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探究式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探究式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设计理念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讲就是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中适合探究的典型实验或课题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认识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集体总结等多种探究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对该探究题目的总结和提升,并且一定程度上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导新课题,利用实验探究,充分的课堂互动讨论,最后反思和归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科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的学生方式发生转变,由被动听课式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智力与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提高学业成绩。
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应用评价”。
1.良好的问题情境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展示案例创设情境,然后逐渐引出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导入问题的方法有:图片导入法、新闻事件导入法、趣味视频导入法、成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案例:如何获得氧气的问题情境创设
展示鸟语花香漂亮自然界的有关图片,适当插播音乐、图片是最直接的无声的教学语言,立马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
(1)自然界中鸟儿飞鱼儿游,它们时时刻刻需要呼吸,那么氧气从何而来?
(2)除了自然界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你还知道获得氧气的哪些途径?
(3)实验室制备氧气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4)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2.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深沉民主的追求,决不能以所谓“后进生”为尺度,而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分层次设计,分层次推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赞许和肯定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教学案例:氧气制备的实验探究
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单口橡皮塞、水槽、火柴、集气瓶2个、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止水夹、烧杯、钥匙
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二氧化锰、稀盐酸
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两套装置和药品,并且特意准备一些干扰的装置和药品,比如烧杯和稀盐不需要用到。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并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学生选择和组装的过程当中,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提醒和指导,使学生避免科学性,或有失安全性的错误,其余完全自主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最后请每组学生代表做个总结性发言,实验成功的组分享如何成功完成经验和要点,实验失败组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改正的方法措施。
3.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放纵学生老师无事可做,而是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一堂探究式课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和应用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指出学生探究的优缺点,并且适当地总结和提升,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案例:学生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后,老师及时对每组的实验做一个系统的评价,从每组的整体团队情况细小到每个同学的参与度都做点评。对实验最好的组别进行表扬,对实验不理想的组别给予勉励。最后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升,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双氧水是液体,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不需要加热即可反应。而氯酸钾是结合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的条件,既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又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然后提升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实验过程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和组装发生装置。
四、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探究式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原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听记现成结论方式转到学生自身参与操作,自主研究性学习上来,所以探究的过程要比探究的结果重要得多。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充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即使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注重结论大于探究过程,这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应该反思的地方。
探究式教学强调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近年来化学德育所提倡的。从生活中走进化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会学以致用,因此在我们教学当中要充分结合生活环境这样的大背景,去设计和选择课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我们的新教材就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温室效应等课题。我们可以充分将这样具有指引性的课题分成热岛效应、酸雨、臭氧空洞、沙尘暴、河水富含营养化等一个个的子课题。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上网查资料,到社区去调研,到河流取证,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研究,写成小论文进行展示、评比,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沉闷、灌输式的教学现状,使课堂充满活力。为了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研究,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更为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于海峡.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式”课堂教学[J].课改探微,2012(6).
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语法教学;实践;运用
英国著名的语言家威尔金斯(Wilkins,1972)说过:“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由此可见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的语法知识构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形式的掌握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法教学是一直困扰很多一线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传授,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的语法规则,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巩固、加深,这种教法使得语法变得抽象、晦涩难懂,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笔者认为: 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而体验式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中学’、‘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语言交流中的教学方法。“Tell me,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这句英国谚语正是告诉我们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效。
一、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思想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我们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境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理解、体验和感悟中也发挥了自身极大潜力与创造力。
二、体验式语法教学实践案例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体验式语法教学过程分为四个主要过程: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感知语法;②现象呈现 、合作探究、归纳语法;③情境设计、实践应用、熟练语法;④情境体验、提升能力、运用语法。
现以人教课标版必修1模块1第四单元的定语从句教学为例,介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法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
(一)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由that、which、who、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由that、which、who、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并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和语境中运用定语从句
(二)教学过程
步骤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感知语法
Task One 播放一首由Bette Milder 演唱的经典老歌《The rose》。然后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补全歌词。
【教学思路】 音乐有一种魔力,能够触碰到人们的心灵。课前这首经典歌曲的欣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补全歌词, 学生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初步感知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语从句及其重要要素之一:关系词。
步骤2 :现象呈现、合作探究、归纳语法
Task One再次出示三句带定语从句的歌词,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所填词是什么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2)所填词后面所带的句子是什么从句?
(3)所填词前面的词是什么?
【教学思路】 在小组中,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渴望,讨论开拓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发现了定语从句的三要素:先行词、关系词及定语从句位置及作用。
Task Two 呈现以下英语谚语,让各小组抢答猜测句意并思考:关系词who 、that、which所引导的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是什么?是人还是物?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He that travels far knows much.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接着笔者拿出两只带不同颜色领带的玩具毛绒狗,问:Which dog do you like?引导学生回答:I like the dog whose tie is blue./I like the dog whose tie is red.然后给两只玩具毛绒狗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问:Which dog do you like?引导学生回答:I like the dog whose hat is black./I like the dog whose hat is purple.
然后在屏幕上呈现这两个由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让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与关系词who 、that、which所引导的定语从句的不同并填写以下表格:
【教学思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观察已知的语法现象,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地发现探究潜在的规则,透过语法现象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掌握语法特征。
步骤3:情境设计、实践应用、熟练语法
Task One呈现几张2012伦敦奥运会冠军、场馆、吉祥物的图片,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描述图片内容。
Task Two 呈现两张人物图片,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来描述。
【教学思路】 在总结了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后,通过图片描述任务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熟练语法规则。这是个开放性定语从句的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多种猜测、想象,描述。这个操练为下一个运用语言的任务做好了铺垫与准备。
步骤4:情境体验、提升能力、运用语法
Task One 在屏幕上呈现班上几个同学的照片及他们突出的特征、爱好等信息。让一个同学根据屏幕上的图片和信息用定语从句来描述这个同学的特征,而班上另一个蒙上眼睛的同学进行猜测。
【教学思路】 通过这个猜谜游戏,学生积极融入活动,课堂气氛达到了。学生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定语从句这个语法知识也从形式过渡到了内化。
Task Two情境设计1:你的网友Johnson从美国来福州看望你,由于你有急事不能去接机,你请你的朋友替你去接机。请根据图片信息向你的朋友描述Johnson的外貌特征。(至少三个定语从句)
情境设计:你不小心在机场丢失了一件行李,写一个寻物启示。
【教学思路】 两个情境活动都要求学生运用习得的语言来学会做事,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第一个情境是要求学生说,而第二个任务就是落实到写。写作是一个将自己的内在思想组织并用语言外化表达的一个复杂过程,有一定难度。但课堂上前几个听说训练为这个写作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个任务的难度系数。
脱离了真实的语言应用 ,语法就是一些无生命的语言符号,失去了意义,没有了色彩。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中掌握了语法规则,在小组合作中发展了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在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中自然习得了语言,体现了“在做事中学习语言,用语言来做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当代教育论坛,2007.6
[2]孔庆炎,胡壮麟,桂诗春,贾国栋.关注《大学体验英语》[J].中国大学教育,2003.8
篇3
教学案例:一节受争议的实验课
《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是我校历史教研组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受“湛江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课题组蔡老师上了一节课题实验课,上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北师大版)。
课堂上,蔡老师搬来一盆开得非常艳丽的百合花,还有一盆装满沙土的花盆。学生辨认完花的种类后,蔡老师请来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百合花的生长特征”。接着,教师问:“如果要将百合花移植到另一个沙盆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回答:“枯萎。”教师追问:“如果想让它移植后还能成活,能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改造环境。”在这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学生认识了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蔡老师话锋一转,引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刚才活动中有几个要素——百合、环境、移植、枯萎,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老师自编的历史视频,大家边欣赏,边寻找刚才提到的四个要素的影子。”这一个环节教师根据相关历史线索,将丰富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组合成“历史图片剧”,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设置为自动播放格式。由于电脑平台临时出现故障,背景音乐没能很好地播放出来。聪明的蔡教师灵机一动,通过自己简要的解说来配合视频播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了解和体验着历史。
视频放完后,按老师的要求,学生很快找到 “百合”“环境”“移植”“枯萎”在短片中对应的影子“西方先进技术”“封建制度”“”和“”。 围绕四个要素,从教材重难点出发,教师又巧妙地设计了三项探究任务,探究一:中国为什么要师夷长技?探究二:中国是如何师夷长技的?探究三:中国师夷长技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教师补充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学生结合课本与材料,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课堂后面十分钟,老师组织各探究小组汇报与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补充。最后,老师将学生探究的结果汇整成一首诗作为课堂小结,学生很快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记住了。
总结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整堂课学生活动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主要任务。第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历史真实。第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源,并在教材主题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课堂教学组织流畅,学生学习状态积极。虽然课堂音频出现了故障,但整体上讲这堂课组织非常流畅,清路也非常清晰。从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观察来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集中,课堂氛围也比较和谐。
听完这节实验课,听课的骨干教师私下交流中有很多疑惑,一位领导也私下问我:“这堂课有没有华而不实的感觉?”我不置可否,但为了解答这些疑惑,同时作为主管教研工作的领导,能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验,我提议课题组追补对听课教师与上课学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一次不完整的调研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完善《基于课堂的情景探究式历史教学研究》的实验,课题组从不同角度,尤其围绕听课教师表现出来的担心与疑惑,设计了七个小问题。1. 对情景探究式教学态度(满意和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2. 情景探究式教学留下印象(深刻和非常深刻;一般与不深刻);3. 与传统教学比较更愿意接受(情景探究教学;传统教学);4.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历史帮助(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5.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习和理解课本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6.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拓宽学生知识(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7. 认为情景探究教学对学生参加历史考试(很有用和比较有用;一般与没用)。问题略显粗糙和简单,但已基本能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与态度。
参加问卷的听课教师有26人,学生有40人。考虑到7个问题答案前两项与后两项,基本能分别代表被问卷者的不同态度,进行问卷统计时,我们有意把答案的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前者对实验和课例持基本肯定态度;后者的观点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结果统计如下:
本次调查的7个问题,涉及到对本堂课和实验的基本态度、历史学习与考试关系、课本学习与知识拓展、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等问题。通过对这7个问题教师与学生反馈情况的综合分析,研讨时课题组得到以下几点共识。
篇4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非凡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征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征
(1)教学形式新奇,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喜好,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新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和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摘要: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轻易把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和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天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征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征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练习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平安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平安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喜好;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摘要: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练习;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摘要: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和大学联办)和一年制探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和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索。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和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碰到实际新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和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大家商量策略、分头预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把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和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篇5
1.认知取向教育理论
认知取向教育理论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起来的,该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以及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强调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安排教学内容的两大教学原则:一是逐渐分化原则,将教学内容由一般概念的讲授逐步过渡到细节、分化内容的讲授;二是综合贯通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观念和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设计。将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引入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的逻辑顺序,阐明学习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钢琴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与建构,既重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又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定位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通过利用情境、讨论、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钢琴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赋予学生自我认知和体验实践的自主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音乐综合素养。
3.“主体―主导”教育理论
在认知取向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主体―主导”教育理论,该理论同时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与“学”统一在一起,重视教师与学生双方面主动性的调动。“主体―主导”教育理论不仅吸收了奥苏贝尔教学理论中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论性建议,而且还结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主体―主导”教育理论,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求,调动起师生双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积极性。
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方式
1.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演奏状态和音乐意境当中,它是钢琴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方法之一。由于钢琴演奏对学生的自我状态有着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从生活场景进入钢琴教学场景时,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情绪和思路上的转换,这样会导致弹奏出来的声音虚浮、飘散,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教师作为钢琴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可以通过适当情境的创设,消除生活情境对学生情绪和思路的影响。例如,教师可在正式开课前,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回顾乐曲的风格、背景、结构特征等,借助语言情境将学生从生活情境当中拉回到教学情境;又如,教师可在学生开始弹奏乐曲前,播放一首与之曲风相近似的乐曲,帮助学生找到乐曲的意境,激发出其表达与演奏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加以利用,如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或是图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与乐曲有关的内容。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场景当中,有助于确保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分层次式教学
为了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式教学法,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获。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设计时,教师应当了解并掌握所有学生的钢琴水平及其对钢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为依据,对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明确,并在大纲中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曲目,并在教学大纲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借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学措施,如偏重实践型的学生对钢琴的演奏技巧比较感兴趣,偏重理论研究的学生,则对与钢琴有关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措施,如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对比教学等等,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可按照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用与学生学习情况最相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整个钢琴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阶梯式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认知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此,在钢琴教学中应采用阶梯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课程成绩和接受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试卷的设计上,可以日常教学中的钢琴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考试,然后由教师统一对试卷进行评定,从而获得学生的成绩,并按照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找出成绩较低的学生在钢琴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改进和调整,加强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的教学,提高所有学生的钢琴基础知识水平。二是通过接受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有所差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或是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据此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收集本组组员对钢琴知识的接受情况交给教师,由此教师便可掌握各个小组内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若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则应对调查问卷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接受程度。
4.讨论式教学
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巧,并对与钢琴有关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鉴于钢琴教学的课时比较有限,教师很难做到对全体学生的逐一指导,因此,对于部分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集中讨论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讨论当中,给学生聪明才智的展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集中讨论的问题即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从问题的提出到讨论解决的过程,能够使所有的学生从中获益,并且还能积累更多的教学案例。在钢琴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之外,还能使教学效率和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5.对话式教学
音乐体现着一种文化思想,所以钢琴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弹奏技能培养,又要重视学生音乐文化底蕴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钢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演奏钢琴作品,增强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为此,教师要针对钢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认知进行重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层面入手,自主探究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通过查找与作品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美术、文学作品资料,进而解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对话。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开展对话式教学,既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眼界,又能够促使学生将关于文化内涵的审美体验融入的钢琴演奏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
6.启发式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钢琴教学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发,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从传统的接受教师传授、模仿教师演奏,转变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学会变通,打破“讲授”的枯燥教学模式。如,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想与风格,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奏,之后师生共同讨论这种演奏方式,再让学生根据弹奏经验、演奏范本进行再创造。启发式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一切学习手段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给予学生践行理论知识的表演机会,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弹奏技能。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着、探索着。新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愿放弃已有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浓,只是机械的听教师的讲解分析,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字面认识上,而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寻找出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不同体裁“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
(二)语文学科“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探究式”教学的意识。“探究式”教学既可以说是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把这种观念贯穿研究的全过程,有利于外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探究式”教学推动力的关键。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发动广大教师,调动其积极性,营造一种“探究式”教学的氛围,把“探究式”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每个环节,并努力使思想转化为实践活动。
(二)新老教师结对子,搭建研究的阶梯。学校语文组有三位教师是有着十五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题组的年轻老师刚刚工作,她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但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定期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使新老教师教学理论与经验得到交流与补充。
(三)定期举行专题研究课,展示研究成果。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组织开展“小说教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实验展示课。
(四)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提升。
每学期组织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流程具体安排如下:先有实验教师说课、上课,接着其他教师听课、分组议课和执教者作教学课后反思,最后由主评老师集组内议课的集体智慧评课。通过此项活动教师的新课改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教学中教师逐步转变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创建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充分发挥博客的交流作用,课题研究中创建“妍妍芬芳”博客,实验教师不定期上传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探讨进行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四、课题进程说明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
1.结合学校实际及课题指南选择研究的课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施这一教学理念,为此确立了《“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中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出适合农村的“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与规律。
2.课题方案确定以后,组织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为此,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及研究小组。
(二)实施阶段(2010年9至2011年12月)
1.对课题进行重新界定。研究之初的课题范文过大,因此课题申请下来后,又重新确立研究的范围,既将研究的范围由“探究式”教学在各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改为“探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应用的研究。
2.实验教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寻求理论支撑。
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课题计划。
4.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研究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总结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通过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音乐容易激荡起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迅速接近或投入特定的文学情境,能让课堂形成感人的氛围。例如在教学《空城计》、《美猴王》时,教师通过播放《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主题曲及影视片段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真切的、长久的共鸣。
2.通过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3.通过研究,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爱好,组成四个学习小组:“文学常识”小组、“课文翻译及注释”小组、“剧本改编与表演”小组、“艺术分析”小组。经过准备,学生进行展示时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及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改革之理想选择》.
[2]陆《探究性学习》.
[3]李建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篇7
【关键词】高职;探究式学习;理论性课程;职业素质;教学方式;课程改革;建筑结构
高职教育现今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对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探索中。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熟练、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课程改革受到了企业和师生的广泛认同。其中理论性课程也应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改革。
1.高职理论性课程特点分析
1.1功能分析
(1)基础功能。理论性课程往往是专业课的基础知识,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课程所需理论知识。区别于工人工作中摸索的经验型总结学习,系统的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掌握最新操作技能、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起着必不可少的桥梁作用。
(2)服务功能。理论性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专业课以及工作岗位中专业知识应用时起必要的理论知识服务。
1.2特征分析
(1)课时少、容量大。
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更加重视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对理论性课程课时分配一再压缩。内容上理论性课程容量接近本科教育,以形成系统性,培养创新能力。
(2)精理论、重应用。
虽然容量接近本科教育,但是高职教育理论性课程重点放在应用环节。即对理论知识基础采取精炼的原则,“必须、够用”,讲清概念、强化应用。
(3)基础弱、跨度大。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理论性课程基础薄弱,大容量、少课时的特点带来课堂教学知识点跨度大,知识点密集,无法面面俱到,形成宽而广、粗而浅的知识结构,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
2.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2.1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中小学教学模式可以发现,中小学教育重视的是数理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的发展,轻视甚至忽视其它诸如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交往智力、内省智力等。现在的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业成绩尤其是理科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即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而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相对优势。
2.2学习现状
理论性课程侧重于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学习难度大。技能应用课程则较好的应用了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实训、实践环节学习效果要比理论性课程好。
2.3学情调查
根据高职高专大学生学情系列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希望通过高den该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肩负社会责任。但对于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则动力不足,自主约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这制约了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毕业后自我学习、继续探索的职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3.探究式学习
目前,理论课程以传统的授予式教学为主,授受式学习是指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下的消极性学习。这种个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使教育失去活力,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失去了求知欲。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主导,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 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 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 学习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过程而是知识的建构过程。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体围绕着自身需要的实现而自主完成的, 不是通过授受和意义解读完成的, 学习成为需要意志的、有自主意图的、自觉自主建构的积极实践。
“知识的起源, 在动机上是个人的好奇所发生的驱动力, 经由感官的观察与实验, 并配合脑神经的推理, 经过一步步的归纳或演绎而得到知识。”探究式学习方式,正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之以恒的探究行动,并以此学习热情,来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成为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当学生有了自主探究意识, 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将自己积极融于学习活动, 并在活动中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去努力实现预定的探究学习目标,成为探究学习活动的自觉参与者。这种自主探究的意识,最终会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入理论性课程
理论性课程一直以来其重要性地位能够得到认可,但是在学习中往往是被认为枯燥的、难懂的,学习难度很大。在“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理论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改革,除了要对理论知识以工作需要为目标进行内容整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融合实训、实践环节,开发、应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重点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
4.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探究学习热情
理论性课程内容进行“工学结合”工作导向性整合后,还是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方式,学习以理论知识、理论系统为脉络,根据系统学习需要进行分块,学习过程不能体现应用,学做分离,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知识难度大,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到专业课或工作岗位需要应用时,根本无法调用相关理论知识,甚至常常不记得自己学过相关内容,或者不知道该到书上那一章节查找。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针对工作应用,模拟工作情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工作内容为主线来划分理论知识的学习模块,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直接设计出理论知识所服务的工程应用,构建典型应用环节,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由学生为主进行思考与探究。知识的学习全部为学生自己的结果,经过实践实战过的学习,其记忆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耳听眼看。
4.2合理定位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改变授予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当理论知识的需求任务非常明确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所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都由学生(学生团队)独立(团队合作)完成,用实践得来的经验是最难忘的,能够牢固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素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为主体地位,但是不等于教师全程在旁观看。教师的定位是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探索过程,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指导和指正。失败和教训固然难忘,但在整门课程学习中,学生不能有效得出正确结论的次数过多,将会挫伤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主探索的理论知识程度,并且应在关键点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用胜利的果实吸引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环节的问题,以问题的思索来避免学生的思路与学习内容过于偏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
4.3合理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入多样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环节中,由于学生进行了探索的过程,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有益的学习。因此不应仅仅以结果作为评价学习成效的唯一途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研究劳动,鼓励全体学生,激励继续探究的热情,并且,根据探究的过程进行分析每一环节的对错,而不是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学生可以在此得到自己哪里做的很好,哪里做的需要修正,不知不觉中收获到了哪怕是细节胜利的喜悦,弱化失败的打击及对失败的恐惧,逐渐形成探究意识。
4.4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深化探究过程记忆,形成探究意识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是经不起考验的。在进行探究式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探究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并将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扩大化,可以触类旁通,解决一种类型的工作问题。
篇8
关键词:构建;生动课堂;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如何使学生喜欢上《纲要》课堂,达到实现《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内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能够全程参与互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全程进行指导。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学生在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以此更好地完成相关课堂教学。
一、大力提高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关键,它能够很轻松巧妙地将复杂难懂的内容传送给学生,而不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因此,要想让《纲要》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大力提高教学技巧,包括课堂导入、提问、总结的技巧等。
1.用新颖的导入抓住学生的心。新颖的课堂导入就像美妙的音乐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设计教学案例导入;游戏热身体验导入;还可以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式。想方设法做到新颖,只有新颖的导入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习的兴趣。
2.用有效的提问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一个好的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探究知识。但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提出问题后无人应答,或者答非所问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问题设计好,力求每一个问题都能是“重要问题”,杜绝空洞地问“为什么”。与此同时,将问题分层次提出,让学生有话可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生机勃勃,使教学有声有色,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智慧得到启迪。
3.用精练的总结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进程发展的最后一个环节,与课前导入一样重要。这个部分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发言总结。总结力求精简,如一两句简短的观点性语句,或是一句名言警句,或者一个意义深刻的人生哲理均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更好地重建知识结构,提高思想认识,升华精神情感。在对课堂内容回味的同时,又有了继续思考的空间,在兴趣之中既巩固知识又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整体的印象。
二、积极丰富教学内容
《纲要》课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纲要》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1.合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使《纲要》课教学内容更加鲜活丰富,加强《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灵活地插入相关红色资源,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能起到明显作用,充分展现出来运用区域红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例如,江西高校的《纲要》课程中,关于时期的相关内容中可以插入、等老革命家在南昌、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为追求真理浴血奋斗的革命足迹和光辉事迹及江西藉的革命先驱的崇高品德和革命情操。在“纲要”课中引入这些内容,更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励他们追随前辈的步伐,努力进取。
2.有效运用影视作品。播放适当的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要筛选出具有真实性的影片引入课堂。很多纪录片、科教片类的影视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课堂组织观看影视作品前,教师应先提出问题,在观看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发言人将本小组同学的意见归纳汇总并发言,教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3.巧妙使用革命诗词歌曲。革命诗词的引用,对丰富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气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如在讲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章教学中,可以引入红歌《组歌》,歌曲中对和英勇的将士生动形象作了具体描绘。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当时中国革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讲述的光辉战斗历程、遇到的重重困难、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弘扬伟大的精神。
三、主动创新教学手段
在《纲要》课教学中,要想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知识,就要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生动的创新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投影图片、历史影片,加之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处于某个情景之中,师生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爱国的热情,陶冶情操。
2.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个人或者分析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探究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当中,学生是主角,通过老师进行的相关引导,确定探索目标及问题,正确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学会学习的目的。
3.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在一些案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中,一定要经过筛选对比,挑选出真实可靠的案例,通过案例的筛选不仅突显出教师对于教学的严谨态度,同样是案例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性,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让课堂充满活力、饶有趣味,教学实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德军,胡云.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篇9
[关键词]音乐潜力;最近发展区;音乐科技媒体
维果茨基在高级心理机能理论上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指出学生存在两种行为水平:一是学生已存在的现实发展水平,指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该理论强调着眼于学生的动态能力发展,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提出了“搭建脚手架”这一核心概念,为发展学生潜力,实现跨越“最近发展区”提供了具体教学模式,“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当代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具意义的理论指引。在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下,今天的音乐学科教学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音乐学科教学中是探究学生音乐能力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音乐课程教学信息化的今天,“时代特点”“多媒体应用”等字眼被提到核心位置,多媒体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入了更加具象的新因素,其便捷性在帮助学生发展音乐综合素质等方面十分重要,也为教师拓宽了施教资源。在《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学》(第二版)中如是说:“人们没有必要去忽略科学技术也能有助于达到更高水平的潜在能力。”“今天的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最近发展区,为众多任务中的每一项提供诸多路径,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在此基础上,如何利用电子科技产物进一步发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在音乐能力应变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科技媒体对于音乐教育发展的价值
1875年法国人马丁维尔发明声波记录仪,开始了“电”与“音”的碰撞与融合,为西方音乐科技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的发展与科技手段密不可分,技术革命不仅带来音乐观念、音响素材、创作方法、表演与传播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同时音乐与科技的结合也必然带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认识到了以计算机音乐的科技媒介为代表的工具,能对音乐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技术”在西方国家开始崭露头角,至今早已发展为成熟的体系。乔克希针对科技与“最近发展区”称,科技在教师的施教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被称为“其他更多有能力的人”[2]。俄罗斯心理学家列佛维果斯基在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实验得出明确结论:科技能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而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在发掘学生音乐潜力的“搭建脚手架”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一)拓宽与丰富学习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学科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也在飞速发展。在确保学生为主的基础上,音乐科技为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科技早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元素。以音乐网站“哔哩哔哩”为例,B站发展至今已成为青年学习的主要平台,其中多样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我们的学习渠道和来源,在UP主的分享下实现共享资源,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VLOG视频的个人特更能够在内容与音乐的配合中,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视频中的弹幕交流功能实现了在互动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参与和表达自身感受的学习行为。音乐网站在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学生的娱乐消遣。在信息资源共享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早已不仅只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授,可以说多元化的电子科技正改变着学生的兴趣和行为方式。
(二)使音乐实践更加便捷在音乐教育方面,对音乐科技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也早已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从黄志鹏[3]、何湘华[4]、李付云等人[5]的论文,我们都可以看出音乐多媒体早已应用于各阶段的音乐教育中。音乐媒体不仅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音乐的艺术特性,且部分软件易于携带和使用的特点更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乐谱软件作为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产物典型代表,在电脑键盘与钢琴键盘的结合下,其音符输入的谱音一体和多音色转换功能在音色创作时不仅能够直面了解自己的创作,还能培养音乐听觉和审美;多声部功能不仅避免了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纸上谈兵”,还能在学生脑中建立形象,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且软件谱面改动的即时性避免了传统谱面创作中的模糊性和反复性。乐谱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模式,避免了重复讲解和做题的枯燥性,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成效,并为音乐实践提供便利性工具和途径。对此,任恺曾发表过科技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的看法:“信息化视野恰好是教师提供先行组织者、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最有效的思路和工具,信息化视野和建构主义思维作用下将合理改变教与学的低效状态,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学习境遇。”[6]明确科技可作为在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手段和力量。那么在今天的音乐教学中,以最具有时代特点的科技工具作为教师音乐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工具,笔者认为可以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力。
二、音乐科技媒体对于发展学生音乐潜力的具体应用
以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为例,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软件、多功能电子琴和乐谱软件等教学手段更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的音乐能力,创设情境加强学生音乐体验,引起学生兴趣要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教师需明确学生的音乐现实发展水平,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对学生音乐基础能力情况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第一节课以流行风音乐内容《好汉歌》为例:在音乐课开始,通过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播放,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影视音乐入手使学生进行知识同化。播放《水浒传》音乐剧情片段,让学生感知音乐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创设梁山好汉那种义薄云天的豪迈情景,使学生饱含情感演唱的同时还能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音乐作品时引出这首音乐中的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素材,通过多功能电子琴的多种音色加入不同音色的伴奏乐器,教师通过一步步对相关音乐作品问题的提问,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情况后,可运用乐谱软件引导学生改编音乐作品,加入多声部和声或者是伴奏,了解学生和声基础和音程关系的掌握情况。课程完成基本可对学生的现有能力形成诊断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后期合理的教学预设。
(二)帮助教师和学生分析“潜在发展水平”的能力,发挥支架辅助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音乐的抽象性和学生具有差异性决定音乐教学需存在适度的弹性空间。“最近发展区”主张教学依靠学生将要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机制,分析和明确学生的音乐潜力水平,这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有着不同的益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提供多样的音乐活动和对某方面的针对性练习。以音乐剧活动为例,先给学生提供音乐剧《白毛女》的视频,让学生明确音乐剧的结构(如:旁白、音乐以及演唱、舞蹈等),以此搭建概念支架,教师予以学生合理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自己在音乐剧中担任的角色,同时引导学生集体参与剧本的设计。在学生们排练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建议支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利用多种媒体手段丰富故事情节和内容,如:利用音视频一体的软件“哔哩哔哩”示范,播放《声临其境》配音片段或加入配乐的诗朗诵片段,启发学生感受多媒体音乐软件将音乐与故事结合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科技资源,不断创新学习成果。学生们达到的最终演出效果即学生在集体配合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潜力。在排练过程中把主权交在学生的手中,使学生在集体参与过程中形成对自我音乐能力的清晰认知,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发掘潜力,开始有意识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而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参与学生的表现和特长分析学生的“潜在音乐能力”,在后期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
(三)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贯彻多样化因材施教,制定合理教学内容,实现学生音乐潜力的螺旋式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发展非一蹴而就,该过程呈螺旋状发展,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统筹教学大纲。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学生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抓住教学最佳期。尤应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应在学生的现有基础水平之上,可通过努力达到。以音乐创编课《瑶族舞曲》为例,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瑶族民族文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瑶族风情。后播放《瑶族舞曲》的视频,听视觉的结合会使学生把瑶族音乐的风格与人民的生活文化融合为立体形象,从而促进学生音乐联觉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辨认和学习不同管弦乐和民族乐器的音色,认知不同乐器组合的音乐效果。后教师可利用电子琴的多重音色,使学生体验改变伴奏乐器对于《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不同音色乐器的组合对于音乐效果的影响,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们集思广益。最后教师以乐谱软件“Sibelius”制作学生创编成果,展示各组的创编成果并予以相应的评价和建议,使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创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明确自身的不足。结束时布置作业,以《沂蒙山小调》为例让学生们用乐谱软件进行简单的创编,达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在“艺考班”的和声教学中,理论的枯燥性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做题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以《红河谷》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创作(如:倒影、卡农、模进等),学生在创作时往往只考虑和声对位的规范性,导致旋律性较差。而此时乐谱软件的“谱音一体”可以让学生直面自己的创作,在考虑和声对位的规范时又可以使学生兼顾到声部配合的旋律性,且不足之处可及时改正。最终在和声对位方式的理解和应用上会超出原有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综上明确,若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在创作时“依葫芦画瓢”,很难保持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音乐科技多媒体就发挥了它直观便利的特点,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同时为学生的“音乐最近发展区”也架起了多样化的“支点”,实现学生音乐潜力的发展。
总结
篇10
关键词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视听情境;自主学习;高中生物学
随着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创新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依然没有过多的实践机会来锻炼和展现自己的操作技能,教师若能够借助互动式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必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是指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计算机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发挥教学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作用。另外,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呈现生活中典型的、最新的生物学教学案例,供学生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的理论基础
1.互动教学理论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讨论、互相对话和互相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充实,互动教学模式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为教学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互动式网络教学即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中,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这种由信息网络形成的动态式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过程并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学生使用必要的资源经过合作而积极获得意义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为协作、情境、意义与会话。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概念建构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更加优化的教学视听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真实情境的创造,创设情境是 “意义建构”的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协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求知欲。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了文本、图像、动画、图形、声音、视频等等多媒体集成信息,并且具有超媒体交互性、资源共享、形式灵活等特征,所以,利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共鸣,从情感体验中悟出某个问题的道理。教师除了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外,还要带着信息、音乐和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搭建更为便利的自主学习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捷。课堂讲解同最新的讨论方式相结合,从而强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引导他们在讨论与交流中充分认识自我,进一步拓展思维。学生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上,能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圈、Blog、QQ群等合作小组,在线学习与讨论。在讨论组、论坛、BBS上找到交流讨论的对象,交流心得,发表自我见解。进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上,师生能够谈心交流、进行知识问答、专
题研究等互动式的讨论活动。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掌握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且为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平台,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实现了有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3.提供更为广阔的课后学习时空
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显著特征在于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能够在课后得到更广阔的延续和拓展。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讨论,也能够在课后随时随地实行交流沟通;能够同身边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也能够在课后寻求他人的指导与帮助。由于大量研究性学习课题仅仅在课堂上搜集信息与加工研究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应该构建主题网站或个人网站积累更多的知识素材,进一步充实网络信息资源,将其创建为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素材库,并且凭借这一平台将其延伸到课外,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课外时间完成课堂学习中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
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校园网、互联网相继出现,电子书刊、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虚拟图书馆、新闻组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从演示教具转变为学生探索问题、获取知识的工作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互动的,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经过探索、学习、思考、将相关信息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认知方式。这种民主、新型的教学平台和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完善更为有效的学习评价方式
有效的测评方式能够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从而有效避免“一刀切”的教学评价弊端,达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在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中能够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便是评价的主要根据。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帮助、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参与学生讨论,实时指导,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也能够通过搜集学生网络探究成果、网络讨论次数及网上作业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评价不局限于师生评价,也能够进行生生互评,增强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 上一篇:青少年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 下一篇:医疗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