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管理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户籍管理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据哲学,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称之为上层建筑。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户籍管理制度从其社会属性上来说,归根结底是我国目前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功能上来说,户籍管理制度最本质的功能只是承载人口统计及登记功能,而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一大背景下、带有不同时期政策导向等时代印记的历史沿革下的现实产物。
(二)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进入21世纪,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需要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到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跃升到一个新台阶,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现状下,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催生下的一系列农民工的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平等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理论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观点,我国不同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应其承担的管理功能。建国至今的户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行政手段,对应国家特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及相应的政府政策导向,而不仅仅是人口登记管理的工具及手段。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如下模型,对建国64年(1949~2013年)来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分析不同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情况。
(一)建立理论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对户籍管理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作用。同时,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很难作为变量进行明确定义,因此以户籍管理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作为因变量对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加以分析,选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作为自变量建立理论分析模型。自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自变量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项以特定历史时期下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衡量加以分析。理论分析模型如下Ft=f(ISt,EDt,SCt)①其中,Ft为户籍管理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管理功能;IS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业结构特点;EDt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SCt为特定历史阶段下与户籍管理制度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t为时间变量。
(二)以时间序列划分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模型①,以时间序列将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变革分为五个时期。1.t={1949,1952}这是新生政权巩固期。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此时期我国以第一产业为主,工商业所占的比重是极低的。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经过八年抗战及三年内战,国家经济百废待举。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对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此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这一时期是新旧社会的过渡期,因而社会新秩序重建中表现出的社会形态特征相对宽松。相对应的,政府也选择了较为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从具体政策来看,1949年《中国人民共同纲领》这部临时宪法规定“自由迁徙”为公民自由权,1951年《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民居住、迁徙的自由”。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对城市人口进行登记和管理,作为之后户籍二元体制的准备工作并逐步限制企业招收农村工人。所以,在这一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作用(Ft)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建设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建及稳定做准备。2.t={1953,1965}这个时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的特点是在农业占比巨大的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产业结构(ISt)方面,1953年我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开始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重工业建设及布局,大大提高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采取计划手段管制商品价格,造成了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将农业利润向工业进行转移。同时,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得以低价购买粮食,进而保持较低的城镇劳动力成本。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这个时期国家一系列工业发展战略造成资本及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进入工人队伍,吃“供销粮”。在这些社会矛盾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此时期户籍制度主要的管理功能(Ft)是“严加限制城乡之间、集镇与城市之间人口迁移”。具体政策表现是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形成了我国城乡二元性的户籍管理制度,《市政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对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做了经济注脚,此外还有诸如《严格制止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销量的九条办法》、《关于处理户口转移问题的通知》及《关于户口迁移政策的规定(草案)》等法律法规,通过各项规定对城乡间人口流动进行严格限制。
“”时期,也是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停滞的十年。在产业结构(ISt)方面,一方面城市的二、三产业几乎处于全面停摆状态;另一方面,中苏两国关系紧张,相当部分苏联援建项目陷入停滞状态。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国民经济处于全面瘫痪状态。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城市中的工矿企业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造成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大量失业。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希望利用低效率的农业来解决城市中日益增多的失业人口。所以,户籍管理制度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管理功能(Ft)表现为:推动更多城市人口,尤其是新增就业人口迁往农村;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行严格限制,完全否定公民自由居住和迁移的权利。具体政策表现为1975年《宪法(修正案)》,利用宪法从法律层面完全否定公民“居住和迁徙的自由”。4.t={1977,1991}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逐步开始成长起来。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国民经济全面复苏,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改革开放极大地缓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破除了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很多障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除“下乡知青”大规模地返城之外,其他普通农村居民相比之前不再想要盲目进城。与此同时,国家“农转非”政策出台,逐步有计划进行“农转居”的人口管理。所以,这一时期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Ft)是实行弹性化的人口管控,从而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政策如1977年出台的《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5.t={1992,今}这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快速发展期。在产业结构(ISt)方面,我国的优势产业逐步呈现出向东部沿海及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济发展状况(EDt)方面,经济总量相对改革开放前有质和量的飞跃、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在社会主要矛盾(SCt)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越来越明显,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东部就业。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也对劳动力有巨大需求。在此情况下,户籍的人口管控功能逐步失效,但户籍所附带的在诸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差距则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这个时期户籍制度的管理功能(Ft)更多是以不同的福利待遇对人群进行了划分,如一线城市以户籍为基础的“限车令、限房令”等。
三、政策建议
(一)实现均衡区域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同城市之间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只要东中西地区及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公共福利等的巨大差异,人口就仍然会不断从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大城市流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城市需要为东部沿海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分流人口,从而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要在区域及不同城市之间均衡资源配置,缩小户口背后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差距。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强势介入。中央政府应该对中小城市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尽快统筹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配置;户籍改革需要在全国不同层级城市同时推动。
(二)依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篇2
要了解小城镇对周围农村发展的作用,了解小城镇的人口容量,就必须研究小城镇的人口问题。也只有对小城镇的人口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可能对小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有清楚的认识。
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回顾
农村改革后大量的农民进城谋生。因此1984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县城以下的集镇入户居住,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这是对50年代以来户口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自理口粮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1990年全国自理口粮人口428万人,1993年只上升到470万人[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小城镇的经济缺乏活力。以1993年为例,在自理口粮就业人口中,从事工业的占26.7%、商业的占23.2%、服务业的占17.7%、建筑业的占10.7%、交通运输业的占6.1%、其他的占15.6%,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为小城镇自身经济服务的就业人口占半数以上。让农民自理口粮到城镇,而小城镇给农民的机会有限,因此吸引力也有限。
1992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的通知》,决定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范围是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对象是外商亲属、投资者、被征地的农民。在这一基础上,199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地方城镇户口”政策,其他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蓝印户口”这种更加机动的户籍政策。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使用的印章为蓝色而得名。拥有蓝印户口的人基本上可以享受正式户口的利益,但是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够转变为正式户口。最早采用蓝印户口的以中小城市居多,在一些地方的小城镇也实行蓝印户口。蓝印户口的条件和价值与城镇的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镇地位越高,得到蓝印户口的条件也越高。
1997年在全国近400个小城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从1998年开始,各地逐步开放小城镇户籍。在这方面,中西部地区开放的步伐迈得比较大。例如1998年贵州省在10个小城镇进行试点,在贵州省公安厅的《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在小城镇中有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稳定的生活来源,有合法的固定居所后居住满两年,就可以办理小城镇的常住户口,并且不允许收取城镇增容费。
2000年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对县级市市区及以下的城镇,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对小城镇户籍的开放速度也相应加速。2001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小城镇的户籍改革进一步放宽,至此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基本上对农民开放了。
在开放小城镇户籍这场改革中,对开放户籍促进城镇化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其实从1997年开始小城镇的户籍试点改革到现在,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没有出现大量农民迁入小城镇的情况。例如1999年在安徽涡阳县竟然要把城镇户籍以每个600元的价格摊派出售[2]。河南省小城镇的户籍开放后,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在一些改革试点小城镇竟然没有一个人申报[3]。为什么小城镇的户籍改革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这从小城镇人口状况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小城镇人口状况
关于小城镇的人口统计比较混乱,不同的资料来源有出入。资料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按照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一个镇人口的身份至少有两种类型,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一些镇中则可能还有“自理口粮人口”、“蓝印户口”、“地方城镇户口”等等。按照户口所在地又可以划分成本地人和外来人口,而外来人口中又可以划分为办理了暂住手续与没有办理的两类。按行政区划来划分镇人口,时常会产生误导。因为大多数小城镇的管辖范围都比较大,包含了大量的农村,容易夸大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目前小城镇的范围界定也有待完善,因为在一些地方,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工业的发展,镇与周边农村在地理上已经连成一片,如果用原来的行政区域来计算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则容易缩小其实际的人口数量。鉴于上述情况,在本文中对小城镇人口的描述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只能是一种概况性的介绍。
表1与表2是来自不同资料的全国性小城镇人口资料,表1是历史性的回顾,表2是时间剖面的状况。表2的资料并不完整,缺了接近2000个镇的数据,占当年全部城镇数量的10%。如果比较两张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平均人口规模上有比较大的差异,而在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比较小,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统计范围的不同,前者是用镇行政区划统计,因此规模偏大,后者用建成区,因此规模偏小。由于农业人口大部分居住在镇的建成区外,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比较大。又因为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镇的建成区内,所以用行政区与建成区不同口径统计导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上述的两个资料都有缺陷,但是相比之下用建成区统计的资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3]《中国人口年鉴》(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根据表2中的数据,从60年代初期开始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全国小城镇在数量和人口规模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小城镇的数量从1980年不足3000增长到1999年接近2万个,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5%;人口规模从5693万增加到37637万,平均每年增长率也为10.5%。虽然近年来小城镇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分析一下却可以看出小城镇发展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作为小城镇主体的非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8%,扣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迁移增长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第二个是在1980年平均每个小城镇有1.5万的非农业人口,到1999年平均每个小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不到4000人。小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缩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部分人口规模大的小城镇发展为小城市,二是新增加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小,三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量在小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人口”没有被承认是非农业人口。
表21999年各地带小城镇人口情况人/个
地带平均人口平均非农业人口平均劳动力人数平均企业人员数
东部5842241531551516
中部511923782489857
西部331214601676505
全国5009216926121077
说明:①共17260个镇资料,根据这些镇的资料计算,下同。
②此表的人口指的是镇区的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前几年大量的县城转变为城市,导致剩下的小城镇人口规模普遍不大,全国大约70%的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不到5000人,非农业人口规模不到2000人。小城镇人口规模超过2万,或非农业人口规模超过1万的小城镇,占全部城镇的比重在3%左右。从空间的角度看,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以东部地带为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例如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比西部高76.4%,东部地带小城镇平均非农业人口规模比西部高65.4%。根据17260个镇的资料,在人口规模最小的2000个镇中,约50%在西部地区。
由于大部分小城镇人口规模小,只要增加几千人就可以让不少城镇人口倍增,由此带来生活环境恶化,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因此短期内大多数小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不大。
三、小城镇人口中实际非农业人口估算
在前面谈到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人口”得不到承认为合法的非农业身份,这部分人在目前的城镇人口中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时在部分小城镇中存在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在有资料的城镇中,有1226个镇的企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有当地户籍的劳动力人数,表明大量外来人口存在。这种情况以东部居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和重庆。如果大量实际从事非农业工作者的身份得到确认,对城镇户籍管理有益,这些城镇将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到底小城镇中有多少人口应该属于非农业人口,这是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在小城镇中,有些家庭内部的成员可以分别从事农业与非农业工作,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同时兼职农业与非农业。不过还是可以对目前小城镇中实际非农业人口规模作一大略估计,下面是估计的公式:
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1.8×(企业人员数+劳动力人数×0.1)
这一公式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按目前中国城镇的实际情况,每个非农业劳动力供养1.8人(包括劳动力本人在内);第二,在一个镇内部的劳动力中至少有10%的人是从事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商业和服务业,应该说10%这一比重可能偏低。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城镇非农业人口规模,本文称为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表6是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从中可知全国小城镇中,实际属于非农业的人口要比统计数多50%左右,其中东部地区大约多70%,中西部则在30%左右。要强调的是这些期望可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70%以上在东部地区。
从期望可增加的小城镇非农业人口数量上看,除了局部地区之外,小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并非是无限的,它受到小城镇就业条件的限制。除了少数以交通、旅游、集市贸易为主要产业的小城镇之外,大部分小城镇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企业发展的制约,只要没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存在,让小城镇人口大发展是空中楼阁。根据表2中的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小城镇只有大约1000人的企业员工。东部地区多些,平均有1500人左右,西部平均只有500人上下。而从表7的数据中可知,全国接近40%的小城镇中,企业员工数量不足250人,在西部地区这一比重是接近60%。从企业情况看,目前大部分小城镇容纳大量人口就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注:①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期望非农业人口-A类城镇的实际非农业人口
A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B类城镇指的是:期望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的小城镇
②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比重=期望可增加非农业人口/实际非农业人口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从期望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小城镇企业规模的分析中可以得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让一些实际上已经在小城镇工作的人得到户籍,但是靠这类人口来增加小城镇人口的作法在东部地区可以比较有效,在中西部地区的效果不大
四、关于小城镇人口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讨论
在对小城镇人口状况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从人口的角度对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作一点讨论。
首先,小城镇的人口规模普遍太小,对大多数服务行业来说,根本达不到许多服务业所能生存的“门槛人口”。在这些城镇中,要依靠企业中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拉动服务业人口的增加才可能发展。其实从“自理口粮”人口对小城镇发展起的作用有限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到开放小城镇户籍对大部分小城镇的发展帮助有限。
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的流动主要是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从目前小城镇的人口状况看,大多数小城镇的劳动力市场潜力有限。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容纳劳动力的能力极有限。根据《中国农村乡镇统计概要2000》中数据计算,在小城镇中平均每个企业的规模12人,其中东部地区平均16人,中部地区平均9人,西部地区平均7人,可以说相当部分企业是处于小作坊的水平。没有就业机会,白给农民一个小城镇户籍对农民没有实质意义。
第三,目前户籍制度改革并不限于小城镇,大多数小城市的户籍已经相当开放,甚至于石家庄这样大城市的户籍也基本上开放,与小城镇相比,城市的吸引力远大得多,而且对石家庄这样的城市来说,户籍开放后也没有出现大量人口涌入的局面。因此只要小城镇的就业机会无法超过城市,那么小城镇的户籍吸引力就有限。
第四,小城镇户籍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根据目前小城镇人口现状,小城镇户籍改革的实质是承认大批在小城镇工作、生活的人口,他们的身份已经不是农民,其目的应该是方便人口管理。如果把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定位在促进农村城镇化上,从前面的分析看,很可能要失望的。
第五,小城镇户籍改革的效果存在地区差距。在东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大城市的郊区,户籍改革对小城镇规模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简单通过开放小城镇户籍,甚至是开放城市户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依然有限。
收稿日期:2002-1-21;修订日期:2002-4-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1990年度与1993年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1993.
篇3
关键词:护理管理;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病的替代疗法,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起到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作用,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且过程比较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为了在治疗期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对护理管理对血透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选择2015月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月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4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2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121例,男75例,女46例,年龄在44~82岁,平均年龄为(63.15±5.23)岁,包含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4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6例,多囊肾患者10例,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共121例,男77例,女44例,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63.02±5.42)岁,包含糖尿病肾病患者4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6例,多囊肾患者9例,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进行常规检查、日常护理等。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包含:①环境护理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对血透室进行环境清洁,做好血液透析治疗室和血液透析准备室的清洁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空气消毒,利用备用UV进行照射,时间为90 min;血液透析治疗室则采用空气消毒仪进行消毒,早晚各1次,时间为90 min/次。②血透机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完毕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消毒,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发消毒方式,并做好保养。③患者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前,医护人员需要测量患者的体温,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对于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各项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并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书写的规范性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与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以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3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24±7.9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29%,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严重和人口老龄化,如今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血液透析作为治疗和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主要起到替代肾脏部分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3]。但由于透析时间较长,且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挂历措施,控制和保证护理质量[4]。护士长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医护人员熟练各种透析方法,能够预防、发现和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5]。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环境护理,对于血透室中的座椅、床等进行消毒,采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6]。对于床上用品需要确保一人一套和一人一换。对于检查阳性的患者,应当采用分区分级专人透析治疗。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3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24±7.9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护理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血透效果,同时还能够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即护理管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479-1480.
[2]房凤娣.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97-998.
[3]汤菊萍,TangJu-ping.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杂志,2010,27(1):25-26.
[4]邵卫红,朱生娣,俞江英,等.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60-62.
篇4
[论文摘要]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许多困难,应做适当的修改。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临床护士的工作依据,要求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但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更新尚有差距,相对陈旧,与临床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在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时存在许多困难。现分析如下,供同行讨论。
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
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以1994年山西锵主编的《新编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1998年中国总后勤部主编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作比较为例,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或要求),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ICU、CCU等各种监护病房相继建立,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主编的《护理常规》中,等级护理的划分、级别指征、护理要求相对适合临床护理工作,但仍有不完善的方面。
2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
2.1 医疗工作制度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影响 分级护理由医生决定,通过医嘱再由护士实施,而医学院校没有设护理课程,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以我院2005年11月内科和骨科相比为例,内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51.2%,而骨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87.7%,分级护理标准掌握不准,使许多患者难以达到一级护理要求,造成你开你的医嘱,我做我的护理的医护脱节现象。
2.2 分级护理制度带来的医疗纠纷 当一些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会从客观资料中寻找医院的薄弱环节,其中医嘱中的级别护理要求最容易被找出漏洞。如一级护理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有时很难做到,虽然不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但患者家属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找到医院的不足,要求医院赔偿。
2.3 一级护理 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难以做到,原因如下。
2.3.1 一级护理患者增多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980年至1991年平均增加了300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由于看病难、看病贵,许多患者病情危重时才到医院就诊等原因,使危重、特殊护理及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我院2005年11月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51.4%。
2.3.2 护士工作量增大 一方面,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我院住院患者:1994年2 316人,2004年为9 119人,增加了约4倍;平均住院日:1994年11.9 d,2004年6.6 d,基础护理工作量增大,而临床护士人数1994年101人,2004年127人,加之,特殊护理、危重护理及一级量增多,一级护理患者比二级护理患者每天护理所需时间多2 h,住院患者的治疗以静脉输液为主,而且输液步骤较原来增多。一方面,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少,由于临床护士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床位比平均为0.33%∶1.95%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士承担。每一患者所需的护理时间增加,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3.3 患者需求增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仅需求有舒适的环境,高超的护理技术,而且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知识,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还需要人文和心理上的关怀,以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3 讨论
3.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需要修改 根据《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护理费分为重症监护、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费用。有人建议将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的监测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测。分级护理制度从级别的划分、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求均需要做出适当修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2 分级护理等级的确定 分级护理作为临床护士工作的依据之一,有人主张由护士或责任护士以护嘱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护士长下护嘱不太切合实际,现实中护士长行政事务繁多,当忙于行政事物或休息时,患者的护理级别就不能及时更改或下达。责任护士不能24 h在岗,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而基层医院护士素质高低不一,对疾病的观察、认识也不一致,护士下护嘱也有弊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所以分级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在医学院校中增加护理课程,使医生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并将分级护理标准作为医生考取执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3.3 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时间应作恰当调整 王晓梅在《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一级护理患者难以保证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以我院一级护理患者占51.4%的情况也很难做到,特需护理的患者要求24 h护理人员在身边的确困难,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护理内容增多,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间隔时间应做适当调整。
篇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80例,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不良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91-0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患者160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患者160例,均符合医院伦理学纳入标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5.4±5.2)岁;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46.0±5.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①给予急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确认急诊抢救缓解风险高低,有针对性的按照风险安排顺序[1];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专门培训,总结以往救治过程中存在风险事件,拟定急诊护理工作流程指南,遵循分诊及时、抢救有效原则[2-3];③加强急诊患者病历书写质量监督,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药品用量、抢救措施;④努力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急诊危重处理知识及技巧讲座[4],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给予积极指导。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科自拟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分判定为满意;②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三项,每项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选择成组或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病人具有病情危重、复杂快,抢救风险高及护理工作量重等特点;故急诊患者护理应遵循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6]。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和控制护理工作风险[7]。已有临床研究显示[8],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及医疗纠纷发生几率,保证护理人员生命安全,建立和系护患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急诊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医院窗口单位所承担高风险,从以往被动风险抵御转为主动风险预防,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及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中,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护理干预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18-519.
[2] 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 (10):147-148.
[3] 何华美.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科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 (11):41-42.
[4] 常新颖.医院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3-84.
[5] 黄逸致.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52-253.
[6] 翁绮君,黄卫东.风险管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 (19):109-110.
篇6
第二条**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个体工商户名称进行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个体工商户名称使用采取自愿原则。申请使用个体工商户名称并经核准登记的,自设立登记之日起依法享有名称权。
第四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名称登记机关),对个体工商户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负责核准直接冠以本行政区划名的个体工商户名称。
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可以委托个体工商户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核准个体工商户名称。
第五条个体工商户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在同一名称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申请个体工商户名称的,不得与已登记注册或已预先核准的同行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相同或近似。
个体工商户名称中不得有另一个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名称。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商业特许经营企业在名称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允许多个个体工商户经营其业务,被特许人经营场所不在同一市场或同一街道,可以在营业执照上标注具体路段地名等方法加以区别的;
(二)同一企业注册商标名称与本企业名称相同,经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的。
第六条个体工商户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外国文字、标点符号等。
第七条个体工商户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一)行政区划是指个体工商户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经申请人申请,可以省略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也可以在县(市、区)名称之后,缀以所在地的路段、社区名;
(二)字号应当由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经营者姓名可以作为字号使用。从事餐饮、娱乐、洗浴、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字号,作为字号的阿拉伯数字不得少于2个;
(三)行业应当反映其经营活动内容或者经营特点,其行业表述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个体工商户名称可以使用厂、店、门市部等作为组织形式。在不对公众造成误认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名称可以省略组织形式。
第八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个体工商户名称使用:
(一)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但是行政区划名称有其他含义的除外;
(二)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三)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及其简称、部队番号;
(四)带有封建色彩、不良文化,破坏社会公序良俗,有损国家形象、社会公共利益,不尊重民族、宗教习俗的文字;
(五)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字;
(六)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的文字;
(七)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服务来源造成误认的世界知名企业名称或品牌;
(八)119、110、12315等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特殊含义的数字;
(九)冠以中心、总部、商城等组织形式与行业种类、品种数量、营业面积及经营规模明显不符的;
(十)其他不恰当的文字或数字。
第九条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注册,其经营范围中涉及注册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并需要使用许可项目名称的,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也可以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需要变更个体工商户名称的,应当申请名称变更登记。
第十条申请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由经营者或经营者委托的人向有名称核准管辖权的名称登记机关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经营者的身份证明;
(三)经营者委托人办理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和人的身份证明;
(四)名称登记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名称登记机关受理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或受理个体工商户名称变更申请后,应当当场作出准予或驳回的决定,对驳回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驳回的理由。
个体工商户名称经预先核准后,登记机关应当向申请人当场出具《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第十二条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的保留期为6个月。有效期届满,申请人仍未办理个体工商户设立或者变更登记的,核准的名称自动失效。申请人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向名称登记机关申请延期。
第十三条个体工商户申请取消或被行业主管部门撤销有关业务经营权,而其名称又表明了该项业务时,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取消或被撤销该项业务经营权之日起30日内,向名称登记机关申请变更名称。
第十四条在同一名称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个体工商户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登记:
(一)与其他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变更名称未满1年的原名称相同的;
(二)与注销登记未满3年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相同的,但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除外;
(三)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相同的。
第十五条名称登记机关在核准个体工商户名称时,应当对下列文字在**市范围内所有行业实施字号保护:
(一)中国驰名商标;
(二)安徽省著名商标;
(三)**市著名商标;
(四)**市历史悠久的字号、商号。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预先核准的个体工商户名称在有效期内,不得用于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个体工商户变更名称,在其名称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前,不得使用预先核准的个体工商户名称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个体工商户名称经登记注册后,名称使用未满1年的,无特殊原因不得申请变更。
第十七条个体工商户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信笺所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名称相同。从事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名称招牌、牌匾可适当简化,但不得误导社会公众。
第十八条个体工商户名称可以随经营活动整体转让。受让方可以继续使用原名称,并凭整体转让协议和转让方的营业执照注销证明,向名称登记机关申请名称核准登记。
第十九条申请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上级名称登记机关对下级名称登记机关核准的名称进行监督。
(一)对预先核准的个体工商户名称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责令名称登记机关进行纠正;
(二)对已经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令登记机关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被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认定为侵权的个体工商户名称,名称登记机关应当责令个体工商户变更。
第二十二条名称登记机关应当建立完善个体工商户名称核准登记档案和个体工商户名称数据库。
篇7
关键词:血液灌流;有机磷中毒;护理;临床作用与疗效
有机磷中毒主要是指有机磷农药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毒物进入机体后迅速与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造成胆碱能神经递质集聚并作用于胆碱受体,造成神经功能紊乱。中毒后患者大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中毒后会造成肌力减退或瘫痪,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对于中毒患者来说,及时催吐、洗胃、纠正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尽快解毒是缓解症状,提高存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由于中毒易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内科保守治疗作用缓慢,易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加灌流等办法对疾病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本实验为研究血液灌流用于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与价值,特选取5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10月重症有机磷中毒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3±7.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等症状。随机分组为血液灌流组与药物组各25例。血液灌流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3±7.2)岁。药物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2±6.4)岁。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彻底洗胃,输液并使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用药后6h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应用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固定好装置后使用含有80mg肝素的盐水共2000ml对管路进行冲洗,排尽树脂灌流器气体后,对患者进行动-静脉穿刺,连接净化装置,开始进行血液净化。肝素初次剂量为1~2mg/kg。之后每30min维持剂量为6~8mg;血流量在180~200ml/min;透析液剂量为500~600ml/min,维持静脉压在70~100mmhg。药物组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进行洗胃、导泻后使用药物达到阿托品化[2];早期足量应用复能剂。部分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治疗。
1.3护理工作保持动、静脉管路连接通畅,全程无菌操作,避免发生空气栓塞;上机后30min内使用地塞米松静注,避免发热反应;全程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每30min对血压进行测量,可适当使用升压药物;避免穿刺针脱出及过滤器漏血;增加巡视次数,注意管道是否发生扭曲;保证透析液温度在常温范围,并在观察过程中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阿托品化;若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可适当对其进行安抚,嘱其放松心情积极治疗。
1.4疗效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3]。总有效率标准可记为:治愈: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生理、病理检查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且无其他症状。显效:不适症状均显著改善,各项生理、病理检查指标较前改善超过80%。有效:治疗后不适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各项生理、病理检查指标较前恢复超过30%。无效:各种不适症状仍存在甚至加重;各项检查指标未有明显改善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愈)/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所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应用血液灌流组患者其总有效率为100%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组88%(P<0.05),见表1。
2.2治疗后两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经过治疗后血液灌流组恢复时间显著少于药物组人数(P<0.05),见表2。
3讨论
有机磷中毒起病急骤且病情危急,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有机磷农药在进入患者体内后易与胆碱酯酶发生复合反应,生成乙酰胆碱酶后难以水解,可在患者体内发挥毒性作用。过往使用阿托品治疗仅能够针对患者所出现的毒蕈碱样症状进行控制,不能对患者体内有机磷毒物进行完全清除,因此具有局限性[4]。血液灌流能够在有毒物质进入体内早期存在高峰浓度时,一次性大量的将有毒物质完全清除。血液灌流治疗中所应用的吸附树脂有较强的吸附功能,能够将有机磷中毒性分子进行吸附,达到减少并清除体内毒素的目的[5]。本次试验使用血液灌流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另外,该套治疗方案操作简单,可及时在患者床边进行操作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血液灌流能够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迅速清除体内毒素并快速恢复各组织器官功能,治疗后不良反应少,疾病治愈率高,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骆宁,曹书华.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9(23):3982.
[2]吕菁君,魏捷,王蕊,等.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38.
[3]刘力新,魏远辉,李炬带,等.早期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联合血液净化救治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5):484.
篇8
【关键词】 血液灌流;儿童;护理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 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以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1]。它的基本原理是靠活性炭巨大表面积的强大吸附作用进行血液吸附[2],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3],在治疗药物及毒物中毒等方面作用明显,是抢救危重症中毒患儿行之有效的方法,灌流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血液灌流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西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中毒患儿28例,其中28例行血液灌流治疗,27例治愈出院,一例重症患儿为误服油中毒,于入院行血液灌流治疗效果不佳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家长拒绝接受治疗并签字出院。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7~5岁19例,5~14岁9例。其中有机磷中毒13例、百草枯中毒6例、卡马西平中毒1例、五氟利多中毒2例、油中毒1例、氯丙嗪1例、氨茶碱1例、不明药物中毒1例、食物中毒2例、。中毒4 h内行血液灌流2例,4~24 h 20例,24~48 h 6例。本组患儿中毒量均不详,22例患儿入院前均在当地医院经洗胃、氯解磷定及阿托品治疗后送本院PICU。经血液灌流治疗27例治愈出院,1例油中毒患儿病情较重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家长拒绝治疗并签字出院。
2 方法
2.1 置管 本组患儿均使用8~10F 双腔导管,27例患儿行右股静脉置管,1例患儿行颈内静脉置管,置管顺利,无渗血。
2.2 预冲管路 连接管路,将动脉管路与灌流器血液入口端相连。灌流器静脉端朝上与静脉管路连接,将动、静脉管路连接成闭路,用5%葡萄糖500 ml预冲和排气,同时用手轻拍及转动灌流器以利气泡排净。再用生理盐水3000 ml、肝素钠25000U预冲,最后生理盐水250 ml再次预冲约2 min。
2.3 建立血液循环 预冲结束后,将动、静脉管路分别与血管的血液引出端、回血端连接,启动血泵开始治疗。流速设置以3~5 ml(kg·min),持续约30 min无低血压等并发症,调整流速为5~7 ml(kg·min)[4],本组患儿血液流速在60~110 ml/min。每次灌流时间持续约2 h。
2.4 回血 血液灌流结束采用空气回血法[5],血液借用血泵及重力原理回流至体内,本组患儿回血顺利,无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严密监护,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中毒对患儿呼吸的影响很大, 中毒后由于神志异常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是急性重度中毒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7]。毒物中毒患儿可以引起低血压,低血压与药物作用、洗胃、应用呋塞米使血容量降低等因素有关[8]。因此持续动态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血压的变化非常重要。血液灌流开始后每15~30 min监测血压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1 h监测一次。本组2例患儿血液灌流30分时出现呼吸增快,四肢冰凉,立即予以生理盐水100 ml全速静脉滴入,15 min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3例患儿血液灌流前呈嗜睡状,血压低,血液灌流前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1U静脉输注,灌流过程中无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余23例患儿血液灌流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3.2 出、凝血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部分血液被引流至体外循环,为防止凝血的发生血液灌流前应根据患儿凝血检查报告给予个体化肝素治疗[9]。密切注意循环管路,血液颜色变化及动静脉壶壁、滤网有无血凝块。若颜色变暗,滤器出现黑色条纹,表示体外循环凝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若凝血严重立即更换管路,必要时提前下机。观察全身皮肤针眼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2例患儿血液灌流当天出现置管针眼周围渗血,给予局部砂袋加压止血1 h,无继续渗血,其余26例患儿整个灌流过程顺利无渗血及凝血情况的发生。血液灌流结束,>1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末根据管腔要求肝素钠1:1稀释抽取0.78~0.8 ml封管。
3.3 管路维护 保证管路通畅是血液灌流顺利进行的关键[10]。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检查血液管路,避免扭曲、受压等情况。本组患儿导管固定良好,每天置管护理2次,每周局部皮肤碘伏消毒,更换敷贴一次。
3.4 镇静 患儿躁动时极易引起管道滑脱,打折、回血、引血不畅、空气栓塞等,应遵医嘱适当给以镇静[11]。本组15例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缓慢静脉推注,3例应用咪达唑仑效果不佳,给予10%水合氯醛0.5 ml/kg保留灌肠。
3.5 保暖 加强盖被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3℃~28℃[12],防止体温不升或降低。血液灌流机加温设备不佳,部分血液经过体外滤过装置,再回入体内,导致体温的不稳定。本组患儿在整个灌流过程中,无低体温的发生。
4 结论
本院每年收治临近市、县、各种中毒患儿,血液灌流技术取得一定经验。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毒患儿[13]。由于小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体液平衡功能差,整个灌流过程中容易发生平衡失调及造成生命体征的不稳定。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妥善固定导管,镇静、保暖等护理措施,同时控制血液流速,正确安全的回血方式等,都能有效的减少血液灌流并发症的发生。还应重视与家长良好的沟通,医生默契的配合和精心的护理才能极大的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27.
[2] 刘春峰,李玖军.血液净化疗法在小儿中毒抢救中的应用.小儿急救医学,2002,9(2):7172.
[3] 李丽景, 张应谦,任志萍.血液灌流在救治小儿急性中毒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273.
[4] 曾颖琳,陈三梅,陈善群.血液灌流治疗36例婴幼儿急性中毒的操作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7(6):225226.
[5] 王志刚.血液净化学.科技出版社,2010:1577.
[6] kang E J,S J,Lee K H,et al.Factors for determining survival in acute organophate poisoning.Korean J Intern Med,2009,24:362367.
[7] 李艳辉,宋德彪.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相关临床因素的探.中国急救医学,2007,27:489491.
[8] 米崧, 曹志新,李杰,等.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牧治疗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5):658659.
[9] 李春萌,周,古满利,等.血液灌流中抗凝方法探讨.中国血液净化,2005,12(4):684.
[10] 许煊,封志纯.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儿科杂志,2012,9(50):685.
[11] 钱素云.重视并规范重症患儿的镇静镇痛治疗.中华儿科杂志,2012,9(50):645.
篇9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88-03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肾小球病变的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使得患儿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不断增加,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减小,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出现大量的蛋白尿,使得患儿发展成为高血脂症、水肿低蛋白血症等[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患儿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2]。为此,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7岁,平均(3.6±0.4)岁,病程2~5年,平均(3.2±0.7)年;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7岁,平均(3.8±0.5)岁,病程0.6~4年,平均(3.6±0.8)年。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儿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具有心血管疾病的患儿。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护理关怀。心理护理:治疗前要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要对患儿的负面情绪加以重视,尤其是比较抗拒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儿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患儿充分认识到预期治疗效果,侧面消除患儿的抗拒、焦虑、紧张的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在患儿入院当天,要主动热情与患儿拉近距离,积极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的基础情况,带领患儿及其家属参观病房,熟悉病房的环境,介绍与患儿同病房住的患者,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为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此同时,患儿得病,患儿家属同样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更要注意患儿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给予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改善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3]。环境护理:要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相对稳定,勤换床单,病房的床头柜上可适当的放置一些鲜花,儿童书籍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儿可携带自己的玩具,给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从侧面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感;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要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述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多与患儿?M行交流[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结合图片和健康宣传资料,对儿童常见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知识和儿童保健知识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宣教,在患儿住院期间,指导家长对患儿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在护理的过程中若患儿发生异常情况可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分以上,满意:80~95分,不满意:80分以下。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统计分析患儿的SDS、SAS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焦虑抑郁症状,利用已经被国际认证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标准分为大于50分,SAS表和SDS表共有20题,每道题1~4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进行调查,记录分值即可。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心理健康、生理情况、躯体功和综合性健康情况的改善情况,采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从心理健康、生理情况、躯体功能及综合性健康情况四方面对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护理,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96.00%,对照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心理健康评分(18.5±1.9)分,生理情况评分(17.7±1.6)分,躯体功能评分(21.1±2.6)分,综合性健康情况评分(23.8±3.7)分;对照组患儿的理健康评分(11.8±1.2)分,生理情况评分(10.3±1.4)分,躯体功能评分(14.5±2.1)分,综合性健康情况评分(15.4±3.2)分;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SDS、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的重点已经从功能性操作逐渐发展到关注患儿的身心需求和生活质量上。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不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又增加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得患儿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护理关怀主要是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现代护理的各种需求。
篇10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137-0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呼吸肌麻痹是这一症候群中病死率极高的危象,发生率逐渐增多,现多无特效药治疗。因此,寻求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诊治此类患者24例。23例均因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治愈出院,1例因出现反跳时插管不及时死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除1例14岁外,其余为20~40岁。其中口服中毒者22例,皮肤接触中毒者2例;敌敌畏中毒者14例,乐果中毒者10例。全部患者来诊时均经过急诊科彻底洗胃、阿托品化及应用氯磷定治疗后(2.0~2.5 g;一般先将0.5 g氯磷定稀释至40 ml液体中静脉推注,再将2.0 g氯磷定加入500 ml液体中静脉点滴)才收住入院。按第5版《内科学》急性有机磷中毒分级标准定为重度中毒。
1.2 呼吸肌麻痹诊断依据
本组患者发生呼吸肌麻痹时的具体临床表现为:①重度中毒患者入院后数小时至1~4 d期间,在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突然出现口唇、肢端甲床进行性发绀,神志不清,呼吸衰竭并迅速出现呼吸停止等表现;②以上症状往往多出现在明显阿托品化后,即有躁动、谵语、皮肤干燥、双瞳孔扩大和脉搏120 次/min以上,但未见患者出现屈颈障碍;③经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神志转清,但无自主呼吸。
1.3 治疗方案
发生呼吸肌麻痹后,迅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携氧正压通气。首次氯磷定1 g肌注,1次/h,连续给3次,然后1次/2 h,连续给3次,此后1次/4 h,直至24 h后,如仍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稳定者,可重复应用。适量应用阿托品维持阿托品化。硫普罗宁0.2 g静滴,2 次/d。内科辅助支持治疗。
2 结果
2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呼吸肌麻痹平均出现时间为21(2~80) h,自主呼吸平均出现时间为14(1~32) h,平均脱机时间46(15~100) h,自主呼吸出现时间和脱机时间以在不定时试脱机时观察病情而定;发生呼吸肌麻痹后至出院前共用阿托品平均量160(60~500) mg,氯磷定平均量14(8~26) g;23例患者平均住院12(8~18) d。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拔管后出现反跳,未能及时插管死亡。
3 讨论
呼吸肌麻痹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重度患者常出现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等,引起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易导致外周型呼吸肌麻痹和中枢性呼吸衰竭。故依病情在继续解毒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几乎是国内外唯一的急救治疗措施。
此组患者23例均因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获痊愈。1例患者因拔管后出现中间综合征,未能及时插管致呼吸衰竭死亡。
解决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是机械通气。早期气管插管可有效建立人工气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随时进行机械通气。应该有效防止因机械通气不及时而延误的抢救时机,从而对原发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本结果显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一旦发生,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呼吸停止,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将迅速出现心跳骤停。故依病情在继续解毒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机械通气后,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痰栓窒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因无力排痰、应用阿托品、机械通气后气道湿化不够或补液不足、丢失过多等因素,都可使痰液黏稠极易形成痰栓或浓痰堵塞管口而造成窒息,这种情况尤在应用功能不完善的简易呼吸机时较易出现。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一种神经毒性表现。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有机磷化合物中毒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终板区持续去极化所致,即与N2受体失敏有关。应用较大剂量氯磷定治疗,主要依据是其直接的生理对抗作用,即直接对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所致的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在本组资料中,1例患者24 h应用氯磷定总量达12 g,发生呼吸肌麻痹至出院前,氯磷定总量平均为14 g,而未出现副作用。可见,应用氯磷定是较为安全的。至于氯磷定是否为治疗呼吸肌特效药,我们因无对照观察,故还不能断定,有待今后的进一步验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氯磷定有助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如本组中,有3例患者在用完此突击剂量24 h后,自主呼吸仍未出现,经重复第2次应用,很快就出现自主呼吸。本组资料还表明,一旦发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后,合理应用阿托品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治疗,只要尽早机械通气,突击剂量使用氯磷定,合理使用阿托品等治疗,相信该类患者均能救治成功。
[参考文献]
[1]景炳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救治中争议问题的商榷[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3(10):579-581.
[2]凌格,左蕾,王利平.应用机械通气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5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46.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