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家庭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功率 安全用电 家庭 教学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3] 曾雕,刘勇.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检测试题[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4).
篇2
案例一: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方和小菊正睁大好奇的双眼看大人们打牌,都是适龄儿童,她们怎么没在学校?一问才知道,由于并校,她们的山村小学撤并到村委会去了,孩子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山高路远,六七岁的孩子就得住校,孩子依赖父母,常常要求父母陪着,一天两天可以,但是大人不可能不劳作挣钱,不可能日日陪同,父母只好放弃。
分析: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集约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机构,一些地区实施并校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的困扰,幼小的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心理如何告别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二:九年级春季学期才刚刚开始一周,小婷就消失了,她打电话和班主任请假说生病。班主任向家长询问情况,家长说孩子不在家,大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小婷的讯息是在一周以后了,说是和一个社会青年去昆明打工,回家后的小婷再也没有回到学校,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她找到了“幸福”。
分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学生趋向于性早熟,农村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监管,一些女中学生成了社会青年“追求的对象”,结果心理上的不成熟、懵懂和叛逆导致了她们迈出了不该迈出的一步,最终无法回头。
案例三:文静的父母离异了,为了生活,妈妈去广州打工,留守的文静是八年级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是由于多重原因,文静没有人监管,妈妈只好把孩子带到广州上学,但是离开家乡的文静并没有上学,她辍学了,和妈妈一起进了工厂,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分析:“读书无用论” 使许多一心想通过读书途径跳出农门的学生和家长失去了希望,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与其上学,不如挣钱更实际,只要能挣钱,一样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案例四:小彦的父亲在他才两岁的时候死于一场意外,随后是妈妈的改嫁,妈妈本来要带他一起去自己的新家,可是小彦的爷爷奶奶死活不放手,他们要留下儿子的唯一骨肉,妈妈无奈只好离开。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小彦的坏习气疯长,七年级刚刚开始,小彦上课越来越肆无忌惮,什么也不做,上网、抽烟、装病缺课,爷爷奶奶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剩下失望和叹息,小彦破罐破摔,干脆辍学了。
分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爷爷奶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忙于挣钱,有的早出晚归,有的远在异地他乡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意识匮乏甚至是零,我们希望向他们传输一些教育理念,可农村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未必乐于接受。
案例五:小瑞是家里的二儿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快过年了,父母的生意更忙,但是小瑞出事了,四个孩子一起骑一辆摩托车,小瑞的足底肌腱废了,走路要靠拐杖,父母为了他的伤痛倾尽所有,还要赔付一笔钱,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已经当场死亡。八年级的小瑞无法再回到学校,因为他的后续治疗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分析: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受益不少,农民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未成年人驾驶交通工具在农村比比皆是,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这其中就有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伤亡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叹息和哀痛。
篇3
从心理治疗着手: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
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
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单位和学校的理解、支持。如:某小学学生袁某,因学校搬迁,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不熟悉而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进而发展到不进班里学习,深夜逃出学校,给管理住校老师带来不少的麻烦。学校及时与会所联系,并派专人与会所配合教育袁某。会所董事长李均亲自出面,不仅无偿帮助他,帮其矫正心理问题,而且由会所出资帮助他,让他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先后经过五次心理矫正,效果显著。像茶店小学这样关心、支持会所工作的还有许多学校和单位。
篇4
【关键词】西部农村 中学 法制教育
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效果与整体的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能够让中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为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基础。
一、西部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1、西部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地区的中学法制教育教师普遍都比城市要少,尤其是专业的教授法律的教师更是稀缺,而且在西部农村地区,有的地区非常贫困,一个班级也就是七八个学生,学生的教学资料以及基础设施都非常缺乏,大部分有条件的中学也只是有相关的兼职教师来进行教学,他们是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而且,有的地区的中学班主任需要同时管理几个班级的事务,所以在班级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相对薄弱,主要管理目标是维持教学的正常进行,至于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容易受到忽视,这种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班主任管理上的不严格,使得西部农村地区中学的法制教育不能得到实际的落实。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以及教师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认为这对于提升成绩没有用处,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阻碍了法制教育的落实和有效的实施。
2、西部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乏以及教育形式单一
初中阶段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法制观念,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1]。学生法制观念的树立除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与家庭教育也是关系密切的,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再身边,这些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孤僻,而且自制能力比较差,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中学生大部分都在住校,平时家长管教时间较少,学生也比较容易出现逃学、参与社会不良活动的问题。另外关于法制教育的活动开展也比较单一,在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下,很多地区都举办了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互动,但是参与主体还是城市学生,农村中学生有的只是选代表参与,达到的教育作用比较有限。
二、西部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的发展对策
1、转变西部农村法制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实效性
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应该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对农村中学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2]。首先应该遵守因材施教的特点,西部农村地区与城市的中学教学存在一些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对中学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在考试中增加法制知识,加强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讲解,避免学生因为理论性的法制知识而失去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在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习好法制知识的关键内在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法制教学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法制知识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2、西部农村中学教师需要依法施教,增加教学实践
教师法制观念的提升是依法施教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职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针对教学需要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3]。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做到学以致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法制素质,另外,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的尊重,当出现学生违纪情况时,教师应该从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坚决杜绝体罚学生以及语言侮辱学生行为的发生,进行依法施教,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此外,还应该增加法制教育的实践性,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请进来”就是请交警部门、禁毒部门等走进校园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活动,“走出去”就是到学校外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法律、遵守法律。
结束语: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状况将会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以及教育程度比较落后,法制教育比城市地区相对缺乏,师资力量也是一大问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学应该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明确学习目标,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春红.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初中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6-01
人无信不足以成事立业,商人无信不足以发达兴旺,国家无信用不足以兴国强邦。民无信不立――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诚信为人之本――鲁迅;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古今中外名家如此深刻的剖析了诚信的意义。商鞅“立木为信”,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周幽王烽火戏诸候,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立身之本,也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完全抛弃了“诚信为本,老实做人”的原创,不断的破坏着社会主义诚信,公平,公正的环境。甚至,他们的不诚信行为也影响到了校园里的很多初中学生,
导致他们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诚信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通过对我校发生的学生失信案例的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学生们失信的原因,同时也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制定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策略,提高了我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效果。
一、学生失信案例
案例一
我们班的王同学,他在填写个人家庭档案的时候,在家长联系电话一栏故意填写了一个错误号码,后来我打电话联系家长了解他的个人情况时他装作家长的口气自己接电话,而且一点都没有心虚。后来通过其它方式联系到家长,原来这个学生在家里排行老小,是唯一一个男孩,而且父母年岁大了,属于老来得子,平时娇生惯养,从小就养成了撒谎连篇的习惯。
案例二
我们班的李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的时候采用各种作弊方法。有一次考试戴了一块手表,考试的时候多次盯着手表看,后来被发现,原来他戴的是智能手表,里面提前藏了和考试有关的资料。
案例三
我们班的杨同学,在课堂上经常睡觉,但是第二天每次都能按时上交作业,而且每次都很少出现错误,后来发现原来他一直是花钱让其它同学作业,他的父母虽然是做生意的,但是平时都检查他的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就会多给他零花钱,他拿钱经常去上网打游戏,为了能上网打游戏,所以经常找同学作业。
二、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
经过学校老师们对学生多个失信案例的细致分析和深入讨论,得出结论,初中生失信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德育管理弱化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导致的问题。
首先,家庭是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第一站。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少,甚至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导致家人对孩子溺爱程度越来越大。其次,学校德育管理弱化。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最后,社会对初中学生的影响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断突破诚信的道德底线。产品造假,过期食品重贴新生产日期标签继续出售,福尔马林浸泡的活虾,地沟油,毒奶粉,毒粉条,假药……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社会的诚信认知。
三、初中生诚信教育的培养办法
1、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诚信教育是其中的重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人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2、学校要制定学生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新生入学要对学生进行常规化的诚信动员大会,每个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诚信方面的电视新闻或电影,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经常广播一些诚信方面的故事,尤其要选择一些本校学生身上发生的典型诚信故事进行校园广播,要把讲诚信的同学树立为诚信标兵,学校要对他们给予奖励并颁发诚信荣誉证书。可以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诚信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加强联动诚信教育。一个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和家长必须组成统一的教育战线。家长要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共同探讨学生的诚信教育,特殊情况下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由家长出面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对学生展开诚信教育。在家里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以身作则,用一言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做人。
总之,学校在主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诚信教育,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罗加强.简析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4年第A07期
篇6
[关键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构建绿色家园”的今天,积极构建“绿色精神家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努力探索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为依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基本点”是指教师和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第一,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第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为促使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全校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方位、重点突出的多层教育体系(见图1),
健全的组织网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充实,工作渠道全面畅通。例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危机学生干预与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导小组研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验收。学科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校联系,邀请家长进校园,形成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制度,如为家长开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等讲座,让家长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时,学校让家长参加学生班队会,为孩子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家校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规范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实践的中坚力量。
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学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心理及辅导、教师心理保健等,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全员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学校注重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效能的专题课程。例如,学校多次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市级心理骨干教师研修班、NLP技术培训班、亚隆团体辅导工作坊、学校情境下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师的每年进阶培训等,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增添动力。学校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新教师,学校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岗前专业培训,既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分析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学生问题处理技术与会话技术等方法技巧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之中。
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中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全员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保证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此,学校形成了初一年级课程辅导,初二、初三年级专题辅导的心育课程体系。初一年级每双周有一节课,以学习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为内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队会每月一节,以青春期教育、战胜挫折、自我提高等为内容。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课前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展开讨论,寻找答案;联系自我,注重体验;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学校编写了相城实验中学彻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课程。
其次,以心理咨询为主要交流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解决困惑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既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也为家长提供了教子问题的交流空间。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设有“室”“线”“箱”“刊”四类,通过面谈、电话、信函、网站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并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回答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除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怡室,通过小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松弛训练;购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组织“健康杯”学生心理美
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设立了学生心理信息员辅导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为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学校购置了“心海”软件学生档案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更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审慎的态度制定了测量计划,在不同年级进行创造能力自测、卡特尔14PF人格测量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求心理教师根据测量结果给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写出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迅速找到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实现三结合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新生军训、少年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班级作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四、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几年来,学校多次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做辅导讲座,家长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交流。例如,学校举办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其积累成功的家教经验;“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讲座让家长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实施教育;“考试焦虑的防治”的讲座告诉家长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放松训练法。通过学习,家长学会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规范自身的教子行为,并积极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召开家长―教师恳谈会。教师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同时,教师利用家访的契机,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气氛,既能把正确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是无形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通过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第一,通过学生心理测量情况进行评定。第二,通过学生的内省材料进行分析评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让学生写出体会、感受,并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理变化。第三,通过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观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改进办法。第四,通过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咨询后,教师认真写出案例分析,并进行跟踪调查,这一结果也能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几年来,学校有计划地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发展。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7
关键词:学习压力;加强疏导;家庭教育
我校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就是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造成的心灵扭曲的孩子,新市民子女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下面我谈谈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专家多引领,师生共成长
1.让教育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为我校老师传经送宝
我校历来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邀请过曹国庆校长、周丽萍校长、德育带头人芮永红老师、班主任闵振宇到我校做班主任工作经验讲学,通过专家引领,提升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育人能力。
2.让育人有专攻的心理咨询老师为我校学生做心理疏导
上学年,我校初一(4)班有父母离异、重组家庭,有厌学情绪、叛逆情绪的学生相比其他班级多了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感觉压力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邀请了市少年宫徐彩萍主任对初一(4)班做了团体心理疏导,观摩的老师感叹徐老师心理辅导到底不一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效果好。
二、巧借社会力量,给心困生阳光
1.借林老师团队之力,使学生幡然醒悟
上一学期,我校初三一位学生有严重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班主任多次家访也无果,后来我就向林老师团队的徐彩萍老师求救,按照徐老师的指点把家长先带到徐老师身边沟通,帮助家长找到问题的症结,母亲的溺爱、父亲的暴力让孩子的心灵扭曲了,家长按照徐老师的指导和孩子沟通,挽救了这位学生。上学期心理剧的评比,我就以这个学生及家庭为原型写了心理剧《我该怎么办》,拍摄完成后我在每次的家长会上都放给家长看,告诉全校的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要注意什么?
2.借心理医生之力,帮学生拨云见日
在和心理老师的多次交流之后,我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心困生都可以疏导成功的,严重的心理疾患需要医生用药物治疗,上学期,我校建议两位学生接受了心理医生的疏导或治疗,目前情绪稳定。
三、加强校内研讨,提高育人能力
1.利用校内心理咨询老师对心困生疏导、对班主任指导
我校心理咨询室由孙敏老师负责,她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肯钻研,帮助班主任对心理问题学生悉心疏导。同时在平时工作中对班主任进行师生谈话沟通技巧指导。
2.利用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加强育人能力的培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他的好奇,他在成长中的各种尝试,他犯下的过错,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包容和接纳;教师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呈现出来,指引学生形成良好心态。在班主任例会上,我们让班主任观看高金英、任小艾、魏书生的视频讲座,让班主任从他们身上寻找教育智慧。
3.个案研究,寻找规律
在班主任会议上我把全校心理问题学生的个案和班主任一起探讨,成功的案例中班主任是怎样做工作的;没有成功转化的,我们哪里需要改进和避免。班主任就发现有时任课老师过于急于求成,对学生的作业要求、纪律要求提得高了一些,导致学生在困难面前又动摇了,对于这些问题,利用教师例会,教育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合班主任做好心困生转化工作。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庭育人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在社会还缺少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对家庭特别是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进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开家长会时,我们播放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等专家的家庭教育讲座的视频。很多家长看了以后深受启发,请教班主任怎么到网上寻找这样的视频。同时请身边优秀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经验。班主任对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不同教育方法的个别指导。
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坚信“爱心”能让每个孩子的心田都沐浴阳光。
参考文献:
篇8
少年的天空不能没有阳光,更不能残缺。中学生怎样才能健康成长呢?
现选取几个案例与大家一起研讨。
乡下来的孩子
小强,14岁,8年级学生,外来务工子女,性格外向,为人豪爽,朋友很多,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7年级时,小强对学习很有兴趣,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第一学期时,学习成绩居中等,但到下学期成绩开始下降,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迟到、上课睡觉、逃学、上网,并因此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小强的父母,最近一年来,生意扩大,很忙,于是找了个小保姆专门照顾他,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但是小强每周和父母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个案例使我明白,为什么生意人在事业成功的时候,孩子的教育却失败了。
家庭暴力结出了暴力的果实
刘某,16岁,9年级学生,是家里的独子,三代单传。父亲是工人,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一个----打!棍棒底下出人才是父亲唯一的信条。母亲是一弱女子,不敢多管,否则自己都要挨打。他父亲的一句话,我终身难忘:“老师,有一次我打得他在床上躺了七天!”这个孩子入校军训时一周时间打了三次架。开学一个月就从社会上纠集了一帮社会青年要打初三的同学,幸亏老师干预及时。
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父母的暴力行为会促使子女性格粗暴、情绪压抑,并且产生崇尚暴力的心理。
物质上有求必应,家庭教育却一片空白
郑某,男,13岁,七年级班学生。
郑某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郑某父母工作忙,大部分时间他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不管郑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他开口,爷爷奶奶总是有求必应。
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此时的郑某正是这种心态。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和谐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战争”,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创伤与阴影。离异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溺爱,要么暴力。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有别于同龄人。
篇9
一、明辨是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通俗地说,是非观就是人们对待是与非的认识和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也许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或认识,而大多数人对是非的看法或认识的趋同则构成了社会的是非观。可见,在教育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依此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及辨别别人行为的对与错,认识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重要性。在上述事例中,除随意扔纸团的这两个同学之外,其他同学也缺乏明确的是非观,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是旁观,就是熟视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导致他们对身边的不良现象也没有起到监督和制止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就这件事利用班会课在同学之间展开课堂大讨论,摆出这一现象,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是非观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是非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是社会的一份子,在是非面前,能够旗帜鲜明地做出正确判断的人是一个有道德责任感的人,同时影响和感染其他人也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则更能反映这个人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自觉规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提出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要求,也是老师进行学生管理的依据。在上述事例中,这两个学生显然没有根据这些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老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熟悉其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以此为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采取值日班长负责制,每天一个值日班长,大家轮流,组长协助值日班长从纪律、卫生、学习、两操等方面对班中同学进行量化管理,值日班长还要在记载本上写出当天值得表扬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当然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并非是任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应达到教师的监督与学生。自主管理的和谐统一,所以老师要根据记载情况,对好的现象在全班进行表扬,对不好的现象以鼓励为主,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让他们先反省自身行为,然后老师再向他们提出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旨在帮助他们认识到得体大方是一个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以后走入社会能更好地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的保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的机会,促使他们增强自我的责任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促使优良班风的形成。
三、学习榜样――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习典范
篇10
一、引言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精神病医学临床上也将之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1]。网络成瘾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影响是造成成绩明显下滑、心理以及身心健康严重受损、行为习惯错乱、自我封闭甚至违法犯罪等严重后果。国外很早就有针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其中美国纽约精神病医师Ivan Goldberg于1994年首先借用DSM-Ⅳ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将此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就网络成瘾的对象而言,国内外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国外,上网成瘾的主要群体是家庭主妇、残疾人、退休人员等;在国内,上网成瘾的主要群体却是以学生为主。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拟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埔区为例,分析与探讨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及对策
二、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
1. 家庭。黄埔区是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典型代表,与广州市老城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例如经济相对滞后、外来的流动人口多、人群文化程度低、社会治安乱、卫生保健工作欠完善和学校教育层次偏低等。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沉迷赌博等原因从而对子女缺乏亲情上的关爱与监管不力甚至放纵自流。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的不良社会因素多、误交损友和欠缺必要的健康教育等这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使学生感到孤独与无助,只能借助于网络来发泄情绪。部分家长为了图省事,仅仅是给孩子买台电脑、装个宽带就了事,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根本就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与适当的沟通。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往往打着用电脑学习功课的幌子,实则用电脑来玩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许多学生网络成瘾。
此外,单亲或父母关系非常恶劣的家庭所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过分溺爱或动不动就拳脚相加的家庭所导致的家庭认可缺失等也是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
2. 心态。笔者在对我校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两个案例相对比较特殊。第一个是2010届学生李某,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这名学生:“你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后怎么办?靠什么谋生?”该名学生居然给我举了一些靠玩游戏赚钱的例子甚至讲了一个从玩游戏到设计游戏的励志故事。该名学生认为会玩网络游戏等于会操作电脑,会操作电脑等于具备电脑操作技能,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使用电脑的工作。我在访谈过程中对这名学生的认知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然后带他到黄埔港码头某物流公司进行参观,让他尝试用电脑进行一些文秘的工作,结果他发现自己平时玩网络游戏、聊QQ的所谓电脑技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根本毫无用武之地。参观完之后我再进一步和他谈心,通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跟踪教育,他的学习与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另一个案例是2005届学生张某,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该名学生无心向学,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该名学生的哥哥在初中阶段也是无心读书,整天沉迷于网吧,后来混了一个初中毕业证后就读于广州港技校,从技校毕业后在广州港码头找了一份工作。由于近年来广州港的效益越来越好,因此他哥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这就给该名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仅不如一名技校生,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辛辛苦苦多读那么多年书根本没有必要。面对这个客观存在且带有中国特色的怪现象,笔者没有急于否定该名学生的看法,而是联系了该名学生的哥哥,与他哥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巧合的是他哥哥刚好在读夜大,我就问他哥哥一个问题:“既然工资收入很不错,为何还要继续读书呢?”他哥哥回答:“同一个技能岗位,一个技校生去可以很快适应很快上手,而大学生则不能。但如果是非技能的专业呢,大学生占的优势就强了,毕竟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相比技校生要高,学历和文化都比技校生过硬,可塑性强,好培养。”换句话说,如果要往更高的类似管理岗位的层次走,学历和文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联合该名学生哥哥的帮助以及后续一段长时间的跟踪教育,该名学生逐渐从网瘾的漩涡中慢慢脱离。
3. 环境。黄埔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90.95 km2,全区常住人口近20万,行政管辖范围有9个街道办事处。黄埔区重点产业有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港口、食品、电力等。[2]按照2002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人口数量在10000以上的,允许设立开办一家正规网吧。按照黄埔区的区域面积的大小,拥有39间正规网吧是符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可是网吧的实际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这些黑网吧大多藏身于农村、社区居民楼、出租屋或者是自家的房屋内,要彻底整治难度非常大,因此这些黑网吧就成了许多不愿意回家的中学生最愿意去的“归宿”,长期流连于网吧上网,必然会造成网络成瘾。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黑网吧的存在更是为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数量加速增长的温床。
4. 监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也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冲击。面对互联网上各种良莠不齐的“垃圾信息”,尚不具备明辨是非黑白能力的中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在学校里经常受同学欺负,缺乏老师关注的学生,到了网络游戏上却可以成为一呼百应的将军帝王,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导致网络成瘾的最大因素。加上中学生具有思维单纯、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喜欢追求新事物、爱刺激和爱幻想等特点,导致他们面对一个严重缺乏监管的互联网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5. 心理。网络成瘾从其本质上来说一个心理问题,但并非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问题都是网络成瘾。笔者在2007年对一位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学生痴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在网络中他可以变成一个女孩子,可以受到其他男性的关爱与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孩子具有轻微的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现实生活中不允许他有女孩子的装扮和举止,他只能将这种需要转移到网络上。后来笔者通过引导这名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技运动,焕发了他潜在的男子汉气息,他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相比其他的访谈案例,改变这名学生对网络的沉迷相对较容易一些。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 加强家校协同教育。在面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难题上,改变家长的态度与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相比,前者要重要得多。戒除网络成瘾不仅需要家长在生活上多加关怀,还要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与引导。通过向家长展示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家破人亡的案例给予家长警示,同时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在对待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如果单单依靠老师和学校孤军奋战,最终结果必然与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2. 重视个别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对于有网络成瘾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及早发现才能及时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制订对应的个性化辅导方案,绝不能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症状更加严重的个体,应该采取医学临床级别的心理干预方案。
3. 引导参与群体竞技活动。很多中学生热衷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或者缺乏应有的关心与关怀,但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与赞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首先引导网络成瘾的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里逐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进而再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多种形式的沟通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满足感,多种形式的群体竞技活动则能够为个体带来健康与活力。
4. 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功能。中学里的信息技术课在目前的“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的大环境下,逐渐演变成一门工具课甚至娱乐课。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课堂功能认识的不全面与不重视,才会让学生对网络存在神秘感,进而形成不良的认知观念。戒除网络成瘾并非是让学生与网络完全隔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感知网络,熟悉网络。应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应该引导网络成瘾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组建计算机爱好小组、参与网页设计培训、学习动画制作、举办电脑编程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网络竞技中获得成就与认可,进而得到同学们与老师的赏识。
5. 组织参观社区内的少年法庭。由于网络成瘾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数不胜数,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效果不明显。对于一些有犯罪倾向的网络成瘾学生,除了进行心理辅导和跟踪教育,还应该组织他们到区内的人民法院参观以及旁听少年法庭庭审。通过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到法院和法官,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他们更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律观念。
四、结束语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难题还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演变。只有全社会都关心爱护并共同教育这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才能与这些孩子一起共渡难关。这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够带领这些迷路的孩子走出网络的阴影,重新沐浴这个世界多彩而温暖的阳光。
参考文献
[1]王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研究现状与分析[J].新西部,2012(7).
[2]冯广俊.建“四化”型安全区域[J].劳动保护,2010(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