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1.1个性化教学内涵。个性化教学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个性潜能优势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提倡教育特色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化、和谐化和创造性。大学个性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大学的个性教学是利用搞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使得每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特长,促进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1.2个性化教学理论分析。个性化教学基于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课堂教学不死整体划一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智力、性格等都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现有水平”、“潜在水平”两种水平,潜在水平被称为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教育只有建立在充分研究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是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美国哈弗大学的“零点项目”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对个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个性化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启示作用体现在:坚持“成功”教育,确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2.个性化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的教育在个性化方面比较欠缺,在教育体制、办学特色、院校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缺乏个性和创新,高校的教育中常常出现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的现象。高校教育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的教育理念偏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和评级机制落后。
2.1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教育理念过于偏置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教育理念是支撑教育机构运行的核心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和教育时间的深层价值观。我国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重权威、重传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泯灭学生的个性。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的模式,教学方法以老师灌输为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采用期末考核的形式,不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2.2推进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确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育强调尊重个体,正确对待个性的差异,鼓励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确立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质量关。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体系。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行强调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将教学转变为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将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引进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方面检测教学的成果。
3.高校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高校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采用分层激励、差异化发展,应用更多元切入实施个性化教学。首先通过摸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A级别的学生以及基本掌握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必在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基础学习,需要为A级别同学专门制定“基于专题的学习策略”,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A级别学生的基于专题的教学案例为:以“北京文化”为主题,选用PPT、FLASH、WORD、FrontPage任何一种,内容可以涉及:北京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胡同文化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针对B和C级别的同学专门制定了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B和C级别的同学任务设计注重梯度性,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循序渐进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几个课时的逐渐弥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多元化的切入点实施个性化教学,不断改变教学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使用心得,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一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转变一味灌输的模式,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的成功应用,为高校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王妤姝 单位:四川学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欢歌.个性化教学案例研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高校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是研究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解决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纠纷,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以原理、思想等理论知识为主,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抽象的思想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灌输思想政治理论,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借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合适的教学案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前,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选择案例应坚持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恰当选用案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有关依法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孙志刚事件”,让学生思考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分析苏泊尔公司的成立和发展的事例,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水平适当地进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汶川地震后建立地震博物馆的案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该事件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合理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要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前,教师要根据案例的主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民主政治时,教师可以给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概括出平等原则、多数原则、选举原则、少数原则等理念,以提高学生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小结
总之,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旭辉,王华.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
[2]张辉华,蔡锐.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2(Z4).
篇3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声乐专业 重唱课程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记录和叙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的难点、重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还包括对整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教学案例记叙的不仅仅是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记录伴随教学行为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矛盾、产生的想法、解决困难和困惑而产生的思路和对策等。
研究高校音乐教学声乐专业教学案例,可以帮助音乐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正确地认识声乐教育在整个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声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本文选取了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
2 重唱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重唱是声乐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唱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个人声发出的歌唱旋律叠加起来,并对叠加进行深入发展的一种声乐体裁,叠加的法则一般要遵从多声思维的法则。重唱在声乐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声的技巧,使得声乐更加立体化。
在重唱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了解重唱的组成,掌握重唱中各声部的特征。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将重唱灵活运用在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这就要求在声乐课上,要提高对学生嗓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运用能力。
在重唱课程上,笔者安排学生从简单的曲目开始练习重唱。在练习一段时间简单的重唱之后,可以给学生加入一些当前流行组合的重唱曲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在重唱训练中,要着重加强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包括声音的节奏、音色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想象画面,甚至要求学生根据曲目表达的情景来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形体动作。课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曲目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怎样去分析作品、怎样进行人物塑造,还要去训练多种形式的重唱和舞台实践。此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练习重唱中的声部平衡,培养学生控制好声音和音色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声音和其他声部之间的音准关系,那么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也会提高。
通过重唱课程的教学案例研究,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与诸位教师分享:(1)教师应当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实践,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与演唱结合起来。舞蹈与演唱的结合可以达到歌和舞相互渗透的作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氛围。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舞蹈方面的气质、风度、形体、表情等给予指导,这样的教法也比较生动。(3)在进行重唱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专业音乐学校对声乐系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声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学生互助协作的演唱形式,更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
3 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
声乐是一种和美有关的艺术,她表现美,创造美,让观众感受美。声乐能把人的歌喉、音乐、语言、文学融合为一个整体,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能从声乐中获得美的愉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11页)也不可忽视。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用心挖掘声乐的美,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给学生用来练习的曲目时,也不能只注重呼吸、发声等技术训练,应该选择能让学生在旋律流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选择曲目时也要注意该曲目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在最后的个别训练辅导备课环节,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个性,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保护学生的个性特色。
课堂教学以教师范唱为开端。教师先准确、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时候必须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样板,也使得学生通过聆听获得艺术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所以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将范唱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范唱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歌曲加以介绍,包括歌曲的创造背景、表现手法、风格等等,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来的学生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以审美为基础,不断地琢磨、理解、记忆。在练习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从易到难。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慢慢进入带词练习,最后再到完整练习。
学生达到流畅演唱之后,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去整体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领会歌曲的内涵,感悟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抒发自己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创新演唱,对模仿演唱做一个提升,从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从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声乐课上教师应当通过运用范唱、艺术处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饱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 总结
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记录、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都是声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关课程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笔者课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课题编号: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26-127.
[2] 吴晓.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1.4:85-86.
[3] 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116-118.
篇4
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综合性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投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我国的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他们从小受到民族风俗习惯的熏陶和影响,保持了一些浓厚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格和人格品质特征;他们从小受到宗教的浸润,严格恪守着一些民族禁忌戒律,具有明显的宗教信仰特征。因此,民族高校必须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业、生活、语言、认知、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民族高校的《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案例教学也应如此。近年来,在民族高校承担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原理》课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理论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的境界。但是在民族高校《原理》课进行案例教学毕竟是一种全新尝试,由于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对民族高校案例教学特殊性研究不够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上,一些教师机械地套用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做法,致使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既与一般普通高校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案例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上。本文拟就民族高校《原理》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应体现的教学原则
基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考虑,《原理》课实施案例教学应体现以下教学原则:
1.主导作用原则
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发挥组织、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民族高校。目前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的理解存在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是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套用传统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忽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案例教学效果难以发挥出来。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层面的主导作用。在《原理》课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导演、教练、催化剂等角色。具体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案例教学前,作为导演,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案例显现方式、板书、课堂讨论计划与题目、结束语等环节,尤其是课堂讨论计划,如开场白、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小结以及时间分配等细节工作应周密安排。作为教练,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给予方向性指导;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应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通过一个又一个提问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去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逐步达到教学目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观点进行精彩点评,指出学生讨论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2.主体作用原则
主体作用原则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学习和行动的主人。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集启发式、互动式于一体的教学范式,要求学生在案例教学全过程都应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案例学习主体,扮演着演员、运动员、合作伙伴等角色。案例教学前,作为演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启迪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研究案例,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组或班级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合作伙伴,学生还应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完善本组的方案。案例教学后,学生应总结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学习经验与不足,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规范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适度性原则
目前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多、理论性强、课时少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新编《原理》课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课时少。由“05方案”与“98方案”课程体系比较表可知:与“98方案”课程体系相比,《原理》课综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并吸收了科学社会主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增加一倍多;《原理》课教材力求既突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三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阐述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原理》课中的每个原理都是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都是由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构成,都是从经典著作引导出来的,因而具有很深的学理性;《原理》课内容增加一倍多,理论性增强,但学时却由94个学时减少到48学时。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讲,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加之长期接受讲授教学训练,缺乏案例教学文化的熏陶和技能训练。因此,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必须坚持适度性原则。一是案例教学课时分配要适当。民族高校《原理》课应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90%的课时用于理论教学,10%的课时用于案例教学。二是教学案例数量宜精不宜多。
二、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案例法的案例选用原则
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在选编案例时除遵循普通高校《原理》课案例选用的典型性、思想性、整体性、时代性等原则外,还应突出以下原则:
1.贴近性原则
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案例选择应从三个方面体现贴近性原则:一是要贴近民族学生实际、贴近民族学生生活、贴近民族学生思想。二是要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三是要挖掘民族高校丰富的校史资源。民族高校大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新生入校时校方都会将介绍本校的发展历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史上的杰出校友、学者名流和重大事例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为学生所熟知。如能用这样的案例来阐释相关的原理,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有利于对民族大学生加强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祖国观教育,让他们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篇5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34-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下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入职就业的必备技术,特别是民航相关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际技能经验的传授。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出现的这一教学弊端,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中加强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双重结合。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问题
1、多媒体设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信息量过大
如今的高校在教学中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课程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编写成视频课件,然后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这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既能体验到有趣的教学课程,还能接受大量关于计算机实体操作的相关知识[1]。
然而,即便是多媒体这种新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多媒体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节课的内容信息量较大,而且教师的讲课速度较快。这种教学模式即便学生拥有再好的课堂记忆力,也无法将课堂内容全部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十分有限。
2、计算机的技能操作十分匮乏
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教学丰富,技能教学匮乏的状态。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技能发展的社会,今后高校大学生毕业入职,企业看重的必然是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理论技能,然而,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只限于理论知识,计算机的实体操作技能存在明显的缺乏和不熟练现象,如此一来,大学生很难顺利就业。简言之,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的缺少,会大大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度。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实施优势
1、案例教学有助于网络化多种教学策略的开展
在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具体讲解,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问题的解决策略,减少学生在模拟训练中的困难程度,帮助学生将教师教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汇贯通。其次,案例教学在网络化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利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双面提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例如将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因为产生式教学策略需要学生针对教课内容自主的安排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策略需要学习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个人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而且一旦学生对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会让学生产生认知错误[2]。而替代式策略则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替代式的教学策略,很大程度的弥补了产生式教学策略的不足,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这两种教学策略结合在一起,能显著的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理解能力。
2、案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之前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缺乏,教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而学生对教师长篇大论式的讲述严重缺乏听课兴趣,甚至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偷偷的玩手机,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然而,案例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时刻的掌控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能让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备课。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能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对彼此之间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3]。这样不仅能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切实的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
3、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加强
高校计算机课程加入案例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双重提升。教师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并且通过经典案例的现场模拟,学生能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有一个大体的熟知,最后,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技能方面的实践掌握,所以,案例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理论知识有余,技能知识不足的现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实验研究可以看出,如今高校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的现象。教师引用案例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不足,能够实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高,这也有助于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 玲.探索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3):172-172.
篇6
1.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性质的客观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高校生的必修课。其授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方法、观点和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坚持党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路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束缚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因此,势必要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现状,比如教学案例法。通过引进案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讨论和思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探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概念有效性地消化和吸收。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性质的有效选择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完全类似于做思想工作,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既受社会经验的影响,也有自身选择和设定的部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结合,也是学生意志和社会意志的综合体。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方案,很难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特殊要求。因此,有声有色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该课程内容和性质而做出的有效性选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政治思想基础理论等知识,引导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并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自身的政治和道德水准中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达到汲取教学的真正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也是学生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分析、讨论再到教学评价等都需要发挥学生的选择性、参与性和自主性,从而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
2.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本质需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使用案例,根据具体的政治思想基本原理和概念来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并解决切实可行的问题,符合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上,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2.3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最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之一。所谓的“实践性”并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而是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境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案例所述的具体情境中,同时,促进他们去探索和理解新时代的思想道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和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原始目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3.1协调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再单纯的“传道以授业”,而是在发挥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作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从一位“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3.2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是系统化的理论,通过学习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即要系统化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对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可以案例教学前引导性的开展小段时间的传统教学,或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着传统教学,类似的方案可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而定。
4小结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202-02
作者简介:曹咏平(1976-),女,湖南湘潭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媒体制作。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为社会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服务的。基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应当以技术训练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根据这个原则,护理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都应当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学习以“够用”为原则;在软件学习方面,由于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这门课程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 Vista等)使用方法。在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就业岗位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应用软件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的教学应当采用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教学法,根据各个专业的就业需求确定不同的案例类别,并选取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 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已有较多医院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与护理有关的行政和事务上的管理,并有效地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的作用,提高了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据调查,Office系统办公软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Word文字处理系统实现护理文书的制作
通过对多家医院的走访调查,得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用Word文字处理系统制作护理文书,如护理工作计划、手术期管理制度、患者发生输血反映的应急预案、各种重点药物分布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评比表等。护理文书的制作在护理工作评比中通常占据了50%以上。因此,在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应当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作为应用软件教学的重点之一,根据护理文书制作的要求,又应当将文档编辑与排版、表格制作与图文混排作为Word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应当选择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教学案例(案例素材可以从医院收集,如制作护理工作计划、手术期护理流程、患者发生输血反映的应急预案、各种重点药物分布表等)进行Word文字处理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制作护理文书的流程与方法。
1.2 Excel电子表格处理系统实现护理工作表格的建立和数据的处理
Excel电子表格因其强大的数据存储及处理功能,已在护理部管理层面有关护理人员信息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护理质量评分和统计、住院病人信息的管理、护士长夜查房记录统计分析等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通过进一步建立医院统一的护理报表,配合互联网的应用,可大大提高病房管理的效率,减少护士及护士长非护理时间的占用,促进护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下面分别以护理人员信息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护理质量检查评定为例进行说明。
1.2.1 用Excel 电子表格实现护理人员信息管理
护理部可根据需掌握的护士情况建立“护理人员一览表”,内容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学历、毕业学校、工作时间、岗位等,按栏目信息分别输入护理人员资料,由每个科室每月上报或出现人员信息变动时及时上报,以达到护理人员信息及时更新的目的。在“护理人员一览表”中,可以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其中的数字及文本信息进行排序、分类和汇总,如可以完成按年龄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按进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等;可以分类汇总各种护理人员的人数;可以通过筛选职称栏,汇总护理师的人数;可以通过筛选学历栏,汇总专科以上人员的人数等,并可按照需要进行打印或派生其他表格。该表格在变更或修改人员资料时,系统会自动更新,得到新的统计数字。这样可以使护理人员信息的管理变得方便而灵活。要实现护理人员信息的管理,必须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建立、表格的格式设置和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操作,因此,应当将Excel电子表格的建立、表格的格式设置和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作为学习的重点,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可以使用“护理人员一览表” 作为Excel电子表格教学案例(案例素材可以从医院收集)进行教学。
1.2.2 用Excel 电子表格实现护理工作量统计
使用Excel进行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快捷、方便、准确。护理部可根据需统计的数据设计“护理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可包括病员总数、新入、出院、转科、手术、一级、病危、病重、输液、输血等,由科室指定专人每日按要求进行填写,每月底汇总数据后并上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对数据进行整理后上报护理部。要实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必须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计算操作,重点掌握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求最大值函数(MAX)、求最小值函数(MIN)、条件判断函数IF等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可以使用“护理工作量统计表” 作为Excel电子表格教学案例(案例素材可以从医院收集)进行教学。
1.2.3 用Excel 电子表格实现护理质量检查评定
医院可以采用Excel 电子表格进行各月或各年的护理质量评分的统计分析。例如,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后,护理部把各科的护理质量评分输入“月护理质量”工作簿,建立每科(包括护理部) 相应的工作表,分别录入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如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急救物品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等,然后对各科各项护理质量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出各科的月得分、全院各项护理质量的平均分,并制出各科室间的护理质量分析图(点线图) 、各科护理质量与上月比较图(柱状图) 、全院护理质量发展趋势图(点线图) ,作为全院信息简报的一部分予以公布。
表1是某医院使用Excel制作的2008年、2009年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比,表中录入数据后使用Excel的求和函数计算出各项分数的合计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数据的其他统计和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
由此可见,要实现护理质量评分的统计分析,除了要掌握建立与编辑电子表格的方法外,还要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计算操作以及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等操作,要学会制作各种不同形式的图表,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从而得到护理质量评定的成绩。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可以使用医院“月度护理质量评比”或“年度护理质量评比”作为Excel电子表格教学案例(案例素材可以从医院收集)进行教学。
2 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案例的选择
综上所述,针对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可以确定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而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学习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的学习为基础。案例教学的素材可以从医院收集,例如:使用Word制作护理工作计划、手术期护理流程、患者发生输血反映的应急预案、各种重点药物分布等等护理文书;使用Excel制作护理人员一览表、护理工作量统计表、月度护理质量评比表、年度护理质量评比表,并对表格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等等。使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将对学生能力的整体培养、拓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有兴趣。
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计算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适当了解一些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还应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医院护理应用资料,获取最新知识,了解新业务、新技术,扩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承担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传授知识时给学生作更为切题、直观的讲解与辅导。
参考文献:
\[1\] 何萍,李红.Excel2000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3(1) .
\[2\] 胡君娥,陈红宇,王虹.Excel软件在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0).
篇8
[关键词]地方转型高校;应用技能;案例教学
一、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目前学界对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界定尚有争议,因此,为实现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厘清上述争议。
(一)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地方转型高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职业型,二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应用技术型,三是较多强调学科(学术)训练的行业特色型即应用学术型。[1]这三种类型主要区分在于对学科的认识上,第一种类型不强调学科,而是强调技能训练的职业教育;第二种类型是以学科为基础、应用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种类型是以学科(学术)为导向,强调理论学习及其应用的深度教育。根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参考湖南文理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怀化学院、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几所湖南省地方本科高校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地方转型高校的法学本科教育应属于第二种类型,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其培养目标应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职业需求,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主。
(二)应用技能培养是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
关于什么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学界的界定大同小异。有的学者认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2]有的学者认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具有分析动手的能力。[3]上述观点基本认同,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在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达到法律实务工作的要求。从上述几所湖南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可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法律强调常人的理性,强调实践的理性。”[4]1这就要求地方转型高校在法学本科教育过程中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和职业的要求。否则即使能够进入相关法律职业,这样入职者的法律业务素质也是较低的,无形中会降低法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5]61因此,应用技能培养是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核心,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改革中,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专业方向、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应用技能的培养为重点。[6]208
二、地方转型高校法科生应用技能培养面临的困境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在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中法学本科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应用技能培养模式,导致法科生就业率低下,传统案例教学并未发挥其内在功能。
(一)法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下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机构和层次过多,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至少有490所,所培养出来的法科生人数迅速扩张,但法科生质量不高,应用技能较差,就业率低下。而且法学教育有研究化倾向,但许多学生却依然选择实务部门就业。中国科教评价网的2016法学专业大学排名显示,法学专业连续6年名列教育部公布的15个最难就业的专业名单中。[7]在麦克斯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法学专业连续三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成为十大专业中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从法律实务部门的反馈来看,法律实务部门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新进的法科毕业生进行应用技能的强化培训,这些技能原本可以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就应已经培养好,从而削弱了高等法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5]62
(二)传统案例教学效果不佳
在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中案例教学被人推崇有加,“哈佛商学院在全美乃至全球执斯学牛耳,多少系受此法之赐”。[8]25案例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被认为是“推进专业学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最近有学者提出在十六门法学核心课程之外开设单独的案例教学课程,因为“现有的案例教学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案例援引层面,致使案例教学蕴藏的内在功能未能真正得以全部展现。”[9]165传统案例教学的效果不理想,陷入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意愿不积极,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案例的适切性低等困境。出现这种局面,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教师科研至上文化,学生“应试学习”惯习,知识至上的教学价值观,案例中民族文化虚化。[10]165一些地方转型高校目前正在激励教师改革法学本科教育的讲授型模式,但还只在少数一些法学专业课程中尝试采取案例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未现。
三、基于案例教学改革的地方转型高校法科生应用技能培养对策
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需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可引入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项目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特别是要对法学专业课程中传统的案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法科生的应用技能。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并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关系。案例教学就是将这两方面接触点和相互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种绝佳方式。[11]
(一)案例教学改革是培养应用技能的有效路径
首先,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案例教学也是以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的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实务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标。[12]47《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中强调“以案例分析、法律方法检验考生在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等方面的法治实践水平。”可见,案例教学的目标与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实现地方转型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在于应用性课程建设,案例教学是应用性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法学教育手段与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价值来引导案例教学,把案例教学作为连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桥梁。”[9]165可以说成功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应用技能的有效路径。一方面,案例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用文字描述实际问题,搜集和整理真实案件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案例,这就是一种学校教材,案例教学正是连接学校教材与社会生活的纽带。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把案例中的间接经验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实践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实践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法律实践的应用技能并进而形成自身的直接经验。应该说,法学教育界已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些法学课程教学将案例教学与法学原则、法律制度相结合。如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邵阳学院等一些法律院校专门开设典型案例评析课程或民法、刑法、诉讼法、商经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案例与实务课程。又如湖南师范大学于2016年起分两个学期设置了民事诉讼实务、合同起草和审查、法律礼仪与职业规范、谈判与调解等四门法律实务课程。但目前我国传统的案例教学采取的方式不当,效果不佳,需进行改革。而进行成功高效的案例教学,既需要重构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文化,还需要矫正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
(二)改革传统案例教学的策略
1.重构本土化的案例教学理念与文化“案例教学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13]因此,为了激发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观念,重构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文化。[9]167
(1)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理念
首先,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观。教师应善于运用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受外部压力下的被迫学习转变为源于内部需求的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与合作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法律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其次,确立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强调人、社会或知识某一方面的价值,而是整合“人的价值、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并达到互动平衡。具体来说,在追求人的价值过程中,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改造社会、引领社会进步的专业素质,并具有“国家责任”和“全球视野”。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能力,并具有社会适应性。在追求知识价值的过程中,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高度契合知识生产方式的应用情境,跨学科、问题导向的特征与专业学位的应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规定性。[14]
(2)建构本土化的案例课程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我们应该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文明成果,但也要在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把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防止中华民族文化被淹没在外来文化的洪流中。教育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因素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仍然是形成公民群体和民族认同。国家课程仍然倾向于强调民族语言和文化”。[15]200因此,在案例教学中,首选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因为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高效的指导作用,而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案例教学本土化的丰富教育资源。例如“经世致用”“罕譬而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传统文化中的教学观念,如果我们善于提炼并运用,就会成为案例教学文化的发展点与结合点。在案例教学中,应克服只关注案例的工具性意义而忽略案例文化价值的倾向;应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如系统思维、普遍联系思维等融入到案例教学中,以克服西方案例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行分离的倾向。[10]168总之,案例教学改革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本土化案例课程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有效的教学对话,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凸显案例教学的生命力。
2.矫正传统案例教学方式在重构本土化的案例课程文化基础上,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积极运用案例教学,选择典型案例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1)遴选典型的本土化案例
第一,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案例的精心选择,这是法学教育界公认的。“掌握法学原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包含着这些原理的经典案例。”[16]64美国案例教学的成功与选择案例的经典程度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由点到面、由外及内逐次展开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运用生动的案例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案例进行积极思维的习惯,从而避免知识传授性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法律原则或规则的理解来源于案例这个“源”与“木”。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学生就不能正确地、深入地理解相应的法律原则或规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与所选用的教学案例也直接相关。因此,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第二,选取典型案例的要求。首先,应尽量避免过难过偏以及过于综合。过难过偏则失去案例的经典性,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综合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多,不利于集中解决案例中的焦点问题。其次,应当具有争论性。若案例的结果一目了然,则会影响学生讨论案例的积极性。再次,应根据本土化的案例课程文化尽量选取最新的中国司法案例。学生对于具体的案例,尤其是最新的中国案例比较感兴趣。目前各门法学专业课程案例教程中编写的案例过时、缺乏经典性、分析不够透彻,而任课教师浏览选择的案例是零散的、杂乱的、有限的,很难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12]50因而,急需理想的案例教材,即全面系统梳理经典案例并将其有机整合到相关课程及其知识体系中。当然这种理想的教材并非一蹴而就,目前可由有关教育部门或者法学教育研究会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同一门法学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组建案例库,并能保持随时更新,等条件成熟时编纂成书。
(2)避免案例教学课程单一化
篇9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 卞克文,广西工商职业学院公共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103-0003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为了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探索,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有助于提高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下面,结合笔者的具体做法,试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往往是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态度认真,备课充分,在课堂上费尽口舌,并使出“十八般武艺”,但教学效果却普遍不理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把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例行公事,总是被动、消极地听课,混到学期期末再应付考试。
可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上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以各种方式渗透进入我国。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样,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与激荡,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自然会影响到接受观念较快的大学生,于是,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多元嬗变,这就必然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方面,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愈加开放,更加崇尚自由,并且善于独立思考,也更喜欢张扬个性。大学生普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教学方法表示没有兴趣,甚至极为反感,对纯粹的思想灌输感到无法忍受。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缺陷。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师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僵化、教条化,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如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教学,教师往往侧重于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讲授方面,较少关注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大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教学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另外,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时,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够,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加强所谓的“互动”,也是较为机械,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所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相反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从任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学中,学生的消极应对,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挫败感,必然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不用说教学相长了。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有益的尝试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领域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练,学生最后演练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选取实际案例,在实践中用案例研究代替理论讲解。这些案例都来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联系的事例,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情境的描述,教师将案例移植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应用思想政治理论对这些案例提供的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从而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这种模式,达到掌握理论的目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虽然它不是新的教学方法 ,却可以在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定优势。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现已经被视为一种相对成熟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瞿民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研究”、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创新与特色案例开发”、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2-02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以培育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一般认为,商学领域的案例教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到上世纪的中叶,案例教学已经在欧美大学的商科教育中普及开来。但在国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才进入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课堂。整体判断,由于推广和应用的时间还不太长,我国商学领域案例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还不太高。
案例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生动、复杂的管理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已被欧美国家的教学实践所证实。为了具体了解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推动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笔者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参加中国管理学年会和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年会的高校教师。调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含电子邮箱的代表名册,笔者向参会者发送附带问卷的电子邮件。以这种方式发出电子邮件120封,回收67封。二是深度访问,在会议期间,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代表房间号,随机抽取了10位代表开展深度访问。两种调查方式共涉及全国41所本科院校的教师。受访者所在的高校包括教学型(9所)、教学研究型(24所)和研究型(8所)三种类型的大学;调研对象都是在这些大学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所主讲的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销售管理和旅游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
以下笔者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改善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深度访问的内容,归纳了当前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重要性尚未体现
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哈佛商学院的成功,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体现。据调查统计,有71.7%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很重要,26.1%的人认为比较重要,2.2%的人认为不太重要;认为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的人有10.2%,认为部分得以体现的占23.7%,认为还没有得以体现的却占了66.1%。
在分析案例教学重要性没有得以体现的原因时,有63.2%的人认为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学生不重视的占36.7%;认为学校不重视的占79.6%。基于此,并结合深访发现,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是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准备、去实践案例教学;而根本原因,是高校在教学管理层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较理论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激励、没有扶持,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其积极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避实就虚、避难趋易,并由此导致案例教学开展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两者混为一谈,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据本次调查统计,63%的教师认为二者有差别,37%的教师认为是两回事;但同时,有高达59.1%的教师承认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将两者区别对待,22.8%的教师试图努力将两者区别对待,18.9%的教师已经将两者区别对待。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精力有限,而要真正把案例教学上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二是高校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和政策对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缺乏激励和扶持。
3.案例缺乏时效性、代表性和本土性,课堂缺乏互动性
对目前的案例教学,有54%的老师认为比较满意,有40%的老师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案例。调查发现,现有的教学案例往往不具有时效性、代表性,很多案例是几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的。另外,案例的内容往往还停留在传统产业上,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新型业态的关注与研究。这种案例自然不对学生的胃口,所以很多学生对案例教学常将自身置于案例讨论之外,不关心、不配合、不思考、不发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情感上、智力上、思维上、认知上”的互动,[2]所以案例展不开,难以深入,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
4.课程设置欠科学、不合理
现在的高校,无论是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还是研究型的,都重视基础教学,强调教研教改,因而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建设得越来越科学合理。但在体系内的课程排列与设置上还存在一些欠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被安排在低年级(大一、大二)开设,如“管理学原理”,低年级还没有接触太多的管理理论,还缺乏运用专业理论综合分析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课时安排不太合理,一门管理类专业课程一般安排32-48个课时,仅够理论讲授,教师已没有时间去组织案例教学;三是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独立分离,而是混为一体由教师随机掌控,这容易导致把案例教学变成理论教学的课堂举例。
5.高校教学软件、硬件欠缺,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所谓教学软件,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前文中已提及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二是指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管理学科与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强调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从事管理类教学的教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在企业、市场历练的经历,缺乏管理实战经验与能力,同时又没有接受专门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案例教学的主持与课堂控制能力相对不足。
在案例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是教学场地及其配套设施等物质硬件的配置。理论教学大班合堂的场地、“秧田式”的桌椅排列不适合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和互动。投影仪、麦克风、幻灯机、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三、提升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的建议
1.明确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的关系
这里要指出,“案例教学”与“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复杂的实际问题。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使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进人角色,设身处地地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它综合了多门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市场调查、决策判断以及经营反思等多项综合能力。[1]而后者是指在理论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原理和概念的了解,编写或引用与之相关的例子。它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案例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有机地将两者穿插,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开展案例教学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没有相应的、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制度上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且将其教学效果纳入评优评先的评比标准中。
3.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写或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编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服从于课程目标,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新颖,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南辕北辙,自然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坚持本土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原则,宜“中”不宜“外”,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旧”。必须立足国内、甚至本地,广开案例来源,及时总结国内企业、本地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这样的案例展开分析,使学生领悟管理的实质,掌握企业运营中的种种管理技能。
4.加强课堂管理,完善案例教学流程
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案例考试或考查三个环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流程。[1]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方面。在课前,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案例选择原则筛选案例;二是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教师的分析抓住了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三是设计案例讨论过程,包括讨论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准备,是指学生在课前熟悉、分析案例内容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还要督促学生做好案例教学准备。
课堂组织,是指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运用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组织、引导、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使讨论能够继续深入,并及时作出总结的过程。案例考试,是指对案例分析讨论情况进行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性、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
5.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必要的案例教学硬件水平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唱主角,教师为主导是配角却要充当多个角色。教师首先是案例教学课堂的主持人;其次,是案例分析讨论进程的控制者;同时,教师还是案例讨论方向与深度的引导者和案例教学结果的总结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角色转换是否得心应手,都有技巧和学问。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必需定期对从事案例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如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案例教学的示范课,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深造,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总结推广等等。
另一方面,适合案例教学的场地与设施等硬件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应该配置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教室,座椅的排列可以是“圆桌形”、“矩形”或“六边形”,配备了互联网、投影仪、麦克风、活动挂布等辅助设施,还可以创建网络案例教学教室。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教室相比,基于网络空间的案例教学教室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时间缩短的矛盾,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灵活性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等优势,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延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利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