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讨论法教学方法的案例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而经济法课程虽然也是一项必修基础课程,但学生往往对于经济法的学习缺乏重视。同时,传统的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为体系的教学方法,在当代的经济法教学中明显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经济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对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核心目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应用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其实质上仍然是讲授法。

对于经济法教学而言,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些理论知识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因此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常并非法律出身,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利用讲授法的方式灌输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即使能够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得讲授法更加生动,但同样难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导致了经济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脱胎于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引入实例,使实例与讲解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讲知识点更直观的体现出来,更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学科,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中,案例分析法依然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其效果有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案例分析法与传统的讲授法融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讲授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虽然也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案例,但这些课件或图片主要起到说明作用而非案例作用。而案例分析法则是需要在某一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经济法中,大量法律条款的消化和理解,都需要实际案例的支持。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相比讲授法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三)讨论法

讨论法也就是一种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讨论法在国外高校中应用较为频繁,主要体现在经济或法律类课程中。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由于讨论法需要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法律素养和知识,也就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开展讨论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讲授法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课程而言,讲授法都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讲授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冲突。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法律学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讲授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法律学知识基础,因此,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经济法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导致了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冲突。

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将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利用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消化和理解的水平。但对于经济法而言,经济法的知识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主要原因是法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难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法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法律学习,对于经济法这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興趣,也就导致了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往往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偏低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法能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法的理论性,是一种更被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但案例分析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为了给学生理清案例的过程,更易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构建情景,必然会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下降。同时,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学生往往缺乏经济法基础,导致了案例分析缺乏理论深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需要大量实际案例的作为载体,而对于经济法尤其是细分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往往存在着案例稀缺的问题,同时许多案例的典型性较差,难以起到案例分析法应有的作用。

(三)讨论法的主要问题

讨论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与案例分析法相同,讨论法也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懂得如何讨论、无话可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而言,法律的规定和案例都不一定只有一种结论,很有可能会产生多种讨论结果。这也就导致了讨论法容易出现意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法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学课时往往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济法教师经常加快课程进度,着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提升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提高经济法的课时,使其与其他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时持平,可以为经济法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经济法教学质量。在获得了更多的课时之后,经济法课程教学可以适当的降低讲授法的比重,提高对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的使用时间,能够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教师往往是由财务管理教师兼职的,还有部分是专业的法学教师从事经济学课程的讲解。但这一部分教师往往对于财务管理的了解程度偏低,而既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的教师数量偏低,导致了经济法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来到高校中,通过论坛或讲座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讨论法的作用

讨论法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开展讨论法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首先,是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讨论法一般会消耗较多的教学时间,如果课时紧张仍然采取讨论法,极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讨论法应该主要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是学生开展预习之后进行。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在进行预习之后才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最后,更加注重探讨案例问题,理论问题则需要有一定规划后再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基础,开展理论问题的探讨会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对于案例问题,学生在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潜移默化的收到一定的经济法教育,在案例问题中开展讨论法教学,能够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应该重视开展案例讨论教学,理论讨论教学则需要在课程有一定进展后再进行。

四、结语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优点和缺点,完全摒弃或追捧一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产生混乱的问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都是在财经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将其进行结合和优化设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提升经济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6):48-49. 

[3]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76-78. 

[4]白泉旺.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法》课程为视角[J].经济师,2008(03):105-106. 

篇2

[关键词]创新教学;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46-02

2003年,我国教育部正式把消费者行为学规定为市场营销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如何提高消费者行为学的授课效果,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消费者行为学授课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学学科的独特特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1.1 课程的实践性强

消费者行为学是管理学中唯一一门可以使学生以双重身份来体验营销过程和消费行为的一门课程,每个学生都是既作为消费者存在,又要以营销者的身份和角度来分析消费行为。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许多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和战略的前提,极强的实践性使得消费者行为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能深刻理解和感受消费者行为学的实践应用价值。

1.2 知识的多学科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开始关注消费者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消费者行为学成为一门涉及学科范围广、辐射领域多的新兴学科,因此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人口学等知识在消费者行为学中有很多体现,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各学科间的关联性,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从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市场营销的兴趣。

1.3 对先修课程要求高

消费者行为学的先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是学习好消费者行为学的前提,先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增强消费者行为学的授课效果很有帮助。

2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考虑到学科特点,老师要想把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讲好,让学生深刻领会学科内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授课教师在思路安排、备课、授课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应对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 课程内容体系不统一

由于消费者行为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可引导性和可探索性等特点,这使得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著作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体系很不统一,不过学术界普遍认为符国群编著的《消费者行为学》的体系是比较简明的,直接围绕消费者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内容的安排,框架清晰合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著作主要以国外的研究理论和数据为主,对本土情况兼顾不够。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在框架上主要参照符国群的体系,在具体内容讲解上更多地依靠教师的材料收集和合理安排。

2.2 心理学知识传授难度大

消费者行为学的先修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对多数学校来讲,市场营销学的先行讲述为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心理学在许多学校属于选修课,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薄弱增加了学生学习消费者行为学的难度,教师也要思索如何以更好的方法来讲述心理学相关知识。

2.3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采用课堂授课加上多媒体课件展示,目前多数高校尚没有专门的消费者行为学实验室和模拟软件,在学科中开设实践课时的学校也不多,教学工具上的缺乏和消费者行为学本身的内隐性特点限制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了该学科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的发挥。

2.4 考核形式与实践性要求不一致

很多学校消费者行为学教课程的考核以卷面考核为主,这种考核形式与学科的实践性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环节的融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分析能力。

3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创新方法的应用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摸索,我们在消费者行为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还尝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式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并重。下面就几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探讨。

3.1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一直被誉为最能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在消费者行为学的很多章节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比如在消费者满意与不满章节中我们让学生讨论最近两年的日本本田和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分析召回事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让学生分析QQ和奇虎360之间的冲突对消费者购后心理的影响。学生反应热烈,分析积极。

具体做法是,事前一周布置案例题目,在学生准备充分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我们一般建议以小组形式发言,学生们各抒己见,对案例的分析比较深刻和透彻,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学生也比较欢迎这种形式的教学。

3.2 情景模拟法的应用

由于消费者行为学有很强的实践性,非常贴近生活,我们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某些营销场景来体验不同的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促动作用,比如关于商场折扣、营销人员推介技巧、服务过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让学生有的模拟营业员角色,有的模拟顾客,来加深对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3 分组讨论法的应用

在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效果很好的方法,该方法与案例分析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事先并不给定学生讨论的题目和范围,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把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逻辑性强、观点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分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减少广告逃避、名人广告利与弊等知识点,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发言,都反映受益良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中并不建议把学生固定地分为几组,而是在不同的问题上自由组合分组,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上台表述观点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3.4 视频展示法的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的视频展示法主要应用广告诉求方式和社会阶层等章节中,通过一些相关广告信息和故事情节的播放,使学生加深对该环节的理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应用为生动化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课堂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4 消费者行为学创新教学方法的设想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在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4.1 增加网络互动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建专业课程网站,实现师生在教学网站上的互动和交流,教学网站上可以上传本课程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文章以及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网站的开通为消费者行为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媒体和平台。另外也可以给那些不开设该课程但对消费者行为学感兴趣的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

4.2 创新式教学方法的发扬和改进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急需实施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这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比如,小组讨论法的发言方式是否可以改变?是否能够把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的优点,使得教学两相宜。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各有所获。

4.3 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和框架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内容的多学科性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程框架,科学设置授课内容,同时要高度注意授课内容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敏感度很高,印象很深刻,很容易记忆,对此类材料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以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利用多种渠道来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时效性很强的案例作为授课材料,加深学生印象。

4.4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灵活性,所以要从课程的设置和考核方式上重点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平时课堂讨论和实践作业的考核比例,而不是过度依赖卷面考核。通过在课程设置上安排若干个实践学时,让学生在实践学时内完成一个关于消费者行为学方面的调查或访谈作业,形成书面材料,另外,还要把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期末也可改变以往的卷面考核方式,采用提交论文或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科学的考核方式并不会抹杀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显辉,徐长冬.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贸,2008(10):144.

篇3

1.1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中,女生占绝对主体,占样本量的86.87%,男生仅为13.13%,再现旅游专业学生性别现状。少数民族学生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3.13%,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反映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和实验法,不喜欢是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练习法,见表1。其中,实习法的喜欢度高,新疆教育学院学生对直观演示法的喜欢度高达17.86%,实验法在8.33%~14.41%之间;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的喜欢度较低。教育学院对教学方法的喜好度幅度差距最大,在17.86%~0%之间。新大学生最为接受的方法为直观演示、实习、讨论法和参观教学法,新财大最为接受的是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和实习法,新农大喜好实习、现场教学和参观教学,教育学院的学生喜欢直观演示、实习、现场教学法和实验,乌职大接受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实习和讨论法。

1.2六门专业核心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的教师均为中青年,女性占主体,占样本量的67.57%,硕士占较大比重,学士和博士比例相当,讲师和副教授比例几近92%,教龄多样,少数民族教师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2.5%,主要有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综合来看,各院校教师在各课程中至少采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均有提及。新疆教育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高达90%;《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样,5—7种;新农大在每门课程中均采用任务驱动法,且比例较高,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高达70%。横向比较来看,教育学院讲授法在每门课程中所占比例均较高,40%~90%之间,新财大和乌职大相对其他院校,各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元化,见表2(本表仅列举三种教学方法)。

1.3六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喜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调查表中,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填写6门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仅选择所占比例较高的4种教学方法,为此,每门课程中教学方法比重加和小于1。统计发现,学生非常期待多元教学方法,讲授法必不可少,在不同院校不同课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较大,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讲授所占比例在10.48%~38.89%之间。

1.4教师教法与学生喜好“教法”的比较

根据表2和表3,学生期待教师采用多样且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和乌职大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教师要灵活运用讲授法,新农大应弱化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教育学院需降低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导游业务》中,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数量明显少于学生期待的。学生期待的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均所占课时比例较高,分别在22.50%、10.47%以上,新疆教育学院教师的讲授比例高达70%,远高于学生期待的29.96%;乌职大体现就业导向,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占比例45%,但学生不买账,不认可该法。《旅游规划与开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有新大、新农大和乌职大,新财大学生期待任务驱动法。新农大任务驱动法在教师教学和学生期待该法中比例分别为25%、8.2%,说明学生认可该教学方法的同时,希望所占课时比例降低,新大的学生基本否定任务驱动法。新财大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50%,学生希望教师能使用任务驱动法。教育学院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两种,且讲授法为绝对优势,学生期待通过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和直观演示将其内容具体化、直观化。《旅游市场营销》中,学生偏好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所占课程比例幅度差距较小,分别在17.95%~27.91%、16.48%~10.64%之间。新大和新农大学生期待教师使用读书指导法,且比例在10%左右,说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新农大和乌职大应稍降低其比例。相对来说,教育学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从调查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高校中采用教学方法最多的课程,并与学生期待的较为吻合。其中,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师均有采用,除教育学院外,其他4所高校还选择了实习法。这样看来,乌职大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比重最为学生青睐。新大和新财大采用情景模拟法,其他三所院校通过参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新农大教师讲授法所占《餐饮管理》的比例仅为15%,其他4所院校均在40%左右,除新农大外,其他院校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新大采用直观演示且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降为8.16%;教育学院采用练习法,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采用直观演示和参观教学法,且占课程比重分别为15.09%、11.33%。新农大、新财大、乌职大均有任务驱动法,且比例依次为70%、21.67%和15%,学生对该法的认可度非常低,在6.12%~0%之间。由此,新农大急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财大应弱化讲授、讨论和任务驱动,强化现场教学、实习和练习的比重,新大应适当增加任务驱动法。《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喜好教学方法重复率最高的课程。除讲授外,学生均提及实习法、现场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的运用,案例教学和练习法出现频率也较高。新大学生期待的讲授比例接近30%,其他院校在17.31%~11.11%之间;乌职大现场教学比例需降低,教育学院要大幅降低讲授,增加实习比例。

2.总结与不足

2.1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疆五所代表性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较为抵触。六门专业核心课中,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师采用较多,学生期待教师运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优化各种教学方法所占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大和乌职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需要根据课程性质适时适量选择讲授法,新农大教师应弱化任务驱动,教育学院要降低讲授比例。目前,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和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差异大的是《旅游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教师采用最多教学方法的课程,并且与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较吻合,《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相同度最高的课程,主要有讲授法、实习法、现场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2.2不足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的课程。如果想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实践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化解难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政治课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来阐明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其次,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取得预想的效果。再次,案例选择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热情和能力去参与讨论分析,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时,我选取了修建青藏铁路这一案例,这一案例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知和感兴趣的。案例材料的设计目的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分析能够自主构建生成知识。

通过青藏铁路概况的介绍,提出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自主生成实践这一概念。

通过介绍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以及介绍从最初的设计到全面的施工中每一阶段工作的情况及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实践的特点,即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通过青藏铁路设计原则的制定,修建过程中三大困难的解决,以及我们用最终的铁路开通这一事实回应外国媒体曾经的质疑,让学生自主生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且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者主动的发现、研究和探索。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大致为:情境设计——过程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情境设计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开始。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体验和感悟,从而思考、总结和提升。在进行情境设计时,一定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紧扣重、难点知识。同时情境设计既要与社会关注点结合,也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与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讲“劳动与就业”一课时,我设计现场招聘会这一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招聘者、求职者的角色,切身体验自主择业的感受,感悟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课前,我先设计了一份关于就业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职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地域、环境、工资等,全体同学填写上交后,我进行统计,课上感悟正确就业观时作为备用材料。

结合大连的实际特点及学生的能力范围,我们选定的招聘对象为导游。为了完成课上的“现场招聘”,课前先选定一名主持人,四名应聘者(课上时间所限)和一位招聘者(其余学生为其智囊团),同时设计好招聘者所提问题(4个)。整个活动过程以招聘者提问,应聘者回答,招聘者及智囊团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淘汰一名应聘者,最后选取一位获胜者。活动结束后请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余智囊团学生谈体验、感受。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关于就业的相关知识,而是大家在参与、体验、感悟、倾听、交流中获得的。这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采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全班集体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准确评价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平等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除了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有意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释生活现象,而且讨论的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去深层次思考。

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后,提出讨论问题:“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展、深化了本节课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公司的经营”作了铺垫,课堂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归纳法,实验法,对比法,事例法,谈话法……总之,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松年.政治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会计 教学方法 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会计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如何训练大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而是应该培养大学生在未来成为一个称职乃至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全面素质。与此相应的是高校的会计教学活动提倡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重视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开发大学生的智能与思维,这对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教学方法的界定及其分类

高校教学方法是随着高校的教学活动而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高校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可以简单理解为高校教师如何教,大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狭义的高校教学方法,可以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高校教师如何对大学生施以影响,如何把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传授给大学生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的具体的教学手段。高校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学科教学目的与任务而采取的教学途径与程序,是高校在校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手段、办法的系统方法体系,是施教与求学方法的总和,其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信息传输的载体等。

高校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目前对包括高校在内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语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比如讲授法、问答法与讨论法等;二是高校教师如何指导大学生利用直观感知去获得知识与技能,比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与参观法等;三是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如何独立获取知识与技能,譬如自学指导法与练习法等。如果根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层级,高校教学方法大致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原理性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与注入式方法等;二是技术性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二、国内外高校会计教学方法

国内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比较强调实践性。很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体现出以下特征:教学互动性,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适当比例;强调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以及创业进行紧密结合。国内高校会计教学方法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与角色扮演法以及案例法等。讲授法的会计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述与讲解已经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会计相关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述与讲解以及讲读等多种方式。讨论法是大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组织起来,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以便于取得共识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会计教学的教师在课堂展示各种会计实物与直观教具或对某一会计技能与操作程序进行示范,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展示等。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赋予大学生一个假定的会计角色,使大学生更形象地参与与体验会计工作场景。

国外先进的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比较具有创新性。一是项目教学法。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独立或积极配合完成一项完整的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是为了完成一件具体而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教学任务,这种项目任务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或者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要自己克服和处理在项目工作中所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二是张贴板教学法。高校会计教师在塑料薄板上别上并且写有讨论或教学内容的纸片或卡片,教师通过添加与移动、拿掉与更换由大学生各自填写的卡片来进行讨论的研讨与教学的方法,可以促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海量信息。三是头脑风暴教学法。教师组织会计学生就某一个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并不需要为大学生自己的观点陈述相应的原因,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思想与观点的教学方法。会计大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与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与意见,经过集体讨论达到集思广益,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起思考与学习的连锁反应。

三、高校会计教学方法的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以高校教师为中心来展开系列教学活动,单向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课堂上缺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等条件,会计教学方法呆板,没有能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教学艺术,会计专业对新生而言自然就更会感到陌生,高校急需改进相应的会计教学方法。

首先,更新高校教师会计教育理念,自觉重视会计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高校会计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系统观念与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会计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或鼓励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高等会计专业的培训活动,邀请著名会计教育专家或会计界成功人士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指导等。有目的地加强会计教师的教学方法研究活动,从而不断改进与完善会计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内部教研活动等。

其次,积极推广会计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通过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透视会计实务案例,从而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促使大学生所学会计知识可操作性强,进一步培养出来实用型会计人才。会计专业课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从历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单单依靠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在会计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大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与解剖,目的是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较好地达到了解会计实务与综合运用会计理论专业知识。通过给出案例,开展案例讨论,进行案例模拟,扮演购销双方与企业会计人员,以及银行柜台交易人员,表演会计业务系列过程;最后撰写高质量的案例分析报告[4]。

第三,妥善引入会计项目教学法。一般根据会计知识结构的特点,具体分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项目,进而分别引导大学生参与学习,在积极拓展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时,能够尽量让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会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自如运用已学过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大力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就目前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仍不能够适应会计先进教学方法实施需要,这就必然要求加强会计教师开展教育理论的学习,最大化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必然要求加强会计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吸收,最大化地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会计理论和实务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关系,具体操作层面的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任何会计专业的教师均应主动学习达到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会计知识结构。高校应鼓励与支持会计教师参加各类会计专业研讨会,积极鼓励会计教师出去学习与进修,及时了解最新的会计行业信息与理论知识。

第五,逐步改善会计教学条件,为高校会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高校会计教学需要加大对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理性投资,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尽量充分配备多媒体会计教学设备,促使会计教师能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互联网应用于会计教学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高校可充分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开放型网络会计精品课程视听中心、网络会计微格教学中心与网络虚拟会计模拟实验室,以及网络会计在线指导及会计专业图书资料中心等。

总之,目前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由此必然产生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高校教育必须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高度重视对会计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理性选用科学、恰当的会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优秀会计专业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297.

[2]陈小川.大学教学方法研究之我见[J].高教研究,2007(3).

篇6

一、案例辩论式教学概述

案例辩论法的出现与实施,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发展,各界学者对这一方法的讨论日益激烈,由于案例辩论法呈现出的教学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案例辩论教学也可以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法律教学中。案例辩论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各项法律问题的学习和思考,并从中提高学生对与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案例辩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紧抓知识重点,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实施案例辩论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1.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

案例辩论式教学之所以在法律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因为这一方法从根本上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现如今的大学生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能力方面都呈现出进步与新潮的特点,他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现如今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案例辩论式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当代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育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学生只有听和记的学习手段,听从教师的传授。然而在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启发的功能,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分析案件中问题,从中指出学习重点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与教师相互交流的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点。

3.学习过程的活跃性

在运用案例辩论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思想活动与经验相互融合,塑造教师与学生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这个互动过程的实现,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多层次认识。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经验共享中总结思想,以此来达到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学习效果。

4.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知识点以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教师运用案例辩论方法使抽象难懂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实际案例中,变得更加贴合实际,简单生动,不仅更加容易使学生了解其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案例辩论式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案例辩论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案例辩论法的适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法律教学的目的,因此具有的教育性原则是其中需要具备的第一原则。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取时,要将思想、政治的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对分析案件时学生的法律和政治思想进行重点培养。

(2)适应性原则

辩论式教学在选取案例时要选择适当难度,来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偏好都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更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由于他们的法律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典型性原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进一步增强法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需要贯彻典型性的原则。教师要将社会的的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与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辩论式教学方法发挥更加强大的教学功能。

2.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导读与设问

教师作为案例辩论式教学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将教案例融入到法律教学活动中,利用案例导读的方式发挥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功能。例如,教师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根据案件背景以及法律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分析与探讨,对案例进行剖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中对于案件的设问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提出与教学相关的法律问题,是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识点,并且也拥有了一定案件分析经验,这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

(2)案例辩论

这一环节是存在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提出设问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相互合作的方式,针对问题进行辩论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辩论,相互阐述各自的观点,在根据情况适时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来找出案件背后的学习内容。

篇7

国际商法课程虽然在国贸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被列入了专业基础课,但是课程的安排不甚合理。一是先前铺垫课程少,在学习国际商法课程之前,几乎没有接触到相应的法学理论课程。这就导致了学习过程中解决案例或者一些相关问题的时候,用经济学思维去解决应当运用法学思维来解决的问题。二是作为被"边缘化"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课时被压缩到仅为30学时,15个教学周,学习时间太短,况且面对多为大四的学生,许多学生正忙于各种考证、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等考试,相当部分同学无心上课,这就导致国际商法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并且陷入一种死循环现象。

2国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目标的定位

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当与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国贸专业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实用型人才。这个和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很大不同。在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商法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国际商事法律基本知识,包括理解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不同法律传统的国家国内法的差异性规定,为毕业之后从事对外经贸活动打下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所以国际商法课程的目标定位,应当重在让学生对基本法律观念有所了解并且学会运用。

3国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内容的定位

根据国贸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系统化、模块化和逻辑化的特点。具体来说,可围绕"商事组织法"、"商事行为法"和"商事争议解决"三部分展开,突出教学的重点和实用性。例如,"商事组织法"部分应以公司法为重点,"商事行为法"部分以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为重点,商事争议解决规则以国际商事仲裁为重点。同时,在梳理国际商法理论时,力求简明扼要,不做过多的阐述。国际商法是以货物买卖为中心,突出商事组织法和商事行为法的内容,尽可能体现国内外有关国际商法的立法、司法等最新研究成果,比如UCP600的新规则。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注意与《经济法》和《国际贸易实务》的交叉和侧重点。

4国贸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的改进

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和《国际商法》教学内容的庞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需要更多地尝试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将单向的灌输授课改为双向的互动教学,学生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参与。

4.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对相关知识点阐述完之后,许多学生还是会有不理解的地方,就需要我们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案例的选取,国际贸易专业侧重于贸易纠纷案,着重相关实务问题的解决;在分析案例时,结合具体案例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有关的情况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务相衔接。一般来说,案例的真实度越高、时效性越强,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参与度也就越高。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关注国际商事领域最新发生的一些的典型案例,及时更新自己的案例资料。

4.2模拟法庭教学法的运用

模拟法庭教学是法学类专业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国贸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同样适用。特别是在讲解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时,可采用此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法官、仲裁员、原告、被告、律师、人等身份,使其深刻体会不同群体的自我权利保护,生动形象地再现法庭审理过程,了解法律程序。当如,如果条件许可,可组织学生到实际法庭现场观摩。

4.3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虽然《国际商法》是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境。比如,在讲解商事组织法时,首先,让同学们设想大学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将会选取哪种组织形式,接着依次讲解各类组织的设立条件、设立程序、治理模式、解散与清算等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及优劣。

4.4小组讨论法的运用

不仅是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小组讨论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提出质疑、进行分析。小组讨论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对一些有争议的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通过组内成员思想的交流和组间成员观念的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5结语

篇8

随着国家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近期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使职业教育的服务领域、培养目标、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学生应对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就业思路,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从点滴做起、务实求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磨砺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愈挫愈勇的工作品质。作为指导学生就业的主干课程《职业指导》应当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前做好就业或创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准备,走上爱岗敬业,自主成长之路。而对传统的教法进行探索,推陈出新,则更有利于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对原有的教法提出尝试性的创新和探索。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师以适当的知识材料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对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材料加以理解,领会并保持在记忆中。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大纲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划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授。然而针对职业指导课这种教法,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师单纯的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点上,而忽略了课程的意义,把职业指导课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往往正确的理论变成了死板的教条,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意义不大,学生自然不愿接受,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运用讲授法讲解职业指导课时,应注意几点:

1.明确目的性。职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成功取得工作以及取得工作成功,那么所有的教学知识点的划分都应围绕这一目标,为这个目标服务。教材的内容要根据这一目标进行大胆的取舍,那些内容空洞,实用性不强的文字就应少讲或不讲,而对于学生有帮助的知识、案例、典故则要大量补充,使得讲授的内容生动有益。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参考大量的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用。

2.内容的逻辑性。教师所选取的教学素材,要运用准确的概念和教学语言,内容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阐释问题要有章法,要注意结构的完整和前后的因果关系,切忌“东一锤,西一棒”,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比如讲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按照职业生涯的主要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职业对策去展开;也可以分析成功者的成功要素。然后,对于如何获取这些成功要素(花费的时间、个人的努力以及目标实现的困难程度)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要强调的是可行性和指导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属性,脱离实践,不切实际或者目标不明确的规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语言的感染性、生动性。在讲授法中,教师的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讲授法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有时一个风趣有益的话题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大有好处。在这些年职业指导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只有教师的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才愿意听讲并去思考,只有学生的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贯彻,教学任务才有可能完成。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十分重要。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的教学方法。运用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阔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法的精髓是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并在互动中使学生的认识和教学的知识得以融合,并衍生新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学生自己掌握的并且得以讨论的。这种教法的优点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受知转为在教师引导下和同学之间通过讨论,交换各自意见、主张,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到教学目标上,讨论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思考、筛选、取舍、加工、成果产出的过程,这使得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而且掌握的知识不易忘记。教师利用讨论法教学要注意几点:

1.选择好讨论的题目。应选择教学内容中比较关键的内容或是学习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题目的难度适中,一般应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可以回答但是个体学生不太可能给出全面答案,题目大都出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比方说,让学生讨论“新时期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为何要爱岗敬业”等等。

2.灵活引导与控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相机诱导、激发思维、活跃情绪、引发争辩。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的同时就应对学生的大致反映做出预判,并制定出应对方法,不论讨论多激烈,思想碰撞多强烈,都应把学生的总体思路引导到教学目标上去,不能面对学生束手无策,更不应被学生的突发奇想所左右。比方说我在设计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爱岗敬业”时就已经预料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学生被动学习,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无太多自己的见解,但也未必认同书本上或教师的观点,只是表面上的应付,人云亦云。而对这类学生,要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鼓励他们参与进来,树立主人翁意识,并对他们的观点做出细致认真的点评,使他们有成就感,主动的说出自己的想法。②有思想,但是不正确。现代社会形形,多种价值观交织着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存在着这样的学生,认为工作只是为了钱,金钱至上,爱岗敬业过时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更消极的还有,只为挣钱,不择手段,不谈爱不爱岗敬不敬业,更别提什么职业道德。这种情况下,教师切忌大发雷霆,训斥学生,应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错,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似乎也能够发财。但是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身边的人都抱有这一态度去对待工作、对待你,你还能不能觉得这是对的?假如某天你去吃饭,饭店老板只顾赚钱,不管用餐的环境卫生情况,也不问饭菜质量和口味,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有何感想?再假如你出门坐车,司机开车随心所欲,东倒西歪,一脚急刹车,你不留神,跌倒在地,眼镜片碎了,眼睛流血了,赶快去医院吧,可是到了下班时间,医生告诉你明天再来,现在休息,好说歹说,开了点药,买了药,回家去服,结果药品生产厂家心太黑,药品原料进口不把关,药性大大降低,不但不治病,而且损伤身体……假设至此,你还认为那些只顾赚钱不问良心、只讲自己不讲道德、只去应付工作不顾产品质量的做法是对的吗?这个时候,学生自己也会有所感悟,动摇那种错误的观念,渐渐向正确观念靠拢。

在应用讨论法教学中,教师应当尤为注意的是要以讨论者中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学生平等地共同讨论、交流思想,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及时引导讨论的进程,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归纳总结并做出进一步的提示,留待学生更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掌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1.选编好案例。案例的选编要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要求,典型性是指具有代表此类问题的共同特征,有鲜明的个性。真实性是指案例的取材来自实践,不能脱离现实,不可只为说明问题而杜撰出不存在或违背常理的事情。案例的分析价值是选编案例的最为重要之处,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其价值是否能够充分说明教师需要讲解的问题是关键。比如,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共同命运、同抗天灾。其中涌现出的四川同胞在困难面前协助友爱、相互鼓舞的事例恰恰说明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而广大的指战员、公安消防官兵在救援当中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正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的完美诠释。

2.组织好讨论。讨论应在学生做了充分准备、教师写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具有预见性,要做好引导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歧义或学生的理解与教师的本意相去甚远的案例。比如,在讲授成功创业案例之时,要引导学生不要仅仅关注成功者的表面荣耀,更要从创业的艰辛、执业的风雨历程方面去体会“成功来之不易”“没有什么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表态但也不能使他们离题太远,最终要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

篇9

关键词:初三;化学;新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33-02

唯物观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很多的区别与不同。从而我们得知,不同的学科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很好地将化学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区别开来。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不断地更新教学观与学习观。这就要求教师使用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教育学生站在化学这个学科的特别角度,去认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断地探索问题,使用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来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一般来讲,在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方法。而本文涉及的新型教学方法多为对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案例教学法

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是一门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息息相关,相比初三的其他学科而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那么,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活动。

案例教学法也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所指导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一系列的实际事件,与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以此更好地揭示所示案例情景与所学理论原理之间的联系。运用此种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组织和管理,应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对案例进行展示之后,应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讨论,对所示案例进行积极发言与评价。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详细地讲授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穿插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补充。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之下,以及在教师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内容得到较好的诠释。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只有在较高的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可能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才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习能力,以此来全神贯注地学好这门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联系,初三学生可以从一系列丰富多彩而且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得到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学习化学的无限乐趣和欢愉,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等方面得到良性的循环,最终促进整个化学教学的发展。

二、讨论法

讨论法,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而展开教学活动。此种方法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思考、积极讨论,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中的叙述性内容多采取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从目前初三化学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那些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表达较为活泼生动,而且在内容设计上具有图文并茂效果的内容等。运用该种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拟定好可供学生使用的自学提纲。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学开展的步骤和程序,设计好的相关问题,编制好的相应习题以及对习题进行的详细解析。第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启发,从各个知识点的难点和要点中找出其中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第三,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当然,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并且积极开展讨论,进行评价与总结,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还应该对初三化学的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以及详细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阅读能力进行不断地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初三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践法

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其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这个新的学科,如何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就需要这些神奇的实验来使得这些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与进行。因为通过这些实验,能够让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得到很好的诠释,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实践法”与一般的“实验教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同时对其进行优化之后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法”当中的步骤和要求,即要求初三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何使用与操作,通过控制和改变相关的条件来引起实验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这些不同的变化和结果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总结,从而获取相应的化学方面的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法”要求教师对初三化学学科的实验进行一一演示之外,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中来。从实验之前条件设备的选择与准备,到实验开展当中出现的各种反应与变化的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总结,都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从中能够发现化学规律,获取化学知识,掌握相应的化学学习技能。

通过“实践法”的实施与使用,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与联系起来。这样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之时,既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使得自身独立探索科学知识与规律的专业精神得到提升与陶冶。这些都能够为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使得其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独立性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当然,在初三化学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那些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是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才能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文所述的三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不同的需要进行运用和发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促进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促使整个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大海.浅析初三化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0(09):34.

[2]朱俊杰.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3(23):91.

[3]方翠萍.初三化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师),2010(05):46.

篇10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改革;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s of Civil Procedure Act

JIN Meilan

Abstract: Civil procedure act is an applied science of law and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 with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o foster legal personnel with strong theory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target should be set on both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capability training with elicitation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and practices in way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courses. Only by designing the courses in all dimensions, could the high-quality, socialist, and legal personnel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courses of civil procedure act, teaching reform, theoretical teaching, case-based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民事诉讼法作为与实体法相对应的程序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其内容丰富,法条数量庞大,相关司法解释不断增多,使现有的课堂教学、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以满足现有的学科特性,需通过专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说,民事诉讼法是一门应用法学,也是一门极具丰富理论内涵的理论法学,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较强的法律人才,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重。

一、启发式、互动式的理论教学

教师在课堂授课民事诉讼法,一般依据教材和专门的民事诉讼法条选集、司法解释,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一般对民事诉讼法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特点、规则等内容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法律技能的训练和法律思维的培养,改革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目的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模式也应紧紧围绕这个模式进行。教师在上课时,要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提问、暗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领悟课程的基本逻辑和原理。另外,可以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对有争议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介入进行探讨。

实践证明,民事诉讼课程是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现在网络模式的教学方法盛行,民事诉讼法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比如,现在流行的“微课”等,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授课视频,围绕某个知识点,与教师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新型的一种模式,应当大力推广、敢于尝试。

二、运用案例教学

近几年有关民事诉讼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也涉及到了案例教学的内容。这种教学法具有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形式灵活生动、教学内容导向社会现实与社会实践等特点。现实中,有关民事诉讼法案例汇编教材数不胜数,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典型的案例

所谓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单例应当具有普遍意义。案例法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主题精心设计,从具体通俗的材料入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讨论。其实,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自由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二)选择难易适当的案例

民事诉讼法是大学本科二年级时开设的课程,学生处在法学基础知识吸收阶段,如果选择难易度高的案例,学生就会丧失兴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案例太过简单,学生不经认真思考过程一看就知道答案,会降低对案例的讨论价值和教学质量。因此,对案例选用的标准尺度的把握,有助于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课程进度,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的新颖性

选择的案例如果时间较长,就会陈旧过时,不能体现时代特色。而且民事诉讼法不断修改,新的司法解释陆续出台,时间较长的案例都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案例的搜集和研究,补充最新案例,保证案例的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