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焦虑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焦虑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焦虑心理辅导

篇1

【关键词】 教育考核;焦虑;心理护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28-02

高三年级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处于高峰期[1]。笔者在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远高于高一、高二学生,而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频繁的考试,考试焦虑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了高三学生学业的发展。发展性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小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主要形式对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进行干预,具有预防性、发展性和成长性等特点[2]。笔者针对高三学生的现实需求,尝试开展以降低考试焦虑为目的的发展性心理辅导,从而改善其学习心理品质,并为学校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科学的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省级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4个平行理科班进行研究,其中随机选取2个班学生作为实验班,共92名(男生48名,女生44名);另外2个班学生作为对照班,共85名(男生42名,女生43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考试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美国学者Divine&Kylen的考试焦虑量表[3],该量表由50个题目组成,评分采用3级。(2)高中生学习策略量表:采用浙江大学曹立人教授的高中生学习策略量表[4],该量表由 98 个项目组成,分为主导性策略和辅策略2个分量表。主导性策略下有态度调整策略、行为管理策略、方法运用策略3个二阶因素,辅策略下有环境适应策略、课外活动调整2个二阶因素,采用5点记分。

1.2.2 开展以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发展性心理辅导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为三大模块25个主题,每个主题45 min,每周1次,从进入高三的9月份开始到高考前的5月份结束,历时2个学期。模块一:考试心态辅导。下设12个主题,主要是通过辅导来减缓学生的考试焦虑,学会正确驾驭情绪,理性对待考试。辅导主题有“认识考试焦虑”、“理性情绪治疗”、“考场放松操训练”等。模块二:有效学习辅导。下设9个主题,主要是通过学习策略的辅导,使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建构科学的学习计划,管理各类学习资源,正确看待学习压力。辅导主题有“学习目标定位”、“互助模仿学习”、“劳逸结合”等。模块三:自我认识辅导。下设5个主题,主要是通过辅导使学生能反思自我,挖掘优势,调整状态,建立学习信念,克服消极心理。辅导主题有“将自信进行到底”、“优势和劣势”等。其他辅导活动课包括小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展性心理辅导前后考试焦虑情况分析 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主导性策略在发展性心理辅导后发生显著变化(P<0.01),辅导性策略辅导后也有显著变化(P=0.026);对照组的主导性策略和辅策略在辅导前、后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值均>0.05)。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主导性策略和辅策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0,0.777;P值均>0.05);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主导性策略和辅策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1,3.459;P值均<0.01)

实验组在辅导后考试焦虑显著降低(P值均<0.01);对照组的考试焦虑有所增加,但是没达到显著水平。对2组被试前测和后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发现,2组被试在前测阶段考试焦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7,P>0.05),辅导后实验组的考试焦虑显著低于对照组(t=4.351,P<0.01),见表2。

2.2 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 根据9月份和5月份两次考试成绩,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业成绩进行了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实验组经过辅导后,前、后测学业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的总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t=17.273,P<0.001),而对照组前、后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发现,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194,P>0.05),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194,P=0.688)。提示成绩的变化与策略的改变存在显著相关。

2.3 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对考试焦虑、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用分层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成绩能够显著影响考试焦虑,其中发展性辅导中学习策略中的辅策略的辅导能够显著影响考试焦虑,主导性策略辅导和学业成绩的进入增加了方差贡献,但是对考试焦虑无直接影响,但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都不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见图1。

3 讨论

对高三年级学生而言,考试焦虑是不可避免会面临的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完成该阶段的学习任务。从研究的结果来看,考试焦虑也是可控制、可降低的,1a左右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对实验班学生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是有效的。这说明对于处在问题高发期的高三学生来说,除了接受正常的学科教学、班团活动之外,进行以解决考试焦虑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学业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研究表明,辅导后学生的主导性策略并没有显著增强,而辅策略却有显著增强,且对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对最后的学业成绩也有显著影响,这与陈燕等的报道不同。笔者认为,这是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独特的一面。因为不少高三学生的主导性策略,如听课、复习的习惯等在高一、高二时已基本固化,很难在高三1 a的短时期内发生很大的改变。相比而言,周围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心理的积极状态、同伴的支持等反而会强烈影响他们的考试状态。经过辅导后,学生会有意识地去改变周围的人际环境,协调作息时间,同时这些努力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考试焦虑,最终影响到学业成绩。发展性辅导中学习策略的辅导能够显著影响学习成绩,这种影响作用是通过考试焦虑的降低而实现的。研究结果提示学校更需要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和外界环境,而非只注重学科的指导,通过心理层面的优化降低考生的考试焦虑,推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具有现实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曾详星.高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20-21.

[2] 刘敏岚.发展性心理辅导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2007,31:35-36.

[3] 张婉莉.中学生考试焦虑与成就目标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119-122.

篇2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活动课程化;心理辅导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2012届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高三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便合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高三年级20个教学班级,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3份,调查采用的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专业的心理老师按照程序规范施测,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二)我校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863分有效问卷的处理,高三学生MSSMHS各因子的检出情况由大到小的排列情况是:学习压力占83.7%、焦虑占74.3%、情绪不稳占71.6%,适应不良占59.6%,抑郁占57.2%,敌对占48.8%,偏执占44.9%,心理不平衡占38.3%。以检出率70%为界,我校高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压力、焦虑和情绪不稳。

二、具体措施

根据测查结果,为了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焦虑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和生活,我校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利用“心理团体辅导”,将心理活动课程化

“心理团体辅导”按功能可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更受关注。通过“成长性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将“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纳入课表,将其课程化,以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长性”辅导以及调节性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按照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规划和设计,高三每个班隔周一次心理课,课程的主体内容大概一致,只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班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学习进程,我们按专题进行安排,一般将高三全年设计成5个专题,每个专题分成2-5个课时,每一课都有独立的主题,有些主题为了讲求时效性,会以讲座的方式开展。我校在设置高三的心理课程是会根据MSSMHS的调查结果有所侧重,具体安排见下表:

(注:我校高三年级每4个班级为一个级组, 20个班级共5个级组)

(二)开设以积极心理理论为基础的健康专栏宣传

我们在常规校园心理报《心生活》中专门针对高三开设心理辅导专栏,内容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给我们的学科带来了积极的理念,我们正是通过积极心理知识的渗透,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高考,对待生活,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自身的优良品质,并促使学生能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利用“德育沙龙”与班主任积极沟通

我校“德育沙龙”的开展,解决了班主任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平台,与高三的班主任进行积极沟通,共同讨论一些需要及时关注的问题,可以全面地做到班主任及心理老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四)利用家长会,做好家校联合互动

在调查后的随机访谈及课堂的交流中,发现学生部分的压力及人际方面的困扰来自家庭。所以在家长会上,我们会通过现场解读及分发《高三心理辅导之家长读本》的小册子,让家长了解如何通过日常的交流,给孩子减少“家源性压力”。许多学生都反馈说,,参加家长会后的父母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了。

(五)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普遍性,也有其个别性,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高中,因此,我们会安排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于周日——周四的晚修时间值班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每年在临考前的4月和5月,我们会把更多的预约安排给高三年级的学生,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关注和解决临考前高三学生的心理困惑。

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仅关系到高考,更会影响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我校目前正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辅导校本课程的探索,其中,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正是我们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生本”的教育理念,将会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小杰是在任课教师的建议下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起初他有些胆怯和疑虑,在咨询室门口徘徊了许久。他身穿校服,留着标准的学生短发,举止温和有礼,看得出来他性格内向、情绪压抑。我请他坐下,递给他一杯水,笑着说:“我很高兴,你主动来找我寻求帮助,说明你非常信任我,把我当朋友。你不用着急,可以想一想从何说起,我愿意帮助你分担忧愁。”

他听了我的话,显得放松了一些,略作思考,说道:“我现在已经进入高三,高考就在眼前,我却感到成绩非常不如意,一切都没有希望了,一切都结束了。”

我点头说:“嗯,听你这么说,看来你感觉高三生活非常压抑,前途非常暗淡。”

他接着说:“是的,我上次‘一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考场上我一看到不会做的题,头脑就一片空白了,连着一串儿题都不会做了。可是收卷之后我总能立刻明白题目怎么做。从上高中开始,我在考试中就有类似的毛病,但以前影响并不明显,现在到了高三,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我越想发挥好,就越使不上劲儿。,真是完了!”说完他皱着眉,低下了头。

我听后说道:“看来你对自己在考场上的发挥非常在意,你很希望发挥出水平,获得好成绩,可是做题过程中你常会遇到困难。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当你连续几道题都做得不顺时你怎么想吗?”

他略作思考回答道:“连续几道题做不出来,我就会想,这次又要考不好了,我怎么总是这样,这样对得起谁?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工夫白下了!”

我点头对他说:“嗯,看得出来每次考试你都做了一定的准备,你认为自己在学习上的投入和所得之间难成正比,你很委屈和无奈。这种感觉是不是到了高三更加强烈了呢?”

他用力连连点头说:“对,对,就是这样,您很理解我。我上高三之后一直特别努力,晚上学到很晚,可是成绩就是下降。现在我感到非常疲劳,眼看着基础不如我、学习也未必比我努力的同学都渐渐超过我了,我就更没信心了。每次做题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我每天的情绪也越来越压抑。如果这样下去,我肯定是没希望了!”

我点头道:“我现在了解到面对高考你能够自觉地加以努力,这一点非常难得,不知道除了你自己以外,你的家人、亲友、老师对于你的高考有什么期待,他们是否带给你压力呢?”

他低下头,感伤地说:“我很想对得起我的亲人。现在是三月初,半年前,就在去年九月,我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可以说自从她去世之后,我就变了一个人,我没有快乐过。记得她去世的那一天我在医院里亲眼看见她闭上了眼睛,那个镜头始终在我的头脑中盘旋。有时,考试中我也会想到母亲闭眼的一瞬间,那不仅使我感到恐惧,而且使我更加痛恨自己。我觉得考试的时候不应该想考试以外的事情,那样一定会影响发挥,但我又不能抑制自己,不知该怎么办。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上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她看不到了。我成绩上不去真对不起我的母亲。”说完,他的眼圈红了。

“我明白”,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地对他说:“我能体会你失去亲人的悲痛。对你来说母亲的期望显得尤为重大,无形中给了你很大的压力。母亲去世的画面反复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一次次给你带来了悲痛和困扰,而这样大的悲痛和困扰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对吗?它让你感觉到人生是有终点的,人生是有永久离别的。”

他含着泪,靠近我一些,连连点头道:“就是这样,我第一次经历了亲人离去。母亲去世后,父亲也曾多次安慰我,告诉我只要父子两人相依为命,许多困难都可以克服。然而,成绩下降这一件事就已经让我手足无措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怕对不起去世的母亲。”说完,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递上面巾纸,柔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亲人的离去,让你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也更加深入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些都不是坏事。如果你能彻底想清楚,正视母亲的离世,看到未来的希望,那么你就会带着适宜的压力准备高考,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二、咨询员对问题的分析

1.主要问题

经过探寻问题的咨询过程,我了解到,半年前小杰刚刚进入高三时母亲猝然去世,那件事带给他的打击至今尚未消除。带着对母亲的强烈追忆,他感受到了学习和生活给他的极大压力。小杰的脑海中始终清晰地留存着母亲去世时的场景,这让他长时间地沉浸在分离焦虑中,也让他时而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因此,目前小杰感到唯一有意义的、必须要做好的就是面对高考,高考承载了母亲的期望,高考的失败会让他感到什么都没有了。在他心中高考似乎就是学习的终点,似乎就是对自己的终极评价。带着这样的潜意识,他在历次考试中都表现出了过度的不安,他的日常学习也是疲劳战术,耗时过多,效率不高。

2.相关问题

小杰本身就具有情绪敏感的特点,他的行为趋向易受到先前行为结果的影响,针对某一道题目他拿得起、放不下。与此同时,他缺乏考试策略,对各部分用时估计不准确,也不能灵活安排做题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进度。考试后他会埋怨自己为什么又发挥不出水平,为什么紧张、焦虑,为什么又在考试中想起母亲的去世等与考试无关的事情。这些又引起他在学习上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了自我怀疑,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疲劳、困乏,感觉到高考失败的结果似乎在向他逼近。

3.心理辅导目标

基于对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的分析,我和小杰共同协商制订了心理辅导的初级目标和终极目标。

初级目标:经过对未完成事件的心理分析,小杰能够正视和处理母亲去世留给他的悲痛心情和分离焦虑;能够从亲人的离世中学会审视和看待有关“死亡”的问题,从更高的层面认识生命的意义,理解人生奋斗的历程;能够正确看待高考对自己的意义,掌握有效的迎考复习策略和考场答题策略。

终极目标:小杰的敏感个性得到缓解,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和适当的自信心;能够运用各种行为策略应对具体的考试情境和人生危机,始终相信未来充满希望。

三、解决问题的辅导过程

1.心理分析辅导方法的运用

我对小杰说:“母亲的去世带给你的伤痛显然没有完全过去,也许一段时间以来你已不愿提及了,但在你的潜意识中阴影还在,我们就是要重新正视和分析这一创伤,让它再次清晰起来,从而彻底地、勇敢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你如何形容母亲去世时你的心情呢?那时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用几个核心词来表达吗?”

他仔细想了想回答道:“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悲痛、伤感、失落、彷徨,我感到自己的生命中一下子缺少了些什么,我觉得人生似乎不完整了。我想到了很多从未想到过的事情,包括死亡、永别、失败。母亲的去世让我意识到人生有终点,我很害怕……我突然感到人生很短暂,人到底该做些什么呢?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呢?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呢?”

我接着他的话说:“你对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表达得很充分,从你的话中我感觉到你因为母亲的去世成熟起来了,因为‘生死’的问题是很深奥的,母亲的离开让你开始了思考。你的经历也是许多成人必然经历过的,人在一生中会不断地认识和思考‘生’与‘死’,最终会更加豁达和智慧。你刚才说母亲的去世让你想到了悲痛、永别等负面的词语,那么现在请你尽力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正面或者中性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你爱的人的离开?例如怀念、安详两个词,能否代表最终留在你心中的亲人的形象?”

他默默地沉思了片刻,点头说:“对,按照您的说法,我想确实也有这样一些形容亲人离世的正面的词语。我想到的是回忆、超脱、理解、永恒的爱。”

我微微笑了笑,鼓励他说:“你说的词语都很美,而且意味深长,请你具体解释一下你想传达的每个词语的含义好吗?”

他说:“我会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瞬间,会想起母亲的笑容。超脱代表母亲超脱世俗之外,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应该和安静、安详差不多。理解代表回想起来母亲的唠叨、斥责其实都是对我的爱,相比失去她来讲,被她批评反而是一种幸福,不知为什么我理解她了。永恒的爱代表我永远爱母亲。”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

我点头说:“嗯,你说得太好了,我想你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你用的几个词体现了她的人生价值。你就是她生命的延续。付出自己的爱,带给更多的人幸福,留给别人微笑的瞬间是人生的又一重要意义。你的母亲留给了你无限回忆,回忆中的甜蜜正是她无私的爱所包含的价值。你的幸福、快乐才是母亲最大的心愿。”

他点点头,紧接着说:“对,母亲是最爱我的。我想还有一些词语可以形容现在我眼中的母亲,那就是延续、希望、永恒。我带着母亲的期望生活下去,未来充满希望,从这一点上来讲母亲的价值是永恒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

我说:“是啊,可见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人的生命在下一代延续,人的价值在别人的记忆里闪光。人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程,如果你确信自己做的事情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的回忆,你在创造可以传承的思想、品格、智慧、财富,那么你所做的一定有意义。好好生活,你的未来意义重大。”

至此,小杰能够把母亲去世留给他的悲痛转化为对母亲的理解和爱,转化为对美好亲情瞬间的回忆,分离焦虑得到了缓解。小杰从亲人的离世中学会审视和看待有关“死亡”的问题,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

2.以人为中心辅导方法的运用

在辅导过程中我运用以人为中心辅导方法帮助小杰正确看待高考对自己的意义,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我问他:“既然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人生的希望会在后人身上延续,那么我们做一个类比,高考是不是学习和个人发展的终点呢?如果不是,我们怎样看待高考呢?如何评价高考的成败呢?”

小杰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高考不是学习和个人发展的终点,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估。高考之后还会有许多类似的考验,如找工作、适应工作、考研究生等。评价高考的成败要看是不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鼓励他说:“你分析得不错,到高考为止你只走完了人生的一小段历程,后面的风雨和考验更多,后面的转机也更多。至于如何评价高考成败,你说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想自己的目标也不是单一的,应有最高目标、中间目标和最低目标。”

他又仔细想了一会儿,回答道:“的确是这样,有些知识将来也许会忘,不过很多能力是要用到的。例如,吃过高三的苦,将来学什么都会感觉轻松。”

我点头说道:“在高三复习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对你都是考验,战胜困难的过程体现了你的毅力和智慧。”

他说:“我现在确实感觉到了困难,由于前些时候情绪不好,处于悲痛中,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成效不大。现在好了,我要坚持下去,努力一定会见成效的,我应该相信自己。以往,我过于敏感,害怕遇到挫折。考试中遇到做题不顺,就害怕、自责起来,开始怀疑自己。平时复习中也是太着急了,复习不见成效就丧失了信心,让自己变得很疲惫,也很狼狈。”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对,困难、挫折随时都会出现,小到考试中,大到生活中,近在眼前,远在未来。每次遇到挫折,特别是高三复习中遇到困难都非常正常,你会这样,别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逆境,但一切并没有结束,让我们与困难‘走着瞧’,各个击破,耐心等待,永不放弃希望。”

至此,他已能够正确对待高考,重视结果、害怕失败的不健康心态正转化为看重过程、争取成功的积极心态。相信他一定能够抵抗压力,保持信心,不懈努力。

3.行为改变辅导方法的运用

接下来我教给小杰一些有效的迎考复习策略和考场答题策略。

迎考复习策略包括:

(1)引导他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建立适合自己的高考目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他将高考目标分出层次,有最高目标、中间目标、低层目标。

(2)引领他建立“目标成功宣言”,把目标和优势写在上面,粘贴于家中明显的位置,暗示和激励自己。

(3)帮助他学会运用资源管理策略,对每天的学习和娱乐时间进行管理,特别是在每天有限的娱乐时间里尽量安排不同的休闲内容。

(4)帮助他学会运用计划策略,选择某些学科和具体章节作为突破口,列出每月、每周的学科提高计划,让父亲或者教师作为计划的监督人,适时评估计划的实施情况,必要时调整计划,保证计划的切实执行。

(5)建议他在复习中列一些知识结构图表,反映各部分知识的联系。

(6)建议他作业计时,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完成相应数量的题目,适应考试时的解题速度,体会限时解题的情境压力。

(7)鼓励他计算自主计时练习的正确率,将平时作业、练习取得的好成绩记录下来,积累小的成功瞬间,完成自我激励。

考场答题策略包括:

(1)依照平时练习时对自己的了解,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每部分题型中的难题可以留到后面解决,从而使得考试前期的答题尽量顺利,获得良好的答题感觉。

(2)掌握时间进度,速度不要太快,也不可拖沓,心中明确在考试的每个时间段自己应该完成多大比例的题目。

(3)如有检查时间,着重检查简单的基础题,保证正确率。

(4)每当考试中情绪有所起伏时,特别是想到不快乐的事情时,不要自责。

在对小杰进行心理辅导的最后环节,我对他说:“这段时间,你对母亲的去世、对高考、对挫折与困境都有了新的认识,你知道了如何与悲痛、困难同在,适应它们、驾驭它们。现实中你要做的还很多,高三的复习会越来越艰苦,高三之后的学习历程也不会间断,一切都不会结束。”

他说:“对,一切并没有结束,每一刻都面对未来,未来有很多转机和希望。”

四、辅导效果跟踪反馈

对小杰的心理辅导结束之后,我通过对他的观察和访谈,以及对其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他在北京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把握好了考试时间,应做题目全部完成,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成绩有所提高。他也经常计时完成作业和练习,记录好的练习成绩,积累到十次好成绩就允许自己周六多休息两小时。他能够体会父子生活的温情瞬间,感到亲人、朋友、老师都在支持他,他很幸运,也很幸福。

五、心理辅导总结

亲人离世的创伤干预,既包含了对悲痛情绪的梳理,又包含了引领当事人直面人生终点的心理辅导,这在高中生心理咨询中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近年来日益增加的情绪辅导问题。

我认为整个心理辅导问题诊断比较准确,目标制订合理。我挖掘到小杰考场紧张、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仅是考试焦虑问题,其中的深层根源是母亲去世的分离焦虑,是对未完成事件的情感压抑。要想解决他头脑中的闪回现象,就要充分分析和探讨他对死亡的认知,缓解他对生命终点的恐惧。

我对小杰的整个咨询过程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咨询结束时小杰已经能够正视母亲去世留给他的悲痛心情和分离焦虑,学会审视和看待有关“死亡”的问题,从更高的层面认识生命的意义。他也因而做到正确看待高考对自己的意义,变害怕失败为争取成功、期待未来。我还用切实的行为辅导策略,帮助小杰掌握了复习技巧和考场答题技巧,使他感受到调节方法具体、可行,收效显著。他也相信心理辅导不是空泛地改变认知,而是切实的心理训练。在终极目标的达成上,我认为咨询结束后小杰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和适当的自信心。

在对小杰进行的心理辅导中,我综合运用了心理分析、以人为中心辅导方法和行为主义辅导方法,既有词语联想技术,又有切实的行为契约,达到了挖掘本质、改善外在的效果。对于小杰这样的单亲家庭,如果我能继续对其父亲进行积极的家庭干预,咨询效果将得到更好的巩固,真正实现助人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248-249.

[2]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97:256-257.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169-178.

(作者单位: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专 家 点 评

母亲的离去,高三生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高考期望与前途无望的交织,一个内向、害羞的男生如何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如何看待跨越生死的人生价值?如何领悟生命的意义而勇敢前行?在这一切并没有结束的事件中,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心理辅导员白晔老师积极运用折衷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技术,让我们分享了男生走出困境的成长愉悦,更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分享了白晔老师助人心灵成长的追求与任重道远的职业成就感。

折衷心理疗法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设定目标。白晔老师与男孩一起商议他们的共同目标,互相了解彼此的期待,使心理辅导初级目标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心理辅导终极目标成为他们的共同预期,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可行性。如果说有比设定目标更重要、更困难的工作,那就是如何实现目标。在心理分析辅导方法的运用过程中,白晔老师成功地把该生从伤痛、恐惧的负性思维中引向了“用正面或者中性的词语”对应激事件的自我表达,自我感悟。人之蕴蓄,由悟而大。正是来访者积极性心理的自我发掘,在自我回忆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对亲人超脱、理解、永恒的爱”的生命观沐浴。正是来访者自我统一性平衡在较高层面的实现,最终才会有“豁达和智慧”的自我升华,最终为心理辅导目标的实现铺垫了坚实的心灵基础。

篇4

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在高考前需要争分夺秒,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高考知识的传授上,家长的主要任务也是时刻督促子女学习。即便有的教师或家长注意到了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急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因素,也只是采用“不要紧张”、“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等简单言语提醒学生,由于缺乏可操作性,效果有限。

当我第二次做高三班主任时,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尝试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辅导,教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

1 开展主题鲜明的集体心理辅导

根据以往高三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我把高三分成三个阶段,聘请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主题鲜明的集体心理辅导。在高三初期的辅导主题为:认识高三、树立自信心、强化目标意识。例如开展“神奇的椅子”活动,6~7人一组,成员要对轮流坐在椅子上的同学说出其学习的进步、高考中的优势,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在高三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正视困难,持之以恒,同学之间相互扶持为主;如开展“搭建纸塔”活动,分组用三张A4纸搭建纸塔,比较哪个小组成员共同塔建的纸塔更高,稳定性更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在解决难题中的作用;在临近高考时,精心设计专门的活动,如调整生物钟、音乐放松、集体游戏等活动,来减轻、解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2 养成学生自主撰写“学习成长日记”的习惯

在高三初期,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日记”。逐渐培养学生自主记录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发生的困惑和情绪变化,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期间,我以每次“月考”为契机,提出阶段性反思主题,如“记录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分析由于失误丢分的原因”、“查找知识漏洞,制定修补计划”、“考场意外的应对措施”、“预设志愿,合理定位”、“绘制成绩的变化曲线”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记录个人学习、学习心理的反思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觉、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借助团体智慧,解决个人学习中的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的学习问题都需要他人智慧的帮助。根据“日记”中的反映,选择同学们共同的问题,在班上创设相应的情境,向大家征集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多数学生提出,面对理科综合考试时间紧、题量大、理化生三科之间答题顺序不知如何安排等问题,我在班里召开“理综应考策略经验交流会”活动,借助集体的智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4 营造积极的小群体心理氛围,共同进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中会自然形成一个个由三五人组成的、有不同特质的小群体,往往某个小群体会发生相近的学习、情绪问题。分析不同小群体的特质,明确不同小群体的问题所在;确定并发挥小群体中的关键人物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调整小群体成员的情绪氛围;协调不同特质的小群体成员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相互影响,有效地调节成员的情绪。例如,班里有个四个女孩组成的小群体,学习成绩都不差,我发现她们交流的主要话题是:考前身体的不适,考后是如何的糟糕。这表明她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症状。我意识到她们在群体中的这种交流会加重其考试焦虑的症状。我找到其中心理素质相对较好的一位女生,与她一起分析考试焦虑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并且提示她,当大家一起“诉苦”的时候,要及时地转移话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在她的有效影响下,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不再共同抱怨,而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5 关注个别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个性化辅导

“学习成长日记”是我和学生在高三时期进行沟通的主要途径,我定期认真研读学生的“日记”,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给出建议。

A同学进入高三后,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后三名,他对此也表示很困惑。观察他的平时表现: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也很努力。查看他的日记,每一次记录都很认真,分析的问题很具体,制定的学习计划也很全面,这确实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进一步研究发现,竟然是这个“认真”――事事寻求完美,阻碍了他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原因是他制定的学习计划看起来很完整,但是通过仔细研究发现,他的计划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完成的。查看他的考试分析,也总是有一条“试题没有答完”。我及时改变他的认知,提示他高三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阶段,希望事无巨细地做好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分出轻重,有所取舍。为此,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五分之三”的原则,每天在学习之前,先梳理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进行排序,告诫自己只需要完成其中的五分之三就可以了。一段时间过后,他告诉我“感觉轻松多了”,而我发现他的学习成绩也大有提高。

老师容易忽略成绩好的学生的情绪危机,常常越是要强的学生,越容易出现情绪障碍。B同学原本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进入高三之后,学习成绩出现波动。她的问题在于,把高考的结果看得过重,认为高三唯一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课上听讲,课下做作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稍许影响学习的因素,都会引发该同学烦躁的情绪,每一次测验成绩的好坏都是该同学情绪变动的晴雨表。任其发展下去,其高考结果可以预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沟通,制定了对她个人的辅导计划:首先,进行长远人生规划,弱化高考对终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认知;其次,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其借用自己的学习优势,增强与同学的交往;最后,在家长的配合下,摆脱不问家务、不问世事的状态,在家里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多方位的调试,她在学习中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篇5

【关键词】高考考生;故事法;考前辅导

一、前言

“故事法”其治疗的核心是使用读故事以及讲故事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生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此同时,也成为美国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所惯常使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被国内教育者们用来对高考考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故事法”概述

社会故事疗法最早由美国密歇根社会学习和理解中心的Carol Gary于1991年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故事的表现方式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扩展如,插图、多媒体动画、故事唱歌等。这些变式扩大了社会故事疗法的使用范围,在阅读能力低下的闭症儿童从中获益之后,近年来已经有国内教育工作者运用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且收效明显。

故事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考前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调节他们的意志力和情感体验,对国内高中心理教育和辅导有着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

故事疗法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听故事、对故事进行联想、讲故事的时候,能够暂时将对方从身边僵硬的现实中解脱出来。弗洛伊德派分析家、曾用传统故事治疗自闭症的贝特尔海姆说:“故事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是: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矛盾,并通过对故事的联想,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法门。”

三、“故事法”的应用

1.高考生心理分析

与高一、高二时期不同,面临高考的学生心理会非常不稳定,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对于分数有着唯一的追求,因此在分数面前情绪会表现得时而正常时而失常,其意志情感的不稳定、自我意识的增强、认知的不平衡等等,都会令他们处于矛盾、纠结、情绪失控的状态,以及遇事缺乏思考,自我等不良表现。

有教育工作者在高中持续进行了将近20场的考前辅导性的公益活动发现,要想帮助学生纠正考试之前的认知错误或者是认知盲区等等,需要注重针对学生教育的手段以及载体进行适量的考量。比如教师采用语言暴力等方法故意刺激学生自尊,以期达到“知耻而后勇”的结果,但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根本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往往收效甚微,有时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压力和情绪得不到释放,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也因此,故事疗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

用高中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方式进行考前辅导,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故事疗法具有榜样性。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以及自尊意识等均得到相同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批判意识增强,具体表现为和教师、家长“对着干”,自认为成熟有主见,借助故事疗法,借助故事中的情节性表达,增加对于学生的吸引利以及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其认同榜样的行为,产生内在模式的认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强和自主性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高考考生的心理研究表明,高考生情绪敏感,情感丰富但波动性强,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会对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还有专门针对高考状元心理路程的调查研究表明,考试之前的紧张程度以及学生的自信水平将会最终的考试成绩产生不可控的影响,考试之前的心理辅导要异常重视对于考生心理情绪的疏导。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能帮助考生安抚情绪,使考生对好的、有价值的行为产生自然的情感依附,促进学生对美好事情的消化和接收。

2.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案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独木桥实验。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到底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影响?弗洛姆于是把问这个问题的学生带到一间黑暗房子里。在弗洛姆的要求以及引导之下,这些提出问题的学生在这间设置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房间里穿行。待学生穿行一定时间之后弗洛姆打开房间的一盏灯,在这盏昏黄的灯光的照射之下,学生们清楚的看到房间有一个极大极深的水池子,同时在这个池子里诸如三条眼镜蛇以及一条大蟒蛇等各种的毒蛇在水池里爬行蠕动,其中还有些毒蛇昂起头盯着他们,吐出嘴里的芯子,而这时学生才观察到他们刚刚正是行走在位于毒蛇池上方的一座拱桥,这时学生们吓出一身冷汗。

这个被称为弗洛姆独木桥实验说明,在面对挑战时,失败原因是综合的也是复杂多变的,除了能力之外,还有对于挑战难度的过度夸大,从而使得在心理上就已经事先败下阵来。如果在过人生独木桥时,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也许能更快到达目的地。高考生也如此,如果能在故事疗法中采用“强人策略”,告诉他们紧张焦虑是包括高考状元在内所有人的通病,如果告诉他们这个独木桥实验,传递给他们焦虑存在的普遍性及其作用,就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有此情绪的特殊个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事疗法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先进的心理治疗方式,适合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对高考生考前心理辅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数学; 学习焦虑;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25-02

数学学习焦虑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考试中因为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受到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

一、数学学习焦虑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 学科特点与课程管理因素。

数学教材与资料、考试在难度和要求的配备上不相符,难易相差较大。现在的数学试题难度、广度和深度发展“迅速”,特别是小学阶段,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规律,很多刁钻的问题一不小心就让还不习惯思维缜密的孩子们栽跟头,甚至由于不时冒出的“陷阱”问题让孩子做题和考试常处“戒备”状态。太多失败的“教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段之间的跨度大。比如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反复训练多,而一进入高中,几何运算、函数、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对抽象思维、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要求迅速拔高,在众多的符号、概念、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中,很多学生找不到感觉。但由于高考的难度,教师不敢降低要求。

同时,由于课程设置多,没有预复习时间。每天上课十个多小时,精神疲劳,频繁的考试与练习,部分学生很快失去原本尚有的学科兴趣和自信。

2. 家庭、社会环境因素

家长是后天影响中最大的因素,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关系重大。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管教方式、以身作则的程度,都是影响孩子人格的无形力量。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期望过高,却从不考虑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入手,使孩子对数学逐渐产生厌倦、焦虑、恐惧心理,而一旦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往往一味的指责和训斥。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加剧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不当的评价和价值观。环境中有太多的场景显示将一个孩子学习数学暂时性的成绩与智力评价简单挂钩。而这种评价直接就被年幼的学生接受甚至“内化”了,鲜有能逃脱的心灵。家庭、社会又多以他人成绩为榜样,而少有以学习方法和刻苦钻研精神为引导的。学生更易在比较中产生“我没有别人聪明”的自我观念。

(二)主观因素

1. 数学学习存在认知困难、方法缺乏

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的解决的整个元认知过程中,不能自觉接受元认知的自我监控、监察、预见、调节和评价,表现知识零乱、无序,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机械性和呆板性,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断链、陈述性知识欠缺等问题,而又缺乏方法的探索。

2. 学习毅力不够

伟大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数学学习还考验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勇气,毅力的不足导致困难面前就没有了催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3. 对自身水平认识、评价方式不当,不能正确归因。

在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认为数学“高不可攀”、自己“太笨”、“学不了数学”,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而考试失败归于一些不可控因素,自我观念、自我评价消极。

4. 缺少经验积累,成功体验不足

也有很多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迫切希望在短时期提高成绩,却总在失败中被动“反思”,鲜有成就体验,数学学习情感受损,信心与兴趣难以提升。

在整个教育环境和学生心理氛围中,数学学习和成绩的受重视程度及其价值似乎远高于其他学科,面临很多重大分科、分班、升学考试,数学考试的难度和深度的不确定性更高,其对总分的影响力之大,对很多同学来说,“成败在此一举”的数学考试引发的焦虑越来越普遍。

二、数学学习焦虑的干预和辅导

(一)指导家长尊重孩子,增加交流

1. 孩子数学考得不理想时,家长不能对孩子有有损人格的话语或做法,这样会加剧孩子对数学的恐惧。

2. 适度奖惩。在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时,给予一个小小的警告,并帮助孩子找不足;而成绩很好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送孩子一份小礼物。

3. 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学情。家长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苦恼,帮助孩子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与畏难情绪。

4. 可以跟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关于数学小常识、趣味数学、伟大的数学家之类的书籍,跟孩子比赛做数学题,有时还“输给”孩子,一起研究一题多解的做法等等。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回顾自己遇到困难、知难而上的经历来教导孩子,鼓励勇气,锻炼毅力。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大大消除对数学的恐惧、焦虑,积极应对障碍。

(二)教师对自己焦虑的控制

1. 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避免一些对学生自尊心有伤害的言语和做法。多鼓励,不讽刺挖苦。营造积极、融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氛围。

2. 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设立不同的要求。合理的要求可以降低学生的高焦虑水平。分层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取得一点进步,逐渐积累一些经验,获得数学学习、考试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3. 老师注重学法指导。及时的学情反馈,除了言语沟通,还可以常常运用数学的练习本、试卷中关于学习效果的进步与不足,只言片语的点评,鼓励学生写上一点进步体会,表现老师为之高兴;或让学生反思自己问题的原因,也表示老师接纳学生诉说缘由。学生因为对老师的亲近而降低对数学的焦虑和恐惧,更易接受老师的教诲。

三、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1. 应认识到各学段有它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学习有困难,要耐心分析与归因,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还是没听懂;是全不懂,还是某些环节不懂;不会解答问题是题意不理解,还是缺少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的错误是知识的缺乏,还是粗心失误。不能因为有困难,只知道焦虑,而要付诸努力,查找问题的根源,才知道从何着手。

2. 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比如,有的学生不会分析题目,而解题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做题速度不够,而正确率很高。发挥优势的作用以优势带动劣势,看到不足要下决心有计划地弥补,主动问询老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等等。客观评价自己,逐步建立自信。

3. 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设定一些能逐步实现的小目标,课前预习,主动思考,今天课堂听懂一半,明天是四分之三,今天会做一半的题,明天能做更多,积累学习和解题经验,不断进步,感受成功体验。

4. 关注数学学习高焦虑问题,适时进行心理咨询。当出现自己难以克服的焦虑情绪时,要主动寻求帮助,找自己信赖的人倾诉、交流,寻求支持和开导。或者找心理老师进行辅导,降低焦虑水平,消除不良情绪和障碍。

四、案例分析

笔者曾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一些数学学习、考试焦虑问题的案例,以下便是一个高考生数学考试焦虑问题的咨询过程:

临近高考,我校一位高三实验班班主任反映,班上一位男生小刘考数学非常紧张,数学总是考得很差,成绩基本上属班内垫底。建议咨询,进行心理辅导。

小刘如约来到咨询室,当我们聊起他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考试,他的双手绞握,坐在椅子边缘,双腿收紧,整个身体包括语音语调都在哆嗦。

我示意他慢慢放松,从坐姿开始调整。小刘从初中开始,数学成绩常常考得不理想,特别是由于各种粗心导致的失误扣分,让他很困惑,中考数学的失利也让他对数学学习特别是考试没有信心倍感焦虑。从高二开始,平时做作业解题能力也还可以,但一到数学考试常常反复检查,渐渐地,演变成每一道小题,比如填空题都不放心,不停地检查。而做解答题的时候,显得更紧张,如果一眼看上去会做的问题,着手做的时候,也会在做的过程里,不断地循环检查,生怕前面步骤的计算错误影响后面的解题,而如果五分钟内发现还没有思路没有把握的,就会跳过去看下面一题,接下来的大题还会重复这种挫折和过程,往往在这种焦虑的心态下,会一路钉子碰下去,考完后,发现那些题自己大多能解答出来,非常懊丧、郁闷,也感到很痛苦。

我问:“你考物理、化学感觉怎样?”(他在物化班)。

“还可以的,物理计算题不算复杂,步骤也不像数学那么多,化学也还可以,这两门课我都不错的。可是这数学,我真的不知道……”

长期的、多次的数学考试失利造成的挫败感对心理影响较为严重。

我告诉小刘,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尝试改变这种“习惯”。我让小刘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考数学,看一看他的强迫检查的境况。也尝试用放松对抗强迫检查。

了解了这些情况,知道小刘曾经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各种方式的调整和思考,我约小刘隔日带上数学试卷来咨询和训练。并鼓励他,相信他一定能战胜自己,克服困难,顺利迎接高考的。

第二次咨询。我观察他解题,训练他顺着思路做下去,不回头检查。几天之后,高三最后一次模考结束了,这次考试他只考了九十几分,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非常害怕,完全没有信心了。再次来咨询。在这次模考中,填空题已经能控制住不去每题检查了,但做解答题的那种慌乱依旧。“你已经这么快就能改变那种反复检查,说实话,这种效果已经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倒是对你充满信心。我了解到小刘的时间不是用来分配给解答题了,还是用来焦虑了。我建议他先把整个试卷看一遍,对整个试卷的布局、题型和难易状况了然于胸后再答题。在我的建议下,小刘准备找数学老师,问时间分配的情况。“很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掌握主动权,你就有了自信。我对你是很有信心的。”

近一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和训练,虽然小刘还一直处在探索和思考中,但对数学考试的认知有所改变,有所感悟,知道怎样着手准备,怎样面对。小刘谢过我后,去找数学老师了。

高考结束了,今年数学很难,小刘考了132分,其中,附加题得了30分。

篇7

小A,男,18周岁,高四学生,身体健康,家住绵阳城内,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2008年暑假我在学校招生办公室值班的时候。那天是他妈妈带他(08年高考失败)来考察学校,看看可不可以在这里复读高三?在对学校的办学质量、高考业绩、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的吃、住、学等条件考察完毕后,他们再次来到招生办公室,他妈妈这样给我说:“根据考察,我们对东辰学校比较满意,打算孩子就在这里复读,但又不放心的是,我儿子心理素质特别差,一到考试就紧张,所以今年的高考非常失败,刚好上二本,我担心他明年高考再次出现这种现象”。

二、个人陈述

在与小A的沟通中了解到,小A从小生活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出身农村,曾经是当地的高考理科状元;妈妈是科长,就在本城市上班;爸爸在外地,是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他工作认真严谨,对我要求十分严格,期望值也很高。妈妈特别溺爱我,很多时候,爸爸与妈妈的教育意见都不统一,特别是高考前夕和高考期间,为了让我好好复习,爸爸规定,所有的人都不准看电视,不准搞娱乐活动,不准大声说话,走路不准出声,拿放东西不准出声,洗脸用水都不准有响声......家庭气氛特别紧张,我心理就更加紧张,在考场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出汗,手一直发抖......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反映:儿子从小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住院,大多数时间跟我在一起(他爸爸在外地工作),他性格内向,胆小,我很迁就他。他最大的问题是心理素质差,平时成绩都不错,但正式考试都要出问题,因此,我希望学校能够给儿子提供心理辅导,让儿子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观察:我第一次见小A的时候,是在08年8月中旬。从外表看来,他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伙子,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耷拉着脑袋,面无表情,两眼无神,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我询问他情况的时候,他始终低着头,声音很小,不敢抬头看我,更不敢与我对视,我仔细观察,他跟他母亲说话时也是这样,严重缺乏自信。

四、评估与诊断

在与小A的交流中了解到,小A很聪明,知识面比较广。在家,从小就是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在校,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学生,同学关系一般,上了高中以后,更加沉默寡言。鉴于此,我再次认真阅读培训教材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基础理论》和《个体心理辅导》,反复研究诊断,我将小A的问题确诊为“自卑心理”所致。因为自卑是相对自信而言的,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

之所以诊断他为“自卑心理”,是因为自卑的人在行为、情绪和身体状况方面有如下表现:

1)行为上:自卑的人难以提出果断要求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经常为自己的言行或失败而辩解;自卑的人头总是低垂,总是避免目光接触,与人说话时声音很小以及犹豫不决等。

2)情绪上:自卑的人往往表现出悲伤、焦虑、内疚、害羞、挫败和生气等。

3)身体状态:自卑的人常常表现出身体疲惫、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坐立不安等。

4)认知上:消极,过高估计别人,过低评价自己,从内心看不起自己,对生活没有希望。

五、辅导目标的确定

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帮助小A摆脱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对父亲的过分惧怕,建立并达成个阶段(学月)的学习目标,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实现09高考目标(上重点本科)。

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让小A正确看待人和事,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正确归因,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对未来永远充满信心。

六、辅导方案的制定

要帮助小A解决心理自卑问题,必须知道他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拟定针对性较强的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改和完善,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辅导的预期目的。于是,我制定以下计划:

首先,与小A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其次,了解小A自卑产生的根源。

其三,帮助小A剔除消极预期。

其四,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家长、教师、同学等的协同作用。

其五,采用认知型个别心理治疗方式,使用倾听、观察、会谈、追踪反馈等具体方法,进行调适性心理辅导。

七、辅导过程

根据小A的具体情况,我将辅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确定好每个阶段的时间和辅导目标。

第一阶段:

时间:2008年8月15日――2008年9月15日。

目标: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了解小A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具体作法:

1、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在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们的会谈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你不要把我当成老师,更不要把我当成学校的领导,最好把我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他很开心,接着又签订了谈话内容的保密协议,一式两份,他一份,我一份。

2、耐心倾听,了解他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恢心的消极心理表现。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在与小A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他出生的环境、成长过程、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职业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等基本情况。终于明白,小A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第二阶段:

时间:2008年9月16日――2008年10月10日。

目标:引导小A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理念,剔除消极预期。

具体作法:

1、帮助小A剔除消极预期。

在与小A的交流中,我问他: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我最怕的是考试失败,特别怕高考失败。我又问:你怎么总担心考试或高考失败?他说:心理总是紧张,生怕让爸爸妈妈失望,总认为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强。我说,平时考试和高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为了自己,高考更是为自己,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失望。只要坚定目标,按高考大纲、按老师的复习指导认真复习,充分准备,走好你应该走的每一步,相信自己,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考试就一定会成功。

2、改变小A的生活规则和核心理念。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问他:当你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或达到期望时,家人、老师或同学对你说了或做了些什么?他说,考试失败的时候,父母就不高兴,特别是爸爸,他就会把我与他小时候作比较,爸爸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我怎么不如他,在爸爸失望的时候,他就会大声训我,甚至会动手打我。小A的旧生活规则是:除非我考试考得好,否则我将挨骂或挨打。旧的核心理念是:我不如爸爸聪明。我在与小A的交谈中,让他强化这么一个规则,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心情做儿子的要理解,但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被父母的有些要求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今后你会比你爸爸更优秀。

3、帮助小A提高自我接纳的能力。

人的自卑来自于思想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觉上的偏差,一类是理解上的偏差。小A的消极预期主要来自知觉上的偏差。在交流的时候,我告诉他,要学会抛弃自己消极的看法,忽视、轻视或淡化自己的不足,多关注自己的优点、个人价值、才智、技能、实力等。紧接着,我就让他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他憋了很久,才写了两个优点,一是数学相对较好;二是对同学友好。就根据这两个优点,我跟他分析,你的数学学的好,这是很多同学都羡慕的,说明你的智力很好,人很聪明,08高考数学没有考好,那仅仅是一个失误,以后绝对不会再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要学好数学,不下苦功、不做大量的习题是不可能的,这说明你是一个很能吃苦、很勤奋的人,情商也是比较高的;你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说明你的心地很善良,心胸开阔、大度,对人忠诚、为人诚恳,乐于助人,这又是人间最可贵的;一个心地善良、人际关系好的人,是容易得到别人支持的人,也是一个容易成功的人,小A,请你相信自己,最终是会成功的。从而提高了小A对自己的认同感。

第三阶段:

时间:2008年10月11日――2009年6月8日。

目标:整合资源,追踪反馈,支持、鼓励、调适,实现高考目标。

具体作法:

1、班科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对小A的基本情况了解之后,我想,要让他真正树立自信,必须要班导和学科教师都来关注。于是,我单独与他的班导交流,希望班导给他一个管理岗位,让他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胆量与自信。班导发现他的数学比较好,就让他作数学科代表,他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其他科任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上抽他回答问题,慢慢地小A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与人对话不再低头小声了,走路时,能够抬头挺胸了,变成了一个阳光自信上进的小伙子了。

2、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小A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于家庭。在小A不知道的情况下,我请他的爸爸妈妈到学校,很诚恳地与他们作了面对面的交流,在我了解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基础上,我向他们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小A的父亲与儿子平等相处,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当儿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多给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多给点方法指导,少一点权威。建议小A的母亲要相信儿子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必要每周都到学校来看儿子,儿子周末回家时,尽量少问学习方面的问题,多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快乐。家长很配合,孩子回家时的状态和表现他们都要及时电话告诉我。在高考前6号那天,小A的母亲很想到学校看望孩子,我一直劝他不要来,让她用手机给儿子发送一个鼓励性的短信,嘱咐儿子吃好睡好就行了,他妈妈按照我说的去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考结束后,他妈妈告诉我,由于过分牵挂儿子、担心儿子,在高考前后一周时间都没有睡着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3、引导小A确定高考目标,自信面对未来。

任何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四学生如果没有升学目标,高四这一年将一无所获。所以,在我的引导之下,小A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空间制定了高考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实现高考目标的计划,并且让他把计划落实到了学习过程的每一天,也就是说,每天晚上下自习前的最后5分钟,必须对当天的学习清单做一个清算,计算其达成度,同时又对明天的自主学习列一个清单,天天坚持,直到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小A就是这样坚持对自己实行目标管理,学习的信心倍增,学科检测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4、全程追踪,及时调整。

从第一次沟通,了解情况到高考结束,面对面地交流过十六次,几乎是每个学习单元两次,月考或诊断考试前要交流一次,主要是对他进行积极的暗示,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鼓励他沉着应考;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又要进行一次交流,这次是以肯定表扬为主,努力发掘他在本次考试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八、辅导效果

通过近9个月的跟踪辅导,小A完全改变了以前的那种自卑心理,独立能力大大增强,树立了自信,不仅能够大方地与人交流,还能够主动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学习成绩逐渐上升,09高考,成就了自己和父母多年的梦想,以578分(四川高考重本线是498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全家高兴之极!

九、个案反思

1、变革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对孩子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办好家长学校,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走科学育人之路。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道德文明意识、法制观念的工厂。因此,在学校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做好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学生以自信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

3、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在本个案中,我深深体会到,要转变一个学生,凭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家庭。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

――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从小A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自卑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用放大镜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注:这篇案例报告是我参加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毕业专业论文,文中小A的真实姓名不便透露。

参考文献:

1. 明宏主编的《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修订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8月修订版,2009年3月第4次印刷。

篇8

此次的调查,我们把视角缩小到了高中生群体中身份更为特殊的不在少数的市外生。在接受调查的柳州高中2010级182名属市外生源的学生中,有40名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学习焦虑倾向,占了近22%的比例;而那些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很少受学习焦虑影响的市外生也只有50人,也仅占了约27%的比例,比我们预想的要低得多;而夹在中间的不时受到学习焦虑困扰的市外生更是占了重大的比例。可见,这些大多来自偏僻的地区、心灵更加敏感的市外生,更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并且,他们正处于紧张的高三备考阶段,可以说莘莘学子也开始压力陡增。据国内一家权威统计机构所做的《关于应届高考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37%的考生会失眠,超过53%的高三学生在压力面前会“焦虑,失去自信”,这些都是“高考恐惧症”的症状,也可以说不过是“学习焦虑”在特定时期的更集中而典型的爆发。更可以大胆地推知,学习焦虑是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开端,所以,抓住了“学习焦虑”的密匙,也就抓住了事情的关键。

高中生存在的学习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过度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中,这不但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在此提出下列一些学习焦虑调控方法,与大家探讨。

在应试教育模式没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孩子的焦虑心理?孩子能不能在考场上正常甚至超常发挥,首先要看家长。

据调查,七成考生的焦虑都是来自于家庭。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焦虑,用自身的最佳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控制学生学习的焦虑度。家长不要给考生加压,而且要努力成为孩子心理的“垃圾桶”。如果孩子考试考差了,或者接收了来自社会上的负面情绪,你就让他通通倾泻在你的头上。家长要“忍辱负重”,不管孩子多大,这时他们依然是孩子。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就只能当忠实听众,千万不要去赌孩子气。这是家长能做的最大贡献。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要合理安排作业、测验、考试的时间、内容,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可分层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考试态度,掌握若干考试策略,如提高对考试意义的认识、

考试时间的安排、检查策略的运用等等。

篇9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我们明确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学校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在组织落实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严密非常。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在高一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例如,在讲如何有树立自信时我们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树立自信呢?我们将自信比喻成三条腿小凳(即自信的三个条件)小凳无论哪条腿出了毛病,小凳都不会站稳,这三条腿就是:A:认识自己的能力。B: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欣赏。C:运用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不断成功。一个人树立自信,不但与自己有关与别人态度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欣赏、承认别人的能力,帮助别人树立自信。

在讲如何帮助自己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时心理告诉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外界环境影响接受较快,但遇事想一想,进行一下辩证性思维就会找出正确答案,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是要冒一定的风险,决定是否冒这个风险要分析一下,利用批判性思维做出聪明决策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2、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针对高二年龄段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心理健康、性心理等讲座。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面临高考,择业等问题,开展心理讲座:《高考前的心理调节》、《考场快乐行》、《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等。《考场快乐行》的讲座主要内容是学法指导,着重在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的讲座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考试焦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介绍排除考试焦虑的方法。在现场,主讲老师还教授学生系统的放松训练方法。经过辅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消除了考试焦虑现象,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升学考试。我校历年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把心理教育同家庭教育、学科教育相结合。

我们利用家长向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对家长宣传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常识,考前心理常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压力来源,并与他们及时交流学生心理状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我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反思与建议:

1、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而且要纳入高中学生必修课中,可分年级制定不同的课时、教材及要求。

2、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有专家指导。建议建立心理教育网,实现资源共享。

3、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

4、继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争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内容。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 考试焦虑 心理辅导

曼德勒(G・m- 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J・Woipe)则强调考试焦虑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而萨拉森(I・G・Salason)认为,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等等。[1]

综合国内外各种对考试焦虑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考试焦虑定义为: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而引起的焦虑。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并受个体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通过不同程度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现状态,如忧虑、紧张、神态不安、恐惧等。包括两种基本成分:一是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二是由担心而引起的身体反应。前者称为认知成分,后者称为生理反应成分。

一、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象在如今高中生的学习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人都对这一现象做了很多的调查,查阅近些年来这方面的调查,我发现现在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实为让人担忧。其总体状况如下:

1.男生与女生考试焦虑比较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压力的困扰早已经被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了。事实上,很多次方面的点差研究也证实了:在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中,女生的考试焦虑的现象明显比男生多,并且处于考试焦虑高水平的女生也远远超过男生的人数。

2.高一高二学生与高三学生比较

高一高二的学生处于考试焦虑的学生总体人数高于高三学生,但从焦虑的不同程度来说,处于考试焦虑高级水平的是学生以高三学生较多。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高三学生经历过多次考试,久经沙场,其中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考试,自然不会有什么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然而有另外很大一部分高三的学生受各方面因素尤其是高考的影响,长期处于考试焦虑的状态并逐渐加重,所以也就使其处于考试焦虑的高级水平了。[2]

3.一般高中与重点高中学生考试焦虑比较

一般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学习竞争对他们的影响也相对较少,因此考试焦虑现象比较少,即便有也是处于较低程度。而对于重点高中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来自自身,家庭还是学校的要求来说都是很高的,因此他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激烈,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可能会直接引起他们情绪的波动,所以他们之中,考试焦虑的现象相对于一般高中来说要多得多。

4.文科生与理科生考试焦虑的比较

文科生中以女生居多,而女生是一个很敏感的群体,所以文科生考试焦虑比理科生要多。除此原因外,文科生学习内容大多以记忆知识为主,逻辑性较差,因此记忆也是引起他们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从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来看,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迅速的发展,形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由此可看出,理科生在考试焦虑方面大多以平时的学习和知识准备有关。[3]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文科生的考试焦虑相对理科生多一些。

二、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焦虑水平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和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一)学生个人自身的内部因素

1. 认知评价能力

当考试情景作用于学生个体时,就会进行比较、评价,当感到无法适应的威胁时,就会唤起考试焦虑。学生个体进行的与考试有关的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尤其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三的学生来说体现得更为明显,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都把高考的性质和利害关系看得很重要,再加上学校,老师和家长期望的压力,使得他们给予自己的要求过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考试焦虑。

2. 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对考试起着关键的作用。考试前夕如果打疲劳战,不注意休息,缺少睡眠,会引起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从而影响整个机体的 正常机能。同时大脑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不做到劳逸结合,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 力不能集中、思维缓慢等,从而影响考试正常水平。[4]

3 .人格特征

“特质性焦虑”是人格特征的一种。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容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易于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有严重威胁,因而时常惊恐不安、紧张焦虑。

(二)考试焦虑形成的客观条件

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原因除了学生个人因素之外,还有和多的外部因素,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在造成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状态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

1.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造成高中生考试焦虑和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高中学校把学生高考考试看得很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的学校,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同学,这些导致学生的压力较大,考试焦虑明显偏高。

2.家庭因素

除学校因素外,家庭的因素也是造成高中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或监护人对自己的孩子期待水平过高,因此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也较苛刻,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学习份额但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当这种期待和要求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倦情绪,加剧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

3.社会因素

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国内外的教育,高考录用方法)[5]如:当今的高考,一场高考成了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对能否考入大学都起不到作用,远不如国外的入学制度合理。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得不给自己定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目标。而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较差,想通过高考上大学工作改变命运而学习成绩又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无疑对他们产生的压力和考试焦虑水平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江光荣、赵汉俊.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 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

[2] 于庆春.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D ]. 辽宁师范大学. 2009,(3).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P: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