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解决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的解决措施

篇1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问题;材料

中图分类号TS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206-01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维持着人们体内能量的需求。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往往轻视食品是否安全,也从不关心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毒害的化学物质。而如今,我们周围却充斥着很多劣质的食品包装材料,这些材料是人们导致食品质量低下的真正原因。尽管劣质食品包装不会像病菌、感染病毒那样对消费者的伤害直接和明显,但如果长期的使用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期间的有毒物质会慢慢积淀在人的体内,严重的话会对人造成食物中毒,特别是对青少年、孕妇的危害会更大。

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每个人应该尽的义务,食品的质量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生产原料、制造工艺和食品外包装材料等诸多方面,而食品的包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就来分析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此问题提些可靠、有效的措施。

1我国食品包装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包装原料不合格,造成食品污染

日常的包装容器是在食品包装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东西,对食品包装来说是最常接触到,因而对食品的质量也是影响较大的。而现今,我们市场上的日常包装容器一般都是来源于废塑料的再利用,废塑料的原料确是废弃塑料桶、盆,更严重的甚至还是医院用掉的一次性针筒,这些废弃物本身细菌或化学类污染源,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不过,就是因为这些原料成本较低,很多都是由小作坊生产的,所以使用就极为广泛。却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日常的消费者,一般的没有办法辨别怎样才算是合格,怎样的材料制造出来的包装容器才能使用。

如果使用废弃塑料来生产出来的食品包装容器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具体来说就是,聚氯乙烯是废弃塑料的主要成分,且在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材料还会产生大量的氯离子,一旦在检测的时候不严格的话就会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此外,如果人们用废弃塑料生产的包装容器的话,当人们对含油、酒精类的食品加热超过500摄氏度时,废弃塑料中的铅、福等金属残留就会溶入食品中,侵入食品当中,对人体释放毒气。

1.2使用添加剂的标准不严格,取证泛滥

食品的添加剂也是食品的一个重要检测对象。当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还有很多的缺陷,特别是那些违规产品的检测、判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不少企业在对食品加工的过程中,私自往食品里加入一些废塑料、工业级碳酸钙、色母料以及石蜡等有毒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有些小企业为了增加食品颜色的亮度,还可能会往食品里加入可致癌的荧光增自剂,在2011年的3・15活动里就在很多食品里检测出可致癌的荧光增自剂,这样的食品就是人们最为痛恨

的了。

1.3印刷不严以致食品质量不高

不得不提,现在的食品包装印刷污染是食品二次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用于对复合包装材料粘合剂以及塑料印刷油墨的容剂是苯类,总所周知苯类是致癌的物质,所以当在食品包装过程的时候,由于苯类溶剂发挥不完全就会残留苯类物质在包装材料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安全。美国FDA曾对苯类溶剂进行鉴定,认为其毒性的强度极大,被列入可致癌化学品中。专家认为,苯类溶剂它能渗入人的皮肤、血管从而能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严重的会导致患白血病。

而在对食品进行油墨在印刷的时候,最好小心不要残留在包装中,因为苯类溶剂很容易被包装内的食品吸附,而油墨中的颜料又有特别强的吸附力,所以千万不能在印刷时留下痕迹。

1.4为食品安全做宣传,市场秩序扰乱

如今处处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人人都想得到安全的食品食用。为此,现在很多企业商家就看好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于是就用普通塑料甚至还达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的产品冒充“可降解”产品。从而市场上,标有“环保”、“可降解”、“绿色”等的环保字样,欺骗消费者,强调产品的环保功能。

2建议

食品存在问题,是商家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和个人的责任,都应极尽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建立合乎我国的食品包装体系

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食品包装安全,它是一项很宏大的质量工程。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而我国也应建立合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其中包括:科学立法、执法公正、加紧国际合作等重要步骤。

2.2采用国际先进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定期抽查的项目的依据都是来自于1992年的卫生质量国家标准,这一标准并不完善,它所包含的仅仅是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所以,我国应采用国际的先进管理方式,即HACCP体系,它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有效、经济的食品安全体系。这个管理方式,将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起到重要的作用。

2.3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消费者才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中也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的,从而对于消费者本身而言应该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做到对食品的材料本身的审视。同时还要做到对食品溶剂和添加剂的安全意识。因此,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塑料食品包装安全知识的教育,提升自己对食品包装的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在了解它所存在的问题之后,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共同做好食品包装安全的各个环节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立享.浅谈我国塑料食品包装中常见的各种安全问题[J].中国包装工业,2011,06.

篇2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学校食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制度缺乏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几方面。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于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督制度缺乏完善,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治理,进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有关人员缺乏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认识,也没有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一直浮于表面,没有得到深入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的管理,面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通常是简单的告诫,而非按照要求进行惩罚,这样一来,有关人员始终无法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也无法得到治理。为了解决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针对现行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中小学食品安全质量。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制定相关制度,并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分级与示范活动。学校食堂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点对象,所以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制定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以此确保食堂中的健康问题。为此,监管部门可以在学校食堂中开展食堂的量化分级与服务示范活动。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食堂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并且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在争先创优观念的指引下,确立食品安全工作的典型示范,并以此带动食堂安全水平的提升。

除了要建立相关制度,还需要和政府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构建学校中的监管部门。因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任务十分重大,极为容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所以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政府部门的政策要求,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深入至学校的食堂中,并且进行专业的培训,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

除此之外,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可以运用相应的信息平台,例如微信、网站等,构架学校食堂互动的平台,将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传递给有关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其按照具体规定要求贯彻工作指导,将学校食堂中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沟通平台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既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方便,同时也能够缩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为了保证中小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需要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在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工作的基础上,监督食堂工作并给出具体的整顿建议,长期严抓餐饮安全问题,形成长期性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针对日后中学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督人员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方面,要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在学校中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了解食堂的食品安全信息,将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其次,重点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发挥行政司法的双重打击作用,重点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再次,在学校中建立食堂电子档案,和各个学校进行衔接实现信息共享,以此实现食堂食品安全的远程监管;最后,在学校中建立食堂食品的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一些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可以与主要责任人进行谈话,并将谈话记录计入诚信档案中,和学校管理等级评定相连接,提升有关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真正解决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

篇3

关键词:食药安全 行政成本 基金 财政支出绩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药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瘦肉精”、“三鹿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出现,食药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亟待改变。

一、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措施的局限性

我国食药安全管理机构涉及食药监管局、工商、质检、卫生、农业、商务、公安、城管等13个部门,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如此“分段管理、分类管理”的方式导致各部分互相扯皮或重复执法,执法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部门共同管理本身还消耗大量的财政资金,“巨大的”行政成本与“低绩效”的管理效果形成巨大反差。反映着治理食药安全问题措施的诸多局限性。

一是加工质量、安全水平难以得到保证。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其中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条件差、工艺落后、操作不规范导致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各执法监督部门人财物有限,也难以对全部企业的食品生产各环节实行全程系统监管。

二是危害食药安全的方式不断创新、手段更趋隐蔽,案件性质认定难度越来越大。比如,聘请个别无良专家提供配方,添加可以钻空子的有毒有害物质,规避质检;通过网络销售逃避传统的监管;食药滥用添加剂问题扩展至原材料和成品的生产、流通、贮存等各个环节,全程系统监管难度大;食药安全犯罪的团伙性、链条性特征明显,逃避刑事追究意识强,共同犯罪的比例较高,成员之间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互相配合又相对独立,跨地区作案明显增多,查证难;药品行业高开高返、走票过票、佣金返现等洗钱洗税、大量提现的营销歪风突出。

二、探索以最少行政成本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建议

(一)以区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类型为突破口,实施重点领域执法监督

食品安全危害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生物性危害,即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霉菌;二是化学性危害,即重金属、自然毒素、农用化学药物、洗涤剂及其它化学性危害;三是物理性危害;四是转基因食品危害广受争议,转基因技术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让机遇与风险并存。

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行为的性质,应明确界定食品安全范围;重视具有“高度危险”的一些典型情形并予以类型化,从而集中执法力量,突出执法任务的不同特点,打击要害。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防控体系,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危害食药安全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深,手段已出现多样化、组织化、高技术化的特点。法律法规、食药安全标准不健全,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是主要原因。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食药安全防控体系成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当务之急。

首先,发挥当期战术措施的控制作用。一是重点针对具有“高度危险”的典型代表类型,制定点面结合的长效机制解决方案。结合落实食药安全监管责任,重点区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二是健全食药安全监管体制。优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特别是针对危害食药安全问题的方式不断翻新、手段更趋隐蔽问题,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从被动执法转向主动执法。三是同时从调动本省所有社会资源进行长效机制协调配合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入手,把实施保障食药安全问题作为全市公民的义务。四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与强化群众自我安全意识相结合。宣传危害食药安全源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的违法企业产品特点及渠道方式,大力培育发展和树立宣传本地区农业科技相关龙头企业的产品品牌,使违法企业在市场上无生存空间。

其次,稳步推进长期战略步骤的发展。根本解决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是一个长期不断升级的战略系统工程,要长期推动农业科技与资本结合,培育和发展本地区与农业科技相关的龙头企业,才能以最少的行政成本取得最大的、可持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认清我国农业科技市场发展空间和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辩证关系;大力培育和发展适应本省高产、优质、生态的农业龙头科技企业,保障安全的市场食品供应体系。

最后,注重把握当期战术措施和长期战略步骤的有效配比机制。很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提出加强保障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督管理和完善法律等建议,但成效并不明显,主要在于误认为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和完善法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万能手段”,某种程度上还误导政府每年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来解决食药安全问题。

一是解决当前危害食品安全问题时,在具体实施行政成本支出和选择难易程度上,应当“优先当期战术措施力度,后重长期战略步骤”(包括当期战术措施比重高于长期战略步骤比重),而在政策总体方向布局上坚持着眼“优先长期战略步骤,后重当期战术措施”。

二是当实施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程度已遏制到有逐年下降趋势时,在继续实施行政成本支出和选择难易程度上,应当转为“优先长期战略步骤,后重战术措施比重”(包括提高长期战略步骤比重,降低当期战术措施比重),在政策总体方向布局上,继续坚持着眼“优先长期战略步骤,后重当期战术措施”。

三是当发展和培育本省农业龙头科技企业所保障食品安全的市场食品供应体系有效果时,应逐年减少行政成本支出,重点发挥全社会资源功能。只有农业龙头科技企业品牌数量逐步超过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实现降低食品生产企业总数量的条件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危害食品安全企业的源头。同时农业龙头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又能吸纳原来危害食品安全企业就业者重新就业。

四是应清醒看到保障食药安全的财政收入来源稀缺性(一些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中,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比例较高)。若不从长期战略高度推动农业科技与资本结合,以及培育和发展本省与农业科技相关的龙头企业等问题,保障食品安全的财政收入来源若再增,就要用部分土地收入来解决监督管理行政支出是不可持续的。另外,农业科技相关的龙头企业若做强做大就相应多缴税,且危害食品安全的源头企业数量减少,就避免其偷税漏税。这种增税效果同时也保障了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行政支出的可持续性。

(三)积极发展产业基金,努力培育食品市场供应体系

首先,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与产业基金相结合的促新优势。该院作为农业科研的顶级机构及农业“十二五”规划参与者,每年都为农业产业经济带来数百亿以上规模的新增收益。2011年7月由该院发起设立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简称中农基金)立足于支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管理等问题,促进科技与资本的融合,有效推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服务“三农”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农基金到广东落地,有利于打造该院科技与地方政府资源和科技企业资源对接的多赢局面平台。更重要的是,不仅有利于以最少的财政支出提升本省保障食品安全质量与效果,还促进本省龙头农业科技企业科技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其次,积极构建市场食品供应体系。一是狠抓“菜篮子”,保障食品安全供给。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水产示范场建设,启动本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实施本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加强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本省农业产业化龙头科技企业在“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

二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料、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三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篇4

一、食品安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

(一)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I)川l、人!l、牲畜以及食品越过边界的流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为食品源性的流行提供了较大的机会,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据世界_lJ-生组织的报道,在土业化囚家,耳年有30%的人受到食品源性的影响。2、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大量文化水平低、缺乏IJ牛知识的人涌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而且快速发展的城巾也无力为食品件产加工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污水处理以及必需设施,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3、免疫力退化人数(ImmuneeompromisedpeoPle)的增多。例如,人日的老龄化,降低了人群对食品源性疾病的抵抗力4、饮食习惯趋向的社会化,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据资料报道,美国1990年人均在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为1100美元,2001年降为1050美元丰l}反,1990年在家庭外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940美元,2001年则升至990美元。5、新的有毒有害因素以及抗药致病菌的出现,增加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发生于上个世纪的疯牛病,几嗯英以及0157事件,给全球食品的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一此老的致病菌,由于产生了抗药性(如抗菌沙门氏菌),同样给食品安全造成了新的危害。在_l业化国家,由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人口的30%,在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更局。6、犯罪分子利用食物进行犯罪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内容。犯罪分r极易利用食物进行犯罪活动,2002年9月14日发生在南京汤山的食物投毒造成百人中毒,就是一起极典刑的利用食物进行犯罪的案件。

(二)食品安全与食品贸易的密切关系l、每年的国际食品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400billion)〔5〕,约750,0发生在工业化国家。有资料表明,不少新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与国际食品贸易相随。比如英国的疯牛病和比利时的二嗯英污染事件撇2、食品_L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之一,雇有l/4的国家劳动力,其生产值占美国GDP的20%〔7〕。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消费国之一,因而十分重视国际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3、食品和饮料工业是欧盟的领头f一作,每年产流达6000亿欧元,占总生产量的巧%;耳年出日创汇500亿欧元。鉴于食品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和‘J健康的密切关系,欧盟把食品安全作为一个新的整体予以优先考虑,并了《食品安全白皮书》〔”〕。4、中国进出口农业产品(食品和原料)在2001年达到一60,6亿美元(16.63billion)〔9〕,其中,出口美国9.5亿元,进口22.7亿元;出口日本50亿美元,进口75亿美元;出口欧盟16乡亿美元,进口14亿美元等等。日本、欧盟等国家常常以食品安全为由,采取技术性措施,阻正或禁止中国农业产品(食品和原料)的进口。例如欧盟2002年决定暂停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中国动物源产品,并规定蜂蜜中氯霉素检查含量不得超过0.lppbo

(三)食品安全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1、1999年,比利时发生二嗯英污染食品的事件,不仅造成了7.5亿美元(750million)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许多媒体大声疾呼:“我们还能吃什么?”二嗯英污染事件最后导致了比利时政府垮Z入〔6〕口2、2001年9月14日〔’o〕,吉林市万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将其生产的1.7万余袋学生豆奶销售给吉化公司中小学,致使6000名学生出现胃肠道不良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在事件发生后的2年里,不少学生的家长仍在上访和上诉。3、2002年9月14日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发生特大毒鼠强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卫生部门、公安部门以及部队参与了救治工作。这次事件造成300多人中毒,40多人死亡〔”〕。

二、食品安全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阻碍”效应

(一)不同的国家对食品安全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各国的食品生产方式及食品消费观念不同,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感知(percePtions)是不尽相同的。这种感知的差异,使食品安全在国际食品贸易中表现出“阻碍”的效应。比如对基因食品,美国政府认为是安全的,美国的老百姓也能接受;而欧盟却持有不同的看法,老百姓也难以接受,并采取了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措施。还有,美国和加拿大认为对牛使用促进其生长的激素是安全的,而欧盟则认为不安全,并禁止进口含有促生长激素的牛肉〔6)。

(二)国际贸易可能引进一些新的食品安全危害在贸易全球化的时代,食品危害较容易从发生国流向其他国家。比如比利时发生的二呼英食品污染事件,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食品产品。还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受许多国家关注的问题。因此,WTO与WHO对贸易与健康关系十分重视,并联合制定了《公共卫生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2〕))o

(三)食品安全管理和标准的不同提高了食品贸易通关的难度在食品安全管理和标准方面,发达国家占有明显的科学和技术上的优势。在今后的巧年里,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将会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13卜

1、制定政策时更加注重公共卫生和消费者健康。危险性分析(riskanalysis)将被视为制定政策的科学手段,对食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farmtotable)的安全管理。运用危险性分析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发展中国家在科学和技术上存在难度,目前,中国尚未健全危险性分析的科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2、采纳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发达国家采纳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表现在两个方面:(l)规定严格致病菌,如E.Coli或沙门氏菌以及药物残留的限量指标。比如,欧盟规定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限量为olPpb;(2)扩大标准的范围。比如,欧盟为了预防疯牛病的扩散和二嗯英的污染,对动物饲料作出了严格限制。这些标准将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困难。

3、采取HACCP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欧盟对食品供应的所有层面(alllevelsoffoodsup-Plychain)强制实行HACCP,美国对内的屠宰和加工(meatslaughterandproeessing)强制实行HACCP管理。通过实施HACCP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并对HACCP运行过程实行监督。

4、实行嫁接管理(Adoptionofhybridregulatorysystem)将HACCP与终末产品的执行标准(Performancestandardsforfinishedproduets)相结合,实行嫁接管理。终末产品的执行标准为检验HACCP计划是否得到正确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运用准确和快速程序(moreac-eurateandspeediertestingproeedures),尤其是对致病菌,以提升出口商证实或验证特定的食品安全水平(如沙「了氏菌)。

5、提高对认证和溯源的依赖(Increasedrelianceoneertifieationineludingtraeeability)企业和政府外的机构被要求提供食品安全保证工作文件记录(thesafetyassuraneeaetion),以便追溯食品产品的源头、供应链(thesupplyehain)以及消费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查出问题,采取控制措施。

6、立法更加透明根据WTO的规则,国家层面的法规(Nationallevelregufations)变得更加透明,政府必须清楚地陈述立法的理由及合理性,并通知法规执行的时间。这种透明度,使立法者不得不考虑所立法律对贸易的影响,比较容易处理将食品安全标准(foodsafetystandards)用作贸易壁垒的问题。

7、输出某些管理责任和负担(ExportofsomeregulatoryresPonsibilityandburden)为了保证进口食品的安全,进口国将要求出口国建立让进口国满意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对种植养殖以及食品加「过程进行监管。将管理食品安全的某些责任和负担输出给出日国,作为食品进人发达国家市场的代价(thePriceofentryintodeveloPedeountrymarkets)。

(四)执行标准、开展监测和评价,增大了成本加人世贸组织后,成员国在农业产品和食品贸易上应遵循的是“国民待遇”原则。然而,就目前而言,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和食品的达标、监测以及验证等方面的技术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要进人发达国家,必须在标准、监测以及验证等方面增加投人,因而增大成本。出口成本的增大,导致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贸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三、食品安全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促进”效应

(一)社会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驱使食品体系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驱使食品体系(foodsystem)的变革,即食品在种植和养殖过程的品种选择、环境质量监控、以及食品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发生改变,促使食品生产者、经销商不断地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一旦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得到提高,就会促进出口。

(二)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得到提升。国际食品贸易的争端多数与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有关,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能解决好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就能在国际食品贸易中提升其价值,实现最大利润。

(三)国际食品贸易为消费者提供较低的食品安全成本。在国际食品贸易活动中,只有安全的食品,才能站稳脚跟。国际食品贸易为社会提供安全的食品,降低了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上的安全成本(lowercostsoffoodsafety)。这种消费成本的降低,会增加消费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

四、减少食品安全“阻碍”效应和增加“促进”效应的途径

(一)正确运用S尸S协定根据SPS协定的规定,成员国为保护本国的人民、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有权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但应当满足两个条件:(1)所采取的措施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充分的科学依据;(2)不能用于伪装以限制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在运用这妙规定上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员。例如,欧盟为了阻正中国蜂蜜的进口,规定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lppb,即0.1/10亿。制6定这样超限量的极限标准,应当有危险性评估(Riskas-sessment)的科学证据。据报道,欧盟巧个成员国都建立起危险性评估研究所(InstituteofRiskAssessment),专司危险性评估的研究。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动作要慢很多,这里不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有观念和体制上的问题。中国在技术上不存在大的问题,关键是在观念和体制上,即国家的人力、财力、技术资源“部门化”,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如果中国能象欧盟那样,积极采取措施,整合资源,成立国家危险性评估研究所,就能较好地解决目前食品贸易上的争端和对我国不利的被动局面:(l)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农业产品及种种措施进行危险性评估,提出我们自己的科学证据,保护我国的出口利益;(2)对国际食品贸易可能带进来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危险性评估,并依据SPS协定,争取技术性措施,以有效保护国民的健康利益。

(二)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人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本国食品安全丹理体系的建设,欧盟成立了食品安全局。中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职责不明、互相扯皮、效率低等问题,尚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中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经验,把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建立一个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课程群;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56-02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导致的事件及贸易纠纷频频发生,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然而,目前在国内高校食品类课程建设方面,多注重单一课程的教学改革,往往忽略了食品类各课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交叉性,致使课程间的衔接性不强,知识重复性较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核心作用,其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1-4]。因此,本文探讨了食品安全课程群建设相关问题,以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种模式。

一、食品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思路

食品安全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将其相关的课程整合起来,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注重其内在的衔接性及逻辑性,将其统一为一个大的课程即课程群进行改革及建设[5-7]。

1.课程体系改革。根据食品安全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衔接性及逻辑性,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及整合,使食品安全课程群内的课程在教学体系方面能够达到前后相互统一,相互对应,从而使课程群内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能够达到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及前后照应的体系。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在课堂教学中以课程组多年实践的“项目式”教学、“主题性教学”及“对话式”等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3.注重网络课程体系平台的建设。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自己的课程群体系平台。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如QQ群、留言板、微信群及微博,打破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模式,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网络课程体系平台中,根据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人才培养的要求,多设置一些有利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项目,如创新性试验、食品安全问题调查、主题讨论内容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学生主观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食品安全课程群的结构体系

根据课程组多年来在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中所取得的经验,把食品安全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和食品标准与法规五门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食品安全课程群,建立了以三大基础知识为模块的现代食品安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食品安全专业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专业基础知识指食品安全人才必备的知识,是构建整个食品安全知识体系的基础。一般包括: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化学性、生物性及物理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新型技术(如转基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让学生从微观层面掌握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认识食品安全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此部分由课程群中的食品安全学承担。

2.食品安全检测专业知识。食品安全检测专业知识指的是在专业基本知识上,对照食品标准与法规,针对不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进行专业的检测,一般包括:检测基础知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毒素、重金属、食品加工过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质、转基因食品、掺假和有害微生物检测等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专业知识的构建主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为学生从事食品品质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督等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此部分由课程群中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工艺学承担。

3.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专业知识。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专业知识是指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相关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和控制策略、食品原料的质量控制、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生产、经营场地的安全控制和食品安全的管理认证)方面的知识后,以“质量控制”为题,让学生掌握“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食品安全控制知识。此部分由课程群中的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承担。

三、食品安全课程群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把CDIO的人才教育模式和机制引入到食品安全课程群的建设中来,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式下的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食品安全人才。此种教育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针,同时对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检验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可操作性很强,实践证明通过实施CDIO培养模式,使学生大大增强了自学、研发、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8,9]。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注重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结合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从实践中找项目,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项目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得到通用能力,进而解决一般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此种学习过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培养专业素养和领导力,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政府和企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2.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群内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修订课程群内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时,要注重与社会对学生素质及能力要求的对接。因此,课程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深入到社会进行细致的调研,以确保合理性地修订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分析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课程群中课程的关联性。找准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关联,使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各课程间得到体现。按照CDIO模式中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问题。建设中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传统教学方法,紧紧以CDIO工程项目的标准来实施教学工作。

4.重视设计-实践教学。在课程群中设置“设计-实践”项目,包括一些简单层次和复杂层次的项目。使学生能够初步从构思、设计、实施和形成产品整个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从分析引起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而达到能够为企业或政府建立最低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系统能力。此类项目必须是来自于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政府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遇到的问题等等,由于这些项目实践性强,包含的知识多、杂,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践性问题,以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5.科学、合理地建立集成化的教学过程。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求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必须注重实践项目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统一,实现从基础到高级的前后关联性,进而达到同时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集成化的教学过程,课程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通过实践锻炼以提高其自身传授专业知识及个人的经验的能力。通过集成化的教学过程,课程组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个人素质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从而尽快适应社会中食品安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6.培养教师的CDIO能力。采用CDIO的教育模式,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工科师资的最大不足是很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但实际经验却少得可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教师的CDIO能力:(1)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进行实践;(2)要注重与社会各界进行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政府和企业;(3) 将实践经验作为考查教师的必要条件;(4)聘请企业或者政府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做报告。

7.建立科学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由考试结果来考评学生的局面,采用CDIO侧重能力的评价方法,将以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采用此种评价体系,必须注意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例如,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笔试和口试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评价则可以采用过程考察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肖仔君,朱定和,钟瑞敏.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17):221-223.

[2]李云捷,郭壮,吴进菊.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群建设思考[J].学园,2014,(32):70-71.

[3]杨萍,李秀娟,钟敏.强化工程素质培养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和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1):84-85.

[4]姚芳,刘靖,张Z晶,唐劲松.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6-58.

[5]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64.

[6]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高教研究,2010,(2):139-141.

[7]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7.

篇6

(一)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目前,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量大约是5460万吨,占世界化肥的施用总量的30%,为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每亩农田使用近两斤农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农药中99%进入到了生态系统,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祸患。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还造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激素类超标和重金属污染等,直接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近期出现的大米镉超标以及毒生姜、毒豇豆事件就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恶果。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约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在这样的土地上生产出的农产品,其安全状况可想而知。

(二)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质,食品包装可以被看作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食品包装影响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包装本身不合格和食品的过度包装问题。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对我国食品包装检验的结果却显示,食品包装本身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如塑料包装袋的甲苯二甲苯溶液残留物超标、PVC保鲜膜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超标、锡制罐内涂层使用双酚A等;还有的生产者为了增加包装物的视觉效果,在包装物中添加铅、砷、汞、铬等重金属。这就使得原本保护食品安全的屏障变成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祸端。

(三)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流问题

这一类问题,以人们所熟知的“地沟油”为代表,还包括如废弃餐盒的重复使用、废弃包装纸经漂白剂浸泡后回流市场等。其中,“地沟油”的危害尤其深远。据估计,每年约有30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到我们的餐桌,从路边的小吃摊、火锅店,到一些高档餐馆、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甚至是知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都被曝使用“地沟油”。地沟油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地沟油在不法加工过程中被大量添加工业制剂,如双氧水等,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其次,地沟油的原始加工方式,如蒸煮、去杂等会造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第三,地沟油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地沟油的加工主要集中于一些个体加工点,以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加工方式原始,对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任由它们直接排入大气、土壤和水源,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地沟油加工作坊的报道,无一不包含着“恶臭”、“污水”、“垃圾”等字样。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沟油成为了严重的社会公害。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也为今后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的对外贸易埋下了隐患。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较上一年仅增长4.3%,比2011年同期增速回落21.7个百分点,而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政策,加强立法、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的环境指标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新“门槛”。ISO/TC207/SC7(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和相关活动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4月开始制定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ISO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将于2014年4月正式公布,届时,能否获得低碳认证将成为我国商品走出国门的决定性因素,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二、低碳经济对食品安全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厂商,包括英国的特易购、百事可乐以及其它世界著名的食品公司已经为其食品饮料标上了“碳足迹”标签。沃尔玛、IBM、宜家等也都开始要求其供应商在为其提供的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仅沃尔玛的这一要求,就至少会影响到五千余家中国的供货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要求,又给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我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2011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6217.2万吨,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3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这些化肥的生产每年就会消耗我国约1.7亿万吨标准煤,占到国家能源总消耗量的6%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据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食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食品生产过程全部碳排放的25%,减少食物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是使得我国食品生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措施。再者,我国化肥的生产每年约消耗近1亿吨的高品位磷矿石和72%的硫资源,而磷矿石早已被列入我国的短缺资源,如果不控制诸如化肥农药的生产,对于本来就处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我国来说是雪上加霜。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食品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人工香料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等为原料,其产品品种已有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约400多种。而化工产业则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而且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苯甲酸钠等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难以分解,对环境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促使我们尽量减少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转而重点发展天然香料的研制和开发。这不仅能够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使得人工合成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亟待开发的就有约200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症结

影响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包装问题,2011年,有关专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月饼包装进行了抽检,发现40.26%的月饼包装空隙率超过了国家规定,包装材料的重量是月饼重量的1.5倍以上,而其中95%以上的包装材料是非必需的。据研究显示,食品包装占我国商品包装总量的70%,覆盖了纸、塑料(无纺布)、玻璃、金属四大包装,它们均可从其能源与资源消耗中寻找碳排放的“碳足迹”。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产值位居全球第二,占当年我国GDP的2.67%。而每1公斤的包装将会增加3.5公斤的碳排放量。加之目前国内大多数包装企业的设备相应陈旧、能耗较大,使得能源成本占到加工费的比例高达20%到30%,不仅如此,食品包装中所添加工业原料的溶出和挥发还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相应对策

(一)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

在食品加工中,大部分原料都来自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在给我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仅以氮肥为例,2011年我国使用的氮肥量近3000万吨,而每吨氮肥从生产、运输到农田施用总共会排放12.85吨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伴,食品安全形势也十分严重。土壤板结、化肥矿物固化、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设施农业土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向动物和人体富集。因此,要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首先应该从食品的源头入手,改变传统的农耕模式,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减少食品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隐患。

(二)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已经有数年,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也并不全面,更谈不到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了。对于低碳经济理解的现状,不可避免地造成我们在提出对策和执行规则方面的欠缺。因此,要想以低碳经济的措施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首先应该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调动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倾斜,使他们成为低碳经济和食品安全共同发展的试验地和辐射源。为其他企业制定标准,成为其他企业的指导者。从而避免各行其是,无章可循的问题。

(三)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推向极致。一个面包的生产需要上百道工序、火腿的加工需要八十多道工序、果冻的加工则需要煮胶———过滤———调配(添加添加剂)———充填封口———杀菌———冷却———烘干———包装等工序……加工程序的繁复,使得食品的口味越来越具有独特性,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包装的精细,使得食品的档次显得越来越高贵,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而据中科院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在食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食物的加工过程碳排放最大,超过50%,合理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中碳排放将是减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繁复加工不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食品的危险性也在悄悄增加。研究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蒸发、提纯等工序在提升食品口味的同时,也使得食品原料中原本存在的有害元素的浓度提高,更有甚者,有些原本无毒无害的物质,也会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有毒物质。因此,要想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首先要从人们的消费观念出发,回归传统的饮食习惯,没有了市场的需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繁杂自然也会简化。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程序,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还能够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开辟国际贸易新市场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给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2011年6月22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2011年9月起,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的飞机,将使用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煤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显示航空界的低碳决心。同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样品,提出从山东青岛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进行试验。如果可以使用,将每年从中国采购12万吨“地沟油”。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开始执飞洲际航线。在我国谈之色变的“地沟油”,却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商品。因此,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压力,还有扩张进贸易领域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利用国际交易渠道,变压力为契机,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四、总结

篇7

关键词: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成果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本文试从新的角度和切入点,对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社会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就是人的发展问题,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从人入手。

一、从企业生产员工入手――把好质量第一关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而且食品作为传统行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技术含量较低、行业平均利润率低、员工薪酬不高,难以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质量法制意识薄弱,质量保证能力较弱,流动性较强。我院多年来的检测数据显示,有近50%的不合格食品样品是由于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除极个别是企业故意滥用外,大部分是因为企业相关人员不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管理规定,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食品生产的员工是把好产品质量关第一要素,若企业每一员工都牢牢控制住了产品质量,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必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使员工们一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作为食品企业的从业人员应清楚自身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时刻提醒自己,任何一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从而自觉地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二、从企业负责人入手――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许多事实表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缺乏诚信与质量意识,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了解甚少,对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识不够,唯利是图,用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添加剂等手段违法生产食品,造成极大危害。

食品生产企业是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食品质量和安全实施的主体。因此,企业负责人要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做到:

(一)对待自己的产品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常说,企业的产品就像是企业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企业,首先应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的企业文化核心,并能够通过宣传和培训,使之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当中,让产品质量的管理工作变得紧凑、严密,富有时效性。

(二)对上岗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培训。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让员工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安全责任,并能够通过“责任教育”使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这样做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深入了解和统一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建立健全全面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食品质量和工艺等相关标准,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必须严格执行从产品研发、原辅材料验收、生产操作、产品验收、包装运输、出厂检验等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环节的全程控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添加剂等食品辅助原料的使用规定。

(四)建立诚信企业,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行。诚信原则是食品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任、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坚实基础。企业要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努力打造诚信企业。

三、从监督和管理人员入手――严守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大门

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遏制,就目前我国的现状和国情,完全指望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更换”道德血液,进而寄希望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生产经营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健康的食品,显然是极不可靠的。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提高监督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提升监督和管理效能,保障食品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切实有效的发挥行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性。作为行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在整个行业中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在行业内部倡导和建立遵纪守法、信守诚信的良好行业风气,大范围地组织并展开各企业的普及法律法规活动、贯彻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要积极地建立健全行业规定制度,加强各个企业之间关于质量承诺及质量安全的相互交流,认真地指导并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争取促进企业内部形成先进的管理模式。

(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要敬业尽责,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贯彻和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对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指导企业加快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食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三)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使公民、消费者成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者。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要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就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健康消费、理性消费,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畅通公共舆论监督途径,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及时曝光,形成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问题食品的高压态势。

结语:

总书记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随着企业的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和员工自我认知的提高,政府监管工作的强化,消费者对食品产品安全问题意识的增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食品质量安全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袁先铃.“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国乳品行业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01).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76-01

俗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的关注,为了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我国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加强了监管的力度,但是仍然还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如: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都豆芽事件等等,这样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谈谈当前我国食品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有效提升监管质量的有效措施,还给广大市民一个安全、绿色的食品市场。

一、我国食品监安全监管中的问题所在

1.监管的模式复杂,监管的力度不足,监管的效果差

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多头监管、分段监管的模式,使得监管力不从心,不能有效的配合,导致监管的效果差。农业部分负责对初级农产品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管部分负责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医药部门负责餐饮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协调以及处理食品的安全事故,这样的分段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漏洞,存在监管的空白。

分段的监管模式,使各个监管部门不能有效的对接,不能有效的结合,导致食品监管的效果差。在食品监管各个部门对接的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对接的过程中信息可能会有误差,以及信息不完全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各个监管部门可能各司其职,各自为政,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都在推脱责任,导致监管职能低下。卫生行政部门、农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都属于平级部门,尤其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对于成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权利不大,没有强硬的执法权利,仅仅能做到的就是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食品监管工作,做不到食品严格的监管。

2.执法具有滞后性,没有建立问责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这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执法人员,执法具有之后性,如果早一步进行执法,可能就会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管部门在其位不司其职,不能做到尽职尽责,我们常常就会发现,安全安全事故通过网络曝光以后,监管部门采取进行事后监管,执法部门采取执法,处于被动的状态,很难保证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甚至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权利干预,不能真正的进行监管,而且还有监管部门的人员与不法分子勾结,给不法分子给予保护,使不安全不健康的食品流入到市场上,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问责机制不完善,没有标准的问责机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的发生。在食品安全事故爆发之后,政府部门在调查的过程中,只是追究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而且对尽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人员不闻不问,不追究其责任,这是我国问责机制不完善的所在,如果能及时的对监管部门人员和执法部门的人员进行问责,追究其责任,才能有效的确保食品安全。

二、提升食品监管质量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食品监管体系

食品监管效果的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严格的食品监管体系,改变分段监管的局面,做到监管的专一性。可以将原有的分段尽管机构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监管机构,并将其监管的职能进行统一,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这一条链全由新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改变原有的尽管模式,化多头监管为整体,可以弥补原有监管的空白,全面的提升监管的质量。同时政府部门要赋予监管部门强大的执法权利,可以统筹整个监管工作,提升监管的质量。

2.实行问责制度,强化监管力度

建设一只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这是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在构建食品监管执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执法的人员素质进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以及专业素质,做到公平公正的执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同时还要建立执行巡查、督查等日常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人员的考核系统,希望当地的政府领严格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全面指导食品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3.强化监管检测的技术,提升监管的水平

在食品监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食品的检测。所以我们应该强化监管检测的技术,采用新的监管技术,并且还要加强对食品检测人员的培养,培养专业的检测人员,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部门的投入, 建立检测基站,对检测的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各个地区的信息交流,确保食品质量的绝对安全。

4.强化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

在我国食品的经营者越来越多,要加强对这些经营者的管理,在监管的过程中对一些相对较好的企业要进行指导和扶持,并要求取得生产经营的许可证,对那些小商小贩的经营者,要严格的进行监管,不能确保食品安全的要强制其经营权。鼓励中小型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商合作,合并,实施品牌食品策略,打造品牌食品。

5.利用社会的监管力量成立监督平台

政府部门可以结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严格的对食品进行监管,可以成立监督平台,让市民自由的反馈信息,同时监管部门可以食品检测的信息,加强监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交流,这样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同时监管部门可以在平台上一些食品安全的信息,教群众一些防范的措施,提升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意识,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

食品的安全是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十分的严峻,令广大群众甚是堪忧,再加上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本文重在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食品监管部门有所帮助,确保食品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维军.国际贸易中的舆论壁垒及其应对措施――兼谈正确发挥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舆论监督作用[J].中国检验检疫.2012(01)

[2]崔卓兰,宋慧宇.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多元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崔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2)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引发问题;应对措施

一、近期食品安全问题

1.“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2.“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

3.“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4.“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二、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

1.国民信任度降低

以上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再次触动了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消费者把矛头对准了超市、企业、商贩的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拷问也产生了质疑。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信任危机。

2.食品安全失去保障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是按照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把关,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构筑屏障。

然而,这个安全屏障却屡屡被突破。

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在质问,有关部门为何在媒体曝光后才加大监管和执法,我们的监管为何不能“未雨绸缪”。这就说明目前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3.国家形象受损

“中国制造”给我们带来了荣誉感,但近期,“中国制造”产品和食品频频在海外市场遭遇质量风波。尽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但是这场质量保卫战的缘起,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近期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的批评和担忧。因此要解决中国产品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不仅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还要回到国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找原因。

4.出口贸易不容乐观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势必会对贸易关系产生恶劣的影响,再加上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刻意渲染,国际舆论的压力,对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2007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5976吨,价值1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6.6%和79.2%,出口平均价格为2008美元/吨,下降11.6%。这是由2006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通报中国出口水产品药残问题,以及11月份接连发生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给我国水海产品声誉蒙上阴影,致使出口美国市场迅速萎缩引起的。同时,其他受影响的出口食品企业也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1.企业层面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首先要在食品安全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加强安全监督,其次要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从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运输过程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自觉用行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只有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走得更远。

2.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要在加强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督作用的同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功能。

3.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刻不容缓。政府必须以人为本地、把好入“口”关,通过完善法制,加强全程质量管理,重视事前监管、舆论监管,树立社会正气等方法,深层次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佚名.近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学者吁监管切实负责[N].光明日报,2011-,4-19.

[2]佚名.捍卫中国制造不仅仅是维护国家形象的战争[N].南方都市报,2007-8-25.

[3]李长江.回应近期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及调查结果.(2007-07-21).

篇10

在中国粮食连续12年增收的同时,粮价下行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成为下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日前,“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怎样确保粮食安全?怎样提高食品质量?相关各方对中国农业政策和营商环境有何期待?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报告》记者采访了宋美凤、森和保罗・谢克勒三位与会嘉宾。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营商和投资环境?在哪些领域可以优化?

宋美凤: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市场。从零售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消费者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客户。这意味着新的创新和技术将可能在中国产生并传播至其他国家。我认为高效、可预测的监管政策和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促进市场投资,中国政府可以在这些领域进行优化。

森:大家都提到创新才能解决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但我想强调的是,科学、透明、可预见的管理体制更加重要。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一起合作来统一相关标准,以确保这些标准不会成为企业创新的阻碍。中国在这方面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评价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

宋美凤:2015年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这表明政府希望行业、媒体以及每一个消费者都参与到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行动中来。此外,完善农业领域相关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和农民更好地获知如何生产营养、安全的食物。食品产业的法律、监管措施和监督检查都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保食品安全还需要加强知识培训。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确保全民的食品安全,对监管人员和公众进行法律、标准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要。

保罗・谢克勒: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尤其是主粮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由于外界和媒体的反对声很多,中国政府一直持审慎态度。在我看来,科技是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关键。我们需要确保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正确运用,中国政府和消费者也需要加强对这项技术的信心。当中国各界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的时候,政府和监管机构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运用转基因技术的方式,相关的技术也需要得到正确的管理。只是,有人质疑转基因技术、担忧该技术的使用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时,需要以负责任的方式来面对。

中国经济报告:你对中国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率有何建议?

宋美凤: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为了确保现在和未来的粮食安全,必须开展负责任的农业生产,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收益率。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来更加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下一步应该集中力量改善物流和冷链等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减少浪费并提高安全性。为了支持政府的相关工作,行业应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各个分割的部分,尽可能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森:首先是使用并且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毫无疑问,科学技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中国可以和全球的农业企业合作推动先进农业技术的发展。

第二是推动公私合作。公私部门的合作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提升粮食安全水平。

第三是提高监管制度的一致性水平。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国际合作。但监管障碍有可能会阻碍这方面的合作。作为中国的农业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有足够的信息和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国粮食安全的稳定性。

保罗・谢克勒: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国在食品安全供应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以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提供营养、安全的食物是一个现实难题。

我们认为创新对于建立一个现代高效的农业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科学技术将有助于人类应对挑战,包括通过技术组合、整合传统技术与研发转基因作物等途径提高生产力水平。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使中国农民能够运用更先进的世界级技术和设备。这些创新的价值需要通过政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合作来实现。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提高中国食品安全和监管水平有何建议?

宋美凤:中国现在更加关注食品、健康和安全,这是好的开始。我们也看到了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产业链的所有相关方(包括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零售、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应参与进来并承担更多责任。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各个环节都应该重视食品质量和安全。

政府在持续改善食品质量的过程中,可以与这些负责任的产业链相关方开展合作,确保监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还可以引导中国家庭开展有关食品安全的实践,帮助公民在家里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疾病。此外,更好的知情权会帮助公民了解食品安全领域的真正问题并建立信任。

面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应坚持“3T”的想法:信任(Trust)、透明(Transparency)、可追溯(Traceability)。首先,信任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信任来自于做好每一件事。比如我们必须了解农民是否负责任地种植粮食、供应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服务以及政府监管是否到位。其次,消费者希望更多了解他们所消费的食物,包括食品采购是否可持续、是否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是否正确处理农业化学肥料、是否负责任地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供应链中的生产者是否有稳定的生计。最后,可追溯需要以信任和透明度为基础。可追溯的食品可以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物的来源以及生产过程。当我们能够看到并跟踪整个流程,我们可以在风险发生时及时予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