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美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主义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指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以多种多样的媒体信息对学生产生作用。本文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过程,达到最显着的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探讨。
一、选择课件制作工具
多媒体的课件制作可选择用Director,PowerPoint,Flash等等多种计算机创作工具,课件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选择相对应的制作软件。比如PowerPoint应用简单,容易制作,展示性很强,比较适合相对较多的文字和视频图像等信息展示需要,而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比较方便,课件优点是文件较小,效果较好而且放大不失真等,比较适合DNA结构以及细胞结构等知识的呈现。
二、收集教学资料
(一)生活事件:如在讲解案例时,可以采用人的四种交流模式即“听,说,读,写”案例;
(二)常见的现象。如在讲解常见的现象时,相应介绍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等;
(三)利用图书馆资料,报刊或图书。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的去收集各种教学素材,如互联网的下载,扫描图像,拍摄标本,手动制作等等。
三、选择教学资料
(一)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新颖性,既要密切联系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前瞻性,要尽量避免过多或空泛的内容,以防案例的讨论中出现一些不着边际,泛泛而论等现象。
(二)在资料的选择等方面,应该选择一些常见的,贴近生活的事件或素材。
(三)在表现资料的形式上,做到醒目简洁、图文并茂、如剪辑视频、CAI课件、Flash动画、图片影像等。
(四)在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上,应当具体和明确,可以相应的提示问题的思考角度,提出教学内容的相关重点,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等,以及课堂的讨论的方式等。
四、安排与选择教学内容
安排与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体和系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科学、组织的合理十分必要和重要。虽然了具备良好的视听等功能,并且具有比较好的可接受性和比较大的信息输出量,但多媒体教学要根据载体的相应特点、教学的内容、知识点的差异,来选择和编辑从而制作出适当的多媒体,要提高对适度信息量和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视,能够做到高度概括,主题鲜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课件的设计时,对于教学的目标而言,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布局要以教学目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在情感领域的教学则要以情景创设作为基础来进行气氛的渲染,技能动作等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注重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五、设计页面
页面的设计与创意是制作课件的灵魂,美观而又主题突出的页面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在页面上出现的各种图形、文本、动画、图像以及声音等等信息,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重点突出;
(二)层次分明;
(三)字体规整。
(四)图像和图片清晰并且贴切。
(五)动画和视频要适宜得当;
(六)统一风格,画面简洁、实用。
六、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核心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是教师,教师不是施教的灌输知识者;多媒体是创造学习情境的认知工具,也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替代教师的传授功能,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突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
七、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的实现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认知主体的作用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多媒体计算机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练习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二)有利于组织和管理教学信息,对教学信息等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来实现。例如: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把不同媒体信息和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各种教学资料。
(三)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多媒体计算机对于外部的刺激并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于多种感官的综合性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及保持非常的重要。根据有关的专家的实验结果,人类对信息的记忆和保持能力与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相关。
八、小结
计算机多媒体的组合教育,不仅能够延伸学生的眼,还能延伸学生的耳,甚至能够延伸学生的脑,它是优化我们课堂教学的非常好的手段;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相当多的特点和优点,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该被忽视。即使我们掌握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运用;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从而配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长江.工程设计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1
[2]甘霖.多媒体教学的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徐扬.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2,4
[4]黄秋生.谈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2.07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construction, Changchun 130021 China )
Abstracts: the article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matters to be concerned in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to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Only wh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s of the courses are fully utilized, can be achieved the aim of better improve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effect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普及与应用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引入教学实践中已成为现实,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是一项新的教学技术,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物资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改革了课堂教学手段,在工程图学课程中以图、文、声、动画有机地结合,增大了课程的只是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活跃了学习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易产生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的局限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的优越之处,其信息量大,色彩鲜艳,动静结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多媒体课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预先设计的,已经成品化,其内容也是固定的,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一般不可再次编辑。
不可否认,教师的备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而课堂应用时,往往使教师的讲课受到限制,也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反映和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更不可能通过课件表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死板,但也带来了解题过程较快,不利于记忆的弊端。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讲究技巧,也就是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使用多媒体课件,课件的选用或制作在表现形式上不可太夸张。例如,工程图学课程使用的课件不必加配音乐,图形也不要太多、太花哨,偏离了教学主题,反而收效不良。
讲课中应该适当地选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难以想象的图样,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其重点、难点和必要的作图、解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
多媒体教学不可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一个教师的口传心授,情感表达,信息与心灵的交流,都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对象范围应在两个合班为宜,不可过大。尽管多媒体教学可采用大屏幕投影,可视性强,但人数过多,教师不易控制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反应,不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
大学的授课时间较长(100分钟),如果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里光线暗,学生多,空气流通差,极易造成学生困乏。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如果采取反复看屏幕的形式,势必也会造成学生厌烦或注意力不集中。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一次授课时间内,多媒体教学不要多于一半,安排顺序上可前、可后、可居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或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调整。那种多班授课可以减少教师,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时的误论绝不可效仿。
2.3新教师不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首次登讲台的新教师不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新教师对于教材没有吃透,还不能够很有分寸地把握好重点与难点内容,这样就无法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讲课速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难以消化理解。
特别是对于工程图学的新教师,自身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类型题的作图步骤与过程,并且应该具有较高的绘图水平,这样才能知道学生解题和绘图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及易错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解决问题的办法
3.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穿插板书教学,即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工程图学这门课程,因为它的实践环节之一是绘图,绘图的过程都以课件演示来传授就无法向学生交待清楚整个作图过程和解题的分析思路。而应用板书教学,加上教师的言表、一步一步绘制,并留有一定的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去分析、消化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高。
3.2教学与习题训练相结合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让学生动手做习题,一方面可以缓解长时间观看多媒体课件的疲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情况以及自身教学效果。
这种情况下的习题训练决不可以是学生做,教师看,而是需要采用讨论式、提问式、答疑式的多种模式,灵活、扎实地将某一知识点真正学会、弄懂、甚至精通。
3.3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层次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中应注意使课件的内容尽可能丰富、全面、联系实际,不可以做成办上屏幕的教材,重点强调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的,但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优势,尽可能增加与本学科相关的新内容,并且在适当的学习阶段,让学生融入多媒体课件的编制与调整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其实,这一过程是更重要的学习方式。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课件
传统的语文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三尺讲台、一块黑板的方式来授课的,教学手段单一,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厌倦、疲劳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现代多媒体拥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感知;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等等。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谨防学生消化不良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课文的背景材料,诸如作者的生平与思想、作品创作与发表的时代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社会影响与人们的评价,以及对写作技巧的归纳与作品主旨的争鸣等等,教师都可以从相关资料中下载;教学中需要穿插的图片与播放的音乐,教师可以提前筛选、编码;教师自己要补充的学习辅导材料与需要布置的训练题,也可以预先编制。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备课、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来得十分轻松和简便。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若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眼花潦乱的“狂轰滥炸”,势必造成课文学习材料的堆砌,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维,更谈不上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为前提。
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求实效、重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有的老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堂上画面变化频繁,结果喧宾夺主,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有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为了达到生动和精美的效果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甚至知识的准确性。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诗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和添加的。恩格斯曾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有的老师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美的诗歌变成了一杯白开水,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断缩小。 转贴于
三、滥用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师应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
四、机械的教学过程,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语文这门灵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它的运用也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握好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度”,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双主模式 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概述
自本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60年代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B.F.斯金纳提出联结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但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到了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的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联结-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建构主义则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基本上属于客观主义范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是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方向发展,特别侧重于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
(一)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 Cunn-ingham)"。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Spiro et al)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 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习者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
(三)学习的社会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基础、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
三、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是以客观主义为指导,还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这是一个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以不同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性,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一)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概念跳到相关的演示,灵活地在各知识节点上自由浏览,学习的自控性得到提高。
(二)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当飞行员在模拟驾驶仓进行“夜航”飞行训练时,置身于具体的逼真的“夜航”情境中,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夜航”飞行的理解,准确掌握“夜航”飞行技术。
(三)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正由单机模式向网络化发展。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 、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篇5
关键词:社交媒体;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后现代主义
冯羲才最初引用的一组资料突显了传统村落逐渐消失的现状:“中国2000年有370万个村庄;2010年,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了260万,这意味着每天大约有300个村庄在消失。”[1]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人们热衷于追求即时满足感的快餐式文化,大大压缩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空间。而许多传统村落也在追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文化淡化的特征,如村落语言、村落仪式、村落艺术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失忆”危机,因此,借助媒介重构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迫在眉睫。技术变革促进了媒介记忆形态的演进,也使人类的记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口语媒介到印刷媒介再到电子媒介,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并使用媒介储存和记忆过去,媒介成为个体记忆的延展,成为集体记忆的承载者——即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构建与重构是迫切需要媒介的。社交媒体是重构传统村落集体记忆最适用的媒介,如今人人都是“媒体人”,社交媒体自带的“去中心化”特征使众多的独立媒体人制作出有关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所以使用社交媒体讲述村落故事对集体记忆的重构作用在当下是无可取代的。再把视野转向当今我国乡村,一个个“媒介化”的村落悄然而起,基于社交媒体下的四川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影像也逐渐显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因此,本文将基于社交媒体之下,探究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的构建,并分析其“颠覆传统”“去中心化”“戏仿性”“拼贴性”等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以及其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显现的原因。
1社交媒体下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的构建
1.1社交媒体的特征决定了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以影像为主要媒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传统村落到哪里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电脑、手机上下载的各种社交媒体软件成为村落个体传媒使用的主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对村庄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乡村社会或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一种独特稳定的传播区,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语境和区域特点,但在媒体的介入下,其固有的传播语境发生了变化,并对当地的社会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段优秀的影像是创作者对历史、人文、生活的独特理解与综合表现,影像记录能够使历史景象鲜活再现,相比于静态图片的呈现,影像侧重记录时间的流动性,交代事件发生的过程,能够更为真实地展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村民的生活状态,也能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动态的记录和保存[2]。例如,非遗纪录片《神性的天空》讲述了被尊为能够连接生死与神灵的“通灵者”,为羌族文化的宣传助力不少;《神性的天空》取景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导演通84THEFILM影视过纪实的拍摄手法将风光旖旎的岷江山水、源远流长的释比文化展露无遗,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羌族特色服饰、仪式歌舞等与羌寨的青山绿水相呼应,全片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和羌族文化特色。此外,与更加深度、专业的长视频(故事片、纪录片等)构建不同,短视频更适应社交媒体的传播语态及观众碎片化、视频化的阅读体验,互动性、草根性及娱乐性都更强,由此决定了社交媒体构建村落集体记忆以影像为主要媒介。形态各异的影像担负着叙述真实、唤醒集体记忆的历史使命,也是表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社交媒体的特性更决定了影像是其构建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主要媒介,用影像讲述村落故事不仅是建构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品格。
1.2社交媒体中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构建的主要内容
抖音所属的字节跳动公司曾一组抖音县域景点数据报告,在前100个热门县域景点中,四川省以11个景点成为县域景点热度最高的省份[3]。位于川西大邑县的新场古镇就通过抖音以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对当地村落中独具川西特色的风景建筑、农副产品、传统美食和人物风俗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每天在其社交媒体平台观看点赞的网友数以万计。再以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爆红的四川甘孜20岁藏族小伙丁真为例,因为意外出现在一名摄影师不到十秒的视频镜头里,伴随着甘孜理塘的蓝天草地和原生态纯真的笑脸吸引了万千网友,不仅入选2020年十大旅游事件,各省市文旅部门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也纷纷加入制造话题。丁真在社交媒体上的爆红,促使甘孜当地的旅游经济显著提升,其日常生活的短视频,如赛马、放牛等也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几乎引发了全网记忆的建构。社交媒体中,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构建的内容主要为村落的自然风光、传统美食、民间工艺、生活碎片等[4],这部分内容往往轻松直白,娱乐性强,不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即可理解,拍摄时也比较容易取材,因此受到社交媒体传播者和受众的偏爱。
2基于社交媒体下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体现
步入工业社会后,人们将科学技术视为珍宝,其在逐渐显现出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人们进行思考,因此,以批判为主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由此诞生。回顾哈桑的理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即是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对抗现代性并建立理性的秩序[5]。简单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一切现有规则的打破和对新的风格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断掀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促使无数电影研究者投入其研究过程,后现代主义与电影艺术相融合[6],因而“颠覆”则成了后现代主义影像的核心思想。这种影像以反传统的立场对传统电影进行深度思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拍摄习惯,拼贴等千奇百怪的艺术技巧与手段,带给观众的是“自我意识强烈”“无序”“浪漫”的一部部反传统影像[7]。哈桑曾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不确定的内在性,在后现代主义影像中,个性化、自由化、去中心化、矛盾多元化、颠覆性、拼贴性等美学特征也体现在影像的题材选择、叙事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8]。
2.1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意味着放弃了对中心权威性、同一性和确定性的强调,对“主流”的概念发出了挑战,倡导多元性和差异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就更看重人的个性化与自由化,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人们拥有了话语权,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今的社交媒体大多应用“中心化的媒体和分散的媒体”模式,除了传统的、中心化的传播媒体外,社交媒介自然具有一种去中心化的特征,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人。过去中心化的主流媒体更多表达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村落集体记忆影像,如《中国古村落》《了不起的村落》等,主流媒体对于传统题材的选择更有利于观众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国家自信,但在如今社交媒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题材已经突破主流媒体传统题材的限制,它们不仅保留了主流媒体的价值观,更显现出“颠覆传统”的特征,出现了“边缘化”的题材,如“四川矮人村”——全村男女身高只有80厘米。除此之外,“四川长寿村”“神秘的东方古堡”等“边缘化”题材的影像也以猎奇的角度引发关注,其影片内容不再遵循主流文化,而是将镜头瞄准了各村落的奇异事件,选题上颠覆了传统文化价值观,但却有不少外地旅客因此引发好奇心走进四川一座座的“神秘”村落。由此可见,“边缘化”题材的出现不是偶然,是顺应当今社交媒体发展趋势的结果。因社交媒体“去中心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人[9],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的美学特征也让更多四川传统村落的人民群众勇敢发声,有关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也逐渐个性化、多元化。媒体人有关村落的一个个影像记录,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深刻完整的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
2.2戏仿性
“戏仿”希腊原文为“摹仿的歌者”,在后现代主义文本中体现为对社会现实、神话历史文本等的一种荒诞滑稽的模仿,从而达到旧意义充分解构的效果。影像中的戏仿,是对文学、过去影像、社会事实等的一种“特殊的再现”,在经过改编后,影像夸张、荒诞、滑稽的风格引发观众思考。在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的传统村落桃坪羌寨中拍摄的影片《杀生》,改编自陈铁军的中篇小说《儿戏杀人》,影片讲述了一群人如何联手杀死了一个“不合规矩”之人的故事。影片不仅有小说故事片段的别样再现,更将桃坪羌寨的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片段特殊再现,整部影片充斥着荒诞悬疑和黑色喜剧的元素,也折射出各种乌合之众的民族集体心理和潜藏的人性心思及人性的复杂,甚是耐人寻味。除了后现代主义“戏仿性”美学特征的体现,《杀生》的选题也是“去中心化”“颠覆传统”的体现,通过荒诞喜剧的戏仿性改编,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影像以一种别样深刻的方式留在观众心中[10]。影片《杀生》在腾讯、优酷等长视频类社交媒体平台播出后,在讨论区引发了热烈讨论,观众都对桃坪羌寨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堡”充满探索欲望。
2.3拼贴性
传统影像的叙事手法多遵循线性叙事,而现代社交媒体多以碎片化叙事的微小视频为主,以“微小叙事”取代“宏大叙事”。村民将不同场景拍摄的影像以拼贴的形式。“拼贴”原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一种创作技巧,指将无序的片段随意拼贴为一个整体的手法。这些零散的片段是大众熟知的,但拼贴出的整体却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给大众带来一种异化的审美体验[11]。后来,“拼贴”手法也常出现在后现代主义影像中,将毫无联系甚至混乱的影像片段拼贴成一个完整的影像,往往能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意图感想,引发观众别样的思考。所以以用户自制短视频为核心竞争力的短视频类社交媒体,在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的日活跃用户均已超过3亿,其拍摄制作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每个短视频在15~30秒,符合现代社会快餐化的生活需求,社交属性极强。例如,近日走红的“四川理塘小伙丁真”的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多类社交媒体平台上播放,引发网友关注视频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对丁真日常生活零散片段的拼贴。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拼贴性”的表现形式已运用到大多数的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的重构中,这些看似无序的碎片影像却能给观众拼贴出一幅完整的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图。
3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一个个独立“媒体人”出现了,现今已与传统的主流媒体形成了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容量限制,“用户生成内容(UCG)”模式应运而生——用户原创内容。当今社会的媒体内容是主流媒体生产和用户生产相辅相成的,因此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显现顺应了社交媒体发展的趋势,即社交媒体“UCG”模式的发展趋势,而社交媒体也为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着眼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世界观的怀疑。自文艺复兴开始,人本位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以神为本产生怀疑,甚至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此看来,在传统文化传承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保留是并存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显现和人们对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保留,以及对我国传统村落集体记忆的构建是相得益彰的。社交媒体自带的“去中心化”特征使众多的独立媒体人制作出有关四川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影像,之后通过“戏仿”、拼贴等手法将碎片化的影像展现给观众,观众心中由此拼贴出一幅完整的传统村落集体记忆图。
参考文献:
[1]郑宇彤.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39.
[2]郑荣.关于乡土中国视域下我国纪录片创作的嬗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6(8):228.
[3]何顺民,曹文泉.媒介场景视角下政务短视频的传播[J].青年记者,2020(2):35-36.
[4]宫承波,田园.短视频火爆背后的大众视觉消费转向[J].新闻论坛,2018(1):12-14.
[5]郭瑶.浅谈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保定:河北大学,2016:20.
[6]蓝凡.后现代电影的“后式”风格[J].艺术百家,2014(4):108-120.
[7]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0-56.
[8]程青松.国外后现代电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101-110.
[9]刘雅菲.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23):163-164.
[10]李展.黑《杀生》脸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J].电影文学,2016(15):52-54.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古代文学;误区
古代文学课程是所有综合性及师范类大学的一门传统课程, 是高校中文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基础课,近几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巨大冲击。如今,仅仅运用板书和教师口授的方法已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把古代文学的优势充分地表现出来。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将古代文学知识与传统的音乐、书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将古代文学知识当作一种享受,同时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具备了以往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我们的古代文学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新兴事物,还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我们来说,任何真理走向极端就会变成谬误,在这种手段的具体操作运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或者误区,还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比如在理论上显的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等等。本文试就如下几个问题做些探讨。
1、过分追求多媒体表面效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手段仍不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承认传统教学手段仍然具有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同教学方法一样,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否则,就不可用,也不能用。比如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将教案内容原原本本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用课件替代黑板,学生拼命记笔记,但也赶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而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成为无章法的机械式教学模式,这实际上是把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搬家”,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极大浪费。过多地使用这种方式,也会造成“审美疲劳”,出现厌食症。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兴趣,起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效果绝对不如板书。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为了哗众取宠以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竟做得花里胡哨。更有甚者,竟故弄玄虚,给课堂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这都是没有把握适度、过于极端造成的。由此可见,把课件作为教案的翻版或完全替代黑板的教学,弊大于利,应慎之又慎。
2、违反信息量适度原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备受青睐,是不是课件教学过程中就要无限制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呢?显然不能。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重视了这个问题呢?众所周知,传统教学都能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何况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发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 严重制约多媒体教学优越性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信息量堆积过多过大、画面切换得太快,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违背了信息量适度这一条教学原则,过犹不及,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些课件教学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违反多样性的教学规律,上课时只顾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地一味播放、讲解,而无暇顾及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反应,结果使多媒体教学成了讲稿演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无法进行教学互动,也就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又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理解、思考、交流和质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以后更需要教师的激情、学术修养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应该站在讲台前面,面向学生,有表情、有手势、抑扬顿挫、有即兴发挥,有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表现和表情有所反应。要让学生面对一个人而不是一台机器。否则,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也就是说,有了好的工具,还要有好的使用者,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过分依赖多媒体资源,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多媒体技术,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而还去生硬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如有的教师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即使与学生近在咫尺,却非得通过BBS对话方式才可以交流,认为这才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其实恰恰相反,人为地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我们经常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网络上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创建了公共学习邮箱、讨论区、把学习资料挂到网上后,随之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可见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过分夸大课件的作用,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邓其畅.物理课件制作的误区.[N].教育信息技术.2003(3)
[2]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12:212-230
[3] 刘继征.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N].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6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Discussing on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in Multimedia Technology
Yu Dong
(Software College,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Zhengzhou450053,China)
Abstract: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students can follow teachers ideas,and it had a reaction time.In addition,many teachers will suddenly produce some valuable inspiration,these inspirations often are the teaching essence,then we could make it through the blackboard writing to show.
Keywords:Multimedia;Teaching;Course;Design;Lesson planning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多媒体教育技术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播放等技术于一体,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综合处理文字、数据、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高效、融合、适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主要特点和优势有:通过利用文字、图像、动画、数字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的发展也只是初期阶段,其应运并不完美。
一、教学设计思想不明确
许多教师并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多媒体教学,只是应付学校的检查。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处理,或脱离学生实际,或不注重重点、难点的处理,贪多求全,导致的结果就是将课堂组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教案、所有资料尽数罗列,统统搬进课件。上课时只按预定方式播放,学生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无法实现参与、发现、获取适合自己学习资源的目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备课过程中教师课件制作的不认真
在多媒体教学中,备课过程中的课件制作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要想成就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加上贪图方便的心态,导致部分教师把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课件稍作修改或根本不作任何修改,便为己所用。另外,现在出版的教材中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课件。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而不是一概而论。随意使用那些教材配套的课件或者从同行中拷贝一些课件。这样做容易使教学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另外,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复制,甚至简单的文本复制。这样做只是省去了课堂板书的辛苦,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相反,这种简单的复制和重复容易使学生疲劳,产生不耐烦的心态,有损教师的威望,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三、课件形式过于单一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文字、表格或图画的简单拼合,不能有效运用动画、视频、音频、数字电影等技术,无法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件形式过于花俏
在应运多媒体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越花哨越好。据笔者观察,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很喜欢使用一些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的字体,飞驰而过的字幕,漂亮的按钮,动听的背景音乐,晃眼的界面,轰轰烈烈的视频。这样做无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却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机械,影响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课件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教学过程只是一味地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和路线,将课件快速播放、宣读,不进行对学生的观察,就会缺少教学互动,学生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回答,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突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
六、忽视板书
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完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板书和教师一起思考问题,这就有了一个反应的时间。另外,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会突然产生一些宝贵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的精髓,这时就可以将其通过板书来展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种事物都有他的特性和优点,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一方而菲薄另一方,毕竟在多年的教学中,黑板以及板书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应该善于使用板书来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林莉.多媒体教学发展历程初探(上)[J].开放教育研究,2000,5:15-16
篇8
[关健词] 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 马亮,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节水灌溉理论,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84-0002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兴起,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电视等)所不完全具备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1][2][3]。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集成一体,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示与传递。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切实际地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多媒体的利与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和使用,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重要原则[4][5]。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通常是以教师口述为主,黑板板书为辅,向授课对象进行讲解,用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将所授内容传授给授课对象。黑板和讲台成了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的主要场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应用多种展示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方法将课堂讲授内容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通过丰富的视、听等辅助手段展示所授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形成教学双向互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运用多媒体可使课堂讲授内容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互动,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以口述与板书的表现手法来讲解重点和难点的困境,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易掌握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三)大量信息储存,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上的信息来源丰富多彩,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手段使得课堂气氛生动直观,展示内容多,演示速度快,能够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学生。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多内容、高效率等特点,可使教学节奏适当加快,有利于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和了解大量的信息。以课本为主,添加各种声像资料,使自制作课件充分地发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特色,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好的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授课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单位授课时间内的信息传送量和课堂效果。
(四)信息资源共享性
教学课件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图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传播成为现实。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地表现出来,同时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现,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自主复习或预习教学内容成为可能。
三、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虽然优势很突出,但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注重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课堂讲授内容差异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将更加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它独有的特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虽说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但数千年来的运用和改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真正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就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注重课件质量,突出重点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把教学内容归纳成为提纲挈领的学习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自制课件要有一定的创新和构思,依据教学大纲及本学科特点选择重要的信息,并注意不要出现课本原文照搬制作课件的现象,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另一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起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只有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师生的教与学的矛盾只能通过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来解决,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将所讲授内容更加清晰、通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展示,而缺少必要的讲解及说明,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四)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虽然较传统教学信息量更多,但是也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靠课堂时间,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很可能会变成“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课后通过课件的回放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多,演示速度快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 语
课堂教学是世界教育范围内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讲授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阔、课堂效果是否能够真正提高,仅通过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就希望能够完全解决以上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授课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寻找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授课形式,才是提高授课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基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世俊.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
[2]咸威.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
[3]吴海涛,熊曼辰.浅析多媒体教学及其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
篇9
【关键词】连接主义 多媒体资源 互动性 自主性
【注】该论文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101YM120008)资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54-01
一、引言
1946年诞生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ENIAC,但是计算机真正应用于语言教学始于60年代,在40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行为主义、交际主义、综合主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1],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相应的语言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了60至80年期间Skinner行为主义的影响,并受制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局限,计算机依据学习者的水平提供语言材料和练习以形成足够的刺激,而学习者进而做出语言反应。交际主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70至80年间的交际主义教学法,聚焦语言的使用。此外受益于个人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软件出现及时提供了学习者使用语言的语境。综合主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自90年代起,随着建构主义逐渐的盛行,注重学生重新构建新的意义从而习得技能。同时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资源中,学习者如临真实的环境,通过人机和人人互动解决语言学习问题。
不难体察,上述三阶段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法,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交际主义,更或是建构主义,所关注的都是学习的实际过程,而非学习内容的价值。但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21世纪,知识流通迅猛,日趋复杂。一方面需要掌握种种观点才能得其全貌;另一方面靠一个人正确掌握和理解一个情景、一个领域、一个课题的全部内容甚为困难,个体很难具备这种能力[2]。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中,我们更值得探索的是信息的类型和价值。对知识重要性的评估,先于学习过程发生,评价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质,当知识充裕时,进行迅速有效的评价尤为重要。随着信息的急剧增长,学习行为的发生并非是个人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过程所依据信息并非源于我们先前的知识,而是认知并整合信息间的联系和模式的过程。我们已日益认识到我们的心智是一个连接和创建的结构[3]。
二、连接主义
连接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加拿大的教育家 GEORGE SIEMNES的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自2004年问世以来,虽然贬褒不一,但是不能否认连接主义的学习观的确反映了数字时代的技术对学习过程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往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认知信息处理中)为基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怎样学”与“学什么”正在被“从那里学”所补充[3]。在2004年SIEMENS的“连接主义――电子时代的学习理论”认为信息通讯技术革命下的学习呈现以下的特征:
首先,学习是一个连接和创建的过程。进入数字时代,我们不可能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习得我们需要的知识,我们的能力源于不断地构建连接。我们不可能亲自体验所有的一切,他人的体验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学习者的关键在于如何辨别复杂的内容中潜在的网络模式,而学习网络包括节点和连接。意义创建在于能否创建各节点间的连接。
其次,学习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学习内容既然是分散复杂的,那么辨别任何事物间的联系继而建立连接类似于蝴蝶效应,若是当初决策基于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决策本身也不再正确。因而识别信息的现实性和可变性,并适应连接模式的转变,做出正确的学习决策是重要的学习任务。
最后,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即把学习内容最初随机的状态自发的形成有组织的结构和模式。自我管理要求个人的学习网络应该信息公开,即能识别网络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并改变自身的结构。因而形成各种信息间的联系,从而创造有用的信息模式,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学习的能力。
SIEMENS曾用输油网络来比喻他的学习网络,在他看来,管子比起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创建连接比学习内容更重要,怎样连接更多知识的能力比已知的知识更重要。任何学习理论的真正挑战在于在应用实践时驱动所需的知识,当需要知识却不具备时,接通符合需要的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知识在不断地增长演变,存取需知比起现知更重要。连结主义呈现的学习模型,认同了社会的结构变化,学习不再是内在的个人行为。当新技术使用,人们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三、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学习网络的连接和创建
计算机的使用本身不构成教学法,但是计算机强迫教学法用最新的方式探索计算机的优点并减少它的局限。连接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它所提倡的理念无疑适应了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基于计算机的资源的优势,将颠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使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真正地走向交互和个性化的时代。
多媒体语言中心的出现应该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综合了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媒体的电子特征,但是任何资源的成功取决于它使用的方式,特别是如何纳入教学过程。教师如何构建学习环境,提供何种学习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是教学的关键,而教学法其实隐含了教师的学习观,基于连接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语言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地连接和创建学习网络。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一个最大的应用潜能就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连接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学习者在一生中可能进入各式各样,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3],通过多媒体资源,学生接触各种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借助元认知策略以及教师的引导,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连接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自主评价各知识点,决策知识的现实性和相关性,不断地更新节点,建立新的节点间的连接。
教师在构建多媒体资源环境时,可以借鉴因特网模式,即网站之间可以通过超文本语言进行连接,虽然网页很像书页,但是它包括了很多的链接,以及网页间一键式的往返浏览。这种资源的网络连接模式类似于学习者的学习网络的连结和创建,节点间多路径的连接,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复习词汇和结构,判断节点的价值,能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辨能力,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比起“问答式”直线型反馈,通过自主的连接无疑更具互动性,启发性和探索性。
四、结语
多媒体中心往往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计算机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创造有利的环境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者大多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设计多路径的资源环境时,给学生一个默认路径。所谓默认路径指教师认为最佳的路径,完全开放的模式会使学生焦虑,但是教师也需明示偏离默认路径的条件,让学生减少歧路口的选择。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不再依赖教师,有更多的空间在自然或半自然的环境中亲自探索自然语言。
所以技术并非万能药,只有结合电子时代的学习理论――连接主义,优化多媒体自主学习中心的资源,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西门子・乔治.建构主义――电子时代的学习理论,[OL].
篇10
1、能突出重点,使静态的课本内容迅速变为动态的画面世界,富于生动形象,学生更有直接参与之感。
2、易突破难点,使问题的来龙去脉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利于提高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施。
3、好创设情境,使学生尤如身临其境,容易领会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乡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理性地分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的不足,对更快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作用及前景不言而喻。
现在,乡村小学的广大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因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文、声、像等丰富而高超的表现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显身手,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即时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便处于与教学相应的气氛中,进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多媒体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尤其在乡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不利于课堂教学,自然也就完成不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这就表明乡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件。因为我们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不足,能用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目的是想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课件,并在课件制作的方式方法上下点功夫,以确保其具有实用性。
那么,乡村小学的教师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在肯定、应用并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不应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课件。
1 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课件,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教学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课件作辅助,而与之相应的教学课件则需要有目的地选择。也就是说,只有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课件,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因为课件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随便拿一种来应付是不行的。某些教学内容用课件来展示,不但图文并茂,描述确切,层次分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赏心悦目,对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其作用显而易见。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想使学生理解、领会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必须选择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图形课件。教师通过图形课件的转化演示(转化演示表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就可以使学生在这个转化演示过程中理解、领会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自然明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高(S=ah)
2 有计划地选择教学课件,是为了教学过程的善始善终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轻松多了。但为了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善始善终,教师还必须有计划地选择教学课件。选择教学课件无计划的话,课堂就有出乱子的可能。当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必须预先准备(计划)好一对同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和一杯有颜色的水。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将杯中有颜色的水倒人空圆锥内至满,再倒人空圆柱中,这样连倒三次,让学生观察到空圆柱才已注满水,而注满水的空圆柱表面有两条闪烁的虚线将它平均分成三份。点击注满水的圆柱,飞出其中一份,并显示飞出的一份水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相等,而圆柱原来所剩部分则显示红色。在这些图文结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的视觉、听觉中已经形成了“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的共识,由此可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一1/3SH。这种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化静为动的课件演示,想必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有步骤地选择教学课件,是为了教学环节的循序渐进
这里所说的“有步骤地选择教学课件”,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对学生演示所需教学课件的先后顺序。相应的例子无须再列举,具体的做法也不必多说。只要教师能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设计,把握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确保演示所需教学课件的顺序先后分明了,教学环节就会循序渐进。
4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课件。是为了教学任务的成功兑现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教师为何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课件呢?显而易见,如果教师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课件,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成功兑现,那么,这同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能治好病人的道理不是基本相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