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的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key measurement,which has already promote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direct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special teaching content and versatile teaching forms,whichgot tested by questionnaire,and finally practice testified that these measurements increased the teaching effects.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效果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81-01
0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各异的环境教育[1],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推进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2]。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全球环境问题,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使命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其涵盖内容广泛[3],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授课
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都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时数相对较少。必然要求对讲授的内容做到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我们在查阅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筛选了以下几方面的素材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同学:(1)列举出你认为的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2)全球环境问题。(3)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问题。(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6)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7)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措施。(8)物理污染、微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9)公害事件介绍。(10)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11)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工业园区。(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3)当代大学生如何肩负起环境使命?由于所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以专题的形式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转变教学主角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填鸭式的,课堂上始终是老师作为主角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其缺点是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当主角的授课方式,每学期拿出3-4学时让学生分组准备材料进行课上讲授,由同学和老师共同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同学们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讲到精彩处常常博得满堂掌声。一次一名学生在用多媒体讲解时假想了一个奇特的沙漠耐旱动物,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每次课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本周内发生的环保大事,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制成幻灯片到前面来讲解,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在纸上交给我,下堂课由我讲给同学们听。此外还采用了课堂讨论以及定期布置小论文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3调查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以公选课出现的环境教育多数都是缺少实践部分的[4],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项目供学生来完成。这种活动一方面可以填补实践教学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4灵活公正的考试方式
为了保证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学分,很多学校都将选修课的平时成绩提高很多,有的甚至达到了50%,此外由于选课人数众多,如果仅凭考察出勤和作业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公正客观评价学生带来了困难,而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实践环节纳入考核标准,比如积极主动发言的就要增加平时分,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需要卷面考察的部分应避免单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可以防止学生到网上直接下载论文蒙混过关。由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大学里的公共环境教育课程而不是专业课,面向的学生来自多个专业,知识背景相差较大,所以试题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深浅得当,既要覆盖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也要突出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多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题目,如结合环境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可有多个答案的填空题等等。
5教学效果的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效果,我们设置了一套基本知识测验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进行到2/3时发给同学,每名同学领取两份,其中一份自己回答,另外一份拿给没选本门课程的同学来回答。以2008年和2009年统计调查结果为例。
2008年和2009年参加选课同学获得高分人数明显多于未参加选课的。以2008年为例,选修本门课程的有5人获得满分,64%获得80分以上成绩,60分以下的仅有6人;而未选修本门课程的无人获满分,仅有15%获得80分以上的成绩,55人在60分以下。2009年数据显示:学生整体环境意识有所提高,选课同学中有8人获得满分,80分以上人数增加到72%,而未选课的同学中仍没有人能获满分,获得80分以上成绩人数达到了25%;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选修还是未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其不及格率都有所降低,但未选修本门课程的不及格率仍然较高,远远高于学习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同学。
参考文献:
[1]阮俊华,张志剑.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34-36.
[2]杨淑萍.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5):92-94.
篇2
江西萍乡业矿业集团第一中学 郭小明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开展研究时涉及的合作对象多元化,包括学生、教师、校外专家、家长等。研究资源则来自学校、社会公共资源、社会机构和家庭等。教学时间相对较长,教学空间相对广泛。上述诸多因素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形成研究性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教学实践表明,影响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与合作对象及教学资源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通畅、及时和有效。网络是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收集与主题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
以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研究课题是相同背景和范围下的不同问题,涉及的对象和资源有共同点。
例如在主题为《化学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性学习课案设计中,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包括:1.利用门户网站搜索关键词,如化学污染、环境保护等,确定含所需内容的主要网站的网址及网页的路径,对不同网站网页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建立主题研究网络资源档案和指导专家的(网络)联系档案。2.通过政府网站,确定与主题相关的机构及主要的社会资源。通过上述途径,就可以确定支持此研究主题的主要网站有:中国环境和发展信息检索、中国环境保护网、环境生活网、绿色北京、环保青年网站、萍乡市环境信息中心。
主题研究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源收集是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必做的准备。一方面,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寻找所需的课题资料,无论是时间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不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漫游方式去实现。帮助学生明确网络信息搜索的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料查询的效率,尽快地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另一方面,事先聘请部分校外网络专家,保证学生及时获得专家指导。再一方面,积累主题知识教学的材料,提高老师对主题知识的认识。因此,围绕主题研究内容收集网络资源信息,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题认识
以主题为中心、学生自选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有利干学生全体参与、个性体现,促进学生研究活动从外部的形式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主认识。主题认识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内容进行初步认识,启发学生将主题内容与生活实际现象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研究主题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明确研究主题的重要步骤。采用多媒体与网络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讲座是主题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仍以“环境保护”为例。
1.利用网站资源介绍主题内容和背景。通过浏览网页中的环境污染和保护等信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与主题内容有关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2.介绍“中国环境与发展信息检索”网站信息及相关网站的信息检索方法,提高学生网络信息搜索的技能,了解图书馆等机构网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3.介绍本地区环境咨询部门网站及专家的联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4.提出参考研究课题方向和课题。介绍网络资源档案和指导专家档案。
主题认识的效果对学生研究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和帮助。与主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知识介绍,使学生认识了主题研究的意义,并学习了相关知识及主题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课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三、建立网络信息交流渠道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课题研究是在与活动对象、研究资源等的信息交流中进行和实现的。信息的交流是给予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互动过程。研究课题的方案论证及资料的获取、实践收获等应该及时地传递给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以便讨论,开展研究性活动。
因特网信息高速传递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网页和电子邮件方式,可进行信息的高效传递。学生的课题研究依托校园网站或建立课题研究的专用电子信箱,定时与导师交流、咨询问题、展示阶段性成果,接受辅导、评价和帮助,实现信息交流的互动性。交流网站主要有:环保青年网站、环境与健康问答,地区环境信息中心。
四、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促进研究性学习
学生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是学生主动认识问题的过程。网络信息交流具有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且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能有效地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1.建立校园研究性学习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要立足学校,加强与校外的联系,通过校园网站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开放教学的互动性。校园网站可设置研究性学习社区,每个研究课题有其主页空间。主页中有课题方案、研究计划、调查计划和报告、实验计划和报告、研究论文及成果等栏目,以便及时上传。研究活动阶段材料的公开,有利于网上课题研究讨论,克服交流的障碍,使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研究课题材料的电子化传递、贮存是经济高效的方式,适应学生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展示不同阶段的课题内容及成果的需要。
依托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重视网络管理与学生指导相结合,课题网络空间信息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两级。对内公开的对象是指导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可进入查看,但不能随意删去;对外公开是将内容上传到主页,供校内外人员观看,参与讨论或评价。网络管理要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干扰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2.培养学生的网络沟通和处理能力应与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品质的发展同步进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研究课题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网络空间是虚拟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养成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优良品德。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应要求学生的网络身份要真实,联系名称可用“代号”,信息交流中尊重对方、讲究礼貌、分享合作成果。学生的课题成果中,要求注明网络信息资料的来源及网络交流的内容和对象。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通过交流、合作和创新,使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合作,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精神。
3.网络信息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交流渠道。应将其与面对面交流及电话、信函交流形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学会利用多种交流渠道获取信息。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指导专家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阶段性成果汇报讲演、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进行实验等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转为电子信息形式贮存,既展示了学生研究成果,又可以使其成为共享资源进行交流。同时,强化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满足研究性学习对高效信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校外优势资源与校内资源互补,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31日
篇3
一、结合演示实验,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在突出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演示实验造成的化学污染及危害,详细罗列出教材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对口实验所涉及的环保基础教育。让学生能自觉地融入其中,树立“我为环境、环境为我”的大环境观。以“污水、废水”为例,在分析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这些严峻的事实,反向证明若不强化环境教育,中国将面临沙漠化的绝境。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分组实验产生的“三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领会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对实验后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更能达到学习化学知识时全方位渗透环境教育即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进实验,节约药品。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自觉融入环保之列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有害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能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如在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5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人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还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泄漏而污染空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尽量用小试管作实验,不浪费,多余的药品妥善回收。在安装制备气体和实验装置时,尽量使其严密,并在通风口下操作,如果需气量小,可改用大试管制备气体。教育学生,每人若多用一点药,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污染。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学模拟实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减少药品的使用,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以及环境的污染。
三、让教学实验融入社会,使学生的个体行为去催生社会群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实验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实验室,学生在了解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开放课堂,让教学实验融入社会,只有全民行动,环境教育才能真正付诸行动。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学校实验室设有专门的回收流程,把实验废弃物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化工部门定期收集废弃物;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科学教育,而不要把学科学的手段,变成污染环境的行为。
四、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环境保护的研究性课题研究
篇4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环境保护
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所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都会去追问去探索。幼儿期孩子主要靠模仿来学习,只有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逐步确立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加强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的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再次、要组织幼儿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二、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重方法,灵活开展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幼儿,而幼儿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应注重方法,灵活多样,要让幼儿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引江水利工程游玩,大家兴致很高,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引江小花园时,我先让他们观赏了美丽的景色,然后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边做游戏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园时,我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孩子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并不一定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的加以改正,反而会吓着孩子,甚至有可能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况且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呀,我自己也有责任。如此看来,我何不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猴子的家》的故事,跟他们讲小猴子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家园的,然后,还跟他们讲了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果然,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抢着拾起了垃圾,不一会儿,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而且孩子们都很高兴。可见,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定要注重方法,灵活的加以开展。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创设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良好环境
因为绿色充满了自然气息,绿色给人带来生机盎然的感觉,绿色使人精神焕发。在幼儿园应重视绿化环境,让园内充满绿色,比如在教学楼前创设出一大片草坪、沙地游泳池,种植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同时还要身先表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等。教师还应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带幼儿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四、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开展环保教育课题研究
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比如,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通过开展“家长会”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教育并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我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环保内容,如:地球清洁工、垃圾的处理、禁鸣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滥、空气和水等污染,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门学科中。幼儿教师的环保意识水平及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环保教育效果。要搞好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从领导到教职工都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博学为师,身正为范”。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幼儿教育课程里环保教育还没有具体地纳入到课程里面。教师的参考书和教学材料也非常紧缺,使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应大力开展以“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为课题的教研活动,把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事实求是,才能够研究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把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纳入幼儿发展的目标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齐心协力搞好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
篇5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起源于20世纪30 ~ 6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 界的环境污染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 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环境损害和身体伤害,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 式受到了拷问批判,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从此觉醒,逐步参与到 环境保护中来。
1.概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1)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概念。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公众有权通过一定 的方式途径参与到与公众环境利益相关的活动,环境保护中的公 众参与原则被学者认为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学术界将其分为 三种概念:广义概念是指在任何环境资源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有平等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和参与环境资源决策的权利,也承担环 境保护的义务。相对狭义概念定义为公众及其代表根据环境法赋 予的权利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是政府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 决策行为、环境经济行为、环境管理监督工作,听取民众意见,取 得公众认可及提倡的环境自我保护;狭义概念认为公众有权通过 一定的方式参与到环境决策当中,使该决策符合公众的切身利 益。
(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体。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体一般为普通民众、NGO(非政府组)、国际组织。环境质量关系到每一个人,同一地域的环境面前不 分种族、阶级、收入差异,每一个有意识的民众都是推动环保事业 的重要力量。NGO是介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纽带,在环境监督、环 境维权、环境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球环境问题成为 政治经济的博弈筹码,国际组织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之下,跨越国 家差异冲突建立协调和行动的机构,联合国定期围绕议题展开讨 论研究,形成了诸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约宣言》等文 件,推动国家承担全球环境污染责任。
(3)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式。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主要包括决策参与、监督参与、影响评价、 司法参与。决策参与指的是事先参与,在环境立法、建设项目、区 域开发等,公众以听证会、座谈会、调査问卷等方式参与;监督参 与是环保部门执法过程中,执法程序及结果、整改落实、影响效果 等进行监督,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影响 评价主要是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予以监督;司法参 与包括公益诉讼、民事损害赔偿、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
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现状
党的十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障公众决策参与 权,国家“十三五”《建议》明确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 治理体系,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环境影响评价法M关于推进环境 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 法》首次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单列成第五章,从顶层设计不断 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为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信息公开 和公众参与专章规定,推动公众参与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4月, 环保部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了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 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实施行政许可或者行政处罚、监督违 法行为;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作为监督员对 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进行调査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 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 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公众以征求意见、问卷调査、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向 环保部门表达对项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鼓励公众参与,环保 主管部门设立环保有奖举报专项资金,举报情况属实的,可对举 报单位或人员予以奖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公众参与工作机 制,定期对公众参与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 式引导扶持社会组织。
3.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问题
一是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 主导力量,公众关注度高,实际参与的少,公众习惯于依靠政府治 理环境问题,对环保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停留知晓环保 常识的层面上,真正践行环保活动的比较少;二是公众参与形式 单一。法律规定了参与的方式为听证、讨论、座谈等,实际上,很多 听证会等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公众参与的方式集中在 事后举报投诉,事前实施项目影响评价权利的少;三是获取环保 信息不足。环保信息比较专业,公众理解不够,制约其参与环保的 关注,同时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缺乏参与环境保护意 识。
4.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初步建议
第一,创新互动方式,营造参与氛围。公众参与的方式多样,公 众可以从环部门官网、各大门户网站、媒体上看到公布的草案投 票,也可以通过参加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发表对政策法规 制修订的意见和建议。环保部设立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是群 众进行环境监督的重要渠道。此外,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丰富了 传统参与方式,微博、微信、APP软件等进行“环保随手拍”,随时随 地向政府部门、网络媒体举报污染问题。政务微博、微信平台搭建 了政群之间零距离互动,环保政策、监测数据;跟进公众环保 投诉举报;回应公众环保期待这是环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新 的探索,形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的良好风尚。
第二,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化程度。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 与前提,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指导。公开内容包括:(1) 环境法律法规;⑵管理部门职能、权责、机构;(3)环境信息,PM2. 5、城市空气质量、编制环境报告、资源广告和说明书、环境标志、 环境情况申报等;(4)科学信息,主要是科研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依 托新闻媒体公布科研成果;(5)生活信息,宣传环保常识,倡导节约 资源,践行绿色生活。信息公开方式,一是政府和环保部门依法主 动公开;二是依公众申请公开,在我国以行政部门依法公开为主。 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包括大气、水环境信息公开,公开排污单 位和监管部门的环境信息,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至验收信息全程 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第三,加大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宣传教育力度。环境保护主管部 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绿 色消费,形成低碳节约、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政府网站、主流门 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公交、地铁站等,在显着位置播放 关爱环境的公益宣传片,引导鼓励公众自觉爱护环境;加强对青 少年环保观念教育培养,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探 索环境教育课程购买服务模式,开展环境保护进校园的主题活 动,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质量,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 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培育绿色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调研 考察、学术探讨,引入国际先进的绿色环保理念和技术。加强媒体 对环保问题的报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企业社会责 任,督促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年公布环境报告,转型绿色经济,严 格执法监督。环保部门建立问责制度,完善体现生态文明的考评 体系,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列入考核指标。
第四,创建城市绿色样板。联系地区实际,将公众参与的环境 的形式细化分解,单项进行统筹规划,江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 明确实施绿色战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创新和完善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保护的机制。自2010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以来,南昌充分强调规划的顶层设计,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发展理 念,把造林绿化与水生态治理结合在一起,打造艾溪湖湿地公园 等绿色主题项目,截至2015年11月,南昌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1.96%,城区绿地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03m2, 生态科普教育基地2个,郊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20公顷以 上,市民出门平均500 m有休闲绿地等,实行“森林走城市,城市拥 抱自然”,市民感受生态之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参与环境保护, 将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有机结合。
第五,充分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作用。社会环保组织,是政府 部门与民众加强联系重要纽带,是环保部门治理环境的重要力 量,环保部《关于培育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 见》指出,社会环保组织类型为环保团体、环保基金会、环保民办 非企业单位,一是确认环保组织机构和成员合法身份,实行环保 组织登记制度,环保公益组织确立组织章程、管理机构、核心目 标,对志愿者颁发证书,提高认同感和荣誉感;二是积极推动高 校、科研单位建立环保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社团等,吸纳专家、 学者等加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三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项目资助、政府采购等方式,加大对社会环保组织资金扶持力 度,提供法律援助、技术培训等政策,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环境 保护中来。
第一,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环境公益 诉讼的起点,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 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 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环保法》明确了社会组织的资格,第 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 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 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公益诉讼做了详细的规定,第二条明确了根据前款认定的社会组织,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 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此外,《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 检察机关将重点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案件,对违法行使 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提 起行政公益诉讼。由上可见,环境公益诉讼排除了公民个人,范围 过于狭窄,环境公益诉讼专业、涉及范围广、且旷日持久,公益律 师本应称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力量,为公众的环境权益奔走呼 吁。因此,社会环保组织以及公益律师必将成为建构与实践我国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中坚力量,成为推动中国环境法治进程、发 展中国环保事业的先锋。
5.结语
篇6
关键词:化学研究型学习环境教育
所谓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是直接、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现在一般讨论的环境主要上指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生物所构成。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可以使我们社会更大限度的享受着自然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但是我们人类不能过于沉溺于这种享受,否则我们渐渐的会失去控制,做出伤害大自然的事情。这里指的正是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同时,要求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求建立新的平衡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和人的关系明确规定:“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生活居住区等。”
一、关于环境教育
在环境教育是指传授有关环境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从身边到全球范围的环境,理解不同群体对待环境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包括:这个环境是如何形成的?那些自然力和那些人力在影响环境?环境的未来是怎样的?对环境的不同期望如何导致对环境的不同理解?相关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进行环境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行为对大气的影响。如温室效应人类行为导致草木植被严重破坏,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和进入大气、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肆意排放,造成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的破坏。2、水体的污染和防护。3、土壤的污染和防护。如过量的喷洒农药、化肥,废弃家用塑料薄膜的危害等。4、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生活垃圾等。
二、在环境中的教育
在环境中的教育是指把学生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场所,鼓励学生的参与,从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污染带来的危害,产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要,更加深了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化学教师应该把实验课作为环保 教育的主战场,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和环保意识。实验前,教师应讲清楚 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提醒学生不可将实验废液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实验时,进行监督指导。实 验后,统一清理废水、废液。只有在师生的实验素养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把实验污染降到最低限 度,才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实行“绿色实验” 化学实验也可以借助于电脑的动 画效果,逼真地模拟出化学实验中的 现象。在药品使用上,尽量减少那些 高毒药品的使用, 寻找一些生物性质、 无污染的药品替代,“绿色实验” 开展 。 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 念,可喜可贺,但要实施见效,任重 道远。
3.推广“系列化实验”和回收再利用 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系 列化”即: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 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可以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例如,实验室制氢气后的溶液可以回收做其他的实验 ; 学生练 习溶液配制所得酸、碱溶液可以用来 做酸碱中和滴定练习。把实验中的废 酸、废碱都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对下 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 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差的也可以用于洗地板。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 的药品柜里,用于消除酸气,寒暑假 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盒废碱 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溴气,改善实验室环境。
4.改良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配备废液处理装置目前化学实验污染产生的原因中,实验仪器存在着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各中学化学实验室应根据实际实验需要进行实验仪器、反应装置的改进,校际之间应该多进行实验仪器改良方面的研讨,共同促进。实验室应该通风整洁,并且有必要的环保措施,比如通风排气设备、废液、废水处理装置等。保持实验室中的良好环境。
中学化学涉及一些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及有毒气体逸出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确保学生安全、防止中毒及污染也是实验设计与改进的重要内容。这可从改进仪器装置,增加防 护措施,提高实验技巧等多方面加以研究。我们可以将制备物质的发生器、该种物质多种性质实验的反应装置以 及尾气吸收和转化装置,根据每个化学实验的具体特点进行组合,装置成一套可控的完全封闭的系统。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副产物以及尾气等物质均控制在此系统之中,凡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都在封闭系统里完成吸收、转化。从系统中释放出来的是无毒无害的物质,并可消除易燃、易爆的隐患。
三、为了环境的教育
篇7
前期准备工作
1.加大硬件投入,创设良好网络环境。课题的顺利开展,必须具备能够联入国际互联网的网络环境,我校以前加入的“校校通”工程因受教育网访问的技术限制不能正常登录KC平台进行交流。因此,校领导决定立刻购置宽带路由器,对校舍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一台千兆交换机作为千兆主交换,引入4MB带宽的ADSL,保证了在机房环境中,顺利登入KC平台进行两地协作学习。
2.注重交流,加强两地合作,共同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根据市教研室的计划安排,我校与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学校进行了交流。双方互相介绍学校的概况、两地差异以及在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就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进行交流。根据两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最初确立了该学期两地课题的研究计划:①介绍选取实验班以及开设账户的有关问题,如何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培训;②确定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学校与我校开展“三跨”课题的十个环保子课题;③确定本学期在KC平台上交流的程度。
3.搞好调研,确立实验班级。课题的实践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保障。为此,在开展课题之前,我们对五年级的几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用以统计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是否具备在家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对环保的关心程度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加强交流,形式多样,多方参与,全面互动
自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我校和天津市教研室都召开了课题的中期推动会,根据推动会上总结的前一阶段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又加大了对“三跨”课题的研究力度。
1.重新修订两校的研究题目。我们吸收了研讨会上其他学校的好的经验,与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学校进行商定,在研究题目的十个子课题中,着重就“如何建立节能家庭”和“理想的环保社区”两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进行重点研究,在原有学生分组的基础上,重新布置分配一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
2.加大学生在家上网的次数。由于前一阶段对此问题较为忽略,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家里的上网条件与香港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对参与课题的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全班49人中有37人可以在家上网,因此我们与参与研究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能上网的学生在家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阅读其他人的笔记并就问题进行及时回应。目前,学生在家交流的次数明显增多,有许多学生通过e-mail与香港的小朋友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3.KC平台交流情况比较频繁。学生利用每周三上午两节信息课的时间集中与香港方面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回应别人的笔记,提出自己的疑问。
4.编制调查问卷,深入社区开展环保调查。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各组的子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制订了研究的具体内容提纲,填写了《“三跨”课题研究分组研究进展情况检查表》和《“跨科、跨校、跨地”研究性学习课题子课题研究分组情况表》。按照科研课题的开展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科研课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对两个重点子课题重新安排两个重点研究组,每组确立两名组长(技术组长一名,全面负责的组长一名)。全组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两份调查问卷,并就其研究内容作相应的修改。问卷编制完成后,由问卷组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学校各班级中开展调查,另一组深入社区进行环保调查。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5.实验班级全员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学习活动。(1)召开问卷调查的总结会,会上请各组学生就他们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报,通过演示文稿等多媒体手段演示调查报告。通过向学生介绍调查结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节约能源,倡导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使用环保装饰材料。将汇报情况拍成视频资料。(2)用废旧物品做成时装进行服装表演。我校作为国家授予的绿色学校始终将环保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大胆创意,充分利用洗澡巾、废光盘、废磁卡、易拉罐、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做成各种服装,开展废旧物品的时装展示会。会上,学生积极踊跃地穿着自制的时装进行展示,倡导全校学生提高节约意识,加强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从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3)排练系列木偶剧、课本剧。在我校绿色天使木偶剧团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设计排练木偶剧和课本剧,并在学校或社区演出,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将剧本制作成视频文件与香港方面进行交流。(4)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由学生们搜集整理材料,将环保的各个方面的图片和文字用展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利用活动课时间走入睦南道花园,向那里的人们进行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5)请环保局的有关同志就我市的环保情况为学生们作一次讲座,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公民。(6)开展环保邮票设计活动。在我校六年七班两位学生的倡议下,开展绿色环保邮票的设计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每人设计一张或一套环保邮票,并在全班级作展示。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主动参与意识、自主交流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建立知识支架、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三跨”专题研习培养了学生有意义的思维建构过程以及正确的思维分类。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了一整套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从分组到开展分工,从确立子课题到网上交流,从自己设计问卷到研究报告和多媒体演示,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来实施整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以及体会当中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积累经验,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及过程。尤其交流平台中提供的“思维类别”这一思维分类方式,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为今后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去思考问题,透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来培养智慧,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思维层次。
2.“三跨”专题研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KC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地域的交流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从网上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完成筛选、分类、加工、整理、提炼、再创造等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迅速地掌握了各种信息知识和技能,养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以及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学生学会在搜索知识的时候注意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的文明,做文明小网民。
3.“三跨”专题研习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观察,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来判断事情。很多学生通过调查天津市的有关情况,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研究性学习也比较强调实践,学生从一开始的子课题的分组和分工到开展各项活动,从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到在KC平台上交流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实践的。教师只负责研究开始的操作培训和研究过程中的引导,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
4.“三跨”专题研习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一个问题的研究结果或讨论的结果到交流平台中去。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的成果,如何让其他成员理解和明白自己的观点或如何说服对方是交流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交流中要求学生熟练使用“思维类别”、“关键字”等表达自己的成果,强调语言的言简意赅,学会高度概括,提炼最准确最有用的信息出来供大家交流。通过引用各种数据、材料以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增强自己的表达效果。
5.“三跨”专题研习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三跨”专题研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培养两地师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两地师生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及价值观。依靠在KC平台中的交流沟通来达到两地师生的共同认识。两地师生只有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课题的预期目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交流二字开展的,两地师生在交流中彼此了解,在交流中互相合作,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6.“三跨”专题研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通过课题的开展、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学生了解了全球、全国、天津市等的环境情况;对全球目前存在的环保、能源、水资源、节能等热门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听环保局同志的报告,对节能材料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学习使环保这个主题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保观念和意识,对其今后的行为习惯有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8
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小结
——普及提高,更高更强
一、发挥协会作用,打造一流环保ngo
作为一个非政府的民间的群众性组织(ngo),我校环保协会自月份组建以来,在校长和学校环境教育和绿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能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始终把团结和凝聚全体师生的团队力量和集体智慧作为开展活动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时召开理事会和学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努力发挥环保积极分子的作用。现在各处室的主要领导、各教研组组长、年级主任、骨干教师大都在加入环保协会的同时,还担任重要的职务和承担了大量环境教育工作,在学校学生会中设立了卫生环保部,各班设立了卫生环保委员,从上至下,从教职工到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有志的师生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智慧和价值,同时也挖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热心环境教育、环境保护和生活公益活动的骨干和精英,在长期坚持活动、注重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丰富环境教育的内涵,提升环境教育的品质。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多个项目获奖、多篇,有的还在在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和发表,为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今年上半年环保协会组织开展了大小活动20余项,3月16日召开了二届二次理事会,了下半年工作,部署年上半年工作,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强化团队、创造辉煌的积极作用,我校环保协会在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ngo中已经崭露头角,名气升扬。
二、以活动和课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1、坚持利用环保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环保协会与教育处、团委等部门联合组织了一系列环保纪念日活动,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介绍环境污染状况、环境保护法规等,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分别是2月4日举行的世界湿地日报告会、3月22日举办的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报告会、5月22日举办的生物多样性日报告会、5月31日举办的世界无烟日和世界环境日报告会、9月16日的世界保护臭氧层日报告会等,主讲教师分别为杨长寨、刘欣、朱宇飞、石学业、王庆、杨馨六位老师。
2、协会和教务处、教科研室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公开课。从月日至21日先后有九位老师面向全校展示了精彩的环境教育公开课,展现了我校课程领域实施环境教育的水平和风采,这九位优秀教师分别是张伟、邓丽、朱宇飞、高丁国、王彦、荆小钏、赵文琦、贾德生。
3、学校继续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分别由杨长寨和冯玉老师任课。
4、网上环境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第四期中瑞环境小硕士班在月日至年月21日历经20余周,在完成了全部模块的学习任务和课题探究后顺利结业,第四期全体师生还与3月13日集体参观了我国着名的太阳能产业龙头企业——力诺集团。现在第五期ymp正在进行之中。第三期省网上环境教育课程学习小组在完成课程学习和课题探究后结业,并受到省教育厅和省环保厅的联合表彰。第四期省网上小组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举办。这两种环境教育学习形式内容系统全面、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学习形式新颖有趣、融网上学习和社会实践于一体,对于提升参与同学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有价值和魅力,都是在国际、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面向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优秀的开放型课程。
5、天气预报坚持数年如一日,服务于师生。我校天气预报板自设立以来,就一直坚持每日公布三天的天气预报,为师生提高气象服务,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我校环保协会的许多同志都做出了可贵的积极贡献,他们是:王传臣、翟鲁斌、杨长寨等,现在是翟鲁斌主任仍在承担着这一平凡而又感人的工作。
6、环境监测活动长期坚持,它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之一。自以来的近四年的时间里,我校监测黄河和小清河水质的保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行动每月一次,已经进行了44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师生参加;监测大气降水量及酸碱度,从未间断一次,近年初至今已经进行了62次,每次都是不同的师生参加。这些环境监测活动,让师生贴近了环境保护的一线,体验了环境保护的艰辛和难度,更清晰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使大家的环境危机感、生活责任感、环保使命感油然而生。
7、大力开展节能减排,降低无为的消耗,参加地球一小时行动,继续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回收工作,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学校。上半年,学校环保协会和总务处、教育处、团委和学生会卫生环保部等分头负责,联合行动,加强了对班级、办公室和校园节水、节电、节纸、节材等宣传教育和检查考核,加强了对环保黑板和公共物品的监管和养护,各个班级的节能节约意识和爱护公物的行为已经深入师生的心中。现在晴天不开灯、少开灯,放学时关闭环保黑板电源、多媒体电源等已经成为广大同学的习惯,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塑料瓶,现在大多数班组织的很好,今年上半年回收塑料瓶3516只。学校废品回收环保总站在教育处老师的组织和各班环保分站的努力下,已经成为我校环境教育的特色项目之一,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学校还及时发现和修复地下自来水管道,堵住地下水龙的跑冒滴漏,减少资源浪费。3月27日晚上20:30-21:30师生有1700余个家庭自愿参加了全球一小时熄灯行动,我校第四期ymp班师生还发出了“坚持低碳生活,每天节约一度电”倡议,济南时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师生共同为节约资源、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做出了贡献。
8、建设了全省高中学校、完全中学第一座融实用和教学一体的太阳能电站。年5月13日我校投资12.7万元政府采购的太阳能电站正式投入使用。省市环境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一起为电站揭牌,省市许多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陆续组织了27批师生参观,让大家在太阳能电池板边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亲近太阳能这一绿色能源,了解一些太阳能发电的关键材料、发电原理、发电特发展的理念在校内外开花结果,这是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的重要原则。我校在生态学校委员会中邀请了部分家长、社区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企业代表参与其中,在家长会上向全体家长介绍情况,还在年1月27日在我校举办的友好共建会议上介绍相关创建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赞助。并于12月举行了“关注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月”活动。
第七步,建立生态规章。在做了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发动同学,就我校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资源节约型学校以及国际生态学校的理念、价值和行为,提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公共协议”,也就是生态规章,供全校师生在日后的校园生活中去践行。我校的生态规章于年1月7日在生态学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并由学校以文件形式全校,在各班教室内张贴。
在完成以上一个循环的工作后,则可以向fee中国协调员办公室提出申请国际生态学校的最高荣誉——绿旗,并按要求提供审核材料,由协调员办公室派员进行实地考核合格后授予这面渗透着全体师生心血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但这绝不是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的终结,只是完成了一个轮回,七步法要长期实施下去,一直到永远,因为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也要长期的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就在今天正式启动我校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第二个轮回,首先成立第二届生态学校委员会。
第二部分下半年环境教育工作要点
——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1、继续开展好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工作。一是迎接ceec代表fee对我校工作的检查考核,力争首创通过,成为首批参加并创建成功的中国中学。二是按照七步法的标准,实施好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把国际生态学校的理念长期执行下去。
2、继续办好中瑞环境小硕士项目和参加省网上环境教育课程学习活动。在保障第五期ymp班顺利结业的基础上,开设第六期班,主要面向新高一热爱环境保护又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同学。举办第四期省网上环境教育课程学校小组。
3、继续在全校开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4、继续开展保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行动,对两河进行水质监测;继续开展大气降水量和酸碱度的监测。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得到知识提升和技能培训。
5、组织好全国“百纳杯”环保知识竞赛参赛工作。
6、利用环保纪念日开展专题报告,分别是9月30日举办世界动物日(10月4日)报告会;10月14日举办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报告会。
7、成立环保协会级新生(初中和高中)环保小组。
篇9
二、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本社人员的相互沟通、理解,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氛围。
2、通过对乡村环境问题的调查,切实反映一些农民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调查问题的能力。
3、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
4.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弘扬国家政策。
三、活动意义:
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儿童教育开始。
四、活动主
题: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贫困山区儿童。
五、指导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六、支持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七、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的选择 程海不仅水产丰富奇特,风光也很优美。古人曾有诗云:“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登舟畅游,但见水光潋滟,烟波浩渺;沿岸梯田青青,村舍柳暗花明,仿佛进入如诗如画之境。这里四季无霜,湖面水温17.6℃~27.5℃,北部海湾沙滩细软洁净,长达数里,可以戏水游泳,卧波纳闵,成为天然的冬泳和娱乐之地。程海西岸现有公路贯通南北,湖内可通航,车舟并行,交通十分方便。这个美丽富饶的聚宝盆,有待开发为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但是,程海水质东部污染较大,因有螺旋藻厂,程海周围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还有桂圆。鱼虾今年有减产,程海的治理破在眉睫。
(二)活动的具体内容
1、开展环保宣传以及生活医疗卫生宣传;
2、科学知识的宣传,举行有趣味的小活动;
3、适当地帮助当地百姓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与当地群众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4、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
发展的问卷调查,开展当地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相对的调查问卷;
5、对当地居民、政府官员进行采访。
6、与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互动“一帮一”活动,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及对所带物品的发放。
7、对当地工厂、企业进行采访,参观,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八、活动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 1月1日--------1月19日 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1) 面向云南财经大学全校师生募捐书籍,购买学习用品作为礼物;政府及企业的赞助。
2) 落实住宿问题,协调活动日程安排。
3) 申请 “介绍信”等交接文书
4) 准备一定数量的宣传单、宣传海报
5) 准备一定质量的文艺节目
6) 服务队旗帜、横幅、衣服、帽子;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医药物质; 19日:早上八点由*云南财大出发,大概中午到达程海镇,安排住宿,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熟悉环境,并组织一个见面交流会,听取当地政府部门的介绍。
20日: 在设兴仁村开展环保宣传以及生活医疗卫生宣传,科学知识的宣传并举行有趣味的小活动,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通过发传单形式对当地居民宣讲环保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21日 :进入星湖小学,进入课堂与同学交流互动,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习用品,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
22日:上午于海腰随机访问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环保的意识;下午与当地政府联系,了解政府对环保和扶贫的有关政策,了解当地的生态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地基础经济设施的发展情况;。
23日:于程海镇开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卷调查并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进行总结分析。
24日:进入由施普瑞承包的螺旋藻工厂及其他企业参观,对负责人进行采访,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1月25日 于程海镇活动后期宣传,表
演我们带去的文艺节目 ,总结多天来的成果,收整返校
备注:以上活动安排如有变动,以当天日程为主。
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
1、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撰写10份调查报告
2、返回后将成果图片展览
3、组织三下乡经验交流会
4、制作网络博客,将团队成员的随行日记向外公开
九、经费预算:
1、材料: 科普、政策、环境保护知识宣传资料手册共计500分
1.00元/分*500=500元
工作t恤衫、工作证 20元/件*9=180元
队旗、横幅等宣传资料 150元
帽子 7元/顶*7=49元
2、后勤 火食住宿30元/人/天*7人*6天=1260元
应急药品 100元 4.胶卷及冲印: 200元
5.通讯费: 200元
总计: 4459元
第四部分:成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 年级 特长 分工负责
谭国辉 公共事业管理 三年级 组织,交际 总负责
张雯婷 国际贸易 三年级 组织,策划,交际 活动策划,活动安排
韩震 法学 教师 善于沟通 与当地政府的协调
马兵福 公共事业管理 三年级 组织能力强,应变里强 安全
马体国 公共事业管理* 三年级 细心,对工作认真负责 资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整理,总结
篇10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 资源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13-02
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地理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责任。探讨中学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寻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不仅有助于环境教育及保护,也有助于地理教育本身价值的实现。
一、原因
21世纪的地理学,将教育人们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系充分和谐与协同进化;如何达到利已与利他、当代与后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在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用这种环境观念审视中学地理教学,要求中学地理应从人地关系着眼,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基础知识,增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教育的途径
1.用好地理教材,体现环境教育的思想观
高中地理教材,不但在各章节中突出人地关系,进行环境教育,培养环境观,而且有的章节把环境保护单列,特别强调“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要很好地爱惜它、保护它、使它不受损害,同人类和谐发展”。
2.充分利用国情教育学生,体现其环境教育
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又讲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不利的一面,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3.充分利用乡土地理,体现环境教育
随着我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无论是城镇建设、人口数量,还是工业规模都急剧地扩大。但是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这些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自觉保护好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还可以结合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破坏环境的事例,教育他们认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4.充分利用图片新闻等进行环境教育
当前,各种环境问题正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国际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并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的办法、措施。如新闻联播报道了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沙尘暴实况录像,了解沙尘暴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城市、农村的破坏程度,明白沙尘暴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分析沙尘暴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二是北方长期的滥垦乱牧,破坏植被。寻找解决办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新闻地理的时效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征服大自然,改善环境的欲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心。
三、环境教育实施的关键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环境教育中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形式,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另外还应通过提问、讨论、观看地图、景观图、标本、模型、做实验、电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2.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如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课外阅读、地理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植树、“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利用板报、广播开展宣传纪念活动,组织“环保监督岗”等活动。
3.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气象、水文、地质等的观测、野外考察,开展当地人口发展、资源现状及利用、环境现状及保护的调查,了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等。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环境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变环境知识为意识,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自觉地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中去。
4.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系统地阐述某一方面的环境知识包括其概念、内容、对人类的重要性、当前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解决的措施等。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做有关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及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如何保护和治理事例的报告。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对环境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方法措施。
四、实施环境教育的保障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动力和保障。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环境教育的需要。首先,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地理教师要勇于开拓、勤于实践,要有强烈的敬业爱岗精神,用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教好人、育好人。其次,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教师不仅要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适应时代对地理教师的要求。第三,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一方面要积极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课内外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