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

篇1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须主动带动家庭。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子女、对学校工作的期望,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

家长是社会中最关注学校教育的人群,也最有资格评价学校教育。在孩子读书阶段,孩子的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话题,学校和孩子是家庭生活的焦点。因此,家长想了解学校,想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想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学校贡献力量是普遍的心理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学校和家庭采取相互参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类型

根据合作中影响作用的方向,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学校为主导,向家庭作用的合作形式(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家庭为主导,对学校影响的合作形式(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以社区为中介,学校向家庭影响的合作形式(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一)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

1.家长学校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径之一是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开展普及型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家长学校中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讲授有关知识,或由学校的心理教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2.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最常见的形式,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近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有的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向本班级家长进行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使家长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符合孩子特征的教育方式。此外,科任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就班级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发展、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问题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根据要求,各年段、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性的家长会,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和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则至少两次。还可以召开小型家长会,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和指导。

3.家长沙龙活动

家长沙龙活动,主要通过级长、班主任向家长宣传,家长自愿报名。活动由心理教师主持,班级科任教师也会以助理身份参与其中。家长沙龙活动关注家长的教育烦恼,让家长更好地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家长在沙龙中分享与孩子相处时遇到的烦恼,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的方式,共同对典型情况进行探讨,找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有效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并通过家长间的相互分享得到情感和方法的支持,让家长改进教育观念,共同成长,注重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4.亲子团体活动

亲子团体活动不仅包括学校组织的父母孩子一起参加的各种活动,还包括亲子团康活动、亲子小组辅导活动。亲子团体活动有利于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使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参观、访问、表演、听报告、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社会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在假期,亲子团体活动更加受到家长们的欢迎,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为三者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搭起了桥梁。

亲子小组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由心理教师组织同质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亲子心理辅导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小组成员的一般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和家长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体验和感悟,感受彼此的重要性,学会沟通技巧,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交流中获得和谐相处的方法。由于亲子小组辅导活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因此得到家长的认可,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亲子辅导活动,需要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中并不是十分普及。在对广州市越秀区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调查中,专职心理教师普遍都开展过亲子团康活动和亲子小组辅导活动,而兼职心理教师只有一小部分开展过亲子辅导活动。因此,对学校骨干心理教师开展亲子辅导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5.个别辅导

在课题研究中,从心理教师提交的个案辅导案例来看,专兼职心理教师在个别心理辅导中都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和影响,在辅导中会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对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

在个别辅导中通过心理教师的指导,家长们了解了自己孩子当前的心理状况,了解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感受到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学生心理问题预防、预警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家长及时调整自身和家庭关系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状况。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凭着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能够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可以防患于未然。

出现心理问题以后需要进行干预。一些常见的问题,专职的心理教师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在对学生和家长的辅导中,最常见的技术是系统式家庭治疗。该疗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将家庭成员看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家庭成员的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而是反馈式的循环关系。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认为,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病态行为都是这种连环套式的循环反馈关系层层作用的结果。

从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对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多倾向于教育学的层面,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施加作用和影响,而对家庭系统治疗的心理咨询技术层面的干预还比较少见。因此,在心理辅导专业水平上对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

1.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校园。家长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为学校教育尽一份力,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自愿组建起来的,家长“志愿者”在校园参与学校的服务。如校运会上,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有的当裁判,有的进行宣传报导,有的负责保卫和安全,有的协助后勤,为学校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家长通过做志愿者直接参与学校的活动,可以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办学特点,也可以跟孩子多沟通,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班级。通过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了使孩子从小爱读书,营造书香班级的文化氛围,许多班级的家长自发地捐书、捐钱、捐书柜,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家长志愿者的工作渗透到班级,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家长志愿者活动从校园辐射到社区。比如,节假日里,家长带着孩子走访低保户和社区工疗站,捐钱捐物,送去生活用品,用他们的爱心行动影响着孩子。

家长走进学校、社区,有序参与教育活动,有效地增进了教师、孩子、家长之间平等、融洽的感情,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形成,使家校进一步携手,共谋发展。

2.家长讲坛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鲜活而前沿的知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力量很难做到,来自于家长的资源正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丰富和扩展。家长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每一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发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能丰富学校教育元素,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基于对当前教育的前瞻性考虑,我们尝试让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课程。

家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各种知识。教师惊喜地发现,各行各业的家长大胆创新,以超前的理念、鲜活的教学内容、精彩的课堂呈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有些资源丰富的学校,家长聘请心理专家,为孩子所在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讲座和团康活动。

通过家长讲坛,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知识得到了拓展,探究知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3.家谊会

家谊会是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些班级的“家谊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家谊会也让家长可以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心得,这就使得家长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沟通的平台。部分家长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不少家长也因此成为了好友。

除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也通过家谊会积极向家长实施心理辅导,提倡积极正向的健康心理,并教授教育子女的方法。

(三)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1.社区宣传服务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长是家庭的主导,学校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家庭和家长。在学校所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让社区居民了解有关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学校的围墙、宣传板等都是开展社区宣传的重要工具。心理教师和学校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社区自愿者服务队伍,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发挥专业作用。

2.社区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实施家庭教育的成员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其受到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方法的制约,不同的教育观念会带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形成不同的经验从而产生不同的指导模式。学校通过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新社区居民的教育观念,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作为义工参加社区教育,做社区教育的讲师,为社区居民开讲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给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技能技巧。这些做法,使社区这一媒介对家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家庭环境。

二、成功经验

目前广州市越秀区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学校主导。中小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者,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具有经常性。2.资源共享。通过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3.渗透社区。通过社区拓宽合作的范围,扩大影响的效果。

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有些学校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规范合作,形成架构

以广州市朝天小学为例,朝天小学是广州市有名的百年老校,位于广州市繁华地段,具有非常丰富的家长资源。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中非常注意规范化的管理,例如,为了规范化管理家庭志愿服务队,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和光塔社工服务站联手,制定了《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手册》,以“志愿时”作计算单位,设立“志愿服务晋阶制”,与“朝天之星”“服务之星”等评选挂钩,激励每个家庭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使志愿服务得以推广,使更多人受惠。也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志愿者管理资料,包含《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架构、管理及服务计划》、《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和《朝天小学志愿者信息表》。德育领导小组和专业社工进行管理,建立激励和表彰机制。家庭志愿服务队将依据志愿者服务记录,实行星级认证和晋升制度;结合志愿家庭服务业绩,推荐其参加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家庭资源作了规范化的管理,进而突出优势影响,降低不利因素。

(二)引领社区,影响家庭

例如,文德路小学十分重视社区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与社区合作,在所处的大塘社区服务中心附近设立了宣传长廊,定期刊出包括心理、生理健康常识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文德路小学的教师们参加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立的义工发展中心的活动,在社区中突显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文德路小学是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该校的鲜明特色,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广为认可,是广州市非常受欢迎的学校之一。学校通过自己的品牌带动社区,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让社区居民重视心理健康,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要做到引领社区,学校本身要在这一方面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开放学校资源,让社区居民了解学校的特色,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三)专业指导,系统实施

广州市第二中学的亲子活动有自己的特色,亲子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学校亲子活动选择在开学、散学礼、家长会等时间点进行,形式有:《亲子成长手册》的指引、亲子团拓活动的开展、亲子访谈、亲子讲座、亲子咨询、周末亲子沙龙、亲子漫画等,每学期都坚持定期开展。第二中学亲子活动开展得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专职教师的坚持。亲子活动的开展难度很大,家长的观念、师资的力量、时间的安排等,都会对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一步步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能够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再次,心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用休息时间开展亲子活动。

(四)挖掘潜力,优势互补

广州市越秀区位于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质量在广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下,汇聚了丰富的家长资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坛,让学生共享资源。由家长委员会出资聘请著名专家和学者,给学生开设讲座和课程,为家长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同时,学校心理教师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对家长开展青春期心理特点、考前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讲座,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分析与思考

理想的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环式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形式。

分析当前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学校对家庭的影响比较充分,渠道多样化,效果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在教育影响中,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具有专业力量和专业的机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产生影响。

2.家庭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开始慢慢体现出来。资源丰富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而资源相对缺少的学校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3.学校通过社区影响家庭方面,学校与社区都重视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比较好。例如,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和大塘街道长期稳定合作,已形成了机制。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和社区还处于探索阶段。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总结做得好的学校的经验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家校合作的最关键因素,只要领导重视了,合作就能顺利开展,一切形式的合作都不在话下。此外,学校的专职教师也是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热情、专业坚持,都能有效地影响家长和吸引家长,能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沙龙活动、亲子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这些活动,离不开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专业指导、专业操作。因此,加强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心理教师掌握亲子团体活动、亲子小组辅导、家庭治疗等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有效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篇2

朱虎兴:我们学校大概是在1997年开始酝酿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校的特色教育项目的。当时的原发点非常朴实:一是我们看到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与以往有兄弟姐妹的学生相比,有一些优势,例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等,但整体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比较娇气和任性、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独立性,不少独生子女学生有些自私自利,不善于体谅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等。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想:如果能多研究一下当时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来实施教育,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每每外出听课,看到城里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表达,大方地展示,而我们乡镇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公开课上就显得有些胆怯,不够自信,在大场合上不敢展现自我。我们希望通过实施心理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更自信,更独立,更坚强。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思考,我们当时就把特色教育确定为了心理健康教育。

石萍:在上个世纪云亭实验小学心理教育萌芽阶段,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朱虎兴:在心理教育萌芽阶段,我们建起了心理咨询室――开心屋,添置了一些用于心理辅导的器材和书籍,在校园环境布置上进行了“心育”文化浸润的整体设计。如各教室黑板上设计了“心语泉”,墙壁上布置了“心理园地”,长廊中橱窗增设了“阳光少年”专版……在加强外在氛围营造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内在理念的转变,因为我们感到这是决定心理教育内涵发展的真正关键所在。我们一方面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级子课题《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心理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情绪等心理特点,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特征,更加有效。这个参与性研究使我们的教师增强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心”来教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从1997年开始承担了江阴市级的“九五”课题“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探索了一些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策略。我们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小组活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比如有的班级中不少学生不善于合作,平时交往中时常会有小矛盾和小摩擦,对此老师在班里开展“中的一条船(站报纸)”的团体辅导活动:首先准备一张普通的报纸,展开放在地上,然后找4~5人同时站在上面(不能站在报纸之外,周围有人做好安全保护)约3秒钟,成员间可以相互用手协助,之后再将报纸对折,重复上面的活动;以此类推,看在最小的面积上能否站下他们4~5人。这个活动很好地增强了小组的协作精神与凝聚力。

石萍:1998年以后,云亭实验小学的心理教育是如何由团体心理辅导转向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这其中包涵了何种思考?

朱虎兴:1998年以后,我校的心理教育的重点开始由团体心理辅导逐步转向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这主要源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教师、家长等外在力量,而是学生的内部力量。任何外部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因素都要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强势,一直将学生置于被帮助、被辅导这样被动的、弱势的位置,那取得的教育效果可能只是暂时的。例如学生心里有烦恼了,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疏导下,他暂时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但以后当他再遇到烦恼的时候,离开了他人的帮助,他可能就不会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期待的心理教育,是能使学生养成自信乐观、活泼开朗、坚强自立、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他们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逐步提高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设计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渐渐成长为能调控自己、辅导自己的“心理小医生”和能设计自我、发展自我的“成长主体”。

为了实现向“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转变,我们当时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让心理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以生为本,我们自主开发和设计了校本教材――《我心飞翔》,兼顾心育内容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我们把“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心理教育切入学生的生活天地,让心理教育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教育自我的能动性。”作为确定心理自我教育内容、编写校本教材的指导思想。这本心育教材采用了对话、交流的编写方式,有让学生自主阅读、倾听、观察等预设的内容,更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倾诉、交谈、填写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真实的内心感受,是最鲜活的教育内容。二是心理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更侧重于体现心育形式的自主性和体验性。我们的心理辅导课淡化了教师的“讲解传授”和“排忧解难”的教育痕迹,突出学生评评、说说、唱唱、跳跳、演演等自主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信心,调节情绪,产生向新目标攀登的动力。三是我们开辟了心理自我教育的交流阵地和研究阵地,体现心育的自和互动性。我们开通“网上热线”,设“悄悄话”信箱,编《心星小报》,让学生在纸上、网上、“开心屋”中相互交流,倾诉痛苦烦恼或传达愉快之情,交流心理自我教育的体验和收获,在积极、愉悦的互动中促进心理自我调节。当时我校还成立了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科学院,下设心芽研究所(低年级)、心苗研究所(中年级)和心蕾研究所(高年级),院长、所长和研究员由心理素质好、心理辅导能力强的学生竞聘上岗。通过培训,科学院的小研究员独立开展工作,从生活中发现研究的小课题,进行探索,写出相应的心理小论文。对同学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对策,进行有效辅导。

石萍:我们注意到,云亭实验小学的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班级生活的小学生心理自助教育研究”,侧重点已由原来的“自我教育”转为“自助教育”,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

朱虎兴:您非常细心,发现了“自我教育”到“自助教育”这一字之变。其实这“一字之变”背后是我们研究过程中从“困惑”到“改变”再到“明朗”的过程。在进行无锡市“十五”立项课题:“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研究”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感到以下两个困惑:第一,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毕竟还比较低,对社会发展需求的认识模糊,学生到底应朝着什么方向和水准发展,他们自身往往难以把握;第二,在心理自我教育中,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那教师在这种教育中地位何在?教师的作用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发挥?在设计“十一五”课题的时候,谭顶良教授建议我们将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改为“心理自助教育”。看似简单的一字之改,使老师们对上述两个困惑得以豁然开朗:心理自助的主体是学生,不仅指学生个体,也指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相对于群体以外的教师、家长帮助而言,也称为自助。学生心理的成长体现在自助过程之中,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自助过程的研究。心理自助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任务是助生自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心理自我教育中教师角色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

我们觉得心理自助教育的呈现,离不开感性的互助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喜欢参与的心理自助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形式丰富的。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心理自助教育活动,逐步完善了“自主晨会”、“心理辅导”、“心育交流”、“心理剧”等心育活动,更强化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自我体验,丰富了心理自助和互助的形式。2008年年初,我们开始尝试把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创编心理自助小游戏,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富有活动性、趣味性、操作性、参与性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最真实的心理体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个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已经积累了近50个原创的心理自助小游戏。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些心理自助小游戏,在2008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又选取了一些实验班级,组织开展了这些游戏,最终精选了36种心理自助小游戏,通过修改完善,撰写成书,从而更好地指导各班开展好心理自助小游戏。

石萍:“优势迁移”是云亭实验小学在“十二五”阶段关注的重点,“优势迁移”与“心理自助教育”之间关系如何?提倡“优势迁移”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

朱虎兴:“优势迁移”是我校在“十二五”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践方向。我们以“心理自助教育”作为基本途径进行小学生优势迁移的实践研究。一方面,是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心理自助的方法和技巧,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不断提升和拓展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学生在进行“心理自助”时,并不是仅仅掌握了“心理自助”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每个孩子的优势,并运用他的优势,让优势成为孩子成长的底蕴,增加孩子自助的底气。最终,通过“优势迁移”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逐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认为,“优势迁移”和“心理自助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我们提倡“优势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现在处于国际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中最积极向上的部分。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提到: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我们非常赞同这一理念,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关注“优势”,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防心理疾病于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优势教育”可以归入“积极心理学”的范畴。当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也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我们认为这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石萍:关于心理教育,应该说很多学校都有所研究,也举办过各类活动,但相当一部分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云亭实验小学这么多年来心理教育特色一直充满生命力,且发展前景广阔,这种呈现于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鲜明特色源于什么?

朱虎兴:心理教育成为我校特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一直行走在心理教育的道路上。从“九五”到“十一五”,我们分别做了江阴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操作的研究”、无锡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研究”、江苏省重点规划课题“基于班级生活的小学生心理自助教育的研究”。整整十五年,我们都钟情于心理教育,“十二五”期间,我们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心理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优势开发和培养,旨在让优势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底蕴和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我校心理教育的新亮点。

篇3

一、健全网络,明确分工职责

几年来,学校一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并坚持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之中,建立较强的组织网络,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已基本形成了校长室、中层、教师、家长、学生、后勤六级组织管理教育网络,做到层层把关,职责分明。

每学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辅导技能、技巧的培训。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心理咨询室的个别辅导及心理放松室的工作,建立“秦老师信箱”,并设立“欧阳热线”。召开心理骨干教师会议,明确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任务。结合区教育局进行“导师制”的研究工作,培养受导学生写好“成长日记”,“导师”认真记载辅导过程,记录成功个案。由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红领巾电视,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大中小队活动等阵地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活动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组织开展好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优秀的心理教育方法,让每个家长都能初步了解心理教育的知识和途径,避免不良问题行为的发生。2003年至今,共举办12期“优质家教,心理健康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辅导班,其中包括聘请“知心姐姐”杂志社专家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聘请成功家长亲历讲授育儿经验。

多层次、全方位唤起师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孩子有个水晶般美丽、可爱的心灵。

二、营造三大氛围,陶冶愉快心境

为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着力营造三大氛围: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以及赏心悦目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从中拥有快乐的心境。

1.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我们的“三唱两跳一队日”活动,早晨,周一唱国歌,周二唱队歌,周三周四跳欢乐健身舞,周五唱校歌。午后校园响起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是“小小心育团”的成员为大家播放的音乐,让大家在音乐中舒缓、调节半天来的紧张心情。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学生时而欣喜、时而低唱、时而陶醉、时而遐想……此时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放学时,悠扬的萨克斯旋律“回家”送孩子们离开校园。

2.营造亲切友善的人文氛围。我们提倡师生之间民主相处、朋友相待,对于不良的问题行为,也建议教师正面引导,用心去交流,以情染情,让学生在温暖和亲切,尊敬而又友好的氛围中自觉地变得健康、守纪、活泼。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必须在同学间创设友好热情、温暖而无歧视的氛围,我们在大中队干部中设立学生辅导委员会,让委员会的学生和大中队队干部发动队员开展“营造友善、温暖、文明而无歧视的环境”、“手拉手,为需要帮助的伙伴出力”、“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活动,让一些缺乏家庭温暖和孤僻的儿童、家境贫困的自卑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感受到同学的亲情、集体的温暖,从而变得自信、开朗而健康。

3.营造赏心悦目的绿化氛围。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高高的树、平整的草坪,还有一块块写着各种名言和富有诗意的优美句子、立在花丛中的各具形状的牌子。那是后勤处的同志为了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丽的绿色,领略到大自然之美和校园环境之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营造愉悦的心境而布置的。

三、优化阵地建设,健全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自己的阵地,我们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让心理专职老师欧阳玲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进行记录和资料积累。另外,我们对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放松室,让学生在课间、午后去心理放松室捶捶沙袋、玩玩扑克和玩具,进行正常的心理宣泄,减缓心理压力。

其次,我们建立了“秦老师信箱”和“欧阳热线”,让学生有什么心理困惑和疑问可以直接给“秦老师信箱”写信或与欧阳老师通电话。对于学生来信,秦老师都一一找他们谈话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对学生的电话咨询,欧阳老师也进行了耐心而亲切的辅导,使受辅导的学生大多都解决了心理困扰。

再次,我们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阵地,每周三中午通过广播教全体学生学做心理保健操,让全体学生从中获得舒畅平静的心情。由大队辅导员秦老师负责学生辅导委员会,利用红领巾广播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专题广播,利用红领巾电视播放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品,利用大队部黑板报出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大队活动,布置并辅导各中队长开展富有趣味的、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中小队活动,并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心理健康专栏。

四、抓好“心辅”队伍,提高心育质量

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更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潜力,达到最佳水平。为了对全校三千多名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重视抓好班主任队伍,努力提高心育质量。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培训

我们在每个学期初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孙义农教授作专题讲座,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心理健康专家报告”录像;由持心理上岗证的钱琴副校长和辅导员秦老师以及教科所主任、心理骨干教师倪学文、教导主任吕雁南等为大家分别上了《教师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理辅导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心理辅导优秀教案举例》、《人际交往的良好方法》、《教师礼仪》等。逐步引导教师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们还采用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邀请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报告团沈农华教授作《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讲座。让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引领大家高起点看心育,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搭建心育工程。同时学校还派教师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让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采用讲座、示范课等形式向全校教师作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书自学考试。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教师的心教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从而涌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土专家”。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

在各班主任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让心育真真正正地服务于学生呢?为此我校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结合科研课题注重经验积累,平时让教师写教育随笔,让学生写成长日记,每一学期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优秀教案。注重资料的积累,成果的展示,每个教研组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集》、政教处编的《导师制案例集》等成为我校心育工程的成果推出,更是成为引领教师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3.做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工作

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无疑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2002年11月倪学文老师和章九英老师的两堂课《学会合作》及《笑对人生》,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起步,使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学生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于是大家一起尝试、探索。终于在2003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大规模展开,四五年级每班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特别是在2005年5月举办的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大展示和五六年级的心理健康小品设计和拍摄中,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同时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限于对本校教师的引领,同时也引领了南浔区的心理健康教育。

4.每两周上好一节心理辅导课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服务学生”宗旨中得到普及,取得更广泛的作用,每学期,各班主任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班级管理计划。每两周结合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举行一次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课,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释放心理,获得一份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同伴辅导

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重活动、重体验。为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塑造完美的心灵和人格,我们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社团活动、少先队密切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可行性、生动性、活泼性和可接受性。

在活动中,开展孩子们喜爱的同伴辅导活动,如“赶走烦恼小妖精”、“快乐你我他”、“幽默笑话赛一赛”等生动有趣的小队活动。在中队活动中,如“欢乐大本营”、“争做自信的好队员”、“面对挫折我不怕”等生动有效的中队活动。本学期我校还在各中队心理辅导队活动地基础上,开展了“感受快乐好处多”的大队活动。活动中,大队长对各年级的队员代表分别抽查了各方面的心理知识,队员们应答如流。队员们还谈了自己怎样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的心理感受,从而呼唤每位队员都大胆自信地喊出:“我能行,我很棒”,把大队活动推向。

我们还充分利用少先队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利用广播进行“心灵之约”专题广播,教《快乐属于你》等轻松活泼的歌曲;利用大队部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红领巾电视向全体学生播放心理健康教育小品,这些小品都是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编自排的,既培养了队员的能力,又行之有效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教育。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本学期全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表演比赛,61个班,61个节目,精彩纷呈,在经典诗文的或歌或诵中,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陶冶健康的情操。

此外,我们还注意发挥红领巾小记者的作用,让小记者们积极向新闻媒体宣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成果,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外界的交流。

六、辛勤浇灌心花,结出累累硕果

在长期的、全面的、系统的、务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中,取得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

1.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心育理论和技巧日益丰富

“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世界的一切”,教师在心理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心怀感激和心存幸福的教师越来越多。这份心境使得教师能从正面,亲切、友善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们心灵得到阳光的照耀,让孩子倍感温馨和快乐。

其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获得提高,各级各类获奖甚多。其中,倪学文老师的公开课《放飞想像》获市首届心理教育辅导课赛课一等奖,优秀教案《学会合作》也获市一等奖。《放飞想像》、《我的朋友在哪里》、《学会合作》等课在区、市观摩课中或好评。陈小乡老师的心理教案《我能行》获市三等奖,个案设计《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获市二等奖。章九英老师的优秀教案《笑对生活》获市二等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在市少先队论文评比上获奖,秦玉琴老师的论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区心理健康交流会上交流。周建荣老师《谈健康心理品质和培养》、《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等多篇于《小学教学改革小实验》等报刊。2007年学校有9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还在全国“健康杯”中获二、三等奖。学校同时还被评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2.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自信心得以提高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心理辅导后,情绪变得积极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人在积极的情绪下总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区里每年的学科质量抽测,我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不仅具有乐观、向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使身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深入细致,学生问题性、攻击明显减少

学生偶尔发生的攻击,教师能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心辅心,以情染情,使学生在良好情感的熏陶下变得正气、健康、活泼、开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校学生呈现自信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面貌。

4.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

自信活泼开朗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项艺术类的比赛,如“十佳小歌手”、“十佳小乐手”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合唱比赛及鼓号队、铜管乐队比赛。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好,各项竞赛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舞蹈获市区一等奖,鼓号队获市、区金奖、一等奖,田径、三棋获区比赛第一名。学校连续多年获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回顾心育历程,滴滴汗水,点点收获,我们深感成果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日子,我们深感心育永无止境。相信有我们的精诚所至,一定让校园更亮丽,使水晶般的心灵更熠熠生辉。

篇4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1-02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发育形成阶段。对自己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这是关系到青春期学生能否科学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是刻不容缓的。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情况是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既有自尊心又会在和别人攀比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力低。青春期不乏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生,但是也有很多容易犯错,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主要有这些表现:懒惰、依赖、厌学、不诚实、虚荣、上网吧、抽烟、逃学、焦虑、恐惧……缺乏学习动力,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做事拖沓,效率低下,知识断层,成绩跟不上,情绪紧张,成天忧虑多疑,缺乏自信;不善与人沟通,心胸狭窄,不信任老师,甚至敌视老师;缺乏责任心,无担当能力,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③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远航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极大影响。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形成孩子的亲和、乐观、开朗、自信、自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反之,父母分离、关系紧张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造成孩子自卑、孤僻、不善交往、易走极端等性格缺陷。

2.社会父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现今的一些“黄、赌、毒”等负面影响较深,加上社会上一些人金钱物质第一、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等或多或少对我们的青少年具有广泛的持久的影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没有理想,思想空虚,出现一些病态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崩溃。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往往起着最主要的主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存在师资、城乡等多方面的差异,很多地方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高强的学习要求等,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偏离了学生教育发展的目标。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

1.开设心理培育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形势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需要从学生心理的培育上下工夫,从小开始就让他们(她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环境、健康的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等。从教材的内容、环境的选择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辅导,特别要重视生活和学习辅导,通过辅导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辅导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对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课、影视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发挥心理教师及心理咨询的优势,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对少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之尽快摆脱烦恼,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快乐成长。③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④学生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及学科学习困难诊断与辅导。分别从考试焦虑、上课强迫分心、学困生转化、潜意识厌学行为、潜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从幼小的心灵开始培育,关注成长,达到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

2.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建立档案制度。学校教育应严格打破只重视教学,忽视心理教育的弊端,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应对班级每个学生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心理的度量表,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做到全覆盖、全跟踪。

3.学校心理教育要融入课堂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依赖于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唯一的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教案为学案,内容、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学到真正成长本领。特别要注重学科渗透在学科中关注学生的成功心理因素,注意学生的成功智力心理、成功情感心理、成功意志心理与成功潜意识心理的平衡的有机的发展。

4.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地方,是学生心理宣泄的地方。在咨询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学生可以坦诚地公开心底的秘密,放下心理负担,舒坦心胸环境,开放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咨询学生可以倾吐和宣泄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也必然使学生的认识观、理想观发生转变。

5.利用各种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功能。各类活动是彰显学生学识、本领的活动,对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可能发挥得好一些,成绩也理想一些,所以要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认识活动,尝试打击与失败,最终运用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

6.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好楷模,父母身处的环境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和培育学生的心理。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知道学校的成功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具体方式方法,并了解与实践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成功心理辅导的一些途经与手段,通过适时的联系和沟通以调适学生的心理功能。相信通过家长与学校的联手合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将打造阳光灿烂的孩子。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高三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9-0065-02

关于如何通过更有效的心育途径激发高三学生斗志,帮助他们树立高考必胜信念,释放心理压力,挖掘自身潜能,最终让每一个高三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等方面的问题,我有一些实践探索经验与思考,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上而下,全员参与

高三学生的心理工作不仅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从学校领导到年级每一个教师的事情,需要凝聚各方力量,自上而下,全员参与[1]。因此,心理教师一定要和学校年级领导做好沟通,不仅让他们意识到心育工作的重要性,还要积极协助心理教师做好高三年级的心育工作。比如,我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每一届高三年级都会成立“心育阳光小组”,从而形成上至学校行政(教学处、德育处),下至年级老师、班主任、宿舍生活老师和家长的组织架构。心理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心育阳光小组”召开会议,积极向小组成员教师汇报学生心理动态,就一些高三学生的心育问题召集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心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各方力量,让高三心育工作做到上下一心,协调一致,高效开展。

二、励志环境,激励自己

环境育人,高三学生的心态与周围文化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励志环境氛围的营造,将心理元素融合到教学区文化环境建设中,让高三教学区的每一处都渗透着醒目的心理符号,从而让心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保持一个更好的心理状态,我校会利用好高三教学楼每一层的宣传栏,张贴心理知识宣传资料。精心布置每一个班级的心育阵地,可以是心理插画和名人挂图;创设“让门说话”励志环境,挑选一些励志名言和心理漫画张贴在教学楼门上,让学生每一天早上都受到激励;在高考百日誓师后,可根据每班的誓词制作励志条幅,悬挂在教学楼上,以此激励高三学生的斗志,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总之,通过精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放松心灵,愉悦身心,面对高考,养成积极的心态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

三、“1+”课程,成就自己

我校的心理课程是通过“1+”课程的模式开展。“1”是指“成就最好的自己”课程,主要以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形式开展。励志型心理级会是以一个高三年级为单位,借助团体动力学等相关理论,以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和素材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振作精神,奋发志气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活动形式。励志型心理级会放弃了“班级”这一团体,转而依托更多人数的“年级”,通过各种形式搅动全年级学生的心理能量,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更能够激发高三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实践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我校的一个特色课程。

“1+”课程中的“+”指个性课程,是以示范式、点菜式等形式开展的针对性心理课程。这些个性课程以提升学生自主性和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信心,成就最好的自己为目标。示范式心理课首先有心理教师执教,高三班主任观摩学习,然后再到各自班级授课,所以示范式心理课的主题内容是解决高三学生共同的心理困惑。如同下饭店点菜一样,由于高三每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都不尽相同,所以点菜式心理课是由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给心理教师下菜单后,心理教师专门为每一个有需要上心理课的班级量身打造的心理课,点菜式心理课的针对性会更强。

四、个案辅导,发展自己

对高三学生除了整体的发展性心理干预外,还有个别学生需要专门的个体咨询辅导。个案辅导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成长路上的困扰与心理教师交流,心理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个案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优化自我,发展自我。

参加个案辅导的学生有些是主动预约心理教师,有一些是班主任推荐过来。咨询方式除了面谈咨询,还包括心理热线、心理信箱、电子信箱等多种途径。心理教师要做好个案跟踪辅导工作,注重构建个案辅导的长效机制。对个案辅导中的棘手个案,在“心育阳光小组”中分析研讨,就个案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五、多元渗透,助力自己

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做到切实有效,不能仅是心理教师和学校行政的努力,要通过多元化心理渗透,争取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从而助力高三学生积极备考[2]。我校一贯重视高三年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培训,通过“倾听学生的内心,我们可以做到更好”“心心之火可以燎原”等系列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相应的应对方法、提振教师群体的备考信心及减轻工作压力。高三学生家长也是助力备考的重要支持力量,所以我们也会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开展“家有考生”“用心助考,让孩子成为最努力的自己”等系列培训,通过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心态,学会和孩子良好沟通,打造家庭的良好备考氛围。

除此之外,在高三上学期,为了提升高三学生的职业探索能力,明确自我发展方向,进而激发学习内驱力,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开展系列主题生涯规划活动。

首先,我们会借助已经考入大学的在校校友的力量,举办大学推介会宣讲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理想大学与专业,明确高考目标。

其次,我们会根据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职业类型,邀请杰出校友与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走进校园,开展走进职业的系列职业分享宣讲活动。

然后,我们也会邀请从事各种行业的学生家长作为面试官,开展大型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们体验真实职场招聘面试,提前了解社会各行业的能力需求,明确职业规划目标。高三下学期,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会借助学校体育教师的力量,每周三次开展大型团体心理减压活动。通过兔子舞、大学开火车、共同进退等团体心理减压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助力他们以最佳的心态迎战高考。

六、心育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颇显,每一年的高考指标都超额完成,特别是临界生的高考成绩进步非常大。在对学生的调查与访谈中,他们往往都会提到高三的心育方法对他们帮助非常大,给予他们很大的心理能量,帮助他们蜕变自我,成就自我。同时,我们的心育经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同类学校认可、学习和借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多次在市高三考前辅导专题研讨中做经验介绍,心理教师多次接受校外主流媒体的专题采访及录制心理教育节目,在市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辐射带动作用。但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仍在不嗵剿骱透慕中,心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符月梅.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6 (3) :46-47.

[2]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J].中国教师, 2015 (14):10-14.

篇6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篇7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更要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保护自尊。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调皮、内向或学习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消除不良习惯,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

2. 树立自信。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让学生相信“我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来自于社会的肯定,因此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十分关键。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困难,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

3. 磨炼意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确实令人担忧,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四、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1. 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利用好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篇8

关键词:小学家长;义务教育;教育消费观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根据教育消费合理化程度,可以分为合理教育消费和不合理的教育消费。合理教育消费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消费;不合理教育消费是以牺牲儿童天性为代价的单纯追求成绩的消费。通过对教育消费现象考察,可以看到不合理教育消费在社会中表现十分鲜明,值得研究者去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引导。

一、小学生家长不合理教育消费观的表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消费观逐渐成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小学生家长的教育消费观当中却出现了“教育自费化”的现象,这是不合理教育消费的突出表现。

笔者认为,教育自费化是一些城市小学生家长自愿花费高额费用让自己的子女择校、上课外补习班、课外辅导班、聘请家教等。大多数小学生家长会自掏腰包让自己的子女在幼儿阶段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全部学完,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把小学二年级课程全部学完,以此类推。笔者认为,这样提前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根据当今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校学习一遍完全可以吸收,就算不能完全吸收,也可以在课后请教自己的任课教师,并且这些城市小学生家长的这种教育消费观使九年义务教育免费阶段转向自费阶段。

二、一些小学生家长产生“教育自费化”观念的原因

1.孩子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是“教育自费化”观点的导火索

各位家长都深知未来社会是激烈的知识竞争社会,就业压力极大。“谁拥有更雄厚的人力资本,在未来竞争中谁就拥有更大的胜算已被社会和家长共识。”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找到好工作,首当其冲就得上个好大学,特别是上个理想的大学,这样在小学就得打好基础,由此看来,小学就已闻到了竞争的火药味。所以一些城市小学家长尽其所能宁愿自己掏腰包上各种课外辅导班、聘请家教,也竭力让自己的子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是“教育自费化”的主要原因

“父母的期望包括对子女学业的期望、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期望,今后要得到的学历、要从事的工作和经济收入的期望等”。当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切,每位家长对子女都有着过高的期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因而一些家长对自己子女取得的学习成绩并不满意,即使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已经很优秀,但由于人永远也不知道满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导致这些家长会不惜花高昂的费用让自己的子女“教育自费化”,从而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因此而“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3.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催化剂

笔者根据访谈得知,很多小学生家长由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盲目地下结论,认为自己孩子学习吃力是因为没有上课外补习班,以及没有聘请家教的缘故。因此为了让自己孩子成绩提上来就愿意自掏腰包让自己的孩子把同样的知识额外学习两遍。

三、城市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自费化”观点带来的主要问题

1.加大教育成本,增加家庭负担

廉价的教育成本的年代早已过去,教育已成为昂贵的大餐。一些城市小学生家长的这种“教育自费化”观点,不仅加大了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比例,而且使家庭的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大大地增加了家庭负担。某网站调查显示,83%的人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费用上感到很吃力,54%的家庭在孩子上的支出超出了家庭收入的20%,有的人甚至占用了过去50%的家庭总收入。如果这些小学生家长还以“教育自费化”观念支配自己的教育消费,并且不遵循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那么将会逐步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呈下滑状态。

2.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笔者根据访谈得知,首先,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喜欢上各种课外补习班,不愿意请家教,这些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聘请家教的决定都是这些城市小学生父母自己的决定,他们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和权力。这样会导致这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这些小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又怎样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呢!而且家长的独断专行,会使他们的子女形成逆来顺受、没有主见、压抑的性格,没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次,有些小学生会形成互相攀比骄傲自大的心理。互相攀比自己上了哪些课外辅导班,自己聘请了几位家教,而且自己学会了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棒,形成骄傲自大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不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这些小学生会形成在学校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学习习惯。最后,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四、解决“教育自费化”问题的建议

1.政府和学校应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念

一些小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不惜花费很多金钱在课外补习班、聘请家教上。有的家长教育消费支出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城市小学生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小学生家长在给学生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增加情感投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真的需要额外的教育消费支出。

2.政府及学校应加强基础教育建设

政府应加大基础教育资金投入,学校应加强基础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整体水平。

笔者认为,只有小学生接受了优质教育,这些小学生家长们才不会再出现“教育自费化”现象,不会坚持“教育自费化”观点,更不会出现无效教育。

3.应加强关于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宣传

使小学生家长对于该政策有全面的理解,使小学生家长意识到“教育自费化”的无知,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也有利于小学家长进行理性的教育消费。

参考文献:

[1]张振华,王寰安.家长教育投资风险的分析:择校的角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2]范建丽,孔霞.贵阳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研究[J].

篇9

我国在小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小学生拥有更加客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精神,从现阶段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小学心理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计算机的高度普及与发展,标志着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和交织作用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社会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积极的、负面的、落后的亦或先进的思想,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发育处于初期阶段,对于外界环节的抵抗能力弱,经不起花样繁多的诱惑,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外,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外打工,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加,缺少父母的教导与陪伴,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必然会存在孤独、偏激、消极等问题,再加之心理教育的缺乏,从而使得小学心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与城市里的小学生相比,一些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会更为严重,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加强我国的小学心理教育力度,从孩子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开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已经是每一位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义务。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2、营造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优先的从出生开始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成长。因此家长要注重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家庭里要做好表率同时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大环境.这样就不至于使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情感反差,而产生不适应的心理,让学生们个体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幸福。从而对生活、对社会充满自信和希望。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加强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开展多项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事物处理的方式方法的积累老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做一些公益性活动.加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对感恩思想的体会只有孩子们亲身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并引导他们去学习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小树立目标,去追求生活。

4、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教育制度

篇10

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员正确恋爱观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大学生恋爱,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和普遍心理,进而诠释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对于恋爱这个观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发育成熟、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排解寂寞的心理、游戏人生心理、价值追求。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是这几种,对于大学生恋爱,大多数人都是不反对。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从而自身得到升华。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以及各个方面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进行恋爱心理交谈。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