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3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日常习惯;日常行为;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与论证。
一、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
幼儿的日常行为伴随幼儿的成长,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使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幼儿的身体及智力等未发育完全,对很多事情判断不了好坏,自身比较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多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比较重大,要适当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幼儿的发展。在众多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幼儿的说谎行为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幼儿说谎行为方式及其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刚出生时,是不知道说谎话的。从幼儿期以后,他也逐渐开始从同伴那里学习说谎,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说谎的主要来源。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说谎?首先,作为父母不要随便以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难孩子。幼小的孩子说谎的动机不一定是为了损人利己、伤害别人或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现实与臆想混淆不清的表现,甚至从不道德的方面去说谎。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应该要言而有信。父母要先检讨自己平时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们不仅“不教给”孩子说谎,而且要营造一种环境,尽量少地引发孩子们的说谎行为。例如:我们在处理孩子们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过失行为(如打碎了或丢了东西等)时,如果我们做的合乎人道,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会变得像我们一样以诚实、人道态度对待别人的。
幼儿可塑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让我们以此为鉴,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更加重视幼儿的日常行为教育吧!
二、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幼儿教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在幼儿园的教科研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注重探索为家长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活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幼儿识字、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此,在3~5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教师,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感到渴望,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日常行为劳动进行培养:
1.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3.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时期是人的情感发展奠基时期,也是一个人情感发展与培养的最佳时期,及早培养幼儿同情、分享、关心、热爱等良好的情感品质,促使幼儿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家长与教师的重要职责。
1.幼儿情感的发展及特点
幼儿期的儿童随着活动内容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需要也逐渐扩大,因此,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变得越发丰富,表现出以下特点:
(1)情感复杂化
幼儿情感复杂化表现在体验的层次增加、涉及的范围扩大、指向的目的明确和表现的形式多样化。
(2)情感社会化
幼儿时期的儿童与周围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加,尤其当语言表达发生困难时,幼儿往往采用表情和动作来补充。在实际的交往中,幼儿还能比较正确地领会别人表露的情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交往能力不仅反映出幼儿认识能力发展,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个别化
幼儿的情感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情绪体验,如:快乐、痛苦、愤怒、惧怕、害羞、悲伤等等。但是,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他们各自的神经类型、经验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境刺激有关。一种情感与某种具体的情景和特定的认识反复结合,便可以形成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更反映出幼儿情感的个别化。
幼儿情感的个别化不仅影响着个性的形成,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期与婴儿期相比较,虽然情感发展的倾向更多地显现出成人化的特点,但是在培养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情感正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和婴儿相比较,幼儿的情感只是开始复杂化、社会化和个别化。因此,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如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受感染、比较外露等。
2.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要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妒忌、仇恨或敌对情绪,这样的情感当年都是成人不允许表达出来的,例如:我们必须作出疼爱小妹妹的样子,愿意让她玩我们的娃娃或让邻居的男孩骑我们的小车子既然真实存在,我们就应该接受和理解,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赞成,而是接受后要引导幼儿把这情况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帮助幼儿克服这些不健康的情感。
3.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
幼儿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成人一定要乐意接受幼儿的微笑,一定要热情地握住他们伸过来的小手,把他们亲热地抱在怀中,在他们需要与人亲热时一定要和他们说说话。总之,成人对幼儿的热情和友好必须作出反应,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可塑性强,从幼儿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幼儿进行情感沟通进行论述,幼儿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
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篇3
美术教育 智能成长 游戏化 有效措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下面笔者从美术教育的经验,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答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如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3.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4.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5.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身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
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
展示鼓励。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鹏妮.从儿童的稚拙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2]李召存.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启示.2000.
[3]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70-02
当前,垃圾成灾,水源污染,沙漠蔓延、森林锐减,人口膨胀等环境恶化现象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请节约每一滴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等人类发自内心的诸多对环境忧虑的口号表达,预示着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并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建议“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因此,环保教育的开展首先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么,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有什么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呢?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他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去追问、去探索;这个时期他们主要靠模仿来学习,只有直观的、形象的教育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幼儿园可以在环保教育活动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因地制宜,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幼儿对环境恶化危害性的认知。针对幼儿环保教育,适时强化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如乡村的幼儿园可以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也可以让幼儿喂养小羊、小猪等小动物,萌发保护小动物的情感。而城市的幼儿园可以带幼儿到附近的广场、街道等地方走走,聆听喧闹的人群及汽车的喇叭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观看工厂烟囱冲出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些都可以让幼儿逐步确立环保的意识。
2.通过看电视节目、flas、听故事等形式,进行环保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所配备的硬件及软件教学设施对幼儿进行生动、感性的环保教育活动。譬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flas《会变的小河》、故事《不乱涂乱画》、《耳朵上的绿星》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其次,教师可以透过简单的环境保护类的画报、图片,让孩子感受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再次,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以幼儿熟悉、喜爱的人物为主,在有趣的情节中受到教育,如故事《搬家》讲的是动物村的村民嚷嚷搬家的原因。在故事中,幼儿知道了人类砍伐树木,使树木越来越少,猴子无家可归;工厂排放的废气笼罩在天空中,呛得小鸟直咳嗽,机器的轰隆声减弱了小鸟的听力;工厂未经处理的污水,污染了小溪,小鱼生命垂危。这样,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易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从而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幼儿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时,也获得了很多知识。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树立环保意识,在玩耍中接受环保教育。譬如,在过家家等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材料的来源——是买呢,是做呢,还是收集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呢?让幼儿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说明理由,教师进行适时的评判和引导,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游戏材料应该由大家一起收集并制作,大家把家里不需要的旧报纸、纸盒、洗发水瓶子等带来放到游戏中给大家使用。教师要强调一定要收集一些无毒无害的废品。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既体验了做游戏的愉悦,也懂得了如何减少生活垃圾和再次回收利用废品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促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教师的环保素质,通过教师的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在幼儿的眼里,教师的形象永远是慈祥的、美好的;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威望是崇高的、不可违抗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他们,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老师。所以在环保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时刻注意以身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对不做有损环境的事。教师通过自身的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强化幼儿对环保的责任感。
三、发动家长参与,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环保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开展环保教育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保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与行为。因此,幼儿园应做好家园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尽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发挥他们的教育督导作用,尤其要请他们配合幼儿园在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让家长在孩子身边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譬如:在游乐场所不摘花折枝,不乱扔瓜皮果壳,不吸烟;在小区、楼道或家里,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进行垃圾分类等。幼儿园也可以适时向家求环保教育的建议,并虚心接受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结合植树节等节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草种花,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另外,幼儿园也要向家长提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珍惜幼儿萌发的环保意识,如幼儿把垃圾捡到垃圾箱、收集废旧电池、提醒别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等,这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赞赏。
幼儿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进行长久的不懈努力,才能使幼儿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参考文献:
[1]方明.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5
有关研究发现,独生子女身上表现的自私、孤僻、“自我中心”和人际关系障碍等,与独生子女的生活处境不无关系。曲塘镇中心幼儿园曾运用特性等级评定法,对刚入园两个月的幼儿交往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交往的热情、能力和积极性普遍偏低,幼儿对家长的依恋程度偏高,幼儿与同伴及陌生人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疏离、冷淡、怀疑的态度。为此,曲塘镇中心幼儿园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在环境创设和布置上“大做文章”,充分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为他们的交往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体验简单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促进幼儿对社会的适应,为孩子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心幼儿园对大的物质环境进行了全面优化。全园从空中吊饰、墙壁喷绘都给幼儿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楼梯、走廊的周围均喷绘了森林之家、海底世界、遨游天空等的背景,森林里的动物在做什么?谁在天空中游戏?海洋中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等等都让幼儿去想象,教师引导他们与同伴互相讨论、交流。在活动室环境建设上,中心幼儿园将幼儿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互相交流对同伴作品的感受,寻找作品布置的规律。在活动室内的作品栏上,有班级每位孩子的作品。如果谁到活动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是与同伴、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成功的地方。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因此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环境。如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准备创设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的环境。在主题、内容、形式、材料的选择确定过程中,幼儿真正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生活入手,搭建同伴交往平台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了给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平台和机会,中心幼儿园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引导幼儿积极开展同伴间的交往。开展了“午餐午睡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晨间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的专题研究:在午餐活动中,幼儿参与分发碗筷,帮助收拾餐具、整理环境等,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分享成果,总结经验。在午睡前和起床后,幼儿互帮互助,学会请求和感恩,促进了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教师尽量为幼儿营造同伴交往的氛围,多组织幼儿参加一些轻松自由的交往活动,如“悄悄话”游戏,促进幼儿间相互交谈,相互了解;设置“小小表演台”,鼓励幼儿一起玩打击乐、唱歌、跳舞;引导幼儿玩“羽毛球”“跳绳”等两人以上参与的合作游戏等;召开了大小班幼儿共同参与的“中秋分享大会”“好朋友折纸展示会”等,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规则,学习与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在生活中,教师注意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结交新朋友。比如我园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还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促使幼儿在寻找伙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交往,让幼儿从交往中获得信心,认识自己的优点,知晓他人的需要。
三、师幼互动,发挥成人交往示范作用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的引领人和指导者,其示范作用甚至超过其父母。中心幼儿园强调教师在三个方面的交往指导和示范式引领。一是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培养的重要影响。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中心幼儿园强调教师之间相互关心,和谐友爱,加强合作,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等。二是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有利于幼儿爱的拓展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教师是幼儿社会形成的指导者。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对幼儿表现出爱、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和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的基础条件。在与幼儿交流中要多用表扬和肯定,采取商量的口吻,还要明确向幼儿给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信息。教师必须告诉孩子,诚实、担当、责任是交往的基础和将来立足社会的基石。三是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往深刻影响到幼儿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方式。幼儿非常看重教师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庸俗的交往方式,利用家长的权力办私事的行为,在孩子背后指责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家长的职务和财富不同而对其采取不同态度的做法等,都是绝对要避免的。因为这将会极大地损害教师的形象,并对幼儿以后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活动引路,积极促进亲子交往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教育方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36-01
引言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基础,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身心发展提供支撑。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当前更加注重幼儿教育的创造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需要,幼儿教育方法的改进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
一、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1、教育设施等硬件设备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随之带来了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明显变化,完善的幼儿教育设施成为当前开展幼儿教育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幼儿参加幼儿教育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世界里是童话般的美好,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感。所以,提升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够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塑造幼儿的良好性格,挖掘幼儿潜力。目前,已经有部分幼儿园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的重要性,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既实现了传统教育的教育功能,又通过幼儿教师的辅助教育,锻炼了幼儿的抽象思维,对于开发幼儿智慧,提升幼儿接受教育的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师资力量。幼儿教育设施作为幼儿教育开展与取得较好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师资力量作为幼儿教育的软件因素,同样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优秀的师资力量必然会为幼儿教学成果的提升提供巨大帮助,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教育结果的潜在表现,并突出表现在幼儿教育方面。由于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可塑造性,他们性格的形成,人生态度的确立深受教师的个人行为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一言一行都将深刻的影响着幼儿的成长,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5岁之前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佳时期,在人的智商开发中,有50%的智力都出现在5岁之前,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明显的,而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及教育能力与水平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3、卫生保健。由于幼儿年龄及生理发育的特征,幼儿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卫生保健工作的好坏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做好幼儿园教育中的卫生保健工作也是发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幼儿园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直接接触是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的,由于幼儿的抵抗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保障了幼儿身体的健康的条件下,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才能进一步加强幼儿智力与思想教育,让幼儿走好成长的第一步。为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当组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小组,对幼儿园的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做好幼儿健康检查、幼儿预防接种等工作,在有效预防疾病传播的基础上,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
1、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启蒙者,其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幼儿阶段的孩子是模仿力最强的阶段,这些孩子的潜意识里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教师只有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形成积极的性格与人生态度,并对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2、循循善诱,鼓励教育。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渐的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合理的方式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此时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及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还不是十分健全,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而应当根据幼儿的不同个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鼓励,并通过教师的鼓励,塑造幼儿健康积极的心态,使其形成勇敢、坚强的性格,从而提高孩子未来接受教育与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3、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幼儿由于对问题的认识处于懵懂的阶段,对于对错、好坏的区分还不具备完全能力。所以,幼儿经常会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好奇,并因此犯一些小错误,这时候幼儿教师不能通过严厉指责的方式去责备幼儿,而应当是耐心的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引导孩子对是非利害关系的认识,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避免他们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总结
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性格塑造、智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已经得到了家长及幼儿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因此,文章从幼儿教育设施的配备、师资力量及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三方面提出了影响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从三方面研究了幼儿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对策,望能够为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嵇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03).
篇7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和创造。而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激励幼儿探究。
幼儿是环境的一分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幼儿才会主动投入进去,无拘无束、大胆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行表达。在活动中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才会根据自已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
3、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反馈机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小朋友在一起合作搭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我及时地说“你们几个合作伙伴搭的‘宫殿’可真漂亮!”“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地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4、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也能推动幼儿合作意识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个别交谈,强化家长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理念。告诉家长讲究技巧,在家里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任意迁就或训斥他们。例如在剥毛豆、整理屋子等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这不仅增强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促使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告诉他们不要惟恐孩子“吃亏”,对孩子说“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转变理念,如试着问孩子“你今天有没有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事情?”“从明天开始每天想办法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点事情,回来告诉妈妈,好吗?”等等,以此引导孩子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事实也证明,通过强化“家园合作”,赢得家长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行为或探索方法。即使是我们认为是破坏行为,老师也不能不分清红皂白的斥责孩子,要随时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因。科学教育既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2、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
给孩子创造宽松的交流平台,所谓的“一百个幼儿一百种语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图示或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
3、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4、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蜒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蜒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逐渐淡忘并且受到一定冲击。人们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在愉悦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的同时,也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却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唯“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由此可见,懂得和学会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开展感恩教育是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感恩教育是提高幼儿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活动内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恰当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感恩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整合,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把感恩的精髓点滴溶入幼儿的生活实际,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例如,通过《父与子》《我长大了》等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通过《彩云与风儿》《叮叮当》等内容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在活动时可带领学生,感受人世真情,体会博怀,从而感父母之恩。还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意境,体会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感自然之恩,感祖国之恩,引导学生感师长之恩,感社会之恩。
2.在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1)利用活动布置感恩教育的作业。《我长大了》活动结束后,我布置了“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的课外作业,并要求给小朋友讲述当时父母的表情、反应和自己的感想。于是,有的幼儿为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扫扫地,洗洗碗;有的为父母抹饭桌;有的为父母洗脚……他们的父母很惊讶,也很激动,幼儿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了自我的感恩行动。
(2)利用节日举行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如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的时候,教学生感恩父母,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向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给父母捶背、握手、洗脚;给父母说句“感恩”的话,让幼儿体悟慷慨无私的爱和爱中隐藏的辛酸。教师节时向自己的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国庆节时感恩革命先辈,感恩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大了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等等。
(3)利用活动进行感恩教育。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组织学生看一部感恩影片,唱一首感恩歌曲,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小报,并进行评比。组织幼儿每人画一幅“亲情”画,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举行《感谢您,老师》说话比赛,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以“小朋友如手足”为主题的活动比赛,体会幼儿间的爱心相助。
3.通过家长协助进行感恩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家和家人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极少教孩子感恩。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大事,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殊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他们了解感恩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及教育的过程,让他们支持、参与这项工作,给孩子做好榜样,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篇9
现在,我们会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孩子由于被老师或父母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某人在工作中因与人争吵感到委屈后就跳河自尽……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当今独生子女的身上。究其原因,现在的孩子从小被宠着,他们都是在表扬、迁就、溺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和挫折。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现在的孩子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要有适应社会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园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接触的最早的学校正式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幼儿园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设置受挫环境,提高幼儿抗挫折能力
1.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幼儿耐挫能力。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特别是小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困难,面临着挫折。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幼儿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接受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决心。
2.让幼儿适当地接受有益的劣势刺激,也能提高幼儿的抗挫力。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饥饿”“疲劳”锻炼。如困难刺激,将幼儿喜欢的活动、玩具或幼儿很想得到的东西,设置成一个困难环境,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乐于尝试失败,战胜困难。
3.强调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成人的行为对幼儿影响很大。如夏日教师带领幼儿参加户外的体育锻炼,教师怕太阳晒躲在树阴下,却要求幼儿不怕苦、不怕累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4.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幼儿受挫承受力。
幼儿个体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所以,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园挫折教育的实施
1.赋予挫折应有的教育地位。
大部分家长出于对幼儿的保护意识,会有意识地避免幼儿受挫折,尽力为幼儿营造一帆风顺的体验。虽然过度的挫折刺激可能会使幼儿对挫折产生恐惧感,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挫折刺激,那幼儿就无法形成更坚韧的性格。所以,家长应认识到适度的挫折教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利用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使幼儿在经受积极的挫折教育的历程中产生抗挫折能力。
2.善于捕捉挫折教育机会。
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挫折感是随处随时可见的。就比如说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发生同伴冲突,学习困难等,这时,家长就应该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最大可能地提供给幼儿正面的教育效应。
3.给幼儿营造充满关爱的环境。
幼儿在面对挫折时,一般会出现悲观、失望、退缩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的出现一般是基于对挫折的错误认知、错误归因等。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不能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孩子容易形成习惯性的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所以,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受挫的过程和感受,并给予恰当的安慰和鼓励,使幼儿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引导幼儿正确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避免幼儿产生恐惧感,甚至形成自卑、懦弱、封闭的性格。
三、鼓励保护,坚定幼儿抗挫折的信念
1.注意适度和适量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应当有一定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而且,在同一情境中,不要让幼儿面临不能太多的困难。因为适度和适量的挫折才能使孩子正确调节心态,克服困难。而过度的挫折则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感,最后丧失自信心。
2.善于鼓励孩子
幼儿遇到困难难免退缩,这时我们应鼓励孩子,使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自己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善于引导孩子
当幼儿陷入挫折情境时,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使其一步步实现目标,使其体会到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不断前进。
4.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让幼儿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
篇10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2、情景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活动操作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
4、暗示教学法:
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
5、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