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本研究主要是对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接受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148例,女112例,年龄7~45岁,平均(27.3±6.3)岁;观察组中男183例,女137例,年龄7~45岁,平均(26.9±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我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因此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时常规护理,^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具体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如下。

1.2.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加强其技能学习和训练,确保其积极参与并有能力配合手术的开展。

1.2.2提高法律意识 定期开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可通过法律课堂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1.2.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以患者为本的基础上,也要坚持以医护人员为本的理念,实施弹性排班,根据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随时调整休息时间。

1.2.4严格查对制度[1] 错误手术不正确包括患者、手术和部位错误是位居第一的差错,因此首先应该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手术前后仔细核对并进行明确标记以有效避免和降低错误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的发生;动态记录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敷料,同时巡回护士进行签名确认,保证器械和敷料数目相符[2]。

1.2.5保证手术过程中设备和药品的安全应用。应用器械和设备时要严格按照程度进行,注意细节,集中注意力,减少交接缓解,严格执行和完善查对制度,防止用错药品和设备。

1.2.6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相应措施有效减低其发生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遵守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手术中使用物品的安全性,加强感染监控。

1.2.7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的教育,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暴露的危险性。

1.2.8关注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可通过人性化管理,降低工作负荷、丰富业余生活、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等方式缓解医护人员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关注其心身健康[3]。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满意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根据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根据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2.81%(233/320),观察组为90.77%(236/2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93,P

3 讨论

风险因素是指潜在不利条件和对患者的意外伤害因素。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错误、器械和敷料数目不符、手术允诺不当、手术感染、术后并发症等。因此,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对于医护患三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花井中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至最小的过程,其核心为风险管理计划。手术室风险管理的计划目标则在于:预防对患者、工作人员以及资产的伤害;保护医疗机构的财政资产;保护人力和无形资产以及通过监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重点碍于正确用药、医患沟通、器械和敷料计数、患者跌倒、预防器械损伤、器械安全操作、识别患者、感染控制、异物遗留体内等方面[4]。通过识别手术室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并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海明,王瑛,王晓枚,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8):99-101.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择期手术患者660例(全麻患者除外),男389例,女271例,年龄8~90岁。其中胃肠外科160份,泌尿外科94份,产科90份,骨科76份,妇科73份,肛肠外科50份,肝胆外科45份,乳腺外科37份,神经外科35份。

方法: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方式、手术室环境、术前宣教的内容、操作前准备情况、技术水平、与医生配合度、手术摆放是否舒适、保护隐私、人文关怀等10个方面。按照等级评分,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值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分值越高满意度就越高。问卷最后设有一个开放式问题,提出对科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每个月由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后第3天携调查表到患者床边,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患者当场填写后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结果护士长组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并在第2个月进行对照追踪,检查落实情况,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经过系统分析后,病人的满意度每个月在逐渐提高,并且持续在较高的水平状态。

结果

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情况: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满意,其10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服务态度9.15±0.53分,护患沟通8.78±0.65分,术前宣教8.98±0.69分,操作前准备9.16±0.76分,环境9.37±0.38分,技术水平8.98±0.69分,与医生配合度9.25±0.53分,手术摆放8.57±0.76分,保护隐私8.68±0.69分,人文关怀8.46±0.76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下半年的满意率比上半年的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1。

讨论

护士的服务态度欠佳与沟通技巧的缺乏,都会造成患者的误会和不理解,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由于解释的不清楚,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恐惧、焦虑的心理,这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配合的程度,严重时还将影响手术。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热情诚恳的语言进行交谈,同时要观察患者的表情、语言及行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麻醉的感觉及配合方法、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方法、手术、介绍手术环境等,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做出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有效的访视能使患者建立对手术的信心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同时感觉到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有利于其更好的配合手术[2]。

护士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由于2009年招收了一批年轻护士,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欠佳,一些技术水平还未达到要求,各种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因此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很重要,采取规范化的培训,是每一位手术室护士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全程给予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室环境的要求,温度要保持在22~24℃,而病人经常因为麻醉或消毒而不能穿衣服,这样患者就会感觉到很冷,要及时给予盖被,给予关心体贴、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自尊、维护患者的自主与隐私。在手术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响应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号召,关心、关爱、尊重自己所护理的对象,让每一位患者都达到满意。

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及医院管理评价中检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也是护理质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满意度调查,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满足手术患者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效能,保证手术患者平稳的渡过手术期,使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篇4

吉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为了有效地减少一些手术室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加强对手术室风险的重视与管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只有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以及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地防护,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它的护理安全以及工作的环境与手术的成效有直接的关系。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手术工作而言的,它具有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以及涉及范围广等多方面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是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注重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对于医院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又具体的表现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第一,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方面;手术室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并且手术室所承担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医生在工作中经常回遇到需要半夜进手术室或是一连完成好几个手术的问题,在手术室呆的时间越长,对医生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就越明显。医生长时间待在手术室里,内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并且这种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影响着饮食的不规律,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医生在心理上陷入一种疲惫、烦躁的恶劣情绪中。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就容易导致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差错,给病人的生病造成威胁。第二,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手术室会收到各种病症的病人,并且不同的病症的复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些急诊手术的突发状况,通常这些手术病症都是非常严重,这样就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动作迅速、反应敏捷以及操作娴熟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便更加用心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1.2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对手术室工作的监督力度也不强;要想体现一所医院的服务质量,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最直接的表现。因此,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与完成。第二,对于手术室护理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护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他们承受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心理压力,精神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由于人员上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经常加班造成睡眠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2 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2.1 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制度根据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要想实现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地进行,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手术室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具体包括了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隔离措施、消毒灭菌制度、物品的清点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患者的查对、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标本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管,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只有针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2.2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训

此外,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手术患者,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确保患者与医生之间良好的配合。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还应该安排一些骨干医生、主治医生到更优秀的医院进行学习,确保医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医生在保证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从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是身为医护人员的基本职责与义务,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践行这一职责的基本体现。

3 结语

本文通过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方面与组织管理方面的风险。要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有针对地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惠玲.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235-236.

篇5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会

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操作,规范的手术室安全管理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手术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范个人的护理操作,从而避免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导致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保证了手术护理的安全进行。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院手术室自2005年来,通过分析手术室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保证了手术护理的安全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实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 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通过学习报道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差错或事故案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总结可能隐患如下:

1.1  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没有针对性的根据手术的方式选择熟练的护理人员或手术室新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即参加疑难、危重患者手术,或护理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和应用技术掌握不够,使手术配合生疏,延误手术时间或造成不当操作。或者手术器械准备不全,缺物或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手术监护、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准备不足,器械没有调试到最佳状态或摆放不合理。

1.2  对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各个环节的问题:接患者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核对患者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所患疾病等,导致接错患者或错放手术间。或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核对患者手术通知单和病历、导致备皮备错、左右侧搞反。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重复核对,用药、用血不能麻痹大意,以致误用。术前关闭体腔时清点有误,导致物品遗留患者体内。

1.3  术中操作常见隐患:手术时间往往较长,摆放不当可导致压疮发生。不恰当的安置约束带或摆放造成局部神经损伤,俯卧位患者易呼吸受压不畅。术中用物准备不准确,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利,结扎线韧性不好,钳轴节螺丝钉不牢。使用电刀时不注意固定于安全位置,导致非正常使用时灼伤手术患者。不注意电刀与易燃物隔离,如用碘酒、乙醇,导致使用电刀时着火烧伤。或患者皮肤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1.4 转送患者中安全隐患:对转送患者重视不够,各种管道未恰当安放,导致管道受压、折叠而引流不畅甚至脱落,对患者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摔伤,过床时不严格操作导致患者撞伤或者坠床。

2 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2.1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使人有制度可依,按制度办事可以避免各种常见的安全事故。①查对、清点制度:接患者时应注意核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患者入手术间查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对于摆侧卧位时注意核对左右侧。术前查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对于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术前亦要仔细检查确保完备无误。术中注意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术后清点术中用品齐全无误后方可关腹;②安置原则是安全、舒适、功能位,术野暴露好。注意软垫保护受压部位。术后检查皮肤,对受压部位重点检查,对能观察到皮肤发生压之不褪色红斑的患者进行早期、重点预防,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1];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手术间消毒、禁止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④使用电刀时注意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金属部分接触,手术结束后,要将电刀功率调至零。再次使用根据手术需要设定调节输出功率[2];⑤注意小件物品、器械的保管,放置于容易清点的位置,对针线安装小心谨慎,避免弹掉;⑥转运患者时要注意恰当安放,注意对患者制动、固定,过床时小心防止患者撞伤或者坠床;⑦对工作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差错进行教育,对造成后果者安责处分。对表现优良者进行奖励。

2.2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安全制度培训,对科室内存在的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进行指正。学习最新医疗简报,了解新的手术是护理动向及安全事故。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2.3  提高专业技能:熟练的专业技术可以避免术中护理操作失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新上岗护理人员,应在熟练护士的带教下多次开展工作,经训练熟练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开展工作。注意护理三基培训,并针对各类手术的特点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科内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关注最新护理要点。定期组织技能操作培训,对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优良者每月奖励。

3 结果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院2006年开展手术室安全管理以来,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安全事件,有效的配合了手术的开展。

4 小结

??? 手术室是安全隐患较多的科室。通过分析手术室安全问题,制定恰当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护理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并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为患者减少痛苦,并减少安全事故给护士及医院带来的事故责任,确保手术护理的安全,并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

5 参考文献

篇6

1 手术室中的风险因素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由于管理者不当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造成了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存在,其主要表现在:管理风险、责任心风险以及意外风险。其中在管理风险中:由于医院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着缺陷,这就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了不正当的操作,另外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在医院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以及在护理人员中经验不足等状况。这就导致在手术室中人员在交替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在管理风险中,医护人员的临床培训制度不够完善,这就影响了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熟练,为手术室护理埋下隐患,造成手术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够高,造成风险的出现在责任心风险中,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没有熟悉手术的相关事项,手术治疗中对相关的器械使用不当,降低了安全适用性,造成风险;另外在手术中由于无菌观念不够重视,不能按照具体的操作标准进行,这就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感染或者是其他的残余病状。

手术室护理中的意外风险。在手术治疗中,由于病情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难以规避的。在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由于电刀的不正当使用,造成皮肤出现了灼烧的现象,或者是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出现压伤皮肤的风险,通常这些风险是难以规避的,风险的发生比骄突然,具有不可预见性。

2 护理风险的防范

2.1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教育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手术室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节性的加强,在手术室治疗护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制度,加强管理,并且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另外在进行手术操作中,需要注重细节,促进整个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在进行手术的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并且沟通,做好护士护理的整个流程,另外护理人员在规避风险中,需要熟练的掌握护理的要求,以及对无菌器械需要保证在合格的操作中进行,具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在管理风险中,要尽可能的完善管理的制度,促进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在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中,要不断的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另外在管理风险中,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待遇,保留更多有经验的医务人员。

2.2增强责任心的风险管理 在加强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增强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仔细检查患者的伤口,需要对准下药;手术之前要对需要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手术中要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好治疗效果,在手术后卫患者叮嘱相关的注意事项,注重护理的要点;进一步增强无菌观念;术后保证充分的休息。

2.3手术室意外风险防范 由于在手术中出现的意外风险不能避免,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进行认真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减少手术室中意外风险的出现。

篇7

1.1一般临床资料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选取5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名,女45名;年龄20~42岁,平均(24.5±4.1)岁;工作时间:1.4~13年,平均(3.1±0.5)年。随机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并选取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配给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①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关心、体贴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要合理全面;给予优秀护理员工外出培训机会,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可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特长及工作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结合实际为每位护理人员具体安排手术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作用。③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要按照护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

1.3观察指标

两组经护理管理后,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亲自填写后,对满意度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

3讨论

篇8

1 临床资料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8]党玉连,李秀婷,胡家墙,等.手术室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的落实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19-1720.

篇9

尊敬的各位院领导、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院领导给了我这次参加竞聘的机会。 我叫xzlunwen,现年__岁,xxxx年毕业于xxx医护校护理专业,同年分配到我院手术室,在手术室工作的13年中,我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认真钻研,熟练掌握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技术及技能。xxxx年我还通过了由省卫生厅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选拔优秀护士出国研修外语考试,并被委派到新加坡中央医院手术室学习和工作两年,主修神经外科手术,两年的经历不仅使我对神经外科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完善,在神经外科手术的配合上更具备熟练的技术与技能。

今天,我之所以参加这次竞聘副护士长的活动,是因为我怀着一腔对工作的热爱之情。众所周知,手术室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几乎每天都不能按时回家。但是从每天的平凡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广大患者对我们白衣天使的需要与信任。正是这种信任使我感到了生命的可敬与安全的可贵,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

手术室是施行手术治疗的部门,它是一所医院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也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水准和社会对它的评价,所以手术室的工作宗旨必须本着爱心和奉献精神、群策群力,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完善的高效率的手术服务。根据我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及结合当前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如果我能竞聘成功,我准备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作为手术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加强护士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人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为病人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神圣职责,以真心、爱心、真情为病人服务,调动每一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工作和谐有序,顺利进行。

二、制定明确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

只有制订明确的工作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才能够严格按照手术工作要求进行操作,相互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制订的制度应包括手术室工作制度、手术病人查对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反馈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手术室护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和卫生清洁制度等。以库房管理制度为例,应做到计划周全,使用合理;出入清楚,帐目明确;及时请领,储备齐全;回收利用,避免浪费;定人保管,定时分发。达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强化人的理念。

三、严把消毒隔离关。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限制参观人员的人数,严格遵循手术室质控要求和医院感染质量要求,规范和落实各项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从而把术后感染率的发生降到最低点。

四、切实抓好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如何以质量、服务、信誉、人员素质、精神风貌等总体形象展示给社会公众,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护士长要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促进护理工作发展,体现护理工作信誉、特长、整体实力,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人员的奋斗目标。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要求我们这些“白衣天使”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但要有真、善的内容,还必须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显示出护士崇高的职业本质。这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态度:病人因病到医院来做手术、其本人和家属的心情是非常忐忑不安的,护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可通过自身的一些积极因素来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态,如术前访视、术中安慰、术后随访等,不仅能消除或改变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及紧张,而且还能加速病人的术后恢复,取得他们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对外科医生的态度:因外科医生是我们每天主要面对的工作对象之一,手术又是一个团队精神十分紧密的工作,手术时间的长短与顺利进行和手术室的护士密切配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增强她们的工作主动性,使得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手术,就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从而赢得时间和生命。

五、注重医疗设施的充分利用。

整个外科系统的运用是否有效,取决于手术室的利用率,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医疗设施的充分利用。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包括:设立日间手术服务,使病人做完手术就可出院的手术服务;开展手术日入院的手术服务,即病人当日住院就可做手术;手术后按病情安排住院天数,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六、 协调好与各部门的关系。

医院的各项工作是在上级领导的统一布置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进行的。手术室的全体人员应当正确处理好与相关科室及其人员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使医院的各部门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树立经营意识。

篇10

【关键词】 管道标识;手术室;护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室自2011年开始对每一位手术患者放置的管道进行标识化管理, 有效地防止管道护理缺陷, 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提高了护理质量, 现报道如下。

1 管道标识的应用

1. 1 材料 采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自粘防水标签纸, 规格6 cm×1.5 cm长方形, 印有导管名称、部位、日期、签名四个项目, 制作成易取的卷筒状, 统一安装在标识架内, 配置黑色油性笔, 放置每个手术间护理操作台上。

1. 2 方法 手术过程中患者留置的管道均使用标识护理。根据管道的风险程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管道, 对应使用红、黄、蓝色的贴纸, 贴于距管道末端5 cm处, 对齐包裹管道后两层贴紧固定。红色用于术中医生给患者放置的各种引流管;黄色用于腹膜透析管、三腔二囊管、胰岛素泵管;蓝色用于胃管、导尿管、浅静脉留置针等。

2 管道标识的管理

2. 1 标识管理制度化 制定管道标识管理制度, 标识护理流程细化专人组织全科护士学习, 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认清其重要性, 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2. 2 层级管理 实施三级质量管理, 责任到个人。一级是巡回护士自我管理, 护理、麻醉留置的管道与麻醉师核对后填写, 术中留置的引流管与手术医生进行管道名称核对后填写, 术后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与查对;二级是护理组长定期跟踪, 每日抽查落实管道标识情况, 对不规范或不使用标识的问题及时纠正。三级是护士长管理, 定期检查护士对管道的护理、标识填写、管道交接是否规范, 进行跟踪,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每月讲评和反馈, 改进完善实施细节。

3 讨论

3. 1 增强护士风险意识, 营造安全的操作环境 各种管道标识的使用, 便于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识别各种管道, 进一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1]。手术中留置的引流管种类复杂, 护士辨认管道的能力存在差异, 易导致对管道产生错误的识别和处理。手术后巡回护士及时将管道贴上标识, 对护士操作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 有效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形成了安全有效地预警机制, 为管道的护理营造了安全的操作环境。

3. 2 有效应用管道标识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 管道标识的应用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增强了护士进行管道护理的风险意识, 同时也预防了因人员因素造成的隐患[2]。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放置各种导管, 常常出现同个患者身上同时安置多种不同的管道, 容易出现护理差错隐患, 及时对安置的管道进行标识、区分、是管道护理关注的重点, 使护士在最快的时间内识别各种管道, 为手术治疗提供保障, 为术中抢救赢得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医护配合默契, 共同核查手术患者留置的导管, 明确导管位置、名称, 大大减少了管道辨识不清的错误, 利于术后病房护士对管道的护理, 更好的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3. 3 加强管道标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规范有效地使用标识应用到管道护理中, 不但减少了手术后护理隐患, 而且大大减少了病房护士重复无效劳动, 有助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准确的查对与交接。通过对手术中留置的各类管道进行标识, 实施三级质量管理, 加强重点环节如引流管、药物管道的安全护理, 使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对管道标识实施三级质量管理体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增强了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 护理组长加强监管力度, 促进护士自我管理, 认真落实标识化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监督, 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修订完善流程制度, 使护理缺陷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