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歌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幼儿歌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幼儿歌曲弹唱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也直接影响到将来从事的幼儿教师工作中音乐艺术活动的开展。中职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幼儿歌曲弹唱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出具有艺术审美情趣的幼儿。
关键词 :中职学生?学前教育?歌曲弹唱?能力培养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中,幼儿歌曲弹唱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技能之一。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直接影响到将来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具备良好的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未来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钢琴伴奏能力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基础
在幼儿歌曲弹唱中,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它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基础。如果不会为儿歌即兴伴奏,只会演唱儿歌,那就谈不上儿歌弹唱,只能是儿歌演唱了。因此,儿歌弹唱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为儿歌即兴伴奏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为儿歌即兴伴奏的能力呢?
1.钢琴弹奏的基础训练要扎实
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歌伴奏能力的高低,因此,扎实的钢琴弹奏基础是为儿歌伴奏的前提。在钢琴的基本训练中,就要对学生的音阶、和弦、琶音、连奏、断奏、跳音等各种演奏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在一年级的时候,让学生弹奏大量的练习曲和乐曲。通过训练使学生对乐曲的长短、风格特征、音乐变化以及音乐表现等都能很好地把握并且运用自如,这样才能为儿歌弹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掌握为儿歌伴奏的基本方法
掌握为儿歌伴奏的方法是儿歌弹唱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为儿歌配伴奏要让学生弄清楚拿来一首儿歌先要做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为儿歌伴奏的步骤。首先,视唱儿歌曲谱,确定儿歌的调式、调性。其次,为儿歌编配和弦。再次,根据儿歌的情绪,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这几个步骤都弄清楚之后,就可以进行弹奏练习了。当然,这几个步骤中最主要的是为儿歌编配和弦。和弦的编配涉及各种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都要弄清楚。例如,在为大调式的儿歌配伴奏时,需要选配的正三和弦和属七和弦分别为:Ⅰ、Ⅳ、Ⅴ(Ⅴ7)等,需要学生弄清楚Ⅰ、Ⅳ、Ⅴ(Ⅴ7)弹奏的和弦是哪些,并能够准确、熟练地弹奏出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掌握了为儿歌配伴奏的方法。
3.能够为各种调式的儿歌即兴伴奏
当学生掌握了为儿歌配伴奏的方法之后,就要训练学生拿来一首儿歌不经过练习马上就能够弹奏出来,这才是为儿歌配伴奏的精髓,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为儿歌配伴奏的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多数学生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要花大气力在这方面下工夫。教师主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大小调式的儿歌并做到灵活自如地弹唱,要训练学生能对拿来的一首儿歌在可能演唱的音域范围内的各种调式都会弹唱。例如,《值日生》这首儿歌,学生应能够在B大调、A大调、C大调、D大调上都准确无误地弹唱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熟能生巧,掌握各种调式的儿歌伴奏的编配方法。另外,利用每堂课前的十分钟版块栏目时间,拿出一首新儿歌让学生练习即兴配伴奏,配好伴奏后马上进行弹唱。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即兴弹唱能力,并且做到拿来一首儿歌就能很快地即兴弹唱出来。
二、幼儿歌曲的演唱能力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关键
幼儿歌曲弹唱离不开幼儿歌曲的演唱,幼儿歌曲演唱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歌曲弹唱水平的高低。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钢琴弹得很好,可是演唱的声音却很小,不是面无表情,就是跑调;不是只能弹不能唱,就是只会唱就不会弹。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幼儿歌曲的演唱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1.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曲演唱的基石,没有气息的支持所有的声音都是没有生命力、缺少感染力、苍白无力的。气息的训练可以通过闻花、吓一跳等方法来训练。用口鼻将吸进来的气保持住,然后通过数数,或者模拟吹蜡烛的状态将气息慢慢地呼出,这样反复练习,气息就会流畅、均匀。
2.共鸣训练
在儿童歌曲演唱中,共鸣是很关键的,尤其要训练学生的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灵活运用能够使声音更加明亮,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的训练可以通过高位置喊人、哼鸣等方法把声音送到眉心处来训练。口腔共鸣的训练可以通过朗诵的方法来进行。
3.声音位置的训练
儿童歌曲的演唱主要用高位置的发声方法训练声音位置,不需要告诉学生怎样寻找高位置,只要训练让学生打开口腔,笑肌上提,发出“eng”“ing”等音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咬字、吐字的训练
每首歌曲的咬字、吐字都应该是清晰、标准的,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等来训练,使发音字正腔圆。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发音到位,使声音圆润、动听,富有穿透力。
总之,儿童歌曲要想唱得甜美就必须做到头腔、口腔共鸣,让学生的声音从眉心发出,气息要深,气运丹田,横膈膜要有扩张的感觉,让学生说着唱,让学生通过打嘟噜、喊人等一些贴近生活的自然的发声方法练习,使学生的演唱声音自然、甜美,富有金属感。这种声音贴近幼儿,贴近生活,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学生掌握起来也不难。只有把幼儿歌曲演得动听,才能更好地进行儿歌弹唱。
三、伴奏能力与演唱能力的紧密配合是幼儿歌曲弹唱的核心
儿歌弹唱是儿歌弹奏与演唱的结合,二者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弹与唱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手、口协调配合的能力、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对歌曲的表现力,突出弹奏而忽略了演唱是不行的。例如,儿歌《秋天多么美》,如果学生只会弹奏不会演唱,一唱就不会弹了,手和口的配合能力就失调了,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训练。
首先,让学生学会弹奏这首歌,然后,让学生练习唱好这首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弹奏时先用“啊”来唱,然后弹一个乐句唱一个乐句,再弹唱乐段,最后弹唱整首歌曲,从而达到手、口、脑的协调一致,弹与唱紧密配合。学生只会唱不会弹奏也是不行的。例如,学生弹唱一首无旋律伴奏的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学生只会唱,因为没有旋律,所以一弹就找不到音调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训练学生先弹带有旋律的伴奏,配合好后,再让学生弹奏无旋律的伴奏,就容易掌握了。可以说,儿歌弹唱中弹离不开唱,唱离不开弹,两者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在两者配合紧密的情况下,达到富有感情、声情并茂地演唱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幼儿歌曲弹唱既要重视弹唱中弹的能力,又要重视弹唱中唱的能力。钢琴伴奏能力与幼儿歌曲演唱能力的紧密配合是幼儿歌曲弹唱的核心。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策略
引言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端,作为教育的启蒙,为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打下基础,是儿童学会学习的关键过渡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充足,在其指导下,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然而由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与理论脱节,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未能及时创新教学手段等,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策略的探析来解决,通过教学的改善,提升儿童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
一、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弹唱教学的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质量关乎儿童未来的成长发育,包括音乐素养的提高,情感表达能力的塑造,思维意识的扩展,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其具体作用在于,首先,激发幼儿对音乐世界的好奇以及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在幼儿的发展初期,好奇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作为正式进行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学前教育对提高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时,通过感官调动,多样的教学环节,使得幼儿接触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在音乐的律动中激发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美学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对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潜能以及促进其综合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激发儿童学习潜能及创造力启蒙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佳阶段,此时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发展方向,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包含了多种艺术要素,如声乐、韵律、形体、审美、赏析能力多种方面,通过弹唱教学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不但能激发幼儿关于音乐方面的学习潜能,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接触相关的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素养及道德品质等,了解最基本的基础乐理的概念,促进部分幼儿开始进行弹唱技能的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前教育是我国师范院校中较为热门的一大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各个高校开始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以及扩招,相关培训机构也开始增加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培训工作。由于本专业的行业门槛不高,专业技术要求较低,使得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人员在没有系统掌握相关专业要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内容需要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完备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且能够灵活处理各种教学状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且钢琴等教学乐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情况进行即兴发挥,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及创作能力较差,使得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水平整体较低,不利于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目前,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规模慢慢扩大,数量持续增加,为了满足配置人员的需求,教育机构在进行教师选拔时没有充分考核教师的教学标准,考察时间较短,聘用工作缺乏监督管理,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从业人员并非艺术科班出身,在进行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时,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部分教师的乐理知识及专业素养较高,但实践练习经验匮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即兴创作与演奏时,教师需要掌握节奏间隔,触发踏板的时间,织体和声的连接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和弦的变换等,由于乐理知识的匮乏,使得其钢琴伴奏谱的音乐编排不当,弹奏效果较差。无论是过于强调理论性而不关注弹唱教学的实践,还是理论掌握不足,进而影响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都是由于弹唱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造成的,这是目前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学生音乐素养及资质存在差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备受关注,有时,在课堂中,教学的整体效果无法达到原本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度不高,和预期判定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与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及资质有直接的关系。幼儿是歌曲弹唱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及课堂主体,就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包括简单的钢琴演奏,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等,对于弹唱教学没有足够的兴趣,音乐启蒙不到位。由于在入园之前对于弹唱了解较浅,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空白,幼儿本身音乐资质的差距增加了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难度,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弹唱技巧的掌握也难以在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成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定,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没有完全考虑到幼儿的音乐素养及音乐资质的水平,教师不能根据幼儿的真实需求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实践,使得部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增反降,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在参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之前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弹唱基础技能的训练,无法很好地让幼儿理解弹唱歌曲的音乐内涵及艺术表达,使得幼儿无法整体理解音乐艺术,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最终致使其音乐素养提升及音乐资质提高受到影响。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都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支持政策,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规划,对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绘本展示、绘画美术、即兴舞蹈、弹唱创作等,其中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是评价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于、音乐训练是幼儿艺术启蒙阶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善、实用性强且安排合理的教学体系,使得弹唱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学目标设定偏离实际情况,任务分解难度较大,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贴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学模式演变更新较慢,且教学方法的创新度不高,活动组织安排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在大多数的专业性院校中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教学素材不丰富,课程相关的教材难度等级差异较大,不能很好地贴合实际。这使得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整体效果优化度降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的成效因此受到影响,传统教学方式重视技术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不高,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整体弹唱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优化策略
(一)实践引领教学,不断丰富教学理论通过实践导向性的弹唱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水平。用实践来引领教学,意味着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实践这一根本要素展开,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实践这一教学主线的引领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定以及教学任务的布置。实践导向弹唱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多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引导,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基础乐理知识的作用下通过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感觉,以及简单的弹奏能力和歌曲的演唱能力,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用心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全身心地参与到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并培养幼儿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人员来说,其本身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在充分掌握教学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利用实践引领教学,在综合作用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老师,要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对弹唱教学工作的热情,理论知识内容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方案以及有价值的建议。
(二)重视基础训练,逐步提升学生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学生的音乐素养及资质的提升方面,教师通过弹奏钢琴,即兴创作歌曲,弹唱结合,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基本的音乐学习能力。幼儿在充满童趣、快乐愉悦的歌曲中利用自我对歌曲的体会及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在基础音乐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幼儿歌唱情绪的表达,歌唱姿势的标准程度,以及歌唱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注意幼儿在进行歌唱练习时心理感受的变化。通过基础训练,幼儿能够了解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接触基础的钢琴演奏,学会通过呼吸变换、声音的切换来进行幼儿歌曲的演唱,为其今后专业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技能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时要重视音乐的基础教学,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幼儿歌曲弹唱的快乐,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及资质,以及弹唱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参与专业教学培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乐曲意境的感悟,演奏姿势的重视,不同指法切换,演奏节拍的掌握和技巧性演奏方式的熟练运用,演奏歌曲时的发声方式,换气间隔等,使幼儿的音乐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模式多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及意识,培育学习积极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学前教育阶段专业教学中相关课程的有效开展,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弹唱教学完美结合,寓教于乐的同时烘托具有趣味感、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进行课堂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舞蹈与音乐、织体与韵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弹唱教学,在声乐理论的基础之上,开展以乐理知识为主的音乐游戏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系的积极性,弹唱教学课程模式的变更要在富有乐趣的音乐学习中进行,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理论知识、创作思路,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幼儿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延伸教学的方式来推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方式的优化,例如在进行《雪绒花》这首经典幼儿曲目的教学时,可以在有一定的教学氛围的情况下,让幼儿了解雪绒花的原曲《Edelweiss》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教师的演奏从韵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互动性的提问,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辨析及判断发现两首幼儿曲目中的不同点,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音乐赏析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整体水平。
篇3
关键词:儿歌 目标系统 教学方法
儿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课程中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教学大纲设置中,近一半的课程内容大都是围绕儿童歌曲教学进行的。其中教学目标也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头声发声概念,在演唱实践中做到字正腔圆,能声情并茂地范唱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儿歌。但是学生在幼儿园教学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常常会反馈出一个重要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基本的声乐技巧完整地演唱儿歌,不过在面对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儿歌教唱时,就会遭遇到如何对他们实施歌唱教学的困惑,缺乏教唱经验和能力。”这个问题的关键可能出在我们在高校课堂展开儿歌教学时,过于偏重于学生对声乐方法的学习,教学考虑更多的是“学”的成分,而对于学生就业中“教”的能力的培养考虑欠少。如何解决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学与教的接轨,就有必要在儿歌教学中引入儿童演唱方法教学的内容,培养出既会演唱儿歌又会童声教学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针对儿歌教学改革中对于儿童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构建儿童声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前提是要学生了解儿童的嗓音特点,能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嗓音特点的教育方向进行教学。幼儿园阶段主要为初期童声,年龄集中在二至五岁左右。这一时期的幼儿喉部的器官发展最快,其声音较为单薄,气息较短浅,音域也较狭窄,一般都在一个八度以内。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学目标应以2-5岁的幼儿自然嗓音为主,主要指从口腔前方发出的带有共鸣的声音。演唱中的吐字咬字要求符合并适应于口腔打开为主,配合这一时期的教学目标,歌曲的教学中多选择句子短小,歌词简单,音域跨度不超过一个八度的儿歌为宜。到了学前班的6-7岁时期则为中期童声,儿童的嗓音较前一个阶段相比声音更清脆、明亮,气息能力也有所增强,音区大致可以向高低两个声区进行拓宽。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建立一定的发声概念,进行一定的气息训练,让学生明白有准确的呼吸、发声位置以及对气息进行一定能力的支持和控制。儿歌的选择上则为音域跨度十度左右的歌曲。此外声乐教学目标中要结合一定形象的声乐表演,让幼儿学会与他人进行眼神、手势乃至形体的交流,正确、形象地传达出歌曲的意思,做到边唱边表演,有声有色。
第二,儿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应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教学上可以采用几种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诸如:示范比较法、模仿引导法、学生互评法、观摩学习法、纠错比较法、情感分析法等等。
譬如在对于儿童教唱的独立教学中,可以具体针对儿童演唱方法和儿歌演唱的层次进行教授。在演唱教学中,首先童声教学中,气息的运用是唱好儿歌的关键,良好的气息支持会使演唱的歌曲更加饱满,同时它能起到保护儿童声带,美好嗓音的作用。这一部分教学方法的要求与成人的气息运用基本上相同,但根据不同的儿童年龄运用方法上要有所区别。5岁以前的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气息要求到达胸腔即可,而6-7岁的幼儿就要求气息尽量达到腹腔,进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其次在声乐表演的运用上,幼儿在歌唱时情绪要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眼睛随手动,手随着感情走,通过这样以情带声的演唱更能达到需要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中,5岁以前可以口腔共鸣为主,要求幼儿尽可能地打开口腔,更好地咬字,做到表达清楚得演唱每一句话。到6-7岁阶段可以头腔共鸣为主同时,注意打开鼻腔、口腔,使得共鸣腔体服务于立体化声音,音质嘹亮,清脆。在儿歌演唱的层次教学上,尤其在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中,常会出现歌曲程度分不清的情况,这与授课教师自身不清楚歌曲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方法上要按照歌曲层次的划分进行教学。例如:小班阶段幼儿刚会说话,儿歌选择上就要求句子要短,四句为多,歌词要简单,音域五度左右。中班阶段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口腔和表情状态,歌曲中的咬字要能适宜于口腔的打开,音域八度左右,歌曲难度适中。大班阶段幼儿有一定的表情基础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在篇幅上选择较长的一些歌曲,音域到达十度左右,可以加强幼儿对歌曲演唱完整性的练习。到了学前班阶段这开始要重视加强幼儿对歌曲演唱水平的练习,对气息训练、腔体的打开、发声位置的正确与否有一定的要求,作品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难度。
儿歌教学目标系统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于社会需要带来显著的变化,学生只有做到学有所用,专业才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此这两方面的教改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篇4
【关键词】幼儿歌曲教学;语言艺术; 策略
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情感、状态等。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儿童发展的启蒙教师,因此幼儿教师教学时的语言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特点采取适当的语言,从而促进他们提高专业素养。下面是我在幼师专业幼儿歌曲教学课堂上针对语言艺术教学的应用举例,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描述语言,生动形象
描述性语言是指对事物的功能、特点及范畴等进行客观表述的语言。运用描述性语言,能够很好地表达出音乐的内容、意境、情感等,体现音乐美与韵律美。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善于使用描述性语言辅助教学,使歌曲变得生动形象。
比如我在教学时,用《小河之歌》这首儿歌进行了教学举例。首先我引导学生学会唱诵这首儿歌。紧接着我讲道:“很显然你们的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在唱歌的同时就能体会到歌词的含义。但是你们今后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学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较低,其分析、理解、判断等各方面能力都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描述性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和体会歌词内容及意义,而不能直接教幼儿进行歌曲唱诵。比如先放完歌曲的第一段,然后向幼儿提问他们所听到的是怎样的小河,按照此方法依次对以下各段进行提问,最后再使用描述性语言对歌曲进行总结:刚开始河水非常清澈,里面有着小鱼小虾,小河非常快乐;后来由于污染,河水变黑,小鱼小虾都受到影响生病了,小河非常的难过;最后由于环境的改善,河水重新变得清澈,小鱼小虾重新回来了,小河又变得快乐了。待幼儿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跟唱和学习,能够使歌曲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描述性语言对儿童歌曲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今后将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意义在学前教育中表现出来,使幼儿在学习中提升思维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趣味语言,轻松愉快
趣味性语言指的是那些令人愉快的、有意思的、吸引人注意力和兴趣的语言。幼儿普遍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等心理特点,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善于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趣味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进行了应用举例。《小兔子乖乖》是儿童非常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歌词中展现了兔狼斗智斗勇的情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这一歌曲叙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法是采用描述性语言对歌词进行描述:小兔子的妈妈外出将小兔子留在家里,大灰狼发现小兔子自己在家,于是就假装是小兔子的妈妈,想要骗小兔子开门进去,结果机智的小兔子发现了门外不是妈妈,于是一直不肯开门,直到妈妈回来,小兔子听出来是妈妈的声音,才肯将门打开。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表演,比如首先模仿大灰狼的声音:小兔子乖乖,把门给我打开好吗?然后再模仿小兔子的声音说道:我不开,就不开,妈妈没有回来,不管是谁我都不会给开门的。学生都能发现,很显然第二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幼儿快乐地置身于儿童歌曲学习当中。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举例和对比,使他们体会到应用趣味性语言的好处与技巧,并且能够促进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幼儿,高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身势语言,激情引导
身势语言指的是用手、腕、臂、腿、足、腹、腰、背等身体结构来传达信息的语言。身势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用语言交流时有可能会产生理解差异,使用身势语有助于促进交流,避免误解和尴尬。此外,身势语言在幼儿歌曲教学中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歌曲教学时,适当地运用身势语言有助于创设出音乐教学需要的情境,更加富有激情地引导幼儿获取音乐信息,使课堂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幼师专业学生学会适当应用身势语言,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健康歌》这一儿歌进行了身势语言的应用举例。《健康歌》内容及节奏活泼欢快,目的是向儿童传达多做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的信息,有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在进行幼儿歌曲教学时,可以配合歌词做出适当的身势语言。例如在播放歌曲时放到“左三圈右三圈”这一句,可以立即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们一起参与进来。最后我还向学生总结道:在进行幼儿歌曲教学时,如果歌词中涉及肢体动作,在教学时应当适当地使用身势语言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幼儿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学习歌曲。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应用举例引导学生学会了在进行幼儿歌曲教学中应用合适的身势语言,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面部语言,亲切感染
面部表情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同样是说一句话,不同的表情会给别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幼儿年龄较小,普遍喜欢亲切温柔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对幼师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培养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面部语言,使其给幼儿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以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儿童们。
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面部表情的训练。在课上我首先会向学生提问道:“假如我面色严肃地走进教室,或者是微笑著走进教室,这两种方式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学生都摇头否定。紧接着我又问道:“那么你们希望我以哪种方式走进教室呢?”他们都齐声答道:“微笑着进来。”我继续说道:“没错,你们的感觉就是将来你们当幼师时所教儿童的感觉,微笑能让幼儿感到轻松亲切。设想一下,倘若刚刚我神情严肃地进来,是不是首先会给你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呢?今天我会对大家进行面部语言表达的训练,使同学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体态美,学会给幼儿散发亲切的感觉。”首先我亲自进行了示范,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在面对一群小朋友,微笑着去唱《卖报歌》。在训练中有些学生做得非常好,而有些学生做得比较僵硬,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感觉,于是我就让这些学生去仔细揣摩和体会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反复练习。我发现,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会了如何灵活地控制表情和运用表情。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面部表情的训练,促进他们学会了如何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正确地运用面部语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工作具有很好的意义。
五、服饰语言,入情入境
服饰语言指的依靠外在形象、穿着给他人带来特定感觉并传达信息的语言。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教师的言语、行为、穿着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谨遵服饰礼仪,穿戴须符合自己的地位及所在的场合。服饰搭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于幼师来说,其外在形象Χ童的注意力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因此幼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穿着搭配,从而有助于引导儿童进入情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服饰语言,将服饰与歌曲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比如我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儿歌,还会注意引导他们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选择与儿歌相关的服饰。例如对于《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我告诉他们:“幼儿很容易受一些服饰的吸引,如果在教幼儿学习《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时佩戴有老虎形状的头饰,条件允许的话,穿着老虎形状的衣服,都会使幼儿在学习歌曲时更加充满兴趣。在对《少年队队歌》进行教学时,可以迎合歌曲的主题佩戴上红领巾。又比如在对《小红帽》这首儿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带着一个红色的帽子去教学,引导幼儿发现今天所穿戴的特别之处,然后点出主题,告诉幼儿这次要学习的歌曲名字也叫《小红帽》,从而让幼儿印象深刻,充满兴趣,快速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了根据不同的儿歌选择相应的服饰搭配,利用服饰语言去丰富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描述语言、趣味语言、身势语言、面部语言、服饰语言等进行幼儿歌曲教学,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幼儿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幼师专业的幼儿歌曲教学必须与时代接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法;行动研究
目前在我国大班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幼儿歌唱大声化、幼儿歌唱教学成人化、幼儿歌唱任务化、幼儿歌唱教学方法使用程序化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幼儿歌唱本应抒发幼儿情感、提高品质等功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园执教经验,运用行动研究法创造了一套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教学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概述
本文对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在真实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形式,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的幼儿园执教经验,通过计划、行动、结果以及反思四个步骤完成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
在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具体研究中,我们将这一研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包括第一活动方案的形成、研究以及研究结果和反思,第二阶段则提出了第二活动方案,以此进行研究与反思。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中,我们对大班幼儿歌唱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法、范唱法、读词法、分句教唱法、跟唱法以及重复练唱法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优缺点,并选择了具体的儿童歌曲,把幼儿教师普遍运用的歌唱教学方法运用到大班的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范唱法、读词法、分句教唱法等歌唱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幼儿在压抑的情绪下被动接受具体的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在对这一实践研究的反思中,笔者发现幼儿歌唱兴趣不高的原因和采用的歌唱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如何丰富歌唱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歌唱热情,则是第二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依据第一阶段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对幼儿教师选择何种歌唱教学方法才能够较好地完成歌唱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收集国外幼儿的教学资料,发现了听赏教学法、音乐感觉法、图谱识词法、节奏说词法以及轻声哼唱法等多种优秀的幼儿歌唱教学方法,而后笔者对这些歌唱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大班的歌唱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为了保证这一实践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笔者事先对相关教学应用的PPT、各类服饰、歌曲相关的舞蹈动作编排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这些充分的准备加上这几种歌唱教学方法本身的优越性,使这次音乐实践教学真正提高了幼儿音乐歌唱兴趣,走神、开小差等现象减少,这是音乐实践教学成功的最好体现。结合实践教学结果,笔者又提出了这几种幼儿园歌唱教学方法的不足,并试着将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串联,最终得出了本文所研究的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方法。
三、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歌唱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中外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方法,提出了包含新歌介绍、整体感受、理解记忆、学唱新歌、多样练唱以及自由创作六个步骤的六步教唱法。其中,新歌介绍环节主要负责快速引导幼儿进入教唱主题,并适度激发幼儿的学唱欲望;整体感受环节则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或音频与视频的播放,使幼儿对将要学习的歌曲产生整体感受与兴趣,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唱欲望;在理解记忆环节,教师应根据歌曲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方式完成具体的歌曲教学,这样就能够实现幼儿轻松记忆歌词;在学唱新歌环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性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使幼儿初步掌握学习的歌曲;到了多样练唱环节,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在保证幼儿兴趣的同时激发其练唱欲望,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度;在最后的自由创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歌曲进行动作、歌词内容、创意绘画等创作,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幼儿歌唱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作力的发展。通过这六个步骤的歌唱教学方法,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四、结论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六步教唱法,该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幼儿园大班歌唱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幼儿的整体歌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玲芳.大班幼儿二声部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64-66.
篇6
《幼儿歌曲弹唱》是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演唱,自己伴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技能,也是中职幼师说、唱、弹、跳、画“五项全能”基本功中,“唱”和“弹”两项的有机结合。
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弹唱的形式示范音乐作品,让儿童对作品有初步印象,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准确、生动的伴奏和演唱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具备良好的儿歌弹唱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幼师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
幼师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认识琴键,了解琴键中黑键和白建的关系,掌握弹奏钢琴时的坐姿和指法,学习钢琴弹奏最基本的两种演奏方法,即,断奏与连奏。弹奏音阶、和弦、琶音等相关技巧的练习曲,为自己弹奏流畅的旋律做好铺垫。
(二)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具备相应的识谱能力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都开设的有乐理、试唱、钢琴、声乐等课程,这便是为以后的弹唱打基础。学生首先要认识音符,能够分辨音符的时值、音高,把握乐曲的节奏,这样在弹唱歌曲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视奏乐谱。在学习中,应该加强音乐符号的辨识及和弦知识的学习。
歌曲伴奏属于多声部范畴,和声的使用,在伴奏中具有“灵魂 ”的地位,和声选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歌曲的弹唱效果。一般来讲,儿歌的和声应用比较简洁,和声进行要求清晰、明朗,所以,学生在接触儿歌弹奏初期,要掌握和弦中 I、IV、V级正三和弦的运用,在此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其他和弦的配奏,就会比较容易一些。另外,移调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演唱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音域宽广程度来调整音高,更利于发挥自己的声音特色,取得良好的弹唱效果。
二、儿歌弹唱的步骤和方法
(一)准确判断歌曲的调性
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反复的练习演唱,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以便对歌曲的调性做出准确判断,为后面自己配伴奏做好准备。我们最常见的有大调、小调、和民族调式。在判断调式时,首先要用首调唱名法演唱乐谱,根据歌曲的骨干音做出判断,一般,最后一个音落在“1”上,为大调旋律。落在“6”上为小调旋律;也可以通过最后一个结束音,将旋律中的音级进行排序,根据排好的音阶中全音、半音的关系来判断调式。
(二)儿歌中伴奏音级、音型的选择
1.伴奏音级的选择:(1)歌曲的开头和结尾要用I 级和弦,这样可以明确歌曲的调性;(2)根据每个小节的旋律中强拍或者强位上的音选择和弦;(3)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比旋律中包含哪个和弦音最多就用哪个和弦;(4)乐句结尾或段落结尾一般由V级进行到I 级,以达到正格终止。
篇7
在中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安排中,幼儿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儿歌教学作为其中一部分,自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儿歌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强英语语感,提高英语水平。再者,音乐和节奏也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歌以其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学习英语的一种理想手段。
儿歌是幼儿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儿歌来学英语,不但可以引起并维持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幼儿英语语感,为学习英语创造一个新颖有趣的环境。在幼儿英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选择恰当的歌曲歌谣,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活动的节奏、纪律以及幼儿整体的活跃程度。当幼儿在课堂中感觉沉闷时,教师可以用一些活泼轻快的儿歌来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当教师发现幼儿过于活跃时,同样可以用儿歌来引导幼儿安静下来。英语儿歌的作用如此强大,中师生作为未来幼儿园的英语教师,要掌握英语儿歌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下面主要介绍四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1.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简称TPR)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这种方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形象夸张的肢体动作,能很好地带动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幼儿一开始学习英语如同学习母语一样,教师在开始时就要培养他们的动觉思维,运用全身反应法,在有趣新颖的活动过程中教会幼儿说简单的英语。此时幼儿虽然不能用英语来思维,但在动作操作中却能不断产生表象,随着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幼儿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向简单的形象思维发展,从活动过程中学习简单的英语句子和词汇。从活动中促进幼儿用英语,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和认知规律。
在英语儿歌中,一些动作性比较明显的歌曲就可以采取全身反应法来进行教学。动作的变化可以是先正常速度做动作,再慢动作,然后快动作等,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创编。例如英语儿歌《Follow me》,这首儿歌有很多身体动作,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头饰,然后带领幼儿像玩游戏一样唱出这首歌,边唱边要求幼儿跟着老师做举手、放下手、摆动双臂和弯膝盖的动作。反复几次,幼儿便能记住“follow me”就是“跟我做”的意思,由此再延伸到其它动作,如nod your head(点头),touch your tummy(摸肚子),shake your body(晃动身体)等等。再如儿歌《Rabbit》: Rabbit,rabbit, jump,jump,jump.Rabbit,rabbit,run,run,run.Rabbit,rabbit,turnaro
und. Rabbit,rabbit,quickly sit down.”这首歌可用到课前热身的环节,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旋律做兔子跳、跑、转身的动作,等到最后一个sit down(坐下来)的动作出现时,要求幼儿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以儿歌导入有利于幼儿以愉快的心境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尽快从中文的语境中进入到英语的语境,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情景表演法
英语的运用跟情境密切相关,情景是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景物、人物、场景和环境。幼儿英语教学强调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情景表演法有利于幼?豪?用各种感官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子理解透彻,便于幼儿主动开口练习口语,激发学习的热情、有助于记性成效,也便于让幼儿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把上课地点设在郊外,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体会儿歌的意蕴,也可以跟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模拟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通过表情变化、肢体动作来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英语儿歌中,有些歌曲是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的,像在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类似这种带主题、有情节变化的歌曲就可以采取情境表演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儿歌《Butterfly》,这是一首描述蝴蝶的歌曲,主要讲述了春天百花盛放,蝴蝶在灿烂的阳光中轻轻地拍打着翅膀玩耍,花朵们呼唤它们过来玩,它们一会儿停在粉色的樱花上,一会儿又停在迎春花上,迎着微风嬉戏打闹。这首歌歌词相对较难,适合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带着幼儿到园区的花坛中或者选在春游的时候带幼儿去公园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观察蝴蝶优美的舞姿,它们挥动着翅膀时而往上飞,时而往下飞,时而停靠在花瓣上。幼儿一边学唱儿歌,一边模仿蝴蝶拍打翅膀的动作,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到观察力、专注力和模仿力。又如儿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这首歌主要描述了农场里各种各样的动物叫声此起彼伏的热闹情景。教师可在教授儿歌前,将教室布置成农场的背景环境,再准备猫、狗、鸭子、羊、猪等动物的头饰和视频,幼儿观看视频后了解小动物们的动作、习性和叫声,教师扮演Old McDonald,幼儿分别扮演农场里各种小动物,进行情境表演演唱歌曲,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教学是指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幻灯片等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幼儿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能使幼儿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儿歌作品中,有不少关于人物、动物和实物的形象形态的描写,而且它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设计一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动画、可操作教具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提高意义记忆的能力。
如儿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这首歌可采取直观形象法中的图片演示法,即用图片替换儿歌中的关键单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找出儿歌中出现的单词对应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歌词中head是头,shoulder是肩膀,knee是膝盖,toe是脚趾头,eye是眼睛,ear是耳朵,mouth是嘴巴,nose是鼻子,然后边学唱儿歌边指出相应的身体部分,等幼儿熟悉了儿歌之后,教师可展示一幅缺失身体部分的卡通人像,学生通过吟唱儿歌帮助主人把缺失的部位归回原位。再如儿歌《Five Little Monkeys》,因儿歌中包含的动作比较多,可以用动作来解读儿歌内容,这是幼儿英语儿歌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我们可这样设计动作:Five little monkeys(伸出五个手指)jumping on the bed(五个手指在另外一个手掌上做跳跃状).One fell off(伸出右手食指指代一,然后两个手握拳上下交替画圈)and bumped his head(右手手掌摸额头).Mama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伸出大拇指和尾指在耳旁作打?话状),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两手在胸前交叉挥动,然后手指在另一个手掌上做跳跃状)!通过手指动作,能较好地把歌词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锻炼到幼儿的手部活动能力,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4.创意运用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创意教学是教育艺术性的体现。创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各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所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儿歌歌词进行改编,在原有句型的基础上替换某些词汇或者利用熟悉的旋律来创编歌词。创意的改编能使本来单一固定的儿歌内容变得丰富多变,由于儿歌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幼儿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持久。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歌 弹唱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5-01
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给幼儿一个欢快的童年,教师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儿歌弹唱能力。因进行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首先具有钢琴基础和视唱乐理基础,然后再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训练。然而最近今年的毕业生在幼儿园实习环节和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有许多学生缺乏弹唱能力的反馈信息。这种弹唱能力的低下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用人热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机构应该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根据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措施:
一、掌握基本的弹奏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具体工作是利用儿歌弹唱这项技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氛围和音乐学习的背景,因此对他们的弹奏技能的培养应该和音乐学院的学生的培养重点有所差异。音乐学院的学生要进行一些较高难度的具有音乐专业水平的训练,而在幼儿园中所弹唱的主要是一些儿歌,儿歌的节奏、旋律都比较简单、明快,其训练要求明显较低。[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要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之外,还要学习绘画、游戏、语言、体育、健康等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我们如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儿歌中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进行重点训练,使其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对于他们来说钢琴伴奏是儿歌弹唱能力学习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学生花费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时间一般为一年时间。在一年时间之内,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识谱和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而进行具体乐曲的练习时间就相对较少。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简单调适的音阶、和弦、琶音,比如C大调、F大调、G大调、a小调、d小调、e小调等,并切实提高其伴奏的速度和质量。对儿歌中常用的钢琴技能进行集中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能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并对键盘的各个按键的使用达到熟练的程度。到了二年级,则可以对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加强键盘和声训练。比如对简单调式的Ⅰ―Ⅳ―Ⅴ―Ⅰ和弦连接,并加强对幼儿园中常用的儿歌伴奏音型的练习,使其能够达到准确熟练地弹奏的程度。
二、即兴创编能力的提高。
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想做到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弹唱合适的儿歌,除了要具有较多的儿歌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外,还要具有即兴创编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歌曲的能力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学习确定歌曲调式和调性的方法。大调式的主音、下属音、属音分别是do、fa、sol三个音若歌曲的开头和结尾都是do,各小节的强拍音和时值较长音大多是do、fa、sol这三个音,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出这首歌的调式属于大调式。那么其和弦就应该是大调式Ⅰ、Ⅳ、Ⅴ级和弦分别是domisol、falado、solsire。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确定小调式的儿歌,并根据其特征来安排小调式的和弦。(2)根据调式和调性编配合适的和弦。首先要确定主和弦来巩固调性,接下来看强拍和强位上的出现的音,以此来确定整首歌曲的和弦。[2](3)选择恰当的伴奏音型。选择伴奏音型的根据主要是儿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根据儿歌的所表达的情绪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进行曲风格的儿歌常用2/4,4/4的拍子,用中速进行,用柱式和弦伴奏,以表现出充满朝气的情感状态;活泼的儿歌因为节奏明快,可以采用有弹性的适中的力度,用半分解和弦、断奏的方式来表现其欢快的情绪;抒情类的儿歌可以用半分解和弦或短琶音来表现其安静、舒缓的心情。
在上声乐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来进行,给学生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其相互比赛,共同提高。而在练声的时候则可以采用单独指导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视唱的提高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上台锻炼的机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积累舞台经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视唱的同时,结合这具体的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处置视唱,从而达到在相互观摩中提高。
三、重视弹唱协调能力的训练。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弹琴和唱歌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对将两者能力结合在一起的训练,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学生在弹中唱、唱中弹,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首先,在弹和唱两者之间,“唱”应当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因为一些院校的教学侧重点的偏差,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钢琴教学这一难点之上,从而忽视了对唱的培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学生把钢琴的音量定的比较高,因而掩盖了唱的声音,在音乐表现中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其次,要加强简谱视唱的熟练程度。虽然在声乐课中学生大都能够达到独立视唱儿歌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过熟练的话,他们在一边进行弹奏的同时进行视唱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使整个歌曲弹唱出现断断续续,影响弹唱的听觉效果。最后,要注意把握儿歌演唱特点。儿歌有着不同于其它歌曲类型的表现特点,演唱时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生动形象,尽量用童声童色来进行演唱。具体的做法是让声音的位置靠前一些,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明亮而富有弹性,符合幼儿的听觉喜好,幼儿对其更感兴趣。
对于一个缺乏音乐基础,又有多门技能需要掌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掌握好儿歌的弹唱技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多安排一些实践练习,然后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其弹唱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 内容与安排 讲解与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实践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格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本科、专科、中专、并存的今天,如何合理开展好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活动,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处理好的问题。键盘的弹奏能力、儿歌弹唱与即兴伴奏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下面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儿歌弹唱与即兴伴奏》这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本、专科的异同,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课程的内容与安排要合理适当
专科是培养能适应工作的应用性人才,强调实践操作技能,以“够用”、“实用”为度,比较侧重“做什么”和“怎么做”。而本科强调学科的完整和综合,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比较侧重“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班的《儿歌弹唱与即兴伴奏》与专科班的《幼儿歌曲即兴伴奏》两门课程,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别,然而在所采用的教材却是一样,都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候德炜、赵木主编的《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法》作为教材。本科班与专科班键盘课的开课时间都是半年,共一个学期。这本教材的编写,是以幼儿歌曲曲式结构为主线的,教材选用的谱例也都相当简单和幼儿化,这就导致了其所包含的在即兴伴奏法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的和声配置与常用伴奏音型这两个方面内容就显得略微不足,讲解也不是很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好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实效的最大化呢?我在任课期间针对于本科、专科的不同特点,尝试做了如下的调整:
1、在专科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也是基本参考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按照教材的以幼儿歌曲曲式结构为主线,逐步开展培养学生即兴伴奏法的教学,同时在期间穿插补充了一些常见幼儿园歌曲伴奏谱例分析和弹唱练习。在伴奏法理论方面联系实际,做到简易化、幼儿化,使其学会熟练运用调式正三、属七和弦以及常用伴奏音型来为幼儿歌曲进行简易编配,侧重实践操作,使其具备幼儿园一线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2、在本科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材的先后顺序上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补充。这门课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音乐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综合性、涵盖面及其广泛。一些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其他学校,都被定为是专业技能必修课,开课时间一般都是三个学期。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这门课的定位是专业发展选修课,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这就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先天上的不足,个人私下认为似乎有些不妥。
在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从儿歌伴奏编配的方法与步骤入手,以基础和声知识为基点,以掌握儿歌常用伴奏音型为重点,以学习为旋律进行和声选配为主线,适当补充一些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儿歌以及幼儿园实用音乐作为实例伴奏编配的实际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为幼儿歌曲进行简易编配、即兴伴奏与弹唱的能力,逐步掌握各类风格体裁结构的幼儿歌曲的不同伴奏手法的综合运用,达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钢琴伴奏技能与弹唱技能。
二、课程的讲解与要求要各有侧重
专科课程的讲解与要求侧重于具体化的实践操作,不易有过于宽泛和细致的深入。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1、专科课程的讲解与要求。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课,是学生在进行了一年共两个学期《键盘》的学习之后所学习的课程,更贴近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与特点。专科课程的讲解与要求侧重于编配的简易性,一首儿歌的编配,只做简要分析,把精力主要放在弹和唱上,以及弹与唱的结合上,至于和声、音型织体方面不宜增加难度和做过多要求,能用就好,够用就好,实用就好。
2、本科课程的讲解与要求。本科则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比较细致的讨论,为儿歌进行编配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尽可能完美的独立完成对儿歌的伴奏编配的任务并即兴弹唱出来。在和声的配置上,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运用一些副三和弦、副属和弦,比如:这个和弦在这里合适不?效果如何?换一个又会怎么样?哪个更好些?等等。在伴奏音型织体的运用上,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音乐形象和特征对于三种基本伴奏音型(柱式、半分解、全分解)的原始状态,做灵活和适当的变化与调整。比如:所用伴奏织体与音乐形象恰当不恰当?可不可以做一些调整和变化?两种音型在表现音乐形象上有何不同?一首多段体的歌曲如何去把握情绪的递进与层次呢?段落之间又如何展开对比和变化呢?以及歌曲中速度、力度、节拍的变化在伴奏编配中的处理等等。力求设计好歌曲伴奏的前奏、间奏、尾声,使得编配与弹唱显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并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是相通的,由此而获得的综合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综合艺术素养与气质在一些专业技能的基本功考核和比赛当中均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一面。
篇10
【关键词】兴趣;环境;氛围;认识 ;创造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1 歌曲内容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远,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贴进幼儿生活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小兔乖乖》(欢快的)、《柳树姑娘》(优美的)……既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 ,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我认为应该做到:
1.1 歌曲“心中有数”
拿到一首歌曲,老师最先想到的是弹奏,我也不例外。先熟悉旋律,后唱亮歌词,最后,设计教案。这是比较规范的做法。但是,也不能过于“照搬”,要估量孩子的现实水平,如调子过高了(老师自己都唱不上去了),可以处理成c\d调;歌词拗口,可以进行改编。段落过长,可以进行压缩。总之,要以孩子的眼光审视整首歌曲,将一切不适合幼儿的去除,将精华留给孩子们“享受”。
接着,你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基础。音乐执教过程中往往出现“冷场”,老师问:孩子们,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幼儿瞎说乱猜,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熟悉旋律,请孩子们打节奏时,也是乱成一片,纯粹乱拍一气。所以,利用日常教学对幼儿进行类似奥尔夫节奏训练非常有必要。通过简单的节奏游戏,让孩子们会听、会拍,会数、会说节奏,是上好一个歌唱活动的前提。
1.2 环节“行云流水”
歌唱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以歌曲为轴心展开,环节不在乎多,在乎的是有效。每个环节,你想孩子们学到什么,最终是否与目标想匹配,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去除一些花哨、啰嗦的环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才能凸显成效。而且,环节的衔接也是要有头有尾,由浅入深,孩子们才容易接收最新“信息”。
在设计的环节中,我们还要注意“流畅”,也就是我形容的“行云流水”,环节预设只是“预设”,要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调整,不能盲目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过渡的时候,更要正面积极评价幼儿,给予提点和
议,以便技能上的提升。
1.3 对话“有滋有味”
很多老师为了烘托音乐课的氛围,过多地将故事、诗歌、交流等语言表达引入音乐课堂,使歌唱有名无实。当然,有些是无法避免的的,如评价、理解歌词环节。我希望音乐课更“有味”。就是说:欣赏歌曲后提问歌曲,孩子们回答后,老师直接用歌声来回答,吸引孩子们再次听;难点讲解时,教师将失误唱和正确唱一一唱给孩子们听,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唱法学唱;创编歌曲时,将孩子们回答的唱入歌词,做一个示范,激发孩子们用歌声创编的兴趣等等。用“唱”贯穿教学,用“唱”引领示范,用“唱”指点迷津,才能让歌唱活动更“入味”。
1.4 法“五花八门”
听了特级教师的《小燕子》后,给了我很多感触,本来认为比较难的轮唱、领唱、和声唱法等也可以每一节歌唱活动中去尝试。记得以前,我们最普遍的跟唱方法,是集体唱,分小组、分男、女声唱等,孩子们技能上没有得到真正提升,也到时候换换口味了。在一首歌曲中采用男女轮唱、小组轮唱、领唱带集体唱、和声唱的方法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