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堂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课堂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案例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2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析教学案例,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通过《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了解数学教育的针对性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些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充当了数学教学的主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单单的敷衍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精挑细选教学案例,因为只有反映真实的客观生活才能够充分的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在讲课前需要进行教学准备,除了教师做到教学准备之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时需要确定好案例教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教师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从而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做课前准备。

二、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可塑造期,我们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塑造,使其能够不断的掌握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分析案例的机会,从而带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不需要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只需要适时的进行引导就可以了。通过这些课堂上的教学讨论,让学生了解到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需要分析的数学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对数学概念和原有理论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老师给出的案例主题进行自由讨论。学生也需要尝试着按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例如:在讲解数学课文各种形状的性质时,老师就可以亲手引导学生进行。在黑板上画出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形状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想画出与教材上不同的形状,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要给予同学思想创新上的鼓励,而不是依据课本为答案,这样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案例分析过程时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把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透彻。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透过数学的现象看待数学的本质。所以数学教师在分析数学案例时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日常生活而设计题型内容,作为学生要善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搬家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客厅以及卧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在出游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路程时间应用题”帮助学生计算列车的时速;在购买物品时教师可以结合“方程应用题”教导学生如何购买打折促销的物品。这样不但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拓宽应用教学的范围。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应用题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来源于课本。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自主的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从而为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及时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

在一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案例显示,数学教师不能很好的讲解知识,不能把数学知识具体化。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会按照固有的教学规则,仿照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的。所以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已不足为奇,教师需要把分析案例的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也需要及时的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例如:在小学综合计算题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计算“(-1)+(+2)+(-3)+(+4)+……+(-99)+(+100)”的值。数学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转变思维和跳跃思维,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观察算式的特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答案。仔细观察:-1和+2相加是1;-3和+4相加是1,以此类推,那么会有50个1相加,结果就是50。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不但会增加运算的时间,还会造成运算负责从而影响答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及时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教学案例的重要性。需要灵活地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做出小结,既要肯定正确的,也要重视错误的观点,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理论剖析,让小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2

案例一(量的计算整理和复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有学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和时间

师: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你学过哪些常用的计算单位?教师引导,指名回答,回答中当学生讲到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比划,加强表示:(1)1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2)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约是多大?(3)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约是多大?(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是用吨来计算的呢?

师:刚才同学们回忆起了很多的计算单位。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计算单位像刚才这样全搁在一块,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于记忆)非常正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他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整理方法。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量和计量单位进行整理,这一阶段突出了组内的同学互相依赖,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使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师:小组代表讲解思路,展示整理结果,总结规律。

学生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得出求ABC的面积,可以从

两个层次进行思考,一是根据BD=DE=EF=FC,且对应的4个小三角形一样高,所以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二是从ABD的面积与ABC的比较入手,得出ABC的面积是ABD的4倍。

[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本质属性,训练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辨能力。因此,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安排4个题目,练习1隐蔽三角形的高,练习2、3给出重复条件,练习4需进行两个三角形的比较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解答,进而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图中每一小格为1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组讨论后,交流解题思路。

小组代表发言:

①沿着横的虚线,可把阴影部分分成两个三角形,尽管形状不一样,但底和高分别都是3 厘米和1厘米。

②沿竖的虚线(中间一条),也可把阴影部分分成两个三角形,尽管形状不一样,但底和高分别都是1.5厘米和2厘米。

③还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空白的三角形面积来计算。

[这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灵活,深刻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课后反思:上述两个案例得益于:

篇3

案例一:转移法

当时,我在给10级学生上《汽车概论》中的底盘一课,由于在实训室上课,学生宽松地坐了三排,我正讲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十分踊跃。我提问第二排的郑同学:“底盘作用是什么”,郑同学回答得快速流利,我转身去操作课件,只听扑通一声,郑同学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很明显是第三排的王同学悄悄移走了郑同学的椅子,全班哄堂大笑。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当时我的火就往上撞,就想狠狠批评王同学,但我克制了自己的怒火,快步走到郑同学身边,把他扶了起来,关心地问他:“摔痛了没有,有没有受伤。”郑同学当时就想对王同学吼,看我一脸的关心,起来揉了揉腰,说:“老师没事,咱们上课吧!”我把椅子摆好,看了一眼王同学,回到了讲台,说:“同学们,通过郑同学摔倒这个事件,大家对汽车底盘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结合本堂课所讲知识,大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下课后,我把王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教育,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犯了。考试时大家都说对汽车底盘知识掌握最深刻,都是因为那一摔。

案例分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本身活泼好动,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上碰到的突(偶)发事件更加多种多样。在上面案例中,郑同学得到了我的关心,没有和王同学发生冲突;又结合本节课所讲知识,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记忆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我如果做了冷处理,然后交给班主任,会使两名学生之间矛盾激化,结果无法预料。如果在课堂上大动干戈,狠批评了王同学,那么可能两堂课的教学就无法进行,导致教学失败。

可见,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处变不惊、机智应对,及时处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斐然。

案例二:引导法

盛夏的一天,我正在讲《汽车构造》,外面天空乌云密布,我知道这是要下冰雹和暴雨的前兆,学生课堂的气氛也显得有些沉闷。这时,在学校后山的民防高炮响了起来,民防高炮作用是为了防止农田遭到冰雹和暴雨破坏。学生们顿时兴奋了起来,叽叽喳喳开始小声议论,更有说要去看看放炮的。我一看,课堂教学要无法顺利进行了,于是灵机一动,我说:“同学们,放炮是为了保护庄稼,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好专业技能,保卫我们的祖国啊!”同学们一齐回答:“要”。我说:“那么,我们听着炮声来做做练习吧!”。于是,在炮声中,同学把练习很好地完成了。后来在考试中,这堂课的内容同学们没有一个做错的。

篇4

关键词:学习;案例;探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次函数图象的第二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并且是在对画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本节课画图的重点不是画图的方法,而是对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另外,一次函数的图象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数学中函数的基础,所以,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活动,从动手中发现图象的特征,每个问题都进行小结,总体再进行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是本节课要达到的要求。在问题设计上不求华丽,只求有用。

【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意图:确定所学的知识点这是基础,确定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作图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有关性质,体验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作图,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难点:1.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2.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方法】问题设计自学引导。

【教学用具】坐标纸、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课前回顾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步骤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经过讨论我们又知道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不需要许多点,只要找两点即可,还明确了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由什么决定的呢?k、b不同时函数图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们想知道吗?

三、教师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一: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 x,y=3x,y=4x的图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当k>0时,经过的象限,倾斜度与k关系。

通过本问题活动,学生能得出: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坐标原点。

(2)函数图象都经过一、三象限。

(3)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当k>0时,k的值越大,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问题设计二: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x,y=-3x,y=-4x的图象。

设计意图:与问题一对比形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完整性质。

与问题一对比,由学生得出结论,可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经过的关键点。

(2)经过的象限。

(3)倾斜程度。

教师引导议一议:

(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有什么特点?(都经过原点)

(2)你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描了几个点?(至少两点)

(3)直线y=x,y=3x中,哪一个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个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小?

小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以下特点:

(1)作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除原点外,还需找一点,一般找(1,k)点。

(2)在正比例函数y=kx图象中,当k>0时,k的值越大,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3)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中,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

教师问题设计三: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x-6,y=-x,y=-x+6的图象。

设计意图:体现一次函数的特点并发现两个函数图象平行与什么有关。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特点: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三个图象平行由谁决定?

由上可知,一次函数y=kx+b中,y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跟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相同。对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一次 通过问题得出:当k相同时图象平行。

教师问题设计四: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x+6,y=-2x+6,y=-x+6,y=3x+6的图象。

设计意图:体现截距既与y轴交点坐标与b的关系。

结论:b决定了与y轴的交点。

四、学生体验问题(提高部分,视学生情况取舍)

根据学生前面的学习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这部分的体验。

教师问题设计五: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6,y=x+6的图象。

设计意图:体验垂直与k的关系。

教师问题设计六: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1与y=-2x+1的图象。

设计意图:体验两直线与y轴对称与k、b的关系。

结论:关于y轴对称,要求同问题五。

教师问题设计七: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x+1与y=-2x-1的图象。

设计意图:体验两直线与x轴对称与k、b的关系。

结论:关于x轴对称,要求同问题五。

课堂小结:把七个问题的小结结合起来,再结合课本总结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可考虑以下问题:

(1)经过的关键点。

(2)经过的象限。

(3)倾斜程度。

(4)增减性。

对于两个函数关系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是否平行。

(2)是否垂直。

(3)对称性。

【作业】习题

【板书设计】学生画图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复习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11-015-03

针对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单元复习课程,笔者将就课型的选择、设计思路、出现问题、解决办法及相关问题的反思,以人教版新课标Book 3 Unit 3为例,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

一、为什么选择复习课课型

自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意愿十分明显。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总结性的检测和评价。学生们沉淀下来的可输出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在这一疑问下,一节复习课的设置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众所周知,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展开梳理和沟通,理出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并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益[1]。所以,复习课起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英语新课标新教材的复习课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变得有声有色,生动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以Book 3 Unit 3中的一节复习课为例,从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实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设计思路和环节

(一) 词汇检测

作为单元复习课,本单元的词汇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从单元词汇表中挑出15个作为听写考查目标词,把它们的汉语意思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默写。全班共分为8个组,1、3、5组派同学代表来黑板上展示,2、4、6组同学代表负责批阅及改正,组内其他成员互批,7、8组同学上交练习本。此环节主要以课标词汇及容易出现拼写错误的词为主,为后面的词汇应用做必要的词汇储备。此外,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课堂用语,干练简约,不拖泥带水,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复习。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求在起到交际作用、与学生有效沟通作用的同时要带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时时处处复习的效果。课堂伊始,笔者用如下两个句子激发学生的兴趣:“I’d like to know whether you have grasped the key words in this unit , now, would you mind me having a dictation?”学生回答:“Not at all, just go ahead!” 在这句看似随意而简单的师生问答中,涉及到了本单元的两个主要复习点: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would you mind doing的问答练习。学生的回答贴切幽默,词汇储备到位。

(二)核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答案

在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的导学案进行全批全改之后,笔者在大屏幕上打印出习题答案,根据所发现的问题,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先给学生时间进行组内讨论。让他们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组内解决,而针对错误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通过课文原句再现环节的设置避免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而脱离课本的现象。

例1:

(课文原句再现Line32)

The next morning I’d just about given myself up for lost when I was spotted by a ship.

(选择第二题)

I had just finished my homework ____ somebody knocked at the door.

A. while B. when C. before D. since

总结:when作“此时、那时(突然)”解时的三个用法。

例2:

(课文原句再现Line 22-23)

― I wonder, Mr. Adams, if you’d mind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s.

― Not at all. Go right ahead.

(习题7)

― 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 No, go ahead.

此处为交际用语的典型题型考查。笔者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取舍考查题目,力争在设计任务时作业与练习的数量以及总体难度都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又要做到学生总体层面及个体层面的量与质的适度中和。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超越,又不能一味迁就,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朝着最近发展区迈进,这是设计作业与练习时难易程度的原则。同时,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与练习,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2]。

(三)课标词汇、课文精华句子、语法重点句的再现

学生的crazy大声朗读为下一步的依照情景编短铺垫。此环节看似重复,却必不可少。

(四)编设情景,风采展示

给出四个情景及所运用的词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之后,编写情景短文,编出有自己特色小文章,之后派本小组代表展示到黑板上。展示期间,小组成员之间互换短文,找出美句与同学分享,划出错句练习高考短文改错技能。教师要适时予以改错格式及技巧的正确指导。在课堂上,交流与展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很多情况下交流和展示是同时进行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将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学习[3]。因此,笔者选择了贴近生活的四幅图片抛砖引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爱好选择任意图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可以根据所给词汇编写句子,尽可能使用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Situation 1

permit; spot; account for…

Situation 2

stare at; go ahead; indeed…

Situation 3

novel; adventure; author; scene; seek

Situation 4

What is true happiness? (indeed; as for; lie in)

在本环节中,1、2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一;3、4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二;5、6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三;7、8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四。没有展示的同学写出句子后,交换并相互批改。目的:语言输出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改错技巧;让学生找出好词句来共同欣赏。此环节的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做适当的调整。为避免高水平学生的思路受限,可让学生直接编写短文,不给目标词汇或情境。如:请根据本单元戏剧内容,以不同人的角度(参看课本56页第一题和57页第二题),从课标黑体词中任选3-5个词编写情景。所有的有效学习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4]。在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而具有时效性,是本节课的小。

(五)升华篇章及点评质疑

此环节用高考作文25分的模式给分,并给出高考作文评分原则。根据课标词汇编写短文,在完成短文后,让各小组内作文水平较高的几位学生担任“评卷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评。学生互评时,发现好的句子,在该句后画一个简笔笑脸;发现错误的表达,在错误处画线并更正。 在互评过程中,大家相互协商,遇到疑问或困难,先由组长指导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 无论是小组长还是其他成员,都在更正和分析同学小短文的同时复习了已学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比自己反复做题时掌握的更加全面,印象更为深刻。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体验了小组合作的魅力,而且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性[5]。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乐趣多,复习课收获多。

三、出现问题、解决办法及反思

1.在词汇考查环节,学生在黑板上写字相对较慢,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解决办法:发小纸条。把要考察的词汇打印在小纸条上,检测时发给学生,写完之后小组抽查或组内成员互批。这样能节省时间,为学生展示小短文环节节省时间。这样就不会导致前松后紧的情况发生。

2.教师掌控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方面有待于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进一步的强化。

3.升华篇章环节之前应加入更有针对性的储备。复习课上,对于学生点评过程中质疑比较集中的知识点,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并强化。

结束语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在整节课中起到一个统领大局、把握方向的作用。当然作为导演的我们在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但是,教师的课堂用语在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下该如何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学生在展示评价等活动时如何权衡知识效率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4-172.

[2]肖 菲.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解析与单元整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3):1-7.

[3]陈永梅.高中英语课堂中交流与展示环节教学案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12):1-5.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6-01

一、前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启蒙儿童逻辑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如学生因课程内容枯燥而走神,或是因内容较深奥而一知半解等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则运算显得繁琐,空间图形的认识也难以理解。但在数学家克莱因眼中,“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所以,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如克莱因眼中奇妙的科学显得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端环节,采取哪些教学方法能在这一环节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如同新闻中的导语,书籍的序,歌曲的前奏一般,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好比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充满神秘感,瞬间激起学生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能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时,这一环节的质量好坏也是体现教师个人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弱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和对具体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谈谈新课导入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导入法

小学生懵懂天真,对于传统的以单纯的讲述法为依托的课程习以为常,渐渐麻木而缺乏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形式也得到了改进。目前,许多的教室里都配有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这样的多媒体设备。小学生充满好奇心,这些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带来的新鲜感常常能够刺激他们的探知欲。

案例1:《轴对称图形》教学。

课堂伊始,老师使用电脑播放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

学生:蝴蝶、蜻蜓、红双喜。

老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中的奥秘?如果我们将它们从中间对折会怎么样?

老师拿起一张蝴蝶的图片,沿着对称轴对折。

学生:重合。

老师:对,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打开课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奥秘。

案例分析:案例1中,老师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甚至兴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求知识,激发了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

2、放低心态与姿态,游戏导入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爱闹,游戏充满了他们欢乐的童年生活。在游戏中,他们的精力最旺盛,他们的兴趣最浓厚。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能够带给学生快乐的形式融入到了新课导入的环节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案例2:《可能性》教学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热闹地议论起来,难掩兴奋,接着老师拿出一个抽奖箱。

老师:这个抽奖箱里,有10个红球和10个黄球,我们派一个的同学来摸球,其他同学来猜颜色。

老师请学生甲来摸球。

老师:你们猜他手中的这个球是什么颜色?

学生:黄色。

老师:确定吗?

学生:不确定,也可能是红色。

老师:你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让人不确定的神奇的数学名词,可能性。

案例分析:在许多小学生的心目中,成熟稳重的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代名词,他们从心底里畏惧老师。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作为老师,面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学必须从孩子出发,放低成人的姿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这个方式,老师们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从而用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传播知识。案例2中,老师采用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并记忆深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调动了课堂轻松欢乐的气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与老师亲近,也更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3、悉心观察儿童生活,从兴趣话题出发法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直接灌输深奥的理论知识难免会造成他们对于学科的困惑,当他们发现自身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师的传播内容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案例3:《除法初步认识》教学

老师:你们知道灰太狼爱吃什么吗?

学生: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

老师:对,狼爱吃羊。那如果森林里有两只灰太狼,他们抓到了四只羊,为了公平,他们要怎么分呢?

学生:一只灰太狼吃两只羊。

老师:要是有四只灰太狼,十六只羊呢?

同学们皱起了眉头,显然遇到了困难。

老师:我们来学一个数学的好方法,来帮他们好好分一分。

案例分析:案例3中,这位老师善于留心儿童们的日常生活,利用学生爱看的热播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话题展开提问。在以这个话题为依托的讨论过程中,师生关系被拉到一个平等的层面上,互动起来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性

【正文】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言交际场合及情景,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在活动中学会运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际。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然而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上存在一些偏差。

一、问题的提出

1、对活动目的认识的误区——认为活动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经常见到一些教师让学生唱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歌曲,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作游戏。还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活动多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少了,从而排斥课堂活动。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已经把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分离。

2、对活动形式认识的误区——将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理解为单纯的做游戏。

课堂上老师经常安排这样的游戏,如:数字游戏、动作游戏、儿歌、歌曲和说唱等等,这些游戏大多停留在机械性或半机械性操练的层次上,缺少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性操练活动。不能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用英语做事”的要求。

二、活动设计的策略

针对以上这些对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的偏差,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1、活动要有目的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设计。如果活动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目的,一味强调新奇,有趣,为热闹而游戏,忽视教学任务本身,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这类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比较常见。

在牛津小学英语《4B Open Day》热身环节中,授课老师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songs,let’s enjoy a song!”接着教者用多媒体播放了英文版的《Do、Re、Mi》,因为这首歌较长,生词多,难度大,学生不易接受。

而在牛津小学英语5 B 《Hobbies》的热身环节中,授课老师选用了《Do you have any hobbies?》这首歌。当第二遍音乐响起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跟着唱起来,并且随着动画做动作。课堂气氛由此活跃起来。

通常英语课一开始,教者会用Warming up,即热身环节来激活学生思维与行为,复现旧知或渗透新知。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案例1中教者选用的歌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趣但比较长,生词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谈不上激活行为。况且这首歌与本节课话题无关,不能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可以说,授课老师因对“活动目的性”缺乏认识,导致了这一环节处理失败。

案例2中教者选用的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故能使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很快的进入兴奋状态,而这首歌又与话题有关,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是“一箭三雕”。

2、活动要有趣味性

富有趣味的课堂活动是落实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事实证明,让小学生坐在椅子上机械、重复的朗读单词或句子,会让他们觉得英语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及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案例3]

教学话题:Let’s go to the park!(《牛津小学英语》3A)

案例取自:Practice环节

教学过程:授课老师在呈现了几个有关交通工具的单词之后,便带领学生做起了“Listen and guess”这个游戏。先开始让学生听交通工具的声音再猜。然后让一个学生模仿,其他同学猜。学生表现积极,新知掌握好。

[案例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喜欢英语游戏,善于模仿、爱表现自己。让学生去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可操作性强。

3、活动要有真实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贴近生活。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案例4]

教学话题:At a snack bar(《牛津小学英语》4B)

案例取自:Production环节

教学过程:授课老师说:Boys and girls,I’ll going to the KFC .Do you want to join me?(Yes!)Now we’re in the KFC. Come and queue up,children.Let’s buy things!然后师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利用食物板分小组合作表演,每小组有一位同学手拿食物板做店员,其他同学做顾客,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买快餐。

[案例分析]

肯德基是多数同学喜欢的西式快餐,多数同学有在在其购物的经历。教者根据本节课授课内容,创设肯德基的交际情景,情景真实,让学生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用所学知识做事,使学生的语言的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4、活动要有层次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授课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很多,这些活动单独看来都不错,但连起来实施就会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其实一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应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活动序列。活动设计应先易后难,先输入、后输出,先听说再读写等,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

[案例5]

教学话题:译林版3B《On the farm》(文本再构模式)

案例取自:Production环节

教学过程:授课老师在带领学生读完课文后,给了学生三个任务供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1、I can read the story on the book.(一颗星)

2、I can read the new story .(两颗星)

3、I can make a new story.(三颗星)

[案例分析]

细细品味这三个任务,发现它们在难度上是递进的,呈螺旋上升趋势。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并挑战下一个任务。随着难度的升高,学生受到的评价也不一样。

5、活动要有高频性

高频性原则,是指在开展活动时要掌握快节奏、高密度的教学原则。快节奏与高密度的教学原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落实教学任务。慢节奏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活动名称:数字接龙游戏(Number prompts)

活动目的:复习名词的复数形式

活动步骤:师说:I’v got one hat. A同学接着说I’v got one hat and two jackets. B同学说:I’v got one hat,two jackets and three skirts.以此类推。

活动时间:4分钟

[案例6]

授课老师跟学生讲清游戏规则后,即在全班开展游戏。一位学生说一句话后,其他学生举手,由老师点名叫下一位学生说,如若说错,由其他学生纠正。4分钟内大约有15位学生参加了此活动。

[案例7]

授课老师跟几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该游戏作为示范,随机要求学生在大组内活动,全班四个大组同时进行。3分钟完成了此游戏。最后1分钟每组抽调两位同学共同完成游戏做反馈,评价。4分钟内全班每个人都参加了此活动。

[案例分析]

在案例6中,授课老师循规蹈矩,用“师点名说”的方式完成此游戏。单一的个体参与形式使活动密度降低,导致效率不高。

在案例7中,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快节奏、高密度地完成了该活动。

6、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

《新标准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生成和收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以及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之中。

这种个体差异性分这样两类,一类是个体性格的差异,一些学生胆小内向,生怕在课堂活动中说错话,出丑,这类学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可以主动喊他们回答问题。另一类是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自身学习能力与其他同学有部分差距,从而不能完成课堂活动。这类学生可以安排坐在其附近的同学做他的小老师,能够随时点拨、指导,使他们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快乐情境

如今,“快乐教学”已成为小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其理念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中带着乐趣去学习。但是,对于英语而言,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以及语言逻辑能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针对这门外来的语言,教师又应如何贯彻“快乐教学”呢?数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此提出英语中“快乐教学”的具体措施以及方法。首先,教师应以听说为学习的导向;其次,教师应该把游戏作为促进课堂进行的教学道具;最后,教师更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从兴趣中感受到学习的动力。

一、巧用图片构建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文本教材都是以插图、挂图以及简笔画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对此,教师不难揣摩到教材编辑者的用意,把抽象语言转化成直观的图片,从而使学生带着兴趣去阅读。这样一来,教师可以贯彻“快乐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想象插图、挂图以及简笔画的场景,使学生从联想场景中掌握到课文内容。

【案例分析】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3-Family members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单词,我是这样构建学习情境的。

教师:Today, we study some words about family members. Which student can tell me some members in your family members?

学生:I can tell you some members in my family members. In my family, I have a father and mother.

教师:Ok, that good. But we have a lot of family members in our family. Do you know these words. Now we see pricture one. Which student can tell me family members.

……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出学生众所周知的mother,father,激发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然后,教师以疑问的形式寻求知道更多的家庭成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知识看文本中的插图,在那些图片中认识到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unt, uncle,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cousin这些单词。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处于快乐的状态,教师也把课堂的教学任务将其回归于学生,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完成课堂任务。

二、巧用活动创设情境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以及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生活、文化等场景。这时,教师应该善于根据这些场景来进行创设教学中的场景。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创设的场景来进行游戏、演讲、对话、舞台剧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到英语。

【案例分析】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9-Shopping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的游戏。

教师:Now we paly a game. Do you want to play?

学生:Yes ,we want to play. Teacher, what game do we play?

教师:Ok. We come to shopping center. I require two stidents a group. And one student play a customer role and the other one play a shop assistant.Two students have a dialogue.

学生:Yes, I know.

……

在这个课堂游戏中,教师是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的。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顾客与售货员,要求他们进行对话;其次,教师倾听每一组之间的对话,注意到学生的单词发音以及流利度;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话,并背下对话。

三、巧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正在被现代媒体教学所替代。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及音乐动画三大元素,把“静态化”的教学内容变得“动态化”,让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化呈现,变得多元化呈现。所以,教师可以重视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方式,创设一些多角度、多方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媒体教学中学习到英语。这样,教师不仅能实现课堂的有效化、实效化乃至高效化,而且还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让学生在课外能更好地通过媒体学习到地道的语言。

【案例分析】在教学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3-Look at the moon一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于月亮以及太阳的描述,big(大),small(小),bright(明亮)。于是,教师采取媒体教学的方式,首先,教师展示出大大的月亮;接着,展示出小小的月亮,其次,展示出小小却明亮的月亮;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一一描述。

教 师:Look at the moon!

学生甲:Oh,it is very big moon.

教 师:Ok,you are right. Next student look at the moon!

学生乙:It is very small.

教 师:Yes.next.

学生丙:The moon is very small but it is bright.

……

四、辅以实物道具,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教师常常以实物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直观通过实物道具进入学习。随着实物道具的教学的进行,教师有意识地涉及到教学知识,比如单词、句型以及句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到教学的情境,感受到生动的课堂气氛。

【案例分析】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1A Unit5-Fruit一课时,教师找来一些水果的实物并在教学中展示。这时,学生见教师带来一些实物,课堂气氛于是变得十分活跃。于是,教师采取学生甲蒙上眼睛猜学生乙手上水果的对话游戏。

学生甲:Is it a banana?

学生乙:No,it isn’t. It is not yellow.

学生甲:Is it a apple?

学生乙:No,it isn’t. You like eat.

学生甲:Is it a mango?

学生乙:Yes, it is a mango.

篇9

关键词:对话;小学数学;高年级;作用 

小学数学高年级与低年级数学教学不同,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学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由于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数学落差已经逐步呈现出来,使得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在减少,这种情况的存在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话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具有把脉、诊断、开方三大功能,纵观小学高年级全过程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发现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目标的必然趋势。 

■一、把脉——了解学习程度,发现学习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才能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数学教学计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这对教师安排学习任务、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具有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 

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一个例题进行分析,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这时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另一个例题“某工厂需要制造一批零件,由于技术的创新,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求原来制造时间下制造150个零件,现在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索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解决“某工厂需要制造一批零件,由于技术的创新,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求原来制造时间下制造150个零件,现在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 

生:问题中“制造这种零件的时间已经由8分钟减少到3分钟”说明在不同时间下制造零件的个数相同,即原来8分钟可以制造零件个数150个,等同于现在3分钟可以制造150个零件,那么问题中“同样时间可以制造多少个零件”就可以先计算出现在3分钟时间下可以制造150个零件,1分钟制造零件的个数:■=50,所以,同样时间,即8分钟时间可以制造零件的个数为:8×50=400个零件。 

师:如果仓库中有100吨货物,运走10吨,那么仓库中剩余货物为90吨,运走20吨,剩下货物则为80吨,以此类推,在这个例题中是否存在等量关系,等量关系的量又分别是什么呢? 

这个例题与一般正反比例案例不同,它将多个数量进行融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通过正反比例的内涵探索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将这个题进行反向思考,即由剩余货物吨数与运走货物吨数的和得到货物总吨数,通过计算发现货物总吨数始终不变,所以,数量之间具备等量关系,而等量关系的对象就是运走货物吨数和剩余货物吨数与总吨数。 

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就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弥补学生知识的漏洞,纠正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由此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二、诊断——合理开展对话,展现思维过程 

将“对话”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设疑和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紧跟教师的节奏,思考和回答问题,充分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由师生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对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查阅相关资料,依据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课件,并适当应用“对话”实施教学: 

师:吃西瓜的时候,西瓜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生:西瓜会越来越少。 

师:向一个空杯子里面注入水,随着杯子里面水的高度增加,水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生:杯子中水的高度不断增加,水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案例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话结束之后,引入本单元主题“正比例与反比例”,并揭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涵。 

师:吃西瓜的时候,西瓜越来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反比例。 

师:随着杯子中水的高度不断上升,水量与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正比例。 

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由“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本概念可以知道,两种具有关联性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商)一定,就是正比例的量,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反之,两种具有关联性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就是反比例的量,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列举出生活中有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案例? 

生:乒乓球降价导致乒乓球拍的需求量大增。 

教师的提问将学生引入深入思考中,通过梳理关系发现,可以将这个问题案例进行变式“市场降价导致乒乓球降价,又因为乒乓球与乒乓球拍是配套使用的,所以,乒乓球与乒乓球拍属于反比例关系”。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背景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依据,同时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方——教师适时帮学,学生自主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掌握基本教学的情况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数学探究活动中,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的时候,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提出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发出本章主题,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再将重点教学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分析课件中给出的案例“有一个晒盐场可以将450千克的海水晒成15千克盐,那么12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盐呢?”教学案例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融合和应用,将正反比例知识融会于应用题中,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已经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知道数量之间的关系,故这个时候再进行案例分析,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对例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在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基本分析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个例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千克与吨的单位换算,将120吨换为120000千克。 

师: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 

生:首先,设120吨海水可以晒x千克盐;然后由于450千克的海水晒成15千克盐与120吨海水可以晒x千克盐之间是相等的关系,故就可以列出方程:■=■,最终解得x的结果为4000千克,即120吨海水可以晒4000千克盐。 

篇10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体育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0-02

1.研究对象

本文把《体育概论》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在乐山市图书馆、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体育概论》教学以及案例式教学等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电子资料和相关理论书籍,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2.2 专家访谈法。利用节假日走访乐山市、成都市、内江市、雅安市、自贡市等所辖高校相关专家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咨询相关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案例式教学在《体育概论》中的应用中的意见和建议。

2.3 问卷调查法。首先,针对本研究内容的需求,根据体育科研方法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问卷的设计,分专家问卷、学生问卷、一般教师问卷三个部分;其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同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有效问卷和问卷的有效率均达到90%左右。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有较高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所要调查的问题。

3.案例式教学在《体育概论》中应用的基本步骤

3.1 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重点是选择切实可行的案例。针对《体育概论》的内容,选择与之联系紧密、新颖、方便可行的案例进行课前贮备工作。这些案例可以源自中小学或高校体育课堂实践,也可源自中小学或高校体育活动;也可源自竞技体育相关内容;也可来自群众体育与之相关的体育现象。然后,结合《体育概论》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理论和案例交相映辉。

3.2 案例背景介绍:在进行案例教学前,需要先介绍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案例背景,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人物角色、环境等。为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做好"大环境"的铺垫工作。

3.3 学习案例:案例教学中,案例学习至关重要,让学生熟悉案例的内容,获取案例中的信息,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能举一反三,列举出更多相似的案例来与大家分享。

3.4 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结合《体育概论》相关内容,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课本上的理论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或者说是能用课本上的理论来解释案例。

3.5 总结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或小组长要进行归纳总结、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或有遗漏的地方,做重点讲解。

3.6 课堂反馈:在课堂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认识到本次课的收获得失,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更有效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4.《体育概论》中应用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4.1 案例要真实准确:也就是说案例的选择经得起考量,尤其是自己亲自取材的案例,例如某某中学的一节某某内容的公开课,一定要详实,可以拍成视频,这样就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4.2 案例具有代表性:体育案例相似或雷同的不在少数,在案例选择上一定要"慧眼识人才",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避免累赘嗦。

4.3 案例具备较好的实用性:所选案例能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

4.4 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案例教学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提学习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案例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深入透彻的分析至关重要。

5.结论与建议

新形势下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技能就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育概论》这门基础理论课程,要改变其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的特点,就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手段,案例教学与之结合是走出传统教学方法的路径之一,实践中收到来自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的正面反馈,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例如:案例的新颖程度、案例也要"与时俱进"、案例分析的科学性、案例分析的严谨性等。

参考文献:

[1] 马帼英 廖越 赵峰:体育概论运用四步教学法的尝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4期

[2] 任晓玲:案例教学法探略[A] 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03年

[4]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