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艺术性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要突出主题
电影美术是纯粹的视觉传达艺术,美术师为影片所营造的一切可视语言造就了整部影片艺术气质的物质基础,给影片的摄制和剪辑提供了艺术再创作的语言。因此从根本上说,电影美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影片整体的造型表现。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影更多的依赖数字技术制作中各种造型、特效。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量数字电影,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再现 “真实”,在虚拟的构建世界中营造一个个视觉奇观。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创作结合后,计算机创造了一个看上去真实,而实际上并不一定出自实际拍摄的影像,就算是利用多部摄像机实际拍摄而得,也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大部分数字电影都希望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那些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幻化成真实的对象,就是这种追求,使观众往往在观看中只感受到 “身临其境”,他们为躲避飞来的 “口水、飞刀 ( 龙门飞甲) ”而左右晃动,这就是导演对一部影片的追求和定位吗? 数字技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但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建立在视觉侵略之上的真实,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这门技术可以颠覆电影艺术的本真。《阿凡达》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它塑造真实的技术有多么高超,中国的 《龙门飞甲》在其一年后就拍摄完成,足以说明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磨的绝不仅仅是 “技术”这一把,这部影片气势恢弘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影片的最初部分中,导演一直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观众感受影片中的所有虚拟环境,主人公造访潘多拉星球时精灵漂浮在空中时,我们感觉自己 “真实”地置身于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早已忘记自己身处何地。影片通过数字美术设计的渲染突出主题,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客观性与心理上的现场感。在经历 《阿凡达》这样的 3D 影片的洗礼后,徐克导演了一部国内几乎没有前作的 3D 武侠电影。影片通过特写和广角镜头推进而 3D 感十足: 船的桅杆迎面而来; 峡谷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黄沙万里,仿佛身临其境; 埋藏的宫殿,巍峨恢弘。可以说其数字美术设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正因为这些巨资制作出的效果,反而使影片缺乏真实感。为什么? 因为影片一直不知道将观众放置在哪个环境里,是以谁的视角来观影? 因此,也就不可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怪乎有观众看完影片后迷茫地说:不知道这部影片为什么要拍成立体电影,看完电影就记得迎面而来的桅杆、飞刀、口水,似乎再没有其他的感受了。那么大制作的峡谷、宫殿真实感很强,但是和影片有什么关系呢? 就正如 2012 年的春晚,看过的观众都对这场晚会的舞美设计叹为观止,却对晚会本身充满诟病,回顾小品 《主角与配角》中朱时茂对陈佩斯说的一句台词: 你在那总动,观众就光看你不看我了。当数字美术特效过于美轮美奂时,观众就只看美术设计而忘记主题了。我认为数字技术也是电影美术的一部分,所有的电影美术设计都应该遵循一点,那就是不能喧宾夺主,我们的场景制作再好,也要为剧本服务,不能让观众只记得 “道具布景”,而忘了主题。
二、数字化电影美术应突出设计的艺术性
电影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尽管这门艺术一直附着在技术的基础上前行,但它的宗旨是让观众获得艺术上的心理满足。观众接受电影剧本、鉴赏电影艺术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呢? 通常来说,受众的接受动机包括: 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我们注意到好奇心理似乎并不在这个范畴,如果一定要归类,大概可以归为求知动机。人有好奇心,但一旦秘密打破,好奇心也就没有了,观影欲望也就减弱了。这也就是每次电影技术革新,并不是每部影片都能有良好的口碑的原因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立体,电影经历了百年技术的发展。但是关于电影,每次技术的革新,虽然也会出现 《侏罗纪公园》《阿凡达》等成功的典范,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伴随技术革新的一批俗套剧的滋生。人们把面对新技术的狂喜充分应用在影片中,忘记了电影的本质和拍摄的初衷。由于 《阿凡达》的成功,这个诞生于 50 年代,经过近七十年的技术演进,裹挟着受众对立体技术的迷惑,掀起了一场 3D 电影热潮。立体电影继承和发展了技术主义的传统,但把数字美术设计技术独立出来,为了立体而立体拍片是片面的。刚刚热播的 《龙门飞甲》可以说就是借数字技术的噱头夺取票房的立体电影,这部号称第一部华语立体武侠片的大制作影片,人们在观影之后除了对大船、飞刀等美术设计留下印象之外,似乎对剧情、演员表演都指出了问题。其实这是大部分立体电影面对的统一诟病,那就是技术与艺术的脱节,观众需要的不是不断借力打力的暗器,无论这个数字制作做得多么精美,它都需要与剧情结合,让观众忘记自己眼前来回飞舞的刀子,而是既符合故事发生的时代氛围和真实生活,也切合那些场景下事态的发展。当电影艺术跟不上技术时,留给观众的就只有技术的记忆了。我们以立体电影来分析, “3D 电影不仅仅是有成像立体的视觉效果,而且在拍摄中可以利用它成像上一种向前延伸的立体性,可以使某一物体突然迎面而来的视觉效果,对观众进行视觉心理刺激。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认为安全的距离,而当某一物体 ( 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物体) 突然超过这个距离接近人时,人会条件反射性地退让”。而这种手段的滥用会破坏电影的艺术性,将造成许多披着立体技术外衣的劣质影片。
篇2
一、幽默的剧情更容易彰显影片的主题
(一)自由精神的幽默剧情
1.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的剧情
《疯狂原始人》描写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森林里展开逃生的惊险旅程,全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和敢于冒险的冲劲,剧情设置幽默感十足。影片开始,女儿小珊在跟“羊鸟妈妈”抢夺食物时所爆发的速度以及癫狂奶奶与“鳄鱼狐狸”打斗的过程,这些剧情都融入了美国的个人主义精神,把争夺食物的画面用戏剧化组装的动物元素和美式个人主义精神串联在一起,简洁地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放弃态度,非常有幽默性、夸张感和娱乐性。另外影片从荒芜的山洞进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通过在旅途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幽默细节剧情节奏,达到了调整观众情绪的曲折起伏、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如父亲瓜哥把小珊从花丛里扯出来,发现小珊用嘴含着一只非常迷你的小象,还有吊在山洞里的蝙蝠,瓜哥对着猴子做夸张的表情动作而被猴子打过来打过去的剧情,都非常的具有美国幽默情感的渲染。还有影片把各种意想不到的唯美画面,配上人物的语言表达,融入了美国独有的冒险精神的艺术风格,[1]形成富有诙谐、诗意、想象、温情为一体的剧情画面。
2.刚性力量与软性智慧的戏剧思维
《疯狂原始人》用现代流行文化对全新的原始社会进行设定,把原始人少得可怜的想象力跟现代生活元素结合在了一起,戏剧感足、喜剧感强。一个同时具有“刚性力量和软性智慧”的情节或人物不太能够在影片中产生戏剧化的矛盾和冲突,越是不完美的人、物、事越能具有吸引力和欣赏力。影片通过把刚性的力量与软性智慧结合在一起,剧情生动,幽默情节曲折迭起。在影片中,瓜哥再次遇见猴子的情节,瓜哥还是用粗狂和强悍的动作去唬吓猴子,猴子却不为所动,相反猴子却模仿瓜哥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但当游牧青年盖伊拿了一根香蕉递给猴子,猴子的表情瞬间开心起来,不再骚扰他们。还有一段细节,癫狂奶奶想吃皮带猴,皮带猴拿出小刀,挑衅的眼神和动作表情萌感十足,让人开怀大笑,如果猴子没有刀,就会被老奶奶吃掉,也就没有冲突所产生的笑料。影片通过原始人强大的力量的瓜哥和弱小却充满智慧的盖伊形成对比。也正是通过这种刚性的力量与软性的智慧所产生的矛盾来产生幽默点,通过里面很小的一个个小细节表现精致和滑稽,处处都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去发觉生活中细小幽默。
(二)合理反差的幽默细节
《疯狂原始人》用现代的穿越思维描述原始社会有可能发生的幽默细节。幽默能让影片有激情、动力和冲突,在影片中,每一个恰如其分的“合理反差”细节,都能体会到幽默的元素和感觉在里面。在影片中,长皮猴用果实调酒、乌龟长出凤凰的翅膀翱翔空中、小猪耷拉着耳朵躲避噪音而扑腾翅膀、鲸鱼在地面深深地吐出一口雾气蒙蒙、珊瑚和海星趴在黄土地上,这些都打破了大自然常态的规律而制造出一个极度疯狂的世界;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创新想法,让观众置身于随时都可以让你的想法颠覆的画面,影片通过很多夸张混搭的生物去创造反差效果的视觉,抓住人们幻想的抽象思维和固定的模式想法产生类比,给观众一种新颖感,给观众视觉上的不合理性,使观众觉得不可思议和大呼刺激的感官,而当这些“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充满想象和架空的世界观来包容和理解它们,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于是生活上的“合理反差”成功地表现了片中的喜剧效果,这就是影片《疯狂原始人》中幽默细节的塑造过程。
二、幽默的造型让人印象深刻
(一)角色设计质朴夸张,性格鲜明
美式动画中的人物大多进行夸张的变形,本身就充满了喜剧色彩。《疯狂原始人》中的角色“圆咕隆咚”,不仅造型和性格透露着幽默的气息,而且各种动画角色的搭配也非常的巧妙。
在《疯狂原始人》里至少有十几个性格各异的角色,不同的造型配上性格的表达,角色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当一个被动画创作者赋予生命、情感、思想的角色映入你眼帘时,它自身的强烈的感染力让你无法拒绝它的存在,被它的情绪所牵引。啰嗦老爸瓜哥,高大的身材,满脸的络腮胡子,穿着一件时髦的毛衣,下身穿着一件迷你的迷彩短裤,还有顽固不化的性格,失望时候的表情,喜感十足。野孩子妹妹小珊,一对像老鼠的牙齿,拳头大的身体,两扎爆炸式的头发,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像个野兽,生气起来非常的可爱,萌性十足,她就像个刚出生的小野猫,极具爆炸性和滑稽性,让观众都会情不知禁地去喜爱和疼爱。懦弱的弟弟坦克,方圆型的脸,肥嘟嘟的身体,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憨厚的表情,很胆小,让人感觉就是很可爱,很有幽默气息的角色。疯狂老奶奶,特别癫狂和灵活,比蘑菇还大的鼻子,白花花的头发,佝偻的身体拄着一根木棍,却非常乐观,以折磨女婿瓜哥为乐。这些人物性格塑造,鲜活丰满滑稽而具有戏剧化。这些角色造型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噱头和搞笑元素。充满了喜剧色彩。如体型较小的皮带猴,它大大的眼睛,两手环抱盖伊腰间被当作“皮带”。虽然不会说话,但它爱搞怪的个性简直“萌呆了”,到处都充满诙谐、诗意、新奇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审美观和好奇观。
丰富的想象力和没有思维形态的意象,能创造出独特各异的混搭视觉效果,本是生活在海里的鲸鱼却被设计生活在陆地上,有着像乌龟细小的腿,支撑肥大的身体,走起来慢腾腾的,比如那个小象,是老鼠跟大象的结合;表情非常的萌和可爱,灵活小巧,还有七彩斑斓的猕猴,会模仿人类的动作和表情,坦克脚上穿的鞋,就是一只鱼的形态,小珊的鞋用海星做成的,这些生物都相当的怪异和夸张,叫人眼前一亮,通过把各种生物混搭在一起, 有一种新颖感和视觉感,创作者把平常的事物组合一起,形成极具喜感的角色,用动画人物夸张混搭形态来产生笑料,以此制造出特有的喜剧娱乐效果,是对美国传统滑稽幽默的动画风格的一种创新和突破。
(二)场景重构合理搭配、浪漫惊艳
《疯狂原始人》最抓人眼球的算是美轮美奂和不可思议的场景了,从原始人穴居环境的荒芜到梦幻美丽的新世界,混搭效果足够震撼,在下雨的一段场景里,盖伊用树叶制作雨伞,黄色的雨伞在灰蒙蒙的天气中格外亮眼和绚丽,瓜哥把伞抢过去,却被雷电击中,这些混搭的色彩,非常具有神秘感,雷电的音效配上这具有神秘的色彩,非常有吸引力和张力,这些偏冷的色调宛如清风给人以宁静感,更容易营造神秘的气氛,带入观众的情绪感。
影片中还有段现代与原始的混搭的场景,在瓜哥一家面对悬崖的时候,现代的滑雪运动被很好地混搭在一起了,小珊和皮带猴坐着树叶的雪橇从上面滑下,几个翻滚的动作,再加上轻快的音乐节奏,非常有动感,用现代的元素跟树叶的搭配,让观众了解到了运动的趣味性。还有在迷宫的森林里,那高大鲜艳的食人花,颜色非常漂亮,这时有一只青蛙想从花丛间过去,大家都以为会被吃掉,结果青蛙从嘴里伸出一朵花,安然无恙地走过去了,设计者通过高大的食人花和渺小的青蛙混搭在一起,制造出非常好的戏剧效果,通过这么一个小的幽默点,给观众启迪了大的智慧,表达每一个智慧就能创造出一个具有轻松娱乐的幽默。
三、幽默的音效渲染了故事情节
影片中的音效由语音(对白、旁白、解说等)、背景音乐和音响构成。好的对白与配音使影片充满张力,具有激情,能带给观众强烈的真实感、冲击感和共鸣感;合理的音响可以提升影片的美感,能够使影片的幽默效果更加饱满;节奏起伏的背景音乐能为影片添加了一种附加的效果,给人以多方面的享受。
《疯狂原始人》中的幽默语言体现在自嘲、机智、讽刺的对白上,形成了夸张、荒诞及押韵等表现手法。在像迷宫一样的森林里,父亲瓜哥为了想要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独特想法,他用小蛇编织了一条花纹皮带,但却被小蛇的缠绕力所折痛,妈妈巫嘎说:“怎么了,这叫紧张吗?”癫狂老奶奶接着以讽刺的语言说:“这叫绝望!”这段对白以讽刺的效果产生矛盾性的语言幽默,让人回味无穷。
音响作为表现和强调影片的情节与气氛的手段,它加强了影片的幽默感,把观众带入到特定情景中。[2]在《疯狂原始人》中,父亲瓜哥和游牧青年盖伊滑掉到泥浆里面临着一直紧跟着的老虎的威胁,为了彻底躲避老虎,他俩用树枝临时制作了一个母老虎木偶,并摆出的动作假装向老虎示爱;这时皮带猴用木棍惬意地敲打着动物的骨头,优美的音调像是音乐家在弹奏着华丽的钢琴,非常有节奏感,画面的情绪和氛围一下子烘托出来,原始社会激情的音乐与皮带猴、瓜哥等现代动作的配合,给观众营造了 一个惬意的听觉和视觉上的幽默画面。
背景音乐可以烘托氛围,表现角色的心情,从而起到渲染剧情情节的作用,带动观众的情绪。在《疯狂原始人》中,每当瓜哥一家遇险途中,大家相安无事时,瓜哥就会习惯性的点名,当点到第六个的时候,瓜哥异常高兴,音乐一下就快了起来,充满动感,但是奶奶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时候,音乐一下变得低沉,很寂静,前后的戏剧化差距,给细节带来了亮点,给乏味的家庭里增添了喜剧因素。
四、结 语
幽默是动画电影最能感染观众的表现手段,它使观众开怀发笑并从中悟出道理而获得智慧。[3]分析并理解幽默的理论,运用幽默的手段将电影作品的主题内容传递给观众,是动画电影最好的价值体现。美国式的幽默扎根于美国的社会环境、民族性格、心理特点的表达习惯土壤中。幽默不涉及制作成本的问题,不受技术限制,是纯粹的脑力劳动结果,无论是夸张的造型、滑稽的语言还是搞笑的剧本创作。
[参考文献]
[1] 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电视电影;个性化;创作
1996年电影频道正式开播,1998年参照国外电视台为电视播出拍摄电影的经验启动电视电影的拍摄,十年来电视电影已经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人们已经习惯了打开电视看电影的娱乐方式。吴贻弓:“夫‘电视电影’者,顾名思义,就立意、创作、摄制、传播乃至接受诸端而言,既有别于多集电视,亦另类于影院电影。”电影追求以大投资制造视听奇观;电视剧以长篇幅来展现阔大壮观的历史或者细腻感人的家庭故事。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随着影视合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艺术技术的进步,逐渐脱颖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和重要的电影产业。在电视电影依靠电视媒介不断扩展影视艺术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电视电影自身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更好的繁荣和发展电视电影事业。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现阶段电视电影的个性化创作。
一、利用热点题材、新闻题材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提高收视率
十年来,为电视播出而制作的电视电影,以其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迅速反映生活,给观众带来最鲜活的感动,形成了电视电影自身的创作特点。截止至2008年底,电视电影产量达1108部。现实生活题材占81%,革命历史题材占4.5%,古装武侠等占12%,其他占2.5%。许多作品取得良好的收视成绩:收视率超过2%的有三百三十多部次,其中现实题材一百五十多部次。
在电视机前,人们身处家庭环境却有切实的自我意识和现实感,完全不同于身处影院中的那种暂时遗忘自我的状态。由此,我以为电视电影的独特意境需要更多来自日常生活实况,来自大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现象,包括相当宽泛的世界范围的现实社会动向和人类相通的情感。因为普通观众喜欢看这些现实题材的电视电影,他希望从电视电影当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写照,找到对当下情感的一种需求和体验。
作为电视媒体,电视节目主要以真实性、及时性吸引观众;只有利用新闻题材或热点问题才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提高收视率,使得电视电影能够更好的发展。它以小投资、短周期,精制作为生产方式,保证这类题材的时效性以及一定人群的收视率。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系列剧对于新闻纪实性作品的创作相对于电视电影创作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电视电影要以现实题材和纪实性风格取胜,记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接近大众的生活,侧重对情感的细腻表现增强文艺类型的吸引力;改编真实案例,追求逼真、恐怖、纪实、刺激,兼有打斗场面。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惊险性,注重故事性、细节表现和叙事张力。通过不同领域现实题材电视电影的创作,这些作品涵盖了农村、工业、军旅、城乡文化等多个领域,叙述或平缓或急促、或轻盈或厚重,与中国观众的审美实现了对接,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二、塑造富有魅力的人物提升艺术价值
篇4
[关键词]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人物形象;经典唱段
著名的剧作家普契尼是意大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为杰出的代表人之一,成为真实主义歌剧派别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共计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其中的普契尼三部曲(《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为广大观众所熟知。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别名《波西米亚人》是普契尼所有歌剧作品中最具特色和代表的优秀作品,歌剧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缪尔杰的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情境》,于1896年第一次在都灵顿上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个月后的再次上演更是受到了更多观众的热情追捧。电影《艺术家的生涯》则是由DG公司由2008年推出的,邀请了贝特朗德拉·贝利带领的巴伐利亚交响乐团来担任演奏,罗兰多·维拉宗和安娜·奈瑞贝克担任主唱并参加了演出。
一、有关电影《艺术家的生涯》剧情的赏析
电影《艺术家的生涯》主要有四幕,一共使用了三个比较大的场景,把里面的歌剧内容都放在了现实生活中进行演唱。
(一)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在电影《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中,人们在大雪纷飞的街道上慢悠悠地散步,在钟声敲响的时候,镜头也直接转向了一座破旧的房屋,里面住着四位艺人;在窗口站着的是鲁道夫,正在描绘红海的是画家马切诺,寒冷的天气把他的手冻得直哆嗦,画笔都握不住。当鲁道夫转过身朝向马切诺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吟唱,两个人讨论着怎么样才可以让房间变得暖和,鲁道夫最后决定把自己的三个剧本烧了来增加屋子里面的温度。此时哲学家科纳利也从外面的当铺当书被拒绝回来了,音乐家萧纳尔此时带着美酒美食和柴火推门而入。正当大家准备好好享用这美食的时候,房东贝诺过来催缴房租,大家一块设计把他诱骗出房屋。萧纳尔建议大家一块前去摩穆斯酒店庆祝平安夜,然而鲁道夫因为和别人的约稿还没有完成就让其他朋友先行离开,约定在小酒馆见面。鲁道夫在屋子里进行创作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打开门发现了一位脸色苍白的女士。鲁道夫缓过神后发现这位女士长得还不错,得知女士的名字叫。当鲁道夫点亮蜡烛送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钥匙找不到了,当他们一块儿回到房间寻找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阵风将蜡烛吹灭了,鲁道夫在黑暗之中无意摸到了钥匙,于是将钥匙放在了自己的口袋中,有目的地靠近,碰到了那冰凉的小手,于是紧握的双手咏唱了《你那冰凉的小手》,告诉自己其实是一位诗人,虽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是在歌唱中依旧流露出对于生活和爱情的向往。鲁道夫希望也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就唱了《人们叫我》这样一首歌剧,这个时候传来了楼下三个朋友的喊声,鲁道夫跑到窗口告诉他们房间里面有客人,自己很快就创作完毕了。三个朋友唱着《别把诗人打扰》走开,转过身的时候只看见映在窗户上的那娇小的脸庞,鲁道夫牵起的双手唱起了《啊!可爱的姑娘》这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二重唱,第一幕就此结束。
(二)双双成对,有滋有味
在电影《艺术家的生涯》第二幕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店伫立在繁华的拉丁区广场,街道上都是欢声笑语,异常热闹。一些市民和街头上的流浪汉一块合唱着。拉丁区广场的另一端就是摩穆斯酒店,在这个酒店聚集的大部分都是艺术家,还有一些崇拜和模仿艺术家的人。在鲁道夫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酒店并且被介绍给了鲁道夫的三个朋友,巴皮里奥的身旁围满了想买玩具的小孩子。在和这些新朋友碰杯的时候,马切诺的前女友穆赛塔在年老的议员阿钦多罗陪同下也来到了酒店在一旁坐下。穆赛塔为了引起马切诺的注意力,用一首《漫步街上》重新唤起了马切诺对她往昔的爱慕之情,随后又加进了七重唱。为了把老议员阿钦多罗支开,穆赛塔以鞋太小了为借口,让阿钦多罗去为自己换鞋,这时候穆赛塔和马切诺重归于好。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酒店的侍者走过来送账单,四个人发现自己都是囊中羞涩,穆赛塔于是让侍者找老议员阿钦多罗结账,这样大家才离开了酒店。
(三)多情总被无情伤,有钱难买有情郎
清晨的天空是那样的阴霾清冷,天空不一会儿就是雪花飘飘。街道上赶路的人和妇女们都朝着不同的方向赶紧离开,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此时的已经被严重的肺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在找到了酒店的位置以后,请人把马切诺叫了出来,痛苦地向马切诺说道希望他可以提醒鲁道夫不要那么爱慕虚荣,不要离她而去。正在两个人谈论的时候,鲁道夫醒来了,于是出来找马切诺,在慌慌张张之中躲到了一棵树的后面听他们之间的谈话,鲁道夫最后在画家马切诺的强烈要求之下说出了实话:他一直都深爱着,只是因为自己贫困潦倒的生活无法为支付那昂贵的医药费,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就会活不了多久的。树后传来一阵禁不住的咳嗽声,鲁道夫发现了就在树后,于是赶紧上前去把拥抱在自己怀中并安慰着。此刻十分惊讶的向鲁道夫唱起了一首《告别之歌》,那动情的音调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正在此时,酒店里面传来了一阵响声,马切诺赶紧走回酒店却发现穆赛塔正在和别的陌生男子进行调情,忍无可忍的马切诺和穆赛塔相互埋怨和攻击,两个人开始了一段二重唱,和前面的一块构成了精彩的四重唱。
(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在这个破烂不堪的房屋中,鲁道夫和马切诺都已经和自己的女友分开了,但是内心深处却都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心上人,都陷入到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中,马切诺和鲁道夫开始了两个人的二重唱,深情款款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就在两个人都感到郁闷万分的时候,科纳利和萧纳尔回到了这个屋子之中,还给他们带回来了食物,在一块吃完了之后,四个人又嬉皮笑脸地打闹了起来。穆赛塔在这个时候破门而入,告诉大家此时已经奄奄一息了,正在门外面,鲁道夫飞一般地冲了出去,把抱进房间放在了床上,穆赛塔和其他三位艺术家此刻都想着自己该怎么样才可以帮助渡过难关,科纳利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典当了,于是唱起了一首《外套之歌》的男低音咏叹调。在其他人离开以后,唱响了她自己的最后一首歌剧,声调委婉动听,回忆了自己和鲁道夫初次在楼道中相遇的情景,并且设想着将来的美好幸福生活。此时马切诺和穆赛塔带回来了鸟笼,并且说医生一会就到,大家都在为进行默默祈祷。突然一阵寂静到来,萧纳尔发现已经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鲁道夫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失声痛哭,歌剧到此也戛然而止。
二、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
经典人物形象和唱段的赏析(一)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形象和唱段的赏析
电影《艺术家的生涯》中这个形象是由安娜·奈瑞贝克来进行饰演塑造的,她也被称为是俄罗斯声乐派的代表人物,安娜的声音委婉动听,声线饱满,唱功深厚,歌声总是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心,产生一种共鸣。
电影中的是一个秀女的形象,虽然身体不好,过着一种清贫的生活,但是对于未来还有美好的设想,反映了其单纯善良的一面;对于爱情,同样也是忠贞不渝,内心深处深爱着鲁道夫。在和鲁道夫初次见面介绍自己的时候就高唱了一首《人们叫我》,其中把咏叹调和宣叙调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表达了对于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安娜在演唱第一句的时候,将那种少女羞涩和忐忑不安的心情进行了真实传递。在歌曲的部分,安娜用深厚的气息和连续的高音传递出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安娜通过这样一首歌曲将内心那种细微的思想情感变化进行传递,展现了她在音乐叙述表达上的高超技巧。
在电影的第三幕中,当鲁道夫发现躲在树后面以后,唱起了《来到你身边》,这首咏叹调在抒情的同时也具有叙事性,表达了自己在经受病痛和爱情的折磨后,开始不再单纯,独自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一切痛苦。安娜用动听并具有一定滑音的音调、用柔弱的肢体语言将故事的情节进行完美演绎,用柔弱的声音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著追求。
(二)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鲁道夫形象和唱段的赏析
电影中的鲁道夫是邀请墨西哥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罗兰多·维拉宗饰演的,声音洪亮高亢,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极富热情。鲁道夫在电影《艺术家的生涯》中最经典的唱段是《你那冰凉的小手》,罗兰多·维拉宗用他那雄厚开阔的嗓音进行演唱,同时做到了对于声音的收放自如,表达的情感也自然流畅,从抒情性和宣叙性双重的角度对鲁道夫这个形象进行完美的诠释。
在电影《艺术家的生涯》第三幕中,当鲁道夫向自己的好友马切诺述说自己想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纠结,不停地挣扎,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依旧深爱着的,只是因为在贫穷的现实生活和的疾病面前无可奈何,在歌唱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很多语气词进行表现,将鲁道夫的这个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三、结语
一般只有专业的音乐人士才会对歌剧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他人对歌剧都是知之甚少。电影版的歌剧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听到美妙的歌曲。DG公司推出的电影《艺术家的生涯》不管是在剧情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采用了歌曲来进行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电影中的主人公鲁道夫和的爱情故事带给观众一次盛大的视听盛宴,凄美的爱情故事留给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的线索,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 杨娟娟.《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音乐形象与演唱技巧[J].艺术研究,2011(02).
[2] 张黎黎.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角色分析[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0.
[3] 许晖.浅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4] 李冬兰.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艺术风格和演唱处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3).
[5] 王燕丽.浅析普契尼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篇5
【关键词】网络电影;电影形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84-01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网络电影应运而生。网络电影的主要特点是针对网络的传播特性而进行制作,并且通过网络播出。网络电影在制作时具有鲜明的个人化特征,能够表现出个人化的内容。网络电影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类型化的题材选择
传统的电影是为广大人们服务的,具有公共的性质;电影制作完成之后要进入电影院进行播放,所以需要满足广大的公共群众。比如说,根据美国好莱坞的预演制度,电影在播放前就会邀请一部分观众前来观看,并且会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态度来修改影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有时甚至还会调整故事的结局,主要是由于观众的喜爱决定了电影发展的形式与类型。类型电影发展到最后就会变成商业化的产物,因为市场上所需要的类型无形中就决定了在创作所需要遵守的公式化的创作原则,即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情节、典型的故事线索等等。网络电影改变了电影的艺术形式,使其在创作时走向大众,是对社会个性化的展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与商业电影对观众审美要求的迎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网络电影追求的是个性化的完美展示,它没有来自票房的压力,完全是个人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注重个人在生活上的感受。因而,网络电影在题材上的选择突破了类型化题材的选择,对于电影艺术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网络电影本身更是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
二、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
网络电影对于电影艺术形式的影响还表现在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上。比如说,网络电影的反转结局在设置上就会让人意想不到,在结局、新颖的情节化这些设置上都会让观众与大量的网友喜爱,这种反转式的电影其实就是反转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反转剧来源于韩国的一种较短的电视剧形式。在韩国最为流行的不是他们的电视剧而是综艺节目式的短片,每个故事大约有45分钟左右,每个情节是由两个故事组合而成的。在这个短剧中,韩国演员们一般都会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会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不断地转变着自身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故事是独立的,但是最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追求个性化是人们向着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网络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有更高的追求,而网络电影就是其中一个表达自身个性的很好的渠道。
三、在线互相交流与快乐审美
网络电影具有开放式的特点,网友在线就可以进行交流,网友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剧情进行更改与探讨,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讨论。比如说网络电影《见光的爱》讲叙了一个三角爱情故事,时长约40分钟,分为4个部份,9个片段,而网友可以自己选择电影情节的变化,由此网络电影就会体现多结局、多选择的特点。网络电影的开放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影观众更多的主动权,这样就会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欣赏自己想看的影片,自己可以控制审美客体,而不是被客体的审美控制。网络电影的开放性也会影响电影艺术形式,让电影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参与让观影成为一种主动,也让审美成为一种创作。
网络电影在创作时较为自由,可以让网民们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享受到快乐,没有票房的压力,就不会限制自己的创作思路。无厘头的手法可以说是网络电影的一大特色,随着网络电影的发展,无厘头的手法也成为电影中的一大特色。以《小强历险记》为例,这部影片中几乎是没有任何特效的,完全是用玩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同时为了能够达到喜剧的效果,其语言非常幽默。
在影片的时间设置上,网络电影也拥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传统的电影叙事远比网络电影要复杂、冗长,而对于现实社会的“快餐文化”的观影氛围,讲究效率与快节奏是受众的首选,因此网络电影这种叙事更具备吸引力与挑战性。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电影的应运而生使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网络电影的追求快乐,充分体现出人的个性化。网络的本质是自由的,网络的电影同样也是自由的,可以让观众们更自由地进行欣赏与评论,可以说是网络电影的平民化。网络电影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更是对电影艺术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杨.微时代的电影形态――微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思考[J].艺苑,2014(3).
[2]佘醒,房远.西方绘画表现形式对电影艺术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5).
[3]邓裕.网络信息化对电影艺术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8(1).
篇6
[关键词]《艺术家》;美术造型;艺术效果
电影《艺术家》,是站在个人奋斗与思想转变角度来演绎的,主人公乔治大红大紫的时候,时代却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中,将他抛到身后,有声电影的出现,佩皮的演艺事业进步,深深地打击了乔治的演艺进取心,票房的惨淡让他经受不住对生的折磨。所以作为一位默片的男主角,他将怎样走好以后的演艺道路,是在奋斗中求进步,还是在郁闷中一直堕落下去,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初探《艺术家》
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个男人的奋斗历程,乔治是电影院里观众们眼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跟妻子,还有他的贴身小狗(会演艺的忠犬)在20世纪20年代大红大紫,已经被广大的影迷奉为至高无上的偶像。他发现了佩皮的演艺天才,佩皮是个小人物,出身平凡,但是有着较强的表演欲望,于是就与男主人公乔治一块合作,提升了她的声誉,佩皮由一个小角色逐渐演变成炙手可热的演员。但是因为时代在进步,高科技的电影拍摄水平不断提升,有声电影出现了,乔治演艺了半辈子的默片,对于有声电影没有丝毫演艺经验,于是在这样的境地中,他逐渐失去了演艺“盟主”的地位。
当然,20世纪20年代是默片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电影中的故事、人物、背景都是以那个时代为主要“色彩”的,而一旦进入有声电影时代,通过录音、配音等技术效果的提升,有声电影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年轻的佩皮学习能力强,对于有声电影中的表演能力施展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所以在电影拍摄中,就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给电影带来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全新的电影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大家都愿意看有声电影了,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乔治的古板、老套的演艺水平还是在默片中停滞不前,于是,他拍摄的电影就没有多少人来关注。当乔治看到佩皮的电影海报,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境况,伤感油然而生,于是后来的票房大败之后,他“玩火自焚”未遂,就降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一个男人如此狼狈,已经是在“堕落”中迷失了自我。电影缜密的编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故事情节推进中,导演恰到好处地将“励志”情节表现出来,让《艺术家》的观众看到一个沉在低谷中的男人是怎样再次抬头的。于是,乔治在佩皮的帮助下,终于再次走上了一条新的演艺道路,他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终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背景全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电影的画面更加逼真,更能打动观众的心,确实取得较好的视觉艺术效果。这还是要靠美术设计的创新促进的,在拍摄过程中,体现那个时代的背景、语言、形体动作等,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更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有了全新的感受,当然,电影美术造型在带领我们畅游于电影故事中的时候,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人性、分析时代内涵的一个机会,使我们对电影有了更加全面的感官认识。
二、影片《艺术家》中的美术造型研究
(一)人物形象的美术设计
《艺术家》是2011年最有惊喜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影片用默片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默片时代向有声电影时代转化过程的故事,所有细节力求做到惟妙惟肖,借此向好莱坞电影致敬。“怀旧”和“复古”的风格贯穿了片中所有的造型设计。
复古,一切都在复古,服装,电影,无一例外,2012秋冬时装周和电影奥斯卡都沉浸在复古的气氛中。时尚圈复古在50~70年代,向黑白默片致敬的《艺术家》则将电影奥斯卡直接跳跃到了20年代。 《艺术家》中的服装造型成功之处在于它存在于黑白片里,引得人无限的遐想。 Art Deco-装饰艺术成为主角。拼接、流光溢彩的面料、蓬松飘逸的羽毛披肩、下拉的腰线、摇曳的流苏裙摆,各式各样的帽饰品让女人看起来温婉却又妖娆。
20年代开始独步天下,一开始是度假时候才戴的,优雅却又青春靓丽,20年代独特的波浪短发及波波头和钟形帽简直是完美搭配。20年代又可以说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期,舞蹈、音乐、电影,无一例外地成为人们日常的活动,为方便跳舞,开始流行一种在酒吧里跳舞人穿的鞋子,T字形的绑带,小巧的后跟,避免在跳舞时鞋子脱落,这样的鞋子也称为T-Bar鞋。作为现代主义的早期形式,Art Deco运用到的是机械美学,以较机械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建筑的轮廓和细节等,并以明亮且有对比的颜色来彩绘。而且这样的款式可以极大地掩饰身材的不足,瘦的人穿着飘逸摇曳,丰满的人穿着也可以显得性感风韵。 《艺术家》里的演员服饰,将我们带入那个时代中去,他们的动作结合与故事演绎中,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更好的故事原型与环境重现的内容,使我们认识到颜色、服饰形式等在电影中支撑起来的故事“骨架”,是表现形式的一种伟大突破。
(二)电影背景美术设计探析
影片《艺术家》的背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电影的拍摄时间却是近几年,所以要呈现那个时代的故事背景画面,就要通过科学的美术设计技巧来帮助电影制作者建立一个电影背景环境。再加上电影画面是多变的,一个布景可能只利用几秒钟就不用了,所以更换美术背景,呈现更加真实的默片时代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艺术家》的美术设计者却将这些细节都考虑了进来,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融合到背景设计中去,将主人公身旁的汽车、高楼大厦、电影院,甚至到一个微不足道的电线杆,都有一个细致的安排,做到了较好的“复古”效果呈现。比如有一个镜头是佩皮坐公交车,公交车的窗户是“大块玻璃”、站牌中古典的连椅、背后古老的房屋等,都是美术设计者“用心”来做的,这一镜头在整部电影中,是一个典型,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的美国好莱坞20年代城市人群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种例子在电影中比比皆是,是电影美术设计者的一个伟大之处,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好莱坞城市背景,让我们在这种古典环境中,将自己的精神融入进去,跟随导演的步伐不断前进,也不断被主人公们的精神所打动,尤其是为男主人公乔治在低谷中崛起的一种精神魅力所打动,是这部电影的独特效果的重点表现。
(三)美术造型带来的故事性变化研究
因为电影的故事情节是跌宕起伏的,不是在平淡中进行的,所以在这种曲折的故事中,电影中出现的美术设计内容也要随之变化的,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以强烈的转换效果,使观众能够认识到故事的发展的轨迹与背景是如何的。
男主人公乔治在大红大紫的时候,住的是一所大公寓,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的时候,也非常讲究排场(电影中,几次出现乔治与妻子在家中就餐的场景,桌子很大,餐品众多,极其奢华),电影中前半部分对乔治的家的呈现中,就发挥了自己的本领,将大公寓、楼梯、餐桌等内容都布置得非常精妙,使观众能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生出羡慕之情。而当乔治破败了,没有资金过得起以前的那种奢华生活,只好搬到一个小的宿舍里去时,于是,美术背景换为简单的床、小小的餐桌、破破的沙发、屋内昏暗的灯光等出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乔治还是着装讲究、发型光泽亮丽,但是他的精神状态也随着破落的现实而变得郁闷无边,伴随着这样的背景,呈现出一种人生的凄凉。
美术造型师,真正把握住了主人公内心的活动变化内容,从此处出发,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视觉魅力所在,并且按照我们的想法,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主人公的生活的突然变化内容,那种颓废与生活的羁绊效果被表现出来,可见美术造型师的“用心良苦”。
三、美术造型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
《艺术家》之所以被广大的影评人与观众看好,叫好又叫座,大部分原因是电影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术背景与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重新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老一辈电影人的辛苦奋斗的生活历程。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觉,我们要通过眼睛,来感受到人的精神魅力,《艺术家》呈现出来的美术造型效果还帮助我们找到了一个积极进取的奋斗方法,在电影中,关于生活、事业、爱情中的起起落落,也会有故事背景画面的不断变化来映照,苦闷、伤心、愉快、欢畅等情绪,都随着电影美术造型的渲染而呈现出来,给我们呈现出了一道七色彩虹,生动又耐人寻味。
乔治和佩皮的服装、两人的生活状态等都是要通过很好的美术造型技巧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的出现,观众是不会有“亲身感触”的感觉出现的。而美术造型的魅力表现在电影中,更是将众多元素融合在一起产生的,造型师不断揣摩故事情节的变化,在曲折的故事中,发现哪些美术造型是有用的,哪些造型是没用的,在加加减减的工作中,使电影最终能够较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着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兼容并包、栩栩如生的感觉,将变化着的人生与变化着的背景相联系,使电影本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升华,才能独领,在众多的好莱坞巨制电影的“群体”中崛起,使得这部看似远离我们已久的默片更具有魅力,吸引我们走进电影院,更为人的精神塑造做好的铺垫。
四、结语
《艺术家》的成功之处,有一部分原因是“原汁原味”的“古典”好莱坞的呈现,达到这一效果的主要贡献就是美术造型师们的努力,他们将剧情中的故化、思想转变、人生起伏、哲思呈现等内容都融合进来,反复斟酌,然后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较好的艺术效果。这部默片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电影中赫然领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幻多端的美术造型是一大贡献,帮助这部默片深入到观众的心中,使观众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 夏晓春.世界的边缘 电影《世界》的美术造型浅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6).
[2] 弗·科波拉,李恒基.关于影片《现代启示录》的自述[J].世界电影,1980(02).
篇7
自微星推出了不开机播放DVD功能的M610之后,微星又推出了配置AMD Turion64处理器的S270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它是配置64位处理器的最轻薄的笔记本产品之一。此外,微星推出了ACS散热地解决方案,并把这种散热方案应用到了微星笔记本全线产品中。应该说,从技术角度出发,微星虽然不能同联想国际、东芝等笔记本产品相比,但相对于其他不少笔记本品牌而言,其技术实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独特的技术
在目前笔记本散热解决方案中,微星的ACS(Advanced Cooling System)独树一帜,是有效的散热整体解决方案之一。ACS能够发挥强大散热效能的根本在于,它充分考虑了热量产生、流动、循环的自然过程,然后通过对笔记本内部部件以及散热器的合理布局,让热量顺利地向有利于散发出去的方向传递,从而有效解决散热问题。
ACS应用风管与先进热导管技术,透过键盘下放的导风管将冷空气吸入,再由导热管利用温差传导快速导热,有效地将系统内部热空气散到机体之外,这种结合被动散热与主动散热、并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散热体系可以让笔记本在长时间的应用中保证稳定的运行,也让笔记本的设计有了更多轻薄时尚的可能性。
当前,微星已将这一专利技术运用于微星的多款笔记本产品,例如微星MEGABOOK S250,这是一款12英寸宽屏的超轻薄笔记本,在内置光驱的情况下重量仅有1.78kg,它就是因为采用了ACS技术,才做得如此轻巧。
微星虽然做笔记本电脑的时间并不久,但其产品都非常精致。例如今年5月份,微星推出的另一款12英寸宽屏的笔记本电脑MEGABOOK S270,这是一款当时最早采用AMD Athlon64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之一。它在把机身重量控制在1.8kg的情况下,内置了Combo光驱。并且,它采用了强劲的ATi Radeon XPRESS 200显示芯片组,从而提高了显示性能。它还在外部端口上提供了视频与资料输出接口,提供SD/MMC/Memory Stick三合一读卡器,轻松地读取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图片。
20年的技术背景
微星为何能推出这些有特色的笔记本产品?这主要因为微星有着自己的研发、制造团队,源于微星一向的技术体系。微星是一家拥有20年的制造型的技术厂商,从原有的板卡领域扩展到终端消费产品领域,微星成为了集研发、制造、代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技术型企业。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微星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在板卡、外设、服务器、通讯、笔记本、MP4等领域,有着多项优势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前,微星仅仅是一个有名的配件厂商,在DIY领域,微星主板、显卡的名声很大。但是,在个人消费领域,微星的品牌知名度却很小。为了多元化发展,为了提高整体品牌知名度,微星相继推出了笔记本电脑、MP3等最终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并逐步向终端型产品发展。
篇8
信息化应用现状
当前,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把特高压、智能电网纳入其中,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十二五”大型电力央企集约化管控的要求,提升电力集团企业全球竞争力,支撑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信息化要求,构建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能电网代表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电网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而是更全面、更深入的电网企业业务革新。同时,智能电网业务的变革和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需要为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各业务领域提供支撑,更需要作为企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引擎,引领电网传统业务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电力行业中两家大型电网公司正向服务转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其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也呈现新的应用变化;建设的重点从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向了电力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强调系统性和全局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建设走向县级应用。方便了用户缴费,加大了营销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丰富缴费手段,这些都对营销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大需求侧信息化的进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把生产调度信息融入营销系统中,以便及时地将停电信息利用多种手段通知用户。同时采用集抄系统实现营销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实现与财务、电力市场的集成。
当前,信息化应用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已得到中国各行业的高度关注。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电力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行业生产的产品是电力,电力生产和分配要经历发、输、配、售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主要在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方面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在输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电网优化运行,促进网损下降。生产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安全、稳定、优化运行的重要支撑,是电力企业应用最广泛,技术发展最成熟的信息平台。生产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已经成为电力调度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减轻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配售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支持计量管理,可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电能供应的度量标准,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电能计量设备的技术监督和管理水平,对各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定期轮换、检验和技术监督,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和准确计量,对各关口计量点母线进行电能平衡的在(离)线计算,分析母线电能不平衡率超标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技术改进方案,从面保证电网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信息化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与业务变革促使整个电网业务实现全面融合创新,相应的信息技术体系也需要根据电网业务的重构与创新而转变和发展。
■信息化应用引领智能电网深化业务融合创新 信息化应用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电网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为智能电网提供信息支撑的“SG-ERP”计划。SG-ERP作为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业务融合作为首要出发点,着眼于打破先前电力自动化和电力信息化相对独立、各自发展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延伸到了电力生产核心业务中。在发电侧,从发电集团层面进行全面规划、全面推广的信息化系统也已深入各个业务环节。可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将会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提速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化的整合和集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深度融合也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体现得更加充分。此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技术层面也将会推动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持续深度融合。
■信息化应用将渗透到电网企业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 目前,电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关注跨区电网管理、营销收费、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在调度管理、电网优化、生产管理、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覆盖从电源、输配电、售电到用电管理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各业务环节实现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部门需要为更多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如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应用功能、为设备安全交互提供可监测的数字宽带网络等。信息化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业务,紧跟电网建设与发展带来的业务变革。
■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将更紧密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环境下,调度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由于大批的智能设备、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将被置入各级电网以及终端用户侧,届时将有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生产实时数据、负荷数据在各类设备之间、系统之间传递,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赖这些数据来完成,管理决策信息也需要有效地反馈到电网运行中,并进行调节。信息化部门将需要提供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交互的平台,为更多实时数据的安全传输、科学管理和分析应用提供环境和工具。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的重点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集成建设主要用于开发利用电力系统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电力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积极搜集各类电力信息,完善全国电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形成集中、统一、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完善的企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典型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塑造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业务流程,为顺利实施企业核心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电力行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四层两纵”,四层分别是指数据采集层、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两纵分别是指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是基于各类信息高度集成之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跨业务、跨专业、跨系统、综合分析决策等特征。信息化应用层将在当前业务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行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与管理信息化领域进行应用集成,开展更多的高级应用。
电力企业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与企业资源管理等;还包括在调度管理专业领域应用的发电自控系统和电压自控系统(AGC/AVG)、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DSCADA/DEMS)、计量系统(TMS)等。信息化应用将基于对基础应用的深度集成,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领域展现电力行业新的业务应用。此外,电力设备的接入安全防护、模拟仿真、广域测量与电网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三大应用,则贯穿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模拟仿真分析工具和电网运行实时状态信息。这些应用通过信息展示平台,实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内容可包括基于多项应用基础之上的综合风险控制决策、管理驾驶舱和双向互动营销门户。
在电源侧,核心应用主要包括电源/电网规划管理、大规模储能优化管理、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在电网侧,核心应用主要体现对电网运行全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一体化的管理,包括电网风险评估、智能变电站、调度决策支持、综合停电管理等应用。
在用电侧,核心应用基于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需求,提供更精细化、更灵活的需求侧管理与用电服务。主要应用包括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客户智能化用电优化分析、家庭智能用电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管理等。
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网,大量接入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力设备,通过对大量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监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模拟仿真主要是为电网自愈提供数学支撑和预测能力,为操作人员在复杂电网环境中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电网集合了大量的电网工程技术、传感和高级量测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能够通过对广域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过程实时的监测与控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信息集成层主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与集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建立起众多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但从业务分类来看,无论是自动化系统、主营业务系统,还是资源管理类系统,基本还处于条形分散状,电网运行环节之间、专业领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比较困难,信息流不畅通,难以实现综合应用和分析。电网强调建立高速的信息通道,使数据在业务流引擎的驱动下,在电网设备运行、电网调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有序流动,包括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网拓扑结构数据、计量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外部应用系统数据等,从而实现信息集成,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业务协同环境。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将从信息集成标准、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集成等方面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在信息集成标准方面,接口协议和通信信息模型(CIM)等标准规范必不可少,同时搭建面向服务架构(SOA),实行分散式信息系统和集中式信息系统的兼容。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层是传输、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基础环境,其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延展性。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和通信信息平台等部分。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大规模传输和处理的基础环境,其建设水平影响着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因此基础设施层的建设旨在为应用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层一般包括系统硬件平台、系统软件、信息通信网络三部分。其中,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IDC机房和容灾中心等,软件平台包括GIS平台、云计算平台、电力商务平台、操作系统、中间件、实时数据库等。信息通信平台则由光纤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电力载波通信等复合通信平台所构成。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数据采集层是数据采集的基础环境。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智能电表和相关视频监控设备等。
数据采集层是通过传感设备、射频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对电力系统资源层的设备状态和运行信息进行采集、交换,为对电力系统资源状态进行更加智能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提供支持。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二维码技术、射频技术、智能电表等技术可以对电网数据、用电信息等进行更为科学与全面的采集;物联网技术信息汇聚层的传感网自组网技术也能帮助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利用建立数据预评判体系来消除坏值,优化数据采集工作。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更新速度,提高了数据采集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高水平的封装技术可以使终端设备体积更小,散热性更好,自身能耗水平降低,在实现自身数据智能采集的同时,更为数据采集层稳定地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电力数据采集的触角延伸范围将更加广泛,数据种类将更加多元化,数据规模将呈海量增长。
智能电网下,信息的触角延伸到最底层的电力设备,大量的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频繁地被调用,业务运营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信息安全防御级别也需要提高。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针对电力数据的海量性和安全防御特点,研究各安全防护层级的安全技术,制定和完善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各业务运营的安全性。
篇9
首先,通过电影的画面,可以展现这个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如广西与《刘三姐》、云南与《阿诗玛》、江南与《苏州河》、东北与《红高粱》、西北与《黄土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与地域民俗在第一时间内就将观众导向所指的地域,能够将地域性最直观的感受瞬间带给观众,成为观众判断故事发生地域的第一要素。可见,这些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就成为展现独特地域性必不可少的本土资源。但是,如果电影艺仅仅是呈现这个地域表层次的自然风景以及民俗风情,那么这个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并没有真正得到呈现。例如最近热映的影片《无人区》,该片展示了新特的戈壁沙漠风光以及新疆的一些民居场景,甚至片中人物还操一口地道的新疆土话,但是该片并没有真正展示出新特的地域性。这部电影只是借新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一些简单的民居场景来演绎一个在“非正常奇特环境”中人性博弈的故事而已。在这部影片中,新疆的戈壁沙漠等只是一个假借虚构的“奇特环境”的虚壳,只是为了使演绎这个故事的环境似乎更可信而已。这部影片并没有挖掘出新疆这一地域独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无人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具新疆地域性的影片,新疆本地人看了也会感到陌生奇特的。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表现出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性,导演在创作中还必须挖掘出这个地域深层次的地域文化。所以说,在电影艺术中,展示电影的地域性不仅仅在于呈现表层次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在于展示孕育于这片地理地域之内的地域文化,这些更为深层次的地域性的展现与表层次的自然景观、地域民俗等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展示出的迥异于他的地域性的本土元素。虽然自然景观、地域民俗与地域文化都是展示一个地域独特地域性的本土元素,但是,在电影艺术的“声画—视听视阈”下,展现这些元素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我们通过影像去欣赏某地域的自然景观,这种自然景观带给人的标志与差异性是直白的,显而易见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自然景观中可能包含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那么在按照导演意图融入故事情节的自然景观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往往需要更多的经验才能够正确地领会感受。”⑤所以说只有体会到导演在电影中展示的地域文化,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电影的地域性。“在电影作品中,真实的地域文化能够超越地域的限制,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中达成地域形象的标签化效果。”⑥所以,挖掘出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电影艺术展现地域性更为重要、更为深刻的环节。那么,如何去挖掘这个地域的地域文化呢?
二、电影艺术表现地域文化的方式
地域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结合的结果,“地域特色是人性和自然结合的成果,人类的一切活动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认识和发掘地域特色对于认识人生和艺术都是非常有益的”⑦。所以,导演要展现这个地域的地域文化就是通过电影的镜像语言,立足于“人与自然结合”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展示,也就是要挖掘出这一地域“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念、人生哲学、民族心理、美学取向、文化传承等生命智慧层的信息。在电影艺术的“声画视听视阈”下,导演竭力将这一地域生命智慧层的信息缝合进表层次感性形态的“本土元素”———自然地域与民俗事象之中,通过声画手段对这一地域人民生活情态的呈现,运用多种电影化表现技巧挖掘出这一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电影艺术通过一个地域独特的“本土元素”来展示这个地域的地域性,这些本土元素在电影叙事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话语叙述功能。导演在创作中充分挖掘出这些“本土元素”的文化内蕴,以“声画—视听思维”的方式完成其对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像阐释。正如二人转的诙谐、信天游的高亢、昆曲的柔婉等,都是从内在骨子里透射出来独特的地域性。电影艺术要从骨子里展现这个地域独特的地域特色,必须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声画”手段,运用真正的“视听思维”方式才能够真切呈现出来。诸如《黄土地》通过影像化的手法将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与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水那静态与动态的情态隐喻性地激情展示,既揭示了黄土地贫瘠的深厚,又展示了滚滚黄河暗含的博大的力量,同时揭示了黄土地与黄河水对劳动人民深厚的养育之恩以及人们与黄土地和黄河水的相依关系。
另外,黄河水与黄土地又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性,成为民族历史、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展示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独特的民族性。此外,那高亢粗犷质朴的信天游,又彰显了中华儿女独特的生存信念和朴实的人生情怀。由此可见,只有真正运用电影艺术“视听思维”的方式,充分利用电影“声画”效果,才能真正完成导演对这个电影独特地域性的阐释。所以,在电影艺术中,为了呈现这一地域深刻丰富的地域文化,影片中的“声”“画”呈现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就是富有深意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电影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完成导演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也是电影真正做到“从世俗走向神话”的资源。如在新疆本土电影《鲜花》中,导演极力展现了新疆哈萨克草原的自然美景:绿色而连绵起伏的草原鲜花朵朵,苍翠的山岭白雪皑皑,白雪覆盖的苍茫大地一望无际,在皑皑雪原上矗立的阿吾勒、流淌着潺潺溪流的小溪……这些优美的画面令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此外,《鲜花》在创作中影片还极力展示了哈萨克民俗,努力打造出一部民俗风情的精品。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呈现成为这部影片的主体与核心,但是这些表层次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呈现并不仅仅是为了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也并非是导演创作的初衷。“该片只是以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这一文化形态和草原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叙事背景,着力塑造了一位性格坚毅、善良智慧的女阿肯‘鲜花’的生活、情感、奋斗经历,表达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励志哲理。”⑧其实,通过哈萨克独特的风光民俗是为了实现“鲜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出了新疆哈萨克族独特的生活价值观念、人生哲学、民族心理、美学取向、文化传承等,是为了展示新疆哈萨克族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民族精神追求,从而实现导演讴歌哈萨克族人民和励志的主题。
在电影艺术中如何更好运用“声画—视听”手段发挥电影艺术独特的造型优势来呈现地域性呢?很显然,仅仅是直观呈现显然是难以表达出深刻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这就需要借助多种电影艺术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在新疆本土电影《大河》中,为了展现塔里木河流域人民与塔里木河的亲密相依的关系,影片开始伴随着深情舒缓的背景音乐《塔里木河》的响起,干涸的塔里木河的全貌缓缓呈现。在这里,导演高峰将声画以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塔里木河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以及人民对母亲河怀有深厚情感的思想。
篇10
[关键词] 互文性叙事;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象征
一、引 言
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第四部小说《时时刻刻》于1999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福克纳小说奖[1],并由著名导演斯蒂文・德奥瑞在2002年将其搬上银幕。小说讲述了三位女性一天的故事但是这一天却浓缩了她们的一生。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清晨开始写作《达洛维夫人》,下午迎接来访的姐姐一家,最后她选择在河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布朗夫人从早上送走上班的丈夫,张罗烤蛋糕,和来访好友聊天。绝望中她把儿子托付给他人看管,打算到一个小旅店服用安眠药自杀,最终她选择了生存,但是代价是抛弃了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现代女编辑克雷丽莎的生活则非常自由,她是成功的职业女性,大胆地和同性女友同居多年,并长期照顾患艾滋病的前男友理查德,她有过前夫,还有一个女儿。最离奇的是她的女儿并非与丈夫所生,而是她用从银行得到的所生。克雷丽莎无疑体现了女性解放的最高程度,自由选择职业,爱情,选择生育子女。影片精准地再现了小说情节,三位女性的生活空间都巧妙地体现了她们的生存状态,三位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把女性的内心感受、精神追求刻画得入木三分。除此之外,使该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还在于电影中的互文性叙事艺术。
互文性叙事指对文学文本中重复的表述所进行的叙事学角度的分析,可分为同一作家文本研究和不同作家文本研究,着重以“读者中心”角度,对文本在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声音、叙事象征等方面的互文性重复表述进行研究。互文性最初由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认为文本是无数声音的交错和无数文本的介入,[2]并将之分为水平(horizontal)互文性和垂直(vertical)互文性。[3]本文以电影《时时刻刻》作为研究文本,从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声音和叙事象征角度进行互文性研究;电影中高度互文性特征体现了互文性叙事的艺术张力和对读者产生的强烈心灵震撼。
二、电影中的互文性叙事艺术
《时时刻刻》自1998年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它被视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达洛维夫人》的现代版,并因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对女性内心的细微观察于次年获得两项小说大奖。斯蒂文・德奥瑞将小说中的情节高度精炼,用画面和声音的艺术再现了这部文学经典,也在影片中融入了更多明显的互文性特征,影片的叙事艺术中,互文性叙事是其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一)互文性的叙事空间
狭义的叙事空间指故事发生的场所,情节的背景;广义的叙事空间指故事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等。从狭义角度将,该影片的叙事空间都局限在主人公生活的地方;弗吉尼亚乡间的住宅,布朗夫人的家,克雷丽莎的家。三位主人公的故事都从她们清晨醒来开始:20世纪20年代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宁静的乡间住宅的卧室里醒来,[4]挽起头发,她洗脸并凝视镜中的自己;20世纪50年代家庭主妇布朗夫人在自己卧室里醒来后便拿起小说《达洛维夫人》认真地阅读,并沉思;克雷丽莎醒来后在挽起头发,凝视镜子。她们都在苏醒后思考,该做什么。
以当时的社会标准来判断,她们的住所都可以算得上宽敞舒适,在物质条件很好的房子里,她们的生活画面逐步展开。女作家弗吉尼亚在卧室也是她的书房里开始她的思考,她想把一个女人的一生在一天中展现,这短短的一天浓缩她们的一生。在弗吉尼亚说出她的这一想法时,电影连续出现了走在大街上的克雷丽莎和坐在家里的布朗夫人。在这一时间,弗吉尼亚心里小说的主题将三个不同的时间凝聚在一起,叙事空间也骤然交织。
在三位女性的枯燥的生活之中,朋友来访给她们带来极大的宽慰。只有在这个时候她们才能抛弃一切外在羁绊,审视自己的内心,勇敢说出心声。因此她们谈话的场所也都在非常私人化的空间之中。弗吉尼亚的姐姐带孩子来访,这使她非常兴奋,姐妹俩依偎在花园的长椅上,亲密地交谈。布朗夫人的朋友来找她聊天,倾吐生活中的苦水,她们也坐在摆放鲜花客厅里敞开心扉。新时代的女编辑克雷丽莎则有了飞跃性的改变,她不再被局限于她生活的房子,不再是被保护被照顾的对象,她成了前男友理查德的保护者。她定期来到他的住所看望他,回忆往事,促膝长谈。影片中背景锁定在花园、客厅、起居室这些私人空间,营造了宁静安逸的叙事空间,将观众自然地带入宁静如水的环境,倾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互文性的叙事结构
影片中三位女主人公的生活琐事犹如粒粒珍珠,互文性的叙事结构犹如晶莹的水晶线,导演用它把珍珠串成款式相同的项链,这便是影片精彩纷呈的情节,结构示意图如下:
清晨苏醒镜中凝视沉思决定买花好友长谈思考死亡或面临死亡结局
影片的主体内容从她们的苏醒开始,虽然身处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们并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安寝。天刚刚亮起来的时候,她们便开始有所感觉,定神后起床。弗吉尼亚和克雷丽莎熟练地把长发挽成简单的发髻。飘逸的长发一直是女性柔美的象征也是忧愁的代表,但是她们丝毫没有关注秀发是否优美,似乎只是一个附属,匆匆盘起之后她们定睛凝视自己的眼眸。眼睛一直被认为是心灵的窗口,是内心的真实折射。她们都忽略代表外在美的长发,而关注内心世界,思考人生的意义。
弗吉尼亚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为聚会买花,布朗夫人的丈夫过生日也需要买鲜花,克雷丽莎为理查德庆祝获得诗人终身成就奖也要买花准备聚会。买花成为她们这一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叙事的开始,然而,她们想要买花却都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或需要而是为他人准备。美丽的花朵成为她们枯燥生活的一个漂亮点缀。
生活是她们与朋友交谈的中心,每个人都处在繁琐的生活细节之中,又都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受到隐形的排斥,内心的孤寂和苦楚可见一斑。弗吉尼亚虽为女主人,却被仆人视为无能的、形同虚设的女主人,只是因为她专注于写作。每天她生活在医生和丈夫的叮嘱,仆人的歧视,自己抑郁症的挣扎之中,她向姐姐坦承这种无聊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让她压抑无比。布朗夫人对她的好友有着强烈的依赖,当好友向她倾诉无法做母亲的苦楚时,她也热泪盈眶,耐心安慰她。她自己内心的无助在这一时间同时被演员淋漓尽致表达出来。克雷丽莎的前男友理查德身患艾滋病,奄奄一息,他活着只是为了被克雷丽莎照顾,使得克雷丽莎的生活有寄托。病痛使得他的痛苦无以复加,他告诉克雷丽莎,他要为自己而活,选择死亡是解脱。克雷丽莎并不同意,她认为人都是为彼此而活的。她们的话题中都有生活的意义,生的价值和死的暗示。最终,这些导致了她们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三)互文性叙事象征
在影片中,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尼亚瘦弱敏感,朱莉安娜・穆尔饰演的布朗夫人娴静忧郁,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克雷丽莎豪放洒脱。[5]弗吉尼亚和布朗夫人都穿着女性特质十足的连衣裙,克雷丽莎则和男人一样穿着牛仔裤,雷厉风行。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女性在工作、教育和服饰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她们的衣着也可以反映出女性身上的束缚逐渐在减少。此外,电影中许多意味深长的象征物重复出现,它们都有着同样的基本寓意,但又在具体语境中凸显了时代的变迁,作者的思考,导演、演员对主人公的精美诠释。
鲜花在电影中频繁出现,弗吉尼亚笔下的达洛维夫人说她要亲自去买花,布朗夫人读到了书中的这个句子,克雷丽莎对她的恋人大声喊道:“我要亲自去买花!”[6]花代表了美丽,热烈的气氛和对爱的渴望。弗吉尼亚想要自己去买,这是她一闪念的想法;布朗夫人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买了花,放到了家里。这代表着这两个时代中的女性对自己生活的把握还有一定局限性,只有克雷丽莎,在话音刚落,便匆匆踏上买花之旅。
弗吉尼亚的蓝色鲜花是仆人放在花瓶里的,仆人也在照看她的饮食起居;蓝色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忧郁、沉静的象征;布朗夫人家的花是黄色的,代表疾病、死亡,而且这花是丈夫买回来的,也意味着丈夫的绝对权威;克雷丽莎自己买的花是红色、粉色的和其他艳丽的色彩。红色象征激进、独立、革命;粉色象征浪漫,其他颜色艳丽的鲜花象征她内心渴望色彩斑斓的生活。克雷丽莎自己选择的花也代表她对自己命运的绝对主宰。[7]
镜子是爱美女性的必备品,但是这部影片中,镜子中的影像并不是用来反映女主人公们的容颜。相反,当她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有深深的惊诧,思维顿时停滞,镜子中的人是谁?她是那个心中的自我吗?她在想什么?她何以如此存在?她们的内心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所萦绕,心灵受到震撼,感觉茫然不知所措。镜子象征审视自我的一个媒介,一个让时间暂时停顿,让思绪飞舞的神秘精灵。
弗吉尼亚笔下的达洛维夫人和克雷丽莎在筹备聚会,布朗夫人在为丈夫准备生日聚会,这些聚会必然是众人云集,熙熙攘攘,象征着微缩型的社会;她们要参与其中,但又同时感到无比隔绝,无法融入这聚会的纷扰,她们甚至在忙碌的准备中迷失了聚会的真正含义。弗吉尼亚姐姐要举行晚会,她根本没有邀请妹妹,原因只是医生让她安静独处,丈夫也坚持认为她要少参加社交活动。医生、丈夫、姐姐以关心和爱的名义剥夺了她融入社会的机会。在聚会象征的社会面前,她们都是莫名其妙的“他者”。
三、结 语
从影响广泛的文学作品到成功的电影,《时时刻刻》中的叙事空间被导演恰到好处从多维度展现;叙事空间在电影柔和的背景音乐中频繁迅速地切换,自然地将三位女性的命运在观众的脑海中联结。电影中叙事结构的高度互文性特征使得电影的魅力彰显无遗,比文学作品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如果说坎宁安的小说把声名显赫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变成了他作品的注脚;那么电影《时时刻刻》无疑成为小说的金色封面。电影中丰富的互文性叙事象征在电影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它们之间高度的相似使得互文性叙事成为该影片的重要艺术特征,也使得电影更具吸引力和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小轻.《时时刻刻》:冲击父权制藩篱的女性[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01).
[2] 王丽莉.解读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J].外国文学研究,2004(06).
[3] Kristeva J.The Kristeva Reader[M].Oxford:Basil Blackwel,1986.
[4] 彭晓伟.《时时刻刻》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3).
[5] 小松.时时刻刻[J].英语沙龙,2006(03).
[6] 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M].王家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