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即时通信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即时通信解决方案

篇1

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拥有12台富士电控系统集装箱起重机,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系统为SX系列,变频器为FRENIC 5000VG7系列。PLC系统通过SX总线与PLC各站点及变频器通信,系统在上电时对各站点进行通信自检,若发现某站点通信出现问题,则PLC系统亮警示灯,同时PLC停止运行,以便设备维护人员进行检修。

解决集装箱起重机富士变频器通信故障的关键是找出导致通信故障的PLC站点。由于富士变频器PLC系统自身没有通信故障检测功能,维修人员在查找故障时需要根据经验或通过改变系统硬件定义来缩小查找范围,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工控机连接PLC系统,打开系统硬件定义界面,将变频器设定为“无设备”状态;(2)在变频器通信卡的输出端插入终端电阻器,断电后重启;(3)若变频器重启后PLC系统仍可正常运行,说明屏蔽的硬件设备存在通信故障。从笔者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来看,90%以上的PLC站点通信故障由变频器通信卡损坏所致,查找到并更换损坏的通信卡即可解决故障。

2 集装箱起重机富士变频器通信故障解决方法

2.1 直流故障

若变频器面板报直流故障,表明变频器内部的直流快速熔断器已烧断,此时如果仅更换熔断器,则上电后仍会导致熔断器烧断现象。经检查,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变频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烧坏。鉴于此,在变频器直流快速熔断器烧断后,应检查IGBT的损坏情况,更换损坏的IGBT,驱动板及烧断的熔断器后才能重新上电。

2.1.1 检查变频器IGBT

检查变频器IGBT的方法如下:将万用表拨在R?0 k 挡,用黑表笔接IGBT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IGBT的发射极(E),此时万用表的指针在零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集电极(C),此时IGBT被触发导通,万用表的指针摆向电阻较小的方向,并能稳定指示某一位置;再用手指同时触及一下栅极(G)和发射极(E),此时IGBT被阻断,万用表的指针回到零位。

2.1.2 检查驱动板

在检查驱动板时,将驱动板和主板从变频器壳体上拆下,并将2块电路板连接并提供电源,再将主板与驱动板连接,此时系统会报过热(OH)、过流或过载等故障。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法为:屏蔽故障信号,操作显示面板,使电路处于运行或停止状态,以便检查驱动电路脉冲输出情况,进而排除故障。该检修方法的好处是,在检修驱动板故障的同时排查了整机故障,以确保变频器整个脉冲传输环节运行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换驱动板的同时还须检查驱动回路,从而在保证元件使用安全的同时节约主控板维修成本。

2.2 OH故障

2.2.1 OH1故障

变频器报OH1故障的原因主要是模块温度过高,此时需要检查变频器的散热风扇是否工作正常。如果风扇工作正常,则需要检查接在主控板CN18端子上的热敏电阻器是否工作正常。检测方法为:将CN18端子的插头拔下,用万用表测量1号和3号端子的电阻,如果电阻较小,则表明热敏电阻器工作正常。

此外,若变频器参数设置不正确,变频器也会报OH1故障。由于FRENIC 5000VG7系列变频器的主控板可以通用,因此,如果在更换主控板并设置参数后出现OH1故障,则可能是由主控板内部参数设置不正确引起的。此时,OH1故障的具体解决方法如下:(1)在主控板界面按“参数”键,进入选项界面;(2)在选项界面同时按“切换”“重启”和“功能/数据”键,显示内部参数“n”;(3)通过上下键选择“n01”,并按“功能/数据”键;(4)查看所设参数是否与变频器实际功率相符,若不相符,则通过上下键进行修改;(5)完成以上步骤后,按“功能/数据”键;(6)按“参数”键,回到初始界面。

2.2.2 OH2故障

变频器更换主控板后会显示OH2故障。该故障是由外部端子定义不当造成的,修改E1~E14参数,再按“重启”键复位,即可解除故障。

2.3 过电压故障

传统集装箱起重机配有制动单元,当起重机吊着集装箱下降时,电机的实际速度比其同步速度快,电机转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磁力线的方向与电机恒速运行时的方向正好相反,转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与电流方向也相反,其所产生的电磁转矩方向与电机旋转方向也相反,此时电机出现负转矩,电机系统处于再生制动状态。如果制动单元损坏,直流母线电压就会激增;当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变频器报过电压故障,此时需要检查制动单元是否损坏。

2.4 间歇性断电故障

篇2

出于对现代企业应用即时通信技术的关注,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建国际应用IBM Sametime的情况。胡斌和李虎用了这样一句话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Sametime 在中建国际的推出势在必行”。中建国际是个分支机构广泛的企业,Internet 通信技术解决异地沟通障碍早在计划之列。就以胡斌和李虎为例,他们两个的常驻工作地点分属盛福办公区和林河办公区,两地相距30km,Sametime 的应用使两人的沟通轻松快捷,不仅免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电话费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也由“即时消息”变得更加牢靠稳定。“我们之间很少通电话,Sametime就把问题全解决了”。

其实,在中建国际海外与国内各地的分支机构之间,Sametime 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减少了90%的长途电话费用。胡斌、李虎他们把支持Sametime 的服务器放在公网上,这样,公司员工在世界任何地点, 只要能登录到I n t e r n e t 就能登录集团的 Sametime 服务器,实现与集团其他同事的在线即时通信(见图1、图2)。李虎告诉我们,一些办事处的员工是使用56Kbps Modem拨号上网联入Sametime的,他们不仅可以向各地同事发即时消息,进行音频对话也没有问题。

“有了Sametime以后,真是感觉离不开它了。”一位中建国际的员工感慨地说。Sametime 的在线感知技术可以让员工们知道自己需要联络的同事是否在线、是否有空;能随时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传递即时消息、传递文件、召开网络会议。作为即时通信系统,Sametime的使用不一定是独立进行的,它还可与中建国际的办公与知识管理系统OAKMS 、项目管理系统MyProject 结合起来使用。

看了中建国际的Sametime 应用情况,记者看到将来能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见到即时通信技术的成功应用。

中建国际信息系统情况

篇3

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信(IM)……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即便如此,我们的通信效率仍然不高:为了将一个信息传递给别人,你可能会先发邮件,但是你不能肯定他是否接到了邮件,于是你寄希望于IM,但随即发现,你想联络的人并不在线上,此后,你开始尝试固定电话,但无人接听,最后只能打手机……

在通信方式泛滥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交流效率?早在2000年,业界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式――统一通信。这一方式旨在将各种通信工具融合到一个系统中,实现无缝、智能化的通信。

从2007年左右开始,美国的各大厂商就相继推出将网络会议、即时信息、在线状态通知、群件等办公室通信工具和IP电话相结合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但在目前的多数企业中,这些通信工具依然被作为单一的产品来提供。可以说,统一通信――这一年轻的方案目前才刚刚踏入实用阶段。

在统一通信方案中,在线状态通知技术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使用者获知信息接收者当前的哪几种工具处于可接收信息状态。例如,在接到顾客电话并需要立即做出正确解答的情况下,接电话的员工可以查询具有在线状态通知功能的地址簿,获知最适合的营业负责人或专家的在线状态。如果他在座位上,则转接到固定电话;如果显示结果为外出,则转接到他的手机上。这样可以很明显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除了在线状态通知技术,智能路由技术是统一通信方案中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在运用此技术之前的通信中,发送者需要自己决定通信对象和通信工具。但是,通过使用智能路由技术,系统可以即时分析各种数据库信息,然后选择最适合的人在最适合的时间连接到最适合的通信工具。

伴随着竞争激烈化、经营高速化、业务复杂化的商业环境变革,统一通信将在企业的应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统一通信所带来的通信方式改变的大背景下,企业内部架构也会由原来根深蒂固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变为可以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的小规模项目组结构。

2009年以前:统一通信开始被业界认可。但由于通信工具融合不彻底,只有小部分企业尝试这一应用,而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单一、分散的通信工具进行沟通。

新商机

统一通信解决方案既然涉及到硬件终端、网络,以及软件系统,那么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除了提供整体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外,作为方案重要组成部分的在线状态通知技术、智能路由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软件的完善等方面都是充满机遇的新市场。例如,在线状态通知技术最初只能提供信息接收者的在线状态,但如今,如何让该技术实现“自动选择通信工具进行连接”这一功能已在研究中。

不过,统一通信的最初阶段仍然是围绕计算机展开的。这不仅需要员工在有计算机的地点进行通信,而且需要配备耳机等周边设备,便利性有限,同时,这种通信缺乏有现场感觉的对话。

但这些问题必将随着统一通信的发展迎刃而解。“手机的电脑化”趋势正在使手机逐步被纳入统一通信的范畴,在打破了目前计算机“垄断”地位的同时,也使得统一通信实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无缝、平滑通信。当然,基于手机的统一通信软硬件产品也必然随着需求的出现而呈现出增长趋势。

篇4

安利是一家善于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压缩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的企业。为了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升工作协同和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安利(中国)开始逐步采用一种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取代传统PBX,计划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分公司、180多家店铺、工厂生产线部署IP电话约4000台, 成为国内第一家全部采用统一通信的直销和零售公司。

“安利(中国)的店铺很多,沟通非常频繁,统一通信平台大大提升了总部和各个店铺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总部的决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下达各个店铺。”安利(中国)的项目经理介绍说,“而且IP电话的电话会议、员工目录系统查询、随时接收发送语音邮件等功能提升了员工之间的协作性。一部电话统一了所有的沟通方式。”

从安利打电话到180多家店铺所在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再需要付长途费用:所有的语音呼叫先通过安利企业网络“零成本”地与目标城市连接,然后再通过该城市的IP电话网关实现本地呼叫。也就是说,安利公司之内的沟通全部可以在一张网上完成,只需通过“企业网络”和“本地IP网关通话”这两个环节。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现实。

融合之旅冰释

安利只是目前众多实施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统一通信”最早由思科在2000年提出,不过这个概念沉寂很多年,从2006年开始,统一通信这块市场越来越热闹,传统软件巨头和通信大腕开始大力推进各种通信与IT的融合产品。尽管产品纷繁复杂,但关键词无外乎那么几个,将语音、视频、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融合一体。借用比尔盖茨在《统一沟通革命》文中的表述:统一沟通就是让你只有一个身份。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拥有多个不同身份,比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手机号码和办公电话,为了参加一个语音视频会议,还必须拥有一个语音会议的代码,而统一通信的含义就是让这些身份合而为一。

由于政策、监管、技术上的壁垒,广电网、电信网和IT网的融合之路在短期内难以破冰。但是IP通信却带来了通信行业的一场革命和重新洗牌。2005年初,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电话巨头AT&T以区区16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卖掉。一个月后,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微波通信(MCI)以53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这两大长途电话公司先后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遭受了VOIP所带来的摧毁性打击。IT与电信融合之后,通信业的发展脉络已非常清晰,从“传统电话”到“语音+数据”,到“语音+数据+视频”,再到“语音+数据+视频+无线”。统一通信不是一个个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种慢慢累积、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战争一触即发

IT网和电信网融合潜在的商机,推动着众多厂商蜂拥而至。调查显示,全球已有超过64%的企业开始引进IP电话。从2001年开始传统PBX以每年12%的速度在下降而IP PBX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PBX设备供应商已停止纯PBX技术的研发或已向IP PBX技术迁移。

通信网与IT网的融合,经过多年的磨合,终于到来,不畅的沟通和共享就要冰释……

有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球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据赛迪顾问统计,去年全球统一通信市场今年的增幅达到8%,之后两年中增长率更是会增加到15%和30%。视频电话、企业协作软件、IPTV、移动内容服务、网络游戏与在线音乐等下一代IP应用,将带动全球统一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快速发展。

毫无疑问,新的统一通信市场将会吸引全球电信公司们大展拳脚。这一市场正在引发传统软件巨头与通信设备大腕的斗争日益升级。

2006年4月,微软宣布与北电结成创新通信联盟,以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融合通信的业务驱动转型。9月开始,两家公司还在14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展示统一通信活动。2007年1月10日,北电与国内最大的网络分销商神州数码签约,销售其统一通信产品。

2006年3月,思科在全球市场上正式统一通信平台,经过4个多月的本地化工作,这一解决方案于7月在中国市场正式露面。2006年10月24日,思科面向全球高调了视频杀手级应用网真(Telepresence),统一通信的触角从传统的网络设备、数据业务延伸至话音、视频。

2006年11月20日, AVAYA宣布,推出新的智能通信解决方案系列,实现无地点限制和工具限制的通信模式,并将通信应用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

2006年11月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表示,微软将在2007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11月30日,微软正式面向统一通信市场的Exchange 2007、Office 2007和Outlook 2007等软件,用户可以跟Outlook上的联系人语音、视频通话。微软的通信功能深深植根于其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Outlook、Windows Messenger、Windows Mobile软件以及中。

2007年3月14日,微软准备实现半年前许下的诺言,用8亿美元收购了私人控股的语音识别技术厂商Tellme Networks。收购这家公司后,微软将在语音识别和语音与资料的交叉转换方面掌握更高的技术。

2007年3月22日,思科以32亿美元现金的收购网络会议软件厂商WebEx,该公司可以让其200多万注册用户举行网络会议,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3月27日,思科高调展示其统一通信产品。同天,与神州数码在北京成立“UC(统一通信)体验中心”,准备在各大城市陆续建成14座这样的中心。

思科老板钱伯斯在之后的一次媒体见面上,公开宣称思科在统一通信的技术上要领先微软至少3年,软件巨头与通信大腕之间的火药味似乎越来越浓。

思科的主要业务是路由器等硬件设备,而微软是软件上的巨无霸,微软将从PC桌面应用端自上而下地猛攻通信领域,势如破竹。而思科则是从通信的硬件端自下而上地发起冲击,积蓄力量。微软联盟通信行业厂商,不断地收购在专于语音、视频等商业模式的软件公司,而思科则是收购硬件设备商,联合软件厂商。由于各自优势不同,双方采取的策略自然也就不同。

业内人士分析,统一通信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市场,产业的融合大势谁也无法阻挡。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目前而言,这两个一直关系密切的伙伴还将保持合作。但从长期来看,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将在桌面和服务器端展开全面竞争。

篇5

近年来,在企业通信领域,融合通信及VoIP系统等通信应用越来越多的被企业级用户挖掘利用,并与企业自身的其他IT系统结合,整合企业的各种沟通渠道,搭建企业融合通信平台,帮助企业通过简便、有效集成数据、业务流程和应用,将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可把数据、语音和视频集成到一个综合的、基于IP的通信网络。

融合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简称UC,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电话、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

二、融合通信介绍

VoIP融合通信平台的显著特征就是更陕速、更智能、更持久。更快速是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带宽需求;更智能可以令网络易于管理和高效运作;更持久则是要通过提供可兼容的设备和部件,来保护客户的设备投资,并避免繁琐的、昂贵的、大规模的网络更新。

基于VoIP架构的融合通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通讯工具。

IP语音(VoIP)通过IP数据网络传输电话呼叫,可以是互联网、也可是企业自己的内部网络。VoIP的允许通过数据网络(而不是电话公司的网络)传输电话呼叫,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了通信成本。在此基础之上VoIP还包括全套电话服务,计费和拨号方案等相关服务,以及电话会议、呼叫转移、前向呼转和呼叫保持等基本特性,还将可增强通信的商业应用包含在内,例如将语音、数据和视频、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桌面操作和移动电话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消息、综合联系中心和多媒体会议等应用。

融合通信(UC)进一步发展了IP语音通信的概念,通过使用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包括移动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了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

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通过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用户可按照喜好随时进行彼此通信,并可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何媒体进行通信。融合通信将我们常用的多个电话和设备,以及多个网络(固定、互联网、有线、卫星、移动)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独立于地理位置的通信,促进通信与业务流程的集成,简化运行并提高生产率和利润。

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巧妙地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语音留言、即时信息、音频及视频会议等各种类型的通信手段融合集成,通过这种将多种通信工具、网络服务和移动设备整合为统一的用户体验,它以崭新的方式将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智能地联结在一起,不管在办公室、在家、还是在路上。从而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建立起独有的竞争优势。

同时,融合通信的创新技术和理念为企业通信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可以更加紧密地将通信和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简化沟通的方法,远程和移动沟通将会变得与面对面交流一样高效和方便,实现了更高的协作效率、更快的决策速度和响应能力。

三、融合通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融合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与企业的业务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总体的发展趋势如下:

1、从封闭的专用系统走向开放平台

传统的语音通信基于PST N网络专用的交换、控制、传输和终端设备,具有可靠安全的服务质量,但由于日渐丰富的通信需求,单一的语音通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基于VoIP架构,融合通信平台使得不同地点、不同接入方式的各种用户都可以方便的进行包括语音在内的多种方式沟通,且与PSTN相比,网络结构更为简单,与企业数据网共用网络,既节省了通信费用,也大幅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同时更便于通信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应用的整合。

同时,各分支机构间可实现分机号内线直拨,无需拨打长途,高效便利;同时呼叫转接、电话会议、语音留言、分级计费、通讯内容存档等各种功能也可大大提高通讯效率,为员工的工作带来各种方便。

2、从单纯话音通信走向多媒体通信

过去企业内部或与客户间通信模式为简单的电话配合面谈,而如今企业的沟通方式包含电话、视频、eMail邮件、即时消息、Web等,电话只是多种通信方式之一。

传统的电话系统由于系统封闭,很难与其它通信方式整合,UC把语音变成IP网上的一种应用,使得人们过去孤立的话音通信很容易在IP网上与其它通信方式,如:视频、Web等关联,从而丰富人们沟通的信息量并提高通信效率。

其中视频会议对于分布式大型企业的重要程度非常明显,总部及各地分支机构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直接和便利,并且大幅降低了企业在移动话费、机票和差旅食宿等开支,并让企业员工更高效的工作。

3、从固话通信走向移动通信

传统企业的语音业务基于固定电话系统。但在当今企业中,常年固定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员工越来越少,变化和移动时刻存在,如员工从一个办公室调整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到分支机构办公,出差在酒店,外出在车上,不在办公桌旁或者休假在家时如何处理紧急公务。

移动通信的在企业的正常业务中承担的作用日趋明显,融合通讯平台兼容多种系统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让员工方便的接入本企业的通讯平台,这种无缝集成将使员工能够通过终端使用系统丰富的通信功能。

移动分机功能支持用户在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任意一部IP话机上登录注册自己的分机号码,实现办公固话的接入,无需考虑具体办公座位及地点,既可节省企业办公场所的座位数量,也可方便实现人员的内部流动需求。

PC软电话功能则仅需一部计算机和可接入公司的网络连接,就可实现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语音呼叫,特别适合需要经常出差或移动办公人员。

此外,融合通信还支持办公室座机、家庭座机、移动电话等多个号码的统一接入,并可实现相互间不掉线自由转接。

4、从通信与业务分割走向通信与业务相互协作

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举足轻重,企业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活动基于OA、ERP、CRM、MIS等各种业务平台系统,而以VoIP为基础的融合通信平台与这些业务平台可以共用基础网络架构,并在此之上进一步互相结合、渗透,让企业内部人与人、部门与部门或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更多样化,联系更紧密。

例如在大型企业的总部客服中心系统与集团子公司客服系统可通过互联网 实现数据共享,便于调度中心集合整个集团的资源,将客户的故障时间压缩到最短。总部客服中心可以和SAP、ERP、CSM、MIS系统等实现对接。当客户来电时,会根据IVR的提示输入所购产品的SAP编码。系统将自动从SAP数据库中搜索客户详细资料,并实现同步弹屏。如果该电话需要转接至其它呼叫中心平台,还会实现转接弹屏,大幅提高业务效率。

四、融合通信的优势

融合通信的种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正常运作方式,给企业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1、提高沟通与协作的效率。

在信息沟通与交流层面上,融合通信通过将所有的通信形式整合在一起,使得企业的通信方式变得更为简单。通过融合通信进行接入和访问比以往任何方式都要简便,可以无缝流畅的从一种通信工具切换到另外一种。用户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在一个即时通信界面进行通话或是视频会议,一个简单的用户界面就可以以上的行为。在协作层面上,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共享设备,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种能更好的与客户以及同事进行合作的方法。使用融合通信服务,人们可以即时的分享想法和文件,进行实时的编辑,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功能。如文档库和在线“白板”这样的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

2、通信方式的便利化。

融合通信的部署目的便在于能在所有的设备上实现工作,因此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接入系统。企业人员可以选择任何设备,与公司内部人员或外部客户联系,而这些信息(短信、电子邮件和语音邮件)可以以他们选择的格式发送给联系的人。

3、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效率

融合通信的使用对于与客户联系密切的作用非常明显。融合通信技术能够带给企业的利益,其中有一项是最具价值的,即他们能够实时的对客户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这一特性使得花费在寻找用户和给他们留言的时间大大减少。例如,一名客户技术支持人员可以使用这一应用程序来对用户问题进行解答,这一程序里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能好的为客户服务。

4、办公系统的平台化。

融合通信对于促进公司业务连续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一个用户界面,你就可以接人类似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资源规划这样的应用程序中进行工作,办公系统的平台化有利于企业业务系统的整合。

以上所描述的这些都只是融合通信技术能给企业带来的诸多好处中的一部分。融合通信可以提供您所在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员工的差旅费用,从而有助于企业财务的良性运作。

五、总结

语音正成为IP网上的一种应用,并与其它通信方式和业务相互整合,从而人们沟通时信息量更丰富和通信效率更高,融合通信从基本的IP电话通信、UC增值应用、到网真高端视频通信和下一代IP客户服务中心,可以为现代企业带来更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通信平台。

参考文献

[1]周秀文《VoIP融合通信IP CallCente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信技术2010年

[2]汪卫国《统一通信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09年10月

篇6

云时代真的来临了,不仅企业的IT基础架构要云化,业务要云化,就连企业通信也要云化。最直接的例子是,很多企业都在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正在云化。企业为什么越来越青睐云视讯?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副总裁袁小海说原因很简单:“企业通信云化投入成本降低,网络开销小;业务可以快速开通,使用方便;系统可以灵活扩展,互通互联。”

应云而生,体验为王,这就是企业云通信的追求。

企业变革的力量

如今,数据已经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实现IT基础架构、业务和运营的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SDN)、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技术的兴起驱动着企业业务的变化。以前,企业关注的是内部的业务流程、运作,现在则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企业内外部,以及企业与其客户、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连接,让沟通和协作变得更加便捷。“通信已经嵌入到企业的业务流中,为企业业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袁小海介绍说,“企业通信通常包括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呼叫中心、即时通信等,问题是这些应用都是各自独立的。企业通信的云化就是要将语音、视频、通信和数据通过一个平台串连在一起。”

在ICT全面云化的大趋势下,企I通信云化转型的浪潮正在来临。华为致力于打造云化、融合、开放的一站式企业云通信平台,同时提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云视讯终端,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为企业用户提供极简且卓越的企业云通信服务。

企业云通信是企业变革的驱动器之一。华为认为,企业云通信要具备四大特征:云化、融合、端云协同、能力开放。

云化比较容易理解。举例来说,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它们不可能自己购买高端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能够变买为租,不仅可以享受云视频的便利,而且可以实现轻资产运作。企业云通信可以通过云化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按需订阅的服务。采用云通信可以更好地节省成本,方便业务扩展。

融合就是把分散的语音、视频、数据等通过一个平台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沟通体验。

端云协同对于提升云通信的体验非常关键,如果只拥有一个强大的云平台,而终端不给力,那么也会影响用户的体验。现在,虽然网络的带宽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网络传输中存在丢包、抖动、安全威胁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必须持续进行改善。

开放是华为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企业在云计算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将企业通信云平台开放给行业用户,让用户只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必将时间花在企业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上,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业务的创新。比如,华为企业云通信平台可以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诸多场景,还可支持更多ISV进行联合创新。”袁小海表示。

企业云通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办公走向行业,从融合迈向云。通信能力不仅适用于办公场景,而且也是提高业务协同性和生产力的基础。

端云协同 相辅相成

在云计算方面,华为一直强调打通“云管端”,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企业云通信方面,华为如何让“端云协同”真正落地呢?简单一句话,华为要提供一站式的云通信解决方案。

先说说云视讯这一层面,CloudMCU作为华为云视讯平台部署的核心部件,可以帮助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快速建立自己的云化视频会议系统,既强大又简单。

CloudMCU可基于VMware和华为Fusion Sphere进行虚拟化部署,支持弹性部署和平滑扩容。MCU云化后,可对会议资源进行集中控制、智能管理,并可实现按需调配,而不再受硬件资源的限制。另外,CloudMCU资源池部署还可支持负载均衡、备份和异地容灾等安全机制,最大程度地确保会议服务稳定、可靠。

CloudMCU“包容性”极强,兼容IE、Chrome、Firefox等多种浏览器,适合会议室、桌面和移动等多种会议场景。CloudMCU同时支持SIP和H.323,以及AVC和SVC的混合会议,将视频、音频、辅流和数据融合到同一个会议中,实现无缝协作。

从底层技术上看,CLoudMCU支持H.264HP,可节省50%的带宽,同时支持H.264SVC和SEC3.0超强抗丢包技术,在网络传输出现20%丢包的情况下仍可保证音视频会议正常进行。

华为CloudMC重新定义了云视讯媒体平台,不仅实现了全媒体接入,而且具有智能资源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应用体验。既然CloudMCU的出现为企业通信云化奠定了基础,那么它支持的“端”设备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华为给了企业用户两个新的选择――华为TE10和华为TE20。

华为TE10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全球首款“六合一”轻型云视讯终端,采用All-In-One的设计方式,将高清摄像头、编解码器、麦克风、音响、WiFi与蓝牙、安装支架等六大功能模块集成于一身,并可在1分钟内完成安装与部署,即插即用。

TE10是应云而生,它在拥有高清音视频通信效果和超强网络适应能力的同时,在产品设计、应用操作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像使用消费电子产品一样简便。从外观看,华为TE10突破了传统视讯设备的设计风格,由内而外都借鉴了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让用户有一种亲切感。因为采用一体化的设计,TE10的整体造型十分轻巧,长宽高都只有9cm,重量仅500g,功耗低至8W,方便携带。

企业级产品的消费化、大众化趋势,以及与不同云平台的互通能力,是云视讯落地的关键。华为TE10采用行业标准协议,采用云真、华运通、Videxio等不同云平台的用户均可自由接入TE10。

华为TE20是一款用于中小型会议室的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集成了高清摄像机、编解码器和麦克风,5分钟即可实现设备的安装部署。与TE10一样,TE20在外观设计上也实现了创新,曾经赢得德国iF Design Award 2016 工业设计大奖。不过与TE10不同,TE20可以适应空间更大、更复杂的会议室环境,安装方式也更多样化,可以支持电视机上安装、挂墙、天花板倒装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E20具备强大的视音频处理能力,实现了1080p高清图像采集,画面更细腻、逼真,再配合华为新一代低照度成像技术,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依然可以呈现完美的高清图像。

目前,华为TE20有两个型号:TE20-5X面向云视讯平台,可满足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下的云视频通信需求;TE20-12X主要面向行业市场,可基于私有云平台提供更好的视讯体验。

始终保持开放

2016年11月9日,全球著名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授予华为 “2016 EMEA视频会议市场领导奖”。Frost & Sullivan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够在视频会议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华为具备完整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可满足客户从大型会议室到紧凑型会议室,以及移动空间的全场景沟通需求;第二,华为在产品与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大投入,在4K、H.265、云视讯、云终端等方面保持技术领先;第三,华为非常注重渠道与合作伙伴的建设,在合作中取得成功。

在企业云通信领域,华为最擅长的还是做平台。华为基于自有的开放平台,将语音、视频、会议、消息、状态、群组、通讯录、管理等类API与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适配和包装,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开发,将通信能力嵌入到企业的办公、CRM、ERP等应用系统中。

篇7

RCS,在电信术语里意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白皮书》中,中国移动提出,希望通过以终端原生方式(即手机在出厂时就已具备融合通信功能)存在,用户无需订购业务和下载应用即可便利使用通话、短信和联系。

一旦植入RCS业务,中国移动的手机终端一出厂便可具备类微信,甚至高于微信的功能。例如,用户可在通话过程中发起图片、视频多媒体内容分享,在通话双方手机上播放相同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还可直接以手机通讯录为入口,创建社交群、公众账号。

李跃对这项新业务寄予厚望。在《白皮书》现场,他表示,希望抓住4G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机会,抓住最关键的入口,来构建运营商向互联网模式转换的新优势。业界对之解读为,这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对抗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厂商的一个最新战略。

从战略上看,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RCS业务之于运营商,相当于在电信管道之上叠加了互联网的功能,手机通讯录就是通向互联网的一个强大入口。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OTT厂商已成为中国移动最大的竞争对手,在每三个互联网用户中,便有两个人使用微信,对运营商的通话和短信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替代之势,更威胁了运营商的未来。中国移动沦为管道的趋势若隐若现。

但RCS并非一项简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而是彻底颠覆运营商既有运营模式的一个技术标准。选择了RCS,就是选择了与OTT厂商贴身肉搏的正面对抗,是战略层面的选择。

《财经》记者获悉,中国移动目前并未将RCS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仅作为新业务之一,除了技术标准和要求,仍无明确的战略框架。

这似乎与中国移动高调布局RCS有些矛盾。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RCS理论上为中国移动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这剂副作用极大的“猛药”是否适合当下的中国移动,业界存在疑虑。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运营商内部人士预言,RCS或难走出中国移动的实验室。 充满争议的决定

最近一个月,中国移动技术部忙于和各部门一起召开有关RCS业务的沟通讨论会。他们需要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技术方案。

时间已经不多了。按照规划,中国移动将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测试,今年底进行试商用。

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中国移动内部并未对这项即将诞生的新业务达成共识,尤其在运营方面。在一个讨论会上,数据部有人提出短信免费,当场好多人都急了:那可是数百亿的收入,怎么能说免就免?数据部又反问:那我们怎么和互联网公司竞争?

中国移动一位参与其中的内部人士认为,“如果RCS业务收费,即使其基于智能手机原生系统,也不会有太大竞争力;如果免费,RCS相当于自己先革了自己的命,是否能够承受RCS流失的通话、短信收入?”

运营商推出一项新的业务,通常需要经历技术和设备选型、网络改造和建设、终端定制、业务设计及营销推广五大环节。不过,从《白皮书》的内容来看,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在RCS方面的部署仅限于技术路径和技术规范,而并未到后续的商务和运营战略。

上述中国移动人士推断,年底前,RCS也只可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有限的试商用,“这个规模很有可能只有几十个到上百个的专业用户”。

这并非中国移动推广RCS的最大难题所在。更大的难题在于建成后的商业运营,尤其是定价问题。

华为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早在2009年,就有设备商提出RCS技术,但当时更多是以一种新的技术形态出现,“只有研究院会关注,并未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此后数年,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运营商确实在RCS方面有所动作。其中尤其以GSMA(全球移动通信协会)主导的Joyn为最。2012年,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法国Orange、Telecom意大利及德国电信在内的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推出了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暂定名为“Joyn”,以此正式向以Blackberry Messaging及WhatsApp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宣战。

但一年过去,该品牌并未在市场上打响。有国外媒体报道称,由于几大运营商在一些关键细节上,尤其在定价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Joyn事实上已“胎死腹中”。

RCS是一个颠覆性业务,需要将原有的定价模型全部重来。以受OTT业务冲击最为严重的短信业务为例,一条短信是一毛钱,一条20字节的短信,折合成流量,一厘钱都不到,如果以此等价换算,原先中国移动数百亿元的短信收入,用RCS来做的话,将缩水数百倍,仅值数亿元。

除短信之外的其他业务亦很难界定,如:什么业务该收费,什么业务该免费,使用RCS业务和不使用RCS业务用户之间的互通如何收费,不仅不同的运营商之间有不同的态度,即便是一个运营商之间,亦有对立意见。

这将是运营商内部两种运营思维的斗争。是用免费、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思维来运营RCS,还是用传统的、大而全的运营商思维来运营?现在来看,中国移动并没有想清楚。

“在中国移动,做改良是容易的,但革命是相当艰难的,RCS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其定价策略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整个公司的收入和走向,没有人敢拍板,没有人敢扛这个责任。”上述中国移动人士表示。 跨运营商难题

有分析认为,选择在MWC上《白皮书》,一方面显示了在构建移动互联网战略上的重大决心;另一方面,李跃亦希望向国内两大运营商传达建立RCS联盟的意愿。

李跃在报告中多次重申,希望更多运营商共享RCS带来的“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成果。若中国三大运营商实现RCS互通,意味着既有电信规则的打破。例如,一位中国电信用户打电话给一位中国移动用户,按照现有规则,双方之间的通话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若实现RCS互通,这两位不同运营商的用户不仅有可能通话免费,更可在通话的同时发起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分享,或可轻松加进另一位用户进行多方通话。

在网络改造方面,基于中国移动强大的产业链统治能力,难度并不大,在本届MWC上,爱立信、中兴、阿朗等主流厂商均展示了RCS解决方案。

难点在于终端,RCS业务需要从运营商网络、智能手机底层获得技术支持,普通的智能手机并不能使用RCS业务,需要内置支持RCS芯片和组件。

“终端和芯片市场是规模决定成本,如果无法达到规模,成本将成为一个大问题。”一位终端厂商中层人士表示,在终端利润日趋摊薄的当下,恐不会有太多厂商愿在公开渠道销售的手机中添加这一中国移动专属的硬件应用。

因此,如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加入RCS阵营,以上障碍将被扫除。

不过,RCS目前远未上升到跨运营商战略合作的层面。相对于中国移动“与OTT厂商正面竞争”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中国联通近年来频频与各互联网厂商在移动互联网、固网宽带领域展开各种流量合作,总体战略思维更倾向于“与OTT厂商优势互补”。在此背景之下,希望中国联通彻底颠覆现有战略,进行RCS部署,目前来看可能性很小。

亦有电信业资深人士分析,中国电信有限的现金流和网络建设支出都将更加集中在4G网络和3G网络的优化方面,中国电信恐怕亦难在如此紧要关头,作出颠覆性的战略决定。 互联网化路径

“现在,就看中国移动的决心有多大了。”一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电信专家认为,中国移动若能尽快推动RCS产业化,还可整合此前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资源,重新将运营商的码号资源变成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移动社交OTT平台都需要基于手机通讯录来构建关系链,RCS直接以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集成社交圈子,在手机本身的联系人之外,还增加了基于社交服务的“我”、群和公众账号。“用户可以选择不使用一款OTT应用,但绕不开手机的通讯录。”上述电信专家认为,移动互联网变化迅速,微信并非不可战胜,RCS亦有机会。

但运营商是否能够充分理解RCS对于管道的本质意义?RCS帮助运营商开放网络能力,让网络能力更好地服务互联网;而运营商本身则需要打破网络与互联网业务的壁垒,这个壁垒包括了此前“电信级”的产品思维、管理思维和运营思维。对于机构庞杂,体制僵硬的运营商而言,这显然太难了。

另一种应对OTT竞争的方式,则是更多运营商选择的智能管道策略。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充分提升单流量价值。有人感叹,移动互联网把运营商的生意变成了小生意,在创新力强,灵活多变的OTT厂商面前,运营商像没落的旧式贵族,管道价值日趋瘦弱。

欧美日韩的一些运营商已在战略上实现,与OTT厂商合纵连横,优势互补,紧密合作。

例如,流媒体服务供应商Netflix近期和美国电信运营商Comcast达成协议,向后者支付一定费用之后,直接使用后者提供的宽带网络,从而为Netflix的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Netflix拥有3300万用户,公司在2012年就已经霸占了北美三分之一的流量,在上周,Netflix 3300万用户中有2%同时在线观看《纸牌屋》第二季。

双方合作的核心在于,Comcast为Netflix提供更加优质的流量带宽,为Netflix实现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随着Netflix的用户数和流量的进一步提升,双方实现共赢,而非OTT厂商单向向运营商“缴纳”超额流量使用费用。

视频流量激增是4G时代运营商将普遍面临的问题。流量经营尤其重要,不过,我国三大运营商对于流量经营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利用IT系统和定价策略来进行分用户的流量管理。另一个普遍现象是,运营商现有的网络系统并不能完全支持流量智能管理的需求,未能充分利用运营商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带来的联动优势。“一些运营商甚至还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些特殊需求。”中国移动的一位技术专家透露。

这显然无法满足4G时代流量爆发的运营能力要求。

爱立信CEO卫翰思向《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五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是目前的3倍,有效的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将非常重要。“运营商需要有更好的平台,让数据平滑传播,保证所有的连接和传播可实现有效增长助推力。”

爱立信在MWC上展出了多款提升现网数据传输效率的硬软件产品,这些产品和技术均定位于提供一张更高效敏捷的网络。卫翰思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运营商在转型,设备商也同样在转型,转型的重点是从此前的硬件思维,向软硬件合一升级,用更简单、聪明的产品,满足运营商更复杂、更细致的网络需求。

这亦是华为、中兴等网络设备上转型的方向所在。在移动互联网的裹挟之下,管道经营也需要互联网思维,只做简单经营的瘦管道,注定没有出路。

“如果运营商现在不在智能管道上发力,就会失去在下一轮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制定规则的先机。”一位不愿具名的运营商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