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

篇1

一、我区周边几个工业园的发现状

二、我区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应当说,我区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规范和解决。

1、园区规划定位方面。罗亭工业园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园区道路建设为例,园区内三条纵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循环路网,由于缺少完善的路网建设规划,园区道路往往随着项目的落户而规划建设,导致部分路网地块标高不一,条块分割严重,同时,由于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存在搞什么样算什么样,来什么项目要什么项目情况,导致现有产业分布相对分散,彼此关联度小,集聚程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2、园区基础设施方面。虽然我区在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但鉴于区财力有限,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园区现有的3.5万伏供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银行、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配套服务发展略显滞后。

3、园区用地方面。现在全市各县、区用地指标都非常紧张,我区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00亩,用于园区项目建设的指标更为有限。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园区江中保健品项目、东升塑编项目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多个项目因用地指标的限制影响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园区用地指标缺口还将更大。

4、金融支持方面。区县级商业银行由于授权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园区内新办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所需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创办单位的投资,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

5、招商引资方面。由于园区户口原因,难以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同时园区土地出让基准价高于周边,这些因素加大了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

三、发展壮大我区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按产业链布局规律,结合湾里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工业经济区域为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在园区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根据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园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建设规模上,要一次规划,留足余地,分步实施,总体上要能满足发展需要,确保园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园区发展规划的超前性、严肃性。

2、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后劲。一是要及时进行土地总规修编。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区、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规划和用地指标上向工业园区倾斜,优先解决入园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用地,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力度,每年有计划储备一定的用地指标,实行工业园区用地占补平衡,余缺调剂。二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强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跑省、市争取土地指标,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随时掌握土地信息,切实做好土地报批工作。

篇2

12月18日县工业经济座谈会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就开展我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展开专题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如能启动我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对于解决我镇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兴镇”步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县政府关于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这一有利契机,理清思路、更新观念、整合资源,力争在20__年启动我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构筑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__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14家,随着__工业园区的整合、__*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__*镇工业企业逐年减少,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着既无平台又无空间的事实。至20__年底,全镇只剩下工业企业509家,其中只有20家规模企业,其余的都是一些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07年预计工业销售产值12.6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销售产值约4.35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产值的34.5%。由于没有工业功能区这一发展平台,近几年,我镇没有引进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发展工业功能区面临的困难

1、可供开发土地资源短缺,选点困难。随着县经济开发区__区块、__区块和__半岛区块的全面开发,__区块的规划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度假区块范围的扩大,我镇现已没有适合连片300亩以上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仅有几个连片在100亩左右的区块,因区块内基本农田太多或地势太高也很难开发。

2、区块面积偏小,配套成本偏高。我镇城区周边和县开发区周边已少有连片在100亩以上的土地资源,而__、__、__等虽有部分面积50—100亩的区块,但单个区块“六通一平”的配套费用平摊到亩均开发成本很高,镇财政难以承受过高的资金补贴。

三、发展工业功能区的对策

1、给于政策倾斜。根据我镇实际,现已没有适合连片300亩以上开发的土地,建议我镇工业功能区的开发面积在50-100亩左右就能享受县政府关于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开发和奖励政策,降低开发成本;另外,由于我镇是城关镇,一般工业项目的引进开发制约因素较多,围绕“做专、做特、做精、做优”的要求,我镇的工业功能区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引进低成本、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意研发企业和总部经济,创立创意研发基地和总部、会所经济产业园。因此,建议对引进创意研发企业入园给与享受工业用地政策,从而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加快企业集聚。其三,对__*城区企业因城市建设或发展需要搬迁至城郊或县工业园区边缘地块的,在用地规划和配套政策方面给与倾斜和支持。

2、联合启动丰家山工业功能区块。__*工业区块是我镇在园区整合后选定的一个工业功能区,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和初步规划设计,后因县工业园区规划的再次调整,__*区块被调整到县经济园区规划范围内没有启动,因此建议,由__*镇和县经济开发区联合启动__*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并划出200-300亩作为__*镇的工业功能区。这样既解决了__*镇短期的发展空间问题,又不影响开发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另外,对于__工业园区周边的几个零散地块,建议由县经济开发区统一扩规配套,__*镇参与合作开发。

3、启动马家区块的建设。原__*镇上报的汪家区块、富泽、农林区块等因在区块中基本农田的比例比较大,短期土地规划难以调整,启动难度大;而汪宅区块则因地处千岛湖旅游风景区规划边,也不适合建工业园区。只有马家区块一块尚有开发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对该区块的规划予以明确,允许__*镇作为工业功能区进行开发。同时,该地块涉及县开发公司的山林较多,对于县开发公司的土地协调工作予以支持和帮助,以便使我镇能尽快启动马家工业功能区的建设。

篇3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额较大的综合性项目,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从成本、效率、融资、环保等诸多方面,来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综合状况。因此,在工业园区项目进入到正式建设之前,就需要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做出科学的论证,从而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但目前在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过程中,对可行性评估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不够,需要提升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一般过程的基础上,以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为例,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提升我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科学性提供指导。

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1.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是基于一定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来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层面,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并从财务的层面来对工业园区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该工业园区是否值得进行投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的系统分析方法与过程。

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作为拟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建设前期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控制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与投资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通过对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方案、投资规模、技术条件等方案的比较论证,选择出一个最具有发展潜力、投资效益最优化的投资方案,也起到了重要的专业论证作用。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除此之外,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发生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建设之前,因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一种事前的分析与预测工作,而不是事后的项目评价。

1.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作用

基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含义可以看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对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很巨大,而且其建成后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与单位。由此,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能够实现预定目标和效益的重要保障[2]。因此,建立在以详细可靠的市场预测、成本分析、效益估算、评价体系基础上的可行性评估,就能够从多方面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

其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现金流量、成本效益、获利能力、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得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能否获得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以及相关的投资方的认可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数据,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获得投资合作方在资金支持决策上的重要依据。

再次,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方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部门签订建设合同,从而确保建设工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建筑材料供应商、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热供应单位、电信通讯部门以及交通部门等各种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3],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就成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方与这些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上,尽管不同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其可行性评估的内容有所侧重,但总体而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评估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状况、项目建设的规模与投入产出比、项目建设的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的生产安排与劳动定岗、项目建设的环保条件、项目建设的风险、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与配套措施以及项目未来发展的盈利能力等方面。其中,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核心构成要素。本文如下主要对这些核心构成要素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

2.1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技术评估方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水平的先进程度如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产品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工艺流程是否先进;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与市场容量是否成立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评估中,对上述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分析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上,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技术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比对法和分析对比法。比对法指的是通过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该法注重的是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细节比对[4]。

2.2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容量评估

在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中,市场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需求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结果也直接决定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取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市场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宏观市场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微观市场环境(工业园区自身、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方)的发展趋势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从中明确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作为后续决策的依据[5];第二,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状况进行评估,从中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未来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判断,从中明确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发展在市场上的可行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容量评估的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外部市场环境评估的PEST(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价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预测的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市场竞争状况的五力(供应商、企业自身、竞争者、消费者、替代品)分析模型等。

2.3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预算评估又被称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在完成市场前景预测、厂址选定、工艺技术方案选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投资收益进行调查研究、计算及论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原材料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劳动力成本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管理费用的核算;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成为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项目盈利能力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等各种经济分析因素。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将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成本、收益及盈利水平预算,以便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

2.4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中心环节和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经济风险,提高效益水平[6]。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估可以分为财务状况评价和国民经济现状评价。财务状况评价就是依据我国目前所推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和物价体系从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计算财务收益状况和费用大小,编制具体的财务分析表、拟定计算评价的各项指标。投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估是依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方面考察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各种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常用经济参数,具体分析计算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大小,评价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程度。

3 对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

3.1 项目背景与构成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城观光路以南、光侨路以西,与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毗邻。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产业初步定位于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国际性、门户式的“光明国际企业新城”,服务于世界五百强科技型企业、大型知名企业、高成长型企业等目标客户。总体功能包括高端研发、高端制造、高端商务办公、生活配套及商业配套等,总体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与光明中心城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新城。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包括三个地块,AB地块将在前三期工程中完成,C地块在第四期完成,AB地块的占地面积为142,560.46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90,597平米;C地块占地65,132.09,建筑面积为72,126.43平米(根据项目委托方委托,C地块建筑面积为136,603.00平米。其中可以获得经济收益的物业类型主要包括:商业办公楼、独栋研发楼、研发生产厂房、高档商务、高级宿舍及员工宿舍六种。

3.2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深圳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深圳的工业总产值约为13,832亿元,增长率约为17.7%。根据《深圳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工业发展目标是确保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58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3%以上。根据上述增长比例,设定未来3年内(截至2010年)深圳工业总产值增长比例为15%(取中间值),其生产总值将达到21,037亿元。根据《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的数据,深圳市工业用地整体规划面积约为24,100万平方米。则推测2010年深圳工业土地单位产值约为:未来工业总产值21,037亿元/工业土地规划面积24,100万=8,700元/M2。未来3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额为:21,037亿元-13,832亿元=7,204亿元。可以推算出全市未来3年增加的工业土地面积约为:工业总产值增加额7,204亿元/8,700元/M2=8,300万M2。光明高新区规划面积在深圳市工业用地规划总面积中的比重约为8.4%,则未来3年内光明高新区需求的增加量约为:8,300万平方米×8.4%=690万平方米。

3.3 项目目标消费群体与辐射区域

在目标消费群体方面,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目标消费群体包括三类:一是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园区内的消费群体: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会分批吸引企业入驻园区,由于光明高新区目前的商业配套比较稀缺,企业员工的商业活动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设施首先需满足于园内消费群体的需要。二是光明高新区内的中高端消费群体:目前光明高新区内的企业园区主要以自用为主,靠提供简单的商业自给自足。由于光明高新区缺乏综合性、多功能性、市场化的中高端商业配套,远远不能满足该区域购买能力较强的消费群体的要求。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商业配套的建设,将会填补该区域的市场空白。三是光明中心城以及周边区域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光明中心城目前正处于待开发的阶段,消费群体主要为当地的原住居民。根据政府规划,未来光明中心城将会建设成为国际化、高品味的居住社区,再加上该区域商务办公楼的建设,能吸引大量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入住,为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培育了更广泛的商业消费群体。

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商业配套辐射区域以“企业加速器”园区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辐射到光明高新区以及整个光明新城及其它周边区域。运用差异型及梯度型的战略原则,使商业物业的整体功能得到完善和突破,弥补该区域商业物业的市场空白。

3.4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按照100%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计算经济效益指标如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5.20%;项目财务净现值(I=10%):123,921.30万元,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0.50年,如表1所示。

1)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分析。净现值(FNPV)是按设定的基准收益率(10%)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的项目可以接受。经测算:项目基本方案在计算期内财务净现值为123,921.30万元。

2)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所用资金的盈利率,是考核项目盈利功能的主要动态指标。当FIRR大于基准收益率10%时,则认为其盈利能力已满足最低要求。经测算:项目在计算期内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20%。

3)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根据测算,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0.50年,由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开发周期分为四期,在第九年全部物业才能投入使用,故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动态回收期(含建设期)较长。

综述以上分析过程,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表明,其财务净现值大于0,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因此,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建设项目基本方案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梁波.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定位及研究[J].现代商业,2008(4):23.

[2] 简德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3.

[3] 黄有亮.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56.

[4]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111.

篇4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需求巨大

推动示范小城镇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是天津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是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和发展小城镇支撑产业的主要途径。“三区”建设项目,涵盖住宅、路网、电网、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应急减灾等多个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潜在融资需求巨大,将给银行业机构信贷、投行等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根据近期天津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要分批建成54个示范小城镇、31个示范工业园区、10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60万亩高水平设施农业基地。以示范小城镇为例,会涉及683个村、100余万农民,估算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完成投资1500亿元,目前已基本建成22个示范小城镇,45万农民迁入新居。未来几年,天津第四、第五批3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仍需投资1500多亿元,扣除项目资本金,尚需从金融机构融资近1000亿元,规划建设的示范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基建项目也有巨额融资需求。目前,天津仍有270多万本地农民、200余万外地农民工未纳入城镇化规划。根据天津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向城镇转移一位农村人口需投入28万元~30万元,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成本应摊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从长远看,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融资需求。

(二)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需求旺盛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现代产业的支撑。随着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降到1%左右,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产业升级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非常旺盛。以示范工业园区为例,31个园区累计签约项目2046个,入驻企业达到6500多家,总投资60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亿元,后期仍需投入资金超过4300亿元。未来几年,各工业园区将引进更多企业,拟吸纳一百多万人就业、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以上,金融服务需求更大。而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天津的重点产业,商业、物流、餐饮、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蕴含巨大商机。此外,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0家)、农民合作社(4000多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90%以上的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亟需银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金融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产生的金融需求,将为银行业机构拓展信贷、债券发行、财政资金托管、小微企业服务等业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农民市民化蕴藏丰富的金融资源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市民化。天津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和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带动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以华明镇为例,农民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估价为5万元左右,通过宅基地换房,三口之家可在示范小城镇置换90平方米左右、价值50万元以上的商品房,家庭财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被安置的农民还享有集体企业股金、商铺租金、养老金和薪金等“四金”保障,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城市居民平均水平3。2011年以来,天津开展了两批“三改一化”试点工作(涉及141个村、40余万农民),即村改居、农改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企业和农民市民化,着力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真正实现医疗、养老、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型农民、新市民不仅在社会保障、投资理财、自主创业等方面需求众多,而且在购置生产和生活用品、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将大幅提高,将为银行业机构开展社保资金托管、养老金、企业年金、创业贷款、消费金融等业务提供良好机遇。

二、天津农村城镇化贷款投放满意度分析:基于AHP方法

根据天津城镇化建设特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和数据可得性实际,本文将农村城镇化贷款满意度分析的对象确定为两大典型类别4:(1)示范小城镇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三区”基建项目;(2)园区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施农业项目等城镇化配套产业经济主体。

(一)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

“三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天津银行业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其中,示范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贷款增长迅猛。2012年末,银行业机构向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投放的贷款余额为485亿元,同比增长48%,比2007年末增长31倍,支持小城镇项目29个;示范工业园区贷款余额为113亿元,同比增长36%,比2010年增长94%,支持项目28个(见图2)。两类贷款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示范小城镇、示范工业园区均由政府融资平台运作,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宅基地换房后节省的土地(多处于近郊区县)出让收益较高,能实现项目资金预算平衡,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主要依靠园区经营主体(多数为民营企业)内源融资。2012年末,银行业机构向此类项目投放的贷款余额为27亿元,同比增长10%,远低于示范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贷款增速。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园区所占土地多数属于农村集体土地,办理抵押融资仍存在介入障碍和政策风险,例如大部分农村集体土地仍未完成确权,而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二)农村城镇化配套产业经济主体贷款

近年来,各银行业机构大力支持示范工业园区内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施农业项目等小城镇配套产业经济主体,天津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银行业机构向上述三类主体投放的贷款余额为253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工业园区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增长很快,增速分别为79%和37%,但设施农业受制于农村土地抵押难等因素,融资满足率很低,贷款增速较慢。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城镇化贷款满意度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将多个因素作为一个系统,进而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系统方法。本文根据各银行城镇化贷款的投放情况,加上相关主体对贷款投放数量和质量的满意程度的评分来设计评价体系。通过构建贷款满意度因素判断矩阵,分析当前银行业贷款投放与城镇化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相关经济主体对贷款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包括四个指标:(1)对贷款质量的满意指数;(2)对贷款数量的满意指数;(3)对贷款品种的满意指数;(4)对银行贷款创新能力的满意指数。据此构建贷款满意度因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后对所有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模型中A/B分值越高,说明经济主体对该项贷款情况的满意度越高,反之则满意度越低;计算出的权重值为归一化后满意度评分值,分数越高,说明经济主体整体满意度也越高。为了使分析更加直观,设定标准分数T的满分为10分:贷款质量满意度得分为T*10=2.886;贷款数量满意度得分为T*10=4.356;贷款品种满意度得分为T*10=1.61;贷款创新能力满意度得分为T*10=1.148。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经济主体对贷款数量的满意度最高,说明当前银行业对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各银行还需要在贷款产品、贷款服务方面加强创新,尤其要增加更适合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等薄弱环节的贷款品种,提高对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园区、企业的贷款质量。

三、天津农村城镇化基建项目风险分析:基于信贷决策模型

天津农村城镇化在给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和外部政策环境也给银行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作为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项目——示范小城镇、示范工业园区的基建项目融资需求巨大,投资周期较长,盈利能力较弱,现金流入“前低后高”,而且主要由区县政府融资平台承担,还款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未来土地出让收益,客观上使银行业在服务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风险。

(一)天津农村城镇化主要基建项目的运作模式

天津示范小城镇和示范工业园区均有各区县政府组建投融资建设公司统筹运作,具体职能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建设项目实行统一管理,负责项目规划区内土地整理,包括办理前期手续、工程招标;二是负责项目投融资,以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及其他资产收益作为贷款偿还来源;三是负责依法将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用于平衡项目建设资金。

(二)城镇化基建项目贷款决策模型的构建

本文拟构建一个银行支持农村城镇化基建项目的贷款决策模型,具体分析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成本。假设1: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贷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假设2:银行投放贷款可获得的预期收入为E,贷款本金为B,合同利率为i,还款期数为n,投资总期数N,实际利率为R。假设3:区县政府融资平台是天津农村城镇化项目的运作实体,但对借入的资金没有处置权,贷款资金的使用和偿还均由政府统筹安排,贷款能否如期归还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实力和未来土地出让收入的高低。在项目法人实际缺位、地方债务逐步压缩、融资平台监管政策收紧、未来土地出让收益可能走低等情况下,潜藏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假设贷款违约概率为P,贷款违约损失率为L;假设4:某个城镇化建设项目可能存在多个投融资主体(实际也存在),银行需要承担协调不同经济主体的组织成本C1;假设5:城镇化建设项目由政府主导,银行可能承受各类附加的行政干预和市场阻力,产生一定的阻滞成本C2;假设6:城镇化项目投融资主体是追求利润的,需要一定的排他收益来保障稳定的预期收益,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排他成本C3。

(三)城镇化基建项目贷款决策模型简析

从以上公式可见,银行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项目面临各类风险和成本,只有保证E>O,银行才有贷款投放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分摊和缓释城镇化基建项目的融资风险和各类成本,明晰地方政府、借款人与用款人之间的“借、用、还”和“权、责、利”关系,有效规避地方政府和投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减少项目运作的协调成本和阻滞成本,保证资金的优化分配和高效使用,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回流机制,是解决农村城镇化基建项目融资困境的关键。

四、支持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融资需求巨大,服务需求多样,涉及业务众多,需要政府部门、银行业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共同努力,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综合发挥各类金融业态的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建议政府部门利用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杠杆,以部分机动财力做引导,面向社会募集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等,撬动民间社会资本支持城镇化建设。综合运用银行贷款、理财、信托计划、融资租赁、中期票据、私募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和市政设施管理营运,缓解政府负债压力大、融资平台受限多和资金运用效率低等问题。

(二)规范项目运作,严密防范城镇化贷款的信用风险

地方政府应在地方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运作城镇化建设项目。要根据区域国家政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明确产权独立的城镇化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合理界定政府与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的风险分配、责任归属和共同目标。应特别重视加强对项目建设和承贷主体的运营授权管理,明确资金使用和监控责任,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项目规范、高效运作。银行业机构应加强客户和项目准入管理,所支持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土地规划、环评要求、土地平衡和资金平衡测算条件,严格落实项目资本金、担保增信和资金监管等条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银行业机构要与地方政府、项目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情况,防止项目超预算,确保项目工程顺利推进;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进度划拨资金,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督促地方政府与项目单位处理好与相关利益主体(如周边农户)的关系,降低协调和阻滞成本。

(三)加强金融创新,提高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能力

银行业机构应优先支持天津环城四区经济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综合收益较好、潜在风险较低的城镇化建设项目。重点发展财政金融、金融IC卡、养老金、电子银行等无风险业务,满足城镇化带来的财税资金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电子支付结算等金融需求。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住房金融、消费金融等风险较低业务,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转型农民和新市民投资理财、买房置业、日常消费等提供便捷的服务。择优支持相关产业融资业务,例如运作相对规范、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等等。

(四)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和长期产业支撑,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三农”发展,要以提升农村经济组织的自身实力为根本,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金融、产业、财税、投资等优惠政策合力支持的良好局面。完善政策性的涉农贷款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银担深化合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健全涉农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打通制约农村资产抵押融资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和流转处置”等四大瓶颈,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环境,推动金融机构与“三农”经济共生共荣发展。

(五)加强监管引导,推动银行业与城镇化共生共荣

篇5

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园区发展的新跨越

1、指导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坚持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不动摇,紧紧锁住“双百”目标加快发展,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协调、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重中之重的工作,力求在重大项目的引进、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机械加工与设备制造上及硅石、石灰石、陶土开发上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努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园区科学发展新跨越。

2、主要目标。在重力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再引进、建设一批项目,全年自主引进1000万元以上加工型项目12个以上;新上和续建项目35个以上。完成城南、花林寺、石头店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资金投入2亿元以上。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储备、及更新工作,抓好全县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的指导、协调和督办,力争全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确保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3、总体要求。做好2010年的工作,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园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按照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方法要正确、保障要有力的要求,确保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坚定信心,越战越勇。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突出发展的重点,突破发展的难题,优化发展的环境,提升推进发展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4、准确把握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深度开发、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和现有企业扩张裂变,进一步把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紧紧围绕化工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按照“三个不论”(不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不论技术档次高中低、不论企业规模大中小)的原则,对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园区环评要求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研究支持和推进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将同类型、相关联的产业集中布局,着力打造百亿产业园区,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产业发展效应。

5、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的力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包装项目,重点在化工医药、机械加工与设备制造、硅石、石灰石、陶土开发、食用菌等方面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质项目。加强项目考察、论证、跟踪,及时掌握陶土、硅石等资源的普查情况,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积极参加省、市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做好项目推介工作。

6、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既坚定不移地对外招商,又坚定不移地支持现有企业扩张裂变;既扎实推进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又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和“回乡创业”;既紧紧围绕四大支柱产业招商,又敢闯、敢试新的领域;既抓大项目,又不放过发展前景好的小项目;既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又追求招商引资的质量;既坚持“引凤筑巢”,又注重“筑巢引凤”。

7、有效强化招商引资的责任。强化领导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在招商引资第一线,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减少与招商引资无关的应酬,集中精力招商;每个部室必须完成招商引资规定的基本任务。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兑现,层层签订责任状,年初有硬目标,每季度有硬检查,年底有硬账结。

8、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保障。必须明确超额完成、提前完成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中心目标。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向招商引资倾斜。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加大与煤、磷两矿老板、与在外成功创业人士、与商会、与大型企业、与市招商局、与已落户的客商沟通交流的力度。实行招商引资信息报告制度,每半个月集中研究和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双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加强与县直部门、乡镇的沟通与联系,对重点项目实行共同论证,共同考察,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提高招商引资的统筹协调能力,形成招商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优化服务,重力推进,实现项目建设的新进展

9、强力推进“双百”工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引导创业主体新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确保每个季度有一批新项目签约、每个月有新项目开工。继续抓好东圣化工“836”工程、西部化工20万吨磷酸一铵、吉星化工精细磷化工、宏业陶瓷三期等27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产;全力抓好楚阳科技医药中间体、安广陶瓷、楚林陶瓷、楚原化工等24个新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千方百计推进拟建项目早日签约落地,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好局面。

10、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联系、一个专班服务、一个经济联络员和一个治安联络员全程服务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继续推行机关干部联系企业的制度,逐一落实责任人,定期走访企业,定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督办检查。加强与“两员”的联系,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高效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1、有针对性地破解项目建设中的新难题。着力破解上项目与用地之间的矛盾、规划管理与业主选址之间的矛盾等重大难题,力求项目选址分立成块、形成特色,避免资产利用相互影响。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项目介入的原则,以及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远发〔2009〕14号)的文件精神执行用地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的推进效率,对在建项目逐个解决具体问题,逐个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早地、成规模地建成,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服务协调和土地房产等手续办理,严格兑现县委、县政府的承诺,按照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坚定不移地推动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

四、破解难题,统筹推进,实现园区平台建设的新变化

12、加快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工作。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抓好城南机械加工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花林寺工业园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进一步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集约性,优化工业布局,用科学的规划引领园区健康发展,搭建工业发展新平台。

13、加快园区“扩容提质”步伐。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加快园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落户项目“三通一平”工作落实到位,确保签约项目落户园区。完成汪家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并尽量完成城南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好花林寺工业园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为项目落地赢得时间和空间。提高园区建设档次,严控能耗高、土地耗用多、投入产出率低的项目入驻园区,不断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紧抓土地规划二次修编的机遇,拓展园区框架,留足下一步工业发展的空间。

14、充分利用和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使企业用地量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充分用足汪家、江北、荷花等现有工业园的土地和存量资产;完善和整合建材工业园,包括麻阳河、红林、水泥厂对面的土地;充分利用万里工业园,运用好现有的及还未纳入工业园的沟渠;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北农产品工业园;把洋坪双路工业园作为将来的农产品加工园进行规划布局;积极研究解决三江生态和生物农药草的问题,加大三江资产的接管力度,确保花林寺工业园建设顺利推进。

15、扎实做好园区基础设施融资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整合县内相关资源,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与配合,确保从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案与对上融资的相关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做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包装、申报、立项,协助国资公司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1.5亿元,对上争取资金20万元以上,确保2010年园区基础设施融资实现较大突破。加强兴源公司日常管理。

五、强化管理,加强保障,实现园区自身建设的新提升

16、提高推进园区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积极关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客观认识宏观环境,准确把握县情和企业发展现状,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和招商引资的客观规律,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重大项目的引进邀请相关部门集体会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对涉及园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深入实际,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切实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17、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进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进一步加大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年初制定干部培养的硬指标、硬措施,创新青年干部学习实践的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青年干部的政策水平、招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推荐干部。逐步完善推动干部的制度。加强和整合园区干部队伍的工作力量。

18、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推进园区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信心,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奋力争先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韧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工作,狠抓落实,做推进“工业立县”战略的排头兵。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六个禁止”、“十不准”的规定,严格执行《提升机关效能的若干规定》,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承诺,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园区工作人员“十不准”,做令行禁止、廉洁从政的表率。

篇6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目录

1 园区简介„„„„„„„„„„„„„„„„„„„„„„„„1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1

1.2 区位及交通„„„„„„„„„„„„„„„„„„„„„4

1.3 有关批复文件„„„„„„„„„„„„„„„„„„„„7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7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7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0

3 调整后的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13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13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15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18

4.1 指导思想„„„„„„„„„„„„„„„„„„„„„„18

4.2 项目准入条件„„„„„„„„„„„„„„„„„„„„18

4.3 项目禁入条件„„„„„„„„„„„„„„„„„„„„19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19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20

4.6 限制发展行业„„„„„„„„„„„„„„„„„„„„20

4.7 禁止发展行业„„„„„„„„„„„„„„„„„„„„20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21

5.1 道路及绿化„„„„„„„„„„„„„„„„„„„„„21

5.2 通讯„„„„„„„„„„„„„„„„„„„„„„„„21

5.3 供水„„„„„„„„„„„„„„„„„„„„„21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22

5.5 铁路„„„„„„„„„„„„„„„„„„„„„„„„24

5.6 供热„„„„„„„„„„„„„„„„„„„„„„„„24

5.7 天然气„„„„„„„„„„„„„„„„„„„„„„„25

5.8 供电„„„„„„„„„„„„„„„„„„„„„„„„25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26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26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26

6.3 明湖热电项目„„„„„„„„„„„„„„..„„„„„26

6.4 皇冠油墨项目„„„„„„„„„„„„„„„„„„„„27

6.5 其他项目„„„„„„„„„„„„„„„„„„„„„„27

7 园区远景规划„„„„„„„„„„„„„„„„„„„„„„27

附件1.《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

附件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2006]71号(附件1),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附件3.《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附件4济南市水利局供水证明

附件5.《济南化工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方案论证会会议纪要》

附件6.《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同意,2006年3月份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见附件1、附件2)。园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部,与主城区隔黄河相望,是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第一步,是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空间载体。

1 园区简介

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的必要性

1.1.1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济南市加快发展、实施“北跨”战略的需要。

在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扩大会议上,原则审议通过了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思路、空间布局和基本框架,确认了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进、西拓、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发展战略,并将“北跨”工程的启动建设提上日程表。

附图:济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示意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44条提出:发展黄河北市镇组群,该组群地处黄河北平原地带,包括桑梓店和大桥两个市镇。规划该组群积极吸纳主城区迁出的工业,发展化工、物流仓储„,成为主城区产业疏散的承接地之一和物资集散交流基地。

依据该规划分析,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在北跨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是济南市区北跨发展的起跳点和推进器,对于构建以省会济南为中心、与周边的淄博、莱芜、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济南都市圈,突出增强省会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提升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都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济南都市圈区位示意图

1.1.2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实施“中疏”战略,全面提升济南市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需要。 济南市主城区内现有各类大中型化工企业60多家,布局分散、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进行综合整治难度较大且不易实现,在安全、环保、交通、环卫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排水和大气污染方面成为广大群众最不满意、引发上访最多的问题;同时,在主城区存在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大中型化工企业,影响了济南市城市形象的全面改善和提升。因此,按照《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的“中疏”战略,将市区化工企业集中外迁至环保设施完善的化工园区,对于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的,彰显“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魅力泉城、文化泉城是十分必要的。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周边关系示意图

1.1.3 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当地经济具有较大带动作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所在桑梓店镇土地贫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与济南市区经济落差大,是全市较为贫困的地区,同时园区处于黄河盐碱地带,适合发展工业。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安置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黄河北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对优化全市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北跨”战略实施、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保护城市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综合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设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必要的、可行的。

1.2 区位及交通

1.2.1 区位

园区南起308国道,北到天桥区界,东起桑梓店镇环社东路,西到规划京沪高速铁路,总用

地面积21.8平方公里,可规划用地面积20.2平方公里。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区位示意图

按照园区“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规划原则,园区设立起步区,起步区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全部土地为建设用地,符合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济南市产业布局规划。

1.2.2 交通

公路交通:周边有京沪、京福、济青、绕城、青银高速公路,有国道308、309、220、104,和488省道穿过。

铁路运输:周边有京沪、胶济、济邯等重要铁路线,规划建设的园区铁路专用线拟通过扩建桑梓店编组站接入国铁路网。

与主城区的连通:东有黄河公路大桥、西有京福高速黄河公路桥与市区连接,并有泺口浮桥(拟在此处建设穿黄河隧道)、新徐浮桥(拟建的建邦黄河公路大桥已立项,可直达园区)直接连通市区。

附图:道路交通规划图

附图:交通区位示意图

1.3 关于园区设立以及用地的有关批复文件

1.3.1 《关于省级及省级以下开发区通过土地规划审核情况的函》国土资函[2005]214号,发文单位:国土资源部(见附件1)。

1.3.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开发区的通知》鲁政字

[2006]71号,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见附件2)。

1.3.3 《关于济南化工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复函》鲁环审[2006]87号,发文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局(见附件3)。

2 关于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

2003年11月份,园区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因为现已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所以称该规划为园区第一版用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2.1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功能定位:以化工工业为主,兼顾高新技术产业,集生产、居住、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发展规模:工业园用地规模为20.2平方公里,规划合理人口规模为10万人。

2.1.1 布局结构

在空间形态上,采用了有机增长的弹性结构,可概括为“一园两区、两心一带、三片六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园两区――指将整个工业园划分为两个片区,即生活片区和生产片区;

两心一带――指两个共享核心区和一条公共设施带;

三片六团――指三个生活居住区和六个工业组团。

附图: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图。

2.1.2 分期建设

规划遵循“近期可行,远期合理”的原则,分三期建设。按照土地的市场运作规律,先用空地再改造现状;先生产生活配置、提升吸引力,后文化休闲配置、提升档次的原则;在基地西南侧,将沿308国道二个组团规划为起步区,首先启动建设,待发展一定规模后,逐渐向

中心滚动发展。

附图:分期建设示意

2.1.3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21.8km2

其中:可规划用地20.2km2

工 业 用 地:8.65km2,占总用地42.8%

仓 储 用 地:0.62km2,占总用地3.1%

混 合 用 地:1.65km2,占总用地8.2%

居 住 用 地:1.89km2,占总用地9.4%

公共设施用地:1.86km2,占总用地9.2%

绿 化 用 地:2.60km2,占总用地12.8%

市政设施用地:0.4km2, 占总用地2.0%

道路广场用地:2.53km2,占总用地12.5%

2.2 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2.1 规划区用地范围

用地范围:东起桑表路,西至安庄村西侧引水灌渠,南起国道308,北至周闫村南侧规划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

规划功能:规划区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同时包括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公共设施用地和配套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用地,形成综合性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本规划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一带、五片区”。

一心――指一个公共管理中心。规划落实《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的布局结构,在桑表路西侧规划建设工业园的公共管理中心。

一带――指一条公共设施带。规划沿国道308和桑表路建设以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技研发和汇展销售为主要功能的公共设施带。

五片区――指五个分类工业片区。自东向西分别为两个一类工业片区、两个二类工业片区、一个三类工业片区。

附图:起步区规划结构分析图

2.2.2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240.7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50.2%。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6.26公顷,二类工业用地90.07公顷,三类工业用地64.44公顷。

①一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桑表路公共设施带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二路与横三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②二类工业用地主要有两片。一片位于横一路与横二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另一片位于横三路与横四路、纵一路与纵三路之间。

③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纵三路以西。

附图:起步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图则

3 调整后的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

3.1 桑梓片区(济南化工产业园区)用地规划研究

3.1.1 规划用地范围

桑梓店片区位于济南黄河以北,天桥辖区。规划范围西至德州市界,北、东至桑梓店界,南至鹊山龙湖界,总规划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

3.1.2 规划用地布局

3.1.2.1 公共设施用地。公建设施用地主要布局于308国道、桑表路及东侧规划路两侧,规划形成“一横两带”的公建带,为片区及产业园区服务。

3.1.2.2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布局于片区东南部及国道308南侧,主要用于居住开发及村民安置用地。

3.1.2.3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在:主要位于片区东北部,属于高新产业研发基地;

二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片区中部及西北部;

三类工业用地主要位于济南化工产业园起步区及其北侧部分用地;

3.1.3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主要布局于国道308以南,沿铁路货运北环线北侧。

3.1.4 绿地主要为生产防护用地,即道路及铁路两侧绿化用地。

3.1.5 片区内部布局。

片区内部根据需要布局了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污水处理厂、水厂、变电所等设施用地。 片区内部主要道路有国道308、桑表路、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等。主要铁路有园区铁路专用线、铁路货运北环线、太济青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

片区内部主要河流为齐济河。另外还有部分耕地及林地布局于片区周边。

附图:桑梓店片区用地规划研究

3.2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用地规划

起步区规划主要功能以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兼顾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用地。 附图:起步区方案调整图

3.2.1 用地规划说明

M2为二类工业,主要集中于起步区西南部,主要是思泰勒水处理厂等企业,用地面积约56公顷。

M3为三类工业,是起步区的主要用地,主要是裕兴化工、济南化工新材料(PTA)、明湖热电等化工、大中型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工业企业。用地面积约323公顷。

C为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为起步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位于起步区西南,紧邻国道308,用地面积约4公顷。

U为市政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污水处理厂用地,用地面积约7公顷。

绿化用地,主要是道路两侧的生产防护绿地,用于隔离、卫生和安全的防护林及绿地。用地面积约18公顷。

起步区北部横五路南侧有铁路专用线一条。区内主要对外道路有国道308、绕城高速北环线,红线宽度分别为50、55米。区内工业区道路宽度控制在15-25米。起步区道路用地面积约65公顷。

起步区内部有河流两条,用地面积约4公顷。

3.2.2 园区项目建设土地利用要求

进入园区的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单位:万元/公顷行业代码 17 18 23 24 25

投资强度 ≥1680 ≥1680 ≥2250 ≥1680 ≥2250

容积率 ≥0.6 ≥0.8 ≥0.6 ≥0.8 ≥0.4

行业代码 26 27 28 30 31

投资强度 ≥2250 ≥3375 ≥3375 ≥1800 ≥1350

容积率 ≥0.6 ≥0.6 ≥0.6 ≥0.8 ≥0.5

行业代码 33 34 35 36 37

投资强度 ≥2700 ≥2250 ≥2700 ≥2700 ≥3375

容积率 ≥0.4 ≥0.5 ≥0.5 ≥0.5 ≥0.5

行业代码 39 40 41

投资强度 ≥2700 ≥3825 ≥2700

容积率 ≥0.5 ≥0.8 ≥0.8

注:在本表“行业代码”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分类目录。

3.2.3 入园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3.2.4 项目建设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3.2.5 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多层厂房。

3.2.6 入园项目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4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

本规划依据山东省环保局对入园项目的准入批复与济南市对园区的功能定位相结合于2007年5月份起进行了修编。

园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产业发展以拉长化工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为重点,本着科技含量高、治污达标高、单位面积产出高和对本园区其他企业关联度高的“四高”原则来建设和管理园区。

总的原则是符合工业园的功能定位,禁止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入园,如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生产建设目录》的建设项目,禁止入园;限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代替)、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入区;倡导企业以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用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少。

4.2 项目准入条件

4.2.1 入园企业应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40号令)中鼓励产业和允许类产业;

4.2.2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第二批)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的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至少为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4.2.3 用水应符合《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要求;

4.2.4 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有助于形成项目区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

4.2.5 无固体废物产生或固体废物产生量少且固废综合利用率较高的;

4.2.6 有助于各类废物资源化的。

4.3 项目禁入条件

4.3.1 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

4.3.2 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

4.3.3 关联性不强的、能耗高、水耗大且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企业;

4.3.4 生产工艺、生产能力落后的。

4.4 着力发展的行业

4.4.1 以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钛白粉下游企业,提高钛白粉的附加值。

4.4.2 以生产PTA为起点,引进下游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拉伸化工产品生产链。

4.4.3 着力引进全国100强化工企业在园区设园中园,建设国家有关部门鼓励发展的化工项目,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4.4.4 能源利用率高、产污少的精细化工、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仓储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水污染治理业、粉煤灰制砖、石膏制造业等。

4.5 允许发展的行业

适当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石化深加工产业。

4.6 限制发展行业

煤化工项目。园区禁止搞地上煤化工。鉴于园区向北地下有10亿吨的煤炭储量,属于济南市的禁采区,当技术成熟时,可以考虑地下煤制气的生产。

4.7 禁止发展行业

园区禁止建设造纸、皮革、毛皮鞣制加工业、煤焦化和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耗水、对水环境污染重且难以治理的行业。

5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

5.1 道路及绿化

起步区已修建总长度25公里的五纵五横主次干道路网。道路两旁及重要节点进行了无缝隙绿化,绿化总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了大乔木、花灌木、模纹、草皮为主的立体绿化景观。

5.2 通讯

全国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图文传真、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系统健全,能够满足企业经营高速发展的需要,现园区起步区内已铺设电信管道14公里,企业入驻后可按需求提供通讯服务。

5.3 供水

园区范围内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地表水以黄河水为主,主要来源于鹊山水库,园区新建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五万吨水库原水的供水工程正在施工。其中,日供自来水2万吨、原水5万吨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2007年底竣工投用。原水和自来水供水管道已铺设至园区。供水工程完工后,可向入园企业日供自来水、原水各5万吨,满足入住企业及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5.4 污水处理及排放

5.4.1 污水处理

园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入园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横五路南侧、纵四路西侧区域,日处理规模设计为3万吨,目前已进行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2008年年底前投入运营。

5.4.2 污水管网

5.4.2.1 起步区内已建中小企业配套污水收集管网。

园区起步区内已建设为中小企业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17212米,详见下表。

济南化工产业园区起步区污水管网工程量一览表

道路名称 管径(mm) 管长(m)

横二路 300 3116

横三路 300 1359

500 1758

横四路 300 1356

500 1726

横五路 300 784

600 628

800 811

500 909

纵二路 300 484

400 609

500 424

纵三路 300 743

400 604

500 445

纵四路 400 554

700 598

800 480

合计 300 7842

400 1767

500 5262

600 628

700 598

800 1291

总投资 2115.00

5.4.2.2 起步区内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针对入驻园区的大型化工企业,园区规划根据入驻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建设大型化工企业专用污水收集管线,遵循“三同时”原则进行建设。

5.4.3 园区外污水排放管线

经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污水通过专用管道排入徒骇河,已对园区至徒骇河的排污路线进行了勘测和设计,新建排污管道约29公里,管底采取防渗处理并采用防渗功能好管材。

5.5 铁路

5.5.1 铁路规划

园区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并接入国铁路网。园区铁路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线路方案为桑梓店编组站扩建为工业站,专用线东端接轨上跨308国道,专用线总长度9.186公里,桥梁长度1586.7米,工程投资30979.9万元;济南铁路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铁路建设方案是可行的和必须的(见附件5)。

5.5.2项目进展

铁路专用线工程将于近期进行立项、环评,2008年底前投入运营。(园区铁路专用线线路方案示意图见附件6)

5.6 供热

5.6.1 供热规划

园区委托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华建网源电力设计院编制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并已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济南市城市供热规划(2005—2020)》(见附件7:《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济南化工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纳入全市城市供热规划的批复》济政字

[2007]11号),依据该规划,在园区纵三路西侧、横五路南侧新建热电厂一座,以满足园区企业生产生活需要。

5.6.2 项目进展

已办理完立项、规划、环保、用地手续,2008年底前可投入运营。

5.7 天然气

5.7.1 天然气源

园区周边天然气源丰富,在园区北部有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主管道各一条。济南港华燃气公司合作建设的禹城至济阳崔寨的天然气主干线2007年11月前竣工。北京华油拟在园区建设管网。

5.7.2 供气

园区天然气供应已纳入济南市黄河北部地区供气规划。园区规划建设气门站一座,由济南市公用事业局委托供气企业向入园企业供应天然气。

5.8 供电

5.8.1 已建供电设施

园区现有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电力充足。其中,110千伏变电站是园区入驻企业专用变电站,位于308国道以北、齐济河东侧。

5.8.2 园区电力规划

已委托济南市供电公司对园区内供电网络进行重新勘测、规划和设计,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2008年投入建成投用。

5.8.3 发展中的电力供应

按照《济南市及黄河北部地区电力规划》,除现有110千伏变电站外,济南市供电公司规划于2008年在园区西北部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为入驻园区的大中型化工企业提供双回路供电。

6 园区已入驻企业简要情况

6.1 济南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国产化PTA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1038亩,一期投资20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是目前济南市引进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2 济南裕兴化工厂搬迁项目

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钛白粉装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该项目现已签订入园协议,办理了立项、规划和征地组卷等手续。

6.3 明湖热电项目

该项目由济南明湖热电厂投资兴建,一期建设规模为3×220t/h高温高压锅炉,配1×CB25MW+1×CC50MW供热机组,占地面积300亩,工程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润3000万元。目前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完,环评本月将报国家环保总局。

6.4 皇冠油墨项目

该项目是由韩国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独家投资的外资企业,占地60亩,投资4755万元,年产高档油墨40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

6.5 其他项目

园区百福特制冷设备、宣威涂料、颐丰半导体、济南银丰化工有限公司(硅制品)、建邦机

械等项目。

篇7

本文在简单阐述临港产业一般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性,借鉴国内外著名港口的临港产业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连港发展临港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临港产业 大连港 启示 建议

一、临港产业概述

临港产业是指基于港口的优势,以港口为中心发展相关产业,形成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利用港口功能集聚能量发展临港产业,实现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协调发展,由此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

发展临港工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廉价的生产要素等工业资源,建立加工基地,建立大进大出的加工工业,进而带动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也将为港口提供货源以及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促进港口经济的扩张,从而为港口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大连发展临港产业,不仅可以为东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工业资源,还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有益于东北地区企业生存空间的扩大;更为有益的是,定位准确的临港产业将诱导更多的前、后向关联产业在本地区的聚集、成长,持续提高区域经济的容量。临港产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能够诱导东北地区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型原料等产业的出现,改善、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加强东北地区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形成各有分工、优势互补、依次发展的产业布局,进而提高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国内外港口城市的临港产业发展及启示

1.国内外港口城市的临港产业发展情况

临港工业对港口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临港工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规模效益。比如荷兰鹿特丹港的沿海地带、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等都形成相当规模的临港大工业区。荷兰鹿特丹市是西欧的工业基地和贸易中心,拥有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等临海临江工业带,具有现代港城的多种功能;日本沿着东京湾海岸带两翼伸延100余公里,港口密布,工厂林立,构成日本最大的港口工业区和城市集团。在这个大港口群中包括着东京、川崎、横滨、横须贺、千叶、君津等六大港口,形成了 “京滨”工业带。 该地区内分布着千人以上的大型工厂有200多家,工业产值占其全国的40%;洛杉矶港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贸易港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临港产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和数以亿计的工资奖金、州和联邦政府的税收。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临港工业也方兴未艾。如上海为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在与洋山深水港区相连的浦东南汇的海港新城,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临港工业区,构建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精密加工设备制造业、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数字智能化自动控制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的综合装备产业集群;珠海市仅临港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就大约是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宁波市临港工业企业400家左右,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以上。

2.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临港产业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发展临港产业应利用口岸的优势,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港口及城市的发展。做好港口发展规划,不仅要“以港兴市”,还要“以市促港”,用城市的发展带动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实现港市互动。

第二,发展临港产业首先应侧重发展临港工业。临港工业能够为港口提供持续、稳定的货源,有利于保证港口吞吐量的稳步提高;发展临港工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物流需求,继而带动港口物流业和商贸业的发展;发展临港工业可以吸引大量的中外投资,这不仅有利于港口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三,政府在发展临港产业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要搞好临港产业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的使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二要出台相应的发展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及与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保证临港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大连港发展临港产业的建议

1.提高大连临港产业集聚程度

(1)建设船舶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造船和装备制造业是大连的传统产业,在建设基地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做强船舶制造企业,使企业形成紧密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造船方面要重点制造VLCC巨型油船、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海上钻采平台、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滚装船等产品,并围绕船舶制造的核心企业来发展船用柴油机、通讯导航、船载设备和装饰装修等相关产业,进而形成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②要加强装备制造业与外资、民营资本的合资、合作。尤其要加大与日本、韩国制造业的合作。装备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城市轨道车辆、重型机械等重大装备产品和精制钢材,建成国际一流的装备业生产基地。③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要走产业集聚的道路。注意与沈阳等制造业基地的合作,在集聚中形成竞争优势,再以竞争优势强化集聚,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在建设该基地的过程中,应注意:①重点推进双岛湾百万吨乙烯项目列入国家发展布局,以石油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为方向,把大连建设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②围绕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和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乙烯产业项目及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促进炼油、乙烯集约化、大型化,进而带动全省乙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③在石化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注重环保问题,以减少该产业给大连城市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

(3)建设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基地

大连电子信息产业应以建设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和出口基地、国际软件名城和东北亚信息服务中心为目标,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及特色园区的建设,规划建设好汽车电子、光微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数字视听四个产业园。加强与国外软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跨越式发展。

2.扩大大连临港产业规模

利用大连港湾众多、岸线优良的条件,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临港加工区,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接受全球经济转移,并促进大连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借鉴上海整合岸线形成规模工业港区的经验,可以把大窑湾、大连湾水深港阔的区域作为综合枢纽港,港区后方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园区。利用旅顺、庄河、普兰店、瓦房店等港湾及其周边地域建设临港工业园区,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建设企业码头和临港加工场区。

参考国内开发区成功经验,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统一进行临港工业园区配套建设,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平台。临港制造业加工区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向国家和省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争取享有包括招商引资政策倾斜、进口免税、入区退税、进料保税、出口免税等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3.做好土地规划为临港产业的发展留有空间

临港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因此要对临港工业的建设用地做好长期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达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布局的目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列入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力争保证土地供给。要围绕临港产业建设的目标,抓紧制订重点产业规划和政策扶持措施,重点明确产业依托和产业布局,及实施途径和政策措施,以全面指导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

四、结论

大连临港产业集聚程度低,布局不合理。大连具有比较优势的造船业和石化产业,未能充分发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集聚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大对临港产业的投资,扩大临港产业规模,提高临港产业聚集度,通过港口产业集群带动大连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荣胜: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J].辽宁海事大学学报,2006,(3)

[2]顾亚竹:港口产业集群之力量探讨[J].物流科技,2006,(12)

篇8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天津市工业经济会议部署,通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我们的差距,明确2003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力争上游,实现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就具体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工作任务讲五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落实市八次党代会部署、实施天津新阶段“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区八次党代会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第一年。做好2003年的各项工作,将会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后劲,抢得先机。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预计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去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较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信心越来越足,中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的第一大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个非常正常的论断。2002年天津市以及我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津南区与周边先进区县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今后的发展决不能保守,必须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强烈要求。因此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了我们2003年工作的基调,就是要加快发展,实现跨越。

二、理清思路,明确主攻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据此,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天津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2003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第二步,提前3到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翻一番;第三步,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根据初步测算分析,按照我区目前的规划,完成第一步的目标是有把握的,2003年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3000美元。长远看完成第三步的目标也没问题。但中期的第二步目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完成起来难度非常大。以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提前3年实现翻番,每年需增加695.6元;提前4年翻番,每年需增加811.5元。比我们规划的年均递增500元高出了很多。这个指标综合性很强,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群众的就业、三次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三个一”战略特别是三级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紧密关联,决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问题。2003年我区的计划安排,总体上高于前几年,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计划80.85亿元,同比增长15.5%;三级财政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23.3%,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7%;协议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协议利用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亿元,同比增长42.9%;镇、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新增“三通一平”面积4000亩,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资到位额5亿元;完成“六个五”项目70个,新增工业销售收入亿元企业5家,创建工业销售收入亿元村9个。应该说,这是比较高的速度,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既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又是群众的企盼,是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后做出的决策,全区上下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完成。我所说的确保完成,必须是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历史欠帐必须用新的增量来充抵,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各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区政府下达的计划,认真组织落实,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安排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力争多超。同时,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既要逐步削减水分,避免浮夸,更要把该统计的增量和应报未报的存量都如实统计上来,尽最大努力解决外资企业、外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瞒报漏报问题。

篇9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十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方面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前提,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尽早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尽管我国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喜人的成果,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新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以保证新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一、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首先,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明确定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土地是集体所有,村民没有土地处置权力,这与所有权实际上是矛盾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各类性质的征地屡见不鲜,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自身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其次,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的集体土地可以由村委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理或经营。然而,规定与实际的配套监督机制却并不匹配,导致一些道德素质低下、只顾自身利益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权钱交易,从而严重影响村民的切身利益。如发生在山东平度的征地事件,在村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村长,私自将村民土地出让。村民对征地严重不满,与相关方面展开对抗,结果受到伤害的总是手无寸铁的农民。最后,所有权弱化。农民普遍认为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种认识导致村委会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组织实际职能弱化,执行力、约束力严重不足。

(二)缺乏建立长期规划目标的意识

自从 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转让以及使用的计划被逐步放开,大部分的土地规划管理部门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将土地频繁的售出给企业, 用于建设工业园区、 工程项目等。以我国的江西省南昌市为例, 根据资料表明, 2009 年该市回收的十八块土地中, 有十七块土地都批给了企业用于商业开发。为了暂时的经济收入而没有规划性的开发土地, 会导致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下降,土地发展变得混乱不堪。

(三)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土地规划不科学。我国土地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土地利用,对总体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于专项规划却只作为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就会出现,在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缺乏明确分工,导致土地规划太过于片面,缺乏战略性和协调性。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轨”情况,提升了农村土地规划难度。其次,机构设置不全面。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由县、乡(镇)国土管理部门负责,而在落实上主要由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样造成了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在城乡土地利用收益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差异将更加显著。再次,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规划管理上应用也非常广泛。但在大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现状令人堪忧。最后,土地利用率较低。农民对拥有土地只能承包使用,不允许出让或用于非农业建设。这一模式导致土地市场配置作用无法发挥,土地资产价值得不到体现。

(四) 土地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力仍需提升

对于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来说,土地资源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的话, 那么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自然也难做到位。 目前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不高,专业知识也有待加强,这是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二、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原则

一是优先农业耕作使用。在2012年以后,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虽是如此,但我国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耕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及产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所以保持一定的农业耕地面积是优先条件。二是节约土地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是舒适的、大面积的。然而这必然会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在节约土地的原则上,应尽可能的利用劣地或者荒山做建设用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土地规划利用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国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

三、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 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发达地区是土地规划管理的重点区域,这些区域的土地整治资金相对充足,应制定长远的规划目标,把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其整治方向应放在农村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靠拢,形成产业园区,对建设用地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尽早实现新农村建设。

1、迁村并点。农村宅基地占有大量土地,在整治工作中,尽量将分散居住的村庄迁移到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基础的中心村。在迁移之后还要进行复垦工作,从而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统一的住宅布局、完善的配套设施,复垦带来了更多的耕地,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2、整村搬迁。对地处偏远、居住环境差的村子整体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地理条件较差、不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配套设施较差,改造起来成本较高。然而,如果进行整村搬迁后,原地点的土地还可以整体规划,提高了耕地使用率。

3、旧村改造。在原村地址上进行旧村改造,提高闲置空房的利用率。

4、建立城镇化社区。将农村土地规划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城镇化转变,使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二) 次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次发达地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而稳定的粮食生产是国家稳定生产的基础。在农村土地规划过程中,要采取以下方式。

1、农田改造。对较好的农田进行改造,同时健全相庆的配套设施,提高产量、质量,形成标准化农田。

2、农田产品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的整治,给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供平台,从而可以为地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创造便利的条件,并且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土地整治方面,一定要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形势发展相适应,符合现代化土地规划及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三)落后地区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1、特色农业。为特色农业提供配套设施,基础平台。比如有的地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灌溉条件,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保障。通过土地整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使农作物能够得到充分的光热资源和养分,为优质农业奠定良好资源基础。

2、 生态保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土地整治,在地质环境脆弱区以及城市生态隔离带等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整治规划方案,进行分类整治,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我国土地规划利用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科学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土地规划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国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艳华,曹月娥,周颖,李小华.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

[2]田立峰.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4,(04).

篇10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工业三年强攻战”、“城建三年大会战”、“农业三年升级战”、“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的战略部署,按照“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探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新途经、新办法,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国土资源管理“多快好省”工作机制,为全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供服务和保障。坚持政府推动与部门联动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齐动”的工作格局;坚持依法依规与创新机制有机结合,做到依法依规与创新机制“两不误、两促进”;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力求创新机制稳健有序、特色鲜明、成效明显。

一、建立“多”的管理机制,即:多批地、多供地,多渠道保障赶超发展,努力破解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

1、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立拓展发展空间机制。加强与市“十二五”规划对接,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加强农村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编制完成全市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县两级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在确保规划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17.7万亩的规模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引导用地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保障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用地,为全市“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留足发展空间。

2、以有保有压为原则,建立指标预留调剂机制。合理分配和精细利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按照“优质项目优先、超大项目重保”原则,在省下达我市的年度总用地指标中预留10%,优先保障转型升级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和特色块状经济发展。重点向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单列下达农民建房用地指标,加强农民建房规划和管理。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和市“三区”报批用地情况进行一次核查,对于报批用地进度缓慢、供地结构不符合政策要求或未单列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指标的,相应核减其新增用地指标,使有限用地指标在保发展、促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用地报批联动机制。在用好省下达的用地计划基础上,争取多用省预留计划和追加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坚持重大项目协商和重大产业调度会制度。由政府牵头,国土、财政、发改、城建、林业、环保、人保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按照“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尽力将优质创业和重大创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调度项目,争取使用省预留用地指标,力争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和单独选址项目的建设用地报批有新的突破,为中心城市建设、市县工业园区提供优质高效的用地服务保障。

4、以科学用地为重点,建立支持城市建设机制。积极发挥土地收购储备调控土地市场供需关系、搭建新型建设资金运转平台、解决城市改造过程中企业搬迁资金问题的作用,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土地收购储备支持城市建设新机制,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出让年度计划,适时调控房地产用地供应,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三类用地”供应量达到住房用地总量70%以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采取“控制土地、饥饿供应、包装环境、提升地价”的做法,充分显化土地资产效益。

5、以用活政策为突破,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认真实施增减挂试点项目,腾出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各类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建设用地置换工作,通过小村并大村、空心村整治、农村废弃建设用地治理等模式,结合新一轮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集中对避险腾空的农村居民点等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拆迁、复垦,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成片改造、群众参与”的原则,对有商业开发价值,自身能平衡的地块,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改造;对没有商业开发价值,自身不能平衡的地块,由政府组织建设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切实改善棚户区群众住房条件。

6、以地勘基金为平台,建立地质勘查找矿机制。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构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矿产资源勘查。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地质找矿“358”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省地质勘查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加强重点矿山特别是资源濒临枯竭的煤炭矿山深边部勘查工作,实施重点区域整装勘查,力争我市紧缺和优势资源有新发现、新突破,增加锂、煤、地热等资源储量,提高重要矿产供应能力。

7、以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矿政规范管理机制。加强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采矿权交易一律进入政府指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对取得采矿权后,无特殊原因二年内不组织开采的,采矿权出让期限届满,收回采矿权,重新依法组织出让。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优先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废弃矿山治理工作,重点是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矿山,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建立“快”的管理机制,即:快报地,快供地,快节奏服务经济发展,着力健全合法、简明、快捷、高效的用地用矿申报、审核、审批机制,做到依法用地、合法开矿。

8、以提高效率为追求,建立土地快速报批机制。按照“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加快报批”的要求,开辟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快速通道”,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受理、联合审批、告知承诺、限时办结。对重点项目用地需要用地预审的,三个工作日内办结;个别特急项目,二个工作日内报批,二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确保项目及时供地,及时落地。

9、以创优服务为手段,建立项目挂点包干机制。对符合锂能、旅游、医药、建材、机电、陶瓷、鞋业、纺织、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重大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人马、一项制度、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挂点包干机制,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保姆式”服务。

10、以快批快供为动力,建立土地供应考核机制。实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倒序三年递减定量考核办法。凡本年度用地供应量低于该年度已批准总量50%的,给予警告;前一年度供应量低于该年度已批准总量80%的,扣减该地区50%的用地指标;前两年供应量低于该两年批准用地总量90%的,暂停该地方的用地报批。

三、建立“好”的管理机制,即:管好地,用好地,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用地,切实做到“优质项目优先用地、重点项目保障用地、所有项目节约集约用地”。

11、以耕地保护为底线,建立管地用地挂钩机制。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报批红色、绿色、蓝色分类管理机制,将用地报批与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相挂钩,对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明显高于保有量底线的,实行绿色管理,允许其报批占用耕地的用地项目;对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接近保有量底线的,实行蓝色管理,限制其报批占用耕地的用地项目;对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达到保有量底线的,实行红色管理,不再新批占用耕地的用地项目。

12、以招商选资为导向,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机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土地供给实行“四个优先”,即规模优先,优先安排世界500强、计划总投资规模大和企业注册资本大的项目;速度优先,优先安排前期工作成熟,审批手续齐备,开工建设快速的项目;质量优先,优先安排科技领先、技术含量多,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项目;强度优先,优先安排投资强度高、集约用地好、占用耕地面积小的项目以及选址于工业园区内的项目。

13、以农村改革为契机,建立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一户一宅”政策和《市农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十不准”》,大力开展旧村改造和“空心村”整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农村村民自治手段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切实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严禁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将农民建房计划指标挪作他用。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公布全省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所公布的征地补偿标准,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两种产权、同一市场”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有效管理集体土地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统筹安排使用。

14、以公开透明为前提,建立用地公示备案机制。报批的每宗土地,务必在县(市)政府网上公示5天。凡有举报的,都要组织核查,核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报批。县(市)政府每供应一宗建设用地,县(市)国土部门必须按照“供一宗、录一宗”的原则,在土地成交(或批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土地供应信息及时录入土地供应管理系统,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所有供地项目必须及时录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监管系统,并在施工现场悬挂建设项目用地公示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布局、用地政策,以及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耕地占补平衡未落实的,一律不得通过项目预审、用地报批,确保紧缺的土地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的项目建设上。

15、以动态巡查为手段,建立土地联合执法机制。每季度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城建、国土等部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联合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省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报告办法》,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确保违法案件立案调查率和结案率达96%以上,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2%以下,不发生影响恶劣或严重后果的重大违法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零问责、零约谈的“双零”目标。

四、建立“省”的管理机制,即:坚持多造地,少占地,节约集约利用好资源,着力建立管地、用地与造地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16、以质量并重为原则,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按照“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造地、后用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全面推进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严把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关,做到月有报表、季有调度、实施有督查、问题有协调、完成有考核,实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

17、以集约用地为核心,建立高效用地倒逼机制。积极鼓励企业以节约用地为目标改建厂房,平房建楼房,楼房建多层,做到能向“空中”发展的决不在地面上扩张。同时,积极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供地方式、产权登记办法。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地下工程采取划拨供地,对经营性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实行建设规费优惠鼓励政策。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十坚持、十不批”的意见》,市本级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实现税收年亩均必须达到5万元,县(市、区)工业园区用地实现税收年亩均必须达到3万元;工业项目用地建筑密度不低于40%;市本级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1.0,县(市、区)工业园区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0.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不超过项目用地总面积7%,以过硬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18、以存量挖潜为方向,建立闲置土地清查机制。按照“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置、集约利用”的原则,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土地出让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按国家规定征缴增值地价,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予以收回,重新公开出让。国土部门要对各县(市、区)和市“三区”闲置土地数量变化及处置情况实行每月动态管理,对各地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对各地闲置土地处置率实行年度专项考核。

19、以供后监管为重点,建立项目竣工验收机制。已建成的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要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没有国土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0、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建立矿产资源整合机制。加强煤炭、高岭土、硅灰石、石盐等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全面推进小煤矿、陶瓷原料矿(高岭土、瓷土)、建筑石料矿(石灰石、片石)等矿种的整合,通过“矿区、矿种、规模、产业”四种整合方式,推进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不断壮大矿业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矿业经济区规范、集中、合力发展优势。

为确保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多快好省”工作机制取得实效,实现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保障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采取以下三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国土、监察、财政、发改、城建、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建立“多快好省”工作机制的领导,完善协调协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多快好省”工作机制,对未进行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发改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城建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供电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通电、通水、通气,国土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未依法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登记;公路、铁路、市政公用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未依法办理农转用和征收手续的,其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同意施工单位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