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案例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对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活学活用的能力,实现学生身心的全方面发展是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教育界又一次进步,它可以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起到课堂主体作用,对所学知识做出更深刻透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望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运用及研究
一、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趋势下,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更被广大教师所使用,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育太过死板,没有什么课堂互动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失去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靠的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即使学到的知识也不会被很好的运用,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根本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不达标
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加之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对政治学习有较深的理解,对事物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化抽象为具体
案例教学法早已被各个领域广泛推广被应用,同样应用于教学领域,它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也是搞好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的情境性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降低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使学生学习时看待问题更加清晰明了,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带入课堂共同探讨,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政治知识。
2.渲染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法通过把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剖析讲解,在这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性,促进学生潜能发挥。老师提出问题,同学各抒己见,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政治教学变得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政治教学,从而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3.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将现实案例剖析研究是启发式教学思想最佳演绎,把案例事件作为理论学习的基础,把实践问题与课堂理论学习完美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抽象事物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分析
1.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实际运用中对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所选案例必须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这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才不会跑题,既不能脱离实际,还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最为适宜。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实践性。
2.创新教学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要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把主导权交给学生,利用丰富趣味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几人组成小组,针对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阐述本小组观点。其次,还可以组织研讨辩论赛,让学生针对某一案例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应了现阶段新课标理念。
3.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又一次革命,为了在初中政治案例教学中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也要为我所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师要陈述的案例呈现在荧屏上,使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效率,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列举一些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见解,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4.教学内容时效性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采用与学生生活相关案例,结合社会热点,联系课堂理论知识展开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讨论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了解自己对自己、家人以及社会要担负的责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四、结束语
总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课改要求,要通过案例对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立足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望可以为案例教育教学提供教学经验。
作者:杨丽琴 单位:临沧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魏向东.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研版),2014(4)
[2]徐嘉高.立足成才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3(29)
篇2
尽管教学案例非常适合一线教师来写,但大多数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的案例没有明确主题,教师将整个教学事件不加选择地全部记录下来,或是随意摘取一个片段泛泛而谈,让人不知所云;有的对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联系性认识不够,情境描述与问题分析不匹配;有的对教学实践没有深入挖掘与反思,在记录这些事例时往往只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直接的感受,未能凸显案例中丰富的教育意蕴和价值,让案例达到提升自己、启示他人的效果。所以,要写好教学案例,发挥出教学案例应有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我们对这种教育文体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什么
案例,英文称为“case”,即个案、实例、事例之意。案例的开发和应用最早见于西方医学界,后来,军事和法律界,特别是工商管理教育对案例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上世纪70年代起,案例教学为教育界所借鉴,被教育理论工作者迁移至教师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式。
尽管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受的教学事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案例,能够成为教学案例的事例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是教学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例
教学案例应是一个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实况、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课后访谈、某一教学事件的个案追踪、对学生作业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教学行为观察的结果等。也可以包括课前集体备课中的争议,或课后评课引发的讨论。但不管选择什么内容,教学事例应当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只有真实的教学事件才具备反思、分析和提炼的价值,也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是能引发老师思考与讨论的事例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但一个仅让你自己有深刻记忆的教学事件不一定能成为案例素材,案例中要“包含有一个或几个教学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考。”[2]只有能引起多数老师的关注、思考、反思,带给读者启发和借鉴的事例才能成为案例素材。
(3)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顾泠沅先生说“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要在叙事中呈现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方法,渗透对特定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并将教育思想隐含其中。它呈现的是教师如何用行动回答教育中的困惑。因此,“它所提供的各种来自实践的相关的原始资料,可以成为建立各种教育假设的基础,也可以作为验证教育理论及推理的来源,以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
因此,教学案例是集理念、实践与反思于一体的教学事例,这个事例不仅包含对教育情境的描述和教学过程的记叙,还包含对案例发展变化及结果的深刻反思。它用叙事的方式记叙、挖掘和展示教育理论,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学案例不是什么
(1)教学案例不是教学实录
很多老师把教学实录等同于教学案例。其实,实录和案例是有区别的。教学实录是将教学过程完整或片断地以文字记录下来,整个过程真实完整而且不能加以选择加工,原汁原味地再现是课堂实录的特点。教学案例则需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案例主题,从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择某些内容、环节、细节,放大、聚焦、叙述和说明。有选择的加工,故事性的描述,鲜明的主题是它的待点。“教学实录的特点是‘录’,讲究‘原汁原味’,成败得失均在过程记录中自然体现,由读者自己去分析、评论、借鉴。教学案例的特点是‘例’,即必须让读者能够由此即彼,举一反三。”[4]
(2)教育叙事不是教学案例
有老师疑惑,教育案例不也是在讲故事吗?它和教育叙事有何区别?教育案例是真实的叙事,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的基本特点是给读者详细地述说日常生活中一个或几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让读者有所感悟。“一般不阐述新的教学理念或构想,也不直接倡导教学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5]教学案例强调理性分析,要通过事件提出问题,细致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表达作者的教学观点或实施策略,提出进一步值得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常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3.教学案例不是教学论文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教学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观点、总结经验,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教学论文直接摆明观点,用事例来印证观点。“教学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6]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和写作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
从教学案例的文本结构看,一则完整的案例通常包含背景说明、情境描述、分析讨论、总结提炼几个部分。
1.背景说明
主要交代教学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为后续教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奠定基础。特别是围绕主题和对后续的分析有作用的背景要特别交代和说明。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描写你遇到的难题。第二,提供案例的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教师情况、教学起因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这次教学或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背景等。第四,可以简要分析介绍教学内容。
2.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一要完整,二要细致。所有的教学案例都是对教学事件的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这个完整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把一个教学事件从头到尾地讲述出来,而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具体的情节,要把事件中人物的活动、事情的起因、教学的过程、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都要完整细致地描述出来。有的地方还要适当加入细节和心理描写,说明当时自己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去做。让读者了解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
3.分析讨论
教学案例中的分析与反思是案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说清行为依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自己依据什么作出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促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第二,判断真伪和价值。这样做为什么是好的?价值何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感悟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支撑理念。第三,提出假设和对策。如果再碰到这样的情境和问题,应该如何行动,如何改进实践中的教学行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不能浅层的“就事论事”,而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境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尽可能多地挖掘故事中教育学意义的同时,应当尽量避免偏离主题,反思分析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4.总结提炼
分析反思是“就事论事”,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和评点,而在总结提炼部分,除了阐明自己经历这个故事之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从理论的层面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出从事件中领悟到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提出后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是下一步的教学行为变革行动策略,要基于教学事件做出普遍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写作步骤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当有鲜明的主题、清晰的背景、典型生动的事件、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富有启发性的总结提升或行为策略。其基本的写作步骤是:
1.提炼主题,收集素材
教育案例首先要有鲜明和贯穿始终的主题。案例的主题,是案例结构与内容选择的依据,有了主题,才能在叙述过程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确定案例的主题时,教师应从事件发生中最突出的、最鲜明的内容中选择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问题进行聚焦和提炼。可以在背景交代后,就鲜明地揭示出主题,下面的描述和分析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也可以在后面的叙述分析中逐步将主题凸显出来。主题确定后,再确定是用一个事件还是几个事件或片段作为案例内容;是用说明的形式还是白描的手法呈现案例;是用“实录+反思”的方式分析案例,还是边记叙边评析,这些都需要根据主题的特点来确定。
主题和结构确定后,要围绕主题收集素材,优秀案例的特点是寓普通与特殊性之中,以小见大,案例素材可以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来,可以是捕捉身边的案例,也可以在阅读中收集案例。可以记录成功的精彩,也可以分析失败的教训,但教师在选择时始终要追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我选择这个案例能够反映我的问题、表达我的思考吗?”
2.情境描述,理性分析
情境描述部分是教师用某种话语方式来再现自己的教学经历,再现不仅要还原当时事件发生的情景、具体过程,还应该有师生的内心活动,有对立冲突还有解决的办法,生动形象地反映当时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用故事情境引发老师思考。所以,对带有问题情境的描述要求有故事情节、中心突出且有典型性。叙述时要突出主要事件,舍去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不仅要描写语言、行为还要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对具体关键性的细节更要描述清楚,以为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
评析是作者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细节的看法可以穿插在叙述中,对事件的整体看法最好放在文末集中表达。”[7]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应回到教学的基本层面探讨,要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值得研究的问题,要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不要过分集中于个别情况或特殊问题。必要时还要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从过去与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
3.总结提升,实践追问
如果说分析的过程是“就事论事”,总结部分就是“就事论理”,就要对案例描述的事实和提出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总结出教学行为后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做法,运用教育教学技能的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将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也是教师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和“行之必然”的过程,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改进教学行为,将“无法预约的精彩”变成“必然出现的精彩”。
四、审视教学案例的多重视角
从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和写作步骤来看,教学案例可以有多个剖析视角。(见图1)
从教育理论的建构角度看,撰写教学案例是一个理论建构的过程。教学案例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情境层,经验层和理论层。情境层是对于教学过程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和细节的叙事与描述;经验层是对情境知识的讨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理论层则是探究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
从最后呈现的文本来看,教学案例的文本结构可以分为背景说明、情境描述、分析讨论、总结提炼几个版块;在这些版块中,通常运用叙述表达、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表达方法。
从写作步骤看,教学案例大致要经历“提炼主题、搜集素材”——“描述情境、理性分析”——“总结提升、实践追问”几个环节。在“提炼主题、收集素材”过程中,教师对自己零散的经验进行条理性的梳理、提炼和加工;在“描述情境、理性分析”过程中,教师重新回到事件当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层审视和理性思考;而“总结提升、实践追问”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案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用实践者的经历创造教育的精彩和艺术的过程。
从案例写作中教师行为发展的变化看,撰写教学案例,让教师关注到教学的点滴事件,反思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调整自我教与学的行为,经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行之必然的升华,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五、创生教学案例的行动策略
从文本角度说,写出一个主题明确、情境真实、叙事完整、行为典型、问题凸显的好的教学案例并不是最困难的,如何饮水思“源”,跳出“写作技术”层面,走向教育生活的改变,用行动发现和写好教学案例呢?
1.善于审视和发现——建立案例意识
教育案例的叙写始于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也就不成其为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审视日常的教学生活,培养自己捕捉问题的能力,从熟悉的、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更要形成强烈的案例意识,养成善于思考、随时捕捉的习惯。只有具备强烈的案例意识,才能善于发现和洞察自己身边具有案例意义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对此加以阐释、分析、反思。这是课堂教学案例成功开发的前提条件。
2.勇于探索和行动——坚持行动研究
案例开发不是进行纯理论研究,也不是一项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是不断反思教育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过程。“一个优秀的案例不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也不是在教师头脑中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反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形成的。”[8]要想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教师要在研究状态下实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带着研究者的意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体会,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特别是关注与众不同的声音、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每堂课的精彩之处或缺憾之处,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件的本质。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行动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活的教学案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敏于行动,精彩的案例才会信手拈来。
3.学会分析和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案例以教学情境作为基础,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蕴含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叙事与描述之中。撰写案例,不是一个倒带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新的方式来审视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和澄清,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见解、学生收获等,寻找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从而更新理念,改进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4.乐于分享与创造——建构“扎根”理论
教学案例不是为了去证明教育专家们已经说过的成果,而是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并从中获得对教学新的理解。“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大量丰富而具体的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9]
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关注教学中的点滴事件发现问题,寻求个性化的解决方法;有意识地梳理经验,并进行归类;提炼出观点和教学行为改进策略,再到实践中运用验证,如此循环上升,就能逐渐获得特定教育情境下的教育经验,并逐步实现建构起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扎根理论”。这样的理论因其具体而对实践更有价值。如果再能把这些案例和同行、专家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评价,就更能促使自己的思维走向深刻,视野走向广阔,实现自身意识和知识的创新。
总之,撰写教学案例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过程,而是给了教师们一个契机,让教师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精彩,创生理论,从一个单纯的教学实践者走向研究者,在教学中发散自己绚烂的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6]张肇丰.谈教育案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2]张翼.教学案例与教师发展[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
[3]商利民.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04(11).
[4][5]段志东.教学案例写作中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1).
[7][8]毕平平,成晓利.案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 启发式教学 网站设计技术
Abstract: Pedagogy of E-Commerce for Undergraduates China focuses on the "Inspiring", which pieces together with Web technology、Business and Payment Systems. The pedagogy involves teachers、students、teaching resources and open computer laboratory。It focuses on hands-on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Key Words: Pedagogy of E-Commerce Case Study Web Design Technology
1 引言
本科电子商务课程主要着眼于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及相关技术等综合技能的本科人才。它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类各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综合应用的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细具体地介绍电子商务的一整套理论知识,不仅乏味,且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但是利用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程序或网站,课程学习会变得有趣,充满创造性的活力,特别是一些页面图形化的设计与规划,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各类图形界面类的能力与想象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通常以项目任务方式驱动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创新,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明确理解教学目标、步骤与内容,在教师指导与启发下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开发。
因此,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发要求学生按照系统开发的思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系统开发的理论与基本技术。
2 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在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按照如下逻辑思路设计并开发电子商务系统:
(1) 选定主题,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系统需求与功能目标;
(2) 界定系统功能目标,规划功能模块;
(3) 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具体类、接口及抽象类,以及主要的成员方法与成员变量;
(4) 编写ASP、或JSP等程序,并与数据库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具体程序语言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而定,如ASP、、JSP等网站编程语言,可以结合图形设计软件来美化界面,如Photoshop,Flash等。
(5) 调试与修改,直到达到系统原定目标与需求;
(6) 总结系统优缺点,分析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
(7) 把系统开发过程写成报告,并附参考文献;
关于主题选择,学生一般根据老师指定或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定项目主题进行系统设计,项目主题举例如下:
(1) 游戏点卡销售软件管理系统
(2) 车主博客软件管理系统
(3) 股票信息资源软件管理系统
(4) 物业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5) 电子商务诚信度评估指标软件管理系统
(6) 自拟
系统设计具体要求:
1) 系统具有原创性、创新性;
2) 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如登陆模块、查询模块及管理模块等;
3) 系统应该包含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文件。
3 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五个案例是在电子商务课程学生系统开发作业基础上,经老师指导后修改而成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流程、系统结构图及其截图。本文通过这些案例来说明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1) POOH SHOP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步骤
POOH SHOP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发的一个在线商品销售系统。进行POOH SHOP系统调研与分析后,按照如下步骤设计网站。
第一步,建立ODBC数据源
对于一个ASP程序而言,它通常是通过ADO层或ODBC接口来访问数据库的。
ASP对数据库的整个访问过程是这样的:客户端的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ASP页面文件请求(包括数据库的操作),服务器将把该页面由ASP.DLL文件进行解释,并在服务器端运行,完成数据库的操作,再把数据库操作的结果生成动态的网页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再将该网页内容显示在客户端,见下图。
第二步,建立默认WEB站点
POOH SHOP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采用ASP脚本语言编写,运行在windows2000环境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是能够运行ASP的web服务器软件,因此,需要在系统试运行之前,安装windows的组建IIS,然后,在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下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新建WEB站点,按照指导选择特定的保存网站文件的文件夹,命名为POOH,与网页程序中的名称相同。
第三步,设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篇4
关键词:教学案例;研究
教材简介:本节课节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的内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音乐之声》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积累了浅显的基础乐理知识,能认识简单的乐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音乐表现欲和创作力也正处于高峰时期,是表演歌曲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期。
设计理念:这首《孤独的牧羊人》轻快、活泼,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三年级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音乐听辨能力显著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更加丰富,但音乐认知水平还有限,通过此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诙谐、幽默、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创编动作、节奏、歌词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听歌曲时配合音乐做表演,并在听到“来伊噢都”时合着拍子拍手。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能够听歌曲时配合音乐做表演,并在听到“来伊噢都”时合着拍子拍手。
教法说明: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法、教唱法、听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将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呈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自制沙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
师: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到了,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孩子们跳得真有激情!请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一些画面,《音乐之声》是一部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电影,它里面有很多首经典的歌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名字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的乐曲。影片里讲的是有一天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玛丽亚带领着七个孩子精心编排而为他们表演的一场木偶剧。
二、聆听体验,学习歌曲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播放视频,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你觉得玛利亚和孩子们表演的木偶剧精彩吗?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这首歌曲轻快活泼,它的曲调风格--诙谐、幽默,知道什么是‘诙谐’吗?诙谐就是很有趣,令人发笑的意思。
2.分段欣赏歌曲,学习歌曲第一段。
师:现在我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这首歌曲里有很多好听的句子,现在我来唱几句,你们听哪句乐曲出现的最多。
生:来伊噢都。
师:对啦非常棒!我再来唱一次,当你听到我唱‘嘞噢嘞’的时候就轻轻的拍手。
3.讲解衬词部分。
师:你们知道‘嘞噢嘞’是什么意思幔课依锤嫠吣悖‘嘞噢嘞’它是歌曲的衬词,听我来唱一句歌里的衬词。
4.为衬词构思动作。
师: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为衬词构思一个漂亮的动作,你可以构思牧羊人、小羊的动作,也可以构思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现在让我们起立,把你们为衬词构思的动作美美的跳起来!。
(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第一段。
师:同学们起立,把你们为衬词构思的动作美美的跳起来,看谁做的动作有趣!我们把前面的歌词也带上,前面可以唱成dang的音。
2.为第一段衬词给2 5|5535 43|编节奏。
师:跳得真好!你们听,接下来牧羊人又唱了什么?(学生聆听2 5|5535 43|乐句的四句衬词)。大家赶快动脑筋,为这几句衬词编一个节奏,老师来弹琴你们跟着音乐试一试!(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3.学习乐曲第二段。
师:按节奏读歌词,用说唱形式表现第二段,牧羊人一个人在高高的山顶上放羊,但他内心并不孤独,他用他嘹亮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感染了一大群人,你们听,哪些人参与进来了?孩子们我们来读下歌词,这种跟着音乐的节奏说出歌词的表演形式叫做说唱,英文叫RAP。
4.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起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表演的真有意思!你们再来一遍,听,我再用段节奏给你们伴奏一下师B-box好玩吧?想学吗?给你们一个我的独门口诀:捕刺客 打刺客 刺客不 打(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口诀)。
5.出示节奏型××× ×××|××× ×|。
师:刚才我们读的节奏是这样的××× ×××|××× ×|,考考你们,除了用嘴巴,你们还可以想到用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来‘读’这段节奏?哦有嘴巴打出来,舌头弹出来。大家还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选择一个敲凳子一起来练习下吧,来,请大家站到自己的凳子后面,听好老师要求:只用手指轻轻地敲击凳子发出声音,在心里念口诀,现在老师来说你们来为我伴奏,注意力集中哦!学生完整演唱。
6.学习乐曲第三段。
师:再次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孩子们,我们热闹的课堂吸引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咦,他们在哪呢?哦,原来他们藏起来了!
7.演唱乐曲第三段。
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牧羊人,见到你们很高兴!孩子们,我想跟你们做朋友,你们喜欢我吗?我们一起来唱歌吧!你们的歌声真好听,看到你们甜甜的笑容,我特别高兴!我请位笑的最开心的孩子上来跟我玩玩吧!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来!
8.再次完整聆听歌曲。
师:孩子们,你们开心吗?我也很开心!今天我还邀请了一位著名的歌手成方圆阿姨来为大家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如果被我邀请到,就请你跟我一起跳起来!
三、课外拓展、全课总结
1.课外拓展。
孩子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孤独的牧羊人》是哪部电影中的插曲?(教师在黑板上贴图)。它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他的作曲者是美国的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这部影片除了《孤独的牧羊人》,还有两首特别广为流传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如果你会唱,就跟着小声地唱一唱(教师播放音乐《雪绒花》、《多来咪》)。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吗?《音乐之声》这部影片是由奥地利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它除了荣获了国际音乐最高奖项--奥斯卡大奖以外,还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为动人的音乐影片之一呢,你们记住了吗?
2.全课总结。
同学们轻快而又活泼的乐曲《孤独的牧羊人》我们就学习完了,大家独胆感受了歌曲诙谐、幽默、活泼的情绪,而且会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创编动作,你们太棒了!牧羊人用他美妙的歌声把快乐传递给了很多人,让我们也用动听的歌声把快乐传递下去,好吗?起立,大家围成圈,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
篇5
关键词:拓展思维 师生互动 教学案例反思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初中思品课要坚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受教育对象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机融合。
一、《畅谈理想》教学案例
本人是某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第四单元第一节《畅谈理想》的课程教学。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并提出课程要求希望每个同学在纸上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其次,在纸上画出自己理想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小组展开交流和讨论。
在学生进行理想绘画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画了飞机、汽车、房屋等,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只蜗牛,我担心他没有理解我的课堂要求并善意提醒他注意我们的主题。在同学们画完自己的理想之后,便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有的同学画了一个火箭,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驾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太空里进行无穷的探索;有的同学画了一首轮船,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船长,每天驾着大轮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穿梭;还有的学生画了一顶博士帽,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学识渊博的老师,给许许多多的学生传授知识……我被学生们的雄心壮志所震撼和感动着,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这时候,坐在墙边刚刚画蜗牛的学生举起了手,我感到很诧异,猜测他会怎样的表达。在大家眼里,蜗牛是一种爬行极慢的动物,遇到外界的袭击时,也只会把头缩进壳内,大多数时候在雨天后出现,代表着一种软弱无能的象征,并不受广大人群待见。只见那位画了蜗牛的男生缓缓走向讲台,在展示台上放好了他的作品,这时候台下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他怎么画了一只蜗牛。这时候,那位男生清了清嗓子,很认真地望着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学家,先研究蜗牛。每一只蜗牛的背后都有一只壳,那是它们的家,我希望给每个没有家的孩子们设计一个家,让他们不再无家可归。另外,蜗牛虽然爬行得很慢,但是它绝对不会放弃前进,所以我要学习蜗牛那样永不放弃永远前进的精神。”听完他的描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并对那位学生的精神感到敬佩。
二、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理想的清晰认识远远超出我预计的标准。在思品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让每一个生命都在课堂里发挥出自己的魅力,绽放智慧之花。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而教师在课堂上则扮演引导、鼓励的客体角色。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思想和身心的发育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教育课程,使用原理对学生的渗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例如那名画蜗牛的学生,可能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他的原意,但是通过站在初中生的角度上来看,这样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观点和新颖的想象都是值得赞叹的。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前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和拓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不尽相同,再加上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与他人看待问题的标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要给予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三、总结
初中思品课要想进行得有效率,就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智慧之花绽放。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初中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方式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2]黄朝晖.关于学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的一些认识――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案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12(9)
篇6
(百色市靖西县第三中学 广西靖西533800)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探究型的学习者,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合作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参加了此次活动,执教的是七年级上册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 ,Unit 1 Does the tiger eat meat?课型是听说课。提前向学生发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这节课属于展示课。
尽管一直在学习和不断实践着“合作课堂”的模式,但当理性的认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操作习惯却又阻碍着新认识的实施,带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则不知不觉地又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不得不承认,“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中最难改变的是教师。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 熟悉本课所学新词汇和短语。
2. 掌握一般现在时(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eg. Does the tiger eat meat?Yes, it does. No, it doesn’t.)
3. 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学习目标中的第2点。
难点:识别主语是否第三人称单数。
导学案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自学部分
(1)个体自学。先让学生个人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答案。
(2)学生质疑。主要指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是自己虽解决了但对别人有启迪作用的问题经验(尤其是生成性的知识和技能)。
(二)小组互助
在学生自学而不得解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通过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将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成果,从而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新知识学习及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组际交流
(1)小组质疑。小组质疑的问题主要是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2)大组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选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问题组织大组交流,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某个小组抢先发言后,其它组可做补充。师生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3)教师质疑。把班内同学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
(四)练习中自结自悟
1.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以建立完善的系统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等。
2. 教师设计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矫正、强化、提高”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互议、互批、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的落差
带着经过充分备课和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走进课堂。课的导入阶段,学生十分活跃,特别是到了“用英语写出或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动物的名称,越多越好”这一环节时,学生更是十分有兴趣,一个接着一个地抢着发言,这时,上课的时间已经用去一半了。因为是组际竞赛,各组成员还在课上继续讨论,继续抢答。我急忙刹车:“还有很多,课后继续讨论,把学到的动物名称写到预习笔记的“单词乐园”栏目中。Let’s move on to the next step.”在老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后,学生又马上开始抢答,争相展示,随后的语言导学部分处理得很匆忙,最后,听力练习的时间就没有了。
三、分析与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感受到,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是清晰的,也能把教材中一些具体的内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创新,还注意给这节课注入一些生成的东西,但为什么到了实践操作中则会走样呢?有两个方面值得思考:
1、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时,课堂教学时间将成为制约教学放手的阻力。面对这一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精简一些不必要的 “展示” 则是解决这一困惑的有效方法。
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因为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更不要在全班展示已经会了的东西。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本节课的两个抢答的环节应该只在两人小组展示,顶多在大组内进行“小展示”,没有必要放在全班进行“大展示”,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学生的“预习”应该在课前,还是应该把“预习”搬上课堂?我认为,“预习课”非常重要。在导学案的导学下,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有大组长检查,也有老师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向全班汇报,一方面是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问题是什么,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
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式教学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更为广泛,效果也日益显露了出来,其用英文表示为“Inquiry Teaching”,其中“inquiry”一词的意思就是“探究、审查、追究”等。而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教师们较为青睐的一种科学、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再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也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而是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问题,甚至实际的例子与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其中,进行知识的理解、接受、升华,积极地进行探讨、思考、分析,仔细地进行观察记录,甚至请动手进行实验等,以此来解决问题,验证、获取知识和经验。这种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了主体的地位之上,同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他们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知识也将更加牢固地掌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自主思考、探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会逐步地形成,最终英语知识的掌握的水平和灵活应用的能力也将大幅提高,当然不得不说这一过程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要让探究式教学应用起来更为高效,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训练和不断总结、创新的,因此,笔者在下文中就此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启发。
二、初中英语探究式教学首先要适应师生的位置的转变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克服了过去教学方式的较为突出的弊端,实现了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模式的革新与突破。首先体现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上:教师由过去教学中的主置转变到了现在的主导位置上,学生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的位置转变到主置之上。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充分体现了其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当然这一过程对于教师还是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松了,反之教师应首先适应这种位置的转化,并积极帮助学生适应,在课堂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教师就要对教学任务与时间进统筹安排,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拥有更多的进行自主探讨研究的时间。在此笔者以现阶段的阅读这一内容的教学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于初中阅读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来说课堂四十分钟是很有限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前的设计过程做好充分的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大致可以通过制定任务和安排课堂四十分钟两个环节来进行,一般来可用3-5分钟来进行探究任务的安排与说明,学生围绕任务自主进行探讨研究的时间就要相对较长一些,可以在20-25分钟,而剩下的时间就是完成点评、纠正、补充、总结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维持一个良好、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次序,并适时给予学生帮助。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探究任务,注重方法传授
就初中英语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好坏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任务的优劣,基于此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实际的情况,做好课前探究任务的工作以及后期的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第一,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求、目标,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并注重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等来进行具体的探究任务的设计;第二,注重方法的传授,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应特别注意传授给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的方式方法,让他们这样一个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探究的技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四、重视课堂总结环节
虽然这一环节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很大,这里既包含了教师的评价也总结,也包含学生自己的评价与总结,是实现学习知识的升华和系统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总结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很好时机,也是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机。因为学生在自我总结和教师的帮助下的总结能够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形成系统的体系,同时,也会更多地获得真切的体验,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多发现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对不足之处也要及时纠正,并注意表情和语气等,不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潜能等。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定义、意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及主要障碍和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2)学会有效的沟通,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实现良好通畅的人际交往。
教学内容:(1)人际关系交往的定义和意义。(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障碍及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3)怎样实现有效沟通(这部分是重点):沟通特点、沟通困难因素、掌握干扰、沟通态度、沟通原则、沟通技巧、大学生人际交往“三部曲”、为你支招。(4)思考题。
教学形式:提问、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游戏、归纳总结。
二、提问导入主题(提问法、讲授法)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心理软肋吗?提问:为什么我总感觉到孤独和无奈呢?为什么我就没有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呢?为什么我的父母、我的室友和我住得很近,可心理上的感觉却咫尺天涯呢?为什么我一和陌生人说话时就感觉到特别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人际交往的定义和意义(讲授法,案例法)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指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及主要障碍:(1)主要类型:亲属;师生;同学;网络关系。(2)交友类型:人格;同好;同志;相邻;义气。(3)常见的交往障碍[1]: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4)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2]:自我;自卑;恐惧;嫉妒;猜疑;自负;羞怯;封闭。(5)人际交往心理误区: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心理定势。
四、怎样实现有效沟通(游戏法、讨论法、案例法、讲授法)
(一)沟通的四个特点。课堂小游戏一:撕纸。第一步:给每位同学发一张A4废纸;老师发出单项指令:―大家闭上眼睛―全过程不许问问题―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睁开眼睛,把纸打开。第二步:这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来,重复上述的指令,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同学们可以问问题。
讨论:第一步完成之后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第二步完成之后又问学生,为什么还会有误差?
(二)造成沟通困难的因素:缺乏自信;记忆力有限;重点强调不足;不能积极倾听;按自己思路思考;无慎重就发言;没耐心而争执;时间不足;情绪不好;判断错误;语言不通。
(三)掌握干扰:望;闻;问;切。
(四)沟通态度:知己知彼、合情合理、不亢不卑。
(五)有效沟通的四个原则:明确沟通目标;重视细节;实现至少一个目标;适应环境变化。
(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沟通?老师总结。(1)主动;(2)换位;(3)赞美;(4)包容;(5)助人;(6)加深。
(七)大学生人际交往“三部曲”:第一步: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第二步: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社交礼仪;人际魅力。第三步:正确处理交往中的竞争与合作。
课堂小游戏二:心灵之旅(1)分甲乙二组,甲组先由助手带出教室,戴上眼罩,扮演“盲人”。(2)乙组扮演“哑巴”,讲清楚规则和要求。(3)10分钟后,让“盲人”除掉眼罩,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请“盲人”指出自己的引路人。(4)之后,角色互换,“盲人”一组扮演“哑巴”,任意选取一“盲人”。
讨论得出结论:第三步内容:正确处理交往中竞争与合作。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八)为你支招:(1)交友的一个窍门:善用特殊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2)交友三字经。讨论:学会交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引出交友三字经:诚、诤和厚;(3)交友六要素。
五、思考与练习
谈谈你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心理学课程讲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模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16-02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大大增加学生信息量的摄取。至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案例”质量的高低。目前,有关农学类教学案例还很匮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的编写才刚刚起步,编写难度较大,而且没有明确的撰写模版。为顺利进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规范农学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和格式、提高编撰案例的质量,本文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撰写模版进行了探讨。完整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模版包括案例封面、案例正文和案例说明书三部分,具体如下。
一、案例封面
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撰写模版为例,案例模版封面内容如图1。
二、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即案例的主题和核心部分,包括标题、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案例主题必须正确,而且要集中、鲜明和深刻。
案例的主题即案例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或核心观点,它提供的丰富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因此,确定主题时必须以案例事件为基础,从案例事件最突出、最重要、最鲜明的内容中提炼主题,不能脱离事件随意确定;另外,主题角度要新颖,富有创新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同时案例主题要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关键点等问题。
1.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即案例题目,案例的标题应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看后即产生兴趣,渴望继续阅读下去,选题时一般可在包含案例所发生单位的名称及案例所反映问题等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吸引读者,使其有兴趣阅读正文。案例题目要包含中文题目和英文题目,题目下面紧接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约300字左右,包括案例的基本内容,结构及基本信息。关键词通常3―5个,反映案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案例正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言、案例的发生过程及结尾等。正文可根据需要分节,以便层次分明。①引言。主要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及涉及的人或机构的具体情况。案例中的事件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离不开背景,且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交代背景也有利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判。②案例发生过程。重点叙述农业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措施,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案例必须是来源于农业生产、管理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能体现农学类研究生今后所从事专业的相关情境。实践证明,只有来源于现实生产中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具有真实感,对学生学习和生产实践才具有指导意义。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是教师与农业产业界的联系互动,如各种纵横向农业课题、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各种农业协会等召开的会议、农业企业的实践等。③案例结尾。对正文进行概况性和精辟的总结或结论。也可包括案例作者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目的是点明案例的基本观点和价值。
3.参考文献。主要指在案例撰写过程中引用过的专业资料,包括参考书目、期刊文章、网络资料等,是案例学术思想的源泉和理论依据。
4.附录。是指案例在撰写和使用过程中的涉及的一些辅助图片、影像或视频资料、较大的数据表格等支撑材料。
三、案例说明书
案例说明书又叫案例使用说明书或教学指导书等。它是为了方便使用该案例的教师备课时参考使用,含有使用中要了解正文中未提及的背景等信息或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有案例撰写者在写作案例的同时撰写的,且没有权威性的约束力。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及用途、启发性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背景信息、关键要点及课时安排等。
1.教学目的及用途。①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专业、课程等。②教学目的。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相关理论或技能,同时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
2.启发性思考题。①针对事件发生的背景提出一些政策性、原理性、概括性的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理解、掌握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②围绕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需要讲授的概念、理论、技术措施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分析思路。即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可以围绕提出的启发性思考题展开分析。
4.理论依据和分析。明确案例所揭示的某种概念、理论、技能、策略等内容,案例分析后要解决的知识点等。
5.背景信息。即需要学生事先掌握的背景材料,包括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以及案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6.关键要点。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技术关键等。根据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推荐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具体措施。
7.建议课堂计划。包括本案例教学的学时数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分配及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等。①课时安排。根据案例内容及该课程总的课时及安排确定本案例的课时分配及时间分配。②课前计划。要求学生在授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根据提出的启发性思考题进行初步思考,并查阅与案例有关的其他背景材料,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可分小组或个人写出发言稿或制作PPT初稿。③课中计划。主讲教师先介绍相关理论,使学生明确案例主题;然后按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式、情景模拟或辩论式等进行讨论,若按小组式可开展组内交流与讨论,明确发言要求,进一步思考、调整、深化案例分析,然后各小M代表发言;根据各个小组重点讨论且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等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④课后计划。要求学生以组等为单位提交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以此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⒖嘉南祝
[1]建华,宋楚主.怎样撰写教学案例[J].江西教育,2014,(8):6-8.
[2]刘爱梅,李红梅,高欢玲.护理院校推广案例教学的现状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7):149-150.
[3]王璐,赵士德,胡永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之创新实践――基于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0,(16):78-80.
[4]朱军.案例教学法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6]丁枫华,周聆灵,张宏图.地方院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1,(2):97-99.
[7]王兰,刘军,王亚娟,等.案例模板教学法在软件工程学科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92-394.
篇10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主题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58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matic Teaching Case Studies
CHENG Caijiao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Consider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creasingly obvious advantag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 of Thematic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o enhancing effectively the course teaching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matic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ion, advantages, 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eing aimed at doing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matic teaching; application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应当适应时代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它通过创设主旨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材料、促使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获得情感体验、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从而实现知识目标。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师生角色地位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得以改善,课堂活动性和灵活性得以凸显。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主题式教学则迎合了这种需要,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发了学生间更多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
1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及特殊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主题展开教学,打破教材中的条框束缚,将同一主题的知识放在同一个单元、一节课中学习。①这一做法与教材的知识逻辑相一致,同时又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生活逻辑相一致,学习内容组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的知识链条,利于学生的掌握、消化吸收。二是简化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主题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的教学互动方式,学生在自然的环境氛围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统一、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是有效教学的良好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能够采用主题式教学并发挥良性作用,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首先,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逻辑体系所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4门必修课程均以主题为章节,每一板块的编写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串联起来就成为一本书的内容,这为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和整体把握。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所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重在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进行情感升华。开展主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围绕主题有效学习、合作探究,理清教学内容,掌握思想脉络,在师生互动中实现运用知识与情感陶冶的结合,个体思考与整体合作的相融。
2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的优势
2.1 重点突出、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主题式教学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进行授课,克服了传统教学按教材章、节、框直线顺序讲授的的平铺直叙、刻板生硬、枯燥乏味的不足,消除了内容多与课时少及逻辑性不强的矛盾冲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主题,利用诸多教学手段,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情境性强、生活化程度高的教学活动,将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到相应的教学主题中去,在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同时,调动其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吸引力。
2.2 灵活高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主题式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它以主题为核心要素,围绕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框节的限制,围绕主题展开合作探究,有效避免了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上课不是蜻蜓点水、就是机械化操作的缺陷。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完整的知识链条,教师游刃有余,教学氛围轻松自然,灵活高效;知识的传授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效果更佳,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2.3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能力
主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依据教材内容确定相应的主题,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内容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其次在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主题式教学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丰富知识结构,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专业能力。
3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的设计实施
(1)确定教学主题。选定主题是主题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正确解读教材,清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其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地确定具有针对性、新颖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实效性的教学主题,避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假、大、空、虚。根据这一要求选定主题,为后期情境的设置,学生高效学习,主题教学思想的灌输奠定了基础,也是主题式教学设计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
(2)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的实现重在教学过程的把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除此之外,为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灵活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
(3)教学评价。积极转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方式的多元化。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等几个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实现,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网上讨论、开展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谈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心得体会等来了解学生对主题式教学的态度、实施意见。后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有针对性地修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方式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情感认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在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发展。
4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主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有较为广泛的实践应用,本文仅以《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对其主题式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课时的内容,该框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大意义,学会树立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根据主题式教学的模式,本课在课程设计上从“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在经过反复推敲的基础上,笔者最终确定以“晓明的明星梦”为主线,通过晓明的追梦过程创设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情境,设置探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体,营造一个主题鲜明的教学氛围。在确定这个主题之前,笔者依据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对梦想追寻的渴望,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境,从一个普通高中生希望成为影视明星入手,通过描绘晓明这个主人翁的人生轨迹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融入整个主题。
教学导入时,通过“我的梦想”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引出“晓明的明星梦”这一主线,引出情境1――梦想之初(晓明在梦想之初就遭遇奶奶的反对,通过说服奶奶这一探究活动,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劳动的含义、地位及作用)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学习;晓明如偿所愿考上了电影学院,可是电影学院毕业后却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残酷的现实,设置情境2――残酷现实(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分析就业难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社会生活的意识,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劳动的认识);亲戚朋友总动员一起为晓明寻找合适的岗位,设置情境3:物色岗位(在多种选择面前,晓明犹豫不决,这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发散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突破教学重难点问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晓明梦想成真,当上了明星,但也遭遇了侵权事件,通过情境4:维护权益(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晓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积极寻求合法途径维权),学生在了解晓明的困境后,积极为晓明提供帮助,明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积极探索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本课就在这一主题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自然过渡到学科知识,让理论与生活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将主题式教学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昏昏欲睡的课堂变得生气盎然,课堂连贯自然,提高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主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但其应用模式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当中进一步完善,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