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实物讲解家电的作用。

难点:各种家电的用处不一样,幼儿会混乱。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2、老师分别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向幼儿介绍使用方法,放光碟,让幼儿说说看到什么,知道电视的作用。电风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样,介绍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种电器的作用都不一样。举例说几个,让幼儿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儿要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自己不能随便乱动。

教学反思

篇2

第一步:个体备课,教学内容早约定

五步跟进指导的第一步,由教研员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典型性主题,采用和执教教师预约的方式,让教师根据教研员定下的主题内容,自主选择主题派生的集体教学活动课例,并根据自己对主题的分析与把握,独立备课,完成 “起始稿”。这样的预约备课,虽然主题是教研员确定的,但具体教学内容是教师自行选择的,留给了教师自主生成教学内容的空间,既激发了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原创能力。

第二步:网络互动,教学预案同修整

教研员由于工作繁杂,在教师完成“起始稿”后,往往无法与教师进行即时面谈,我们就借助网络互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中往往盲目追求新,较少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等,针对此类问题,教研员用红色字体在原稿上直接进行批注,并提出建议的理论依据,再以邮件形式发回教师,供教师进行调整与修改,形成基本预案。这样的网络互动,既帮助教师提高了备课能力,更帮助青年教师养成了理性设计与思考的习惯。

第三步:模拟试教,教学方案预审议

前两步的指导停留于书面指导的状态,第三步采用的则是蹲点面对面指导方式,对基本预案进行现场课例审议。教研员预先告知蹲点指导的日子,以便幼儿园其他教师共同参加审议。首先,执教教师围绕修改后的教案说课。然后,教研员和其他青年教师根据执教教师解说情况,共同议课。议课的内容包括:细节预想、疑难点破解、教学活动的目标制定、环节设计、资源利用、重难点突破策略等。最后,教研员和教师扮演幼儿,让执教教师进行模拟试教。模拟试教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教研员即时评价、指导、点拨、梳理,帮助教师完善教案,为正式执教做准备。

第四步:实践试教,教学方案齐完善

再成熟的教案,也要靠实践来检验。第三步结束后,教研员留给执教教师一定的时间对审议后的教案进行内化,对教具进行调整,待执教教师准备就绪后,教研员和其他教师共同进入执教教师班级进行实践试教。在实践试教中,要求做到三个预先,即:听课教师预先分组,以便分工合作;审议后的教案和观察记录表预先打印,以便教师观察记录师幼行为、教师课堂调控和随机生成能力;课堂摄像预先到位,以便在实践结束评课反思中回放。组织这样的实践试教,往往能发现审议中未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使教案不断成熟。

第五步:回顾反思,教学案例共分享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新入职教师 预成性教学 专业成长

当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集体性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种类型:预成性教学活动、综合性教学活动、生成性教学活动。其中,预成性教学活动指在教学活动之初,精心预设对象、目标、过程及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预设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尽管预成性教学缺少生成性教学的灵动性、智慧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有效组织预成性教学活动,不仅是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还是其逐步走向综合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试图以小班绘本教学《好喝的汤》活动为例,简要阐述新入职教师有效组织实施预成性教学的策略。

一、重学习、善积淀,用理论滋养教学素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是园所扩大再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组织预成性教学活动,青年教师要加强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特别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素养。只有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接受理解能力,才能制订出合理的预成性教学方案。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教学要求融会贯通,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如健康的目标是让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绪,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学会保护自己。比如指导幼儿《好喝的汤》时,除了对课程内容进行预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外,还要将爱干净、讲卫生等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某个小动物将食材投入锅中,要清洗食材,保证食材的干净卫生,并引导小朋友在生活中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此为指导,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预成性活动方案,让幼儿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重分析、善借鉴,用案例引发教学研讨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好喝的汤》课例,并围绕课例展开对教学环境、教具、教育目标的讨论,讨论如何修改教案内容,才能将礼貌用语、德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原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一是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小猫、小兔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喝汤的方式,了解小动物共同煮汤的过程;二是指导幼儿自由阅读绘本内容,了解每个小动物将何种食物放入汤锅中,并引出不同小动物最喜爱的食物;三是师生共同完成绘本阅读,巩固绘本内容。针对教学三个活动环节,组织教师进行讨论,由小组组长进行总结,指出原教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并指出对原有教案内容进行修改的具体原因:第一,PPT中绘本封面的修改,在原有封面上只有五只小动物,但从绘本内容来看,整个故事是围绕六只动物展开的。将六只小动物全部放在PPT中,修改后幼儿对故事的小动物一目了然,加深认识和理解。第二,加入和小动物打招呼的导入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小动物,渗透礼貌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说“你好!小猪”,“你好,小鸡”等,在礼貌教育的带动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三,在小猪将萝卜放入锅中煮汤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拔萝卜》的歌曲,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将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出拔萝卜的动作,在歌曲结束之后,幼儿帮助小猪将齐心协力所拔的萝卜放入锅中。通过《拔萝卜》歌曲的引入,将幼儿带入角色,将音乐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内容中。第四,鼓励幼儿迁移相关经验,玩“煮汤”的游戏,从小动物互相帮助煮出一锅美味的汤,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在课程结尾部分加入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绘本中的角色,围成一圈扮演“锅”或者戴上头饰即将下锅的“菜”,第二次扮演时交换角色,以满足全体幼儿的心理需要。通过学习和研讨教学案例,青年教师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修改之后,由我园优秀教师执教,向全体青年教师开示范课。多次实施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相互启发,不断反思,认识逐渐深入,最终呈现出精彩的课堂。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演变为领会其“神”,上课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整个活动过程中,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并主动探索,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三、重反思、善总结,用规程引领教学行为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预成性教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得失。在预成性教学活动中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全面理解教案,但生成缺乏个性。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虽然全面理解教案内容,但不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不能灵活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1]。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经常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突发奇想,提出多种多样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或者依据教学内容,幼儿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话题。此时,教师依然按照预设教案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没有关注到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解答,灵活应对各种生成性问题。幼儿的行为和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幼儿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在《好喝的汤》教学活动中,某个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比较感兴趣,而此时教师的预设内容是不同小动物将食品放在锅中,共同熬出美味的汤,并没有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导致幼儿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在幼儿提出动物叫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改变预成性教案中的内容,当不同动物添置不同材料时,教师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然后引出放入锅中的物品。此种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具体,幼儿对教师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充满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基本能理解教学方案,教学执行时对教案理解不透彻,有生搬硬套的现象。我园要求青年教师采用预成性教案教学模式,教师使用现成的《好喝的汤》教学方案,但不能对课堂内容出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将课程内容灌输给幼儿,导致幼儿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教学规程,比如对现成预成性教学设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备课时尽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要预留一定的时空,以保证教学实施时的教学生成。

四、重钻研、善实践,用行动证明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教学钻研,善于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协调程度、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认知程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爱好点[2]。同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着手,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兴趣爱好等内容,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明确知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接受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及问问题的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3]。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该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制订既让幼儿感兴趣,积极参与的预成性活动方案,同时又在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青年教师每人选择一个预成性方案,实施预成性教学活动。有的教师侧重让全体幼儿参与到熬汤过程中,不同幼儿往虚拟的锅中放入不同的食材,体验共同劳动制作一锅鲜美可口汤汁的过程,并从游戏中体验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和分享带来的欢乐。有的教师则从小动物着手,讲述小猪、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喜欢的食物,并通过ppt设备展示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分辨。活动结束之后,幼儿不仅学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具有的特点,还了解小动物喜欢的事物,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培训,青年教师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并倾听组长的点评,找出个人预成性教案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用教学行动证明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预成性教学活动研讨过程中,通过对绘本教学《好喝的汤》的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东,姜永燕.幼教名师学习共同体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原则、困境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5(5).

篇4

关键词:中职幼儿师范生;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培养方法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每天必须精心设计准备的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集体教学活动是专门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对幼儿开展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需要事先加以规划;一般由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幼儿教育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一般都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几个部分。有数据显示,由于不清楚或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会出现以下问题影响活动设计与实施,影响活动实施的有效性:①目标宽泛、笼统;②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不充分、较单一,使用方法不恰当、不合理;③活动内容的安排过多或过少;④对教学活动情境不能恰当设置,致使各个游戏活动的层次衔接不合理、活动过程小学化;⑤语言使用成人化;⑥对幼儿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等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大量研究显示教师专业知识是影响儿童游戏活动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自己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游戏活动的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对游戏活动过程的处理不恰当或不好,就会变成变相的作业。幼儿园教育从不同领域帮助幼儿教师系统建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科学认识,数学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方面,科学和数学作为认知领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归类、排序和发现规律等抽象认知活动最集中的领域。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帮助儿童概念化的理解新的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对活动环境中的知识进行认识、命名和探索,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将已有的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转化为儿童的心理分析,通过幼幼、师幼互动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临五个领域中任一领域的内容。针对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居多,有必要探讨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中师生的幼儿教学能力训练是基于校园学习环境,针对学生难以把握如何在借助游戏材料的活动过程中诱导儿童产生自发的经历体验,提醒儿童如何用自身的经验去交流、验证问题假设。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方法的选择、怎样引入、如何把握各个环节的分析,都存在局限。目前关于在职幼儿教师集体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培养中师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能力的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根据教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适当调整内容,通过针对性训练,从数学知识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容入手,对幼儿、幼儿活动内容、幼师生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幼儿数学教学原则,利用模拟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半程示范法代替全程示范法,训练师范生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学习游戏环境的能力、寻找游戏契机恰当介入幼儿活动能力,潜移默化评价儿童的能力,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凉山民族师范学校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326人为研究对象,样本整体的教育背景以及训练方法相同,其中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学生居多)占67%、男生占3.7%。并从中随机选择31名(女)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中汉族10人,少数民族21人,少数民族占比67.7%;抽取的样本的差异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2.研究材料

(1)研究典型案例。师生共同研究收集的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教学活动课案例视频。丰富的案例呈现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体会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动作水平、心理水平出发,围绕活动内容、运用创设的活动情境,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方式,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我管理。结合课例与视频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让学生观摩、交流、思考、分析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及原因,通过同课异构,拓展幼师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的视角与深度,体会自己所起的作用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2)模拟课堂训练。从幼儿园课本《数学》中选择一些内容,做好“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选择实验班的学生按每组4~5人组成模拟课堂教学。在仔细观摩比较成功的教育案例后,先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再试讲自己或别人编写的成熟活动设计。在试讲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进行试讲。通过这种训练,细化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从中获得反馈意见,促进改进和提高。(3)师范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和评价。评价自始至终贯穿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学生教育实践活动(见习、实习)中观察记录,和学生及时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的口吻、以游戏的情景来开展游戏活动。注意幼儿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从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开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慢慢地“悟出”,从而使儿童成功体验游戏的趣味活动,这也是儿童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与互动,教师语言要“儿童化”,以儿童为中心,通过自我活动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帮助儿童形成应有的品德。(4)《教育实践活动手册》。该手册包括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实践过程中的部分作业(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感悟等),能够帮助了解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际状况。提醒在活动设计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学习,关注儿童、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性格特点。(5)问卷调查。根据研究情况和研究进程,通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讨论、分析、交流,形成问卷调查,并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分别对幼师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调查问题的结果选项分三个层次:“能、恰当”“能、不恰当”“不能”;调查表的指导语常为:“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是()”。3.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幼儿活动设计、模拟课堂教学训练过程、实践过程的观察记录、实践手册、汇报课、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

1.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实习汇报课的展示以及《实践活动手册》填写内容的分析结果

根据所在班级活动内容、幼儿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规范完整、较合乎幼儿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根据材料分析以及问卷调查中的“自评”“师评”结果显示(见表1):有明确的流程、较恰当的“活动内容”、较准确的“活动目标”、较好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合理,注意了游戏环境设计、材料与活动内容的一致性。游戏活动材料较充分,能抓住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某些契机及时提问、引导,结合有趣教学细节的预设与生成,使游戏活动生动有趣地进行,通过幼幼、师幼互动让幼儿触摸到可预见的活动效果,实现活动目标,充分感悟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其中,“自评”“师评”的数据是幼师生教育实践结束后的自我评价和实习期间的43位指导教师问卷调查选项结论。

2.研究典型案例对中师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和教育素养训练的作用

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观摩幼儿活动教学视频,体会幼儿教育是让幼儿的讨论、操作替代教师的“一言堂”,让幼儿的结论代替教师的总结,帮助他们讨论、归纳、整理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促使幼儿将获得的信息同化或顺应到其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幼儿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实践跟踪材料以及训练过程分析发现(见表2),幼师生能根据学前数学知识和儿童实际思考活动设计,能根据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思考其中的合理性;经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将知识的特征与事物的联系鲜明地凸显出来,体会到如何组织活动有利于幼儿主动、自主学习,怎样关注幼儿的心理、生理、性格等特点;体会幼儿教育是在“做中学”里直接感知经验、在“玩中学”里感知实际操作经验、在“生活中学”里亲身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

3.模拟课堂训练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通过模拟训练,幼师生能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学习风格,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分析思考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能推敲活动内容,但不能恰当把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影响活动目标的制定;学习分析活动过程的合理性,注意了活动情境与提问设计,让幼儿感知和体验具体操作以及贴近生活常识的语言与经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试讲-自评-互评-师评-反思-修改-总结”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学能力的要求,进行较规范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由于师范生能力的局限性,存在着“盲点”“误区”,这种操作技能的模仿训练,结合课堂实录进行反馈、观察和评价,将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活动设计用另一种方式更正,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着显著的效果。

4.教育实践活动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分析调查发现(见表3),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幼师生能针对幼儿所在班级,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方案,使活动灵活有效地开展。由于幼师生教学理论知识较薄弱,实践经验少,对幼儿不甚了解,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效果。教育实践对培养未来的年轻教师形成幼儿园教学能力是及时有效的,有双向促进作用。

5.收集整理、观察反思,感受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对师范生幼儿教学能力的预测作用

在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观察调整或改变幼儿的探索和游戏方式,是感悟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幼师生通过有效观察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困难(如常见的错误、概念混淆、先入之见、直觉认识、知识难点),以幼儿的认知水平思考、分析、整合,运用观察所得的信息对活动整体进行反思,针对性地调整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自发参与游戏活动,及时分析评价幼儿,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来自我检测并诊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使优秀的教学设计得以固化、不足得以纠正,并在分析中学会活动设计、学会教学,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1.课程“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幼儿园《数学》教材的学习,以及师范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关系

进行学科领域的教学,先要弄清楚学科知识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和教育原则,选择适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寻找与核心知识相连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境进行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助于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正确把握幼儿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要求以及幼儿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重点和难点,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做好活动设计的基础。弄清楚这些核心知识经验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活动目标和重点,教学更灵活,更有力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材料要适宜,游戏过程、结果会不确定,对每一种游戏结果都给予赞许,只要注意保障儿童是有兴趣地快乐参与。将相关的专业课程与幼儿教育课程适当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明确以实践为导向,形成新的课程模式,使教学设计更适应于教学活动实际的动态要求。

2.以典型案例学习、观摩、分析、研讨为切入点,运用模拟课堂教学进行训练,培养中职师范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典型教学案例呈现了教师的实际幼儿教学过程,幼儿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共同研究和观摩优秀活动设计与实施,体会到生动有效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只要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就能判断儿童需要的经验和发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接触学习材料和内容,获取材料信息和认识特征。根据学生基础、能力情况,将学生适当分组,针对性地选择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活动开始”或“活动展开”)。注意同课异构,而试讲情况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分别记录,并对试讲记录进行共同分析、讨论,对汇集的问题、矛盾、疑惑及产生的想法进行交流、思考,讨论对策,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做好能集中反映蕴含着教育理论的活动设计,同样内容可以多次修改,对比训练,为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3.加强教育实践(见习、实习),培养师范生幼儿活动

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针对实践情况将集中见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合理延长时间,充实实践内容,同时加强实践指导(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幼儿园还安排教师指导)。儿童在六岁前的发展速度比其他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快,呈现出的儿童个体差异也更加突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幼儿在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积极影响:好奇心满足的快乐感、同伴协作的幸福感、尊重信任的归属感,同时也体会到交流过程中对游戏活动的贡献,从中体验到责任、独立与自信。让幼师生懂得幼儿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在教学设计中可创设适应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的材料,达到掌握幼儿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知识内容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特殊整合。

4.切实体验幼儿园教育,提高师范生幼儿活动教学实际操作能力

依托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在见习和实习中,学习观摩老教师的活动教学课,尝试实际操作,切实体验感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合理性、恰当性。在创设开放、结构简单、有趣的、适合儿童实际的游戏情景里,抓住随机生成的游戏契机,即“小事件”,巧妙不留痕迹地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问,引导幼儿向活动预设方向进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之处,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单独的,游戏互动中涉及很多生活经验、知识核心经验等。注重整合教学,选择孩子喜欢和擅长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与各个领域活动的多元渗透和整合,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要真正学会确定活动目标、巧用活动材料,完成听课报告、规范的活动课设计,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思考与建议

1.提高指导教师应对训练幼师生教学能力的策略水平,胜任指导工作

教师在指导时应考虑幼师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幼儿学科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等,如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性”。一方面,教师应当相信幼师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抓住机会用足够时间自主思考完成活动设计与实施;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协助幼师生掌握基本教育专业技能和与幼儿交流的规范的基本方法,向幼师生传授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引导幼师生避免使用消极的、无效的应对策略,如灌输、回避、退缩、放任等;慎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如命令、处罚等;引导幼师生明白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都是影响儿童学习的要素。给予幼师生温情耐心及时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师生的想象力,有意识地训练幼师生的教育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加成功设计和实施的体验,同时观察从教行为变化和训练进展,鼓励和强化积极行为,减少逃避训练行为。共同了解幼儿数学知识,认识幼儿教育特点是不要书本、不是成人的缩影、与小学不一样。

2.提高幼师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积极改善幼师生的发展环境

儿童3~6岁的健康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必须及时消除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是“幼教”的专业性决定的,是其他任何一方所不可替代的。大部分学生是来自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艰苦、视野狭窄随性,人生价值观、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有差距,在活动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具学具的准备和处理、语言的使用等容易趋于“小学化”。他们虽然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但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和求知欲。作为未来幼教工作者的摇篮,有必要创设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开阔眼界,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方法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内在学习动机,重视知识学习,在情感上支持、抚慰、关爱他们。教师应积极了解幼师生的内心真实想法,疏导释放内心冲突。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给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谐、有趣的支持环境,关注和爱护他们,激发积极的认知心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勇于探索思考,改善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幼师生会受到定势逻辑思维的影响,前后逻辑的不同会造成指导的障碍,要使他们正确理解幼儿教学是“儿童讲解、教师倾听过程”,牢记以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中的敏感内容代替预设内容,以多维答案替代唯一答案。指导教师要了解幼师生的实际想法,蹲下来用心交流,潜心学习,加强实践。

作者:辜义敏 刘海英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钟玉,吴永杰.幼儿数学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