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会计实务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会计实务辅导

篇1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变化情况、题型及题量分析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2008]46号}中规定,200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08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2008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2008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2009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9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10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20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

(三)题量客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是检测考生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从题型分值来看,单选题在五种考试题型中难度最小,考生能否在单选题中尽可能高地拿到分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而多选题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最大障碍。

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复习要点分析

(一)《初级会计实务》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内容仍为7章。初级会计实务内容不多,而且重点突出,每年的考试重分值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2-3章中。分析近三年考试试题,笔者将教材中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非常重要),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第六章财务报表,这三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占全书的70%左右;第二层次(重要),第一章总论、第三章负债和第七章成本核算;第三层次(比较重要),第四章所有者权益。教材中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六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历年考试命题的重点,考生应重点掌握该部分内容。考生还应认真分析以前年度的考题,因为综合题部分一般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出现,而且都是与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相结合。如2008年同时考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具体项目的计算,题型都是先做日常业务,然后计算具体项目的金额,这较以前是个重要变化,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法基础》 根据已公布的2008年度考试大纲,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料考试《经济法基础》教材内容仍为8章。经济法基础分为税法和经济法(含会计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经济法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八章,第二部分税法内容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2007年及2008一年税法内容所占分数为70%左右,经济法知识所占分数为30%左右,这和以前相比是个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多,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一般都是主观题的考核内容。

三、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目的就是要考试合格,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态度决定一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而不是部分考生所考虑的只是尝试着去体验考试。

篇2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应用;落后;成因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成因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精确和慎重的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找出导致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的具体责任人,对已明确的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使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最终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致的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体现了既要管钱,也要管人;既管理经济结果,也管理经济过程的观念[1]。但是,标准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难见到应用的踪迹。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1.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目前还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张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数据资料[2]进行归纳和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综合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该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9.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90.96%;会计师及以上职称者仅占16.69%,其中还有4.65%的人没有被聘用,初级会计师及以下职称者占比高达83.31%。省级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状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和乡镇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可想而知。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学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开设,大专、中专学校多以学生学不了该课程或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没有该内容为由没有开设该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没有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只是《财务管理》科目中的一节,考试的机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也仅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虽然考试的机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现实中有8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参与决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短缺,总体结构失衡。可见,我国的会计人员标准成本法应用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2.会计制度存在管理和设计的缺陷造成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着管理和设计的缺陷。(1)《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会计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3]。”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占到了8.04%,且现实中会计主管人员多由单位领导指派,无从业资格证、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无会计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不少,外行领导内行在财务管理上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这说明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2)会计考试报考条件门槛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门槛。而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条件是:“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报考条件中没有学历、会计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没有会计专业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试门槛,导致会计人员不用接受标准成本法教育就能轻松过关。这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设计有缺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和中级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没有标准成本法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中只是用一节的篇幅简单地阐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部知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三个级别的考试内容不仅较少而且都不涉及标准成本法的知识和内容。这种考试制度设计忽视了会计专业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知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碍了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处理,无法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应用。(4)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缺陷1986年12月,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业停止使用,小企业还可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小企业参照执行,金融保险业的企业不适用。旧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来设计制定的,不允许企业随便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所有企业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的特点,可选择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成本核算,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缺陷,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这是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对策

1.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加上国际会计趋同,会计人迫切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但传统的继续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地学习。为此,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氛围。一方面,会计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化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会计学会组织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初、中、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每一个级别的培训可采取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费、第三次全费的措施,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的收或免、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等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我国会计队伍庞大,但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总体结构失衡,这不但与会计考试制度的缺陷有关,更与会计教育质量不高相关。众所周知,我国的中专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学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消化和理解会计学科的有关知识,明显缺乏成长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大专教育近年来因生源质量下降,即使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非会计专业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对任何学历、专业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到会计行业。一些大中专学校围绕“考试”内容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视为专业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论英雄,忽视了严密、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降低。一门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学校系统性、综合性、规范化的教学,会计学知识的获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把会计人员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是要将各类会计资格考试报考的首要条件规定为会计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会计师考试必须逐级报考,不允许越级报考。3.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吃香。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性价比明显高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就业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国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大多不认可会计职称考试,即使获取了中、高级会计师证书,聘用机率也很小,难以与薪酬挂钩。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会计师以下人数高达83.37%,中级会计师人数只有13.72%,而高级会计师人数仅为2.97%,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明显不合理,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使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5:4:1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差别性较大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报考的门槛、考生的会计素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对公平,特别是要将注册会计师报考的首要条件修改为必须是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级会计师考试,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经验和业务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应当围绕会计核心专业课程来进行。要逐步取消《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等会计辅助课程的考试,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内容。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协调健康发展。建议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计为《会计实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会计基础》四个科目;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初级会计实务》、《初级成本会计》、《初级财务管理》和《初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和《高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会计考试是会计工作的风向标。只有通过会计考试改革,引导和推进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会计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到应用;只有从会计教育的源头抓起,注重和强化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才能产生超越记帐会计能力之上的会计感悟创造力,即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毛波军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培霖,黄桂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219.

[2]张立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2012(19):109-110.

篇3

笔者在六年多的教学工作中喜欢观察学生。观察他们和其他大学生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高考失败;观察认真的同学与不认真的同学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学生仍继续积极向上,而另一些学生却自暴自弃;观察学习与考试的不同,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考试却发挥不出来;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轻言放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迷恋网络和游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年轻却不敢追逐内心的梦想。我发现他们心里有“三座大山”,这也是“学情分析”的内容:第一座“大山”——“过去的学习很挫败”。这些学生大多有不太愉快的中学学习经历,这给了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大学学习遇到困难,他们更容易放弃,认为同样失败的结果才是正常的。第二座“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于追逐梦想的动机不强烈,他们上课更容易分神,加上网络世界非常精彩,所以很多同学开着智能手机上课。如何管好课堂,把学生的心从手机上吸引过来,成了我们教师上课要注意的事儿。第三座大山——“内心世界很挣扎”。经导论课调查,学生内心是有梦想渴望成功的,想成为会计师、小企业主等,但是他们往往缺少自控力,惰性大。内心的“天使”与“恶魔”总是在博弈。此外,现在学生在相对封闭的中小学成长,没有接触过企业,当谈到企业制作流程时,他们感觉抽象。不过学生中女生较多,较易接受老师劝导。这就是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找到了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引导他们,这也是笔者理解的说课活动的初衷。

二、说课稿的撰写过程——展开关键词

本文主要阐述三点。1.我们教谁——即学情分析上述学情分析,用图形来形象表达(如图2所示)。2.我们教什么——展开广义的课程标准(如图3所示)(1)课程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需要培养四个能力,即经济管理能力、会计实务核算能力、审计与财务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其中会计实务核算能力、审计与财务分析能力相对重要。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就是重点培养其中的会计实务核算能力(如图4所示)。(2)课程定位再看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在培养会计实务核算能力的六门主要课程中的定位。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核算、成本计算与管理这三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而初级会计核算实训、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两门课程自带的“分岗仿真模拟软件”和“成本会计实训”,则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这两组课程,理论和实践是互相作用盘旋上升的。最后,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完美收官,实现理实一体化,让学生们拿到珍贵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走向工作岗位(如图5所示)。(3)课程作用与衔接第一学期,学生学习初级会计核算课程。第二、三学期就学习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含模拟分岗实训),共144课时。后面是成本计算与管理、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纳税申报、审计原理与实务。可以直观看出,初级会计核算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而本课程又是学习成本计算与管理、会计综合模拟训练、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纳税申报、审计原理与实务这些课程的前提。本课程处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中间位置,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意在使学生系统掌握各财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胜任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如图6所示的鱼骨图,清晰地表现了相关重点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4)整体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体现的是一个“圆”的循环。循环起点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这些企业也是我们重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及教师顶岗实习基地。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请专家们为我们的教学发展诊断把脉、献计献策。接着根据需要的知识技能来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日历,解决“分解理论知识、实践专业技能”的问题。接着就是“教学、实训”和“考证、实习”,解决“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的问题。最后是“学生访谈企业走访”,解决“搜集‘售后信息’教学”的问题。这些信息反馈到专家指导委员会,进入下一个循环(如图7所示)。(5)狭义的课程标准2011年,课程教学组三位教师一起完成了针对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产出了三项成果,其中一项就是中级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课程标准。该项目获得2012年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根据课程标准,依照八个岗位安排教学学时。这八个岗位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这里列举的是部分重点,考核也是重点考核(如图8所示)。3.我们怎么教说课中,分为“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后辅导”、“评价方式”四个部分阐述(框架如图9所示),本文则重点阐释“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以及“教学方法及手段”。(1)选用教材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优选教材,前些年曾经使用过的三部教材,都是依据从资产、负债到所有者权益的传统知识体系编写,不适合目前强调岗位、重视项目的改革思想。现在使用的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实务》,就是推荐的项目化教材。但该教材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比如票据贴现、企业所得税等知识点)略显欠缺,体系的安排略显粗糙,也有需要改进之处。(2)教学方法及手段关于理论教学的理念、方法及其手段,可以通过一次单元内容的设计来有血有肉地体现:引入项目六“资金岗位核算”任务四“所有者权益”的第一次课作为单元设计内容,展示45分钟的课时应用。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下述三个概念: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留存收益(具体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两图展示了课堂上教师设置“情景”,并设计“问题引导”来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互动学习的过程。随着这个“综合案例”的进展,引导学生实现书本理论回归到市井生活的想象、感性认知到抽象理论的转变,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实现启发教学。课堂最后五分钟用来总结或者讨论引申话题。该单元内容的设计,运用了“问题引导型互动教学法”、“岗位导向型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导演作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实践操作的方法及其手段,主要是以岗位为载体,通过仿真软件与仿真课堂,达到理论与实践适时对应,体现工学交替,实现理论实践的“零对接”。(3)评价方式说课介绍到一个期末考试试卷时,谈到了我们的做法是“考核重点,考前不划范围”。在平时,我们也是这样操作的。我们始终认为,只有老师真正看重这门课,尊重这门课,学生才有可能认可并投入这门课。

三、说课稿的后期修改雕琢

篇4

考试简介:注册会计师简称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是中国一项执业资格考试,1991年开始实行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199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适合准备在国内从事会计职业的高级人才。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后,具有2年以上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可申请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有权签署审计报告。

主考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由各地考试委员会在每年5月份内确定。

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1)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2)会计或者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是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简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主考机构:国家财政部、国家人事部。

报名时间:考试上一年度的10月中旬至于11月底。

考试条件:(一)初级: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二)中级:除具备报考初级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5)取得博士学位。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

考试科目:初级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中级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

三、高级会计师资格

考试简介:人事部、财政部共同负责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试点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评审工作仍按现行办法由试点省组织进行。实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的地区,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财政部、人事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会计考办”)负责确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大纲、组织命题和阅卷、确定合格标准。试点地区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工作,在当地人事、财政部门的领导下,由省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主考机构:国家财政部、国家人事部

报名时间:每年5~6月开始报名。

报名条件: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各地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请查阅当地的报考条件;(2)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左右。

考试科目:《高级会计实务》。

四、注册税务师(CTA)

考试简介:注册税务师简称CTA(CertifiedTaxAgents)是中国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1998年开始时实行资格认定考试,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适合企业内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税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税务专员等。注册税务师是一个前景看好的职业,其证书含金量较高。

主考机构:国家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

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

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报名条件:(1)非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八年;(2)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六年;(3)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四年;(4)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两年;(5)取得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一年;(6)获得经济类、法学类博士学位;(7)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评聘了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和法律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从事税务业务满一年。

考试时间: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末,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每半天考试一个科目。

考试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税务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

五、注册资产评估师(CPV)

考试简介:资产评估师(Certified Public Valuer)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资产评估人员,考试工作由人事部、财政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具体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考试每年举行一次。目前,市场对此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适合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人员。

主考机构:国家人事部、国家财政部。

报名时间:每年的3月至4月(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1)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3年;(2)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1年;(3)取得经济类、工程类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1年;(4)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博士学位;(5)非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毕业,其相对应

的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年限延长2年;(6)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会计、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5年。

考试时间: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末。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六、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考试简介: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会计师组织。ACCA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联合国于确定其环球课程时,亦是以ACCA的课程作为蓝本。

主考机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报名时间:学员注册后,在二、三月份/八、九月份会收到AC-CA的考试报名通知。每年7月31日为中国学员参加同年12月份笔试的注册最后截止日,每年12月15日为中国学员参加下一年6月笔试的注册截止日。

报名条件:(1)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既可以报名成为ACCA的正式学员;(2)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且顺利通过第一学年的所有课程考试,既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3)未符合以上报名资格的申请者,而年龄在21岁以上,可以遵循成年考生(MSER)途径申请入会。该途径允许学生作为ACCA校外进修生学习,只须在前两年的四次考试中通过1.1和1.2两门课程,便能以正式学员身份继续参加其它课程考试。

考试时间: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六月初和十二月初)。

考试科目:从2007年12月起,ACCA实施新的考试大纲,新大纲共有十六门课程(学员需通过十四门),分为两个阶段,每次最多允许考四门,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员可以免考其中2门。主要包括:第一阶段有《会计师与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法与商法》、《业绩管理》、《税务》、《财务报告》、《审计与认证业务》、《财务管理》、《高级税务》、《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第二阶段有《专业会计师》、《公司报告》、《商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选修)、《高级业绩管理》(选修)、《高级税务》(选修)、《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选修),其中选修课只需选择二门。

七、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

考试简介:CIA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简称,它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CIA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组织的考试取得。考试每年一次,适合准备进入大型跨国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主考机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每年6、7月左右;报名具体时间、地点及其他有关事项参见各考点的报考简章

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考试:(1)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2)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4)CIA考试期间本科院校的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

考试时间:每年11月第3周的周六、周日举行。

考试科目:《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四个部分。

八、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

考试简介: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sAssociation ofCanada,以下简称CGA-Canada)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成立的会计专业团体,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泛美会计学会(IA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专衔享有极高的国际公信力,协会会员可在加拿大执业,独立签署审计报告;或在世界各地从事高级财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主考机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份(一门课程结束即注册报名下一门课程)。

报名条件:通常由各省确定,通常包括:(1)大学以上学历;(2)修满规定的会计课程学分(51分);(3)参加各省协会或授权大学举办的教育课程。学员必须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后才能参加考试。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学员将参加CGA协会在世界各地安排的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必须达到65分以上方可通过;考试成绩在50~64分之间可以补考一次;低于50分或补考未及格的学员必须重新选修该门课程。

篇5

一、答题书写的规定地方与顺序号问题

各科的主观题试题试卷上,都采取的是预留空白地方给考生答题。因此,建议考生应注意要在相应的题目下答题,如果确实出现写错位置的情况,可采取先在答案前面明确标明“第几大题、第几小题”的顺序号,再在正确答题的位置标明答案在第几页,但切记不要写无关的客气、道歉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考生不要在卷面上书写与试题无关的任何文字、图案,在阅卷复核时这会作为违纪标记处理,在各科主观试题中,都是在大题下包括了很多的小题,考生答题时往往出现不书写顺序号,或者自编顺序号,并且很多都没有文字说明,个别情况下考生为抓紧时间都是选择会做的先做,打乱了题目列示的顺序,这样使评卷人员不易判断考生回答是针对哪一问。这些现象在《财务管理》科目的计算题、《会计实务》的会计分录、《经济法》的简答题中比较普遍,建议考生答题时,应按照题目要求书写顺序号,所做的答案应尽量写在相应的题目顺序号下。

二、一题多答与“多多益善”的问题

以往在试卷中发现,某些考题是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条件下,作出判断或业务处理,不同条件下其结果不同,而考题只要求考生对一种给定条件进行处理,但往往由于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而将每一种条件下的处理都列示出来,这种做法会被视同无效答案。建议考生应尽量理解题意、看清楚所问的问题,把握好答题的方式。很多的考生以及辅导班的辅导教师都有种观点,答题时多多益善,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种做法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本来心里就没有底考生则是“画蛇添足”,起到了适得其反作用。在会计实务中,往往多做的分录抵消或冲销了正确分录;在经济法中,对理由的叙述,往往前后矛盾,得到相反的结论。建议考生答题时,切记不要随意发挥,职称考试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不存在某些考试中写的多,就可酌情考虑加分的情况。

三、各科目各类题型的具体要求

在各科目主观题各类题型前面,都列示了本类题型的一些具体要求。阅卷中,老师可以发现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过于关注具体题目中的要求,而很少对大题前面的要求关注,这样容易造成未按照基本要求答题。要求列计算过程的,没有计算过程;要求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的,没有按要求保留;会计分录没有按照要求写一级、明细科目。因此,建议考生在具体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每类题型有哪些基本要求,不要急于做题。

四、《会计实务》科目(初、中级)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初级、中级会计实务,主要有两类题型,即“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生应特别注意:一是计算题应有计算过程。一般实务中涉及计算题,都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由于会计上计算非常简单,多为加、减,因此很多考生忽略了计算过程,直接得出结果。如果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并且计算错误,没有任何分数,但如果有过程并方法正确,只是数字错误,考生可以得到过程的相应分数。建议考生对于题中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的计算题,一定要列示计算过程。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应注意方面。会计分录“三要素”,即方向、科目名称、金额必须全部具备、正确。原则上缺少一项,或一项不正确,即该会计分录就不正确。允许“错位”表示方向,允许用“Dr”、“Cr”表示借贷方向;题目中要求写明细科目、专栏的,必须精确到并细科目或专栏;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很多同类业务可以采用编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即可,也可以采用编制多个简单会计分录完成,在答题时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但由于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的合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的分数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分数的总和,如果错了,则一分没有,而如果编制简单会计分录,对几个就给几分,得分率就提高了,建议考生答题时能够用简单会计分录表示,不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五、《经济法》科目(初、中级)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简答题”中对判断的表述。《经济法》科目中“简答题”,是考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有:“笼统”判断。考生判断几个问题结果为均对或均错情况下,往往笼统回答为“全对”或“全错”。“含糊”判断。考生出于对答案把握不是很确定情况下,采取了含糊的表述方式,如“不全对”或“不全错”;也有的是因为题目中有两问,正好一“对”,一“错”,考生判断时也采取了上述表述方式。以上无论哪种表述方式都是不规范的。建议考生答题时应遵循逐问判断,逐问说明理由,明确给出每一问的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切记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判断,标准答案中只有“正确”和“错误”的两种结果。二是判断和理由的表述应界限明确。在简答题、综合题中,题目中基本上都要求考生先判明事项,然后说明理由,而有相当部分考生表述的内容,让人难以分清是属于“判断”部分,还是在“理由”部分,而在评分中往往判断的分值和理由的分值是不同的。建议考生原则应先作出明确判断,再进一步阐述理由。

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培养 会计法律人才 高级会计人才

一、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市场经济下,各行业、各领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我国会计人才队伍正逐步壮大,已建立了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在校教育制度和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等制度,形成了国家支持、社会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全面的、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会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素养提高。形成了企业内部会计培训班、针对各类资格证书的会计培训辅导机构、各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以及高校和研究所的会计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等多种会计人才培养途径。

尽管我国会计人才的队伍再不断的壮大,但是会计行业却面临着”就业难与用人荒”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会计人才队伍分布不合理。通常根据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资格认证、职位状况将会计人才分为初、中、高级三等。举例来说,这里所讨论的初级人才是指核算会计,出纳等。中级人才的职能有比如说负责一些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编制等。高级会计人才主要指高级会计师CFO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师、总会计师、高级财务分析师、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从业人员合伙人以及高级经理等。目前初级会计人员过多,缺少高级会计人才,导致在出纳、会计等基础性岗位激烈竞争,而中高级会计则供给不足。二会计人才能力结构不合理。我国各办学单位会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不明显,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方向课,而依据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和会计工作技能要求设置的选修课及综合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开设比例不足够,忽视实务能力的培养。三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下,法律对于指导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财会领域,一系列的行业规范、法律法规指导着具体业务的运行,内在的要求会计人员精通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会计人才的法律知识欠缺,导致实务中出现种种问题,不仅体现在不能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良性发展,甚至导致企业面临诉讼的风险,给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声誉造成了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会计与法律交叉学科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的思考

(一)核心竞争力会计的构想

现在会计人员已经由传统的以简单簿记为主的核算会计,转变成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关键。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会计人才,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会计人才培养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主要是针对由国外引入的MPACC会计专业硕士产生的一种讨论。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对知识广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产生大量需求。二结果导向的会计人才,要求先确立培养的使命和愿景。根据所在环境建立符合使命愿景的培养目标,鼓励多样化目标的特色培养,培养过程围绕设定的战略和目标开展,同时以学生成就显示的培养效果又会反馈决定培养战略和目标的确定。三市场导向的会计人才,关注市场的需求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来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四IFAC的提出的关于会计培养之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其2001年5月的《职业会计师的预备及工作以能力为基础的方法征求意见稿》中对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力的研究方法做了专门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IFAC认为功能分析法考虑会计人员的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的角色与任务来观察这些结果;能力要素法考虑会计人员的投入,从投入的角度列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等。IFAC的国际教育白皮书IEP2《成为胜任的会计师》,则建议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考虑会计人才的能力投入又注重其工作后果,提出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应将会计课程的设置与工作需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分析工作角色职业团体可向后推导这些角色的能力与知识,从而可以使教育培训系统了解特定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设置会计课程时根据实务中的新要求决定如何修订课程模块和结构 ,使知识和能力可持续地保持相关性。

总结一下,其实这些理念关键就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应用型还是结果导向还是市场导向都是对于核心竞争力识别的一个方式或者说渠道,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会计高级人才。

(二)关于法务会计的启示

法务会计是司法会计的一种,是指由独立执业的法务会计师,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运用会计、审计及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纠纷及欺诈行为进行调查、审核、估算、分析和鉴定等,据以提出法律鉴定或为法庭审理作证的特定专业服务活动。而作者有感于此,认为可以把这个思路运用于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培养中去,但是不同于法务会计的是目的,不是为了司法服务,而是以培养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高级会计人才,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不同,二者在培养方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不偏重于法庭或者司法技巧,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会计的职能而运用法律。

(三)小结

作为核心竞争力会计的一个思路,作者结合自己法学和会计学的学历背景提出会计与法律交叉学科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的构想,作为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创新。本文主要基于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展开讨论,培养具有会计与法律胜任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会计。

三、培养会计与法律人才的必要性

(一)拓宽法律与会计职业的界限

现代社会,各学科知识交叉结合,各类别工作都越来越需要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全球经济下最依赖的两个职业:律师和会计师也是如此,这两个职业支撑着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秩序和市场游戏规则,同时,律师、会计师也必须接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随着会计和法律交叉现象的增加,单纯律师和会计师都不能胜任交叉领域的工作。社会对于单一定位的法律与会计工作者是供大于求的,会计与法律工作的职业产生了界限,需要寻找路径突破,才能获得好的发展。

(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求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会计活动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行为的规范化、法治化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对于法律的遵守与执行。由于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一项社会经济活动涉及会计和法律两方面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法律视野的会计人才,需要我国会计进行改革实现其服务市场经济的目标。

(三)我国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的重要一环,是依法治国、依法理财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体现在会计工作上就是要依法理财,要根据法律的要求,管理会计工作、规范会计行为。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各国,普遍认为我国的法律渊源是大陆法系,以制定法成文法为特点。我国的会计准则等规范也不同于美国的会计准则由民间团体制定,是由国家为主体制定的。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的定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就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为中心,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企业会计制度》等组成的体系。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了证券法、公司法、税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会计相关问题的法律。从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广义的定位上就可以看出,会计工作中涉及相当多的关于法律的部分,需要会计工作者具有相应的法律素养。

(四)法律在会计实务中的需要

会计工作者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并不是限于需要知法不犯法的一般层面上,而是在实务中,某种程度上,法律会作为会计工作的依据。比如关于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部分就与知识产权法密切相关、会计中的涉税处理与税法不可分割。还有现实中财会领域面临的一些诉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明法律的重要性,有一些诉讼纠纷是可以通过对于法律的精通与研究来避免的,减少因诉讼对企业的经济以及声誉的损害。会计与法律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从事相关领域会计工作者了解并掌握本行业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应该成为胜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模式展望

本文对于会计法律人才的定位为高级会计人才,不是流于泛泛而谈,法律会计人才不是懂法条的会计,也不是看的懂会计科目的律师,而是将两门学科的知识能够很好的融会贯通的高级会计人才。

(一)大学培养主体

会计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为高级会计人才,不同于一般的以掌握会计知识为主的会计初级与中级人才,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具有着先天的优势。大学的学科资源丰富、师资优良、学风浓厚、研究探索能力强,这些对于会计法律人才的培养很关键,尤其是在初始的探索阶段。但是基于现有体制下,会计与法律学科独立的现状,涉及是开展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还是增加新的研究生培养方向或者类别、师资解决、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等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加以解决。

(二)专业资格认证

专业资格认证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对相关人才能力的一个认可与鉴定,还可以促进人员的学习,尤其是针对没有相关教育背景的人员的学习与职业准入具有积极作用。会计行业中现有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师等资格认证就取得了好的成绩。我们知道美国针对法务会计推出的国际注册法务会计师(IFAC)资格认证就是起到了针对这一新兴领域的资格鉴定以及辅助学习的功能。那么,就可以大胆设想,也针对会计法律人才推出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制度。这可以作为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中介。具体怎么办还需要包括国家财政司牵头,社会、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办学主体各方参与探索。本文大胆提出一个过渡时期的设想就是:CPA+司考+一个综合的评定=会计法律人才。

五、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要求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想真正达到会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就要改革会计教育,使会计教育先行,这是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会计学科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本文的研究是关注于具有法律胜任能力的会计核心竞争力高级人才。由于作者是具有法学、会计学背景,所以在对核心竞争力会计培养的研究方面主要是研究会计法律人才的问题,但是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培养方面还可以进行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比如发挥工科背景优势的工业企业的高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毕金星.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l0,(9).

篇7

第一条为加强*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制定《*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省属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的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以及*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和挂靠省人才服务中心的人员等。

第三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符合《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同时,按申请人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年限等条件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直接申领。

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包括会计学或各类会计专业,另外还包括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下同)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

(二)培训和考试后申领。

1、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3、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故自行失效的人员,符合重新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为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和会计技能考试两大类:第一类是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三个内容。第二类是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

第二章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管理

第四条为加强对在穗省单位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维护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省财政厅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机构实行备案和量化测评管理。

第五条备案管理。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机构,可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表》,向省财政厅申请成为省属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省财政厅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放备案通知,并对其进行备案管理。

(一)必须是省属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办学机构或省财政厅授权或委托的培训机构;

(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必备的教学设施(自有或有5年以上租约),用于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场地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三)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有3人以上的专职教务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任课老师应有3人以上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其余应有会计专业助理讲师(助教)或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任课老师应有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五)有固的培训生源,每期培训人数不得少于100人(含100人)。

第六条量化测评管理。每年1月份,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量化测评表》,以下简称《测评表》)。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量化测评。

(一)量化测评对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

(二)量化测评主要内容:

1、定点培训机构是否有健全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2、是否认真听取学员的意见,并积极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3、教学人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具有专业资格和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4、是否使用指定教材,在培训中是否搭售非指定辅导资料;

5、各科面授培训课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教学秩序、考试秩序是否良好;

7、是否违反有关收费标准乱收费;

8、是否存在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量化测评方法:

1、测评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1月,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当年的《测评表》下发给各定点培训机构。

2、各定点培训机构先根据《测评表》的项目采取逐项逐条计分方法进行自评打分,并将自评得分填写在《测评表》的“自测得分”栏内,同时附“测评依据”栏要求的相关材料及书面总结于当年2月15日前报省财政厅会计处。

3、省财政厅会计处根据各定点培训机构上报的《测评表》,结合各定点培训机构的实际表现,填写“实际得分”栏,然后计算测评得分,确定测评结果。

4、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测评实际得分在90分以上的(含90分)为优秀,80分以上的(含80分)为合格。

5、凡是该年度未招生未开展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该年度不参加测评。

6、对测评结果为优秀的培训机构颁发“*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优秀培训机构”证书;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上(含70分)80分以下的培训机构,暂停招生办班一年,进行内部整改;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下的,取消其定培训资格,取消资格后两年内不允许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两年后经过重新申请,并备案后,才可继续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每年测评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7、凡是被暂停招生办班或取消定点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仍然继续招生办班的,将给予以下处罚:

(1)由省财政厅发文对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通知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处分;

(2)违规办班的3年内不准许开展培训工作;

(3)全额退还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费。

8、定点培训机构印制、刊登培训招生简单或广告前,必须将招生简章及广告的有关内容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备案。

第七条定点培训机构应统一采用省财政厅组织编写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教材(《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人计实务》)进行教学培训。

第八条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在规定的培训地点对规定的培训对象进行教学培训工作,不得向外扩展分点,不得扩大培训范围,也不得将培训工作转托其他单位。

第九条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管理

第十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工作由省财政厅会计处授权的考试机构负责。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省财政厅会计处及其授权的考试机构的要求,按照考务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有关工作。考试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对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接受省财政会计处的监督和指导。

(二)负责每期考试的组织工作。

1、接受各定点培训机构的考试报名。

2、监督各定点培训机构做好各项考前考务的准备工作,并发放准考证。

3、考试当天安排巡考人员到各定点培训机构巡考,负责监督各考场的考试纪律及试卷的运送和保管工作。

4、负责全体考生的试卷的评卷及登分工作。

(三)向省财政厅会计处提供附有考生成绩的合格考生花名册备查。

(四)向合格考生收取有关资料并按有关规定代办申请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五)填写合格考生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成绩合格证,统一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复核盖章。

(六)每年2月10日前将上年考试工作情况(两次考试)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会计处。

第十一条省属会计专业知识考试一年组织两次,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的第3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举行。

第十二条考场设在各定点培训机构。

第十三条考试试题由定点培训机构派出的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学人员组成的命题小组命题,试题于考前半个月内报省财政厅会计处审核备案,并由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印刷、封装。

第十四条参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的考生必须三科考试同时通过方为有效,考试成绩合格者由省财政厅颁发统一印制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有效期限为2年,全省通用。

持《*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者可在该证有效期内连同持有的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章会计技能(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管理

第十五条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

第十六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时对会计技能的要求:

(一)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

(二)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三)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次年检时,原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持有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以及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之日起2年内(含2年)直接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且未参加过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持证人员,必须再参加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同时提供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方可通过年检。

第十八条根据《关于开展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通知》(粤财会[*]40号)文件规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也将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个专项内容。根据该文件精神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具体要求,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将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结合进行。即,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次年检时,已持有初绒有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应再参加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

第十九条省属会计电算化培训机构的认定、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教学要求以及办证管理办法等详见即将印发的《*省省属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

第五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第二十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一)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人员必须具备《实施办法》第三章规定的条件。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管理。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聘用从事会计工作后,必须在3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年检工作原则上每2年进行一次。凡年检年份新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不参加当年的年检,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第一次年检时间为下一个年检年份。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培训证书后才能参加年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时间按《*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粤财会[*]42号)和省财政厅当年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更时,应当持有有效证明,按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实行发证机关、省属办证机构、初审机构三级管理制度,各级机构名称及其管辖范围。

第一级,省财政厅为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证机关,负责审核颁发省属办证机构报送的证书。

第二级,省财政厅授权有关部门设立省属办证机构,负责受理省属初审机构提交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第三级,各中央在穗单位,省级银行,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为省属初审机构,负责本系统内在穗人员办证资料的收集、初审,然后向省属办证机构统一代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省属初审机构应按要求填报《*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省属初审机构申请表》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备案。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统一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办理本单位在穗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省财政厅外经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省人才服务中心和*省工商业联合会等为省财政厅授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省属办证机构。

(一)*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办理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在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二)*省财政厅外经处,负责办理在*省工商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三)*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负责办理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且无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四)*省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办理其受托管理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五)*省工商业联合会,负责办理其会员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六)其他经验特别授权的机构负责办理其授权范围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各省属办证机构必须接受省财政厅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每年年度终于后15日内,各省属办证机构应将上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需提交的资料。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2、交本人近期小一寸正面彩色照片三张(两张贴申请表,一张用于办证);

3、本人身份证或者暂住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4、规定的学历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知识(《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和会计技能(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合格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5、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会计人员的注册,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三份《*省会计人员注册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省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一次年检时提交);

4、《*省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二次年检时提交);

5、接受年检年度继续教育学习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6、接受年检年度奖励或处分情况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7、接受年检年度申请人其他需说明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包括学历、会计职称及专业技术资格变更等事项);

8、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员单位变更登记,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四份《*省会计人员单位变更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办理的程序:

(一)申请人员将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有关资料递交省属初审机构;

(二)省属初审机构收集整理统一递交省属办证机构;

(三)省属办证机构进行审查、录入、打印后报送发证机关;

篇8

关键词:平台测试;问卷调查;评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应用技术型”转换为“实用高技能型”,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提高学生掌握信息化的水平。现以《会计信息化》里的“普通采购业务”内容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普通采购业务是从财务模块到供应链管理的衔接阶段,课程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突破供应链模块的教学瓶颈,为相关专业和课程教学提供借鉴;采购管理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提高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等前置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账务处理技能,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岗位流程和角色分工不够熟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节课知识目标为:明确普通采购业务的概念、操作流程及岗位角色分工。技能目标为:掌握订单、入库单、发票、付款单等基本单据的填制;能够及时地解决和排除会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故障[1];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兴趣和自豪感、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会计职业精神等。以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订单、入库单、发票、付款单等基本单据的填制;教学难点是:掌握普通采购业务操作流程。

(四)教学资源

为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拓展相关知识,增进师生交流。教师整合了“网络平台”、“微课”、“公众平台”三大类教学资源。

二、教学策略

以就业需求为向导,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策略如下:(一)课前教师上传资料、任务,学生初识任务;(二)课中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讲授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课后制作试题进行效果检测和拓展提升。为化解重难点,我们充分利用以下信息化手段:1、课前学生进行漫画微课预习;2、课堂教师用动画视频进行完整流程梳理以及学生登陆“考教平台”实时检测教学效果;3、课后用“问卷星”进行互动调查和意见反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步步有条理的完成教学任务[2]。

三、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准备一,教师在班级QQ群里上传相关招聘启事以及课堂涉及到的原始凭证,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岗位需求,激发学习动力,增加专业自豪感。准备二,在微信公众平台漫画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对普通采购业务的概念和流程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迫切希望在机房软件上进行实际操练。

(二)课堂实施

1、教师演示(25分钟):教师利用红蜘蛛软件控屏进行讲授演示,通过案例导入、情境模拟等方法实现一对一辅导和差异化教学。2、学生实训(25分钟):学生引入教材光盘里的账套自主练习,遇到问题互相讨论,教师适时维持课堂纪律和辅导答疑。3、动画梳理(10分钟):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后,学生对于普通采购业务的复杂流程还是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在投影上播放流程的完整动画视频,带学生一起回顾、梳理和巩固采购处理流程。4、平台测试(30分钟):利用“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竞赛平台”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按采购员、仓库管理员、会计、出纳等角色登录系统操作,系统自动计时评分并给出错题解析,生成成绩矩形图,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点评,提醒集中出错点,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扬。课后及时对本次实训成绩予以登记,完成本次教学的实践过程考核。

(三)巩固拓展

1、针对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现状,教师利用“问卷星”进行理论知识检测和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理论选择题形成二维码,学生扫二维码答题后成绩自动传到教师手机,同时学生利用问卷星反馈“教学质量考核表”便于教师调查改进。2、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点制作综合案例题,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QQ群展示,至此,完成了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理论、实践和综合三元成绩的评定。3、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传高、中、低不同版本的“普通采购业务”的教学视频链接,帮助学生学习同类软件操作,触类旁通,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教学反思

(一)效果与评价

该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后,学生上课出勤率、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效都得以显著提升,多年在省级会计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企业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教学总结

1、不足之处:希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资源进一加强,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得到开发和应用,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以现代学徒制为指引,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对接,进一步打造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2、特色创新:利用考教平台让学生互按角色进行小组实训,提升交流协作能力,达到以赛促教和以赛促学的目的;利用动画视频完整梳理操作流程,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化解教学重难点;利用“问卷星”进行学生理论水平检测和师生交流反馈。总结本教学设计,利用了红蜘蛛软件、微课动画、竞赛平台、问卷星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榕生.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之我见[J].商业会计,2015,(10):123-124.

篇9

从学生入校选择会计专业的动机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希望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乐意来、主动来;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容易学就学,学不了就混张文凭;三是在中学阶段就厌倦了学习生活,但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影响下,做出的无赖选择。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期望值高;而其余大部分学生,基础偏差,学习自信心不足。

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和统计,可以将近几年学生的学习现状大致分为一下几种情况: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堂45分钟“吃不饱”,求知欲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约占10%左右;一部分学生能“吃饱”,并能“消化”,约占40%左右;一部分同学则不能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约占40%左右,有的甚至一直徘徊在会计殿堂的大门之外,约占10%左右。通过上述生源构成和学习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因为高考成绩、文理分科、学习动机的不同,以及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不同,其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中过分强调步调一致所产生的“标准件”效应,开展立体分层教学,培养多层次的现代化技能型会计专业人员,显得尤为现实和必要。

立体分层教学模式构想

(一)分层次设教学班

1.宜“简”不宜“繁”

有人认为,根据学生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的状况,应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实施教学。作者认为,以两个层次为宜,即基本素质教学层次(以下简称初级层次)和专业素质教学层次(以下简称专业层次)。对于基础较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应以培养会计专业的基本素质、动手操作能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主要目标;而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则归类到专业素质教学层次,对学生实行全方位专业素质培养,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助理会计师为主要目标。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既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落差太大,又能避免因层次太多太细,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其实,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有分“快慢班”的经历,因此,学生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2.宜“低”不宜“高”

在学生报道入学进入会计专业时,借助分班的机会,将录取分数相对低、以及中职转入的学生划分到初级层次的班级中,后期由非会计专业转入的学生也应归入初级层次的班级中,其它大部分学生则划分到专业层次的班级中。这种分班工作应默默、低调,有条不紊地统一安排,不宜大张旗鼓、高调对外宣传,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3.宜“动”不宜“静”

学生的层次应是动态的,而不是“贴标签”式的。对于已经划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动态考察和评审,设置考察期,实施不同层次学生的“流动制”。考察期可以是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经过考察,对于初级层次中,实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依据其综合成绩和任课老师的推荐确认,可以晋升到专业层次的班级。反之,对于专业层次中跟不上教学进度、“消化不良”的学生,经确认短期内不能改观的,由任课老师提名,调到初级层次的班级中。在对学生的动态考察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老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教师分层教学

开展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在专业层次的班级中,由于其中包括了较好的学生和中间状态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初级层次班级的学生同样因个体差异,需要老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1.教学对象分层

老师应首先将学生依据其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对象(如表1)。

2.教学目标分层

整体目标:初级层次学生,通过三年在校学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出纳员、收银员、商品收发核算员等岗位工作;能在师傅的指导下,从事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而对于专业层次的学生,除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还应考试取得助理会计师技术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地从事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到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分层。以《基础会计》为例,要求初级层次学生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购进、生产、销售等基本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凭证填制、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逐笔登记等进行核算,并能够编制相应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对于专业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对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引起的凭证填制、账簿的逐笔或汇总登记、试算平衡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应知应会,并能独立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层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整合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学知识点要一步一步地呈现,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对于初级层次学生,应掌握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了解加速折旧法。而对于专业层次的学生,应当掌握加速折旧法。又如,会计报表的编制,初级层次的学生,只需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对于专业层次的学生,应当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三)学校分层管理

将学生分为两类层次以后,除了要求教师分层教学以外,还要抓好学生的分层教学管理工作。作者认为,学校应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外选修与辅导、考试评价等环节对学生实施有效配套的分层教学管理。

1.教师安排不同

对于初级层次的班级,学校应安排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这些老师既严格管理,责任心强,多才多艺,率先垂范,又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通过自己的特有魅力,带动初级学生向更高一级的目标迈进。而对于专业层次的老师,则应选派专业教学能力比较强,治学严谨,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课程有一定造诣的老师担任。这样的老师,更容易通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带进专业知识的殿堂,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业有成的喜悦。

2.课程设置不同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也要有差异,因学定教,因材施教。对于初级层次的班级,应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应加大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模拟实训、计算机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与考评。而专业层次的班级,应加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税法、经济法等一系列配套课程的教学与管理,既满足学生完成学业、现阶段考证的需要,又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晋升,提供专业基础支撑,使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拥有自学能力并终身受益。

3.课外管理不同

针对初级层次的班级,学校应在选修项目、课外活动等方面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在选修课方面,应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多开设操作性强,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学易会、时间短见效快的选修项目,而在课外活动方面应发挥学生青春阳光、有激情的优势,多组织或让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对于专业层次的班级,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赛,增设与会计专业相关的选修课。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做到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努力,多管齐下,共同营造出严教、勤学、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

4.考核评定不同

篇10

关键词:受托方 账务处理 改进 明晰性原则

一、代销业务受托方账务处理的现行规定

代销通常有收取手续费和视同买断两种方式。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受托方通常按照委托方规定的价格销售,但受托方要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视同买断方式下,代销商品的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现行会计制度中,受托方对于两种代销方式一般采取以下账务处理方法:

(一)收取手续费代销方式账务处理

1. 收到商品时,按协议价,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 实际销售时,按售价,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3. 交付代销清单,收到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4. 归还委托方货款并计算手续费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二)视同买断代销方式账务处理

1. 收到商品时,按协议价,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

2. 实际销售时,按实际售价,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3. 结转销售成本时,按接收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4. 交付代销清单,收到委托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发票注明的价款和税金,借记“代销商品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5. 按接收价将款项付给委托方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上述两种账务处理的规定中,视同买断代销方式的账务处理较简单,易于理解,方便实用。而收取手续费代销方式账务处理过于繁杂,不好理解,在实务中较难使用,笔者多年从事财会教学工作,非常期待简化此种方法。下面,笔者举例说明受托方收取手续费代销方式下账务处理的改进思路:

例:a企业委托b企业销售甲商品300件,协议约定b企业按销售价的10%提取手续费,b企业以200元/件对外销售,b企业在对外销售时,即向买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售价60000元,增值税额10200元,a企业在收到b企业交来的代销清单时,向b企业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b企业的分录:

(一)收到甲商品时

(1)借:受托代销商品 60000;贷:代销商品款 60000

(二)实际销售商品时

(2)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70200;贷:应付账款——a企业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3)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贷:应付账款——a企业 10200

(4)借:代销商品款 60000;贷:受托代销商品 60000

(三)归还a企业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时

(5)借:应付账款——a企业 70200;贷:银行存款64200;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6000

(二)现行规定的不足之处。有些会计人员对上述核算方法有异议,尤其当把分录分别记入凭证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如对上面分录(2),单看,无法理解为受托代销商品销售;分录(4)让人看了感觉和分录(1)有点做重复工作。而且从整体上看,整个账务处理与视同买断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好象完全不一样,但实际上他们仅在确认收入方面有差别。

(三)账务处理的新思路。《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的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笔者认为:上述例题中,以下账务处理更好一些,而且也能和视同买断情况下受托方账务处理对应起来。

(一)收到商品时。借:受托代销商品60000;贷:代销商品款60000

(二)实际销售时。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70200;贷:受托代销商品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1)借:代销商品款 6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贷:应付账款—a企业 70200

(三)支付款项时。(2)借:应付账款—a企业 70200;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6000;银行存款 64200

(四)总结:

1. 对于分录(1),是按协议约定金额入账的,而不是按成本价入账的,这一点和视同买断情况下账务处理金额是一样的。

2. 在资产负债表上“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是不列示的,“代销商品款”是“受托代销商品”的备抵科目,两科目金额一致。这两个科目仅在账上反映,原因是受托方对受托代销商品不具有所有权,同时又为了便于对受托代销商品加强管理而这样处理的。

3. 这样做,收取手续费代销方式的会计处理会更加合理、更加完善,而且符合明晰性原则。

参考文献: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列教材《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