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法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ZENG Wei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In the case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cases and the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actual cases,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egal theory,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the law, enrich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的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结论,进而学习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法学教育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没有实践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究其原因,首先,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实践;其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各种形形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总之,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跨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不仅数量上非常庞大,而且种类也各异,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源远流长,众所周知,案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自然,案例法的学习与研究是这些国家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早在1870年就已经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去阐述概念或定义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熟悉和掌握法律的理论与精神,达到提高学生法律理论水平,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案件资料,学生在熟悉案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理论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结论。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针对案件的基本事实,通过变换假设条件,提出一系列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和理解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案例教学法成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尽管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以致有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现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日益重视案例的编纂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面临了全所未有的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唯有通过改革法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培养既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
2 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甄选的标准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可以说案例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甄选是否恰当。②在挑选国际经济法案例时,一般必须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2.1 结论的不确定性
挑选的案例的结论应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的结论显而易见,那么这样的哪里对于教学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案例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总会隐含着业界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总之,教师在甄选和制作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修改案件的案情,使得该案例具有可讨论性,避免限制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情。案例结论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根据条件变化的不同情况,探寻解决案件的不同方法,并在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更佳和更有效的解决手段。③
2.2 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件事实与拟讨论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较清楚的诠释某个或某些法律规则的意涵。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同,案例教学不仅要达到传授理论知识的目的,还要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目的,在选择案例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必须保证所挑选的案例既具有国际经济法理论价值,同时兼具国际经济法实践意义。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案例,才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并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论,并能够熟练的使用该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3 案例的针对性
所谓案例的针对性,是指不能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来挑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并为教学的需要服务。因此,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必须考虑案例在内容上是否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这样,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对于某些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就可能更为深入和透彻,也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众所周知,国际经济法既包含国际法也包含国内法,其庞杂的体系与繁多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这要求教师所挑选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拟讲授的理论知识,换言之,教师应该对原始的案件资料进行加工,剔除案情中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案例的基本情况,当然,对于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必须要充分交代清楚。
3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案例的整个背景及发展情况,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进行适当加工后,应该把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和准备。与此同时,根据案例资料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国际经济法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规定以及其他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案例。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预习课本,另一方面要仔细研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炼案例涉及问题的主要观点与依据,为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作积极准备。这样,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目的和步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手段,亦即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重其中某一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是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案例的教学与讲解。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效率高、形式活泼等优点。④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而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具可操作性,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立体。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已经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适当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做最后的陈述。总之,应该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⑤
3.3 案例实践理论化
案例实践理论化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经过前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案例资料的准备与消化,以及充分的课堂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其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不仅要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而且要分析其发生错误的原因,还要将课堂教学中所讨论的案例内容加以理论化,尤其要注意告知学生通过怎样的理论分析过程得到最终的案件结果,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或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而且也是对案例所涉及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对于重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师可提供相应格式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以书面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案例教学。⑥
注释
① 祁建平.论法学创新素质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60.
② 肖天乐.《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河南教育,2011(12):24.
③ 党伟.国际贸易法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航海教育研究,2008(2):67.
④ 伍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初探.甘肃农业,2011(12):47.
篇2
一、案例选择
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在这项叙述中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探讨、作决定、问题解决等的基础。国际经济法作为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法学学科的一员,要实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推理、分析及综合的能力,得到法律事实上是什么的知识,就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法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又使得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法学教育的特殊的案例选择标准。
( 一) 国际经济法内容的庞杂性与学科的交叉性决定国际经贸领域案例不能直接适用于国际经济法教学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往往借助于实际发生的案例或 上诉法院的见解作为教学材料,以 解剖案例来发现法律是如何运作的,并经由班级讨论实现学生参与该项教学过程。而国际经贸领域的真实案例多具有事实复杂,法律关系多重,充满许多复杂、迷乱、模糊、矛盾、两难的困境和问题的特点,如果直接以之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所用的案例材料,虽然与实际生活产生认知的相似性,但由于国际经济法内容本身的庞杂性与学科的交叉性,这种实际案例的选用对于初次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学生而言,又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形成学生的心理认知障碍。因此,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 案例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国际经济法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实际发生或法院做出判决的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 针对教学目的和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截取实际案例的片段,突出事件的焦点或重点问题。这样学生在首次阅读和认识案例时,才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之上去探究法律规则是什么,从而获取相应的法律知识。
( 二) 国际经济法的国际性和变动性要求案例要体现全球化和时代性的特点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个人、法人、国家与国际组织由于从事跨国境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因此国际经济法从产生之初就具有极强的国际性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的全球性日益明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资本都实现了全球流动,反映在案例上就表现为案例的时代性、国际性特点特别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不能只依赖于以前的经典案例,要与时俱进,时时追踪国际经济法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经济法领域最新的案例材料, 并根据教学需要加以整理、改编,以让学生连接理论与实际,产生最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技术保证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语言或者文字来呈现案例。但由于国际经济法本身的复杂性、法律关系的多重性与交叉性,使得运用口头讲述或者板书或者准备文字资料的方式都很难将案例描述清楚, 案例过长也会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有效采用案例教学法,除了要选择和编制适合国际经济法教学需要的好案例以外,还要正确选择案例的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成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的重要技术保证。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信息化、大容量等特点,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将部分文字性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 生动地从多个方面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学生能从多个渠道获得信息,避免了单一化渠道获取信息带来的枯燥性和冗长性。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三、应用方式
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站在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度,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过程。学生经由互动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增加其对问题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反省和批判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案例教学法的这一特点,对于国际经济法教学尤为重要。如前所述,国际经济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国际性。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国籍的当事人对于同一问题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而国际经济法的 弱法性也决定了其解决问题的态度不同于国内法,它更倾向于协商与妥协,强调法律是国际经济活动的最后的救济手段。因此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沟通,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反省和批判,从而较好地掌握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实质和相关的技能。
要实现案例教学时的互动,首先必须将案例作为互动的核心。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将案例作为互动的核心,其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一) 问答方式
在进行国际经济法概念和知识的初次介绍时,教师要通过引入案例提出问题。问题的出现是在课堂之初尚未获得相关知识之前,而不是在阅读教科书或讲述结束之后。教师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具体案例引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反省和思考的能力。该种应用方式主要适用于引入国际经济法新的概念、原理和知识的学习。
( 二) 讨论方式
案例讨论是比较典型的实现案例教学时师生互动的应用方式。讨论主要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小组讨论主要发生在班级人数规模过大, 比如超过30人或者案例过于复杂,具有高难度时。在全班讨论之前,如果已经进行小组案例讨论,则可先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进行各组的口头报告,以引发全班的开放讨论。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案例事实的确认,第二阶段则就关于课程主题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讨论的最后必须归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且提出结论。但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 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和概要的说明和整理。
( 三) 角色扮演和模拟方式
要完全再现现实场景,以培养学生对法律规则的现实把握能力,案例角色扮演与模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案例教学应用方式。在此应用方式下,学生通过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第三方、法官、仲裁员等, 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避免思维的单向性和直线化, 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 四) 专题辩论方式
在深入学习了解了国际经济法某一部分的理论和知识后,为了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点,可以采用专题辩论的方式对国际经济法的相关主题进行师生互动式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辩论双方不仅可以厘清思路,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本方观点, 而且也可以通过辩论,深入认识对方观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切实体会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观点多元性以及容忍差异性的必要性。
四、局限性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功仍然要受到其本身局限性的约束。
( 一) 效率不甚理想
和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由于需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发表意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就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读案例材料,但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却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效果。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受到教学日历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的约束。若完全追求学习过程的互动和交流,就会损害相应内容的学习。另外,如果涉及要学习的内容很枝节、零碎时,采用冗长的案例内容,又往往会让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和原则。因此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平衡,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效率。
篇3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WANG Ruiwei
(Xinhua Vocational School, Tianjin 300070)
Abstrac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defec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in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monotonous, poor teaching,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good overcome such defects.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ll be the problems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everyone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se teaching method
1 国际贸易及其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1.1 国际贸易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国际间劳务和商品的交换,是国际金融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经济类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国际贸易和实际生活又有着密切联系,在其中可以找到许多实际经济现象的理论依据。这一系列因素都为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1.2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1.2.1 师生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这种理念的形成也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像是在强攻学生的大脑,学生被动接受外来知识,降低了师生的互动性。国际贸易这门课程所含内容广泛:既有贸易政策的内容和分歧,又有贸易常识的经典模型、理论;既有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新理论假设,又有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深入剖析。思想深邃,理论博大,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务实性和理论性。而传统教学中对这门课的讲授主要集中在抽象的理论上,而理论知识的抽象和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打击,从而使学生积极性降低,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1.2.2 理论与现实脱节
作为一门理论课,国际贸易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其与实际贸易现象的联系密切,又印证了它在实践活动上的重要性。传统教学中,往往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尤为重视,而对实践较为疏忽,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得的知识与现实脱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在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走向实践应用的道路中遇到了巨大屏障。国际贸易课程中的知识,不仅需要从理论上为学生进行讲授,还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及如何用理论解释实践情况。
2 案例教学法
2.1 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这种方法指的是,老师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并以案例带动知识学习的途径为学生传授课程内容。例如,老师可以“温州打火机事件”为引子,为学生讲授我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壁垒问题及相关内容,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到:(1)在对外贸易中遭遇到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对外出口构成的巨大阻力,并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认识到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客观状况;(2)在知识层面上,让学生学习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包括: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和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再向他们讲授技术性壁垒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就更容易接受、消化和吸收了,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对国际贸易有更深刻、真实的体会。又如,以某公司精密机床的进口为例,提出关于国际贸易合同的问题,从而切入对贸易合同相关内容的讲解。
在使用此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对案例的选取,正确和经典的案例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在对案例进行精选时应做到:(1)以目标为导向,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筛选;(2)以现实为依据,在选择案例时,老师还应考虑学生现有的能力和学习程度是否能够接受此案例,以及课时对案例长短的要求;(3)以原则为准绳,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应涉及不同的领域和类型,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一种方法中,案例是作为课程内容的引子出现的,而在结合实际讲解理论知识的这种教学方式中,所选的案例应是完整的,能够贯穿整个课堂内容的。在对案例的使用上,既可以用案例来推动理论知识的讲授,也可用案例对已讲授的理论进行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对“比较优势”原则的讲解为例,如果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对其原理的理解较为模糊。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分工策略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在贸易伙伴的选择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比较优势原则在同类产品出口、进口的时机抉择上也有重要应用,随着汇率的变化,贸易形势会呈现多变的状况。在对原理、原则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案例为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和有吸引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做出点评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实践性较强、理论性不强且学生较容易掌握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否则学生会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倍感压力,适得其反。例如,向学生介绍WTO最惠国待遇等概念时,就可以美国克林顿时期在国会上对中国是否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史实为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由老师对案例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向学生展现出了我国进入WTO的重要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更为学生理解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的内涵提供了依据,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又如,在对外贸易信誉证的问题上,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对双方责任和赔偿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让学生了解有关信誉证的相关内容。
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国际贸易有关的政策、措施、理论、效应等有基础了解,对应用和分析外贸规律的知识有基本掌握。老师在对案例进行点评时,要注意时刻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为主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让案例的内涵和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
3 总结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在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上,首先应做到以教学理念的革新为前提,真正在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彻底革新。其次,在革新实践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奇新.案例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张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陈勋宇.主题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23):67-68.
[4] 肖杨.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4):28-29.
篇4
本文在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对讲授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一课的意义与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如何提升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兼具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涉外性与应用性。因此,对这门课的授课质量无形中提出很高要求。但高职学生生活于象牙塔中,无疑离“贸易术语”,“贸易保护与壁垒”,“贸易磋商”等实际操作层面有很大距离,这就导致了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缺少相关的亲身体会与经验积累,不免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生疏甚至排斥。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生动、可感的国际贸易案例引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更好的融会贯通,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能力与运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上世纪初,由哈佛商学院创造的,以教学目标,内容和对象为出发点,以案例为基础,以教师设计与激发为前提,对案例提供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对问题和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试图寻求答案作出决策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作用
1.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教师教学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听课效率不断下滑,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综合性,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勉强掌握的理论知识又不知如何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知识点辅以真实案例,将抽象的贸易理论与形象多样的实务案例,既能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又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教学质量也会得以提升。
2.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通过思维锻炼,视角开阔来面对日后社会中必需的学习与生存。倘若教师只是根据课本编排逐一讲授知识点,即使重难点明确,调理清晰,学生联系实践与发散思维的能力并未能得到锻炼。国际贸易实务一课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磋商谈判技巧及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漏洞。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激励和启发下,学生敢于探索,积极思考,从而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尽量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生类似的错误,充实自己的决策技巧和能力,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3.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参与精神。
案例教学法中,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针对不同观点加以辩论鉴别,。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都是难得的锻炼。同时改良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的窘境。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也可以增加学生自信,激发进一步学习热情。同时,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形成讨论氛围,有助于带动全班参与进来,尤其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帮助他们锻炼胆量,能够在众人面前勇敢表达自己观点。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真实可信,数据翔实。
案例的引入是为了更充分的诠释、论证理论知识,增加理论的可感性与真实性。因此,教师在引入案例过程中,保证案例的真实,数据的可信是前提条件。尤其在细节方面,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年代,进出口数量、金融,关税百分比等,都不是教师可以主管臆测,随意虚构的。一个数字的差别,可能导致整个案例的失效。学生发现案例存在问题,不仅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可能会直接怀疑理论的权威性,影响某一章节甚至通篇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信心。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一定要采用真实案例,并且查阅清楚案例中的各项数据与环节,确保案例真实可信。
2.生动有趣,因材施教。
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理论基础,但在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在案例选择方面,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需要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及引入手段的生动性,多样性。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讲到进口国对我国制造实行的贸易保护章节,在钢材制品与毛绒玩具的案例中,选择后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离他们生活更远,更枯燥无味的钢产品,毛绒玩具这一主体本身就更具吸引力。
3.兼具典型性与相关性。
典型性,要求所引入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举一反三,既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吸收,同时碰到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參考与发散。相关性,要求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同时,案例选取还要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相关,能够让高职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从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掌握相关知识,增加对自己的肯定与成就感。
4.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理论为案例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案例的引入归根结底是为了理论学习。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务必注意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最终是要落脚课本,回归理论,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产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理性层面。案例不能脱离书本理论,更不能与书本理论形成对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实践案例与理论融会贯通,而不是为了引入案例而引入案例,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舍本逐末。
作者:吴玉鑫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商贸系
参考文献:
[1]龙冰.中职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篇5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首创至今,不仅在美国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广到我国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和独立思考,对案例提出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氛围由老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参与。老师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案例情景,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独立分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老师要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需改革传统的“填鸭示”教学方式,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1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理论与实际并重,要求老师传授学生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理论为主,重点介绍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学术观点。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知识点,分析案例,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并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考试前再强化记忆所学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尽管保证了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没有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实际工作岗位,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很难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想把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必须把国际贸易案例科学地引入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典型案例,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带着问题查阅指定资料和文献,自学本章节的理论内容,老师在课堂精讲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针对案例独立做出判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把抽象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体化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中,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多了,学生会自然形成独立思考、慎密分析、独立决策的一套处理问题的逻辑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发表观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技能。此外,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来源于实践。这要求老师不仅要吃透理论知识,还要深入实际,采集真实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多方位讨论,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施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处理进出口业务实务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此课程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教师选择案例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分析性、启发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从回放的实景中分析和判断,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逐步得到启发。
(2)互动性原则。案例分析通常分为四步: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其优势主要在于课堂上互动教与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需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理更多的疑难与类似的问题。如 “贸易术语”这个章节,按照《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个贸易术语,其内容纷繁复杂,采取传统教学很难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很容易混淆其中的内容。如采取案例教学,针对每一个或几个贸易术语,老师将精选的案例发给每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由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全班交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询问和解释,老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时给出针对性点评。这种教与学方式拓展和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
(3)系统性原则。案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案例学习和探索知识,但授课学时有限,老师所精选的案例很难涵盖这门课的所有章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联系。也就是老师要挑选的案例不在多,而在于精,能紧扣课程的内容和特征,并注重每个章节的衔接和系统化。同时,系统性原则还要求老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精选案例、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归纳总结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学反馈等必要的、完整的教学步骤,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极有益处。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方式需灵活多变。常见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有讨论法、讲解分析法、指导自学法和模拟练习法等,在课堂运用中需灵活多变,因人、因课程内容与性质而异。对于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性不强的章节,如“合同的标的”可以使用指导自学法;对于内容复杂繁多,如“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的收付”等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在精讲基础上采用讲解分析法会效果更好。对于难度比较大的复杂案例,应用课堂讨论法后,要求学生上机模拟实验操作来巩固整个贸易流程的操作技能。
篇6
[关键词] 举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理论知识是培养开展外贸业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创新,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既要运用举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部分讲解得清楚透彻,也要较多采用案例进行训练,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外贸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概念混淆,误将举例教学法当作案例教学法来用,以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不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塑造。
一、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
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可见,举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配合对学科内容的教学,通过举例使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举例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而所举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且该事例的涵盖面一般较狭隘。
而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二、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不容易教,学生更不容易学。学生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每一个相关规定的真正领会,都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多方面努力。若教师将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现实的事例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便能达到巩固书本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引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效果。但是若仅靠举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案例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从大量的国际经贸实践中选取一些鲜活案例用于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观念自然而然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案例教学,尤其是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意见的方式,将某项实际业务中所有环节进行全盘考虑,系统安排,从而将平时学到的零散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举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举例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为了搞好举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体系、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扎实的教学技艺,以及深入浅出的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与此同时,列举的事例要典型、新颖、通俗有趣、灵活多样,这样便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从而生动、活泼、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举例教学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撰写备课笔记。用哪些事例?用在哪里?怎么用?都要充分考虑,细致安排,使得课堂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从而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每个业务环节的要领。
2.授课环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过程,只有激活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益。发挥举例教学的激活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是在导入新课时举例。通过举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起到统领整个课堂语言的作用;(2)是在讲解具体问题时举例。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业务环节中的专业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3)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举例。通过举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3.课后巩固环节。一节课结束后,所学的内容如何巩固呢?举例教学法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实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见闻中列举实例,通过寻找实例,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写分析报告。根据教师举出的实例,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写出报告,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港口、集装箱堆场,走访物流公司、外贸公司等,延伸课堂教学,用实例强化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而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3)教师案例备课和学生案例预习。一方面,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要备好案例课,包括任务布置,时间控制,提示的信息和对案例的评析等;另一方面,学生事先进行案例预习,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课堂实施阶段:(1)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3.总结述评。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可由教师总结,也可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讲解方面,举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重要趋势的案例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对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翁爱祥 俞 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2):35-36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篇7
一、国际视野课选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宏观层面的理论
国际经济关系类课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发展演变掌握国际关系的和国际治理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甚或人类利益。它所涉及的内容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超出大众的关注范围,学生通过传统讲授课堂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理论。受时代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又不能亲临现场调研学习。案例教学法则能较好地拉近微观与宏观的距离,克服时代和教学条件的局限,虚拟国际情景,效仿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治理。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成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身临其境地解决国际关系问题,治理国际社会,从而深刻领会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与国家利益的结合规律。
2.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经济关系类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当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功能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传统教学法上国际经济关系类课,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介绍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和问题,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国际治理的趋势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听者,对于远离生活而鲜有涉及的内容,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对于理解都很困难的理论和内容,何谈掌握、消化,外化于行,改变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素质就更无可能。
案例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法“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局面,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准备、互动讨论、解决问题、撰写报告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真正掌握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治理规律的同时,改变学生观察问题的视野,增强学生客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组织课程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国际经济组织(包括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组织、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作为重要国际经济关系的行为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内容。这些经济组织是具体存在的,但要选课学生都去这些组织调研或实践,根本不具可操作性。如果只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老师分别介绍各组织的建立、发展、机制运作、功能作用等,学生无法真正认知到这些经济组织的作用,甚至连这些组织的存在也很快淡忘。如果采取案例教学法,选择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推进国际经济治理的实例,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利弊,就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步骤
案例教学法要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教学步骤,每一步都必须认真设计和操作。下面将以世界银行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为例来讲解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金融组织这一章的内容。
1.课前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课前准备要全面周到。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首先要将班级学生分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是门基础性选修课,通常选修的学生都比较多。要将每位学生都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好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这也有利于课堂的分组讨论或分组辩论等活动。每一小组织委任或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督促小组的学习工作。
其次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选择案例时,要先确定该章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案例和组织教学。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金融组织这一章所涉及的经济组织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它地区性开发银行。案例教学法需要较多的课时,因此不宜将每个国际金融组织都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可从中选择一个功能作用比较典型的组织采用案例教学。然后再根据归纳演绎总结出所有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国际治理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世界银行就是当今很典型的国际金融组织,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其会员国,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世界银行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帮助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快速重建和恢复发展。这一目标很快完成。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世界银行的宗旨也逐渐转变成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81年恢复在世行的代表权以来,总计授受了世行560多亿美元的贷款,额度居世行债务国前列。中国与世行的合作也非常成功。另外,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国家了解最多,也最为关注。因此,选择世界银行对中国贷款、援助案例比较合适。
中国自1981年恢复在世界银行的代表权,认购的股金占总投票权的2.71%,这一数字经2010年世行通过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后提升为4.42%,中国也随之成为居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行第三大股东。
世行与中国的合作主要分成贷款合作和知识合作两大类。到2010年为止,世行对中国的贷款承诺有470多亿美元,支持了300多个项目。项目涉及的区域覆盖了除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农业、城建和环境、能源、工业、教育和卫生等领域。世行的贷款不仅帮助了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在体制、技术创新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工程方面的竞争性招标机制、工 程师监理机制、业主负责制,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供水、污水收费制度,卫生体制方面的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医疗扶贫基金等。世行与中国的知识合作主要包括技术援助、经济分析、政策咨询等,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推进作用。另外,世界银行对我国的环保、能源、财政金融、交通、社会保障、教育、企业改革等诸多领域进行的专门调研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行业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然,中国与世行的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强权政治的影响。如 1989 年到 1992 年间,世界银行对我国的贷款明显下降,1990 财年仅为5.9 亿美元,而1989 财年是 13.5 亿美元。
案例编写好后,提前发放给学生,让他们熟悉案例,以案例为基础发现问题并寻求解答。这也是开启学生主动学习,拓展思维的重要环节。
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法非常重的环节之一。讨论可以分为自由讨论和主题讨论两步。
先让同学们按小组自由讨论,综合小组观点和问题,并按组陈述。通过学生的发言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世界银行参与国际治理的规律是否有所洞察,老师还能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偏好,观察问题的视野和立场等。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要进行记录,便于后面归纳总结。
主题讨论是老师围绕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提出一些能体现世行参与国际经济治理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进行回答。比如就上面世行与中国的合作案例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1981年前世行没有与中国合作?(针对世行的成立与其挥之不去的西方中心主义)
第二,世行为什么会给中国大量贷款?(针对世行的宗旨)
第三,中国为什么尽量争取向世行贷款?(针对世行贷款的优势及援质)
第四,中国与世行项目合作中的得与失?(可以推导出世行参与国际治理的功能和它自身存在问题)
第五,世行对中国的贷款在1989-1992年间为什么会大幅下降?(针对世行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难以摆脱主导国家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老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将本章的重要理论观点结合案例清晰地提出并加以强调。同时,对学生们的努力要给予充分肯定,并纠正学生持有的不正确立场和观点。最后老师要给学生留下相关的课后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法,如何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不等于讲授教学法中“事例教学”等。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案例教学法要求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大学里每次课通常两节课,不可能将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放在课堂上来进行,就算是课堂上的讨论、辩论、自主发言等都需要老师给予引导,不让话题跑得太远太偏。
上课时间有限,那就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案例的选择要深思熟虑,能步步为营地推导出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任课老师对主题的掌握不仅要有深度,还得有广度并关注时势,为捕捉恰当信息,编撰案例打基础。另外,案例的编写最好还应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这要求老师还应有较高的写作技能和巧妙的构思,并能灵活运用学生们喜爱的表达方式和展现方式。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学生也做好充分地课前准备。课前详读案例,并能围绕案例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查阅资料寻求解答。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在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学生不是信口开河,就是沉默寡言,老师很难将学生引导到理论认知上来。这样的案例教学也就是失败的。
2.角色定位要清楚
案例教学法的角色定位上与传统讲授法有巨大差异。传统教学法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讲,偶尔会有提问。案例教学法遵循的是“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原则。老师主导,是指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老师居于掌控全局的地位。学生主体,是指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讨论,发言,讲解,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推导出案例背后的理论,或者根据所学的理论来分析案例,而不是老师“满堂灌”。
3.教学方法要灵活
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牢固掌握知识方面虽然效果很好,但它也有耗时长,传授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等不足。如果老师和学生水平不够的话,还有可能无法顺利进行,或跑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4.案例教学和事例教学要区分
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事例教学,它们是两种教学方法,事例教学属于讲授教学法,是老师在课堂讲授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举的一个例子。案例教学法不仅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更重要的是“要引起讨论,协助学生从多元的观点,发展出分析问题的技能,并连结理论与实际,产生问题解决方案”,是围绕案例展开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28
[2]何曼青,马仁真.世界银行集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
[3]苏莹.世界银行对华援助及绩效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了国际贸易理论,还包括了进出口业务中生产、包装、运输、检验检疫、报关、保险、结算、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较广,如经济、法律、外语、保险、金融、运输等各个方面,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以理论为中心,只注重强调知识点,而忽视实际操作,对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学习思维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解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
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国际贸易教学中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位引导者。目前,我国很多学校也将案例教学法列入了教改计划,但主要在法学、工商管理类学科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不多
国际贸易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一般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但常常忽视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手段,也未将其列入教研教改的计划。
(二)案例库源不足,质量欠佳
课堂上,很多教师使用的还是多年前的案例,资料比较陈旧,观念落后,很多案例常常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两个极端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停留在两个极端。要么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时候教师就自己将案例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讲解一遍,没有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学生只能片面理解相关原理,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么就是放任学生全程讨论、分析,教师不给予任何提示,讨论结束也不归纳总结,这种做法虽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但很有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
(四)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今,教师使用的绝大多数案例都仅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而侧重于策略、思维习惯训练、知识整合的综合性案例比例很少,这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五)使用无计划,随意性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说明某些新的原理,就会随堂使用一些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而,案例使用这个环节却没有列入授课计划,也未要求学生作任何准备工作。这就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成效。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教学效果的发挥,要解决这个问题,优化案例教学设计的流程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围绕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明确的目标。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应用性强的特点,要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其次,要围绕课程的重点,体现出相应的案例教学,就必须制定合理而详细的授课计划,控制讨论的时间。在案例的准备过程中,必须找与课程结合,能呈现课程重点,适合学生阅读程度,同时又具备复杂性,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拓宽案例的来源,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或者直接从企业搜集案例,有时教师甚至可以自行编写案例。当然,我们在提倡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不能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综合各种方法,使之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挥作用。
二、区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个专业术语、某项国际惯例的规定,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列举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解说,从而引发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便是举例教学法。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将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混淆了,对案例教学法存在片面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简单地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说明,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区分两者的不同。
(一)教学功能不同。案例教学法,毫无疑问案例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是传授知识的深化。而举例在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是对传授问题的补充和说明,是传授知识的广化。
(二)教学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体现的教学参与度不同。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法中占了很大比重,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比如从案例的选择、布置、组织讨论,以至最后的评价,都体现出教师的指导思路、教学智慧和个人的思想。而举例则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因此,举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各的优势,只有将两者在课程教学中相互补充运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只有将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理解透彻后,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准备案例,包括了两个方面:
1.教师的准备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合适的案例,并认真备课,讲授并剖析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在学生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做好任务的布置和时间的控制。为了引导学生的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列出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
2.学生的准备 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发言讨论。
(二)课堂分析讨论阶段
1.教师推出案例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2.学生分析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少讲多点,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如果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如果学生的分析判断有误,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自觉加以修正。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
(三)总结阶段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总结,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另外,教师还可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四)撰写报告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这可以使学生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也因对此案例报告给予评价,给学生打分,及时给予有效的鼓励。
案例教学法的恰当运用,会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真正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教师这个角度来看,为了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教师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和创新求变,从而使教学效果越来越精彩,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各种经济技术合作日益密切,企业聘用外经贸人才也呈现新的特点。因此,职业院校只有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致坚.案例教学法研究[J].煤炭技术,2006(12):56-57.
[2]谢宗云.浅论案例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1).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47-02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近百年来迅速在全球高校中被推广和应用。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代表性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及讨论,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且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这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因为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教学法体系中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特色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高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案例库,并实时更新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由此可见,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并且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必不可少,其中的案例要实时更新。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案例教学耗时比较多,并受客观环境的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或一个QQ群,学生和教师能够延时或实时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讨论的内容自动记录,便于查询。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模拟商战和沙盘对抗等其他活动,来丰富案例教学。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这项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从中选出较好的分析报告作为示范,供学生传阅学习,不断提高,或反馈到实际工作单位供其参考。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在课堂上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为一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陆林奎.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4.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法 问题 探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近百年来迅速在全球高校中被推广和应用。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代表性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及讨论,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因为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教学法体系中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在我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引入已经多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最大优势并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常常仅存形式而无实效。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涵盖贸易政策、法律、国际惯例、业务操作多个层面,涉及经济、法律、商务、金融、保险、运输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并实际运用这些知识。课程本身的高度实践性决定了单纯依赖教师讲解灌输式教育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引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则是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理想选择。
1.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贸易理念与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知识、国际贸易惯例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分析处理实际外贸业务的执行能力。而在实际贸易业务中,面临业务问题能正确分析、判断、决策的基础是深入理解与贸易相关的核心理念与原则,而这种理解无法通过机械的记忆来实现。就这一目的的实现而言,引入具体而鲜活的实践案例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知,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实效。
2.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解决能力
一方面,学生缺乏对现实贸易的直观性了解,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往往感觉理解困难。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务之间巨大的落差,学生通过对直接来源于实际业务的案例的分析研究,利用直观的实践来加强对书本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对案例问题的独立概括、分析、解决,以及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加强认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远比直接教授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是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如果学生只是学会了按照当前既定的惯例和规则处理一项业务,而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那么学生将来在工作实践中面临惯例与规则的不断变化演进时必将无所适从。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缺乏足够案例教学认知、经验与能力,导致案例教学流于肤浅
一方面,很多教师没能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只是将案例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一种补充,甚至只是出于讲解生动性或趣味性目的引用案例,从本质上将案例教学变成了略微复杂些的举例讲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课堂讨论演变成为对学生的简单提问,难以将学生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案例教学经验及技能,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能够精心组织与引导掌控。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施模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质量。此外,案例教学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切实引领与控制整个案例教学流程,而不是将案例教学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概念灌输。哈佛商学院许多教师是美国著名企业的顾问或董事,实践经验丰富。而我国从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整体上实践经验仍有所不足。
2.学生案例讨论参与度不高,是案例教学实施中最大的困难
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遇到的最大尴尬是他精心准备积极引导的教学案例并没能吸引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经常出现冷场的情况难以达成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方法存在问题。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升入大学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足,或者学习方法上过度依赖教师灌输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案例课前不做准备或者缺乏准备的能力;其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其本身涉及商业、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学生通常都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更难融会贯通加以应用,在案例准备,以及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抓住要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降低;其三,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感到难以完全理解,更难以角色代入,因而兴趣不足。
3.可选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满足案例教学的需求
在案例教学中,教案是教学媒介,因此精心选择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选择了不当的案例,教学效果只是适得其反。而当前的状况是,国外案例由于在政策、法律等诸多方面与国内存在重大差异,通常都不适合国内教学使用,因此只能选择国内学者编辑的与国情及教学状况相适应的案例集,可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国际贸易专家学者在整理编辑案例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总体来说案例教材数量还是比较有限而且经典案例少,极大限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推广。此外,在已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中,大量的是几百字篇幅的小型案例,其作用主要是课堂知识讲授的补充,很难作为开展案例教学讨论的材料。
三、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加强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选编工作
丰富且编写适宜的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学实现的前提,在选编案例资料时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一方面,优秀的案例资料必然来自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领域,因此任课教师应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得第一手案例资料。比如,可以争取在外贸企业挂职或是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以及时获取一手资料,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来分享案例材料,还可以通过大量从事外贸工作的毕业学生搜集案例资料;另一方面,应更注重提升案例编写的质量。编写案例要注意规范性,要便于学生阅读分析。案例信息要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有所取舍,要有利于讨论的展开。案例问题的设置应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
2.教学环节应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案例,并且要注意时效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经济管理类诸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在实际教学时就必须注意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一方面,案例的难度应根据学生背景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取舍,若案例选择太难,会导致学生缺乏知识储备而无从分析讨论,若案例选择太易,答案无须讨论即一目了然,又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经验背景,使学生容易理解,并且熟悉感会提升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由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本身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以特别应当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例如2007年之后UCP600开始实施,则之前适应UCP500的很多案例就不再适用。
3.加强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
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的具体状况限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势必要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混合使用。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问题。目前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主要有讲授前引入、讲授中引入、讲授后引入三种形式。其引入案例的目的各有不同,因此应当注意选择不同针对性的案例,并使用不同的案例引导方式达成教学目的。在讲授前引入案例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因此可以适当引入具备良好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小型案例;在讲授中引入案例通常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因此要选择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具体案例;而在讲授后引入案例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具体分析与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当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大型案例以便学生展开分组讨论。
4.调整课程考评方法,加强对课堂参与度的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与方法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而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针对能力提升的教育方法,因此与之相对应,课程考核方法也应进行调整,改变过度强调卷面考试成绩的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对课堂参与度的考核。把课堂参与度与学科成绩挂钩,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有效方式。当获得学科成绩优秀的不再是那些擅长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生,转而变为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讨论的那些学生时,案例教学的优势与良好效果必然会逐步显现。
参考文献:
[1]王青梅 赵 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03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