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我们可以把化学课堂设计成四个教学环节:

一、问: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注意问题的难度,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均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还要注意:(1)问题明确具体,涉及面不宜过大(2)结构化,逻辑关系清晰(3)循序渐进,具有合理的梯度(4)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5)利于信息反馈,便于动态调控(6)兼备科学性和系统性。

[案例1]浓硫酸与红热的炭块反应产物的检验

案例分析:若一开始就质疑:“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所有产物?”则难度太大,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继续深入,不如将这一大难题破解成若干学生容易解决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就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主动探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渐进性问题组设计:①该反应产物共有哪几种?②这些产物各用什么试剂和装置来检验?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変浑浊的一定是CO2吗?④如何除去CO2中的SO2?⑤如何检验SO2是否已除尽?⑥检验SO2及CO2用的试剂中均含水,所以反应产物水蒸气的检验应放在哪一步?⑦请思考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及理由。

问题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下列基本途径实现。

1.利用化学史料设置问题

[案例2] 氯气的性质

情境创设:舍勒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在1774年研究软锰矿时,把浓盐酸与之混合共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他将这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现所得溶液呈黄绿色,略显酸性;把绿叶、红花放入其中,它们的颜色逐渐消褪;将蚱蜢放进装满该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不动了。

提出问题:这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物质?它的水溶液为何显示酸性?又为何能使叶子和花朵褪色?这说明它具有什么性质呢?蚱蜢之死又说明了什么?

2.依据化学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创设真实、具体、可感的问题情景,让他们通过思考自己获取真实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3]铝热反应

情境创设:先放段野外焊接钢轨的录象。

提出问题:录象中铁路工人焊接钢轨是在野外,不可能用电焊,那用什么焊接?

3.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矛盾冲突设计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在教学中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的增长点,或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案例4]灭火原理

情境创设:把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里。

提出问题:镁条着火时,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呢?应该用什么?能否用CCl4?

4.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设置疑问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案例5]铝的特性

情境创设:将适量的NaOH溶液倒入一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立即封口并摇动,易拉罐先变瘪,而后又鼓胀起来。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何先变瘪又变鼓?此现象揭示了什么问题?

5.利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引入问题

我国的历史文献很多涉及到化学反应及其现象的记载,可以用来创设悬念,引入问题。

[案例6]乙炔

情境创设: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

提出问题:书中所记之石为何物?为何遇水即产气?所产之气又为何物?为何能燃烧?

二、想:给予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自由联想。

1.创设想象情境,引发类比联想

[案例7]原子结构

情境创设: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电子会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发生电性中和?

实例链接:举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而不会坠落的例子,让学生类比联想,想象出原子的动态结构。

2.启发联想思维,完善知识结构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物想及他物的思维过程。联想能使思路开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善化。

[案例8]“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联想: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

三、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悟,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案例9]原电池

活动设计: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论交流应用。

学生活动: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浸入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将光亮的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后,一同浸入硫酸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

获得结论:①铜与该酸未反应;②电子由锌片转移到铜片;③该反应实质仍为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④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应用策略

微课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主要教学实质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对每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评价各个环节,展开视频录制。具有教学时间短、视频内容精简、资源丰富、指向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特点。一般微课的视频录制为5~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某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教学案例进行录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具有针对性。所以,在信息化的今天,微课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一、通过微课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具有相当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次好的课堂导入往往会让学生们很长时间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知识。比如在进行《红楼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播放一段《红楼梦》的预告片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现在很多老师都通过微课来实现情景的创设,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办法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播放一些《鸿门宴》的视频,让学生融入当时的情景或者了解当时的背景,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

二、利用微课,加深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内容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同时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程,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而且课本上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苏州园林》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与视频图画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学生一边听着缓慢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它们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园林景色的实体感受,又经过分析、解说等过程,学生终于体会到苏州园林画意美的特点,领略了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三、利用微课,提升写作素材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因阅历所限,缺少对生活的观察,而难以下笔成文,或所写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心。对此,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的播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之感受生活,有话可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在指导学生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创作时,教师可在学生写作之前播放一段央视的公益广告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视频中出现三个画面,并伴有一位母亲的独白:画面一:母亲蹲在儿子身边,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念着:“等你考上大学,妈就享福了。”儿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母亲远望儿子背影,满脸的慈爱与期待;画面二:母亲站在已长大的儿子身边,说:“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就享福了。”儿子终于成家,母亲还是满脸的幸福与期待;画面三:奶奶坐着,孙女紧靠在奶奶怀中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透过母亲和蔼的笑容,我们看到母亲已渐渐老去。三个画面以时间为轴,表达了母亲常年的付出与期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呼吁人们行孝需及时。这段微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深受触动,个个有话可写,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四、拓展延伸,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

篇3

――冯尚暾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28年的追求坚守,28载的修炼沉淀,临夏回民中学的语文教师冯尚暾,渐渐成为师生有口皆碑的魅力老师。

勇于创新,刻苦钻研教学理论,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课堂上,时而是师生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热烈讨论,气氛紧张有序;时而为一个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时而为一个难解的问题苦思冥想,全班寂然无声。冯尚暾引领着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在诵读中感悟韵味,在沉思中吸取别人作文的长处。“语文课这样上,学生就解放了。”一次公开课上,专家这样评价道。

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出神入化”,靠的是冯尚暾的“台下”功夫,是他长期勤奋钻研和用心探索的结果。多年来,他广泛摄取“他山之石”,开阔视野。他既研究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的“课堂民主化”,也曾反复实践过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情感教学法”,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他也了解焦点时事和流行时尚,潜心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并恰到好处地融合于教学之中。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冯尚暾总是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领悟新课标的要求,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灵活多样而有效的方法,力求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指导学生具体又有针对性,施教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

冯尚暾的课堂被学生们称作是自由空气最浓厚的,其中最为学生称道的还数他上的作文课。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冯尚暾上作文课,从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训练,他总是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

冯尚暾常说:“作文立人,首先要让学生的作文形成自己的个性,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张扬个性的环境……”正是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他班上学生的作文虽有精有拙,却无不充分表现出各自的个性,这些作文或笔锋犀利或婉约可亲,或朴实或华丽……一届又一届的写作尖子生脱颖而出,据介绍,至今冯尚暾辅导学生发表作文160多篇,获奖200多篇,获指导奖30多次。2009年5月辅导学生马宏志等所做的《关于临夏县莲花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第25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三等奖,2011年5月辅导学生马俊华等所做的《对中学生作文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第26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三等奖,2015年4月辅导学生他林辉等所做的《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获第30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二等奖。

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工作扎实细致,赢得师生好评

冯尚暾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关心、爱护原则,着眼集体,针对个性,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情,而教育只有人类才能做到。”冯尚暾常说:“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也能够做到的,但是如何把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力量和艺术,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重要区别。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就是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慈母般的情怀,转化为教育的能量和教育的艺术。智慧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同心之人,能够彻底清除代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一起跳动。”

为此,冯尚暾总是像最诚挚的知己、最可亲的朋友那样,对学生耐心地倾听、真诚地理解、愉悦地接纳、心贴心地建议。他对学生从来不居高临下地说教,他常跟年轻教师讲,老师就要像对待荷花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

冯尚暾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他常常利用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及所教语文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从养成教育入手,强化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冯尚暾说道。

为此,冯尚暾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积极主动与家长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向家长反馈,这一做法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爱优生易,爱差生难。没有发自内心的大爱,根本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爱若子女。在冯尚暾的眼里,学生就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他看来,越是所谓差生越需要关爱。在他从教的28年里,把更多的关爱给了“学困生”和“贫困生”。哪位学生最近厌学情绪严重,哪位学生家里出了困难,哪位学生身体不适,冯尚暾都一一记在心里, 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关怀和爱心,让学生感受着生活的温暖。所以,无论男生、女生都愿意把心事向他倾诉,不愿意向父母讲的话,也跟冯尚暾讲。

由于措施得当,工作扎实细致,冯尚暾所带班级在学校综合评比中,多次夺取流动红旗,在升学考试中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所在年级也被评为优秀年级组。

积极总结教改经验,

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冯尚暾在平时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根据教学实际,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积极总结教改经验,推进了校本教研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成员,冯尚暾所带的课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教育教学和教研成果获奖70多项,其中《关于教师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获全国中语会中学论文大赛一等奖,《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大赛一等奖, 2010年4月《高中作文教学创新策略例说》获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中语会论文大赛二等奖。2010年9月《研读高考佳作,打造高分作文》获首届当代教育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同时,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规划课题3项(获奖5项),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子课题4项,临夏州重点规划课题1项。“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2009 年10月通过甘肃省规划办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主持研究的甘肃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研究》2011年10月28日通过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鉴定,2013年7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综合成果二等奖。主持研究的“十一五” 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子课题《新课程作文教学创新策略探究》2009年11月通过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鉴定,2013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综合成果一等奖。

面对这些取得的成绩,冯尚暾深有体会地说道:“搞研究需要有三劲。没有钻劲,就深不了;没有拼劲,就干不了;没有韧劲,就干不好。”这三劲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喜爱,对教学研究的挚爱。

冯尚暾深知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靠单兵作战,需要培养青年教师,甘做人梯,培养梯队,长江后浪推前浪,喜看后浪超前浪。他为青年教师成长愿做唱戏的舞台,攀登的肩膀,幕后的服务员。冯尚暾按学校安排培养青年教师3名,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为了使新教师能早日成为教学骨干,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先后指导、培养的马平、马孝明、马小云等青年教师在学校开展的赛课、说课活动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在年轻同事眼里,冯尚暾既是益友也是诤友,是师傅也是学生。他既与年轻教师帮教结对,给他们指点迷津,又能放下身段向年轻教师虚心讨教,学习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他学高身正,锐意进取;他像一团火点燃年轻人进取的心;他上善若水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位年轻教师。

菁菁桃李,悠悠我心,在28年的教学生涯中,冯尚暾只知道把班里的孩子装进心里,一心为他们的成长着想;他只知道用忘我的工作去弥补教师生活的单一,把工作当作使人得到快乐的方法。至于荣誉,他无暇去想,更没有刻意追求。

但是,荣誉却追随他而来。2011年6月冯尚暾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2011年7月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11年12月被省教科所评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2年2月被省教科所聘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学科教学研究专家”,2013年9月被临夏州委、州政府评为“临夏州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