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院医疗污水处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院医疗污水处理方案

篇1

二0一九年上半年,我所坚持在县卫计局和市卫生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医疗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积极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我所2019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卫生行政许可情况

1、受理情况:本年度上半年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25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许可7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4家,放射诊疗许可1家。2、发放情况:本年度上半年共计新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24家。住宿场所8家,其中招待所1家、旅店7家;美容美发场所14家,其中理发店10家、美容院4家;浴池1家;候车室1家。本年度上半年全县共计变更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家(书店)。本年度上半年共计新发黑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6家,复核黑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1家。共计新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家。共计新发放射诊疗许可1家。

二、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情况

1、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我县目前有各类公共场所164家,(持合格有效健康证392人),其中住宿场所59家,美容美发场所92家,沐浴场所5家,歌舞厅4家,书店1家,游泳馆1家,影剧院1家,候车室1家。积极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我县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109家,卫生信誉度等级均为c级。其中住宿场所59家,应量化分级管理47家,已量化分级管理47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美容美发92家,应量化分级管理53家,已量化分级管理53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沐浴场所5家,应量化分级管理5家,已量化分级管理5家,量化分管理率达100%,歌厅4家,应量化分级管理4家,已量化分级管理4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全年共监督管理各类公共场所164家,监督检查各类公共场所170人次,监督管理覆盖率达72.5%,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档案161家,建档率达100%。 开展市政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单位、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监督监测、建档、量化管理工作  目前,辖区市政集中供水单位1家,该净水厂建档并进行量化评级,其信誉等级为c级,量化分级管理率为100%,净水厂14名直接管供水人员都持合格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从业,持证率达100%,净水厂配备水质检测化验室,每月按时对出厂水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卫生监督所存档备案,其所使用的涉水产品有卫生许可批件。二次供水单位43家,建立档案43份,建档率达100%,由于43家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不具备办证条件,目前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积极开展农村小型集中供水设施的监督检监测工作,监督检查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34自然村,下达整改意见书34份。其中百吨以上千吨一下集中供水单位3个自然村。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已纳入卫生监督协管范畴。

2、医政卫生监督  我县正常开展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有80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级医疗机构11家(卫生院)、村卫生所(卫生室)44家、个体诊所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企事业诊所13家。监督检查情况:一是贯彻落实省市县《蓝盾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上半年共立案查处无证行医案件2件、现结案一件罚没款人民币贰仟三佰元整;另一件转交给卫键局给予处罚。二是开展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上半年监督检查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级医疗机构11家(卫生院)、村卫生所(卫生室)27家、个体诊所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企事业诊所 13家,共计63家,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超诊疗的违法行为,根据局精神对违法医疗机构13家给予了警告处罚。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行为,监督检查中未发现有非法采供血事件。四是开展“保健”百日行动监督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出动卫生监督员82人次,按照工作要求监督员共排查了各类会馆、社区、广场、公园等密集场所共计40个(家),未发现有开展中医、中药诊疗活动的行为。

3、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上半年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消毒隔离制度落实

建立有消毒隔离组织、制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了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消毒和灭菌效果均达到要求,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并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医疗器械均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医疗废物监督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内容登记完整,设置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建立有管理责任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都使用专用有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和利器盒,建立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并符合要求。无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的情况。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有医疗废物暂存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城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兴乡卫生院、孙吴镇卫生院、四家个体诊所和十三家企事业卫生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分别转运至县人民医院或县中医院暂存,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将收集的医疗废物集中转运至黑河市净城医疗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转运三联单制度,其余各医疗机构均自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并能及时焚烧处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一家企事业卫生所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未放入专用利器盒内,对其进行警告、罚款人民币2000元的行政处罚。我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建有医源性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县中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建立有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意外事故应急方案,配备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并经过相关培训,但因无相关设备未开展污水消毒效果监测。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正常,建立有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意外事故应急方案,配备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并经过相关培训,但因无相关设备未开展污水消毒效果监测,传染病门诊、留观室和病房无污水局部消毒处理设备设施。

4、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  我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家,双随机抽查中未抽检,但进行了正常的日常监督,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在检查见到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有专人、专柜保管,职业健康检查设备正常运转;取得黑龙江省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合格证11人。2019年4月25日以健康中国 职业健康同行为主题在人民广场进行了宣传活动并发放宣传册。放射卫生  2019年上半年对我县放射诊疗单位2家,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办证率100%,(由于各乡设备的落后和其他原因今年未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均开具证明)。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剂达到100%,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各医疗机构对放射诊疗场所配置了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铅围裙等)及受检者的防护用品。

5、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上半年对十二个卫生协管站检查中,孙吴县各卫生监督站挂牌齐全,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组织制度,均设有办公用房,其房屋有的卫生监督站小于20平方米,站长、副站长均达到职位要求,协管员达到2名.均未配置电脑等协管专用设备。十二个卫生监督协管站工作职责基本落实,都建立健全完善年初计划、季度计划及小结、能够按时限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巡查工作、及时上报巡查违法信息。卫生监督协管巡查信息报告率百分百。个别卫生监督协管站未按照建档情况,各行业监督频次开展巡查工作。

6、学校、母婴卫生监督工作全县共有学校17所,其中城镇8所,农村9所;托幼机构21所。为提高教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确保儿童身心健康,5月20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教体局等10个单位对县内21家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联合检查,结合春季传染病高发期的工作实际,特别是今年春季气候异常,布置工作,认真细致逐项检查,避免工作有漏项、有缺项、有死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发现,各个托幼机构重视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上墙。制定了清洗消毒制度、都建立了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制度和病愈复课诊断、晨检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和公共突发事件报告人,做好相关记录。备有有效消毒剂,能够按照消毒配比对教室、楼梯、玩具、门把手进行消毒。传染病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托幼机构的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督促他们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日的晨检的时候,重点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手足口腔是否有疱疹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将学生带离学校治疗。并做好登记,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监督局。此次检查工作,使各个托幼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更加规范化,对规章制度执行更加自觉和积极,广大教师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和美好,尽量减少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7、计划生育卫生监督

按照市卫健委《2019年黑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针对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孙吴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获得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母婴保健考核合格证的人员数分别是14人和7人。符合国家要求,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及业务范围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在醒目位置张贴“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标语,到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检查,没有发现有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等行为。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和使用。

8、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

上半年,我局组织监督执法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系统学习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监督执法范围和职能职责,熟练掌握监督执法程序、医疗服务监督管理、监督执法调查取证等方面知识。开展全体监督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4次。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及其它宣传活动向社会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宣传手册500余册,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上半年,按一般程序的处罚案件2件,罚款人民币4300.00元。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2、强化非法行医与非法采供血的打击力度,继续严肃查处非法行医行为。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面推进。

3、开展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检查》工作。

4、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一是加强公共场所日常性监督检查;二是开展卫生监测;三是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5、加强对医用放射诊疗机构监管。

篇2

为了确保我市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下简称“创卫”)目标如期实现,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济南市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结合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创卫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济南市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为主线,以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为重点,以净化、绿化、美化环境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省市联动、属地治理、一岗双责、突破重点”的原则,在市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集全院之智,举全员之力,全面完成我院承担的各项创卫工作任务。

二、工作目标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认真履行创卫职责,负责做好市卫生局创卫领导小组安排的日常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全面创建、巩固提高等阶段,查找薄弱环节,落实指标任务,针对重点、难点,研究工作措施,实现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等创卫任务全部达标。具体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上旬)。召开全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科室部门,签订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全院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

(二)全面创建阶段(20xx年3月中旬至20xx年6月上旬)。各科室、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全面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迎接全国爱卫会的初审和暗访。

(三)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6月中旬至20xx年12月)。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整改提升,迎接全国爱卫会的技术评估和综合评审。

三、工作任务

各科室、部门要认真学习《济南市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和《济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手册》,按照《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机构,有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定期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档案资料齐全。(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总务科、物业管理科)

2、有爱国卫生管理制度和责任分工,积极搞好院内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有活动记录。(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物业管理科、总务科)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的职责。(责任领导:孙玉凯<院区>,左金良<社区>;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社区管理科)

(1)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形成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能随时提供近三年来有关健康教育的完整资料。

(2)健康教育机构编制人员落实,有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彩电、投影仪、照相机、录像机、幻灯机等,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健康教育活动经费。

(3)健康教育部门有管理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和检查考核。经常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可自编制作,每年不少于8种。

2、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资料齐全,按年度装订成册,管理规范。(责任领导:孙玉凯<院区>,左金良<社区>;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门诊部、护理部、社区管理科、医务科)

(1) 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和读报栏。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做到图文并茂。

(2)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健康教育专项培训。健康教育列入常规工作制度。

(3)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咨询。门诊和病区必须使用市统编健康教育处方。卫生报刊发行到科室和病房,并通过候诊、就诊、住院、出院座谈会及口头交流、文字宣传、音像等形式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

(4)积极参与社会性健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各类健康节日的宣传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充分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5)住院病人及其陪护家属在询问调查中应能解答出相关的卫生防病和健康知识。

3. 开展创建省级或市级无烟医院活动,医院有禁烟制度和标志,做到地面无烟蒂,有控烟劝导员,会议室、接待室、候诊室和病区等室内禁止吸烟,无吸“游烟”者,设有室外吸烟区,控烟工作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考核,落实奖惩。(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物业管理科、爱卫办、安保科)

(三)环境卫生

1、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设置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有经费支出计划。实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目标,全面提高整体环境质量。环境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物业管理科、爱卫办、安保科)

(1)路面全面硬化、平整、无破损、无坑凹,环境整洁。

(2)下水道完好,井盖齐全,排水畅通及时,无垃圾堵塞现象,无污水溢出路面,路面无积水。

(3)建筑物整洁美观,无违章建筑,无乱贴、乱写、乱画现象。沿街房屋建筑遮阳篷设置规范美观,无破损、污垢。临街楼房其阳台封闭应统一式样、材质、规格,在道路上视野范围内看不到阳台内乱堆乱放。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乱挂等现象。

(4)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垃圾收集容器要密闭,配置齐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地面无烟头、纸屑、塑料袋、瓜皮、果壳等杂物以及痰迹。无乱挂、乱晒的衣物及其它物品。严禁焚烧枯草、树叶及生活垃圾。

(5)各种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有序,无乱停、乱放现象。

(6)落实“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秩序、包看护)责任制,做到有管理规定、职责计划和检查评比总结,日常管理规范。

(7)广告牌匾、门牌设置规范、美观,用字规范,内容健康,无破损和油漆驳落。禁设布条类横幅广告。

(8)照明设施完好。积极推行供电、通讯、有线电视、路灯等各类线路进入地下管道。

(9)环境卫生整洁,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无积压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渣土,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和宠物现象。

2、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定时定点投放,定时定点清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应为水冲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好、排水通畅、管理规范,保洁达到“六洁四无”要求,即:门窗、地面、墙壁洁,蹬台、蹲位、隔断洁,尿池、便槽、粪道洁,厕内附属设施整洁,工具间、管理间整洁,周边整洁;无尿碱、无异味、无蝇蛆、无蜘蛛网。设有规范的纱门、纱窗,达到防蝇要求。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各类垃圾、粪便运到指定场地统一处置。(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物业管理科、爱卫办)

3、院内景观水面清洁,水质良好,无飘浮垃圾、杂物。(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物业管理科、总务科、爱卫办)

(四)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责任领导:左金良<社区>,孙玉凯<院区>;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部、社区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有甲、乙、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计划,有传染病疫情、院内感染、消毒药品、生活饮用水的年度、季度监测资料。

(2)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充分发挥卫生防疫、防病业务指导作用,不断加强对各科室部门的业务指导。

(3)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定期分析、研究、制定年度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开展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社会宣传。

(4)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有专用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应详细记录传染病报告卡片所有应填写的项目。

(6)定期组织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做好记录,并有专门的调查报告。

2、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及传染病预检分诊点。(责任领导:左金良<社区>,孙玉凯<院区>;责任科室:感染性疾病科、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门诊部、社区管理科)

(1)在综合医院内设传染病病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传染病门诊。

(2)感染性疾病科有专职或兼职人员。

(3)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医院开设肠道和发热门诊。

(4)不发生因医院管理不善、消毒不严导致传染病交叉感染而引起的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3、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死亡事故。(责任领导:左金良<院感>、孙玉凯;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

(1)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等)、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制定针对性预案,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3)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和监督,掌握消毒质量和影响消毒质量的因素,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4、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责任领导:孙玉凯;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应急办、医务科)

(1)建立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实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2)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和有关的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漏报率应低于2%。

5、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接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入托、入学须查验预防接种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责任领导:左金良<社区>;戴炳光<护理>;责任科室:社区管理科、护理部)

(1)预防接种门诊按日接种或每周至少有2次以上接种日,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2)常住人口儿童建卡(证)率达98%以上。

(3)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卡介苗、乙肝、麻疹、百白破、脊灰)接种率均达95%以上。

(4)产房、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应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并同时规范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按要求及时统计上报。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严格按照山东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的有关标准与工作要求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6)社区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5%以上。

6、建立健全输血科的管理制度;工作符合规范要求,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责任领导:孙玉凯;责任科室:输血科、医务科)

7、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器材设备管理科)

(1)医疗废物收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建立和落实各种医疗用品的用后处理制度,做到管理上有制度可查,处理上有章可循。

(2)设置各种医疗用品的使用账册,将各种医疗用品的进货、使用、回收纳入规范化管理,该账册应清楚地记录医疗用品的种类、来源、数量、处置方法和最终去向。

(3)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专人收集,按要求分类存放于医疗垃圾暂存处,暂存处标示、存放规范,清运及时,防蝇防鼠摄食设施健全,医疗废弃物由环保部门指定的回收机构统一回收处理。明确区分标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4)严格遵守《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应建造污水处理站(房),污水处理站(房)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所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装置应符合环保部门管理要求,并取得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

(5)被病原菌、病毒污染的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污水消毒工艺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选用的消毒剂安全有效。

(6)含有放射性、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

(7)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采用一级处理;医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境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采用二级处理。

(8)按照环保部门的指导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健全、维修、维护等各项工作。

(9)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监测方法和要求开展自我监测工作,没有条件进行检测应主动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污水送当地环保部门检测,消毒效果不达标的机构应积极组织整改。

8、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无虚假非法医疗广告。(责任领导:许孝新、彭波;责任科室:医务科、宣传科)

(1)医院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务人员均持证(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卫技人员职称证书)上岗。

(2)报纸不刊登、广播和电视不播放虚假非法医疗广告,院内无虚假非法医疗广告牌、标语。

(五)病媒生物防制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总务科、物业管理科)

(1)建立除四害工作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除四害工作。要配有除四害专(兼)职人员,所有专(兼)职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除四害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和措施落实。

(2)根据季节特点和四害密度情况,有效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灭鼠、灭蝇、灭蟑、灭蚊活动。

(3)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注重环境治理、消除四害孳生地,疏通下水道沟,填平坑洼,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和闲置各类容器积水,完善防鼠、防蝇设施,堵塞鼠洞,堵抹缝隙等。

2、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对所选用除四害药物要进行抗药性测定,有现场试验报告和应用评价。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所用药物由有关专业机构监测、许可。(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总务科、物业管理科)

3、按全国爱卫会相关规定要求,对辖区内的四害密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按月、季、年整理四害密度监测资料,按要求整理归档。(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总务科、物业管理科)

4、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四害密度控制在如下范围以内:(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爱卫办、总务科、物业管理科)

(1)灭鼠标准: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厘米×20厘米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阳性房间不超过2%;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外环境累计2000延长米,鼠迹不超过5处。建有布局合理的灭鼠毒饵站,站内有合格的灭鼠毒饵。

(2)灭蚊标准: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幼虫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3)灭蝇标准:有蝇房间不超过1%,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4)灭蟑标准: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六)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卫生设施(清洗、消毒、保洁、通风、照明和排水等)和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责任领导:左金良<院感>、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餐厅、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科)

2.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检测和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

3.二次供水的水质管理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少于2次/年),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水设施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资料齐全规范。(责任领导:卢艺涛;责任科室:总务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目标考核组(三个)、宣传动员组、经费保障组、志愿服务管理组、督查组。各科主任、负责人是科室部门创卫工作第一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高质量完成创卫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标。

篇3

[关键词]妇幼卫生; 现状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90-03

妇幼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卫生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担负着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妇女儿童的健康要求作为最高的标准和最基本要求,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1 墨江县妇幼卫生发展现状

全县设一所妇幼保健院,县保健院始建于1953年,位于墨江县天溪社区南正街11号,占地面积259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689平方米,业务用房狭窄,已不适应工作需要,业务难以拓展,虽然2005年批准新建业务综合楼于2009年1月竣工(小型国债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73.83平方米,二层框架结构,工程造价147万元),但目前只有55万元国债资金到位,其余自筹,缺口资金92万元,已无力完善其他附属工程(绿化、场地硬化、挡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至今不能投入使用。保健院现有编制30人,在职30人,卫技人员26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4人,未定1人;本科2人,专科16人,中专8人,设有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儿科、妇产科、财务后勤等科室,设住院病房4间,病床11张,门诊观察床4张,有B超、心电图、麻醉机、监护仪、电子阴道镜、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综合产床、血球仪等医疗设备,开展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产科、儿科基本医疗服务,指导全县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妇幼卫生项目等工作。

全县15个乡(镇),17个乡卫生院,每个乡卫生院配一名妇幼专干,财政全额拨款;17个妇幼专干中,医师6人,医士10人,高技工1人;本科1人,大专9人,中专6人,初中1人。全县164个村民委员会,共有村医267人,男村医195人,女村医72人,每月报酬100元,部分村只有一名村医承担防疫保健工作,大部分村没有女村医。

近年来,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实施县保健院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妇幼卫生工作得到逐步发展。

1.1 认真实施县保健院基础建设,改善医疗环境

县保健院业务综合楼于2005年批准建设,由于客观因素,2008年6月才开始建设,于2009年1月竣工验收,目前缺口资金92万元(投资147万元,国债到位55万元),污水处理系统及附属工程待完善,虽然大大改善业务用房不足的状况,但还没有投入使用,待完善污水及附属工程后,将改善妇女儿童就医环境,逐步提高医疗质量。

1.2 三级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基本建成,县乡村切实开展妇幼保健、妇幼卫生项目各项工作,各项工作指标有了明显变化,2008年各项服务性指标逐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稳中有降,两个系统管理、高危管理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1.3 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稳步推进,促进各项工作

通过实施“降消”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加大对贫困孕产妇救助力度、加强危急孕产妇转诊抢救,基本保证了农村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使全县住院分娩率有了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得到控制。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和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工作,进行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孕产妇和新婚人群HIV筛查,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得到全面推进,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促进各项工作。

1.4 加大人才培养,提高医护质量

县保健院加大人才培养,积极鼓励职工在职学历教育,使全院整体学历层次得到提升,选派业务人员到省市级进修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护理、医技,不定期到省市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回来后逐步开展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产科、儿科临床服务,提高整体医护质量,2008年无医疗事故发生,病人七项综合满意度97.95%,得到群众好评;门诊及住院人次逐年增加,业务收入逐年提高,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妇幼保健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

妇幼保健工作经费投入只保证人员工资和少量工作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基层监督指导、人员培训、车辆维修、健康教育、设备购置等靠单位业务收入运转,没有结余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投入(缺口97万元)和医疗设备更新,制约妇幼保健工作的整体发展。

2.2 交通工具缺乏,影响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

县保健院没有救护车,原有的车辆陈旧,乡卫生院只有一所中心卫生院有一辆陈旧救护车,由于交通工具缺乏,对指导乡村两级妇幼保健工作和危急孕产妇及危急儿童抢救转诊造成困难,是影响危急抢救通道畅通的重要因素。

2.3 妇幼保健业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县保健院现有编制30人,在职30人,按照卫生部2007年1月5日颁布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妇幼保健人员编制保健人员按人口110000配备,临床人员按床位11.7配备,县保健院至少应有编制49~60人;乡镇卫生院产科医生缺乏,使卫生院开展产科业务难度加大,住院分娩率难以提高;由于乡卫生院人员不足,加之卫生院对保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妇幼专干调换频繁,专干不专,兼职多,妇幼专干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村医老化,女村医少,报酬虽然有所提高,但待遇偏低,导致乡村医生不愿意做妇幼保健工作,部分村医素质不高,影响乡村两级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2.4 农村群众生育观念落后

由于我县是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99.98%是山区,长期以来受在家接生的这种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产妇不愿意到医院住院分娩,导致住院分娩率低,由于交通不便发生危急时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这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客观因素之一。

2.5 健康教育不深入,形式单一,力度不大

我县住院分娩率低,2008年达到66.19%,农村产妇在家分娩及旧法接生现象仍然突出,“降消”项目、新农合住院分娩补助惠民政策覆盖率不高,知晓率不高,导致农村孕产妇由于经济因素不愿到医院住院分娩,健康教育工作有待于加强。

3 建议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妇幼卫生工作列入卫生工作重要内容

妇女儿童占我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妇女儿童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因此,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妇幼卫生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1]。

3.2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充实妇幼保健工作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增加妇幼保健人员编制,以解决业务人员紧缺的状况。

加强妇幼保健队伍的素质建设,采取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妇幼保健人员产儿科业务技术,提高队伍素质。

3.3 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紧紧围绕“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要把临床工作作为保健工作的支撑,没有好的临床技术和临床工作的高质量服务,就不能及时正确处置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抢救危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就是一句空话,两个死亡率就不能有效控制。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处理好临床与保健关系,做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临床支撑保健,以保健促进临床,做到一手抓保健,一手抓临床,保健临床两不误,为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3.4 加大妇幼保健工作投入,稳定乡村妇幼保健人员队伍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妇幼工作的投入,逐步增加村医报酬,调动村医对工作积极性,稳定村医队伍,适当给予乡卫生院政策倾斜,防止重临床轻保健的思想。

加大对县妇幼保健院基础建设投入,解决好县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和欠债的问题,使保健院能集中精力开展好妇幼保健工作。

3.5 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和“绿色通道”

根据“降消”项目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管理规范的要求,规范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转诊和救治流程,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和“绿色通道”[2]。确定1~2所产科“危急症抢救中心”,按要求做好高危孕产妇的复查、管理、转诊和救治。村级掌握孕情,负责高危孕产妇的转送;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产科建设,一般乡(镇)卫生院做好正常产妇接生工作,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具备基本抢救能力,严格掌握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县级孕产妇抢救中心负责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形成上下贯通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技术精湛、设备完善的孕产妇“危急症抢救中心”。

3.6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改变农村落后的生育观念

健康教育工作是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对保健服务有了需求,我们的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妇幼保健事业才能发展[3]。把健康教育同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宣传和孕产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和新农合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7 结合新农合实施,认真实施好降消项目,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加大“降消”项目宣传力度,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救助,实行现场减免,用好“降消”项目救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并做到专款专用。结合新农合实施,让“降消”项目资金和新农合补偿相结合,使广大农村孕产妇基本达到免费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降低两个死亡率。

3.8 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根据省市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一是加强县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使工作规范化;二是努力做好孕产妇及新婚登记人群HIV自愿咨询检测,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加强对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管理,杜绝失访;四是对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达到省市要求;五是加强资料管理,严格按方案要求对痕迹资料进行建档专人管理。

[参考文献]

[1] 邹雅艳. 农村妇幼保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6):701.

[2] 张承芬. 项目工作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发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66.

篇4

一、全面深入实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推进全区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实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上国家与自治区签订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加强减排监管,完善减排政策,强化工程减排,实施工业企业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废水深度治理工程、锅炉(炉窑)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脱硫脱硝工程、生活领域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综合治理工程、农业领域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综合治理工程、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的综合治理工程等污染减排“五大工程”,确保完成2012年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监察厅、公安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牧厅、商务厅、质监局、安监局、统计局、物价局、宁夏电力公司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二、全面完成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

落实《自治区2010~2012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2012年,安排资金2.6亿元(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1.6亿元,自治区财政1亿元),在以沿黄区域为重点的300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0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0座,铺设集污管网100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与填埋场35座,发放垃圾转运车600辆,建设垃圾池(箱)16000个,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率,受益人口65万人,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3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三、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庄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自治区2012年搬迁定居7万人,开工建设可安置9万人的移民住房计划,投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4000万元,在所有生态移民庄点同步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发放垃圾收集转运车辆120辆,建设垃圾池(箱)3000个,在规模较大的庄点建设垃圾转运站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置。(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移民局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四、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不断提升全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继续实施环境友好创建“细胞工程”,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12个、生态乡镇8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生态乡镇4个,分别选择1个川区县和1个山区县,启动生态示范县创建;创建环境友好型示范社区10个、环境友好型企业6个、环境友好示范教育基地5个,推动环境友好型宁夏建设。(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商务厅、国资委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五、完成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及周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对排查出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内280家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的意见》,切实加强原产地环境保护,为把贺兰山东麓建成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牧厅、林业局、农垦局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以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工业园区和涉及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的企业为重点,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确保环境安全为目标,统一部署,部门联动,全力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同步改善,群众环境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监察厅、司法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工商局、安监局,宁夏电力公司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七、建立完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切实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组织宁东基地涉危险化学品的重点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种类及风险单元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掌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配置应急装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能力。进一步明确宁东管委会、相关市县及环境保护部门在宁东基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中的任务、分工,建立高效应急联动机制。健全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立环境监测点位,提高对重点企业的实时监控水平。(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安监局、宁东管委会、宁夏消防总队和有关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八、强化环保科普知识进农村“四个一”行动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区和生态示范创建县开展“四个一”行动,即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环保科普宣传电影,设立1个环境宣传专栏,每个家庭发放1本环保知识手册,张贴一张环保宣传画,放映环保电影400场,发放环保手册5万本、环保宣传画5万张,设立环保宣传栏300个,努力营造全社会踊跃关注农村环保,积极投身农村环保的良好氛围。(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协助落实。)

九、对全区乡镇以上卫生院医疗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

完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充分发挥自治区和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作用,加大对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管力度,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意见》,实现对乡镇以上卫生机构医疗垃圾的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消除污染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卫生厅和各市县政府协助落实。)

篇5

一、*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一)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政办发[2*0]*号)和*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春县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适用标准>的通知》(*政办发[2*0]*号)的要求,将长江*春段、长江一级支流*河划为Ⅱ类水域,水质主要适用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Ⅱ类水质标准。按照技术规范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各乡镇(办)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各乡镇(办)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

(二)综合整治目标。*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对水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堵口查污、截污导流、拆违拆迁、架桥修路、河床清污、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等措施,彻底改善*河水环境质量,达到“水清、岸绿、流动、畅通”的目标。

二、部门和所辖乡镇的责任

(一)部门责任

县发改局:加强对*河流域建设项目管理,凡是在*河流域内新上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一律由县发改局审批、核准或登记备案;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

县环保局:加强对*河流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关,对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排放污染物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验收;加强对流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对*河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积极开展*河沿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制定实施计划,按照技术规范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立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完成*河沿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组织开展*河水环境容量控制研究,根据环境容量测算*河流域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县水利局:制定*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规划,对*河流域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普查,对没有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要限期补报,并对水土保持方案及时审查、批复、验收。

县农业局:开展*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种类、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加大无污染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举办无污染农业技术培训班,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沼气处理技术,力争使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于现有水平;加大农业执法力度,重点对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生长调节剂、激素类药物进行市场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

县畜牧局:教育和引导养殖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广建立沉淀池或沼气等实用粪便处理技术,提高畜牧业污水处理效果和水平;对*河上游的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规模经营、集中治理的发展模式,引导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县卫生局:按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河流域乡镇卫生机构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整治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采用达标的污染防治技术,确保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达标排放。

县国土资源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河流域采石场、洗沙场的管理,严禁无证经营洗沙场和采石场,对目前已有的洗沙场和采石场进行清理整顿;结合土地整理,调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并逐步达到优化。

县林业局:加大*河流域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强封育保护,提高*河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改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将*河流域内的生活垃圾纳入县城管理范围,并进行集中清运,严禁乱堆乱倒。

(二)所辖乡镇的工作责任

*河流域的檀林、大同、张?、青石、向桥、刘河、狮子、株林、横车、赤东、八里湖办事处等乡镇(办)具体负责“碧水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工作。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以工作结果倒排工作进度,对水体进行综合防治,确保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实施步骤

按三年时间倒排工期,即从2*9年7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分十个阶段对*河进行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确保水域整治按时完成。

第一阶段:2*9年6月1日?7月31日为宣传发动阶段。要充分利用*春电视台、电台和《*春视听》,大力宣传发动*河水环境整治工作,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2*9年8月1日?8月31日为清运清理阶段。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办)要按照各自管理职能,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河两岸堆存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清理清运。

第三阶段:2*9年9月1日?12月31日为违章建筑清理和拆迁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局、建设局、规划局和城管综合执法局结合各自的职责,对*河流域的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和拆迁,由乡镇牵头进行督办和拆迁安置工作。

第四阶段:20*年1月1日?2月28日为堵口查污阶段。县环保局组织专班,所辖的乡镇(办)配合,对*河沿河两岸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和督办,封堵排污口,关闭和限期治理一批污染企业。

第五阶段:20*年3月1日?5月31日为截污导流阶段。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进行截污导流,所辖的乡镇(办)配合,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

第六阶段:20*年6月1日?7月31日为清於清脏阶段。县水利局、县国土局要抓紧*河枯水季节时间,对河道内的淤泥和沙丘进行清理清运,实现*河内无淤塞、无杂物,河道畅通。

第七阶段:20*年8月1日?9月30日为设施建设阶段。*河流域乡镇(办)政府对人口集中居民区要配套建设垃圾箱、垃圾中转站。

第八阶段:20*年*月1日?2011年2月28日为架桥修路阶段。县交通局对*河流域两岸人口集中居民区进行勘测、设计,规范架设桥梁,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

第九阶段:20*年3月1日?3月31日为绿化美化阶段。县林业局要根据“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督促各乡镇(办)对*河流域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强封育保护,提高*河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第十阶段:20*年4月1日?6月3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县委、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逐河逐段进行检查验收,各职能部门作出书面总结,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四、治理措施

(一)加大*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组织工作专班对*河沿河两岸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检查和督办。要巩固横车河沿线16家企业限期治理的成果,使沿河石英砂加工企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实施关闭和限期治理。

1、关闭一批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对*河流域内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治理无望的超标排污企业于2*9年底前依法予以关闭。对“十五小”和“新五小”的企业,发现一个,取缔一个。逾期不予关闭和取缔的,将按照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环保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2、限期治理一批企业。对*河流域内的重点企业虽有治理设施,但外排污水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在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善治理设施,确保外排废水稳定达标排放。12月初,环保部门要组织检查验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一律停产治理。

3、依法查处一批环境违法企业。要加强对*河流域内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对企业闲置治污设施、偷开偷排、超标排放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按照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环保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二)加大*河流域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加强*河流域医疗废水处理力度。*河流域的乡镇(办)卫生院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水严禁直接外排,必须采取物化+生物+消毒的处理达标方法进行处理,沿河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确保医疗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河流域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收集管网的铺设工作,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污水管网的覆盖面,禁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及其支流。

(三)加大*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河上游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全面推行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绿肥和沼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药、化肥及畜禽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名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实行无公害生产。正确处理*河流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关系,以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为主,兼顾库区水源地的群众眼前利益,搞好小流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采取生物措施,搞好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非更新砍伐水源涵养保护林。加快修建塘堰及小型水库,搞好拦蓄截流。

(四)加强*河流域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限制审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项目。严格限制审批流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拉动内需等名义重新上马。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指标作为*河流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性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综合整治专班,综合整治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管振君兼任,具体负责*河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

篇6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大奋斗目标”和“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解决“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全县卫生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半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卫生工作

1、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实施第二轮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要求,我县新招聘了6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今年争取到第一批扩大内需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0万元,三汇镇、涌兴镇中心卫生院各50万元。

3、对白兔,鹤林,静边镇,清溪场镇,三板,土溪镇,岩峰镇等七个卫生院扩大内需建设,总投资633万元,预计八月底主体工程竣工。

(二)城市卫生工作

1、县医院外科大楼改建,系香港政府灾后援建项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会通过后实施。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开展工作,在基线调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规定的方案进行,先后派出15名医护人员到省市培训全科医师、全科护士。

(三)公共卫生

1、加强了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传染科的设备装备,加快了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

2、进一步落实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先后印发了《县卫生系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县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工作计划》、《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疫情处置预案》、《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预检分诊会诊转诊制度》、《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修订了《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医疗救护、救灾防病处置等组236个,落实县、镇、乡应急人员共340人,同时组建了卫生应急专家组数据库共49人。对机关工作人员、县属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以及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或公卫科长共100余人,进行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和考试。

(四)新农合医疗制度稳步完善

1、参合资金筹集。今年全县参合110.97万人,参合率为97.3%,筹集资金7610.88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221.94万元,县财政补助440万元,中央补助3597万元,省财政补助3350.94万元全部到位。

2、参合农民补偿。今年1-5月累计受益人数325225人次,补偿金额4468.4万元。其中:门诊288029人次,补偿金额485.37万元;特殊门诊4661人次,补助金额98.42万元,县内住院补偿27796人次,补偿金额3043.46万元,县外住院4749人次,补偿金额841.15万元。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看病贵”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工作的通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收到较好效果。

(五)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圆满完成了与我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我县公民闫勇和与其接触的有关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和居家观察任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好评。

2、加强了狂犬病防制。今年初,全县有犬46484只;1至4月底共灭犬10467只(其中限养区犬只503只,伤人畜犬88只);现有犬只35726只(其中新增犬692只,观赏犬164只,警卫守护犬72只)。在现有犬只中,免疫犬25584只,免疫率72%;办证犬19491只;栓养犬21031只。犬伤暴露857人次,犬伤暴露后规范处置857人次,规范处置率100%;发生犬伤牲畜1例。处理违反《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行为13起,实施行政处罚13人次,处罚款850元。

3、对结核病、艾滋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加强了宣传、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落实了责任。

(六)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1、4月21日,在达州市妇幼卫生及社区工作会议上,我县荣获全市2010年度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两个一等奖。

2、新生儿疾病筛查2300例,筛查率达到42.15%;对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妇幼医生68人进行了妇幼卫生报表网络直报培训。

3、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今年1—5月,住院分娩率为80.13%,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6%;高危孕产妇按规定程序转诊率达98.5%;高危孕产妇管理695人,管理率达99.86%;产前检查率92.88%,产后访视率92.47%;系统管理建卡率92.38%,卡册回收率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75%;新法接生5078例,新法接生率99.98%,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0‰;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20/10万;婴儿死亡52例,死亡率10.4‰;新生儿建卡5010例,建卡率达98.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01%,生长发育监测率99%。

(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为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今年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进行了集中培训、考试、考核,为全国首次乡村医生换证、注册奠定了基础。

2、加强医院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开服务承诺,公示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让病人来则安心,走则高兴。

3、抓继续医学教育。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好医生网卡563张。对乡村医生远程教育学员进行了模拟考试,为毕业考试打下基础。其他进修培训工作正常进行。

(八)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1—5月,全县共计无偿献血892人次,献血量达29.59万毫升,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九)卫生执法力度加大

1、对医疗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两个清理整治组,分别由杨汝奇副局长和瞿海林副局长带队,对全县医疗市场、娱乐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节假日期间出动卫生监督员210人次、车辆50台次,按照《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检查餐饮业285家、超市4家、农家乐13家、酒店5家、娱乐场所10家、旅游景点2个,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节假日居民食品卫生安全。

3、认真开展打击餐饮消费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出动卫生监督员138人次,监督检查785家,监督乳制品49个样、火锅底料12个样,样品合格率100%.

4、对全县123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率达到97.7%,对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把整改落到实处。

5、加强了医疗机构、血液制品监督管理。出动卫生监督员319人次,车辆41台次,检查医疗机构216家,取缔非法行医4家,责令停业3家,警告12家,限期整改15家,没收药品73个品种,没收器械20件,罚款5.34万元。

(十)中医工作不断加强

1、开展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培训师资60名,分批对全县6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7所村卫生站确定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为全县中医药在岗临床人员100余名(50岁以下)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培训报名。

(十一)医疗行风明显好转

1、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2010年全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按照县纪委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和“卫生系统商业贿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加强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药品价格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执行《达州市医疗服务价格》规定。

4、实行首诊责任制,医务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诊断治疗。医生对不属于责任范围内的,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诊治,无推诿患者现象发生。

5、医务人员对病人实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了大处方,滥检查的做法。

(十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1、我局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正副职领导多次学习《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围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我该怎么办?”开展了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了责任及过错责任追究,每个职工自觉把责任落到实处,主动把责任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办公室设备存放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

2、坚持每周五对责任片区进行集中清扫和日常卫生监督,保证了责任片区整洁、有序。在日常卫生监督时,我们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意义向广大居民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功德意识,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3月27日,卫生局召开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观动员大会精神,同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印发了《县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方法、要求。做到按规定动作进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领导撰写调研报告15篇,党员干部写学习心得300余篇,办学习专栏8期,信息简报36期,宣传标语8条。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农村卫生基础差,底子薄,诊疗水平普遍较低,卫生服务能力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提高。

2、医技人员短缺、基层人才引进难和流失严重,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招聘困难。

3、地方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缺乏,不能适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

2、坚持不懈地按要求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2010年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3、接待处理。全面完成积案化解年任务;完成县人大、县政协的提案、议案。

4、全面启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程。各医疗单位要按照5月26日《全县妇幼卫生暨社区卫生工作会》上的要求,将妇幼卫生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5、抓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料积累,做好审计准备,按时搞好竣工验收。

6、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预案,落实应急设备设施,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有效控制传染病。进一步做好各类重点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要求做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8%。

8、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培训妇保人员,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55/10万和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0%以上。

9、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第一年方案实施第二周期医院管理活动,落实医院评审、评价制度,制定惠民医疗措施、开展惠民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严格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按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0、努力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做好巩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力争中医门急诊量达到县、乡、村门急诊总量的40%;积极建设中医特设专病、专科,走特色效益之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新成果的运用。

11、不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卫生法规的社会普及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落实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保护群众健康权益。

1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拨培养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促进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妥善解决农村和城市人才问题,探索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有效办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篇7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通知精神,我县安排有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拥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我县未成立卫生监督所,县卫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能,具体卫生监督执法业务由卫生防疫站监督一科、二科承担,主要担负全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消毒卫生、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2、卫生人员构成及公共卫生机构设备情况:

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在学历结构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占51%;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占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占5.4%,中级职称的134人,占21.2%,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占73.4%。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卫生防疫任务。近年来,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卫生监督队伍中,使监督员队伍学历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低速冷冻离心机(CR4-11)、一氧化碳测定仪(CO-500)、二氧化碳测定仪(TY-9800)、洗板机(WEL4KI)、尿十项分析仪、立式圆形蒸汽消毒锅(LS-B50L)、数据处理机(NEWMAX)、B超仪(LOGIQTM)、心电图仪(FX-2111)、显微镜(OLYMPUST)、倒置生物显微镜(IMT-2)、生化分析仪(GF-D)、血细胞分析仪(MEK-5208)、二氧化碳培养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荧光分光光度计(F-3000)、酶标分光光度计(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TX-1000)、气相色谱仪(GC-9A)、水质采样器(A4401-AO)各1台(件)。

3.房屋及其它情况:

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1974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1985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县卫生防疫站、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网络系统,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非典”疫情日报告、零报告系统;卫生防疫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预报室。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设观察床6张。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预检制度。

(二)、医疗救治体系:

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3—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非典”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近年来,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医疗功能有所加强,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缺不全。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疾控中心,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平罗县“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篇8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拥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我县未成立卫生监督所,县卫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能,具体卫生监督执法业务由卫生防疫站监督一科、二科承担,主要担负全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消毒卫生、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2、卫生人员构成及公共卫生机构设备情况:

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在学历结构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占51%;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占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占5.4%,中级职称的134人,占21.2%,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占73.4%。县卫生防疫站担负着全县1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个场(厂)矿,62个工矿企业,近26.08万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卫生防疫任务。近年来,由于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卫生监督队伍中,使监督员队伍学历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防疫站现有职工62名,在编48人,自收自支7人,临时聘用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职工总数的86%;专科以上学历者35人,中专学历者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8%。现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件):低速冷冻离心机(CR4-11)、一氧化碳测定仪(CO-500)、二氧化碳测定仪(TY-9800)、洗板机(WEL4KI)、尿十项分析仪、立式圆形蒸汽消毒锅(LS-B50L)、数据处理机(NEWMAX)、B超仪(LOGIQTM)、心电图仪(FX-2111)、显微镜(OLYMPUST)、倒置生物显微镜(IMT-2)、生化分析仪(GF-D)、血细胞分析仪(MEK-5208)、二氧化碳培养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计(UV-260)、荧光分光光度计(F-3000)、酶标分光光度计(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LTX-1000)、气相色谱仪(GC-9A)、水质采样器(A4401-AO)各1台(件)。

3.房屋及其它情况:

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办公楼建于1974年,面积780.72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建于1985年,面积1165平方米;利用国债资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综合楼已于年10月投入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县卫生防疫站、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网络系统,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非典”疫情日报告、零报。

系统;卫生防疫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预报室。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设观察床6张。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预检制度。

(二)、医疗救治体系:

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非典”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近年来,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医疗功能有所加强,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缺不全。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系统;卫生防疫站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预报室。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发热门诊,县医院建立了隔离病房,设观察床6张。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预检制度。

(二)、医疗救治体系:

县医院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龙头单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罗县急救中心,设病床300张,其中:急诊科用房240平米,设置观察床10张,“120”救护车3辆,ICU病房设置床位4张和一些基本医疗救护设备。传染科设置床位20张。县中医院设置病床120张,妇幼保健所设置床位32张,姚伏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15张,具备一定的基本医疗设备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条件简陋,只能解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尤其在—2004年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灾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年5月国务院紧急制订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领导,根据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县成立了平罗县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平罗县卫生局。实行防“非典”工作县级领导分工责任制,制订了《平罗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方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县卫生局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卫生检疫、医疗救治、后勤保障等组织。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非典”防治工作,我们虽积累了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但从“非典”防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是部分领导对“非典”预防工作不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机制的重要性,没有从预防、预警方面去长远考虑,存在遇到突发事件盲目应战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协调,相互推诿的现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决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还持有反对态度。

(二)、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近年来,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医疗功能有所加强,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缺不全。目前我县虽已形成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医疗单位业务收入的决大部分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二是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隐患;三是县卫生防疫站虽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但建设资金不足,缺口40万元,同时由于缺乏设备配套资金,无法配备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而现有的检验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前疾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要。四是平罗县医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开展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陈旧,“120”急救系统及车载设备几乎没有,只能应付一般情况的急救和普通传染病的治疗需要,不具备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县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条件简陋,设置床位少(仅为6张),一旦发生多例“非典”病人,将无法应对。且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在医院内,与其他病员及医院职工家属区较近,无隔离带,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五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强,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村卫生室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七是县、乡(镇)两级政府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村委会的作用,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寓条于块,条块结合,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预防、预警、控制和处理综合应急机制。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县卫生防疫站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而这些项目所需经费均未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县财政对此实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导致医疗单位出现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现象,业务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工作,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许多工作都是无偿服务。近年来由于县财政经费较为紧张,划拨给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只是职工档案工资的60%,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0%~40%,而业务收入又无法弥补职工工资的缺额部分。工资待遇低,加上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造成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农村卫生工作的质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建立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职责任务,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卫生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协调组织,负责医疗卫生单位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工作,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县卫生局为中枢,县级疾控、医疗、监督机构为技术依托,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延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卫生安全、职业中毒、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本着业务覆盖全面、技术过硬、组织严密、反应迅速、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各个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适应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需要;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以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需。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二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本着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投入适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强。

2、建设设施配套先进、功能齐全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国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投资的良好形势,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疾控中心,全面进行技术设备配套和更新,满足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等技术检测工作需要。

3、在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同时,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建设卫生监督执法指挥调度中心,配备监督工作必备的车辆、设施,充实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相应的硬件条件。

4、加快县医院传染科病房的建设,积极利用国债资金,按照新时期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工作需要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平罗县中医院旧址新建一座高标准、高配置的传染病楼,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垃圾焚烧等设备,并对原中医院旧病房进行改造,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医技科室,同时应通过多方筹资,购置呼吸机、监护仪、X光机等设备,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装备。新建的传染病楼将承担全县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收治处理任务。

5、改扩建平罗县“120”急救中心,拟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规划建立一个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室、急诊内、外科病房,扩建临时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内外科诊断室及会诊室。急救中心将新增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监护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血透仪及附属设备、手术室设备、救护车及车载抢救设备,对现有部分老化设备进行更新。进一步发挥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篇9

2008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援抗灾保煤、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全区经济总体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2008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继续较快增长

2008年我区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5169.4亿元,增长18.7%。进入第四季度,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7600亿元以上,增长17.5%左右,增幅虽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第二产业增长21%,第三产业增长14%。

从产业发展看:农牧业得到加强。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预计粮食总产量420亿斤,增产58亿斤。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牛奶产量623.2万吨,增长11.9%;肉类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增长3%。9月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区奶业生产受到较大冲击,目前仍处于恢复期,预计全年牛奶产量912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220万吨,增加14万吨。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29%。受市场需求萎缩和价格下降影响,9月份以后,主要工业产品增长明显放缓,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85.3亿元,增长26.4%;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24%;全部工业增加值3620亿元,增长23%。服务业平稳增长。今年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大行业增长率都比上年有明显提高,1―11月份货物发送量增长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额增长23.6%,提高5.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增长27.9%,提高5.2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从11月份起运输量开始缩减,对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影响。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增长14%左右。

从需求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11月份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3.3亿元,增长28.6%。为应对金融危机,四季度国家采取了加大投资、刺激内需的政策措施,对保持投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0亿元以上,增长29%。消费需求增长加快。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0.8亿元,增长24.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60亿元,增长24%。居民消费价格逐步回落,前11个月累计上涨6.3%,预计全年上涨6%左右。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1―1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4.3亿美元,增长21%。其中,出口33.5亿美元,增长24.7%;进口50.8亿美元,增长1 8.8%。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亿美元以上,增长18%。

(二)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11月份,地方财政总收入1004.4亿元,增加280.3亿元,增长38.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2.6亿元,增加163.5亿元,增长39%。9月份以来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对四季度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将达到1100亿元,增长3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3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四季度各盟市都提高了津补贴水平,平均上调幅度300―600元,个别盟市达到1000元。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0元,比上年增加2100元,实际增长11%。前三季度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4701元,增长2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今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农牧业补贴较大幅度增加,预计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比上年增加697元,实际增长11%。

(三)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

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397.4亿元,同比增长19.5%;人民币存款余额6213.6亿元,增长27.6%。11月当月新增贷款72亿元,比前两个月分别多增17.2亿元和16.8亿元,表明近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发挥作用。金融机构在政策导向下积极扶持农牧业和产业升级创新,1―11月份农牧业贷款和技改贷款分别新增107.9亿元和24.1亿元,同比分别多增36.4亿元和29.5亿元。个人消费信贷继续大幅增长,11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50.8亿元,比年初增加64.6亿元,增长38.3%。

(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从节能方面看,2008年主要高耗能产品增长大幅度回落,前11个月电石产量增长14.8%,比上年同期回落9.4个百分点;铁合金产量增长4.5%,回落22.4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增长5.6%,回落33.4个百分点。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8%,比上年同期回落24.5个百分点。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去年小幅回落1个多百分点,但煤炭、电力消耗增长大幅回落,预计全年能耗下降5%以上。从减排方面看,2007--2008年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03.8万千瓦,基本完成了大中型火电机组的脱硫改造任务。今年新建成污水处理厂10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日。预计主要污染物减排能够完成年度目标。

(五)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招生数量达到10.7万人,增长8.1%。中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8所职业学校、29所农村初中校舍建设如期完成。教育资助力度加大,小学和初中教科书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40元,困难生活补助分别提高200元和300元。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开工建设了113所苏木乡镇卫生院、33所旗县医院、25所旗县妇幼保健机构、14所旗县中蒙医院、110个村卫生室。各盟市全部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办法,参保人数达到181.2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参保农牧民达到1180.5万人,参合率达到94.7%。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六)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23.7万人,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每月172元提高到197元,覆盖82.4万城镇居民。农村牧

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90.4万人扩大到113.4万人,补助标准农区达到每人每年678元,牧区每人每年740元,三少民族地区每人每年840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达到每月1073元,比上年提高105元。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和自治区共下达专项补助和建设资金4.28亿元,开工建设廉租房65万平方米以上。安全饮水工程共下达资金3.9亿元,解决了86.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网完善工程和通电工程已下达资金2亿元,用于解决2.5万户农牧民用电问题。

二、2009年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投资需求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继续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和旱作农业工程,争取启动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加大粮食储存设施建设和粮食烘干设备投入,增加粮食收储能力。二是加强“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对奶牛和生猪养殖基地、牛羊育肥基地、马铃薯基地、蔬菜基地建设进行扶持,力争新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00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300个。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改善农村牧区生活条件。加快实施安全饮水、通电、通路、沼气建设等各项工程,对1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扶贫移民搬迁5万人,解决1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1.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建设乡村道路2.4万公里,完成63个邮政营业网点的改造和建设,新增户用沼气10万户。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国家2009年要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水源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加快我区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黄河、辽河、嫩江防洪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黄河宁蒙段防洪工程。二是抓好14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尼尔基、绰勒水库下游灌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力争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三是加快建设11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时完成国家规划中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四是加快推进海渤湾水利枢纽、锡林郭勒供水、“引绰济辽”等重大调蓄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国家要重点解决交通运输的“卡脖子”路段,我区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煤运通道、出区通道、口岸通道、快速客运通道等铁路、公路项目建设和民航机场建设。铁路方面,新开工鄂尔多斯沿河铁路和南部铁路、锡林浩特至二连、通辽至霍林河增建二线和白阿线扩能改造等20个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准格尔一张家口、通辽一赤峰一北京以及呼包鄂城际快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区铁路建设总规模达到7000公里,新增铁路里程1500公里,铁路总里程突破10000公里。公路方面,建设包头至树林召、阿荣旗至牙克石、通辽至双辽、赤峰至平庄、大饭铺至十七沟高速公路以及锡林浩特至海拉尔一级公路等16个重点公路项目,全区一级以上公路达到50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民航机场方面,开工建设巴彦淖尔机场,改扩建通辽、鄂尔多斯机场,积极推进霍林河、阿拉善盟小型机场的前期工作,建成二连浩特、阿尔山机场。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市供水设施改造、缺水旗县供水和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工程,新增城镇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日。二是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重点抓好盟市所在地项目建设,全年完成供热管网改造440公里。积极推进大兴安岭林区“以煤代木”集中供热工程前期工作。三是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力争新开工2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面积13平方公里。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保持能源工业稳定增长。目前国家要重点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大型煤炭基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我区要按照控制产能,稳定产量,扩大外送,改善结构的发展思路,保持能源工业稳定增长。煤炭方面重点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新开工胜利东二号露天一期、准格尔魏家峁露天矿等煤炭项目,建设规模6350万吨。建成扎哈淖尔露天矿、白音华二号和四号露天矿等煤炭项目,新增生产能力3090万吨。电力方面着力推进外送电源和通道项目、城镇热电联产项目、风电项目和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新开工风电装机规模450万千瓦,热电联产规模100万千瓦,新建500千伏输电线路700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1020公里,启动盟市所在地城市电网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农网完善工程。

推动产业延伸升级。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积极调整冶金建材工业结构,进一步扩大重轨、水泥等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加快包钢重轨生产线改造,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水泥生产能力700万吨。继续把发展煤化工作为产业延伸的突破口,推动已批复项目的落实开工,争取开工建设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克什克腾4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以兆瓦级发电机及配套的大部件为重点的风机制造业,以综采设备、大型掘进机和液压容器为重点的煤机制造业,以载重汽车、组装车及零部件为重点的汽车制造业。风机制造形成400万千瓦整机生产能力,汽车制造形成3.5万台重型汽车、30万台柴油发动机和30万台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稀土、生物医药和硅电子产业。加快推进包头稀土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呼和浩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钕铁硼1.5万吨、永磁电机400万台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硅产业,形成6500吨多晶硅、30万吨有机硅的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支持乳品企业生产恢复和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生活的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现代物流业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建设包头新奥蒙华、赤峰红山、通辽蒙

东、鄂尔多斯东胜、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国际物流园等一批大中型物流园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家店和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旅游业要全面完成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任务。加强环渤海九省区旅游合作,加快建设一批年接待游客能力50万人以上的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着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包头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鄂尔多斯文化创意产业园、赤峰红山文化产业园、锡盟蓝旗元上都世界文化产业园、二连浩特恐龙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城乡居民服务业继续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启动实施城镇养老设施建设项目。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推进节能减排

从节能方面看,2006―2008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近12%,按照“十一五”下降22%的目标计算,后两年平均每年需下降6%左右,任务还很重。从减排方面看,前三年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规划目标的75.2%,难度主要集中在二氧化硫,前三年仅完成37.8%,后两年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不仅对实现我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内容。明年要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旗县污水处理项目16个、垃圾处理项目28个。二是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在黄河上游、辽河、海河、松花江流域继续实施17个污水处理续建项目,以黄河中上游为重点,新建污水处理项目26个。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以钢铁、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等工业余热回收为重点,加快实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建成工业余热发电机组101兆瓦。加快城镇既有住房节能改造,改造规模达到340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煤矿疏干水利用,新增煤矿疏干水利用能力1.2亿立方米。以粉煤灰、尾矿和工业废渣利用为重点,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粉煤灰工业综合利用能力达到800万吨。

加强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禁牧、休牧、舍饲圈养以及生态移民等保护性措施,力争全年完成1000万亩的造林任务,完成退牧还草3000万亩。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基本口粮田80万亩,实施生态移民2.2万人。加快推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四大沙地及沙漠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前期工作。

(四)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消费需求,要进一步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一是增加农牧业补贴。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畜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建立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进一步扩大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和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政策。以财政补贴方式支持“家电下乡”,扩大农村牧区消费规模。二是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水平,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快建立城镇居民物价补贴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通、误餐、住房、取暖等补贴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缩小企业职工与高管人员的收入差距。

积极扩大社会就业。明年全国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进一步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逐步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政策。二是进一步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营业税起征点,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三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组建内蒙古发展银行,支持包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推进鄂尔多斯、乌海城市商业银行和东胜区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扩大担保基金规模,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按照国家的安排部署,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补助标准。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制定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廉租住房3万套135万平方米,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370万平方米;大兴安岭林区棚户区改造15万平方米,启动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

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重点是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全面清理地方性涉企、涉农收费,大幅度减免涉及商品住房的各项地方性收费,规范旅游参观门票价格,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降低计量检定、产品质量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清理邮政资费及相关价格、收费项目,取消电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加大对教育、医疗收费进行清理和整顿,明年拟取消地方制定收费项目108项。大力开展价格收费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对化肥等农资价格、惠农收费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检查,开展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等涉企收费检查,开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检查和医药、教育、交通运输等价格收费检查。

(五)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研究决定,2009年要继续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重点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涉及发展改革部门的事情不少,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把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明年要协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继续实施20万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寄宿生宿舍、食堂建设工程,加快农村牧区初中校舍改造。二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及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三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能力,加强高等院校

基础设施、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行自治区直属高校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补助政策,明年区内普通高校计划招生12万人。四是支持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大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25个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自治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一是加强地市级以上中蒙医院建设。完成兴安盟、锡林郭勒盟蒙医院和乌海市中蒙医院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自治区中医院、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和巴彦淖尔市蒙医院项目。二是加强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建设。完成114个乡镇卫生院、190个嘎查村卫生室、6个旗县中蒙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683个乡镇卫生院、12个旗县中蒙医院、38个旗县妇幼保健机构配置医疗设备。三是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完成盟市所在地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是继续实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完成16个旗县、19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36个旗县计生服务站流动服务车配备。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牧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等工程,新增通广播电视自然村13510个。继续加强旗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加快实施盟市以上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项目,争取启动文物大县博物馆和乌兰牧骑建设项目。加强乡村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5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实施农牧民健身工程。

(六)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

进一步深化改革。明年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继续对全社会的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方案,协调和指导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同时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根据国家已经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政策,对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大幅度削减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二是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政策,做好成品油税费和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工作,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三是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抓好发展改革部门内部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篇10

一、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中央提出,今年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把“两个防止”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关键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关键是要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调控,切实保障有效供给,促进我省经济在高平台上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坚决避免出现大的起落。为此,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切实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制造业投资要以高科技项目为主,服务业投资要以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主,农业投资要以高效外向规模化农业为主,同时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对2008-2012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八个必须”的开工条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建立健全管理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保供稳价”的各项措施。今年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必须高度重视物价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市场稳定、价格稳定、人心稳定,避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严格价格执法,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和落实价格补贴办法,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补贴,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不受影响。坚持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政府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和稳定物价的责任。切实落实好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粮食、肉类、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努力做到既增加总量,又提升质量,还确保安全。

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要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实行“双轮驱动”,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我省是制造业大省,但制造业竞争力还不够强,在全国领先的企业还较少。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好地放到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上,在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上做大文章、下真功夫。一是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提升汽车、船舶、机床、电工电器、纺织机械等五条产业链制造水平。二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三大优势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三是继续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风电、核电尽快形成千万千瓦级规模,大力发展光电子通信、纳米材料等10大新材料产业群,加快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下大气力尽快扭转我省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状况,确保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推动成长型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和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向江苏集聚。鼓励加工制造企业将软件和商务流程业务外包,实现生产、服务企业互利双赢。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物流、研发、商务、信息等生产服务业,积极提升旅游、商贸等生活消费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连锁经营。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领军和专业人才。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持久战。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之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任务。认真落实国家淘汰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计划,对不能按时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实行新建项目“区域限批”。继续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确保关闭“小化工”三年计划提前一年在今年底前完成。围绕五大重点耗能行业,积极推进六大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能力。继续加大对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前所有县以上城市及太湖地区的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并同步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太湖地区所有污水处理厂都要配套除磷脱氮设施。继续把太湖治理作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确保太湖治理迈出重要步伐。抓紧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实行更加严格的问责制,切实做到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监督考核三到位。

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教优先方针,把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加快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努力在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上取得突破,在新兴产业的高端上游材料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在重大整机产品的自主设计上取得突破,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基地,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国际研发本土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步伐,加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工业设计园和软件园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全社会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载体对创新发展的集聚力。

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型经济是江苏发展的突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更高水平地“引进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资本,苏南地区尤其要重点引进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层次,提升软件企业承包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支持省内企业提升国际产业配套能力。二是更大步伐地“走出去”。抓紧制定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服务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资源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支持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提高企业在境外集聚、集群发展程度。三是更大力度地调整外贸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继续推进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和贸易互动发展。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外向开拓,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四是更高层次地建设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集聚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特色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功能,积极支持综合保税区试点、出口加工区功能叠加试点和区港联动试点。推动开发区完善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今年,国家将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总体方案,在财税体制、资源产品和环保政策等方面也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江苏自身实际,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扎实抓好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要求,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在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扩权强县工作。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认真贯彻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引导市场主体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服务经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内在积极性。三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扩大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积极稳妥培育和发展“只贷不存”、小额信贷为主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强化对农民创业、农村发展的融资服务。四是切实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和转换“以药补医”机制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政府重点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公益性医疗服务机构和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骨干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