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

篇1

【关键词】运动员;养老保险;商业保险

一、研究背景

(一)退役运动员保障背景

运动员养老保险是指运动员因职业的特殊风险损失和退役后养老的基本需要而给予补偿的保险制度。在我国,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荣誉,却也在训练和比赛中落下的伤病,错过文化课学习而导致二次就业困难。因此为各级各类运动员设立养老保险十分必要。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印发《2017年运动员保障工作要点》。强调了运动员养老的要求。文件指出,“全面落实运动员养老保险待遇”,“扎实推进运动员社会保险待遇的落实。按照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推进要求,制定印发运动员贯彻落实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细则”。《通知》将运动员养老保障工作纳入到了国家保障工作的制度体系中。

(二)商业保险参与不足

商业保险是以市场机制运作的养老保障工具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作用和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与社会保险制度一样,商业保险对社会发展可以发挥“减震器”和“助推器”的作用,目前,中国的运动员养老保障制度仍不完善,保障水平较低,与此同时,随着竞技体育不断的发展,运动潜在的保障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保险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的参与有利于中国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于缓解和解决运动员的养老问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商业保险通过定理保险合同确定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和长期稳定性;通过公平费率的计算,可以充分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商业保险公司的网络架构遍及全国,并且有再保险支持系统,业务覆盖面广;以市场化作为运行机制,让运动员有了更多选择平台,有利于保障运动员各个层面的保障需求。其次,目前中国社会运动员养老保险还不具备对运动员提供足额的保障,而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补充养老的作用;最后,让商业养老保险部分的承担运动员养老保障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然而,目前商业保险在运动员养老制度中参与程度严重不足。现在许多运动员的思想还维持在举国体制模式下,即运动员由国家负责培养、拨发工资、报销医疗费、负担转业和养老保障,市场的参与度不高。

二、运动员养老客观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运动员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基本保险体系和体育系统内部保险机制这两大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商业险种,不过这些险种基本属于普通的人身意外险范畴,并不具有体育专业性,对于远动员的保障缺乏适用性,不仅如此,其对运动员伤残保障的作用也不大。

(一)国家基本保险体系

体育举国体制下,在编运动员享受着良好的待遇,他们在役时享受良好的训练条件,退役后也不用担心再就业问题以及伤病的困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国家对运动员安置政策进行了调整。过去直接的行政安置转变成行政安置与市场安置相结合,使得运动员进入人才市场,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运动员在退役后无法再享受国家补助。国家对在役运动员的保障是为“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些保险保障的力度并不足以使运动员的退役后很好的生活。与此同时,我国运动员的月均基本收入为2000元。所以,根据基本工资比例进行计算的“五险一金”对运动员的保障力度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运动员也不在“五险一金“的保障范围之列。据统计,2010年全国在训运动员33294人,正式在编的仅为17444人,而以试训、集训等名义在训的队员达到15850人。因此,国家基本保险制度难以满足运动员的保障需求。

(二)体育系统内部保险机制

我国体育内部保险机制以“三金一保”制度为主,包括《优秀运动员在役奖学金、助学金》、《国家队老运动员教练员关怀基金》及《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基金》。而《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基金》是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这项制度的保障范围决定了大多数运动员无法享受这样的福利。首先,保障对象为优秀运动员———是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所属正式在编、享受体育津贴奖金制度并从事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的运动员;其次,运动员只有在训练、比赛过程、或在训练、比赛规定的时间和必经的路线上发生的意外事故才能被认定。即便是体育系统内部的保险机制对运动员的保障也非常有限。综上所述,我国的运动员保险体系仍有待补充,内容缺乏多样性。各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处于孤立状态,联系并不明显,对运动员的保障程度不足、覆盖范围有限,而运动员养老保险在这样的体系下也难以发挥作用。从运动员保障体系的现状来看,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保障覆盖范围狭窄,纳入保障体系的要求非常苛刻。保险主要针对的是编制内以及优秀运动员而设计的,对更加广泛的远动员群体则没有保障的安排。因此,同样进行了艰苦训练,忍受伤病的痛苦,如果没有获得好的成绩,或者进入正式编制,那么大多数运动员退役之后,就无法享受应有的保障。据统计,到2014年为止,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36.4%。第二,由于运动员安置政策的转变,如今退役运动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生存压力。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运动成绩,这样的标准直接导致运动员生存技能过于单一,个人素质与劳动市场脱节。因此在退役之后,运动员既要忍受伤病的痛苦,还要忍受失业的压力。第三,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养老保险模式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适应。首先,运动员身份具有其特殊性。在退役后,会拥有不同的身2017年第10期下旬刊(总第676期)时代Times份,如果简单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存在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待遇不公。其次,就业不稳定的伤残运动员很难形成养老金的积累。(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待遇)。伤残运动员在退役后,由于身体机能退化,伤病的影响逐渐加重,无法达到稳定就业的要求。第四,到现在为止,运动员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处于较低水平,针对运动员特点的保障功能有限。由于养老金制度在设计之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退役运动员的养老金相对收入水平会不断的下降。而对于伤残运动员而言,他们需要大额的日常医疗开支,这使得养老保险金有些微不足道。第五,现有的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实际运作时缺乏明确的依据。体育养老保险应该依附于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是根据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吴宏洛在《退役运动员养老保障探析》中提到:“运动员参保时间如何确定”,“缴费制度是否可以被统一接受”,“保险费和保险金如何转移接续”,“是否可视同缴费年限,领取养老金”,“该责任需要哪一部门负责”等问题。

三、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作用

商业养老保险因为自身的产品功能优势

(一)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

1.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优势。第一,商业养老保险同时具有储蓄保障性。商业养老保险的赔付率比较高,这也是商业养老保险费率较高的原因。同时,与社会养老保险注重”全民保障“不同,商业养老保险更加注重”公平保费“,保障水平的高低是由所缴纳保费的高低一致的。这是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本质的区别。商业养老保险与私人储蓄互为替代品。不同的是,私人储蓄只是个人的“自保“行为,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则是共同分担风险的行为,对于长寿者,其收益远远超过私人储蓄,而短寿者的保险收益低于私人储蓄。因此,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促使人们为养老而进行”强制储蓄“。第二,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实际的保障水平不受损失。与社会保险随着社会实际收入水平保持浮动的特点不同,商业养老保险未来的保险金水平完全取决于保险基金的收益,在收益率较高并且超过通货膨胀率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未来保险金的购买力水平有保障。第三,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是互补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社会公平原则,由国家作为实施主体;(2)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尽可能的全覆盖;(3)强制性诱导参加;(4)给付标准低,仅提供基本保障;(5)个人、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保费。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以下几点:(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客观上发挥了降低社会人身风险、稳定社会的效果;(2)实施主体为保险公司;(3)基于自愿公平原则成立保险关系;(4)保费由个人承担,保险公司基于精算公平原则厘定。通过比较,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互补的功能。从分工来看,社会保险覆盖率高,保障水平低;商业保险可对需要高保障水平的消费者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对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行干涉和参与,例如加强立法,出来优惠政策等。因此,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外,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如果引入商业参与,也将极大的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效率。2.商业养老保险机构的职能优势。保险公司作为组织保险业务经营的组织,有承担经济补偿、融通资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第一,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集散风险的中介。通过风险集聚,保险公司把大量同质的风险单位集聚起来,然后通过扩大承保面和再保险把风险分散出去,在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进行风险分摊。第二,商业养老险公司另一职能是掌管资金和资金融通职能。在宏观上可以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在微观上可以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为被保险人提供充足的保障。保险公司通过专业的投资团队,高超的投资经验和技能、巨量的资本,保证保险基金能够在些个人或中小型商业机构无能力投资的渠道,保证资金的收益率。养老保险往往带有较强的储蓄性质,保险公司通过提供该种产品,可以为投保人提供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第四,商业保险机构有规范有序的保险售后和经办服务队伍,还掌握有科学详尽的风险数据资料和精算和聚集有资金管理等专业人员。利用这些资源,保险公司可以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四、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加强运动员保障

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与,首先,可以提供不同风险偏好水平的保险产品,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加全而、更加高额的保障,同时,山于商业保险其商品的性质,运动员不会受到身份的限制;其次,商业养老保险在设计保险产品时,会充分考虑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质,比如年龄、转业、就业、伤病等问题,使得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够得到合适的保障;再次,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而对市场的竞争,会不断改进保险条款,吸引运动员购买。因此,比如”参保时间如何确定,”何时可以开始领取保险金等问题都会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下,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提高运行效率

社会养老保险山政府负责运行和管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制度的管理碎片化”使得区域化的政府缺乏统一的问题发现机制,而降低了决策的及时性和效率。此外,山于政府主导着养老系统的运行,缺少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从而导致组织运行的目标偏向内部成员利益,进而导致政府组织的决策目标为其他目标替换。

(三)政府与市场双赢

市场机制的优势之一是减轻政府的则政负担。通过制度安排,将一些山市场可以解决的个人风险,通过市场予以解决,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负担。商业保险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既需要政府的支持,更是保险业对政府的支持。因此,保险业与政府是双赢的关系,保险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则政负担。商业养老保险对运动员养老保障领域的参与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障意识的提高,减轻运动员对政府养老安排的依赖。

五、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对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可以发挥的核心途径是提供合适的保险产品,为运动员提供养老储蓄的替代工具,发挥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运动员社会保险的经办服务工作,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经营经验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并提高运动员养老保险系统的综合运行效率,以充分发挥其社会风险管理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政府人力负担和减少资本投入成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提高社会资本的产出效率商业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商业化运营和管理。当前中国各地社保基金实行地方统筹,基金的投资运作水平偏低,这使得社会保险资金收益率较低,而因物价水平上涨升值有限。作为专业的资本运营企业,保险公司有优秀的投资团队和资本运营经验,如果能够参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水平。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保障覆盖范围狭窄,纳入保障体系的要求非常苛刻;目养老保险模式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不适应;运动员养老保险保障程度低,保障功能有限;实际运作时缺乏明确的依据的问题。基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环境,本文提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提高运动员保障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促进政府与市场双赢。因此,应该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动员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伟,蔡春玲.发展体育保险重在产品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4).

[2]张锋.我国运动员保险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院学报,2003(7).

[3]张玲玲,李恒江,陈炼.论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4]朱彦.中国运动员现状:近半数无编制45%退役后失业[N]南京日报,2010-10-20.

[5]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EB/OL].

篇2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111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范围和对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缴费单位)及其职工(雇工),应按本通知的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

二、缴费登记

(一)缴费登记

缴费单位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缴费登记,并及时为其职工办理参保手续。

按规定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而无纳税义务的缴费单位,应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之日起5日内,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缴费登记。

本通知下发前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缴费单位,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30日内,持税务登记证或相关证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社会保险缴费登记手续。

(二)缴费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缴费单位在办理税务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同时,向地方税务部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缴费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手续,并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等相关手续。

缴费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注销登记前,应向地方税务机关清缴其社会保险费(包括利息、滞纳金和罚款)。

三、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

1、缴费单位的缴费基数

缴费单位以本单位本月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缴费单位的缴费基数由地税部门负责核实。无法确定用工人数或工资总额的缴费单位,地税部门可根据《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核定其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缴费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低于本单位已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按本单位已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核定单位缴费基数。一个自然年度内,缴费单位申报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人均低于同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同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60%核定缴费基数;高于同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同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核定缴费基数。

为确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改革的平稳过渡,根据我市实际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过渡期政策。过渡期内,实行行业最低参保率政策。行业最低参保率每年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地税部门测算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公布后执行。

2、职工个人缴费基数

职工个人缴费基数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实。

缴费单位职工个人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新参加工作、重新就业和新建用人单位的职工从进入单位之月起,当年缴费工资按用人单位确定的月工资收入计算。

3、缴费比例

我市缴费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15%,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8%。若有调整,另行通知。

4、缴费单位不及时按职工实际人数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致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无法确定缴费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和个人缴费费额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根据缴费单位的实际职工人数或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情况核定应参保人数、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和应缴费额,缴费单位应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个人应缴费额进行代扣代缴,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名单。

(二)工伤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

1、缴费基数

缴费单位以本单位本月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缴费比例

缴费单位的工伤保险费的缴费比例,按照《乐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乐清市财政局、乐清市卫生局、乐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意见》(乐财社〔2004〕32号)规定的工伤保险行业核准费率执行。

新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按照“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表”中的“行业基准费率”执行;次年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后的费率执行。

四、申报征缴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严格实行申报缴纳制度,缴费单位应当在每月10日前按照有关规定自行计算上月应缴费额,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并对申报事项的真实性负责。

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缴费单位每月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

如缴费单位在上述期限内办理申报确有困难的,应当在每月7日前向地方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报的书面申请,经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可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五、责任追究

缴费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缴费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或未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缴费部分的,市有关部门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篇3

医疗费用异地报销不是梦

【法官解读】

《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由此可以预见,随着《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细则的实施,医疗费用异地不能保险的担心即将成为历史。因为今后这些都是社保和医疗单位的事,看病人只要直接拿着医保卡在所在地看病就成了,哪些是自己支付的,哪些可以报销的,直接就用社保基金结算了。此外,《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短皆可、均能享受

【法官解读】

《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并且,基本养老金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施,目前普遍存在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这一突出问题将获得解决,同时还会极大地提高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彻底解决部分地区曾经出现的农民工退保的现象。

工伤医疗费用用人单位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法官解读】

《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随后再由用人单位偿还;另外,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也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随后再向第三人迫偿。工伤保险医疗费先行垫付制度,从制度设计上真正实现工伤保险制度本应具有的统筹资金、共担风险的功能,使工伤职工尤其是农民工能真正得到工伤保险基金的保障。即使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发生工伤后同样可向社保基金申请工伤治疗费,其工伤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失业人员待遇芝麻开花节节高

【法官解读】

《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个人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但可以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报销的医疗费用也不再打折。当然,失业人员享受此待遇的前提条件是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根据《社会保险法》,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符合以下条件:(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一人缴费夫妻共享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不断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目标迈进。

一、社会保障的内容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现代社会保障包括医疗津贴、疾病津贴、失业津贴、老龄津贴、工伤津贴、家庭津贴、生育津贴、残疾津贴和遗属津贴。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三个部分。

(一)社会保险

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基金,确保社会成员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住房以及各种服务事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

(三)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可称社会救济,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以及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暂时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资金或实物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依然偏低

以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为例,对医疗服务机构投入的不足即是造成医院长期用药养医等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公共卫生福利资源的分配中,80%分配给城市,广大农村仅占20%,正是这种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医疗卫生福利事业公平性的倒退。

(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比如养老保险方面,国企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人口救济的保障归民政部门负责。这就容易形成多头管理,而且造成管理成本的加大和各自为政局面的出现。

(三)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惊人之处在于金额之巨,仅牵涉福禧投资一案的资金就超过30亿元。通过这一案充分显示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现状。这需要一个有力的监督机制来监督整个基金的运行,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

(四)社会保障相关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整体上缺乏统一性,没有形成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优抚安置法等为主体框架的、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保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

力争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提高,首先解决两个政策:一是对有碍扩大覆盖面的现行政策进行调整,比如适当降低弱势群体的参保门槛;二是扩大政策本身的覆盖面,将以前政策没有明确覆盖的人群包括进来,比如非正规就业人群等。重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改革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寻求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类人群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待遇水平的协调与衔接,使政策平稳对接,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作用。尤其要解决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金方面的矛盾。

(二)医疗(生育)保险

进一步完善现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下,建立和健全适应不同人群和多种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为正规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小城镇居民、职工家属、失地农民、农民以及贫困人群等各类不同人群提洪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探索两项保险统一参保,统一管理的推进方式。

(三)失业保险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力争将大多数人群加入到失业保险范围内。全面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扩面重点为建设和工矿企业的职工、农民工,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包括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标准等政策体系为支撑的工伤保险政策、管理标准。扩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新途径,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实现伤残人员回归社会的目标。探索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制度和方法,建立起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和补偿水平调整机制。

(四)工伤保险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扩面重点为建设和工矿企业的职工、农民工,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包括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标准等政策体系为支撑的工伤保险政策、管理标准。扩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新途径,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实现伤残人员回归社会的目标。探索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制度和方法,建立起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和补偿水平调整机制。

(五)社会救助

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单一的收入救助转换成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同时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防止被动给钱。农民工、失地农民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加强对农民工、失地农民的保护。继续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鼓励社会各方面对老年事业的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形成以国家、集体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新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为建立覆盖城乡职工和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覆盖城乡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调整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和《*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都应按时足额缴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20%、职工个人按照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退休时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对已经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满10年但不满15年的人员,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费率由27%调整为33%,其中单位缴费费率由22%调整为25%,个人缴费费率由5%调整为8%。最低缴费基数为参保职工本人档案工资,本人实际工资低于档案工资的,以本人档案工资为准。

(三)调整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根据《*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依法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应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征地参保人员范围内,对同期参保、享受待遇不同的人员养老金标准适时进行调整,所需资金在征地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列支。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备案,所需资金在征地养老人员养老保障基金列支。

征地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前死亡的,其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补贴部分不予返还。

征地参保人员和征地养老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已领取的养老金未超过本人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差额部分一次性返还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补贴部分不予返还。

(四)调整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和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凡与城镇各类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照规定的标准缴费,享受相应待遇。

(五)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根据《*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从去年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将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和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1.建立农村企业和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企业及其农籍职工以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按照6%、职工本人按照2%的费率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满15年的农籍职工,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根据预期的待遇水平确定,待遇水平不低于领取时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线,缴费标准随待遇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整。市和区县按照规定标准对农村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

3.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去年底前年满60周岁、具有本市农业户籍、在本市居住满20年、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按规定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按照规定标准筹集,确保发放。在《*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前,已经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凡超过该办法规定补助标准的,仍按原标准执行。

(六)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按规定领取就业证、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以下简称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和《*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根据《*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本市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9%、职工按照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同时应按照1%的费率缴纳门(急)诊大额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和门(急)诊大额医疗费补助待遇。

参加大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6.3%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参加城镇个人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应当按规定以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6.3%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

调整完善大额医疗费救助政策。去年,将在职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将退休人员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60元。将大额医疗费救助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以后年度大额医疗费救助筹资标准和救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调整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政策。按照退休人员的不同年龄段,分别确定不同的个人账户注资标准。不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全年注资480元,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全年注资600元,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全年注资720元。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标准根据基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

(二)调整完善公务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从去年7月开始,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由单位管理改为全市统一管理,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社会统筹基金。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仍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市和区县分别筹集。筹资标准为市财政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缴费基数的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公务员医疗补助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单独列账,独立核算,统一经办。公务员住院医疗、门诊特殊病医疗和大额医疗费救助补助标准,公务员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补助标准和起付标准均执行《*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

(三)调整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根据《*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用人单位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3.5%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及大额医疗费救助待遇。

(四)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从去年1月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学生儿童、无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和无养老金保障的老年人纳入保障范围。城镇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医疗保险费。对于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重度残疾、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和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不缴费,政府全额补助。参保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待遇。

(五)建立农村企业及农籍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企业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大病统筹医疗保险,企业按照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6.3%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和退休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享受住院、门诊特殊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救助待遇。

(六)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推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费,政府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按照规定享受医疗补助待遇。

三、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失业保险制度

将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市失业保险条例》,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分别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失业后,按照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医疗补助、丧葬补助等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失业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失业保险条例》参加失业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

四、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工伤保险制度

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根据《*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以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初次缴费的,按0.5%、1%、2%的行业基准费率确定缴费费率,以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调整确定基准费率,职工个人不缴费。职工发生工伤后,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伤保险待遇。

五、建立覆盖城乡职工的生育保险制度

将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由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城乡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按照职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之和的0.8%按月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职工享受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

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生育保险制度。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按照《*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参加生育保险,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生育保险待遇。

六、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篇6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将以多种方式转变为产业工人或城市的市民。随着这一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却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广大农民工的基础权益,还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2013年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894万人,同比增长2.4%,农民工成为社会就业当中最主要的群体,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高,而社会保险则成为他们职业选择的一个参考标准,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而日益变得明显。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就业影响进行评估。

社会保险对于所有从业人员而言都比较重要,而不同类型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都会有所差别。农民工由于工作的流动性,因此在社会保险方面面临着关系转移续接,而目前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困难,农民工普遍出现退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就业难得得到保障(郭秀利,2007)。农民工的身份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保险对于这一群体也具有特殊性,他们的作为城市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却并没有改造其农民的身份,他们也需要在农忙时归家务农,而在其余的时间则从事非农的工作。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农民工而言,他们的就业主要选择在城市就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邓微,2008)。以深圳和上海作为例,作为我国吸引农民工比例比较多的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和城市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土地承载能力的饱和,吸纳人口能力的下降使得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有所下降,虽然近年来有针对性的出台一系列的社会保险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并没有突出的影响(华迎放,2008)。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意识相对而言还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而社会保险对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却是十分重要。通常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险是双向效应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大大的促进整个社会保险政策的构建和完善,而另一方面,社会保险降低了市场经济活动中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孙红湘,2009)。

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工数量出现了平衡增长的态势,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民工的总量由2009年的22978万人上升为2013年的26894万人,五年的时间增长了17.04%;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从14533万人上升为16610万人,增长了14.29%;本地农民工从8501万人上升为10284万人,增长了20.97%,增幅明显高于外出农民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目前农民工对于就地就业的观念越来越明显。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总体上而言,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见上表一)。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在2013年分别达到15.7%、28.5%、17.6%、9.1%和6.6%,分别比2009年提高8.1、6.7、5.4、5.2和4.2个百分点,从五年的数据来看,养老保险的提高的比重最多,工伤保险提高的比重次多,生育保险提高的比重相对比较少。同时,工伤保险的比重在所有的五项社会保险类型当中的比例是最高的,说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相对比较危险,因此,工伤保险的投保比例比较高。从不同的地区来看(见上表2),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情况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东部地区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参保比例要高于中西部地区,2012年东部地区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分别达到16.9%、27.3%、19.6%、10%和7.3%;而同期的中西部的比例比较相近,其中中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9.2%、16.4%、10.%、5.3%和3.6%;而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8.3%、17%、11.3%、4.9%和3.2%。从相关的数据来看,东部地区在社会保险的各类指标当中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指标相差将近一倍,这说明东部地区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吸引农民工就业方向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也正说明了东部地区是我国吸收农民工就业最高的区域。从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出发来分析他们所参与的社会保险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从2012年各个行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来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行业的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相对比较低。而从具体的行业来看,不同的行业所侧重参加的社会保险的种类还是有的区别,但是从2012年相关数据来看,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险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其次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投保相对比较低,企业和农民工对此的重视度不够。

三、社会保险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分析

对于农民工就业影响的评估,通常可以从社会保险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针对社会保险当中所包括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指标进行评估,结合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选择我国农民工所处的不同的地区和所从事的行业两个方面对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就业影响进行评估。

1.评估的原则与方法社会保险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都是比较低,近年来有一个上升的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比重相差不大,两者都与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而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来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增长比较快,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增长比较差,但是由于基数不同,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与其他两个地区的总和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社会保险对于不同区域的农民工的就业影响明显不同,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至201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在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的不同差别,对不同区域的农民工的就业影响进行评估。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与水平差异明显,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程度以及参保的种类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2.不同区域的评估社会保险影响个人退休的决策主要由于受到流动性约束的个人,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将个人收入从年轻时期转移到年老时期,这种收入转移所产生产收入效应会诱使农民工更多的消费休闲,从而影响他们的退休决策。而不同的区域的农民工对于社会保险的种类的偏好有所区别,东部地区的农民工主要倾向于供职于提供工伤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的公司,主要由于农民工流动性的特性以及农民工回归愿望的社会性质决定。而中部和西部的农民工的群体主要是由附近周边的农民所组成的,本地的农民工的比重达到85%以上,因此,对于这两个区域的农民工而言,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这个区域农民工的就业影响要大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他们对于转化为城镇职工的意愿强烈,并且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这种实现的路径和费用相对于东部而言都比较容易实现,因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这两个地区的农民工就业影响比较大。生育保险对于农民工就业影响比较小,并且参加生育保险的比重也比较低,尤其在老一代的农民工当中体现更为明显。

3.不同行业的评估从不同行业的评估结果来看,在不同的行业当中,企业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是有所偏好的,而不同的社会保险类型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影响也比较大,则社会保险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责任对于一部分的农民工会缴纳相关的社会保险,而另一部分企业出于效益最大化等方面经济的考虑,不缴纳有关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建筑行业和住宿餐饮业吸收的农民工最多,而其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在六大行业当中处于低的位置,而近年来这两个行业面临着招收农民工的困境,一方面有宏观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保险在起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业的就业选择。另外,不同的行业对于社会保险的种类的选择也会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当然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各个行业对此的重视度都比较高,而农民工对此具有较高的偏好。而其他的社会保险的种类当中,制造业和建筑业提供的医疗保险比较容易吸引农民工就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的养老保险更能吸引农民工就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当中的失业保险对于农民工具有比较强的吸引能力,可以促进农民工的就业,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影响是有所区别的。

四、结论

篇7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1 导言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进城谋取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的社会现象。农民工在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问题,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2 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1]目前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程度却比较低,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发育滞后,其合法利益实际上也难以得到保障和维护。

2.1 工伤保险需要强烈,但参保水平不高

从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上看,吸纳他们最多的是建筑业、采掘业以及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职业风险都较高。可见,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许多省市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为强制保险,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南昌市的调查中发现,无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几乎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有用人单位的农民工中参加工伤保险或有些许工伤医疗补助的仅占20.2%,而有76%的农民工却没有工伤保险,更有甚者竟有3.8%的农民工还根本不知何谓工伤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如此之低,着实令人堪忧。[2]

2.2 医疗保险制度缺陷,导致流动人口就医难

青壮年是农民工队伍的构成主体,尽管如此,生病就医在所难免。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对于农民工来说,作用却不明显。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没有实现更大范围的区域统筹,这与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存在矛盾,加上城镇保险不能和农村保险实现有效对接,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工“退保潮”。[3]此外,医疗保险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异地就诊手续繁琐,很不方便。

2.3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小,且参保中断问题严重

就目前农民工收入而言,农民工还没有具备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养老保险难以在农村推广。一项调查表明,83.2%的农民工不愿意购买目前推行的养老保险,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接受调查的农民工90%以上没有购买养老保险。

在低参保率现象存在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高退保率”现象的存在。在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每天都有农民工“退保”,甚至出现了“退保”人数比办理参保的人数还多的现象,农民工“退保”俨然已成“风潮”。[4]

2.4 失业风险最大,但社会保险程度最低

浙江工商大学40多名学生对浙江杭州、温州等7个城市的农民工进行了普法宣传和问卷调查。在718份样本中有过失业经历的有600人,占了83.57%。[5]可见,失业在农民工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农民工在失业后,大多只能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就借钱或得到亲友的资助,靠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最少。即使靠个人积蓄生活,大部分农民工只能维持不到半年的生活,另外有12.3%的农民工失业后根本没有住处。可见,城市农民工失业后基本处于无保障的状态,其生活境况非常困苦,有的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计。

3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本文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方面,要加快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要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工资水平低等特点,制定规范、合理的社会保障法规,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责任,强制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协同作业,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运作。另一方面,要整体深化配套改革。从根本上解除户籍制度造成的身份差别,最终在法律上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平等参与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权利统一和明确地规定下来。

3.2 建立符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

3.2.1 建立强制性工伤保险制度

首先应强制性地推动工伤保险,保证农民工在受到工伤时可得到相应赔偿,并促使用工单位加强相应的安全保护。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必须坚决贯彻“无过失补偿原则”[6],即农民工自己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完全由企业负担,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根据各行业伤亡事故风险和职业病危害程度的类别,实行不同的费率,费率的高低与事故风险和职业病危害的大小成正比。[7]

3.2.2 实施针对性医疗保险方案

农民工因其流动性较大,可不参加一般医疗保险,日常的医疗开支由个人承担,如果愿意可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应确保该账户能在全国范围内转移。鉴于农民工无法承担高额住院医疗费用的实际,可以选择住院统筹保险作为推进医疗保险的突破口,确定较低的费率,由单位按月缴纳,实行基金统筹,不设立个人账户,住院基本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实行连续缴费时间与医保待遇挂钩。

3.2.3 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为改善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可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建立多层次的缴费基数,允许农民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缴费档次。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还为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之间预留了一个“接口”,为将来实现有效对接奠定了基础。

3.3 推动相关制度进行协调性改革

首先,应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农民工的参保能力。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工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土地市场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效益,又可以增加放弃土地的农民工收入,使进城农民有能力参加各种社会保险。

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制度间的衔接与协调。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4 结论

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问题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等方面的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勇于进行制度创新,采取切实步骤,使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问题真正得到改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J].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2006

[2]石宏伟,张仁传.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和广东模式为例[J].理论探索.2007(1):92-94

[3]陶志勇.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忧思与求解[J].社会保障制度.2005(4):50-58

[4]廖红丰.发达国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借鉴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研究.2006(1):47-55

[5]崔传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J].理论探索.2006(7):34-42

篇8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基金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延政办发[20*]85号)下发以后,我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责成由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财政局、地税局、就业管理局、医保办、企业养老经办中心、机关事业养老办、农村养老办等有关部门,对全县20*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城镇养老保险基金、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20*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两个确保”政策,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不断扩大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基金征缴与监管,全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一)养老保险基金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20*年,全县应参保2284人,实际参保2284人,参保率达100%。征缴保险基金765.11万元,收入户利息收入48.95万元,支出户利息收入0.*万元,共支出126.82万元。截止20*年6月30日,基金存储309.*万元,其中支出户存储2.45万元,收入户存储3*.6万元。

2、机关养老保险基金。20*年,全县参保1253人,其中合同制干部223人,合同制工人875人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职职工131人,离退休人员24人。应收保险基金266.53万元,实际收缴276.*万元,利息收入7.31万元,异地转移收入1.99万元。共支出40.11万元,其中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9.97万元,异地转移支出0.096万元,退保0.*4万元。经查,20*年底,全县机关养老保险基金结存1445.58万元,其中财政专户1300.31万元,基金收入户91.27万元,购买国债54万元。截止20*年6月30日,基金结存1640.19万元,其中财政专户1516.52万元,基金收入户89.93万元,支出户14.74万元,购买国债19万元。

3、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全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3346人

,共收缴保险费6.56万元,收缴工作已于2000年停止。截止20*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3.33万元,利息收入0.23万元,共有10人领保,领保金额为451.56元;有12人退保,退保金额4712.54元。经查,现存储基金93.*万元,其中财政专户存款92.64万元,支出户存款0.44万元。

(二)医疗保险基金

20*年,全县医疗保障应参保人数为8593人,实际参保人数为78*人

,参保率达91%。共征缴医疗保险基金780.62万元,其中个人帐户缴纳191.89万元,统筹基金缴纳474.52万元,大病互助基金缴纳114.21万元。支出医疗保险基金499.94万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232.76万元,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支出213.12万元,大病互助基金支出54.*万元。20*年结余基金280.68万元,利息收入6.73万元,累计结余基金996.9万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全县医疗保险基金存储1533.25万元,其中收入户存款116.78万元,支出户存款45.54万元,财政专户存款1370.93万元。

(三)工伤保险基金

我县工伤保险启动于20*年。全县工伤保险应保人数1934人,实际参保人数19*人,参保率达98%。实际缴费基数1711.8万元。20*年,应收缴工伤保险基金10万元,实际收缴1.38万元,利息收入55元,累计结余1.46万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共存储工伤保险基金2.9万元。

(四)生育保险基金

我县生育保险启动于20*年。全县生育保险应保人数5*1人,实际缴费基数4849.2万元。20*年,应收缴生育保险基金17万元,实际收缴20万元,利息收入426元,共支出11.09万元,累计结余18.8万元,其中当年结余8.91万元。截止20*年6月30日,共存储生育保险基金13.9万元。

(五)失业保险基金

20*年,全县共有企事业参保单位265个,参保人数6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5.81万元,支出户利息收入85.1元,全年未支出。20*年,全县共有企事业参保单位265个,参保人数60*人,已征缴失业保险费24.69万元,支出户利息收入139元。今年1—10月份,共发放失业保险金19.4万元,医疗补助8950.5元,购买支票20元。截止20*年6月30日,支出户共存款3.6万元。

(六)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基金

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任务738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688万元,失业保险费50万元,实际征收入库社会保险基金8*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5%。20*年,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任务97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897万元,失业保险费73万元。今年1—10月份,已完成征收任务539.44万元,占计划任务的55.6%。

二、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一)强化工作措施,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应保尽保,全面保障”的原则,全面落实“两个确保”政策,切实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

在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参保成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盲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多种形式就业人员、复杂劳动关系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办法,认真研究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险问题,不断将各类企业和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全面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养老保险重点向个体私营企业、自由职业者及其他企业临时用工扩展覆盖;失业保险向机关事业单位扩面;医疗保险重点向灵活就业人员扩展;工伤、生育保险向高危特种行业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覆盖。通过扩面覆盖,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实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有效地保障了职工在退休、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权益,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了社会“安全网”和经济“减震器”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为断保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

(二)加强基金征管,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平稳运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与管理,是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的有效举措

。为此,我们根据省、市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与管理,增强各项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积极推进参保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县财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险资金的投入,足额预算党政事业单位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费,确保基金足额收缴。地税部门和各基金管理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征收工作,确保年度征缴任务的顺利完成。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加大缴费基数稽核力度,依法实施征缴,做到了应缴尽缴。同时,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力度,坚持把企业申报与稽查、稽核有机结合起来,制止和杜绝了虚报、漏报、瞒报、少报现象。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按照“六统一”的原则,全面推行各项社会保险社会化发放制度,积极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建立就医流程和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医、患、保三方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配套制度,确保了医疗保险的规范化运行。积极推行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制度,把企业离休职工养老保险标准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标准同步提高,基本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目标。建立健全了工伤、生育基金规范运行制度,实行专款专用,规范化操作,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监察、审计、财政、地税、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在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安监局将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与安全生产责任同落实、同考核。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网络。为了满足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县上成立了就业管理局、公疗办、劳动保障事务所、机关事业统筹办,配备了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社会保障队伍建设。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基本保障。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了经常检查与突击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对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企业,严肃查处,限期整改落实。审计部门将机关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基金缴纳列为单位财务审计和单位领导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不参加社会保险出现相关费用的,严肃处理。

四、存在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难度大,一些企业借口改制而拖欠保险费。

篇9

一、生命健康权与保险制度

“生命健康权”源于《民法通则》,其第98条表述为: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国外经常翻译为“"right to life and health”或“rights to life, to health”,笔者把生命健康权定义为:自然享有的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理机能完善为内容的基本人权,是自然人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性权利。保险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方法,保险制度是以保险为核心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发达国家生命健康权保险制度

1.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负伤、致残或致死,而从获得经济帮助、社会服务权利的一种保险制度。诞生于德国,目前形成两种主要的制度类型:(1)雇主责任保险。它是指受伤害的工人或遗属直接向雇主要求索赔,雇主直接向他们支付保险待遇,如德国;在另一些国家是由雇主个人行使,如美国;(2)社会责任保险。国际上社会责任保险有三种类型:一是工伤保险独立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二是工伤保险形式上独立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法国;三是工伤保险含括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之中,如英国。

2.医疗保险制度。1883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医疗保险法》,成为医疗保险诞生的标志。医疗保险制度分为三种模式:(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它是一种由政府主办的医疗保险,通过税收或财政拨款筹集资金,对本国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其代表是英国。(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在全社会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基金使用统筹共济,基金转移到最需要的低收入者和身体失去健康者,其代表是德国。(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由商业保险公司、社团或其他私人组织举办,按市场化原则运营,参保人自愿购买商业保险模式。该模式以美国最为典型。

3.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通过政府立法强制实施的由社会为劳动者在年老时提供物质保障的制度。起源于法国,其运行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即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统包型和统帐结合型,目前国外主要采用前三种。(1)社会保险型。它坚持“援助自助者”原则,强调个人养老责任,崇尚个人养老保障为主、国家予以适当资助。这一模式是最为普通的模式,如德国、日本、美国。(2)全民福利型。全民福利型养老保险模式,实施范围较大,覆盖面广,施行全民皆保险,基金源于税收,由国家和雇主分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典型国家有英国、瑞典、加拿大等。(3)强制储蓄型。它主要强调个人自我保障的责任,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和个人帐户储蓄积累基金而提供养老金,典型代表是新加坡。

4.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比利时。在国外有三种典型的模式:(1)“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型。它是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衔接,保障全面。如德国的失业保险已涵盖了几乎所有就业人口,并对失业者进行后续救济,保护其生命健康。(2)“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型。该模式把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相结合,覆盖面较广,给付标准较低,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该制度以美国最为典型。(3)“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型。这种模式以援助为最大特点,费用由雇主、工人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其对象既有特殊困难的伤病失业者,亦有老年失业者和女性孕期失业者;基金来自国家财政,以加拿大最为典型。

三、对我国公民生命健康权制度的启示

1.立法先行,逐步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如上分析,德国、日本、美国及英国,其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都从社会保险立法开始。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已探索了20多年,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化程度较低,尚不能给国家解决社会保障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支持。”对于弱势群体更是处于缺位的状态,现有的保险制度急待完善,因此,根据当前需要逐步完善《工伤保险条例》,制定《医疗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加快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当务之急。

2.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实行多元筹资体制。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如果一味的追求建立社会责任工伤保险、国家医疗保险、全民福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型失业保险几种保险模式,必将加重经济建设的负担。因此,参考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经验,在我国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个人积累为主,政府补助和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险分配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预算机制和监督机制,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建立社会保险支出的合理增长机制,把工资化指数转为价格指数,积极调整社保支出比例结构,合理控制社会保障支出。

篇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第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在实施“民生工程”工作中,要具体把握好以下六项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实施原则;二是执行上级要求原则;三是分级落实责任原则;四是群众直接受益原则;五是项目动态管理原则;六是当年即能实施原则。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任务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00人、城镇就业率9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3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购买公益性岗位288个、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3800人、创业培训420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00人、其他培训170人、小额贷款发放450万元、劳动合同签订率9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945元/年。

2、养老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4871人(其中:缴费人数4365人,参保率107%,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02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12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447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1372万元,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60%,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1066元/人·月。

3、医疗保障工作:(1)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77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4%);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5704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2211人。(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46人。

四、工作措施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继续把新增就业和提高就业率、控制失业率纳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就业目标责任制。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城市产业、中小企业、个私民营经济、非正规就业组织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

2、实施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提升培训就业。近年来我区在开发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被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人的缺乏这一难题所困扰,这一难题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据调查显示,在进区企业所招收的员工中,下岗职工、进城务工农民和新增长的劳动力所占比率达到了80%以上,他们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不具备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这种状况也是于我区作为的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的要求所相去甚远的。我区把失地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做为工作重点来抓,同时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采取“订单培训”办法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圆满完成市里下达我区培训任务。做好技能人才培训与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切实保证“民生工程”中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迅速改变我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匮乏的局面,为我区作为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培训充足的各类人才。

3、以“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援助安置就业。就业援助重点对象为:“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下岗失业人员、夫妻双失业双下岗人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重新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做到随时发生即时解决;二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发展社区就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开发一批社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有一人上岗;三是切实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四是帮助搭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今年要在我区大中专院校全面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改善就业服务条件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青年见习和创业见习工作,努力提高我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

4、全面推进政策落实,着力扶持就业。一是按规定落实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及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二是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商贸型、服务型企业、小型加工型企业,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同时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和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三是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增强他们就业的积极性。四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今年公共就业服务重点抓好“再就业援助月”、“春季系列招聘洽谈”、“春风行动及送岗下乡”、“民用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项活动。加快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推行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险动态实名制管理,为他们提供个、贴心服务、人本服务和“一对一”的帮扶,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启动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网络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

5、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全面提高合同签订率。

建立经济开发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依据《市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办法》,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规范和指导,针对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用工特点,制定规范、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范本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用,强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情况的动态管理。继续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公有制企业、国有重组改制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和农民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今年的重点监察内容,在实施劳动用工年检时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确保今年签订率达94%以上。

6、进一步促进金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

根据《关于市各县区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及上线工作安排的通知》人社字号的文件要求,我处重点抓金保工程信息系统上线工作,通过缩短工作周期,加快工作效率,确保了金保工程数据全面整理完成。本部门充分认识金保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克服畏难情绪,化压力为动力,杜绝形式主义,发挥核心工作的作用,加大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加快联网数据上报工作。

7、上门服务、走进社区办医保,推动了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

针对我区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的现状,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办医保,我处走进社区、工厂、学校、农村,上门登记办理。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几乎所有的参保人员都是上门办理的,在办理居民医保的过程中,区社保处领导带领医保办的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公休日,只要居民需要办医保,都能及时深入到社区第一线,经常拖班加点,工作起来没有怨言。经过区医保办的努力,实现全区参保总数达七千余人,为全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一是按省出台的《省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农民工和高危行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二是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完成市里下达我区工伤保险参保2500人的任务。三是着力抓紧工业园区及城市餐饮、旅游、服务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四是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构建工伤保险体系。同时,逐步提高工伤保险社会化程度,完善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增强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五、工作制度。

1、工作小组会议制度。(1)各工作小组会议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主要是小结全区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2)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调度总结全区“民生工程”月度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部署安排下月工作。

2、项目推进责任制度。各工作小组根据所承担的责任目标,制定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做到项目推进的工作要求、时间进度、责任人员三落实。

3、统计报表制度。各工作小组根据所承担的目标任务,指定专人负责“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统计工作,每月的2月日前向综合办公室上报上个月全区“民生工程”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和工作总结。

4、定期通报制度。及时传达民生工程有关政策,综合办公室按月对“民生工程”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项目标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5、督促检查制度。局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工作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各处室开展督查,必要时召开工作现场会,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六、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