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现状

作为初中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对于生物教学往往不太了解,基本对于生物的整体概念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所以许多学生在刚接触生物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学习这个科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终于创新性地开发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由于案例教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情境性质,这与生物的教学理念正好吻合。同时站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来看,情境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众多课程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案例教学在我国许多的学校以及教学领域中都有所涉及,在生物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以及实际考察发现,许多的生物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实际实施效果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效率上都不尽如人意,甚至个别情况下还会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案例教学法的详细情况。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中,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不同科目中的应用效果不同,应用方法也不一样,从本质上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一,典型性。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案例往往都是一些个例,而这些个例并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在众多案例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例,这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其二,针对性。对于生物教学而言,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引入时,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往往会利用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案例进行融合,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将新知识引入,不但降低了新知识学习的门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整体教学氛围。其三,时效性。案例的选取体现了老师的水平以及智慧。由于生物案例众多,即使是某一个课程的相关案例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但是在进行挑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一定要尽量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这就要求案例要具有时效性特征,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案例的整体效果。其四,教育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教育上,所以案例的选取更多的还是要具有教育意义,这个方面就要求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选取了。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编写与实施

1.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案例,而在案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很多生物老师在做案例教学中往往会给人感觉听完案例抓不住重点,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准确度差,精细度差,再加上教学中缺乏重点,案例老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起不到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个别情况下还会让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丧失了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生物成绩的提高。所以说,特别是针对生物老师来说,案例教学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从众多的案例中选取较为新颖以及较为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并且讲解的过程最好不要过于传统老套,如果能加入一点小幽默效果就更好了。当然,选取案例的重点不单单在于代表性,有时候选择短小精悍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案例的讲解时间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有利于快速实现教学目标。2.整合案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生物老师来说,生物案例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平铺直叙,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诟病。但是就目前我国国内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来说,大多数老师并不太习惯教学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彻底舍弃传统教学模式既有一定难度,更是有很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对于案例教学的借鉴面不是特别广,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案例教学就是单独的案例教学,一个案例接一段分析的教学方式,表面看起来比较清晰独立,但是实际上由于缺乏关联性,不容易让学生记住有关案例的教学特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案例记忆以及学生的基础生物知识记忆,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对于案例教学,简单的罗列效果是比较差的,最好还是要通过整合不同的案例,并且结合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区别进行讲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理解,更有利于提升生物学习成绩。3.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对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分为准备部分以及展示部分,对于准备部分上述已经讲到了对于案例的选取与整合工作,通过案例的精心选取与整合,可以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课堂案例展示的整体效果,然后就可以进入案例的展示环节了。从当前案例的展示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案例的展示主要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分别是纸质案例展示、口头案例叙述展示以及多媒体展示。几种案例展示方式风格各异,一般还是由老师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定,但是整体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生动的展示案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同时阅读案例,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4.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案例的选取与提出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对生物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实际学习生物相关知识以及处理生物问题的机能的步骤依然是分析与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设立中,一般都是由老师提出案例后先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上节生物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逐步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的上思考。通过学生的内部思考以及内部讨论,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在下面进行巡视,对于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解,对于没有思路的小组要进行点拨和引导,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结果的描述,在完成回答后也要认真听取别的小组的见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对于一些不太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学生,老师也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让同学们一起鼓掌,给这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足够的信心,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但发扬了合作精神,促进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

三、总结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只要处理好一些案例选取和展示中的细节问题,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和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贺碧虹.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运用研究

1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概述与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在拟好的教学目标下运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相关性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及问题,也可透过案例的具体剖析,引导学生们展开探究讨论,进而促使教学内容获得有效的拓展,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是近年间教育界较为推崇的一种常见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教学照本宣科的缺陷,不再以理论为主,而更加注重自主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协作能力,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生物这门学科具备极强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精准性,需要严谨以待与反复背诵记忆,枯燥乏味是无可避免的了,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生物课堂之上则可缓解这样的困境,有效的活跃学习气氛,消除一些枯燥,多了一些趣味。如此一来便可促使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充足的耐心进行观察、思考、探究等严密的逻辑思考,精准的剖析老师所授的生物知识,发挥初中生的无限潜能。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在于能把生活实际中的那些例子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讨论以及解答来实现应有的教育实效及教学服务,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是极具必要性的。首先,它不但迎合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客观需求,而且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其次,它促使初中生实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获得了有机结合,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能力;最后,它对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是倍有助益的,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空间,让初中生懂得利用已学生物知识解答生活难题,让它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2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各个阶段

2.1准备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首要阶段便是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备用案例提出相应问题,使得初中生可依据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讨论以及思考,进而获取问题的解决之道。此阶段生物教师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必须谨慎,例如,案例选择上需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具备现实意义,有助于初中生拓展思维等都要加以考量。另外生物教师在应用案例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问环节,提问的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因此提问环节尽可是提出一些较具引导性的问题,用问题将初中生牵引到案例学习中。

2.2分析

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便是分析与讨论,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情感互动、知识互动以及思维摩擦的主要阶段,换言之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法能从跟本上提升教学气氛与学生学习热情,并通过案例问题的提出,增加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从互动中彼此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够紧跟教学内容,遇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自主性的去查找资料或向老师进行询问,一方面扩展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

2.3讨论

生物课堂施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问题与难题,此时初中生都是各持己见与想法的,因此更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表达个人的意见与观点,再与他人进行比较,方可有收获有觉悟。因此进行案例讨论时,生物教师可以指引初中生在备用案例中择选最吸引他们的案例,在对其进行激烈讨论,探讨案例中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哪个知识点可解决类似的生活难题等。

2.4总结

万事都是有始有终的,案例教学的尾声部分便是总结阶段。生物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能将学生带回到教材内容中,把握好重难点,同时把案例分析讨论阶段所获得的观点意见加以总结,并与教材内容予以充分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案例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对策建议

3.1通过案例实现课堂内容引入

课前引入对提升课堂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被忽略掉,其能够以一种先行带领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导入课堂中,使之带着思考去进行课堂学习,是一种及其有效的引导与提升学习兴趣的手段。在进行引导时,教师的案列选择上应以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其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课程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实际运用价值,并通过对案列的分析、讨论、研究逐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并带动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例:“输血和血型”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导入,在日常的电视剧中,演到抢救部分,总是会因为血型不同而无法进行输血,为此采取最好的办法便是临时向社会进行血液征集,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血型,将不同类血型进行输血就会产生致命性后果。对此引入新课“输血和血型”,教师开始逐步进行讲解血型的种类,血型的融合等等的教学内容,随着教师课前的思维引导教学,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对新知识与答案的渴望,切实的提升了学习气氛,带动学生思维的紧跟,并带入正课的讲解。

3.2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确定后,教师应积极搜罗关于教学目标的文字、图片、影音等,作为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直观演示案列,让学生体验到更具真实、直观的视听体验,并逐渐引领学生去了解资料中的教学内容,并逐渐深入讲解,学生对此产生的疑问要鼓励他们积极的提出。例:“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此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是双眼皮,你也是双眼皮,假如你有个弟弟,那么为什么你的弟弟却是单眼皮呢?许多学生对此都开始讨论,觉得不可能,甚至有同学认为这个弟弟是表弟,不是亲生的;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兴趣,并开始互相争辩与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正常,但无法说出原因,经过讨论后,教学气氛有了明显提升,此时教师开始讲解本课内容,学生也显得更加认真。

3.3通过分析获得结论

对问题的刨根问底是人类的本能意识,从小我们就会经常问长辈“为什么?”教师要对此进行很好的利用,运用实际案列,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一点点的引导学生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一点点的深入了解,最后有所掌握,将难点重点,尽可能的进行分散讲解,让学生学会方法,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结构性,对学生的引导时,要注意每个问题的制定、引导有序,能够将问题进行串联,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够连贯,进而增强逻辑性思维的锻炼。使记忆更加深刻。例:“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此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暴饮暴食”作为教学案例,播放一段关于健胃消食片的微电影广告,先是一个经常应酬的成年男人,每天吃饭无规律且应酬时吃饭喝酒较多,一天吃过饭后,刚一出门就觉得胃痛难忍蹲到地上,朋友出来见状递上一片药,男人接过药吃进肚子立刻好了起来。通过此短片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何小小一片药便能发挥如此作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的将药片的成分给予公开,并建议学生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作用与药片成分进行一一结合与对应,学生通过教师给的小提示,再经过一些资料的查找,最终将问题解决。

3.4通过案例实现扩展式教学

对于知识的传递与学生获取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进行整合再以一定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案例教学虽然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且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所能承载的教学内容却极其有限,对此教师应引入案例教学的同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扩展性教学,使其能够涵盖更多的知识点,构建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教学重点。例:“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此节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紫色恶魔”,南美洲的凤眼莲以其独特的外形,吸引了全世界各国,很多人都觉得它非常漂亮,便带回了自己的国家进行种植,有的种在了湖泊、溪流里,不料这种植物繁衍非常迅速,很快便布满了整个湖泊、溪流,甚至对运河的正常通行造成了严重危害,并导致水里的鱼虾等生物的灭绝。教师对这个案例引入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根据此案例,教师又提出让学生思考下应该怎样解决此次物种入侵?生物的减少会进一步造成怎样的危害?如何保护原物种,避免入侵?多个相互间具有逻辑性的问题,让学生不仅局限于案例,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成功的掌握多个知识点,从而一步步的学会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与实践

0.引言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讲解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自主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就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设置一定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在拓展其思维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案例教学广义上指的是教师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中蕴含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则是指选用一些能将生物知识及规律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并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及分析,进而加工成为案例。生物教师通过详细描述这些情境,或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来模拟再现案例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并探讨这些案例情境,使之得出结论及自身独特的见解,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及心理均发生着显著变化,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思维不断深化,但尚不成熟;意志逐渐增强,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发育特点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策略

2.1案例讲授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在案例讲授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其通过讲解相关案例,从而有效结合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并促进完整生物课程内容体系的形成[2]。

例如,在开展《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案例,如乌龟及鳄鱼等生活在河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产卵期会爬上河岸;在大树上筑巢的鹭等动物则喜欢吃河里面的鱼虾等。此外,在河流这一生态系统中,空气、阳光等并不是独有的,当出现降雨时,还会带来其他地区的水分,陆地上的土壤也会被冲到河流中;河水则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等。讲解完这些案例后,教师可提出“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关联的生态系统有哪些”这一概括性问题,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上述案例为依据,从各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以及地域关系中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大气循环系统等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出发,来对学生展开详细讲解,进而证明大气循环、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均与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紧密联系。

2.2案例讨论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并讨论创设的教学案例。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案例讨论教学,此种方法可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促进其参与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开展《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一些动物为完成某项行为,或是达到某个目的,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讨论动物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合理解释动物的这些行为。如在迁徙的途中,当大雁需要休息时,它们便会派出患病的,或是身体比较弱的孤雁来站岗及放哨,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入侵时,便会发出警报,来通知整个雁群马上逃生或是做好御敌的准备,但这只站岗的孤雁就很容易成为猎物的捕食对象。再比如螳螂这种动物,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的头部,这是因为其头部存在抑制的物质,会对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学生通过讨论这些案例,便深刻理解动物出现各种行为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生存和种族繁衍。

2.3案例练习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练习教学这一方法通常应用在课堂结束后,单元练习以及考试等过程。教师可向学生发放一些联系类的案例资料,让其展开独立分析与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完成《生物技术》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给学生下列案例材料: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及生物农业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及品种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害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增强,这便严重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及发育,给农业及其周边产业造成了非常大冲击,同时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科研人员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在棉花、水稻等的细胞中导入生物抗虫基因,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虫基因及能力的作物品种。教师便可从上述案例出发,提出“现代生物技术有哪些?”“转基因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面对复杂的生物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及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使其展开主动学习与探索,在将生物知识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加国.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36):249-250.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研习案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找到对知识的理解、交流、吸收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物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案例教学法,以此将生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一些生物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单方面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之前都是“白纸”,没有任何学习基础,这种错误的认识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打折扣。高中生物任课教师要对学生有新的认识,意识到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旧的生活经验,学过旧的生物知识,有自己的学习技巧,只要任课教师能够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就会有一个较高的效率。

例如:以《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一知识点为例,假使任课教师只是单一、直接地给学生进行新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完成对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吸收。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对酸雨的影响和危害进行思考。高中生在以往的化学课堂中对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而社会上的环保宣传又让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基础。生物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酸雨带来的危害性进行思考,学生就可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学规律了解到酸雨的危害:生物的繁殖生长同所处环境的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环境的酸碱度一旦遭到破坏,动物将难以正常繁殖,植物则会畸形生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整合完成对新知识探索,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完成交流

在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常采用灌输法,这种方法所传授的知识是统一的,学生也是静态对知识进行掌握,这样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深度挖掘,无法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假使生物任课教师借助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动态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学生之间就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完成取长补短。

例如: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这节为例,最开始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观察:当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例如长跑,身体消耗的血糖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得到补充,但是人体的血糖升高到某一值时就不会继续升高,而是保持一个稳态,在这个案例中包含有哪些原理呢?某一生物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这一案例的讨论,其中一个兴趣小组提出一套人体血糖控制系统:人体内血糖水平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细胞提取、利用、储存血糖的速度加快降低体内血糖水平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非塘物质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体内血糖水平。该兴趣小组总结出人体内有一套血糖自我调节的系统,可以将人体的机能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了疑问:在这套调节系统中,哪些器官复杂评估,而哪些器官负责调节呢?这个问题让该兴趣小组的所有成员一同陷入了沉思,为了将这个问题可以快速解决,兴趣小组的所有成员又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激烈的讨论。

教师借助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不再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范围,同时学生结合学习情况控制学习成果,在结果有差异的时候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完成取长补短,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互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对知识加强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任课教师通常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培养不均衡,导致眼高手低的现象发生。假使任课教师借助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就能够引导学生把案例中提出对问题作为目标,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节为例,任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个案例:以往澳洲的生物并不多,很多草本植物都没有被利用起来,当地政府大力引进了牛羊等食草性动物,食草动物过多造成了大部分绿色植物被消耗,同时动物的粪便也产生了较多的蚊虫。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食草动物的引进目的是什么?过多的食草动物又带来了哪些危害?生态系统有哪些自我调节的能力?人类活动开展应该注意些什么?

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一个案例的解决为方向自主地吸收新的生物学知识,定向的引导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根据该案例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任课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优秀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婷.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2009(08):114.

篇5

就目前存在生物课堂探索出来的学习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一问一答、共同实验、群策群力三种主要的学习合作模式,而三种学习合作模式也直接决定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整个导向。

1.1一问一答互动式

一问一答主要指的是老师来提问,学生们来回答,这是一种比较传统式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初中生物教师掌握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脉络,所以,相关生物老师教育教学的一问一答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效果;另外,在问与答的互动式中,还存在一种,那就是学生们提问老师来解答的方式,目前也属于初中生物教学一问一答互动合作学习中的一种,这种学习合作模式较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更能显现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质,而且学习实效和学习效果要超出前一种。

1.2共同实验全员式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也会有一些实验性的学习内容,但是较物理、化学等科目要相对少一些,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那么,只要初中生物中所遇到的实验课题,就一定是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就一定是学生们需要攻坚克难的学习内容,那么,每一项学习内容,即实验内容要想让学生们充分的掌握和领悟,就必须要珍惜这一学习和实验的机会,就必须要珍视学习和实验的学习带动力,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学会、弄通弄懂、有所领悟。另外,这里所提到的课堂实验学习,也不仅仅就单一局限在初中生物实验这一范畴中,而是要涵盖整个初中生物的第二课堂、具体实践活动,都属于共同实验、共同实践的范围。

1.3群策群力小组式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很多的学习科目所采纳,初中生物学习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动优质意识的提升,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制定教学方案并提出相关问题,做好专项小组学习和日常小组学习方案的制定,不能脱离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主旋律,不能脱离课程学习的中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另外,还要提升合作意识,科学做好小组人员调配,必须要抓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在分组之前就形成一个核心,关键看人员的调配,如果不能有尖子学生带动,如果不能有后进学生的支持,那么就完成不了小组人员的科学调配与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深入了解三种合作模式,下面融入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实践学习中予以有效的应用:

2.1互动式一一推动,让课堂合作学习“声声入耳”

举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就要面对诸多的问题有老师提问,让学生们思考解答,从而调动学生们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探究心理,这里面包含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生物包括哪些内容?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是学生们思考的范畴。经过学生们预习或者思考后,就可以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答,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则要从微生物、植物、动物三个方面去回答,比如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氧气,动物也可以从食用、药用等,微生物用于科研并且与人类的渊源甚深,总之,三者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正确使用并积极爱护其他生物。可以想象,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学习,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与人类,这一看似简单实则沉重的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2全员式动手参与,让课堂合作学习“指手画脚”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们是需要全员参与的,而“指手画脚”就是尽可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要动手的机会,亲自操作的机会,从而增强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做《细胞》的相关实验时,比如《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洋表皮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在显微镜下看细胞,是让每一个初中生都会神往的事情,所以要想方设法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种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和实践的学习内容,尽可能让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步骤操作过程中,首先,从以下六个步骤中让学生们开始介入,第一个是“净片”,然后是滴水、取材、展材、盖片,最后才是染色,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可以派相关的学生去完成。当然,调节显微镜,必须有老师亲自指导完成,让细心的、生物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实验调整仪器,临时装片的制作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参与,把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这一环节更是要每一名学生必须目睹一下。一系列工作完成,学生们都在津津有趣的实验中完成了学习,相信这节细胞实验的课程和相关的知识点是学生们永生难忘的,这也是合作学习中要求达到的较高学习境界。

2.3小组式群众协作,让课堂合作学习“同心同得”

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提升独立意识,调动学生亮出新观点。独立意识的提升,就是要在初中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二是提升团结意识,夯实小组合作基石。就是要在合作学习、团结学习中,完成相关的生物学习内容。三是提升引导意识,教师做好介入引导意识的提升,就是要求教师保证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适时介入,教师在课堂中的适时介入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老师要寻找介入的时机和节点,以便在最佳、最适当的时候作以辅导和启发。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鸟类》等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推动初中生物学习的生动化、成功化。

总结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和谐课堂;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死板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敢于质疑,自主探索,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反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幅严肃的表情和严励的话语,学生望而生危,岂敢大胆质疑猜测呢?这样的氛围不但使课堂沉闷,而且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套上了无形的枷锁。通过两种学习环境的对比,我们清析地发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才是学生理想的课堂。以近视的形成为例,讲到近视是因为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楚。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视力形成要物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既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怎么能成像呢,怎么能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呢?经过思索之后,我发现对于还没有学光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提得十分精彩,而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学生又是难以回答的,这时我乘机把前面讲视力的形成时做的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一下,如果我把成像的塑料板往前移一下或者往后移一下,塑料板上还是能成像的,但是像很模糊。也就是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指清晰的像应该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视网膜上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像。经过这样的解释,大家对近视的形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的问题经过大家的交流合作后得以化解,提问的学生不仅自己获得新知,也使其他同学获得新知。很明显他是非常愉悦的,从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初中生物学科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成、细胞的特点等,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另外,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动手欲强。学科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自然统一,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先天之本,但是这还需要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ppt展现动物细胞的结构,采用动画形式播放植物生长过程,演示花开过程等。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的过程中,学生将新学知识潜移默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堂生动化、民主化、和谐化,有力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初中生物教学激情无限。比如实验活动,它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主要活动形式,它不但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再如,校外教学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例,我带领学生到田野里和池塘边寻找蚯蚓。通过寻找蚯蚓这一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蚯蚓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由以上教学实例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及大的推动作用。

三、以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是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的过程。其教学设计必须得当,各个环节的知识层次也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才能逐次深入,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教程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此外,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到极致,彻底消除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良认识,教师应善于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如模拟、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等,都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生物的奥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忱。

四、以体验式实验桥梁,加强学生与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生动手欲望强烈,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生物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由于大多实验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实验内容,而有些学生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理解。因此,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概念。实验过程:第一步,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分别标号a、b;第二步,准备两个气球,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第三步,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到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第四步,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第五步,对比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上述教学案例可知,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学会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善于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本文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打造高效课堂,师生共同努力共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在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首先必须构建独特新颖的教学课件,优化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诙谐幽默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成长期的学生,身心和心里都在全方位的发展,这让学生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尤其是对生物学是更加迷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伊始多介绍本节知识点的重难点和与生物学有关的最新研究方向、动态、有

趣的故事等。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时,了解哪些疾病传染哪些不传染?在得了传染病之前,我们应怎样去接种那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染病流行会经过哪三个环节?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讨,既可以掌握知识点又能引人深思。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知识点,如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艾滋的病原体是什么?非典的病原体是什么等。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好奇感,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搜集课本的相关内容将其汇编成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再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相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活学活用,让本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经过加工处理变得妙趣横生,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综合能力,又能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二、循序渐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初中生物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容。这种独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灵活运用,而且能够更深层次地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渗透。

首先,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当然是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去认知。而初中生物这个探究方向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正所谓以小博大见真知。自主探究与课堂预致相同,带着问题进入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节知识点分成前、后相关联的一连串的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去探究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如,在学习《细菌》一节时,预习前可以将细菌的形态和分布广的原因、细菌的生殖过程作为重点内容来看。这样一来,探讨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既可以节约课内探究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探究一旦有了确定目标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就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要确立探讨目标,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点的强弱对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级的探讨,这是第一步,如对细菌一节而言主要是概念、细菌的生殖过程以及对细菌正面与反面的探究,如果不注意卫生这些细菌会造成怎样的病原体入侵的发生,并且在探讨时要活学活用。第二步,是直击目标。探讨知识点时不要在无关的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且目标要明朗。如对细菌生殖、形成、萌芽整个过程进行简介,和趣味小故事、小插曲相连接。接着,要沿用快、准、狠的战略思想,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筛选,从而确定关键目

标。例如,探究细菌一节时,第一步是对全文通读,找出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第二步,对每段关于细菌的知识点进行渗透,对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第三步,细菌对身边的健康是否有影响,这样探究可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找出问题。有确定的目标,带着问题去探究自古以来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主探究方法。带着生物问题去探究,不断地循环、实践、总结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初中生物中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探索者、发现者、主动者。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高效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中信息渠道比较闭塞,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平台。而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恰巧做到了这点。当今人们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新课改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使多媒体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风向标,也成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传统的教学生物课堂教学方式都以教师课堂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进一步阻碍学习的思维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虽然现在初中生物学改编浅显易懂,但终究是有弊端的。例如,发酵一节知识点,酵母发酵、酸奶、制酱、制米酒的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过程,对初中生来说,知识靠单纯的一味讲解和板书,这些本身抽象的事物是非常难懂且不易理解的。多媒体可以通过PPT展示发酵整个过程的组成片段,通过电影与现实发酵的产品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优化高效课堂方面,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形象、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高清生物视频或可动手操控的画面展示,使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疑点层层被剖析,巩固和加强知识点、轻松击破重难点。演练结束后,可以总结、归纳,让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点的脉络,圆满结束课时内容,视觉效果可以缓解课堂视觉疲劳,使得教学目标大放异彩,何乐而

不为?

总之,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生物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

能力,只有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

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以积极引导,制造更好的学习课件,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更优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完美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付钟.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2]刘利.对当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2(11).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以往由破坏生态而换取经济利益的思维逐渐被摒弃,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的平衡发展,日益关注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初中生正是处于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朦胧的状态。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行动中体现出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确立“保护生物圈”的基本观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越来越提倡环保理念的今天,仍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人是地球的统治者,可以随便破坏生态环境。这些人肆无忌惮地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他们肆意地滥砍乱伐,排放超标的废气、废水,乱倒乱扔垃圾,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这些都严重破坏生态的平衡。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保护生物圈(即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就是人保护人类与其它生物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作为生物老师,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圈的重要性,遵守、探索和掌握保护地球环境的规律,将保护生物圈视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只有自身有这样的觉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时刻把这个观念带到课堂,培养更多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让他们将保护环境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充分挖掘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错误及带来的恶果。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大自然缺乏正确的认识,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行为,例如:过度放牧,大量砍伐森林,劫掠性地开采资源,随意捕猎野生动物,引入物种不适当,排放大量废水、废气,随意乱丢固体废弃物等。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环保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总体恶化的程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国民经济依旧处于高投入和高耗能的初级发展阶段,浪费资源比较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张,水体污染使得水体资源短缺问题依旧没有改善。生物圈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如日本九州的水俣病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海洋中大量的鱼虾集体中毒死亡等。在生物教学工作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这些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体验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重视的同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三、合理利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养成关注环境动态的良好行为

当今社会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几乎天天都会有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报道。

学校应在生物教学中多多开展环境保护时事新闻的收听会之类,给学生们创造了解近期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的机会。例如今年由日本核辐射引发的污染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结合学习的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等,在课堂上对此事件进行分析、辩论。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或是开展双方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实效性;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广泛、深入、长期地对社会重大的环保方面的新闻,进行环保宣传教育,营造人人讲环保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践行环保的积极性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等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尽心尽力保护好生物圈,保护好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积极开展生物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意识

课后我们教师应联系生物方面有关知识,开展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加入到环保活动行列中来。

1.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相关环保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演讲、征文和辩论等类似活动,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师生一致严格执行校园绿化计划,结合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一系列环保性节日,每年环保节日里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施环卫工作。

2.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节约水电、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公益活动中,让学生以宣传人的身份去向群众解说,倡议人们尽量不使用高污染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筷子等。宣传的同时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说服自己才能去感染别人。

3.组建生物兴趣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进行“废电池漏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废电池漏液对鱼类生活的影响”、“洗衣后废水对蚯蚓活动的影响”等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进行具体讨论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被破坏后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渐提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急性和漫长性,从而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成为捍卫生态环境大军的一员。

(二)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

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层面,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实际行动。

1.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生活中自己曾经做过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在实际行动中的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才能够更加认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让学生把环保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才是环保理念教育成功最有力的证明。我们作为生物老师应在学生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后继续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打下基础。

2.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趣味环保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的例子,可是若我们整天苦口婆对着学生宣传课本条例,恐怕效果不但不明显,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这时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案例来做些模拟情景,在趣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生动的教学形式必然比枯燥无趣的照本宣读更加引起学生的共鸣。

3.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亦可以达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对家人进行环保教育宣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参与保护环保的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们从初中就不断接触环保这个事业,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作为生物老师,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教会学生生物知识是义务,而教导他们的环保行为则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我们应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生物教育相结合,将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意识与社会中的重大新闻事件相结合,将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的生物教学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吉林教育,2010,(02).

[2]刘玉龙.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吉林教育,2010,(23).

[3]肖万峰.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2).

篇9

山东省聊城市第七中学 孙孟娇

聊城大学 冀芦沙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学者沿用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心思想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对“老师上课传授知识,下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彻底翻转过来。学生在上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资料的查找,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教师要利用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根据研究得出,翻转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生成绩,帮助老师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2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聊城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面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协同发展的师范类高校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创新型培养模式”(编号:LYUYY1303)的研究成果。

翻转课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翻转课堂的模式是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再进行深一步的课堂讲解。这种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生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一系列的辅助活动系统,然后根据举出的具体例子探讨在这种系统下怎样实行翻转课堂。

一、生物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心。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教学方式——“主导和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师,教师从原来的单项知识传输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资料准备,学习资料的形式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践者——美国的两位老师用PPT录制了一款自己的微视频,通过网络传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家里观看。考虑到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精力不多,教师不应给学生准备太多资料,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教学视频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还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课前准备工作。翻转课堂需要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自主学习的程度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但教师难以深度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由此产生了对知识理解的分歧,因此,很多翻转课堂的实践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实验方法,比如,北京一所中学进行生物翻转课堂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然后会接受4~5个的问题检验,看看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多少,并且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讨论。

3.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为学生能够消化的过程,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4.结论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结论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呢?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做出评价外,参与的教师也要互相指导,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讨论,从而提升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二、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

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支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支持翻转课堂的进行。

1.在线课堂的实施。在线课堂分为教师上传视频和学生观看视频两部分,教师要上传知识资源,这需要教师专门制作,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如生物实验的链接、实验练习作业,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则应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源并提交作业,由此,翻转课堂才算得以成功开展。

2.进行交流。交流是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它包括多种途径,如撰写实验博客、参与论坛讨论和微信聊天,等等。实验博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记录自己是怎么进行学习的,也可以在论坛上进行话题探讨,通过话题探讨进行沟通和研究,以利于学生和师生之间的沟通。

3.独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实验基础、基本技能、进行实验。其中,实验基础部分主要包括进行生物实验的准备工作。在置顶实验卡片的时候,应详细写出实验器具的用法和功能介绍,接着,教师再给学生详细讲解如何进行生物实验,并告知学生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基本实验操作是生物学习的一部分,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的过程演示可以多进行虚拟演练,其中一些实验原理的模块都可以动画、图片等工具进行辅助介绍。此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每个专题都要进行实验理论、实验具体计划、研究环境和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指导要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介绍,得出猜想和假设,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互动小组中,学生可根据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加以实施,也可以进行自主研究,自主学习,从而增进学习兴趣。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知识讲解方法都不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变革,对教学技术进行创新。所以,这种模式一出现便受到广大教育教学者的青睐,本文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生物实验课的研究中,对生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且举例说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已经被逐渐认可,但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也有待更新,如何自然地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还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韩静静.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D].烟台:鲁东大学,2013.

[2]张亚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郭永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篇10

《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师专业成长》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省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XX—XX年)实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县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发挥高校、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各自优势,形成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新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双重目标,打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标志性和示范性的领军团队,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升的方案精神和我校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生物学教学多以枯燥无味的课本讲解、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练习渗透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连学习生物的最基本的热情都没有了,而且很多学生还认为是一门“副科”,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近几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我市已将史地生纳入中考,学校从上至下都对生物教学有所重视。新课改提出:教师要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鼓励师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不断进行创造性和实践性活动,缩小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的距离,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能在生物教育中结合本地的生态特点,利用本地的生态资源,会在学生的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还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资源短缺问题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使用新教材中最感困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课程资源短缺问题,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适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那么,针对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并处于粤北山区,我们可以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为了整合我校的生物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新理念,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包括教材、教具、教学仪器、学校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等。

2、“开发与利用”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生物学课程,能够与生物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指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生物教学价值。

3、研究的变量

(1)、自变量 生物教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因变量 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四、课题提出的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2、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生物资源,将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融进新课程,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校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不高,就此现状,特提出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发和利用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并能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课题实施

1.确立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有哪些?

(2)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地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学生素质哪些提高?

(4)通过对地方生物资源的利用,教师的专业水平哪些方面提高?

2.制定课程资源实施的计划

课程实施对象:七、八年级、高一、高二学生。

指导老师:七、八年级、高一、高二级部分生物教师。

课时安排:集中安排和分散使用相结合。集中安排: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分散安排:由各指导老师和学生自由协商安排。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地方生物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学校周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地方生物课程资源。

(2)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地方资源初中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或兴趣班,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3)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验收;

(4)通过对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观念、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均得到提升(通过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体现)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课标》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结合点,并用先进的教育观点指导生物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2)调查研究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相关的清远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推广中学生物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整合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起点。

(3)案例研究法:用于研究地生物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专业发展的影响;

(4)行动研究法:在各班级进行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清远本地生物资源的整合创新。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自XX年5月起,于XX年5月结束。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申报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认真选题,查阅资料,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3月)

(1)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生物新课程标准》以及生物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生物教学法方面的文献资料,听各种教学的培训讲座,观摩同行优秀教师的展示课。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每月集中一次进行研讨,整理教案,进行反思。

(3)选择几节成熟的示范课对外展示,总结示范课的教学经验。

(4)指导学生调查清远阳山生物资源,撰写调查报告。

(5)充分挖掘社会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潜力,开展相应讲座。

(6)充分利用清远阳山本地生物资源进行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内容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

十、预期成果

1、读书笔记 几份

2、优秀教学案例 几个

3、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相结合。

十一、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