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打包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物打包方法

篇1

理顺管理制度

医院高度重视项目示范工作,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修订完善了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措施、技术标准、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及人员岗位职责,进而根据医疗废物在院内的产生和流转,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医疗废物收集、包装、暂存、转运管理模式。

以医疗活动的过程分析,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既是医疗废物的产生者,同时也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参与者。因此,各科室护士长被任命为其所在科室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过程。

医院总务科及保洁员负责对医疗废物进行打包、封存、粘贴标签(产生科室、废物种类),然后与责任护士签字交接,再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站登记,随后与本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字交接。

医院的院感办负责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全程组织和落实监督。院感办的专职人员每周到科室进行2~3次的督查,对各科室中出现的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撒落、收集运送不及时等不规范的现象时给予纠正并扣分,同时下达整改意见书到各科科主任、护士长。每月院感办还会联合医务科、护理部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考核,将考核的综合成绩与各科室当月绩效挂钩。各科室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成效,也由院感办负责在医院《医务简报》上进行文字通报,对管理规范的科室部门予以表扬,对违规者进行批评。

除了监督管理,院感办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参加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流程的操作培训,强化其工作职责。

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医院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思想认识。通过树立医务人员的大卫生观,将绿色环保和医德操守联系起来,在医院营造出清洁、安全和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对外宣传上,医院邀请了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到孝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接受电视台采访、报刊和网站发表文章等方式,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规范医疗废物管理、促进绿色环保的项目现实意义。

绿色管理

依照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院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类。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采取焚烧、高温蒸煮或填埋等方式对各类医疗废物进行处置,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解决感染控制问题。但由此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一环节缺陷也不容忽视。围绕控制医院感染、减少POPs产生,医院深入思考了工作思路,通过简化操作流程,细化、调整分类环节,把分类与处置方法相衔接,从源头开始对医疗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管理。

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品种多、数量大,多为塑料、金属、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等材质,这些物品需要分类处置。

医院将塑料、金属材质的感染性废物按可回收废物分装,便于再生资源化;对棉纤维、纸质及橡胶类物品,则按不可回收废物分装,直接交由处置中心焚烧或高温消毒后填埋;损伤性废物则置于利器盒,当装满3/4容量时及时封口。由于医院的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数量极少,所以由药学部直接交由专门机构处置。而感染性废物的消毒处理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直接完成,因此医院无须浸泡消毒后再移交,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医院还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以灭菌合格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替代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从而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

在主管院长的签字倡议下,各科主任、护士长积极响应。医院在临床上推广可重复消毒使用的呼吸机螺纹管道、不锈钢换药碗、氧气湿化瓶等医用品。在一些感控重点部门,则采用可重复清洗使用的拖鞋,减少了鞋套的使用。医院还通过安装酸性氧化电位水设备消毒系统,减少有害化学残留;基本取消戊二醛消毒剂泡盘、持物罐,减少化学液体污染排放。

篇2

关键词:危险废物;无害化;环境保护;废物利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逐渐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导致危险废物逐渐累积。危险废物,也就是工业生产形成的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及污染的废物。我国在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因此与危险废物处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设施都不健全。本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危险废物主要指的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通过一定的方法辨别其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废物。其特点主要是具有较强的毒性、腐蚀性和传染性等。如果此类废物处理利用不当,将可能对人体与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城市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人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由此而产生的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医疗废弃物等。其中,危险废物包含的主要种类有医院临床废物,其中含有有机溶剂废物、医药废物;废矿物油;工业处理污泥,其中包含含重金属废物等。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渣也可能对环境存在危害,如一些漆皮、过期化学试剂、废矿物油等,如果一直在仓库中堆放着而不加以处理,将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医疗废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将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人体中,从而产生较大的毒性影响,而且此种污染的传染期较长,拥有相当广的传播面,因此危害性更大。如果对这些有害的医疗废物和工业废物不进行及时的集中处理,就会对人体、环境都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体的健康。目前,全球危险废物的年产量大于4×108t,我国危废年产量的平均增速高达36.1%.同时,由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水平有限,导致大量危险废物引发各种污染环境事件,产生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将会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1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企业对危险废物认识不足

多数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时认为完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即是环保的做法,却忽视了危险废物对环境的破坏力。相当多的企业缺乏关于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安全管理,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也没有危险废物的处理,因此企业生产出的大量危险废物出现堆积的情况,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有些危险废物被再次销售

一些工业企业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废物不仅没有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进行申报、处理,反而作为副产品进行再次销售,使得危险废物流入市场。

1.1.2将危险废物视作一般废物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经济,很多企业忽视危险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将危险废物看作是一般的废弃物进行处理。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危险废物的大量贮存,在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潜在隐患。比如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我国只有很少数城市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绝大多数城市的医疗废物由各地区的医院进行分散处置,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率非常低。

1.1.3企业将危险废物交给处置单位

企业在进行实际生产中,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一般是先进行打包处理,而后统一交给处置单位。这些处置单位可能缺乏相关资格,处理手法不当,这将会导致对危险废物的非法填埋,影响环境。

1.2环保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危险废物处理和利用与废水废气的处理有着明显不同,因此进行监管时也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开展监管工作。集中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时的监管,就需要监管人员进行面广、量大的环境监管,在危险废物的转移和运输的全过程中监管人员都要做到全程监管,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危险废物出现一些威胁到自然环境和人身安全的问题。就目前的危险废物处理情况来看,在危险废物转移和运输过程中,监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大漏洞,全程监管仍然没有落到实处。

1.3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市场发展不平衡

地方政府不重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选址难以及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各方面因素,阻碍了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度。此外,在危险废物贮存、再利用以及处置等方面设施建设不完善,进一步导致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市场的不平衡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1.4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和处理处置水平不高,技术和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一些处置设施污染环境,部分省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能力不足,利用处置设施标准不高,因此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整体水平有待发展。

1.5利用处置能力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行业繁多、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相对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科学有效引导,导致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出现区域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同时,一些类别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的不足,加剧了其无害化利用以及处置区域的不平衡发展。

2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问题对策研究

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废物越来越多,对危险废物做到有效的监管、利用和处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和环保职能部门而言,应该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利用,提高对危险废物处理利用的重视程度。

2.1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认知程度

由于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认识不合理,导致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危险废物流向市场的现象。因此,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应该在全市以及全省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工作的开展,组织企业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以及危险废物相应法律法规与管理方面进行学习,明确危险废物的重要性。通过对危险废物非法转移、非法处置等带来的重要风险进行讲解,明确带来的重要危害,使得企业意识到在工业发展中对危险废物有效处理的重要性。面对互联网和电视媒体的发展,应该借助相应平成危险废物危险性的宣传工作,通过身边群众的具体监督,形成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

2.2培养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人才

随着国家对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力度的加大,必然引起市场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但是在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过程中,有效运行的处理设施的数量少,缺乏兼具丰富理论知识和深厚运营经验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因此,建议对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和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机构进行轮训,同时在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或机构中,施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2.3促进危险废物服务行业发展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及时推广一些在危险废物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危险废物处理企业不要过于限制——既要将其看成是特殊的监管单位,又要将其看成经济市场的正常企业。之后,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带动危险废物服务业的发展。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危险废物数量逐渐增加,对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理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仍然有一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理,任由其污染环境。对此,国家和社会都应该采取各方面措施提高对危险废物的利用和处理,例如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认知程度,培养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人才,促进危险废物服务行业发展等。

参考文献

[1]邹永利,金晶.我国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3(09).

篇3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感染 控制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0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3-02

外科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都是医院易感染的科室,特别是外科手术室,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室质量,保证手术安全。多年来,我们通过严格的环节管理和感染控制,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和无菌切口感染率。现浅谈如下:

1 空气质量管理

手术室安装多功能空气杀菌机、可在动态和静态两种模式下运行,滤网每日清洗一次。调定每日凌晨4-6时自动开启2h消毒室内空气,即静态模式下的Q3杀菌。连台间期,室内常有人,则调整为动态模式30min,即滤过风的6根紫外线灯消毒后送出。同时500mg/L含氯消毒剂快速湿式擦拭室内各物体表面及地面,以减少尘粉,纤维和微粒向空气中散发。另外,拖布标识为红色,与半限制区的蓝色及非限制区的黑色拖布分别清洗处理,分别放置、严禁乱放。手术进行中、手术间正门紧闭,必要时从侧门出入,限制手术间内人员走动,严禁手术参观人员串门看手术。自手术开始前30min至手术结束,任何敷料及被褥不得在手术间内制作和折叠。开包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揭尘。所有入室人员帽子、口罩佩戴合格、头发及鼻子全部遮盖。参于手术人员要完全更换洗手衣裤、自己衣物不得显露在外。病人接送车用可交换式推车。红轮走里,黄轮走外,不得错位,防止外界尘土经车轮带人限制区。携带血源性传染病毒的病人手术,安排在最后面进行,术后严格按照传染病常规处理。当时所有平诊手术结束的房间,做终末处理。即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试手术间地面及1M高墙面,麻醉机、器械车、台、等所有物品表面,开门通风2h后密闭,待常规空气消毒,内部走廊日间每2h清水拖地一遍,晚6PM和夜间急诊手术结束后及时用1000mg/L含有效氯水拖地一遍,以保持地面无浮尘。

2 物品管理

2.1 清洁、消毒与灭菌,非感染性手术使用的器械立即用流水彻底清洗,去除血液粘液和油脂等污物,呈清洁状态。然待送供应室进行程序化机洗,再分类打包高压灭菌备用。敷料类,凡属一次性使用的,均投入黄色塑料袋扣紧口送焚烧炉。布巾类则打成包由保洁部负责运走清洗处理,并折叠成形送还。各类废弃物分类打包密封,并于包外注明垃圾种类,由专人做无害化处理。所有手术后物品均应经污物通道运转。感染手术使用过的器械,首先浸泡于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30min《要求轴节打开,管腔充满消毒液》,然后再同处理非感染手术器械的方法处理。布巾类敷料以用双层黄塑料袋包紧作为感染标志待洗,其余废弃物均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带血污的液体类尚需倒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且要防渗漏,待专人处理。所有污物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4h。特殊感染手术《气性坏疽、破伤风感染等》使用的器械应立即包裹,外用双层黄袋保护送高压灭菌,或立即用2000mg/L含氯溶液浸泡30min,然后常规彻底清洗、擦干,并注明“特殊污染”字样,尽快打包再高压灭菌一遍后,按非感染手术器械流程处理。所有敷料都装入双层黄塑料袋扎紧口后,立即送去焚烧。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的物品亦注明“特殊感染”字样,选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机灭菌。

2.2 无菌物品的存放。手术室设有无菌物品的存放间两个,一个供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物品存放,另一个供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柜为四开门不锈钢柜,按品名和日期分别放置。拿取物品后随手关门,并设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管理,要求其进行按月申领、定期增添,每日核查、严防过期和短缺现象发生。凡手术者必须于手术前半小时内准备手术所需无菌物品、以防浮尘降落于无菌物品的外包装上。以免在开包时造成微粒污染物品现象。

3 病人因素控制

有条件时,建议病人手术前一天沐浴。最好使用含抗菌素的肥皂清洁皮肤,且更换干净衣物。手术区内影响操作的浓密毛发,于术前30分钟使用剪刀或脱毛剂去除。摒弃以往的手术前一天使用备皮刀剃除毛发,因为它可使皮肤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显著升高术后感染率。行颅脑手术的病人,头部皮肤消毒前,采用75%酒精均匀擦拭脱脂,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以防头皮脂影响碘伏杀菌作用而增加术后感染率。麻醉过程中病人处于低体温状态,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加,积极地通过皮肤加温。是最有效的减少病人热损失的方法,如放置循环水毯或变温气毯。覆盖织物也有较好的效果,覆盖的面积大小比部位重要,如覆盖四肢的效果好于头部。对大量的体腔冲洗液,库存血使用前,要加温以减少热损失,维持病人正常的中心体温,降低术后感染率。

4 重视保洁人员培训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增加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设护师以上职称一人,兼职负责保洁员及其工作质量的管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对手术室每日的卫生清洁状况及产生的医疗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监督、严明纪律、奖惩并举。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现状;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科室,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笔者在乡镇医院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并且调查了几所乡镇医院,发现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 现状

1.1 建筑布局

乡镇医院条件有限,手术室一般是在原来病房或诊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手术室功能分区不齐全或布局不合理;各区功能无标志或不明确。

1.2 制度建设

镇医院手术室基础设施缺乏,基本设备落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手术室人员岗位职责、手术室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等制度不健全。手术室人员配置不全,尤其是护理人员身兼数职,有时连轴转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忙时只能从病房临时抽调没有手术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

1.3 消毒灭菌管理

环境、器械消毒是重要的环节,乡镇医院有的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比较多。如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消毒操作规程,时间登记不规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大多采用先消毒、清洗、、灭菌,缺少酶洗和除锈步骤。消毒包包皮反复利用不清洁、包装松散、不规范。持物钳、手术刀片、剪刀有的医院用2%戊二醛浸泡或苯扎溴铵浸泡。消毒纱布、棉球一次消毒长时间使用。大部分乡镇医院未开展紫外线灯强度、细菌、消毒液监测。吸引器(引流瓶)、止血带反复使用。医疗垃圾不能做到分类处理。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领导认识,增加硬件投入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手术室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手术室基础建设和基础设备的投入决策,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

改造手术室布局使功能分区符合《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手术是高强度智力工作,也是高强度的体工作,要保证人员配备,不能一味强调减员增效和成本核算,将护理人员一减再减。应落实人员配置,根据手术台数量合理配备麻醉和护理人员,保证手术室工作的健康有序运作。

2.2 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

硬件上档次,软件更要上水平。配置专门的手术室管理人员,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自我防护制度、应急工作程序、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

2.3 加强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无菌意识

定期参加有关培训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加强对新入职人员感染知识岗前培训,严格三基三严训练,规范无菌操作;不能随便临时抽调无手术经验的护理人员。消毒员应持证上岗,掌握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保证灭菌质量和效果。

2.4 细节管理,提升水平

2.4.1 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手术间温度、湿度要适宜。对手术间物体表面、地面、墙壁。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做好定期检测,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 个/m3。

2.4.2 手术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洗灭菌,所用物品必须全部达到灭菌。器械清洗严格执行酶洗、除锈、等程序。对于患者使用的器械和物品,一用一消,消毒后再清洗。器械清洗目测检查应达到光洁,无残留物质,无血渍、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处不得有锈斑。无菌包定期更新,使用标识明确,注明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日期、打包者姓名等。

2.4.3 医疗垃圾的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处置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严格把关,注意消毒灭菌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限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使用后进行登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45-02

2012年12月,笔者对我院辖区乡镇卫生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调查中存在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与控制现状

1.1 领导不重视 所有调查卫生院中只有一半卫生院有专职的手术室护士,其他卫生院无专职手术室护士,由全院护理人员轮流上手术室。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配备不合理,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多数不担任洗手护理工作,手术医师独立完成手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感染概率。乡镇卫生院接送患者、术中药物的领取工作均由患者家属完成,导致患者家属自由出入手术间,术中家属守在手术间门口。

1.2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 大多数卫生院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手术室未设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无法实施医院感染各种监测和控制工作,存在不安全医疗隐患。

1.3 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淡漠,知识贫乏;对手术室环境质量与手术部位感染有直接影响的意识淡漠,以至于医务人员不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裤、不戴口罩、帽子,任意出入手术间。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等概念模糊,护理人员在洗手间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清洗术后污染的布类、器械,个别手术医师仍有术后戴污染手套抽烟、喝水等现象。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 ①器械未严格按照高、中、低危分类进行消毒灭菌,对部分高危器械由于数量不足,周转受限,又未配备快速型消毒灭菌器,均采用浸泡消毒,甚至个别医院采用乙醇等中效消毒剂浸泡消毒,并且是随泡随用。②手术人员的准备不合理,乡镇卫生院手术人员手臂消毒往往采用聚维酮碘或乙醇擦拭,无肥皂水或清洗液清洗过程。③手术野无菌单的辅置、无菌桌的铺置不合理,存在无菌单污染后清洗不合格,个别医院仅清洗被血迹污染的布类,未被血迹污染的布类不清洗,反复制作成无菌包,影响消毒灭菌效果。④污染器械清洗不彻底,污染器械未使用复合酶浸泡清洗,未使用水溶剂剂,存在器械消毒不彻底的隐患。

2 管理与控制对策

2.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乡镇卫生院领导要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质量来抓,只有提高领导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才能增加人、财、物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投入[1]。

2.2 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手术室成立由护士长、监测员组成的医院感染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手术室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3 做好岗位人员配备及培训 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应当根据手术量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术室专业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手术室护士应当接受岗位培训并定期接受手术室护理知识与技术的再培训。

2.4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有效地确实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学习标准预防,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2.5 手术室环境控制

2.5.1 建立合理手术室布局 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2],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杜绝在洗手间内清洁污染布类、器械。

2.5.2 手术人员手的消毒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

2.5.3 手术患者的准备 皮肤消毒前应检查消毒区是否清洁,皮肤有破口或疖肿者应停止手术。消毒范围包括切口四周15-20cm区域,手术术野无菌单铺置:手术切口四周及手术托盘上应辅置>4层,其他部位应>2层。

2.5.4 手术物品管理 手术污染器械处理严格按去污、清洗、漂洗、等步骤处理[4]。对于能高温高压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提高灭菌效果。增加手术物品数量,对能耐高温高压物品取消浸泡消毒方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干橡胶类、塑料类物品,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显微器械、腹腔镜、鼻内镜等高危物品必须用2%戊二醛浸泡10h方可使用,对于用后的布类彻底清洗后方可重新打包高温灭菌。

3 结束语

近年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案例较多,而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势必增加痛苦,轻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者致残、致死,会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医院感染,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武林玲.影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2):122.

[2] 周细坤,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3] 张建.强化手卫生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0,8(6A):1465-1466.

篇6

关键词: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医院儿科诊疗重要组成部分[1],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人力、物力、技术上给予新生儿最佳的保障,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NICU是危重新生儿、早产儿重要救治场所,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较多,大大增加了感染发生风险,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因此加强NICU管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有利于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2013、2014年期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3年共出院243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纳入标准[2]:新生儿自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d,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符合CDC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住院时间≥3d,高热时血常规呈阳性;胸部X线提示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黄疸、反应差、喂养不耐受等;产妇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毒感染等疾病。排除院外感染者,入院时间未超过平均医院感染潜伏期者。

1.2 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2014年连续3年期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对入选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基础信息(姓名、性别、胎龄、出生天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分析院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等,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此降低院内感染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的实验数据录入表格,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由x2检验,在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在2012年~2014年连续3年间出院新生儿2430例,发生医院感染40例,其中2012年感染16例(2.39%),2013年感染14例(1.75%),2014年感染10例(1.04%),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较低,外界适应能力较弱,一旦病原菌侵入,将发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加上NICU患儿病情危重,侵入性相关操作频率较高,抗生素治疗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和康复。本组研究表明,2012年NICU医院感染率为2.39%,2014年感染率为1.04%,呈下降趋势,提示与医院实施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关。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为主,可能是因为NICU多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等,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需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人工呼吸等,对呼吸道粘膜造成破坏,进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同时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导致菌群失调,为真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增加胃肠感染[3]。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住院时间等均为医院感染发生因素。

为有效减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我院基于NICU医院感染特点,制定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护理。每日采用无菌纱布+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特殊致病菌需选用漱口液;沐浴时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并进行消毒处理;合理处理新生儿大小便,避免细菌滋生。(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需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并加强监督,定期抽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新生儿衣物、生活用品等需打包进行高压灭菌,避免相互借用造成交叉感染[4]。(3)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的措施。设立专门的院内感染管理部位,加强对院内感染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探视制度、废物处理、病房护理等内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减少感染风险。(4)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综合征监测。感染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定期深入NICU了解情况,对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病房物品、高危因素、多发部位、常见病原菌等进行监测[5],科学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掌握感染发生规律,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郭文平,杨燕.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5):534-536.

[2] 杨惠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9):124-126.

[3] 陈传英,李嫣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因素探讨及防控对策[J].临床医学,2010,30(9):24-25.

篇7

[关键词]绿色建材 国际市场 环境标志认证

现在,人们越来越崇尚回归自然,注重绿色环保。“绿色建材”一词是在1988年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的,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建立了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未来建材工业循环再生,持续自然的发展原则。我国对绿色建材的定义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能源的利用,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物生产,产品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具有健康、环保、安全(消防)的特性,是对建材的一种综合评价,包括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及废弃物处置五个环节。绿色建材要求实用功能及外表美观之外,更强调对人体及环境无毒害、节能、无污染。因而,绿色建材亦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种类很多,例如可以抗菌、除臭的光催化杀菌、防霉陶瓷,可控离子释放型抗菌琉璃,可净化空气的预制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板,无石棉硅钙板,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的保温建筑材料等。

一、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材获得长足发展,新产品不断地大量推出。

1.在环保方面

北新建材集团2001年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合作推出了净化功能天花板,抗菌净化功能龙牌漆,苏州立邦漆涂料等涂料企业推出抗菌净化功能漆,广东佛陶集团等多家陶瓷企业开发出抗菌、自洁多功能陶瓷。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利用稀土激活技术,研究成功保健抗菌材料和保健抗菌釉面砖,通过了技术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还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防霉壁纸,塑料金属复合管,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在涂料生产上,我国传统型的溶剂型涂料的比重逐年下降,水性涂料产量大幅上升。

2.在节约资源方面

2003年我国推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该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了2.1亿立方米。这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达到C110,主要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节约水泥、砂、石的用量;通过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可以节约维修和重建费用。除此之外, 北京仁创集团推出了应用河沙生产的透水砖,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应用秸秆生产人造板材等。

3.在节能方面

我国保温隔热功能建材发展比较成熟,除传统的保温板,保温砂浆,保温棉等产品,近年推出了多种隔热涂料,热反射屋面涂料等,产品性能质量与国外产品差异小,甚至一些产品性能优于国外产品。一些建材如保温聚苯板,保温聚苯颗粒砂浆,隔热保温涂料等已陆续在建筑工程上实际使用。

二、绿色建材的国际市场需求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建筑材料的主要消费市场,该市场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0%以上。这些国家,“绿色消费”的消费总量逐年提高,在购买商品时,人们首先考虑商品的“绿色度”,并愿意为之多付30%-100%的费用。因为,他们当中盛行着一种健康与环保为基础的享受生活的消费观。

1.在美国市场

环保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美国人对产品的节能性,对人体及环境的无污染性要求更高,对一些建材产品更加强调节省自然资源,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如替代天然木材的塑料“木材”(广泛用于住房晒台,阁楼板,条凳,野餐桌,围墙,护栏等)。这些建材抗自然风化性,抗腐蚀性强,不怕虫蛀,不会龟裂,同时又不会像经化学制剂处理过的木料那样对水土造成污染。

2.在欧洲市场

据调查,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考虑环境问题,人们在购买绿色建材的自觉性上,欧洲各国是世界的榜样。90%以上的德国消费者明确表示,在各类建材包括新式,豪华建材面前,他们优先购买绿色建材,即使绿色建材售价比其它建材高30%-50%。在西欧、北欧的许多国家,“绿色建材”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室内外的装饰材料都必须经国家卫生环保部门质量鉴定合格后才能进入装饰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建筑空间的六个面都采用无毒的涂料,贴面材料和地面装饰材料,一些贴墙纸都选用来自于自然的植物的根、茎、叶作为原料,还选用无毒金属材料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取代了过去易挥发易老化的有机合成材料。

3.在日本市场

据统计,日本传统建材市场需求低迷,而符合生态建筑要求和使用低能源的建筑材料,如天然材料矿物棉,隔热性能良好的多层玻璃和气密性高的不锈钢,铝窗框等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此外,日本在岩盘浴,理疗房,医疗保健品,农业保鲜等方面正在大量增加负离子功能产品的使用。

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建材绿色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其受欢迎的程度,一般而言,绿色成分越高越受消费者青睐。

三、出口贸易中的绿色标志认证

我国绿色建材出口到国外,必须符合各国的绿色技术标准或环境检验标准,如欧盟于2002年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环保的产品生态标准,对包括建材制品的内在工业制成品的原材料和成品中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或释放量做出了严格限定。许多国家已明文规定:凡无“绿色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限制。

1.世界各国绿色标志认证

1977年德国率先发起了“生态标签”运动(即“蓝天使”环境标志),并引起国际环保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蓝天使”环境标志计划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标志计划,侧重于从环境危害大的产品入手。目前全球40多个国家已实施了“”环境标志”计划。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丹麦推出了“健康建材(HMB)”标准,规定所出售的建材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日本在1989年由日本环境厅实施“生态标志”计划,1993年日本科技厅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 美国的各州对建材的污染物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要求愈来愈高,不符合限定的产品将要交纳重税和罚款。加拿大的Ecologo环境标志计划,对建材产品制定了“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涂料、板材、胶粘剂等产品中TVOC、甲醛、苯含量。新西兰、葡萄牙、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也设立了自已的环境标志制度。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环境质量标准体系。1996年国际标准化机构开始讨论制定环境调和制品的标准,制定了有机物挥发物(VOC)的散发量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对建材制品开始推行环境标志认证。环境标志认证包含三类:I型环境标志需要该产品有整套严格的绿色标准;II型环境标志是企业自我环境声明经第三方验证,要求产品从二方面进行自我声明;III型环境标志是企业环境信息经第三方检测。目前国际通用的环境认证采用ISO14000体系认证。

2.我国绿色建材认证现状

我国自1993年由国家环保局正式颁布实施环境标志,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实施认证。现在已有68种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其中包含近20种建材产品,实行环境标志的建材产品包括“无石棉建筑制品”,“ 水性涂料”等。.水性涂料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批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随后,建筑粘合剂,磷石膏建筑产品,人造木质板材,建筑用塑料管材管件等产品也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认证标准。2007年后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也开展了“绿色建材产品认定”工作,制订了10余项建材产品的绿色技术要求,并作为常规性的工作长期进行。我国建材行业环境标志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200多家企业的550多种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其产品涵盖了建材行业的涂料,人造板,胶黏剂,卫生陶瓷等方面,其中鹰牌陶瓷、东鹏陶瓷等8个陶瓷品牌获得“绿色建材认证”。中国环境标志在认证方式、程序等方面均按ISO14020系列标准及ISO14024《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I 型环境标志 原则和程序》标准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实施,与各国环境标志计划做法相一致。中国环境标志与国际标准实施对接,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环境标志互认工作。至今已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签署了“互认合作协议”,这有利于中国绿色建材顺利通过别国的标志认证。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许多建材企业,由于不了解国际环境标志制度的要求,产品打不进国际市场,有些企业虽然取得了ISO1400环境认证,但由于受到进口国自身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如美国的NACCP,德国的GS等)的限制,其产品也不能进入该国市场。

四、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1.积极参与绿色建材认证

建材企业必须正视各国普遍存在的绿色标志认证,根据自身产品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在掌握目标市场国家的绿色标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认证工作。.获得“绿色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建材企业必须从产品的设计、生产、标准、评价、认证、应用方面建立完整的体系,接受各种检验、测试和技术鉴定等,还要在包装、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绿色”调整。

2.在原有建材市场基础上进行拓展

国际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挖掘现有建材出口市场,研究现有出口国的市场需求,推广适应这些国家的绿色建材产品。2006年,我国建材产品出口到216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地区来看,对亚太地区建材商品出口额占建材出口总额的55%,欧盟占19%,非洲国家占4%。由于经过多年的合作往来,原有出口市场的客户对我们的贸易习惯和产品质量等情况比较了解,对于绿色建材新产品他们会容易接受。

3.打造绿色建材品牌

品牌已成为消费者判断产品整体概念的一个主要标准和依据。建材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加强生产管理,建立、完善产品标准,开发培育“拳头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更新、创新产品,营造竞争优势,从而塑造优良的国际知名绿色品牌。

4.利用绿色信贷增强资金实力

目前,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样性、清洁生产、可持续供应链融资等项目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些领域进行信贷、融资,是商业银行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绿色信贷,是银行降低信贷风险,优化信贷结构,加快经营战略转型的需要。2007年,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启动。建材企业要充分利用绿色信贷,将资金用于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和处理产品的环节中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支付上;还可以用于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进行的检验、测试、评估的费用支付上;以及用于对原有产品的环境保护性能的改造和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等投入上。

5.利用贸易融资手段促进产品出口

出口建材企业可以利用出口贸易的各种结算方式办理融资,提前得到银行垫付的资金,加快企业资金运转。如银行保函、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方式,通过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在降低进出口双方风险的同时,可以扩大产品出口。又如:在托收方式下,出口企业可以选择托收出口押汇、融通汇票贴现等办理融资;在信用证方式下,出口企业办理出口打包放款可以得到短期贷款,办理出口信用证押汇提前得到信用证的金额。

总的来说,绿色建材是建材产品的发展趋势,“谁拥有绿色建材,谁就拥有未来的建材市场”,绿色建材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是,我国绿色建材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建材企业必须不断加强科研力度,开发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采取有效策略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成为未来国际上绿色建材的出口大国和出口强国.

[参考文献]

1.方从远:淮海中联水泥:持续创新 发展绿色建材产业,环境保护,2011年23期

2.侯铭海:建材市场渠道模式分析及其变革策略,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3.沈镇平:宝钢集团加大绿色建材市场拓展力度,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12期

4.曾莉芬:建材行业的新定位策略思考,江苏商论,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