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风险不可避免。因此,要立足新的市场环境,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这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网络时代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角度,分析了当前其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网络时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乎资源使用效率,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网络时代的道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面临挑战,同时,信息技术又为财务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和信息技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效率不高,人员能力不强,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较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为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增强自身风险控制水平。

一、全面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范畴

1.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方面风险的介绍。对于财务管理而言,预算是保障,能够对材料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一旦出现片面性的情况,将直接影响预算执行力度,不利于其作用的有效实现,影响财务数据的精准性,不利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财务风险增大。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务预算科学性不高,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不专业,使得整个预算过程缺乏延津县与科学性,资金闲置情况时有发生,没有集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流动资金没有采取合理的模式,执行力度不强,资金使用率不高。另外,资金预算缺乏严谨的规范。在事业单位,预算资源管理随意性较大,客观性不强,主观性突出,缺乏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标准,导致其预算资金在分配上呈现不科学性,基础不牢固,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严重的公款不正当使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引发的,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为此,事业单位自身内部控制不容忽视。一方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为不法行为创造了条件。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力上比较薄弱,落实不到位,因此,为埋下隐患,没有全面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效能。

3.对收支风险的分析。事业单位的收支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收支方面的问题,主要源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松散性。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自身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和健全,严谨性不强,很难在根本上保证资源的专项使用,对支持的性质无法准确定位,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另外,经营方面也存在风险。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对外投资额不大,但是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财务风险不言而喻。一旦不进行信息的有效分析和辨别,就会产生较大范围的问题。

二、网络时代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1.重视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的推进。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了大量专业性人才,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为了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借助网络时代的优势,大幅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要发挥专业材料管理人员的优势,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化与细分化。其次,事业单位需要与时俱进,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替代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管理途径的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单位内部信息服务系统综合水平得以提升,因此,要注重实现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及时进行相关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强化用户反馈制度,在根本上,实现对事业单位风险的有效控制。

2.重视具有区域性特点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了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降低财务风险,要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财务管理部门核心区域的财政信息服务平台。事业单位要重视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强化监督和管理,构建科学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要注重专业软件的应用,进行数据的统一口径,满足标准体系要求,构建囊括预算、资产、资金等内容的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使得稽查和审核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力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

3.重视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控,树立风险观念,强化内部人员财务风险的防范理念,形成更加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机制,做好风险的预防,提高人员风险处理能力,做好预测和评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应对水平。

4.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管执行力。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事业单位面对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要重视集中核算制度的应用,强化对资金使用的审核与监督,规范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另外,司法作用不容忽视,结合行政监督等方式,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监管。

三、结语

综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需要重视创新,强化监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风险控制模式,在根本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这也是事业单位在网络时代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目标,达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志伟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李妮娜.基于财务风险的文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篇2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高校 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与财务管理时存在潜在的风险。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财政预算赤字风险升高

与其他的行政部门不同,高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比其他的机构与单位的财政运作,具有更高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在高校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的各项经费都需要财政部门进行预算与评估后才能批准。但是根据一般的行政单位的款、类、项对高校的经费进行预算与评估,与高校的实际经费产生情况是存在差异的,很容易导致经费出现缺口。

(二)还本付息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当前高校在工作中存在融资的难题,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很容易导致,高校在其建设与发展中的经费调用权利减弱,一些财政性的经费需要财政部门批准与拨款才能实现,高校自身的资金调节能力就减弱了。根据当前高效的发展建设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扩张和扩建阶段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到还款期限就需要高校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偿还,但是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不允许高校自主支配在财政预算以外的其他资金,高校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本息。同时,在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国库集中制度,使得高校的银行账户虽然显示留有余额,但是不具备质押收费管理全的实际意义。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能够规避风险就会减少对高校的贷款,使得高校在周转资金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且不能及时根据贷款规定偿还本息。

(三)监管风险

在高校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该系统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高校的财政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现象,高校在支付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支付风险。在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高校的支付方式由传统的支付方式转变为为授权支付或直接支付。在对高校的结余资金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部分高校通过提现和报销两种方式来进行资金结余。有些高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结余资金,就会利用一些不真实的合同或者是修改资金的用处,这是严重违反财政资金使用规定的。此外,如果财政部门不能及时的下发高校财政预算指标,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垫付部分资金。这个过程中,有部分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申请需要的用款事项,很有可能导致财政支付风险出现。

二、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下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加强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

首先,高校的领导要建立起良好的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高校的内部建立其预算工作小组,对高校的各项工程进行预算编制,使高校的在管理中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其建设发展需要。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高校的领导就要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并能在工作中积极的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整政策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前期预算工作,预防在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出现预算赤字的风险。

其次,要不断改进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与编制程序。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编制预算前的论证工作的结果,对高校的项目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对于高校建设的预算编制,则需要在专业的机构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编制高校的预算系统时,需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项目的重要性进行编制。

最后,要保证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将财务预算严格落实,避免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编制的现象。要充分保证高校的预算的权威性严格落实预算,避免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结果的现象,要保证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得出现随意更改、调整预算内容的现象。如果存在超出预算的现象,要及时的了解实际情况,如果必须要对其内容做出调整,就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申请审批。

(二)加强高校和银行间的合作,有效的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高校可以主动和财政部门、银行构建平等的对话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根据高校的发展需要,财政部门可以对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权限继续拧调整,可以使高校在一些项目中掌握一定的财政权力。

其次,高校在其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筹资途径与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展与改革,对各个项目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就使高校在筹资资金时很难获取银行贷款,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开发高校项目,可以采取联合办学、接受社会捐赠、开发校办产业以及发展继续教育等方式,来不断扩宽筹资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应该尽量控制债务的数量与批次,不断完善高校的风险机制,能够对高校的融资方式进行探索与转变;还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还款方案,构建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与规避体制,从而提高高校的防御风险的能力。

最后,高校还要同相关的的单位形成良好的对话交流,形成共同的经济联合体来应对国库集中支付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和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联系,能够及时的反应高校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从而获得上级的帮助与支援,从而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将国库集中制度落实下来。

(三)建立科学的高校财务监督制度

首先,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发挥其作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政府的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和健全高校的相关支付制度。要对高校的财务制度中的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方法与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其出现贪污公款、偷税漏税、滥用资金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外部审计的力度,提高对其监督和约束。为了能够实现对高校的财务控制管理,审计部门有必要创建外部监督体制,避免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支付风险。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与学校的实际,总结在编制预算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建议和措施。

最后,还要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与之相符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能够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各种行为进行监督。高校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的财务评系统,编制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的资产管理系统、财务评价系统能够明确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责与职能。建立起于高校的实际财务情况相符的对账制度,及时对高校的各项开支与成本进行核算,避免结余资金被挪作他用现象的出现。为了减少复杂的工作流程带来的不便,要尽量简化审批流程,并能建立其完善的预拨制度和追加制度,从而有效的减少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在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为高校的财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高校国库集中制度,虽然可以使高校能够规避其发展中的债务风险时,但是同时也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衡量其中的利弊,并能结合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政策,从而有效的规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使该制度能够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 2013,(22)

[2]司金山.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N].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2)

篇3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策略

风险投资是指一种私人权益资本,即险资本。该资本被用于投资到具有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行业中,以获取高额回报。同时,风险投资又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对象的投资行为,它以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流程的采用为投资对象,是创新型的投资行为。风险资本是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依存的行业。

一、当前我国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现状

(1)风险资本资金源不足,投资基金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我国现有的风险机构或以政府财政为主体或以银行为主体或以有关科技部门组织建立,还有少数的是部分由国外资金支持。在性质上,这些机构属于政府风险投资公司,而以企业、私人、保险基金为主体建立的私人或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还很少。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结构导致筹资能力弱、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效益及其发展。(2)宏观上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支持,微观上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健全。目前风险投资缺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多数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制度不科学,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少系统慎重的挑选;确定投资对象后,又较少参与风险项目或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成为导致风险投资项目或企业效益不佳或失败的主要原因。(3)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风险投资家和高素质的企业家。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对所投资的高新技术领域有足够多的了解,对未来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精通管理,长于风险控制,善于财务管理,熟知高新技术产业各阶段投资融资需求。

二、我国风险投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等指标最具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企业对风险信号如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产品积压、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接受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照控制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市场经济中,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大量的企业负债经营实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负债经营失误的原因。(3)风险资本退出管理。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在退出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不是要获得风险企业的红利,只有风险资本的及时退出,才能实现下一轮的投入。所以,要慎重选择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中风险投资的撤出渠道,是资本能否积极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风险资本的撤出方式除了兼并收购来实现外,也可通过“二板”证券市场,通过产权交易,风险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滚动增值、循环发展。(4)风险资本投资管理。把握好风险资金的投入时机、投入数量,降低投资风险,是投资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产品不断开发与创新的基础上的,高新技术转化成生产成果,一般要经历开发、转化、生产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阶段目标:上一阶段的目标完成后,再考虑下一段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风险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后,一直到企业高成长期以后,利用现有资金尽快使企业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风险资金的回收作好铺垫。对于风险企业来说,要做好财务规划,有计划地使用资金,编制现金流量表。在各个阶段控制资金的使用量及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姜荣.从风险投资流程分析公司财务风险[J].现代会计.2008(2)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3.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企业管理者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企业的投资,在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对有限的信息资料分析做出决策,这不可避免地使经营决策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尤其是要使财务负责人知道,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企业要建立针对财务会计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目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是会计核算在只手遮天。严格意义上的绩效监督和财务管理仍然进展缓慢。无论是投资选择还是财务运行,都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深度分析报告。

三是强化企业的价值管理,并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计核算部门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激励与责任相结合,既能达到提高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功效,又能给责任予以约束,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合理机制。这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的一个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提前防范和控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当风险发生后也具有一定的处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内部资料共享的广泛性,这对于提高财务防控覆盖面很有好处。同时也要注意吸取和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不断丰富企业公司的财务预警手段。

4.企业要完善对财务运行机制的控制。

(1)企业的融资管控。

融资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不同的融资渠道,将带给企业不同的融资成本和使用自由度。企业只有创造出更多更畅通的融资渠道,并有效利用这些渠道筹集资金,才能拥有可靠的财务资源并占据财务优势。

(2)对投资的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企业集团的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公司必须建立起一套投资政策,用这一政策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这样才能集中优势资源,确保整个公司的投资行为与发展战略同步,保障企业战略的实行。这些措施包括:

【1】规范投资管理制度。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一般包含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监控管理和投资风险应急处理等方面诸多内容。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保证投资业务操作规范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控制风险,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投资运作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

在此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投资管理不仅包括对外投资与合作,还包括内部重大资产投资。对于许多规模较大的公司企业而言,一项内部投资可能比一般企业的资产规模都要大,而且往往期限也比较长,需要涉及的企业资源和人力也比较多。一旦投资失误或者管理不慎,也会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企业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上升到同等战略高度进行管理。

【2】适时监控投资风险。

在投资实施过程中,公司要实时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资过程监控,对投资效率及效果分析和投资风险状况进行衡量。

【3】建立财务分析专家库。

一般较大型的公司企业,也都具有相当规模的财务会计人员。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势需要,必须培养一部分具有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和从业经历的资深人士成立财务分析专家库。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因素 控制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资金运用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命脉。企业在深化财务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对财务管理进行风险控制时,应当从财务管理的核心入手,逐渐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力度。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出现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筹资风险。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筹集是所有财务管理的开始与源头。对于如今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时通常采取不理想的筹资方式;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通常会选择超过企业自身偿付能力和承受能力的筹资方式,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还款危机中无法自拔。同时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对筹资时的利率进行研究,从而更好的减少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投资的风险与预期回报都是不确定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通常采取扩张式的、积极的投资策略,例如通过兼并和收购来进行企业的快速扩张。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的投资风险意识不强,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务的扩张具有盲目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运营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采取了许多激进的运营手段,从而促使企业的现金流减少。一些企业采取信贷销售的产品销售方式,这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不可避免地显着增加。盲目性的采取信贷销售方式使得企业的债务恶性增加。因此,企业需要对运营手段和销售手段进行适当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对企业的销售对象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减少盲目的信贷销售、减少仓储成本、增加企业的债务控制能力。

管理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不当会给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造成很大影响。此外,企业不成熟的财务管理制度,会降低财务管理的资金管理水平。因此,现代企业应当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管理风险,加大财务管理的安全系数。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真实资产,澄清公司的运营现状,并且减少有关企业的虚假信息,从而减少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财务管理信息的披露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财务信息的管理效率,有着卓越的效果。

市场风险。市场不是完美的,具有自身的缺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在通常情况下许多金融工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工具买家和卖家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应当对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做好财务管理的应对工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风险是现代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财务管理的风险更是不可避免。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企业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建立早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应当及时采取预警措施。在财务管理的早期阶段,财务管理的预警系统有可能为公司提供早期的警告信号。除此之外,企业现金流的预算是企业预算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准确的现金流预算对于准确地编制企业财务报表、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现金流的预算,可以将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表示,并对每一时期特定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确保企业投资计划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在现金流预算的编制时应当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与此同时加强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企业在处于不利的市场情况下,更应当加强自我的财务管理预警意识。企业对于财务管理风险的态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和基础工作人员都应当对财务管理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注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企业应当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灌输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并使其在一如既往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执行,从而形成严格、良好、细致、一丝不苟的财务管理的工作风格,最终促使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工作。

建立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企业的财务指标合理的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盈利水平,也代表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水平。公司在建立早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也应当注意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建立。财务分析体系不仅是支付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更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其中资产管理指标反映了企业销售率生产和资产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了行业压力和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企业的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对于企业的支付能力、经济效益、财务增长水平有着重要的反映作用。当企业资金的流动速率过高时,则说明企业失去了资金的流动性并且失去了再投资、再生产的机会。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及流动资金比率反映了企业债务与资产比率,一般较高的资产负债比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是提升企业利润、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制定适当的风险策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战略体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后,企业可以通过风险信号对产品积压、产品质量降低、应收账款过多、成本上升、客户不满程度增加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测,从而更好的减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做到财务管理风险的合理回避。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际上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风险接受是可能做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分类,可以分为抑制控制策略和预防控制策略,前者是指预先确定损失,通过适当的损失发生,以防止发生更大的风险。后者是指对可能会出现的损失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损失的程度。适度的负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切记盲目重视负债的作用,从而做出错误的商业决策。利用负债借来的资金进行盲目投资,不仅会导致企业营业额的下降,对于财务管理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负债过大,无法偿还利息而去继续负债,因此造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企业财务管理、资本结构、债务结构的彻底崩溃。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的偿付能力进行负债,对负债比例的指标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保证企业的低负债率和强大的偿债能力。

加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为了促进企业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的实施和推广,从而为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控制。企业应当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加强财务管理水平。例如在企业的季度规划和年度规划上,财务管理可以合理的协调时间与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在企业贷款规模分析上,财务管理可以综合性的对企业贷款规模进行调整。在监测企业的资本流动时,财务管理可以对监测效果起到很大的提升。其次,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满足企业的日常营业的资金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对预测企业应付利息、库存管理水平,股票结构改良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和投资决策的机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融资政策、投资决策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投资决策是有关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在不稳定的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决策的选择。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平衡,并对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也应当有成熟的考虑。企业需要通过投资的机会成本来衡量自己的成本管理,对于风险预测和减少风险也是必要的。利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现象的产生,都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时,应当考虑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总体趋势,从而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企业应当对投资项目进行一丝不苟的研究,并确保投资计划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同时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在进入主要领域进行投资的同时应当在其他领域进行广泛的投资,从而保证企业的投资不会遭受损失。企业应当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选择适当的分配手段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充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进行风险控制时应当注意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相合作,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当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澄清与明确。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今天,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会对财务管理的适应性提升起到很大帮助。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将无法控制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并无法去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财务管理的规划,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提升自己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并确保自身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长期盈利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总资产和实际现金流的进一步加强。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来解决内部产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将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并在金融风险的管理上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集中性处理。此外,企业应当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企业管理,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预防和控制。实时监控对于后期处理是必需的,企业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防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水平。

规范财务管理信息、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利用金融措施对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最佳配比进行分析,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考虑投资策略的有效性,从而做到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规范时,应当采取合适的经济模型,对企业财务信息和进行各方面的考虑,对资本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确保提供数据的有效性与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企业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有必要进一步降低债务数额,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企业想要完全避免财务管理风险是很难的。因此企业只有通过长期努力,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形成因素进行严格的识别,并对其形成的原因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仔细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兆俊.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3,(04).

[2]张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企业家天地,2011,(05).

[3]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07).

[4]虞红卫.浅析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J].当代经济,2013,(06).

[5]严后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2013,(09).

篇6

关键词:创业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创业型中小企业是指处于创业阶段,在面临高风险的同时依靠其本身具有的某种优势如特殊的技术领域优势、资源垄断等可能在将来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具有高成长性、收获高投资回报的创新开拓型企业。

创业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它在经营方面有以下特点:

1.经营决策灵活

创业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员工的人数比较少,组织结构较简单,因此在经营决策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2.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来后,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创业型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广,经营的项目也很丰富,一旦当市场经济发生波动时,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紧跟时代步伐,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比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更具快速调整优势。

3.存活率较低

首先,创业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但是它的筹资比较困难,面临的资金压力很大。其次,很多的创业型中小企业并没有清楚的调查和分析目前市场行情,可能会存在盲目跟风的投资行为。最后,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创业型中小企业与“船大好顶浪”的大型企业相比,竞争力比较弱,容易破产倒闭。

二、创业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创业型中小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内部自身的人力、科技、资源等因素会导致企业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有序发展。创业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获取大量的资金,而融资困难却是目前创业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创业型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在创业阶段还未被市场所熟知,企业的发展前景对外界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创业型中小企业在创业的最初阶段能够获得天使投资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创业型中小企业要想上市发行股票筹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由于受债券额度小和政策等原因也很难发行企业债券来筹集资金;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迹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以企业的厂房、设备作为抵押物。所以大部分创业型中小企业采取的融资方式是自筹,通过创业团队成员自身出资,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很大。如果创业型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或者筹资的渠道不恰当,那将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短缺的财务风险。

2.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不科学

首先,大部分创业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决策权集中,企业的所有者一般就是企业的决策者。当这些决策者对外进行投资时,由于自身没有财务、金融等投资方面的知识或者主观决策判断失误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周密的分析和研究,导致企业的投资失败。

其次,创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来说比较紧张,通常可利用的剩余资金不是很多,所以企业的每一次投资对企业以后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通常不做市场调查,或者调查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没有获取充分可靠的信息,进而盲目的进行投资,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3.创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收不及时

在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资金回收。

创业型中小企业处在创业阶段,由于经验较少,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很好的判断,导致存货的积压。而创业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大量举借短期债务的情况,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因此对存货变现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业型中小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商品,以此来招揽顾客,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一些创业型中小企业盲目的为了增加销售、打出自己的品牌而给予顾客过高的信用额度,导致企业日后面临较大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4.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

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一方面如果企业把大量的收益留存在企业内部,用于企业的市场开拓或者日常开支,而不用于向投资者或者企业员工分配,会挫伤投资者或者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业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向投资者或者员工分配则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业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1.多样化企业的融资方式

创业型中小企业要科学的对比和分析在不同融资方式以及融资组合下的财务成本和潜在财务风险的大小,并且考虑本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来采取合适的融资方式。注意保持企业现金流出与流入的匹配、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搭配,正确的使用和控制企业的资金,在创业型企业需要现金的关键时期而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的后续发展。

2.科学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创业型中小企业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该加强可行性研究,要选取适合本企业、且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项目,不能好高骛远、盲目投资。在投资后,还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及时掌握投资项目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等,进行定期的分析,以便及时的了解企业可能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创业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节约营运资金,首先,创业型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控制存货的规模及周转速度,避免因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而给企业带来营运资金压力。其次,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创业型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并且及时催收款项,保证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

4.合理分配企业收益

扩大企业的规模,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向投资者或者员工分配收益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情况,合理调整两者的关系,确保企业的收益能够合理的分配下去。

参考文献:

[1]蒋璐.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动态控制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2]邰敏.创业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

[3]刘杰.创新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网络财务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0 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网络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开发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会计核算的网络化、财务控制的网络化、财务决策的网络化三部分。采用网络化财务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决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做出决策。然而,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数字化性、高技术含量性使得财务网络化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1 网络化财务管理的风险 

 

1.1 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数据安全是21世纪网络财务面临的最大问题。网络财务系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网络财务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财务的业务范围及财务的信息披露上,还体现在企业的决策数据上,商业机密一旦被竞争对手获取则无疑是致命的。网络财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财务运作所要求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单据、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使网络财务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计算机系统本身是脆弱的,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感染,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用户的误操作等,都会危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1.2 会计资料的存档问题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电子符号取代了财务数据,信息的载体己由纸介质过渡到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这些介质的保存有较高的要求,易受到高温、磁性物质、剧烈震动的影响,其保存的数据资料易于丢失。另外,网络财务软件的实施是对现有单机版、局域网络版财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全面升级,由于数据格式、数据接口不同,数据库被加密等原因,网络财务软件不一定兼容以前版本或其他财务软件,以前的会计信息可能无法被及时录入网络财务系统,对于隔代保存的会计档案更不可能兼容,因而原有会计档案在新的网络财务系统中无法查询。因此,网络财务环境下,会计数据资料面临不完整和易于失效的风险。 

1.3 网络财务的审计取证问题传统的财务管理,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相关经济责任的认定,是通过完整的纸介质会计凭证体系和严格的白纸黑字财会审批手续记录下来的,财务审计的取证摸得着看得见,一目了然。而在网络财务中,财务数据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传统的审计控制制度及组织控制功能的效力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剧了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大了审计取证的难度。 

1.4 网络财务的技术人才问题网络财务环境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及网络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财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产业知识及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等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目前,在我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大多数财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英文底子较薄、视野较窄、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ernet/lntranet技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实行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2 实施网络财务应采取的策略 

 

2.1 网络财务安全策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网络财务。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发展网络财务的关键。为了抵御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和威胁,应加强对网上输入、输出和传输信息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的控制,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包括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都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方面的技术,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同时,在财务软件中应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可采用的技术有:①防火墙技术。②加密技术。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公开密钥密码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在计算机通信中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 会计档案管理策略①采用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为了使不同开发商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会计数据,便于财务软件的升级,同时,也便于网络传送的数据、报表在银行、财政部门相互兼容,必须制定和执行标准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接口,以保证会计档案数据存贮形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②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为解决隔代数据兼容问题,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便于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需要。③选择适当的软件升级时间。财务软件的升级尽量选择年初作为升级的起始期,因为年初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是软件升级的最佳时机。 

2.3 网络财务法律保障策略加强网络财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财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财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规,以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对涉及电子商务合同、单证、公证签名的认证以及争端解决规则等各个方面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安全有利的外部环境。 

篇8

关键词:财务筹资风险;成因;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企业财务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财务筹资风险。

一、财务筹资风险的形成

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二)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财务筹资风险,但又影响财务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财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财务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财务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财务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财务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财务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二)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三)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财务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财务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财务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财务筹资风险的影响,掌握财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同时又将财务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根虎.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与控制[J].辽宁经济,2008,7.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3]袁琳,文华.筹资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篇9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随着近年来行政单位的改革,财务管理也被列为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行政单位预算核算管理的加强越加重要。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体的工作情况发展。因此,要想加强行政单位的稳定运行,就应当对财务管理工作保持重视,并对降低财务管理中的预算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一、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的实际含义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对与财务活动的未来发生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在未来结果的预算上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三是未来的结果会偏离预期的发展预算和收益结果。而在行政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风险,则是在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财务资源不能及时、有效的取得并进行利用,这样就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进而失去了为公共服务提供帮助的主要支撑。

二、影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控制因素

(一)财务控制预算不规范

现在许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依然是以手工预算的方式为基础,在财务处理、内部控制、会计档案保存的方面并没有相关变化,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财务管理上并没有统一的条例规定,对会计核算缺乏合理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容易出现脱节[1]。在预算编制中的时间也过短,内容不够全面,分析不够科学,就造成预算不准确,资金效益难以评估,不能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等情况发生。

(二)内部财务关系紊乱,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浅薄

许多地方的行政单位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使得财务的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尤其在对财务资源进行管理利用时,会存在各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再加上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依照工作编制过程进行就不会有财务风险,即使造成风险也是由国家承担损失。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会使得工作中的财务资源使用率下降,甚至造成财务资金的大规模流失,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行政单位的投资、筹资风险较大

行政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的财政拨款,但由于行政单位并不属于盈利机构,所以受各种因素影响,他的日常支出已经大大超过了财政资金的范畴。并且在经营投资的活动中还会受到相关的规定制约,一般都只是进行基础的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一些长期的项目投资活动。[2]由于项目的投入资本大,回收周期较长,所以当前我国的行政单位大都处于负债70%-90%的状态,这也增加了行政单位的投资风险。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

(一)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依据行政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如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明确行政单位的财务控制方法和流程,不同人员的责任安排应落实到位。形成制单、审核和二次审核的管理模式,进而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数据准确。

(二)加强财务控制的核算

作为财务控制重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在财务控制上应该以收支平衡为第一原则,依据之前的发展规划进行财务收支预算的科学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和内部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并进行统筹兼顾,将各方因素综合考虑。以勤俭节约为原则,多将经费投入到新的技术开发上,并对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3]。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及时了解各部门的预算使用情况,在保障本部门预算不超支的情况下,在对企业部门进行适当调整,严格维持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对预算进行灵活的调整控制,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改进财务控制系统

保证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及时性,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网络体系。保障行政单位财务系统的准确运行,建立专门的更新分析部门,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并对费用的去向信息如员工工资、管理成本等进行公开。加强监督体制的完善工作,财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实用。对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使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让过程更为有序合理,明确人员的工作管理职责,强化财务控制,使得行政单位的资金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

(四)培养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需要,对专业人才展开知识技能的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将计算机的相关工作软件以及新技术熟练运用,从而提升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的培养,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的更为严密完整。防患于未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

四、总结

在社会经济日益进步的今天,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通过对内部的有效控制和风险防范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相关对策,从而对事业单位展开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继续进行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 关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J]. 中国经贸, 2014(22):196-196.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思考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巨大的影响,调查发现,超过70%的企业经营失败都是财务风险所导致的。房地产企业本身因为投资巨大,开发周期长,政策影响大,其财务风险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更大一些,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多因性,财务风险的产生既有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1.内部风险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理念激进,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这从一些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负债率方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都非常高,要远远超过警戒线,这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偏大;二是成本费用控制较弱,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对于收入、效益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成本、费用,由此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处于一个控制乏力的状况,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做到每一个项目的成本独立核算,且既有的成本费用核算主要就是事后核算为主,事中核算以及事后核算缺失;三是会计专业队伍专业能力欠缺,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从业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很难胜任此项工作。从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来看,离岗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加上这些年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很多从业人员都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四是财务指标预警体系建设不力,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是毫无征兆的,如果能够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其萌芽状态来加以消灭。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疏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总是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才被动的去加以解决,由此导致了财务风险的难以控制。

2.外部因素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不稳定因素,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调控时代”,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将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举例而言,政府提升二套房利率,对拥有二套住房以上的人限购,这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预期收入,从而导致企业的收入达不到预期,造成企业财务风险;二是利率因素,目前我国流动性严重过剩,人民币通货膨胀严重,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土地、建材等原材料,如果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一因素,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就会贬值,不能购买到预算内的原材料,导致财务风险发生;三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来讲是一个负面的冲击,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化解财务危机。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财务风险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导致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企业“修炼内功”,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举数得,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条件之一,良好的风险意识更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人员做出正确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关键是树立稳健经营的财务理念,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经济增长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现金为王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要恪守的一个重要准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的带给企业财务的不利冲击。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房地产企业的本身的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这期间各种左右成本费用支出以及经营收入的因素很多,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整体的财务预算计划,事到临头才进行财务的统筹安排,就很容易爆发财务风险。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做到财务筹资以及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让财务管理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考虑到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专业性,构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是必要的。人才队伍建设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根据财务管理岗位的胜任特征来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员工;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强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4.构筑财务预警体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构建财务预警体系,设置敏感度较高的财务管理指标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以及检验,当发现财务风险苗头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掌控的范围之内,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损失。

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在观念层面应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意识到财务风险危害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借鉴行业内优秀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构建一套高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作者单位:天正集团南京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荣锦.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