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内容

篇1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意识;人员素质;网络化管理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由被保险人个人信息和参保信息共同组成,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城乡居民参保的重要凭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需要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存储和保存的期限较长,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系数要求较高,而且随着当前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多,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一、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意识

通过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质量。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社会保障意识,从而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工作中的责任心,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档案科学分类和有序整理

由于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工作内容较多,细节比较繁琐,所以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为社保机构的管理提供依据,还要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满足参保人员对个人参保情况的查询。所以在制定规范标准时,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考量,做到繁而不乱,井然有序。从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检索到利用,都应该建立完善的标准,并且保证每个流程的规范性。为了促进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适时创新。只有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够为城乡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是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了保证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应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模式。严格遵守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好档案管理的安全防范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快实现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将各种先进技术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有效结合,有利于实现档案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养老保险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仅便于档案信息的收集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为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应该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结束语

由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城乡和谐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翠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办法[J].档案工作,2016(17).

[2]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J].图书档案,2015(30).

篇2

一、案列分析

2015年3月,湖南省戴某在社保中心个人账户股进行工作,并于2017年10月担任个账股股长,在任职期间,由于戴某染上了赌博的坏习惯,再加上输多赢少,导致产生了歪念。在办理终止确认业务的过程中,戴某发现一些已死亡的参保对象个人账户中存在可退的余额,但却没有合法继承人来社保中心退钱,在贪念的影响下,戴某对这些资金产生了想法。戴某认为,这些资金既然无人来退钱,那么自己可以对其另行处理,为了避免被单位发现,他让妻子、母亲各自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并由自己控制。在其任职后的三年中,其通过对终止确认业务的办理,将参保对象的合法继承人账号填写为自己母亲、妻子和其他被他控制着的银行卡号,直至案发,戴某共冒领了315名已故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涉案金额高达106万元。2019年,平江县监察委向平江县检察院移送了戴某涉嫌贪污案。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风险类型

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征缴扩面,或没有足够的缴费资金来源渠道,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规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收不抵支问题的出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风险中,根据风险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划分成两种,即基金筹集风险与基金给付风险。在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今天,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而来的还有通货膨胀等的经济问题,这就使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基金风险问题更为严重。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

在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的出现。就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来看,其在各个方面都有较深的涉足,例如存款、债券、股票投资等,受此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渠道就更为广泛,这就造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问题的严重性的提升,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影响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都会更加严重。

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操作管理

在整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当中,操作风险不但是一个出现较多的风险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结构化的风险问题。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而言,操作风险是很难防止的,之所以会出现该类型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经办人员所出现的个人问题或业务熟练度较低所导致的操作风险,有时也可能是因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漏洞或是管理系统产生了技术漏洞所导致的。

三、规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强化基金安全运行的措施

1.明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原则要求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过程中,要想确保其有着足够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可靠的运作,就要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问题的产生,为此,必须要严格遵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原则要求。具体来看,其要求为:遵循安全性原则,在此原则中,在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时,要正确认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应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置;遵循收益性原则,在此原则中,除了要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外,还要充分利用合理的投资方法,来有效保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遵循可变现原则,在此原则中,要保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出现资产损失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变现,从而使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能够进行支付。

2.针对投资风险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

要做好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的应对,就要对各种投资策略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投资政策,以此来保证基金的收益性,并实现风险的可控性。除了要在银行存款、股票等方面进行扩展外,还要在股票、混合基金等存在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当中,正确设置投资基金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内所占的比例,避免出现风险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出台了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政策、办法,这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并且能够相互制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就要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托人以及相关机构的权责进行明确,对于基金的投资科学、严格的分配。

3.强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风险

只有做好了对预算的有效控制、管理,才能够更加深入的实现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的防范。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来看,必须要重视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具体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有异常的展开严格的检查,从根本上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来有效防范基金风险问题。此外,在进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时,还要做好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财务分析,必须要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篇3

一、参保登记办理程序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实行以参保人员户籍所在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受理,报乡(镇)、街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核准后统一办理参保登记的办法。

(一)以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集中受理参保登记。对符合《试行办法》规定,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具有*市户籍、没有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或不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城乡居民,办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时,应当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其户籍所在的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并填写《*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

(二)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后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的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复审。

(三)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复审后符合条件的,由所在县(市)、区经办机构核准确认,并由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录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信息。参保登记事项主要包括: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参保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邮政编码等)、参保人缴费情况(首次缴费时间、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补缴月数及金额等)、经办机构确认情况等事项。其中,参保人登记时的出生年月和社会保障号经确认无误后,不再变更;参保人登记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因迁移等原因,户籍所在行政区域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到就近的经办机构申请变更。

二、缴费类别及缴费办法

(一)《试行办法》实施前具有*市户籍且年满16周岁(含)以上及《试行办法》实施后户口迁入*市且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试行办法》实施之日起参保缴费按以下规定办理:

1、年满16周岁不满45周岁的参保人员,按《试行办法》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应在一个缴费年度内,每6个月或12个月缴纳一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2、年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按《试行办法》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应一次性缴纳不足年限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再按前项规定继续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3、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参保人员,按《试行办法》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应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试行办法》实施后,户口迁入*市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参保缴费,按《试行办法》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应一次性缴纳10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再向后逐年延续缴纳5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参保人员未按《试行办法》规定及时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需跨缴费年度补缴的,应按补缴时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和本人选择补缴的缴费比例补缴,补缴额全部由本人承担,政府不给予养老保险补贴。补缴时本人应携带身份证到就近的经办机构申报办理。

(四)参保人员达到60周岁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由本人到就近的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后,可以按照《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补缴欠费,也可以向后逐年延续缴费。

(五)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正常缴费的前提下,可以在经办机构为本人开设的预缴账户中预缴或在本人银行代扣代缴活期账户中预存一个缴费年度以上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经办机构核算后,预缴额不足以抵缴预缴年度本人应缴纳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应及时予以补足,不及时补足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记录缴费台账;核算后有余额的,余额作为下一个缴费年度的预缴额。

(六)缴费基数按市统计局公布的*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确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在每个自然年度的上半年予以公布,并于当年的7月1日进行调整执行。

(七)参保人员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按缴费基数的6%、7.5%、10%、20%、30%、50%、85%选择缴费比例。参保人员应当在每个自然年度的3月底前到就近的经办机构申报。未按规定申报的,由参保人所在的县(市)、区经办机构按其上个缴费年度本人的缴费比例确定。

(八)市经办机构应当委托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参保人员缴纳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实施代扣代缴。参保人员缴费时,可到委托银行以货币形式缴纳,也可采取协议代扣的办法缴纳。

三、政府补贴

《试行办法》中所称政府补贴包括: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性参保补贴、政府养老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助。以上补贴列入财政预算,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别负担50%,并由市财政按时足额划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一)《试行办法》实施前具有*市户籍且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及《试行办法》实施后户口迁入*市且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在同一缴费年度内按时足额缴费的,政府给予缴费基数1.5%的养老保险补贴。参保人员一次性缴纳和补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享受一次性缴纳和补缴年度的养老保险补贴;《试行办法》实施后户口迁入*市且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参保人员不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二)《试行办法》实施前已具有*市户籍,《试行办法》实施后年满61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2009年12月31日(含)前办理参保登记,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政府给予一次性参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年满61周岁的一次性补贴400元,年龄每递增一周岁,政府一次性补贴增加400元;年满74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政府一次性补贴5600元。《试行办法》实施后户口迁入*市及2009年12月31日后办理参保登记的城乡居民,不享受一次性参保补贴。

(三)符合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可享受政府养老津贴。月政府养老津贴=(*市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市上年度农村居民月人均纯收入)÷2×4.5%。

(四)2008年6月30日以前已具有*市户籍且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人员,自年满70周岁的当月起,另按每月20元发给高龄老人生活补助;自年满80周岁的当月起,每月再增加30元;自年满100周岁的当月起,每月再增加50元。参保时已经超过上述年龄的,自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起享受以上相应高龄老人生活补助。2008年7月1日后将户口迁入*市参保缴费的城乡居民,其具有*市户籍累计满10年以上方可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符合《试行办法》规定的参保条件,且2008年6月30日以前已具有*市户籍的城乡居民,本办法实施后达到70周岁及以上,经本人书面向所属的经办机构申请,自愿放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审核确认批准的次月起,由经办机构按20元每月发给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年满80周岁每月再增加30元;年满100周岁每月再增加50元。申请时已经超过上述年龄的,自批准的次月起享受以上相应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2008年6月30日以前已具有*市户籍的百岁以上城乡居民,经申请每月发放100元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不再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08年7月1日(含)以后将户口迁入*市年满70周岁及其以上未参保的城乡居民,不再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五)市经办机构依参保人户籍所在的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性参保补贴、养老津贴和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分别列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申请拨付计划,报市财政部门审核,同时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也应根据上述要求,将本辖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补贴申请拨付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试行办法》要求足额(包括市财政和县、区财政共同承担总额)划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县(市)、区财政承担的50%部分由县(市)、区财政按规定专项上解市财政。

四、个人账户建立和管理

(一)市经办机构按《试行办法》的规定,自参保人参保之日起,为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主要内容有:参保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社会保障号、参保时间、户籍所在地等)、参保人缴费情况(缴费起止时间、累计缴费月数、个人累计缴费额、财政补贴累计额等)、个人账户储存情况(账户起止时间、累计缴费月数、个人累计缴费额、财政补贴累计额、账户累计利息、账户累计储存额等)。

(二)个人账户由个人缴费和财政养老保险补贴组成。其中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财政给予参保人缴费基数1.5%的养老保险补贴中的1%记入个人账户,并相应抵缴个人缴费。

个人账户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记息和管理。

(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如符合参加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的,其个人账户转移额为个人缴费的本息之和,缴费年限可分别折算为机?件和资料到就近的经办机构审核,符合条件的,打印经本人确认签字的《*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帐户转移单》,由县(市)、区经办机构审核并由市经办机构统一办理基金转移。

《*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帐户转移单》主要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个人社会保障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缴费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及转移信息(缴费起止时间、实际缴费月数、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本息、个人账户基金实际转移额)、转入经办机构基本信息(转入经办机构全称、转入经办机构银行开户全称、转入经办机构开户银行名称和转入经办机构银行帐号等),并由就近的经办机构打印历年缴费基数。

(四)参加本市机关事业单位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转移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办理转移时,申请人应当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等相关证件和资料到其户籍所在的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的办法办理转移登记手续,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经办机构按《试行办法》规定记录和完善其个人账户。

(五)参保人在缴费期内出国(境)定居,需终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由本人持出国(境)定居的证明、辖区派出所户口注销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就近的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办机构初审后符合条件的,打印《*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退保申请单》,经本人确认签字,由县(市)、区经办机构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市经办机构统一支付,支付金额为个人缴费本息之和。

(六)参保人在缴费期内死亡的,由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持医院开据的参保人死亡证明、殡仪馆开据的火化证明、参保人生前指定的受益人遗嘱或法定继承人身份的有效证明材料等,到参保人户籍所在地的经办机构提出终止参保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书面申请,经办机构初审符合条件的,打印《*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退保申请单》,经申请人确认签字,由县(市)、区经办机构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市经办机构统一支付,支付金额为个人缴费本息之和。

参保人生前无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其个人缴费本息之和转入统筹基金。

五、基金管理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进行管理。开设财政专户、基金收入户和基金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单独建帐,分帐核算,自求平衡。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分别记帐,单独核算。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除留足用于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支付费用外,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意见,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转作银行定期存款。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动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除国债投资外的其它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不得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担保抵押。

(四)财政、审计、劳动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基本养老待遇领取

(一)符合《试行办法》规定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每月由市经办机构打印《*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领取人员花名册》,并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认后发送县(市)、区经办机构;县(市)、区经办机构核对后发送乡(镇)、街道经办机构,由乡(镇)、街道经办机构打印《*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结算单》并告知本人确认,从确认的次月起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本人有异议的,应在接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到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复核。

(二)参保人员达到60周岁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且本人申请一次性结算的,本人可到就近的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办机构审核后打印《*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结算退款单》,办理退款手续,由市级经办机构统一支付,一次性退还本人。支付金额为个人缴费本息之和,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三)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员死亡的,其生前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持死亡证、火化证、宣布死亡书、户口注销凭证、公安部门证明等材料(以上材料持一项即可)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有效的身份证明等证件和资料,向其户籍所在的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在60日内将以上证明材料报乡(镇)、街道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审核并打印《*市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员死亡待遇结算单》,报上一级经办机构复核确认后办理结算手续,由市经办机构统一支付。死亡人员个人缴费余额本息之和一次性退还其生前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丧葬补助费1000元。

(四)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员,符合《试行办法》规定领取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的,由县(市)、区经办机构审核,市经办机构确认后,从其到龄的当月起开始领取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并由经办机构直接实行社会化发放。

(五)申请放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符合《试行办法》规定领取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的,由本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到户籍所在的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审核并录入领取高龄老人生活补助人员基本信息;经所在县(市)、区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确认,次月起按月领取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由市经办机构直接实行社会化发放。县(市)、区经办机构每月将审核汇总表分别报市经办机构和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六)符合《试行办法》规定,每个自然年度1-6月新办理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其月政府养老津贴暂按上上年度的缴费基数计算预支,待上年度缴费基数公布后,从公布当年的7月起重新进行计算并予补发。其他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月政府养老津贴于每个自然年度的7月起,按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上年度缴费基数进行调整。

(七)符合《试行办法》规定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的人员,经办机构应当在每月20日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发放到个人银行账户。

七、责任追究

(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致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二)任何单位、个人挪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应当依法予以追回;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各经办机构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财政部门要确保各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与协作,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四)市级经办机构定期组织对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认证工作。鼓励、奖励群众举报。对举报证实确已死亡的或举报证实失踪6个月以上的人员,应及时停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对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申报、登记、缴费、待遇领取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和冒领、多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制度 统一城乡居保 财政支持

按照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全面贯彻落实城乡居保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保扩面和保费征缴机制,大力改进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开始进入全新发展时期。截至今年十月份,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滴32.63万人,参保率达99%。保费征收逐年增长,累计结存基金5.9亿元,确保了17.2万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发放。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表明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更重要的是县财政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 政府补助激励居民踊跃参保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我县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废止了“储备积累式”老农保模式,积极采用“统账结合”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10年,我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滨海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明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和基金管理监督、养老金发放等内容,废止了“储备积累式”农保筹资模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方共同承担筹集基金责任,并建立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这一改革给参保农民带来了较大的实惠,增强了参保积极性,当年全县参保人员就增加了5万多人。

2011年,为了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县政府制定了《滨海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使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城镇非职工居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加快,2013年,县政府又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合并,制定出台了《滨海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一是从城乡居民实际出发,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的基本原则,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实行个人(家庭)缴费、政府适当补贴。个人缴费标准在100元与2000元之间自愿选择,每交100元,政府补贴30元,缴费每增加100元,政府补贴增加5元,最高补贴100元;三是实行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自愿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

为了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8月,我县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意见》坚持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根据城乡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对城乡居保年缴费标准分别设计为1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无、1500元、2000元、2500元8个档次。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对参保人员给予补贴,其中选择缴费档次100元参保的可享受政府补贴30元,选择300元的补贴40元,选择500元的补贴60元,选择800元的补贴80元,选择1000元的补贴100元,并以此封顶。从2010年起到2015年底,6年期间县财政支付城乡居民参保补贴6567.38万元。同时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成熟,惠及民生。

2 财政支持保障养老金及时发放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原农保制度相比,增加了政府和集体补助,而待遇的差距主要决定于地方财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县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明确分管县长,协调各镇和经济开发区以及人社、土管等部门扎实开展扩面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墙头标语、村居专栏等形式多样进行政策宣传。人社部门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宣传手册,面对面向居民解释政策,说明政府补贴标准,激励引导居民积极参保、主动缴费。通过几年的努力宣传,全县城镇居民自我保障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参保全覆盖。截至今年十月份,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2.63万人,参保率达99%。保费征收逐年增长,累计结存基金5.9亿元,确保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逐年调增基础养老金。2010年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为60元/月、人,2012年提高到70元/月、人,2013年提高到80元/月、人,2014年提高到90元/月、人,2015年提高到105元/月、人,今年提高到115元/月、人,基础养老金实现了“5连增”。为了保障发放,我县从2010年开始投入资金实行兜底发放,6年来共投入基础养老金补助2.78亿元,保证全县享受城乡居保待遇人员养老金的发放,让全县城乡居民都能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提升了城乡居民养老幸福指数。

3 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社保服务平台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多,业务工作量大,服务要求高,地方政府要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办公设施、人员支持和经费保障。自2013年以来,滨海县按照参保登记、个人缴费、领取待遇、权益查询 “四个不出村”的要求,财政投入523万元建设资金,在全县296个行政村(居)建立社保服务工作站,大力构建覆盖城乡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一是按统一标准建设村级服务站。为全县296个行政村按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建立30平方米服务站,并为其配备计算机、多功能一体机(电话、打印、复印、传真)各1台,由村主任或村会计任劳动保障协管员,实行统一连网管理。

二是统一制定工作制度。根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生求助、助残帮困、合作医疗等大社保工作内容,制定了《村人力社保协理员工作守则》、《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以及《社保业务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工作制度,并在办公场所上墙公示。同时,统一制定村社保协理员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服务内容,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落实村级协管员待遇。城乡居保日常业务经办工作量大,主要依靠全县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办理,人社部门不仅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培训,而且积极协调筹措资金,保障协管员工资待遇的发放,并进行工作考核评比,评比结果与协管员待遇挂钩,充分调动村级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关键词:新农保;城居保;合并;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利川市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利川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城乡差异悬殊

就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利川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率较高。根据利川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城镇居民参保率在65%左右,而农村居民参保率也接近60%。

但是在参保率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了某些隐性的问题。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该政策实施情况的城乡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居民对制度的理解与主观接受方面。正如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城镇居民大多比较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制度,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参保。而农村居民大多是糊涂的,虽然参保了,但是对制度内容及相关程序一点也不了解。

其次,城镇居民参保所选择的缴费档次比较多元化,从最低100元档的到最高2000元不等。而农村居民普遍的选择是最低100元档。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在农村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反映出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经办单位服务提供能力低。

1.政策宣传不到位。对农村居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内容是一无所知的,仅仅知道100元、15年、60岁这样几个关键数字。而据了解,宣传渠道非常单一,即村委的讲解。宣传频率也很低,除了每年缴费时,几乎再无其他时间会有经办人员对相关政策进行讲解。

2.经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提供能力较差。村民普遍对社保经办人员的工作不太满意,据他们反映,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执行工作简单强硬。例如,村委在动员居民参保时,往往是简单告知需要参保缴费,并且以“不参保的话什么利益就得不到”这样的理由强硬要求居民参保。导致很多居民是在并不愿意的情况下缴费参保。

此外,经办单位及工作人员事后服务工作也不到位。在居民参保后,遇到关于政策的疑问,或是办理手续等遇到问题,在向村委干部咨询的过程中,其并不每次均耐心解答。或者,常常出现解答出错的情况,让居民产生“过河拆桥”的感觉。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存在的困难

居民调查部分所发现的问题,在对经办人员的访谈结果里,就能找到原因所在。而这,恰恰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利川市的实施缩存在的困难。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宣传三个方面。

1.人员困难。据利川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的描述,利川市有14个乡镇,585个行政村,却只有24名正式的工作人员,外加部分就业政策安排的非正式工作人员,平均一个乡镇只有两到三个工作人员,负责整个乡镇所有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的工作。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八到九个人。因此,这就直接导致每个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因此没有能力事无巨细地把每一件事情落实到最好。

此外,乡镇的社保办还直接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因此仅有的两三门工作人员还需要做一些乡镇政府要求的工作,就更加大了很好地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工作的难度。

2.经费困难。利川市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管理局和柏杨镇社保办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办公经费非常少,平均下来每个工作人员每年最多三四千块钱,村委干部也只有很少的绩效补贴(在参保率达标的基础上才有)。这就一方面打击了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因为,无论宣传还是服务,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

3.宣传困难。宣传困难是该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方面,这是由人员困难与经费困难造成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地区宣传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障碍,主要包括该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等等因素。

二、对进一步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该地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该地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信是根本原因所在;其次,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民的文化程度和价值观念也是一大障碍;再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责任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三大原因导致了该地农村地区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对客服困难的建议

毫无疑问,要彻底解决该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必须发展该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大力发展教育,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的状况。而从制度的实施角度,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向。

1.加大经费支持,建立绩效奖励。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关键的因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就是一项惠农政策,对农民养老具有重大意义。只要让农民真正了解和理解这项政策的内涵,他们定会从内心接受这项政策。因此,为大局考虑,上级部门还是应该适当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用办公经费建立对下一级单位及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经办人员的激励机制。

2.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无论存在多少问题,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在于人的问题。只要经办人员全力以赴,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此要建立对经办人员的监督机制,在完善的监查制度下,一旦发现不作为的基层经办人员,要加大惩罚力度。这样,才能对基层经办人员形成反面激励,促使其不敢不作为。

3.加强宣传力度。宣传问题,一方面要加强频率。更重要的,是要改进宣传方式。除了村委进行简单讲解,还可以通过地方电视媒体宣传、上级领导下乡宣传、招募学生志愿者进行宣传等等方式。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政策了,他们才能真正接受政策。

参考文献:

[1]张丽宾.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从6省12市县区74位居民访谈说起[J].经济研究参考,2013,10.

篇6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89-02

近年来,时有媒体报道死亡或不符合领取社会保障资格人员冒领社会保障待遇的事件,可见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保障经办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日益扩大,目前全国约有1.24亿城乡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如何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提高城乡居民主动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意识,尤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着重分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指对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是否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进行审核和查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主要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领取伤残津贴、护理费的工伤职工,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员,领取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领取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员。如果按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的居住地来分类,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可以分为属地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和异地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既是社会保险经办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领取社会保险人员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可以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专项基金的安全,封堵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漏洞,预防社会保险基金的跑冒滴漏,维护待遇领取人的合法利益。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基本现状与面临的困难

1.覆盖全国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具雏形。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1年6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到2012年9月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纳入国家两项试点,全国两项制度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其中,1.24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再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已超过7亿,中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尚处起步初始阶段,各级保险经办机构及队伍建设亟需充实与完善。作为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国全面施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不长,各地在制度建设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方面差异悬殊,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2009年以前已经开展了试点,保险制度和社保经办机构已得到完善与充实,而西部偏远地区此项制度则刚刚全面推开,尤其是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亟需加强,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操作流程和认证标准亟需规范,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化水平亟需提高,工作责任心亟待加强。

3.城乡差异及交通地理条件影响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开展。国务院规定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月55元,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但较低的待遇标准影响了领取人认证的主动性,尤其是在中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领取人对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西部偏远地区受地广人稀,居住相对分散,交通不方便,居民外出打工挣钱等因素影响,领取人认证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认证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与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不相适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技术和手段较落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认证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基础之上,验证效率往往“事倍功半”,离认证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确化、专业化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制度的探索与建议

1.落实各项认证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完善认证制度。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广,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千差万别,应当因地制宜,采用集中认证与实时认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各地区可以选择合适的认证方法,每年规定一个期限集中办理一次集中认证,认证人本人应到场,并携带领取待遇的凭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等证明材料,如实办理认证手续,对因重病、住院、行动不便、外出暂居住在异地、本人不能亲身前来办理认证的,可以采用异地认证的方法,领取人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受托代办人按规定提供认证人的生存证明,出示认证人和受托代办人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由经办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复查。实时认证则需要借助于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和公安、民政、卫生等公共人口信息资源系统,每月定期通过系统进行数据比对来完成。

2.建立岗位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建设。对社保经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业务轮训,采用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监督,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提高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尤其是基层经办工作人员要动态掌握本地区领取人员生存状况及户籍变动情况,加强与本地区民政殡葬部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的联系协作,对不符合领取资格的人员应及时暂停待遇,做好停发登记备案。对经办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要责令其追回冒领的保障待遇,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明确界定各类保障待遇享受的资格与条件。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管理政出多门,涉及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残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委部门,国家应统筹考虑各个部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明确界定哪些社会保障待遇可以同时享受、哪些社会保障待遇不能同时享受,哪些社会保障待遇可以合并发放,比如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与由民政部门集中供养的五保人员不能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重度残疾人员领取的伤残补助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基础养老金则可以同时享受。保护领取人的正当权益,提高困难人员的保障待遇,减轻其生活困难,保证特殊领取人的保障待遇不降低,生活不受影响。

4.加大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主动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意识,营造广大城乡居民主动参与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每年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中认证之前,可以利用电台、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认证公告,在本地区各个街道(镇)、社区(村)及人口集中居住地张贴宣传告示,让认证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认证信息;集中认证工作结束后,及时将认证结果进行公示,扩大群众的知晓率,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出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举报奖励政策,对举报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经济奖励,对冒领人加强批评教育,责令退还冒领的待遇,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加大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度。

5.逐步推广领取待遇资格实时认证,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绩效。完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建立本地区、本省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跨地区比对系统。首先要制定实施统一的数据比对标准和比对措施,提高采集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人口信息的精准度,建立本地区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比对系统,按月定期将认证信息与其他人口信息进行比对,及时查验出死亡冒领及骗保情况,对筛选出的问题信息数据逐条核查落实;其次要加强与本省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比对系统跨地区联网建设,强化跨部门技术协作,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与公安、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人口信息比对,以防范省内重复领取养老金行为;最终要加快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待遇状态比对查询服务系统联网工作,以便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防范跨省重复冒领保障待遇的行为,着力提高社会保障人员待遇认证的效率,加大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力度。

6.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待遇资格认证措施和技术手段。一是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经验和做法,增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领取人员享受一次性丧葬费待遇的政策,用领取人若干月领取标准或本地民政部门公布的基本丧葬费用水平作参考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费。待遇领取人在死亡后,其继承人持相关证明至社保经办机构报告死亡信息,终止发放待遇,申领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二是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科学手段做好认证服务工作,可以开发建立“指纹认证”、“视频认证”应用系统,采集认证对象指纹信息及视频信息,开展指纹和视频认证管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开展认证工作。三是研究探索与发放保障待遇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利用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待遇资格认证,为认证服务对象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高待遇资格认证质量和认证效率,减轻待遇资格认证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切实维护认证对象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中国建立城乡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改善城乡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流程与认证标准,改进认证措施和手段,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认证管理和监督力度,才能杜绝社会保障待遇的冒领和骗保现象,才能有效维护领取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监管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实现广大城乡居民“共同富裕”、“老有所养”的目标,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收集;管理

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福利依据,它保障着的是广大劳动者能“老有所依”。这种档案一方面记载着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记录着交保人的主要工作经历,属于一类集成化的个人劳动档案。伴随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档案以及管理档案更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准确立档、精确存档、方便查询是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具有的特点

(一)档案在服务对象与管理对象上具有社会性特点

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贯彻日益深入,它的服务范围在今日更是延伸到了整个社会各类体制之下的众多从业人员。当这些从业人员满足养老的条件要求时,那么他就能够领取养老金,这就使得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演化成为一项社会化的保障制度。

(二)档案在来源上具有广泛性特点、内容上具有复杂性特点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实施,这使得建立档案和保管档案的工作变得更加艰巨,挑战性也更大。相对今日的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来说,以前的档案管理对象可以说是相当单一的,曾经的档案管理对象只是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离退休工作人员。但是当养老保险制度在整个社会开展之后,档案的来源就变得五花八门,非常广泛,而档案的内容也更是复杂多样。

(三)档案本身呈现出流动性特点

相比之下,私人、合资以及外资的经营体制的企业,其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比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动性更大,而乡村居民参保也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加。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一天天地加剧,类似这种情况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收集和管理流动性的社保档案也应当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建议对策

(一)从领导上进行加强,从认识上进行提高

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推广的重要工作,它也是我国政府为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的历史鉴证,它还是参保人参保后得到相应的福利的重要凭证,它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以及政策性。档案管理的水平高低不仅仅关乎城乡参保居民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居民的参保热情。只有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充分认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高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把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管理工作列入并提上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指派专门的分管领导,让这个事项有“领导管事”。

(二)在经费上加大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笔者认为应当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各级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在经费投入方面做好保障。第一个就是确保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档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些硬件设备。比如在县级居民养老档案管理的工作室配置相应的除湿机、档案盒、密集柜、灭火器、电脑等设施设备,满足防虫、防火、防尘、防潮湿等“十防”标准,确保安全管理。还可以尽力为乡镇档案管理室配备复印一体机、计算机、打印纸,为村委会配置好传真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第二个是要在村里寻求协理员作为档案收集与管理助手,并根据实际对村协理员适当地提高其待遇,让其保持工作热情,保证“有经费办事”。

(三)从技术上进行加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举办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业务档案培训、专题讲座等,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不断强化临近市、县、镇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养老档案管理工作,上级业务骨干深入到下属单位指导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手把手的方法传授,坚持开拓职员的视野,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做到“有能力办事”。

(四)从机构上进行健全,从信息化方向进行完善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难归档、大数量、多环节,这要求我们的档案部门务必建立健全由村到乡镇,再由乡镇到县的三个级别的档案收集的服务管理网络。对每一级的责任都要进行明晰,对每一级的机构都要完善,做到“有队伍做事”。比如某个县政府就推行这样的一项管理制度,即县政府每一年都要与所辖乡镇订立《居民报工作责任书》,让每一个乡镇至少安排2名专职人员开展养老档案的整理以及收集管理等工作,村里也有专门的村协理员,这就从工作力量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充实保障。

完全的人力方式管理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不仅花费工作人员的更多精力,效率也不高。所以,养老保险档案更应该注重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在管理中可以把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快速地变为影像化、数字化信息,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电子化的管理方式,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代替人工检索。建立起养老保险档案的归档编码方案以及对应的计算机档案索引系统。这样就不需要工作人员去调取实体档案原件,只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图片的检索查阅扫描,就可以完成打印复制等功能。

三、结语

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福利依据,它保障着的是广大劳动者能“老有所依”。养老保险制度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让我们重视并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保制度;远程服务

[DOI]10.13939/ki.zgsc.2015.42.144

1引言

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免交义务教育学杂费、开展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之后的又一强农惠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顺应民意、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重要举措,也是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广大城乡居民期盼已久的大好事。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单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理念。大力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提高政策操作力和执行力,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也呈现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调动老百姓的参保积极性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养老待遇是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按中央、市级和县财政共同承担,个人账户由参保人员个人缴纳和政府补贴组成;待遇享受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政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未与缴费年限挂钩,导致参保人员认为自己是否缴费没什么关系,反正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自己所缴的钱,因此不能调动参保人员积极性。

2.2老百姓传统观念依旧,现代保险意识尚未形成

尽管现在农村居民生活条件通过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加之历史形成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认为生、老、病、死有子女管,要其缴费养老一时接受不了。加上多数老年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阅读理解力有限。仅凭电视、报刊、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不深入到农户讲深讲透政策,很难增强群众的参保意识。参保对象中的中青年人员又存在等待观望情绪,认为自己年轻,离领取养老待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有部分人员认为缴费标准太低,到老年后达不到养老的目的,参保后也多领不了多少待遇,都抱着60岁后不缴费只领取基础养老金的简单想法。

2.3工作人员、经费短缺,开展工作困难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保险参保面的不断扩大,以及各项新型业务工作的不断增加(如农民工养老保险、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库区移民、征地农转非、户籍制度改革等),社会保险的管理对象和管理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剧了对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需求,综合服务对象和人均服务量急剧上升,服务人员数量与工作人员配备严重失衡。各乡镇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更大(各乡镇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还兼着其他业务)。由于人员编制紧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处理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二是由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开户银行在农村商业银行,一些乡镇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比如山区,每天正常的客运班车就两班,早上出发,晚上返回。如错过班车就只能坐摩托车,造成不安全因素,加之山高路陡,出行成本增大,给老百姓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带来不便,因此工作开展困难。

2.4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保工作难度增大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当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并且都是临时工,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经常更换就业岗位,得不到公司的长期聘用。这部分人员对政策不知晓,各乡镇也没有办法和这部分人员取得联系,更没有时间办理参保,还有些已在工作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农民工养老保险,这些都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认识误区。不少外来务工者认为,如果要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就必须缴清15年费用,认为是一件很漫长的事。三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办理流程不了解,担心请假回来办理手续时间过长,并且来去的费用也大,就认为以后慢慢有机会回来后再办理参保手续。

3对策及建议

3.1制定完善政策、优化城乡居保制度设计

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与基础养老金的增长实行挂钩,对于不同的缴费年限,要按照标准增发,并且鼓励参保人员尽早参保和长期缴费,并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使待遇水平逐步达到或接近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最低待遇水平,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可以采取多方筹资,比如从征收的社会扶养费、土地出让金、资源费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地票交易收入余额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中。

3.2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居民人数多、分布广、居住分散等特点,一是将工作人员实行按服务对象进行动态配备,同时设立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增设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专职业务人员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让群众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确定一个缴费

档次,代办员就可以帮助办理好参保手续并代开银行账户,参保人员只要到银行缴费,就视为参保成功。针对部分老年人员未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情况,对老年人员和行动不便的人员,派出所应分村分别上门补办身份证,代办员上门收集参保资料和分发个人账户存折资料,对凡是自愿参加保费代收代缴的群众,由村(社区)代办员实行全程服务,确保服务到家,保证参保人员不出村组就能办理所有参保手续,切实方便群众,彻底解决因人手不足对工作开展的约束。二是农商行要不计成本对无营业网点的乡镇实行配备流动车进行服务,并且每个月不能少于10个工作日,这样既能减轻群众的出行负担,也能减轻出行带来的安全隐患。

3.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

采取文艺宣讲团、村村通工程、电影下乡等形式。各乡镇要以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宣传重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重点宣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实施的重大意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答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送到城乡居民中去,实现“入户宣传率100%、资料发放率100%、政策知晓率100%”、“三个百分百”。

3.4远程服务给力外出务工人群

各村(社区)安装电话、传真机方便外出务工人员来电咨询居保工作的政策,帮助他们解答疑问。安装传真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将他们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传送到村(社区),并在工作时间内,至少要有一个人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及时接收参保人传来的信息,并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每周末将收集到的材料交到社保中心,由社保中心派专人对材料进行归档整理。依托乡镇各村组干部,与外出务工人员逐一进行联系,通过电话、QQ等多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并通过网络传回一些参保必需手续进行代申报,对举家外出的人员,由本人将身份证传真至村(社区)或乡镇社保中心,委托办理,或者直接委托代办员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办理参保手续等,确保了外出务工轻松便捷参保,同时为外出务工人员节约了费用。联合人力资源市场、劳务站等单位利用重大节假日,在县汽车站、长途车站等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宣传居保、创业、就业等政策,让返乡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另外,利用集市居民置办年货,人群相对集中的优势,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年画,悬挂标语,现场讲解政策、接受群众咨询,尤其加强对返乡人员居保政策的宣传,引导积极参保缴费。

参考文献:

[1]林义,林熙.老龄化“高压”下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社会保障,2011(2).

[2]米红,程显涛.新农保制度推进政策优化与评估[J].中国社会保障,2011(2).

[3]袁锡泽.从分配角度谈养老保险的结构调整[J].重庆劳动保障,2011(5).

[4]涪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泛宣传,贴心服务,强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J].重庆劳动保障,2011(5):15-16.

[5]钮德华.吐鲁番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5).

[6]董智勇,朱志玉.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12).

篇9

郭婷婷(1992.4-)女,汉族,浙江绍兴,本科,宁波大学,宁波大学11民商法1班。

罗科(1992.5-)男,汉族,浙江省宁波市,本科,宁波大学,宁波大学11民商法1班。

摘要:宁波市2009年已经突破了户籍制度,在宏观上已经为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扫清了障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宏观上已经实现了制度的统一,然而,这样的统一在微观上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仍有待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宁波市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养老保险体系前景发展探讨。

关键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体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城乡一体化的观念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所谓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就是不分企业的经济性质和职工身份,所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劳动者,筹集养老保险金的标准一个样,劳动者的退休条件和享受退休费待遇的标准一个样。”①我国劳动者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群体:一是居住在农村事农业劳动的农民;二是居住在城镇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市民;三是流动于城乡之间亦工亦农的进城务工人员。而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探索如何解决这三大群体的养老问题,其最终的目标或者说最终的知指导思想都是实现一体化。

一、宁波市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宁波市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对于宁波来说,在2009年之前,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部分各自在缴费待遇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而根据宁波市2009年下发的《关于印发宁波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政策等,从2010年1月开始,宁波市合并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这样的一体化是不完全成熟的,从微观的细微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现这样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宁波市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两个不同的体系组成:城乡居民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因此,宁波市的现状为城乡居民之间实现宏观的一致,微观上存在诸多问题,两个体系之间尚未实现统一,一体化仍然不成熟。

(二)宁波市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宁波市现存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所面临的障碍。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首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人们参保积极性有待加强

据统计,至2012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155万名,新增参保人数101万人,完成市政府考核指标的1924%。宁波市16周岁以上应参保户籍人口养老保险(障)参保率达到834%,较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②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834%,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这样的覆盖率仍然不是很高,全国最高的地区北京达到了9718%,无论是与我们的政策目标还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较,都有差距

2.政府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缴费补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政府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缴费补贴,目的在于提高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减轻部分居民的缴费负担,具体的缴费与补贴情况如下:辖各区缴费标准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800元、1100元、1400元、1700元、2000元共八档,各县(市)可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缴费标准。参保人员按上述标准缴费后,政府给予缴费补贴。而2012年之前的补贴标准是两档,2012年有所调整:“2012年1月1日起,市辖各区按年缴费的政府缴费补贴标准具体调整为:缴费标准在100元和3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缴费标准在500元、800元和11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200元;缴费标准在1400元、1700元和20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300元;重度残疾人和低保人员按每人每年300元标准补助。”③

虽然补贴档次由原先的两档改为现在的三档,但是仍然没有很好地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政府补助差异性不明显,不能明显地体现出“多缴多得”,这也会影响人们的参保积极性,以及人们的参保档次选择。宁波市城乡养老保险参保档次主要以低档次为主,大部分农民都会选择100元这一档,如余姚市到2010年12月底,全市缴费参保人数57280人,其中选择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的人数为52420人,占92%。笔者认为政府补贴层次不明显,没有体现出很大的优惠性质,农民会觉得如果选择高档次会不划算,是居民选择低层次缴费的原因之一。而这样的覆盖率仅仅具有表面的成绩效应,而体现不出真正的实际效果,因为选择低档次的缴费,意味着只能享受低档次的待遇,所以这样的养老保险不能很好地解决人们尤其是农民的养老问题。

除此之外,养老保险缴费政府补助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补贴单纯地按照“多缴多补”的原则,这样有可能会增加更多的不平等。因为低收入的参保者受到自身经济水平的限制,只能选择低档次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获得较低的政府补贴,享受低水平的养老金待遇;相反,高收入者可以通过选择高档次的缴费标准以获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却能获得更高的政府补贴,这样就会加剧低收入和高收入者之间的不平等。

3.养老保险待遇有待提高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月养老金待遇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参保人员在年满60周岁以前按规定参保缴费,其按月享受的月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等三部分组成,如市属各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分别提高到500元/月、550元/月和600元/月,60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如叠加享受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的,每月可领取待遇达到740元/月、690元月和640元/月。④第二种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本市户籍城乡居民,不用缴费,经核准后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即140元/月这两类待遇都支付终身。基本养老金仅140元,已缴纳保险费的也仅有500-700左右的养老金待遇,虽然相对于全国或者浙江省,这数字已算较高,但是这根本解决不了居民的养老问题。

其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制度构建上的差异。

1.强制性不同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有强制性的规定,是政府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则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是否参加保险,完全取决于居民自己的意愿,政府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有引导与鼓励。

2.筹资机制不同

在资金来源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三方缴费,分别是居民个人缴费,政府的缴费补贴,以及集体补助。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三方筹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集体经济,国家还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在筹资模式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的缴费部份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不记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因此,如果参保人以灵活就业方式缴费的,其中60%的个人缴费要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只有40%记入本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进行统筹,不论是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还是他人资助全部记入本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3.缴费标准不同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没有不同档次的选择,都适用统一的缴费标准,如宁波市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统一由12%调整为14%(2013年5月开始),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不变,仍为8%。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档次的区别,具有一定的弹性,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档次,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两种制度下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不同。

二、宁波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一)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

笔者认为,未能够实现全面覆盖,主要问题在于农村地区,而导致人们参保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单从农民的角度分析,“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仍挥之不去,自认为有子女的赡养,无需再额外地交保险金,参加养老保险。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在农村户口的被调查者中,将近30%都选择依靠子女的赡养,而非依靠养老保险。其次,一部分农民认为养老保险的待遇较低,完全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或者说根本就不会在乎这点养老金,所以缴纳保险费显得没有必要。除此之外,人们对政策不信任。由于长期受自身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而对于将来,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的收益显得并不关心或者没有信心。例如现在交保险金需交足15年,15年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15年之后的货币是否会贬值从而满足不了生活需求,政策是否会调整从而拿不到养老金,更或者没有交足15年就发生意外或者死亡等,而15年内所缴纳的金额并不是一笔小数目,首先支付这笔钱可能有困难,其次投资越大,风险就越大,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参加养老保险就涉入了更多的考虑,这些原因都限制了人们的参保积极性。

提高覆盖率,可想而知无法依靠人们的自觉,只能依靠政府的努力。首先从形式上,政府可以加强宣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向广大居民积极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惠与好处。其次从内容上,首先建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民缴费补贴,激发农民参保热情。再次,笔者建议加强立法。虽然社会保险法已出台实施,但是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只有地方政策性规定或章程,没有统一的立法,缺乏了同一性和强制性,这必定会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因此完善立法,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水平将是该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二)调整养老保险费的政府补贴

对于政府这样的补贴方式,应当做一些调整:首先正如上文所述,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提高缴费补贴,调动积极性。其次,补贴的档次不仅仅只是三档,可以考虑与养老保险金缴纳档次一样,即8档,每一档都有相对应的补贴额,从100到2000每一档的补贴额都不同。补贴额应当根据每一档缴费的情况,按比率补贴,且从低到高,这个比率不断减小,这样的补贴形式才会体现出相对公平合理,也更有助于完善养老参保结构层次。此外,笔者认为,政府的缴费补贴还应当有地域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和农村,也包括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根据这些因素,权衡整个宁波市,做系统的比较,据此制定合理恰当的补贴额,而单纯的“一刀切”处理模式显然是有待商榷的。

(三)改善养老待遇

改善养老待遇,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地提高养老待遇,或者尽力让居民选择高档次或者适合自己档次的养老保险。加大政府的养老金投入是必然的,并且,笔者认为,政府的补贴形式不应仅仅局限在保险金缴纳层面,在待遇层面,养老金发放过程中,也应当给予适当的补贴,这种补贴不仅仅表现在加大养老金的数额,此举与增加养老金无异,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补贴,或者以其他的待遇形式代替一部分的养老金。例如从实物上,粮食等生活资料给予补助,此种生活资料,通过政府统一购买,相信会有一定程度的优惠,如此即可以提高居民的养老待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压力;或者通过发放代购券的方式。

然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无止境的加大财政投入,并且,按照现在的养老金运营模式,预计到2021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赤字现象严重。“空账运行”似乎成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不仅仅在宁波,在全国范围内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面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措施,即提高养老保险金额的缴费比例和延长职工退休年龄。尤其是延长退休年龄,已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现阶段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55周岁。根据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以及根据实际综合考虑,就宁波市而言,延长退休年龄应当从女性工作者着手,因为女性退休年龄为55周岁,比男性早5年,而宁波市男性的平均寿命在77岁左右,女性则为80岁左右,女性比男性要长3-4岁,女性有更长的寿命,但是工作时间却比男性短,这有失公平,但是延长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2-3年为宜。

上述两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政府压力,可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消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居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可以再寻求其他更积极的措施,例如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完善养老金管理模式,通过养老金的升值,从而提高居民的养老待遇。

三、促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构想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同样存在其自身的缺陷,本文不作具体阐述,但是,该体系至今仍未很好地解决其自身的一个矛盾,即城镇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而矛盾主要是两体系在制度上的衔接,农民工返乡之后养老待遇应选择哪一标准。而笔者认为,与其找不到合适的衔接方式,不如将两个体系统一,当然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实现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只能做出大致的目标构建,即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两个层次分别做出调整改革,使两者在制度构建上接近,为统一做出铺垫。至于各种阻碍因素,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待遇

关于该问题,在上文中已作出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而至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的目的,一则为了百姓的生活,二则为了能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相接近,从而为两者在待遇方面的统一提供可能性。

(二)增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缴费方面有8个档次的标准,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档次的选择,因此,为实现两者的统一,必须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方面做出改革。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增加缴费档次,不仅仅只是为了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协调而做出的机械调整,它有其自身的现实必要性,对于该制度来说,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首先,为了使两种制度在缴费上相互接近,增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档次是必要的的。缴费的档次不需要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那样有8个档次,但是可以将其设为高、中、低3档,供企业选择。具体的选择档次方面,可以根据列入企业的章程,或者企业与职工协商,或者直接由政府做出具体的政策,例如,在经济发展顺利或者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选择高档次的缴费;而在面临诸如金融危机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选择低档次的缴费。但是这需要政府恒定标准,且标准需合理可行。而具体的缴费,依然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完成,企业缴费仍然计入社会统筹账户,职工缴费仍然计入个人账户。

(三)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的强制性改革

城乡居民对于是否参保,有自主选择权,目前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这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同。而笔者认为,强制与否并不能成为两种制度实现统一的绝对障碍,因为即使没有强制实施,目前仍有绝大部分的居民选择参保,并且每年参保的人数都在增加。如果一定要实现强制,则课先进行强制与引导相结合,引导为主强制为辅,逐渐改为强制,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协调。从而为两者在强制性上的统一奠定基础。

综上所诉,宁波市的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在宏观上已经实现,但是一体化仍然不够完善,而面对的如今的情况,首先应努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各个体系,着实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其次,通过协调,改进,争取早日实现两种制度之间的统一,如今统一尚缺乏必要的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因此,必须努力调整,缓解各类矛盾。真正的一体化,应是无论职业,年龄,性别等的差异,统一适用同一养老保险体系,这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参考文献:

[1]叶响裙.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困境与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

篇10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

近五年来,银川市加快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银川市稳定、和谐、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最适宜城市和两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社保体系建设首次使用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十二字表述,这也就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

一、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现状

2009年以来,银川市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城乡居民。已初步实现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统筹城乡共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参保人数逐年增长。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7万人。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万人。

二是首府城市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银川市社会保险工作在全区发挥了首府城市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区一半以上。率先在全区建立了村干部、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态移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工作。率先将征地农民纳入解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的参保范围。率先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

三是保障能力逐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以来,银川市下大力气妥善解决了养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公平。按照政策规定,连续8年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了养老金待遇,平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668元提高到现在的1602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在自治区规定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每人每月95元,当时在全区属于较高水平。为征地农转非人员增加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95元,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由最低每人每月300元增加到395元。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连续14年保持100%。

四是基金抗风险能力增强。基金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2008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11年25.5亿元,增加了2.7倍。支出从2008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11年18.5亿元,增加了2倍。目前,每月支付养老金达到1.7亿元。基金结余预支付月数从2008年的4.4个月增加到2011年8.7个月,增加了2倍。

五是社保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连续14年均保持100%,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征地农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银川市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几年来快速发展,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制度体系,但是距离十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非公经济组织参保率低、企业职工双方的参保法律意识不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缴费意愿不强等,是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用人单位逃避社保责任现象较为普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都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和承担缴费的义务,但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承担缴费义务,逃避社保责任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为新招职工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二是在申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时漏报、瞒报、低报现象较为普遍。如:在银川市参加养老保险的8700多户企业,80%的企业按最低工资申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职工缴费基数和本人实际工资差距较大。在一些民营、私营企业,中小企业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等个人缴费的参保人员,按最低缴费档次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占90%。

(二)雇佣双方参保意识差。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私营企业主认为社会保险是国有企业的事,与非公经济无关。也有的认为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是企业经营的硬件,而办理社保为无关紧要的软件,以至拖而不办。还有的认为参加社保是“买保险”,把社会保险等同于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形成可“买”可“不买”的观念。更有的私营企业主对社保法律法规置若罔闻,一味追求自身利润,以经济效益差、员工流动性大为借口拒不参保。而从业人员也普遍对社保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参加社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从业人员认为自己年轻,对企业是否参加社保抱无所谓态度。有的员工要求将缴纳养老保险的钱发给个人,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可靠,缴纳的是现钱,收益则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有损眼前利益。许多私企从业人员迫于就业压力不敢向雇主提出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不敢争取自身权益,只能“听天由命”。由此丧失了参保的一部分群体。

(三)社保费征缴难度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由社保部门征收,由于村居、乡镇经办力量薄弱,无专职经办人员。代办银行网点布局限制,保险费用征缴难度较大。特别是养老保险费征收难度较大。银川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位列全区第一,但缴费率三年来一直徘徊在70%左右,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16岁-40岁的参保人缴费不积极,认为缴费周期长,待遇低而中断缴费。这一部分人员既享受不到国家补贴优惠政策,也降低了本人养老金待遇,使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也不可持续。银川市在《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意见》等文件中对建立保险费征缴奖励机制,吊装移民乡镇聘请社保协理员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县区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四)社保稽核力量薄弱。《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稽核办法》都提出了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大社保稽核力度,但社保经办机构受到人员编制限制,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实地稽核,不能及时发现用人单位不参保,漏报、瞒报、低报缴费人数、缴费基数问题,不能及时督促整改。目前市社保局仅有66名编制,人均管理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1:1.23万人,超过全国社保经办机构人均管理服务对象人数的4倍多,市社保局稽核科仅有6名工作人员,一年仅能实地稽核100多户用人单位,仅占参保单位总数的1%左右,社保稽核力量薄弱,没有发挥对参保单位督促约束纠错的作用。

(五)部门未形成联动机制。2007年城镇职工社保费征收移交地税部门,目前仅仅实现社保结算核定,地税侧重征缴费用,参保扩面成为薄弱环节。人社、工商、税务、工信等部门,在促进社保扩面等方面未形成联动机制,未形成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也未形成合力共推共促局面。全社会及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形成,部门联动还未真正“动”起来。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到位,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扩面难度较大。

三、破解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难题的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下大力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最终实现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宏伟目标

(一)加强社保稽核。建议市政府适当增加社保局编制,增加社保稽核工作力量,使社保实地稽核常态化,通过加大稽核力度的手段,及时督促纠正用人单位在社保方面的违规行为, 维护社会保险法的严肃性,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保全覆盖、可持续的目标。

(二)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近期,市人社、地税部门已联合发文,就社保扩面征缴稽核等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人社、地税定期互通新设立单位、新增纳税单位信息,在用人单位评先评优方面将社保纳入征询意见内容等。要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发挥优势,就社保扩面征缴稽核等工作形成合力联动机制。只要各部门联动起来,形成强力的社保参保扩面执法环境,做到人人有责,个个出力,良好的社会参保氛围才能营造出来。

(三)加强基层社保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保扩面征缴等工作的奖励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切实解决村居、乡镇、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的实际困难。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强化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切实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建立网上办公,网上申报核定社保缴费基数,网上视频认证等现代化服务模式,优化参保环境,方便参保单位及群众办理缴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