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需求很大,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景观环境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1 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能只是绿色植物的堆积,更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要与林业、农业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

2.1 科学依据;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2 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3 功能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3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美化作用,但是随着这几年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景观雷同现象较多,缺乏地域的独特性以及人文性,逐步丧失了本土特色。

3.1跟风现象严重,西式化倾向明显

风景园林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独特标志。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深入,我国的许多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西化倾向相当明显,有的甚至一味的否定本土文化而只追求异国风情,照搬西方的园林景观,似乎只要是西方的就都是好的。还有的则完全不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管气候、地形的差异,硬把一些北方的植物移植到南方或者是把南方的植物移植到北方,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但是却没有走出具有本城市特色的园林设计之路。

3.2 结构模式单一,设计思维比较定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不同风格的的园林设计都有所了解,但是却无法判断哪些是好的设计作品,哪些是垃圾作品。所以人们往往没有筛选的全盘接受,从而限制了人们设计思维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时极易形成思维上的定势,设计出来的作品结构比较单一,甚至有模式化的倾向,缺乏创新性。

3.3 缺乏空间感

注重空间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当前许多的园林景观都开始忽视我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而一味的只注重图纸设计的平面效果,完全忽视了园林立体的空间变化感。这样一来,使得整个景观的设计都脱离了周围的环境,拉开了其与人的距离。一般而言,园林景观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景物,它们应该是由多种立体的事物构成,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有如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样,同时还必须要做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它都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觉享受,这样才能使整个设计充分灵性。

4 合理规划设计现代风景园林的策略探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何使得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4.1要因地制宜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相结合,使得整个的园林规划设计突显出地方特色,突出整个景观的空间变化感,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其它的一些景观相配合。另外,除了地形,地势之外,还应该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比如四时节气的季相变化、日月晨昏的时相变化和风云雨雪的气象变化。[2]因为物候生态环境是促进自然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与人的思想情感与之相互碰撞时,它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4.2 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3]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城市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城市中的风景园林规划等。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美化作用,但是随着这几年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现代风景的园林规划的设计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景观雷同现象较多,缺乏地域的独特性以及人文性,有的甚至片面的追求现代主义的风格,盲目的仿造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也缺乏自己本城市的特色。因此,在新的时代下如何创造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独具魅力的园林景观成为新时代下园林界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烁.周翠荭.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J].科技信息. 2011,(19).

篇2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伴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娱乐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迫切希望亲近自然,远离喧闹、嘈杂,远离污染,远离压力,到更大、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去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从生理、心灵上得到双重净化,享受人生。城市绿地、风景区是人们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危及游客的人身安全,伤亡事件时而发生,许多游客带着愉悦来,含着泪水离开。城市绿地、风景区地看似光鲜亮丽,被寄予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使命,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个象征着“美”的地方,却犹如“带刺的玫瑰”,令人又爱又恨。

一、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休闲、安逸、舒适的外部活动空间,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合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游玩,人们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主观行为、客观存在的自然因素(暴风、暴雨、雷电等)以及诸多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都形成安全问题的隐患,这些因素在时间、空间等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将会造成“不稳定、不安全、不适宜”的影响,从而产生风景园林安全性问题。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是以构建安全环境为目的,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和安全管理去解决、处理、减轻、预防风景园林中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害、损失,保证游览环境的安全。

二、风景园林的安全性因素的分类

(一)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国家园林事业前所未见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势必要求优良的园林工程质量作为基础,以保证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等区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由于过多的园林工程,使得工程质量管理不能完全控制施工中暴露的问题。施工技术虽不断革新,然而实际效用并未提高。大多施工单位注重施工进度,而忽略了施工质量,梭工后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游客出行带来安全性威胁。园林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管理负责部门如何对施工前期和施工中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如何提高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如何把控施工过程,对竣工项目严格验收,这些都是需要重点研究、分析、处理的问题。构建安全和谐的园林景观,是社会大众翅首以盼的目标。

(二)安全管理

公园、风景区的安全管理涉及较多方面且相对复杂。现阶段,我国颁布过《关于加强森林旅游安全管理的通知》、《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准则,其内容都比较全面合理。然而在各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工作时,却往往难以实施。具体主要表现有灾害预警不及时、警示标示不明确、游客数量控制不当、设施失修以及监管力度不够。例如华山、黄山等地势原本就及其险峻的旅游景点,若遇上雨雪天气,将会道路湿滑、视线模糊等,这些都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导火索,管理部门理应根据天气情况,考虑是否禁止游客出行。明确警示标示也是此类风景区必须考虑的管理措施,合理安放警示牌,可以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增强自身警惧性,保证游客在危险高发区域游览的人身安全。还有一些安全管理问题包括节假日游客出行高峰期对游客数量的控制、定期对景观设施进.行检测维护、加大对游客不良行为的监管力度等,都必须作为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努力实施、合理管理,从而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三、风景园林安全性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设计

我国常见的风景园林环境有山地、平原、滨水、沿海等,这些环境都对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山地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落石、崩塌、山体滑坡等不同因素造成的影响,例如我国宝岛台湾著名景区――太鲁阁,近些年来就因为安全措施不得当,发生了一系列落石硒伤游人的情况;滨水景观中,主要面临着落水、洪水俺没等安全问题,在一些水利风景区之中,还要注意水库的开放闹;在森林景观中,主要面临着火灾、迷路、以及一些危险动植物给人带来的伤害等问题;在城市景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一些因施工漏洞造成的危险构件,如尖锐拐角等,以及因人车分流没有做好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以人为本,注重游人生命安全的保护

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注意保护游人的生命安全。风景园林中的安全隐患常常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如山林火灾、落水等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游人在游玩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其次要注意保护游人的财产安全。在一些自然风景区中,因为游人大意而导致财产损失,如财务掉落山谷或被野生动物夺取。面对这种情况,在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增加防护网觉、树立警示牌等方式,避免游人的财务受损。遵循“以人为本”还应尊重游人的游览习惯。风景园林项目的参与者是人,在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本位,设计细节要符合游人特性、习惯及常态性的行为,避免出现安全性足够,但是人却无法使用或感受的景观。

(三)生态优先,减少对原始环境的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盲目的开发与建设屡见不鲜。过多的资金与人力的投入,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有些风景园林设计项目,为了保证游人在经营范围内不出安全事故,大刀阔斧的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大面积挡土墙、水泥桩在这些景区内随处可见。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质、土壤、植被、水文等因素,在风景园林中往往与安全息息相关。然而,不能为了要保持风景园林项目的安全性,过分的施加人工安全防护措施。如在进行落实防护时,可以采用一些防护网究,这种措施不仅能够保证游人安全,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隐形的防护措施。在安全性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坚持尊重自然,减少对原始环境破坏的原则,适度、合理的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与改造,最大程度保持自然环境的原貌。

(四)安全与美观相结合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项美化大地的工作,设计的美感在这个行业内尤为重要。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是一项专项的功能性设计,其强调的是最终成果的安全。如何权衡美观与功能,寻找到二者都能实现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师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风景园林安全性规划设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功能与美观相结合,首先要求一个设计师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能很好的把握设计的整体走向,并在细节中融入安全性的理念。风景园林的美观性,需要从项目的整体上去把控,有统一的规划,一致的设计风格,风景园林项目就能做到大气美观。同时,风景园林的安全性,体现在整个风景园林的细节之中,只有把握住细节,才能保证项目建成后的安全。其次,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做到功能与美观完全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安全与美观冲突的时候,设计师应该保持冷静,宁可牺牲一定的设计美感,也要保证项目的安全性。,不能被设计的主观思维所左右,一定要以项目建成后的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对向。

四、针对风景园林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游线设计

园路与游览路线是风景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园路在风景园林中,不仅起到供人通行的作用,其更重要的是起到连接不同景观节点与空间的纽带作用,从而引导游人按照设计师所设想的游览路线进行游览活动。由于风景园林项目多处于自然界中,地形、植物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危险环境,造成安全隐患。自然环境中的危险环境,如悬崖峭壁等,无法运用人为手段完全改造。这时候,合理的园路与游线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应通过前期的实地调研,确定项目基地中的危险环境,在无法通过改造手段解决时,应尽量通过游览路线的设计,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规避,以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森林防火带设计

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多处于林木茂盛的森林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如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清明祭奠活动燃放鞭炮等,以及自然因素――如打雷等,常常会发生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带,是防止森林火灾发生以及蔓延的重要手段。森林火灾具有燃火迅速、蔓延迅速、过火面积大、人力无法扑灭等特点,是风景园林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灾害。要尽可能的降低此类灾害的发生,并避免火情的快速蔓延,合理的设置防火带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森林防火带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

(三)植物的安全性选择

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的重要载体。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需因地适宜,根据植物习性、配合园林布局,合理配置园中植物,遵循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艺术性,协调植物与景观相互之间的关系,保证植物配置在平、立面构成、色彩搭配、植物季相变化以及园林意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并考虑自然、社会、人三者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园林。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园林植物对游客的生命安全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威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裁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对新形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致力于服务城市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研究相关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扩宽视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而努力。鉴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设计要点;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对城市的贡献表现在很多方面,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园林稳定性以及维护城市的健康环境意义十分重大。以下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进行研究分析。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要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以美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引导教化人们参加健康文明有益的社会化活动。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文居住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环境等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2、要遵循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原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就是因地制宜,比如气候特点以及干旱少雨和土壤贫瘠的地理特征,选择品种,这样本身可以减少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绿地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被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3、要贯彻绿地景观立体绿化的思想。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时,应贯彻绿地景观立体绿化的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赋予园林绿地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立体化。针对园林绿地不同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应用功能。如增加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层次绿化,在提升园林景观多样化的同时,有效实现隔热、蓄水、净化空气等功能,采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花草等复层绿化形式。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点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注重绿地布局的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面山水河流湖泊规划设计。

1、整体规划设计。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以使水产生流动跌落的动感,这样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了气温,还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增加了人与水散发的潮气融于空气中的自然感。

2、地形地貌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首先要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其次是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小圆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有利于栽植高大怕的观植物;向地下延伸挖地造湖,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三是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对古迹、古树名木进行保留。城市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尽量不要破坏原由的生态体系。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所以正确的树种选择,理想的植物配置应首先是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其次是配置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力求给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植物,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使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迷人的芳香,在园林中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具体通过以下搭配形式来表现:(1)花坛。花坛作为主景,多设在大门、广场、主要道路交叉处,表现形式为带状花缘和花径。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孤树。应栽植在开阔空间或视野开阔的高处,表现所在的空间是主景和焦点,体现植物、环境景观的魅力。如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同主人招手迎接四面八方游客,因而知名天下。(3)丛植。按形式美构图,表现树木群体美。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在形态上有高低、近远的层次变化,在色彩上有基调、主调、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不同季节、不同树种所表现的观赏期不同,体现四季分明的景象。要一年四季都有变化,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体现了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景观艺术效果。(4)群植。以树木群体美为主,采用纯植和混合植方法,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现形式,还能与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雕塑、喷泉等小品组合构景,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需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有了植物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是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花草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环境效果。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只有曲折之趣,而无空间之分、通幽之感。因此说,园林植物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组合,可形成植物障景、框景、漏景等景观。

结束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当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的配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植物配置中,要遵循植物配置原则,结合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使园林景观产生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章采烈. 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

篇4

论文摘要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5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篇5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 风景园林 生态辅助设计

中图分类号:TP985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现状

计算机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认为是制图、编程的工具,而很少有人真正的注意到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注意到这个作用,它也因此而得到发展,有了更多智能化的处理方式,也运用到了各个方面,包括风景园林规划方面的问题。风景的园林设计一直都被大家认为应该被设计成“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体现,这是设计时的中心环节,重点是突出一种情调,却因此很容易忽视具体的设计,而这一步的设计恰好是计算机辅助方面的设计。

2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规划

2.1 地理信息系统及园林设计

利用地理信息对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的数据进行整理是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系统中储存的地理方面的信息,来对园林所在地的资源环境等进行评测,并作出调查得出结果,再对其分析,对园林进行合理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中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就是GIS,它不仅能够扩展之前广为使用的AutoCAD等制图软件不含有地理信息的缺陷,还能协助制图,以及信息的录入和分析,大大加快了设计师对园林设计的时间。而且现在使用的GIS在具有这些功能的同时,设计师还能利用它的扩展模块,例如三维分析、网络数据集等工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信息结合专业知识来设计、规划园林的目的。

2.2生态辅助技术和园林设计

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对环境的自觉保护也成了人们的共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和生态、可持续相关的专业应时而生。与此同时,和生态环境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软件可以在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基于生态辅助技术的软件可以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做出一些技术性的分析,以求得最优化的设计。这些分析可以是:

(1)气象分析。通过这些软件中的相关知识对气候进行分析,基本确定所属气候带,以及气候的特点。根据园林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以及相关的知识确定分区,明确怎样对园林进行设计规划。

(2)热环境分析。使用DB软件可以分析材料的性能,然后再根据建筑物所应该营造的热环境,来对建筑物结构、所用材料进行合适的选取。而且还可以使用DB软件分析建筑物的布局,确定什么样的布局是合适的。

(3)风环境模拟。可以利用PF模块(计算机软件的一种)来对环境的风情况进行模拟,然后对建筑布局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群在外界环境中受到风、气压等因素的最小影响,避免严重的风化。还可以在此同时用相应的手段,对园林的室内进行设计,使得室内的通风情况良好,且舒适。

2.3 建造模型和园林设计

我们现在使用的软件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AutoCAD平面制图工具的一系列软件使很多人误会了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真正作用。实际上,计算机辅助制图只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部分,模型的建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那些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今的我国,SketchUp由于只关心纯粹的模型建造,以尽可能少的操作方式让设计师来操作软件,已经成为设计师喜爱的软件。虽然它在进行模型建造时可能需要设计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另外,构造模型时过多的强调参数化的运算生成设计,把本就实际的参数化设计变为刻意的、几乎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建筑的堆砌,让原本很实用的计算机软件变得夸张,误导新的没有经验的设计师,这是不能为人们所容忍的。构造模型,其实就是数据化的处理,以便于计算机的功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里得到很好地使用。

3 结束语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问题,和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运用结合到一起,既可以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对设计、规划出更合理、美好的的风景园林大有裨益,因此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的辅助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要在不同的设计中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辅助的功能,以求达到最好的设计。要改变以前对计算机辅助功能的狭隘认识,改变对参数化设计的错误的看法,真正的使计算机的辅助技术在园林的设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敏青,熊志坚,王会一,张雷.三维CAD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

[2] 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 侯碧清.“3S”在株洲园林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2004.05.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 方法 规划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tribution, looking back our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and the insuf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model a Chinese landscape their dialectical comprehensive thinking and method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for the traditional expertise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Believe in out of the conservative the fetters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closed and master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ll surpass to personal performance and split type thinking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called western industrial ag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e splendid futur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读一读《园冶》,你会发现:我们祖先造园时,不是先拿来一张平面图,而是先去实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叫做“立基”。第三步还不是回家画平面图,而是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称之为“地图”,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所以,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不少的缺点,一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话,中国园林文化却是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入大地景观规划,并且有着长足发展,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若干年以后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信心。

2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2.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2.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很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2.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 前言

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2 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2.1 现代园林的产生

纵观我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历史,首次有园林意识来自于时期,随着西方洋务思想的传播,殖民形式的园林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第一座“法国公园”(1908年,又名复兴公园)建立,随后中山公园等结合英法园林风格的建筑开始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城市建立。但是这些都是殖民者私有开放。直到1906年,我国第一座自建的公园在乡绅的资助下实现,主要是建筑类格局,并没有树林、假山、水塘等元素,这也是当时古代最传统的园林建造类型。从此以后,我国出现向大众开放的公共园林。然后改革开放的热潮袭来,国力的提升,园林建造得广泛开展。

公共园林―公共环境设计

2.2 现代园林的发展

195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还不够完善,在发挥园林功能上存在诸多不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开始逐渐将生产型产品转化为消费型产品;全球各国的园林发展又出现新的特点,更加重视在规划中体现人文观念,我国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潮流,城市设计规划也逐渐引入这一理念。由于得到罗皮乌斯、唐纳德等知名专家设计理念的冲击,城市园林发生现代化的重大革新。到了60年代,城市化、工业化的巨大发展,人口密集的增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点。

3 游憩规划设计

游憩绿地,是城镇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3.1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小绿地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3.2 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如果小绿地规划地段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区的绿地贵在自然,最好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3.3 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一是布局要紧凑: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

二是空间层次要丰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间,此外也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

三是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3.4 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活动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也可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3.5 组织交通,吸引游人

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3.6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3.7 动静分区

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并要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4 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风景园林行政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与地方领导的理念相关性很大,因此作为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或许这些才是风景园林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提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

4.2 科学合理地实施风景园林的法规建设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要科学合理的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作为“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实践的验证,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延续性。才有利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地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完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加强实施,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

4.3 加速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

设计者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规划设计的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完善学科建设,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规划设计人才,与时俱进,这才是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优秀的设计者,除了要具备科学基础和艺术修养之外,还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目前须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

4.4 在园林设计上

首先应该准备把握意思,制定科学的方案,把整个项目放置在城市的环境中,结合现实状况对规划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准确的定位,做好各个景物之间相互的协调,注重园林的绿地和周围环境以及和整个城市系统的相互协调,园林规划在布局上要能够承上启下,烘托对比,让景物之间能够相得益彰。园林规划方案确定之后,要从细节入手,设计者所有的心思都要通过细节一一传达。园林设计,作为一种欣赏艺术,随时都受到游人的评论和品味,所以,园林作品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4.5 景观的多样性需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来营造

在植物的配置上,形成多种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应用植物的多样化、色彩化、生命化来达成美的创意,将立体型的绿化和平面性的绿化相结合,彩色树种和绿色树种相互配置,让绿地能够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季节的相辅相成和动态的变化,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优良的植物,贴近自然的营造方式,接近生态化的种植,有效的保护自然,营造完美的生态环境。

4.6 要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特征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创意出饱含地方特征的城市园林作品。在满足本地地貌和群落的同时,尽量采用原有的微型生物和动植物,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绿色植被和景观。

4.7 风景园林的建设关系的民生问题

不管是从现在还是未来考虑,政府都应该大力的开展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不断加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和科研研究,并且把风景园林的建设结果融入到对政府部门人员的考核中,并且应该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的认识,并且尽最大可能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高校相互联合起来,让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倾听百姓额意见,让大众能够参与进行,这样不止可以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且还可以倾听到很多好的建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的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在园林建设中,我们应不断完善知识,设计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结合国情,规划和设计出符合科学园林景观,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景观园林。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在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设计原则进行,并结合居民住宅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规划与设计,以尽可能地达到人们的居住环境要求为目标,做好每一项规划设计工作。

1 做好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当地文化与特色等基本原则。

1.1 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留居民住宅区内原有的植被,并将其融入即将规划的生态环境之中。对于添加的植物必须与居民住宅区所处的气候特点相符,确保植物与植物之间无物种的竞争,从而保证结构合理、种群稳定、功能齐全,为构建生态功能多样化的现代居民住宅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改善住宅区的人居环境。此外,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现有湖泊、溪流等的水文特点,以降低对自然排水的干扰,从而达到控制径流、节约用水、促进水循环和补充地下水并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的最终目标。

1.2 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设计原则

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最终是服务广大居民,因而在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通常住宅区的居民绿地使用行为主要有:锻炼休闲、群体活动、安静活动、喧闹活动、从儿童到老人的各种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交叉进行,因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为居民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住宅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规划与布局,着重处理住宅区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区之间的性质差异,确保整个设计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尤其应注重居民的需要和小区特点,确保居住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价值。

1.3 充分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除了遵循上述两点之外,还应充分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特色,并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相符合,才能全面体现当地的价值观。例如,在《赣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规划(2010~2020)》中就着力于“千年宋城、生态宜居”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的打造。这里的千年宋城,就是要充分融入赣州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打造“千年宋城、生态宜居”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

2 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2.1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

现在很多城市都具有开阔的广场、豪华的铺装、木制的花架和亭子以及各种各样的景观,然而很多城市为了考虑商业利益,将广场的设置与居民住宅区相离甚远,因而只限于广场周边居民的使用,整个城市的居民难以得到全面的享受,而且很多广场上连树都没有一棵,使得夏季活动广场的利用率低下。因而在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在广场附近设置带有座椅的种植池,并在池内栽种落叶大树,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设置亭子时可以选择那些相对安静而又围合的空间,并在景观设计时合理利用宅距,组团布局,并设置足够的小品和空间,确保每个区域都具有自己的活动中心和景观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社会形象。

2.2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在现代居民住宅区的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作为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植物的粉尘吸收能力、抗污染能力、耐阴能力、生长速度等生活习性及灌木、乔木、树冠的大小、叶色、树形等形态特征,结合实际需要来选择,并尽可能的凸显植物的特性。例如,赣州市中心城区2011年保障房工程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工程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成功。在植物配置方面,除了常规的乔灌草应高低错落的搭配外,还应注意其与建筑的间距,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置:在建筑的窗户周围不能栽种大乔木,尤其是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与常绿乔木。如果为了美观性和对称性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不得不在窗户周围种植,那么也应至少在确保不论其如何生长也会影响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进行栽种,否则就不能栽种,这是因为一旦栽种就会影响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3 结语

总之,就如何做好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现代住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当地文化与特色等基本原则,结合居民住宅区特点,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规划设计,为构建和谐生态宜居型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景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

中图分类号:S688;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03-01

引言:S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植物配置与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未来扩张发展的要求,在各方面都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要合理的进行当地自然植被和后来移入的人造布景的规划设计,适应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

1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原则

1.1 生态性

生态性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选择植物种群及安排植物空间结构时要按照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确保植物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植物种群的生长与繁衍,形成错综复杂的植物群落系统,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1.2 地域性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地域性,要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植物配置与规划时要遵循地域性原则,重点展示地方特色植物,体现城市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素养。

1.3 经济性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的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植物配置及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经过景观的功能需求及地理位置控制植物配置及规划的成本。为了有效地减少成本,在充分满足景观胡前提下,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尽量选择寿命长、生长速度适中、耐修剪、可以粗放管理的植物种类。

1.4 统一性

设计人员在配置及规划植物时,要能够综合考虑植物生长过程中色彩、树形、比例、线条等等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使得整个园林的风景更加的协调、统一,保证植物质地、色彩、枝叶搭配的均衡性,要能够根据周边的环境,使得整个布局错落有致,颜色浓淡适宜,从而增加园林的美观性、和谐性。

1.5 环保性

每一种树木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在城市园林或居民区配置树木时,应参考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净化城市的空气环境、调节气候,从而促进区域的生态平衡。

2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

2.1 有机结合花草丛木

有机的结合花、叶两者之间的比例,做好绿叶配红花比,不要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单调的绿叶、单调的红花,选择合适的比例,促使植物配置的美观功能彰显出来。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对于其存在的不同景色构成的景色进行分析。

2.2 多层次的搭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搭配不同颜色树种,实现高低错落树木的搭配,发挥出错落有致的搭配效果,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在发挥上述效益的基础上还可以促使其逐渐完成独特景观形状的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体现地域的实际特色,反应其地域植物形态。

2.3 整体性布局

依据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3 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水平

3.1 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

园林植物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大大方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工作,协助其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园林植物数据库主要包含文字与图片两大部分,需要包含园林管理、植物审美、生态性状、园林人文条件等大量有用信息,植物配置与规划要求按照数据库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特征进行疏密协调。同时,数据库还要及时更新,不能出现数据库信息与设计者关注的植物属性信息相差较大的情况。

3.2 各方面规划统筹

准确的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以获得保质保量的初始条件,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气象一般情况及其变化幅度和已有的植被覆盖分布情况都需要有近几年来的数据支持。在配置与规划之前需要了解清楚已有植被的生长状况,如树龄、高度、冠幅、寿命、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是否需要特殊养护,在尽可能利用已有植被的基础上,再考虑人为引入新的植物景观,对周边的绿化用地概况进行考察和总结,后期人为引入的植物景观不能是强制加入环境中,而应该和谐融入、互利共生。最后,对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专业的设计师要尽心分析概括,归纳出该地区特定的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3.3 结合施工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植物景观面积、规模较大,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及设计调整三个阶段,在规划和施工阶段,要关注植物的周期变化,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不断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梳理理论研究的思路,逐渐补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最终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套与规划提供一套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工作方法。

4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重要性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可以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美的享受,为人们生活提供修生养性的地方,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因为植物可以借助光能以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供植物体利用,在生态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如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配置,合理利用时间与空间,再精心挑选一些和当地环境相匹配的植物,建立一个人工的植物群落,就可以为人们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注意生态性、地域性、地域性、统一性、环保性等原则,合理应用有机结合花草丛木、多层次的搭配、整体性布局等方法,通过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各方面规划统筹、结合施工管理等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水平,促进植物配套与规划的合理性,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可持续性强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颖,秦晓胶.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5:45.

篇10

关键词:广场设计园林设计人性化自然生态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及休闲绿地是大众群体集聚、交流、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广场设计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土木工程、给排水、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心理学等。基于以上特点,本项目结合国内外广场的发展过程,熟悉广场的类型划分和小城镇综合性广场性质的定位,从宏观上把握住小城镇综合性广场设计思路和方法,处理好广场景观与总体环境、主体建筑物(村政办公楼)、道路和人们活动等的关系,营造一个具有活力、公共性、艺术性体现当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内涵的人性化开放空间。

2概况

2.1区位环境分析

本项目位于凤岗镇位于东莞市的东南部,与深圳市接壤,距东莞市区50多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常年气温在25-28°C;经济状况良好,有着较深厚的人文历史,是广东著名侨乡和抵御外侵的抗战基地。

2.2基地状况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南至东深河东至玉泉路 北至黄洞路。项目占地面积13351平方米,绿地面积约6650平方米。用地性质是凤岗村政府,周边地形无明显高差变化,地下无成片大块岩石层。整个规划区域成三角形地块,北边的为居民区,东边为兴贤学校,南边位东深河,西边位工厂区。因此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村政居民,办公人员和观光游客。

3 设计原则

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出发,从人的角度为切入点,强调人的使用感受,注重人与自然、景观的情感交流。在宏观上做好规划把控,参照建设部等四部委2004年2月份对城市给类广场的用地面积做出明确规定:“小城镇和镇不得超过1公顷,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公顷,大城市不得超过3公顷,人口规模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公顷”[1]。充分考虑自然尺度和建筑尺度相结合,设计一个自然、舒适、富有时代感和文化气息的景观环境。

3.2.1地域性

尊重场地,保留原有的肌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经济状况,注重村政广场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生活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希腊所谓的“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2]。

3.2.2以人为本

“技术至上”的设计理念曾在景观设计上风靡一时,这种物质化的城市形态、结构和景观空间容易忽视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忘记城市广场始终是城市人民广场。这终究都会遭到人们的摒弃时代淘汰的。因此,关注人在环境景观中的行为心理,了解人们的群聚性,不同文化、年龄、爱好、性格的人有不同的休闲游览方式[3]。在设计、布局、规模、设施及审美均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为衡量标准,做到舒适性和趣味性,让村政工作人员在办公之余身心得到放松,让人们感受到当贫瘠的土地变绿时,美是随处可见的。

3.2.3 可持续发展

合理规划广场规模的大小,控制好硬质景观和软质比例关系,提高绿地率,改善乡镇的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应。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区位环境:西南边有大量的工厂。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多种绿化空间。在树种选择方面,除了运用乡土树种外,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对吸收和抗拒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或有毒气体的一些树种。

4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现代设计构想,尊重人性、重视自然、再现自然和创造自然。用生态理念贯穿设计,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设计。通过混合式的园林布局形式,以流畅优美的几何线形,强化空间的层次和扩展感;体现村政办公气氛,塑造良好的村政形象;注重人在环境中的本能反应和心理感应,使人们在城市空间中获得自由、轻松、亲切感和活动的安全感。在植物配置上也运用各种手法,创造出幽郎、藏露、动静、虚实、开合收放以及色彩对比等效果,由此产生不同的意境[5]。

5总体规划

本项目为村政委前的广场绿化设计,它有别于城市大广场。由于广场周围建筑的缺失,场地过于宽大,使场地不再具有围合感,广场的尺度和建筑的高度、体量没有形成和谐的比例关系,因此场地具有广场的特性,同时也具有小公园的特性[6]。在设计手法上,不能单一将场地作为单纯的广场去设计,既要体现村镇形象、又要展现环境肌理。该项目主要服务于附近村民的集会,休息,游玩,以及村委办公人员的休息,观赏。根据以上设计依据里提到的,小城镇和镇的广场面积不超过1公顷。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广场规模的大小,不能一味的追求规模宏大气派,不但不能提高广场的经济效应,还会给人们造成空旷、冷清、荒芜,甚至恐惧感。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场地精神,突出场地的水平特点,注重地域特色、历史人文环境与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活动和休闲的需要。我相信肌理――场地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才是设计真正的源泉。

5.1空间分析

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一轴”――“两线”――“三面”:本设计对场地采取“一轴”――“两线”――“三面”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轴:入口与中心广场、村政办公楼之间有明显的中轴线。 “两线”:分别是休闲区的游览路线和亲水部分的水线。“三面”:整个规划用地有三大块组成广场部分、休闲部分、和水景部分。根据人们的心理需要,通过园林建筑、地形、水体、植物等营造出开敞、半开敞、私密空间。在景点布置上做到动静结合,步移景异。同时以景观轴线连接各景观节点把不同空间环境以点、线、面的形式有机统一起来。结合功能要求和视觉效果,把“三面”细分为以下四个分区:

5.1.1中心广场区

在中心广场区布置的景观元素主要有:水景、雕塑、景观柱、林荫树阵。喷水雕塑在造型上采用不锈钢塑成的如展翅欲飞的雄鹰。从钢管细空里喷出的水花,犹如雄鹰腾云驾雾感觉,象征着凤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雕塑和村政办公楼前竖着10根粗壮的景观柱,上面雕刻着凤岗当地人们的文化和习俗。林荫树阵除了具有景观效果外,功能上设置了休息树池,给在中心广场活动的人提供一个休息、交流的场所。各个造景元素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保证主体建筑和园林小品的结合,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垂直效果。

5.1.2亲水区

“水者,地气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是纯洁、智慧、神圣富有灵气的象征,具有可塑性。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轻松的享受;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快、激昂的感觉。潺潺流溢,引起人们的共鸣。根据水的这种特性设计喷泉,跌水、喷水景墙等,把人工水景过渡到自然水景。层层跌落的流水不但具有视觉的导向性,而且具有更强的韵律感。当人们身临其中时,无论在水中汀步里、木栈道上还是在亲水平台里,都能感受到来自柔软水体传来的韧性和灵气[7]。

5.1.3休闲区

休闲活动区包括开阔的疏林草地和幼儿园两个地方。疏林草地主要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自然绿地,让人们可以涉足于内嬉戏玩闹,同时又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5.1.4健身、活动区

该区域是附近居民参与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具有参与性,是生活多样化的体现。因此设有篮球场、阳光活动草坪,在草坪中适当设置一些供人们玩乐的简单设施。

5.2交通设计

本项目道路系统分为三级营建,一级为消防路,二级为主要景观路,三级为园路,通过三级不同道路的有机联结,组成完整、系统的路网,并能把各个景观节点结合起来。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突破呆板的车行道和广场分割方式,采用车行道与广场结合,在平面上用不同铺装材质进行空间的界定,在立面上用腾空的景观柱进行界定,似断非断的虚隔方式,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而又不会干扰到人们在广场中的观赏、游玩等活动,达到人车分流最好的效果。

5.3植物设计

5.3.1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熟悉当地树种的观赏特性和生长习性,以保护、改善当地环境为前提,运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层种植。

5.3.2生态学原理

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选择以环境和生态相适应的树种,模拟自然,接近自然、再现自然,营造一种“城市丛林”的生态景观效果。针对周边大量工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如具有吸附灰尘,吸收有毒气体、或能分泌出一些消灭病菌功能的一些树种。有利于净化空气,增加负离子,改善村镇小气候。如针对我国华南地区,棕榈、构树、广玉兰等书中具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特性。同时抗以二氧化硫为主的有毒气体的植物还有扁桃、盆架子、红背桂、小叶驳骨丹、芒果、细叶榕等;抗以氯气为主的树种有:樟叶槭、盆架子、人心果、木麻黄,鹰爪、小叶驳骨丹、细叶榕等;抗以氟化氢为主的树种有:桑、银华、蓝桉[8]。

5.3.3美学的原理

完美的植物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植物的形貌、色彩、质感及组合等营造出高低错落,疏密结合、层次多样、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观效果。并通过植物的线条和构图,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体现个体及群体美,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5.3.4植物多样性原理

植物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影响着生态美和自然完整性。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以地带性植被作为植物景观的主角,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从达到景观生态的平衡[9]。

5.4照明设计

“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五彩的灯光、绚丽的夜景丰富了居民的夜间活动,因此照明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暗搭配、高中低结合营造出宜人的氛围,为村镇居民创造出新的交往场所空间。

6结语

一个成功的城市广场可以带动广场周边的旅游、生态、商业、交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可观的经济效应,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利于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1]。同样,对于小城镇的综合性广场的设计来,可以改变村政形象,体现当地的文化水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由于小城镇人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景观的营造手法不能过于抽象化,这样有助于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同时人们在景观保护方面的意识会相对薄弱,这时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将在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是预见者,是在了解大众的行为心理的基础上,通过物质形式和空间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意识的去引导、暗示使用者的合理行为。这也是本次设计的难点。但我坚信:城市的发展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注重“此时此地”,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就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广场。

参考文献

[1] 文增. 城市广场设计 [M]. 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7-28.

[2](美)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2-30.

[3]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15.

[4] 李金路, 林鹰. 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 [J]. 中国园林,2005,21 (3): 7374.

[5] 过元炯. 园林艺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95-96.

[6] 马会岭, 朱建宁. 山东省日照市任命广场改建设计 [J]. 中国园林,2006,22 (127): 4145.

[7] 朱钧珍. 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