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反思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篇1

案例片段一:角色扮演变枯燥知识为有趣表演,激发学生创造力

我在讲授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选取六位学生分别扮演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说出他们的作用和特点,要求学生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夸张、拟人、声音的变化,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看谁说得好,看谁演得好。学生准备2分钟后,纷纷举手。如甲同学扮演根:半蹲着上讲台,学生都喊看不见。甲说:我是根,长在土里,人们一般看不见我,我在土里不是睡觉,我很忙,不停的忙着吃东西,我爱喝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我不停的吃,迅速的长,牢牢的抓住土壤,固定住植物体,没有我,植物的其它器官就要一命呜呼,现在知道我很重要了吧。你们谁来说说我的伟大作用?台下学生听了很开心,觉得甲说得挺逗的,学生纷纷参与。又如乙说:大家好,我是花,美丽的花,世界因为有我而多彩多姿,我向人类奉献美丽的花,醉人的花香和甘甜的花蜜,我是多么无私啊,一心只为人类着想。台下学生纷纷点头。老师启发说,植物开花真的是为了人类需要吗?学生都很诧异,兴趣高涨。进一步启发,开花后不久会怎样?学生回答结出果实和种子。把种子种到土里后,又会怎样呢?学生至此恍然大悟,开花其实是为了生殖后代……

案例反思:植物六大器官及功能本是纯知识性的内容,以往上课就是老师把功能总结出来,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觉得很枯燥,没兴趣,学习效果不佳。采用角色扮演法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不再是被迫的思考,而是在扮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并从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获得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课后,有学生说,原来生物课也能如此轻松搞笑,学生拟人化的创造性表演,既反映了六大器官的功能特点,又轻松有趣,表演中将学生的认识偏差如实反映出来,经过教师点拨而形成正确概念,印象极为深刻。

案例片段二:角色扮演变说教为体验,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道德观

苏教版生物新教材《拒绝》一课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切实认识的危害,形成珍爱生命,拒绝及自我保护的强烈意识。我为了突破此教学难点,采用学生分两组角色扮演的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甲组同学扮演瘾君子的惨痛自述,并配以多媒体图片。如甲组A同学上台扮演:我是云南省昆明市的张福娟,1993年染上毒瘾,虽经几次戒毒,仍难以戒掉。由于注射身上千疮百孔,全身溃烂,好痛苦啊,还有比我惨的吗?B同学紧接着说:看看我曾经是个帅哥,自从染上毒瘾,万贯家财灰飞烟灭,我的身上伤痕累累,都是自己割的,用烟头烫的,毒瘾发作比刀割火烧难受万倍,有一天我在戒毒所被绑在椅上,实在忍受不了,义无反顾从五楼窗口掉下去……学生认真看和听,都被震惊了,纷纷说染上毒瘾不得了,生不如死啊。乙组五位同学扮演“毒贩诱骗吸毒的五大毒招”。场景一:(吸毒提神) 在网吧,一个小孩连续上网12小时,连连打哈欠,毒贩上前说:“兄弟,抽一口吧,提提神。”小孩迷迷糊糊地吸了几口。上当啦!场景二:(免费尝试) 偏僻角落,毒贩吸毒,小孩好奇,上前问:“大哥哥,吃的什么?”毒贩说:“很爽的东西,尝一口,不要钱。”小孩想,既然不要钱,不尝白不尝,小孩品尝……场景六:警察上前缉捕毒贩并将吸毒者送入戒毒所。

案例反思:生命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具有崇高生命伦理道德观的人可以为人类造福,而不遵守生命伦理道德之人则会危害人类生存。通过本节教学要树立“拒绝,珍爱生命”的生命伦理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靠教师讲授说教,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死板沉闷,实际教育效果不大。心理学家的实验证实,只有一个人内心世界之中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体验时,他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联系时该如何行动和采取怎样的态度。本课教学中通过两组同学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瘾君子的感受和生活,体验毒贩的骗人伎俩,在活动中获得启发,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篇2

关键词: PBL 多媒体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医学生学习其后续年医学课程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由于该课程其概念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要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比较难,再加上其教学内容多,因而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课程。如何将这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和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转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生物化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把该课程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图表和动画等手段加以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1]。多媒体教学法在医用生物化学教学中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例如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于一体,生动形象,便于将抽象微观的生命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相对抽象枯燥的内容。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把大量的多学科的知识融汇到教学内容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但是这种多媒体教学法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不能解决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Barrows等人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3]。在西方国家,它已广泛应用于大学的教育,其经历3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风靡世界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基础,由提出问题、甄别问题、解析问题、报告结果、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组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4,5]。但生物化学教学采用单纯的PBL模式,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较多,费用较大,也比较耗费时间;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往往缺乏系统性,且PBL模式较少使用记忆,可能会使学生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稍嫌不足,不利于其后续课程的学习[6]。因此,目前在国内单纯采用PBL教学法不切合实际,应该将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其它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将多媒体和PBL教学模式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授课老师在准备PBL案例和问题的同时,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知识点讲授的同时结合讨论,把反映出来的问题予以点评,然后完整地归纳案例、问题的知识点,公布正确的探索问题的思路,并对不同PBL小组的结论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多媒体和PBL各自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PBL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运作过程

(1)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5-6人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教师引导同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营造愉快活跃的学习讨论气氛。

(2)提出问题。

教师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物化学某个内容的基本概念和代谢途径等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设置悬疑,提出由浅入深、合乎逻辑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将案例的一部分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一个复杂的问题,从而再提出一系列学习问题。如临床多发的糖尿病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学习三大代谢的相关内容。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解析问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或者与教师、同学讨论等方式来对自己设定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学习,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剩余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详细和有效的信息,帮助学生在之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探索问题。学生将这些信息和之前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得出最终问题的答案。

(4)报告结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每个组的学生都要总结发言,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学习研究结果作出报告,这是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也是对学习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回答或阐述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抓住时机,有效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归位。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总结与反思。

教师综合不同PBL小组的报告结果,通过制作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出问题最终的解决思路和结果,并要求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每个PBL小组应当对该案例的学习进行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思考改进的方法,而且需要反思如何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小组在接下去的案例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综上所述,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和PBL各自的优点的教学法,也是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极其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目前,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需要广大医学教育者的积极推动,也需要广大医学生的热情参与。随着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赞杰,李琴山.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体会.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2):206-207.

[2]杨文理,李本全.多媒体在医用生物化学教学应用中的利弊.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113-1114.

[3]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Med Educ,1986,20,(6):481-486.

[4]Prince KJ,van Eijs PW,Boshuizen HP,van der Vleuten CP,Scherpbier AJ.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and non-PBL graduates.Med Educ,2005,39,(4):394-401.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生物化学 高职药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生物化学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1]。

1. 反思内容

1.1 教学对象的反思。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药学专业学生有:文、理科学生、普通高中、三校生等,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有个自不同的特点。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情况,这给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了棘手的问题。现如今药学专业是岗位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是在药品生产、调配处方、等业务工作。这就要求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找到课程在专业设定上的作用及意义。

1.2 教材的反思。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用的是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用这本教材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和药学相关的章节知识点联系的比较少,或者是没有,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备课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撰一套高职药学专业的特色生物化学教材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问题。

1.3 教学目标的反思。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如对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生物化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对于高职类药学专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及教育背景的限制,给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很大困难。对于一位生物化学老师来说,积极的课后教学反思将对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教学内容的反思。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设定的章节共有13章,但是作为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章节统计共为9个章节,故而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章节知识的筛选、重难点的选择、章节课时设定都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后药学专业课程的作用。

1.5 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多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的是多媒体和板书综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老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用多媒体,板书和多媒体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恰当的协调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熟悉更多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2.生物化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多层次的教学反思能让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学习、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枯燥单调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篇4

一、师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任课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大部分的教师有朝气,虚心好学,进取心强,有自学能力。因此他们突出的特征是: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多元的教育技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会以积极向上的人格影响学生,以及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努力使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不足之处是:15人中只有2人为生物专业毕业,多数教师在生物专业方面存在着知识短缺的障碍。

二、目标和要求

尊重每个教师个体的学习需要,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励他们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自信的教师。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提。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实现,体验到工作和成长的乐趣。因此,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自信地面对教学。

2、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教师研究主要是指向自我,对自身专业现状、教学风格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及时发现身边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善于积累,用课题指导教学,同时把问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

3、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展示和发表的能力。

三、培训模式

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讲述---探究”模式。

四、培训课程编制

1、专业理论学习

(1)”生物课程的评价建议”专题理论学习。采取观看专家讲座光盘的形式,结合观看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案例,教师共同分析,通过专题讲座(关于评价),再尝试探究。这样,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作业。

(2)针对观看课堂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引导教师不断去探索教育教学现象,学会辨证、理性地思考问题,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学会如何继承和创新。

2、专业技能学习

(1)学习“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教学技能——专题一”,让每位教师都要有5分钟中心发言,激发教师广泛阅读书籍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期末考试试题和试卷的分析入手,强调教师对如何完成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重视,每一节课都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3、行动研究

针对教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围绕研究主课题,确定每个人研究的子课题。逐步形成每个教师参与研究的氛围,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讨论的技能和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实践。

4、信息技术

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布置作业: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要求:要适时的使用课件(一是强调重点、二是突破难点、三是扩充知识内容),要使课件为完成三维目标服务。

5、成长展示

篇5

一、课前备课中仔细钻研课标和教材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重大的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是在这股大潮中孕育而生的。新课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初中生物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身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课标、教材和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明确贯彻课标是第一位的,课标制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课标和内容制约着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是必然的逻辑顺序。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并在课标的指导下感知教材。教材是众多专家经过反复提炼的结晶,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路航标”。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深钻教材,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应站在教材之上,以先进的理念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用,使学生得到个性而又长足的发展。

案例一:“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课,对应于课标是“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师可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生物都具有生长现象,由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就是生物生长的基本活动。但由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细胞,加上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思考较弱的特点,我们可设立分割橡皮泥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探究细胞分裂后的数目变化过程,从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自然过渡。这将体现出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我们教师要注重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二、课堂教学中把握“预设”和“生成”

新课程中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主要论题。对于新课程,我们必须建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必然导致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的预设,还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指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同时又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结构和原有基础等的差异,明确为什么这么教。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对学生分析准确、透彻、具体,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教师用“鸟瞰”的视角驾驭教学,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案例二: “动物的行为”一节,我是这样准备预设的:首先明确课标要求是“区别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然后钻研教材内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经历的过程”:一通过观察录像和图片,关注动物的生活,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二通过 “蚂蚁的觅食行为”的“联想-质疑”“活动-探究”等过程,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这是教学的明线。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实验,让学生享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体验科学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教学的暗线。教学中紧抓两条线索,不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通过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启示,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精心预设,一开始感觉挺顺畅,感觉学生能按照我的引领,不断地探索顿悟,但在一个班完成“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时,学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生成。如我在提供材料时给了白糖、红糖、盐等供学生选择。结果就有学生提出白糖和红糖不光味道不一样,形状也不同,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探究实验的要求。用白糖和盐做实验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时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了慌乱,但紧接着我就对学生说:“大家能发现这样的缺陷,说明大家对探究实验要求有了较好的把握,这也体现出了大家对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这给了老师极大的鼓励和信心。老师在这方面思考有所欠缺,那我们现在大家一起来想想,用什么办法就能使这个实验真正成为对照实验?”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可以提供盐水和白糖水,或者用口味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糖,如:彩虹糖等作为实验材料。这节课由于材料问题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这节课中我关注了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实行二次备课,巧妙回避了矛盾,激发课堂趣味,发展了学生思维,这都是本节课的收获。

从本则案例中可以看出:精心的预设在教学中未必都能得到期待的生成,相反那些无预设却不期而至的意外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的场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全面考虑、周密设计,课堂上才能有效引导,游刃有余。教师在预设时还应留有空间,这样课堂生成出的问题才能及时捕捉、判断、重组,适时反馈、指导教学。

三、课后关注教学反思和学习

新课程要求完整的备课应是“教学前预设、教学中的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等,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在吸收教学长处的同时,还能发现问题,从而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同时课堂上还会经常发生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如果能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记录下来,通过反思、感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就能形成一套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本著作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教师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篇6

关键词:案例 生物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70-01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或译为个案教学法,是一种透过案例来进教学的教育方法,1870年首先由哈佛法学院提倡应用,1889年案例教学法成为哈佛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并且逐渐扩张至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之中。Kowalski在1991年指出案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讨论的教学方法,它除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案例教学法乃是由具有多元表征与潜在价值的案例,导引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透过尊重、倾听的批判思考对话,协助学习者跨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为及动机;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以案例作为教学材,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的教学方法;综上,认为案教学法是运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叙事体的方式呈现案,透过学生主动学习与课堂互动讨论,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增进学生高层次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的教学法[1]。

针对案例教学法的特质,归纳出五项要素:(1)教学材──以案例为主;(2)适用范围──教学主题或学科需能与案例进结合;(3)教学方式──主要以讨论、问答方式进教学;(4)师生角色──师生互为学习伙伴;(5)功能与价值──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并培养高层次的推理与思考的能力[2]。

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1 生物化学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上的作用;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功能,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向;对细胞间信息传导规律有所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理解深刻。掌握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文词汇[3]。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机体的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

2.2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生物化学具有渗透性强、联系广泛的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化学有兴趣,才会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在课堂中的生物进化过程理论,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模拟不清,知道其大概的内涵,但又不够明确,而且进化学知识零散的、抽象,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逐步说明生物拥有共同起源,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利用具体问题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主要由什么决定的(DNA),[3]最终又是通过什么表现表现的(RNA)。物种进化在DNA和RNA中会留下证据。引导学生自主从蛋白质的分子上去思考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细胞色素C氨基酸结构越相似,亲缘关系愈近;相应的,亲缘关系愈远,氨基酸的构成相差就愈大的论断。又可以使学生在分子层上生物存在极大的同一性,来更加深入探讨生物共同起源理论。上述观点都是生物的分子层面具有统一性的理论基石,通过教学案列,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紧跟老师思路,同时使得教学课堂流畅自然,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被触发,最终对教学的内容理解透彻,并能学以致用利用进化的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这样教学目标可以落实的很到位,教学效果得到最佳的体现[4]。

3 案例教学法教师的准备工作

3.1 案例的挑选

案例的选择要与本学科教学大纲及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选择的案例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案例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等各种讲学方式,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及把我,提前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以期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3.2 提高综合素质

教室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视野,因此,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需要教授广博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的典型案例,查阅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临床的联系,这样对一些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的老师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对案例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做到这样,方能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充分,达到预定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抽象、复杂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采用此种方法,使得学生由原来填鸭式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追求知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韩玉英,孙丽翠,等.案例式教学法在专升本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87-188,191.

[2] 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39-142.

[3] 许红艳.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9-110.

篇7

一、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录取时录取分数与全国的发达地区相比分数较低,可见其理科基础与全国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前面已提及,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化学课程通常设置于大二上学期,但因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此时有机及无机知识掌握不甚牢固;第三,通过笔者对报考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多位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中大多数在录取时是调剂到该专业的,其他在录取时虽直接填报该专业,但对选择报读该专业的目标和意义尚存模糊之处。所以,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庞杂的生物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抽象的生物化学概念,以取得较大规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益,在教学中逐步全面、习惯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有着极为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不断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益

调查表明,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面对生物化学抽象的概念、庞杂的知识体系和程序繁琐的实验技术,普遍会产生枯燥、烦恼、厌学等情绪[3]。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如能全面、认真地观察学生,并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省回顾,包括对在教学过程中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是否正确、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融入生物化学的最新研究与发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教学语言和行为是否合理等,自我展开逐项分析;之后,立即提出并实施改进问题的新的方法或手段,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促使自己会教,越教越喜教,越教越娴熟;而对于学生,促使他们会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得心应手。于是,师生皆大欢喜,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益。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各专业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农学、工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因而无论是在普通高等院校,还是在职业技术院校中,生物化学课程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生物化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应与时俱进,自觉、主动在自己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专业素质上,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及时更新、演进和完善。实际上,通过反思也为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继续教育的机会。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的角色和作用现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和促进者,还必须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及时发现自己知识、能力或技能等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之处:是生物化学某个模块理论知识、某方面实验技能的问题?还是教育理论、心理学基础、教育教学策略和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亦或是双语语言教学、创新研究、学术水平方面的问题?等等。当教师体验到这些困难、麻烦或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于是,教师不得不在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回头分析自身的经验。这样,经过反思,发现了问题立刻弥补:要么及时通过自学专业教育教学理论或专业知识,要么脱产进修,要么出国深造等。总之,通过反思性教学,既能促使生物化学教师自觉检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其教学行为更为睿智和成熟,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创新教育水平,又能有效、快速、持续地提高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生物化学课程体系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而它又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之一,与生物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原理、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等联系极为紧密,是学习这些课程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生物化学教师要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真正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发挥反思性教学的价值,必须明确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并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一)明确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发展,二是为了专业引领。首先,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生物化学课程的“繁”和“难”,所以生物化学教师往往因难于梳理而不安,学生常常因难于理解而烦躁。通过反思性教学既要求生物化学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化学,乐于学习生物化学,使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又要求生物化学教师“学会教学”生物化学,热爱教学生物化学,使生物化学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其次,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为了对生物化学教师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引领的反思活动,使生物化学教师明确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物化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其反思、独立教学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发展和反思性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正因为促使教师通过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成长的机制是反思和更新,所以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是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生物化学教师通过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即从对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等各环节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自己的成功与教训,并及时“充电”,将努力学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前沿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整合到教学实践中去改进教学行为,不断完成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并加以提升,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

(三)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内反思内反思也叫内省、自我反省或自我剖析,亦即生物化学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准确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特性、常用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案例与经验教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加强之所在,以科学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或改进措施。如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等知识程度是否需要完善或加强,以及当把这些知识熟练、精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反应情况:他们是否深刻理解抽象的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明白生物化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物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联系?又如,对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按知识联系所组成的模块开展教学和不按模块进行教学,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再如,如何才能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结合课程实验和相应的课程实践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校本教研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38-01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不但发展与创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高中物理教研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调整,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研的发展方向在何方,又该如何发展校本教研将成为了广大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1 高中物理教研发展的方向――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是新课程实施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学校来,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新型教研方式。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参与者――教师,他们在教研中除了需要发挥其个体作用以外,还需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来进行教学研究,这样校本教研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教学育人作用,更好的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

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研中采取校本教研,可以有效的促进物理教师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它具有三方面的优点。首先,在教研的过程中,它是以学生为本的,这就使得教师和各方面的教学人员都必须要参与到教研中去,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它深深的扎根于学校中进行培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创新能力,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形式;最后,这种教研方式是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进行的,教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它使得教师的教学研究充满了生命力。

2 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方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不再适合高中物理的发展,笔者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根据校本教研的发展要求,总结出了几种适合的教研方式。

2.1 问题深究型

这种教研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课改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或是重要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题研讨。例如在教学中如何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角度来构建物理课堂?课堂中如何设问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何运用数学化技术(DIS、EXCEL电子表格工具等)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关心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专题研讨可以让学校里的物理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工作出发来思考解决问题,推动物理教研的发展,同时又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教学反思型

教学反思是物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做的阶段性总结。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再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反思才是有实际价值和活力的。

2.3 案例研究型

所谓的案例研究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讨。案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学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所接触的物理案例很多,但是要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案例,这绝非易事。教师在选择案例进行研究的时候要选择学生的疑惑点、易错点和难点,例如,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场能知识的内容,就可以将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知识做成微视频,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提供不同的微视频给学生进行学习,在讲解的过程中多类比重力场来帮助学生理解电场相关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教学难点、易错点案例的积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候与同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最后将教学案例进行汇总成为校本教研的成果,促进高中物理教研的发展。

2.4 教师论坛型

论坛是交流思想的一种好方法,校本教研的理念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教师都参与到教研之中,它并不是某一个教师单打独斗就能够有效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教师论坛则是可以满足这种发展需要的。通过不定期的进行教师论坛沙龙,进行老师与老师、备课组与备课组、学校与学校间的论坛活动,让物理教师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展示出来,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推动物理教学教研的发展。

2.5 开放合作型

物理校本教研工作要真正的做好还是需要“开放课堂,合作共赢”。现在校际之间常会进行“同题异构”课的活动,在听课、评课的交流活动中,不同的课堂设计、课型结构、课堂活动等会引起听课老师的思考,从而迸发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想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校本教研的l展。

总之,当前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只有不断的进行教研创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必须要抓住契机,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准教研发展方向,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烙印、具备求知探索特质、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赵文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4).

[2] 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

篇9

关键词: STS教育 高中生物 实施策略

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冲击着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体系。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存在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理解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结合人类遗传病一节的教学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新教材的相关内容渗透STS教育,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策略做相关的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伴性遗传”联系较密切。知识目标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并用概念图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本节课内容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节课要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对象

我任教的是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对于生物2《遗传与进化》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他们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仅停留在表层上,是感性的、暂时的,很容易消失,教师若要让这股热情来得热烈和持久,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课堂教学中STS教育的实施策略

1.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STS栏目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实际情境的描述(即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新教材在讲述“单基因遗传病”时介绍了“苯丙酮尿症”的病因及危害,我在教学中引用了《深圳周刊》报道的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位两岁时被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女孩,神经系统遭受损伤,4岁时的智力不及同龄儿童的一半。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真正意义上不食“人间烟火”者,能吃的食物仅西红柿。目前,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全世界治疗苯丙酮尿症唯一的方法。所以,让女孩延续生命的食物全是化学产品,近些的在北京,远些的则在日本和美国等地。

在欧美国家,多数苯丙酮尿症的患儿能受到很好的照顾与关注,他们成人后,除了自带饭盒进餐外,与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有许多患者还当上了医生、律师,甚至是记者。但在我们国家,没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收这位患病的小女孩。

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假设了一则事例:小A怀孕六个月时,去医院做产前诊断,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胎儿为苯丙酮尿症患者,面对选择小A非常痛苦,到底是引导流产还是生下来?你的建议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A组:引导流产。否则会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三方造成负担,对后代也有隐藏危害。B组:生下来。胎儿也是生命,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剥夺一个生命的存在。C组:婴儿出生以后,医生可以给患儿配置一份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营养餐饮,这样就可以避免婴儿体内苯丙酮尿的积累,这个孩子的神经系统可以正常发育,长大后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然后我们又进一步假设,若该胎儿顺利地生下来,这个孩子也按照B组描述的方式健康成长了,设想这个孩子面临的生活,他应该将自己的健康情况公开吗?

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思考与讨论,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并激发创造潜能,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双重性,在应用现代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

2.问题讨论法渗透STS教育

问题讨论法是指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辛苦收集的资料,教师的评价指标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它的参考价值。因此,我特别设计了一场小型辩论赛,辩论主题是“HGP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小组代表参与全班的正方反方大辩论。教学反馈效果非常好,正反两方辨手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了激烈的陈述,赢得了全班学生的阵阵掌声。

三、课后反思

STS教育贯穿整个高中生物课程中,在人教版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人教版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有的以栏目的形式出现,如“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科学、技术、社会”,有的结合具体内容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渗透,有的以语言直接讲述,有的以思考题或拓展题形式出现。

参考文献:

[1]盛凤娟.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0).

篇10

一、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大多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往往是根据经验或者直接照抄参考书,造成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也成了一种弊病。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明确指出了“学什么”、“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学为主体”的理念。因此,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只由教师操纵。我们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够充分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该表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技能、实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持合理的怀疑态度,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为主体。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堂教学

参与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学习的程度。参与程度可以通过教师激起学生外显的和内在的活动程度来表征。高度的参与表现为没有无关的行为,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任务,热情地投入集体讨论以及长时间的学习。科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

面对同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或不同届的学生,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其有效性往往也有差异。即使同一个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有时对这个班级是很有效果的,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掌握较好。而对另一个班级来说,这一教学方法或策略却可能失灵。这从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及通过考试反馈回来成绩的分析就可知。

三、树立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思想比较活跃,但同时也比较脆弱、敏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看重。有时候一次积极的鼓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一次反面的批评则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学生课堂的管理。尤其针对初中“科学”科目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学课程,对于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不擅长动手操作,再加之这些科目的知识比之小学阶段基本上又没什么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为此成绩也是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此时教师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的更糟,而且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对这门课乃至这位教师产生反感。所以,教师应对于学生的错误采取合理的分解,适时的提出,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带有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真诚,以此打动学生。

四、加强课后反思,完善教学过程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是反思型的教师,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的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反思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学环境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回顾教学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进行常识性重构。二是对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在此过程中反观教学情境,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组织行为。

五、充分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初中“科学”课程所包含的外延知识及教材内的知识,很多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兴趣的素材。如生物课里面,学习绿色植物部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绿色植物,包括不同气候环境中的植物,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等引起学生兴趣;也可以举例袁隆平于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杂稻,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稻之父”等等。通过学生对伟人的崇拜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化学中水污染问题时,可以学生们课下搜集资料,课上分小组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充分锻炼正值青春年华活跃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物理中参照系部分时,可以让同学们坐车亲自感受外面树的“运动”与汽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参照系的理解。

总之,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结构,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教育,能创造性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能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玉汉.初中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