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识字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启蒙教育识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每个儿童是具有独特内在生命力的个体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出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胚胎”,具有与生俱来的、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生命力,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儿童有成长着的身体,发展着的心灵,通过天生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凭借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智慧,靠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建造成人。“一个个体的内在个性与自我,是自然而然发展的,非我们所能左右,我们仅能助一个人实现他自己,为他除去生长过程中影响自我实现的障碍”。因此,让每一个儿童蓬勃地绽放生命的活力,是教育者和家长的首要责任。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儿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培养儿童独立、完整和健全的人格。
1.2儿童是人,是潜能有待发掘的人
在蒙台梭利的著作中,孩子生命的潜能与精神胚胎几乎是同义语。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精神胚胎的成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因为,人的存在意义,更重要的是作为人的精神(心理)的存在。孩子生命的成长,作为人的成长,更重要是其精神的成长。儿童是人,是具有生命力的、区别于其他类的独特的人,因此要充分保护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精神的成长。在《发现儿童》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孩子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潜能有待发掘的孩子。“既然婴儿是人,我们就应该把他当做人来对待”。孩子有独特的性情,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个别需要。而不是把他们“像蝴蝶标本一样定在桌椅上”,因此“必须尽可能支持孩子活动的意愿,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才能帮助儿童成为真正的“人”。因为人区别于他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于其精神性。因此“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使儿童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新一代”。是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的最高目的。
2促进儿童发展的环境观
蒙台梭利的环境观与其儿童观密切相关,每一个体的行为都是其环境经验的产物,童年的岁月对成年之后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育要创设一个与孩子精神生命基本需要相匹配的环境,让他们享有更多文化和精神的自由,不让孩子精神和想象的成长受到压迫,“那就要建立一个不再压制孩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当要配合孩子的性情,让孩子在其中自由发展。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这个环境要能保护孩子不受成人世界那些危害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重阻碍所威胁;这个环境要像暴风雨中的避风港、沙漠中的绿洲,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之所在;这个环境要时时刻刻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在罗马的圣洛伦佐区,蒙台梭利不仅创建了“儿童之家”,而且将罪恶、危险的圣洛伦佐区变成教育、文化和娱乐的中心。整个社区的氛围环境因孩子发生了变化。这为儿童的发展创建一个安全、优美、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从精神层面来说,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社会规范的安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台梭利学校,是一个让孩子尽情成长的地方。孩子被压抑的心灵可以在这儿获得释放,表达真正的自我”、“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环境”“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内在能力”“他不仅会在这里十分愉悦地进行简单的练习,而且还会在内在精神上充满活力”,在安全、有秩序、优美的环境中,孩子才有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欲望。而且,这样的环境创设应该是刺激孩子自发活动的环境。从狼孩的案例中,蒙台梭利博士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儿童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能够独立生存、有独立人格“社会人”的重要意义。在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中,他们获得对世界和社会的经验,在安全的、自由的环境中,儿童不断地认识世界、积累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使自己成为天地间独立的人。
3自然教育
在其儿童观的影响下,蒙台梭利主张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自然教育的原则。在蒙台梭利看来,所谓的自然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更需要遵循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压抑儿童的天性。因为儿童从3岁到6岁所取得的成就不是靠说教,而是取决于指导其精神建构的天性。它们是人类行为的最初起源,只有在自由和秩序的合适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
(1)人是自然之子,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人类就从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中不断地获得生存和成长的智慧与力量。因此,蒙台梭利主张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让儿童的成长沐浴在大自然阳光雨露的天地之间以获得大自然赋予人类自身的灵气。因此,她主张,“让孩子健壮成长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沐浴在大自然之中。”同时,为了达到其教育目的,蒙台梭利还主张让儿童参加农业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责任心,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思考,这有助于儿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情感,可以使孩子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因此她主张教师应引导儿童观察生命现象。一方面,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愉悦身心,因为儿童运动能力发展受到阻碍时,其心理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在孩子照管动植物过程中,培养引导孩子学习耐心和信心的品格;引导孩子们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并亲历与体验生命的神奇与美丽;同时无形中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2)在引导孩子发展方面,教师必须给予孩子的帮助是使他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愿望。蒙台梭利认为,教儿童学会独立生存比对孩子所有的事情包办代替更困难,更需要付出艰巨的耐心与意志和毅力。因为包办代替就是在儿童自我生命发展的过程中设置愈来愈难的障碍。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却不知不觉犯这样的错误呢!
(3)蒙台梭利的自然教育思想,还体现在其对待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方面。在蒙台梭利看来,纪律和自由不是对立的,它是一件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建立在自由活动基础上的纪律意味着自由。由此可以看出,蒙台梭利所谓的纪律,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就像身体的发展一样遵循着相同的大自然的创造规律,给儿童的最最重要的关怀应该是精神生活的关怀,而精神生活的关怀不是压抑与指令。所以“真正的纪律不是靠命令、靠说教,而是取决于每个孩子精神生活所产生的一种奇迹”。纪律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工作(蒙台梭利这里所说工作,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发活动和自由活动,因为在儿童自发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当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已经充分证明了:工作(活动)和儿童智力、精神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工作(活动)使儿童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而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精神又促进儿童各方面心理的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此循环,促进儿童不断地成长为人,促进儿童成为社会人独立精神境界的升华。当然,有人认为,蒙台梭利的纪律教育完全排斥了说理教育,只要仔细阅读、反复体味蒙台梭利的著作的观点,我们可以体会到蒙台梭利博士的良苦用心以及对教育的真正理解:不论具有独立精神存在的人类群体还是个体,都是在教育的引导下经过亲身的、甚至是艰苦的努力不断地成长的。因此,笔者认为蒙台梭利所说的纪律是要排斥旧时代无休止说教、命令、强制所加的纪律。这不仅在蒙台梭利所处的时代还是当今时代,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4启示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育必须依据孩子的天性来发展自己,作为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儿童生来是独立的人,具有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我们必须尽可能理解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自我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亲自经历、亲身体验关于丰富世界的经验,建构他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充分展现生命活力的地方。
(2)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如今的电子信息时代,让孩子孩子远离了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长久对孩子积极人格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只有亲身经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神奇,获得真正的关于生命的力量。因此,幼儿园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陪孩子去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与灵动。
(3)环境创设方面。改变幼儿园环境创设只是单纯为了装饰的观念,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环境创设时,不仅要创设有秩序的、美观的、大量的能够引起孩子主动探索的物质环境,使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更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自由轻松的精神环境,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独立成长。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启蒙;有效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劲烈。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整个国民科学素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显得意义非凡。
一 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启蒙教育,就是指在人处于幼儿时期时,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幼儿进行启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活动。人在幼儿时期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因素,幼儿在启蒙识字和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一方面,它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启动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在幼儿时期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启蒙教育能使孩子获得自我和主体意识,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接轨。
二 我国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幼儿的教育也有所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幼儿启蒙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经费不足。
幼儿启蒙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政府来讲,对学前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到今天为止,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学前教育财政拨款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虽然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边会提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但是倾斜多少是没有保障,因为没有数字在里边去督导政府,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经费投入不足。
2.师资匮乏。
在幼儿启蒙教育方面,不仅我国的研发队伍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师资队伍也是数量不足。在我们目前全国现在有超过14万所幼儿园,在教师队伍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素质低下。可见,幼儿启蒙教育这一块,师资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令人堪忧。
3.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一方面,在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创设符合孩子启蒙教育的课程、环境等,孩子的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足,导致幼儿启蒙教育效率低下。
三 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以上幼儿启蒙教育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提升幼儿启蒙教育质量的一些方法。
1.加强幼儿启蒙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幼儿启蒙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扶持幼儿启蒙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投入是他们的义务。在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对学前启蒙教育的投入也应增多。应保证学前启蒙教育财政拨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随着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应不断扩大比例。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也应包含这项内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总体上解决幼儿启蒙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2. 提升幼儿师资的整体质量。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研发,使其能满足幼儿启蒙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研发队伍的研发能力。其次,加大对幼儿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培养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幼儿教师。对于已经就业的幼儿教师,要不定式地进行再培训。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坚决不能让其上岗,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3.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在教师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探索与思考国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但是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学前教育目前还是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等等。为了让孩子们得到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为了我县的学前教育计划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提出的几点肤浅的建议。:///9/view-5189092.htm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真正成为识字、认字的主人,以不变应万变,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幼儿来说,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变字游戏识字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游戏的方法,教幼儿认字。如学习了“人”后,请幼儿加一笔变成“大”,再加一笔变成“木”,然后将两个“木”字写在一起变成了“林”,三个“木”变成“森”……通过对一个字的变化,使幼儿在游戏中不费力地认识很多字。通过这一方法,幼儿可轻松地将字型记到脑子里。
2.猜字谜编儿歌识字法 幼儿期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富有奇思妙想,对猜谜语特别感兴趣,猜谜语本身也是饶有兴趣的一项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抓住幼儿好奇心这一特点,把日常生活中常用字变成谜语,让幼儿通过猜谜语来学习新字。如学习“坐”时,让幼儿猜字谜“两人土上坐”;在教“座”时,让幼儿猜字谜“两人在广场里的土上坐”。这样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会了新字,又复习了旧字;既感受了语言的优美,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既调动了幼儿的识字兴趣,又使幼儿从中探索到一些字的规律。
3.“找朋友”游戏识字法 “找朋友”这一游戏方法,在某些学科里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形式。比如在教幼儿学习“到、冷、热、棵”时,我就将偏旁“刂、冫、灬、木”和部件“至、令、执、果”分别写在卡片上,请持有偏旁卡片的幼儿与持有部件卡片的幼儿做“找朋友”游戏,组成新字。这种方法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学会了这些字,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这一主导思想。
二、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养观念 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3.强化良好行为 当人们受到外在的表扬或奖励后,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良好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三、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来;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热水,并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就逐渐内化形成。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也应该时刻重视此类训练。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感恩,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四、奖励法
篇4
关键词:启蒙教育;小游戏;科学认读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74-01
幼儿时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望和独特的认知方法。特别是幼儿在语言方面是敏感期,对于汉字的象形特点感兴趣,乐意把事物与文字相互联系,大胆地去表达。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认读,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把图像、声音、语义、符号整合在一起,从而认识汉字。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认读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是一种早期的、全面的启蒙教育。我在促进幼儿科学认读的实践活动中,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愉快、主动地进行认读。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激发幼儿认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体现幼儿科学认读的作用。
1.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识字环境
我们幼儿园是小学附设的幼儿学前班,主要任务是搞好幼小衔接,为此,我们开设了识字教学。首先我们布置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识字环境。借鉴电脑识字法的图与字的结合,我们把字和物结合在一起,在幼儿园的天棚和墙壁上,我们装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的下面,我们都做上了精致的汉字卡片,孩子们在欣赏小动物的同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认识这些关于动物的汉字。
2."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认读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身心需要。在汉字游戏中自然、科学的认读。通过玩游戏,让幼儿对汉字从无意注意逐步转向有意注意。幼儿对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情感单一、纯真,如果将汉字拟人化,赋予汉字以生命,并在游戏中反复出现,幼儿就会对汉字产生亲切感,而不会感到学习汉字是个负担。在家园合作的亲子游戏中,我以让幼儿来巩固、复习所学的文字的游戏形式。请爸爸、妈妈与幼儿玩起了"给字宝宝找照片"的游戏。每位幼儿一个字宝宝,请幼儿认一认后,到爸爸、妈妈的身上找照片,看谁能又快又好的找到。游戏中,爸爸、妈妈与幼儿亲切的交流,认真地把照片和字宝宝配对,产生了良好的亲子共读氛围。丰富的亲子游戏,教会了家长们引导幼儿科学认读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的认读水平。在认读活动中,我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发展水平,针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的发展变化。
3.探究法教学
探索法教学是以探索操作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发现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活动内容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得出原理。遵循《纲要》的精神:"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们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前提,让幼儿去选择、去使用材料,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读活动。
3.识字和说话结合起来,为幼儿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单独地识字,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我们把要学的字和一段语言联系起来,比如"今天天气晴朗,风儿轻轻,柳枝飘飘,燕子呢喃小鸟吹唱"这一段话中要学会"晴朗,欢唱"几个汉字,孩子们容易理解汉字的意义,学得轻松。我们又进一步延伸,让孩子们自己说一段话,这段话中必须有这几个汉字。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次我教孩子们认识"金鱼"时,一个小朋友竟然说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有一次,我爸爸说我到集市上买了几条金鱼,我非常喜欢,天天喂它鸡蛋什么的,可是小鱼还是不高兴,有一条快要死了,我就想,小鱼可能是朋友太少才很难过的,还是把它放到小河里,我在桥的旁边站了一会儿,看小鱼在小河游来游去,可高兴呐!"其他大部分小朋友也都能把所学的汉字利用一段话说下来。我想,这种训练,对孩子们将来的作文一定很有好处。
4.不应超越幼儿认知水平,强求幼儿背诵抽象的科学概念
4.1考虑到幼儿期的概念只是经验水平上的概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进行科学教育。幼儿应该学习日常生活概念具体事物概念,区分日常生活概念与错误概念的界限。我们不能以幼儿概念的幼稚性、朦胧性为借口允许错误概念的出现。
4.2不能迁就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科学教育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幼儿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概念的形成,并逐步提高概念水平,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5.鼓励培养孩子自信
幼儿由于没有太多社会体验,心灵脆弱,一旦受到指责和批评将会缺乏自信。而幼儿还未正式进入教育体制,提早的丧失信心,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
篇5
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小学教育
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全球化的潮流不光发生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在带给我们全新启示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担忧,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是否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是否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教育入手,从教育着眼,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靠的是人才,而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对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念、培养爱国情感有帮助。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理应随环境而变,不断修正,以达到教育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多元、有竞争力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功底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来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孩子的年龄层可以从幼儿到少儿。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举例书籍为《三字经》。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也就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对小学时期的孩子品德具有奠基作用。比如《三字经》中会教孩子怎么对待家人、师长、朋友、上司,比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告诉孩子们要孝敬亲人、恭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这样循循善诱的方式,规范孩子的品行,健全孩子的人格。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真,接受力和想象力特别强。比如在教学实践课给孩子们讲《三字经》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这一段的时候,提问孩子们“夏代为什么会灭亡呀?”会听到“因为他们朝代的君主不好,所以就下岗了”这样孩子气又成熟的答案。然后追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算好君王呢?”有的孩子就抢答说“受人们爱戴的,德才兼备的人就是好君王。”这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理解潜力都超过成人想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学经典读物可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并且是修正他们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首孝悌、次见闻”强调“百善也要孝为先”,“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写出了应该遵守的道德顺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把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起来,让孩子们在朗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就会起非常大的作用。从上面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从近处说,可以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提高记忆能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看,可以协助他们培养福德,增长智慧,求取人生幸福,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国学经典的熏陶能“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心里“真善美”的本性,使他们成为道德价值观端正、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精炼概述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二、通识教育的传递角色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三字经》写于宋代,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替,帝王君主的治国兴衰,囊括了很多内容,人文自然都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对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都有铺垫,同时也没有遗漏地渗透了生活常识,如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首先是典故多,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把孟母为了教导儿子,三次搬迁,为了督促儿子学习,用剪刀剪断机杼上的织布的例子,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明了,好理解,也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母亲劝学的用心良苦,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武王伐纣的故事“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刻苦学习的囊萤读书,程门立雪的典故———“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诸多典故的作用,一是传递知识,告诉孩子们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说理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上到为人处事“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下到朝代更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从天地到人到四时到万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是怎么发展变化的。其次是地理知识的讲述。比如“曰春夏,曰秋冬”,让孩子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此四时,运无穷”进一步说了,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曰南北,曰西东”展示了地理方位。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角色
语言功底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两个部分。根据科学实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养成,14岁前是关键时期,也就是小学毕业之前的时期。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大多是三五成组,易诵读易记忆,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朗读“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谦让的意识,而语言词汇和故事积累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向他人讲述时能够“引经据典”,博学多识。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角色
通过诵读传统文化典籍,不光是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锻炼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比如夏是怎么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商纣王为什么成了亡国君?他的贡献又是什么?周武王是怎么维护八百载的统治的?被任用的贤才譬如姜尚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结合到思维领域就是从思考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按顺序,按逻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三字经》这样朗朗上口的浅近教材入手,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进而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情感,思考事情发展的线索和变迁规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建构,确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以上几种角色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过去就有的、好的德育启蒙功能和通识教育传递功能应该保留,新的多媒体形式也可以适当采用,诸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书等形式……也就是说,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的考虑问题,比如不能过度扩大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能忽视先进设备把有温度的文化变得冰冷,失去它原本的韵味……
参考文献:
[1]王应麟.三字经[M].气象出版社,2005.
[2]张雪琳,施肩吾撰,李竦编.西山群仙会真记[M].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J].学科教育,2014(3).
篇6
一、幼儿识字教育,中外有之;幼儿汉字教育,古今有之。
幼儿识字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经验颇多。十九世纪初,法国的卡尔·威廉从三岁半开始识字,四岁阅读,五岁时已能掌握三万多单词,八至九岁时,能用六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学习。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斯斯特娜夫人的女儿维尼从一岁半开始识字背诵,两岁能写日记,三岁能写诗,四岁能写世界语剧本,五岁时能用八国语言讲话,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能读会写,四岁时阅读大量专著,七岁时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从四岁前就开始读书、识字的,父亲还叫他学习英法等多种外国语,八岁时会用四国文字进行读写。汉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名人成名成材也都是从幼时开始识字的。相传唐朝诗人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读《汉书》。李白“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白居易在五、六岁时就能作诗。宋朝词人晏殊七岁时能写文章,并同千余进士一起参加廷试。曹子建也是七岁吟诗。王夫之在七岁之时已经读完十三经。幼儿汉字教育绝非只有古代才有,现代也有大量事例。无产阶级革命家刚满三岁就开始识字和写字,五岁读《千字文》、《三字经》,还向祖父学习对联、字画与碑文。著名学者郭沫若三岁识字,七岁作诗、对句。女作家谢婉如四岁开始向其舅父杨子敬学习识字,能通读《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名著[1]。在当代超常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不少幼儿识字的生动事例。有一个七个月的孩子竟识字四百多个,另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识字达一千多,还有一个四至五岁的孩子识字多达两千余个[2]。江西的宁铂两岁时能背诵诗词,五岁上了小学,六、七岁开始攻读医书,十二、三岁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柳州的刘俊伟,从一岁两个月开始识字,一岁七个月时能识字七、八百个,三岁时识字一千多,背诗近百首[3]。魏敏在两岁时开始识字,她每天识一至两个字,渐渐地一天能学二十多个字,近四岁时已识汉字一千多个,并能看报,能阅读《动脑筋爷爷》、《中国历史故事》等儿童读物,到五岁时识字已达两千多[4]。又有褚庆能六岁能读《365夜》、《普希金童话诗》、《红楼梦》、《水浒》等书籍。四川的陈科平三岁半跟父亲识字,四岁能读《人民日报》。杜影在五岁时掌握了五千汉字。华裔美人何美山,两岁读字典,一年后读大英百科全书,九岁零三个月进入华盛顿大学[5]。以上这些事例证明幼儿汉字教育是古今都有的,也说明幼儿期有巨大的识汉字潜能。事实胜于雄辩,幼儿汉字教育是可能的。
幼儿为什么能识汉字呢?这与汉字的特点和幼儿的感知特点、注意、记忆、思维的特点相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有它的特有的表意功能,汉字又是方块字,有自己独有的造形规律。只由总数不过二十三、四种不同的笔画就组成了几万个不同的汉字,变化有序,奥妙无穷。不同的笔画按一定的数量、顺序、配置原则组合成一个个方形,变成一个个图案,宛如美丽的小花。笔画的顺序、长短、数量、笔度的细微变化,有如魔方,因而对幼儿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幼儿识字时,汉字的造形能使汉字与背景相互区别,方便幼儿感知。每个汉字都由一个图形表示,幼儿识字,如同看图画,每个图形又都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形义一致,义形统一,把图形与文字所标志的事物意义联在一起,有助于幼儿理解字义,又能使幼儿以图作为识记的支撑点,进行记忆。所以幼儿认起字来兴味无穷,毫不费力。幼儿的认知方式是一“模式识别”方式,汉字的形状容易经常引起幼儿注意,映入幼儿眼帘。只要使幼儿反复接触汉字,字就会“模式般”地印入脑海,终生难忘。如果不失时机地让幼儿识字,就会为幼儿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证明,幼儿本身有识汉字的要求,科学的汉字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因而,幼儿汉字教育不仅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
现代教学论揭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唯物辩证法揭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对学习者来说,不过是一种外力,是促使主体变化和发展的条件,要使学习者主体接受,必须通过学习者本身的需要,让学习者本身内化吸收。幼儿汉字教育的道理也是如此,教而无功,教而无果不能算是汉字教育。这就牵涉到幼儿本身有没有识字的要求,幼儿本身有识字要求,就能像海绵吸收水分一般地接受汉字教育,本身没有知识要求,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劳而无功,教而无果。关于幼儿有无识字的内在要求这一点陈鹤琴先生早在30~40年代就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研究后指出:“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因为幼儿学了汉字之后可以自己独立地看故事书,不用由别人讲给他听。陈先生对此作了调查,他说:“据了解,有的儿童主动地向哥哥姐姐们学习认字识句。学了一些字句之后,就抓到故事书死啃,儿童对识字确实有迫切的要求,但为什么幼儿园不进行识字教育呢?”[6]陈先生和张宗麟合著的《幼稚园的读法》中指出:“读法与图画手工都是属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儿童喜欢看图,喜欢涂鸦,喜欢东做西扯,这是发表自己意见的活动。字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可以当作图画看的……无论图画、手工、读法,都是儿童发表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做的。”[7]显然识字是幼儿求知的需要,上讲的表现,是幼儿发表意见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内在的要求,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对幼儿当然是有益的。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及他的助手们在南京燕子矶幼儿园也曾进行识字教学实验,陈鹤琴先生及其助手在鼓楼幼稚园等处也进行过系统的实验。时期延安第一保育院也有识汉字的要求,并明确规定“识字50个,并会写自己的名字”[8]。后来,陈先生于五十年代初,我国《幼儿园暂行规程》公布之时,在总结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教育的真知灼见。他指出:“在今天来说,识字是儿童能够做的,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可以开始进行识字教育了。”[9]
今天,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再停留在传统经验的总结和已有实验的印证,而是开展了更新更科学更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大陆已有几万名婴幼儿接受汉字教育的实验,联想识字、听读游戏识字等各种实验在天津、北京、南昌、广州等大中城市的近百所幼儿园进行,实验对象达数千名,收效显著。而且,幼儿汉字教育实验还超出了国界,已经在使用汉字的亚洲文化圈诸国和地区进行。日本用“石井认字教育法”教幼儿识汉字的幼儿园已有几百所。香港的幼儿园三岁识字,五岁写字,上学前能独立阅读[10]。日本石井勋教授经过长期的婴幼儿汉字教育实验之后曾有句名言:“婴儿在会说话之前已具备识别汉字的能力。把汉字作为符合婴儿模式识别能力的模式教育来尝试”[11]是可能的,必要的。
幼儿汉字教育对儿童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看所实施的汉字教育是否科学。科学的汉字教育有益无害,不科学的汉字教育有害无益。对此,陈鹤琴先生曾指出:“这要看你用什么教材,你怎样教?”[12]陈先生一向反对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旧教材和“那种脱离儿童知识实际的干燥无味的材料”[13]来作为幼儿汉字教育的材料,并尖锐地抨击那将对幼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识字教育是摧残儿童的教育”[14]。
科学的汉字教育对幼儿不仅有益无害,而且益处很多,十分必要。拼音文字音形一致,见形能读音,识字时主要是音码在左脑上发生作用,属于单脑文字;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时需要音码、形码、义码同时在左右脑上发生作用,形成统一的暂时联系,属于复脑文字。因此,幼儿识汉字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日本的一项实验指出:十年前实施汉字教育的幼儿园孩子智商提高很多,从五岁开始识字的智商115,从四岁开始识字的智商125,从三岁开始识字的智商达130。这项实验的结论是:三岁至五岁是人一生中学习汉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心理学家查德·林曾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的智商也进行过测查,测查结果是:欧美四国儿童智商平均100,日本儿童智商平均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可见,幼儿识汉字可以提高智商。[15]幼儿汉字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因为感知汉字可以发展视知觉,听读字音,能在大脑形成声觉表象,发展幼儿的听觉;识记字词的任务能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识字需要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异同,需要紧张的思维活动,汉字本身既有具体图象的特点,又概括地标志着现实的事物,就可以成为幼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与中介,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实验研究证明,幼儿对识字不仅不感到压力和负担,反而会因学会了本领而自信和充满愉快,萌发出爱好学习的感情。同时,识字、组词、造句的过程也发展了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升小学作了良好准备。有个案证明,如果教育得法,幼儿学识字的能力能超过学龄初的孩子,而且在入小学之后并不会成为“顽皮孩子”。观察发现,这个被实验者在上小学之后,对课堂上出现的已认汉字的重新出现并非漠然视之,而是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幼儿时的识字,只是认字形,读准字音,浅显地释字义,而学校上课则要当堂“四会”,这个被实验者并非无事可做,而是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字、组词、造句等活动中。这一个案证明,儿童入小学后对所认识而未完全掌握的汉字是能激发其识字动机,并获得良好效果的。
三、幼儿期是开始识汉字的关键年龄,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应抓住这一时期进行汉字启蒙教育。
早期年龄阶段上的关键期理论问题提出并得到丰富与发展之后,对婴幼儿教育方面有两点启示:第一,人的早期经验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如果人的智力和行为特点在早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它将永远得不到发展的机会,甚至会丧失人的智力和行为特点,成为低能儿、,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孩”都是证明。第二,儿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潜能。不同知识、技能的获得也有一个不同的关键年龄。因为人脑接受外界环境的特点刺激的能力,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顺序决定了某一特点的刺激在某一特定时期提供才算合适。即什么年龄学习什么内容最为有效。于是,探讨儿童各种知识、技能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就成为研究者持久而不断的课题。人们已经发现,六个月左右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期,两岁至三岁是计数能力(口头念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点物)发展的关键年龄,弹钢琴要从五岁开始,拉小提琴从三岁开始,四岁则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何时?汉字教育有无关键年龄?这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一些研究指出:从出生到四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汉字如同图像,这一时期也是汉字教育的时期。也有人指出:两岁至五岁是识汉字的关键期。这些研究给我们以启示,如果能抓住识汉字的起始关键年龄进行早期汉字刺激,合理施教,那么,起步早,收效快,识字潜能充分发展,能为提早学习其它知识、开阔眼界提供有效的文字工具。反之,如果错过了汉字教育的时间,时不再来,机会已失,识字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甚至终生泯灭,这将延误儿童成材,甚至难以成材。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幼儿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汉字启蒙教育。
四、幼儿汉字教育与小学识字教育的实施存在诸多不同。它与小学识字教学在指导思想、进行步骤、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不少差别。
幼儿期的教育不等同于学校时期的教育,它不以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根本宗旨。这一时期的教育任务在于启蒙,着重萌发幼儿的求知欲望,重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为入小学、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幼儿汉字教育也是为入小学作心理准备,启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因此,它与小学识字教学有着诸多不同,绝不能与小学识字教学画等号,也不宜把小学语文教材切一部分下放到幼儿园,更不能直接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去超前。
幼儿园汉字教育与小学识字教育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的任务不同。小学生识字是有任务的,它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幼儿汉字教育无识字量要求,不追求非要识多少字。第二,识字的形式与时间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低年级每天一般有一节识字课,除当堂复习巩固之外,还有自习课,甚至有一定的课外识记和抄写的任务。幼儿汉字教育随意性强,即算每天识字,一天识字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第三,规格质量不同。小学生识字有既定的质量规格,一般要求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解释字义、会书写。幼儿识汉字的要求只须认读,不必重书写,解释字义也非常浅易。对同一个汉字的认学要求一般只需要读准字音,大致懂得字义,认清字形,形成对整个字的清晰表象即可,不必区别字的细微差别。第四,学习者的责任与义务不同。小学生对识字应该有义务感和责任感,要考试,要评定成绩。幼儿识字,不是带强制性的规定,不布置作业,不检查,不考试,对平均识字量的设计也要合适。一般认为,幼儿一般掌握200~300个字词,达到能独立阅读低幼读物的水平即可。第五,幼儿识字个别差异大。小学生识字的质和量都有统一要求,幼儿汉字教育却要更多、更大范围的承认识字的个别差异,对每个幼儿,都要顺其自然,认多少算多少,不搞统一指标。第六,教学方法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采用正规上课制度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一个字的顺序,一般是字音字义字形。字形教学一般是小学生识字时新的心理因素,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幼儿汉字教学却另辟蹊径。应着重汉字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环境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反复接触,自然学会。幼儿识字还应通过各种活动,尤其是寓汉字教学于游戏之中。陈鹤琴先生曾研究指出:幼儿识字应“通过各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和“结合认识环境”以及“唱歌、图画、做手工”等活动进行。他说:“从教学法方面来说,儿童很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儿童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总是发生很大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结合认识环境来进行识字教育。儿童对唱歌、图画、做手工,也是感到很大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找出机会来进行识字教育,儿童最喜爱听故事,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画故事来进行识字教育。”[16]陈鹤琴先生和他的助手张宗麟等在鼓楼幼儿园进行识字实验,总结出来的识字教育方法有七种:一是“方块字法”,即将汉字写在骨牌或厚纸方块上,让儿童在玩骨牌玩纸牌中认识汉字。二是“圆球子法”,即把汉字写在圆球子上,分甲乙两组,甲组写名词,乙组写动词,分两个布袋装好,然后叫儿童做传袋摸字的游戏。三是“游戏歌谣法”,即先由教师引起儿童游戏和唱歌的动机,接着在游戏中教儿童歌谣的词句。四是“故事法”,即用联络故事、看图、涂色、剪图、贴图等种种活动来让儿童识字。五是“随时施教”。即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地方,碰着机会就教儿童识字、读书的方法。如车子上写“车子”,门上写“门”字,要儿童起立,教师就出示“起”字等。六是“自述法”。即把儿童要表达的话,经过教师替他略略变化,然后写在用皮纸订的小本子上,让儿童顺着句子读下去。七是“拼句子”。即把缀法盘中的三十二个圆子写上儿童经验范围内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并都移在甲沟里,然后教师就盘中的字词,随便说一句话,让儿童逐字在盘子中找圆子拼句,谁先拼成并放得端端正正就是谁胜利。[17]这七种方法的游戏味很浓,并有机地结合着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和各种作业,妙趣横生,对今天,仍不乏启迪。
注释:
[1]吴俊昌:《早期教育是提高人素质的关键一环》,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3年第8期第20页。
[2]吴凤岗:《论幼儿早期教育》,载人大复印资料1981年第6期第5页。
[3]吴祖锐:《三岁幼儿刘俊伟》,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82年第1期第12页。
[4][5]李英奇:《简论幼儿教育》,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84年第6期15—16页。
[6][9][12][13][14][16]陈鹤琴:《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吗?》,载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第207页,第208页,第207页,第207页。
[7][17]陈鹤琴:《幼儿园的读法》,载北京出版社、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第71页,第72—82页。
[8]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7页。
篇7
关键词:农村资源;更新自我;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55-01
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社会补偿性、融合,农村幼儿是未来社会中的一员,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直接决定着未来农村幼儿与整个社会的融合状况,因此,可以说农村幼儿教育是中国未来社会和谐的“高山流水”,如果这个源头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融合程度与和谐程度。新《纲要》对农村幼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来因地制宜开展好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让农村的孩子同样能得到启蒙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更新则我、提高认识
基因客观环境,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主动适应环境,自觉的关注学前儿童的教育。幼儿教师良好的、正确的心态,是保持干好工作的前提。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交友而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正人正己,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观念,主动、自觉的吸收新信息,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
二、立足农村、主动适应环境、积极挖掘优势
1.发挥时空优势,使一日活动更加丰富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农村学前儿童教育,好多幼儿班都配备了专业的幼儿教师,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扬长避短,积极寻求对儿童教育有利的实际和空间,以便适时的实施教育,如虽然幼儿班大多都附设在小学,但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都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如在大课间,其他年级做课间操广播操的同时,幼儿班的小朋友做全国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美好》或其他操,做完操后,可进行其他的游戏活动。同时在每节课比其他年级多出的五分钟内,可以进行个体表演或集体朗诵活动,他们对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此外,其他年级在各方面可以很好的带动学前儿童,如教他们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教一些知识等,小孩最喜欢和大哥哥大姐姐玩儿。
2.利用自然和社区资源优势,让幼儿更加热爱农村
人们往往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最不利因素是资金紧、设备短缺,其实恰恰相反,农村幼儿教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让孩子回归自然,是发挥农村学期教育优势的重要途径,比如:田野是农村孩子很好的游戏天地,在田野里玩泥巴、放风筝、抓泥鳅、捉蚱蜢、打土仗、在田埂上跑步等,这些活动非常有利于孩子发展动作,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农村幼儿每天步行来学校,也是对其体能的一种锻炼。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捡稻穗,给菜浇水、分拣土豆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意识、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又能使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另外农村的孩子可以自己饲养或帮助服务为养小动物,如:小兔、小鸡、小狗等,在实践中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促进情感的发展。这是农村幼儿开展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交给幼儿有关动物、植物、物理、化学等粗浅知识,进行启蒙教育。
三、重点关注农村学前儿童的养成教育
篇8
关键词:两汉;童蒙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22-02
“”结束以来,两汉蒙学教育研究成果卓著,不仅形成了研究的热点,而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分专著和论文两方面论述,专著方面又分综合著作、教育制度、教育史料、专题研究等部分。论文方面分蒙学教育内容、方法,识字教材和私学教育。
一、专著类
综合性研究方面,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以下省去“年”)、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等以“中国教育史”命名的十多部。这些著作都对两汉的文教政策、学校制度、官学和私学,作了程度不同的叙述,对两汉蒙学教育的研究有很多借鉴。值得注意的是肖川、何雪艳《中国秦汉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是论述两汉教育史的专著,其中两汉私学和蒙学教育的内容值得参考。
教育制度研究方面,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以儒家经学教育制度为主来介绍汉代教育制度,对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蒙学和蒙养教材、家庭教育等都作了较为详尽地论述。郭齐家《中国古代学校》(商务印书馆,1998)对汉代学校的发展作了介绍。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是目前对汉代学制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著作,该书详细地考察了汉代官学与私学的产生、发展乃至演变过程,分析了学校的施教人员、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及教学形式,论述了四姓小侯及皇储和诸侯王的教育,并指出太子教育与诸侯王教育的异同。对汉代家庭教育和书馆教育的论述也颇为翔实。
关于教育史料,程舜英《两汉教育制度史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都是资料选编,程书以分专题按编年的方式陈述教育制度及其实施的历史发展,从文字和书籍、书馆和书师、私学等方面对汉代教育的有关材料进行梳理。熊承涤《秦汉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选入的内容涉及两汉学校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与方法、书师和师生关系等。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著作也涉及童蒙教育的内容,如熊承涤《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吴洪成《中国学校教材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对两汉学校教材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胡幸福《中国古代平民教育》(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等从蒙养教育与生存技能教育和生育教育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平民教育的状况。幼儿教育涉及两汉童蒙教育内容的有乔卫平、程培杰《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杜成宪、王伦信《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等。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的一套中国古代生活丛书,其中有毕诚《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的出版推进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的研究。
学界对蒙学教育的专题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有喻岳衡主编、岳麓书社出版的《传统蒙学丛书》,主要是对古代的童蒙读物的搜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注释、评价,进而汇编成书。徐梓《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按时期对古代蒙书进行了梳理,具体介绍了两汉时期各种体裁和类型的蒙学读物。徐梓的蒙学研究涉及两汉的还有《历史类传统童蒙读物的体裁和特征》(《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清代以前的启蒙教材》(《文史知识》1999年第1期)、《传统学塾中塾师的辛酸苦痛》(《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4期)等多篇论文。徐梓的研究深入而细致,是近年国内蒙学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研究者,为后学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论文类
两汉时期的蒙学教育的研究论文较多,内容涉及蒙学教育内容、方法,识字教材以及私学教育等诸多方面,现择其要者概述如下。
王子今《两汉的童蒙教育》(《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兼用简牍和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汉代童蒙教育的具体形态,指出汉代童蒙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位。熊承涤《我国古代的儿童早期教育》(《人民教育》1983年第4期)、黄智允《汉代童蒙教育中的儒家因素:以天才儿童形象的探讨为中心》(《兰州学刊》2012年第5期)介绍了我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学习情况。周永卫《两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唐都学刊》2000年第1期)、周慧梅《试析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寻根》2007年第2期)也对蒙学教育方法、特点做了论述。曾钊新、刘良湖《古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途径》(《教育评论》1993年第5期)、张迎春《中国古代童蒙养成教育中的德育思想》(《晋阳学刊》2004年第1期)论述了勤俭、礼让、诚实、孝亲等古代童蒙养成教育中德育思想精华。
关于两汉童蒙教材方面论文数量颇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熊承涤,他的《中国古代专科教育的教材》(《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第2期)作者对中国古代的算学、医学、律学、武学、书学和画学等专科教育做了介绍。《谈谈中国古代的儿童教材》(《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儿童学习教材的发展和情况。《汉代学校的教材与经学(上、下)》(《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第1、2期)指出汉代私学教学的程度不一,大致分为授字书、授《孝经》《论语》、讲授专经三阶段,但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年级和年龄界限。吴洪成《试析我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特点》(《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3期)、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指出童蒙教材具有集中识字、押韵、注重实用知识和道德等特点。贺科伟《汉代蒙学识字读本出版及其特点浅述》(《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第11期)介绍了汉代蒙学识字读本的编撰和出版特点。于兴汉《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编选特点》(《教育史研究》2000年第1期)、李宝迪《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教材编篡的特点》(《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1期)等介绍了两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并分析了教材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情况。
李建国《汉代的童蒙识字教育》(《文史知识》1999年第2期)概括介绍了汉代童蒙识字教育的情况,认为汉代童蒙教材承前启后,并指出汉代童蒙识字教学在西汉中期前以识字写字为始,对书法和文字规范非常重视。沈元《研究》(《历史研究》1962年第3期)从西汉社会生活史的角度来分析蒙学识字教材,并对《急就篇》进行了目录学的考察。丁毅华、陈国忠《的史料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阐述了《急就篇》的史料价值。
近年来,利用简牍资料研究汉代蒙学教育也有突出成果。张金光的《论秦汉的学吏制度》(《文史哲》1984年第1期)对秦汉字书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秦时《仓颉》、《博学》、《爰历》,两汉《急就篇》都是当时学吏识字、学书、识名物的课本,并非一般的蒙学教材。又在《论秦汉的学吏教材——睡虎地秦简为训吏教材说》(《文史哲》2003年第6期)再次加以强调秦汉字书为当时学吏者专用的启蒙教材,其内容分为识字学书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本。而张传官《谈等秦汉字书的性质——与张金光先生商榷》(《辞书研究》2012年第3期)反驳了张金光将《急就篇》等秦汉字书视为学吏者专用启蒙教材的说法,认为从秦“三苍”到汉之《急就篇》等,都是书写范本,与当时的籀文、小篆、隶书等书体紧密相关。启蒙教材、字书、和书写范本三位一体,是社会各阶层通用的启蒙教材,而非学吏专用。
两汉私学教育研究为考察童蒙教育提供了借鉴和依据。刘良群《论汉代的私学》(《争鸣》1992年第5期)、张鹤泉《东汉时代的私学》(《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李军《论秦汉时期的私学》(《上海社会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3期)都有对两汉蒙学教育的论述。其中,张鹤泉对东汉的私学类型、招收学生的特点及师生关系等都作了阐述,是目前对汉代私学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成果。并将私学划分为蒙学教育和“明经”教育两个阶段,蒙学教育与“明经”教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而孙峰、肖世民《汉代私学考》(《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和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则认为汉代私学分为蒙学(书馆)—初读经书(乡塾)—专经(精舍)三个上下相互衔接的阶段。而王炳照(《中国教育通史(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则认为初读经书作为私学教育的基本类型尚不十分稳定,有时和“书馆”教育相联系,作为蒙学教育的深入;有时又和“精舍”教育相联系,作为专经教育的过渡或预备。可见,对初读经书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有关两汉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台东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林文宝《历代启蒙教材初探》(《台东师专学报》1983年第11期),介绍了两汉的蒙学教材。本文后经作者丰富成《历代启蒙教材初探》一书,1995年由台东师院语文教育学系出版。妙芬《作为蒙学与女教读本的:兼论其文本定位的历史变化》(《台大历史学报》2008年第41期)对两汉童蒙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 幼儿园 语文 识字教学 强化策略
幼儿园语文是幼儿园第一次与中国文字打交道,语文是日常交流的基础,而识字则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是阅读写作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幼儿的阅读能力与读写能力。就像学英语注重单词,学语文一定要学习汉字,因而努力提高孩子学习汉字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且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成为语文教师工作任务的第一要点。
一、利用沟通交流,激发识字兴趣
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兴趣,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小朋友都像小精灵一样有着自己富有美好寓意的独一无二的名字。据了解,处于6~7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对其他人强烈的好奇心,而作为启蒙老师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我通过学生信息表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做了名片,并且在名片上写上他们的姓名、年龄及家庭住址,然后发给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名片,让他们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名片,如果他们想认识其他小朋友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就要主动和他们沟通,然后记住对方名片上的名字。通过这样沟通交流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满脸热情地与人沟通,不到一个月,全班孩子就都已经相互认识,并且认识和记住了彼此的名字。这种看似无意却精心设计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识字热情与兴趣。
二、利用汉字规律,合理引导认字
在识字过程中,要想让孩子真正提高识字能力,还必须大力培养孩子独立识字的本领,并且让他们主动识字,多动手、多积累、多体会。下面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几种简单识字方法。
1.学习拼音
汉语拼音作为打开字音大门的钥匙,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读准字音,这样才能成功打开学生识字的大门,因为只有借助汉语拼音才可以让学生认识我国成千上万的、五花八门的汉字。
2.学习特殊字形
我国汉字中有许多象形字,因此在教孩子识字认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字形认字,如口、火、山等。还有一些形声字,如喵、瞄、猫、锚等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音节。还有一些会意字等,就是意会它的意思后就能认识它,即从理解到认识,如森。另外,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总结经常见到的部首,如在学习“沙”、“清”、“洒”等字的时候,让孩子们看这些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三点水旁,而且都和水有关,例如,沙子是海边才有的,在“水少”的时候就会露出来,清扫的时候需要用水,洒水更需要水,所以这些都是和水有关的,因而在写字的时候要记得加上三点水旁。
三、利用娱乐游戏,鼓励自主识字
教师要利用插图与小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积极参与,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孩子自主识字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一些有关动物的汉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自己学到的文中所讲的动物画出来,上课时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小朋友猜汉字,这样当孩子们把自己画的蜘蛛、蜻蜓、蚯蚓、蝴蝶、蚂蚁、蝌蚪等小动物图片拿出来时,学习热情随之而来,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比一比的小活动,这样更能加深记忆,而且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随之提升学习主动性。幼儿园的孩子都比较喜欢做游戏,利用各种各样的有趣游戏,孩子定会真正学会主动识字。
四、创设特殊情境,营造识字氛围
幼儿园语文内容包括一些小故事、韵文或者儿歌,富有情趣,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教学时,老师可以配上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可爱的图片,讲解时多一些肢体动作,孩子学习效果一定会变得不一样。如学习秋天这个季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出示一些自己在秋天里拍摄的美丽风景画:蓝蓝的天空、火红的高粱、金色的稻田、雪白的棉花田……让学生亲眼看到秋天的美景,从而对学习更感兴趣。这样,看诗一般的画面,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立刻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和识字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另外老师要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小故事为学生模拟情景,如学习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小角色,让他们自制一些卡片,上面用彩色颜料笔写上这个卡片代表的道具,如桌子、小兔子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名字如大灰狼、小红帽等,这样学生将卡片佩戴在身上或者粘贴在道具上,就可以更牢固地记忆这些字了。
五、积极利用生活,日常不忘识字
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孩子们无处不跟文字打交道,如各家商店的广告词、各种商品的名称、各家商店的店名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作为识字学习的可用资料。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孩子在与父母买东西、逛街、甚至游玩的时候让父母给自己讲讲周围的牌子上都写了什么字,就这样问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原本不知道的内容和知识。
六、学会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乐趣
很多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记忆更多的汉字,让孩子大量抄写和背诵课本中的汉字,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记忆方式是正处于爱玩爱闹年龄的孩子们很难接受的,导致很多孩子一说起识字写字都觉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记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人们学习的任何时期都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积累,幼儿园也不例外,受到孩子这个时期学习能力的限制,老师在设计学习方法的时候,要注意简单化和趣味化,避免机械枯燥的背诵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兔”和“免”这两个容易混淆的字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发现“兔”比“免”多了一个点,这时老师便可以告诉学生,这个点就是兔子的小尾巴,如果把这个小尾巴去掉了就成了“免”了,所以写字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帮兔子加上这个小尾巴,否则兔子会生气的。
七、结语
对于幼儿园识字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造出一些新颖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让孩子在沟通交流、娱乐游戏、模拟情境中自主学习,努力指导孩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识字。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幼儿怎样识字,注重方法的引导启发;课堂外,老师要鼓励支持幼儿细心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识字的有心人,只要教师与幼儿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学习,就一定可以在合作中进步,逐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岁红.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J].甘肃教育,2010(03).
[2]李红燕,张浩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甘肃教育,2009(14).
[3]叶惠珍.巧用课件为学生识字搭便桥――利用“农远工程”教学资源优化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0(06).
篇10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口才是指面对幼儿出色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其中主要包含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和爱心,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教师的口才非常重要,其在对幼儿进行健康、社会、艺术、语言、科学教育活动中,具有较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口才,是指一个人口头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它包含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反映敏捷、思维条理、知识相对渊博等内容。幼儿教师面对一群天真无邪、浑蒙无知的儿童,以己之昭昭,解人之昏昏。使儿童明白道理,增长知识。站在讲台上,幼儿教师应该思路清晰,知识渊博,逻辑性强,反映敏捷。即所谓“循循善诱”、“娓娓动听”、“语重心长”等。
i知识的准确性
一般说来,由于教学对象不同,幼儿教师相对初、高中乃至大学教师,在知识积累和储备上,不要求有多么高深和渊博。面对童蒙初开的幼儿,在简单的拼音、看图识字和科学文化的教学活动中,白己的发音不淮确是一个首要问题。在运城一带“眼神”与“养神”、“柔润”与“柔韧”难分,“什么”念"shi m o”,“选择”念“xu}n zhe”“扫地”念“sao ti”、河津一带“鸡蛋”念“zhi t an"、等等。汉语拼音作为一门工具课,就像一副拐杖,在人一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园里,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本身严重受方言影响,口语不过关。对“z,c,s","zh,ch,sh”和“1”和“n”等发音难以区分。幼儿的早期汉语发音和认知基础不坚牢,甚至发生错误,严重影响人的一生。可见,正确掌握汉语拼读识字和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对幼儿教师克服方言土语提出了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学习和普及越来广泛。中国孩子在英语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据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由华盛顿大学帕特丽夏·库尔博士实验研究显示,6一7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时间。“人类大脑在青春期前更具可塑性”。库尔说,“对成年人而言,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与孩提时代截然不同,说一口地道外语的希望非常渺茫”。川恰恰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里,一些家长包括幼儿教师辅导幼儿英语学习,背单词,记音标,其中发音不准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幼儿教师自己英语单词读不准,其根由是许多国际音标如【s]和[1 1. (Z]和【3]等,细微差别分不清。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在汉语、英语等教学过程中,较好的口才与知识的谁确性紧密相连。
2亲和力和爱心
幼儿教师的口才是开展幼儿教学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它又与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极大爱心和亲和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