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形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形资产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颁发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以下简称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具体包括: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存货)、暂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有价证券等流动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附着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等固定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四)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五)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宾馆、酒店、招待所、饮食店铺、经营性门面(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资产除外)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第二章资产管理

第六条市政府授权市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具体行使以下职责:

(一)根据国家及上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以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审批;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调剂工作,建立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

(三)负责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等工作;

(四)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费的征收、监督和管理;

(五)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六)推进事业单位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

(七)向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以及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告;

(四)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

(五)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按照规定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资产使用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国有资产台帐,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特殊情况确需出租、出借的,应当事先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准。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所获得的收入,应当及时上缴财政,实行专户管理。国有资产占用费按怀政办发〔2007〕14号规定征收。

第四章资产配置与调剂

第十一条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必须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属于基建工程类资产配置,必须公开招标,并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预、决算评审。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对上级部门直接配置、奖励、调拨的资产,接受捐赠、利用上级补助或者其他收入购置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应当及时入账,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经批准设立临时机构使用的资产,机构设立和撤销时,应当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并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负责。

第十三条调剂使用或者处置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准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由市政府决定,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

第五章资产处置

第十四条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有偿转让、置换、对外捐赠、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十五条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公开原则。处置国有资产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资产处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二)先审批后处置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三)“三统一”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实行资产统一公开处置、收益统一上缴、资金统一调控。国有资产处置由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占用、使用单位负责提出处置申请和提供相关资料,不直接参与资产的处置。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权归市政府,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等。

(二)闲置的资产;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其他按国家和市政府规定需要进行处置的资产。

第十八条处置国有资产,应当履行下列审批手续:

(一)行政事业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提出国有资产处置申请;

(二)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主管领导签署意见;

(三)行政事业单位到市财政局领取并填报《**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

(四)市财政局审核后出具批复意见,其中涉及土地、房屋建筑等资产处置的,市财政局应当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或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第十九条国有资产处置由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向市财政局提出组织实施国有资产处置的申请,同时提供资产处置审批意见或者市政府分管领导签署的意见或者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处置的纪要;

(二)市财政局组织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

(三)市财政局委托市房产交易中心、市土地交易中心或其他拍卖公司依法拍卖处置。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以下文件、证件或者资料:

(一)资产处置申请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

(二)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包括购货单、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三)资产统计报告或决算报告、具有法定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专业技术鉴定部门依法出具的鉴定报告;

(四)单位资产处置公示资料;

(五)资产目前的使用情况说明,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处置国有资产的,还应当提供有权机关的批准文件;

(六)其他依法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市财政局对资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的申请,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批复文件或者在《**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上签署意见。

第二十二条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按照财政主导、单位配合、中介评估的原则实行公开处置,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二)处置土地、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等资产的,国土、房产等部门应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三)转让标的应当以资产评估价值作为作价参考依据,一般不得低于评估价值;

(四)受委托负责处置国有资产的部门,应当在处置后10个工作日内将资产处置情况及结果报市财政局备案,并提交资产处置的相关资料;

(五)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市财政局出具的批复文件或者签署意见的《**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按规定办理账户、资产等有关手续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工商、发改、规划、国土资源、房产、公安交警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未经审批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审批、权证变更、注销等手续。

第二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处置收入应当按规定缴存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专户,由市政府按规定统一安排使用。

第六章资产统计与清查

第二十五条国有资产实行年度统计和报告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年度向市财政局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并对其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分析说明。

市财政局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进行批复,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审计。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清查工作结束后应当向市政府报告资产清查情况。

第七章资产登记

第二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并由市财政局核发统一印制的产权登记证。

(一)新设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办理产权登记;

(二)因分立、合并、改制,以及隶属关系、单位名称、住所和单位负责人等产权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三)因终止或者依法被撤销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办理产权注销登记。

第二十八条产权登记实行年审制度,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

第三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追究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未履行职责,资产管理混乱,造成损失的;

(二)不如实进行产权登记、填报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造成资产流失的;

(三)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

(四)擅自转移、转让、处置资产的;

(五)擅自提供担保的;

(六)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的。

第三十一条对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以及拒不申报或弄虚作假、瞒报、少报的单位,由市财政局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追缴应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对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的行政事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财政局可以停拨或者缓拨其经费。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造成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2

一、新会计制度关于净资产会计核算的创新 

(一)重视资产入账核算,创新性地引进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固定资产所占资金属于事业单位净资产中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为满足预算管理需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用双分录的核算形式,即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相应地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时按照一般资产入账方式,确认当期支出;反之,则做相反处理。因此,固定资产能否准确核算直接关系着净资产的核算水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适应实际需要,加强了对资产的入账管理控制,对于没有相关凭证的资产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要求按照名义市场价格入账。同时,规定虚提折旧和摊销处理方法,适当地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这有助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映资产真实价值的变动、消费和使用情况,以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净资产的规范核算。 

(二)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会计核算 

针对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构成要素,新会计制度明确提出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概念,以替代旧制度中对应的“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 

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与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严格区分,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经营结余分配,单独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核算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资金项目。这种做法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及结转结余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真正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与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以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主要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之外所有专项资金的收支结存情况,通过设计并完善结转和结余两个部分的账务处理以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 

二、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事业基金”科目的管理 

旧制度中规定,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而新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基金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余额。 

显然,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基金核算范围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其核算范围发生变化;同时,尽管新会计制度仍设置了“事业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该科目下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因此,在新旧账衔接过程中“事业基金”科目的会计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需要对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下的“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若余额来源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则应将其转入新账中的“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若余额来源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余的余额,则应将其转入新账中的“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扣除这些剩下的余额就是新制度中所规定的事业基金包括的范围,直接将其转入新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同时,需要对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下的“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进行处理,结合新会计制度,应对其余额进行综合分析,并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这样分类分析处理有助于明确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真实余额,为后续的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二)关于“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管理 

与旧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相对应,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可见,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原有固定基金的核算范围。因此,在新旧账衔接时,要注意处理两个问题:一要注意将原账中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对应转入新账中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二要注意新增内容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这样有助于规范新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的会计核算处理。 

(三)关于“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管理 

由于新会计制度中规范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会计核算,因此新会计制度下的结余分配相关科目的内涵较原账中的对应科目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新会计制度在“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下设“事业结余”明细科目,但与原账中对应的“事业结余”内涵明显不同,其核算范围不再包括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同时,与旧制度中的“结余分配”科目相对应,新会计制度中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尽管原账中“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一般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可以直接启用新账,但在后续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如何准确划分和管理财政与非财政两条资金流,对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长期需要探索的问题。

三、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典型问题探讨 

(一)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服务组织。与行政单位不同,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且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个趋势将不断进行下去,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目前,大多数公益类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支撑,一般享有全额拨款或者差额拨款的财政经费。其净资产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外部捐赠和自身经营所得,而在管理实践中,其净资产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管理不明确。 

首先,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一般具有公益性,其具有国家政府部门的公共资源,享有国家的财政补贴。在财政资金中,财政的专项资金占有重要比例,而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分类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决算”的管理模式,经费支出经常出现挥霍浪费现象,支出管理不严格。 

其次,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般的事业单位都是很笼统地将结余划分为“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这并不能完全划分出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致使净资产管理链条混乱不堪。 

(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净资产界定和会计处理有待完善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即具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是一些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专业组织,一般都拥有比较稳定的财源,通常具备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国家为进一步规范此类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正逐步尝试对其进行体制改革。通过对这类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到目前为止,转企改制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界定和处置是十分重要的。 

客观来讲,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可以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都能接受市场的长期考验。原因之一在于在转制过程中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界定和会计处理不够精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事业单位改制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一种通行做法,这就要求首先对事业单位净资产进行审计调整和资产评估调账;然后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才可进一步实施公司化改造。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对净资产的每一个项目进行审计调整和资产评估调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同时,在改制过程中,这类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净资产保全思想,以致于其在后期的生产经营中,不注重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如果此时面临的市场不景气,经营管理不到位,就非常容易造成期末净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期初价值,从而使得净资产贬值。 

四、新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及时更新会计信息系统 

为符合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改动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同步更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首先,在新旧账套转换过程中,要注重二者的衔接性。要认真把握新会计制度中关于会计科目的增加或删除,以此在旧账套中依次对应找出该科目,从而按照要求对该科目余额进行结转或转换。 

其次,在后期采用新会计核算方法时,一定要按照要求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加强账目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树立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双线管理理念 

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其净资产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非常注重区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在现行会计制度基础之上,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各个科目的会计核算。 

因此,从管理理念方面考虑,事业单位必须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双线管理理念。从总体上,事业单位应该认识到将财政资金分离于非财政资金进行双线管理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 

具体来说,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有效管理和运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其业务管理,明确其管理目标,以保证其正常经营。在这种双线管理的理念指导下,事业单位要在会计实践中,真正使得财政资金不参与单位的结余分配,以实现净资产的有效管理。 

(三)强化净资产保值增值理念 

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来说,其净资产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净资产的界定和会计核算处理问题过于复杂,尚需完善。因此,在转企改制的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各个净资产构成项目分类进行转入或转出处理。 

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而言,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建立和强化净资产保值增值理念。 

这种净资产保值增值理念实际来源于西方会计。西方会计普遍认为,净资产保全是非营利组织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这里所谓的保全可以理解为保值增值。 

西方的这种保全思想非常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国有资产保值,但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净资产保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财政拨款逐渐减少甚至不存在,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将成为事业单位面临的极大挑战,净资产的资源属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要站在市场的角度,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净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加强净资产过程控制与财务管理。 

五、结束语 

在我国,事业单位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计核算和净资产管理的难度,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艰难过程。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制度关于事业单位净资产规定的解读,结合事业单位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双线管理和保值增值的管理理念,以期更好地指导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管理实践,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从最大程度上节约经济资源,从而推动我国整个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勤海.解读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J].财会月刊,2012(22):50-52. 

[2] 刘玉杰,宋子龙.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探析[J].会计之友,2012(20):33-34. 

[3] 彭欣,胡志勇.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175-176. 

篇3

【关键词】医院;无形资产;管理

从医院自身发展的角度,无形资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其对于医院发展的作用与综合价值不亚于有形资产。在社会市场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过度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作用更为明显。医院在自身发展管理中,倘若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未将发展方向逐步向无形资产上靠拢,必将导致其在行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可见,医院管理部分更需要更新发展的理念,分清当前经济形势,将无形资产的发展与管理列为常规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尽可能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这也正是当前医院发展的重点。

1建立医院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无形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在无形资产经营的层面上,为达到发展无形资产的目的,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确保医院无形资产能够正常发展,使得其在发展中不断增值[1]。为此,医院首要系统性的对自身无形资产的管理理念进行宣传,帮助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建立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从而使得对其发展的方式、组织形式以及保护措施更加具备科学性与适用性,从而将其作用最大化[2]。随后,将各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主要包括针对无形资产的奖惩制度、业绩考核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对应的质量掌控制度与投资管理制度等。做到对无形资产全方面的管理,避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2从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管理

2.1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无形资产管理

医院属科技密集型行业,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者所运用的技术、手术方式、检查记录形式、各方面技能、配方以及各方面科研成果、药物最佳设计等专有技术具有实用性、保密性、价值性和可传授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专有技术合同向受让方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接受受让方人员实习的手段来实现转移,为医院创造效益[3]。另一方面它反映医院医疗特色、专长技术,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价值。因此,对此类无形资产要加大投资和监管力度。首先要特别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大批积极上进,刻苦专研的医务人员送到更为优秀的科研院所去学习、深造,大量引进外部先进技术经验,整体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同时不惜用巨额的奖励基金,鼓励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上不断创新,提高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专利和非专利技术,铸造医疗科技领先品牌。其次要在创造自身品牌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这些无形资产[4]。

2.2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管理

商标能够作为医院在发展中向股份化与集团化转变中的重要标志,能够在绝大程度上代表医院在发展中的额外收益,是医院效益来源中较为特殊组分,更是医院商誉的集中体现。此外,土地使用权属非智力型无形资产[5]。在我国,土地属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和转让,医院在实际运营中,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时,应依法办事。此二者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同样占重要地位。2.3对商誉无形资产管理在医院自身发展中,商誉属于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其形成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因此,要使商誉这种无形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系统的工程[6]。要求医院各个部门成员需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素养,能够对新入职的员工起到感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风气。能够从各个方面满足患者治疗中的需求,感受到医院的服务态度与职业精神,为患者带去安慰;要提高医护质量,强力推进新业务,优化医院技术资源配置,树名医、建名科使患者形成一定的忠诚度、信任度和追随度[7];铸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品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的服务,方便患者就医[8]。

3建立规章制度,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贬值

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无形资产表现在很多方面,大部分存在于精神以及知识的层面上,与有形资产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基于该方面的特点,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流动、科研活动以及部分人员不良职业道德导致其不断流失,更会因为管理上的失误使其持续贬值。可见,在发展中针对有法律保护基础的无形资产需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在确保其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增值。针对无法律保护基础的无形资产,主要涉及医院精神文化等,则需要借助自身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保护。根据以上所述,医院发展中存在的无形资产正逐步被管理者所重视,其对医院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也逐步被重视,使得医院发展的目标更加完善,起到增加医院行业竞争力的作用。21世纪已完全迈入无形资产发展时代,医院在未来的发展更与无形资产的发展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可见,医院必须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其加以发展,将无形资产的作用最大化,使自身在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杰.医院声誉管理误区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2011,15(4):54-57.

[2]宋晓亭.中医药老字号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误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3):1724-1727.

[3]姚苗.中医药老字号传统技术实施的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12-116.

[4]杨奕望,吴鸿洲,陈丽云.蔡鸿仪与《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210-211.

[5]王翰华.中华老字号寿全斋药店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医药导报,2011,17(2):104-105.

[6]谭建,吴清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2):37.

[7]李进霞.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思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230.

篇4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近年来,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高校的有形资产管理逐步得到了规范,而无形资产管理始终没有得改善,缺乏统一、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又相互交叉。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的状况。特别当高校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专门的管理机构代表学校出面协调解决,保护学校权益。

(二) 缺乏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许多高校自身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在无形资产的管理领域内,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很少,管理方式极不科学,规章制度极不完善。大部分高校因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也有些高校虽然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却存在某种缺陷,不具备可操作性。特别在产权确认制度、保密制度、开发利用制度,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缺乏合理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工具手段的落后,制约了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

(三) 缺乏规范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及评价体系就目前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而言,要比有形资产的核算难度大得多,核算过程更复杂。高校无形的形成过程蕴含着很多无法计量的智力资源,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背离;另外,对自制无形资产的价值及投资收益的确定没有合理的核算与管理办法,这导致无形资产账外流失严重,给学校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由于无形资产形态的特殊性使无形资产目前缺少一套权威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以衡量无形资产的货币价值。因此,高校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管理,大多数高校对已有的无形资产未进行有效评估或评估不当,使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容易造成流失。

(四) 高校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流失现象日趋严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种必然趋势。现在许多高校为了提升学校整体综合实力,不惜重金吸引各学科高~A31-,纷纷采取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广泛吸纳人才,使高校教学、科研、学术上具有高水平人才的大量外流,并带走他们所掌握的有关技术工艺、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等,以致影响到学校声誉和实力水平的下降,形成无形资产流失。另外,有些科研人员因经费的原因,对其创造的科研成果未能及时办理专利申请,还有些以学校名义争取立项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一旦鉴定,一般都成科研人员自己的成果,学校没有及时进行评估并计价人账,也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

(五)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成果转化与科研工作结合的不够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部分时效性较强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还有部分学校长期闲置,科研成果鉴定完后就束之高阁,既不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也没有能力将其转化,使这部分无形资产长期闲置存放,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 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为了对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高校应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和专门经费,在分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学校声誉、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等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学校所有无形资产的占有、支配、收益、处分进行有效管理,彻底解决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 加强元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应根据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依照相关法规制度化,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使其在发生各种不同情况、问题时,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遵循,堵塞可能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各种漏洞,使无形资产管理具体化并易操作,确保无形资产的规范管理。

(三) 规范无形资产核算和评估管理高校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取得、分期摊销、对外投资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从动态上掌握高校的无形财富。特别是现在高校合并、资产置换等经济活动相当频繁,无形资产的运作和交易显得格外活跃,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内部核算和管理,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无谓损失。此外,加强高校无形资产评估鉴定势在必行,应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规范、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一套健全的无形资产评估鉴定机制,科学地确定无形资产价值。

(四)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校人才群体既是无形资产不可忽却的一部分,也是无形资产的发明创造者,高校集中了大批科研人员,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如果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实现科研人员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促进高校无形资产增值。高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利用自身现有的条件不断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竭尽全力为他们的教学、科研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人事管理制度,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与个人的职称、待遇、奖励等挂钩;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比例,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留住人才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引进和充实各学科优秀人才,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

篇5

一、固定资产及其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期限较长的主要劳动资料,这些劳动资料可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使用,原有实物形态不变,其价值则随着使用中的磨损和时间的推移逐渐地部分地减少。固定资产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三是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将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它进行管理必须要由企业的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

2、技术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必须要有一批负责任、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等技术的专职人员,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造成的损失。

3、分散性

从现实中的众多的企业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等权力。

4、集中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遵循“集中管理”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应集中于财会部门,其主要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行政部门、信息科技部门负责维护固定资产,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应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合理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相当数量的规模较小的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除此之外,财务人员也要加强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定期开展对账的工作,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二)非生产设备管理松懈

企业内一些非生产用专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较难管理。因为这些设备移动的方便性,所以随着工作人员、科室的变化,这些设备的位置也不断变化,容易出现帐实不符的问题。虽然进行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但盘点难以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就无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三)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而是由行政部门、后勤部门、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共同管理。共同管理容易出现责权利不明确的弊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

(四)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

现实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如不熟悉有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清楚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等。

(五)固定资产保养不及时,存在流失现象

有的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支出,节省维修费,对那些应该维修的资产不修,导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不高或者提前报废。有些企业设备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有的设备无人看管,导致设备的零件被私拆私卸,有的放置在露天地里,大大缩短了设备的寿命。

三、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 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管理规则、管理的框架结构,其次要健全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在此要加强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企业制定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从形式出发,而应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为上。如,对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都要建立相关的账簿,可按其用途或功能等进行相应的分类等。固定资产的购入、调出、转移、改造和报废,都必须按规定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及时、正确、全面地登记账目和卡片,做到有帐有卡,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非生产设备的管理

尤其是移动性较强的设备,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力求每个员工都能做到对非生产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监督。及时登记非生产设备的维修、使用状况。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独立的机构,该机构可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

(四)培养一批拥有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强对该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随着科技进步,固定资产中的专业设备数量越来越多,例如,现在各类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管理中就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识别和判断能力,以做好核算与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延长固定资产尤其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性能,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看管,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真正做到从“质”上、“量”上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93-02

农业科研院所的无形资产是指农业科研院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在生产经营中持续产生高度不确定性经济效益并能有偿使用的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誉、育种技术、制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农业科研院所一种特殊的、重要的资产,具有不稳定、风险性、适应性与周期长等特点与有形资产一样是农业科研院所宝贵的经济资源。随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农业科研院所不但要管好用好有形资产,而且还要管好用好无形资产。由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因此,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农业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无形资产意识淡薄。当前,农业科研院所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院所领导及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对无形资产蕴涵的潜在经济价值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大量科研成果只停留在账面登记上,没有对其评估、核算、转化等,多数处于休眠状态,未能正确反映内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农业研究开发过程中,一些科研人员对取得的技术资料、数据等科研成果缺乏保密意识,造成一些专有技术等技术秘密被泄露。农业科研院所与科研单位、企业大协作、大联合,没有签订协议或协议不全,随意处置技术资料和技术诀窍,甚至有些企业利用科研单位资源合作申报项目等,而没有给单位带来任何经济利益。不少单位不重视保护,没有认识到它的潜在效益,许多研究成果,没有及时申报成果与专利,最终成为别人的专利成果。科技人员重申请课题,轻课题研究;重出成果,轻成果管理、使用,导致无形资产所有权不明或随意处置、流失。如把多年积累的非专利技术作为经验无偿地介绍给他人,或作为论文公开发表,造成无形资产损失。科技人员在进行技术交流、科研培训等工作中没有把握好传授技术的“度”,致使核心育种技术公开。合作的单位,将我们育种材料和技术交流经验转成他们自己研究的成果。思想意识淡薄,不重视产权保护,育成品种无偿成为部分种子企业的拳头产品,而产权所有单位没有任何收益的现象非常突出。

2.机制不健全,无形资产管理混乱。目前许多农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之间各司其职,相互衔接联系较少,无形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农业科研院所不重视品牌保护,有些育种单位没有固定的品种命名管理办法,随意定名,频繁更换生产销售商,没有保护育种单位权益,导致其他单位效仿,抢占市场,品牌被借用或抢注或利用商誉销售种子,使科研单位形象受到影响,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机制不全,管理不严导致农业科技人才辞职或调离,带走了大批的育种材料和核心技术,给科研院所无形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核算评估缺失,无形资产信息失真。多数农业科研院所土地使用权、专利权、著作权、院所商誉等无形资产未经过专门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只是简单登记无形资产数量,未能正确反映无形资产价值,且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造成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农业科研院所在技术协作转让、对外投资和兴办经济实体时,缺乏对无形资产获利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估、对转出的无形资产不按期计价,无偿或较少的提供给合作单位使用,实现的利润很少;也有在联营投资、入股的合同中对有关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产权保护条款不明确;还有对转出的无形资产未经法定评估机构进行科学的资产评估,廉价转让,而单位会计部门对这部分无形资产又不能准确、及时计价入账,收入流入了个人和其他单位。

4.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无形资产效益低下。院所每年基本要承接许多科研或开发项目,研发成果相当丰硕,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率却相当低,转让收益不高,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无形资产效益低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易受无偿或低偿转化、转化周期长、推广速度慢、效用滞后、生产规模小、农民接受能力差、农产品价格体系、农业技术市场发育滞后等不利因素制约无形资产收益较少。有些单位则由于专利申请手续复杂,申请费用较高而放弃专利的申请;有些院所经费紧张,不愿投入,自愿放弃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研发,减少了无形资产收益。

5.处置程序不规范,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虽然在处置无形资产时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但是无形资产审批仅在内部进行,限额以上资产没有按相关规定向主管部门报批。因无形资产大部分没有进行评估登记,资产随意处置时有发生,也没有进行会议研究等程序,导致无形资产由领导说了算,转让处置没有任何凭证,资产流失较大。

二、加强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1.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科研院所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应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各管理层“重有形,轻无形”的管理思路,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制度、人员等管理体系建设,做好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核算、处置等财务管理工作,抓好专利、非专利技术、专著等科研成果的转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积极创造和积累无形资产,切实抓好无形资产管理,增强无形资产效益观念,强化品牌意识、宣传意识、经营意识,树立起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发明创造、核心技术、创新项目要及时申请专利,科研育种的品种名称及时注册,还要对各种非专利技术的自我保护。将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农业科研院所全体人员对无形资产的产权保护意识,以防止农业科研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2.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制,防止无形资产流失。院所应根据现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将无形资产管理纳入国有资产日常管理范畴。要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细化条款、严格把关,明确无形资产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归属,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申报处置程序,使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绝无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登记、归档、保管、保护、使用、转让、收益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要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保护制度,科研激励制度,改革科研技术人员的薪金制度,在加速科技转化中,给与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合理的经济回报,对于申请专利、品种权、育种技术和商标等发明人给予重奖。严格控制推广经验介绍、会议汇报和的程序,制定科研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数据的保密制度,规范人才交流与培训的保密要点。规范人才流动,防止人才流失而造成育种材料与技术的流失。提高科研人员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将核心技术与无形资产灌输到每个人思想中。制定在职农业科技人员和刚退休的科技人员到企业任职或兼职的管理制度,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对转让、服务等所取得的收益,应在主要贡献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调动科研、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管好用好无形资产。

3.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科学量化无形资产。农业科研院所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务院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完善农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和方法,对于科研协作、转让、投资入股、兴办经济实体等发生无形资产转移时,应根据其所能创造的价值或成本,合理定价,严把无形资产评估关,对无形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定和估计,不能随意作价。可以借助专业评估机构共同完成无形资产评估,防止由于无形资产被低估造成经济损失。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成为主要产品,这给确立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申报、转移和对外转让、协作必须由单位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签订协议并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资产评估体系,确保无形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优化无形资产内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维护无形资产购销双方的经济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修订无形资产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农业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的购入、接受捐赠、对外投资、转让已经入账的无形资产的核算等作出了规定,但是没有提及对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核算,结果导致很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空白,会计报表中无形资产项目也无任何记录。因此,建议尽快修订完善《农业科研院所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法,规范无形资产在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方法,全面反映资产价值。加强内部控制基本操作规范,防范无形资产风险,加强资产验收控制,建立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目,完善估计核算无形资产办法,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无形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和规范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的管理,有待于法律、法规的保护与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因此要管好用好无形资产,防止资产流失,使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农业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慧霞.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探讨[J].水利财务与经济,2008,(8).

[2] 黄洁容.试论农业科研机构无形资产的隐性流失[J].财务会计,2006,(3).

[3] 刘如泉.农业无形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计划与市场,2002,(9).

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资产;经营战略;财务制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正成为21世纪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最有价值的财产形式,已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成为WTO的三大支柱。正基于此,发达国家企业的经营战略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先出卖劳动力和产品,坚决且快速地向买卖技术(知识产权),直至买卖标准的方向转变。他们纷纷采取技术输出、专利许可贸易和专利(版权)与商标(品牌)组合许可等战略,来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的竞争优势与垄断地位。

目前业界流行的一句话证明了这点,即“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和品牌,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现在国际企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经营知识产权资产,依靠知识产权占领市场、谋取利润,着重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和品牌垄断化与许可化”的发展道路。

一、国际企业现状

1.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正逐步取代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成为企业主要且最重要的资产;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达到有形资产的数倍或数十倍;以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而获得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创造财富的源泉和核心竞争力。

2.众多企业收入中的80%~90%,来自于知识产权许可费的收取和技术转让,如,美国高通公司2006年75.3亿美元的收入中,专利转让和许可费用占到80%以上,净利润占到收入的92%以上;微软公司2007年专利转让和许可收入近600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100%。

3.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且主要组成部分,制定并重点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知识产权不仅成为企业主要经营的商品,更是投资回报的资产。他们在进行对外投资、扩张时,除了投入有形资产外,更加注重投入专利技术、品牌、经营方式和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实现以知识产权创造最大价值、获取更高利益的经营战略。

反观我国企业,现实却不容乐观,大多数企业都不知道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更不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自己的知识产权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他们申请知识产权的目的,仅仅在于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二、我国企业发展之路

1.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战略,仅是一种消极的保护与管理战略,而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才是积极的保护和管理战略,知识产权资产经营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游戏规则。所以,用知识产权武器开展无形资产经营,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和利润的创造源泉,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实际利益,才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

2.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要做大做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一流企业,甚至跻身超一流企业,必须要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的重要资产来管理和经营,必须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要懂得经营知识产权资产,走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之路。

三、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内容,但知识产权战略最主要的内容和实质,或者说知识产权战略狭义所指,就是知识产权经营战略。

1.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商业秘密等。

2.知识产权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权、保护与运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与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3.知识产权经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指的是企业直接利用排他的知识产权开展投资和买卖活动,为企业获得财产收益和利润。包括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和投资入股等内容。

4.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是指权利人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等制度,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许可和买卖而直接获利,所采取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四、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相关政策

1.2007年10月颁布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2.2008年6月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

3.2011年11月颁布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更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运用。制定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专利转让和许可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将我国优势领域拥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规范,健全企业专利资产管理规程。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

五、健全保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

知识产权经营既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延伸,又是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它已成为企业直接获利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要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必须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转变成先进的知识产权“经营”理念,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研发、经营贸易、对外投资等全过程之中。为保障企业顺利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投资模式。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即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我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与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仍然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产品为主开展经营活动,以货币和实物资本为主从事理财活动,偏重财务的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管理,未建立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由于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知识产权工作和管理制度,所以财务管理效果不佳,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3.知识产权资产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不匹配。由于没有贷记科目与其对应,某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未按规定要求纳入账内核算,甚至未启用“无形资产”科目,更严重的是把知识产权资产和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核算。

4.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认定、审批以及具体核算的管理制度和细则等,没有科学建立,使财务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

5.现代财务管理知识薄弱。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知识产权,更不懂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所以,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合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实施,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企业财务管

理制度

1.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知识产权经营、以知识产权资产投资和以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等为主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围绕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筹资计划、实施企业投资和经营方案、调控资金流动和配置、科学分配企业的收益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等,以保证企业的资金、投资、经营、预算、决算、分配,以及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具体的讲,即要配合知识产权经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监督资金安全运行,建立会计档案,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等。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费用、财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预测,具体包括研发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的财务预算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财务预算之处,在于必须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经营和投资等业务予以相当重视,必须进行全面、合理、准确的预算编制。同时,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编报和控制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规范经费使用。

3.严格财务核算制度。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加核算知识产权资产相对应的科目,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知识产权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状况。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使知识产权资产核算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严密监督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和落实,使知识产权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4.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财务控制标准;二是科学确定财务工作组织结构,分解落实责任,按相互牵制的原则将财务业务划分,赋予各自相应的权责,使之相互制约;三是将有形资产管理与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实施追踪控制,分析执行差异,及时调整误差;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减少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财务风险,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做到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尽可能地做出准确和及时的预策、分析、控制、防范和调整。

5.重视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涉及到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工商、财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若干领域,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开发、资产权益,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转让和合作,知识产权资产档案,投入产出的考核,知识产权资产融资、评估、审计,知识产权资产投资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资产的开发、培育、监管和经营,以保证对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6.形成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不仅需要有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对企业管理、生产运营、信息管理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企业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能提出良好的建议;还能运用全新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采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并能充分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运用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发展,同时充分享受到政府有关的税收、资助等优惠政策;更要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经营、知识产权资产投资和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帮助企业顺利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1)

[2]苑泽明.论无形资产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7)

[3]朱雪忠主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

[4]胡婕.知识产权财务应用的形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9(9)

篇8

【关键词】高校 无形资产 管理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各行各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逐渐被体现。高校在实务操作中,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主要依据1997年6月23日由财政部与原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高等学校是人才云集、高新科技集中的地方,拥有大量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型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都是国家投入资金,是经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实践而形成的,是属于学校的智力成果,也是学校发展和成长的基础。然而高校无形资产在管理与会计核算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只有简单登记,没有价值核算,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要想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树立起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无形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高校取得合法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不利于无形资产管理

从高校资产管理者角度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是概念多于管理,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有形”轻“无形”,在日常管理中重视有形的材料、设备管理及其投入效益,而忽视无形的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的资产管理及投入效益,在每年国有资产内部清查时常常将无形资产排除在外。从科研成果发明者的角度来说,因为承担课题、成果鉴定、、论著出版是直接与科研人员的晋职、加薪等切身利益挂钩的。科研人员为了切身利益,不得不忙于争取课题,一有研究成果就以论文或报告、成果鉴定等形式公开,而忽视相应的专利申请,结果被国外凭借“申请在先”的规定而预先申请了专利所有权。

2、管理机构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

从高校内部来看,大多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也是按照实物资产管理模式:科研处负责无形资产专利权的管理,国资处负责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等的登记管理,财务处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而无形资产的使用或对外投资、转让,由产业处负责。由于无形资产涉及到许多方面、许多部门,各个部门都身兼多重工作任务,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多方利益主体的存在又使得能转化的无形资产产出率低,部分无形资产被闲置浪费,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并且许多无形资产的监管处于空白状态中,结果是侵权现象屡有发生。如擅用学校名誉谋取不义之财,对高校的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或者外单位与个人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和条件,开发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新产品不在学校登记,产权直接归属外单位。

3、高校无形资产核算缺位

由于现行会计制度只明确了高校无形资产的范围,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购入、转让、捐赠及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而对自创的没有明确的核算处理方法,再加上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类型多样,造成其价值衡量更加困难。在很多高校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一项为零,财务上只核算无形资产产权申报登记费用计入事业支出,对无形资产不进行研发成本价值核算,也未将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未能正确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如此做法不利于管理,更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真。

4、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包括修改了的无形资产准则,但没有同步推出事业单位的会计基本准则及会计制度。许多高校自身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因为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管理者对职务发明等的侵权事件,即使知情,但因为缺少制度法规依据,无法确定产权权属,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同时高校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管理经验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在日常收集和提供无形资产信息时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在日常操作中也没有开发可供标准化管理操作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工具手段的落后,制约了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控。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改变观念,引起各方重视

高校无形资产的数量、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一项好的专利或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确立起资产保护的观念,引起各方面对无形资产的重视,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开始。一方面必须要在高校教职员工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无形资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国家有关无形资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使大家明确高校无形资产的研制与形成大多是用教学科研经费所完成的。属于职务发明的同有形资产一样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一样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高校员工无形资产的法律意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要推动无形资产转化的奖励机制,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果与个人的职称、待遇、奖励等挂钩,尽可能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发明者、单位和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制定合理的利润平衡点。

2、明确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机构的协作配合

无形资产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首先,应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将无形资产管理纳入高校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体系之中,开发建设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一支积极进取、高效精干、责任心强、坚持原则、懂法律、善管理的专业队伍,全面负责无形资产的占有、支配、收益及处分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其次,根据无形资产的分类,确定学校无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例如对无形资产科研成果专利产权等的管理,由科研处从最初的科研课题着手,对已经形成的专利权进行归类登记管理,由财务处归集核算,把费用支出予以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账户,再纳入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系统内备案,年底与国有资产部门核对。对那些尚未取得专利权的非专利技术等,则由科研处在科研课题完成后登记在册,再纳入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系统内统一管理,等以后获得专利权、著作权或取得社会效益之时,再记入无形资产,并通报财务处进行核算入账,由产业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课题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对外投资或转让时,必须要经过产业处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并要报经相关校级领导的批准,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对无形资产转让的价值评估工作,转让后应及时结算投资转让收入,做好无形资产账户冲减。这样,经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其他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有利于无形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工作。

最后,由校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每年的无形资产内部清查工作,清除已过保护期的知识产权,总结当年的无形资产管理成果,奖励在无形资产转化方面的先进人员,落实对那些成功转化无形资产的发明者的奖励,形成工作报告,并对无形资产方面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3、加强无形资产的核算

为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必须对高校无形资产要素进行财务核算,运用从价值形态上反映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与回收效益之间的比较关,把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在知识产权成本价值核算上,先由无形资产开发人申报,然后科研处与财务处协作,设计一种一式三份的科研课题费用支出单,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情况详细登记,三方共同备案留底,方便将来可以及时将无形资产的费用支出转入无形资产账户。对于在研制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先按普通的科研支出进行核算,将其费用计入事业支出,只有在其形成无形资产后,才可以进行资本化核算,从事业支出转入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前需要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应按评估价及时调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后应及时冲减无形资产。

4、加强高校无形资产制度建设

鉴于高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建议国家相关管理机构统一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引导各个高校建立各自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无形资产专职管理机构负责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由其他相关部门协作,科学化管理、保护无形资产所有者权益、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相应的产权归属制度、财务核算及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成果考核、奖惩制度及价值评估制度等全面保护,科学管理无形资产,并成立专家小组,广泛征求多方意见,最终形成一套健全统一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四、结束语

今后高校的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对无形资产的合理利用。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无形资产形成、使用、核算等信息的搜集分析,可以了解自身的科技水平,了解社会需求的科技发展动向,加强对外联系,充分发挥高校先进科技作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苓苓:从资产清查审视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2] 董捷:中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3] 秦明、闫亚梅:谈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1998(1).

[4] 王棣华: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

篇9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8-2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数量及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的资金来源已不再单纯地依靠政府,而是出现了企业、社会人士、研究资助等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再加上大量的高校资金支出及广泛的资金用途,涉及很多的部门及相关的手续,这些都给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

高校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许多高校没有对用于购置相关软件的费用支出和自主研发的专利支出进行相应地资本化。再加上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高度重视,进而导致无形资产成为真正的无形且无价值。

1.2 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相脱节

目前,高等院校为了对国有资产进行配置与管理,基本上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是,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沟通,致使两个部门工作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两个部门的国有资产价值体现不一致的问题[1]。例如,两个部门对资产的计量标准不一样,会导致两账的入账价值不同。

1.3 对部分捐助的资产管理不到位

随着高校向多元化方向的顺利发展,各高校院系与企业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及社会团体对高校的捐助活动越来越多,且捐助方式多样,这其中既有有形资产,又有无形资产。但是,有的院系为了拥有这些资产的占有权和支配权,而不向学校办理应有的入库手续,这样不但造成了学校资产的流失,更是一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1.4 重投入和轻管理

由于高校的部分领导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不能全面认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注重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导致重购入、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固定资产,只抓“财”、不管‘物”的问题,进而致使高校资产流失。另外,许多高校存在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不核算成本的问题,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总账进行记录,对管理资产和核算教育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

1.5 资产利用率低

各高校院系没有从学校大局考虑,为了便于自己使用,在购置资产时,相关部门很少对购置申请做可行性研究,导致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或被重复购置。此外,对紧急需求的部分资产通常采取突击式购置,用完后便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例如,在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后,一些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便被长期闲置,加大了资产的无形损失。

1.6 学校资产账实不符

当前S多高校由于资产账实不符,而导致学校资产总量不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对院系创收收入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院系没有将自筹资金购置的资产登记于学校资产账中;第二,没有对外单位、企业或个人的赞助或捐赠办理入账登记手续;第三,没有对已经报废的资产办理相应的报废手续,引发账实不符问题;第四,由于竣工决算不及时,导致已竣工验收的资产无法及时入账。

2 引发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许多高校并没有健全与完善相应的资产管理机制,更没有对管理资产的各个步骤进行相应的监督,更没有将管理责任明确地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无法追究相关人员造成资产流失、低效利用与毁损的管理责任,致使浪费流失大量资产,进而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混乱。

2.2 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致使高校管理者形成了“重建轻管”的落后管理理念,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者及使用者缺乏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观念,只注重资产的购置与使用,没有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效果。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制度,且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自觉性,致使无人主动关心资产的流失、低效利用等情况。

2.3 管理队伍业务素质低

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中,年长的职员相对较多,而且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不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致使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当前形势下,资产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且资产管理技术发展迅速,落后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

2.4 资产管理机构分散

当前,许多高校对资产采取各部门分头管理的形式,例如,设备处对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财务部门管理学校账面资产,后勤部门则管理土地、公共设施、建筑物等实物资产。分散的资产管理机构,再加上这些机构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协调,很容易造成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致使高校的资产账物不符,资金不清[3]。

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资产管理;重要性;相关问题;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资产管理的本质就是针对各类资产所开展的保证并提高资产经济价值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能够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升值,能够成为经济效益获取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成为拖累企业发展的隐患。资产管理的直接作用就是提高资产使用率,通过增加使用率,让其收获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就需要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做好工作优化,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一、强化资产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石油企业当中,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都有所开展,只是效果上不尽人意,达不到一定的经济要求,更不用说提升资产的经济价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就具有重要意义了。

首先,资产管理工作的强化,可以直接提升石油企业对于各类资产的使用率,让这些资产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比如在石油生产当中,一些性能下滑的设备可能就被长期闲置在仓库当中,价值不断损耗。这类设备资产虽然不能再用于生产作业,但是其也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就需要通过资产管理工作将其剩余价值挖掘出来,使其最大程度发挥出经济作用。

其次,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可以减少石油企业的成本投入。石油企业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在这些不同方面投入的成本也是不同的,但是不论多少,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成本投入中存在一部分重复投入和不必要投入,这部分成本支出,都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工作来实现消解。比如在某些环节的信息不能共享,导致相关人员需要重复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加强信息资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就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节省这部分成本。

最后,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在石油企业中,各类型的资产是非常多样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等。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使用搭配,最大程度让这些资产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且在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出作用。比如用于石油开采的专利技术,其就属于一类无形资产,通过对专利技术的管理,使其能够在帮助其他企业提升生产水平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如此就提升了技术资产的价值。

二、石油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资产管理离不开制度规章的约束和指导,只有在资产管理制度规章规范下,资产管理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成目标,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目前在石油企业中,在资产管理方面虽然出台了较为详细完善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制度的执行落实并不是很到位,如此一来就使得资产管理制度的部分条款成为了摆设,不能对企业资产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还使得原本有机统一的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在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衔接,造成工作分散隔断,效率下降。

(二)资产管理的成效不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石油企业虽然有进行资产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但是成效并不高,可以说距离预期的目嘶褂胁恍〉牟罹唷5贾抡庖晃侍獾脑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部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往往是能省则省、能简则简,生怕在工作中投入过多精力。加之制度方面的不完善,资产管理缺少监督,则更进一步加剧了管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二是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导致管理成效不高。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资产进行统计整理,其重点在于通过合理的方法让这些资产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专业的经济知识予以支撑了。但是目前石油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比较缺乏,整体素质偏低,降低了资产管理成效。三是资产管理缺乏有效性的评价,没有定期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如此一来自然就无法判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即便其存在问题,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导致资产管理的成效不高。

(三)资产管理的方法不当

资产管理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实现,并达成具体的目标。但是目前石油企业在资产管理上,还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这些不适宜的方法不仅没有将资产的使用率提升起来,反而还造成了一些其他的风险,对于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而言,一是对于限制资产的管理方法不当。闲置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其利用起来,避免闲置。但是目前不少石油企业在闲置资产管理上主要是将其整理统一起来,对资产的再利用还未做到位,许多资产还未充分利用起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再比如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就缺少了风险控制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存在较大价值折减风险的资产并未及时优化调整,从而导致其在石油企业经营生产中演化为经济问题。

三、石油企业强化资产管理提供使用率的方法措施

(一)严格执行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工作在石油企业当中的深入开展落实,离不开制度规章的约束和支撑,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对其形成重视,加快资产管理制度规章在具体工作中的执行落实。第一,要做好资产管理的监督,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尤其是针对其是否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要重点监督,以此让资产管理人员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实。第二,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要确保管理人员对相关制度予以落实,那么就需要将每个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对其进行管理分工。如此一来,在责任的驱使下,就可以让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第三,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要带头执行,严格依照规定办事。如此对管理人员形成示范作用,上行下效,对管理制度实现严格执行落实。

(二)做好基础保证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此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切实促进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要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就要引导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形成深入认识,明确其对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然后树立起工作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依照制度规章落实具体工作。其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其个人素养水平。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资产管理的成效,面对复杂庞大的资产管理工作任务,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培训,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多进行实践指导,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如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最后,要对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做好评价。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一次评估,以此衡量资产管理的具体效果。对于评估价值出现下滑的部分,要着力加大资产管理的工作力度,优化资产管理的方法战略,促进其效果的提升。

(三)改进资产管理方法提高资产使用率

管理方法上的不合理,使得资产的使用率并未切实得到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针对性改进。首先,在闲置资产管理这方面,不能仅仅只管不理,不仅要做好管,还要做好理。这就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对闲置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让其再次被利用起来。比如对于暂时不会使用的闲置生产设备,可以将其进行出租,供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发挥出设备价值。再比如对于闲置人员,可以对其分配工作或者是精简岗位予以剔除,由此实现闲置资产的利用。其次,要实现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将各类资产的价值、状态等信息录入其中,然后通过这一系统来进行资产的配置。比如可以将石油开采的各类设备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借由系统将闲置的、使用率低的设备和一些使用率过高的设备进行混搭,平衡各项设备的使用率,使其最大程度发挥价值作用。

四、结语

石油企业目前在资产管理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基本准备保证资产管理开展,优化方法提高资产使用率,让石油企业的各类资源都被充分利用起来。

⒖嘉南祝

[1]刘海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9):74-75.

[2]张咏心,梁明.石油企业资产管理模式探讨[J].西部财会,2015(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