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征信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征信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重要性;创新路径

企业所有的发展与生产工作都跟生产管理密切相关,以及企业的管理事项会基于企业生产发展内容的改变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而企业的行政管理也是如此。尽管企业行政管理的范畴是行政事务,可是基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下而有所侧重的方面。当前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亟需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存在不少跟当前企业发展相悖之处,对企业而言务必实施创新,通过更加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模式奠定企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改变,这对企业发展非常关键的行政管理也需要持续地优化与创新,确保其符合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积极地应对挑战与机遇。

1企业行政管理的涵义

1.1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指的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为了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以制度、法律、其它方式开展的职能性管理的总和。以定义作为视角而言,能够划分企业的行政管理为两种,而狭义的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行政工作者对企业执行的行政环节和其它有关的管理事项,而广义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的领导负责、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事项。

1.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一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实时性特点。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行政管理的模式常常较为直接,可以对企业的管理体现最为直接的作用。二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特点。在通常的时候,企业行政管理都具备强制性的特点,而如此的强制性特点意味着其有着实时性的特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情况下,企业行政部门会下达一些命令,从而对企业的利益进行保护,而员工跟下级部门务必执行,如此才可以确保一系列事务的正常进行。三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纵向性特点。企业行政组织通常都是从上至下来领导,这意味着下级部门务必遵守上级部门的指示,而不具备商量的余地,从而体现出一种垂直的管理方式;四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盈利性特点。企业行政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确保企业盈利。

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使自身的发展目标更容易实现

一般来讲,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具备下面的作用:一是计划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计划作用是确定管理的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二是组织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组织作用是对企业各种级别间的职责关系进行完善,以及注重一系列程序简单的协作,从而确保行政管理事务的正常开展;三是指挥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的指挥作用是借助具体的对策,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根据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事务;四是控制的作用,所谓的行政管理的控制作用是控制、监测、协调指挥工作的一系列对策。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为了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借助相应的方法、制度、原则、法律等开展职能管理,在有效统一上述一系列作用的基础上,可以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实现。

2.2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综合竞争优势的增强

近些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下,国内的企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等,而这一系列企业要想取得竞争和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就务必借助行政管理的方式,积极地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注重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科学技术、运营理念、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与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2.3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核心环节,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行政管理跟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联系密切,属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跟员工进行交流的纽带。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行政管理会不断地创新理念,从而推动企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奠定企业的良好发展基础。

3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3.1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方式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体现着非常关键的功能。因为当今不少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大都面临管理方式不灵活和滞后性的不足,所以完善与创新管理方式,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是新时期企业性管理能力得有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需要注重目标管理方式的创新,这样不但可以推动企业的后期管理与生产过程,而且也可以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方式的优化。在应用目标管理方式前,先是统计市场中企业产品的应用率,对市场的现状进行有效地把握,立足于市场当中产品的应用率,然后对企业后期在市场应用率方面的目标的实现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目标管理方式,在企业不改进固有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下,制定管理目标,且在评价的过程中立足于事故解决率、风险控制程度等指标,从而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自身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难题,最终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3.2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应用与普及信息化技术

在应用与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有效地统一行政管理与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此,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与推广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系统升级与优化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一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建设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先是应当立足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具体任务,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系统化与科学化地分析数据,进而将有效的数据提供给行政管理工作者。二是实现行政管理工作者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为了让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可以高效与熟练地应用有关的计算机软件,企业需要立足于行政管理的软件平台,让专业的软件人才定期地培训行政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三是对于决策系统来讲,要紧紧地围绕人机交互的模式,在升级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库与模型库的优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3.3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创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重点涵盖创新企业的事务体系、创新企业的技术体系、创新企业的权利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创新企业的事务体系。在对企业行政管理事务体系进行创新前,需要对有关的工作事项加以完善,重点涵盖会议管理与档案管理这两项内容,以及真正地明确企业中事务工作的职责,且清楚重点工作内容,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二是创新企业的技术体系。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务必注重从技术上支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能够借助Excel软件记录该部门工作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一般涵盖责任人、原因、问题情况、处理问题的对策等等,在数据库中输入这一系列的内容,从而能够简化与实时地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更加容易地把握管理事项。三是创新企业的权利体系。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能够在设计企业行政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明确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事项、行为规范等,从而确保更加合理与科学地实施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4在企业行政管理中注重应用激励的艺术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一种关键方式是激励艺术的有效应用。为了确保企业的行政管理跟企业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相符合,就务必合理地应用激励艺术。在激励艺术的应用中,先应确保激励的公平性,即制定激励的原则和内容,且明确进行激励的项目,从而调动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热情。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能够执行班组工作模式,划分行政管理工作者为一些小组,评价的指标基于小组工作的成效,这样在处理和优化工作环节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行政管理工作者的协作观念。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和机遇,为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务必不断地创新行政管理。具体来讲,需要应用先进的行政管理方式、应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创新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应用激励艺术等创新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作者:马艳玲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井启成.企业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创新改革途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篇2

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有效解决这些管理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实际的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特征体现分析

(一)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的发展时期,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加强行政管理下,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如果在这一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健康运营。而行政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对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决定作用。[1]在行政管理方面实行科学化管理,能系统化地实现企业的整体管理,使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

再者,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发生变化,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只有优化行政管理的手段,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企业的自身文化,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对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比较有利。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只有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才能保障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2]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特征体现分析

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鲜明地显现了企业自身的特征。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来看,比较重要的就是决策和执行两个层级,行政管理中比较突出地发挥了这些层级的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的服务工作加以监督,实际工作的效率水平就能得到有效提升。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从属性特征也是普遍的特征,与企业的管理目标是紧密结合的,对企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及资源的合理化调配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再者,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也比较突出。从灵活性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灵活地管理,在管理的环节和程序方面进行及时优化,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率水平。[3]在实效性方面也比较突出,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因此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同步的,企业管理目标主要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所以在管理的实效性上就比较突出。除此之外,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也需重视人性化管理。

三、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和创新路径探究

(一)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分析

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没有和新时期的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契合,管理人员在行政管理的意识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受传统管理模式和思想的影响,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企业的行政管理,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善系统化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比较重要的,这是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的管理中,在行政管理的系统方面没有系统化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真正的行政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再者,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注重对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方式的创新。[4]企业的管理层没有注重对行政管理的创新,在实际的管理中还比较保守,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此外,在具体的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没有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作用。

另外,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加强。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紧密联系。只有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是从实际的管理情况来看,一些行政管理人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没有创新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从而阻碍了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究

要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就要从多方面对其加以重视。只有加强行政管理,才能提升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力。笔者结合实际,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进行了详细探究,这就为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优化。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得到了转变和优化,才能为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企业的领导层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认识行政管理的理论,充分认识行政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带动企业行政管理的健康发展。要充分重视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员工也要在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进行积极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转变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从多方面完善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只有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行政管理实施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要在管理体系的制定上和时展背景相结合。要充分重视和企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对部门的规划以及创新加以重视,将行政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化实施。[3]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注重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以及管理方式的优化。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是保障行政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只有充分重视这些基础层面,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具体的措施上,就要能将行政管理的制度结合实际进行优化。完善行政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6]还要注重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优化实施,通过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第四,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就要加强管理,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推广方式,企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和行政人员有着紧密联系,只有有效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从具体的措施上来看,就要培养行政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企业在发展中要注重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充分重视信息系统的管理升级,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的提升和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这些基础工作上,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还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管理中。积极地开展文化活动,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为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创新提供计策。

四、结语

要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就要注重策略的科学化实施,再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不断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优化整体的管理系统,这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改进;竞争力;保障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竞争,从本质上说,属于各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当代企业发展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当代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企业成本管理应始终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并立足于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1 成本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只对生产成本控制高度重视

决定企业运营成本的关键是进行前期控制,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前期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成本的前期控制因素包括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的设备投入、产品设计定位等,如果前期控制没有做好,事中控制无论做得多么完善,也只能弥补某些方面,没有办法改变事前成本已经形成的定局。

1.2 成本管理没有形成战略思路

产量的不断扩大固然能够增加收入,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生产、经营、技术等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是不能从生产的角度掌控市场变化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很有可能使企业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造成产品饱和的局面: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越高,损失就越大。

1.3 成本控制预算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生产成本控制一家独大的思想,制约了成本管理与企业质量、工艺、物资采购、人力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接轨,导致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之间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如果企业决策者成本控制观念不强,只注重当前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避税的需要,没有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对待成本管理,最后只能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预算流于形式。

1.4 权责发生制会计系统需要进一步改进

权责发生制会计系统不能全面记录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成本控制对象局限于生产和财务方面,管理决策人员不能获得产品、原材料、客户、市场和分销渠道等非财务信息,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权责发生制会计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已经成为企业完善决策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

2 成本管理观念的逐步形成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成员受到的被动控制,对企业各层面组成人员都是如此;虽然被动控制让人不乐于接受,但只有成本控制才能不断地提高利润水平,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因此,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成本管理制度和提高认识才能使企业全体人员形成节约成本、关心成本控制的工作习惯,才能使成本管理成为集体努力的成果,才能使企业全体人员有效利用成本管理的相关信息,正确地改进工作,降低生产成本。

3 成本管理需要进行的工作改进

3.1 对成本控制实行全成本管理

首先,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执行程序,将成本管理职权划分给各管理部门,使控制措施和成本变动因素一一对应,全面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

其次,以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分析生产程序,以效益为先的原则进行改造和优化关键的生产工序,提高生产价值;制定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将成本控制任务量化到每个员工身上,与职责划分、职务升迁、薪酬等同时挂钩,督促员工进行积极的成本管理。

3.2 推行固定周期成本分析,提升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的范围要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实现成本效益分析周期化,做到从事后分析到事前分析的转变,侧重各分支单位的成本考核工作,从基层开始实行自下而上的全面控制。

3.3 对成本下降空间较大的项目优先进行成本优化

通过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的项目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盲目控制产品全部成本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只有从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项目入手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才能顺利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3.4 建立相应的成本审核奖惩制度

在成本管理上要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审查制度,各费用支出预算要经过批准审查后才能支付,通过核算员的记录、收集、整理,为实施进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直接的依据。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要与所有人员挂钩,成本失控责任追究制度和车间、班组成本考核实施细则要让企业全体员工信服。

为了产生激励作用,企业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应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当然,由于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还是应该给予肯定和奖励的,并且这种奖励应该具有公允性、合理性;否则,具有挑战性的成本控制计划不仅不能激励员工,反而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员工失去积极投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4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始终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

篇4

关键词:个人征信管理;个人信贷;社会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8-0049-04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个人征信运行机制和规则体系。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认真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征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服务。

一、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征信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为保障个人银行业务顺利开展,促进信贷资源合理分配,以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改善信贷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西方国家都对个人征信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起了符合本国法律、有利于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个人征信系统。该系统主要搜集五类信息:一是个人身份信息;二是商业信用记录,包括在各银行的个人借款及偿还记录、信用卡使用记录、其他信用行为记录以及赊购等信用交易记录;三是社会信用记录,包括纳税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缴纳水、电、通讯、煤气等费用情况;四是守信记录和失信记录,包括有无恶意透支、不按时还款、被行政处罚及被提讼等;五是系统管理信息记录,包括查询信息、变更记载等。

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征信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即民营企业运作模式。主要特点是政府部门不牵头、不主持,也不干预个人征信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完全由市场需求和自由竞争促使征信机构的建立和成长,一些部门或企业、个人联合起来成立征信局,搜集各方面信息,征信局依靠信用证明获取报酬。美国的个人征信机构为消费者信用局,信用局搜集信用活动的信息来自于各类向消费者借款的融资企业,如银行、金融公司、零售商及汽车融资商等。二是日本模式,即会员制运作模式。主要特点是由全国银行协会所属的中介服务机构来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实行会员制,会员负责通过计算机终端向中心登录其所拥有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在搜集、存储、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向会员提供所需的个人信用信息。三是欧洲模式,即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建个人征信系统并负责维护其正常运行的政府主导模式。政府通过建立征信机构,强制性要求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并立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个人隐私进行保护。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主要经验有:一是个人征信评信制度效应显著。征信评信制度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成为所有信用活动乃至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甄别制度,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和维护的一项基本社会经济制度。二是征信评信网络通畅发达,形成了以少数几家全国性、综合性机构为龙头,其他专业性机构为补充的征信评信格局。三是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立法保证信用信息公开,用法律正确界定和规范信用信息公开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关系。四是信用管理职责明确,信用中介机构功能强大。五是征信评信与授信受信、信用激励与失信惩戒形成良性互动。

二、我国个人征信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低

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个人信用消费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未。2005年我国GDP18.23万亿元,人均不足14000元人民币,远远低于该标准线。目前,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外,我国大多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的经济条件。

我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储蓄率高达39%,而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2%―3%,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较好的上海也仅有10%,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比例。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期闲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发展。

(二)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征信国家或地区,都有较完善的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就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如《公平报告法》、《平等机会法》等,目标都直接集中在规范授信、公平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我国属非征信国家,目前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有关信用征信的法律法规,仅有的一部相关法律法规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颁布《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但由于其是政府管理办法,无论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在法律地位上,都无法对现实业务形成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这种状况导致了中国个人信用征信业所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方面,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从而难以有效地开展征信工作以获得相关数据,信用数据征集困难?鸦另一方面,对消费者数据的征集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没有法律对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加以区分,难免处于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尴尬境地。

(三)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难,缺乏联合征信的基础

人民银行建成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后,主要收集借款人在银行部门的信贷信息,包括借款、信用卡、为他人担保方面的信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完整的个人信用信息除银行部门提供的上述信息外,还应该包括公安、保险、司法、税务、公共事业收费单位、医院等部门的信息,因为我国个人征信数据处于极端分散和相互屏蔽状态,联合征信缺乏基础,所以人民银行在采集这些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时,困难相当大。

(四)信用中介机构功能单一,公信力不强

西方发达国家除普通的信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外,还有特殊的中介机构,如信用保险机构、信用保理机构、商帐追收机构等。这些机构规模大,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并能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以满足市场需要。我国目前的普通中介机构业务品种比较单一,特殊中介机构主要是信用担保机构近几年虽有所发展,但规模小,人才缺乏,市场生存能力不强,对征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征信机构主要业务是提供信用报告,由于信用评级标准不统一,信用评级结论缺乏公信力,中介机构无法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桥梁作用,反而成为加强信用建设的对象。

(五)信用主体发育不完善,征信与授信无法形成互动

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消费理念、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高度融合。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消费方式,讲信用、守信用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商业信用与金融信用高度融合,商业部门以赊促销,金融部门以贷促销成为一种日常商业运作模式。在信用主体发育程度上,我国目前差距较大,公众消费主要使用现金交易方式,银行发放个人借款

主要依靠抵押,商业交易一般情况下要实时付款,在信用主体发育不完善情况下,信用产品无用武之地。

(六)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失信惩戒措施少、作用不明显

由于信用主体发育不完善,我国目前个人信用状况好坏与授信额度、利率高低关系不大,没有《个人破产法》,不用担心因为失信导致个人破产,金融案件胜诉率高,执行率低,司法对债权人保护不够充分,法律对不守信个人的惩处作用不明显。这样,守信用的重要性更多体现为理论和宣传需要,无法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无法成为文化,形成氛围。

三、国际经验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创建有利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法律环境

一是制定新的一系列信用法律。要制定《政府机关公共信息公开法》,对散布于税务、工商等政府机关的数据公开进行明确;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对何种数据可以开放、取得方式、处理和传播的限制等进行明确;制定《公平信用报告法》,对如何处理保护信用报告的隐私性和信用信息记录机构提供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明确;制定《平等信用机会法》,对信用主体的资格与权利进行明确。二是修改完善与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关的部分现有法律。要修改《刑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条文中涉及公民隐私权和信用权被侵犯的法律责任的内容,删除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相冲突的条款。三是改革相配套的社会经济制度。要完善个人基本帐户制度,推行个人支票结算,完善个人信用保险制度,对如何分散个人信用风险进行明确,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依照程序申请破产,豁免超过个人还款能力的债务。

(二)加强信用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统一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要参照国外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在个人信用数据源的内容、个人信用报告格式、个人信用等级认证、信用等级评定指标构成、数据库接口联网等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信用报告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同时分行业制定信用中介机构服务行为规范,统一信用产品样式,明确信用产品评价标准。

(三)加强信用主体建设,培育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市场机制

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都是信用交易的主体,加强信用主体建设,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制衡信用主体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大力宣传信用意识,推广信用文化,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使讲信用、守信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二是要建立信用得分、信用评级与授信待遇直接挂钩的机制,信用状况好的个人在申请银行贷款、工商注册等方面真正享受优惠。三是加大失信行为的披露与惩戒力度,把失信方与交易方的矛盾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造成失信的机会成本扩大的压力。

(四)加强信用中介体系建设,丰富中介机构业务品种

一是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信用中介机构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运营。二是采取通过竞争的方式使企业信用征信机构业务逐步向有规模、有影响的信用征信公司集中,但对于个人信用征信机构而言,则以比较明确的进入退出机制来加以规范为好。

(五)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职责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方式与该国信用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状况密切相关。法律法规越完善,政府的直接管理职能就相对弱化,信用行业的发展也比较规范。我国信用行业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因此,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对该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2003年9月,国务院将“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由于我国的公安、社保、建设、法院、电信、民政、邮政、保险、税务、工商等部门也掌握个人信用信息,因此,就必须整合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由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发展,并以法律的形式,对这些部门履行信用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以形成合力,完善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江海.“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福建金融》2004年9期;

篇5

回顾200a年,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努力学习和实践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重要思想,在学习上自我加压,工作上积极进取,生活上严格要求,全力协助__分管信贷管理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在线审批、信贷报表及部门的综合管理等几项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综合管理的组织、协调和保障三大作用。现将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绩方面

我的200a年,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既默默无闻,又轰轰烈烈。默默无闻表现在:信贷管理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在线审批、信贷报表及部门的综合管理等几项工作特别需要深入,需要细致,需要默默无闻;轰轰烈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客户进入退出标准诞生了。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明确了支行进行客户选择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风险承包责任制推行了。目前,由于我行的信贷文化比较落后,推行风险承包责任制后,既提高了支行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又增强了授信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39个信贷诚信企业产生了。经过半年的细致筛选、推荐及交叉评选,我行客户__集团有限公司、文秘部落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文秘部落电子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获得__银行业首届“信贷诚信单位”称号,这是我行诞生的第一批信贷诚信企业,对扩大我行影响、壮大我行的优质客户群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了。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平稳地淘汰了信贷咨询系统,成功完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正式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

五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进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经过反复磋商、协调和测试,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的电子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是综合管理工作基本迈入了正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责分工基本明确;二是信贷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信贷档案完成了一期交接;四是完成了引资上市所需信贷资料的准备工作;五是迎接了各种专项检查6次;六是组织了全行的信贷培训5期。

二、廉洁自律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并以推进案防工作为契机,认真学习银监会的“十三条军规”,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做到了勤俭节约,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同时,为了防范商业贿赂,还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反商业贿赂承诺书》,做到了警钟常鸣,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三、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本人在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组织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工作中还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与我行当前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不够刻苦,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缺乏刻苦钻研的劲头。有时认为自己从事银行工作年限长,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满足于浅尝辄止、浅显认识,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忽视了金融理论的不断更新。

(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工作创新上做得还不够,缺乏新点子、新办法,有时工作中存在懒惰和急躁情绪,在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方面存在不足。

(三)工作还不够深入。工作方法有时简单,遇事不够冷静,缺乏一抓到底的作风和精、细、准的工作方法,工作布置得多,检查得少。

四、我的三点体会

(一)和谐是一种生产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切身感受到:信贷部是一个和谐、务实、高效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心情舒畅,干劲很足。

(二)团队是力量的源泉

从资料库建设到案件综合治理,从迎接有关部门的检查到整改报告,从结构调整到考核任务的完成,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但我们都圆满地完成了,这全靠团队的力量,整体作战能力强大的团队是我们能够完成如此巨大工作量的力量源泉。

(三)无私的奉献最感人

为了配合全行档案管理的移交工作,__在同志们的配合之下,集中2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8年信贷档案的移交工作,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为了确保企业征信系统如期上线,在6、7、8三个月,__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全年所有的信贷报表都是在月初报出的,然而,每一个节日都在月初,但是,在他那里,没有听到过一声怨气,在他

身上,没有看到过一丝不满。为了维护和优化企业征信系统,为了组织和协调档案移交以及迎接银监局的教育贷款等专项检查工作,__带起甲板上班。这些事情,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只是众多默默无闻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在此,感谢信贷部这个和谐的团队,感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各位同事,特别是敢于在综合管理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谢谢你们!20__年,我们继续战斗!

五、20__年的打算

20__年,将是我行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年,我将在总行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之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当好助手,确保完成总行下达的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任务。

篇6

关键词:商品市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的采邑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被破坏,代之以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各种产品和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领域大大扩大了。人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和流动更加频繁,使得原有的身份信用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现反映信用缺失问题的现象,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和公共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桎梏。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

一、我国商品市场中信用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首先表现在商业信用领域,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大量存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贷款方拖欠银行的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偷、逃、骗税的现象

中国企联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通过问卷、企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513家企业的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调查显示,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我国企业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由于信用条件不完善,造成企业信用交易手段受到限制,财务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票据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是3300倍。此外,发达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高达5%以上。近年来,我国由于企业失信行为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发趋势,发生数量大幅增加,影响较大有:欧典地板虚假宣传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安徽华源制药厂产品质量案等。

2.经营中弄虚作假行为猖獗,主要表现在:不法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侵权以及合同欺诈等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1998年全国有68.45%的消费者受到过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概括起来,我国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商业质量欺骗、价格欺骗、服务方面的欺骗、商场在促销活动中的欺骗、经营方式的欺骗及企业形象和商场实力的不真实宣传等方面。据统计,2003年前11个月,全系统共查处提供虚假文件骗取登记、虚假出资、虚报出资、抽逃出资的企业2.3万家,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15.3万家。查处无照经营业额211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7万户,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3万件,制假售假案件24.24万件、商业欺诈案件5159件。受理消费者申诉70.66万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5.45万件,广告违法案件6.88万件,商标侵权案件2.87万件,合同违法案件1.74万件,其中合同欺诈案件3173件。

二、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

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以及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等,制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的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

(一)技术层面的原因

1.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的认识不完善,存在短期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就盲目地赊销产品,加上信息获取困难等外在客观原因,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缺乏足够了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商业信用风险比比皆是。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授信管理制度,有的建立了授信管理制度但不完善,有的建立了完善的授信管理制度却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以至有的企业第一批发出的商品货款还没有收回,就发出第二、第三批商品,而且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不重视控制信用风险的做法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这一观点的深入人心,企业信用管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信用管理,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信用管理仍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即使是在那些大型企业,专门设有信用管理机构、由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负责信用管理的情况也是凤毛麟角。信用管理意识淡薄的直接后果就是信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风险在企业中累积。

2.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授信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盲目地采用赊销形式,售后又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结果导致了较多的呆账。据相关调查分析,在大量的坏账中,属于外部环境、政策性原因和“三角债”之类问题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只有16%左右;而属于经营性、内部管理造成的,则占到80%以上。

对客户的信息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当前,国内企业缺乏客户资信资料管理技术,还不具备自主建设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能力,对往来的客户无法及时记录各种交易信息以及形成的内部评价,更没有条件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进行时时跟踪及风险预警。另外,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这项工作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模型来完成,但目前我国的企业中能将信用风险模型引入企业信用管理的非常少见。3.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信用管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管理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部门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但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信用管理就是收收账”的层面上,所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并未受到重视,只是交给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去操作,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

另外,造成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还有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事实上存在的市场分割。

(二)制度原因

商品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中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那么商品市场中容易出现信用缺失问题。我国的经济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采邑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社会信用的维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在采邑经济条件下重要得多。因为在自给自足的采邑经济下,交易的重要性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即使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交易无法顺畅进行,经济也不会受到致命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生产已经达到了很深程度,以至于任何一个微观个体都无法在不与其他个体交易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其生产经营。而社会信用的维持显然是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无法想象在缺乏社会信用,交易没有任何保障的条件下还会有众多的交易者愿意进行交易。于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维持就成为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契约化交易相适应,信用的维持也主要体现在对契约的遵守和履行上。与采邑经济下的情况不同的是,信用的维持主要不是通过对违约者进行舆论的谴责以及由此造成的实际社会活动的全面隔离来实现,而是诉诸法律及相应的市场规范,而我国恰恰并没有建立起维持信用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应的市场规范。

三、政策建议

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表现复杂,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单从某个方面着手很难解决问题,应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企业信用制度。企业的信用等级涉及:(1)静态指标,反映企业当前实力,如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质量、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财务状况;(2)动态指标,反映企业发展能力,如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员工素质、所在行业前景等;(3)履行承诺的意愿;(4)社会对企业信用的认可程度,等等。相对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具有非人格化、积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企业是具有独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人实体,其信用虽然与员工行为有关,但作为一个整体,其信用主要通过企业整体形象为社会所感知,而不与具体的个人相联系,即具有非人格化的特点。企业信用被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社会成员与企业在一个长期、反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企业的共识,建立信任关系。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经营者与其也是一种雇佣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更换经营者来改变由于个人失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因而企业信用对个人的依赖较小,有较强的稳定性。

企业信用制度涉及:(1)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建立和执行,包括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的法律规范和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2)征信(信用调查)资料的开放和征信企业合法地市场化运作;(3)政府或民间机构对信用交易和征信企业的管理,等等。中国企业信用制度组成框架包括:征信条例、征信企业管理条例、企业征信管理办法、企业信用评估办法、企业信用数据管理条例、企业信用查询条例、信用中介机构条例、企业债务催收办法、信用结账条例、信用监管条例和信用争议解决条例。

参考文献:

[1]企业诚信建设课题组.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建材资讯,2007.

[2]徐瑞娥.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观点综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2004-10-31.

[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4]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纲要[G]//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程选民.产权、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J].财经科学,2000,(2).

[6]张亦春,等.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7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目的,在于建设诚信社会,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推动经济发展。它所针对的,正是我国社会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的严峻形势。据统计,我国银行系统由于失信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5855亿元。就以作为一项善举的助学贷款为例,仅广东省就有64所高校的2.3万名困难大学生从中受益,贷款额达3亿多元。但很多贷款毕业生还贷违约,违约率超过了20%,致使一些银行不得不停止这项贷款业务,不仅严重破坏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还把“苦果”留给了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贫困师弟师妹。这样的现象正是我国诚信建设严峻局面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但是,近代以来,“信”德乃至于儒家道德受到三次大的摧残和冲击: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诚信道德的破坏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第二次是“”,在极端的“革命”口号之下,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算”,“信”德不可能离开“仁、义、礼、智”的命运而单独存在下来。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当中,人的信仰出现危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在危机当中,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而作为先导和探索,必须加快银行系统征信体系的建设,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世界银行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玛格丽特?米勒女士介绍,拉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征信体系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帮助下,违约率在大银行减少41%,小银行减少78%。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金融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征信体系建设有了初步发展。据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女士提供的信息看,从1989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征信业的起步,由于对外贸易企业对于信用调查的需求,国内出现了部分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咨询策划机构,中国的征信业开始起步。第二阶段是民营征信业的初步发展和外资进入,从199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企业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出现了新的民营征信企业,外资征信和资信评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征信业发展,20__年至今,在加入wto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更加开放,居民信贷消费增加,社会的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失信行为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政府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征信机构的建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个人征信试点也开始进行,并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四类不同的征信机构:一是政府部门所属、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二是中资民营的企业征信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和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三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征信机构,提供企业征信服务;四是正在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例如上海建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经有了100多万上海市民在个人征信机构中拥有了自己的信用记录。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上述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初步形成,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个人征信试点初见成效,中央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立并取得成效,但是就全国征信体系的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距离建设诚信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为了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速度。就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对征信服务业提出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全面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征信机构建设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引进外资征信机构,形成市场化良性竞争。在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征信机构是民营征信机构,主要的征信业务集中在三大民营征信机构。在欧洲,以国营的或者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中国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同时,欢迎外资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征信业的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引导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征信机构为先导,带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机构发展。现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录入420多万借款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用户达到6万多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应当建立个人的信用信息登记,进一步带动全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中央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上海市个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建

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四,坚持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针,全面开展征信业务,充分发挥征信体系作用。征信机构由于涉及到企业和私人的信用信息披露,必须坚持特许经营,经过必要的审批。征信机构不仅要开展一般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业务,并且要开展专业性的、地域性的征信业务服务,形成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具特色,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规模效益,适应不同征信需要,为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加强法制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然涉及到被征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同时,征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如果不加强法制,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依法进行。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篇8

曾鸿翔(1966-),男,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方市支行。

摘要:2006年,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正式开始运行,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在我国征信业务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各大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但是从现阶段个人征信系统的实践运行来看,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促进其能够越来越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征信系统;不足;建议

一、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征信系统的积极作用在防范信贷风险、规范信贷行为、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但是从现阶段个人征信系统的实践运行来看,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亟待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促进其能够越来越完善。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信息数据精确性不过关。第一,信息核实不彻底,例如,存在部分银行制作的信用报告根本没有对来相关信息进行严格有效的审核,很多银行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核实义务履行好,将已经偿还贷款的信息作为未偿还信息报送或将未发生的贷款信息上报。二是信息收集不完整,信息片面、不完整或者存在重大遗漏导致不能全面反映信用情况,可能使人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产生重大误解,造成对个人信用权的侵犯。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采集到征信系统中,不良信用数据经过法定期不及时删除,不能实现实时跟踪,难以反映最新信用状况。

(二)未尽提醒和告知义务。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客户逾期还款还息,没有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比如,有的银行系统升级,自动扣款账号发生变化,未妥善衔接,也没有及时通知客户,而形成逾期;有的银行加息后也未及时通知借款人,自动还款账户金额不足也没有得到银行的及时提醒,导致客户出现逾期记录。上述情况发生,客户往往会认为是由于银行没有尽到提醒告知或催缴义务而造成自己出现违约记录,而要求对记录进行修改。

(三)信贷业务缺乏规范性。近年来征信涉诉案件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受信贷市场缺乏规范性影响而产生的。在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对某些骗贷的企图做到及时发现。例如,某银行十分重视对个人征信系统中的用户社保信息进行核对,及时发现了很多恶意欺诈事件。这都说明了信贷市场在规范性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银行在贷款发放环节不够严格,缺乏严密的审核,这就为不法分子进行诈骗创造了机会。很多银行对贷款人的资信没有亲自展开审核,往往依赖别的机构提供的贷款人相关信息材料对贷款人的资信做出评价,同时对贷款款项具体做什么用也缺乏严密的监督,银行对贷款人资信以及款项的具体用途的监督审核基本浮于表面形式。

二、相关建议

(一)要紧抓数据质量,不断对征信法制进行完善性建设。

作为金融机构要对数据质量高度重视,要对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做到深刻的认识,数据质量事关征信体系建设能否取得实效。数据质量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与商业银行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紧密相关。当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在信息记录方面缺乏全面性、数据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新,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等。

为了妥善解决征信系统运行显现出的不足,应当从法律法规层面不断加强征信制度建设,形成统一明确的信用信息征集规范与标准,对数据采集的内容与范围进行明确,使各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不断对中央银行的征信管理的职责加强,努力提高其地位,使其具有的检查监督征信业的权利能够被更好地行使。人民银行要对那些信息报送出现严重错误、征信信息报送不及时、征信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对报送征信信息不能尽到核实义务等与征信信息采集管理行为相违背的行为采取处罚措施。

篇9

信用交易和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金融和商务两大领域,就全球范围而言,商务领域信用交易的总规模正在呈上升趋势。从这个角度讲,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部分内贸企业开始重视信用管理工作,商务信用制度建设开始起步。到2004年,伴随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商务信用体系建设被提到日程并进入分项实施阶段。

政府、企业、服务都有问题

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受制于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尚未出台,许多认识问题尚未解决;信用知识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信用文化建设薄弱,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够、需求不足,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等影响,无论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信用服务系统都存在不少问题。

1.政府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组织和领导者,政府部门存在着认识不统一和政出多门的现象,对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缺乏统一认识,亟待在加强研究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

2.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采取许多措施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但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立信管理(建立自身信用、提高融资能力,还是在征信管理(征集他人信用、防范外部风险)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大多数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等缺乏了解,信用管理知识匮乏。

3.我国信用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用服务业属于社会中介服务的新兴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坚力量。虽然我国信用服务机构已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但总体来讲发展比较缓慢,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不能适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不适应政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中观层面不适应行业开展信用自律监管与服务的需要,微观层面不适应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需要,在市场需求、外部发展环境、专业人材和产品研发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

信息手段是技术支撑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商务信用管理也必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五到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企业的信用交易规模应迅速增长,对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应大量增加,信用管理应能够覆盖到投资、消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信用服务行业也会由信用调查和商账追收等传统账业务为主,转向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基础服务、各类深度专业服务和全程信用管理增值服务并重。

1.企业信用交易规模和信用管理水平将大大提高,其对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随着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信用交易比例将迅速提高,信用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商业信用风险将更加普遍,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企业在授信决策前,除了靠自己掌握的信用信息外,往往还购买第三方机构的信用报告进行参考验证,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减少信用风险。

2.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和信用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商业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信用服务市场竟争加剧,而竞争的结果将使信用服务机构走向集中 随着我国信用信息开放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的开放度必然会越来越高。有了更准确、丰富的信用信息做基础,信用服务产品的质量必然进一步提高,其覆盖范围将迅速扩大,信用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商业化程度必将大幅度提高。

3.发达的信用管理技术和高度的信息化手段,将成为信用体系高效运转的技术支撑 未来我国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各行业组织及所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将提高,会在不同层面形成许多信息数据库。虽然有些数据库不是专门为信用管理而建,但将对信用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提供极大便利。例如,目前美国绝大部分地区商会都在自己的数据库系统中存有商业交易的记录,大量的公共信息则通过互联网即时以供查询,一些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还建立了自己的信用数据库和交换机制。此外,随着信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把各种与信用有关的数据加工成高质量的信用产品,低成本、便捷化地提供给用户成为了可能。世界著名信用公司都拥有大型数据库、成熟的信用评估模型、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后台服务系统。大量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进行的,因而才具备将信用信息快速加工成优质产品的强大能力,若没有高度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用管理手段是绝难做到的。此外,大批高级分析师、高级精算师、经济学家和管理人员也将加入信用服务行业,为信用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4.将产生各类信用行业中介组织,这些组织将促进信用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信用服务业的职能 未来的信用服务不应全部由商业信用服务机构提供,随着信用服务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细分化程度的加深,不但各类商业化信用服务机构蓬勃发展,服务于企业信用活动的各类非盈利性中介组织也会应运而生。

5.经济全球化将把更多的国际大型信用服务机构带入中国,推动我国信用服务水平迅速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著名信用服务机构依托高科技和规模经济两大法宝,将加速从本国走向全球。著名征信企业的海外拓展比一般工商企业有着更强的优势和便利性。目前,美国几乎所有大型信用服务机构都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些国际巨头的进入必将加剧我国信用服务市场的竞争,同时也将推动我国信用服务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点建议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在信用文化、信用制度和信用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尚不能做到均衡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信用市场供给和需求还将存在结构性矛盾。

1.要针对当前我国商务信用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研究确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做好基础工作 我国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加快立信系统建设,即在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鼓励守信,惩戒失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任务之二是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即防范信用交易风险,确保交易安全,扩大交易规模,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2.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坚持走商业化的路子,注重培育信用需求 要由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主要功能是创造法治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开放信用信息,引导和培育市场,监管征信市场等方面。

另外,信用服务机构应非常重视市场开拓,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着手,既要发展社会信用服务行业,让他们拿出足以吸引客户的信用产品,同时通过各种教育培训、经济、法律和开放信息等制度化措施,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服务需求。

篇10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资本运用而言,信用对于生产具有促进作用;从刺激消费需求来说,信用又具有创造购买力的作用。如在美国,银行利润的50%左右来自消费信贷,而花旗银行对消费信贷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0%。美国信用消费规模的急剧增长,正验证着信用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关系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信用交易日益活跃,但随之而来的失信行为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这即为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对其建立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进一步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发展城乡经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据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就业人数达1.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5.4%,其总产值分别达到10731.6亿元和31855.1亿元。但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仅靠自身积累很难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他们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信用支持。由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产权特点和资产规模特点,其业主的个人信用状况就成为其获得信用支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既有利于规范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经济行为,又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信用支持,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信息,改善交易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有效避免诸如逆向选择等消极现象的发生,达到维持经济秩序的目的。其次,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开发个人信用资源,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资源供需不足,市场狭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没有完整的信用数据库,在我国“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还十分盛行,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还是零信用记录。尽管大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但很多人对信用消费仍持谨慎态度。同时,有些企业及个人的信用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法院、税务、海关等部门,不能形成统一的数据使用平台,加大了信用资源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市场交易主体使用信用信息资源的意识非常淡薄,对信用信息的需求严重不足。

(二)缺乏法律保障。信用管理体系运行的环境较差,即法制不健全,人治重于法治,这是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最大障碍。法律的不健全一方面表现在无系统的专门法律,2003年12月12日,上海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04年2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国内首次以政府令形式的、并首次为个人信用征信定规的政府规章。此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系统的规范社会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近几年除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外,并无其他专门针对个人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出台;另一方面表现在有的法律内容过于笼统、抽象,甚至相互间也多有抵触,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给法律的执行造成了障碍。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在信用价值的评估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评估模型比较单一,科学性有待提高。在以往的工作中,银行和信用中介机构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了一些信用评价指标,但由于各种局限性,没有形成科学的、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不能全面正确的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银行内部建立的风险管理机制发展较早,但这种系统内的机制受到信息使用次数、调查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范围较窄,对整个信用体系的作用有限。

三、建立我国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个人的信用信息需要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而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信用指导法规,因此信用立法势在必行。信用立法应主要包括两大类工作,即对现有的信用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建立相关信用新立法。在借鉴国际经验与遵从国际惯例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信用立法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源及其监督机构的责任,以及对于向公众提供不真实数据的惩罚;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的经营方式。2、建立与界定商账追收的法律法规,其中应包括允许各级工商局开放商账追收类信用管理公司的注册,明确用法律或信用手段进行商账追收的程序和行为约定。3、修改已有的部分授信机构的信用管理规则,注重平等授信、公平授信、合理授信,鼓励诚实守信。

(二)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没有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标准,各评估机构做出的信用评估结果可能大相径庭,不利于信用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也不利于与国际同业接轨。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是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信用信息包含其年龄、还贷情况、履行合约、被客户投诉、产品质量、融资信誉、纳税情况、涉诉案件、被政府表彰或被处罚情况等,涉及个人及其所拥有企业的多个方面,数据纷繁复杂,如果没有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则难以直接运用信用资源。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通过科学信用评估标准对特定的对象评定出合理的信用等级,简明反映个人的真实信用状况,使诚实守信的人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客户。

(三)重视征信,夯实社会信用体系的数据基础,建立公开的信用网络。征信数据是信用管理和信用咨询的基石,也是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数据的征集要有完整的征信登记制度,要根据市场需求,广泛搜集个人信用资料,这样才能为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针对当前征信数据由政府各部门主管的情况,我们应当把征信数据集中起来或实行对外有控制的开放,建立起我国各地和整个国家的庞大征信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开的、完善的社会信用网络,实现征信数据的网络共享,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这是我国信用体系的可靠基础,唯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确保国家信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