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育儿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育儿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

篇1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教师;区域游戏;策略

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的融合”是我们园的园本课程,它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的一种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观,而且还为不断吸纳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经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此课程的研究是建立在研究主体自身历史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当代儿童观、教育观等新观念的充分学习理解上而进行的。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方式,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一种隐性的,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我们重视的“心中有教育目标”外,还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幼儿发展的理解,对游戏中学习因素的把握和在与幼儿兴趣需要互动中促进游戏能力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整和能力称之为“思想”它体现为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调和。

1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的不同需要。 首先,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记录者。

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推动孩子的发展。

其次,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准确的表现出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构思。

1.1 对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引导。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小老师一直在带领着小朋友拍手唱歌,内容较为单调,这时,教师可提示小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超市”,小老师也可以去“超市”买了东西奖励小朋友。同时,小老师和小朋友也可互换角色,让每个幼儿都来做一做小老师。这样,就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和情节。

1.2 对解决问题和争执的引导。幼儿年龄较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要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可引导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如在游戏娃娃家中,两个小朋友在抢着布娃娃,一个想哄布娃娃睡觉,另一个想让布娃娃洗澡,这时,教师可以先让两人弄清楚对方的意图,再协商解决,同时教育幼儿要学会相互谦让,使游戏顺利的进行。

再次,教师是游戏的合作者。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器械游戏、玩具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因为我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无论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有关。老师天天挖空心思的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大家一起玩”、“快乐一起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发展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

案例1:一大早,于依可跑进教室,老师请她在座位上坐下来,只过了一会儿,她就大声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想到幼儿园里来玩。但是,她走进教室后,觉得不好玩,于是就哭了起来。相应措施:(1)活动时间灵活。幼儿在家里自由惯了,一下子就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才可以进入活动区,他们会感到压抑,所以设置活动时间要灵活一点。如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让他到活动区去,以转移其入园时不愉快的情绪。(2)活动地点随意。在活动区内,可以让幼儿自由走动,不要硬性规定、限制他们在某一区域内活动。(3)活动内容自主。在活动时不强行分配,可以暂时满足幼儿独享玩具的愿望,逐渐要求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案例2:一天,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小朋友对“娃娃家”里的材料很感兴趣。于彤彤小朋友拿着小碗和调羹,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活动结束了,她带着小碗和调羹回到座位上,老师请她收起来,她硬是不肯。李楠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一部“手机”,就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要玩,他就把手机使劲抱在怀里,不让小朋友们玩,嘴巴里还一个劲儿说:“这是我的呀!”老师对他说:“你已经玩了一会儿,让其他小朋友玩玩,好吗?”他非但不肯,还把手机捂得更紧了。相应措施: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活动区,如:娃娃家、玩具区、书吧区等。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材料。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教师要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

2 游戏发展阶段幼儿表现:

我也要玩――模仿、交换玩、一起玩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了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尝试学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还常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案例:张煜程小朋友和其他的几个小朋友一起选择搭建区的游戏,当大家一起拿到一篓子玩具时,张煜程说:“我要最多的玩具”。其他的幼儿一个都不敢跟他抢,后来又到小朋友合作一起搭建,他觉得没意思也跟着一起玩。

3 游戏提高阶段1、幼儿表现:

我想要玩――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玩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再次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同样也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如小小建筑区大家一起商讨如何搭高楼、围墙;漂亮的墙饰引得幼儿蹙足观看,相互交流;自然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小蝌蚪的趣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因为游戏活动是幼儿进行交往、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如: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娃娃家”中长辈与娃娃、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医院的医生与病人……角色游戏形同一个小社会,为幼儿走向大社会打好基础。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幼儿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2、教给幼儿的技能和策略幼儿需要交往,哪怕是一个内向、孤独的孩子也需要交往,愿意交往,然而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到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如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这样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就可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教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

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日常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幼儿只有具备最基础的交往用语,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幼儿与成年人的交往,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比较容易,成人除了要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外,还要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策略。

首先,要教给孩子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准确的运用一种简单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尊重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从别人意见,学会合作与分享,友爱与宽容。

刚开始时,教师习惯了集体教学中教师预成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区域化教学活动教师过多地干涉幼儿活动,反而使这样的区域活动既没有集体教学高效率的优势,又没有区域活动自主发展的优势,于是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怎样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究竟该怎样指导呢?教师和孩子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篇3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称为师幼互动。在我国传统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幼儿面前讲,幼儿坐着听教师的讲解,一般采用传授式、问答式的互动行为和方式。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故事教学能很好地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以故事作为媒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在听喜欢的故事的同时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对所学的知识不再被动地接受,实现“现实的话语环境”。在故事教学中,幼儿获得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能逐渐表达自己的想法。故事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能力,还能增进教师与幼儿的感情。

二、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故事教学中作品的选择

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教师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1]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故事的内容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故事。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对象。但是,要有一定的准则。首先,故事要符合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操。有些世界著名童话、中国传统神话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暴力、血腥的场面,如,《小红帽》中,大灰狼吃掉奶奶和小红帽的场面、《三只小猪》中大灰狼被烧的场面、《哪吒闹海》中抽龙筋的场面等等。教师对这些场面要加以处理,用适当的语言概况其情节,使幼儿在接受故事的时候没有恐怖的心理和违和感。其次,选择的故事要关注幼儿智商、情商的发展。如,《小猴和桃子》中小猴子把帮妈妈买的桃子给了饿得直哭的田鼠,猴妈妈知道后表扬了小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要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得先喜欢别人。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不善于与其他人相处,教师把这个道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幼儿,能使幼儿的情商得到培养。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好的故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注重音画同构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故事蕴涵丰富的词汇,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故事与生活相结合,能有效促使幼儿自然理解词汇并运用词汇,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场景,才能激发幼儿自主进入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引发生活联想。同时,教师还要在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理解画面,让幼儿能灵活地运用故事中的词汇造句、换成同义词等。如《燕子吉吉》故事中“渐渐”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渐渐”这个词造句,例如可以说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地变凉了,也可以说山坡上的大树渐渐变成了绿色。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其他的词来替换“渐渐”,如“慢慢”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故事中的语言成功运用到生活中,进而让幼儿将书中的语言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异质同构理论早已证实,音乐、文学与美术在个体感知中具有相通性。三者都受个体内在生命情感的影响,因此三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同构的关系。如把《燕子吉吉》这一故事作为开展故事教学的载体时,教师可以首先构建音乐和美术的同构环境,接着逐步引导幼儿进入这个已经构建好的音画语言的意境中。当幼儿看到原本静止的画面,配着优美清脆的华尔兹音乐时,故事中的“吉吉”就动起来了,飞向光秃秃的山坡上的苹果树时,幼儿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此时,教师再配上讲解,能将幼儿迅速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为之后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

(三)在故事教学中创设多种游戏形式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把游戏应用到故事教学中,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1.角色扮演类游戏

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成角色,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表演。如,教师可以将《小猪发脾气》讲给幼儿听,待幼儿完全理解故事的内涵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小猪、猪妈妈、小兔、刺猬等,进行故事情景再现。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加以引导,控制住场面,避免几个幼儿争抢一个角色。同时,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不影响故事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情节和台词。幼儿在参与角色扮演的同时,能够增强自信心,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

2.抢答游戏

教师在设计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进行抢答游戏。如把故事《胆小的蝙蝠》设定成抢答背景。以10人的大班为例,教师可以分为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抢答。首先,教师要大声朗读故事,并且给幼儿充足的思考和整理时间。教师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蝙蝠到底是动物还是昆虫呢”“蝙蝠这么做对吗”等等,让幼儿积极抢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幼儿的情绪和保持公平性。幼儿通过竞争能极大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同组的伙伴齐心协力回答问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有效地增强幼儿在故事教学中的愉快的游戏体验。

三、结语

篇4

教师们通常都很喜欢看些励志的东西的,那么关于幼儿园教师励志话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励志话语,供大家参阅!

幼儿园教师励志话语精选1.小烦恼没什么大不了,请我看到你翘起来的嘴角。

2.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

3.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4.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5.别刚从底层混起,就混得特别没底。

6.虽然没有繁花似锦的一路,但花开花谢也算是风景。

7.梦想是一个天真的词,实现梦想是个残酷的词。

8.一个目标达到之后,马上立下另一个目标,这是成功的人生模式。

9.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10.就算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我,我也不在乎,我只在乎你,你知不知道。

11.淡定是一种人生涵养,纯真是一种性格使然。

12.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13.她的忧伤,只为一些在颓废中荒废的年华。

14.遇到可以爱的人,也真正爱过了,那就叫幸福!

15.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增加。

幼儿园教师励志话语经典1.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2.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3.再黑的夜,都会迎来黎明,就算晴空突然转阴,也远比黑夜更加明亮。

4.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5.我为自己的心感到骄傲。

它曾受戏弄,曾经心焦,曾遭破碎,却依然鲜活跳动。

6.只有相信自已,才能让别人肯定的相信你。

7.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8.你送别人一束玫瑰,你的手中也留有清香。

9.过去只可以是用来回忆,别沉迷在阴影中,那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

10.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在路上。

11.我考试不复习,只励志,有同感的人顶起来。

12.命运之神关上一道门,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1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

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14.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5.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幼儿园教师励志话语推荐1.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刘翔,就看不起哪些参加全民健身的。

2.人生中的道路一但选定,就要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3.立志在坚不欲说,成功在久不在速。

4.不要忽视想象,它是我们创意的源泉。

5.这个社会,由狗变成人,由人变成神说的都是神话了。

6.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8.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9.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0.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是愚者。

11.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2.梦想不会逃跑就看你愿不愿意去追。

13.有一只表的人知道现在几点了,有两只表的人则无法确定时间。

14.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15.我眼中的自己每一天都愿意活得越来越像我爱的自己。

16.难过时,吃一粒糖,告诉自己生活是甜的!

17.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

18.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活着像条虫,死了又可惜,日子就这样过,时间没停过。

19.没有什么是会过不去的,对于明天来说,今天的悲苦都是暂时的。

篇5

【关键词】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入户指导

随着0-3岁早期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我国在学前教育“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0-3岁早期教育发展目标,指导即早教教师走进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面对面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式。接下来笔者具体从其优势、方法与策略进行阐述。

一、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

入户指导是针对0—3岁婴幼儿散居在社区、家庭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早期教育指导方式,确切地说是早教教师走进宝宝家庭向家长介绍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

首先,入户指导具有由“共性需要”转变为“个性需求”的优势。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更多地施行个别化的教养。关注一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评价和针对性建议,与家长探讨此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个性化指导。

其次,入户指导具有由“被动式指导”转变为“主动式指导”的优势。

在进行其他方式的早教服务时,早教教师及专家在家长面前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距离感,家长在活动中被动接受而不敢主动发问;反之,在入户指导时,早教教师前往每个宝宝的家庭,家长、宝宝在自己的家中都表现更自如,没有焦虑情绪和陌生感,相反将早教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能融洽交谈,在指导中易于接受建议,易于主动式的互动指导。

再次,入户指导具有由“监护式养育”变为“发展式养育”的优势。

二、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入户指导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早教社区服务过程中应发挥的独特作用。作为实践者,我们着力于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的探索,使其成为社区早教服务的有力推手。

(一)一回生,二回熟,提前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

首先,通过社区服务站,早教教师通过社区电话与适龄婴幼儿的家长进行联系,经过几个电话联络,根据家长的自愿需求来确定指导对象,自我介绍后,向家长询问一些简单的宝宝情况和家庭背景,进行情况登记,以备制定指导方案。

在电话沟通中我们发现,0-3岁婴幼儿家庭迫切希望得到早教指导。相互信任是做好活动的基础,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我们决定在确立服务对象后,可以再次通过二次电话沟通,约请家长走进我园举办的亲子园,进行参观,介绍针对其宝宝的一些指导方案,介绍早教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宣传开展入户指导的目的和意义。

一回生、二回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为入户指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定方案,重形式,构建多元的入户指导课程。

根据与家长预约的时间,我们开始入户指导的实际操作。每次入户指导的教师不超过3人,根据入户前调查资料,我们预先制定了指导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安排以下入户指导课程项目:

1.与家长交谈,观察和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

2.教授亲子游戏,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年龄阶段的教育要点。

3.接受家长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

4.征求意见,拓宽入户指导内容。

在一周后,早教教师还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本次活动效果,关注入户指导内容对宝宝个性化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交代家长可通过联系电话定期咨询,不断追踪宝宝的发展。

(三)改观念,建档案,正确引导科学育儿方法。

0—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父母、祖辈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宝宝的父母是“独一代”,缺乏育儿经验,而祖辈们已经淡忘自己曾经的带宝宝经验,在生长发育上有些盲目跟从,看着别人的“好”,学着做一些盲目的事。因此,在入户指导时,我们可以有理有据地指引他们科学育儿方法,改变他们的错误观念,相信宝宝家庭指导档案能帮助教师、家长,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生活习惯、思维特点、性格特征和成长中的问题。

(三)转观念,建资源,帮助家长提高选择玩具的水平。

玩具已经成为爸妈逗乐宝宝的重要工具之一,家长意识到玩具还能刺激宝宝的身心发展。可是现在的家长对玩具舍得投入,在对玩具的教育作用和适宜程度上缺乏盲目性,种类繁多、价格不一的玩具,家长为宝宝选择玩具也因此成为我们在入户指导中的一个活动项目。在指导中我们根据宝宝阶段发展特点引导家长尽量利用家中现有的玩具和可利用资源进行亲子游戏。针对玩具繁多、不适用的现状,帮助家长分析每一件玩具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教给家长如何发挥玩具最大的教育功能。

(四)细倾听,解困惑,提高家长育儿经验。

对育儿知识的缺乏是家长们最大的困惑,在入户指导前的电话沟通、入户指导中的咨询环节以及入户指导后的电话回访过程中都必须倾听家长的困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早教教师的倾听、判断、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个挑战,对早教教师的专业经验也是考验。入户中认真倾听家长讲话的内容,观察家庭中的教育环境,从中了解家庭教育现状,捕捉教育契机,给与适时的指导。

(五)填问卷,收资料,了解早教家长的现实需求。

入户指导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不但对宝宝普遍性特征有一定了解,对每个宝宝的特殊性特征也要关注和研究。入户指导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而收集问卷资料是我们了解受指导对象需求最好的捷径,我们通过收集整理问题后,对下一次的入户指导方案进行调整,让入户指导真正成为我们进行社区早教指导的有力手段。

三、对入户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我们通过以上的“走出去、请进门”的入户指导的方法与策略,我们欣喜地发现其有效作用,同时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自身的问题。0—3岁婴幼儿家长对早教指导师资的要求高,在家长的面前,早教教师既是老师身份,同时还必须扮演医生和儿保专家的角色,因此对于早教教师师资业务素质提出高要求,要熟悉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善于解读0—3岁婴幼儿的行为,掌握足够的早期教育知识和教养方法,以备好入户指导的“一桶水”。

其次是社区问题。社区早教指导服务不是教育部门、社区公办幼儿园早教实验基地园单方面的事,更需要社区的联动。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通过社区早教服务站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努力与社区共同承担起社区早教指导中心的任务,共同参与到入户指导的服务中来,更有效地深入到社区婴幼儿家庭中,大面积提高0—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去架好入户指导的“连接桥”。

参考文献:

篇6

大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美术;图画;心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43-01

幼儿的心智是孱弱而单纯的,譬如一张白纸,父母是向上填色作画的画师,幼儿教师是另一种身份的画师。这个时候,画师涂抹什么颜色,孩子的心田可能就会形成什么颜色,所以,早期的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因材施教。从幼儿的教材我们也能够直观地看出,孩子们往往会喜爱那些图文并茂的画册和课本,乐于接受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信息,而美术和图画无疑就是一种最佳的方式。所以广大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可以利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我从事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所教的是美术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完成自己的幼教教学工作。

一、教育学生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对于幼儿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要远比形象思维能力欠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幼儿身上轻易看到,比如说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动漫图画书,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很难发现其中的图文意思和乐趣,但孩子们却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具体到一些需要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处理的问题,幼儿因其年龄、阅历、心智等特点,就要远远输于成人了。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美术教师能否用美术这一特殊的教育工具来打开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头脑,然后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这就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能充分给孩子们机会去自由想象和创造,那么他的想象力就会因为学习美术而获得提高,久而久之,他的形象思维也会因此而获得发展。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们,搞好幼儿美术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认清教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

传统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贯彻执行的教育目标。美术教育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所以我常常要求我的学生们,应该充分认识美术教学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敬业才能爱岗,才能够主动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从而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终能完美地胜任将来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

三、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美术绘画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幼儿因为刚刚接触世界,所以对一切知识都会感到好奇,而正是这种好奇心,才会激励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好奇心越强,探究的心理就越强烈。实践证明,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绘画无疑是培养孩子们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一个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这一点认识,我常常向学生们强调,应努力从他们自身去发现规律,情商能带动智商,像他们一样,美术学得好的同学,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很强,所以美术教学应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为基点,这样才能够培养兴趣,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四、教育学生应正视绘画对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原则提出以培养孩子的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幼儿美术课而言,一支画笔,一个灵感,孩子们就能在一张白纸上创作出自己头脑里酝酿的一个小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事情。我告诉学生们,将来在对幼儿授课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孩子们的画会画得很不成形、杂乱无序,或者根本就让大人看不懂,但是我们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我给我的学生们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可以给孩子们命题画画,让他们画一条小河,然后画一只小白兔想法过河的画面。于是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画面就形成了。有的孩子为小白兔安上了翅膀,是想让小白兔展翅飞过了小河;有的孩子给小白兔做了条西瓜船,让小白兔划着船过河;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些创造,正是通过这些创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思维空间无限拓展,其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这就是美术课所特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值得我们每一个幼儿美术教师从中挖掘探讨。

总之,幼儿美术教学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美育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进行幼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向学生们贯彻这点认识。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他们作为特岗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学情 学习焦虑 预馈 个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简言之,即缘学情而施教。“学情”可谓为源于学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学情”。实为学生学习的晴雨表,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丝丝相连。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方可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而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何关注学情而致成效?结合平时的实践,愚以为可如此:

一、激发主体学习情感,用心调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

研究表明焦虑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进步产生诸多负影响。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林语堂曾说过:“外语学习其实是在一次次克服焦急与害怕的情绪中得到进步与提高的”作为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调节者,教师首先当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轻松欢愉的教学氛围,以良好的教态和情绪影响学生,调动其学习热情,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降低甚而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自信,让学生在一种安全,温馨,合理近情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获。

其次要抓住机会积极赞许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渴望得到承认与回报,而英语学科在课外得到承认的机会不多,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热情而真诚的赞扬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适时的予以“Perfect! Excellent!!”之类的肯定,给予“You're smart! It's very clever of you!”之类的赞扬。这使得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实践的体验中增加其语用的信心,从而为其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倘使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也不应批评,训斥,我常说:“Your answer is right,but not the best,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answer? 或You’d better think it over,maybe you can get a better answer.或者Don’t worry,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为师者尤其要注意学生的细微进步与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赞扬。从教多年,我深知学生很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次一时的正面或负面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与师者的主导皆为平等并列的活动主体,只有充分体贴了学情焦虑,双主体才能和谐协动而使教学富有质效。

二、注重预馈,让教学双的放矢

虽课堂为教与学的主阵地,然在课前精思了然课堂之任务与预效尤为重要。对课堂所学之重难点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层类学生的不同要求以至顾及学生对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都要做好充分的考虑。唯如此方能有的放矢,步见成效。除做好为师者自我的认真准备以外,更应注重学生的预馈。我的每个学生都要求有预习练习本,既能使学生学疑得解,又能使得教有所依,可谓双的放矢。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教学方家当知此能更准确的诊断学生之所学所障。如此于课堂自然能便宜行事,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而致成效。

三、关注学情,自主学获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师生互动,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于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为师者首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情”的基本策略有三种:一是观察。指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二是倾听。指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观点、发言、讨论、争辩,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三是分析。指对自己看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和捕捉到的信息加以综合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其根本原因,以便做出调整。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可以分为积极的学情和消极的学情。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 “I”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的表现和学获。。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任务上,要留给层类不等的学生充分的思维与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要善于教学等待,在过程教学中,引领层类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教学的整个活动。我尤其注重每问必思、思而语用,让学生自己遭遇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在获得,在汲取,师者如我仅仅是在提供、在帮助。如此教学协动方能做到从容,深切而致高效。

四、体贴个情,面向全体。

从教近二十载,为师者如我自然惯谙教学之任重细杂。更体学生学之艰,惑之苦。有多少学生因此情那感而滞进于学业,或自卑,或情怯,或口吃,或智障,或种种。实不忍看到课堂中有那般学子,那样迷惘无奈的眼光。两千年前的孔夫子尚能因材施教,缘个情而异法,21世纪科教如此,怎会做不到?多年的教学体验告诉我,课堂上的层类关注,对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整体前进有多么重要,在我的课堂,无论是提问,操练,讲说,表演,层类学生从没有被忽略过的空间和时间,我想这样的课堂方可谓学生的天堂,每个学子方能有所得而能欣然进取。

综上所述,学情乃施教之源,质效所赖,唯有关注每位学子之学情教源,让教与学都能真正的有的放矢,而使每位学子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得获,倘如此,我们的教与学便能真具实效,我们的教室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之学堂!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谈英语学习的方法[I]

篇8

从实质上讲,教育创新就是教师创新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创新,是思维的创新。许多研究和实例表明: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素质与幼儿创新教育密切相关,高素质的幼儿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就没有良好的幼儿创新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意志、品格、个性、思维方式等都构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在孩子眼里,教师是最神圣、最权威的。教师积极的态度,客观的评价能强化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孩子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反映的基础。因此,我们说实施幼儿创新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育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及敏锐的问题意识,观念行为新,思维灵活开放,个性鲜明,崇尚科学,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总之,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托。以传授灌输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为根本目的,从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多样性,教育过程呆板、沉闷,限制多,要求死,缺乏对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刺激和动手操作机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厌恶和内心安全感的不足。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贯彻《规程》、《纲要》的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及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社会性,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学习,愉快生活,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带着孩子走向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传统做法,打破“好孩子”标准,正确对待个别有“问题”的孩子,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二、建构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儿童观和传统的教育观的束缚,教师总以为儿童是个弱小无知的个体,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不足,专制有余,权威意识浓厚,致使孩子缺乏信心,自卑感严重,思维、想象、创造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和限制,久而久之,孩子们个个如出一辙,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和思想选择,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把孩子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相对自主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努力同幼儿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变组织者、管理者为参与者、合作者。同时树立全体发展的教育观,承认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确立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起点,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宽容有缺点毛病的儿童。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策略,多表扬,多鼓励,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享受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三、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问题意识

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周围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问题意识是孩子创造的原动力,是兴趣的内在的表现。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乐此不疲,总是问出个为什么,并通过有趣的探索得出真正的答案。当孩子把新买的玩具火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琢磨它是怎样跑起来的,当孩子专注于被风吹的摇曳的花草树木时,当孩子试着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时,当孩子思索太阳为什么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时,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一些动物为啥要冬眠时,这些都是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激发幼儿想象,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跟他们一起去惊讶、去讨论、去思索、去操作,共同得出结论,使他们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并且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发现自己的见解,敢于同老师或同伴争论问题。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不盲目解决幼儿之间的纷争,鼓励求异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让幼儿多问为什么,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消除孩子顾虑。

篇9

1、学习内容的衔接,幼儿园上课时间与小学相比较,是比较短暂的,内容也很浅显的。小朋友上课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园没有期中、期末考试,没有验收,而小学的学习是要完成教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有正规考试,这是和幼儿园比较明显的差别。

2、思维方式的衔接,幼儿园的孩子思维方式是形象、直观的,教师上课是需要用玩具、音像、图片、动画等辅助的教具来进行演示,幼儿才能会理解,促进幼儿在不同领域学科内容中的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等。幼儿园的学习实际是为幼儿步入小学后续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

3、学习习惯的衔接,在上课的课程中,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课堂纪律,小学生的课堂常规对于学生的坐姿、发言、看书、写字等都是有明确的规江和要求的。而幼儿园的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小学生那么严格,比如,如果有哭闹的新生,那么,教师要以安抚孩子情绪为主,不会让孩子在一边哭,而自己去上课。从幼儿园上一节课到在小学上若干节课,这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幼儿的学习习惯要适应这样的学习节奏。

4、生活习惯的衔接,在生活方面,幼儿园的孩子每天都要午睡的,而小学生是没有午睡的,这方面是要调整的。在幼儿园教师对于孩子的管理,是保育在先,教育在后。而小学呢,正好相反。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的,学习任务是不断增加的。在生活方面,小学教师也不会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在生活上更多地照顾孩子,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5、学生交往的衔接。幼儿园的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是比较没有理性的,会因为一个玩具或一个座位而发生矛盾,会打架,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彼此刚刚一起玩,转过身就会互相打起来,幼儿需要教师的及时教育和调节矛盾。而小学生他们彼此在交往上,就会更理性,因为他们能够辨别基本的是非,更能体现团结友爱,在生生交往的这程中,小学生更突显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他们也是注重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这些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篇10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幼儿;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33-01

音乐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音乐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审美观念,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未来人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独辟蹊径,与众不同,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因此,实施音乐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更是核心之核心。

一、音乐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应形式多样,富于创造性

第一,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一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新歌之前,利用幼儿晨间活动、午餐前这段时间,幼儿精神情绪都比较好时,有意无意地将新歌唱给他们听,用琴弹给他们听,如此反复几天,歌曲已经在幼儿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到正式教唱时,音乐一响起,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唱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学起来很轻松,效果也很好。

第二,在我们平时音乐活动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著名的曲子给幼儿欣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丰富孩子欣赏音乐的经验。有的人担心幼儿是否能听懂这样的音乐,其实世界名曲源于大自然、源于生活,是对美的一种诠释,幼儿虽暂时不能理解,但可以感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与引导幼儿,促使幼儿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最大化的发展,提高幼儿创造兴趣与能力。

第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在平时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幼儿更大的空间和能力,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学会自制简易乐器、自编歌词、自唱、自奏、自跳等。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跳一跳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智能,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二、音乐素质教育的策略和实施

在音乐素质教育活动中,最大的策略就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因此我将音乐素质教育策略和实施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例如:在音乐《袋鼠妈妈》这首歌中,用情感来表达我对孩子们的爱,我就用眼睛与孩子们交流,人们不是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表情和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在袋鼠妈妈音乐活动中,我就把自己当成是袋鼠妈妈,我与孩子们相亲相爱,通过扮演角色、逼真的表演,就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很开心很容易接受与老师相处融洽,真的把老师当成妈妈,妈妈的慈爱与关怀,与孩子们的感情是真情流露。总之,我们对音乐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

三、音乐素质教育的创新存在的几个探索问题

(一)鼓励幼儿勇于实践,拓展幼儿各方面能力。创新从哪里来?怎样才算是创新呢?它来源于幼儿的探究,来源于幼儿对审美、情感、灵感的音乐实践,而不是一味地从知识中来;从实质音乐教育论所讲的“观念的联合”中来。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进行创编、节奏、扮演、合作等实践活动,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拓展幼儿创新的空间和能力。

(二)音乐教学过程精益求精,引导幼儿对音乐创新的感受。幼儿对音乐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培养出来的,幼儿的创新更是如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活动,诱发幼儿创新灵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儿童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