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形势调研

篇1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概况及特点

2014年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52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4%。其中农业产值20.19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7.95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1.12亿元,增长4.9%;服务业产值1.01亿元,增长4.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637元,同比增长11.9%。

今年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增加;畜牧业生猪、家禽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粮食产量略有下降。

二、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形势分析

(一)粮油生产概况

2014年,全区粮食播栽面积4.67万亩,同比增加1.5%;粮食总产量20.56万吨,同比下降0.9%。主要原因是:大春生产稻谷、玉米、高粱扬花期雨水过多,影响了产量。如稻谷今年平均单产为633公斤/亩,同比每亩减少12公斤,下降1.9%。所以今年稻谷产量为13.66万吨,同比下降1.8%。

油菜籽种植面积3.12万亩,产量3849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蔬菜生产概况

蔬菜播种面积15.20万亩,同比增加2820亩,增长1.89%。产量达到37.99万吨,同比增加1.85万吨,增长5.11%。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力量。着力提升设施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共计面积3万亩;积极培育良繁基地,目前在全区建设有升降温设施的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面积达到2万平米,优质种苗辐射面积较大;加快“三新”技术应用,引进示范推广蔬菜等新品种,推广蔬菜高效立体栽培,探索“粱+菜+油”等新模式14项。

二是,积极创新产销新型对接模式。以农民专合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直供直销、农店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都有效保障了菜篮子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流通,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畜牧业生产概况

区2014年出栏生猪41万余头,同比基本持平;出栏牛840头,同比增长16.5%;出栏羊3.3万只,同比增长4.28%;出栏家禽270.5万只,同比增长3.09%;出栏肉兔23.66万只,同比下降4.4%;禽蛋产量1882吨,同比增长3.01%。

1、生猪生产情况:加大项目引导,加大对老旧猪场的新、改、扩建,加大猪场优质种猪的引进,提高了猪场的生产规模及养殖生产效率。2013年到2014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约340万元,完成新建扩建猪场41个,新改扩建标准化猪舍面积1.52万平米,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1万元,引进优质种猪698头,可年增优质仔猪约1.5万头;投入344万元改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个,建设圈舍面积3900平方米,示范并带动一大批生猪养殖场的发展。

生猪价格回升温和对市场行情好转的预期,养殖户养殖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及出栏量均快速增加。

2、家禽生产情况:与生猪市场行情不同,近年来家禽市场行情较为平稳,林下鸡等优势特色家禽养殖价格优势明显,从事家禽规模化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及规模不断提升。

林下散养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根据近年来价格监测统计,散养土鸡价格从2010年到2014年9月,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价格从最初33.71元/公斤一路上升到2014年42.40元/公斤,目前已形成了从育雏到市场一整套产业链。从2013到2014年,主要发展有以下养殖乳化基地:魏坝养殖专业合作社魏坝林场土鸡养殖基地,基地年出栏优质林下散养鸡约5万只,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可年出栏林下鸡10万只以上;通滩镇团结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年可出栏优质商品鸡约3万只;泰安阳院子林场林下鸡养殖基地可年出栏林下鸡2万只以上;分水、弥陀、江北、华阳等地配套建成了一批家禽乳化和专业育雏场(厂),市场行情看好。

农户散养家禽的积极性提高。我区家户普遍有散养家禽的习惯,多利用房前屋后竹林、荒山、坡养殖鸡鸭,现在禽苗有专业场进行乳化、脱温和前期免疫,养殖成活率及管理劳动强度大量下降,加上市场价格上升,养殖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升。

三、国家强农惠农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公益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亩补贴14.75元。

2、贯彻落实情况:

林业和财政等部门明确责任,做好联动,共同推进。根据省、市核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资金下达计划,由区农林局提供公益林生态补偿面积给区财政局,区财政局直接将生态补偿资金划拨到各镇、街(景区)财政所,各镇、街(景区)农林站提供兑付花名册给财政所,财政所将补偿资金划到信用社,信用社凭花名册发放到农户(或集体帐户),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

公示公开,公正透明。在兑付前,各镇、街(景区)对领取生态补偿资金的名单、补助标准、补助面积、补助金额以及管护完成情况在项目村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资金封密,拒绝现金。补偿资金实行封密封运行,均通过“一卡(折)通”的方式全额兑付给农户(或集体帐户),拒绝现金支付。

3、存在问题:上级下达的公益林面积与我区天保二期工程上报的面积不一致,个别镇、街有不按时、随意变动林权权利人姓名和面积来兑付生态效益补偿金的情况,林农的森林管护意识差,生态效益补偿涉及的林农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较低。

(二)粮种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与方式:玉米、小麦、青稞、油菜每亩补贴10元,水稻每亩补贴15元。资金实行直接补贴方式,即根据2014年实际核实的种植面积和补贴标准将资金直接发放到种植农户或其他种植者。

2、贯彻落实情况:

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实际种植面积的终审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所在行政区域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具体以村为基本单位开展实际种植面积的登记、汇总、审核、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农业部门提供的经过终审确认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提供的补贴清册,原则上通过“一卡(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到种植户和其他种植者。在个别不具备“一卡(折)通”发放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但必须规范发放的程序和办法。

3、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征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造成了上级拨付资金的面积大于核实的面积,由此产生了剩余资金;由于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当年不能到位,导致上访事件发生;由于种粮大户补贴作物种类太少,导致我区种粮大户数量少;按现行政策,种粮大户补贴仅限于水稻、玉米和小麦,而我区高粱作物未纳入补贴范围,制约了我区种粮大户的发展;个别乡镇的个别村未进行公示;个别乡镇资料建档不完善;个别乡镇个别年份存在发放现金;个别乡镇良种补贴款发放不及时。

4、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1)补贴标准:每台农业机械(其中国30%,市补10%1,区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筹50%)的标准执行。

(2)贯彻落实情况:

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区2014年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并与各镇街(景区)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积极加强与区财政的衔接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协调经销商,确保补贴政策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手中。

(3)存在问题: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大、中型及大功率机具在我区的推广很艰难,导致整个项目实施进展缓慢。从农机化发展的历史及地域等因素来看,丘陵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还处于农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售后服务来看,部分经销商售后服务跟不上,机具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不能及时到位,用户反响较强烈;镇街(景区)购机补贴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对操作系统不熟悉,操作设备陈旧。

四、2014年农民增收完成情况,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情况

2014年,区农村住户调查共9个点,90户,根据结果显示,全年我区农民现金收入11637元,同比增长11.9%,呈现出较快速增长态势。

1、工资性收入增势迅猛,成为全区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29元,同比增加1038元,增长20.0%,占农民纯收入的53.53%。其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我区轻工业园区、酒业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引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等因素,使用工量大幅增长;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2、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有效来源。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4738元,同比增加144元,增长3.2%,占农民纯收入的40.71%。增长原因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的自然灾害较少,特色产业发展如蔬菜、规模养殖、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促进了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发展。

3、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有效来源。随着各项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及助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农村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2014年,我区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5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6元,增长11.2%,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

1、收入渠道狭窄,依赖性强

我区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两大块,两项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过大,特别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尤高;家庭经营中又以一产业为主,对劳务、农牧业产业依赖性过大。

2、家庭经营比重失调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一产业现金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过大,没有二产业收入,三产业收入基数小。二产业发展不够,三产业比重偏小,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本地就业,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农民增收。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创收能力差

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只能以传统方式种养,不能靠科学致富,所以种养殖业效益低;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素质较低,多从事体能型工作,技术含量低,收益不高,且就业竞争力差,容易失业。

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面临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

(一)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以及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在家务农的农民均为老年人,土地上所产生的效益差;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区的农村经济要保持稳定发展,应在提高土地效益和发展龙头企业上下功夫。

(二)土地流转中的存在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引导,部分业主有怕的思想。很多业主搞开发要求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协议,认为这样更可靠,办事情更方便。

2、流转合同主体错位。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主体是承包农户,少数乡政府、村组织由于推进规模经营心切,越俎代庖,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法律手续不完备,容易产生纠纷。

3、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缺位。目前,全区大部分乡镇为土地转让、互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区至今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服务中心,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

4、管理力量不足。目前农经管理体制远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形势的需要。

篇2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XX年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在完成农情信息统计和农业生产有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局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局重点工作》,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开展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泰州农委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我市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泰兴市观光农业情况调查》进行了报送。根据省发改委编制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完成了泰兴市“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形成《“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局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和进一步明确,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及时将系统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市招商引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做好了“古银杏森林公园建设”和“马甸养殖场出让、出租项目”对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们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篇3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年、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

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农村信贷 无效金融需求 贷款可贷性

一、引言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的供给及其功能发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金融抑制问题突出,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因此,如何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从而彻底打破农村金融困境,就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一)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特征

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金融抑制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站在农户角度来审视农村的金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一个连续的视角下来看巾国农户的金融需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户,可能面临不同性质的资本约束。具体而言农村金融需求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性贷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涉农的资金需求大部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借贷资金用途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交易成本较高,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2)农户的融资偏好更加倾向于正规金融贷款,但由于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农户的实际融资顺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借款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农户融资偏好的主要因素;(3)农户对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敏感,但对高利率的承受能力明显较低;(4)农户借贷的契约化程度较低,关系借贷主要依靠社会性约束(尽管正式的市场契约机制尚不完善,但到目前为止,建立在乡土网络基础上的社会约束依然能较好地执行监督和保障功能),但随着经挤的发展,采用市场化契约来缔结金融合约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采用。(5)信贷资金的次数增多,资金额普遍增大。(6)还款来源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

总之,分散性、小规模、高风险、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意味着金融经营成本的增加;贫穷、传统、保守,决定了农民在金融资源获取上的弱势;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现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1)消费信贷需求愿望强烈。目前,许多农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对于小型农机具的消费欲望强烈。原因在于农民需要这些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但是部分农民表示由于现在下乡农机具价格走势偏高,依靠自身储蓄仍无法购买。因此,国家应当出台与其相关的消费信贷措施,设计新的信贷产品给予农民优惠,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为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

(2)农户生产扩大贷款需求增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化、集中化经营土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农村种植大户的不断增加带来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压力上升。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做好小额信贷款又要发挥农业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农村新模式的发展。满足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台理引导农村经济又稳又快的发展。

(3)专业合作社信贷需求突出。目前,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村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业经济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特色优势明显、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联保贷款等方式。对信用评价低的专业合作社实施限制信贷投放的方式,督促其改正不良行为,消除失信带来的不良后果,重新积累信用以便能早日获得农信社的支持,使专业合作社快速蓬勃发展。

(4)加大农民工创业贷款。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农民工非自愿失业,如何引导农民工重新上岗和创业,维持社会稳定是现在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任务,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信评级,对回乡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并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回乡创业企业“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创业资金多样化的要求。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需求较强。当前,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基础设施规模小、水平低、配套陈旧问题明显。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政府和农民纷纷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大、收益率低、回报期长的特性,除农户集资外,还需要农村金融部门大力的信贷支持。

三、无效金融需求分析

当前正规金融机构所使用的通用信贷技术,以传统农区为代表的大量的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因为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这些农户显性资本的缺乏和原始积累的缓慢发展,由于与“现代信贷技术”的格格不入而无法转化为“有效的”金融需求以及相应的金融供给。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农户的金融需求之所以被视为“无效需求”,原因不在于需求的真实性,而在于需求的“难以缔约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的判断标准。换言之,如果单纯从“现代信贷技术”所通常使用的判断标准来看,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的信贷需求确实应被视为“无效的”金融需求;但是,无抵押和无担保的农户据调是存在大量具备现实还款能力的农户,只不过按照所谓的“现代信贷技术”来判断是“无效的”金融需求。根据对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调研表明,通过开发适用于低端市场(包括农户、作坊主、小商贩、等)的小额信贷技术和金融服务方法,大量被正规金融机构所视为“无效金融需求”的所谓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者不仅具备还款能力和可持续性,而且违约率极低。根据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客户资料分析,这些客户大都属于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记录的“三无”群体,有的与当地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如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仅一墙之隔,但却得不到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当他们获得了“美信”的贷款后,其潜在的金融需求和良好的还款信用立即获得了释放。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

(1)简单地将无抵押、无担保等显性资本水平作为判断无法形成还款能力和有效金融需求的观点是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无法有效延伸至农户低端市场的重要原因;

(2)建立在抵押、担保和现金流等分析基础上的所谓“现代信贷技术”并不适用于低端农户市场,低端农贷市场的信贷供给和金融服务需要开发专门的信贷技术和服务方法;

(3)在金融供给端的竞争依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习惯于采用传统信贷技术发放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某种“创新惰性”,缺乏开发专门服务于低端市场的金融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金融需求,已经表现为传统意义需求基础上的升级成分;新的特征以及新的需求变化要我们适时的加以解决这些新生问题,才有可能增加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而判断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否是有效需求,金融机构需要走出传统信贷标准的桎梏,针对低端信贷市场的特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使得那些潜在的有效需求得到更好的识别和满足。根据多次调研表明,潜在的大部分农户信贷需求是真实有效的。这说明当前对于“潜在的占多数的农户信贷需求是无效的”这一论断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很大一部分潜在的有效需求。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金融机构能否具备识别这些潜在有效需求的能力和技术。

四、应对的策略

(一)扩展农户的金融需求角度

农村金融改革应该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户的政策意愿。在此基础上政府实地考究,从当地农户的最迫切需求出发进行改革。从根本来讲,应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培养农户自发利用正规金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其特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向理性小农转变,提高其获信能力,保障其可贷资金的获得。(2)转变农民的理念,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户潜在的有效金融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角度

首先,激励农村正规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需求资金的投放力度。具体包括:(1)继续完善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调整其信贷结构。采取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手段加大农业银行的支农力度,提高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水平。(2)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其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实力。对于在支农方面成绩突出的信用社,政府予以相应的奖励。其次,加大支农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发展小额农村信贷,政府提供资金和服务建立支农小额信贷为中心的农村资金融通市场。从而为解决所谓的农户“无效金融需求”获得贷款来源创造条件。最后,引导民间金融,调整农村金融的市场准人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实现支农资金的效用最大化,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徐璋勇,王红莉基于农户金融需求视角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9)p47-48

[2]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现实困局与发展路径[j]货币金融评论,2009,(12):p 2-4

[3]王学信农户的金融需求及其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06,(24):p 38 39

[4]肖海霞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j]农村经济,2004(5):p 73-74

[5]张营周从金融需求视角看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2009(6):p 71-72

[6]李万超,唐晓良农户金融需求困境破解之道[j]黑龙江金融,2010,(4):p 37-38

篇5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只有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合农村经济形势发展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才能更好更快的推进发展。

曹县联社与北大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院的合作,就开创了一个“产学结合”的良好模式。

3月11日,为扎实做好“网点再造工程”,更好、更快地实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转变,曹县联社与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该联社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邢志清,省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时伟,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铁军出席签约仪式,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曹县联社理事长吴龙祥与北大企业商学院执行总监张维智共同签署了《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曹县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企业运行等全面合作达成了共识,以此共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强大的师资队伍,分工明确的课题攻关小组,针对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机制创新、企业运行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将为曹县联社切实打造一支智慧与活力共融的金融团队,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金融团队,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自2010年7月份,曹县联社和北大商学院专家组进行了多次座谈,就如何建立信用社长效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信用社长期存在的问题、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达成了初步合作共识。经过进一步的座谈,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进行深入的合作。

曹县联社与北大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院的合作,开创了“产学结合”的良好模式,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提升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民营经济研究院是北大商学院下设的中国唯一一所研究民营企业的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造诣深厚的学者,在中小企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方面具有灵活的市场导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北京大学企业商学院张维智教授说,自本月20日起,北京大学将派出专门的工作小组常驻曹县联社,将近几年分配的大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共同工作,共同生活。通过下基层调研、实例分析、名师授课等方式全方位合作,共同寻求一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一支金融创新“铁军”。

篇6

关键词:在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的资助下,对上海市的嘉定、南汇、金山、崇明、闵行共五个区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了上海郊区农村融资现状,本文从民间借贷的履约状况来分析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状况,阐明应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前言

中国的经济改革,即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从目前的“国进民退”等种种现实来看,已经停止不前,金融资源的国有化现象在进一步强化,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收缩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融资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研究上海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在新形势下,上海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构建全国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所称农村融资,是指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如乡村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的资金需求,通过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形式获得资金的融资行为。本研究的资料来源是从上海嘉定、南汇、金山、崇明和闵行共五个区入手,对近500个家庭进行了问卷式的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55份。调查涵盖了一户人家在2009年和2010年的信贷、收入、消费、土地、房产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信贷需求数量和融资选择方面的详细信息。

1.本研究的背景

    上海在金融中心和空港中心建设的推动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在2010年后,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历史的高位21%,利率也大幅提高,央行紧缩政策的推出,使市场的借贷资金趋紧,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宏观经济形势逆转来势迅速。金融机构信贷收缩,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个人,只能转向民间借贷以期获得支持。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仅有18.6%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民间借贷为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一户(个人)的民间借贷和向金融机构的借贷违约率大幅下降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表1列出了个人向民间的借贷履约情况,从中可以发现,2009年和2010年个人的民间借贷违约率,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明显下降,其中,2009年到期违约(到期未完全偿还)未偿还民间贷款笔数为8笔,金额为325.2万元,2010年二者分别下降为5笔和97.5万元,2009年到期违约(到期未完全偿还)未偿还民间贷款笔数占全部民间借贷笔数的比重为7.21%,2010年下降到5.32%。2009年到期违约的民间贷款金额占民间借贷总金额的比重为10.44%下降到2010年的5.79%。

表1 个人民间借贷偿还情况 

2009年

2010年

 

笔数

金额(万元)

笔数

金额(万元)

全部偿还

86

3559.5

37

867.5

到期未完全偿还,仅偿还了50%以上

2

39

到期未完全偿还,仅偿还不到50%

1

327

2

176

到期全部未偿还

5

86.5

3

35.5

未到期

17

322

52

2572.5

总计

111

4334

94

3656.5

    表2列出了个人向金融机构的借贷履约情况,可以发现,2009年和2010年个人从金融机构借贷的违约率也明显下降。其中,2009年到期违约(到期未完全偿还)未偿还民间贷款笔数为12笔,金额为437.3万元,2010年二者分别下降到8笔和176.4万元。2009年到期违约(到期未完全偿还)未偿还民间贷款笔数占全部民间借贷笔数的比重为6.46%,2010年下降到4.63%,2009年到期违约的民间贷款金额占民间借贷总金额的比重为12.42%下降到2010年的5.96%。

表2个人向金融机构的借贷偿还情况 

2009年

2010年

 

笔数

金额(万元)

笔数

金额(万元)

全部偿还

156

3256.7

68

765.8

到期未完全偿还,仅偿还了50%以

1

37

2

6

到期未完全偿还,仅偿还不到50%

8

376

5

168

到期全部未偿还

3

98.6

1

35

未到期

18

353

97

2536.8

总计

186

4121.3

173

3511.6

3.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违约率有所上升,向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率略有下降

表3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偿还情况 

2009年

2010年

 

笔数

金额(万元)

笔数

金额(万元)

全部偿还

篇7

关键词:家电下乡;内需;农民消费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72-01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严重下滑。因此,扩大内需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而农民消费能力不足是造成我国内需不振的最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刺激农民消费。此政策虽然在特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农民的消费额,但是此政策的作用肯定是短期的,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市场消费不足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基于这一政策展开一系列研究,调查和分析,并寻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为政府部门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家电下乡政策在特定时期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出口快速下滑的形势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1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动农村消费

家电下乡政策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迅速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把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启动起来。

1.2 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消化家电产品过剩产能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国,电视机、冰箱、手机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出口依存度很大。最近一段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严重受阻,企业产品销售遇到较大困难。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家电生产、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

2 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局限性

家电下乡政策虽然能在有限程度上直接提高我国农民的购买力,并迅速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为我国应对经济危机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暂时性的,而且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就此问题展开实证分析。

为了能够对家电下乡政策产生的作用效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实际数据支持,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作者深入河北省两个县的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进行调研的行政村共37个。从中随机抽取了三百户享受此政策的家庭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实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94份,达到研究要求。下面是本次调研的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家庭经济情况温饱线以下温饱线以上小康以下达到小康水平

户数1123746

所占比例3.74%80.61%15.65%

表2

是否

户数所占比例户数所占比例

没有这项政策是否会在近期购买此家电279.18%26790.82%

购买此家电是否超出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20971.09%8528.91%

购买此家电是否借款18663.27%10836.73%

购买家电后是否打算在其他方面减少开支23178.57%6321.43%

购买此家电是否会为家庭今后增加经济收入134.42%28195.58%

2.1 家电下乡政策存在很大的“挤出效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78.57%的家庭打算在购买家电后减少在其他方面的开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享受此政策的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部分是小康以下的(表1),按他们平时正常的开销来讲,是没有预留出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家电的(从表2中可知71.09%的家庭认为购买家电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但为了能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他们就只有以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来购买家电。

(2)有大部分家庭为了享受此政策存在借款的情况(从表2可知),存在提前消费行为。而购买家电后农民的收入没有变,为了还款只有在将来缩减在其他方面的开支。

2.2 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是暂时性的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的前提,而从表2中可知,有95.58%的家庭认为享受此政策后并不会为家庭今后增加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不了,那么从长期来看消费也肯定是上不去的。所以此政策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因素。

3 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从本质上提高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

3.1 我国农民收入低,没钱花

在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大部分农民还处在温饱水平,经济收入很低,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很难有钱进行其他消费。

3.2 我国农民社会保障低,不敢花钱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状态,特别是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在医疗,养老方面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导致有些农民即使家庭收支有盈余,也不敢拿来消费,而是把它存起来,用来预防大病或养老。

3.3 我国农民文化素质低,不会花钱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一部分农民收入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他们总是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很少又拿去投资或购买金融产品的意识。

那么,如何利用好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借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东风,加紧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对农民的贷款力度,确实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当然在此问题上一定要重视农民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民的信用意识教育。

(2)在农村建立农会组织,实行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并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农民大都有自私,保守,不合作的性格。这使得他们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农民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农产品经常遭到商贩的压价,导致便宜卖,贱卖,对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建立农会组织后,农民可以以团体的力量应对市场竞争,成为农产品价格决策者之一,有力维护农民利益。农民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可以使农民通过加工挣到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大帮助。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不仅覆盖面窄,而且保障程度低。农民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现在在农村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家庭最重的经济负担。在民间有句俗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大部分农民节衣缩食就是为了给孩子支付学费。政府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农民才肯花钱,才敢花钱。

(4)加强对农民的投资理财教育,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投资或购买金融产品。我国农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一有点钱就往银行存,根本没有把钱拿去投资或购买其他金融产品的意识,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很不利的。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投资理财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给农民引荐投资项目和给予政策优惠。使农民手里的钱能够在市场中流动起来,这既能拉动内需,又能使农民增收,可谓是一举两得。

4 结语

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希望各级政府摆脱大建形象工程,上大项目,路修了又推,推了再修等重复建设。把钱重点用到改善民生上,特别是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也能花钱,敢花钱,会花钱。使他们也享受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只有这样,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才能提高,内需才能真正上的去,我国经济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旭晖,顾晶.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苏瑜,万宇艳.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5).

篇8

第一、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最得力的武器。

思想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到底,就要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干部破除六种观念、强化六种意识:一要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观念,强化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意识。就是要按照“比谁开拓创新的能力更强,比谁破解难题的办法更多,比谁推进工作的力度更大,比谁科学发展的成效更好”的要求,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善于用新观念、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是要针对新形势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研究解决农村体制机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二要破除消极畏难、怨天尤人的情绪,强化知难而进、敢闯敢试的意识。就是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正视全县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不松手,面对困难不气馁,居安思危,冷静分析,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努力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特别要针对能源、粮食、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研究制定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农资价格、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政策措施。三要破除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习气,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群众,针对当前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财政性资金为民办好实事,在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农村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四要破除孤立片面、就农论农的思维,强化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意识。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站位、战略的思维,主动在加快红梧幸福村建设和县城新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下来谋划、推进"三农"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融合在一起,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融合在一起。重点要研究制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五要破除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强化长期努力、艰苦奋斗的意识。就是要充分认识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制订农村政策、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科学筹划、稳步推进、持续运作、扎实有效。六要破除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偏向,强化服务全局、协作配合的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对外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对内加强处室之间的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成,努力形成服务“三农”的工作合力。

第二、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重大的实践。

面对金融危机和猪流感,全县上下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党员干部这个主体,突出解放思想这个主导,明确破解难题这条主线,积极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抓特色,危中见机,化危为机,不折不扣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保证经济平稳较快运行。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着力研究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重点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持续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机制,对各乡镇施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敢于碰高压线者给予最严厉的行政处理。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出台更加积极的惠民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农民和营销商的积极性;重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枸杞、硒砂瓜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扩大全县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快发展城乡公共事业。重点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科学构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强化农村社会管理,解决好农民上学难、看病>,!文化体育事业;把“病有所医”作为民生之需,着力构建群众就医卫生工程。;把“安全稳定”作为民生之盾,强力推进新一轮平安建设工程;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构建社会“安全网”工程:启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窑危房改造,大力新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完成全县危房危窑改造,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解决喊叫水、徐套地区群众出行和听广播看电视不便的问题,促进该地对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全市农副产品进行监督检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重点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城乡土地利用、建设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三、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最根本的目标。

篇9

论文摘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先进经验,从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两个层面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于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2007年6月宝鸡市政府出台了《宝鸡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试点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宝鸡市推行的新农保筹资模式还被写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为国家出台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的“蓝本”。如何在试点阶段开展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积累先进经验,总结问题,不断改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都具重要意义。

一、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成功经验

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础,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政策为补充,养老补贴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它从满足当前农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养老需求人手,结合本地实际,提供相应的制度供给,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一步推广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宝鸡市农业人口279万,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地方财政收人也相对薄弱,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养老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仍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地处山区,耕地较少,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弱化,出外打工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留守农村老人的生活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对于养老的社会保障需求也愈发强烈。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宝鸡市“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建立起财政负担得起,农民承受得起、接受得了,并且适应农民群众心理特点的“个人账户十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险模式。并实行“捆绑式”缴费,对于弘扬我国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文化美德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加大投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对于政府管理理念和职能转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要求。宝鸡新型农场社会养老保险在筹资模式上的创新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鲜明体现。从财政支出角度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人是“新农保”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这种制度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通过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宝鸡模式”不仅在陕西树立了典型,也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领导,确保制度顺利实施

好的制度更需要好的基层落实,政策执行地好,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在宝鸡,“新农保”的推行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各试点县(区)分别制定关于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各试点县(区)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标任务书,各乡镇政府又与各村签订责任书,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健全组织,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农保工作人员建立奖惩和激励机制,强化监督考核,以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宝鸡市在“新农保”制度推广方面的具体做法也值得借鉴和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制度设计层面上的,也有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一)制度设计层面

1、筹资模式中“集体补助”功效缺失。宝鸡新农保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宝鸡地处欠发达地区,各县(区)之间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农村集体经济并不发达,绝大多数农村并无相应的集体经济来源,没有能力去为本村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试点地区集体补助部分不足10%。因此,筹资模式中“集体补助”这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效用不明显,并未对农民保费的筹集起到真正切实的作用,即使少数农村有集体经济来源,在制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

2、缴费标准较高,将少部分农村贫困人口排除在新农保体系之外。广覆盖性和普惠性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宝鸡市新农保的缴费标准是按上年度本县(区)农民人均收人的5%一30%来进行缴纳的。农民收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用于家庭成员看病、子女上学等开支又较多,部分农民收人水平处于本县(区)农民人均纯收人水平之下。由于宝鸡新农保实行捆绑制缴费,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大都实行按年缴费的方式,即一次性缴够1年的保费,如果家庭适龄参保人口较多,即使依照最低限度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仍有不少贫困家庭存在困难,这样就会造成将贫困人口排除在外的状况,导致部分适龄人员无力参保,6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不能领取养老补贴。

3、制度衔接尚不完善。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农民流动性较大,农民角色也在不断变换,宝鸡市新农保虽然在制度设计上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留有接口,但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具体衔接办法,目前尚未出台。此外,宝鸡新农保实行的是县级统筹,这就为新农保在各县、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转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策的可持续性。

4、18一44周岁农民参保积极性相对不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18-44周岁这个年龄区间的人群参保积极性相对不高。一是制度规定,只要缴满巧年就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部分群众认为从18岁开始缴纳保费,还太早,时间过长。二是这一年龄区间人群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角色转换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目前各种制度衔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农民对这一政策还处于观望期。三是农民受认识水平和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过早的缴纳养老保险从观念上还接受不了。四是对于政策是否能够落实到位,可持续性怎样,部分群众还心存疑虑。

(二)政策执行层面

1、市、县两级财政压力大。增加财政补贴是宝鸡新农保的亮点,但也给当地市、县两级财政带了一定压力。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宝鸡市财政收支矛盾比较尖锐。目前市县财政新增财力的60%以上已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若再加大投人,困难较大。如凤县仅2008年下半年,对于新农保的财政支出就占到全县年财政收人的4%,压力较大。如果新农保全面推广,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若是财政补贴资金保证不了,则会影响制度的稳定运行及可持续性。

2、农保经办机构人员配备不够、经费不足。在部分试点县,农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不够,不少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属于外聘,随时存在人员流失风险。在村一级的专门工作人员也落实不到位,对于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障碍。此外,新农保处于试点阶段,工作量大,部分县位于山区,运行成本也比较高,目前存在新农保工作经费不足是基层试点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宝鸡新农保实行县级统筹,而县一级基金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如何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规范管理基金、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进一步考虑。 三、进一步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及迫议

(一)制度设计仍需完善

1、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险发展的核心因素,宝鸡市存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针对筹资模式中“集体补助”功效缺失的问题,一是应遵循地区差异性原则,进一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区细分,建立起多层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创办集体经济,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增收创收,另一方面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对于有条件进行集体补助的少数村落,可以给予一定的免税激励,同时也要明确规定补助比例,从而使集体补助这一块资金落到实处。

2、增加缴费标准弹性,降低门槛,使政策更具普惠性。现有的年缴费标准是按县(区)上年农民年均纯收人的5%一30%缴纳,为了把少数贫困人口也纳人“新农保”,一方面可把缴费下限降低到4%,将缴费区间调整为4%一30%。另一方面,缴费方式上严格按照《试行办法》进行,可按月、季、年缴费,有条件的一次交清。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试点地区都实行一年一次交清的方式,对于家境贫困,又多子的家庭来说,还存在困难。所以,在缴费方式的选择,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而不是一味追求完成任务。这样,一可以增加“新农保”的覆盖性,二可以体现公平性。此外,要健全信息传递机制和监督机构,建立可以让农民群众正确、顺利传达信息的渠道。

3、尽快完善制度衔接机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城乡一体、各制度之间可衔接,不同区域之间可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宝鸡社保体系建设情况,从己留接口除非,率先探索建立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办法。

4、加大激励力度,调动18一44周岁农民参保积极性。针对18一44周岁农民参保积极不高的情况,可适当加大激励力度。在农民缴够巧年的基础上实行每多缴一年多增加2元财政补贴的办法,同时实行根据不同缴费比例,增加财政补贴标准的办法,如按20%比例缴纳保费,则每年“进口”补贴调整为40元,按30%的比例缴费,每年“进口”补贴调整为50元。另一方面,可从宣传上人手,从认识程度上提高,培养农民群众及早投保的意识,也可在学校专门设置相关的课程或讲座。

(二)建议构建中央、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分摊机制

财政补贴是关系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能够稳定推行的重要条件,就目前宝鸡市情况来看,市、县两级普遍感到财政压力较大,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如果仅靠地方财政扶持,一方面,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制度的持续性。参照国际经验,中央财政都以不同比例对本国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一定的转移支付。因此,我国也可借鉴这种做法,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中央财政补贴向农村倾斜,更要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构建中央、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分摊机制,使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新农保”以较快速度推广。对于“新农保”推行过程中所需经费,要建立量化标准,财政拨款,落实到位。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农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保证“新农保”的推行。

篇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大。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从投资构成看,主要靠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撑,月,生产性投资的比重明显加大,施工项目达到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位居全市第位。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位居全市第位。消费市场热点突出,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汽车销售异常火爆,各种汽车销售量达到辆,实现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燃料用油销售量达到万吨,实现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倍。消费品价格涨幅较大,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达到

各经济部门作了综合分析,关于今年的经济形势。农口、税务、财政等部门和开发区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分管副区长也讲了各自的看法。下面,结合大家的分析,就—月份经济形势和当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月的经济形势

区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今年—月。从积极的因素看,体现在七个方面: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月。同比增长,占年计划的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预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加元,增长,占年计划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月末,同比增加元,增长。

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月。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年计划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年计划的户工业企业产值同比上升的有户,下降的有户。增长幅度较大的企业有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东友羊绒衫有限责任公司、精诚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万利煤炭、鄂尔多斯酒业、宏业人造板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来看,煤炭采选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纺织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达到万吨,增长;供电量达到亿千瓦时,增长;白酒千升,增长;羊绒衫万件,增长。

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今年确定的项重点建设工程,已有项开工建设,完成投资亿元,进展较好的项目有:

——富兴羊绒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户,其中户已投产,户正在安装设备,户在建;

——中正陶瓷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面动工;

——鄂尔多斯市电业局输变电工程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蒙泰煤焦热电联产项目完成投资万元;

——国电集团×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亿元,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建议书的调研论证,拟于月开工建设;

——“总部经济”现已引进外地企业注册户,注册资金亿元;

——引黄供水工程已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亿元贷款,月份即可动工;

——民生市场拆迁正在进行;

——天骄南路和郝兆奎瑞典生态项目区道路建设的初设工作已经完成,其中郝兆奎瑞典生态项目的道路建设已进入拆迁征地阶段;

——准格尔路、达拉特路罩面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环城路的建设进入征地阶段;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初设已完成,正在征地;

——新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

——满世商贸城主体工程即将完工;

——大兴步行街拆迁工作基本结束;

——东胜大酒店扩建工程主体已完工;

——中蒙药科技产业化项目和蒙泰热电联产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月,新增各类水井眼,新增水浇地亩。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优质牧草万亩。保护地建设顺利推进,已种植保护地蔬菜亩,各种蘑菇万棒。落实人工种草面积万亩,青贮玉米万亩,已调回牲畜万头只,其中肉羊繁殖母畜万只、奶牛多头、肉牛多头。在生态建设方面,完成砒砂岩沙棘种植万亩,完成造林面积万亩,种植柠条亩。

六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月,全区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同比增长,位居全市第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同比增长,上划中央税收收入完成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同比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基金收入完成万元,同比下降,。主体税种增值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营业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企业所得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个人所得税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万元,增长;其他税种同比有所增长。

七是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月,引进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其中:引进辽宁企业新建鄂尔多斯摩力圣汇俱乐部项目,占地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到位资金万元,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月开始运营;鄂尔多斯市腾图煤业有限公司引进北京资金万元,已到位资金万元;九洲同泰工程机械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引进江西、山东资金万元,到位资金万元。宁夏热电机组项目总投资亿元,正在争取探矿权;包头鹿城机械超市,总投资万元,正在选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优势不突出。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工业经济,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隐忧。主要是在建工业项目较少,产业单一,很难形成新的增长点。工业经济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原有企业和传统的能源产业、制造产业上,新的明星企业和增长亮点没有形成。工业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较为突出,原有的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不高的弊端。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同时,今年确定开工的重点项目中涉及到企业建设的还有相当部分项目没有启动,说明企业筹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全区财政收入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财政收入的形势不容乐观,财政增收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月,我区财政收入列全市第二,与准旗相差近万元。其中,上划中央税收收入亿元,欠工作进度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欠工作进度个百分点。从速度看,似乎增幅不小,但在全市排名最末位,鄂旗增长,杭锦旗增长,准旗增长。达旗增长。在收入增长并不十分乐观的同时,历史债务包袱沉重,还债高峰期已到,目前我区财政支出压力相当大,支持经济建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是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尽管区政府代缴了农民的全部农业税,但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各乡镇税源缺乏。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

四是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在个自治区、市重点项目中,开工项目只有个,且工程进度缓慢。未开工项目个,当年计划投资亿元,占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重点项目完成年初计划难度较大。

二、对下一步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及重点工作安排

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形势已经明朗。需要全区上下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抢抓进度,扎扎实实做好下一步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绩不小,综观前五个月的工作。但问题也不少,要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困难很大,形势非常严峻。今年的经济工作虽然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大家从各个角度所作的分析,今年以来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好于上年,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各个主要指标增幅明显。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增幅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月末比月末又提高个百分点。从现在情况看,只要抓好后几个月的工作,按照正常的速度运行,完成全年的奋斗目标不是没有希望。首先,从我区的实际看,通过近几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公路、交通、通迅、服务等软硬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支撑经济发展的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几个大型变电站的建设、引黄工程的建设和天然气进城,使全区的能源和自来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其次,一批在建的和新开工的重大项目,将继续拉动投资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引黄供水、国电项目、高速、环城线、快速通道、青春山和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等项目均已进入投资高峰期,投资量将明显增大。第三,区第三产业发展稳中有升,势头正旺,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出现逐步升级的势头。今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较大,新一轮消费热正在形成。同时,民生广场、购物中心、满世商贸城、大兴银街等几大商贸中心的改造建设,对于改善购物环境、集聚人气、刺激消费,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工业经济工作

继续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上。一是明确责任,狠抓重点工程进度。各重点工程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倒排工期,加压紧逼,促使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拟建项目早日开工。区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该竣工的必须按时竣工,该开工的必须如期开工,该加快进度的必须加快进度。尚未开工的项目,要逐个调查核实,看看还存在哪些问题,属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有关部门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主动服务,促其早日上马;属企业自身原因的,要督促有关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按时开工。二是要搞好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区规划得再好,没有项目作支撑是不行的。开发区管委会要结合发展规划,加快项目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做到不断有新项目、不断有新变化,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二)农村经济工作

在年初农村工作会上,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原则、措施都已经非常明确。农口各部门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加以落实,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稳步发展。在抓农业方面,我们重点要抓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培育龙头产品,建设龙头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开发龙头产业,变特色经济为规模经济、优势经济。食用菌种植项目要抓紧实施,争取完成万棒任务。另外,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积极行动,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有计划、有秩序、有组织的转移。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增加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元的目标。

(三)财政税收工作

要按照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强化征管,开源节流,有效整合财力资源。一是努力培植地方财源。虽然近几年我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总量盘子也在增大,但“吃饭”财政的状况仍未改变。从今年预算安排和前个月预算执行情况来看,财政增收的压力相当大。今后要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努力培植财源。围绕开发区建设、重点工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积极“放水养鱼”,不断壮大财源。要严厉打击偷、骗、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长。二是要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的调控职能,实行“零基预算”,控制不合理开支,加强行政事业经费的管理。要大胆探索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通过部分国有资产的资本运作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筹集发展资金。三是从严控制财政支出。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支出管理,厉行节约,千方百计减少开支。

三、抓好几项具体工作

同时又充分认识存在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同志们只要我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积极变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困难估计得更多一些,把对策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把经济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保证经济的高速运行,就一定能够实现我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