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设施设备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设施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设施设备

篇1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电机车;单轨吊车;皮带运输机

中图分类号:TH23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现代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采掘的深入,生产能力的提高,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长,机电运输贯穿矿井各个生产环节,且特殊工作多,技术性强,一旦矿井机电运输环节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生产,而且会严重威胁矿井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认真分析研究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成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常见安全事故研究

(一)单轨吊车

单轨吊车的运行坡度、运行速度和载荷重量不得超过设定的数值。单轨吊车的牵引机车和驱动绞车应具有可靠的制动系统,并满足以下要求。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的制动力应为额定牵引力的1.5-2倍。必须设有既可手动又能自动的保险闸。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应设计成失效安全型。在单轨吊车的牵引机车或车头上,必须装设车灯和喇叭,列车的尾部设有红灯。在钢丝绳牵引的单轨吊车的运输系统内,必须备有列车司机与牵引绞车司机联络用的信号和通信装置。

(二)带式输送机

1.防止发生带式输送机事故的保护装置。为了保证胶带输送机正常运行,除了电动机设有短路保护外,还应装设以下一系列保护装置:(1)胶带撕裂保护。这种保护装置由一个挠性吊挂式托辊和―个限位开关组成,安设在装载点的托架内。胶带被刺透撕开时,胶带托辊通过插入胶带的铁器而改变位置,于是带动限位开关使胶带输送机断电停机。(2)胶带打滑保护。借助专门的胶带监视器进行监视,利用测速发电机的电压与胶带速度正比的关系,一旦胶带打滑,实际速度低于给定值,测速发电机的电压相应低于给定值,使延时继电器断开电动机控制回路,输送机停止工作。(3)装煤过量保护。采用往复式开关、灯光信号盘等保护装置,在胶带上的煤量超过一定高度时停止向胶带给煤,以防止胶带上煤量过多造成严重撒煤事故。(4)胶带跑偏保护。胶带运行,一般利用一个带柄的滚式开关进行监视。胶带跑偏时,胶带碰到滚式开关,胶带输送机电机控制回路因断电而停车。这种监视装置通常装在驱动装置、尾部反向姑和排料滚筒附近。(5)温度保护。胶带输送机的温度保护采用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作为监视温度的传感器。对于运动部件(如胶带传动滚筒)是利用铁磁材料的磁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用磁感应脉冲发送器作为传感元件。一旦温度过度,保护装置动作,输送机停机。

2.带式输送机的维护措施。胶带输送机司机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遵章守纪。所有保护装置,如胶带打滑、跑偏、满仓停机、信号闭锁系统、沿线开关、制动装置等均正确维护、使用,灵敏可靠,不得任意拆除。禁止开倒车,特殊情况下须有总工程师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方可倒开。除准许乘人的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以外,禁止乘坐其他胶带输送机。要维护、检修好输送机,不得带病运转,电气防爆部不得失爆。每班工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液力联轴器有无漏油现象,定期检查其充油量,发现油量不足应立即按规定补充;经常检查机身钢丝绳的张紧度,发现松弛现象时应立即张紧,但紧绳后应注意观察胶带是否跑偏;经常检查胶带接头,发现断裂,及时修理或更换;经常检查清扫装置的工作状况。清扫后的胶带以及传动滚筒表面,不允许黏附煤或煤粉;皮带输送机的工作场所必须随时保持清洁,保证电动机和传动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条件。

(三)电机车

1.电机车运输常见安全事故。车架的事故:由于电机车掉道和受撞击等原因,造成车架变形或接口脱焊。制动系统的事故:由于连接件磨损严重、间隙增大,或由于闸瓦过度磨损,使制动失灵。撒砂系统的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连杆缺油操作不灵活;砂子硬结,不流动;砂管歪斜,砂子流不到轨面。轮对的事故:轮对受到剧烈的撞击后,轮毂产生裂纹或圆根部松动,或轮碾面磨损超过8mm而引起机车掉道。轴箱的事故:由于轴箱缺油或油质不好、密封不严而混进污物,使轴承发热烧坏。弹簧托架的事故:由于弹簧受到剧烈撞击而引起弹簧片断裂,或在卡箍中松动。电动机的事故:主要是整流子严重冒火,电动机过热甚至烧毁。控制器的事故:主要是触头接触不良或触头烧毁。集电弓子的事故:主要是弓子磨出深槽导电不良;弓子弹簧断裂,弓子被拉坏。电机车运行事故:电机车运行中由于轨道不平整造成机头掉道:由于轨道与车轮之间的黏着系数太小,车轮打滑,运行困难;由于司机思想疏忽,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特殊情况,而造成机车撞人、压人,机车相撞事故。2.电机车运输事故预防措施。列车或单独机车都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灯;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同一区段轨道上,不得行使非机动车辆。机车行进巷道口、硐室口、弯道、岔道、坡度较大或噪声大的地段,以及前面有车辆或视线障碍时,都必须减低速度,并发出警号;必须有用矿灯发送紧急停车信号的规定,非危险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紧急停车信号;两机车或两列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少于100m的距离;列车的制动距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运送物料时不得超过40m,运送人员时不得超过20m;在弯道或司机视线受阻的区段,应设置列车占线闭塞信号:在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矿井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应设置信号集中闭塞系统。

三、结束语

除文中论述以外,在矿井机电运输工作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快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从而彻底改变轨道运输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同时,实践证明,要想全面正确的分析研究机电运输安全的因素和预防,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努力,通过人、机、物、工艺、环境的和谐运作,才能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这样可以及早的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金龙哲.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04-02

0引言

近年来,从我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35%是由于机电故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保障。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煤炭机电设备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煤炭机电设备占总成本开支的40%,而由机电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占35%。因而,加强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现阶段所有煤矿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机电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安全是指通过管理把设备、人与环境进行协调运作,对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机电设备安全是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的技术保障与物质基础,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必须标本兼治,是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其次,煤矿机电的安全,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企业改革、发展之基础。煤矿井下排水、供电、通风等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矿井安全失去保障,可能出现重大煤矿事故。从全国矿难事故原因中发现,由电火花引发的煤尘与瓦斯爆炸占40%,由机电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占8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之关键,是消除隐患的重要途径。

最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煤尘、通风、垮落、潮湿等因素都是设备运行的不利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生产安全。同时机电设备的配件种类繁多,生产区域覆盖广泛,对机电设备检查,维修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煤矿生产的动态性与特殊性,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科技化发展,大量的新设备与新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加大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难度。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安全防护、保护装置。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设备现场保护装置,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缺少机电安全防护设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之需要,部分设备缺少电控系统和制动装置。更有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实行超负荷的运转,机电设备超负荷产生过热、老化等现象,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管理者缺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事故出于思想意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对小问题的忽视而造成的大事故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赔偿,重则封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但是生产的安全管理,也包括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大数多企业都把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摆设应付检查,失去应有的作用;

3)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制度。在调查中发现煤矿企业每年虽然在机电设备上投放大量的资金增加新的设备,但是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检修与维护制度。机电设备做为一种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检修、维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现阶段的大多企业,为节约成本,从人员配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欠缺,导致整个机电设备系统只用不修,出现线路老化,设备老化,机电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等原因而导致机电安全事故;

4)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除了完善的安全检修制度,还需设置监督管理体系。对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设备维修情况,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煤矿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查手段与技术落后,对新设备,新技术知识缺乏了解,监督工作多走于形式,工作中主观意识严重,缺乏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管理素质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但有高的文化素养,还有高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随着科技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煤矿企业大量引进先进机电设备,需要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保养常识、维修技能等进行全面的培训,进而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才能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维护管理制度。在煤矿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机电安全维护制度》、《机电安全巡检制度》等,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严格检查新进设备质量,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不同的机电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维护计划,对突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把事故率降到

最低;

3)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离不开配套的信息技术管理,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机电设备也要加快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电设备安装信息化的保护设置,对机电故障进行及时的报警,能有效排除隐患。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把设备检查、维修等信息及时整理并存档,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4)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监督体制的构建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效性,对机电设备的巡检与维护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把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 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不变的宗旨,是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劳动者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安全管理贯穿煤矿生产的全过程,排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每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参考文献

[1]胡学斌.浅谈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2(10):189-190.

[2]魏涛.矿山生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0(6):80-81.

[3]田应雄.浅析矿山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463-464.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煤矿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内容,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全新的管理理念来提高设备管理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提高煤矿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

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管理技术落后。煤矿机电设备结构复杂,工作条件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实际上,多数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普遍较低,无法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导致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无法及时排除,影响生产效率。其次,煤矿机电设备老旧。很多煤矿企业为了追求更高利润,过分强调生产的稳定性,而忽略了对机电设备性能的检验,一旦机械设备发生意外事故反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流程;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针对一些过于陈旧、超出检修期限的设备也不舍得更换,老旧设备性能下降,导致其故障率增加。最后,煤矿企业缺乏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很多煤矿企业忽略了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故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套科学的指导与约束机制,导致其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机电设备中的隐患及问题,导致设备故障率高发。

2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的有效性: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生产流程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设一个机电设备管理平台,以提高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进行严格要求,要求其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增强其设备管理意识及管理水平。将企业领导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定期对机电设备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加强与设备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积极推行新技术与新工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是提高煤矿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投入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开发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作业点及作业面控制的合理性,降低事故源。优先使用先进技术及装备,比如大功率采煤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胶带运动监测监控系统、副井钢丝绳张力自动平衡装置等。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修与应用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坚决杜绝伪劣机电设备、无安全标志的产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源头。

2.3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煤矿设备及生产流程设计阶段要严格遵守标准化设计要求,最大程度上消除设计环节的隐患,在设备及相关配件采购过程中,则要严格控制设备质量,选择资质好、信誉高的供应商采购设备,仔细辨别真伪。设备到货后要认真验收,如有必要则进行拆机检查,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合格后才可到现场应用。设备的安装则要进行分阶段验收,保证每个环节设备安装的可靠性,如果哪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予进入下道工序。每次停产检修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由相关主管、领导对检修安全措施及作业规程进行把关、审核,再由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等重要领导深入现场指挥工作,检修结束后设备试运转必须保证全程有专业人员值守,不合格坚决不予验收。

2.4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素质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人是关键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为因素会对其他各种安全因素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将人这一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证现场各相关人员树立良好的生产管理理念及安全管理理念,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中不要产生懈怠;加强各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能力及现场安全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等。从管理人员到设备操作人员,自上而下,人人都重视设备安全管理,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煤矿企业还要面向社会、高校等吸引更多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设备管理人才及操作人才,将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出来。机电管理的决策人员要树立超前的思维观念与创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机电管理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煤炭生产的关键,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机电设备的安全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是煤矿产能提升的主要支撑。做好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机电设备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是每一个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是推动煤矿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郝克胜.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14(28):328.

[2]刘海平.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J].科学时代,2015(10):77-78.

[3]费存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J].中国机械,2015(6):235-236.

[4]李春华,荆杰.浅谈煤矿采煤机常见故障分析和诊断的基本方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

篇4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

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比较高、严格。据统计,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创新思维方式,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制度、科技、人员等方面入手,改进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变化。

1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首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

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3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机电设备进行科技改造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价,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QC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6加强管理制度化建设

首先是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多年来,相当一部分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状态,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隐患。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入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其次要完善规章制度。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煤矿自身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以及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严格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戴玉霞.我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现状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2]王军.煤炭集团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与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09.05.

[3]吕春发.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36.

[4]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矿机械.2003.12.

篇5

1.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务

安全是保证煤矿顺利生产的法宝,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千里长堤,溃之蚁穴!警惕与安全共存,麻痹与事故相连!作为每名井下作业的矿工,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煤矿矿工特殊的作业环境,必然产生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我们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端正态度,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应小心翼翼,谨慎从事,不能有丝毫“胆大、马虎”。任何无知的胆大,无谋的勇敢,无常识的松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都是对规章制度的践踏,都将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说,要保证安全,我们每名矿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至关重要。安全,不管是对一个家庭还是一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最沉重、最敏锐、最值得人深思的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磅礴壮大,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血与泪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归根接地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也就是说一切安全事故的隐患都是由于我们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安全不可忽视,不重视安全,必然要为此付出残重的代价。

2.安全在于自我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一提到安全工作,一些员工总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领导和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或是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形成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这种认识的员工主观上产生麻痹,思想上警惕性放松,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对安全心不在焉,能应付则应付、能走“捷径”则走“捷径”,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 抓安全工作仅仅依靠领导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和安全员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了解生产现场,发现安全隐患,获取安全信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但是生产单位,员工多、生产面广、危险源点多,不可能派专人一直“关照”每位员工。因此说,抓好安全工作更应该靠大家,靠我们每一个员工自己。还应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并落实下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煤矿形成安全责任统一体。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煤矿岗位责任制的一部分,是安全经营规章的核心。它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安全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取得实效。 其实依靠自己抓安全说到底就是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牢固树立“讲标准、讲规程、查隐患、反违章,时时事事保安全”的思想,从而建立起煤矿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

3.安全要有章可循

安全是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我们在落实了上述工作之后,就应着手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是开展工作的准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它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安全守则、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等等。对于各种设备的操作,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工作有章可循,真正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忙而不乱。制度的制定要详细、具体,有可操作性,而后就在于落实,要把这项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从细微处入手。强调按章办事,在制度面前坚持人人平等,对违章者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形成“按章办事、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

4.安全设施的必要性

必须保证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和抓好安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一是要保证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要树立“花钱保平安”的理念,如设施设备的老化、灭火器材、井下巷道的维护保养等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在这方面不能出现“欠账”,该买的一定要买,该换的一定要换,该修的一定要修,否则就会不断产生和增加新的隐患,形成“旧债”未还又欠“新账”的恶性循环。二是要明确专人负责对安全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责任到人,确保安全设施设备质好量足,随时应对突况。

5.抓好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提高安全教育

篇6

第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起步较晚,在提出“有法可依”的初期,以“立法宜粗、不宜细;以原则化、概括化”为指导思想,致使一部法律通过以后,需要国务院或其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一系列的条例、细则、办法,随之而产生了行政立法替代人大立法的倾向,不符合法治的精神。而行政立法更多体现在部门立法基础上,有“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另外大量的安全生产标准通过部门规章性质颁发,造成标准的支离破碎,从执法效力上看也是不易操作,大打折扣。同时,我国法律制定后,由于不能及时修订,造成法律执行效率的低下。

第二,监管机构责任划分不清,体制运转不畅,多方管理,职能交叉。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监管本格局中,国家监察限于自身力量薄弱和执法权限的不完整性,需要政府政府及地方煤矿监管部门通力协作和配合,需要突出企业主体责任,需要矿工强有力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据统计,70%国有煤炭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都进入深部开采,普遍存在着井深已延深至300米以上,部分煤矿甚至达到千米以上,瓦斯、地温、冲击地压时刻危及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在621个国有重点井工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98个,占48%;低瓦斯矿井323个,占52%;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有555个,占88.1%。据对45处国有重点煤矿和125处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测算,中国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的欠账就约505亿元,而大多数小型煤矿则根本不具备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或差距较大。使得全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在客观上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第四,社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具体体现在:(1)工会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安全生产中独立个体的职工,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中,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一直处于极弱势的地位。(2)新闻媒体机构舆论监督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安全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舆论监督也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强化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事故隐患无处遁形,使违法乱纪暴露于光天华日之下,是搞好安全的重要举措。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对策

(一)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完善相配套的法规、标准,尤其是各种操作规程、设备的安全标准、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的具体要求要上升到法律角度;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同时修改《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提高量刑标准和罚款金额,制定有关法律,把真正的业主和矿长同罪并罚,让藏在幕后的隐形“杀手”与在前台替罪的煤矿法人代表一同受到法律的制裁。

2.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在我国处罚措施太轻是造成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的矿主重复犯一种错误,或者一个重大隐患经多次指出就是不改,直到酿成重大事故。但是法律规定处罚太轻,使得有的业主感到违法成本很低。

3.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预防装备

要想获得安全的产出必须确保足够的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齐全、到位,这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事故高发的煤矿企业而言,先进设备设施的采用可大大提升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事实证明完善的培训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伤亡事故,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培训的重视力度,但仍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对此,一是需要国家建立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国家政策补贴以及煤矿筹集资金的办法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培训,培训后统一向煤矿劳务输出,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机制,督促企业农民工缴纳三金,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是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根本出路。二是建立通过政策的倾斜和引导,加快对于煤矿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增加生源供给;三是企业自身应注重对于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确保严格知章、守章,避免三违。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1.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对重大隐患及事故公布、曝光的舆论监督机制。各新闻媒体要主动构建安全信息传递和公示、曝光平台,根据政府和安检部门提供的执法检查情况,对本地区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和深层次分析。同时,要做好安全专题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隐患,要进行跟踪报道,必要时,可在上一级主流媒体上进行曝光。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协助、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支持、帮助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各界对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促进隐患的整改,督促煤矿企业增强责任主体意识,自觉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一通三防;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47-01

煤矿的“一通三防”就是在生产煤矿当中要通风、防火、防瓦斯以及防煤尘。其主要是从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政策出发,对自然灾害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通过有效的科学手段对各种灾害进行防治,并为井下每一个工作地点输送新鲜空气(在遵循井下风流流动规律前提下),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基于此,对煤矿事故的发生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对于确保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和我国创设和谐社会有着作用重大。

一、 煤矿“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

(一) 矿井缺乏有效供风能力

我国煤矿多属于井中开采,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多变的煤层赋存条件。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煤矿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就加大了煤矿开采强度,增加了开采难度,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化,使得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同时,许多煤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生产,私挖滥采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致频繁发生灾害事故,如瓦斯爆炸以及冲击顶板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面风流出现短路;通风机的安装(局部)与要求相符合;矿井中缺乏一定的通风能力,总风量少。

(二) 生产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合同工以及农民工成为了煤矿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迫于生计来煤矿工作,并没有长期工作的打算,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有着较低的操作技能,不够重视安全生产。比如把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看作是人财的消耗,直接的生产效益没有产生;在工作当中没有按照“一通三防”的相关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

(三) 矿井通风管理混乱

有些矿井区域中的通风设施(如风门、密封以及风桥等)没有达到正常标准,其设置与通风安全要求不相符合。有些企业建设的风门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没有连锁、质量不高、缺少反向风门以及漏风等。另外,受限于巷道断面较小,一些小煤矿安设的通风机地点太过靠近风口抑或是建立在回风巷当中,使得通风机不断吸收循环风,甚至有些煤矿企业在做风筒时利用塑料编织袋进行。

(四) 瓦斯监控系统不到位

当前,许多煤矿企业开始注重防尘工作,并在井下装置防尘管路,向职工分发防尘口罩,然而在有效落实防尘管路上没有做到位,有管无水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且在工作当中许多煤矿工人没有戴口罩。在监控瓦斯上,有些矿井的瓦斯监控系统成为了摆设,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和实际瓦斯浓度有着较远的差距,并且位置安放不合格,串联风口区域缺少安全措施。

二、 加强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措施

(一) 加强认识,注重科技

目前,要想实现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领导重视管理是先决条件。煤矿管理层要认识到“一通三防”工作有着很强的技术以及专业性。“一通三防”工作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着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采、掘、机、运等),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了“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煤矿企业只有加强认识,才能够自觉抓好“一通三防”工作。另外,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想真正实现通风安全,先进的设施与设备是重要基础。比如,在提高矿井安全防灾以及抗灾能力上,煤矿井下的通风、监测、通信、防尘等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设施等起着保障作用。基于此,煤矿企业要把每一项专用资金合理规划好,要加大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煤矿技术部门要从煤矿的具体情况出发实施系统设计以及设备选型,以做出最好的设计方案。在购置设施设备上,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而且还要把现有设备的升级换代给考虑进来。要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使矿井的抗灾能力得到提高,煤矿企业要科学管理“一通三防”的安全设施,从装备的综合情况出发对其改造以及更新计划进行合理制定,把那些安全性差的设备淘汰掉,使设备保持先进性和高效性。

(二)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有效落实

煤矿企业要建立一个以技术人员为中心的技术管理体系。依照相关规定把用于“一通三防”的资金提足、用好,要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盲巷管理、瓦斯检查以及局部通风等),做好通风系统的检查工作,对矿井的通风能力认真核定。相关领导要把安全工作责任予以明确,对所管辖的安全制度认真制定,并编制好“一通三防”安全规划措施,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利用这些制度对生产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比如,防灭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手拉手”交接制度(瓦检员)以及“一炮三检”制度等。当然,随着矿井自然条件、设施以及生产工序的变化、改变和改善,“一通三防”安全责任制以及每一项管理制度都要不断充实,以与矿井安全需求相符合。

(三) 培养专业队伍,加强培训工作

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技术性以及综合性,要想贯穿到矿井的每一个方面,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意识,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会进一步提高矿井的防灾以及抗灾能力。煤矿企业要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培养出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队伍,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否则就无从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另外,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具体如下:首先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要注重培训新上岗人员,对特殊工种实施脱产专业培训,如通风班组长、瓦检员和放炮员等,能够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培训的内容要与实际结合,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知识、“一通三防”事故教训、防灾自救和“三大规程”等,以使煤矿生产人员的自主保护意识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其次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生产当中。在生产煤矿当中,随时会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煤矿企业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对职工实施安全教育,在生产当中时刻牢记安全教育,并落实到每一个安全生产环节当中,由以往的“自我安全”转变到“我会安全”的意识中来;第三,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向职工开放所建立的事故案例档案,以此来教育职工。注重人性化管理,煤矿企业管理者要随时对职工的思想情况以及生理状态进行了解,在监管上要因人而异,避免出现由于职工的不安全心理因素而发生突然事故的情况;最后,做好煤矿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煤矿安全部门要向煤矿职工家属加大“一通三防”的安全宣传力度,如果有必要可以深入到职工家属中实施安全帮教活动(一通三防),让家属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自愿对党政工团进行协助,一起做好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生产工作。

结语: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矿井一线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基于此,煤矿企业一定要遵循安全生产的原则,强化“一通三防”管理力度,逐步更新现场管理、技术、抽放工艺和抽放手段等,避免出现火灾、煤尘、瓦斯以及通风等事故,确保矿井作业的安全生产,最终提高煤矿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伟杰.浅议煤矿生产中如何做好“一通三防”[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11)

[2] 余国辉 李强.浅谈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评价系统[J].低碳世界,2013(10)

[3] 韦成.浅析煤矿“一通三防”防范措施[J].低碳世界,2013(05)

篇8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4〕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篇9

一、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节日期间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领导。安监、公安、交通运输、经信、规建、文体旅游、水务、质监、林业、卫生、教育等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节日期间各项工作和措施要早安排、早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章行为

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要做好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旅游、建筑施工、公共聚集场所及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执法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开展执法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类违章行为,在期间,对各类违章行为必须顶格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

从月日至月日,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开展一次拉网式的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防范措施。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负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所属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负责,各乡镇和部门要通知所在行政辖区内和所属行业(领域)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采取"企业全面自查、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的方式进行,即在企业全面自查基础上,以各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专项检查和政府综合督查的方式开展工作。

(一)道路交通。一是加强路面管控。公安交管部门要抽调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设立固定执勤点,严厉查处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以及拖拉机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形成严管态势,确保国、省、县道和重点旅游线路的安全畅通。按照上级要求,立即在全县开展"安全带行动",确保每一个驾驶员、乘客、乘员都要正确系紧安全带,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确保安全带真正保安全。二是抓好道路交通运输源头安全监管工作。检查客运站点签单、"五不出站"等制度是否到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态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对客运企业车辆日检/例检、驾驶员教育、安全例会、安全考核、责任追究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考核。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大对客运车辆及或运驾驶员的动态监管力度,充分利用GPS动态行驶记录仪强化对超长客车、高速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及危险品运输车的监管。对驾驶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以上、超过规定时速%以上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及时通告安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驾驶员所属客运企业。公安交警要重点抓好国道段、路、路等重点旅游线路的监控管理,部署警力,加大路检路查力度,及时纠正违章行为,确保行车安全。三是查处非法营运,严厉打击货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残疾人三轮车等非法载客搭人。四是查处无证无牌驾驶、酒后驾车、客运车辆"三超"(超速、超载、超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违章行为;五是检查交通干线、山区公路的安全标识和防护设施是否落实。

(二)水上交通。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负责对全县船舶、渡口码头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乡镇船管站、船管员落实情况以及基础档案情况;检测、检验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合格有效;检查船只签单发航、船舶证书证照,检查安全运营、救生衣行动及乡镇渡口码头安全情况。

(三)煤矿。由县安监局牵头,县国土、公安等相关部门派人参加,负责对全县煤矿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煤矿企业是否按照《作业规程》组织安全生产,下井检查安全生产现场,检查持证上岗以及安全设施设备等安全管理现状,特别要把煤矿"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作为监控重点。

(四)非煤矿山。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负责对所属非煤矿山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项证照是否齐全;检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度以及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建立完善;检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作业现场管理是否规范。

(五)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县安监局要切实加大指导和督查力度,督促各部门、企业规范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及经营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县安监局、公安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检查油库(加油站)和加气站安全;县安监局、公安局、供销社负责检查民爆和烟花爆竹安全;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检查城市燃气与液化气生产安全;其余各部门负责所辖企、事业单位的危险化学品检查和监督管理。

(六)建筑施工。建设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及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责任。以防范坍塌、坠落等事故为重点,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监控和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治理施工现场模板支撑、塔吊作业等环节的隐患。加强房屋拆除和农村建筑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乡镇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

(七)旅游。旅游管理部门要针对节日特点,切实加强对旅行社租用旅游车辆的监管,监督旅行社租用符合规定标准的旅游客运车辆,落实大型旅游车辆配备双驾和趟次签单等制度;合理安排旅游团队的运行计划,把好团队运行计划关。要会同质监部门开展对旅游景区游乐设施和旅游星级饭店特种设备的安全专项检查,消除旅游安全隐患。负责人: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彭树怀。

(八)公共场所。切实加强对文化娱乐、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完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要加强对各种体育、文化娱乐和其他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制订合理的人群疏散等应急预案,妥善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拥堵、踩踏等事件。

(九)食品卫生、民爆、石油、电力、教育、水利、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安排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采取措施,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十)由县政府办、监察局、安监局组成安全督查组,全面督查各乡镇、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工作措施的情况。

四、加强节日值班,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事故

期间,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值班制度,领导必须坚持带班,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突发安全事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和处理,确保社会稳定;对节日期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处理。

五、工作要求

篇10

2016年11月11日,全国非煤矿山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此次会议分析了当前非煤矿山领域安全监管存在的共性问题,对自2001年国家安全监管局成立以来发生的40起重特大事故报告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向全国安全监管领域的一线人员宣讲,从中发现的事故主要规律。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交流非煤矿山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经验,推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非煤矿山遏制重特大事故等重点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徐绍川出席会议并讲话。

目标和问题导向

会上明确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即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就是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问题导向就是面对本地区、本企业的现状和事故发生规律,突出抓好易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关键问题。

会上,徐绍川指出,“十二五”以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三个持续下降”,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具体表现是,各地非煤矿山仍处在“局部治乱期、心理侥幸期、管理经验期、基础薄弱期”和监管水平处于“完善提升期”。各地方安监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摆位,坚决克服因多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而产生的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满足于现状的思想,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在此次会议中,国家安全监管局综合分析了近十年来金属非金属矿山较大事故规律,对2001年国家安全监管局成立以来发生的40起重特大事故(含7起特别重大事故)报告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从中发现非煤矿山较大及以上事故主要规律。

40起重特大事故,从事故诱发的原因来看,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导致的事故分别占较大、重大事故总量的40%和90%左右,占特别重大事故总量的近100%;从企业类型来看,小企业发生的事故占全国事故总量的70%,占全国较大以上事故总量的60%;从地区分布上看,事故总量相对集中在云南、广西、辽宁、湖南、湖北、内蒙古、安徽、四川、江西、新疆10个省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5%和63%。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山西、陕西、贵州、四川、河北、广西、辽宁、河南等矿山数量较多的省份;从开采方式上看,占全国总量14%左右的地下矿山引发的较大事故占全国较大事故总量的66%,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5%;从矿种来看,铁矿、金矿、石膏矿、采石场发生重特大事故相对集中;从事故类型上看,透水、火灾、坍塌事故相对集中。其中地下矿山透水和坍塌事故主要诱因,是因为采空区和周边废弃矿井所致。尾矿库溃坝事故总量虽然不大,但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因“三违”导致的事故占到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总量的55%左右;事故主要发生在第三、四季度。

防范事故发生

结合非煤矿山当前总体情况,以及综合分析的事故规律,国家安监总局提出了解决易引发事故的问题,以有效防止较大事故发生为切入点,提升监管能力和企业本质安全程度,狠抓具体工作落实。

遏制重特大事故

一是进一步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重点打击无安全设施设计或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开采、基建期间擅自投入生产和非法外包、转包等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线索和案件移交机制,加大对非法盗采、超层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强重点地区治理整顿工作。把辖区内矿山条件差,工作力度不大的地区继续作为重点,加大整合、淘汰、关闭工作力度,坚决依法整顿关闭独眼井开采、一面墙开采、非法建设运营的尾矿库等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全因素。三是强力推进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头顶库”、采空区和高陡露天边坡的整治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煤系矿山安全监管工作。面对煤炭价格快速上升的态势,各有关地区要对与煤共(伴)生矿山实行重点监管,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一次与煤共(伴)生矿山安全生产“回头看”行动,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实施上限处罚,对仍达不到煤矿安全标准的,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切实防止与煤共(伴)生矿山以开采非煤矿的名义开采煤炭引发的各类事故发生。五是全面落实《非煤矿山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强制推行6项重大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从抓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配备入手,对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或未执行相关要求的矿山必须一律停产整顿。

强化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

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普查工作,全面摸清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健全完善全国非煤矿山电子档案。二是大力推动企业以风险分级管控为核心的各项工作落地。各地区、各企业要深刻学习消化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理论方法,科学构建风险管控的理念和思路,要构建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科学分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系统管控体系。三是统筹做好风险分级监管工作。要在已经开展的非煤矿山企业风险分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制度,科学界定企业的风险等级,合理划分省、市、县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避免出现监管盲区或过度重复监管。四是针对重点事故类型切实采取关键性措施。针对透水事故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留设矿柱,切实落实“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等探放水制度。针对火灾事故要严格动火作业审批制度,强化动火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淘汰非阻燃电缆、木支护等。针对爆炸事故要加强爆破器材的领用、运送和工作场所储存、实用等环节的管理。针对冒顶片帮事故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强化监测监控,加强采空区治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开采,确保矿房、矿柱参数符合要求。针对坠罐事故要加强提升运输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提升运输系统的检测检验和日常维护保养。针对中毒和窒息事故要强制为下井人员配备呼吸自救器、为每班组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强化应急疏散演练。针对边坡坍塌事故必须按设计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确保道路上山、边坡参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针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要确保设计规范、建设合规,规范日常运行,加强汛期检查维护。针对井喷失控和硫化氢中毒事故要时时防范,健全完善井控管理制度,严格按设计施工,严格落实井控措施和硫化氢防护措施。针对重大海损事故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应急管理。

强化安全监管执法

一是严格矿山准入。继续推动国土部门深化最小开采规模准入制度,逐步扩大本地区重点矿种的最小开采规模范围。依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杜绝“原则性通过”之类的弹性审查。二是要大力推动矿山结构化调整。通过执法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存在一个矿体多个开采主体、相邻开采相互影响等问题的矿山下决心进行整合、整顿,经整合、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三是强化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工作。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配套完善地方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目录,出台支持政策,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强化对长期停产、停建矿山的监管。各地必须按照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停产停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严复产复建矿山安全条件的审查力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上限处罚直至提请关闭。五是继续推进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较大以上事故数据库,将典型较大及以上事故制成警示教育片,广泛在公共媒体上播放,提升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强化企业专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值班调度人员、班组长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六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和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要正确把握关系,既依靠专家技术支持,又不能形成技术垄断;既提供扶持和服务,又要强化专家支撑效果的评估和监管,使社会支撑真正成为监管的眼睛和助推器。七是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各层级安全监管工作督导、考评机制。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和《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以完善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完成情况通报制度”为抓手,形成半年通报、年终评定的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