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盆腔积液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抽取自愿接受采用联合用药宫旁注射治疗方法累计246例为研究组;126例采用常规联合用药静脉注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情轻重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3 方法 观察组先将先锋6号0.5 g用1 ml注射用水稀释,然后用20 ml注射器7号针头一同将地塞米松5 mg,654-2 5 mg,0.4%利多卡因2 ml吸入注射器内。部位用法: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用碘伏消毒,用宫颈钳钳夹牵拉固定前唇,将吸好药水的针头在宫颈旁3点处或9点处(避开血管)刺入3~5 cm,回吸无血后缓速慢慢注入宫旁组织内。7 d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一般1~2疗程,病程重的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注射,用0.9%NaCl将头孢曲松钠3 g稀释静脉注入甲硝唑250 ml,7 d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重者需3~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炎症消退情况,以体温下降、腹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是否下降、B超显示输卵管积液及盆腔积液炎性吸收时间长短,是否痊愈,是否复发为观察指标,分为痊愈、好转、有效及复发。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显效:治疗后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1/2。有效:治疗后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1/3。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从表1可见,宫旁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滴注组,宫旁注药组与静脉滴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规采用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用于治疗盆腔炎患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常规静脉给药,由于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炎症部位,病变的盆腔局部药物浓度仅能达到血液药物浓度的10%~50%,炎症局部不能形成高浓度,所以需用量大,全身药物不良反应大、用药不规则、治疗观察时间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易引起全身的菌群失调、治愈率低,全身用药不易加地塞米松引起全身扩散,所以炎症局部组织易粘连,易形成瘢痕粘连,疼痛等症状不易缓解,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3.2 笔者选用抗菌谱广,对细菌增殖期及静止期均有杀灭作用的先锋6号,由于药物能直接大量到达炎症部位,局部可以达到高浓度,所以用药量少,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全身毒副作用少。
3.3 采用地塞米松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肉芽形成,减少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连。加654-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组织营养,阻断恶性刺激,疼痛等症状缓解快,缩短了治疗时间。
3.4 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无药物配伍禁忌,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易引起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
篇2
【关键词】 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化瘀散结汤;盆腔灌注
妇科炎症是我国妇女的常见疾病,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直接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控制,则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我院2006年7月~2008年2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炎性疾病465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5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15~50岁,其中15~20岁4例,21~40岁363例,41~50岁98例,平均年龄32.5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盆腔及附件区炎性包块90例,盆腔、子宫直肠陷窝积液230例,双侧附件炎症145例,急性发病12例,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有下坠感,白带多为黄色脓性分泌物,混有血丝,腰酸痛,行走困难,体温在37.5 ℃~39.5 ℃;慢性发病453例,表现为:体温正常,白带增多,伴不同程度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有血块,宫颈不同程度的糜烂,体力劳动过重或性生活后以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
2 发病机制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多见于流产、分娩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主要由化脓菌引起,轻者输卵管仅有轻度充血、肿胀、略增粗,重者输卵管明显增粗、弯曲,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增多,造成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粘连。当炎症继续上行,可直接蔓延导致盆腔腹膜炎或经由淋巴管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当病原体毒性强、数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常发生败血症。而慢性盆腔
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
3 治疗方法
3.1 炎症急性期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彻底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变。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较为合理,但通常需在获得实验室结果前即给予抗生素治疗,因此,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故抗生素的选择多采用联合用药。多以支持疗法和抗生素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疗程7~10天,病程中如药物治疗无效,发现盆腔包块,或经治疗48~72 h体温持续不降,症状加重患者有中毒症状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
3.2 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我院中医科自拟化瘀散结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 g,牡丹皮10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白芍各10 g,柴胡10 g,川芎10 g,青陈皮10 g,木香10 g,枳壳10 g,延胡索10 g,败酱草30 g,板蓝根15 g,三棱10 g,莪术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连服20剂,月经期停服。
3.3 盆腔灌注疗法 急性炎症控制7~10天后可采取本法。本组病例根据炎症的不同程度选用不同的处方。处方1: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呋辛钠针3~6 g,0.2%甲硝唑注射液250 ml,庆大霉素针16~24万u,糜蛋白酶针4 000 u;处方2:生理盐水250 ml,头孢西丁钠针1~2 g,0.2%甲硝唑注射液250 ml,庆大霉素针16~24万u,地塞米松针5~10 mg,糜蛋白酶针4 000 u;让患者排空尿液,平卧膨腹,按腹腔穿刺常规消毒操作,选左侧脐与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腹穿针1.3 mm×48 mm,穿刺过腹膜即可接通药液,滴速为150~200滴/min,每7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复查彩超,如果包块未完全消失,可再行第二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无效,停止治疗。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痊愈:盆腔附件区炎性包块及盆腔子宫直肠陷凹输卵管积液完全吸收,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积液吸收,包块明显缩小,症状消失;有效:积液吸收,症状减轻,但包块无明显变化;无效:症状、包块无变化。
4.2 疗效评定 本组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1~2个疗程后,按以上标准评定,结果痊愈和显效450例,占96.8%;有效10例,占2.1%;无效5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9%。
篇3
关键词:螺旋CT;肠系膜;挫伤;应用
1前言
腹部闭合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相对少见,急诊时都注重实质脏器的损伤,而忽略了肠及肠系膜损伤。但是损伤非常可能造成肠穿孔,随后造成肠坏死、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及肠系膜血管破裂等等,所以早期诊断特别的关键,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给腹部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提供可靠信息,能够有效的保障治疗质量效果,降低死亡的可能性。作者获取了我院32名通过手术发现是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详细信息,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CT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现对其分析如下: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急诊3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存在腹部外伤史,其中由于车祸的共计18人,因为高处坠落的共计3人,挤压造成损伤的共计11人。临床主要表现于腹部疼痛,同时情况不断的恶化,存在肌紧张、板状腹、休克等现象。
2.2方法
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4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容积扫描,120kV、90mAs,层厚5mm,间隔5 mm,扫描完后行1.25mm薄层重建及MPR重建。图像采用多窗技术观察(窗宽250HU,窗位50-70HU;窗宽1500HU,窗位-700HU;窗宽600HU,窗位-50HU)。CT检查均在外伤后30-300min内完成。全部病人CT检查均未口服肠腔内造影剂,CT检查之后一天内都进行剖腹探查术。
3结果
3.1螺旋CT表现征象
(1)肠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水肿、增厚或血肿25例,占78%。具体展示于肠壁呈偏心性、半环形及环形增厚,边缘并非特别清楚,肠管遭到破坏,能够观察到小斑点状高密度小血肿产生。
(2)肠系膜渗出、血肿,系膜血肿24例(占75%),系膜渗出区脂肪密度增高、增厚、模糊,呈“云雾状”、“磨玻璃样”改变。系膜血肿展示于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主要是“分叶状”形态,一些边缘为尖角状。肠系膜血管产生了出血现象同时产生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肿。血肿CT值超过了50HU。
(3)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28例,占87.5%。为液体样密度,CT值往往超过了30HU,基本上保持在肠曲间、肝脾周围、肝肾隐窝、结肠旁沟、盆腔和腹膜后间隙。
(4)腹腔游离积气共计21人,实际比例达到了65.6%。通常是小泡状、弧形、带状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门区、系膜内、肠壁间、腹膜后间隙。
3.2手术结果分析
乙状结肠、横结肠及系膜损伤6例;回肠及系膜损伤15例;空肠6例;十二指肠5例;肠穿孔21例;系膜撕裂伴血管断裂共计9人。
4讨论
急性腹部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占腹部钝性伤的5%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症状特异性低。
4.1肠壁偏心性、半环形或环形增厚
CT示密度增高,肠道损伤所致肠壁增厚约占75%-80%,没有肠壁增厚并不能排除肠道损伤的存在,通过调查发现小肠厚度超过了3mm、结肠壁厚超过5mm是有问题的。肠壁增厚要将非创伤性疾病(如感染性炎症、局部肠壁缺血、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和心衰等)排除在外,要根据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开展深入研究。
4.2腹腔游离积气
腹腔游离积气是肠破裂或穿孔的一种直接征象,具有肯定诊断价值。呈小泡状、弧形、带状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门区、系膜间、腹膜后间隙。积气部位和肠破裂及穿孔的地点、病人自身存在一定联系。胃、十二指肠、结肠破裂大量气腹能够快速察觉,小肠、阑尾破裂并没有很多的气体产生,在腹腔、肠系膜之中和肠壁中存在积气现象,具体展示于小气泡,要薄层重建、MPR及肺窗观察;气体CT值是-1000HU,脂肪组织CT为-100HU左右,借助CT值分析,同时要把纵隔气肿、气胸、诊断性腹腔穿刺造成的积气排除在外。
4.3肠系膜渗出、血肿
CT表现为肠系膜增厚、模糊。肠管系膜侧脂肪层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呈“云雾状”、“磨玻璃样”改变。病理学上认为由于肠系膜直接损伤和化学刺激所致的出血和炎性细胞沿肠系膜血管周围浸润有关。肠系膜血肿关键展示于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通常是“分叶状”形态,一些边缘主要是尖角状。肠系膜血管撕裂产生出血现象造成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肿,绝大部分是在受累肠系膜远端,往往集中在肠管及肠系膜损伤等地点。按照出血量规模能够展示于点状、三角形、椭圆形,边缘角状是非常突出的外在展示。肠系膜内血肿和肝、脾损伤造成的腹腔积血存在明显差异,第二种往往保持在膈下间隙、结肠旁沟、盆腔内,基本上没有在肠曲间。闭合性肠系膜血管遭到破坏的绝大部分是系膜内血管,正像小肠系膜中的空/回肠系膜血管,横结肠系膜中的结肠中动、静脉分支及乙状结肠系膜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动、静脉及分支。但是从腹膜之内游动的结肠左、结肠右系膜血管位置非常明确,从闭合性损伤之内基本上没有受累。
4.4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
腹腔或腹膜后积液是肠及肠系膜损伤最常见的CT征象,几乎所有的肠及肠系膜损伤都能见到腹腔积液。在腹腔之内出现了明显的积液现象但是没有产生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病人,绝大部分应该是肠或肠系膜损伤。肠管间及肠曲间积液能够当做小肠穿孔的重要特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漏诊现象。腹腔积液由于含血液成分,CT值通常情况下保持在30-50HU范围之内,积血因为时间的发展,密度和CT值有所降低。肠腔外游离液体能够细化成少量、中量、大量等不同等级。液体保持在肠曲间、肝脾附近、肝肾隐窝、结肠旁沟、盆腔及腹膜后间隙。
5结论
综上所述,肠及肠系膜损伤致肠壁、肠系膜增厚、水肿、血肿形成,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肠穿孔继发气腹等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所以CT检查是早期诊断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玫,刘彬.浅谈多排螺旋CT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08,(08).
[2]庄伟龙.提高64排螺旋CT应用性能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8,(09).
[3]张宗军,卢光明.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10).
[4]阎文颖,张在人,,高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的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1).
篇4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盆腔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68-01
在临床上,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顽固,治愈率低,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部分患者可导致继发不孕、痛经、异位妊娠等并发症[1]。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104例,绝大多数患者有急性盆腔炎、流产、上取环史等病史,部分患者有不洁史。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6个月-8年。对照组52例,应用纯西医治疗,年龄为18-61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5个月-1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妇科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平素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劳累及后加重;③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增多,且有异味;④妇科检查示附件区触及有条索状包块,压痛明显;⑤妇科B超示: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应用纯西医治疗,即左氧氟沙星0.4,静脉点滴,2次/d,替硝唑0.8静脉点滴,1次/d,7d为一疗程,连用2-3疗程。
1.3.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中药口服赤芍18g、丹皮18g、丹参18g、茯苓15g、木香18g、香附12g、延胡索18g、牛膝12g、败酱草12g、红腾20g。每日1剂,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孕妇禁用。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缓解,体征好转,超声检查未见盆腔积液及包块,或包块明显缩小,病情稳定;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减轻,超声检查前后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结果,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发展演变而来,其主要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寄生虫等。一般途径为不洁、宫内节育器、流产、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由血液、淋巴或沿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或直接蔓延导致。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础是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增厚、变硬,瘢痕增生,形成包块等。西医治疗以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主,但因患者病程反复迁延,容易产生耐药,临床疗效不是十分理想[2]。传统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带下病”。妇女在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胞脉空虚,此时若不注意卫生,或房室所伤,湿热之邪内侵,或正气尚足,或急性期后余邪未尽,已致湿热留滞下焦,阻滞经脉,瘀积胞中而为病。在经期、产后冒雨涉水,或盆浴,或过食生冷,感受寒邪,血为寒凝,瘀结不化,留居下焦,伤及冲任而为病。故我们在治疗方面以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为主。该中药方剂中赤芍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其主要含芍药甙、牡丹酚等成分,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3]。方剂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排脓生肌的作用。方剂中延胡索、败酱草、红腾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的渗出,进一步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还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4]。方剂中木香具有温中行气止痛的作用,香附具有疏肝理、止痛调经的作用,牛膝具有散瘀血、消痈肿的作用,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该类药物相互作用,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所致的纤维化程度、进一步改善生殖系统的微循环[5]。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100%,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86.54%,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好,且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鹏莺.中药灌肠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11(3):44.
[2]李萍,王洪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74-75.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4-285.
篇5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55-02
慢性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近年来,随着落实女扎、上环、人工流产等节育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是妇科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笔者所在计划服务站2010-201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在笔者所在计划服务站门诊就诊并自愿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都具有以下症状及体征:反复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增厚;B超探查可见盆腔积液,附件包块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况、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西结合治疗。中药内服藤酱化瘀汤[1],方剂组成:红藤30 g,败酱草30 g,黄柏9 g,丹参15 g,红花15 g,桃仁15 g,五灵脂12 g,生蒲黄9 g,三棱20 g,莪术20 g,泽兰15 g,大黄6 g,木香9 g。随症加减:纳差者加苍术10 g,白术10 g;呕吐者加姜半夏9 g;血虚者加党参15 g,黄芪15 g;阳虚者加炮姜6 g,肉桂6 g。1剂/d,煎汁300 ml,分2次口服,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中药灌肠方药组成:虎杖、败酱草各20 g,蒲公英、黄柏、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各15 g,丹皮、王不留行、连翘各10 g,1剂/d,水煎2次,煎汁300 ml,分2次保留灌肠。灌肠方法为先将药液加温至38 ℃~42 ℃,取左侧卧位,将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约15~20 cm,另一端接装灌肠药的灌肠瓶,缓慢灌入直肠内,灌肠完毕保留,1次/d,10 d为一个疗程。西药治疗:在月经干净后采用甲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1次/d,静脉滴注;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10 d,停药10 d,再如前用药10 d。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期间嘱患者禁盆浴、阴道冲洗、性生活。两组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治疗前检查并记实主要症状和体征,疗程结束后检查并记实。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科检查体征阴性,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不明显,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盆腔积液范围缩小;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B超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既可局限于女性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涉及整个内生殖器,高发于30~50岁已婚妇女,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易引发周围组织粘连,使药物不易进入,炎症难以控制[1]。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厌氧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以往主要靠西药治疗。甲硝唑是高效抗厌氧菌药物,其机制为当甲硝唑的硝基被厌氧菌还原成氨基后可抑制细菌DNA的合成,DNA分解后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的一种,其抗菌作用为氧氟沙星的2倍,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灭活性,药效长,药效强,生物利用度高,经静脉给药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部位,杀灭细菌,发挥抗菌消炎功效[2]。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治疗效果降低。而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具有独特疗效。中医观点,慢性盆腔炎多因湿、热、瘀蓄积胞中,余邪未尽,缠绵不消,日久正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导致不通则痛。由于组织炎症性水肿、渗出、粘连,结缔组织增生、增厚,甚至形成炎症性包块,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3]。其病机为湿热邪毒壅结下焦,形成气滞血瘀。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为法。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病程延久不愈,伤正耗气,而使病症出现寒化倾向,表现出腹痛隐隐,喜温喜按之瘀阻胞宫、寒结胞脉之证。治疗时应采用温经散寒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活血化瘀并用之法。自拟藤酱化瘀汤中红藤、败酱草、黄柏能清热化瘀,祛瘀止痛,大黄逐瘀破结,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配丹参,一破一化,力专于行,精于通,相得益彰,其清瘀热、破瘀血之力倍增,可调下焦之血行,荡涤血府之瘀血;红花、桃仁、泽兰活血散瘀止痛;三棱、莪术行破血消积止痛作用较强;再加木香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使热清、毒解、瘀化[1]。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通过直肠黏膜充分吸收,直达病变部位,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以利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炎症吸收、新陈代谢改善、消瘀散结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口服药物受胃及十二指肠中各种消化酶作用和胃酸的影响,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本资料,在采用甲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基础上,用自拟中药方剂藤酱化瘀汤的同时通过直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结果显示,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4%,而单纯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赵立新.妇科病临床验方荟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4-165.
[2]周晓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2):243.
[3]五大真,李素云,杨建宁,等.名中医妇科绝技良方[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4-125.
[4]胡丽.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11(31):23.
篇6
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在一些性生活紊乱及性病泛滥国家中,此症尤为常见。据美国1983年统计,该国全年约有85万妇女患盆腔炎,需住院治疗约29万,国内因医疗条件限制或对妇科小手术无菌操作重视不足以及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等原因,盆腔炎也较多见,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治疗上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明显的疗效,并且易反复发作,受环境、气候、精神等因素影响,2006年以来,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1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8个月。诊断标准:①有急性病史或宫腔操作史,不洁史等;②下腹钝痛及腰骶部酸痛,有的痛;③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脓性,有异味。④下腹压痛,少数有反跳痛。⑤后穹隆触痛或有宫颈举摆痛,⑥宫体略大轻压痛,宫旁触及条索状物,触痛明显,附件区可触及界线不清的痛性包块。⑦盆腔超声:盆腔有积液或输卵管积水,附件区有不均质包块。以上1、2、6项再加其他4项中任一项均可诊断盆腔炎。
治疗方法:用中药制剂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治疗急性期疾病,慢性的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等。例如:双花30g,连召40g,公英50g,丹参20g,黄连20g,黄柏15g,大贝15g,花粉15g,丹皮15g,文军10g,元胡15g,川楝子15g,香附15g,乳香10g,没药20g,甘草10g。如严重有黏连用赤芍25g,丹参25g,只壳20g,厚朴20g,当归20g,桃仁15g,大黄15g,丹皮15g,元胡20g,香附20g,鸡血藤20g,川芎15g,牛膝15g,可依据病情酌减。根据病情不同方剂各异,在我院煎制成100ml/袋备用每次100ml灌肠后10分钟左右,在用GB-800盆腔炎治疗仪治疗30分钟/日,10次1疗程,治疗过程中除急性期以外不辅以其它药物,在治疗时应注意禁忌证:①经期及孕期;②生殖器官有恶性肿瘤;③伴有出血;④内科合并症如心肝肾功能不全;⑤活动性结核;⑥高热;⑦过敏性体质等情况均不宜用此方法。
结 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者80例无症状,明显好转13例腹痛消失,分泌物正常,后穹隆触痛及宫旁宫体压痛明显减轻,超声提示盆腔积液吸收,不均质包块缩小。余下7例仍有腹痛及腰骶痛,但症状减轻需行下1个疗程治疗。
讨 论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多发生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及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整个盆腔脏器,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发病危急,症状严重,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转为慢性,慢性者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往往经久不愈,有的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病症,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以往多采用:①非手术疗法包括大量抗生素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疼痛者加前列腺素酶抑制剂如双氯灭痛、布洛芬等治标不治本,易复发且抗生素不能长期使用,还有封闭疗法能改善组织营养,有一定疗效但不根治;②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吸收消退有超短波疗法、激光治疗、石蜡疗法、热水坐浴此外尚有激光治疗、中波直流电透入法、紫外线疗法等物理疗法。一些患者于物理治疗停止后不久症状又复发;③手术治疗:盆腔炎手术治疗往往弊大于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轻易采用手术治疗,以免炎症扩散或出血且术后容易形成严重的肠黏连、输卵管粘连,导致慢性腹痛等。以上的方法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疗程长,效果不显著易复发。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疗程短不易复发,因人而异,患者无痛苦,费用低、方便,此种疗法适于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盆腔炎应予以重视,加强预防。因多来自产后、剖宫产、流产及妇科手术操作后,因此须做好宣教工作,增强孕期的体质,减少分娩时局部损伤,严格消毒,严格掌握产科、妇科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做好护理,预防感染。月经期生殖器官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及出血,在月经期间应避免手术操作、经期禁止,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治疗急性盆腔炎时,应做到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手术前应详细检查患者的体质,有无贫血及其他脏器的感染灶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临床疗效
急性盆腔炎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由一种以上的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性疾病[1]。我院自2009-2011年间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3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并经妇科检查确诊,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观察组66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2.7±3.6岁,已婚52例,未婚14例。对照组66例患者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2.2±2.8岁,已婚47例,未婚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200mg+100ml生理盐水,2次/d,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200mg+100ml甲硝唑+100ml生理盐水,2次/d,7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宫体、宫颈及附件无压痛和触痛,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明显吸收。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宫体、宫颈及附件疼痛减轻。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宫体、附件区压痛减轻不明显,宫颈触痛。无效: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病情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66例) 54(81.8) 7(10.6) 3(4.5) 2(3.0) 97.0*
对照组(66例) 43(65.2) 8(12.1) 5(7.6) 10(15.2) 84.8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
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泛发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转为慢性炎症,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致不孕症及异位妊娠。
本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0%,这一研究结果略高于马乐红[4]等人的研究结果(96.7%),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其研究还认为: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用能够缩短病程,费用低,适用门诊治疗,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效,且药物毒副作用小,但对厌氧菌无效[5],而甲硝唑属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厌氧菌有很好的疗效,因此需联合甲硝唑治疗。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药物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一红.48例急性盆腔炎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64.
[2] 曹丽波,姚君.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8,(13):66.
[3] 于亚梅.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0,19(10):32-33.
篇8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经期治疗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1]。多发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盆腔炎在一些性生活紊乱及性病泛滥的国家中是最常见的疾病,美国近年来报道,每年有85万妇女患此病,其中须往院治疗者20万人,目前盆腔炎发病呈上升趋。常见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经期延长、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现采用了月经期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患慢性盆腔炎98例,年龄20~58岁,均为已婚妇女,孕次不等,绝大多数有妊娠分娩、流产、上环、取环等宫腔操作史,少数有不洁史。病程2个月~3年。其中双侧输卵管增粗59例,单侧输卵管包块36例,不孕症3例。
1.2 诊断依据 ①有急性盆腔炎史,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有低热、疲乏、精神不振、失眠及急性发作;②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劳累、后及月经前后加剧;③盆腔淤血、月经增多或失调,输卵管阻塞时可致不孕;④妇科检查时子宫活动受限,子宫两旁增厚及轻度压痛,形成囊肿时可触及边界清或不清的囊性肿物。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1.3.2 药物治疗 对98例患者,分别在月经期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0.5%替硝唑250 ml,以及阿米卡星0.4 g,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液体中,连续5 d为一疗程。如系淋球菌感染可将阿米卡星改为头孢三嗪4 g静脉滴注。
1.4 疗效标准 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停药半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停药半年后复发,但次数减少,发作症状较轻者为好转。
1.5 治疗结果 98例中,治愈71例(72.45%),好转16例(16.33%),无效11例(11.22%),总有效率为89.78%。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2009年1月6日就诊。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经期延长1年余,加重3 d。B超提示:双侧输卵管炎,盆腔少量积液。在当地多次给予中西药治疗无效,遂来就诊。妇检已婚型,阴道通畅,白带多有异味,宫颈Ⅱ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附件:双侧输卵管增粗,压痛。采取在月经期上述方法治疗,第1个疗程腹痛消失,第2个疗程双侧输卵管无压痛,B超检查无异常,第3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3 体会
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发病率很高。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而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多[2]。盆腔炎的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及淋球菌,近几年来有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导致的慢性盆腔炎,所以笔者采用了月经期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优点是:①月经期子宫腔内及阴道内pH值的改变及流血使细菌繁殖活跃,月经期用大量的抗生素可使细菌消灭于繁殖前或繁殖期;②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内毛细血管充盈扩张,此期用药利于药物渗透,使抗生素能有效地发挥其高效;③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并形成新的内膜,经期用药可使感染的内膜脱离,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形成无感染内膜。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B超诊断
急腹症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因多,需要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但临床上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造成误诊而耽误病情。妇科急腹症是女性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它将给临床提供极大的帮助。“超声”是一种快捷、无创地为临床提供辅助检查依据的重要手段[1]。本文通过138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检查与临床分析,探讨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8例患者为2009年2月-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年龄17~44岁。疼痛时间最短30 min,最长20天, 部分患者伴有阴道出血,阴道出血时间最短1 h,最长11天。门诊及住院医师提供的B超检查申请报告临床诊断:其中异位妊娠16例?急性阑尾炎27例?妇科肿瘤25例?急性盆腔炎和(或)合并盆腔脓肿13例? 急性肠梗阻3例?病因待查54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的迈瑞DC-3超声分析仪,腹部B超探头频率5MHz,患者膀胱充盈或膀胱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00ml,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做多方位扫查,经阴道B超探头频率7MHz,患者必须排空膀胱,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及内膜情况,附件部位有无包块,子宫直肠陷凹,盆、腹腔有无积液,积液范围、深度等。
2 结果
根据门诊及住院医师提供的病情,经B超检查提示诊断:异位妊娠54例(其中左侧输卵管妊娠28例,右侧输卵管妊娠23例,宫角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其中有8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阑尾炎的病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右侧输卵管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10例,其中有2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阑尾炎的病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巧克力囊肿合并渗漏7例。黄体破裂8例,其中有3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异位妊娠的病例经B超诊断为黄体破裂。宫内孕滞流产16例,其中有3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阑尾炎的病例、4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妇科囊肿的病例经B超诊断为宫内孕滞流产。急性盆腔炎和(或)合并盆腔脓肿23例,其中有1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阑尾炎的病例、3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妇科囊肿的病例经B超诊断为急性盆腔脓肿。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肠梗阻4例,其中有1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盆腔脓肿的病例经B超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其他3例(经B超诊断为急性盆腔炎,但经临床治疗最后确诊为胰腺炎)。诊断结果见表1。
3 讨论
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以急性下腹痛为主的急腹症多属于妇科范围的急腹症,从我院138例急腹症临床确诊分析,属于妇科范围的急腹症118例,占86%。引起急性下腹痛的原因很多, 通常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与妊娠有关的流产、子宫外孕;与月经有关的痛经,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与肿瘤有关的卵巢囊肿蒂扭转;以及与感染有关的急性盆腔炎等等。其他一些内、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或溃疡病穿孔等,往往也能以下腹剧痛为主,但通过B超等辅助检查一般可以鉴别诊断。表1 138例急腹症患者B超诊断结果
妇科急腹症以急性下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变化复杂、进展迅速,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尤其病变发生在右侧或症状不典型时,容易造成误诊。其中盆腔炎、右侧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卵巢黄体破裂、右侧卵巢囊状滤泡破裂、右侧输卵管积脓等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实施手术,术中发现是其他疾病。如本文138例急腹症中,有14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同时鉴于急诊医生临床经验和对妇科急腹症知识的匮乏,对很多妇科急腹症病人不能定性诊断。一些确定为妇科急腹症的也不能明确分类。如本文138例急腹症中,就有3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异位妊娠的病例经B超诊断为黄体破裂。7例被临床医生怀疑为妇科囊肿的病例经B超诊断有4例为宫内孕滞流产,3例为急性盆腔脓肿。而这些误诊疾病可以手术治疗或根本不需要手术。超声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避免误诊及漏诊。二维超声与CDFI检查对妇产科急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通过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CDFI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此外,急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认识和重视,对急性盆腔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被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女性患者,应设法排除一些妇科病的可能。月经异常、白带异味、耻骨联合上压痛牵涉到右下腹时应想到妇科病的可能,并尽早请妇科会诊,借助B超等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妇科病。
妇产科急腹症是常见症,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因多,需要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但临床上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超声检查能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直接观察其子宫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子宫周围有无异常回声,盆腔有无积液等。对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病位及病变性质提出可能性诊断,为临床医生对大多数的急腹症患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结合笔者多年B超临床实践探讨分析如下。
妇产科急腹症的病因多见于宫外孕(本文118例妇产科急腹症中,宫外孕54例,占45.7%),超声检查能确定宫外孕的部位、大小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选择治疗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可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为病人减少手术的痛苦。异位妊娠未破裂时CDFI易发现原始心管搏动,异位妊娠破裂时在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中检测到与卵巢分离的低阻血流,通过间接征象,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2]。自从有了敏感的尿妊娠试验、精确的血HCG分析和高频经阴道超声后,大大地提高了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在诊断异位妊娠时应注意与盆腔炎性包块、黄体破裂等鉴别。
卵巢肿瘤蒂扭转也为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较困难。本病常见于青年妇女,由于卵巢肿瘤蒂扭转可引起静脉及动脉循环相继受阻,致肿瘤广泛水肿,甚至内出血,坏死并继发感染[1]。超声显示患侧卵巢消失,子宫旁可见实性、囊性或混合性肿块,以混合性多见。本病应与陈旧性宫外孕、附件区炎性包块相鉴别,并应结合病史进行分析及诊断。巧克力囊肿合并渗漏,临床上患者往往有痛经、巧克力囊肿病史,经期因病灶出血渗漏导致急腹症,超声声像特征:附件区见稠液性包块、包膜较厚,可伴子宫直肠陷凹液性暗区。
转贴于
流产也是妇产科急腹症的病因之一,主要症状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但在流产发展的各阶段无特殊性,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超声通过对孕囊大小、形态、位置和内有无胚芽及心管有无搏动的观察,可以判断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及不全流产,病理结果B超与之完全相符。为临床提供及时信息,以便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痛苦。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上易误诊为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等。误诊原因除了未注意阑尾炎所特有的脐周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外,主要是忽略了腹腔积血的表现,未考虑到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因此,非妇产科医生遇到腹腔积血的患者,应考虑到黄体囊肿破裂的可能。本文有3例误诊为异位妊娠破裂,是由于卵巢黄体囊肿可持续分泌孕激素,因而使月经延迟,使其误诊为宫外孕成为可能。故当月经延期时,不能因出现急性下腹痛而轻易诊断异位妊娠,尚应结合尿HCG测定及B超检查等进行认真的鉴别诊断。由于卵巢黄体破裂超声图像与宫外孕有相似之处,缺乏特异性征象,不易区别[3]。检查者应从患者年龄、生育情况、发病时间、有无停经史(月经不规律者例外)及声像图所显示的子宫形态、大小及内膜线的增厚情况等信息中认真分析,综合判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急性盆腔炎和(或)盆腔脓肿,起病前往往有导致炎症的诱因,腹痛伴发热,出现血象、血沉的升高,B超声像:脓肿未形成时,输卵管增粗即卵巢旁不规则肠管状低回声区,当形成炎性包块时,有时与流产型异位妊娠图像相似,脓肿广泛时,包块呈不规则、多角形包绕子宫附件,表现为密度不均的云雾状低回声区,包膜厚、毛糙,可伴子宫直肠陷凹液性暗区[1]。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在成年人,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为阑尾不能压缩,其最大外径大于6mm,或不论阑尾管腔大小,阑尾内可见结石影。逐步加压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总体准确性大约为90%。盲肠后位阑尾或阑尾炎穿孔的患者可出现假阴性。检查时,采用高分辨率(5~7.5MHz)线阵扫描探头。从盲肠端开始检查。尽管回盲瓣不易显示,但常可辨认出回肠末端进入盲肠处形成的切迹,可以此作为回盲瓣区,回盲瓣区稍向尾端即盲肠末端。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超声检查未见明显阑尾炎时,要注意其他腹部疾病的检查。如超声检查发现多个肿大淋巴结而阑尾不能显示,常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还需除外泌尿系结石、肝脓肿、消化道穿孔等,女性患者尚需除外宫外孕、盆腔炎、盆腔肿瘤等疾病。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妇产科急症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迅速、无痛苦、可随诊、价格低廉,所以应作为妇产科急症首选诊断方法。对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应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快地详细了解病史并全面体检,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特别是B超检查。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84-1187;1274-1277.
篇10
关键词:急腹症;妇科检查;治疗措施
妇产科中,急腹症是其常见病之一。其病症特点主要为下腹急痛,且致病因素较多,很容易出现误诊。妇产科急腹症病情危急,发展迅速,若不立即实施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引起严重后果。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90例妇产科急腹症研究对象中,35例为急性盆腹炎,占38.89%;39例异位妊娠破裂,占43.33%;8例为卵巢疾患,占8.89%:其中4例黄体破裂,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卵巢恶性肿痛破裂;2例为出血性输卵管炎,占2.22%;3例计划生育手术创伤,占3.33%,另外3例分别为急性肠胃炎1例,急性阑尾炎2例,占3.33%。
1.2方法 确认患者膀胱充盈,行常规检查。90例患者均使用B超对其下腹部进行传统检查。关注患者子宫及宫腔症状,检验其两侧附件区、腔体部位中有无异常包块或回音区。实施B超检查,若患者盆腹腔存在积液,则需对其行后穹隆穿刺,同时将抽取液体送至检验,明确其性质。患者进行检查时医务人员还需根据其临床检验记录和患者医疗记录以及病史展开综合全面的分析和区别,从而作出有效诊断,避免时间浪费对患者造成威胁[1]。本次研究中,9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腔出血和腹腔肿瘤,共对54例患者采取了与其病症对应的手术治疗,另外36例患者开展保守治疗。其中,急性盆腔炎患者中,3例患者持续高热开腹引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选择性实施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患侧脓肿切除,引流管于术后3~5d拔出,在此期间并为其施用抗生素;39例异位妊娠患者中,24例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对其实施输卵管切除术,剩余15例患者中包括峡部妊娠10例,间质部妊娠2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伞端妊娠1例,均行妊娠病灶切开取胚术;保守治疗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盆腔炎和少数异位妊娠及妊娠期阑尾炎等。
2 结果
通过患者病史的全面掌握,结合临床表现,实现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36例为保守治疗。9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全部出院,未发生死亡案例。
3 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致病因素复杂,以下由笔者针对各主要致病因进行详细分析:①急性盆腔炎:近些年来,社会风气的开放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发生,致使急性盆腔炎患者也呈上涨趋势。输卵管炎症能够导致输卵管阻塞或引起伞端闭合。引发输卵管积水和异位妊娠等[2]。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能够对急性盆腔炎组织炎肿胀渗出患者起到良好效果,但是针对已形成肿块的急性盆腔炎患者效果不佳。对其应实施切开、冲洗、引流术,同时施加抗生素能明显促进炎症消除,确保输卵管功能受损最小;②异位妊娠:妇产科病症患者中,发生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占比非常大,凡是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均有可能患病。本次研究中39例患者发生异位妊娠,在临床症状中未发现显著诱因,由于患者异位妊娠意识不强,于停经后未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检查,一直到病症表现出现,甚至对其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才提高了重视,去医院救治[3]。因此,有效的计划生育和妇科普查宣讲,对于妇产科急腹症患病率的降低有显著效用;③卵巢黄体破裂:此类病症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月经情况、临床表现、B超检查以及尿、血常规检查结果。易与其混淆的病症有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急性阑尾炎等,诊断时需注意;④计划生育手术:行计划生育手术,尤其是中期妊娠钳刮术,对患者损伤非常严重。研究对象中1例子宫穿孔并乙状结肠穿孔患者,曾发生严重的休克症状。后期实施有效治疗,已康复出院。所以,在对妇女开展计生手术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必须高度重视,越早实施剖腹检查,越能避免患者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⑤卵巢肿瘤蒂扭转:此类病症更多见于青年患者,卵巢肿瘤蒂扭转易造成动脉供血不足,阻碍静脉回流,引起肿瘤积水,严重者发生坏死。本次研究中关于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中,3例患者均诊断准确。这类疾病的诊断根据为,患者输卵管积水,且存在慢性盆腔炎,子宫内部可感觉肿物,限制活动,挤压有痛感。
妇产科急腹症病起突然,不同症状有不同的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等。这些症状极易混淆。在为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者需全面掌握患者病史,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尽早准确的作出诊断。
综上所述,妇产科急腹症由于表现相似、病起突然、发展迅速,非常容易出现误诊,从而对其治疗造成不利影响。通过病史掌握、症状观察、检验结果多方面诊断,能有效降低误诊率,选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妇产科急腹症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凌云,王占辉,崔英,等.妇产科急腹症治疗50例研究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2013(05X):87.
- 上一篇: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 下一篇: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