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绿色智慧医院 智能化 信息化 规划 设计

【Abstract】Green intelligent hospital is the new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hospital. This paper presents green intellectual hospital planning overall objective, framework and principle, and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green intelligent design of hospital.

【Key words】Green intelligent hospital; Intelligent;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Design

综 述

绿色智慧医院是在医院建筑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和医疗设备数字化基础上提出的新功能要求。其理念是更加关注医院在全寿命周期里实现可持续规划、可持续性设计、可持续性施工、可持续性运营、可持续处置等。

绿色智慧医院建设正越来越成为数字化医院竞争力与创新力的关键行为, 医院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未来医院创新动力和发展方向。

1、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太极楼宇本部,根据绿色智能建筑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和设计方案,它标志着太极楼宇已从传统的数字化医院集成商,跃身于先进的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和设计提供商。

1.1规划总体目标

绿色智慧医院规划必须以满足卫生部《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简称“3521”工程)要求为总体目标。“3521”工程是建设国家、省、区域(省辖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基于基础平台的五大重点业务领域应用信息系统、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一个卫生信息专业网络及信息标准体系与信息安全体系,具体内容如图1。

图1 十二五“3521”工程内容

在满足十二五卫生部规划“3521”工程总要求下,还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就医流程最优化

充分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对于现有传统就医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提升与改造,使就医流程最优化。

就医环境人性化

通过医院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医生、病人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舒适、便利、节能和智慧的就医环境;

医疗质量最佳化

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及集成,让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为快速准确诊断奠定良好基础;并通过辅助诊疗系统的开发,提高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性。同时,也能把医生护师各种可能的差错降到最低,达到医疗质量最佳化。

工作效率最高化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 将各种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摆药机)和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引入到医院数字化建设中,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病历电子化

深刻理解电子病历的内涵,丰富原有病例的内容,把包括 CT、MRI、X 线、超声、心电图和手术麻醉等影像图片、声像动态及神经电生理信号等全新的信息记录在案,使病历更加直观和全面,确保医疗信息的完整性。

决策科学化

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和诊疗数据仓库等系统,使得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和诊疗决策水平。

办公自动化

建立医院医疗管理公文流转办公的自动化和日常工作管理的自动化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区域化

针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为实现院内、院间的区域医疗服务打好基础。

软件标准化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把软件的标准化作为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贯穿始终。包括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和接口代码,如采用 HL7、DICOM3.0 等医疗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各种代码如疾病、药品和诊疗等代码,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标准代码,医院内部的患者 ID 号也应尽量采用统一的代码如身份证号码等。

1.2 规划总体架构

太极楼宇绿色智慧医院规划总体规划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太极楼宇绿色智慧医院总体规划结构图

太极绿色智慧医院规划架构由基础业务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构成;

基础业务层包含医院建筑智能化基础系统、医院医疗智能化专用系统和医院医疗设施(设备)自动化系统。

网络传输层为绿色智慧医院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多种网络传输方式为医院各种应用提供可能,如目前医院应用最多最广最热的移动无线医疗;

篇2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应用

1、引言

近年来,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恰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相关概念

2、1智能家居

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表示。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onic 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Home)、网络家居(Network Home)、智能家庭/建筑(Intelligent Home/Building),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法。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

2、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3、智能家居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步骤。智能家居能够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居住区都拥有了智能家居,那么,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就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的魅力。可以说,智能家居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系统。智慧城市建设,必然离不开智能家居的应用。

4、智能家居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4、1一般应用

最近两年,人们会在电视节目、报纸、网络媒体中经常性看到关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报道,像家里没有人,有小偷进入或者发生火灾,主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处理等等。而且,智能家居产品,可以满足上班族特别是白领的很多需求,他们只需轻轻按一两个键就可以实现家庭监控﹑预警等诸多功能。对于一个家庭智能家居系统产品来说,起码应包括娱乐﹑安防﹑家庭自动化等几方面的产品。(1)娱乐包括数字客厅﹑智能影音﹑电影厅﹑配套音视频面板﹑喇叭等,主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家庭影院的效果。(2)安防产品主要包括声光警告﹑光电对射﹑红外等。安防产品可以实现当有陌生人闯入,监控系统首先会响起警报音,并且打开窗帘和灯光以吓阻闯入者,主人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或在卧室的电视机上就可以全程监控闯入者。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自动通知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也可以联动110直接报警。(3)家庭自动化产品包括门禁系列、温控系列、感应系列、联网系列、调光系列等,这些产品可以让主人进入房间时,灯光、窗帘、背景音乐会自动打开,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设置各种模式,完成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控制。

4、2案例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智能家居工程案例中,包括的内容有:

4、2、1入户门

(1)入户门设置灯光感应器,主人回家或客人来访时,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开锁和客人按门铃,灯光过后会自动延时熄灭。(2)入户门设置室内定点监控控摄像机,记录进入人员的出入情况。实现24小时监控。

4、2、2大厅

(1)大厅内设置自动照明开关,主人进入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行走和操作触摸屏,并延时熄灭。(2)大厅集中控制触摸屏:可实现的功能有:1)开启大厅部分灯光;大厅全部灯光系统,直达主卧室的灯光系统。2) 开启宅内背景音乐系统。3)可设置“回家模式”,完成撤防、开启大厅灯光、开启指定区域背景音乐、开启指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4)可设置“离家模式”按键:完成安防设防,关闭全宅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工作。5)可设置全宅灯光的全开或全关,也可设置迎客模式键,大厅和起居室的灯光全部打开,喜迎客人;当主人进入衣帽间或洗手间,灯光自动打开,延时并于离开后熄灭。

4、2、3自动车库识别

(1)主人开车到达车库门时,按动车库门遥控开关,车库门自动打开,车辆进入后,主人下车,灯光自动打开,并延时等主人离开车库后熄灭。(2)车库进入室内的门口设置情景面板,可启动“夜间回家模式”(联动撤防、启动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同时打开大厅或起居室等制定区域的灯光;或者一键启动门口到主卧室沿途的灯光照明);当离家时,在进入车库前一键启动“离家模式”,(联动设防、关闭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灯光系统、音视频电源系统,窗帘系统,泳池设备等等子系统)。(3)主人进入室内后,走廊灯光自动打开,穿过走廊后,灯光自动熄灭。

篇3

——注重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规划布局的同步与协调,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同步与协调,城市建设管理与产业发展升级的同步与协调,实现城市新区集约、集中、集聚发展。

不过几年,原本鲜见人影的茶园新区就车马喧嚣起来。

双向八车道上,车流不息;道路两旁,楼房林立。

雏菊,在人行道上吐露金黄。企业想越过这片金黄,得经过层层“选拔”——亩产不低于600万元。

十年前,这里不过是一片荒地,而今已成一座靓丽新城。

茶园新区蝶变的秘诀何在?

规划破题

2005年9月12日,重庆城市副中心设计方案评审会场。

数家设计单位的代表屏住呼吸,翘首等待结果的宣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方案获得茶园副中心城市设计第一名。”声音铿锵落地。

时任茶园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勇舒了一口气。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立“茶园新区成为重庆城市副中心之一”,茶园新区和两江新区、西永组团一起,成为推动重庆城镇化的“三驾马车”。

2000年,茶园以工业园区的身份挂牌。而现在,从14.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摇身变为120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瞬间“膨胀”的茶园新区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是如何规划布局。

“这将决定新区的未来!”马勇笃信。

2004年初,马勇曾带队前往苏州。

苏州工业园区是当时全国园区的样本,但这次考察,马勇却发现它也曾经历“病痛”折磨。

为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园区内只有清一色的厂房,没有任何住宅、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每天上班,动用大量公交车将工人运送到园区,下班时又将其送回。期间,车辆只能闲置”。

因为产、城发育不同步,园区和城市发展受到阻滞。

“如果茶园这样产、城分头发展,将是一场恶梦。”马勇看到了危机。

为避免重蹈“空城”覆辙,2005年6月,重庆市规划局和茶园新区管委会,联手向全球征集茶园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国AREP公司、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著名设计机构,闻讯而来。

最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因整体性强、功能分区合理夺得桂冠。

“规划的三块集中工业用地,如三足分布在不同方向,足与足之间通过两大湿地公园连接起来,同时三足周围环绕着商务中心、证券中心、电视媒体中心、市民中心、SHOPPINGMALL浮岛嘉年华、SOHO、博物馆、体育俱乐部、酒店等功能设施。”马勇说。

时间上同步推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茶园新区产城联动之路由此破题。

群狼战略

2009年11月5日,茶园新区管委会三楼办公室。

凝视窗外整齐的现代化厂房,刚履新茶园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夏正刚又喜又忧。从最初的临时办公楼和寥寥数家企业开始,在南岸区政府的领导下发展迅速。几年来,茶园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等各项经济指标,在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中一直名列前茅。

2004年,茶园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2005年,这一指标翻了一倍,达到40亿元。

但勃勃生机之下,却潜藏危机。

由于入驻门槛低,园区几十家企业里竟囊括了十几个行业——机电、印刷、制药、造纸、制衣、农产品加工等。

如此“大杂烩”,怎能支撑一个城市副中心发育壮大?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动力,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何来人气?”在管委会召开的专题会上,大家纷纷建言。

“靠‘散打’走不远,必须实行群狼战略,让产业集群化。”

“产业集聚不能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不能是产业与产业的堆砌,必须是产业链之间的互补联动。”

“刚入驻的国虹集团年产值上亿元,何不以此为‘点’向外拓展?”

随后,管委会深入考察——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很大,但光靠国虹集团一家独臂难撑。

对此,管委会班子得出结论:大力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从“点”至“线”,再至“面”至“网”,形成立体化产业协同。

产业大战即将打响,而另一道难题却迎面而来。

筑巢引凤

“公司招不进高级人才!”2006年初,国虹集团向管委会抱怨,“高端人才看重生活品质,一看工作地点就什么都不谈了!”

国虹集团坐落在茶园新区核心地段,出门三公里,竟难找到一个小卖部。

“过来开小超市吧,我们提供门面,免租金。”管委会主动找小商户。

“不去,那里人都没得,卖给谁。”小商户拒绝。

管委会陷入窘境:“连小卖部都引不来,如何聚集产业?”

“必须同步打造城市配套设施!”管委会决定。

首先“开刀”的就是横亘在主城与茶园之间的铜锣山,它是茶园开门迎客的一道障碍。

随后,慈母山隧道工程开始动工,按照方案,慈母山隧道将西接朝天门大桥、黄桷湾立交,东连茶园的通江大道,形成快速路网。

与此同时,茶园新区还形成了以茶园换乘枢纽、迪马公交枢纽、茶园临时换乘中心等九个公交枢纽——市中心与茶园的距离越来越近。

不仅如此,饱受污染之苦的苦溪河也成为重点攻关目标——2009年,苦溪河下游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河道两岸进行大面积绿化,并布置绿色景观和休闲设施。

茶园一天天变样,但管委会并未停止造城的脚步。“茶园新区有10万余亩天然森林,应利用这个先天优势,建一座绿色城市。”随后,点线面融合布局的绿地与公园迎风铺展,改变了茶园新区的冰冷气息。

“有了宜居之形还不够,还得有城市内涵。”茶园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部领导坐不住了。

在区委、区政府的合力推动下,重庆市11中、南岸珊瑚小学、南坪实验幼儿园等名校纷纷进驻,“我们的目标是每2万人有一所小学、3.5万人有一所中学”。

为给产业提供人才支撑,茶园新区划出一平方公里,兴建职教园。

岭顿商业长廊、同景国际配套商业、庆隆希尔顿酒店商业小镇等特色商业社区纷纷开建。

达尔康医院、重医附二院江南医院、重庆市东南医院入驻。

…………

倾力打造之后,一座新城脱胎而出。

而产业之战,也在同步打响。

产业航母

2008年10月,初秋微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要成立分院了!”茶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峰一脸激动。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是中国最大通信检测机构,为3G手机颁发入网认证,“这是天大的机遇”。

此时,茶园新区产业之战经过一年猛拼,正进入关键期。

从2007年开始,茶园新区开始着力打造以移动终端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泰塑胶公司、鼎 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相继入驻茶园。

一个个“点”的落地,形成了工业设计、PCB模组、注塑喷涂、电池生产等手机配套产业“线”。

如何将这条“线”拓展为“面”,茶园新区久攻不下。

“如果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分院能落户茶园,完成这个‘面’就不难了。”何峰说。

茶园新区管委会联手市信息产业局(现已并入市经信委),公关工信部。

“在深圳有几千家手机厂,而南岸茶园只有国虹集团一家,为一家企业开设一个分院没必要。”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否定提议。

危急关头,在市政府和区政府的率领下,茶园新区打响两大战役。

一是继续公关——“要成立分院,就需要高端人才加盟。茶园新区不是工业园区,而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具有吸引高端人才的软环境。”

二是争取3G基地落户——2009年3月,中国首个3G基地落户茶园新区,包括IBM在内的多家世界级TD通讯公司入驻茶园。

工信部动心了。

2010年,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落户茶园,相关企业将在家门口享受到通信设备测试、认证、技术评估等高端服务。

茶园新区就此站上3G时代技术潮头,移动终端产业由“线”扩展成“面”。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一落户,立即变为“磁石”,国信通、宝捷讯等手机整机企业随之入驻。

随着手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一体化运营体系成型,电子信息产业之“网”全面铺开。

茶园电子信息产业,就此形成了庞大集群。

与此同时,电器制造业、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也以集群发展之势,不断茁壮成长。

2010年,茶园新区三个工业园区合为一体,茶园新区的“产业航母”就此形成。

高端升级

2012年6月1日,下午4时45分,下课铃响,中学生张嘉格走向校门。

张嘉格持门禁卡,朝紧闭的铁门轻轻一晃。

绿灯闪烁,铁门打开。

同时,张嘉格母亲邓红葵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学校放学,张嘉格出校门。

从学校试点“家校一卡通”以来,邓红葵每天都要收到几条类似的短信——连消费、用水等情况都一一在列。

“‘家校一卡通’作为校园应用项目,只是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小试牛刀。”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重庆)副总经理谢志远说。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随城市升级换代了。”邓红葵感慨。

这声感慨,源于茶园新区的高端出击战略。

近几年,茶园新区经济增速在重庆已趋前列。

“十几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园区,年产值能达600多亿元。茶园新区才400多亿元,还大有可为。”再次就任茶园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马勇不甘心。

“全世界的物联网建设都处于探索阶段,这是中国和全球在电子信息领域唯一同步起跑的产业。”茶园新区决定“吃螃蟹”。

随后,经多方衔接,市政府、区政府相关领导带领团队开始出击“物联网”。

2010年12月,茶园新区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在此吸引下,2011年11月,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落户茶园新区。紧接着,北大方正、源通世纪等企业纷至沓来。

2015年,茶园新区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1500亿元。

产业与城市的高度融合,开始推动茶园新区向智慧新城转变。

2013年,茶园新区中小学全部安装“家校一卡通”;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江南小区安装“宜居通”;400台电梯安装“电梯卫士”……家居、市政、交通、物流、安防、环保、医疗等领域,一一开始引入“智能化”。

产城融合的智慧新城,开始聚集人气——国虹集团首席技术官陈维富举家迁进茶园。

“公司出门五分钟,就是生态商圈、轻轨车站……我很享受这里的新生活。”陈维富说。

“2011年至今,公司引进工程师近200人,流失率为零。”国虹集团副总裁郑克江满是欣喜。

茶园新区的产城融合之路还在延续。

2012年,经开区拓展至茶园。“这预示,茶园新区管委会的工作重点转向城市功能配套和社会事业建设。”茶园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永华接过城市建设的重担。

2012年底,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明确提出,南岸区将举全区之力,把茶园新区打造为“创业园、新都会、智慧城”——一座产业与城市和谐,城市与自然和谐,经济和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江南新城。

十几年历程,一片荆棘荒地,通过产城融合,摇身变为产值突破千亿元、容纳100万人的智慧新城,而现在,一幅新的蓝图——“江南新城,一生之城”又徐徐展开。

【经验集锦】

两江新区:“生态+产业+城市”同步推进

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开发新区,两江新区按照“生态最美、环境最优、山水突出、个性鲜明”的目标,努力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宜居新区,建设具有现代功能的国际化城市。

智能化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空港、水港、铁路港、保税港、信息港为重点的功能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江总部基地、国际品牌港、中欧商贸城、生命科学园、创新创业城、国际影视城等综合性项目建设。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实施了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建筑集中连片应用示范区等项目;开展了数字城管、保税物流便捷通关、“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大量智慧城市建设。

“五园合一”搭建产业平台。邀请著名规划大师彼得·卡尔索普主持规划设计。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按照产城同步、产业融合的原则,集产业园、创新园、家园、物流园、生态园“五园合一”,为产业入驻搭建优质的承接载体。如水土高新园区在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同时,积极配套家园、生态园——开建4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7万平方米的云顶山公园、6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广场等。

注重生态与产城的平衡。水域、山地和生态面积占去两江新区近一半,总规模近6000亩的龙湾中央城市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三大城市森林公园,使两江新区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协调分布。按“江山叠翠,绿网融城”的规划理念和“一带、四楔、十廊、百园、绿网”的空间布局,两江新区又实施四山森林屏障工程、横向森林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区建设工程、两江滨江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空间建设工程和城市森林绿网建设工程。

强化农转城人员融入。按照“一改六好”(即“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的标准建设了新型安置房,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落户入园企业拿出15%的就业岗位给农转城人员,实施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日常培训,让农转城人员逐渐融入城市。

西永组团:三位一体推进产城融合

重庆西永组团位于歌乐山和缙云山之间,是重庆城市副中心之一,其规划范围包括西永镇、土主镇、陈家桥镇和虎溪镇四个镇域范围。通过准确定位,西永组团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之路。

借势教育产业。位于西永组团的大学城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市内高校入驻园区,在较短时间内积聚了15所大学,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使西永组团一跃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积聚了大量技术人才。

拓展全产业链。通过深刻把握世界IT产业链向亚洲转移的趋势,2005年建设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吸引惠普、富士康等IT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16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西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同时,西永积极拓展电子产品产业链,涵盖笔电、平板电脑、打印机、手机、相机、显示器、服务器等众多种类,集成电路、电子产品制造和软件研发三大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规模。

打造商贸中心。规划400余万平方米商业配套、219万平方米中央商业区,倾力打造西永城市商贸中心区,为大学城、微电园、铁路物流园三大高地提供以居住、商贸服务为主,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为辅的多种配套服务,并在每个居住区域内规划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幼儿园。规划建设总规模达297.6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由园区统一分配给IT工人居住,可容纳10万人。?笊

【专家观点】

重庆的城市新区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用地混合功能和多元聚居模式。将工作、生活、交通、游憩等功能相对集中和有机融合,通过对空间和功能有组织地控制,实现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减少跨组团的长距离出行,为市民创造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环境宜居、社会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用地以集中紧凑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通过相对集中的混合土地利用,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促使人口和经济地集中,保持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活力,有利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采取混合居住模式,可让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的人在同一个大型集聚区中,共享高水平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使居民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享受均等化的生活服务和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规模按比例配置,同时保障性住房要尽量安排在公共交通干线和站点周边。

——重庆市规划局城市规划师 王法成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规划、资金、土地等原因,往往造成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所以这方面要强化:一要强化交通先行,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提高中心城区、新城、重点镇、郊区、产业园区的交通通达性,构建高密度、大容量、多形态、无缝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二要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推进一些园区市政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在不同城市空间的交集地带,按照共享共用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适当的市政设施;三要强化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理念,完善环保设施的布局,加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李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