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事故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生产事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生产事故

篇1

【关键词】煤矿生产;煤矿企业;生产事故隐患;查找;解决对策

0.前言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方面的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煤矿生产过程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煤矿企业没有认真的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及及时提出解决对策,那么煤矿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着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煤矿生产事故隐患方面的内容,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煤矿生产事故隐患方面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介绍。

1.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存在的原因

要想真正的解决煤矿企业在煤矿过程中的存在的事故隐患,那么煤矿企业就必须首要认识到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事故隐患的存在。通过笔者对大量煤矿企业在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研究,导致煤矿企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导致煤矿企业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机械的因素。机械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第三,环境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不是人为导致的,但是有些不利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提前预知,以此来提前对事故进行消除。

1.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煤矿企业从事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煤矿企业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做好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工作并且工作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管理体系来进行。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从事煤矿工作的过程当中,还要对其他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关的监督。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没能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技术标准进行工作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也没有做好监督工作。因此,上述情况一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无形的增加了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隐患。

1.2机械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煤矿企业近些年来逐渐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应用到了煤矿的生产过程当中,使得煤矿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到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本来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质量的好事,但是由于一些人为方面的原因使得机械设备也可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机械因素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运行时间长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检修;第二,现在好多机械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而是继续运转;第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产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机械的运行负荷严重超过了额定负荷;第四,机械的运转环境主要是在矿井下面运行,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机械因素可能导致存在一些安全事故方面的隐患。

1.3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讲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矿井下面的环境。众所周知,矿井下面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一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矿井下面的生产环境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煤矿生产过程事故隐患排查分析研究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以此来及时的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2.1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必要性

煤矿企业要想为自身的煤矿生产过程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那么就必须派遣专职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以此来确保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长远的发展。煤矿企业要想使得自身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那么必须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体系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排查体系进行执行。

2.2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的关键工作

煤矿企业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一些关键的工作进行彻底的排查。煤矿企业在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过程当中应该认真的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如果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但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解决,那么绝对不允许进行生产;第二,如果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发现存在一些安全事故隐患,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一切生产过程,及时的派遣相关人员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消除,直至隐患彻底消除之后才允许开工继续生产;第三,由于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实行的是倒班制度,那么工作人员在进行交接班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提醒有关人员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地方。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则是煤矿企业在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过程当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上述原则在遵循的过程当中,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监督工作人员对上述原则的执行情况。如果监督人员发现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上述三个原则,那么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结束语

煤矿安全事故要想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以及长远的发展下去,那么煤矿企业必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做好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面的工作。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今后一定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润彪.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排查[J].煤炭技术,2009,(3).

[2]卢乃锡.浅析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8).

篇2

【关键词】煤矿 生产 机电 事故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 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 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如何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是一个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煤矿机电事故大致可分为机械事故与电气事故两大类。两类事故既有相互独立的部分, 又有相互联系的部分, 可互为诱因,为了行之有效地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我们必须消除事故隐患, 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煤矿机电事故概况

2011 年,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 起、死亡1973 人,同比分别下降14.4%和19.0%。煤矿事故总量没有出现明显的降幅,但较大事故、特大事故和百万吨及以上的死亡率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煤矿机电事故已经位于所有煤矿事故中第五位,仅次于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和放炮事故。而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四。近几年我国煤矿生产事故中,从死亡人数来看,煤矿机电事故死亡人数在总事故死亡人数中有一定比以往高的比例。死亡事故也有大部分发生在机电设备维修、检修和建设工作中。警醒我们在煤矿工作中要注意每个细节,才能降低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

1、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 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 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 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 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设备相对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 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 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2、设备造型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 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 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西山煤矿总公司屯兰矿上马的第一套国产智能化综采设备, 由于设备选型上的缺陷以及该矿地质条件、运输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不相匹配, 其功能只发挥了70%~80%。

3、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煤炭行业险、脏、累, 使许多人望而生畏, 不愿加入这一行业,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同时现行煤炭行业职工队伍中总人数的60%~70%为合同工、临时工, 其中有很多人思想涣散、精力不集中, 使得职工队伍极不稳定, 操作、检修水平得不到提高。也正因为高素质专业人员的缺乏, 对设备操作维修的认知度不高, 导致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

4、设备检修不到位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 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 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 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再加上设备陈旧, 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 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 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据统计, 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5、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 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 只要不是一个厂家的配件, 90%以上不相匹配。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 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 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这也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一定影响。

6、管理理念滞后

由于生产任务较紧, 部分领导盲目追求眼前产量, 管理理念还处于20 世纪80 年代“ 什么时候坏, 什么时候修”的水平。而当今的机电管理新理念则是“ 重点部位点状监测性检修”。由于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40%。例如: 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只能实现部分运行参数的检测, 多种智能化控制尚属空白, 国外电牵引采煤机均具有建立在微处理基础上的智能化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可实现交互或人机对话、远程控制、无线电摇控, 具有工况监测及运行状态显示、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故障诊断及预警、自动控制、自动调高等多种功能, 以保证采煤机最低的维护量和最高的利用率, 并可实现与液压支架、工作面运输机的信息交流和联动控制等功能, 使整个采煤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无人控制。

三、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

不断对机电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装备水平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保证矿井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要加强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严格按照设备的规划、型号使用、维修、更新,对设备的总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改造,从源头上保证购买的机电设备质量可靠、技术过硬、售后维修有保证。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力争做到对每一台机电设备都能够合理、科学的管理、使用。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坚决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的机电装备,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要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大力发展、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

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

企业领导要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使机电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

(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电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

(3)加强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管理,争取做到机电设备图纸、技术资料完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清晰明了,使用方法正确无误,力求达到零失误管理。

3、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

要坚持以人为本,稳定职工队伍,实现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培训工作一定要对不同工种实施不同的培训对策,要选拔一批肯吃苦、文化基础好的技术骨干担负一定的技术职务。建立激励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建立健全技术业务档案,引入竞争机制,使技术人员有危机感,为提高机电职工的素质、搞好机电安全工作打好基础。

结论

防止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我国煤矿行业高效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认真对待,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从而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煤矿机电;原因分析;处理

1.煤矿生产中井下发生机电事故存在的原因

1.1 只管设备投入前的维修,不算投入后的设备的维修

任何一台机电设备都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阶段,我们称之为设备的一生。设备投入使用前的阶段,称为设备的前半生,投入使用后的各阶段称为设备的后半生。相应地对企业的自制设备和外购设备的管理,也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这样就使设备因先天性的不足,给设备后期的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使后期设备的维修工作量增加,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而且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2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分家,注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

设备管理本质上是对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运动过程有两种状态:一是实物状态,另一种是价值状态,所以设备管理应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但在现行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把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彼此分开,甚至更偏重于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造成设备积压、投资效率较低、技术进步较小等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需逐步从保证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2.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存在的原因

2.1 计划性状态检修

随着机电设备的监测技术发展,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中的诊断装置和在线监测所预防的故障状态,将维修的内容和具体时间确定下来,从诊断资料和监测中获得的数据,并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来预测设备故障时间,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前,制定出合理的维修计划和措施,以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消除机电设备隐患,从而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而这种单靠故障状态的维修方式过于苛刻,不能及时掌握时机,不能很好地为生产服务。

2.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在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也是常用的处理方法,而这种维修方式是非常被动的,它是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很难使机电设备的维修做到彻底和完善。

2.3 计划性定期维修

计划性定期维修也是强制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虽然也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更多的是仅凭经验来确定检修周期,不管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但到一定时间就必须要检修,这就很难预测一些随机因素所引起的机电设备故障,有时会出现检修过剩的情况。

3. 针对机电设备管理和维修存在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

(1)以设备的一生作为研究和管理的对象,即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同时,还要做好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记录,并对维修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整理;另外,还要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便使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得到合理改善,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保证机电设备的寿命周期的延长使用。

(2)重点研究机电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提高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靠程度,减少设备的维修工作量。使其达到设备使用过程中不用维修的目的,即无须维修设计。

(3)加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在我国现代化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现阶段煤炭企业职工素质普遍偏低,这也给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困难;如果职工不能正确地使用机电设备,必然给矿井生产带来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巡回检查和交接等日常维护。

(4)及时更新设备,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安全运行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运行性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入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更新设备及时投入煤矿生产。

(5)理顺安全与生产经营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碰到设备维修与生产、经营的矛盾。生产部门强调设备要保证长时间的连续运行,经营部门强调成本的最低化,要做到投入成本最少又能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必须摆正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贯彻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经营更要管安全”的工作方针,重视设备维修的工作,确定合理的材料、配件定额。

4.结束语

总之,防止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我国煤矿行业高效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是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即可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认真对待,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好运行,促进矿井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的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具有线路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等特点。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位居第四位,从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煤矿机电事故频频发生、居高不下的产生原因,并对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①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较薄弱。众所周知,安全工作是煤矿企业一切工作的前提,而目前我国还很多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还很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安全投入不足,大多数煤矿企业还认识不到“一切的安全投入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而狭隘地认为纯粹是付出,甚至还把安全投入的资金挪为他用;二是对机电运输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足,机电运输岗位作业人员教育是当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机电运输岗位作业人员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自身安全意识的强烈程度,这都直接关系着我们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②从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看,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煤矿企业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的加大,煤矿所使用的机电运输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导致事故原因发生的多样性。

目前,虽然很多煤矿企业加大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但也还存在着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使用,不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设备还在使用,并且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这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机电运输事故的多发。

煤矿企业对机电运输设备没有进行预防性维修、保养。大多数的煤矿企业由于生产任务重,大多数设备处于满负荷工作,很难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维修、保养,机电运输作业人员平时又不重视对机电运输设备日常的检查、维修与保养,抱着设备不出问题就行的思想。出了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处理后就让设备带病运转,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造成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③机电运输岗位作业人员不但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煤矿企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煤矿企业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的加大,煤矿所使用的机电运输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煤矿机电运输作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但目前煤矿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工人文化基础差,工人难以理解和消化机电运输技术知识,在操作过程中达不到岗位的要求。

机电运输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程度不同。煤矿机电运输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差异,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相互协调一致,有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甚至还有小学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但缺乏理论知识,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他们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但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理论水平相对较高。机电运输作业人员的特点导致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掌握、操作技术不熟练。

④从具体的煤矿机电运输隐患和事故原因来分析。机电运输事故直接原因,通过对近年来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案例分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是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二是不按作业规程操作机电运输设备。导致机电运输事故频发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混乱。一是现场管理不到位;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劳动力管理混乱;四是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五是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不够。

2 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首先要建立健全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切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本矿所有的制度进行仔细的整理,并建立健全机电运输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使有关矿井机电运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起来,真正能有效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确实细化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使用、管理,确实做好机电运输设备、设施的预防性、定期性检测检验和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健全各机电运输设备入井检验制度,建立各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对机电运输设备的各种保险装置进行真正的配备,从而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建立设备、设施的台账管理。建立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设备恶性事故发生。

结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矿井各机电运输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机电运输各岗位责任制和设备的操作规程,各岗位交接班制度,并按时填写好各设备的运行和检修记录。

②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确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抓好作业人员日常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努力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机电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日常管理经验,加强对机电运输各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牢牢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确实做好新上岗的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保证新上岗作业人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对作业人员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和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相关培训。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形式开展安全培训教育,贯彻学习煤矿机电运输各相关规章制度,教育从业人员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特种作业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确保 100%持证上岗。

③做好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严格按照要求来安装设备,对安装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验收,确保合格后再交付使用。机电运输设备作业、维修人员要爱岗敬业,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④要加强煤矿企业的用工管理,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用效益留住人,减少人员流失,稳定职工队伍,特别是机电运输作业人员队伍,把业务好、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机电运输岗位中,减少和杜绝各类违章作业。

⑤对各类机电运输事故要进行认真责任分析,让职工受到教育。对于发生的机电运输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者,进行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对于事故当事人要进行相关的教育,使其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并制定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对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地开创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崔海波,吴戈.煤矿机电与运输[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树玉.煤矿机电、运输提升与爆破事故分析和防治对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煤矿,气垫带式输送机,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410-01

1、气垫带式输送机概介

气垫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的连续输送设备,主要由皮带系统、驱动系统、气室以及供气系统、钢结构四大系统构成,输送带、驱动装置、气室、气源、托辊、拉紧装置、清扫器、卸料器、机架、电气保护装置以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是其工作的主要部件。与传统的输送机相比,其工作原理是由气室代替普通输送机有载分支的托辊,当高压离心鼓风机的压力空气进入气室后,气室内的空气经过盘槽上的小孔溢出,在输送带和盘槽之间形成了以空气为剂的一层薄而又稳定的气膜,可以让输送带浮在气垫上,进而依靠主动滚筒机械的驱动运行。由于它采用空气作为支承膜,而支承形式又是非接触性的连续支承,大大减少了输送物料时引起的振动,进而减少了运输阻力。

气垫式输送机主要是对各种未分等级和中、小颗粒的散装物料进行输送。其线路灵活,可以进行水平、垂直以及倾斜等方式的输送,亦可以组成空间输送路线。由于其独特的支承方式以及灵活的线路等特点,使其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地应用。

2、气垫带式输送机系统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2.1 输送带跑偏及其原因分析

输送带跑偏一种输送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皮带偏离机架中心线而偏向一侧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皮带的一侧造成严重的磨损,长时间的跑偏而造成皮带容易撕裂或者是断裂,减少了皮带的使用寿命,造成了输送物料的漏洒,滚筒上沾上物料,张紧装置受损,皮带输送机面临瘫痪的危险。

输送带跑偏一般是由于安装、操作不正确,张紧处铁锤重量不合适等原因造成。

2.2 皮带撕裂及其原因分析

由于长期的磨损等诸多原因,输送机在运行中发生的撕裂现象。皮带撕裂后,物料会泄露到驱动滚筒上,会造成张紧装置受损。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长时间的不正常运行的磨损而引起的故障。

2.3 皮带打滑及其原因分析

皮带打滑是输送机在运行中,皮带与驱动滚筒问发生的相对的滑动,这样的滑动会造成运输物料的不顺畅,并对输送带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降低输送机的运行效率。

皮带打滑一般是与滚筒与张紧装置有关。如滚筒上的橡胶花纹遭到严重磨损,可以降低输送带与滚筒见的摩擦系数;而张紧装置的铁锤重量过大,会使输送带太紧。

2.4 液力耦合器油量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液力耦合器油量不足是运输机运行过程中,油箱体过热或输出轴不转动的现象。由于液力耦合器断油,输送机停止运转,而长期的油量不足,内部轴承会损坏。

造成这种现象,一是由于油泵损坏;二是由于油管堵塞。

2.5 减速器断轴及其原因分析

运输机运行工作过程中,减速器的输入轴或输出轴发生断裂,而输入轴断裂是较为普通的现象,断裂处茬口相对平齐,断面基本垂直于长度方向。当输入轴发生断裂后,电动机输出的较高转速不能得到适当的调整;而输出轴断裂则会造成整个输送机停运。

减速器断轴一般是由于减速器选配的功率与电动机不匹配和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的液力耦合器、制动轮之间的平衡不好。

2.6 电机轴承与传动联轴器不同心及其原因分析

电动机轴承与传动联轴器不同心会造成输送机在运行中,有较为严重的振动,产生很大的噪音。这样的故障,会减少轴承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造成轴承断裂。

而造成这一故障出现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安装不良而造成的。

2.7 气室变形及其应对原因分析

运输机在运行中,气室变形较为严重,不能形成稳定的气垫,而造成输送机运转稳定性下降,甚至会使输送带与物料的支撑力下降,大大降低运输能力。

而气室内老化是造这一故障的原因。

3、故障的应对措施

3.1 输送带跑偏的应对措施

要解决输送带跑偏,首先要找到不同的原因,只有针对不同的问题,才能正确地处理。由于安装时皮带中心线与滚筒位置不吻合,造成斜偏较大的不正确安全方式,要经过反复调整,直到皮带到了理想的位置;针对由于下料过程中的不均匀而造成的加载后跑偏的操作不正确原因,要保证下料的均匀,可以在下料机处加设导料板以及过滤网等设施;如果是因为张紧处铁锤重量不合适,而导致滚筒轴中心不水平而造成的跑偏,可以把铁锤调整成一个合适的重量与位置。

3.2 皮带撕裂故障的应对措施

要减少皮带撕裂这一故障,检查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首先,相关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带着认真、负责地态度去检查每条皮带。做到使用前、使用中的100%安全,以及使用后的安全检查工作。其次,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做到经常性的检查,切勿忽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长时间的跑偏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3.3 皮带打滑故障的应对措施

皮带打滑会造成物料的不正常运输,会影响到生产运输作业。要处理好皮带打滑故障,一是要及时对磨损严重的滚筒进行及时地更换处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实效较高的零部件进行备份;二是要调整铁锤的重量,直至重量合适。

3.4 液力耦合器油量不足故障的应对措施

造成液力耦合器油量不足的原因有二,如果是油泵算坏,要及时修复或者是更换油泵,由此来降低故障发生率;如果是油管堵塞,要及时、有效地清洗油管路,油路通顺了,才能有效地供应耦合器。

3.5 减速器断轴故障的应对措施

由于减速器功率选择较小,而造成与电动机不匹配的原因,而造成减速器在运行中的实际功率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而断轴现象,对于功率较大的输送机,要尽量选择低转速的电动机;而由于偏心而出现的输送机在运行中发生的较大的振动,这是安装过程的不合适造成的,针对这种故障,要对液力耦合器及制动轮进行调试,调试到平衡的位置,才能保证减速器输出轴不断裂。

3.6 电机轴承与传动联轴器不同心故障的应对措施

造成电机轴承与传动联轴器不同心是由于安装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建立起一直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其次,要有一只合格的安装队伍,这支安装队伍要熟悉机器的各项性能、系统的设计、管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各项知识,并有良好的应对突然事件的心理素质。最后,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干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最后,对设备进行多次、不断的调试,直至调配至合适的位置。

篇6

[关键词]煤矿 顶板事故 事故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49-01

在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瓦斯爆炸、顶板灾害、矿井水灾、冲击地压、热害等常见的煤矿灾害所造成的危险依然潜伏在煤矿生产中。而顶板事故是其中主要的灾害事故,对于煤矿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经统计,巷道顶板事故死亡率为80%以上,可见巷道顶板事故的严重性,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由于巷道周边岩石应力较大,围岩本身又比较软弱,所以过强应力很容易使围岩破碎,必要的预防必不可少。巷道事故发生影响因素较多,事故预防必须全面考虑,做好有效预防,以此为工人生命提供保障。

1、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安全是煤炭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煤矿顺利开采的前提。煤矿一旦发生重大矿难事故,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更会给伤者家庭带来打击,给国家带来损失,另外,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预期,煤矿事故影响巨大。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是目前煤矿事故中死亡率较高的事故之一,对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必须给予相应的重视。我国是煤炭采矿大国,虽然在煤炭开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际上我国煤矿开展不论是开采技术上、还是开采设备上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距离,并且煤矿开采环境较为恶劣,这都增加了煤矿事故预防难度。煤矿事故制约着煤炭企业发展,做好煤矿事故预防不仅是为了企业利益着想,更是为了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着想,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保证煤矿安全,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势在必行。

2、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地质构造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无疑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难度,再者,煤矿的生产条件也决定了煤矿生产安全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危险系数比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主要煤矿中,38%的煤矿处于非常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相对来说地质比较简单的只占据了21%。另外,在煤矿生产中,瓦斯在煤层中的含量较高,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火灾。管网式的煤矿开采巷道空间布置,由使许多容易引发灾害的因素聚集在一起,互相影响碰撞,更加容易造成重大煤矿灾害的发生。

2.2 采矿方过失

重大煤矿灾害如此多发,煤矿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采矿方的过失才是根本原因。例如近日某矿发生的重要顶板灾害事故,9名矿工死亡,开采设备损坏,人力物力损失巨大。究其原因,便是矿工在作业过程中,不间断掘进十多米以后未遵照要求安放锚索,最终导致煤顶与岩层的分离,进而煤顶垮落形成严重顶板事故。而造成这一事故的更深层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矿方追求生产效益重于生产安全,在管理方面比较松弛,对工人在安全方面没有进行足够的思想教育,导致工人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不按照要求来进行开采作业,直接导致了这场灾害的发生;矿方安全、生产等部门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没能及时发现开采现场的工人违章作业现象并进行制止,也是导致这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矿方没有对矿工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并且没有科学的下达生产任务的指标及合理的安排劳动组织。同时在技术方面,对于开采过程中所用到的锚索支护技术应用的不够规范和娴熟,没有按照相关规程对作业要求进行修改,这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技术漏洞;矿方的相关领导部门没能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要求,在安全防范方面比较重视对瓦斯的管理,而对于顶板灾害的预防没有到位,顾此失彼,也间接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3、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3.1 技术方面

1)矿方要制定健全的保证施工质量的体系,在对工程进行验收的时候严格把关,把矿、科、队、人的责任都分配清楚,出了什么问题可以具体到人,一环紧扣一环,把每个班的工程质量都纳入控制范围。

2)积极联系相关科研院所并进行合作研究,更加深入的对锚杆、锚索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力求在开采过程中,针对各矿所处的不同的条件,在作业要求方面作出相应的技术调整,增加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而使开采更加安全可靠。

3)在开采过程中,对支护质量与顶板的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及时有效的传达反馈监测信息,并派遣专门人员分析处理监测数据,以做到一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3.2 管理方面

1)严格制定管理制度。矿方在对管理制度、作业要求进行制定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而不能说依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以往的作业经验,因为不同条件必须不同对待,务必使作业规程、作业措施等符合规定,更加的具有科学性,能对煤矿生产及安全更有帮。

2)加强监督管理。矿方各个相关部门要以严谨的态度做好煤矿生产组织、调度协调和指挥管理工作,切实认真对业务保安责任制进行有效的落实,部门干部更要放下身段,亲自进入生产现场进行观察,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解与监督,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在其出现的时候及时发现并解决,以防更大问题甚至是灾害的发生。

3)合理分配人员。矿方在对煤矿开采进行人员组成和任务分配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并加强管理,使领导不依靠章程指挥、矿工不依靠章程作业的现象彻底的被杜绝,在施工现场形成领导遵守章程进行合理指挥、矿工依照章程进行安全作业的好风气。

4)重视安全防范。矿方领导部门注重生产效益不为过,但在安全方面也要加强防范,生产过程中稳扎稳打,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要求,不能突击冒进。在企业改革中心西移的同时不可顾此失彼,在重视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可能发生的顶板灾害的预防工作。

4、结语

煤矿事故预防意义重大,关系着企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关乎着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最大限度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鞠路超,史继武,梁俊岭.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及断面优化设计[J]. 能源与节能,2013,02:38-40.

[2]宋晓彪.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3,17:148.

[3]林大力.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及断面优化研究[J].现代矿业,2011,04:40-42.

篇7

[关键词]煤矿透水原因对策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就我国的煤炭发展水平来说,煤炭的生产大多以地下开采为主要形式,煤炭的开采工作经常会受到瓦斯、水灾、火灾、粉尘等其它自然灾害的威胁。所谓的透水,就是矿井的水灾,当地面上的水和地下水同时以不同的渠道进行到矿井当中,其进入的水量超出了煤矿井下的排水量,就是会使得矿井内积水过多,出现透水现象。矿进的透水事故是煤矿企业的五个重大事故之一,如果矿井发生透水事故,矿井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彻底淹没矿井,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以我国的相关统计报告为依据,近些年来,我国的矿井透水事故频繁发生,以2005年为例,我国重大的矿井透水事故就发生了48起,死亡人数众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煤矿企业带去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矿井透水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我国的矿井事故发生数量不断增长,这对于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分析如下:

2.1巷道的布局不尽合理

一般来讲,我国的煤矿的矿井中的巷道普遍较窄,并且空气湿度高,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所谓的巷道布局不合理,就是指用来运输的大的巷道的布置非常接近煤层顶板的位置,如果工作人员在没有进行控放水措施的情况之下,进行煤炭的挖掘,很容易引发透水事故。

2.2相关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存在着许多违规小煤矿,这些煤矿的存是不合法律规定的,有许多煤矿并没有煤炭的生产许可证明,煤矿的负责人也没有正规的矿长资格证明,这些煤矿属于非法经营。之所以会有非法的煤矿出现,就表明煤矿人负责人是为了最大地谋取经济利益,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煤矿的负责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将国家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抛于脑后,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切从简,矿井的工作环境没一定的安全保障,设备使用也不尽合理,这就大大增加我国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数量。

2.3矿井的安全设备不齐全

为了节省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许多煤矿的矿井下的安全设备不尽齐全,一旦有安全事故的先兆,工作人员根本想要进行预防都没有设备支持。安全设备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只有把矿井的安全设备配置齐全,才能支持煤矿的安全生产。

2.4矿井的设计不合理

挡水墙是矿井中抵制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现存的大量煤矿当中,有许多煤矿的挡水墙的设计与施工存在问题,施工质量达不到煤矿生产的标准,使得挡水墙会在煤矿的正常生产过程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坍塌。

2.5矿井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低下

从矿井的安全出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操作都影响着矿井的安全,所以,每一位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按照行业的相关规范开展自己的操作行为。但是,在实际的煤矿企业生产过程当上,许多工作人员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标准,以自己认为最为便捷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一来,矿井的操作规程完全被忽视,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家各行其是,自然会有许多问题产生,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煤矿的透水事故发生率不断上涨。

减少煤矿透水事故发生机率的对策

3.1注意透水事故发生的前兆

一般来讲,矿井的透水事故在发生之前,都会有相应的前兆。比如说煤层出现潮湿或者发暗的现象、煤壁渗出水滴、煤层温度降低、矿井下的巷道出雾、煤层浸水、淋水、有异样的响声等等。其中,如果煤层的温度下降,则表明煤层的含水量增大,使得其导热性好,温度降低得快。如果巷壁与煤层出现混浊的善,是因为有水从煤层或者的巷道的缝隙中渗出。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生产活动当中,要对这些现象加以观察,一旦发现,要谨慎处理,防治透水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透水事故造成的影响。

3.2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的一种,在煤炭的生产过程当中会有许多安全因素影响其生产过程。煤矿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处理煤矿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突发事故。但是,在实际的煤矿的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因为其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的待遇较差、劳动的强度大并且工作的周期较长,许多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特别是那些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更不愿意进入矿井工作。使得我国煤矿行业的大多数工人为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都比较差,加上煤矿行业的工作环境特殊,这就使得透水事故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特别是对于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原因与生产中应当注意的事项,要大力宣传,使预防透水事故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降低煤矿透水的发生机率。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煤矿的透水事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注意透水事故发生前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加强策略。希望以此文来引起我国煤矿企业负责人对于透水事故的重视,从根本做起,切实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出于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陈杰.浅析煤矿透水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3):10-11.

[2]王平.从一起透水事故谈小煤矿水害防治中的问题[J].煤矿安全,2009,4(2):11-12.

篇8

摘 要: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升对水害事故的防治能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推动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该文对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煤矿 水安全 保障体系 创建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77-02

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超过90%的大小煤矿发生过水害事故,我国煤矿企业因水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00亿元,造成超过3 500人死亡。水害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问题之一。因此,水害事故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

1 煤矿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1 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在煤矿企业生产的前线,煤矿生产人员对水害事故防治的认识不充分,忽视了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使水害事故的防治工作没有做到位,在煤矿水害发生时,无法做到及时治理。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重视,没有建立完整的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水害防治的相关机构配置不合理,安全防治设施落后,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1]。

1.2 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

煤矿企业在长期与水害的斗争中,没有注重对水害防治经验的总结,无法形成水害防治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并且水害防治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地了解矿区周围的环境,也无法获取矿区周围环境的相关资料,因此,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较为落后。

1.3 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

煤矿生产的负责人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没有充分地采集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对水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水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在相关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发生的大多数水害事故都是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引发水害事故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非常大的比重[2]。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矿区负责人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水害防治工作。

2 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

2.1 加强水害防治管理工作

2.1.1 加对强水害防治的重视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对矿区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灾害预防措施,编制水害防治的专项预案。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从而加强企业对水害的防治能力。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水害防治安全培训,加强矿区所有生产人员对水害防治的重视以及防治水害的能力[3]。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要求生产人员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证灾害防治工作可以落实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此外,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与灾害防治工作的不足要及时改进,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1.2 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落实水害防治工作,创建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所有生产人员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保证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安全监督,以保证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管理条例,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严格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煤矿企业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投入,更新水害防治设备,以获取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加强对水害防治的理论研究。

2.2 建立安全保障平台

2.2.1 建立煤矿信息管理系统

矿区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煤矿水害的防治。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收集煤矿生产的所有信息,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通过这3个模块的协调运作,可以帮助灾害防治人员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与预警,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

2.2.2 建立灾害报警系统

对于水害多发地带,煤矿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水害的监管力度,建立灾害报警系统,以实现对灾害的预警。灾害报警系统中应用的设备主要是液位传感器,通过这一装置,可以实现对煤矿水位的实时监测,一旦水位达到预警的范围,报警系统将发出警报,从而保证了生产人员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安全撤离。

2.2.3 建立避灾路线指示系统

在煤矿生产现场,需要将逃生的指示牌悬挂到显眼的位置,同时,需要保证指示牌在断电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地工作。指示牌的作用在于,在水害事故发生时,矿区内人员可以根据指示牌指示的逃生路线离开事故现场,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2.2.4 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

在建立了煤矿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预防之后,还需要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处理。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在水灾发生时,对水灾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矿的自我保护。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这3个方面:(1)组织方面,建立合理的调度制度,建立科学的救援系统,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以及生产监察工作,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完善物资供应机制[4]。(2)措施方面,加强生产人员的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将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并加强对生产的监督管理。(3)实施方面,采用各种方式提高生产人员应急救援的能力,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

3 结语

水灾害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对水灾害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以及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因此,煤矿企业要降低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并将水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庆彪.高承压水上煤层安全开采指导原则及技术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3(9):83-86.

[2] 牟林,朱开鹏.煤矿防治水“产研”合作模式及技术示范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州煤炭,2016(2):1-5.

篇9

1.1按事故发生地区统计及分析据资料显示,自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止,重庆市在这五年内共发生煤矿事故886起,在所统计四省市煤矿事故总起数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2%;湖南省内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总计达1253人,在所统计的四省市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2.2%。这些差异与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煤层性质有关。湖南、重庆两省市煤层瓦斯含量相对丰富,煤层倾角大,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突出甚至瓦斯爆炸,以及顶板冒落等事故。具体数据,如下图。

1.2按事故发生类型统计及分析在所统计的南方四省市各类煤矿灾害中,无论从事故起数还是从事故死亡人数来分析,顶板事故在湖南、重庆、广西、江西四省市中都居于首位,其次是瓦斯事故。发生起数最少的是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最少的是机电事故。根据近年来事故分析报告,南方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矿井支护设施简陋,支护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矿井开采工作面至今使用木支护支护为主,控顶距离不达标,支护强度不到位,极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2)采煤方法和技术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乡镇煤矿和部分国有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以掘代采,工作面无两个安全出口,安全状况堪忧。多数煤矿采用爆破采煤法,以放炮的方式让煤层松动,之后工作人员用铁锹、镐头手动采煤。放炮过程对巷道岩层有一定影响,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冒顶事故。(3)众多地方小煤矿技术力量薄弱,职工劳动技能和技术管理水平较差;安保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很多凭借经验管理,作业规程和有关设计均不规范,对工作现场的监管力度、对违章行为和违规操作的查处不到位,安全风险整改不力。

2南方煤矿事故防治的对策探讨

2.1加快小煤矿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受我国煤矿资源赋存规律和条件限制,南方煤矿普遍规模较小,且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较差,很多小煤矿地质资料缺失严重,对煤矿安全开采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本地民用煤、工业动力用煤等都较大程度依赖于分布广泛的地方煤矿,矿井关闭难度大。国家政策出于对南方省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考虑,较长时间内地方小煤矿仍将继续存在,但应当通过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加强技术改造来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对生产工艺严重落后、隐患多、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窑予以整顿,坚决落实煤矿“四关闭、五停产”措施,杜绝事故的一再发生。同时鼓励技术力量和财力雄厚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投资等方式扩大与小型煤矿企业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矿井技术改造,加快南方地区煤炭行业稳定、全面、健康地发展。

2.2重视高频事故,积极采取整治措施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发生频率相对最高且后果严重,是南方煤矿事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应结合具体开采方式,尽可能采用先进可靠的支护方式,对于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顶板事故频发的工作区域,应该杜绝使用木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者提供针对性强的安全保护措施。为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煤矿企业应全力做到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掘采平衡,矿井瓦斯抽采率、抽采区域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等指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合格,职工防突培训、区域防突措施到位,突出矿井还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并落实防突管理机构体系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在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有效消除生产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2.3规范煤矿用工制度,监管矿工安全培训认真分析吸取诸多煤矿事故所暴露出的深刻教训,与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外来工、外包工的用工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技能素质,严禁新招工人不培训或虽经培训但未掌握基本防范技能就下井。加大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和安保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鼓励相关院校举办各类技能比拼、开办培训班,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制煤矿企业规范职工培训制度,并保证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实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氛围和谐,发展健全。

2.4管理者守规尽责,强化安全基础建设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1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实施《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旨在促进矿长更好地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矿长作为煤矿管理者,对煤矿各个生产系统和环节最为了解,应当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抓住现场安全管理、排查治理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管理者须认真落实《七条规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为更好落实《七条规定》,煤矿管理者还需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推动《七条规定》各项工作的展开。(2)大力开展“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使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深入人心。(3)及时总结典型,全面推进落实。及时发现和表彰在贯彻执行《七条规定》方面的一些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严厉查处反面典型。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特点;原因;预防措施

煤矿机电事故指的是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其中包括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检修中发生的事故,人员高压、低压电网或直流线网的触电等。以近些年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来看,煤矿机电事故居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前五位,而且还是造成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诱因。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机电设备火花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占到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四成以上。

1 煤矿机电事故特点分析

1.1 事故多发且覆盖范围广

机电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发生事故,可能是某一设备出现故障,也可能是某一设备的元器件发生故障,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无法明确事故的具置。

1.2 同一类型事故重复发生

对于煤矿事故而言,机电事故具有随机性,但在特定条件下的某位置或特定位置会重复发生事故。这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不在特定位置采取预防措施,则这类事故就会重复发生。

1.3 人为因素是机电事故发生的一大原因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来看,煤矿机电事故中有80%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作人员未按规范操作机电设备或设备出现故障时没有及时进行维修。这类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机电设备,增强安全意识,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就可以降低甚至不再发生这类事故。

1.4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率呈递增趋势

随着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社会各界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其机电事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国家与煤矿管理人员应大胆创新,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办法与措施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率,使机电设备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煤矿事业。

2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现代化的机电设备没有实现全面普及且利用率较低

煤矿在进行煤炭开采作业时,必须配置完整成套的机电设备,保障开采作业的高效进行。然而对于当前的煤矿企业来说,一次性配置成套的现代化机电设备对资金的要求是极高的,没有多少煤矿企业能够一次性承担如此巨大的成本投资。现代化机电设备投入与使用的不足致使机电设备更新缓慢,原有设备长时间使用等,而且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且较为复杂,这就给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增加了难度,提高了机电事故发生的几率。

2.2 煤矿管理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淡薄

煤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对安全事故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危机意识,总认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不高。没有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安全意识浅薄,经常麻痹大意,这也就给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3 管理制度与管理组织不健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煤矿企业的制度规范没有实现统一,且缺乏相应的安全考核与监督机制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煤矿缺乏对机电设备的相应管理,奖惩机制也不完善,且缺乏进行安全指导的专业人员。在对煤矿机电进行管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能够准确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这也就加重了管理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监管工作,加之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检查的力度与深度不足,对于出现的问题疏忽大意,不能提出不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整改措施。

2.4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浅薄

从当前我国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的构成来看,受教育水平明显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是农民,他们不具有操作机电设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这就造成了在煤矿生产中极易出现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等违反安全规定的情况的发生。因此,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煤矿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属高危行业,从事煤炭生产的风险较大,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基本无法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员投身煤炭生产,这也从侧面造成了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机电事故频发。高素质人员不愿投射煤矿生产,业内高素质人员改行专业,致使煤矿高素质人员看流失严重,这也就给煤矿机电事故的频繁发生创造了条件。

3 应对煤矿机电事故的措施分析

3.1 加大现代化机电设备的更新力度

自动化、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且具有更好的防护措施,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大推入力度,将原有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几率。虽然大多煤矿企业无法一次性更换所有设备,但是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论证,分系统、分层次、分批更换机电设备。此外,国家也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或放宽贷款条件,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更新速度,为煤矿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

3.2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危机与安全意识

煤矿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经济生产活动,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不管是煤矿管理者,还是开采人员,亦或是安全管理员,都需要在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与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从各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工作,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煤矿管理者应大胆创新,采取形式多样,途径丰富而安全教育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与安全意识,消除侥幸大意信息的影响。同时,可以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加大工作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与理解,从内心产生共鸣,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3.3 构建与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升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煤矿企业应大力整顿与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其一,构建基本的安全操作制度,并配之安全生产责任与奖惩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安全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完善安全生产体系,为煤矿机电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其二,在机电安全制度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完善持证上岗工作制度,保证机电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与专业素质,且定期进行进行培训,提供人员的技能水平;其三,煤矿企业应设置相应的安全监督人员,以规章制度为标准,加强对机电操作的监督力度,保证操作程序在安全范围之内。

3.4 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入与培养力度,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操作队伍

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我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操作水平,避免或降低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其一,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科学、安全的方法操作机电设备,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其二,树立创新理念,采用多形式的人才引进途径,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其三;在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的同时,还应提高设备保养与维修的水平,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

4 总结

编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分析造成机电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胜付.浅谈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4(01).

[2]潘如山,代礼华.煤矿机电事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