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教育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 案例分析法 问题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24
从大量的研究中得知,尽管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日益多发且多样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困扰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有些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些则是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日益成为了一门防治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法已得到广泛运用。结合案例分析对所授知识进行讲解成为了广大教师加强学生知识记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而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1 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于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并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领域,逐渐发展为了今天的“案例分析法”。[1]在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论,使学生接受教育的方法。[2]简言之,即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2 为什么需要在《心理学与自我成长》中运用案例分析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目的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而学生的自我成长则要涉及到“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问题,学生需要从自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压力应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提高认识,从而使个人心理迅速走向成熟,适应大学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前者偏重于理论,后者则偏重于实际。
《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落脚点应该是放在应用教学上,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指导个人的大学生活,促进自身全面成长。该课程需要摆脱单纯死板的理论教学,培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
因此,案例分析法有必要运用在该课程中。通过运用该方法,学生可以从课堂学习走入实际生活,将心理学的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法
3.1 通过案例将学生引入所学课程
上课前,学生往往对所学内容存在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如何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入课程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中,选择的案例往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或是在此基础上虚构的情节。尽管学生对这些案例背后所蕴含的专业理论或心理知识缺少了解,但是他们对案例本身却能够较为轻松地认识。因此,教师不妨通过一些恰当的案例来引出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并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逐步展开学习内容。
3.2 案例要贴近教学知识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展开教学
选择的案例首先要适用于课程教学知识点,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教学。如 “情绪与心理健康”章节中的“大学生小米一天的情绪日记”这一案例。[3]从教学角度考虑,这一案例与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引起师生共鸣。
随后,教师需要结合案例和分析娓娓道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联想思考,并逐步引出课程的知识重点。如上述事例中,当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负向情绪的普遍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后,还需要结合案例来进一步分析情绪表达方式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负向情绪,积极表达正向情绪等等,从而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不断引出。这样,教师用案例来引出所讲课程,并结合分析扩展所授内容,案例的教学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发挥。
3.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加入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案例的了解程度势必会十分有限,当置于与案例相似的现实情境时,做出的反映以及应对措施难免机械。因此,教师要带动学生加入到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4 不要过多涉及到学生隐私
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时,隐私性是一个必须注意的因素,这一点适用于任何课程教学。大学生十分看重个人隐私,他们正处于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心理上也具有敏感性特点。在《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基于对学生现实生活的考虑来设置的,而拿来分析的一些教学案例和问题也会来源于学生生活。如果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材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当事人或类似学生的感受,难免会在不经意间伤到学生,甚至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分析时选材一定要仔细斟酌,在案例中不要过多地涉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或委婉表达案例意思即可。
总之,对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来说,案例分析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在具体应用该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的切入和展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以及保证学生的隐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案例分析法[DB/OL].http:///linkurl=
mqrn-Ghk5IghP7-mGmWEDK-mEyuHJ3gvCV6Tyd049bwUNPpnSV4FyNiWhYIRNDpXJ8VSGJAzmXyzK.
[2]何丽坤,廖冬庭,王永方.论案例分析法在教育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73-174.
篇2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 市场营销学 应用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教学可掌握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开辟专门和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这些学习环境,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营销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案例分析法”是实现市场营销教育模式上的创新
“案例分析法”教学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它,对职校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目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而成为职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在广大营销学者的努力下,已正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中,内容的编排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抽象的市场营销原理部分和具体的营销方法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常见教学方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教授和营销方法的介绍为主,辅以案例的简单介绍和说明。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抱怨说这门课太抽象、太枯燥,不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课堂上的灌输,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市场营销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别是2001级电子商务班开始使用的美国人编写教材《市场营销学》后,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与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举例说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指在教学中开辟专门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等,通过相关信息获取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学原理和营销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商业营销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营销学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场营销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因此,在营销学的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学生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也应向这一目标看齐。这是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二、“案例分析法”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中的实际应用
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市场营销学教育也应教会学生以下三点:其一,最基本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其二,市场营销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观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获取市场和营销信息资料的方法,驾驭运用市场和营销信息资源的能力。后两者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则必需在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课来实现这一目标。在课时安排上,案例分析课应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教师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应将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这些案例应是与课程结合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对较复杂的案例,如: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被称为一部“从零到二十世纪的传奇史”,柳州佳用从一个小店铺到日用零售连锁老大,宝洁公司品牌失败案例,乐华彩电渠道变革失败等案例。这些案例既体现出企业在营销中的成功方法和失败的原因,又能引起我们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相关营销方法的思考。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并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给学生分组,引导各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方法和原因,在小组内自行组织讨论汇总。这些查询活动学生可通过上网及查阅图书的方式得以实现。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
2.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主动发现和探索,而不是教师对市场营销的有关定义和原理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因此,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会像真正的营销人员那样认真分析,查找营销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原因,从案例中悟出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加深对营销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讨论的碰撞,各人的见解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除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外,还产生了新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实践证明,基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课堂评估总结
讨论完毕后,教师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或者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当然可以让学生总结。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各小组的工作方法和获取信息手段等,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总结中,还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充分肯定参与者的成绩,给参与者以鼓舞。
结束语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信息资料获取工作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辉.论技工学校的创新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6期.
[2] 谌章俊.试论“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开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篇3
一、“案例分析法”在行政法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就是讲台与课桌的距离。教师只讲不听(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只听不讲。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体,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分析,经常是学完课程后,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应付完考试后就完全没有什么印象了。而“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它为学生提供最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高,兴趣增强。而有了兴趣和热情,学习的劲头也自然高涨。
(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师来说,存在一个普遍的烦恼:自己辛辛苦苦备了课,学生却不买帐,甚至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之外,还要解决学生的困惑。而这些困惑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困惑,更多的是对实践问题的困惑。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如何得到解决。而案例分析法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更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案例分析课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查找,向学生推荐相关法律文件及参考文献等。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作好组织引导工作,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诱导性提问,最后还要进行综合和总结。而这一系列工作,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案例分析法在行政法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与其它法学学科教育一样,行政法学教育也应教会学生以下三点:其一,最基本的行政法理论知识;其二,法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查找所需法律资料信息的方法,驾驭运用法律资源的能力。后两者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则必需在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课来实现这一目标。在课时安排上,案例分析课应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案例的介绍及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教师应将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这些案例应是与课程结合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对较复杂的案例,例如,在全国较有影响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一案”、“陕西延安黄碟事件”等。这些案件既体现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不足,又能引起我们对行政法学理论和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并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如相关的法律法规、法院的判决书以及法律文献目录等。这些查询活动学生可通过上网及查阅图书的方式得以实现。
(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法律理念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主动发现和探索,而不是教师对法律规定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因此,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篇4
作者:路生文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运用“案例型”新课型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法律课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应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和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念,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劳动就业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证明,“案例型”新课型的具体应用,对提高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案例库建设是“案例型”课型得以应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加强了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案例库建设,广泛地收集案例,及时对案例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重点收集了那些同教学内容能够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虽然劳动就业法律制度有着极为丰富案例资源,但是多数案例并没有经过以适用于教学为目的的规范化整理。若不加以整理就直接运用于教学,许多案例显得过于冗长,有些案例资源还存在着表述不够严谨,分析上多有不当之处的问题。因此,只有对所收集到的案例经过再加工和校正,才能符合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教学的需要。
在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使学生产生求知动机的最好的催化剂,采用“案例型”课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运用“案例型”课型进行教学,需要对知识传授与案例分析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破除本门课程的所有知识都需要教师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观念。教师应当组织好学生的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课前必须预习哪些知识内容。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及时地进行督促检查。有了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做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就可以主要围绕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时效,从而为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提供时间保障。
在运用“案例型”课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用案例导入新课,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与授课内容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将新知识的传授与典型案例的讲解相结合,组织学生以独立完成、分组讨论、典型发言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为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我们还专门安排了案例分析实训课,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主要是采取案例分析考核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劳动就业法律知识实际应用的重视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应当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2]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的开设适应了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以促进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江苏南通市启东南苑中学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前案例准备
(一)筛选案例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一是所选案例应适应培训对象的岗位特征和层次;二是所选案例应与部队全面建设、军事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发展变化规律相结合;三是所选案例应是教员自己能掌控、学员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
(二)撰写案例
撰写工作是案例编写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案例撰写过程中,除做好案例撰写的谋篇布局,激活案例的主要情节外,还应把握几个关键点:
一是案例要有理论支撑。也就是说案例教学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案例要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在很多时候,教学的案例都要经过修改或者假设,以便能更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案例的主题必须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员所熟悉的部队现实生活、环境相类似,这样才能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是案例要能体现矛盾的撞击点。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凭借案例中所包含的复杂、模糊、或履待解决的间题,让学员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必然会引起学员的争议,而争议的动力就来源于矛盾点。因此,教员在编写案例时应多层次地创设矛盾。从而激发学员学习动机,诱导学员掌握众体思维的能力。
四是案例要注意掩饰。掩饰就是将案例中涉及部队保密、敏感的信息加以掩盖,对错漏、多余、粗浅的资料进行加工修改。掩饰是编写案例不可或缺的步骤,是提高撰写案例质量,增强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教员要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员介绍。学员要根据教员的安排熟知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发挥群体的智慧。
(四)确定好理论分析的切入点
这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处。教员在案例教学中尽可能地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把理论分析的切入点与实际介绍相结合,在理论的高度上剖析案例,使学员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启示和提高。
二、组织案例讨论
(一)注重对学员的引导
案例讨论的过程,就是以案例的事实和学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挖掘案例中潜在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学员是讨论的主体,教员只是引导者。针对一个复杂的案例,教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员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和有争议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互动的引导,使学员们体会到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员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二)对学员的行为表现应加以鼓励和肯定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讨论没有严格的“标准答案”,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员要对学员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都要给予应有的鼓励。另外,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有分歧,有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学员争论的只是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而不是对人,所以不能对任何学员的人格和尊严有丝毫的不尊重或侮辱,特别是教员的行为对学员的影响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同学发言不仅是学员的信息来源,也是教员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只有大家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合作,才能激发每个学员“主动参与”的动机,才能促进共同进步。
(三)注意讨论课堂的管控
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要想取得好效果,一方面,教员要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把学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员要对学员进行必要地引导和实施一定的行为约束,维护好课堂秩序,以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评价
对学员学习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是任何教学法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让学员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员的自我意识,增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案例考核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由教员对学员进行考核;二是教员帮助学员自我考核。任职教育多采用自我考核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员建立自信心,削弱从众心理,降低比较的心理,从而追求个人的自我成长。
以上,是笔者对案例教学法在军队任职教育培训中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不容否认,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员的能力素质、解决部队现实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是,它在军队任职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还是新生事物。因此,在任职教育培训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合理有效地进行案例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军队任职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在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实效。
作者及单位:
张三虎 国防信息学院讲师,少校
联系电话:027-85968711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审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3-03
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深刻认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与实践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学科源流
案例教学有着特定的学科渊源。①案例一词大约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将普通法视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渊源,把案例作为归纳法律原则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他认为,改变忙于个案跟踪学习的现状,引导受教育者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法学教学应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
继法学院之后,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问题,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学在法学与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较为缓慢。1919年,受过正规案例方法训练的德汉姆担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汉姆的努力推动下,案例教学在哈佛商业教育中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建立了具有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从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逐步运用到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各门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开发的热潮。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组织的情境性。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能够比较客观而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教学,依托案例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在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而直接地向教育对象说明教学目标,而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觉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案例在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设计并呈现之后,案例教学将可能由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无目的的、自然发生的教学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不断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行动指向。
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面对同一个案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案例教学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不在于刻意寻求唯一不变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为教学载体创生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案例教学体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其要旨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结果,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同化与顺应、跃迁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现状
在学科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编写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取得了丰硕成果。案例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培养了一支擅长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积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综观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有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碎片,固化为教育程式,异化为灌输教育的突出问题。
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方法论意识,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机械地理解为举例说明,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备现实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学科个性,不能发挥主导课堂生活和引领课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学甚或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视域。
在案例教学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不能充分考虑和处理思想理论与案例的合宜性与复杂性,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万能的例证教学。长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仅带来了教育者的审美疲劳,使他们无从获得课程生活与专业成长的情感体验,也因其忽视了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支配下,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常常将结论作为教条和约定,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与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使案例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深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过创建流动的课程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和感悟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深层意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进受教育者关于课程知识的内化。案例的精心选取、多维应用、立体呈现及其过程评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反馈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论逻辑并反映思想理论内涵的总体性。“案例”不是“事例”,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理论逻辑的事实与知识,包含着具有真实性、问题性、目的性、典型性、陈述性等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表达、阐释、追问,分析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案例应当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它可能是反映社会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也可能是反映社会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及其病根和问题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还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5]
充分实现案例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思想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因此,一个案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触媒,必须能够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将读者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熟悉环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为丰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崭新的思想观念,教育者必须培养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构筑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元素的课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达上,不能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现上,要采用精品课件、教学故事、大众传媒、网络媒介等多样化的载体,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心灵的故乡”。
深度开发案例创造教育生命的生产性。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失衡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课程体验,案例教学不仅要激活概念与理论,还要在交流研讨中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使最初的理论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改造和重组,并各自从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获益。[7]案例的深度开发反映了案例教学的生产性特征,为了创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教育者在案例教学中将面临着理论争鸣、思想交锋、社会矫正等复杂的教育冲突。随着案例教学的发生发展,教育者必然要总结和反思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这些反思和总结促进了现存案例的分蘖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学为支持的新的教学案例。一个作为“教学问题源泉”的案例经历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深度开发中转化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8]。同样,正是这些被深度开发的案例,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意识,丰富着受教育者发现学习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释
①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实践。如,祖嘉合认为,“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车胤萤囊”;邹文认为,庄子是案例教学的鼻祖(参见: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2(11);邹文.简析庄子的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9).)。而从学科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溯源,教育学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原点,现代法律和工商管理无疑是案例教学的学科渊源。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3-5.
篇8
摘要:科技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技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升教学质量,文章提出了案例分析法,并从案例分析法的重要性、实例分析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等数学;案例分析法;重要性
高等数学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概率、物理等科目的基础。高等数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案例分析法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范围当中,根据要讲述的内容,分析、研究和讨论所引例子,最终得出相关的定理或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舒服。引入案例分析法可以使高等数学教学发生好的变化:第一,案例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数学理论中蕴含的真理,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对其进行应用。第二,案例分析法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分析案例,找出和发现问题,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案例分析法使高等数学教学更贴近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综上所述,将案例分析法引入高等数学教学当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思路得以拓展。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当讲授一阶线性差分方程时,教师可以插入下面的例子: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质条件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比如,对于楼房和汽车的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那么他们想要享受生活,需要怎样呢?当代人有了新的生活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当然,我们不能总是无限制地透支以后的生活,要想持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理财、合理消费。比如,设现在拥有的贷款本金为y0元,需要贷款的时间为2年,年利率设定为a,那么计算一下,我们每个月还必须偿还的贷款是多少?假设每个月必须偿还贷款金额是A(月等额还款情况),那么第x个月需要还银行贷款为yx,如此得到一阶线性方程为:yx=yx-1(1+a/12)-A,y24=0,将y0代入方程中求出y1,然后将y1再代入方程求出y2,以此类推即可得出yx=(1+a/12)x(y0-C)+C,其中C=A/(a/12),这就是我们每个月需要偿还银行的贷款金额。所以,要想一直拥有美好生活,必须要合理理财。简单的日常生活举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氛围,更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什么是一阶线性方程,该方程应该怎样得出,如何求解,以及方程的实际应用,从而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
三、高等数学教学中使用案例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尽量与专业相符
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一般需要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比如,在介绍导数含义时,可以在机械类工科学生授课中结合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针对管理类文科学生,可以引入边际成本的理论;针对农业科学专业学生,可以在授课中结合细胞的繁殖速度、边际产量等问题。这种有针对性的插入案例,不但能体现数学理论存在的多样性,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应结合多媒体进行授课
多媒体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果加入形象生动的案例,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此外,对于教师,多媒体授课不但能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能节省其教学精力,因此,将案例分析应用于多媒体当中,更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相关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案例的引入更要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介绍,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直到本节课的结束。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案例分析法不但能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何娟娟.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9):110-111.
[2]谢绍义.等额还贷的多种方式[J].数学通报,2003(4):41-42.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企业并购;企业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42-02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始于中美合作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项目,第一次系统介绍西方工商管理教学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从事高深的学术理论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企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的内涵
1.案例的内涵: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或实践。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着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情景的真实性。
2.案例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将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间双向和多项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简介
2004年10月29日,中国沈阳与德国莱比锡,远隔天涯的两个城市,因两个世界知名机床企业的一场跨国“婚姻”而近在咫尺。在德国莱比锡市,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代表沈阳机床与德国马格德堡法院清算人共同签订了全资收购德国希斯股份公司(SCHIESSAG)全部资产的法律文件。沈阳机床集团取得了德国希斯股份公司的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并组建了德国“希斯有限公司(SCHIESSGmbH)”。新的希斯公司已获得了3 700万欧元的订单。与此同时,降低中型规格产品的制造成本、建立健全欧洲市场渠道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而数控立车的转移制造也即将启动。沈阳机床集团希斯公司的中方总经理耿洪臣说,并购希斯公司不仅使沈阳机床直接获得核心技术,也为沈阳机床用高新技术装备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欧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希斯的财务状况却一直令沈阳机床总部揪心。2008—2009年德国希斯仍然亏损4 000多万欧元。2010年,德国希斯实现4.7亿元销售收入,但却继续陷入亏损。尽管如此,沈阳机床仍然表示,德国希斯始终承载着自身梦寐以求、长远发展攸关的核心技术和高端市场,集团不能囿于浅层次的“一时一地的财务性得失”,还将继续投资德国希斯项目,并计划到2015年投入近1亿欧元(其中对创新部门投资就达4 000万欧元),还将招聘新的开发人员。这项增资动议最终可能获得股东大会及董事会通过,但是肯定还会碰到不小的阻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一)提出问题
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或实践。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承载着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情景的真实性。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手段,将学习者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间双向和多项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案例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德国希斯公司拥有140年制造机床的历史,技术始终处于世界机床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沈阳机床尽管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领头羊,但和希斯公司仍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两国文化差异巨大、法律制度也不同。如果是你是沈阳机床的总经理关锡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种模式才能实现对德国希斯公司的有效平稳整合?
2.德国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论坛,论坛代表普遍认为,“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是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不能忽视沈阳机床的存在,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它的经营模式。”你认为沈阳机床经营模式的特点是什么?收购德国希斯公司在战略上如何支撑这种经营模式?
3.德国希斯公司因技术开发投入过高难以承受,最后走到了破产的境地。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后,希斯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沈阳机床2012年也首次出现了销售收入负增长,而另一方面德国希斯公司还需要大额资金的持续投入。假如你是沈阳机床董事会的战略投资委员会的独立董事,你该提出什么决策方案?
(二)案例讨论
此阶段就是围绕着前面创设的引导性问题展开。为使讨论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在课前就给学生发放案例资料,让学生进行充分精读,大概需要保证5~8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同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成案例分析团队,通常以学生寝室四人为一组,也可以考虑男女生搭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是案例分析模块教学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求学生在精读基础上充分地进行思想交流,自行召开案例分析会,次数不得少于3次集中时间。进一步查阅沈阳机床与德国希斯国内外相关报道和企业背景资料。案例学习小组的建立不仅可以起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相互启发、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的作用。而且,还能不断增强每个成员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互容性以及提升人际关系技巧与组织能力。案例分析中教师属于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导者,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还茫然不知所措,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渗透一些理论知识的应用、一些方法的介绍,等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三)小组汇报
即先由一组学生对案例分析结果分组进行演示,以PPT的形式将讨论的问题、过程、每一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来,并集中全组成员的讨论观点写成总结报告,再由其他各组的学生就该组学生的演示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该组学生做答。在案例课堂中,既可以是每个小组演示不同的案例;也可以由两个不同的小组演示同一个案例,以便从不同的视角启发学生的思路;还可以让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作同一个案例不同问题解决方案的对立方来打擂台,以便在观点的碰撞中激荡出思想的火花。最后由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再由教师挑出若干核心问题与学生展开单兵较量,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提问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四)评分反馈
改变传统教学课程“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试方式,优化案例教学特色考核机制。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50%来自课堂讨论,甚至更好。教师应要求所有学生尽可能参与案例的演示与讨论过程,对学生的考核细化到人。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情况、所提交的案例演示文本及课堂案例演示的质量,包括问题把握是否准确、问题分析是否有深度、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表达是否清楚和明确等,给出相应的评分,并对所有的评分进行汇总。
四、案例点评与总结
1.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效应单一。根据国际并购经验,企业完成并购主要实现以下几种效应:一是出于规模经济动因,二是为增强市场控制力,三是实现效率输出,四是进行多元化经营,五是为获得重要资源,比如核心技术,企业品牌和生产装备等,六是由于政府主导和管理层偏好来实现并购。显然沈阳机床并购实现效用只有后两条,而且希斯不但资金不足,更主要是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注定沈阳机床机会型并购整合难度较大。
2.沈阳机床在处理冲突管理上是成功的,但技术整合并不成功。沈阳机床通过合理利益分配,同时进行中德文化融合,很好进行了渐进式的合作型并购管理。但在技术整合上仍然弱化,尚未拥有德国希斯全部的核心技术。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文化整合激发希斯传授技术意愿,同时也要加强沈阳机床技术学习能力,但双方一定要建立在增加战略认同和增强市场的契合性的基础上的。
3.沈阳机床战略方向是转型升级,经营模式特点应为“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化”。在决策建议上一是资金使用一定侧重投入自身的高端产品研发活动中,提高自身内在能力。二是不断通过管理挖掘、明确产品定位、提高影响能力来解决企业困境。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中国企业始终要坚持自主研发的努力,态度上即使有并购的良机,也不应放松自主研发,创新难有捷径,行动上也只有进一步自主研发,才能获得并购后的技术溢出。
参考文献:
[1] 苏敬勤.管理案例教学——特点与规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2] 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26).
[3] 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07,(28).
[4]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6] 童宏祥.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职教论坛,1998,(6).
[6] 张永超.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5,(2).
[7] 颜敏.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4).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通用标准研制,2010,(4).
[9] 黄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观念、模式与机制[J]法学教育研究,2012,(1).
[10] 叶树江.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责任编辑 吴明宇]
篇10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游戏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与神秘性,心理学理论较抽象,难点较多。一方面,学生的好奇心强烈,迫切希望能了解这个“黑箱子”的内部机制;另一方面,学生更看重心理学的实用性,希望能运用课上所学知识来解决内心的困惑。
一.学情分析
一方面,小学教育班的学生对心理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试图通过系统的学习,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一小部分学生希望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也喜欢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然而,大部分的是非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片面的,容易走进心理学的误区。
另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个性开朗,性格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气氛比较浓厚,课堂纪律良好。
二.教法分析
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我的课堂教学组织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方面,讲述一些心理学家的故事,譬如弗洛伊德、阿德勒、华生等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领略心理学的魅力;另一方面,讲述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譬如,犯罪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初步的介绍,消除学生对心理学的一些认识误区,譬如“学了心理学就能看穿别人的心理”、“心理学是伪科学”、“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去心理咨询”等。使其树立对正确的心理学观念,通过正反面对比,使学生对心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那么 “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的旋律是一种享受。我力求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我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地死记硬背” 这种教学理念。
1.“起调”扣人心弦
课堂引入有时会做一些心理测试或者一些趣味测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时会讲一些心理学家的故事,引入主题,既能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家的故事,扩展知识面;有时还会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活跃其思维,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主旋律”引人入胜
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一般来说,我会根据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通过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来组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我采用游戏法分析记忆技巧。通过记忆接力游戏,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参与感强,每个同学都为自己小组的荣誉而战,使尽浑身解数,课堂气氛活跃。游戏之后,参访获胜与战败的学生,向同学传授记忆经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交流经验,让学生进行总结,得出记忆的技巧。最后,由我进行补充、总结。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显著。
气质类型理论抽象,气质类型的特点也容易混淆,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故事法来突破这个难点。我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冲动鲁莽的鲁达、灵活多变的孙悟空、深思熟虑的林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四个故事,结合故事讲解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记忆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并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气质类型特点来评选出本班的四种气质类型的代表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气质类型的理解与记忆。
我通过“心理热线”、“马加爵事件”、“异往恐怖症”、“强迫洗手症”等案例以及“我怕猫猫狗狗”的视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标准,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咨询的程序。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易于学生理解。
3.“终曲”余音绕梁
通过游戏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来讲解心理学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意犹未尽。平时,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我进行补充、完善的方法,让学生回顾课堂的主要内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来复述课堂的主要内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乐在课外
我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譬如“罗森塔尔效应”、“首印效应”、“德西效应”、“酸葡萄心理等趣味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的优越之处,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通过理解记忆,快乐地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真正做到乐在课外。
三、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