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也许你现在还年轻,但千万不要以为40岁前规划养老金为时过早——专业人士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预定养老金宜早不宜迟。
为什么四十岁是道坎?
先算算,一个人退休后需要多少钱才能满足不错的养老需求呢?
一般来说,职业人士工作期间,每月用于个人生活的费用大约是月工资的60%,退休后,没了工作收入明显下降,因此,如果要达到跟退休前一样的品质生活,每月可领取到上班时月工资的60%是一个基本数。
假若一位女职工,其月工资4420元,按60%的标准计算,那么其退休后每月所需的养老金约2650元。但有些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仅是一千多元,由此可知,退休后要享受退休前一样品质的生活,还得考虑投资,以便在退休后每月能够增加一千多的收入。按照我国女性平均寿命74岁计算,55岁退休,那么该女士退休后共需要的退休金应该就是:19年×12月×1500元=34.2万元。
如果该女职工从30岁投保,10年交,保额5.5万,年缴13970元,月均交1164元,日均交38元,那么从55岁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至74岁,合计领取养老金利益(按照高中低三档进行分析演算)低档收益可能获取325250元,中档可能获取428636元,高档收益可能获取635898元。而其成本是139700元。
这里有一个保险行业老生常谈的观点,保险越早交,保费越便宜。现在很多人提复利率理财,而复利率理财要15个周期以上,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对于养老保险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如果要购买保险来养老,在55岁退休的话,那最迟应该在40岁就要购买保险。
那些认为50岁快要退休时再买保险的想法,不是不行,但所缴纳的费用太高,划不来。而且,很多人到了50岁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慢性疾病,也容易成为拒保人群。
有社保养老保险还要买商业养老险吗?
为什么要担心养老呢?不是有社保吗?有人对此表示不解。
没错,我们国家对达到法定年龄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为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制订了《社会保险法》,由社会保障基金为提供生活补偿费用。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但一个不能忽视的情况是,我国目前的退休金制度只能使退休者达到吃饱穿暖的基本温饱程度。某银行理财顾问表示,若想退休后生活不会有太大落差,保证相应的生活品质,还得未雨绸缪,尽早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
其中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适当选择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据悉,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缴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教育及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期望通过积极妥善的财务规划来减轻职业压力,并有意愿尽早开始享受自由惬意的退休生活。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统计显示女性可能将会面临一段更为漫长的退休生活期。因此,做到未雨绸缪、厘清财务目标并妥善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商业养老险可能附加养老院服务
目前,商业养老保险金的领取方式主要是按年领取。这样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在啃老族不少,如果一次性领取,这笔钱很可能被子女借去,从而影响到投保人的养老生活。
篇2
问:自南职业者如何缴纳养老险?
答:所谓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一般情况下,自由职业者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础,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0%计入个人账户。
20岁前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机最佳,养老是整个人生理财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越早筹划越好。由于养老保险产品本身是有很强的储蓄性质,被保险人成年后随着年龄的上升,该类保险费率会升得很快。如果是中年的自由职业者,可以选择一些保障利益相对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种保险的实质就是“定期寿险+储蓄,投资返本”,而定期寿险的保费是非常低廉的,完全可以通过买定期寿险如分红险等产品,还有自己做投资的方式来储备养老金。
自由职业者大多都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较晚,更需通过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养老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人下降,但由于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前夫将儿子过继给姐姐,亲妈能讨回抚养权吗?
问:我和前夫协议离婚后,4岁的儿子跟了前夫。今年初前夫因病去世,但他生前留下了遗嘱,将儿子交给自己的姐姐抚养。我能讨回儿子的抚养权吗?
答:《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不允许父母之间通过协议方式加以变更。若想变更抚养权,只能通过法律程序转托他人收养。根据《收养法》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故你的前夫单方面将儿子过继协议写在遗嘱里是无效的,你可向法院要求抚养儿子。
婚前按揭买房婚后还款,房子归谁?
篇3
关键词:河北省;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老龄化
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相关界定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所支出的保费可以在税前列支,延迟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部分在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按照当时的税费标准予以缴纳。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和累进税率制度,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将增加投保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也将为社会节省一部分养老成本和缓解部分养老压力。
二、河北省发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增加了以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性
截止2014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据全国老龄委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人数将超过1000万。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对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形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使得以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较不发达省份,面临的养老压力很大,如何保证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是从政府到普通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养老风险
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理论,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虽然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实现了对大多数人群的覆盖,但是提供的保障水平和退休金水平偏低,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前收入/退休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品质养老”的需要,特别是在城市。而企业年金的特点是主要覆盖大型企业集团和垄断行业,为其职员提供补充的养老保险,无法惠及更多的普通劳动者以及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因此,有必要通过第三支柱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形式来应对养老风险和养老需求。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将扩大和刺激商业养老保险的整体规模,带动保费的增长,从而使得普通居民更好地应对养老风险。
(三)个税递延的方式将给个人、保险公司和社会多方带来好处
个税递延有利于不同收入水平者获得更好的养老待遇,对中等收入者而言,养老保险支出从税前扣除将减少当期应缴税费,而退休时税率的变动情况和时间价值的效应将降低总体的纳税负担;对高收入者而言,个税递延的方式在累进税制下可以大幅减少应缴个人所得税,从而在退休后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不需要增加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个税递延将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的公平。个税递延政策将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者由于没有达到纳税起征点或个人收入不足,无法享受个税递延政策的好处,从而使得个税递延政策流于形式,像企业年金税收优惠一样成为“富人俱乐部”的福利。这一原因也是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提出多年但一直没有落地的主要顾虑。但是本文的观点是,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个税起征点,同时降低税率这样一种“双降”的方式实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覆盖;另一方面高收入者通过个税递延的方式实现了个人养老生活的改善,可以降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因此总体而言要推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
三、河北省发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建议
(一)河北省政府财政收入的可支持性
如果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让渡部分税收收入,将不会对河北省整体财政收入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带来的效应却是巨大的,一方面,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大幅增加,税收优惠将带动劳动者群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将带动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和业务结构改善。另一方面,普通劳动者的退休后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要求更高的品质,更高的退休收入将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这对于拉动内需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河北省层面配合完善相关优惠措施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提出十余年却一直没有落地,大部分原因在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难以协调。以税收优惠为例,个税优惠是和我国现行税法相违背的。以主管部门为例,开展企业年金税收优惠主管部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主管部门将是中国保监会。以地方政府利益为例,如果开展税收递延政策,势必减少一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因此,河北省需要在中央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相关优惠措施的完善,不给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落地增添新的阻力。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惠及的是未来,省政府要有足够的胸怀和足够长远的视角,不拘泥于一个月或者一年的税收收入。
(三)河北省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整体思路
参照个税递延型商业健康保险的推进,很可能在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时也将先以石家庄或唐山市作为试点地区。整体思路上,应该选择有经营经验、经营资质并且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大型保险公司试点,以团体保险而非个人保险的形式在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先行推广。在保费设计和保险责任上考虑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居民现有收入水平的保费缴纳额度和保费缴纳方式,以便试点取得成功,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发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已经是迫在眉睫,河北省有必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从政策制定、保险公司选取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开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林林.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2(01).
[2]周建再胡炳志代宝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个税递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保险研究,2012(11).
篇4
【关键词】北京市商业养老保险注重因素分析
一、导言
1.研究对象及其现状
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家,我国正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而我国现行的养老体制需要商业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主要是有以下四个方面有利条件: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二,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为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国家加快了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三个方面保障体系的步伐,国家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日益重视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第四,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预测203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3.1亿和4.68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欧美各国的速度。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人口赡养率的大幅上升,一方面给社会养老问题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中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思想认识问题,养老保险公司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尚未真正认识到养老保险市场的潜力;第二,业务发展缓慢问题,我国开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至今已有24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滞后,没有形成相应规模,份额微乎其微;三,销售服务问题。险种单调老化,适应性差,缺乏吸引力和创新,不能适应大力发展的新形势。
2.研究目的
鉴于以上所列出的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对部分北京市民商业养老保险投保选择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因素分析,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合理化建议,以求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以民众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优势,解决问题,实现长足的发展。
3.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自于澳大利亚安宝集团对北京市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的调查结果,共涉及1111个样本,涉及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投保倾向和风险意识等问题,通过计算、筛选,共设计34个变量,其中28个分类变量,6个定比变量。运用了描述性统计,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列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问卷中涉及购买保险注重的因素的问题是多选题,分为第一因素,第二因素和第三因素,如果想知道总体因素的分布,应该用multiple response来综合分析,但是,如果采取这种方式,便不能进行相关性检验,所以在这里仅选择第一因素也就是首选最重要的因素与被调查者背景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描述与相关性分析。
1.性别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
对于性别,我们可以运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来观测两者的选择方差是否有区别,由T检验的结果可以知道,双尾检验的P值是0.581,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说二者的选择几乎无差别。由此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选择购买养老保险时注重的因素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也是如此,人们在进入老年后,性别观念逐渐淡化,更多关注的是作为一个老人所需要的生活保障,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业在拓展业务时可以不必过多考虑性别因素。
2.婚姻状况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
由于被测样本仅分为已婚和未婚两种,所以我们也可运用独立样本的检验来观测两者的选择方差是否有区别,T检验的P值远小于0.05,因此应拒绝“婚姻状况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无相关性”的原假设,承认婚姻状况对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
从二者的列联分析得出,虽然已婚者与未婚者对保费高低、服务质量、公司信誉这三个因素都最为关注,但这只是一般理性的人所都会选择的,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已婚者更沉稳,更有耐性,他们不会因为公司一时的服务质量不行就改换保险公司,他们会给保险公司机会证明公司自己的信誉,这也致使他们在选择保险公司时会选择一些影响力大、名气响、信誉好的公司,哪怕这种大公司在服务上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未婚者则较怕麻烦,最注重服务的质量及便捷,可以预见如果一个公司的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是不会在乎这个公司是否是什么百年老店等等因素,而是会选择其他服务质量更胜一筹的公司。另一方面,已婚者考虑问题更周详,他们对每一个因素都有涉及,而未婚者则可能是由于年轻或者经济条件等原因,考虑注重因素时更加注重以个人为中心,更加功利。
3.学历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
从学历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的卡方检验中可以知道,P值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应拒绝原假设,看来学历与投保选择的注重因素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结论或许可归结为现代教育对人的生活规划和人生经验的多少与否并没有太深入的影响,无论学历高低,大家所注重的因素都集中在保费高低、服务质量和公司信誉,可见学历低的人也一样懂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4.工作单位性质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
从工作单位性质与投保选择注重因素的卡方检验中我们发现工作单位性质的P值竟高达0.916,远远高于显著性水平0.05,这说明被测样本的工作单位性质与其投保选择注重因素基本完全无关。在这里之所以还对这个性质进行陈述的原因在于,其相关性之低正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成效,我们可以较为肯定的推测,若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作单位的性质与投保选择一定是极为密切相关的,而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一现象明
显地改变了,我们的这一结论正从侧面反映了这一巨大的变化。
三、结论与建议
到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参与商业养老保险投保时注重的因素主要与婚姻状况显著相关,而且,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最注重的三个因素始终是保费高低、服务质量和公司信誉。就此,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业的发展有一些建设性建议,如下:
1.政府应大力支持商业养老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从税收政策上加以实现。一方面对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这将极大鼓舞民众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税收户或政策上的优惠,鼓励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2.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附加服务、险种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加强对员工尤其是保险人的业务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3.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应注重宣传工作,树立真实、良好的公众形象,打出自己的品牌和信誉,这对大多数决定投保的公众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同时公司还应该积极做好对养老保险的理论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人们自我保障意识,也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活动使其产品和服务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之现状及对策[J].上海保险,2007,01.
[2]郑祎华.影响商业养老保险的因素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2,02.
篇5
基于此,“养老年金保险”甫一推出即受到工薪阶层人士的青睐。然而,目前各保险公司推出的年金产品林林总总,而且花样翻新,消费者既不敢全信保险公司人的巧言推销,但自己挑选又不知该如何选择。本文从购买额度、附带功能、领取方式三大指标入手,为消费者提供购保参照。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银发危机”困扰社会养老问题。据统计,我国社会养老覆盖率仅为全部人口的15%左右。因此,相当一部分人员依靠子女养老或是退休后继续工作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对于有保障的人员,由于社保是具有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退休金也十分有限,一旦有什么病痛,更是无钱可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对于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来看,养老年金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业保险,它并不以被保险人出现意外、疾病等事故为赔偿的条件,而是在客户到达一定年龄时(一般为退休年龄),开始定期向客户发放养老金。与大家所熟悉的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不同,养老年金保险是基于剩余寿命的不确定性而设计的,目的是用以保障被保险人活得太长而没有持续收入的保险,因此视为个人养老规划的“黄金”商品。然而,面对保险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养老年金产品,消费者也是挑花了眼。那么,这个“黄金”商品究竟该如何选购?在此,我们为您归纳出三个购买参照指标。
指标一:购买额度
按平均工资计算有保障
方女士,今年30岁,在广州一家民营企业上班,从事财务工作,目前月工资大概是4000元。单位已经帮她买了社保、医保。最近,她通过各种渠道看到有关于个人年金保险方面的报道,感觉这将是未来一个趋势。她想了解如果要购买年金保险,买多少才足够养老?
方女士目前月工资收入为4000元(税前),假设工资按照4%的速度增长,截止60岁退休时,月工资为10253元。扣除失业保险(1%),医疗保险(2%),养老保险(8%),住房公积金(8%)和个人所得税(1025元)后的收入为7279.9元。预计退休时,她可从社保领取养老金为1988.9元,相对于退休前月工资总额7279.9元,退休后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为27.32%。由于退休后收入大幅降低,她的生活水平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
以方女士购买友邦金福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每年交10574元(平均每月交952元),共交30年,则保费一共为306646元。这样,方女士到60岁退休时可得到保险公司每月给付2000元,工资替代率约28%。领取直至80岁,共给付48万元。
也就是说,假如方女士购买了这份年金保险,退休时就可以从社保和保险公司中领取养老金合计3988.9元,相对与退休前月工资收入的7279.9元,替代率达到55.32%。这基本保证了其生活质量不会因为退休而急剧下降,解决了其养老后顾之忧。
篇6
年轻人往往觉得退休养老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事实上,中年已经是进行退休规划的最后时机。真成了“准退休族”才想到退休规划,到时恐怕就有心无力了。
35岁的张玲在一家外企担任部门经理。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她也享受着年薪30万元带来的品质生活。
尽管每月有不菲的收入,但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名牌服饰、演出门票、出国旅行,加之心急地希望尽快偿还房贷,张玲也成了“月光族”。不但没有大额的存款,更无法顾及自己的养老计划了。
邻居是一位48岁的私立医院医生。一次聊天,邻居向她透露了他最近的财务担忧。因为女儿要去美国留学,动用了家里几乎所有的存款,他开始为自己的养老犯愁了。邻居还提醒张玲,养老计划一定要及早着手。
通胀让养老金高达百万?
张玲来这家单位已经5年了,此前她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不参加企业或者事业养老保险,账户上累积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为零。入职时,她就和人力资源总监探讨过养老保险的问题,总监告诉她,她的薪酬体系中只有3000元是基本工资,其余按照奖金形式发放。养老保险的缴纳基数也是按照3000元计算的。
听了邻居的建议,张玲上网计算了自己未来的养老金。即便考虑个人工资增长率为3%,55岁退休后能拿到的退休金每月也只有2212.89元。丈夫在事业单位工作,退休金不可能太高。这样的保障让张玲不敢想像退休后会过上怎样窘迫的生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理财养老是一个漫长的系统。通货膨胀也会让日后的养老费用听来犹如天文数字,一二百万并不是无稽之谈。举个例子,如今一年的生活费用如果是5万元,通货膨胀率3%,那么30年后如要保持现在的生活品质,一年的生活费用就会变成12.14万元。如果退休后生活25年,总共就需要300万元。
理财养老涉及的金额如此庞大,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细水长流。在投资理财中,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忽视,即“时间的复利”。
如果对比两个目标一致的理财方案,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一种是从20岁开始,每年存款1万元,共存10年;一种是从30岁开始,每年存款l万元,共存30年;分别在60岁时取出作为养老金。在年理财收益率为7%的情况下,前者可以拿到70多万元,而后者最后能拿到的只有60多万元。不难发现,越早开始规划养老,未来会越轻松。
筹措养老金的时间应该是使用养老金的时间的1.5倍以上。以60岁退休,75岁身故为例,40岁左右就必须开始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储蓄”了。如果考虑到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5岁,再考虑到支出不菲的医疗费,35岁的中青年就该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了。
挤出来的退休保障
张玲是典型的“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养育和教育、长辈的养老和医疗、清偿房贷,“三座大山”已经将张玲和丈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到哪里去节省出养老的投资呢?
虽说子女、父母、房子和养老这四项支出都是刚性需求,但仔细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其中还是有轻重缓急的。
最重最急的自然是房贷。虽说欠下的房贷必须每月足额返还,但是也并非没有调节余地,完全可以通过多次置业来降低负债收入比,减轻自己的财务风险和压力。还好,张玲的房贷还有两年就还清了。但原先计划在还完房贷后立即“换房”的计划就只有推迟几年了。
其次是赡养父母。虽然自己的养老同样重要,但父母的养老问题更加迫切。每月向父母支付赡养费并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多大的压力,但医疗费确是时刻需要动用的。张玲和丈夫的存折里一直有5万元作为“父母医疗费”,不敢随便动用。为了节省出自己的养老保险,他们用3万元分别为自己两位健在的父母购买了重大疾病险,剩余的2万元投资到自己的养老中。好在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压力还可以与兄弟姐妹们分担。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子女教育和自己的养老问题。孩子刚读小学二年级,教育花销将会逐年上涨。张玲觉得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把所有支出混在一起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投。否则一旦家庭财务状况出现混乱,往往就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牺牲的总是看似最遥远的自己的退休金。尽管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张玲也会为子女教育倾尽全力,但是不考虑承受能力地在孩子教育上花钱,而放弃自己的养老保障计划,看来大可不必了。
定制个人养老计划书
经过对家庭重大开支的重新布局,再加上平时对日常消费的压缩,张玲夫妇近期每个月可以拿出2000元进行养老投资。
市场上的商业养老保险险种五花八门,越是觉得样样都好,张玲越是觉得不踏实。如何才能选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商业养老保险呢?
定额,即确定自己大概需要投保多少的商业养老保险。
张玲设定自己55岁退休,每月的生活费需求为9000元,扣除丈夫每月3500元退休金,缺口为5500元。不计算利息与通货膨胀因素,活到80岁时,至少需要165万元(5500×12个月×25年)的养老金。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额度,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50%为宜,所以张女士投保42万至83万元的商业养老保险是合适的。其他缺口资金可再通过银行储蓄、固定资产投资(如房租)等实现。
根据另外一种口径计算,张玲的社会基本养老金为每月3000元,则还有75万元(165万-3000×12个月×25年)的缺口。两种口径分别计算,张玲决定投保退休后25年回报80万元左右的商业保险。
定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目前,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利率的传统型养老保险,目前预定利率最高为2.5%;另一种是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即养老险金额的多少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分红型的养老保险让投保人可以自主选择红利分配方式,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这是在传统养老险中享受不到的利益。当利率上调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增加,红利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所以说,分红型养老保险是购买个人养老保险的首选。
定式,即确定领取年龄、领取方式以及领取年限。
领取年龄在投保时可与保险公司约定,一般限定50岁、55岁、60岁、65岁几个年龄段;领取方式分一次性领、年领和月领,有的保险公司要求在投保时就确定且不能更改,有的则可以在领取年龄时确定,投保时应该予以关注。领取年限,有的规定20年,有的规定领到100岁,有的规定领至身故,年金领取一般都会保证客户领满10年或20年。
张玲最后为自己制定的养老计划是,从今年开始购买分红型个人养老保险,20年期交,每年交纳保费2万元,20年共交纳40万元,约定55周岁开始以年金方式领取养老金。
55岁后,张玲每年从保险公司领取37400元,加上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共计6000元。这种保险保证领取10年,若10年内身亡,则受益人可以继续领取直至10年期满;若10年后仍健在,则可以继续以每年37400元的金额领取养老年金,直至身故。
篇7
如今肆虐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等国的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1976年该病毒被发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本次疫情之所以如此严重,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反应迟缓也难辞其咎。
也许很多西方人还认为,西非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疫情还算是个遥远的问题,但9月30日美国确认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的事实再次证明了这种病毒极强的传播风险。
虽然最近美国政府已经承诺为控制埃博拉疫情提供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也将提供援助,但一些疾控专家指出,国际援助本该在疫情尚不严重的几个月前就该到达,而早期疫情控制工作的失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当下控制疫情的工作重心,是将感染者集中收治到专门的治疗中心,来减少病毒传播机会,但医护人员的紧缺仍将是一大挑战。但不管怎样,国际社会和西非地区国家现在总算开始奋起直追,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尽快遏制埃博拉病毒疫情。
“保单式”养老,让我们优雅地老去
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以每年约800万的速度增加,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增加到2亿。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功能,弥补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中保障不充足的缺陷已经迫在眉睫。
此外,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类型,其中居家养老目前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
年轻人、中年人已经有一定的经济购买实力,并且这一年龄层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对生活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养儿防老在他们的观念里已经非常淡薄。
以上都促使商业养老保险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现实生活中,许多老人并不缺钱,但他们活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感觉孤独、感觉被边缘化了。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一些保险公司也在商业养老保险方面有所创新,其中,“保单+实物”能够将保单与养老社区“捆绑”起来,用现在的钱,锁定未来入住养老社区的租金成本。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获得以固定租金入住养老社区的保证,无论未来租金水平走势如何,都不需缴纳更高费用。
农村户口成了金饽饽
日前,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非农户口,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
不过,农民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狂欢,相反根据社科院调研报告,有九成农民不愿意变成市民。一些农民不愿轻易用土地换户口,说白了,就是在算权利账。
虽然进城工作仍然是广大农民的首选,但对广大农民来说,不管土地的收益如何,也不管他们是否会在土地上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土地还在自己手中,围绕土地的权利就不会从他们的手里轻易消失。如果土地也失去了,而进城以后应享受的权利享受不到,或享受不平等,那么,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也就会失去很多。
篇8
一、领导重视,精心构筑保险屏障
《上城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残疾人工作的十大体系,其中第二大体系就是“构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2005年9月,湖滨街道一位残疾人在一次活动中不慎摔断了腿。由于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医疗费一万余元全部自理,假如参加医疗保险,至少不会落此窘境,这种情况在上城区不是个例。区残联一方面补助这位残疾人医疗费,一方面决定为困难残疾人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保险费政府“买单”,帮助他们加强对意外的抵抗能力。于是,区残联主动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联系,商讨为残疾人投保事宜,精心组织实施“保险屏障工程”。
二、创新尝试,促成社险商险相辅相成
2005年10月,区残联首次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团体人身保险合同”,为480位困难残疾人(持有困难证、低保证)及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投了“团体人身险保险单”(团体意外伤害附加伤害医疗及现金补贴),保额高达5万元,保险期为一年。迄今为止,已连续投保3年,已付保险金15万元。区残联就这套方案与保险公司多次协商,不仅在投保的保险金额和理赔标准上要求保险公司作了调整,并且在保险费率上也做了最大程度优惠。
仅仅一个团体意外险,还远远构不成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对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时,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低保户残疾人,没有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其是一些因单位改制、转产或倒闭而失业的低保残疾人,中断了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他们将面临无老可养、贫上加贫的境地,残疾人及其家属忧心忡忡。
延续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3月份起,为低保残疾人家庭办理养老保险103份,医疗保险103份,合计金额80万余元。随着工作的深入,社险商险,双管齐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并驾齐驱。
三、三险同行,实现品质生活共享
清波街道残疾人夏水萍与其母来到区残联,交验自己的“低保证”,得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全额补贴。
2006年10月,小营街道一位残疾人机动车主在一次驾车时,被路边广告牌铁架碰了,上医院检查,诊断有淤血块,需动手术。残疾人车主没有工作,老婆打零工,儿子在念中专。区残联启动了理赔绿色通道,残疾人车主拿到意外伤害保险金时,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
如何牢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残疾人人人享受品质生活,这是摆在面前的新课题。2007年5月,区残联向区委常委会汇报,让上城区残疾人全员参保,得到区委书记和全体常委一致赞同,由区残联提供残疾人信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18岁以上未购买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全部参保,并给未购买医疗保险的残疾人全员参保(未设年龄限制),由政府出钱买单。
篇9
论文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相比,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明显滞后,保障水平在全国各行业中属于中下游水平。社会保障的滞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引起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它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因此,为退役运动员提供经济补偿和养老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是指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而给予补偿的保险制度。我国对国家级运动员是有良好保障的。根据规定,运动员伤残或者亡故,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赔偿,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运动员最高获得60万元的赔偿。但毕竟,国家队运动员和世界冠军是少数,在竞技体育中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运动员,他们可能没有得到过冠军和荣誉,但是他们却在训练中付出同样的甚至是更多的艰辛,落下各种伤病,他们是亟需保障的一个群体。此外,在各级各类的运动队中,有些运动员在训练初期被上一级教练选中,但在比赛中并未取得优异成绩,甚至未曾正式进队,教练又让其回到原籍。这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出成绩,却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直接导致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由此,为各级各类运动员设立退役养老保险十分必要。2006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保障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通知》将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纳入到国家保障工作的制度体系中,使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进入制度轨道。但是,退役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不仅涉及到我国社会保障的总体安排和制度设计问题,还涉及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特质性,涉及到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中各种制约因素。
1、养老保障的可及性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本上把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择业让位于市场。而针对运动员群体特质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却没有相应跟进,给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一,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生存压力大,养老难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运动把运动成绩作为质量管理的单一评价指标,运动员的生存技能过于单一,个体素质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旦退役,几乎成为“文化知识的废人”和“身体的废人”,他们就业难、收入无保障、伤病多,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是劳动力市场的弱者。即便是政府加大了救助和帮扶的力度,保障面仍然很窄。据《北京晨报》报道,中国运动员保障主要集中在对“优秀”运动员的保障,如安置就业必须获得过世界三大赛的冠军,一般运动员退役后要自谋出路,生活难有保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在湖南等8个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比例高达78%,是在训运动员的3倍,滞留运动队时间最长的达21年。另据《南方周末》报道,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体院,2002年积压的待分配人员有数百名,2003年获得各种冠军的就有数十人。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省待业比率达34.5%。
与严峻的现实不相称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并没有给职业运动员带来有效的保障。这有我国整体上社会保障功能不强的原因,也说明职业运动员这个群体还游离在制度设定之外,从政策层面看,则是对运动员的保障无论是理念还是具体措施都相对滞后,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制度设计不完备,缺乏群体的特质性。
第二,制度设计缺陷,养老保障可及性差。1997年7月我国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运动员的养老保险类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执行结果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他们退役之后身份各异,有国家干部、合同制工人、学生,更多的人处于待业状态,如果将其简单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存在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待遇不公。其次,那些长期处于待业或就业状态不佳的伤残运动员,很难形成养老金积累。因为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待遇。竞技体育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伤残的不可避免性。伤残不仅发生在运动当期,还发生在延迟性上。延迟性是指运动员的伤残有一定的潜伏期,退役前没有表现出来,退役后,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逐渐表现出来,并且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伤残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显然,这一部分人退役后很难再就业或就业的稳定性差,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和累计缴费将无从谈起。再次,目前的养老保险待遇偏低,保障功能有限。按规定,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59.2%,其中基础养老金35%,个人账户养老金24.2%。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设计作为参保者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只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那一时点的替代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相对收入水平会趋于下降。对于伤病缠身的运动员而言,工作年限短,日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费,基本养老金显然不足其用。
第三,制度涉及的对象性问题。首先是制度的指向性。究竟为运动员提供的养老保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还是仅仅作为国家统一制度在体育领域内的运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涉及到运动员参保时间如何确定的问题,缴费记录是否可被统一制度接受,保险费和保险金如何转移接续?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是否可以视同缴费年限,领取养老金,该责任又由哪个部门负责?等等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一个相应的政策框架。其次是覆盖范围问题。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呢?目前没有确定。即使我们认定运动员的养老保险应该覆盖所有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优秀运动员,如何确定运动员的参保条件也是一个问题。有学者指出,运动员在训期间身份较为特殊,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合同制工人,还有的是学生身份,对其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什么标准界定运动员参保和参保待遇值得考虑。
2、体育保险发展缓慢,养老保险亟待开发
体育保险是指各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原则,为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提供的保险。自桑兰、姜涛等事件后,我国已有2万多名运动员自己付费购买了体育保险。但相较于国外成熟发达的体育商业保险,我国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当缓慢。最早提出体育保险设想是在1995年3月,当时11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八届全国政协会议递交提案,要求给那些曾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香港南华体育会主席洪祖杭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款1200万元,用于建立专项保险基金,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保险。同年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作为体育保险的职能部门。闭在国内,体育保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产业保险,一类是运动员保险。从国外的成熟经验看,保险作为一种商业性分摊损失、转移风险的经济手段,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经济补偿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体育保险大多还停留在一些传统险种上,缺乏针对性。主要原因在于: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公司,体育保险业务只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发展速度缓慢。表现为对体育保险市场开发的意识不到位、专业性不强、保险产品险种少、条款粗、理赔难、服务差等问题:一是险种少,投保人缺乏选择空间。目前,国内专门的体育保险产品非常少,相关险种只有《综合责任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仅有的险种,也存在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生命人寿保险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的体育保险产品大多是公众责任险、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的变种组合,养老保险等产品在国内至今还是空白。二是条款粗。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生搬硬套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条款不细,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体育本身的特点不匹配,保障范围不够全面,难以满足要求。三是缺乏熟悉体育、保险和法律的人才,尤其缺乏精通精算技术、理赔核赔技术及保险公估技术的人才,难于开展业务。四是业务对象过于单一导致逆向选择,业务风险无法分散,使保险费率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从需求方面看,一是运动员的保险意识仍然不够。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实行举国体制,运动员由国家出钱培养,由国家拨发工资,有伤病由国家出钱治疗,养老和转业多由国家负担,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也由国家承担,这种隐性的社会保险使体育运动主体缺乏风险意识,有的甚至心存侥幸。二是投保能力不足。投保能力是指体育运动主体客观上有没有能力购买体育保险。总体上看,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保险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但是一般运动员收入水平都不高,难以支付保费,一些俱乐部、运动队及体育企业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经济效益不好,也无力为运动员投保。
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体育保险经纪市场发展滞后。成熟完备的保险市场应包含保险人、中介人和投保人三大主体。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洲已经有了成熟的运动员保险市场,通过经纪公司购买保险的投保人占投保总人数的50%。相比而言,中国的保险经纪市场发育较晚。全国仅有“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一家专业体育保险中介公司,这与我国庞大的运动员保险市场极不协调。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体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窄、比较零散、条款陈旧,和现实脱节且不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
二、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的重构
我国运动员平均每年的淘汰率大约为25%,如果恰逢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年,淘汰率甚至会达到或超过40%。每年平均约有2700名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面临走向人才市场和双向选择的问题。考虑到运动员职业是青春的职业,运动员从青少年时期或更年少的时候就进入运动队,这使他们失去了其他获得机会,这些机会成本理应得到补偿。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旨在为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给予补偿。
1、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制度设计
运动员过去的养老问题由国家和职能部门负担,改革后将运动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改革的成本不应该完全由退役运动员个人承担。如果将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类同职工养老保险,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付出的贡献做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为此,应该由国家通过专项财政支出来填补“空账”。从长远看,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更有作为。首先,必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设立专项养老基金。其次,坚持公平性原则,调整和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对从事运动强度大、易受伤、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养老保障作相应的政策倾斜,让他们享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保障待遇,这即是对运动员的生存保障,也是对从事高危运动项目的一种激励。再次,坚持统一协调性,政府必须统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福利与优抚问题,促进各项保障功能协调到位。
2、建立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
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风险,应该建立一个多支柱的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一项共同思路,它既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又能够为被保险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厚、也更安全的退休保障。我们认为,我国运动员的养老保障可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偿性养老福利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四个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由政府从财政中列支,设立运动员保险专项基金,向所有运动员提供,其资金来源于体育事业经费。在缴费年限上可以考虑给予运动员一些特殊权利,如将人队训练时间视同工龄和缴费起点,缩短缴费年限,运动员退役后失业或待业的,只要个人愿意继续缴费,可以视同缴费年限。在给付待遇方面,依贡献不同给予区别:(1)对人队时间较短、运动成绩一般的运动员的给付。从运动员人队当月起,参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办法计缴,由国家和个人分别按规定比例向个人账户注入基金进行积累,其总额与社会养老保险相当,运动员退役后即可转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2)对有卓越贡献的运动员的给付。这些运动员的养老金给付应不低于伤残或者亡故的赔偿金额。
运动员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类同于企业年金,由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向所有运动员提供。采用待遇确定型模式(db计划),即运动员将来退休时的待遇水平是预先确定的,等到退休时直接支付养老金。待遇标准因工龄长短与贡献大小而异。替代水平可参照企业年金替代水平的最高限即25%为界。补充养老金主要从福利彩票收入、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广告收入、俱乐部冠名权等商业性收人中提取作为保险基金。
补偿性养老福利金。运动训练是一项青春职业,运动员大多数是从少儿时期就开始专业训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超负荷的运动训练,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短暂的运动生涯过后,不但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病,还错过了人生的最佳学习时机,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设立养老福利金作为对退役运动员的补偿,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们负责和关心爱护的最直接体现。补偿的社会学依据是社会交换理论,其重要特征是用代价和报酬分析社会关系。补偿概念有两点必须明确,其一是补偿不同于奖励,奖励是针对人们的贡献和成绩而做出的,不涉及损失;其二是补偿也不同于单纯的赔偿,赔偿大多是针对损失而言。补偿含有奖励的贡献因素和赔偿的损失因素,是二者的结合形态。问补偿金的给付以工龄为依据,资金来源于运动员培养费,可从中拿出部分作为运动员补偿养老福利金。商业养老保险。在国家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下,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事业,鼓励运动员参加商业保险。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参加养老保险的保险费直接从其个人所得税中扣除,主管部门协助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加强精算,降低保险费率等。就当前而言,鉴于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体育保险险种少、费率高、保障范围窄等问题,体育行业可考虑加强行业自保和互助保险。事实上,在桑兰事件后,我国已经建立起运动员的互助保险,但是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加强体育保险相关法制建设
立法是体育保险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出台的《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文件只涉及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宜,对运动员退役养老和就业保险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与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首先,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法律框架下,将运动员养老保障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制定相配套的运动员养老保险条例。其次,将商业保险纳入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保险事业,而且还能够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嫁体育运动的高风险,更好地保障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我国对保险监管的基本法律是《保险法》和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相关法规,包括《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人管理暂行规定》、《保险机构暂行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合同法》、《公司法》等,没有专门的体育保险法规,仅有这些法规又不能满足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体育保险的具体事项涉及很多法律盲区,必然会导致操作上的不规范。再次,完善保险经纪人、人的资格考试制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制度及职业培训制度。只有将整个体育保险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养老保险及就业保险的稳定发展。
篇10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金缺口;智利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中国养老金的亏空问题。养老金的亏空这一现象,说明已经实施了多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在人口结构问题上产生的巨大负效应开始显现。不论中国如何为其养老保险体系筹资,政府的负担总是越来越重的。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在根本上存在哪些问题与弊端?中国政府如何对现有的养老金制度作出调整,或者需要在哪些政策方面作出重大改革?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做一个基本分析。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14年7月,昆明被曝养老金存在巨额空账运行的现象。据资料显示,昆明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72亿元,而2013年昆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出69亿元,实际上只够一年的养老保险支出。昆明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若做实个人账户,需要资金158亿余元。昆明市并不是个例,上海、广州等地早就被曝养老金空账运行现象。早在2012年末,资料显示14省养老金缺口767亿,个人账户空账突破两万亿。此外,2013年,3800万人弃缴社保养老金,这些都将给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造成巨大压力。
上述案例让人不禁思考,中国的养老金空账数额究竟有多大,如何对症下药来缓解空账问题。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快。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老年人人口基数大。截止2004年年末,年龄大于60岁的人口数量达到1.43亿,根据这个增长速度,预计2026年将会有3亿以上的老年人口,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到2051年结束,之后老年人口数量将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数量。第二,人口老年化的速度很快。根据世界衡量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考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时间。从7%提升到14%的比例,我国27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则用了45年以上。第三,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未富先老”。与50年前就开始陆续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同时呈现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差距大两个特征。与发达国家65岁老人比例达到7%时的国家GDP相比,我国仅为发达国家的10%不到。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并且随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是未富先老,制度建设相对于经济增速稍显迟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第四,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化速度明显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三、我国养老金制度现有模式
面临上述形势,第一反应当然是寄希望于尽早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从经济理论上来看,它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心理预期,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改善我国消费不足的现状,促进经济增长。不过,从现阶段看来,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还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基本养老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其中费用社会统筹占20%,个人占8%。二是企业年金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根据自身能力,为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会为本企业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并且基金实行连续的积累,实账运行。三是个人模式。个人模式主要是通过个人储蓄或者购买商业保险形成资金。
这三种模式把养老保险制度内在的再分配功能、储蓄功能与保险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综合养老体系。第一,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克服了单位核算的弊端,体现出养老保险的社会共济性。第二,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既考虑了当前需要,也满足远期需要,具有一定的制度弹性。第三,这种制度体系扩大了养老覆盖面,增强了养老保障能力,形成了基本模式、企业补充模式和个人储蓄模式三者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从理论上提高了我国养老保障水平。
如果一切按照上述的改革方向正常推进,对于现在的状况还是会有极大改善的。但实际上,在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没有预计到的矛盾。为了更清楚地找到这些问题,下文将以“智利模式”为例,来详细解读“中国模式”。
四、智利养老金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文就“智利模式”与“中国模式”做一个对比,分析它对我国养老制度带来的启示。
1. 改革后的智利养老金制度最初建立了独立的个人养老金帐户,所缴养老金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个人只缴纳工资的10%,费率不算高,所以保障水平也不会很高。但在2006年,智利出台了团结养老金计划,逐步取消最低养老金的安排。这种安排覆盖了全部国民,低收入者和老年群体的资金有了现实的保障,而且政府还注资成立了智利养老金储备基金,以防止出现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运行带给养老金体系的支付风险。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个人账户由个人按工资8%缴纳,社会统筹账户由企业按工资的20%缴纳,政府只为公务员全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样企业职工退休金个人承担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也体现了社会保障互助互济,责任共担的基本原则,但政府为公务员养老金全额承担责任,对企业职工没有承担责任。
2. 改革后的智利养老金实行完全独立的个人账户,个人对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有知情权,完全所有权,可以选择收益率较高的基金公司管理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政府不能动用个人的养老金账户资金。
我国企业职工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只记账,个人对其个人养老金账户没有完全所有权,也没有知情权,政府可以借用个人账户资金以弥补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支付的不足,个人对其个人账户资金还剩多少是不知情的。
3. 监管力度不一样。智利对养老金的监管很严,设有社会保障总局负责监管旧制度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设有养老基金管理总局负责监管新制度中的私人养老基金投资机构。
我国养老金制度统筹水平低,监管不严。政府作为养老基金托管人自管自监,贪污、挪用养老金事件时有发生,养老金投资范围的限制以及较低的收益率导致养老金账户“空账”的大量存在。
4. 养老金投资范围不同。智利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较发达,所以养老基金投资方式灵活,范围较广,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都有所涉及,不仅可投资国内市场,而且可以投资国外市场,投资收益率较高。
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养老基金目前仅限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较低,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收益可能为负。
5. 智利养老金完全由私人基金公司运营管理,因为成熟的资本市场,灵活的投资比例,广泛的投资范围,以及对私营基金管理机构的严格监管和较高的收益率使得将养老基金交给私人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成为可能。
而在中国,养老金由政府养老金管理机构管理,由于投资范围有限,以及政治目的的影响,使其偏离保值增值的其他利益行使投资权,从而导致收益率常年低于通胀水平,贬值严重。
6. 统筹层次不一样。智利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可以随劳动力的流动而转移接续的,我国目前统筹层次低,跨省转移接续困难。
7. 智利除了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外,还有商业养老保险,90%的退休雇员选择购买保险公司的终身年金。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晚,有能力参保的人较少,已经参保的人数更少。企业年金发展受限于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发育迟缓。“三大支柱”仅仅靠“第一支柱”维系已不是长远之策。
五、基于协调经济发展角度对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明确了问题与弊端所在,再借鉴“智利模式”,为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提出应对策略。
1. 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筹资等措施,做大社保基金。
2. 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增加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居民养老个人意思,培养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多头并进,形成多层次保障基础,降低养老金替代规模,促进个人账户实际运行。
3. 放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我国养老金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率较低,扣除通胀的影响,收益率可能为负。所以应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制定养老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收益率。
4. 做实个人账户,保证个人账户产权明晰,避免出现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状况。个人账户全部由政府机构代管的现象要予以改善。事实上由于退休人员逐渐增多,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养老金支付现在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随着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员逐年增多,社会统筹账户不足,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空账规模将扩大。所以我国应立法,明确个人账户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职工个人有权选择合法的养老金投资方式,为养老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奠定基础。
5. 发行特别债券筹集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由于我国1997年才建立全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所以个人账户积累不足一定程度上是制度转变造成的结果,政府应该承担责任,通过发行特别债券筹集资金补充1997年前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保证他们退休后养老金可正常领取。
6. 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建立公平的养老金缴费标准和支付标准。应该废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普通职工一样按相同标准缴费和支取。财政只为少部分事业单位提供社会统筹养老金支持,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和养老金的亏空。
7. 全面推进“四大支柱”养老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型养老制度制度体系应覆盖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社会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商业寿险、家庭保障。
8. 形成城乡区别的养老保障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普惠性模式、缴费型模式和企业年金模式中,城市和乡村人群的获益差别明显。所以应针对城乡特征,提出有差别的养老保障模式。
9. 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电子信息平台,弹性规定退休年限。允许养老金账户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接续,提高养老金账户的统筹水平。
参考文献:
[1]蒲新微.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囿限及其破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4(11).
[2]袁剑锋.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