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技体育目的

篇1

关键词: 江苏省竞技体育 优势项目分布 特征分析

江苏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以8金4银4铜排在全国各省市金牌榜第一的位置。然而,从奖牌总数来看,江苏省竞技体育水平还未能达到全国第一。而探寻江苏省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特征,巩固原有项目优势,挖掘潜在项目优势,是江苏省竞技体育更好发展的基础,更对江苏省竞技体育项目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1.竞技体育项目分类

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分别用于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通常依据竞技体育成绩把竞技项目分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对于区域而言,优势项目是指能够持续多年在世界大赛、全运会上夺得金牌,获取优异成绩的项目。因为弱势项目在体育竞技中不表现竞技实力,所以各地竞技体育竞技地位是由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竞技实力决定的。

2.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布

2.1格斗对抗类项目。

虽然我国格斗类项目总体水平低下,但江苏省竞技体育格斗类项目在全国省市比较中却具有相当的优势。根据统计,自1979年至2008年,江苏省竞技体育在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项目上共获得世界金牌8枚、亚洲金牌28枚、全运会金牌39枚的优异成绩。在1984第23届奥运会上,来自江苏的栾菊杰获得女子花剑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之后的肖爱华、梁军、王海滨、仲满等名将也撑起中国的击剑项目。在八至十五届亚运会上,除了第九届亚运会外,江苏击剑运动员总共获得28枚金牌,其数量之多让其他省市难以超越;在四至十一届全运会中,江苏省获得击剑项目31枚金牌,每届奥运会中,江苏击剑选手均会出现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争光。优异的历史成绩充分说明江苏省在格斗类项目上的绝对优势。

2.2竞技体操类项目。

在世界级比赛中,江苏省运动员共获得技巧项目冠军76个,并且在全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第2000年奥运会,黄旭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双杠第七名的好成绩。在2004年奥运会上,黄旭、肖钦分别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第五名,另外黄旭获得了男子鞍马第四名,肖钦获得男子单杠第六名的好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黄旭、肖钦为中国男子竞技体操团体冠军贡献了巨大力量,肖钦获得体操男子鞍马冠军,黄旭获得男子双杠第六名,同时蹦床运动员陆春龙获得金牌,江苏竞技体操类项目达到历史最好成绩。

2.3小球类项目。

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性项目以小球项目最为典型。根据统计,江苏省从第9届亚运会开始,在羽毛球、乒乓球项目上,除了第11、12届外,每届均有获得金牌。在全运会比赛中,每届均有羽毛球项目的金牌摘得,而乒乓球项目,虽然不是每届均有金牌斩获,但连续多届的金牌收入也充分证明了该项目的优势。特别是从第10届全运会开始,江苏网球项目发展迅猛,在该届全运会中一举拿下3枚金牌,并且延续这种状态,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斩获2枚金牌,充分展示了江苏网球项目异军突起的强劲态势。

2.4射击类项目。

江苏省射击类项目虽然在奥运会中只获得两枚金牌,但占中国奥运射击金牌总数的10.53%,在亚运会和全运会的比赛中成绩更为显著。根据统计,在改革开放后的8届全运会与所参加的亚运会中,江苏省射击运动员共获得10枚亚运金牌、9枚全运会金牌,无论是与全国省份还是与省内项目相比,射击类项目是江苏省传统优势项目。可见江苏省射击类项目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十分明显。

2.5团体项目。

根据统计分析,江苏省团体类项目以技能技巧类项目为主流。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其中,羽毛球优势明显,已经成为我省团体项目金牌获得的主力项目。而击剑类项目已经成为我省拳头项目,每届全运会都会斩获团体小项的金牌。网球作为我省后发展项目,目前成绩辉煌,连续两届全运会获得男子团体冠军。

3.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特征分析

3.1紧密围绕国家奥运战略,大力发展奥运优势项目。

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主要为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击剑、游泳和跳水,而此类项目正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竞赛中的优势项目和获金项目。根据统计,在所参赛的八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六大传统优势项目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2]共获得金牌151枚,而江苏在历届奥运会所获金牌的35项次中,只有6项次是击剑、跆拳道、技巧三个项目,其他获金项目均为我国竞技体育奥运优势项目,这也充分说明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的高度契合。从获金项目分析,击剑、技巧、跆拳道三个项目是近几届我国奥运新增的获金点,而江苏健儿在奥运会比赛中所展示的竞技实力,不仅使得这三个项目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更在全国地区间的竞争中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原则。从江苏省竞技体育实力变化分析发现,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主要遵循的是保持传统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积极挖掘新项目的潜在优势的原则,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力争扩大江苏省优势项目数量,在全国区域间竞技体育竞争中保持领先。

3.2坚持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并举,保持非奥运项目的竞争优势。

据统计,江苏运动员在获得的311个世界冠军中,其中有28.3%为非奥运项目的运动员所得(包括技巧项目)。1988年至2008年期间(2001、2002年国家获得世界冠军数据缺失,排除同年份江苏获得世界冠军数),江苏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占全国的世界冠军比例为14.69%。由此可看出,江苏省在体育事业发展中,一直坚持竞技体育项目全面、协调发展,也正因如此,1987年组建的技巧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为江苏获得了一枚金牌。另外,武术、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围棋、象棋等项目的斩金获银,证实了江苏省在非奥运项目的竞争优势。

3.3缩短战线确保重点,项目分类提高效益。

江苏省在所开设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既经历了全面铺开所带来的阵痛,又获得了调整后所获得的辉煌。在六运会前,江苏竞技体育项目开展偏多,而结果并不是多项目的全面开花,而是六运会的失利。六运会后,江苏竞技体育开始精减项目、确保重点,并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最终竞技体育成绩得到快速提升,并一跃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强省。在项目分类上,江苏将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短期能出效益的项目列为一类项目;把未列入一类项目的本省传统项目列为二类项目,而把非奥运项目但有世界和全国比赛的项目列为三类项目。[3]在确保一类项目的前提下关注二类项目的发展,缩小三类项目的规模与投入。经历几年的努力,江苏竞技体育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有力加强了江苏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不仅保持了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还挖掘了潜优势项目的潜在竞争力。

4.结语

在竞技体育赛场上,优势项目竞技实力的强弱决定着竞技地位的高低,而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布就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随着江苏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分布与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是研究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且是各省市竞技体育发展中进行自我客观评价的关键,优势项目的分布与特征研究必将成为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蓧英.论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67.

[2]《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0.

篇2

关键词:竞技项目组织;竞技体育制度;运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G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109-03

The Compon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

TANG Jianj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ts institution is the basic institutional form of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port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ent.The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builds a systematic recogni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organizations.It finds that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have a unique position in the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It uses the channel of organization to integrat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with the sport technique development.The sport techniques are mainly reserved by technique knowledge and benefit every member in the organization.It is the technique knowledge that enables the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 techniques in a specific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greatly reduces the uncertainty of sport techniques development in the techinque training and provides necessary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organization;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sport technique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项目组织中。竞技项目组织是其运动技术发展和提高的基本组织形式。对竞技体育制度安排中竞技项目组织的构成和意义进行研究,目的是对竞技项目组织在理论上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提高对竞技项目组织作用的认识,为今后相应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方面的帮助。

1有关竞技项目组织的研究

从制度安排角度讲,对竞技项目组织的存在及其发展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有竞技项目组织;二是作为制度安排的具体形式的意义是什么。

在进行组织问题方面的研究时,有一种理论视角可以借鉴,即技术知识和组织学习视角,它来源于波兰尼(M.Polanyi)的个人知识论和纳尔逊(R.R.Nelson)等人的经济进化论。在技术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视角下,难言知识(Tacit Knowledge)、专用知识(Specific Knowledge)以及组织学习等概念占有重要的解释地位,有关“如何干”和“如何进行改进”的启发通常体现在组织常规中[1]。我们认为,那些拥有内部研究和发展新技术能力的竞技项目组织,能够及时吸收外界的新技术,并通过比较频繁的内部技术知识学习和交流,形成整体组织的运动技术能力,进而将其转化为可以实现的运动成绩。

一般认为运动训练制度安排是依据运动竞赛制度安排来进行的,在促进运动技术向运动成绩转化的过程中,运动训练制度安排除了训练体系外(如我国的三级训练体系),主要的制度安排就是竞技项目组织。因为要在激烈对抗的竞技比赛中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从个人角度讲,单靠个人去发展自己的运动技术能力是不可能的,竞技项目组织可以把单个人力量组织整合起来,以一种组织上的技术共享、技术互补和技术交流的方式来减少个人技术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竞技项目组织和竞技项目的含义是不同的。从竞赛学角度看,竞技体育的分项和分项比赛(即竞技体育按项目进行比赛)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竞技分项使竞赛活动的内容基本固定,为了试图在竞技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从组织学角度看,出于使运动技术发展效益最大化,使得在竞赛项目中一个有组织的团队出现了。为了便于进行运动技术的交流与提高,保证在未来的比赛中取胜,有层次的训练体系也随即出现了。组织在这个意义上就不是一个人们任意组成的集合体,而是一个制度化集体,竞技项目组织的意义在于使运动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获得在组织上保障和在组织上的扩展。

我国在竞技项目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它主要是基于项群理论[3]。二是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对我国优势竞技项目的成因进行系统地分析,确定优势竞技项目,即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有利条件的运动项目。根据我国各项运动项目最好运动成绩的发展变化特征为标准,优势竞技项目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长盛不衰型、波折起伏型、后起居先型。认为我国优势竞技项目之所以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从一般训练学意义上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分别在博弈原理、博弈决策和博弈实施三个层面及三个层面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4]。三是从竞技体育项目的管理方面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是运动队的管理[5];重大比赛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对策[6,7];以及对重点运动项目设置与发展的研究[8]。

2竞技项目组织的构成

竞技项目组织指的是为谋求自身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的人员,所进行的竞技体育活动的专项群体。作为竞技项目组织,它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明确竞技目标;2)有较为固定的成员和组织边界,即有一定的进出规则约束;3)有一整套竞技活动的规则体系;4)有一定的权力或等级安排。

从制度安排理论看,竞技项目组织是一个为了在运动技术发展过程中,减少运动技术训练和竞赛方面的不确定性而设置的竞技性组织。

竞技项目是由规则规定其运动技术内容和比赛形式的竞赛项目。从运动竞赛学方面看,竞技项目指的是运动竞赛中的项目,是一种竞赛类型,运动竞赛是由单一的或综合的竞技项目构成。由于竞技项目技术内容不同和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不同,竞技项目是多样的。从组织构成方面看,竞技项目组织主要是由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管理、科研和医务等人员组成。

应当指出的是,在竞技运动活动的实践中,经常对“竞技项目”的术语赋予不明确的含义。马特维也夫认为,竞技项目从逻辑上理解为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竞赛活动的项目,其特征是拥有具体的比赛对象,允许的动作组成和竞技对抗的方式(运动技术和战术),竞赛规程、规则和取得成绩的标准[2]。为了避免在项目术语上的混乱,我国体育理论界用大项、分项和小项作出区分。在我们的研究中,根据《中国体育年鉴》和《体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收录和统计原则,竞技项目指的是在我国正式比赛中出现的项目,它可是大项,也可是分项,但不包括小项。

竞技项目组织在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业(职业)训练性质的,属于训练体系的高级层次。另一种是业余训练性质的,他们属于训练体系的中级和初级层次。作为一种具体的制度形式,竞技项目组织是运动训练制度安排的具体的内容,是进行重点项目安排和运动训练体系建立的组织实体。从竞技项目组织内部功能看,它则是运动技术知识得以传习和运动技术能力得以发展的基本单位。上述两个方面的认识使我们把竞技项目当作一种特殊的组织来分析的基本根据。在竞技项目组织的基本结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是这个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

竞技项目组织作为运动训练制度安排的具体方式,运动员和教练员是这个组织的基本构成。因此,运动员、教练员在竞技项目组织结构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运动训练制度安排的倾向性。通过组织制度安排的变化,来促进运动技术的发展。竞技项目组织作为运动技术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可以认为竞技项目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决定着该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

3竞技项目组织的意义

竞技项目组织是运动技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制度单位,它使运动技术能在项目组织的范式中发展。不同的竞技项目组织为其运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竞技项目组织存在的基本原因:一是在运动竞赛意义上,必须使运动技术水平的比较在限定的项目范围内进行,以保证对等和公平;二是在运动训练意义上,运动技术的专门化和项目化本身极大地促进了运动技术的发展。作为竞技项目组织主体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就是在这个组织中,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来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我国专业性的竞技项目组织不是自发性的组织,而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项目组织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助于运动技术发展的运动技术等级结构,这一结构成为运动技术在项目组织中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

对运动技术发展而言,竞技项目组织成为运动技术知识学习、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基本单位。竞技项目以不同层次技术水平的组织形式,为运动员运动技术提高和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可能。所以,可以说运动技术的发展问题,从制度安排意义上讲,就是竞技项目组织的发展问题。从决策者的角度,竞技项目组织的存在使人们考虑如何把它变成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即通过对竞技项目组织人才的最佳组合与结构优化,以保证在运动训练中能够使运动技术水平有效持续地提高,和在运动竞赛中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得优异运动成绩。 根据竞技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在奥运会取得成绩的可能性大小,来选择和安排若干竞技项目,形成一个能够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更快地取得好成绩的优势竞技项目组织群。

从历史上看,运动技术发展依赖于两个彼此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技术发展的制度化,即是竞技项目组织而不是个人做为运动技术发展的母体;另一方面是运动技术创新活动的项目内部化,是竞技项目组织而不是独立于这个组织的科学研究机构掌握着运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资源。基于此,竞技项目组织成为了技术动作、技术方法和技术知识的生产主体。

近年来,竞技体育界在教育、科研、训练之间的技术合作有了明显增长,但合作的基本规律是:促进竞技运动技术发展的教育、科研更加项目化,它们强化了竞技项目组织在运动技术发展中作为技术动作、技术方法和技术知识的生产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竞技体育的科技人员做竞技项目的科研教练员、科研所的基础研究和竞技项目的结合,科学研究工作融入竞技项目中,这些都强化了竞技项目组织对促进运动技术发展的作用。上述情况也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竞技项目组织不单是一个竞赛项目的种类,也不单是一种运动技术在项目中的归类。竞技项目组织是一种对运动技术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的制度安排。

竞技项目组织是一种制度安排。从竞技体育管理学的意义上讲,竞技项目是保证运动成绩取得的基本管理单位。在我国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的管理思想,促进了重点竞技项目在奥运会中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 制度分析理论和竞技体育管理学对竞技项目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它们都关注在竞技项目中运动技术发展和运动成绩的取得。竞技体育管理学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决策者和管理者对竞技项目的布局与安排,来影响运动技术的发展。从制度分析看,它就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制度分析理论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项目组织制度安排对竞技项目运动技术发展和运动成绩获得所产生的作用。

竞技项目组织是竞赛制度和训练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既是一个参加竞赛的组织也是一个进行训练安排的组织。参加比赛和获得运动成绩是竞技项目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所以,竞技项目组织是根据竞赛活动来调整组织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它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企业组织的生产活动要服从于市场的交易一样。竞技项目组织的意义在于减少其项目运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技术训练和运动竞赛方面的不确定性,保证着较好运动成绩的获得。

4小结

1)就运动技术发展而言,运动训练制度安排中的竞技项目组织是运动技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单位,它们是孕育和发展运动技术的母体。竞技项目组织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通过组织的方式把竞技体育活动和运动技术发展统一在一起。

2)所有的竞技体育活动,都必须借助于竞技项目组织的形式而开展。竞技项目及组织规定了竞技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规则、训练方法等。它是运动技术提高和发展的基本组织方式。所有的运动技术,都是具有竞技项目特征的运动技术,竞技项目规定了运动技术的技术动作、技术方法的运用,并通过组织的形式把它们以技术知识的方式保存下来,并且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获益。特定的竞技项目组织使得运动技术以及运动技术知识得以有效的积累、传递和发展。

3)竞技项目组织为减少运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技术训练和运动竞赛方面的不确定性,获得较好运动成绩,提供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大洲,等.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J].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1.

[2] 马特维也夫.运动竞技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谢亚龙.论制胜规律及运动选材[J].福建体育科技,1990(1):7-21.

[5] 孙汉超,等.对我国运动项目系统管理的思考[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2):1-6.

[6] 赵鲁南,孙晋海,等.奥运竞赛项目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J].广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6):12-15.

篇3

一、竞技教育的目标

目标,是人们欲求的结果,人们提出和设定某个目标是表明主体对目前某种现状的不满,需要建立符合主体观念需要的、理想的客体。过去,运动训练的重心是遵循生物学规律,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但它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根据竞技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的问题及需要,将竞技教育的目标确定为育人夺标。其中育人,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竞技视野和竞技能力的、创造型的运动人才。作为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欲求能在重大比赛中多次稳定地表现出非凡的竞技能力,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技视野及创新能力。近年来,有人分析为什么中国乒乓球和中国女排的竞技水平能够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这与他们的教练到国外学习并了解国际竞技发展的前沿知识、技术和战术有关。竞技教育提倡培养具有国际竞技能力的、创造型的竞技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地球村”的、复合型的运动人才。

二、竞技教育的任务

竞技教育的任务,是为实现其目标而承担的具体工作。竞技教育要实现“育人夺标”的目标,应完成如下任务:

1.育人的任务

竞技教育要把培养“身、心、群”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竞技视野和竞技能力的、创造型的运动人才的思想贯穿在全部竞技教育过程中,并且使之具体化。育人,是竞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夺标的基础。它必须贯穿于夺标的全部过程中。

2.夺标的任务

夺标运动的锦标,是竞技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特有的任务,也是运动的竞赛、训练、恢复和管理工作所担负的任务,它必须与育人紧密结合。竞技教育十分强调要培养懂得国际竞技运动规律,具备夺得世界冠军能力的优秀运动员,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竞技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三、发展运动个性培养自我竞技能力的任务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

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所引发的对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其中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它始终走在教育国际化的前列。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是在新一轮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依托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政策而起步的。

教育的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相互合作,是跨文化的、国际的、全球性的观念、方式和方法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功能的融合。这种融合要通过国际教育研究、学习和借鉴、交流和合作来实现。在这种国际化的过程中,路径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路径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展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策略。

一、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角色、路径及其特点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一轮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以英、美、澳、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输出作为标志的。发达国家政府根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把教育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种教育输出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与以往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考虑学术和教育因素不同。发达国家开始终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高等教育援助而转向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他们制定出了利用语言和教育资源优势,开拓国外教育市场的策略。接收留学生和境外办学是他们进行高等教育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亚洲成为这些发达国家开拓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重要目标,其中,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成为他们重要的目标市场。在这场发达国家教育输出的国际市场开拓运动中,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市场作为他们的目标市场之一也受到青睐。于是,我国的高职教育走上了以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和引进课程为主的国际化道路。

毫无疑问,英、美、澳、德、法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这些国家的高职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后起步阶段的我国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的国际市场中既不可能是领先者,也还不是挑战者。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来看,其角色和国际化路径呈现如下特点:

(一)扮演的主要是跟随者和消费者的角色

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说是在发达国家教育市场开拓策略的引领下进行的,因此在高职教育理论和制度层面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在行动层面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充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输出的接受国,扮演的主要是跟随者和消费者的角色。

(二)走的大多是单向的“南北垂直合作”路径

作为发达国家接收留学生和境外办学的消费者,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中大多采取学生“走出去”、课程“引进来”这种单向的“南北垂直合作”方式。

(三)国际合作的高职特色总体上不明显

在上述单向的“南北垂直合作”项目中,我国高职教育主体对接的国外合作方并不一定是高职院校,相反,有相当的部分是国外的综合性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因此,合作项目的高职特色并不是很明显。

(四)获取的经济利益很少

在与发达国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利益分配中,我们获取的是很小比例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通过教育消费和输出高职人才来了解和吸取发达国家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度和学术思想,力图引进教育智力和资源。

无庸赘述,我国的高职教育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模式和其他资源,这对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上述被动、单一的国际化角色和路径,以及由消费发达国家教育服务带来的高职教育特色和经济利益的丧失、人才流失等不利因素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变革策略。

二、扩展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的策略

(一)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策略

在与发达国家进行高职教育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如何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模式以提升我国的高职教育质量和品牌,但不太注意学习和借鉴他们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策略。这是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角色单一和被动的重要原因。如果说,在国际化初期,前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的首要关注目标,这一点无可非议的话,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后,对后者的继续忽略就是策略上的失误了。

笔者参与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等国外大学交流合作的推进工作。其中,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的合作代表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主流路径:从留学生的派遣到争取合作伙伴对我方学校学分的认可,从课程的相互衔接到课程的引进,从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培训到教学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等。可以说,这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持续时间较长、具有实质性效果的成功范例之一。让我们以胡佛汉顿大学开拓中国市场为例,来分析发达国家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策略。

从区域布局来看,他们采取了由点到面,遍地撒网的策略。几年间,胡佛汉顿大学分别在中国东南西北部的主要城市寻求合作伙伴,建立了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的教育贸易网点。 1997年,借助深圳的地理和经济优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胡佛汉顿大学在中国市场的首个基地而成为其合作伙伴。以此为基础,几年间,胡佛汉顿大学逐步在中国东北的大连、沈阳、哈尔滨,中部的长沙、武汉、郑州,西部的云南、重庆、成都,东部的上海、汕头等地与中国的同类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项目。目前,该校正瞄准中国西北进行洽谈。可见,胡佛汉顿大学在中国教育市场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各个区域网点,占领整个中国市场。

从合作伙伴的选择来看,他们采取了多样化策略。尽管胡佛汉顿大学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与自己共性多、教育层次类似的高等院校,但他们并不排除通过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中介来建立自己的业务目标市场。

从市场开拓的支持体系来看,他们建立了各个层次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胡佛汉顿大学在大学本部建立了专门的主管部门和由校一院一系一学科组成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还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了区域代表处,如胡佛汉顿大学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代表处,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

从具体合作项目的推进过程来看,从项目的建立到每一个实施细节胡佛汉顿大学都非常注意计划性和有效性。

除—了在中国市场外,胡佛汉顿大学与亚洲的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都制订了周密而有效的国际目标市场开拓计划,并建立了强有力的市场开拓的支持与执行体系。与他们相比,我们的高职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表现出计划性、有效性和支持体系上的不足,被动性和随机性明显。这一点我们急需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策略。

(二)多样化国际市场角色,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项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之所以在国际上扮演跟随者和消费者的单一角色,一方面缘于向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其无奈——受制于教育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低这一现实状况。但是,如果这种角色定位形成一种惯性,国际化路径过于依赖南北合作,那就会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与弱势地位,错过发展机会,减缓发展速度。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主动地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扮演多种角色,在教育的国际贸易中既充当进口国,也充当出口国,并力求“进出口”平衡。如,可以利用我国的语言和学科特色在较发达国家教育市场上争取“补缺者”角色而输出我们的职业教育;而针对其他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教育市场,可以利用我国制造业发达、制造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南南水平合作”教育项目,借鉴发达国家开拓国际市场的策略,主动地开拓我国高职教育在南方国家的市场。

(三)通过为跨国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化

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球许多跨国公司前来投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当然需要招聘本地员工,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因此,为跨国公司输送技能人才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然而,跨国公司在招聘本地技能人才时的期望与国内公司是不一样的。他们期望获得的是具有国际化理念、能在国际间流动、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技能人才。为满足这一要求,高职教育要把跨国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性观念和技能融合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项功能中。也就是说,满足跨国公司高技能人才要求的过程必然会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国际化。因此,与跨国公司合作,为跨国公司培养技能人才也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湘溶.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N].中国教育报, 2004—10—28.

[2]席文启,关于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 2004—10—28.

[3]刘利民.教育国际化与教育创新[J].人民教育,2003(23).

篇5

【关键词】新时期;项目管理;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方法

前言

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掀起研究项目管理的热潮,众多项目管理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项目管理是一门深奥的管理技术学科,项目管理负责人需要对人力、物力、财力、科技技术等合理地处理及调整,项目管理的研究使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获得良好的收益。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项目管理的知识理论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进入21世纪,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应与时俱进,在新时期背景下,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加高效协调地完成各项工程。

1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体系构架

1.1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现代企业对于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管理应做到精益求精,为更好的实现项目的总体管理,开发研究了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包括5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衡量标准。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包括混乱级、简单级、规范级、精益级和战略级。混乱级是指存在一些基本的管理机制,但是管理无章法、执行混乱,项目进行没有稳定的组织。项目管理处于混乱之中,最终会导致失败。简单级能够对项目进行简单的管理,有比较明确的管理组织,能够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完成简单常用的项目管理。规范级已经实现了对项目的过程控制,确立了统一的标准,项目管理的质量有特定的要求,企业的项目管理进入规范化的进程,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团队基本成熟。精益级管理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的进程、质量有更明确的标准,实现了量化管理。战略级管理是对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对项目的战略规划,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项目。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对项目管理的一种体系的评价方法,能够更真实准确的体现企业的项目管理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借助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企业可发现其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现代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1.2节能新型材料的使用

现代社会各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造成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节能降耗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节能新型材料,建设绿色家园和环保型建筑,符合现阶段的发展政策和人们的消费模式。节能材料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平衡和对环境的保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综合利废、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的原则。

节能新型材料的使用是新时期节能工程的主要特色,节能新型材料作为现代绿色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环保、节能的根本途径。在工程项目中使用各种节能新型材料,性能良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能源损耗;节能新型材料无污染无伤害,可以极大地改善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使使用者更舒适的享受生活,心情愉悦的工作、学习。

节能新型材料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产品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节约能源,节能新型材料的使用主要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技术,使用具有节能低耗、可回收利用、节土环保的新型材料和产品,从而在整体上改善功能。发展新型节能材料,就成为未来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新时期背景下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期背景下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指标构成的,这些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项目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项目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

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企业项目管理力求完善,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的标准做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原则:

(l)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应考虑各方各面,各元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系统性原则要求从宏观的角度了解项目整体的进程,评价项目整体内在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作用。

(2)评价指标的动态性原则。随着整个项目的进程,评价项目管理的状况,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考察项目管理的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

(3)评价指标的可测性原则。项目管理的评价不能仅仅从感官意识层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要满足可测试性,对项目管理有一个量化的评价。

(4)评价指标的灵活性原则。对项目管理的评价指标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具体项目评价指标可以修改、添加。

2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项目管理技术

2.1新时期引进项目管理的可视化技术

项目管理包含着对人力资源、物资管理、经济财政等多方面的管理,分工的种类多,管理的复杂性,各部分人员的交流沟通困难,为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带来了不便。随着困难的出现,项目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很好的解决了项目管理的不可见问题。项目管理的可视化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该可视化技术应用精细的图表和3D模型,将相关的项目管理元素结合在一起,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可以方便的阅览项目管理的流程,使得项目管理更加简洁具体,可视化技术为项目管理团队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

2.2新时期引进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和结构化技术

目前有些企业仍停留在对某项作业、某个阶段的管理,阶段式的项目管理已经不满足现代项目的复杂性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项目管理应引进集成化和结构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集成化和结构化技术主要包括项目结构分解技术(PBS)、费用结构分解技术(CBS)等,综合考虑整个项目进程的要求和各元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实现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形式。

2.3新时期引进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技术

在项目管理的问题中,企业比较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就是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预测和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户不同的需求引起不同的后果,对于不同后果的影响能进行预测和管理,对于项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风险管理主要应用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将风险融入到整个项目管理的内容中,可以创建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对于项目的整个进程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管理,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值。

总结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程项目种类多种多样,客户要求日益严格,在新的商业环境下,项目管理己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的发展的社会,新的项目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思想被引进,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指导方法,制定新的工作计划,灵活机动的对项目进行管理,降低时间、质量、成本的风险,从理论和技术上改善管理效率,使企业从战略层实现项目管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建筑经济,2003(5)

篇6

1、我国高校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经济型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1.1、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较差,缺乏职业道德

在造成我国高校财政管理项目支出中出现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中,相关从业人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素养,没有最基本的相关职业道德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解决我国高校项目支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要从相关一线工作者的培养上入手。因为在我国高校的运行模式中,脱产干部并不具备较大的话语权,在学校关键问题上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这也就使得在进行有关学校财政之处管理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表态上,支出预算的真正从事者缺乏话语权。其次,因为学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并不受到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这也就使得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从事者并不严肃认真的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忽视掉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最为基本的从事这项工作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从业人员的影响下学校的财政支出的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相反各种问题才会层出不穷。

1.2、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

造成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管理经济效率迟迟无法得到提高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高校财政支出的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具体的时间工作只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前进,这也就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条理性,杂乱不堪。除此之外,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思想那个对于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来说还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最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这对于学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誉程度来说都是十分便利的事情,所以,高校的财政支出管理工作要想真正意义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就必要有一个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只有在这种前提下,高校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展开才能够获得广大师生的肯定,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学校的财政支出效率。

1.3、学校的管理者并不重视财政支出的管理预算工作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之外,学校的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高校财政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是造成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管理工作迟迟得不到提高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升我国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提高我国高校财政支出效率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

2、如何运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方法提高我国高校财政服务的水平

2.1、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

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财政管理支出预算人员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就十分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解决这些存在与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管理现状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首先,应该意识到一线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者和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给与其应该有的尊敬,使其能够专心的从事自身所>!

2.2、建立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质量的提升除了要在人才方面进行相关的工作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对于相关系统化、理论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只有明确了自身的指导思想,并且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坚持下,才有可能对我国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质量做出一个较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收集国内与国外高校在进行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对这些先进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另外,不仅要对国内或者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要针对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应用,确保理论内容能够与学校的事情情况获得一个较大程度上的相容。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需要格外重点的内容就是学校相关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一切为了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可因为为了名誉上的改变,而肆意妄为。

2.3、提高相关管理者对于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最后,当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却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之时,学校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学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提升。首先是要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普及,使其能够认识到学校财政支出管理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支持。其次,学校还要针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有选择性的针对,从而提高我国高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质量。

篇7

关键词:Multisim 10; 16路竞赛抢答器; 电路设计; Protel

中图分类号:TN71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3017804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Based on Multisim l0

LIU Wenwu

(Sunshine Colle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15,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based on Multisim 10 are introduced. The approa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uthenticity and preciseness. The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is mainly composed of fliplatch, refusalencoder, instepinverse enumerator, adder, comparator, 555 timer and display tube. The designed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has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bility,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Keywords: Multisim 10; 16way vying answer machine; circuit design; Protel

收稿日期:20110719竞赛抢答器系统是工厂、学校和电视台等单位举办各种智力竞赛等娱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基础设备之一。目前设计抢答器的方法很多\[15\],采用 EDA可以更加快速、灵活地设计出符合各种要求的抢答器。其中,周殿凤提出的16路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4\]方案中显示器是从0~15显示选手的编号,这不符合实际竞赛使用时对选手从1~16进行编号的习惯,不利于实际推广使用。以文献\[4\]为基础,对其核心电路进行了改进,并基于Multisim 10软件平台设计开发了16路竞赛抢答器系统,使得显示器上能从1~16正确显示选手的编号。此外,还设计了抢答倒计时最后5 s报警提示电路和计分器,计分器用于各参赛选手的加分和减分。这种设计思路清晰,电路功能齐全,可满足抢答器的实际使用要求。

1Multisim 10简介

Multisim 10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电子线路仿真软件的新版本。Multisim 10用软件的方法虚拟电子与电工元器件以及电子与电工仪器和仪表,通过软件将元器件和仪器集合为一体,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6\]。此外Multisim 10软件在LabVIEW虚拟仪器、单片机仿真等技术方面都有更多的创新和提高,属于EDA技术的更高层次范畴\[7\]。

2总体设计思路

2.116路抢答器的功能要求

(1) 同时供16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的编号为1~16,各用一个抢答按钮,按钮的编号分别用16个按钮S1~S16表示,与选手的编号相对应。

(2) 给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和抢答的开始。

(3)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在主持人将系统复位发出抢答指令后,若参赛者按抢答按钮,则组别显示电路显示出抢答者的组别,同时蜂鸣器发出“嘀”的报警音响。此时电路具备自锁存功能,使别组的抢答开关不起作用。

(4)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由主持人设定(如30 s)。当主持人启动“开始”键后,定时器开始减计数并显示。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如果定时时间已到,无人抢答,本次抢答无效,蜂鸣器报警并封锁输入电路,禁止选手超时抢答,定时显示器上显示“00”。

(5) 设置计分电路。每组在开始时预置分数(如100分),抢答开始后由主持人控制,答对加分,答错减分。

2.2系统原理框图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总体设计框图3电路设计及仿真

抢答器由抢答电路、定时电路、报警电路、时序控制电路和计分电路五部分组成。

3.1抢答电路

抢答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分辨出抢答者按键按下的先后,锁存并显示抢答者的号码,同时能使后抢答者的按键无效。抢答电路主要由优先编码器74LS148,RS锁存器74LS279,加法器74LS283,比较器74LS85\[8\],译码器74LS48,集成了4个与门的74LS08,三输入端或门(CD4075),7段数码管,S1~S16十六个按钮开关组成,如图2所示。

工作过程为:当主持人将开关处于“清除”位置时,RS锁存器的R端为0,5个RS锁存器的输出Q全部置0,使74LS48的BI=0,显示器灯灭。与此同时优先编码器74LS148的选通输入端ST=0,使之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锁存器不工作。当主持人将控制开关拨向“开始”时,优先编码器和锁存器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即抢答器处于等待工作状态,等待输入端的信号输入。对参加比赛的16名选手从1~16进行编号,同时需要用到2个显示器,当选手编号大于9时高位显示器显示1,小于等于9时高位显示器显示0。预置比较器74LS85的字B为8,即输入端B3B2B1B0为1000,当选手编号小于等于9时,即比较器74LS85的字A小于等于8,A≤B即YA>B输出为0;当选手编号大于9时,即比较器74LS85的字A大于8,A>B即YA>B输出为1,与高位显示器数字一致,所以可以直接用74LS85的YA>B脚控制高位显示器的A0,高位显示器的A3,A2,A1全部置0。再引入3个与门(74LS08)和1个三输入端或门(CD4075),3个与门的一端置011,另一端与比较器的YA>B相连,或门的三输入端分别与比较器的YA>B,YA=B,YAB=1,加法器的A3A2A1A0为1111,B3B2B1B0为0111,通过加法器加0111,得到2进制数值为“00010110”,两个显示器显示为“16”,与选手实际编号一致。当选手编号小于等于9时只用到低位显示器,不能加7,如当1号选手优先抢答时,选手编号小于9,比较器的A3A2A1A0为0000,YA>B=0,YA

图2抢答电路及仿真结果当选手按下的键松开后,74LSl48的YEX为高电平,但由于ST端维持高电平不变,所以74LSl48仍然处于“禁止”工作状态,其他按键的输入信号不会被接受,这就保证了抢答者的优先性以及抢答电路的准确性。如有再次抢答需由主持人将S开关重新置“清除”,使抢答电路复位,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抢答。

3.2定时电路

由节目主持人根据抢答题的难易程度,设定一次抢答的时间,通过预置时间电路对计数器进行预置,计数器的时钟脉冲由秒脉冲电路提供。定时电路主要实现抢答倒计时,同时通过输出接口与时序控制电路相接,实现时序控制,当无人抢答且时间到时报警。可预置时间的电路选用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74LSl92进行设计,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电路包括555定时器,2块74LS192计数器,2块74LS48显示译码器)。采用555设计的秒脉冲产生电路,555定时器接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f=1/T=1/\[(R1+2R2)Cln 2\]。

采用的电阻和电容值分别是:R1=82 kΩ,R2=33 kΩ,C1=10 μF,满足上式,即得到的是秒脉冲。

图3定时电路及仿真结果3.3报警控制电路

当有选手抢答或者抢答时间已到,抢答电路和定时电路都要停止工作,优先编码器要处于禁止工作状态,74LS148的选通输入端ST=1,所以可以利用74LS148的选通输入端ST来报警。为了避免因蜂鸣器分流导致ST端电压太低而不能使优先编码器处于禁止工作状态,用一个与门74LS08来控制蜂鸣器,与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5 V电源和选通输入端ST,输出端接蜂鸣器,如图4所示。

此外还设置了最后5 s报警提示,即倒计时电路还剩最后5 s时会报警提示参赛选手离此次抢答结束还有5 s的时间。用两个比较器74LS85,一个比较器的输入端A3A2A1A0加在十位计数器74LS192的Q3Q2Q1Q0上,预置十位比较器74LS85的输入端B3B2B1B0为0000,当Q3Q2Q1Q0=0000时A=B,十位比较器的YA=B输出为1;另一个比较器的输入端A3A2A1A0加在个位计数器74LS192的Q3Q2Q1Q0上,预置个位比较器74LS85的输入端B3B2B1B0为0101,当Q3Q2Q1Q0=0101时A=B,个位比较器的YA=B输出为1。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端YA=B分别接在与门74LS08的两个输入端上,与门的输出端接蜂鸣器。当倒计时电路倒计到05 s时,与门的输出端输出为1,蜂鸣器就会报警提示。

3.4时序控制电路

时序控制电路如图5所示。时序控制电路是抢答器设计的关键,其工作原理是:主持人控制开关从“清除”位置拨到“开始”位置时,来自图2中的74LS279的输出CTR=0,经74LS04反相输出1,则时钟信号CP能够加到74LS192的CPD时钟输入端,定时电路进行递减计时。同时,在定时时间未到时,则74LS192的借位输出端BO为1,74LS00与非门的输出ST=0,使74LS148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选手在定时时间内按动抢答键时,CTR=1,经 74LS04反相输出0,封锁 CP信号,定时器处于保持工作状态;同时,74LS00的输出为1,74LS148处于禁止工作状态。当定时时间到时,则74LS192的借位输出端为0,ST=1,74LS148处于禁止工作状态,禁止选手进行抢答。同时,74LS11输出BO为0,封锁CP信号,使定时电路保持00状态不变。当ST=1时就会驱动蜂鸣器报警。

图4报警器图5时序控制电路

图4报警器图5时序控制电路3.5计分电路

设计一个计分器,用于各参赛选手的加分和减分,电路由十进制同步可逆计数器74LS192,7段显示译码器74LS48,7段数码管、2输入端4与门74LS08,按钮开关,电阻等组成(见图6)。当某参赛选手回答问题结束后,主持人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并宣布所加减的分数值,根据计分值的多少按相应的按键。加分值小于10时按个位加分键,减分值小于10时按个位减分键;加分值在10~100分之间按十位加分键,减分值在10~100分之间按十位减分键;加分值在100分以上按百位加分键,减分值在100分以上按百位减分键。记分电路可实现自动进位用于累加总分。按下清零按钮,各位数值归零。此外,电子记分电路还可单独用于蓝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项目的记分器,具有广泛推广使用价值。

由于开关按钮是机械触点,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会有抖动,使开关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像数字系统所期望的那样产生干净的数字信号输出,因此可以采用防斗开关\[9\]来替代按钮开关获取稳定的脉冲,输入到计数器脉冲输入端使计数器准确计数。

4电路制作与调试

根据需求选择电路的设计单元进行组合,完成系统的原理图设计与PCB设计,运用Protel软件制作PCB板,或者用面包板,按照装配图或原理图进行器件装配,装配好之后进行电路的调试。

5结语

利用Multisim 10对16路竞赛抢答器的设计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设计合理,具有比较可靠的工作方式和更强的适用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要求。所设计的抢答器电路采用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无需编程语言,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灵敏可靠,易于制作等优点,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6计分电路参考文献

[1]尹长华,赵海鸿,吕向阳,等.16路微控抢答器的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1,27(6):78.

[2]宋阳.微电脑20路抢答器的设计\[J\].辽宁师专学报,2005,7(3):8586.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殿凤.16路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1718.

[5]郭照南.电子技术与EDA技术课程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6]聂典,丁伟.Multisim 10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黄培根.Multisim 10虚拟仿真和业余制版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论文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教学 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一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挑战,以期能够发掘影响本课程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内外因,从而能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达到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的目的。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5) 规定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在英语专业高年级中开设了《英语语言学》课程。然而长久以来,语言学课程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尽管教师及学生都认识到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比较晦涩难懂,而教师又一般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学习的效果都不尽理想。但是也一直有学者或者教师对语言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做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尝试性的解决途径,如潘之欣(2002),王扬(2004),白郁(2007),鞠玉梅(2007)等。然而在众多的著述中,除潘之欣(2002)做了调查问卷的实际研究以外,其他的鲜有基于调查或实验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一些内省式的探讨尝试。笔者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专任教师,在较长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对课程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于是笔者在自己教学的两个大学三年级的英语专业自然班中做了一项针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专项调查问卷研究,以期能够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对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预期及学习困难做出全面的了解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实际收回64份。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3道问题,其中1-21奇数问题采用的是选择题,分四个选项;2-22偶数问题是书面问答,分别对1-21奇数问题的选择做出书面的解释,如第1题“经过一年的学习,你认为本门课程_____”a. 非常有用 b. 有用 c. 没有什么用处 d. 说不清楚,当学生做出选择后,会在后面的第2题预留的空白处写出做出上述选择的依据。这种调查问卷的设计方式虽然没有完全按照Likert 五分法进行,但是创新之处在于能直观地获得学生做出某项选择的初衷,从而能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诉求和认识做出判断。

由于涉及的问题以及分析较多,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其中一些较为关键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当被问及本门课程是否有用时(第1题),约有68%的学生(44人)选择了a. 非常有用和 b. 有用。约42%的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是非常喜欢或者喜欢,选不喜欢的约占26%。约72%的学生对现在的教材(胡壮麟编《语言学教程》第三版)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不满意者只占9%。约55%的学生对于目前的教学方法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满意,不满意者占16%。对于任课教师是否胜任目前的课程,约98%的学生(63人)选择了非常胜任或者胜任。约有70%的学生对于设立语言学课程觉得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只有约1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对于课程目前的测试方法,约56%的学生选择接受,约33%的学生选择了不接受或者认为应改变测试方法。当被问及课程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时(本问题可多项选择),约45%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约48%认为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约9%认为应注意新成果的介绍,约5%选择其他。约70%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课堂教学非常好或者好,约20%选择一般,约3%选择非常一般。当被问及对课程的其他建议时,多数学生认为授课时应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尽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等。

通过上面对调查结果的简单分析,结合以前相关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困扰本课程的一些主要因素是:

(一)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本次调查中约2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本门课程,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潘之欣(2002)的调查结果一致。[1]而影响学生对课程喜欢程度的主要因素还是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个结果与潘之欣(2002)也基本一致。[1]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时不仅仅要满足于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解释讲授,而且也要照顾到课堂气氛和讲授的深入浅出,只有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有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课程的认同感。 转贴于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次调查中约1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感到不满意,这与王扬[2]、白郁[3、]鞠玉梅[4]等所反映的一致。因此原来那种以课本为主,偏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不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声,光,电等各种手段,给课堂教学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三)测试方法。本次调查中约33%的学生对目前单纯书面考试的测试形式表示不接受或者希望改变测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考察手段,从多方面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就。除了学期末的笔试以外,教师也不妨在平时多让学生做一些小组讨论,课堂陈述或者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小的论文作业,内容尽量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并贴近日常语言的实际,这些活动的结果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分,这样的话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调查中约48%的学生认为课程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培养用语言学课程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例的能力。 语言学知识及理论其实都是对日常语言数据和语言现象的浓缩抽象而已,其实质上是来自于生活,现在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再把它们还原到生活中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还原其本质。这样不仅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个因素以外,另外一个困扰语言学课程的困难就是课时设置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虽然都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语言学课程,但是一般都只开设一个学期,大约32课时,而课时数的不足也制约了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较大的取舍,只能选取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授,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足,教学内容的破碎也制约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总体把握。有鉴于此,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7年开始,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课时数从32学时调整到64学时,即从原来只开设一个学期增至一个学年。这样的设置不仅仅是增加了课时数,使得教师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系统地讲授,而且时间跨度的增长也从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从实行至今,教学实际效果以及学生实际学习的成效来看,这样的课时设置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认知程度逐年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了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

二、结论及建议

针对其他相关研究以及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知识水平的持续提高,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方法,改变原来那种照本宣科,只注重书本基础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更新课程的测试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测试方法,利用小组讨论,课堂表达,小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考核。另外一方面,语言学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广泛涉猎相关资料文献,培养对语言的直觉。语言学中所有的理论其实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语言数据或者实例,只是抽象程度较高,因此表面上看来较为晦涩难懂。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深入浅出,诙谐活泼的语言和实例来还原语言学的本质,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从侧面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多互动,相互了解,共同提高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3): 47-55.

[2]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7-60.

篇9

关键词:总承包项目经理;业绩;职业资格标准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42-07

一、GCPM标准体系建立的背景

中国自80年代开始实施项目经理制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工程承包范畴的变化和发展,工程总承包成为发展趋势。2005年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提出工程总承包概念,即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1]。这对项目经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GB/T50358-2005仅对项目经理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即发展为总承包项目经理。

总承包项目经理需要利用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将建筑材料物化为建筑产品,是总承包管理的核心,起着“整合”作用,因此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较强的能力。长期以来,中国培养项目经理的途径主要为考试和工程实践经历,导致项目经理职业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国内并无通过第三方评估的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因此,建立GCPM标准体系十分必要。

二、GCPM标准体系的建立过程

(一)总承包制度对项目经理的要求

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工程总承包主要有:

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 设计—施工总承包(D—B); 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C)、设计—施工招标—施工总承包(D—B—B)等模式。

图1为中国工程总承包的主要任务。由表1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任务已拓展,可向前延伸至初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延伸至可行性研究,由于工作阶段和内容的变化,总承包是设计、施工、投资等的联合体。

(二)GCPM标准体系的形成过程

与传统的“纯学术”考核程序相比,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是与在职人员的实际能力直接挂钩的一种全新的资格认证方式。NVQ具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即在基于申请者工作经验的同时,考虑申请者未来的发展趋势。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能够广泛运用于个人或企业,包括进行工作描述与分析、业绩评价、确定培训需要以及招聘挑选,运用这些标准能够为单位或个人从业者确立一系列的目标和标准,使其明确确定自身的需求及发展,其中NVQ5级对应于业主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ment)。

此外,在NVQ5中,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不仅是施工阶段,对于签订合同、参与招投标的准备等工作也属于其管理范围。因此,为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建筑业的竞争力,在NVQ5的基础上,结合总承包制度,建立了GCPM标准体系(图2)。

三、GCPM标准体系的内容理解

GCPM标准体系借鉴了NVQ5级,并结合中国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进行了标准转换,形成了GCPM标准体系的架构和内容。

(一)GCPM标准的组成结构

GCPM职业资格标准基于申请者的工作业绩,用以描述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将工作功能分解成任务,从而形成描述能力的大项,大项又分解为分项,分项又包括具体业绩评判标准[2]。如图3所示。

(二)GCPM标准体系的内容及特点

GCPM标准适用于从事或希望从事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标准由14个大项组成,每个大项由若干分项组成,分别概述了项目经理的14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而每个分项包括若干业绩评判标准,作为评判项目经理职业能力的依据。此外,标准还要求职业资格的申请者提供证明材料,对其从事项目管理经验和对项目管理的知识加以证明。

中国目前指导项目管理活动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管理规范》(GB/T50358-2005)等相关法律法规,因此,GCPM标准的体系设计和理解对于申请者产生和收集证据材料具有重要作用。表2为GCPM标准体系的大型和分项内容。

GCPM体系的特点:

(1)GCPM标准是针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即从项目初始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到试运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都是总承包项目经理行为的依据。标准全面反映了总承包项目经理的职业资格标准,内容全面。

(2)GCPM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标准中的分项内容详细说明了项目经理需要满足的工作实践和知识能力,为项目经理收集证据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此外,申请者只有按照认证标准及相关要求参与项目活动才能产生证据,因此,证据收集的难度和工作量较大。

(3)GCPM标准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仅提供“标准”,即通过评估获得职业资格,申请者为了通过评估,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相关工作,掌握标准知识体系。实际上,评估过程是使申请者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培训过程

(4)随着绿色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的广泛应用,环境和安全管理逐渐成为项目经理管理的重点,GCPM体系在环境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来约束环境和安全管理。

(5)GCPM标准涉及总承包项目经理在项目整个过程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但不可能包罗所有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该标准也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三)GCPM标准体系的运行过程

GCPM是一套全新的体系,为了更好地理解该体系的运行,将其运行过程流程图描述如图4。

1.确定申请者

GCPM是基于能力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其标准涉及项目各个阶段的管理,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具有一定业绩的申请者可以申请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当然,根据中国的法规,申请者必须是一级或二级建造师。

2.收集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是申请者获得总承包项目经理资格的重要材料,也是评估员判断其是否满足标准的重要依据,证据材料的收集来源必须是申请者亲自承担的工程项目,取证工程原则上应是近3年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工程,工程类别不限,保证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3.评估员进行评估

GCPM是一套全新的体系,申请者是否能取得总承包项目经理资格,即总承包项目经理评估质量的好坏,评估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证评估质量的公正可靠性是一个挑战,因此评估机构必须制定有效地评估方法,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做到客观公正且具有建设性。

4.申请者专业培训或者申请者面试

当申请者未通过评估并被指出能力和知识不足后,应针对性地参加和接受培训。从理论上讲,只要申请者做到持续改进工作,完善和补充有效的证据材料,即可达到标准要求,通过认证,因此,培训计划的目的即使项目经理职业资格的申请者能较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和实际技能,旨在加强申请者的管理技能,以达到建设管理专业规定的知识要求,由于项目管理学科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发展迅猛,因此,通过认证后申请者仍应定期进行职业发展计划教育。

申请者经评估员评估通过后,申请者将进入面试程序。面试前,评审小组对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研究申请者的不足(包括理论和经验)或有疑问之处,之后申请者进行个人陈述,最后由评审小组提问。

四、GCPM标准体系对项目经理能力的影响评价

所谓能力的影响评价即申请者在该职业资格体系运行中,对培训、评估和面试等一系列过程的印象和感觉,评价的方式为询答和问卷,即申请者通过初始评审、体系运行及培训后评审三个阶段,对其能力变化进行评估。

(一)确定评价等级并收集数据

以大项为评价单位,能力提高程度分为1-5级,1表示初始评估能力,即能力未变,5级表示极大提高,数据样本(接受询答和问卷的人数)为20人,包括项目经理申请者、评估员、标准小组成员等。经过调查统计,得出表3。

(二)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平均分

通过问卷调查,将各指标人数分布Sij简单加总除以总体单位数M,计算得出算术平均数Si,即

Si=∑Mj=1sijM=si1+si2+si3+…+si,M-1+si,MM (i=1,2…,14)

把问卷数据按不同指标进行分析,得出14项指标的综合平均分如下所示:

S1=∑20j=1s1j20=3.05

S2=∑20j=1s2j20=2.95

……

S13=∑20j=1s13,j20=2.55

S14=∑20j=1s14,j20=2.90

(三)确定指标权重

同一级的不同指标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可由一个权重因子wi来表示。对于任意一种元素i,要求0

其中,n代表对项目经理能力有贡献的指标总数,smaxj代表所规定的第i种指标对应的最高级分,wi表示同一级的不同指标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贡献率。

(四)计算项目经理能力总级分

可得到项目经理能力的的总级分(实际上是一个加权的统计平均值)S,

S=∑ni=1Wisi=∑ni=1wis2i∑nj=1wjsmaxj。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指标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贡献应该都是平权的,即wi=1。级分的最高级为5分,因此第i种指标对能力的贡献率可简化为

Wi=si5n,

项目经理能力的的总级分S可简化为

S=∑ni=1s2i5n。

由此项目经理能力的的总级分为

S=s21+s22+…+s2n-1+s2n5n=

3.052+2.952+2.62+2.152+2.352+3.62+2.72+3.42+3.22+2.82+2.32+2.22+2.552+2.925×14=

1.596

项目经理在学习该标准体系之前能力的总级分计算为

S=

s21+s22+…+s2n-1+s2n5n=

1+1+…+15×14=0.2

由以上数据可知,项目经理在学习GCPM标准体系后,其能力有很大提高。申请者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知识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1) 知识体系。从业绩评判标准看,主要体现在对现代项目管理思想的认识。例如在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与质量、采购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项目团队建设、设计管理以及顾客管理等方面,通过该标准认证,掌握和熟悉相关知识,使申请者的业绩评判标准从项目实施阶段延伸至项目全寿命周期,丰富申请者的知识体系。

(2) 项目管理行为能力。总承包项目经理的实践活动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通过GCPM标准体系的评估,使项目经理的行为能力更加规范化、程序化,过程和结果符合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并符合总承包项目管理成功标准的要求。

五、结语

基于业绩评判的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GCPM)的建立对国内项目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化的进程,总承包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与项目管理日益广泛的应用密不可分,只有有效地促进项目管理的普及和应用,才能够为总承包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要成为职业总承包项目经理除了系统的知识学习之外,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及个人素质的综合表现至关重要,GCPM标准体系为中国项目经理成为优秀的总承包职业项目经理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依据。二是对总承包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项目经理资质需要通过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忽略了项目经理的实践能力。GCPM标准体系是“知识+业绩”的综合考评方式,是一整套新型鉴定评价标准。该标准在对申请者评估的过程中,对申请者不断地进行培训,以

促进每一个员工都能不断提高,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从目前国内建筑业来看,尚无具体的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GCPM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研究对全面提升总承包项目经理的能力产生极大影响。此外,该标准的建立对于完善中国建筑业其他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重大借鉴意义,因此,推广GCPM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廖奇云.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经济,2005(275):31-36.

[3]廖奇云.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及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4.

[4]孙继德.项目总承包模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4,36(9):51-54.

[5]刘忠江.工程总承包下的过程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10,37(4):61-62.

[6]中英合作重庆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建立及培训示范项目组.重庆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general contracting project manager base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IAO Qi-yun, DONG Xiao-lia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篇10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在儿童、少年时期就必须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对于田径项目初学者所产生的一系列动作上的错误,我们不仅要找出每种动作出错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使田径项目初学者能做到一套正确完整的动作。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使他们在进入成年人后能发挥更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错误动作 纠正方法 练习手段

田径项目对儿童、少年时期必须重视跑的技术规范化。跑的动作比较简单,因而往往易为人们所忽视。有的少年运动员,转入成年人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这与从小忽视跑的技术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必须从小抓好田径项目规范技术。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使他们在进入成年人后能发挥更高的运动水平。

一、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

通过十几年对初学者在学习田径基本技术过程中,常可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必须及时发现和纠正,在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一般有以下几种:

1.“坐着跑”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上体过分前倾,髋部必然要补偿性后移,造成“坐着跑”;脚着地后过分地屈膝缓冲,折叠前摆时,没有带同侧髋前送,以致身体重心已在支撑点上方,而髋关节仍留在支撑点后上方;髋部伸肌群快速收缩力量差和髋部屈肌群肌肉韧带的阴力大,后蹬时髋部前送不充分,膝、踝关节也不能充分伸展。

(2)纠正方法

①发展腰、腹、背肌的力量,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使运动员在后蹬时,躯干保持大约85°(与地面的夹角)的前倾。腰背部处于紧张状态,这样有助于髋部前送。

练习手段:俯卧负重起体,发展背部肌肉力量;两头翘;肋木举腿,发展腹肌力量。

②做好跑进中缓冲动作。当摆动腿前摆着地时,必须放松膝关节积极下压“扒地”,在着地最大缓冲阶段,要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移动,同时另一侧的摆动腿带动支髋部前摆,使髋部迅速移过支撑点。

练习手段:一手扶墙,一腿支撑,另一腿抬高后放松膝关节积极下压“扒地”,落地点靠近支撑点;在走步中完成上一练习,当摆动腿落地瞬间支撑腿带动髋部前摆,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跑。

③增强髋关节伸肌力量及髋关节屈肌的柔韧性。

练习手段:背靠墙,脚跟距墙10厘米左右,两膝微屈,腹背部用力将骨盆向前挺出,背部继续尽量紧靠墙壁,保持这个姿势5~10秒;杠铃体后拉;发展伸髋肌肉力量;加阻力挺髋,发展伸髋肌肉力量;后仰挺髋,发展伸髋肌肉柔韧性;弓箭步压腿,发展伸髋肌肉柔韧性。

2.动腿前摆太低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后蹬动作结束后,大小腿没有充分折叠,致使摆动半径增加,角速度减小,前摆速度减慢,抬腿困难;髋关节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髋关节伸肌群阴力大。

(2)纠正方法

①前摆时尽量使大小腿充分折叠。

练习手段:增强肌四头肌的柔韧性及减小折叠对阻力的专门练习;后踢腿跑;后踢腿跑过渡到高抬腿跑、途中跑。

②增强髋关节屈肌力量及伸肌的柔韧性。

练习手段:做负重抬腿练习,增强屈髋肌肉后力量;做“一字开”练习,“跨栏坐”前压腿练习,发展伸肌群的柔韧性;反复做50~100米的高抬腿跑和车轮练习,后程必须保持动作的正确性。

3.摆臂中的几种错误动作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对正确摆臂概念不清;手臂、肩带无力;躯干力量不足或跑时含胸,造成两肩左右摆动;两肩过分紧张,造成耸肩,摆臂紧张。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通过示范讲解,观看技术影片及图片,建立摆臂正确概念,明确摆臂的重要性;增强手臂,肩带的力量,做仰卧撑、引起向上、持哑铃摆臂等练习;增强躯干力量;原地摆臂,从放松直臂开始,然后逐渐屈肘自然摆动到用中等速度跑进中改进摆臂技术。

4.起跳时蹬伸速度慢、无力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是腿部力量差。

(2)纠正方法

采用半蹲或深蹲起跳,连续蛙跳,大幅度的单脚跳、跨步跳等练习,提高爆发用的能力。

5.跳跃中出现上下肢配合脱节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是腰腹背部的肌肉群力量差。

(2)纠正方法

采用发展腰腹背和髋腰肌群力量的练习。

6.起跳时三关节蹬伸不充分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急于离地;蹬伸顺序不清,时机掌握不好;起跳腿的力量差,特别是踝关节力量差。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进行各种跳跃专门练习;明确瞪伸时机与顺序,强调最后用脚趾离地;发展腿部力量。

7.推铅球时肘关节下降,形成抛球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持球臂肘部过低,推球时,上体过早抬起,头部过早转向投掷方向。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注意持球时的手臂位置,肘关节约与肩齐平或略低。推球时两眼看后方,当腿、臂充分蹬伸后,头部才转向投掷方向。

8.推铅球时只用手臂,充分利用下肢和躯干力量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投掷臂用力过早,用力顺序不正确,身体各部分动作不协调。

(2)纠正方法

纠正方法主要有:右脚弯曲,或最后用力姿势,反复做右腿蹬地转髋动作。

9.推铅球时含胸低头臀部后坐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右腿蹬地转髋不充分,髋部未能转至正对投掷方向,最后用力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