G/3G网络。

 

4G网络的兼容性此时就体现出来了,用户可以在2/3/4G网络中自由切换,自由选择。4G网络的终端也是多样化的,同时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1.4终端功能更加丰富

 

4G网络的强大网速、良好的兼容性使终端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当前4G终端包含了4G高速网关和4G上网伴侣,他们能够把4G网络信号转变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都能够使用的无线信号。只要有4G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利用无线网给用户带来畅爽的无线网络服务。

 

1.5通信费用更便宜

 

4G网络通信技术是在3G移动通信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来的,4G网络的建设可以利用原有的3G网络进行逐步的改造改进,从而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是用户的使用成本逐渐下降的整体趋势。4G网络虽然是网速更快,优势众多,但是4G网络的平均使用成本也是较2/3G更低。

 

2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2.1交互干扰控制技术

 

交互干扰控制技术是4G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基本的技术。交互干扰控制技术,通过交互的方式,减少附近用户及共信道用户的信号干扰,保证信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使用户的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畅通性,确保用户能够体验高速精确的网络服务,提升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

 

2.2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运输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阻碍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和数字波束调整的智能功能。智能天线波束可以阻碍交互干扰,进一步保护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智能天线既能够提升信号的质量,同时可以加大信息的传输容量。

 

当前智能天线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全自适应方式和源于预多波束的波束互换方式两种。移动通信中的传输路径中,采用多输入多输出的天线传输方式,提升了频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与链路可靠性。

 

2.3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相对于硬件有线技术而言的,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有形的硬件的天线进行信息的传输,无线电技术则是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的接近天线,将调制解调器尽可能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等工作,建立一个无线通信平台,一个终端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与平台之间进行交流使用。现在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软件无线电技术不仅要加快无线网的建设,同时要加强无线网接收器的技术改进,让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接收器能够更加便捷畅通地接收,并且降低技术损耗。无线接入的RAN技术也要不断取得进展与图片,实现2/3/4G、固定网络之间的漫游交叉,更好地提高4G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与便利性。

 

2.4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良好的调制解调技术将至关重要。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时,会面临选频衰落。为了解决选频衰落与多普勒频不敏锐的问题,可以采用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这是一种多载波调制,能够高速传输数据,减少信号干扰,提高传输信号的质量与频谱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同时可以采用调频、FEC、TPC、Rake扩频接收等技术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5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就是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4G网络通信中,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系统及平台中进行信息交流通信。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定位能够保障终端在不同地方、不同频率之间的移动通信畅通,实现移动通信的无缝连接。

 

3结语

 

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当前的4G网络也处速发展的阶段。4G网络具有网速快、智能性高、兼容性好、终端功能丰富、费用便宜等众多优点。4G网络技术系统也是一个庞大的技术系统,涉及很多具体的技术。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也要顺应时展与市场需求,不断提高4G网络的技术含量,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更快发展。

篇7

关键词 移动通信;体系结构;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67-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在此背景之下,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国家都增加了对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开发的投入资金,基于其快速、方便的优点,其会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以下两种体系结构。

1)集中式网络体系结构。此结构体系的运行和组成主要依靠基站的系统。

2)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其主要由组织通信系统组成,有较广泛的分布结构。

1.1 集中式网络体系结构

一般来讲,此体系结构主要依靠一个较为精确可靠的基站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基站的时候精确定位,尽可能保证其覆盖范围广,而且有利于数据的传输和收集。基站通过将地面的各条有线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畅传输,此种体系结构设计较为简单,运行效率高,便于管理,但是其不利于无线网络的展开,基站的安装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地面的有线系统的存在,可能导致一条线路的损坏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

1.2 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

1)平面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所有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地位,结构比较简单,源结点和目的结点有较多的联通线路,可以实现不同的业务运用不同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实现网络体系的畅通,但是由于节点太多就会造成网络规模的扩展受到较大影响。

2)分层结构。在分层结构中,网络被划分为簇。簇主要由簇头和簇成员组成,每一级网络结构体系可以组成一个簇,在更高一层的网络中又可以进一步分簇,以此类推,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体系。在此结构体系中,每一层体系较为简单,在管理上容易实现实时监控,可以较大幅度的减轻路由的工作量,实现数据的通畅传输和接收,而且维护起来较容易,费用较低。但是,体系结构中所分的层次太多,也导致在选择簇头算法到时候较为困难,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者,簇间的数据传输都要经过簇头去寻找更好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的通畅,在网络结构规模较大时,就不容易实现精确地选择,这样就会造成整个系统运行不畅,效率不高。

2 安全路由机制

2.1 针对路由的攻击

1)被动型攻击。攻击者在进行攻击的时候,并没有试图改变正常的路由协议,只是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技术窃取路由数据。由于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是无线信息通道,攻击者的行为很难被发现,管理者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一般情况下,攻击者会选择那些路由请求较频繁的节点进行窃听,因为此处路由信息可能较重要,而且数据量较大,可以从中寻找更多有用的信息,一旦攻击者得逞,就会给整个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带来严重的损失。被动攻击主要由以下两种模式:①不合作行为。在移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运行效率,而且有利于整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数据传输和接收的通畅。如果在系统中存在不合作的节点,此节点就不会和其他节点进行合作(数据交流、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相当于只接受网络系统提供的服务而不服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整个网络修通运行的安全,也会造成网络运行效率大幅度降低,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威胁行为。就目前网络技术的水平,还难以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②流量分析。一般的无线移动通信网都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攻击者就会利用网络体系的这种缺点,通过那些恶意节点获取较多有用的信息,因为网络系统中的那些恶意节点会利用自身在整个体系中作用和位置,充分收集周围节点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获取机密信息,如果路由中的多个节点进行协同合作,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安全影响。攻击者如果进行有效地选择节点进行攻击,就会更加高效的完成攻击过程,并获得想要的信息。

2)主动型攻击。主动攻击并不是一种隐蔽盗取数据信息的手段,攻击者主要通过修改一些程序或者插入一些影响网络系统正常或运行的数据流对网络进行干预,造成整个网络系统运行不畅或者发生较严重的故障,所以主动攻击容易作人员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2 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的安全目标

1)能用性。广大用户能够充分享受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即使在网络受到攻击的时候也可以享受优质的服务。

2)机密性。就是要保障用户的个人私密信息不外泄。

3)完整性。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网络系统要能够保证信息在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不发生中断和丢失。

4)认证。为了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网络中的节点要进行认证来确保通信对端身份的可靠性。

5)不可否认性。就是要使网络中的节点对自己发送出的信息全程负责。

2.3 安全机制和策略

2.3.1 消息鉴别机制

1)消息鉴别码。一般情况,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设置一个共享密钥K,然后在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时候,通过计算消息散列(hK)值来生成和检验消息鉴别码。此种方式计算简单,设计程序较容易,且可以有效控制,便于运用到整个网络系统中来,但是由于网络体系中节点较多,所以需要设置的密钥数目也较多,例如网络中有n个节点的,就需要设置n(n-1)/2个密钥,这不利于简化整个系统的管理。

2)数字签名。在网络中,由于公钥结构的存在,只要客户知道公钥密码算法,就可以是的双方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数字签名就是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有其特点可以知道,非常适合网络中一对多的的环境,但是因为是公钥结构,就会使得签名和验证的计算量比较大,增加了网络体系的负担,而且如果攻击者发送较多的假信息,就会给整个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网络运行的效率。

2.3.2 声誉机制

由以上可以知道,在网络结构中,常常有很多异常节点对网络运行造成较大影响,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建立声誉机制,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将系统中的节点分类并进行打分(分为信任和不信任两级)。

2)及时对节点进行检查,并引导其正常工作。

3)将那些异常节点从网络中孤立起来,不让其在网络中发挥作用。

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第三代移动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主流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其功能也不断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实现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和3G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网络数据业务增幅较大,改善现有的3G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在此情况下,LTE技术成为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与产业推广的新方向。一般认为,LTE技术是3G向4G技术过渡中的主流技术,其具有其他系统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功能,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网络峰值速度,降低整个系统延误的时间,而且可以对目前的网络技术中空中对接技术进行改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此项新技术,大大改善了其网络的通畅性能,我国也正在加紧研究,不断改善网络技术,引进更加先进的主流技术,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3.2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l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但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自身一些特点:漫游性、安全性、以及计费方式等限制,这就会造成投入大而收益较小,可能会挫伤一些运营商的信息,不利于其发展。然而无线局域网具有高吞吐量、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室内热点地区为蜂窝网分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WLAN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一些热点领域发挥其优势,充分体现网络技术的吸引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3.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作为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并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 km。

目前,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随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开发出更加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而推动整个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中,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整个系统中有些功能也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的运行,也给广大用户带来了一些麻烦。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科研人员就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协商,合理调配频谱资源,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通畅运行,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新的环境下,要充分引进和开发先进的主流技术,优化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争取提供更加优质、经济的宽带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雷春娟,李承恕.移动Ad hoc网络及其关键技术[J].电信技术,2002.

篇8

一、国际漫游业务模式

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将业务模式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业务运作方式或者运作模式,包括业务要素、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形成的收益和支出。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角度看,国际漫游业务的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内用户到国外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出市场,另一种是境外用户到国内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入市场。因此,我们这里国际漫游业务模式主要是指漫出和漫入的业务运作及其带来的业务收益和支出。

(1)漫出业务模式

说明:

出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和境外移动通信网络共同提供。

(境内)出访漫游用户与其归属(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出访漫游用户收取通信费用作为收入。

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购买境内、国际和境外的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其中,境内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境内本网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成本几乎完全由境内业务承担。国际漫游业务所承担的境内网络成本与上述另外两项国际漫游业务成本相比很小。

(2)漫入业务模式

说明:来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和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共同提供。境外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运营商与(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为其用户提供出访国际漫游服务。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收取服务费用作为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和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购买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3)整体业务模式

从境内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国际漫游收入来源于两部分:漫出业务收入和漫入业务收入。漫出业务收入是出访漫游用户带来的收入,漫入业务收入是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带来的运营商来访结算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成本主要有漫出业务的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的国际网络及业务服务成本、境内通信网络成本。其中,随着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发展,与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成为国际漫游业务的主要成本,其他两项成本成为边际成本。2.业务资费

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也分成两大类:漫出资费和漫入资费。

漫入和漫出市场的资费构成是不同的。对于漫出市场,国内运营商的漫出业务收入来源于本网用户在国外漫游期间产生的话费,其成本由两部分构成:漫出地国外运营商向国内运营商收取的漫出网间结算成本,以及国内运营商为此用户正常通信产生的本网网络运行成本。对于漫入市场,国内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收入是指境外运营商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成本为国内运营商网络运行的相关成本(详见如图4所示)。无论是漫入市场的资费还是漫出市场的资费,都直接和运营商之间的国际漫游网间结算标准紧密相关,它直接影响了运营商为其最终用户提供的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高低,也影响到运营商的收入利润状况。

3.漫入资费模式分析

(1)结算捆绑模式

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初期,国际漫游用户很少的时候采取的是结算捆绑模式,即由归属地运营商向漫游地运营商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归属地运营商保证国际漫游移动业务运行所产生的成本。原邮电部在《关于数字移动电话国际及港澳台自动漫游业务计费原则及资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我国国际自动漫游出访用户的收费按被访国资费标准上浮15%后向用户收取”,该规定执行之日起成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国际漫游业务资费标准制定的主要指导原则和依据。这里“被访国资费标准”即为漫游地运营商网络的结算资费标准。这种在国际漫游业务结算成本基础上加收比例,向用户收取资费的方式,就是用户资费与结算资费(结算成本)相互捆绑的资费模式,即结算捆绑模式。

结算捆绑模式在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发展初期,可漫游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极为有限,同一漫游地可漫游运营商通常也就是一个,用户使用业务也容易计算费用,成本和利润情况透明,用户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业务量很小,若考虑其他高额的国际网络成本,运营商应处于亏损状态。从这种计费模式能够看出,移动通信运营商国际漫游出访业务成本很高但收益不高,但较长时期内为移动用户所接受和认可,对于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迅速发展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2)统一资费模式

统一资费模式的计费方式采用统一计费单位和统一采用归属地运营商货币的方式,如国内移动通信用户出国漫游计费单位统一使用人民币单位,客户漫游到某一国家(地区)时,无论使用该国家(地区)的哪一个通信网络,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漫游资费。

统一资费方式由于其与结算成本分离,不完全依赖于与境外运营商的漫游协议谈判,可以自行确定国际漫游资费价格,甚至还能够支持低于结算成本的资费方式。这种方式使运营商可以审时度势,采用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更能适于竞争的市场环境。

篇9

 

引言:

 

随着我国电信实业的不断发展,移动和联通业务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将对于建设数量的追求转变为了对于建设质量的追求,在网络的运行过程中其整体的利用效率和网络的运行质量是运营商的经营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现在的通信网络使用中,移动通信和联通通信已经遍布了我国的大中小型城市,在我国的约40个省市和自治区开通了自动漫游业务。实现了各城市之间的无缝连接,在世界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已经建立起了在分组交换技术基础上的IP骨干网络、实现了通信的智能化、分组化和宽带化。同时也使得移动数据业务和因特网业务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在现在的使用中,正在逐步实现网络和业务的分离。

 

在移动、联通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要加大对于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从而促进网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对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改善网络运行质量,使网络能够保持最佳化。

 

一、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

 

在进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之前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运营商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工程的总体目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要立足当前网络建设的现状,首先要充分了解现状,充分掌握相应的资料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规划!以为为中心进行分析,使得移动通信网络更加具有人性化!对现有网络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总结相关的经验,从而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这是网络规划顺利进行的保证。从实际出发,从而提出规划期网络建设要达到的目标:①确定覆盖范围的目标包括覆盖的人口、面积以及交通干线或者风景名胜等目标;②制定网络要达到的容量和量目标。

 

二、网络规划时的情况调查

 

1. 网络基本情况调查

 

(1)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因此,要对施工地区的人口数目进行相应的统计,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此外还要了解该地区的占地面积,以及在这片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同时还要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分布情况,因为经济与人口往往是成正相关的。

 

(2)重要场所的网络覆盖情况调查

 

话务量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室内发生的,室内的覆盖要求由于数据使用率的提高而增加!要重点分析规划地区之内的餐饮"购物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掌握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以及流量。

 

(3)交通干线和旅游景点的覆盖情况进行调查

 

移动通信的话务很多都是发生在交通工具之上,这就要求对规划区域内的主要交通干线的车流量进行调查!而对于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则要着重调查其位置"面积以及不同月份的客流量。

 

2. 网络技术资料的调查

 

对规划地区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站的分布以及数量都要清楚的进行掌握,仔细了解现有基站的相应的技术参数。一般来说,规划地区的原有网络覆盖情况很难进行量化统计,可以借助专门的软件进行相应的模拟,得到的数据作为规划的参考数据

 

3. 网络运营状况的调查

 

对规划地区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掉话率以及实际话务量进行调查,统计时应该区分忙时与闲时分开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单独分析运营过程中发生过的突然事件!对规划地区的原有网络可以通过实际测试的方法,从而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直观准确的把握!主要包括对重要城市的普测以及在交通干线进行的路测两部分!对于一些城市不仅仅要进行信号测试,还要对其进行通话测试!对现有网络用户的投诉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知道原有网络存在的问题,在规划的时候应该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4)其它网络规划有关资料的统计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以往网络建设的相关经验,从而少走弯路,缩短规划的时间。全面收集现有网络的一些资料,主要包括现有网络基站的分布、话务分布情况以及用户分布。

 

三、通信网络发展的规划

 

网络规划是对网络的结构组织"网络规模等相关问题的规划设计!具体说来应该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频率规划。

 

1. 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规划

 

网络覆盖包括覆盖的广度和覆盖的深度。移动通信经过十年的大发展,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了乡镇以上的全覆盖,小型城市也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和部分发达乡镇的全覆盖!广度覆盖方面主要是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集中解决交通干线、有话务需求的乡镇和旅游景点的覆盖问题!这一方面的改善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单站效率的同时,进行新站点的合理规划,并结合直放站等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覆盖的完善,覆盖的深度主要是指市区的室内覆盖。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约70%的话务是发生在室内的,室内覆盖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的效果,如前所述,在掌握网络现状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提出未来几年的室内覆盖目标和网络质量目标。

 

人口分布"流动和用户群的特点也是覆盖预测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密度和用户数并非成正比;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通信特性,繁华市区、商业区、机场、火车站、会堂、写字楼和政府机关为高话务量地区,而郊区和一般居民区则为低话务量区域=不平衡的用户分布和移动性产生高话务量地区,并且不断改变区域;与国外的移动电话多在车上使用不同,国内的用户多在行走时或室内使用,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2. 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规划

 

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规划是整个网络投资计划的基础,移动通信网络的投资在整个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网络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网络投资效益!网络容量受频率资源或信道资源限制,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需求时,会出现阻塞情况,产生接入失败或切换失败的问题。在网络容量远远超出用户需求时,又会造成网络资源的闲置和投资浪费!因此在充分分析现网配置、用户行为和网络性能基础上,结合业务预测,对未来网络容量做出较合理的规划。

 

3. 网络频率的发展规划

 

网上载频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基站间距的不断减小,使得频率规划越来越难以满足同邻频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规划要做的事在得到载频数量后就结束了,随着今后网上频率的增加和用户对通信质量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无线通信环境带来的外界干扰几率的增多,现有频率资源将越来越难以满足移动通信的要求,这种可能性也应该在规划中作出预测!频率规划也应该按照市区、郊区和边际网的思路分别考虑。频率规划通常与频率复用方式、频率复用度和C/L比结合起来考虑,目前常用的复用方式是MRP,频率复用度和C/L比的关系定量表示还需要在网络优化和工程设计中获得完善。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现代化的信息传输中,通信传输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方面为网络传输信息充当了不可缺少的载体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平台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现代的网络服务。通过通信传输网络,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流量需求,也能为客户提供一些必要的网络业务及带宽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 高铁专网 优化经验 优化建议

1.1小区选择出专网

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对小区选择/重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MS要对每一个邻近小区的BCCH载频的信号强度进行连续测量。当发现新的小区发出的BCCH 载频信号强度优于原小区时,MS将占用这个新的小区,并继续接收广播消息及可能发给它的寻呼消息,直到它重选到另一小区。

案例:

问题描述:沪宁城际上海往无锡方向,主叫占用到昆山菁英汇R,在昆山中华园B附近小区选择出专网。

问题分析:测试发现占用到昆山菁英汇R通话结束之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拖死状态并小区选择出专网,并且概率很大,用最新频点数据核查发现昆山菁英汇R周边大网小区昆山泰山路C以及昆山枫景苑西A的存在与昆山菁英汇R的BCCH=89同频的TCH频点。

优化建议:更换掉昆山泰山路C以及昆山枫景苑西A的89频点,昆山枫景苑西A的89频点更换为42频点并且昆山泰山路C的89频点更换为80频点后复测正常。

1.2 边界小区SD拥塞出专网

当手机经过LAC区边界时会进行位置更新,如果车内数百个用户同时跨越LAC区的边界会在短时间内发出大量的位置更新请求,那么将会出现SDCCH的拥塞,造成位置更新失败,造成的现象就是用户脱网并进入“搜索网络”状态。

案例:

问题描述:测试测试高铁由北往南行驶,主叫MS占用占用的是镇江市高铁瓦西R,此时MS正在LAC边界,MS发出立即指配消息,但无法收到系统应答消息,MS经过LAC边界时正在做位置更新,由LAC21161更新至LAC25152,并在LAC25152 CI28591上起呼成功,但LAC25152 CI28591不是专网小区,从而造成MS出专网,导致主被叫一连串的未接通与掉话。

问题分析:查看该时段话务报告高铁瓦西R该时段存在SD拥塞。

优化建议:目前高铁瓦西R小区载频为6配置,该SDCCH配置不能有效解决突发的SD拥塞,目前已计划将载频扩容至9配。

2.1 BBU下挂RRU告警导致掉话

案例:

问题描述:车辆由东向西行驶至乌石岗BBU下挂的孙家湾RRU处,电平-71dbm左右,语音质量持续6-7,最后导致掉话。

问题分析:查询网管,孙家湾RRU长期存有驻波告警,导致该处语音质差掉话。

优化建议:处理设备告警后该路段问题得到解决。

2.2 频率干扰导致质差掉话

案例:

问题描述:车辆在沪宁铁路上往东行驶,主叫占用横林3006R信号,后切换到横林余巷30102R,电平由切换前的-72下降到-95左右,语音质量持续质差导致掉话。

问题分析:通过频率检查发现横林3006R的TCH频点8和的林余巷30102R的BCCH频点8相同,导致该区域质差掉话。

优化建议:更换横林3006R的TCH频点8->23后复测正常。

结论:高铁专网建设时,由于与大网要尽可能减少重选和切换,因此必须规整高铁专网的出入口,以保证相应的高铁终端用户能顺利进出高铁网络。而其他一些非高铁终端用户则尽可能不进入专网,做到真正的高铁专网专用。高铁专网网络的出入口主要分为:火车站、与其他地市边界。

参 考 文 献

[1] 李禹霏.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2] 张炎俊.高速场景下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方式的选择[J].科技信息.2009(09)

[3] 刘建宇.高速铁路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特点及实施建议[J].移动通信.2010(22)

[4] 胡晓,张星明.通信网络覆盖设备行业研究概述[J].中国新通信. 2013(24)

{5] 李争鹏.高速铁路隧道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方案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