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素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非常重视,早在本届学生还在高一时,就分别成立了学校新课程实施委员会和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加强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
2、工作主动行动早。
本届学生在高一学年结束时,学校就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拟定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评定,这为今年高三的评定练了兵,积累了经验。(高二学年也准备了评价资料进行评定,由于省里的软件升级,最后评定没有完成。)
去年底,我们得到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在今年月5号完成的消息,之后,即着手作了一些准备工作。新学期一开学,学校就召开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印发评价方案。月12号,市教育局基教科召开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议后,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对学校先期制定的评价方案和细则作了修改,并再次召开了评价领导小组成员和高三班主任会议,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了安排。布置高三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学生书写评价三年的学结,填写《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
二、落实方案,根据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工作总结
学校制定了《铜陵市第九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铜陵市第九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补充通知》,并将两个工作文件发到了领导小组成员和班主任手上,要求评价工作按照通知中的日程安排进行。
我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流程是:组织培训----实证材料的验证----学生信息的输入----评价----评价结果审核----评价结果上报。
1、组织培训:学校在月10号、16号召开了两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三次高三各班主任会议,进行工作布置及进行培训;各班主任分别召开本班学生和学生家长会议,就本次评价的有关内容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和宣传。评价监察小组公示学校具体实施程序和细则,使每位参加评价的学生、家长、教师了解评价的意义、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2、实证材料的验证:月19号,各班级开会进行学生总结交流,展示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收集的实证材料,在全班同学无异议的情况下,班级评价小组对实证性材料进行了确认签字。
3、学生信息的输入:月20号,各班学生将实证性材料录入计算机。(在学生进行实证性材料录入前,计算机老师(鲁大志)已经将评价软件安装好,软件运行和机房里一切都正常,学生的基本信息都准确无误的输入。)学生输入实证材料后,班主任再次根据文件要求对实证材料进行审核,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成员监督审核工作,并进行抽查,确认班主任的审核过程。
4、评价:月24号,学生第二次上机进行互评。由于计算机内存小,五十多人同时进行评价时,系统反应非常慢,我们五个班学生,互评进行了两天半。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第一是机子慢,半天只评价一个班;第二是等在外校借读的学生回来评价,他们不来评价教师评价不了,等了一个上午;第三是我们分三年评价的,每评完一年再进行系统切换,这些都耽搁了我们的时间。教师评价完成后,班主任给每位学生写评语,合成评价等级数据。各班评价结果出来后,学校评价小组成员对各班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校长最后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2号上午,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把高中分三年评价的改为高三一年进行,把前两年的实证性材料都纳入到高三一年来。这把我们前面分三年评价的工作否定了,我们又通知班主任对部分学生的实证性材料进行集中,修改评价结果,录入、审核,忙了一天多,好在我们学校优秀学生并不多。
5、评价结果审核:月4号,学校将高三五个班级公民道德素养方面评为优秀或有其他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在全校张榜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给予答复。评价的结果请学生签字并书面通知学生家长,如有异议,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给予解释、处理。学校留存学生和家长签字的评价结果纸质材料,以便日后备查。
6、评价结果上报:月5号,填写两份纸质高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在这两份结果上签名,一份盖学校公章后上报市教育局,一份学校保存。鲁大志老师负责通过网上向省教育厅报电子结果。
三、体会与思考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是高中新课改推进的配套措施,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推动高中新课改工作。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对高中新课改不以为然,也没有感受到新课改与过去有多大的不同(除教材外)。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使教师、学生对新课改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触动了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他们了解到,如果光有文化课的优势,其他维度考核达不到优秀或A等,想上理想中的大学,也是很困难的。同时,这个考核,也使学校的管理获得了一个有力的抓手,它使学生重视学校班级、教师、各部门的考核,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遵守课堂纪律,接受老师的教育。
要搞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我感觉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校要完善一些制度,如: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各种奖励和处罚制度、各种活动开展和评奖制度、班级考勤制度、学分认定制度及公示制度等。
2、各部门、班主任落实工作责任制,按时收集学生活动的实证性材料,班主任要每个月利用一个班会课时间,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材料整理和自评,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各部门定期对获奖或受罚的学生、获得学分的学生进行通报,发文通知。
3、班主任要记录学生请假、迟到、旷课的情况,并定期在班级公布,并通知学生家长。学科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作业上交数量及质量、考试成绩情况,为学生学分评定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根据。
篇2
一、注重课程思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新时代高职毕业生
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时,要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要新近时代、新近生活新近培养对象,在传授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有思想引领力、政治认同力、教育感觉力,要让教育成为成学之教、成人之教、成业之教、成已之教和幸福之教。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策略
每个教师都应不忘初心,坚守教师天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首先实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要深入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来源情况,综合素质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标准,要与学生实现同频共振,最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实现以问题为导向有批判质疑性教育教学转变,讲授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启发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认识人的多元智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四教育要回归生活,要真实教育,即教育要与行业职业充分融合,要注重行业实践,着力技能的学习训练,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的思路开展实践教学。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不止是良心,更是责任。作为每一个高校教师,要掌握好课的总体标准,在每门课程教学前,要严格按照优质课的有思想、有灵气、有真情有风格、有品性五有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每次课后,都要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反馈,是否达到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并不断总结和改进,经常开展研究和交流,最终形成教学评价与反思改进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积极拥抱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打造优质课程
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处于技术变革最快的新时代高校教师,应积极拥抱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洞察新技术、锤炼新思维、掌握新方法,智慧运用教育技术赋能教书育人。做为数字移民教师面对数字原生代学生,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重新跨越比数字鸿沟更难以逾越的动机鸿沟,不断自我激励,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要像对待同事一样对待新技术,加强教学设计,做到善教、乐教和爱教,使每个学生会学、悦学和勤学。在打造优质课程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图文处理工具、软件和多种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制作注重信息可视化,适度减少单纯的文字、数字和图形,增强教学效果。
五、做好科研课题申报
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成功申报科研课题必须首先要考虑拟研究的课题是否是重大的科学问题,是否自己对该课题有深入的了解,从中提炼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准确,研究课题是否有创新,使用的实验体系和实验方法是否合适。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填报课题申报书的重要性。申报书是科研立项的最重要的敲门砖,要熟知每一类项目申报的要求、范围、条件,是否有限项目规定等。申报书的内容要完整、详实。一是立项依据和背景要科学而充分,内容应涵盖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二是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不宜太多,最好3个左右。问题太多,研究条件要求更多,可操作性差,结果不确定性发生率增加。三是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要具体明确,有操作性和可控性。四是在申报课题时,要做好文献检索与文献追踪,要让参考文献服务于课题申报,要注重文献综述的撰写。五是申报书正文的撰写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条件,重点为研究内容。
六、高校教师要做好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情绪纾解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结构
一、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 clelland)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素质(competency)的概念,认为素质是指和参照效标存在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深层次特征包括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和浅层的知识与技能。陈仲庚教授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命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向人生成”为基本理论框架,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审美·思维、知识·能力、身心·素质这三项六款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而言,是一个较为全面而充分的结构体系,这也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以此为基础,结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其中思维是最核心的素质。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或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应用活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劳动,它是建立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的智能行为。因此,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可塑性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以及应用知识进行科研、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等综合性能力等一般素质,而且应该具备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综合性的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养等特殊素质。特别是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需要具备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和能力。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共同作用便构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确定为:不仅要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和较强的道德意志力量等一般素质,关键是要具有通识性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等特殊素质。
二、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结构
1.思维。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中,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思维能力虽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心理学概念,但在人类活动中,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思维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系统认识世界;其二,思维具有对其对象包括思维主体进行评价、调控与决策的实践作用。就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与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思维方式包括哲学思维方式、一般思维方式和个别思维方式三个层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只有全面掌握并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思维能力和思维效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
2.知识与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结果,掌握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能的运用,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准备更好的条件。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该领域应该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为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和职责所应理解的东西,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等。技能则是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运用经贸理论分析解决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能力、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调查能力以及完成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流程的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实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提升。
3.身心与道德。在人全面发展的各因素中,身体素质应该是最基础的载体,也是其他各种素质赖以生存和提升的基础。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人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学习和竞争的能力方面都会更强。而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人,会有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正确地对待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每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目标,都应该是和社会需要紧相连的,脱离了为人类造福,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人的才干就会受到抑制。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以后主要从事的是与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工作,面临的将是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复杂的工作甚至更加复杂的人群,所以拥有强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个性、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很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4.创新与特质。创新能力是人们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和科学知识,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思想来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指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开拓创新,对外贸实践技能的创新,而不是指贸易理论研究的创新,也可以说,这是更高层的实践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在素质教育中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不断提高的。特质是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既然人们是根据他们的特质与世界抗衡的,那么人们的特质就要把各种经验组织起来激发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要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对象处理复杂的国际商务问题,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质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国际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三、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能力结构
1.通识性知识。“通识”不仅仅要求知识的掌握面要宽,而且要求对知识的运用能够汇通、融通和变通。通识性知识有助于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应该单单只掌握专业知识或与从业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掌握覆载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将学习的重心从现成知识的接受,挪移到综合性的判断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广阔的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态度的陶育上,才可以成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高级国贸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2.全面性素质。全面的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素质外,还包括身心、特质、职业素养等隐性素质,隐性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素质,并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性首先就体现在更加全面的隐性素质上,而隐性素质又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的。因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首先得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可以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和心理调控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获得挑战挫折的勇气。
3.综合性能力。康德曾说:“人的目的是‘做人’。”因此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做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做人”的能力,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全方位沟通及带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做事”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驾驭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等,而且还必须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未来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重点
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等显性素质上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在身心道德、创新特质等隐性素质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将重点放在隐性素质的提高方面。
1.道德境界的培养。柯尔伯格认为在“无律”“他律”及“自律”之后,还有一个“普遍性伦理学原则”阶段。黄富峰认为,在普遍性伦理学原则阶段的德育内容应该注重德育主体道德境界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注重德育境界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思想和道德知识的体悟最终实现在行为上的道德和谐性。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培育是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作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系统的德育知识,更需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大气的人格。所以,除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通过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促使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真正把社会思想和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2.个性特质的塑造。个性特质的塑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它以尊重个体为前提,把握个体的个性特质,因势利导,扬个性之长,弃个性之短。个性特质的塑造对个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以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基础,在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开展自由联想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个体优势潜能。在这一过程中,自由教学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教学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教的自由是教师选择教什么、如何教、何时何地教的权利,学的自由包括“选择学什么(选修课程)的自由,决定什么时间学和怎样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自由教育是遵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本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自由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为满足自己对新知识的好奇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境界,乃是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3.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提升首先要从自我意识的训练入手,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观察,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中发展而成的。因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心理素质的提升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重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各种标准化测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第二,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心理素质训练的环节,引导学生体验自我内心情感;第三,通过模拟的国际贸易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团队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监督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1]陈仲庚.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1).
篇4
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使高校招生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这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
近日,《扬子晚报》以“高考改革要看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发现九成学生素质都打A”为题,将目光聚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据了解,在现行的高考录取政策中,学生高考成绩中已包含综合素质评价,但此项综评成绩由中学负责判定,虽然高考报名袁上注明“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录,否则,视为无效”这一条,但实际90%以上的学生都能拿到A等。面对综合素质评价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特别是在推进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更好地使用评价结果还有待深入研究。
破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需要用科学的评价理念予以引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本质上看,推进多元录取机制,就是希望通过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倒逼评价制度改革,引领高中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是在推进高考改革背景下看待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因此,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不应当只看重评价结果,甚至只是为了升学而追求一个好的评价结果,而应更加看重过程,注重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让学生真正从评价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获得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破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要求高中学校把握好实施环节。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是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从保证科学性角度看,综合素质评价应当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相契合,综合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使考查学校教育质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相一致,形成政策合力。就高中学校而言,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
从保证客观性角度看,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很多内容难以量化,容易掺杂一些主观因素,操作弹性较大,导致评价结果的说服力不强;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学校组织实施,因顾及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难免会出现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学校尽量给学生打高分。这样的做法,既偏离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也难以实现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改革目标,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深层次改革看,要着力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强化事实性材料和写实性描述在评价中的作用,避免简单化地打个分数、给个等级。
破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要求高校把握好使用环节。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有可能会使综合素质评价走向功利化,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但转换一下思路,通过实现这样一种挂钩,客观上会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受重视程度得到提升,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不断走向规范和完善。从推进改革的视角看,破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要求高校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在招生录取时,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更具操作性。二是在目前诚信意识相对薄弱的社会环境下,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容易受到种种不诚信行为的干扰,因而要求高校在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时,做到客观、公正和透明,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势必会增加高校招生录取的工作量,调整现行的招生录取办法,给高校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有利于确保评议审核过程更加充分和严谨。
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使高校招生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这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虽然破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还会面临诸多挑战,探索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改革的方向应当坚持,推动改苹的决心不能动摇。
篇5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教学改进
一、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意蕴
尽管评价结果处理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评价改革着重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处理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关注领域。目前,学者对评价结果处理包含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步骤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真正明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评价结果处理的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处理,是指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学生评价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表述,并与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反馈与交流,以及采取适当措施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改进和干预的过程。”根据学生评价的结果,通过采取适度奖惩措施,进行正向与负向激励。
2.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价值诉求
在以往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结果往往以一份科目成绩单、一份教师评语总结、一个档案评价袋或一张学生成长记录汇报单的呈现而戛然而止。事实上,要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终结性评价带来的固定的评价范式,需要在评价结果处理过程中始终贯穿教育的价值追求,即为了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问题表征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表述差、反馈低、交流缓、干预少,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处理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从评价结果处理的内涵解析到价值追求再到模型建构,均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一些发展中的难题,但也在以下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
1.评价结果处理的目的:选拔甄别居于首位
当前,我国学校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目的仍然定位于为高考服务,为社会筛选人才服务。在这个大背景下,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们“尽职尽责”,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出高分学子和高考状元,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人格的塑造。针对评价结果的干预和改进更是止步不前,流于形式。这种对评价结果处理的认识只会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远。
2.评价结果处理的反馈与交流:相对缺乏
目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反馈还未提上日程,学校管理层、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囿于高考指挥棒的藩篱,对信息的反馈还只局限于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成绩和分数,导致对综合素质反馈结果的效果很不明显。在评价结果处理过程中,学校也没有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反馈中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家校联系的匮乏和沟通的不畅使得大家没有产生合力,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处理问题,结果老师教育效果微弱,家长怀疑学校的工作,学生进步也微小。
三、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改进路向
前文论述分析了当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可以就普遍存在的上述困境,以“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寻求评价结果处理的改进路向。
1.从应付考试到完满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高中生是独特成长的个体,是真实存在的有无限可能性的人,他们的终极目标不是高考这个唯一性。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人,一个需要充分受尊重的人,一个需要发展的人,一个想要成为自己的人。家长要摒弃传统的只为孩子提供一切经济支柱而缺少精神关怀的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不再只是追求分数和排名,而是发掘自身的闪光点,由竞争转为同学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2.从单向转为多向走向评价结果处理的“自我接受评价”
评级结果产生后,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进行多方面沟通,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纵向剖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案,实现自己的个性发展。
3.从量化到质性的评价结果表述方式,提高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
当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当前评价结果处理中更好地运用质性处理方法。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考查,依据传统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量化处理,结果采用“分数”的形式以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对于比较模糊的诸如“思想品德、道德价值”这类难以量化评价的素质,则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处理方式。老师、同伴以及家长通过对被评价者日常学习交往过程的细节、行为的观察、描述进行写实,进而还原学生最朴实的学习、生活状态。
4.从终结性评价范式走向发展性评价范式,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篇6
[关键词] Dubin-Johnson综合征;超微结构;肝细胞;透射电镜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00-03
家族性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有2种类型:Rotor综合征和Dubin-Johnson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于1954年由Dubin和Joh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慢性、良性、间歇性黄疸[1],主要为结合型高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症。由于肝细胞内性质未明色素的沉积使肝脏呈黑色[2]。研究发现沉积的色素颗粒不是黑色素[3],而溶酶体在某些肝脏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某些代谢紊乱[4-7]。脂褐素是溶酶体消化后残留的成分,是人类肝脏常见的色素,推测肝细胞脂褐素与这些色素可能有关。本研究主要观察了该综合征肝细胞内颗粒的超微结构特点并与脂褐素颗粒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门诊和住院的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年龄14~46岁,平均(26.7±10.3)岁;女7例,年龄17~48岁,平均(34.0±12.5)岁。其中10例患者有典型的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表现,如持续性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为28.2~59.6 μmol/L,直接胆红素为15.3~35.8 μmol/L。肝穿刺组织肉眼呈黑色、肝脏组织学检查正常,肝细胞内有色素沉积、Bromsulphale清除异常。3例患者只发现黄褐素沉积。色素用Gmelin和铁染色阴性。HE染色、消化后PAS染色、Hueck反应、氨银染色和Schmorl反应都显示与脂褐素相同。1例入院时有轻度黄疸、恶心、呕吐。在入院前1年出现类似发作。体检发现脱水和轻度黄疸。入院第2天,呕吐停止,4 d后巩膜黄染消退。4例患者以黄疸入院,体检发现肝脏位于右肋缘下1 cm,无巩膜黄染。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Dubin-Johnson综合征。
1.2 方法
为进行比较研究,对18例患者的肝脏活检标本进行了透射电镜检查。用于电镜检查的活检标本固定于25 g/L戊二醛4 h,用10 g/L锇酸后固定1 h,PBS洗涤后、梯度酒精脱水、Epon 812包埋。玻璃刀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定位后,进行70 nm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日本电子光学有限公司)观察。
2 结果
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肝细胞内有明显色素沉积,主要见于肝细胞毛细胆管周围(图1A)。定位切取含色素颗粒部位肝组织进行超薄切片,铀、铅染色后发现肝细胞内有特征性的单层膜包裹颗粒。大小为0.2~1.0 μm。颗粒大多聚集于毛细胆管周围区域的肝细胞内(图1B),也可散在分布于肝细胞质内(图1C)。颗粒通常包括3种成分:沉积有铁蛋白样的基质、电子致密体和脂样小滴(图1D)。这些颗粒缺少典型脂褐素颗粒的分叶结构,每个溶酶体部分为多形性,电子密度不一。常存在许多与脂滴相关非常致密的小体,而溶酶体的其余部分由中等电子密度的均一性颗粒物组成,表现为点彩状外观。与脂褐素相比,它们相对富含颗粒状基质,而脂滴样结构少见(图1E),这些颗粒可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不规则结构(图1F)。肝小叶中央区可发现大量无定形颗粒(图1B),这些颗粒缺少脂滴样结构。相反,在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内电子致密小体丰富(图1E)。在某些方面,它们类似脂褐素,但与脂褐素不同的是,某些颗粒内含有明显的致密核心结构。
3 讨论
通常Dubin-Johnson综合征观察到的颗粒与脂褐素一样由3种成分组成:沉积有铁蛋白样颗粒的基质、电子致密小体和脂滴样结构。肝小叶中央区,颗粒几乎全由基质组成,有时为无定形结构。这些颗粒可能是黑肝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在Dubin-Johnson综合征肝小叶中央区未发现脂褐素样颗粒,在周围区有些颗粒类似脂褐素。肝细胞脂褐素常在老年人或疾病状态出现。在代谢、Gilbert综合征[8]、滥用止痛剂、胃溃疡、不明原因肝大患者也曾发现脂褐素颗粒。不同个体,Dubin-Johnson综合征颗粒的微细结构变化较大,甚至在典型的Dubin-Johnson综合征病例也是如此。文献中至少有3类Dubin-Johnson综合征变型:无黄疸脂色素肝功能障碍、体质性高胆红素血症伴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和肝脏脂色素样色素,介于Rotor和Dubin-Johnson综合征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在某些大家族的Dubin-Johnson综合征,研究发现色素沉积程度与胆红素血清浓度无关。
综上所述,脂褐素沉积可出现在多种病理情况下,包括体质性高胆红素血症。一般组织化学方法不容易鉴别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色素以及脂褐素。肝小叶中央脂褐素样色素沉积是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但不具有特异性。正如本研究所发现沉积有铁蛋白样颗粒的基质是Dubin-Johnson综合征的特点之一,而且颗粒可互相融合,颗粒内还可出现致密核心。这些具有致密核心结构的特殊色素颗粒是其他任何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肝活检都没有发现的,可作为Dubin-Johnson综合征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这些颗粒与肝脏变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颗粒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Dubin IN,Johnson FB. Chronic idiopathic jaundice with unidentified pigment in the liver cells:a new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y with a report of 12 cases [J]. Medicine (Baltimore),1954,33:155-197.
[2] Shani M,Seligsohn U,Gilon E,et al. Dubin-Johnson syndrome in Israel. Clinical,laboratory and genetic aspects of 101 cases [J]. Q J Med,1970, 39(156):549-567.
[3] Swartz HM,Chen K,Roth JA.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pigment in the Dubin- Johnson syndrome is not melanin [J]. Pigment Cell Res,1987,1(2):69-75.
[4] Cluzeau CV,Watkins-Chow DE,Fu R,et al. Microarray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rum biomarkers for Niemann-Pick disease,type C1 [J]. Hum Mol Genet,2012,21(16):3632-3646.
[5] Jegadeeswari A,Amuthan V,Janarthanan RA,et al. Two cases of Pompe's diseas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J Indian Heart,2012, 64(2):214-216.
[6] Cotugno G,Annunziata P,Barone MV,et al. Impact of age at administration,lysosomal storage,and transgene regulatory elements on AAV2/8-mediated rat liver transduction [J]. PLoS One,2012,7(3):e33286. [7] Yévenes LF,Klein A,Castro JF,et al. Lysosomal vitamin E accumulation in Niemann-Pick type C disease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12,1822(2):150-160.
篇7
摘要电视节目编导是一个电视栏目创作的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对电视节目编导的素质要求,以提高电视节目编导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导现状分析专业素质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飞猛进,资讯潮流的历史性飞跃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
(一)编导队伍不够稳定
电视节目编导工作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工作,从业人员思维比较开阔,对于问题思考上有很大的跨度。因此,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上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往往跟整个电视节目制作团队有时意见相悖,就会引起人员的流动频繁。而人员流动频繁,会使得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编导工作的稳定性存在质疑。
(二)缺乏专门的培训
相比国外发达的电视传媒业,电视节目编导在我国的从业时间并不长,这就客观上造成我国电视节目编导队伍人才的不足。即便是我国拥有者强大的电视编导基数,但是真正接受过专业电视节目编导教育的从业人员占到很少的比例。“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的模式一直困扰着我国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编导队伍急缺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准高的符合型人才。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电视节目编导的管理机制上尚不完善,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制度不匹配,绩效奖惩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这就使得电视节目编导队伍在制度建设上存在很大漏洞。
二、新形菹露缘缡咏谀勘嗟甲酆纤刂实囊求
(一)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培养一种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需求,从而以更好策划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为此必须要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问题的主要矛盾,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比如《焦点访谈》的选题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
(二)电视编导专业素质
作为电视编导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并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现场同期声、音乐、音响效果、影像资料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阐述和艺术的再现,使电视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大量应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应该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掌握这些前沿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动电视节目创作向前发展。
(三)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
编导一定要了解的电视节目的创作知识,欣赏中外一流的电视节目的代表作品,从鉴赏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博览与精取相结合。在广泛吸取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电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感情。当观众被作品中蕴涵的激情所感动,才会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即感情共鸣。因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驾驭栏目的建构,以适应观众审美需要。
(四)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衡量编导素质的标准之一是对视觉语言运用得如何,即对镜头的把握。编导只有巧妙、到位、恰当地使用镜头,才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图,阐明节目的内涵,才是对视觉语言的高境界的运用。蒙太奇技巧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创作者通过镜头的组织去创造含义、去叙事、去抒情。蒙太奇不仅致力于连接镜头、场面,流畅地讲述事件发展的过程,而且要生动形象地描写故事,层层推演、详尽细致地展示事物,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刻画事物,体现出艺术表述的价值和特色。比如“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就是从看得见的“影像”和听得见的“声音”开始的,让人产生关于“悠久的历史”的联想。
(五)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电视节目的生产是集体创作活动,而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是节目的灵魂,他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参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统筹安排与操作执行。组织协调摄制组的创作人员,在节目录制之前要把节目的主题思想、目标风格和总体脉络等向大家介绍清楚,如向导播讲明意图和要求,导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所有人员特别是摄像师密切配合,拍摄出节目需要的理想画面,进而做到画面切换得当、自然、流畅。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综合素质 改革 借鉴
随着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我国教育方针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教育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认知教育也开始普遍推广,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来说,目前“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多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和抗挫折教育等还很欠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还很差,这些都障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社会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还很任重道远。为此,本文主要尝试剖析日本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从日本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为我国搞好素质教育改革进言献策。
一 日本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及教育改革要点
为了更好地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培养下一代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日本文部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着手有关教育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措施和内容如下:
1日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日本,最有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文部省制定的《学习指导纲要》,该纲要内容对全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等的教育方针和课程安排有很强的指导力。
1951年开始,日本正式实施《学习指导纲要》,在该纲要中规定:小学需开设国语、算数、社会、理科、音乐、图画、家庭、体育等八个科目的课;初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保健体育、职业和家庭等八门必修课和外语等选修课;高中需要开设国语、社会(包括一般社会、日本史、世界史、人文地理、时事问题)、数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学)、保健体育、艺术(音乐、图画、书道、巧工)、外语等八门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以社会结构和人文地理为内容的社会课和以烹饪、缝纫、保育、家庭账目等为内容的家庭课,无疑是增加学生社会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实际生活能力的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1961年日本文部省强化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系统化。其中在小学和初中新增了道德课,在初中的选修课增加了农业、商业、水产、药学等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初中和高中增设了教育教学之外教育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或班级小组活动。
1981年日本文部省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模式,并着手实施消减上课时间工作。之后,1992年开始提倡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不光指知识的习读,更在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教育模式转为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个性,并进一步落实减少授课时间事宜。
2 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内阁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始着手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为内容的教育改革,并于1989年制定宽松式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进而在1997年制定的《教育改革纲要》为落实宽松式教育明确了较具体的内容。其中包括:(1)中明确提出要在宽松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校的教育方法也从“填鸭式”教学改为“自主学习(自我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教育方式的变更。(2)将侧重于学分的高考方式改为以考察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3)强化情操教育,培养正义感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他人等品德高尚之人。将情操教育纳入课程之中,确保有效实施。(4)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提倡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野外锻炼和旅游,培养互助合作精神。(5)加强学校和家庭、地域社会的联系,通过PTA组织(学校家长联谊会)等全社会合力培养素质高尚的人才。(6)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和义工劳动强化学生主动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环保的主力军。从上面的改革内容不难看出,此次改革一改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通过社会实践、休学旅行等,将学生培养成动手能力强、视野开阔、勤于思辨、情操高尚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为了推进教学课程改革,1998年至1999年日本修订了《学习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学力观(学习能力和水平观),明确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同时,为了落实宽松式教育,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消减了30%,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安排。 所谓《综合学习时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一般每周安排2-4个课时。课程内容主要选取国际间理解与交流、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和健康等社会性、综合性主题,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组织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 日本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1 日本素质教育的主要经验
纵观日本素质教育方针和教学课程设置内容,其主要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将教育重点从单纯灌输知识调整到培养具有全面生活能力的人这一目标。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大力强化教育,使学校教育走上了正轨。在此后的20多年间,日本社会中广泛蔓延追求高学历高工资之风,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能到大企业就职并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渴望,教育部门主要抓的就是英才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而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而组织的“应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把为了参加高考而进行的学习称为“受验战争”(高考战争),致使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教育本身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注意到灌输教育的弊端,并着手探讨把教育的重点转变到如何培养活生生的有生活能力的人这一教育原点上来,其中主要方向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并从中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具体措施而言,其一就是增加到科普基地参观学习和郊游、自然考察等机会,通过实践开阔眼界,磨练意志,更生动形象地学习;其二适当减少授课时间,增加《综合学习时间》这一科目,通过外聘教师来上课,或者到社会上去实际考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判断、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难看出日本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第二,素质教育突出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品德情操培养。人的成长许多情况是由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来决定其方向和命运的。就审美而言,它往往无形中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决定一个人修养水准的关键因素。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日本除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图画课之外,还在高中开设以音乐和美术欣赏、书法、巧工为内容的艺术课,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日本的初高中生还经常组织观赏音乐会和休学旅游,在实践中观摩欣赏音乐美术,达到了“娱乐休闲”和“游山玩水”也是学习的境界。
第三,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全社会搞素质教育的局面。首先,许多国家机关和大企业(如日本国会、NHK电视台、本田公司、东芝公司、麒麟啤酒公司等)作为学生的参观基地积极吸纳学生参观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其次,PTA组织参与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资源回收等活动,并选出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负责《综合学习时间》的部分课程指导,协助组织自然考察和郊游活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借鉴日本素质教育的意义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20多年了,也许是由于上热下冷,也许是服务于高考这一指挥棒而使“应试教育”如磐石依然稳固如初,而提高国民素质也几乎成了口号。那么,是什么原因而形成这一尴尬局面,不妨结合日本的经验进行一下冷思考。
首先,关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需要界定。就素质教育而言,它比较抽象,但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育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懂知识会应用的人,人的培养是竞争的最基本要素,其重要性要优于知识本身;其二,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向。人在社会上生存,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其能力是以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社会交往等能力为前提。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三,决定素质的关键因素是文学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很好地具体化。对于这三个方面,日本的学术界和教育部门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探讨和争论,极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第一方面,日本在政府有关教育的答辩中就明确了培养人优于传授知识的观点,并“宽松式教育”政策实施中得到了贯彻。关于第二方面,日本通过课堂外教学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关于第三方面,日本增加古典文学和诗歌的学习,通过组织看录像和观看演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运动”、参加义工活动、义卖活动等自觉提高道德水准。使之在反观我们的素质教育没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就赶时机似地推出,最后陷入空洞化的局面也是必然的。同时,现在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也达到了空前规模,但就其素质而言较明显的就是实践能力差,距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明显是我们素质教育不足所造成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社会性需要加强。在日本教育事业是全社会最关心、最瞩目的事情,上自国会和政府机关,下到学者、企事业单位、社区、PTA组织及其他群众组织,都主动关心教育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我国要很好发展素质教育,就要去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气,本着素质教育人人有责的精神,大家都来关心和支持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另外,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日本,家庭内部非常关心学生的礼貌培养和爱心教育,教师和PTA组织非常关心学生的责任感问题、尊重人格问题和欺凌同学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这样有利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和心灵教育的实施,收到了较好效果。就国内而言,我们的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要么以树形象学典型为主,要么流于说教,其效果不很明显。具体来说,我国的一些企业人事部门非常苦恼招聘来的大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等问题,这与我们素质教育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从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决定民族素质高低的关键问题,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
三 结论
当然,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出现了日本学生因授课时间的较少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但日本教育部门很快采取了必要的弥补措施,保障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日本的素质教育改革比我们早10多年,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和失败教训课借鉴,这是我们走捷径的好方法,有必要认真地学习和吸收,以保障我国的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关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总理曾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只要我们本着务实精神,积极借鉴包括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进取,我们的素质教育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参考文献
乔锦忠.正确减负科学考核推进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7,(3)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1―2005年我市上报国家统计局(卫统35表)的结核病人登记调查表及《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病案信息。肺结核病人的诊断标准、治愈判断标准、数据统计方法均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指南》)的规定进行。
1.2方法
按年度整理数据,对2001―2005年涂阳肺结核发现率与治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2001―2005年病例发现与治疗管理质量进行综合效应评价。病人发现率(%)=本地新登记率/全省平均发病率×100。根据测算,江苏省涂阳发病率为42/10万~43/10万,本次以42.5/10万计算。病人治愈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数+复治涂阳病人治愈数)/年内登记的涂阳病人总数×100。病例发现与治疗管理综合效应(ICT)%=病人发现率×治疗覆盖率×完成治疗率×痰菌阴转率×100,它表示的是每年结核病传染源减少的幅度[1]。
2结果
2.1涂阳肺结核发现率
全市2001―2005年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6 981例,比前5年(1996―2000年)的登记总数3 103例增加了3 867例,发现涂阳病人总数是前5年的2.3倍。涂阳发现率2001年为21.72%,2002年为27.65%、2003年为41.05%、2004年为90.75%、2005年为94.15%,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由2001年的21.72%上升至2005年的94.15%。5年平均发现率由前5年的25.38%提高到55.52%,见表1、表2。
2.2涂阳肺结核治愈率
根据《指南》对6 981例涂阳患者实行全程督导治疗,按《指南》规定的考核指标,对化疗管理、化疗效果进行考核。5年平均治愈率为87.62%。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01年的93.1%下降至2005年的87.74%,见表3。
2.3ICT
ICT由2001年的19.61%上升至2005年的71.04%。2001年为19.61%、2002年为24.11%、2003年为34.77%、2004年为66.10%、2005年为71.04%,见表4。
3讨论
苏州市实施《规划》以来,由于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并及时到位,对疑似肺结核病人实行了免费筛查;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医疗与防治机构之间的合作,实施防治结构与医院共同参与的PPM-DOTS策略[2]。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在卫生部门的干预下,我市主要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逐级分解任务指标,建立金字塔型的病人发现网络;②广泛宣传政府的免费诊疗政策;③开展循环执法督查,加强网络直报、转诊和追踪;④痰检质量保证,创建“规范免费查痰点”方便病人查痰;⑤实行报病奖励机制,建立发现、报告和转诊肺结核病人有奖制度。通过上述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转诊率和防治机构的追踪到位率,因而使涂阳肺结核的发现率得到明显提高。在病人发现率提高的基础上,各级严格执行《指南》和DOTS技术规范,对确诊肺结核病人提供全程的抗结核药物免费治疗和有效的督导管理,通过三级防痨网的系统协作,创建“规范督导点”,对每一例涂阳肺结核病患者,都要落实“三定、四见面” 的督导制度,即定督导点,定督导医生,定服药时间;治疗医生、结防医生、督导医生与病人之间相互见面,从而提高了现患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保证了治愈率的达标。虽然治愈率相对降低,但是, ICT却得到了明显提高,结核病控制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认为,肺结核发现率提高后,由于流动人口患者和复治病人比例增加等原因,给治疗管理带来了不少新的困难。为确保《规划》后5年治愈率达85%以上的国家标准,仍应继续实施PPM-DOTS策略,建立健全三级防痨网,加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结核病防治的领导,强化对结核病治疗的督导力度,加强对医院及防治机构的督导考核,同时,要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全民防治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失败率,减少耐药性,减少传染源,是保证《规划》最终目标实现的关键。
4参考文献
[1]宋文虎,肖成志,宋礼章,等. 结核病学进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369.
篇10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胰岛素强化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SIRS)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6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00mmol/L)的SIRS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和3天抽取肘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TNF-α与IL-6水平,并测定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评估炎症程度。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降低了SIRS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拮抗SIRS患者高炎症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除降血糖、促合成代谢作用之外胰岛素强化治疗又一改善SIRS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胰岛素强化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serum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interleukin-6(IL-6) and C reaction Protein(CRP), all of which reflected the inflammatory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Method 68 patients diagnosed as SI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ml blood was drown from elbow vein in each patient respectively on before therapy and 1nd, 2nd and 3th days' mornings after their therapy. Enzyme-linked immunoadsorbent assay(ELISA)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NE-α,IL-6 and CRP serum levels. Result serum levels of TNF-α,IL-6 and CRP in patients received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were significantly low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 therapy(P<0.05 or P>0.01=. Conclusion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can attenuate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SIRS.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of insulin, as well as its glycemia controlling effect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IRS.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terleukin-6(IL-6);C reaction protein
临床资料表明,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直接相关[1],胰岛素强化治疗是近年来危重病人血糖控制的有效措施,对降低病死效果显著[2],日益受到重视。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纠正负氮平衡的同时,抗炎效应也可能对危重病人机体反应、保护器官功能有益。本研究通过监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产生的抗炎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ICU和急诊病房2004年9月~2005年8月,收治符合SIRS诊断[3]的患者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22~65岁,平均(47.3±3.1)岁;原发病为胰泉炎8例,败血症2例,呼吸道感染20例,胆道感染16例,泌尿系感染6例,创伤8例,肠道感染8例。接诊后3次血糖>9.0mmol/L,平均(18.1±4.6)mmol/L。采用随机配对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34例。配对条件:①原发病相同;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值<10分;③年龄相差<10岁;④体重相差<10kg。并追踪观察病情7天,出现脏器功能不全17例。
1.2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强化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持续泵入(滴入),血糖水平控制在4.5~6.5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控制在12.0mmol/L。两组中每对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菌素和能量支持治疗方案。
1.3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入院时)和强化治疗后第1、2、3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3ml,注入含2%EDTA-Na2的试管中,3000r/min离心30mim,分离血浆密封于玻璃安瓿中,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用酶联免疫吸收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试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同时用7071自动生化分析检测C-反应蛋白(CRP)值。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血清NF-α、IL-6和CRP水平变化(见表1?3):两组患者治疗前测定NF-α、IL-6和CRP血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治疗后第1、第2和第3天强化治疗组血清NF-α、IL-6和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或<0.01=,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第2第3天NF-α、IL-6和CRP水平持续在较高水平,且强化治疗组血清NF-α、IL-6和CRP水平较常规治疗下降趋势提前。 表1 两组SIRS患者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变化表2 两组SIRS患者不同时间点IL-6水平变化表3 两组SIRS患者不同时间点CRP水平变化
3 讨论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与感染、创伤等打击后机体呈现的炎症反应同步,是体内应激素作用的结果[4]。业已明确,高血糖的存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和感染难以控制,并直接影响到组织的修复和器官功能的恢复[5]。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简单有效的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将行之有效糖降至正常水平;胰岛素作为体内重要的促合成激素,还能够纠正危重病人的高分解状态和负氮平衡,增加骨骼肌重量,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6]。上述作用对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确实有益,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而且病情越严重效果越显著(监护治疗超过5天的患者死亡率降低10%)[1],因此有理由推断胰岛素强化治疗除控制血糖和改善代谢外,还可能发挥其他有利于危重病人机体恢复的重要作用。
机体在感染、创伤等打击后,组织坏死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体内单核/巨噬系统,释放以NF-α和IL-6为主的早期炎症介质,启动SIRS。SIRS可进一步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施调控患者的这一“高炎状态”可阻止ARDS和MODS的发生[7、8]。研究显示胰岛素在体内具有抗炎效应,如吉抗NF-α、IL-6作用,拮抗巨噬细胞阻滞因子(MTF)作用等等[9];在对烧伤动物模型施行胰岛素给药以后,可以观察到体内NF-α、IL-6等促炎介质减少,促炎信号通道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失活,抗炎通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SOCS-3)活化。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对SIRS患者高炎状态的抑制效应。作为反应机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CRP在治疗后峰值下降和恢复提前为有效抗炎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目前大部分人的观点认为,对危重病人不加选择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对预防MODS的发生并无帮助,但针对SIRS期的高炎状态实施抗炎调控对预后是有益的。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危重病人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防止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伴随强化治疗而出现的NF-α、IL-6水平下降及强化治疗这一抗炎应本身却极有可能是改善危重病人预后的关键之一。我们以往的研究证明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水平与高炎介质水平呈正相关,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则起到降低血糖与抗炎的双重作用。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抗炎作用与器官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Dunham C M, Damiano A M, Wiles CE, et al. Post-traumatic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ime-infection is an uncommom antecedent risk factor [J]. Ingury, 2000,26:373-378.
2 Van-Den-berghe G, Wouters P, Weekers F, et al. Inter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ly ill [J]. N Eng J Med, 2001,345:139-1367.
3 Bone ND, Roger C. Risk distributions of 519 ICU admission for sepsi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SIRS. Chest, 1992,101:1481-1483.
4 Avignon A, Monnier L.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stress[J].Diabetes Metab, 2001,27(2pt2):233-238.
5 Sheldon R A, Partridge J C, Ferriero D M, et al. Postischemic hyperglycemia is not protective to the neonatal rat brain[J], Pediatr Res, 2002, 32:489-493.
6 Madibally S V, Solomon V, Mitchell R N, et al. Influence of insulin therapy on burn wound healing in rats[J]. J Surg Res, 2003,1.9:92-100.
7 许国根,陈雯,张万光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2001,22(6):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