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问候语;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策略
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社会交际言语行为,“招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问候”;《朗文现代英语词典》中greeting指a form of words or action used on meeting some one.问候语(greeting)是人们见面互相致意完成交际目的的话,往往表现为纯粹礼仪性礼貌话语或行为。Firth认为问候是对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承认,其最重要的特点能建立或破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承认他人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或作为社会环境的个体因素。这说明问候语在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在交际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成为了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潜在诱因。
四川大学海外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四川大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四川大学海外学院拥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虽然同时学习同一门语言,但是由于受其母语、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表达同一概念的时候总是出现不同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比如他们在用中文进行问候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为初级的留学生,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好”这个概念。不同的方式表达“你好”,当然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表达“你好”的方式能够被中国人所理解,并同时作出回应;然而有的表达“你好”的方式却让中国人感觉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做出回应。中国人之所以不能做出有效回应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社交规则中没有或者很少有这样的表达“问候”的方式,于是当一个中国人突然被这样的方式问候的时候,自然会感觉到手足无措。
本文就对一个汉语初学者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其交际失误的原因,并且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一、案例呈现
我有一名来自法国的留学生。他在美国生活过几年,英语比较好,目前他已经在四川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他对学习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非常努力。然而有一次他却跟我说了一件让我匪夷所思的事,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在学校见到熟人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但是对方总是不太热情,反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我刚开始很困惑,后来亲眼看到才慢慢明白。
那天我陪他一起在校园散步,路上碰见了他们楼下的保安,他很兴奋地去打招呼说:“你怎么样?”保安叔叔听了这话,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在留学生公寓,我们又碰见了经常帮他打扫卫生的阿姨,他又说了同样的话:“你怎么样?”,只见对方笑了笑,也没有回答。看到这种场景,我想了想他觉得中国朋友总是不太热情原因。可能是他把英语里见面的问候语“How are you?”直接翻译成汉语“你怎么样?”然而在那些不懂的中国人看来,“你怎么样?”不是一种问候,被别人这样问到会觉得莫名其妙,则避而不答。
二、案例分析
在英语中,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od morning(早安)!”、“Good evening(晚安)!”、“How do you do(你好)!”、“How are you(身体好吗)?”“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最近如何)?”、“How’s everything 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 time no see.How are 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 you been on 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等等,这种问候都会很直白地表达问候的语意,通常在见面时使用。(余玉萍,2009)
然而在汉语里,人们更加注重交际过程的整体感觉,而不是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义。人们希望交际伙伴能够根据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推导出问候者的真实意图,体会其中的关切问候之情,汉语问候语强调客套超过事实,所以,汉语问候语是随机应变的,甚至是看见什么问什么、明知故问。例如,“出去呀?”,“洗衣服呢?”,“今天休息了?”彼此从这一问一答中体会的仅仅是其中亲切友好的感情。而这些对于西方人来说都是真实的问题,他们不明白这是打招呼,更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使用这种不和逻辑的方式。他们无法按照会话含义准确推导出发话人的真实意图,更无法体会其中的关切问候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英语问候语内容是中性题目,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余玉萍,2009)
我的学生在这个案例中,没有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就是因为他没有了解到中国文化中问候的方式,只是简单地以自己文化的思维来选择交际方式和策略,因而造成了交际障碍。
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国外学者关于礼貌的研究,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作为这些理论基础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影响较大的理论,国内学者顾曰国(1990)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布朗与莱文森(1978)指出,问候语存在于各语言中。高夫曼(1971)认为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将语用失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一linguistic failure);另一类为社交语用失误(social一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包括是否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或违反对方语言习惯而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而社交语用失误却要复杂的多,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涉及讲话人的观念、愿望、意图以及语言知识等系统,可以认为是不同社会背景影响下的语言选择。
虽然我的学生使用的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得体,未造成社交语用失误,但是他的这种表达确实明显的具有语用语言交际失误,即盲目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将英语中的问候语“How are you?”直接逐字翻译过来,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使得跨文化理解、交际出现了障碍,所以这也不禁警醒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语用和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三、解决问题
面对像我的法国学生这样初学汉语者,我们应当怎么样避免留学生出现语用语言失误呢?
首先,让他们认识到“入乡随俗”的跨文化交际观念。我们应当充分地让留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让他们理解汉语问候语中,一些明知故问,或者在他们看来比较匪夷所思的问候语是中国文化中表示友好的常用语。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你吃了吗?”“干嘛去呢?”
其次,要对留学生说明,中西方问候语的差异,要让他们知道英语直译过来的“你怎么样?”不能起到友好问候的作用。这属于一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应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基本问候语的教授内容。现在的初学汉语的教材里,一般都是问候“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这种与英语问候语对等的句子,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其他英语问候语也可以直接翻译过来,有对等的问候效果。我们应当适当的教授一些除了有时间标志问候语之外的常用语。
四、我的思考
通过这个案例,我的思考是作为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师,我应该怎么教自己的学生掌握问候语。如果一个学生真的要融入汉语言的交际的圈子,光会“你好”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汉语的问候语这么复杂,比如说常用的问候语有:“吃了吗?”“去哪儿?”“忙什么哪?”“上班去?”、“下班了?”“上街去?”“回来了?”等等,种类繁多,要根据见面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类语言这么灵活,应该怎样教,学生才能准确掌握呢,这是我最大的困惑。我想要想让学生学好此类问候语,还有从挖掘问候语的文化内涵做起,要真正弄清楚两种问候语之间所反映的文化的差异。所以学习好中国文化是理解问候语,避免语用偏误的基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2):237-257.
[2] Leech,Geoffrey.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3.
[3] 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4] 余玉萍.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5] 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赵永新:《et al.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视频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延展,本文所说的视频案例指的是课堂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设备、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这种把传统的文字记录改用视频记录,可以更好地捕捉和传递真实的课堂情境,既弥补了文本案例研究的局限,又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尤其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尤其突出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教学知识,而技能教学的知识很难只通过传统讲授来获得,视频案例教学恰好搭建起了这座桥梁,将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案例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描绘步骤,分析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要素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理论需要理解,技能训练更为重要。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我们将视频案例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一)视频案例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示范课。学生刚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课堂充满了好奇,优秀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一堂课从课型上我们选择了综合课的视频案例,从教学内容上基本包括词语、语法点和课文的讲解和练习,更突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从教学阶段上选择了初级阶段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也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下一步的理论讲析奠定了基础。
(二)视频案例在讲析阶段的应用
本课程讲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各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步骤。分别结合视频做案例分析。语音教学通过视频来解决声母、韵母、声调中的难点,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及练习方式。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的教学结合汉字动画制作视频进行教学。词语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词语的展示顺序展示技巧、词语讲解的各种方法、词语练习的多个题型等。语法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语法项目的引入方式、语法项目的解释角度、语法项目的归纳总结以及多种操练方法等。课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步骤,即课文的导入——课文的讲练——课文的表演等,可见视频案例的介入使每一部分的讲析显得具体而生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在观摩阶段的应用
观摩阶段是视频案例应用的又一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观摩前的各项准备:要有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以学习的心态最大限度地从观摩中获得经验;要了解案例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特征;要掌握观摩的具体方法:做到一观察、二思考、三评价。其次观摩阶段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有目的地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案例,并提出观摩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案例,观察学生座位的排列、教师的体态语、板书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及课堂气氛等;思考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时间、如何定位和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最后对上述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观察报告,由小组在班内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察报告做出点评。
(四)视频案例在实践阶段的应用
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课堂模拟。首先教师选择优秀视频案例,从教学过程入手,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布置作业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既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让学生体会教学环节的交叉性和多层次性,然后进入课堂模拟。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10分钟的教学模拟。学生分小组进行,自己选定教学内容,集体编写教案,一人模拟教师,其他成员模拟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课堂环境。班级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有异议双方可以交流,模拟小组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整个过程教师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模拟进行完毕,教师对模拟方和评论方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评出最佳小组及优秀个人。第二步30分钟的教学模拟。由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挑选学生组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教案,进行微格试讲,然后把讲课视频拿到班级和全体同学一起观看,师生对这些视频进行分析、讨论和反思,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
三、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2],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认为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更有其突出优势:
(一)视频案例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理论的讲授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实践有坚实的基础,是开启该教学模式的前提。不论是讲析阶段还是观摩阶段,通过视频案例,学生可以对课堂进行深度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反思,从而建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这种观察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没有视频案例的分析,理论就不能被具象化。因此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就如同一座桥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视频案例以其高情境化、多层次性展示了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教学
视频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呈现课堂的基本情境,是即时的课堂,属于高情境化的材料,无不展现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和观摩阶段,展示不同层次的案例:既有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案例,也有一位教师不同内容的案例;既有优秀的示范课,也有存在缺陷的不完美的案例;既有高校教师的案例,也有试讲学生的案例等。大量的案例、众多的信息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励着学生不断思考,并最终去指导他们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视频案例教学使教师的讲授大大缩减,但又处处可见教师的身影,从选取分析案例、提出观摩要求、点评观摩报告、修改学生教案、组织小组模拟及评比到最后的微格试讲,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这种高要求中不断经历着困惑、感悟,并在这种困惑和感悟的过程中实施着一个观察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样,视频案例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合作,不论是课下视频观摩、教案的编写,还是课上的教学汇报、讨论互评,处处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学会进行专业观察与思考,既彰显个人能力又突出了团队精神。可见,视频案例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交互,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上述教学过程能够做到课上课下相互配合,与视频案例使用的灵活性密切相关。课前教师会把视频案例、讨论题目、学习要求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视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首先保证了小组内部共享经验和评论。课上就同一视频案例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反思;另外,案例的灵活性还体现在随时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从截取词语教学、语法教学的视频片段分析讨论,也可以按教学环节截取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以及布置作业的片段分析讨论等,甚至同一个视频也可以分阶段重复播放,通过分析讨论便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总之,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给师生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视频案例教学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立足自身,加强合作,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视频案例是一个综合成果,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3]可见,视频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像,对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案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国家汉办资源共享平台及部分教学视频网络平台;二是部分高校的资源库;三是本校学生的课堂模拟。其中虽然不乏优秀案例,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视频案例系统性有待完善,课型上主要集中在综合技能课,而专项技能课型较少;内容上语言要素不很均衡;教学阶段上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可见教学资源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依托国际交流学院,完善留学生教育平台,并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实现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以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二)完善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
视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有突出优势,但实施该教学模式占用时间较多,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例如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的背景介绍尤其是观摩和实践阶段,还需要教师拿出大量课下时间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现实却是课时不能增加,教师时间也有限,教学技能又急需加强,必要讲析还不能减少。如何来平衡这些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大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继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前观看视频、了解视频背景,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同时还能和其他同学互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登录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网上点评等,一旦这些环节得以借助平成,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该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视频案例以其自身具有的情境化、可视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特点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课程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然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门课程的开设、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一个更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多门课程的协力配合,继续加大教改力度,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加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还需要借助孔子学院、高校国际交流学院以及社会上各级培训机构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2]鲍建生,王洁,顾冷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高考是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试卷中每一题的失分率来揣测学生的薄弱项,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重点有突出地教学。自国家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主观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学。本课题通过对安徽省近八年(2006-2013年)自主出题的语文高考卷中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计量研究,探寻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和教学原因,揭示现在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形式和分值划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人才的选拔也越来越重视,而高考也成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一张证书。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国家也在不断地更新学校的课程教育。2006年,国家教育部扩大了各省自主命题的范围,安徽省也开始走上了自主命题的道路。相较于2005年国家统一招考的语文试卷,安徽省在2006年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直至2008年,安徽省一直沿用全国语文试题的基本结构和试题命制模式,保持各大题和各考点分值设置不变,即第一卷都是选择题,其中包括现代汉语知识,科普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这一卷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属于客观题,答案唯一。而在第二卷中,涉及的都是主观题,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赏析,诗句填空,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以及作文。这种类型的出题方式将主客观题分开,分界明显,但过于死板。到了2009年,安徽省的语文试卷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总的题目类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排序方面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卷由科普文阅读选择、文言文选择和翻译、诗词鉴赏、诗词填空、现代文阅读构成,其余部分包括作文被划分到第二卷中。笔者认为这样的排版主要是将现代汉语知识的运用与文学知识的运用划分开来,让学生能够从内容上分清两方面知识点的不同。
研究近八年来的安徽省语文高考卷的分值,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8年三年的试卷中现代汉语知识的分值为27分,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为18%;2009年至2013年安徽卷的排序有了变化之后,各题型所占的分值较以前也有了不同,有关现代汉语知识的考点缩减了一题,分值下降为24分,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为16%。从分值的这一变化可以看出,虽然汉语知识的考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在高考试卷中仍有一定的分量。除此之外,在诗词分析以及现代文阅读方面,仍有涉及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例如2007年诗词赏析中的第一题问到:“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分值为四分)现代文阅读的第十七题:“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指出一例加以赏析。”(分值为六分)这两题都明确指出从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而这部分属于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并且两题的分值都不小。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略现代汉语知识的教学。
二、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较差的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的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并不尽如人意,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不少学生在现代汉语部分丢失大量的分值。在04年语文高考试卷的抽样调查中,一卷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为54.67%,低于科技文与文言文的得分率;二卷中的语言运用知识的得分率为37.50%,远远低于翻译、阅读和作文的得分率。仔细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己,社会大环境和教学的小环境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弱化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以及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用来解决学习问题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其中最便利的要数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查询和网络查询。这虽然为学生节约了不少时间,却也减弱了学生对所见字词的熟悉程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地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并不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在输入数据时,就会产生滞后的问题,即查阅的字词不符合正规的书写方式。如果购买的是盗版或不合格的电子产品,里面可能会出现大量的错字错词,这是对学生的误导,对他们学习基础的字词是巨大的阻碍。
2.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关,求新求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但是过多地追求新颖,忽略语言文字的规范,这对传统道德的传播及语言规范化产生了强烈冲击。错字怪词的使用,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字词知识。例如,“有木有”“神马”的出现就是“有没有”“什么”的变音。当这两个词在电视节目或者网路中出现时,大家由于它们读音的新奇,觉得很有意思,因此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学生等青少年群体中,大家觉得十分好用,久而久之,就会忽略原来的写法,这也是学生在汉字考点方面容易犯错的一个方面。
3.方言对学生学习字词读音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方言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还可以分出许多次方言,直至到一个个地区方言,这些除了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外,也阻碍了学生对字音的正确理解。例如在安徽大部分地区,声母n和l不分,因此很容易把恋(lian)读成nian,把篮(lan)读成nan,而这些也都是经常出现的考点。方言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应加强普通话的推广,让学生们读准音。
(二)教学界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教师在教学上的偏差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涉及到字词的方面不是很多,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字词不是很重要,而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文言文和诗词的背诵方面。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学还有一个关键的盲点,那就是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忽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语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阶段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知识上,他们只知道主语、谓语、宾语等一些名词,这些可能还有部分是从英语学习中掌握的,所以在老师利用语法知识讲解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通常都不知所措。在高考语文卷中虽然没有直接考查什么是主语,谓语等,但在语病方面确有涉及,语病考查就是根据语法的知识来设定的,安徽卷自主出题以来,每年都会考查。例如2008年第三题的A选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在这句话中,由于缺乏主语,因此容易引发歧义。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将第二个“诚信”提到“不仅”的前面,这样后面的一个分句也就有了主语。
2.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高校中文专业学生接受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汉语类课程可以说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半壁江山,而且现代汉语就是其中一门非常专业的基础课,但是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1.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应冷淡,缺乏普遍关注和了解;2.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陈旧落后;3.没有真正地发挥课程应有的指导作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弱。
三、现代汉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子产品和网络用语
针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现代网络用语的流行,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其不利的影响。对于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词典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加以适当地制止,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纸质字词典,并将其基本意义和用法抄录在笔记本上,当做课堂作业;而网络用语方面,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平时用语,遇到有问题的语言就应该及时指出来。例如现在的网络用语中会经常出现“鸭梨”一词,用来指代“压力”,这个词在学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大家通过手机或者QQ来发泄自己的“鸭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出来,解释“鸭梨”没有“压力”的意思,它们只是谐音,两者毫无关联。
(二)合理分配各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尊重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工具性的用途,应该合理安排好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教学方法。例如:在语音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方言对学生的影响。上面分析过方言是影响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情况不断纠正学生读音上的不规范。例如在安徽大部分地区存在n和l不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出来,然后根据汉字声旁进行类推。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衲”;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l,如“论、伦、轮、纶”等,这样更方便记忆。
(三)高校应积极关注基础教育新课改,树立“育师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加强师范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致力于未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是每一位现代汉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的汉语课程是培养未来语文师资的重要支柱学科和核心课程之一,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例如高中语文课程选修课五个系列就把“语言文字应用”列为重要一块内容。正因为这样,现代汉语教师要积极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熟悉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既要搞好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也要关注现代汉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到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线调查中,积极探索与中小学语文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
现代汉语知识属于语文的基础知识,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然而自2001年语文新课标提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人们在语文教学认识上开始出现了偏差,即淡化了工具性,而过度地强调人文性,语文基础教学受到了轻视,这使得语文教学走上了一个极端。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中学教师教学出现的弊端以及高校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辩证地看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能忽略现代汉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凤宝.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简评[J].学语文,2006,(5).
[2]雷雨.高考语知的得分与失分[J].文教资料,2004,(2).
[3]冯同星.汉语语法——学好语文的关键[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4]王勇.当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7,(3).
篇4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独立学院 英语教育 教学模式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和独立学院办学层次的特殊性
从1999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创建开始,独立学院至今已经多达300多所。独立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在校生达到了一定规模,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以笔者任教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英语专业为例,高年级阶段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翻译五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经贸、教育、旅游、外事、对外汉语等部门从事翻译、谈判、教学、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是各个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办学目标,英语教育方向是颇受青睐的重要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英语教师是该方向的目标。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的一门课程。同时,《英语教学法》又是一门多边缘课程,涉及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英语教学所需的理论指导及教学技能。综合现有研讨来看,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该课程看成是一门理论课程,课程教学过程只能够强调教师对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理论的讲解和诠释,注重英语教学理论素养的形成。另一类理解是《英语教学法》被当做一门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课程,以培养教学技能为主要课程目标(马多云,2009)。
目前的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中,课时不足,外语教学理论占据很大的比例,教师大都比较重视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介绍,而忽略了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这显然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办学目标相悖。英语教学法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中优化利用各种资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新任务。
二、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有效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维尔对教学模式的下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如今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的趋势。英语教学法课程内容广泛,涵盖教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多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影响着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近几年担任英语教学法课程主讲教师的经验,认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应该突出三个特点: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1.理论性: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英语教学法》是为英语教育方向的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英语教学法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将来从事有关英语教学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科学的方法论。英语语言和英语教学相关理论是外语教学的原理和原则,是外语教学途径的总的指导思想(杨明仪,1991)。英语教学法课程理论部分包含语言观、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流派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本科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方面是一片空白。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如何能够充分发挥,这需要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和学生自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础差,有个别学生学习功利性强,不注重理论学习。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曾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英语教学法课程要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流派的问题。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质疑,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有选择性地教授重要的语言和教学理论,并及时介绍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动态。在本来就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应该主要讲授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等主流教学方法,而对于沉默法、暗示法、咨询法等教学流派,要求学生自学,认真查阅资料,撰写学习体会,组织小组讨论,并上交读书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
任何新方法的兴起都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有自身长短板,教学法课程应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对象服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这些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对以后的教学行为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和依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法课程也应充分重视其理论性,教学理论是坚实的基础,应该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实用性: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堂管理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等教学相关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这是学生在走向教学岗位前必备的实用技能,体现了此门课程的实用性。迫于就业的压力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强烈动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期待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方式上做出改进,满足学生对实用技能的渴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是传授实用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就《英语教学法课程》来说,实用英语教学技能包含了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英语口语、板书、简笔画)、教学设计技能(导入、反馈、强化、评价、结束)、教案撰写技能等。学习小组讨论是一种有趣而又效率较高的课堂学习形式,按照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把学生分为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围绕各种实用技能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学习小组演示和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案例分析是教学实用技能训练的有效形式,结合所讲授的教学技能,采取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细致案例分析,关注值得学习的方面,批判性看待教学案例中的不足。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两种有效的授课模式,就能够帮助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充分发挥《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实用性。
3.实践性:课前小课堂模拟和“走出去请进来”
在掌握扎实教学理论后,通过课堂讨论和直观教学情境,学生也掌握了各种实用的英语教学技能。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想要获得各种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的机会。传统英语教学法课堂,过分注重教授型的理论讲解,造成了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遗憾。
笔者在教授《英语教学法课程》时,大胆尝试了一种新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即进行课前小课堂模拟和“请进来,走出去”。每节课抽出十分钟时间,拟定题材,给学生提供模拟讲台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进行教学尝试,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价。“走出去,请进来”也是实践型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走出去”指的是任课教师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组织学生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观摩学习。“请进来”指的是邀请当地中小学优秀教师走进课堂,进行面对面辅导和交流,让学生了解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动态与去向,提高全面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差距,也提高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述多维度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地体现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我们要把对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方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