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无效的问题;有效活动;典例分析

有效的小组活动设计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有效的小组活动设计对落实新课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和整合教材,很难设计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活动,会使我们的课堂被动。

一堂课的好与坏,往往在学生进行输出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发现学生吸收的如何?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发现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许多的不足和差距,什么才是最适合学生接收知识的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几个案例: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老师上课如果看不到闪闪发亮的眼睛,那就说明我们在无视学生,那么何谈“以生为本”,下面就是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实施的时候,她就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情”,在进行了反思改进后是不是使课堂更加的有效了呢?

Unit3《What color is it?》

教学片断:本周我们进行了第三单元《What color is it?》中第二课时的学习,其中在第二课时中有一个环节是对第一课时的一个巩固和提高,我在听同组老师的课时,发现老师是这样设计和评价的:

老师要求:假如这是你的房间,你的朋友来到你的房间参观,请用你所学的知识,把你的房间介绍给你的朋友们。

学生活动:六个同学一个小组开始讨论,并且用到了所学到的句型: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t is… ―What color is it?

―It is … ―Spell it, please.

教师评价:把全班十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分别用A、B、C代表,然后从三个大组中各选一组进行展示,然后按照展示优劣给大组得分10、8、6。

课堂观察:1.首先课堂上老师的要求是介绍自己的房间,那只需要一个同学介绍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不太理解老师的意图,很多中下游的学生会成为一种看客,或者叫做牺牲品,我有的时候发现因为初一的孩子们看到老师要加分,迫切的想展示,但是组里还有稍差的学生,所以很多好的学生就让差的学生少说,一句或者半句。

2.活动场面看着很热闹,但是实效性并不是很强,第一目前他们所学的对话的水平,基本都是机械的简单的操练,并没有多少创造,而且展示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因为场景设置的本身就是假的。

反思改进:

老师的要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新的句型:―What is this/that?―What color is it?等等,请大家结合第一单元所学到的问候语,两个或三个同学编一个对话描述一个我们教师的物品以及他们的颜色。学生活动:小组里两人或者三人合作,就像是朋友见面自由聊天一样,介绍班级物品。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实在课堂实施的时候,老师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就能够在某个老师的课堂上学得好,有的学生在另外老师的课堂上就学不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师的心没有和学生一起跳动,那么来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是不是和学生一起跳动了呢?

Unit5《Is this your sister?》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第五单元《Is this your sister?》复习课。

语言目标及功能:学会运用陈述性的语言,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家庭照片。

任务设计:根据本单元的复习目标,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任务:Where is your parent? Who are they?,要求学生根据以下的语言模式,两两合作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照片:

―Hi, I’m____. ―Here are ___ photos of …./Here is a photo of ……

___and ___are in the first photo. These are my …

In the next picture are my … These …are my … I love my family.

操作过程:T:请根据你的合作伙伴的介绍,选择一张你伙伴的家庭照片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可以练习Here be…句型,还可以练习到his/her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学生似乎是听懂了,拿着照片开始相互介绍,教室开始活跃起来,大约三分钟后,我停止了学生活动,但是居然没有人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我认为没有学生主动展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准备好,第二就是老师没有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导致学生虽然在说,但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第三就是老师没有给与一定的示范或者将任务分解,由易到难,老师应该耐心的给学生指导或者示范,这个很重要。

教学改进:在第二班级上课的时候,我将自己的任务进行这样的细化:1.首先在进行这样的任务之前,让学生先熟悉句型,在小组里进行对于自己的家庭照片的描述。2.任务布置之后,我和一个同学进行了model示范,先我们两个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照片,然后再用别人的家庭照片进行介绍。

效果:用时5分钟,在进行展示的时候,有一半的学生积极的举手进行展示,而且很流畅。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谈”以生为本”,课堂“翻转”,如何能够真正的做到呢?只有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翻看自己的实际教学,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口号”只会误导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1.高中英语阅读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1.1 提问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常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增多。但是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可能引发一些负面的影响。如:(1)问题的角度把握不到位。如果教师设计的数量及覆盖面由于质量低,就使得学生对文章阅读以及语言的学习与理解只能处于基础状态。 (2)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性较多。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不再用心阅读文章,转化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学生阅读的控制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1.2 对话式。在提问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下,出现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课程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使教师与学生能更加融合。但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在于:(1)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注重情景的设计,有时就会有几种情景设计不连贯,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偏离。(2)回答代替互动。如果教师注重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课堂交流就成了简单的应答活动。(3)缺乏逻辑性思维。教师为了是口头交际的教学情景跟方便,常常忽略了多种情景结合的主题。

1.3 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首先由教师进行备课,其次在课堂上布置讨论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讨论总结。但是,讨论模式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阅读材料。所以讨论式只是一种片面且单一的教学模式。

2.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目标

2.1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是把任务作为课堂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大概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其中心应该是意义,以意义为中心的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2)任务的亮点在于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种交际问题必须是源自于现实世界。而且要能具体的贴近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够让学生们充满兴趣并对此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3)任务的设计应该注意到任务的完成,证明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任务的完成情况。

2.2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养成,教师在这个目标中发挥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的阅读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助和互动。发掘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以此来完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首先,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从学生的日常的社会生活及认知层次出发,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感情态度,以及能够积极自主的学习。

其次,教师要以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角色进入到阅读教学中,并以如何让学生"学"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再次,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接受并且满足更多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提供学生从多方面获取语言信息,并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应用到阅读实践中。

3.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及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后续。接下来我们结合教材WE LOVE ENGLISH---BOOK II---UNIT FOUR;AT THE ZOO这一课来展示一下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3.1 任务准备: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到课堂时间内应该学习的词、句、对话等知识。可分为以下几点:

a.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

b.培养学生的兴趣。

c.让学生尽快熟悉规定的话题和语境。

d.掌握关键的课堂知识并搜集用于写作的素材等。

如在AT THE ZOO这一课中,其目标为:

a.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听、说、读关于描述动物的名字、颜色和外形特征等词、或者句子、小故事等;能简单的在提示下写出应掌握的单词和句子;了解元音字母"O"和"U"的读法和其在单词中的读音。

b.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合作的态度。

c.使课堂学到的也能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简单英语,学会主动思考和联系,将学到的简单词汇运用到生活中。

3.2 任务实践:这是教师指导学生并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实践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化,比如手工制作,唱歌,讲故事,角色扮演、讨论等。在AT THE ZOO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们课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物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贴在墙上,然后五人一组进行游园活动,每组内的成员都能轮流当小导游来为其他同学介绍黑板上的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颜色以及身体特征等,其他人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3.3 任务后续: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同类的文章或者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关键词,然后进行复述。使学生们能够纠正错误,也方便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分析: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同学们将自己社会经验和实际生活融入进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篇3

 

一、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五、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

 

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是学生与教师以网络为平台就某一案例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并就某一问题交换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案例进行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实现群体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引导讨论方向,并提出疑问和指出不足。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营销;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1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案例教学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又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将企业营销的书面描述即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人企业营销情景现场,探寻企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法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所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因其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唯一答案,不求集合效应,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3案例教学是互动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辩论、编写发言提纲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逐步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汽车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1.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2.课堂实施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3.课后检验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一般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3.1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共同探讨,因而教学组织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在案例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做好案例教学准备,认真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井得出结论,学生则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和教师争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2.鼓励创新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3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首要环节。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或编写案例。案例本身应以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点,在整体框架上尊重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其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案例选择上应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企业公司组织所作的客观调查,应具针对性和全面性。在案例内容编撰及问题设定下,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宪和:《市场营销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宋小敏:《市场营销案例实例与评析》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4]陈建平等:《企划与企划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案例

一、教师的主要工作

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要想使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效果显著,就需要对案例进行科学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设计。①查阅各种市场营销类资料,教师可以从以往的资料中找出典型的市场营销事件,并且结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制作案例。②在相关企业中收集案例,教师可以亲自到不同类别的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进行收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2.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案例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例如,在市场营销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教学资料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以及查阅资料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的信息点,来查阅相关的资料。此外,教师还应统计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案例问题内容的解决思路,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案例问题的谈论以及资料查询,教师可通过分组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意识,从而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相关的手段和措施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2]。例如,教师在对市场营销案例所应用的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分析时提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即鼓励学生从不同问题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思路,并通过不同观点辩论的方式,来调动起学生应用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对于学生讨论中有价值的发言,教师可记录在黑板上,这是帮助学生厘清思考问题思路的有效方法。4.总结案例分析情况当学生讨论完教师安排的市场营销案例后,要通过撰写相关的案例分析报告,来总结教学内容的优势和缺陷。这样一来,在日后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就减少作用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的时间[3]。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案例分析的总结报告。首先,评价学生参与案例教学讨论积极性情况,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心。同时,还要对发言所表达的内容思路进行评价,以纠正其不成熟的解决问题方法。其次,通过强调案例中体现出市场营销教学理论的知识点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总结案例分析讨论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从不断的经验总结中提高市场营销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

1.进行案例分析前的必要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去,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反复阅读,先对案例进行通读,然后详细分析其中的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反复阅读之后,学生要找出案例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并结合市场营销中的知识内容对这一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不够完备,学生还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从而使案例的分析更加完善。例如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如果不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分析。针对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提出应对策略。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2.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针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每个学生均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案例进行分析,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组织讨论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向他人分享。此外,其他学生还要认真分析其他学生对案例的看法。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每组学派出代表阐述对案例的看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1.科学选择教学案例案例选择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市场营销教学的质量,在市场营销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着典型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首先在典型性方面,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市场营销案例,针对案例中所存在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展现案例的理论价值,与当前市场营销的实际情况密切相联系。其二需要关注其可操作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充分投入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市场营销教学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客观影响等等,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能够使用的各类知识,解决各类生活中的市场营销问题。2.案例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看法,提问学生的观点,并通过适当引导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结束语

市场营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价值,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市场营销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选择教学案例,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真正发挥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应用价值,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巍,席小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3):62-64.

[2]张娟.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1(32):302.

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学生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把理论知识糅合到实践活动中,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应用营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将来营销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探讨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中应用的有关问题。

1、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优势

市场营销学作为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应用于实践。对于上述教学目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达成的,而案例教学为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或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学中,教师由知识复述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案例的导演者和指挥者;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者转变为积极地参与者,实践的创造者,最终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包含有待解决与决策的特定管理情景,让学生个人和团体去分析、诊断和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市场营销学案例选择的原则

为了达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它既要包含理论知识的应用,又要富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因子,必须精心选取。

2.1 案例内容的编排要循序渐进

案例内容的编排非常重要,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一般从阐述概念性的、简单、单一的案例分析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的大型案例研讨。如,营销案例分析中,首先让学生分析的就是有关营销观念的案例,然后是关于营销环境、市场定位、4P等内容的案例,最后才是综合性案例。

2.2 案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生活

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从本身的经历中去分析。如,营销案例分析中,“北京安贞华联商厦返券风波”案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案例内容的涉及范围要广泛

案例教学时,案例的选择不能就事论事,要使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在提供案例的同时,提供相关的资料链接,或指导学生提前去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案例“联通UP新势力与移动动感地带之间的竞争”,学生在案例分析前,要了解有关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资料,即可掌握中国两大通讯巨头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对案例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

2.4 案例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前瞻性

教学时,要选择一些企业刚刚发生的活动或发生很久但尚未完成的一些项目,并通过前瞻性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去探究其意图,分析未来的走向,更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0年末,“联想收购IBM全球化业务”事件,可设置前瞻性的问题如:“联想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和劣势”、“收购IBM业务给联想带来了什么机遇?”等,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3、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从案例教学的实际活动上看,它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将学生推到了前台,由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活动,教师则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3.1 学生角色的转变

案例教学中,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从教材中或教材外去挑选他们喜欢并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根据选定的案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组的不同观点,互相发问,锻炼了学生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反应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案例情景表演,更给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案例分析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在每个案例分析之前,就案例中涉及到的主要理论知识,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俗易懂的介绍给大家,以辅助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理解。另外案例分析中,教师要进行中间调节,正确去引导大家。同时案例分析结束时,教师都要做总结性点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3 教学相长的体现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授者而且也是学习者。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时刻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自身知识和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市场营销学的案例教学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其在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琼,屈育红.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园导刊》,2011.5.

篇7

一、案例展示

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 题:原电池

课 型:新知识教学

案例形式:教学设计――原电池工作原理

二、案例的分析

“原电池”在学生头脑是一个陌生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很有可能存在相异构想,对于“原电池

”的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构建起“原电池模型”。教学处理方式对学生原电池模型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来探讨教学对于学生“原电池”学习的具体影响。选择高二年级两个水平相当的理科重点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讲解“原电池及其应用”整节知识。(教学设计1、2分别对应的授课班级称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教学引入: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指出讨论的相关内容。[2]

实验班从能源的角度引入,直接引入原电池的概念

对比班是从趣味电池出发,为建立原电池模型作铺垫。

教学环节1:是帮助学生构建原电池模型。

实验班引入“盐桥”模型,围绕“电流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构建的模型比对比班更为本质,思维的关注点在于正负极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

对比班则围绕“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班建构的模型是出于宏观层面的,具体的落脚点是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模型所提供的材料

教学环节2:均是为了使学生巩固上一环节构建的原电池模型,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书写电极反应,认识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同时明确Fe―NaCl―C模型的电极反应,为讨论钢铁腐蚀打下基础。在实验班中,增加了对Zn―ZnSO4ZnSO4―Cu模型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盐桥”模型[3]

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1.测查工具

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均采用了相应的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测查,实验班和对比班使用的测试题是相同的。测查一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是测查学生对于基本的原电池模型的分析能力。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正式讲新课以前,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不同的教学处理下建立的原电池模型在分析简单原电池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见测查问卷1)

第2部分是测查学生应用原电池模型分析金属防腐措施的原理。测查的时间是学生学习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整节知识以后。测查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生活中与原电池原理密切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准确抽提出原电池模型,分析电极以及电极反应,并且进行正确描述。[4]

2.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关于学生对于基本原电池模型分析能力的测查结果及其分析讨论

测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均正确率很高,正确率在85%以上,对比班的结果要略好于实验班。对比班在判断Fe―H2SO4―Cu 模型、Fe―H2SO4―C模型和Zn―CuSO4―Cu 模型的正负极时正确率达到了100%。在书写电极反应的正确率上,实验班要明显好于对比班,1、2、3、4组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率实验班分别比对比班高出了6.8%、12.6%、38.9%和26.8%。同时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同学只要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一般都可以把相应得电极反应书写正确,而对比班尽管很多同学可以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但是当中的很多同学并不能写出相应的电极方程式。[5]

在对比班的教学处理中,详细讨论了原电池构成的基本条件,对于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时候,明确得出了“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通过这个结论,对比班的同学因而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比较电极物质失电子能力的差异性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班的同学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时,由于在教学处理中没有出现“活泼物质作负极,不活泼物质作正极”这样的结论,学生不可能以此直接作为判断依据。实验班学生的判断只能是依据于对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的判断,分析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在两电极发生的变化,从电流的方向判断出正负极。[6]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所谓市场营销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描述。

明确了什么是营销案例,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呢?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就是来自于对企业实践经验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场营销观念及BCG矩阵图等首先就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为指导;反过来,企业的实践对营销的理论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对营销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营销理论的更快发展。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课堂实施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转贴于

3.课后检验

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一般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选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2.鼓励创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杨丽佳.市场营销案例与实训[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孙全治.市场营销案例分析[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具体、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教学内容具有相应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相统一;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具体商业操作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成果;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对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项目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样性的项目教学过程保证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转换而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以一个熟练工人的角色进入社会和企业生产领域,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产生即时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可以立即进入到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即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项目教学法对中职旅游地理教学的价值

    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旅游地理涵养是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导游)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旅游地理课程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旅游业职业行为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项目的适当设置有利于旅游地理课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

    项目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应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分解融入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体现知识的相关性,教师设计的项目应具有动态性和真实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部分项目为必选项目,一部分为自选项目。教师要提供项目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要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大致过程、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各个项目环节与操作紧密结合,最终达到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生最终进入旅游行业铺平道路。

    (2)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是导游实务教学联系旅游业工作实际的特色形式。利用案例分析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理论知识,使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置身于案例所提供的环境当中,以旅游行业工作者的角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使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理论讲授课时要充分结合案例,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的获取途径应该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从各种报刊、书籍和网站上查找、选取并加工那些具有典型性、和具有学生讨论与分析余地的案例。加强以课堂及小组讨论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教师应该尽力营造自由、活泼、互动、参与式的课堂氛围。采取课堂及小组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研讨中培养积极的创新精神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模拟导游实训室和旅行社、景区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直观教学、演示操作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积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

篇10

1 “人体的神经调节”中的概念分析

“人体的神经调节”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并认识到人体能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是因为神经系统的协调控制。

课程标准指出本章重要概念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如何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具体到本节则是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了解一些神经系统和脑的生理现象,但不能用专业语言描述或解释。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比较抽象,即使学生很感兴趣,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理解困难,缺乏直观性,因此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多样性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精选教学活动,强化概念教学

3.1 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导入

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做相应动作,如举手、摸耳朵、比划大西瓜、小西瓜、用左手指右边同学等,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然后请学生思考:我们能成功地完成这些动作,做错之后自己能及时调整,这主要是在人体的哪一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这样从而引入人体的神经调节。

小游戏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尤其在要求学生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时,比如要求学生用左手指右边的同学,做错的学生会跟周围正确的学生脸对脸,相视一笑,恍然大悟。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发散思维,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3.2 查课本,找主线――整体感知

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名词较多,学生极易混淆迷惑,教师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总结。由于七年级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尚欠缺,教师可以展示概念图轮廓(图1),请学生阅读课本,将概念图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这样,教师以概念图的形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理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将各小组的概念图进行评比,挑出结构最完整、字体最好的展示在黑板上,作为本节课的板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能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小制作,大作用――神经元结构模型制作

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准备制作模型所需材料,如橡皮泥、树叶、泡沫、电线、纸板、毛线等。课上各学习小组合作,利用所带材料制作模型(图2),并进行讲解。

模型制作不仅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理解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神经纤维和神经等概念名词,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等。

3.4 小游戏,大道理――神经传导游戏

教师请三位学生依次站好。每人左手大臂自然垂下,小臂伸直,五指张开;右手手臂伸直,五指并拢;然后依次做出接收信号并传导的动作。最后请学生思考:两只手臂和身体分别代表神经元的哪一部分,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左手大臂自然垂下,小臂伸直,五指张开,表示短而多的树突;右手手臂伸直,五指并拢,表示长而少的轴突;身体表示细胞体;树突接收神经冲动,传给细胞体,细胞体再发出神经冲动,由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通过这种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学生能够很形象地理解和记忆神经冲动的传导。

3.5 动动手,组模型――认识脑组成

学生观察脑模型和课本图12-9脑的纵剖图,认识大脑、小脑和脑干及相应位置。然后四人一组,组装脑模型,比一比哪组组装得既好又快。通过组装模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脑的组成和位置。

3.6 动动脑,知功能――分析脑功能

教师展示图3所示的资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然后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能理解脑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并锻炼其分析能力。

3.7 看视频,析案例――理解神经中枢

教师展示科学家研究大脑功能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脑皮层上用不同颜色表示的神经中枢,然后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位妇女脑颅内长了肿瘤,造成失明,可能是什么原因?

案例二:“中风”的病人四肢无任何损伤,却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即半身不遂),这是由于大脑的什么中枢受到损伤引起的?

案例三:有人患“脑血栓”结果失去了说话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哪一中枢?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理解了每个神经中枢的作用。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师生保持互动,一问一答地解决问题,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知识。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抽象、单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很多教学策略。

教师提供概念图轮廓,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

课堂中设置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对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借助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平台。例如对于神经元的结构这一概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同时在合作中互相启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交流和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