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资经营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资经营管理条例

篇1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农资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要求,现就全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场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全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农用生产资料集中经营总体要求,城镇内现有的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部进入县农资大市场,实行集中经营管理。今后凡从事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经营业户也一律进驻县农资大市场开展经营活动。

二、进一步清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乱挂钩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现有挂靠县农委、各乡镇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一挂靠县供销联社,由县供销联社进行统一管理。要从源头上查处农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整治非法经营主体,严把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经营化肥、农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经安监部门资格审查和经营许可,符合主体经营资格,对不具备条件的,工商部门坚决不予发证和备案。农委、工商等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所有农资经营主体进行清理,对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三、严格农资商品的市场准入

对需要经过审定、审批、登记或许可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或越权审定审批,切实加强对农资商品市场准入的管理,防止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农资商品进入市场。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定条件的或国家已明令退出市场和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要依法吊销或者注销生产经营许可证。

四、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建立日常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制度,突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农委、工商、公安、安监、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办案,集中力量对全县各类农资销售市场进行逐一检查,重点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超范围生产经营农资产品;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以及国家禁用、停用、淘汰的农资产品;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农资产品;生产销售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以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或者产品登记证、推广许可证以及伪造、涂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和有关质量标识;农资生产销售中计量违法、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的行为。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篇2

关键词 农业执法;措施;辽宁绥中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05-01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督管理,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就提高农业执法水平提出几项措施。

1 建立健全农资管理机制

1.1 加强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制度

加强农药经营资格条件审查制度,严格审核发放管理,坚决查处无证经营,支持维护守法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加强市场监管及经营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对县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经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农药经营管理信息档案,及时督查农药流通情况,进一步完善农药市场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具体要求:农药经营门店的牌匾;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分类摆放情况;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合格证认证工作;农药责任分区管理制度;致全县农民朋友一封信、农药废弃物安全处置知识挂图、识别假劣农药简明挂图、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热线、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材料张贴上墙情况;信用卡、经销台账和物价标签等填写是否规范等[1]。

1.2 建立大队工作人员分片专管制度

实行责任人分区监管责任制度,制作分管区域责任人牌匾,设有举报电话、经营行为规范等,发放到每个经营户并张贴上墙。

1.3 建立与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为提升农药监管能力,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打击经济领域犯罪[2],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农机、畜牧、工商、服务业委、质监、公安等八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行动。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

1.4 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

对县内蔬菜优势区域乡镇,对符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施办法》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户,出具《高毒农药经营条件审查确认函》。各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经营,并设立高毒农药经营专柜,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由县农业执法大队统一印制的进销货台帐。进销货有详细记录,销货也要有明细销售去向,要求保存3年以上备案,做到进销货信息100%有记录、流向100%可跟踪、质量100%有保证,确保绥中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安全。

1.5 烟剂农药审查备案制度

烟剂使用前期3个月,要求生产厂家提供营业执照、产品检验合格证、烟剂农药备案申请表、药品样品,并送到省药管站检验,对合格烟剂予以备案,通过实行烟剂备案制度,有效地净化了烟剂农药市场,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3-4]。

2 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格市场检查

将抽验与执法相结合,据不同时节农药销售和使用高峰期,组织开展农药抽查取样工作,涉及除草剂、种衣剂、杀虫剂、杀菌剂等。重点抽查生物药剂、有不良记录的生产和经营单位,送省站化验样品,根据情况的轻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采用规范程序进行处罚。对标签不合格的产品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做出如下处罚:①警告;②罚款1 000~3 000元不等。对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做出如下处罚:①责令停止销售;②罚款5 000元。并分别找来厂家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将剩余产品全部返厂,全程监控,避免不合格农药流入群众手中,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指导农民购药。

3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能

加强农资监管,实现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双追溯管理,实行农资审查备案制度,绥中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共投资25万元,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

4 开展创建诚信店建设活动

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督抽查力度,绥中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实行分片专管制度,把写有专管员姓名、联系方式的公示栏悬挂在经营单位墙上,每人分管几个乡镇,责任落实到人。年初有方案,年终有评比,设有流动性诚信店经营牌匾5块,对规范化经营门店年终进行挂匾奖励。

5 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处理农业生产事故纠纷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避免造成群众集体上访事件。2015年绥中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共接待和受理群众举报16起,主要涉及除草剂、杀菌剂药害等危害农业生产事故,该队本着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组织人员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查处,调节纠纷,化解双方矛盾,使每一起纠纷的受害农户都得到了赔偿,使双方当事人和解、满意,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万余元。

6 统一执法着装,树立执法形象

为进一步树立农业执法良好形象,规范执法行为,加大

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经县有关部门批准,2015年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统一配备了执法着装。此次统一执法着装,规范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树立了执法队伍“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新形象。

7 参考文献

[1] 侯廷永.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 戴浩.广西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篇3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出资金额不实,成员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合作社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成员出资情况不再验资,因此个别合作社存在出资不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资金额随意增大;二是将成员私有资产当成合作社资产计算;三是货币资金与实物资金不分;四是部分成员出资充顶全部成员出资,形成一资独大的状况,对合作社的营运及规范化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 章程制度不够规范,管理机构不够健全。一是部分合作社没有结合本社的业务特点制定章程和制度,照搬照抄,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规范运作;二是多数合作社为节省资金,没有专职会计,大多由内部成员兼职,缺乏会计专业知识,账务处理不正规,难以进行会计经济核算;三是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结构松散、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四是利润分配混乱。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合作社的利润分配存在随意性。

3 人才缺乏。由于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较多,因此造成了农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另外,合作社牵头人虽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专业户,但仍缺乏全面管理经营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这些都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1 强化基础,保证发展

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市及各县(市)区普遍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配备了专门人员。二是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市及各县(市)区全面建立了领导及部门包保责任制,实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合作社的责任链条。三是定期开展检查督导。为督促各地认真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我们每年都配合市政府督查室,深入各县(市)区对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下发督查通报。各县(市)区每年都定期举办2次工作通报会,年终对发展好的乡镇、合作社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2 加强组织指导。依法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市工商部门注册、市农经部门备案。未经备案的合作社不得给予扶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的观念,切实抓紧抓好。市里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以市农业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农经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农经办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工作。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科技、供销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努力做好扶持、服务工作,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加大培训教育和宣传力度。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培训合作社法人代表、骨干社员和财会人员。指导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形成“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和“公积金积累、交易量返还和股金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推广普及合作社的基本知识,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并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4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一年来,我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镇里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政协联络组长担任工作组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党政办、综治办、民政办、企业办、卫生院、农技站、中学、中心小学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我镇把食品安全有关工作纳入党政联席会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制定有关应急预案,深入到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从生产、销售、消费等渠道堵塞食品安全漏洞,确保我镇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良好,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方面,我镇从提高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着手。今年我镇共组织有关行业从业人员30余人参加了县食品药品安全业务培训。另一方面从加强群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度着手。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分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常识,科学引导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了解和支持,镇里共张贴宣传标语200余张,分发宣传资料600余份,形成了全社会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一年来,我镇不定期组织金龟工商所、镇农业站、卫生院、镇中学教管办等单位共同对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加工企业、销售摊点、商店、市场、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共查处食品安全隐患10处,跟踪落实整改9处。取缔非法食品加工户2户。

1、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食品的违法行为。镇里牵头工商所、企业办、综治办等部门针对粮肉蔬菜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进行重点清查,切实把好食品加工、销售、流通关。

2、把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关。按照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镇涉农的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农药兽药经营点进行整治,发现一些经营点无“鼠药定点经营许可证”经营鼠药或不设立高毒农药专柜,不悬挂农药安全知识挂图。我镇向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全面禁止辖区所有农资部门销售甲胺磷等国家已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我们还加强对菜农进行农药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保证了蔬菜安全,杜绝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3、开展市场肉类商品加工安全检查。镇里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场销售的猪肉及加工禽肉进行检查,在检查市场肉类和禽类产品时,要求出售的猪肉全部经过防疫检疫,家禽类无病鸡鸭上市。确保全镇人民能够吃上“放心肉”。

4、加强对农村小食品店的整治。为了尽可能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扩大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面,我镇聘请了17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的村主任兼任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并明确了协管员的工作职责,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

5、加强监管学校、个体私营企业食堂食品安全。我镇组织了校教管办、卫生院、企业办等部门,经常性对各中小学、各企业的食堂以及学校周边杂货店进行安全检查,要求食堂保持整洁卫生,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食品购销渠道登记,确保学生健康。大力整治学校周边小食店环境,取缔一批“三无”产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镇食品加工、经营网点和消费的总体情况较好,生产经营比较规范,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存在证照不齐全现象。从几次检查情况来看,有个别经营户未及时更换卫生许可证,部分加工作坊和销售点未及时办理营业执照或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

篇5

一、土地股份合作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推进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的土地经营新机制,农户以承包经营权为股权,以股份的形式实现了土地的社会化利用.据统计截止到20__年11月底我市农村土地累计流转面积达22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3万余亩。已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80家,入社农户7万余户,入股土地面积10万亩,占规模经营面积的36%。

1、依托高效农业,支撑合作经营。我市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与发展高效农业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农业适度经营。在22.9万亩的规模经营面积中,花木、蔬菜、种草、渔业等高效农业面积占81%。吴桥镇通过组建镇级“宝盛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732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经营高效蔬菜、瓜果产业,入股土地面积5052亩,亩产值1.6万,亩效益6000元,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

2、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双赢。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资源和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程度,建设以示范园区为支撑,合作社成员参与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的新的联合经营模式,让土地入股农户与合作社、土地直接承包经营者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般农民以土地入股每亩折价一万元为一股,投资经营者以资本金每一万元为一股。农户保底按股分红(以农户入社申请时确定的保底数为准),投资者按年度经营净收益与合作社按合同既定比例分利。

3、发挥辐射功能,带动农民增收。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让农民在家庭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与土地直接经营脱钩,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方略上、种植品种布局上、参与市场竞争上对农户都起到了较大的试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丁伙镇素有花木之乡美誉,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后,这一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市场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从实践来看,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入股农户的收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可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二是可得到股份分红,三是可得到务工收入。这些收益形式既体现土地资源的价值,又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农民既可获得劳动报酬,又可获得生产要素报酬;农民既是生产者、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二、相关价费问题的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花木、蔬菜水果、种草养鹅、渔(虾)业,152家土地合作社中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有26家,所涉及价格收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流转前期的青苗及附作物作价补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以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向合作社规模经营流转为前提,涉及到农民在田农作物及部分承包经营大户投入的农田水利、电力、道路设施的作价补偿,实际工作中由镇、村干部牵头组织拟成立的合作社相关当事人与土地经营者协商。有的青苗补偿以在田作物预计收益为标准,有的以在田作物实际成本投入作补偿。投入的设施绝大部分以实际成本支出作为补偿标准。

2、注册登记年检收费。为将土地股份合作推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经营机制,江都开展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试点,突破了土地股份合作无法取得法人资格的难题,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有28家实行工商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按照07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务院《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注册登记年检,免收费用。但土地股份合作社登记收费在这两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工商部门采取灵活的办法收费.如小纪镇最近领取营业执照的5个土地合作社未交付登记费用,而吴桥镇“扬州宝盛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股份合作性质)在注册登记年检时交纳了相应的规费。

3、农业生产初加工用电价格。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于规模化经营,生产经营管理用电量增加,在执行电价分类时,不仅仅涉及单一的农业生产用电,一些农产品加工的用电也涉及到工业用电。如吴桥镇设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扬州宝盛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照明、排灌等用电供电部门按农业电价执行;小纪镇蒲塘土地股份合作社涉及蔬菜包装、加工、冷藏保鲜耗用电量执行的是工业用电。目前工业化育苗(种)用电价格分类正与供电部门协商之中。

4、劳动力转移培训收费。土地股份合作后,原承包土地的农民不再从事土地直接经营,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在合作社中从事劳务,由于合作社主要从事花木茶果、蔬菜、特粮特经、种草养鹅等高效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我市根据省、扬州统一部署,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其做法是由市、镇成人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成人学校按实际所需费用测算报市 物价局审批后,根据培训人员与劳动部门结算,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农民不交纳费用。我市仅20__年就培训农民5200多人,财政拨款100多万元。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承担培训的学校都履行了报批手续,但也有少数学校存在擅自确定标准结算经费的现象。

5、粮食、农资直补及良种等补贴情况。近几年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省采取了粮食生产直补、农资增资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等措施,今年农民每亩受益达100元以上。农村土地合作社改变了农民直接经营承包土地的做法,但我市对粮食生产直补、农资增资直补仍是通过“一折通”发给农村集体土地二轮承包的农户。水稻良种补贴由于省采取优惠种子价格的办法,农民是间接受益。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由于粮食生产布局调整以及土地股份合作中有资金技术股份,农民一定程度损失了部分收益。

土地股份合作社涉及的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利工程水费、农机作业收费等与一般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民一样没有引起较大变化。

三、价格部门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土地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物价部门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深刻分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对涉农价格收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找准服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调整工作思路,提高价格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当前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研究新办法,采取新举措:

1、完善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度。实践证明,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度对于规范生产经营者价格和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方便农民交费,提高社会监督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充分利用这一制度在农村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扩大公示范围,调整充实公示内容。增加土地股份合作涉及的收费项目(包括零收费项目),公示手册要发放到每个土地股份合作社。

2、改进农本调查工作。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深入推进,原有的农本调查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一是在调查点的布置上。我市现行的25个农本调查点都是家庭联产承包户,其种养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以其为核算单位调查出的农产品成本已不能全面反映现行农业生产实际成本。要调减现有农调户,增加土地股份合作社调查点。调查数量要与土地经营规模化相适应;二是在调查的品种上。目前我市农本调查品种主要是小麦、水稻、油菜籽等常规品种。而土地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的是花木、蔬菜、水果、种草、渔业等高效农业生产,应选择部分高效农业品种,作为农本调查项目,上级价格部门可根据全省、全大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分解调查品种给各县(市)、区。三是在核算的体系上。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出现土地股金、资金技术成本、合作社经营管理费等应及早明确核算方法。

3、调整相关价格(收费)政策。对当前涉及到土地股份合作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疏理分析,从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维护合作社各方当事人利益、体现公平的角度出发,研究出台有关运用价格杠杆支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优惠措施。如改变目前水稻良种补贴形式;适当扩大农业用电范围,对土地股份合作社涉及生产环节的工业化育苗(种)、冷藏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对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水利工程水费等规费上给予政策倾斜。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社注册登记、年检收费与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享有同样免交费用政策。制定青苗补偿、附作物补偿办法,确定以市价法为基本补偿方法,分类研究指导性补偿价格标准。会同市财政、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制定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意见,扎口培训费用的管理,确保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课时的落实到位。

篇6

迎接挑战破解烂摊子

参加工作后,我曾参与镇内高家农经服务站财务管理混乱、债务缠身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当时不了了之。**年年初,我被调到高家办事处负责农经服务站工作和移民村专项财务管理。当时办事处的农经服务站不仅账上无结余,反而还欠各村5.9万余元债务,债权7万余元无法收回来。债务必须100%偿还,债权应当想法收回,否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我把这项艰巨任务当作挑战,先行摸清情况,及时锁定债权债务,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按照“清收债权、偿还债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在较短时间内理顺了财务关系。在整理资料过程中,从堆积杂乱的资料里发现了供销社股金等有价证券面值362元可以兑换现金,当即派人到镇供销社兑取本息1624.68元,然后将这笔钱全部偿还了中堡村的一笔债务。这一做法得到了各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赢得了信任与理解。通过近五个月艰苦细致的努力工作,我和同事们依法清收债权6万余元,悬而未决的老债务遗留得到圆满解决,为今后根治财务混乱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家冲村村民高某**年在高家农经服务站贷款600元,约定一年后归还。直到**年4月一分未归还。我当时按合同、同期银行利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规定计算了本息、逾期罚款共3750元,以书面形式依法催收。经过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他拿出发给他的移民安置费一次性结清贷款。过去,类似高某这种情况的逾期欠贷农户全办事处多达60多户。事后他通情达理地对我说:“欠帐还钱,理所当然。若都像您那么认真负责,高家办事处财务确实也不至于那么混乱,本人也不会迟迟不归还贷款,多付2**多元利息一点也不冤枉”。也就是这一年七月,镇里农村合作基金会采取强行组织代管资金存款到基金会扩大规模的办法筹集资金,要求各农经服务站持村代管资金入股。本人深知代管资金都是村集体的、还有代管的移民人头经费。监督管理权虽在自己手中,但应谨慎从事,来不得丝毫马虎,不然的话将又要出现一更大的“烂摊子”。我据理力争,硬是把150多万元村集体资金从镇合作基金会帐户划回到信用社代管资金帐户,确保了代管资金安全、规范、有序运行。事实证明,基金会经营亏损倒闭,负债累累,而我争回的资金安然无恙。

依法办事营造和谐征纳环境

**年6月,我通过公开招考很荣幸成为一名农税专管员,被安排到石牌办事处从事农税征收管理工作。在我接手时,该办事处累计欠农业税、特产税高达35万余元,税收征管秩序混乱。走马上任后,开展了税收知识宣传进村组、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税收政策。通过加大税收检查和征收力度,力求从根本上理顺全办事处的纳税秩序。我在天桥村征收农特两税时,天桥村有很多农户反映,村干部用农村内部收据收农户税款,而农户纳税必须开具农税税票。在当时,村干部是把农税、三提五费同时征收,但没有分开开票。导致了税费混淆不清,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并进村入户开展深入细致核查,村会计补交了50多个农户的税款3**多元,维护了税收的严肃性。在石牌工作期间,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管辖区域内农税每年做到了及时足额均衡入库,真正做到农业税收应收尽收。原松林村400多户1**多人,村民经济收入水平较其他村显然富裕些,而村农户欠税高达13万余元,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征收过程中,农民抵触情绪很大,村干部畏难情绪重。我边宣传、边走访、边座谈。了解到原村书记在1991年柑橘特产税税源普查时,故意隐瞒漏登柑桔树392棵,10年来一直未纳柑桔特产税,偷漏税额高达4300多元,村主任也拖欠近1**元特产税不交,原村会计的父亲欠税3**多元长期拖欠不交。严重影响到该村群众的纳税意识和上交三提五费的自觉性。针对现状,我争取办事处、财政所领导重视与支持,组织专班进驻松林村,积极主动和村干部做朋友,耐心细致做工作,充分相信并依靠群众,狠抓党员干部带头,抓重点清收,抓难点突破,用三个月时间硬是把13万元欠税清收了80%以上。摘掉了松林欠税大村的帽子,也从根本上扭转了石牌办事处纳税秩序混乱局面。

换位思考贴心服务农民

篇7

这次全市粮食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书面传达学习了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年粮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粮食局与相关部门、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志全面总结了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年,全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国家粮食政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粮食市场监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全市粮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加强。全市收购粮食5182.7万公斤,同比增长2.7%;销售粮食6788.9万公斤,同比增长12.4%。到年底,全市库存粮食3884.6万公斤。二是清仓查库工作圆满完成。共检查粮食1.46亿公斤,账实差率万分之二十七,质量合格率和宜存率100%,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了减亏目标。全市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收入1.36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减亏310万元,减幅达36.9%,在去年全省粮食系统经济目标考核中获得二等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粮食工作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气候不确定性因素和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成本呈逐步上升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随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啤酒大麦、蔬菜、饲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食品种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小,主食品种总体上仍然属于产不济需、供不应求(据统计部门2008年公布的数据和2008年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粮食总产3.33亿公斤,其中小麦7860万公斤、大麦1.7亿公斤、玉米6700万公斤。年消费粮食1.93亿公斤左右,其中大米1400万公斤,主食品种缺口1亿公斤,小麦缺口8600万公斤)。三是粮食的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增加值不高;国有粮食企业生产能力弱,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缺少能够支撑调控和稳定市场作用的龙头企业,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存在隐患。四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粮库布局分散、库容规模小、设施简陋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做好粮食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按照中央“稳粮保供给”的要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我市粮食供给安全和市场稳定。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全市粮食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市场供应以及国际国内、现货期货等多种因素,全面分析调控形势,对粮食供求总量、品种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优化调控方式,既要加强总量调控,又要注意结构平衡,既要搞好即时调控,又要注重预期防范。二要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今年,国家要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这既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粮食部门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政策的粮食品种,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积极入市收购,稳定市场粮价,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要加强与农发行的沟通衔接,协调农发行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办贷效率,保证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需求,确保企业及时入市收购。要加强与市外产粮县市的合作,建立稳固的粮油购销关系,拓宽收购渠道,搞好余缺调剂,努力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三要继续增加市县级粮食储备,进一步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使轮换与宏观调控要求相适应,发挥好储备粮在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和维护市场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省粮食局下达给我市的储备粮任务是2500万公斤,我市现有储备粮350万公斤,加上正在落实的200万公斤,也只有550万公斤,离省粮食局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粮食部门要及早制定计划,细化指标要求,分步实施,抓紧充实,力争完成任务,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二、要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粮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转变增长方式,不断做大做强。要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提升传统粮食加工业的水平和档次,推动粮油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要鼓励粮食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努力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粮油品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以资产为纽带,逐步培育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企业,发展产、加、销一体的粮食企业集团,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要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仓储物流条件,夯实长远发展基础,为我市粮食流通的转型升级,实现市场的大吞大吐创造条件。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推动“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保障居民粮油消费安全。

三、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目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依然滞后,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不多,尤其是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方式粗放,自主经营困难,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还不牢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要立足于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粮食宏观调控,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推进基层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兼并重组,优化产权结构,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进经营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目标考核机制,认真研究处理经营性挂账的办法和措施,采取贷款重组、呆账核销、企业创收等方式,促进企业消化经营性挂账,保持国有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市、县区粮食局要认真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把“管人、管事、管资产”有机统一起来,规范行政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做到政企分开,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粮食工作的监管

放开市场和加强监管,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要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凡是入市的市场主体,必须经粮食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要根据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需要,市、县区粮食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统计、质检等职能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粮食收购市场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要抓好粮食市场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必备的流通交易设施,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搞活粮食流通提供有效载体。要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健全完善粮油仓库管理、粮食仓储设施管理、粮食质量监管等配套制度,积极推广应用粮油储藏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库存管理水平,确保粮食库存真实可靠,让政府清楚、群众放心。要建立粮食信息采集制度,搞好粮食市场调查,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流通健康发展。

五、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

要认真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还处于改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压力较大。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要切实关心粮食工作,加强对粮食工作的调研,主动帮助粮食部门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强化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和稳定物价的责任,对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要心中有数,做到库中有粮食、调控有手段、应急有机制、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价格不大涨、不大落。要坚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逐步形成由粮食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部门配合的联合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各级粮食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同,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共搭工作“平台”,共享工作资源。农业部门要从增加粮农收入、发展产业化出发,积极培育引进粮食优良品种,推广先进节约的种植技术,发展专用、优质粮食和订单农业。发改委、财政、农发行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粮食部门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加强与粮食部门的沟通,为粮食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8

这次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党代会、人代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2011年度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值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登云同志代表市农机局对去年的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为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市农业机械化呈现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市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做出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2011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8%。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多数人靠土地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机械化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二)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中发挥了载体作用。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机械化生产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据专家测算,我市农业机械化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已达到20%。我市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连创新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已成为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精准化作业的主要途径。

(三)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了推动作用。农业机械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工具,还是农民致富的手段。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创造财富。实行机械化作业,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够节约种子、水源、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地替代了农村劳动力,为我市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在近百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能力还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三是可以吸纳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实现农业内部的再就业。2011年,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到49万人,全年实现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40亿元,为全市农业内部再就业和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农业机械化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历史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就提高0.24。据调查,活跃在我市农村的数十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他们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经营管理,是新型农民的代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这是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农机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农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

2012年,要按照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进程,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和林牧渔业等各业机械化,加强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强化全市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向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的更高目标迈进。力争到201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50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77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继续保持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大推广,努力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要围绕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主导,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积极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新技术,促进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机械作业规模与效益。要根据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融合机制,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围绕大蒜、花生、棉花、芦笋、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大力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要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等设施农业机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大育苗嫁接、植保施肥、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到“十二五”末,确保使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得到明显提升,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农村各业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能有效实现农机户优势互补,减少或避免农机重复购置,降低农机经营成本,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显著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能够推动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能够有效发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智慧,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快、作用发挥较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都要继续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业机械化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政策导向、投入倾向、市场培育、典型引路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培养出更多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作用发挥好、效益高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打造农机跨区作业品牌,推行农机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模式,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健全服务公益、支撑有力、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能力。要不断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增强手段,创新推广机制,搞好示范,加强指导,普及实用技术,满足农民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三)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打造平安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依法全面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不断提高农机的牌证管理水平。各级农机部门要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农机各种违法违章行为,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农机安全监理设施装备建设投入,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要不断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农机维修服务行为,严格农机修理者从业资格和维修网点开业技术条件,严把农机维修服务准入关。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农机市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要加强农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开发,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确保农业机械安全、高效作业,保持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四)提高农机手综合素质,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从目前我市的情况来看,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但科技含量还不算高,农机从业人员较多,但综合素质偏低。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和广大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农机集成应用农业科技的载体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要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活动,加快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三支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以各级农业机械化学校为骨干,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等培训项目,以农机技术、农艺和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一批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真正使广大农机手的综合素质满足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的需要。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争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客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扶持,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组织修定各县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工作;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农业、公安、交通、公路、科技、国土、商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纳入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对农业机械化采取政策扶持,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公共财政的介入方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把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扶持政策逐项落到实处。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和农机合作社发展,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重大技术推广;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研究制定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及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等;按规定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研究制定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场(库、棚)建设用地等政策;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要优先支持机械化土地深松作业等。不断完善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

篇9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区农业局牵头,区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区工商局等单位参加。在专项整治期间,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有关重大行动。

*

成员:区发改局、经贸局、工商局、农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具体负责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区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农业投入品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突出抓好源头治理,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程监管,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测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通过专项整治,到今年年底,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监测范围;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进一步下降;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全区形成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主要任务

从现在起至12月底,在全区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和农产品主要消费地及重要集散地,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六项行动:

(一)种植业农业投入品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收缴产品做到100%销毁;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品种和生产经营场所得到坚决查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药残留抽检率达100%。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对违规生产、经营、使用高毒农药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替代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积极推进高毒农药替代工作。重点打击擅自在产品中非法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摧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的“黑窝点”。二是加大力度开展农药、肥料、种子等种植业投入品市场的检查和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进行跟踪整改,对严重不合格产品和蓄意造假的生产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三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全面开展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用药检查。重点检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记录情况。

在专项整治期间,由区农业局牵头,在10月份开展1次集中监督检查活动,组织对各地农资生产、经营场所(厂、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处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品种和生产经营场所,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在11月份全区集中组织开展1次蔬菜生产过程用药监督检查,依法收缴并查处违规使用甲胺磷等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产品以及蔬菜、果树用药;单质肥料、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精制有机肥等肥料;叶菜、瓜类、茄果类等蔬菜种子;蔬菜、水果、稻米等种植业产品。重点单位:非法生产、经营5种高毒禁用农药(包括混配农药)的企业;替代产品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制假售假和非法生产高毒农药的窝点;近年来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资生产经营场所;主要农产品种植企业、种植大户。重点区域: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此工作由区农业局牵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贸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参与。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获证企业检查率达100%;饲料产品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保持在95%以上;饲料中“瘦肉精”检出率为零。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对进出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力度。重点整顿进口饲料动物源性饲料和进口宠物饲料,检查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许可证号。二是加强对饲料和养殖环节违禁药品和非法添加物的监管工作。坚决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和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以工业级原料或添加剂作为饲料级产品使用的违法行为。三是强化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及产品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规定,客观、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饲料企业设立审查工作,严把饲料企业和饲料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四是加强饲料产品监督抽查,坚决查处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饲料添加剂、宠物饲料和进口饲料。重点单位,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企业,以及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重点区域,以往抽检合格率较低的规模化养殖基地。

此项工作由区畜牧局牵头,区经贸局、工商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

(三)兽药和生猪生产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率达100%。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兽药产品合格率保持80%以上,力争兽药违法案件100%立案查处,兽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保证疫苗质量和有效供应。重点地区自产活猪瘦肉精和其他违禁药品检出率分别降到1%以下,全区进入流通领域猪的二维码耳标佩带率达100%。

2、主要任务。一是对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禁用药物立即收缴销毁,并追查其来源、销售去向,加大禁用药清缴力度;加强对*年以来列入兽药质量通报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发现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废止地标产品,发现禁用药物坚决收缴销毁。二是加强疫苗生产经营管理。加强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坚决捣毁制售假劣疫苗的窝点;加强田间试验、区域试验监管工作,严厉查处假借试验名义违法制售疫苗行为;强化对疫苗供应单位的资质、管理制度、供应记录及冷链条件等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限期整改,发现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加强对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苗供应和监督工作。三是组织标签说明书清查活动。在生产企业查获不规范标签说明书,要监督企业销毁处理;在经营、使用环节查获不规范标签说明书的兽药产品,要禁止经营、使用。四是组织兽药产品监督抽查,查处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期间,计划抽检兽药质量监督样品一批,抽检畜产品药物残留样品一批。五是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推进动物标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查无耳标和无检疫证明生猪的调运、屠宰和产品销售;组织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专项整治期间,由区畜牧局牵头,11月初组织1次集中监督检查活动,对全区牲畜佩带二维码耳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保证11月中旬,全区进入流通领域的猪、牛、羊等牲畜二维码耳标佩带率达100%;11月底全区组织畜禽养殖环节用药集中检查,依法严查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禁用兽药和苏丹红等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禁用兽药(品种见农业部第202号公告、第560号公告,重点查处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非GMP企业的产品和走私进口兽药产品;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抗生素类、驱虫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重点单位,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疫苗生产企业,兽用注射剂生产企业;重点监控企业、有生产假劣兽药记录企业;商品猪养殖场(存栏50头以上),肉禽/蛋禽养殖场(存栏300只以上);乡镇兽医诊疗所/动物医院。重点区域,兽药经营企业,养殖小区统一供药单位;兽药经营集散市场;县、乡、村等基层兽药经营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供应单位。

此项工作由区畜牧局牵头,区经贸局、工商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

(四)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等三类基地,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等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控措施,监管率达到100%;苗种生产单位持证生产率达到100%(自育、自用的除);苗种生产单位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等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控措施,其中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监管率达到100%;三类基地、一定规模养殖场等养殖环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兽药残留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阳性样品的追溯率达到100%;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2、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现场检查。查处苗种生产企业是否领取苗种生产许可证,是否按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苗种生产单位和养殖场是否存贮、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和氯霉素等禁用兽药;养殖单位是否使用限用药物但未遵守休药期制度售卖水产品;三类基地和苗种生产企业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制度。二是加强药残抽检。抽查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养殖基地、出口原料基地和个体小型养殖场禁用兽药残留情况。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发现的违规企业,要依法严厉处罚,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四是推进健康养殖行动。加强对生产者健康养殖技术的培训,继续开展渔业科技入户,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对出口原料基地指导其按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五是强化生产自律。加强对基层协会和渔民合作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指导其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在专项整治期间,由海洋与渔业局牵头,10月份组织全区开展无公害认证水产品集中监督检查,检查各地无认证管理工作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情况;11月份组织1次集中监督检查活动,对全区水产品养殖环节用药集中检查,依法严查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和氯霉素等禁用化学物质的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鱼类、虾蟹类水产品,重点抓好淡水塘鱼的检查。重点单位,未领取苗种生产许可证和未按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生产企业;未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的企业;药残抽检合格率较低的生产企业。重点区域,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养殖基地、出口基地和一般养殖场。重点环节:种苗生产、养成和越冬阶段。

此项工作由区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区经贸局、工商局、农业局、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

(五)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市场假冒“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下同)标志现象得到有效查处;企业用标行为进一步规范;“三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

2、主要任务。一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初级产品和农业系统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监督抽查。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生产企业加工车间(仓库)的“三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产品,依据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理;狠抓原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障“三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获证单位是否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农药、兽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绿色食品获证单位是否执行原料(饲料)订购合同;采收、屠宰或捕捞是否符合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原料及投入品贮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适宜场所。二是开展“三品”认证工作有效性检查。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情况,申报材料、年检资料等文件档案的管理情况,认证审查工作时限执行情况以及“三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建立情况等。三是开展生产经营规范性检查。加强产地环境质量、区域范围及周围污染源受控情况检查,了解获证单位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生产操作行为;检查获证单位生产记录,查看生产记录内容是否完备,估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四是检查必须包装的“三品”是否经包装后上市销售;产品或包装上是否标注标志和发证机构名称;标称“三品”的产品其证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在专项整治期间,由区农业局牵头,在10月份,全区集中组织开展“三品”的监督抽查与督导检查,检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识与认证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情况,打击假冒“三品”行为,维护“三品”品牌形象。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应当包装而未包装上市销售的“三品”产品;产品或包装上未按规定标注标志和发证机构的产品。重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产品质量不符合认证标准的企业。重点区域,主要食用“三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生产企业的加工车间(仓库)。

此项工作由区农业局牵头,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贸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参与。认证无公害蔬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局负责实施,认证无公害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由畜牧局负责实施,认证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由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实施。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检查行动

1、具体目标。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1OO%纳入监测范围,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猪肉中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监测合格率,单项指标平均再提高1-2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品种、范围和频次,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对当地生产、销售的大宗农产品和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农产品监督抽查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和跟踪我省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情况,加大对超标农产品的追查追溯工作力度,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二是对查出问题的中等以上城市批发市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抽检频率和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执法检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强制标准“食用农产品标识》的规定,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包装标识是否按规定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销售者)、生产日期等必须标识的内容;使用添加剂或属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和其他应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四是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治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督促和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自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重点检查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进场销售农产品抽检和建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报告制度等情况,指导、检查中等以上城市批发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情况,确保中等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由各级农业部门、工商、经贸等部门,通过开展监督检查、监测抽查、督查督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本辖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活动。对批发市场没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的地区,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建立制度行动滞后的批发市场,要限期整改;对已建立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要强化指导;对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检疫等标识的,依法查处。

在专项整治期间,由区农业局牵头,9月份和12月份,全区组织2次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活动,对全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养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生产销售的蔬菜、水果、稻米、畜禽、水产品等,开展监测和监督抽查,向社会公开农产品对不合格企业及产品。并根据监督检测结果,农业部门及时与工商部门沟通,督促农产品销售企业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依法查处批发市场和其他流通环节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11月份,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全区集中开展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检查,重点检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是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时,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督促和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自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当地的主导品种和“菜篮子”工程主要品种。重点单位,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全区主要农产品产区、农产品销售集散地。

此项工作由区农业局牵头,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贸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参与。

四、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各地要按国家和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将农产品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班子,建立健全领导和组织机构。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区、镇(办)、村。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负直接责任的责任制,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要加强领导,上下联运,农业部门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牵头单位的职责,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为专项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地和各任务牵头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区农产品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监督检查、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制定农产品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办法,组织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三)强化监督抽查,依法进行查处

各地要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畜禽、水产品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农产品和市场经营流通领域农业投入品质量的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对重要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频次,限期整改,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处理。要突出抓好大案要案查处工作,通过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处理一批产品,查处一批企业,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切实做到事实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对有失职、渎职和违法行为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四)密切工作配合,快速沟通信息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做到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各农产品整治专员单位应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报送材料要全面、系统,应综合各整治行动参与部门的信息,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及时体现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同时,要加强工作沟通,及时指导、督促各地整治工作开展,搜集有关信息。

(五)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技术服务

要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加强对执法人员和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依法经营意识,使生产经营者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农业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和技术服务,结合“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对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安全使用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六)注重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按区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系列宣传队活动,在有关网站和新闻媒体开辟农产品专项整治专栏,介绍专项整治成果,全面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全面宣传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内容与成效,倡导守法经营、安全生产、科学消费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加强检查总结,健全长效机制

区农产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区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全面及时了解全区工作进展,总结阶段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展和成效,研究解决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五、时间安排

(一)组织部署阶段(10月份)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小组研究制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全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1O月30日前,要求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具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启动并全面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下旬-12月初)

各地根据制定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全力整治。11月初,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小组检查各镇(办)开展情况。

篇10

一是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已达438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2000万亩。全省已建立42个地(市)、县(含8个农垦分局)286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个。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到81个(国家级35个、省级46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全省已累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其中,四大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业标准覆盖率已达到75%以上;农垦系统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已达到100%。绿色畜禽饲养量1286万头(只)。绿色产业生产总量1581万吨,产值498万元。二是绿色农产品认证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我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已达787个,生产总量111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238个,生产总量802万吨。同时,认证领域已扩大到粮油、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糖酒、畜禽、蔬菜、经济作物、山野菜、食用菌、林特产品、生产资料等领域。三是绿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省制定实施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绿色食品开发从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操作标准到产品加工标准,坚持全程标准化,有效地提高了全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四是绿色食品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户,其中国家级和省级75户,全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73亿元,占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24.4%,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产供销相连接的绿色玉米、大豆、大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不平衡和诸多不足之处。一是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大部分的绿色食品的种养殖生产以家庭、个人为单元,规模、资金、产量上不去,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龙头企业自身不够强大,引导和带动作用不突出;二是品牌意识偏差、狭隘。产品生产者都想出自己的名、创自己的牌子,造成一个地域同个品种多个牌子,缺乏影响力和规模效益;三是产品生产者过分依赖天然优势,科学种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只顾眼前利益,单一追求产量,盲目滥用投入品,缺乏绿色、保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四是多数绿色食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标准不统一,操作技术不规范。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统装粗货多、精包装细货少;五是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检验、检测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以下基本上没有,适时的现场鉴别性检验、检测根本没有,批量检验、检测的覆盖率极低。全方位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科学数据支持;六是绿色食品市场混乱。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的力度和规范性,有待于加强和提高。鱼龙混杂、冒名顶替、优质不优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省内对外埠产品的准入滞后,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前提。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根据我局“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做大作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一)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

1、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工作。

2、狠抓绿色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和参照国际农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制定全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等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措施。同时制定出台安全农产品的农业种植、畜禽饲养等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管理档案,以利于农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农业投入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加工原料采购的监管,以保证企业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依法规范企业使用安全食品质量认证标志;

(2)严格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特别是严把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关,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化管理,并严格监管措施,从而使农业生产者从传统的无约束、随机生产转向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以保证生产中全程质量控制;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监督,把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质量认证标志的监督管理和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依法维护全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4)强化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登记、生产许可使用管理工作。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支持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建设,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内容与承担任务相适应,建设布局与无公害食品区域布局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以省级检测为主,区域性检测为辅,以重点市县为基础,各级检测系统的配置水平达到国家农产品检测指标的基本要求;

(5)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

(6)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7)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

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工作。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以蔬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探索“IC卡管理”、“联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

(二)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

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运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企业自律三管齐下的办法,遏制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逐一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规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高危、中危、低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别实行A、B、C分类分级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措施,确保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到位;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等五项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建立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

3、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

规范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规范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严格依法予以查处。

(三)加大对绿色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开展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

重点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绿色食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逐步建立并强化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不合格绿色食品的退市监管,依法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完善相关的处置措施。同时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

2、健全食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自检体系建设

向社会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和电子商务,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进企业自检体系建设,积极督促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和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严格的进货检验制度,配备必要的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委托检验制度,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四)扶持壮大龙头绿色食品企业

通过“抓龙头、抓源头、抓典型”,大力扶持龙头绿色食品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壮大。抓龙头就是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通过推荐诚信放心食品企业,推广企业生产经营示范文本,推进食品全链条良好生产规范(GMP、HACCP)和建设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等措施,提高我省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食品支柱产业。抓源头就是要抓住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大好机遇,通过绿色龙头企业的食品安全良性带动,引导绿色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组织模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发挥我省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无公害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无公害农畜产品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走农业绿色化道路。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作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的地位。抓典型就是选择东宁黑木耳等我省典型优势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突出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产业的原则,整合优势食品产业的品牌和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业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诚实信用体系等4大体系,推进优势食品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工厂化,并通过东宁黑木耳等典型优势产业的规范与提高,不断探索以食品安全为品牌推进我省优势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1)落实《全国食品标准20*一20*年发展计划》和《全国农业标准20*一20*年发展计划》;

(2)加强“三绿工程”和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审查制定酒类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以及屠宰加工行业等标准。

2、验、检测体系建设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2)扶持、整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食品(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加强市(地)、县的食品(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

(3)加快省部级质检中心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3、对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大力调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结构,切实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4、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1)全省各市地县都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一批基础较好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地)、县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知识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经营档案、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2)逐步推广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基础标准和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