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步骤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路设计步骤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路设计步骤与方法

篇1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调试方法;步骤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子行业已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对于电子设备来说,电子电路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内容,为了有效地满足社会对电子行业的需求,人们对电子电路的设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力的调试工作作为电子电路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重视和完善电路的调试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优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电子电路设计常用的调试方法

电子电路设计常用的调试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分别为分块调试法和整体调试法。下面主要对此两种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1.1分块调试法

在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时,分块调试法的应用主要是将整个电子电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不同类型的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调试。通常情况下,其主要是按照电路的不同功能进行划分的,由此则可以对不同电路部分的性能进行单独地调试。其中,在实际调试作业过程中,为了保障电子电路分块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调试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对电子电路的工作方式、工作原理进行具体地掌握,然后在实际的调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电路的信号流通线路进行具体地划分,从而便可以将电子电路划分成多个级别。在此前提下,工作人员则可以对电子电路进行一级一级地作业,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对电子电路的调试。此外,分块调试法还适用于边安装边调试的情况下,即在整个电子电路中每安装完一个模块就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调试工作。与在电子电路安装完毕之后再进行分块调试的模式相比较的话,虽然该调试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调试工作的难度,但是该工作的效果却是比较理想的,其不仅可以在电力电路安装的过程中立即发现其间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块,且当电子电路安装完毕之后,与之相对应的调试作业也便同时完成了。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分块调试法常被普遍应用于较小的电路中。

1.2整体调试法

与分块调试法不同,整体调试法主要是在整个电子电路都安装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一次性地总调试,而并不对每一模块进行单独地调试。一般情况下,整体调试法常被应用于结构简单的电子电路中,但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调试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分块调试的产品来说,整体调试法的应用在其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电子电路设计常用的调试步骤

在对整个电子电路进行调试的作业时,相关工作人员需掌握具体的调试方法和调试步骤,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在进行电子电路调试工作之前,其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①工作人员需准备好相关性的技术文件,这是保证调试工作正常运行的首要内容,如准备好电子电路的线路图、电力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说明书等文件,这些重要的文件都可以为调试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②在进行调试工作时,其也需要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因此工作人员需准备好相应的使用仪器。一般情况下,调试工作的开展需要的仪器工具主要有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因此在进行电路调试的时候,工作人员还需掌握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以更加有效地完成调试工作。除此之外,在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后,工作人员还需检查仪器是否完好。③调试场地的准备也是调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工作人员需做好调试场地的准备工作,如保证场地的清洁、无漏电风险等。在做好相应的电子电路调试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则需开始进行具体的调试步骤。一般情况下,电子电路设计常用的调试步骤主要有四步,则分别为线路检查、通电检查、功能检测以及指标检测。下面主要对此步骤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2.1线路检查

在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作业中,开展线路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线路检查即为直观性的检查,在该作业过程中,其主要是检查电子电路的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看是否存在错线、少线、多线的情况。此时,为了保障检查工作的质量,相关检查人员可根据电路的设计图纸进行一定的对比,并可在检查的过程中在图纸进行相应的标记,以此不仅可以保障检查工作的思路清晰性,且还能全面地提升线路检查的效果,避免出现漏查的现象。②线路检查还需对元器件的连接方式进行相应的检查,此时在作业过程中则需要借助一定的仪表检查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元件的连接是否到位等。例如,在实际检查作业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试,其主要需观察连线两端连接的元件引脚位置是否与设计图纸的相对应,而通过观察则可及时发现引脚与连线接触不良的故障等。

2.2通电检查

通电检查主要是对接入电源的电子电路进行通电性的检查,以保障整个电路的安全性能。其中,在实际检查作业中,通电检查是不接入任何信号源的,其主要是在接入电源之后观察整个电子电路是否存在冒烟、冒火、出现异味等一些异常的情况,且只有首先进行最初的观察与判断才利于后续的进一步检查。对于正常运行的电子电路来说,其在通电之后并不会出现发热、发烫的情况,因此当观察到通电检查中存在任何的异常情况时,相关人员也无需太过紧张,其首先需要做的事便是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根据实际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可将发生故障的元器件拔出,待排除其存在的故障之后再对其进行电源测试。此时,在接入元器件时,其需认真检查元器件的引脚连接是否正确以及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下,待确定电子电路所处的状态为正常状态时,其可再一次接通电源实行通电检查。

2.3功能检测

通常情况下,功能检测也是不需要接入信号源的。在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中,功能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检测电路在静态工作下的参数值,即主要是测试电路静态的工作状态,看其所显示的相关数据是否合理。例如,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检测放大功能的元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的放大区域内;检测数字电子电路中的各个电路输入端、输出端的电瓶电压值是否合理,以及检测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否正常等;对于运算放大器来说,工作人员在检查电路中的正、负电源之外,还需进一步检查调零电路是否存在零点漂移的情况,以此保障整个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全面化的电子电路功能检测,在进行功能检测作业时还需在电路输入端接入一定的幅度、频率的信号源,与此同时可通过双踪示波器的运用来进一步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形状、信号幅值、相位关系、频率等相应的参数值,而检测人员即可逐级对此进行全面地检测。

2.4指标检测

在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检测作业之后,则可以基本上确定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状况。其中,指标检测是整个调试作业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其主要是在前面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的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检测。对于整个电子电路的设计来说,其首先便会具备一定的设计要求,而指标检测作业的开展则是根据设计的实际需求对其中的相关性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其可以通过准确地记录测试数据来进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以通过确定电子电路中的技术参数是否合格来实现指标检测的目标。其中,如若相关参数标准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则相关人员需对整个电子电路设计图纸进行再一次地分析与研究,以通过不断开展调试作业来实现设计图纸的合理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电路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应对电路的调试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需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加强对电路的调试管理,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调试方法,从而通过对电子电路进行有效性的调试管理来优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质量,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子电路的真正实效性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泓.电子电路设计常用调试方法与步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124.

[2]王向东.浅谈常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2,22:304.

[3]电子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完全指导[J].现代电子技术,2013,22:34.

篇2

关键词:可靠性仿真技术;课改要求;任务驱动;电路设计

1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需求分析

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主要是以虚拟仪器设备替代现实电子元器件,从而为电子电路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从而更好了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促使课程回归教学的本质。1.1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内在需求。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学生可以参与拟订设计方案、仿真模拟等环节,从电路的设计方案、仿真模拟等环节,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1.2实现层次化和差异化教学的必然选择。关涉电路设计的技术型教学内容涉及的元器件较为繁杂,且不同元器件性能、参数、封装形式、价格、功耗等存在较大区别,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实验、测试,这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而且因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电子元器件复杂程度的不同,应该据此分层次设定目标,以贴近生活、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这势必增加电子元器件的投入,而仿真模拟电路的设计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呈现电子电路的操作面板和功能,并通过交互式操作完成相应测试任务,不仅满足了教学需求,而且控制了教学成本。

2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方案

2.1电路设计的整体流程。可靠性仿真技术可以检验电路存在的故障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为了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以典型电路电源模块设计为例,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可靠性仿真实验,其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2.2电路设计的具体步骤。2.2.1设计信息采集。为了实现电源电路的优化设计,应详细搜集其应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等信息,具体包含所采用的元器件、原材料特性2.2.2数字样机建模。电路设计中数字样机建模须采用专业软件实现,但因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应该目标层次,将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不同设计知识分配到各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分步设计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由此才能确保电路设计学习的效果,通常存在热设计信息和振动设计信息两类建模方式,具体的建模步骤为:首先根据将所获取的电路信息进行简化,完成CAD数字样机模型的构建,并依据热设计信息建立CFD数字样机模型,而后依据振动设计信息建立FEA数字样机模型。其次,为确保CFD数字样机与物理样机的一致性,须对其进行修正与验证,利用对电源模块工作状态热测量的方式,获取其关键元器件点温度测试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修正电源模块CFD数字样机的边界条件、期间参数,由此实现对CFD数字样机的修正。再次,同理,也须采用相同的方法对FED数字样机进行修正,且测试过程中,应该在约束条件下对电源模块重点部位,关键元器件进行模态分析,并依据结果完成修正。2.2.3应力分析。温度应力分析选用MentorGraphics公司的FloTherMV90分析计算电源模块CFD数字样机模型,经过分析可知,电源模块设计中如元器件排布不合理,则会导致电路设计存在热分布过度集中的缺陷。分析中,平台环境温度70℃设定为第一参考温度条件,电源模块表层军温度72℃设为第二参考温度条件,经过分析,为电源模块所在分级提供5V工作电源的功率器区域,是热分布较集中的部位,需要修正电路设计方案。而对于振动应力分析,则选用ANSYS公司的ANSYSWorkbench12.1分析计算电源模块FEA数字样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电源模块中元器件数量和重量排布、安装方式设计不合理,使得电源模块产生局部共振的设计问题,应该据此进行及时修正,以优化电路设计。

3结束语

本文将可靠性仿真技术引入电路设计之中,将电路细化分类,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由简入繁、逐步引导,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分层实现,也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作者:宋月丽 刘立军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朝新,任斌,陈洁,董绪.基于虚拟实验平台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发与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2,14:44-47.

篇3

关键词:绘制原理图;PCB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51-02

一、导言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和PCB成为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Protel99SE功能强大,能进行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PCB设计、PLD设计、各类报表等工作。本文将以FM收音机电路设计为例,讲述Protel 99SE在PCB设计中的应用。

1.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1]。电路原理图设计通常有以下六个步骤,即启动Protel99SE原理图编辑器、设置图纸大小和版面、放置元器件、对放置的元器件布局布线、对布局布线进行调整、保存文档并打印输出。

2.PCB的设计步骤。印制电路板图(PCB)的设计由七个步骤构成,即绘制电路原理图、创建PCB文档、规划电路板、装元器件封装库及网络表、元器件的布局、布线、文档保存与输出。

二、印制电路板设计实例――FM收音机电路设计

1.FM收音机原理图设计。原理图设计是PCB设计的基础,原理图的正确是电路板布局布线的前提。①创建原理图设计文件,在Protel 99SE主菜单栏File菜单中选择子菜单New,在“New Design Database”对话框中设置数据库的名称“FM收音机电路设计.ddb”和保存路径,完成创建。在新建数据库中单击主菜栏File中的New…,选择“Schematic Document”图标,生成一个原理图设计文件,命名为“FM收音机.Sch”。②设置图样参数,FM收音机电路图采用A4号图纸。单击主菜单栏的Design菜单,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择Option…选项,将默认的图样幅面“B”改为“A4”。③放置元器件,在Libraries选项中选择所需的元器件库,并选定元器件,双击元器件名,然后单击鼠标左键放置元器件,可以多次放置。值得注意的是,在FM收音机电路设计中,现有的库中不提供SC1088,需要自己制作该元器件。④放置连线和节点,然后在连线工具栏中单击按钮,在连线的起点处单击鼠标左键,拖动鼠标至另一元器件的引脚,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完成此连线的绘制。如果连线相交,则需要添加节点,单击连线工具栏中的按钮,在需要添加节点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完成节点的设置[2]。⑤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有两种方式,即通过菜单Place\\Power Port,或者使用连线工具栏(Wiring Tools)中的按钮。⑥编辑元器件属性,根据电路原理图的需要,设置元器件名称、封装和参数等相关属性。完成以上步骤,原理图绘制完毕,如图1所示。⑦保存文件,绘制完毕后,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保存文件。

2.检查原理图电气规则。使用Protel 99 SE的电气规则,即执行菜单命令Tool/ ERC,进行电气规则检查。发现错误,根据错误信息改正。

3.创建网络表。网络表是电路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执行菜单命令Design/ Create Netlist,生成与原理图同名的文件,其扩展名为“.NET”。

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①进入印刷电路板设计界面,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选择PCB Document图标,新建PCB设计文档,命名为“FM收音机.PCB”。②规划电路板,在“FM收音机.PCB”工作界面中选取KeepOut Layer,执行Track命令,绘制FM收音机电路的边框,其形状为矩形,大小为80mmΧ60mm。③设置设计规则的相关参数,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选择Routing按钮。在Rules Classes中根据电路板设计要求设置参数[3]。“FM收音机电路”PCB板的设计要求如下:信号层为Top Layer和Bottom Layer,无电源层。顶层布线形态为“Horizontal”,底层布线形态为“Vertical”;过孔(Via)设置为穿透式过孔;元件安装方式为贴片式(SMT),可以双面布局;布线宽度(Width)设置为8~12mil,推荐宽度为10mil;过孔、布线安全间距(Clearance)采用默认设置;增加+3V、GND网络设置,将布线宽度设置为20~100mil;推荐宽度为40mil。④加载元件封装库,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取对应的元件封装库。如果有自制的封装,也要将封装所在的库添加到库中。⑤装载网络表,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选择“FM收音机.Net”文件。如果显示无错误,单击Execute按钮完成网络表的装载。⑥元器件布局,Protel 99SE支持自动布局和手动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 可以自动布局。FM收音机布局如图2所示。⑦自动布线,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 按钮,开如对PCB进行自动布线。FM收音机电路板布线图如图3所示。⑧手工调整,自动布线结束后,可能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运用手工调整,将PCB设计得更完美。⑨打印输出PCB,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Preview,生成“FM收音机.PPC”。然后执行菜单命令File/print,打印出PCB图。

三、结语

随着电子产品的新发展,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会日趋复杂。运用Protel设计电路在提高原理图和PCB设计效率的同时,其强大的规则设置也保证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辉.Protel 99SE项目式教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篇4

【关键词】EDA技术;QuartusⅡ;电子设计;VHDL

1.引言

集成电路设计不断向超大规模、低功率、超高速方向发展,其核心技术是基于EDA技术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以集成电路设计为目标,以可编程逻辑器件(如CPLD、FPGA)为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HDL)为设计语言,以EDA软件工具为开发环境,利用强大计算机技术来辅助人们自动完成逻辑化和仿真测试,直到既定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完成。其融合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可以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仿真,PCB设计,CPLD/FPGA设计等。简言之,EDA技术可概括为在开发软件(本文用QuartusⅡ)环境里,用硬件描述语言对电路进行描述,然后经过编译、仿真、修改环节后,最终下载到设计载体(CPLD、FPGA)中,从而完成电路设计的新技术。

以EDA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设计方法和传统的电子设计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点,两种设计方法的流程如下图:

图1 传统电子设计流程图

图2 基于EDA的现代电子设计流程图

比较两种设计方法,基于EDA技术的现在电子设计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系统设计的早期便可进行逐层仿真和修改,借助计算机平台,降低了电路设计和测试的难度,极大程度地缩短了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节约了电子产品的设计成本。DEA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

2.QuartusⅡ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QuartusⅡ软件是Alter公司开发的综合性EDA工具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电子设计功能,充分发挥了FPGA、CPLD和结构化ASIC的效率和性能,包含自有的综合器及仿真器,支持原理图、VHDL、VerilogHDL等多种设计输入,把设计、布局布线和验证功能以及第三方EDA工具无缝的集成在一起。QuartusⅡ与Alter公司的上一代设计工具MAX+plus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继承性。使熟悉MAX+plusⅡ开发环境的设计人员可以快速熟练应用。相比之下,QuartusⅡ软件功能更为强大、设计电路更为便捷,支持的器件更多。增强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编译时间,提升了调试效率。从而缩短了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QuartusⅡ设计流程图

3.在QuartusⅡ环境下的EDA方法设计实例

下面本文在QuartusⅡ环境下,以下降沿D触发器的设计为例来说明基于EDA技术的现代电子设计方法(本文以QuartusⅡ9.0为例)。

3.1 在计算机上安装QuartusⅡ9.0版本软件

QuartusⅡ9.0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不高,现阶段的主流配置完全可以满足其要求。QuartusⅡ9.0安装过程很简单,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3.2 D触发器功能分析

从D触发器真值表可以看出,当时钟信号clk不论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其输出q的状态都保持不变,当时钟信号clk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输出信号q和输入信号d的状态相同。

表1 D触发器真值表

输入d 时钟clk 输出q

× 0 不变

× 1 不变

0 下降沿 0

1 下降沿 1

3.3 D触发器的VHDL描述设计

下面给出D触发器的VHDL描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dff1 is

port(d,clk:in std_logic;

q:out std_logic);

end dff1;

architecture bhv of dff1 is

begin

process(clk)

begin

if clk='1' then

q<=d;

end if;

end process;

end bhv;

上面程序在QuartusⅡ9.0环境下,经保存后进行编译,然后可进行波形仿真。

3.4 设计仿真

VHDL描述程序编译后,建立矢量波形文件,之后可以进行波形仿真,得到如下波形仿真图(如图4所示):

图4 D触发器仿真波形图

此仿真波形符合D触发器真值表,说明电路设计正确。如果波形仿真不符合真值表,说明电路设计有问题,此时可以回到3.3步骤修改VHDL描述程序,直至仿真结果正确为止。

波形仿真正确后,可得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D触发器电路图(如图5所示)如下:

图5 D触发器逻辑电路图

3.5 配置下载测试

整个电路设计、编译仿真无误后,按照FPGA开发板说明书进行引脚锁定,重新进行编译后,然后通过下载电缆线,将产生的sof文件下载至FPGA中,对电路进行测试、验证,完成电路的最终设计。

4.结束语

本文以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的实际电路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EDA技术的现代电子设计方法。通过设计过程可知,DEA技术在现代电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EDA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子产品设计者有必要熟练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各种主流软件开发环境,这样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电子产品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6.

[2]刘江海.EDA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因此,首先需要得到晶体管的输入输出曲线。在ADS中,输入输出关系是通过对晶体管做直流扫描得到的。实验步骤是先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项目(Project)和一个新的设计(Design),然后选择晶体管直流工作点扫描模板(ADS中常用的功能都做成了模板,可以直接调用),并在其提供的元器件库中选择合适的元件,加入到模板中,如图1所示。其次,需要设定晶体管的工作范围,就是IBB和VCE的范围,可以通过扫描参数设置得到,如图2所示。

本例中,IBB的扫描范围是从20uA到100uA,扫描步长为10uA。VCE的扫描范围从0V到5V,扫描步长为0.1V。当扫描参数确定后,点击仿真按钮,就会产生图3的输入输出曲线。图3所示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与课本上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它表明在不同的基极电流IBB作用下,集电极电流IC与集射电压VCE的关系。通过输入输出曲线,可以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实现电路的功能。在本例中,为与教材保持一致,将静态工作点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大致对应于图3中光标m1的位置,软件会自动显示出此处的参数,即IBB=60uA,VCE=3V,IC=6mA。当静态工作点确定后,可以据此设计直流偏置电路。由于本例是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因此需要计算基极和集电极电阻的大小。根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计算结果,可以设计出图6所示电路。验证该电路的方法是对其做直流仿真,并将仿真计算的结果直接显示在电路图中对应的元件和支路上。

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极的电位为809mV,电流为69.9uA,而集电极电位VCE=2.74V,Ic=6.64mA。对比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参数(IBB=60uA,VCE=3V,IC=6mA),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的偏差,这是因为在电路设计中,无论是在静态工作点还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上,都存在近似的过程,因此,任何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近似的设计,由此得到的实际电路都需要经过调试合格后才能够实际使用。以上的例子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设计方法。当课程进一步深入后,可以对本例进行扩展,例如在分析放大电路动态特性时,可以加入不同幅度的输入信号,观察在不同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非线性失真,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篇6

关键词:数字电子钟; 层次电路; Multisim 9; 集成电路

中图分类号:TP319;TN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9-0184-03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Digital Electronic Clock Based on Multisim 9

LUO Ying-xia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00, China)

Abstract:Digital electronic clock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public places, the general methods of circuit design make the connection complex, and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rcuit. The digital electronic clock is designed by medium-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hierarchical circuit design method is used to divid various cell-level circuit design into blocks, connect blocks of all levels into the machine circuit. It has artistic connection, and is easy to understand each unit circuit functions.

Keywords: digital electronic clock; hierarchical circuit; Multisim 9; integrated circuit

数字电子钟是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并有数字显示特点的一种现代计数器,与传统的机械计时器相比,它具有走时准、显示直观、无机械磨损等,因而广泛应用于车站、码头、商店等公共场所。目前,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主要是采用计数器等集成电路构成,由于所用集成电路多,连线杂乱,不便阅读。本文采用层次电路设计,将各单元电路设计成层次电路,这样每个单元电路和整体电路连线一目了然,既美观也便于阅读,还有利于团队设计,因每一层次电路为一独立电路,便于独立设计和修改。

1 设计任务

(1) 电子钟能显示“时”、“分”、“秒”;

(2) 能够实现对“时”、“分”、“秒”的校时。

2 整机框图

数字电子钟主要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显示器、校时电路等组成。秒信号发生器主要由石英晶体振荡器或555振荡器分频后得到;秒、分都是60进制,故由60进制计数器构成;时为24进制,即由24进制计数器构成;显示部分由译码和数码显示构成;校时电路由门电路和开关等构成。整机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电子钟整机框图

3 各部分电路设计

3.1 秒、分、时计数器

秒、分计数采用60进制计数器,时采用24进制计数器。它们都是8个BCD码输出,1个进位输出,1个时钟脉冲输入。在设计层次电路时,皆可设计为1个输入端,9个输出端。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执行Place/New Hierachical Block命令,在file name of Hierachical Block中填入你要设计的电路名称,如“60进制计数器”等,再根据需要在输入、输出端口数中填写所需数字,点“OK”后,即得如图2所示电路层次模块。双击它,得到图3所示窗口,点Edit HB/SC对其内电路进行设计。若要进行修改,同样采用以上步骤。

图2 60进制计数器层次模块

图3 层次块电路设置

由此,采用4518十进制计数器,设计了60进制和24进制的计数器,计数器的内部电路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图4 60进制计数器连线图

3.2 校准电路

同样的方法,设计校准电路的层次电路时,设计为6个输入口、3个输出口,其内部电路如图6所示。为便于使用,将校准开关外接。

校时电路工作过程如图7所示,正常工作情况下,J3断开,J1,J2闭合,秒脉冲进入计数器。当需要对秒进行校正时,闭合和断开J3,直到需要的数字为止;需要对分校正时,J3处于闭合的情况下,断开J2,秒脉冲进入到分计时,则分计数器快速计数,直到显示的时间为需要的数字为止,再闭合J2;同理,可以对时进行校正。

图5 24进制计数器连线图

图6 核准电路连线图

图7 数字电子钟连线图

4 整机电路安装调试

在Multisim中,执行Place/Hierachical Block命令,找到已存储的层次块,点打开即可出现在电路模板中,再在元件库中找出信号发生器和数码显示器。本例中采用现成的信号发生器,可以将信号频率设置为较高频率,以便快速调节。数码显示器直接采用16位数码显示管,因本例中不会出现大于9的数码,即使初始可能出现,可以通过校时电路快速调节为所需数字。

为使各电路接线后能顺利工作,对各层次块可以先分别测试其功能。将信号发生器分别接入60进制和24进制计数器层次块,其输出接数码管或示波器看其是否能完成其功能。对其校准电路,只有当整机电路接好后,按校准电路所说工作方式,看是否能起到时、分、秒的校准。本例中各模块皆能完成其功能,接好整机电路后,能完成所需功能,故本例数字电子钟满足设计任务。

5 结 语

采用层次电路设计方法,对数字电子钟进行了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该电路的设计任务。整机电路连线美观,各部分电路功能明确,便于理解整体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等。在数字电路及其他更多的课程中都涉及到较复杂的电路设计,若是采用层次电路设计方法,既便于对电路的理解,也便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故而层次电路设计方法将会广泛地应用在大型复杂电路系统的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志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聂典.Multisim 9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周凯.EWB虚拟电子实验室:Multisim 7 & Ultiboard 7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罗映祥.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在差分电路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169-173.

[6]罗映祥.Multisim 2001电路仿真软件在负反馈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7):161-162.

[7]汪建立.基于Multisim 2001软件的数显抢答器设计与仿真[J].鄂州大学学报,2004,11(4):23-26.

篇7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 EDA技术 电路

一、EDA技术在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模拟电路通常是电工技术教学中的难点,一是电路结构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其次,学生不了解该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可以适当将EDA技术穿插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从实际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引出与课程关键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下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如何将EDA设计过程与电工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例:使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实现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直流偏置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工技术中模拟电路部分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课程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法与图解法来确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后续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本例从电路设计的实际过程出发,引出相应的知识点。

在讲解例子之前,需要给学生明确的是在实际的有源电路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晶体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设计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可能在电路图上区别不大,重要的是其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例如,低噪声功率放大器需要无失真地放大微弱信号,因此它的静态工作点需要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而高功率放大电路为了尽可能提高输出效率,通常静态工作点选择到靠近截止区,而混频器、倍频器等电路,主要为了使用其非线性性能,因此,它们的静态工作点通常要靠近饱和区。其次,需要强调的是电路设计是电路分析的逆过程,遵循的步骤是根据输入输出关系,确定静态工作点,再得到直流偏置电路,与课程中计算直流工作点的顺序正好相反,但是,它们所反映出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确定静态工作点,就是根据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基极电流IBB和集电极电流IC,集射电压UCE。因此,首先需要得到晶体管的输入输出曲线。在ADS中,输入输出关系是通过对晶体管做直流扫描得到的。实验步骤是先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项目和一个新的设计,然后选择晶体管直流工作点扫描模板,并在其提供的元器件库中选择合适的元件,加入到模板中。

其次,需要设定晶体管的工作范围,就是IBB和VCE的范围,可以通过扫描参数设置得到。

图1所示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与课本上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它表明在不同的基极电流IBB作用下,集电极电流IC与集射电压VCE的关系。通过输入输出曲线,可以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实现电路的功能。在本例中,为与教材保持一致,将静态工作点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大致对应于图3中光标m1的位置,软件会自动显示出此处的参数,即IBB=60uA,VCE=3V,IC=6mA。当静态工作点确定后,可以据此设计直流偏置电路。由于本例是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因此需要计算基极和集电极电阻的大小。在ADS中,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自动计算,但是需要手动输入相关的公式。

图1晶体管输入输出关系

EqnRb=(5-VBE)/IBB[5]

EqnRc=(5-VCE)/IC.i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计算结果。当选择Ibb=60uA时,对应的基射电压和基极电阻在一个范围内变动,因此只能选择一个近似的值VBE=0.8V,Rb=60K。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的集电极电阻Rc=340。当所有的参数都计算得到后,需要对该电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调整。验证电路及其参数如图2所示。

根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计算结果,可以设计出图4所示电路。验证该电路的方法是对其做直流仿真,并将仿真计算的结果直接显示在电路图中对应的元件和支路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极的电位为809mV,电流为69.9uA,而集电极电位VCE=2.74V,Ic=6.64mA。对比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参数(IBB=60uA,VCE=3V,IC=6mA),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的偏差,这是因为在电路设计中,无论是在静态工作点还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上,都存在近似的过程,因此,任何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近似的设计,由此得到的实际电路都需要经过调试合格后才能够实际使用。

图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以上的例子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设计方法。当课程进一步深入后,可以对本例进行扩展,例如在分析放大电路动态特性时,可以加入不同幅度的输入信号,观察在不同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非线性失真,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在电工技术课堂上增加EDA设计的过程,可以使课程从纯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极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同时,课本上的理论与公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它们已经融合到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两个简单的设计就可以熟练掌握,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数字逻辑;Multisim12.0软件;仿真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33-02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及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也能够自己动手设计调试实用的数字电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Multisim12.0仿真软件进行数字电路的模拟和演示,对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透彻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采用Multisim12.0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建各种电路,摆脱实验箱的束缚。Multisim12.0软件的使用使得数字逻辑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实验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1]。

一、Multisim 12.0软件的特点

Multisim12.0是一个集电路原理图设计和电路功能测试为一体的虚拟仿真软件,它为数字电路仿真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模型,如时钟信号、各类门电路、各种集成组合逻辑器件、时序逻辑器件等,同时提供了种类齐全的虚拟仪器,如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和直流电源等。Multisim12.0仿真软件具有详细的电路分析功能,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种电子电路,它将原理图的创建、电路的测试分析、结果的图表显示等全部集成到同一个电路窗口中,具有和真实环境一致的可视化界面,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实验工作台,与实物操作几乎相同[2]。

二、Multisim12.0应用于“数字逻辑”课堂教学

在“数字逻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且难以理解,借助Multisim12.0仿真软件进行数字电路的模拟和演示,可以直观地显示电路的功能和波形,把理论知识和电路运行结果加以对照、分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解用逻辑门设计小规模组合电路时,一般是按照逻辑功能分析、真值表、表达式和逻辑图的顺序设计电路,然后举例讲解。以一个三人表决电路设计为例,假设用A,B,C分别表示三个输入变量,同意用1表示,不同意用0表示,F表示结果,通过用1表示,不通过用0表示。通过列真值表、表达式和化简等步骤得到输出表达式F(A,B,C)=AB+BC+AC,若用与非门实现,则F(A,B,C)=,可以画出相应的逻辑图。如果教师仅仅在黑板上或者多媒体课件中画出逻辑图,相当于纸上谈兵,学生可能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解题方法,甚至是死记硬背设计步骤,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在multisim12.0仿真软件中绘制出电路原理图,将输入端分别连接3个开关用于输入高低电平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显示结果。通过切换开关状态,按照真值表的顺序改变输入高低电平信号,观察发光二极管亮、熄的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电路工作结果,之前讲解的设计方法便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利用仿真软件中的逻辑转换仪得到组合逻辑电路的真值表,快速判断电路的正确性。

此外,还可以讨论一下如果用其他类型的逻辑门实现该逻辑功能电路,比如与门和或门或者或非门,又该如何将表达式变形?如何绘制电路原理图?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都会积极参与讨论,课后也会迫不及待地去利用Multisim12.0软件进行验证。同时,鼓励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字电路制作一些小发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并利用Multisim12.0软件实现和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

三、Multisim12.0应用于“数字逻辑”实验教学

“数字逻辑”课程实验中传统实验项目一般利用面包板及用中小规模芯片完成电路设计,适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一些中小规模电路的构建与测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则比较费时,如数字钟、抢答器、交通灯控制器、密码锁等。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因一根导线连接错误、一个连接点接触不良,致使实验受阻,甚至无法完成,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利用Multisim12.O可以实现数字电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修改调试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在任意装有该软件的计算机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测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3]。

在时序电路设计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数字秒表电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理论分析可知,整个电路由秒脉冲产生电路,计数电路和译码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第一步用555定时器和电阻电容构成多谐振荡器,由公式T=0.7(R1+2R2)计算求得适当的电阻值,使得输出波形频率为1kHz,利用3片74LS90芯片级联构成1000倍分频器将多谐振荡器输出信号进行分频,从而得到秒脉冲信号。虽然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电阻值,但是要想调试出精确的秒脉冲信号,需要在电路搭建好之后利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等仪器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频率或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阻值。第二步选择两片74LS161芯片实现60进制计数电路。74LS161芯片为16进制计数器,利用清零法分别实现6进制和10进制计数器,然后用乘数法实现610进制计数器。将第一步调试好的秒脉冲信号作为输入计数脉冲,计数器的输出可以连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熄规律判断电路输出是否满足要求,也可以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计数器输出的8路波形判断结果的正确性。第三步采用两个共阴极七段数码管进行秒表显示,由两片74LS48芯片作为七段字型译码器,将第二步中两个计数器的输出信号分别送译码器,两个译码器的输出分别连接两个七段数码管,通过译码器译码和驱动七段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

由设计步骤可知,整个数字秒表电路的设计制作需要用到10个以上的集成芯片,电路连线多且复杂,调试过程需要调整电阻值,需要用到电源、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如果采用传统的硬件实验方法,学生需要事先查找大量资料,画出粗略的硬件电路图,准备所需芯片和足够的导线,然后在面包板或者实验箱上直接搭建硬件实物电路,借助实验仪器观察结果。由于实验室只能提供有限的元器件和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若所选用芯片不合适,或者电路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或者哪个芯片有问题,又或者哪一根线不通,有时候很难检查出具体问题,即便检查出来又可能要重新设计电路,在四个学时内实验很难完成。不少学生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直接照搬其他同学的电路或者要求老师直接给出可行的电路图,然后只是机械按照硬件电路图连线。连线完成后如果发现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也只是简单地直接拆除和重新连线,因为不理解电路工作原理,根本就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实验过程就变成了重复地拆线和连线的简单劳动。大多这样的学生即便实验做完了,可电路工作原理却完全不懂,根本达不到通过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4]。

相反,如果使用仿真软件,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后就可以在仿真软件平台上选择元器件直接搭建电路,可以任意选择芯片而不必理会材料消耗、可以放心大胆地连接电路而不用担心电路连接错误而造成器件损坏的问题。仿真软件中提供的电源、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等可以任意选取使用,这样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分析问题和调试电路。比如在秒表电路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任意调整电阻值,借助仿真软件提供的示波器调试出精确的秒脉冲信号;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各种型号的计数器芯片设计分频器和60进制计数器;也可以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和相应的译码器设计显示电路。

通过软件仿真实验,选择符合要求的元器件,设计出满意的电路,然后在实验箱或面包板上搭建硬件实物电路,通过实物电路验证实验结果,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利用仿真软件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各种设计方案,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Multisim12.0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演示,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使得数字逻辑理论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实验教学中利用Multisim12.0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5]。因此,有效利用Multisim12.0仿真软件能够对数字逻辑课程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银霞.“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04-105.

[2]黄智伟.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电气安全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general design rules, the basic step as well as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explosion-proof type and measures.

Key words: electric control; circuit design; electrical safety issues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电气控制电路中,控制信号种类复杂,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标GB 4728—1985等要求来合理的布局电路图,使设计最优化。同时,工矿企业的安全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目前已经研制出大量的不同防爆型式的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和电气防爆措施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也给工矿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1.1 拟定技术参数

根据选定的拖动方案及控制方式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拟订出各部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1.2 绘制具体电路

根据各部分的要求,设计出原理框图中各个部分的具体电路。对于每一部分的设计总是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联锁与保护、总体检查,反复修改与完善的步骤进行。

1.3 绘制总原理图

按系统框图结构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

1.4 正确选用原理线路中每一个电器元件,并制订元器件目录清单对于比较简单的控制线路,可以省略前两步,直接进行原理图设计和电器元件选用。但对于比较复杂的自动控制线路,就必须按上述过程一步一步进行设计。只有各个独立部分都达到技术要求,才能保证总体技术要求的实现,保证总装调试的顺利进行。

2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应在充分满足生产工艺电气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并且力求工作可靠、动作准确、结构简单、操作安装检修方便。一般应做到:

2.1 保证控制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诸如:电器元件要正确连接、尽量减少触头数,缩短连接导线、防止寄生电路、在设计控制电路时应尽量避免许多电器依次动作才能接通一个电器的现象,设计的电路应该能够适应所在电网的情况等。

2.2 保证电气控制电路的安全性

电气控制电路在事故的情况下,亦应能保证操作人员、电气设备、生产机械的安全,并能有效制止事故的扩大,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致造成事故。常用的保护措施有:采用漏电保护开关的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失压保护、联锁保护、行程保护、过容保护及极限位置保护等。

2.3 正确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接线腔的进线口,必须用标准规定的形式密封,如用弹性密封圈密封或用电缆密封夹紧接头等。禁止采用填充密封胶泥、石棉绳等其他方法代替。在现场检修时,当防爆电气设备的旋转部分未完全停止之前不得开盖。

3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3.1 分析设计法

这种设计方法又称为经验设计法。所谓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去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经过考验的成熟电路,按各部分的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设计过程中,要随时增减元器件和改变触点的组合方式,以满足拖动系统的工作条件和控制要求,经过反复修改得到理想的控制线路。它的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在电气设计中被普遍采用;其缺点是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当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全时会影响线路工作的可靠性。为此,应反复审核电路工作情况,有条件时还应进行模拟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直到电路动作准确无误,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止。

3.2 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这一数学工具来进行电路设计。采用逻辑设计法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案,所用元件数量少,各元件能充分发挥作用,当给定条件变化时,能指出电路相应变化的内在规律,在设计复杂控制线路时,更能显示出它的优点。任何控制线路、控制对象与控制条件之间都可以用逻辑函数式来表示,所以逻辑法不仅能用于线路设计,也可以用于线路简化和读图分析。逻辑代数读图法的优点是各控制元件的关系能一目了然,不会读错和遗漏。此外,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逻辑电路的两种基本类型,对应的设计方法也各有不同。

4 防爆类型与防爆措施

4.1 电气设备防爆的类型和等级

4.1.1 电气设备的防爆类型

根据防爆的原理,针对不同的用途,电气设备的防爆类型有以下几种:

4.1.1.1 防止点火源的产生。代表有增安型电器设备。主要是对于一些正常工作时不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表面的电器设备,在结构上再采取一些附加的保护措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1.1.2 用介质隔离点火源。这是隔离点火源的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采用安全介质包围电气设备的导电部件,导电部件产生的火花无法接触爆炸性混合物。利用此种方法的代表有正压型电气设备、充油型电气设备、浇封型电气设备等。

4.1.1.3 用外壳限制爆炸和隔离点火源。代表有隔爆型电气设备。它利用外壳罩住导电部分,阻止爆炸向外部传播,是一种传统的隔离防爆。

4.1.1.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典型的代表有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主要是通过限制电路在危险场合产生的能量,达到防爆的目的。

4.1.2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

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等级的划分是根据设备使用的类别、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温度组别、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来划分的。我国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温度的差异,组别又分为T1、T2、T3、T4、T5、T6六组,引燃温度用t(℃)表示,各组别的引燃温度为:

T1为:450℃

T2为:300℃

T3为:200℃

T4为:135℃

T5为:100℃

T6为:85℃

4.2 电气防爆的技术与措施

4.2.1 危险环境的划分与注意事项

危险环境不同,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就不同,采取的防爆措施也就不一样。根据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可以划分为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爆炸与火灾密切相关,火灾容易并发爆炸。因此,防爆安全除按防火安全要求外,也需要格外注意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线路的安装。在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上,电气设备的选用要与当地危险环境相适应;在防爆电气线路的安装上,电气线路的安装位置、敷设方式、导线材质、连接方法等均要与区域危险等级相一致,确保防爆的安全。

4.2.2 电气防爆安全技术与措施

电气防爆安全技术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4.2.2.1 要尽量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采取封闭措施,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泄漏;清理现场积尘、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积累;设计正压室,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扩散到有引燃源的区域;采取开放式作业或通风措施,稀释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空间充填惰性气体或不活泼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2.2.2 采取隔离措施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一般应该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常见的隔离措施有电动机隔墙传动、照明灯隔玻璃窗照明等,通过隔离进一步达到防爆的效果。

4.2.2.3 切断引起爆炸的源头

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设计的选用上,要与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组别相一致,这样才能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包括电流、电压、温升和温度不超过允许范围,包括绝缘良好、连接和接触良好、整体完好无损、清洁、标志清晰等方面。

4.2.2.4 接地措施的采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应将所有不带电金属物体做等电位联结,如低压由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TN—S系统,不得采用TN—C系统;低压由不接地系统配电,应采用IT系统,并应该安装必须的保护和报警装置。

5 结束语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具有很多的优点,已经深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但是电路设计任何的缺陷都将是严重的安全隐患,都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电气防爆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久超.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00,3:18-20.

[2] 史国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本文对目前在电子电气通信专业的课程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提出了改进思路,针对目前在实验中采用软件仿真代替搭建实验电路的流行做法,提出了商榷。本文建议在低年级短学期阶段让学生接触电路板制作、高频防电磁干扰设计准则,通过制作通用高频电路板并调试高频电路,接触高频电路设计,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电路的兴趣,培养电路调试能力,缩短未来高频电路实验需要的时间,在高频实验中将软件仿真和电路搭建调试结合,用软件仿真验证理论知识,用搭建电路实现功能。

关键词

电子线路;实验;仿真;电路搭建

1前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又称通信电子线路,是高校电子、电气、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工程实践性较强,通常必须配有相应的实验课程。通过调查目前国内高校针对该课程相应的实验课程设计,我们发现目前该课程理论阶段一般设置课时为36-64学时,而相应的实验通常有10-24课时。高频电路类似于乐高积木,即其每个部分基本功能实现都具有固定的经典电路,整体电路设计需要根据电路参数计算,在每个功能部分从几个经典电路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即可,这样多个基本功能电路采用乐高积木般组合搭建而成最终电路,这点与低频电路不同,低频电路很多时候需要自己设计,而高频主要还是“搭积木”。这样看似乎该课程实验很简单,其实不然,在很多侧重理工的大学(通常这类大学对该课程要求更高、赋予更多课时),该课程和对应的实验课均被称为“杀手课程”,很多学生提起来都头疼。高频电路实验主要是对教授的经典电路进行验证,因此设计部分不是难点,实验的难点在于如何成功调试电路。在实际实验中常常会出现设计验证成功,但电路不成功的情况,比如高频振荡电路无论如何都无法起振、功率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严重失真等现象,这源于高频电路中电磁干扰很严重,为消除电磁干扰对走线的粗细、走线的拐角、电源线的布设位置、接地处理、哪里需要添加去耦合电容、去耦合电容的容值选取多大等等均需要经验,因此有种说法:“能设计开发模拟高频电路的工程师如同老中医,越老越珍贵。”而这些知识理论上很容易,远比高频电路设计计算容易理解,但实际应用时颇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感慨———飘渺难以把握的感觉,调试相同的2个PCB版,一个很容易就调通了,另一个无论如何效果不好。

2当前实验课程设计现状及问题

正是为了避免高频电路设计容易、调试难的这个特点,当前很多学校在高频电路实验中普遍采用两种方式:(1)软件仿真,目前常用的实验仿真软件有Candence中的pSpice,NI公司的multisim,其中multisim在目前高校应用是最广泛的;(2)使用现成的调试好的实验板/箱,同学只需要改变电路中某个器件的参数,然后通过使用滤波器测试输出变化即可。在我们调研中发现以上两种方式目前前者约占60%出头,并且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后者约占40%。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式进行实验,均避开了电路调试这个环节,的确电路调试时间远大于设计所花费时间,并且可能最终电路还调试不好,而以上两种方式只有做实验快慢的问题,绝不会出现实验做不出的问题,老师减少了工作强度,学生能完成实验,大家皆大欢喜。我校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以上两种方式都采用,我们对以上两种实验方式的反思来自于本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反馈,很多在学校动手能力较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设计还比较简单,如何选择器件参数也会计算,但当PCB板做好需要调试时若电路出现问题,根本就不知所措,没有任何头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排查,单位里老工程师问是否大学里做过实验?答曰做过,软件仿真直接在实验板上测试的。他们反馈希望在大学学习阶段尽早接触实际电路设计调试。我们认为仿真软件代替实验,固然可以使得实验变得简单,学生能够用鼠标键盘改变电路中某个元件的参数,轻而易举地测得某个位置参数变化对输出的影响,对所学理论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但亲手搭建实验电路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对高频电路的设计实验,还是应该以软件仿真、实验板测试和实际电路设计调试相结合,不可简单用一个代替另一个。但做高频实际电路,需要的时间很长,不可控因素较多,而大学高频电路实验课程一般有10-24学时,有的学校甚至少至只有6学时,在如此少的时间内面对复杂电磁干扰下的电路,能调试成功电路的难度还是相当大,如果学生经过很长时间不能完成电路,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彻底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实验改革思路

为了保证实验能达到验证电路设计理论、调试电路的目的,同时在此前提下将任务简单化,笔者提出了高频电路系列实验的改革方案,即“从娃娃抓起”,将该实验分两个分阶段完成,从大学一年级就逐步开始实施。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该实验进行分解,其中某些分解的部分与其他课程实验、实习、短学期相结合,并将这些结合后的实验结果用于后续的高频电路实验中,相当于拉长了该课程的实际实验学时,具体思路为将整个高频电路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学期的短学期电子线路实习阶段,在此阶段完成部分高频电路实验内容;第二阶段为第六学期的高频电路实验阶段,在此阶段完成高频电路具体功能实现的调试和学习。

3.1第一阶段改革方案

首先由高频电路实验教师设计一个通用的高频电路实验版,在这个实验版上可以完成目前高频电路实验课程需要的所有实验。这步由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老师和理论课教师合作商讨完成,无需学生参与。教师将该通用板的原理图和PCB图交给负责一年级暑假电子线路实习的老师,通常电子、通信、电气专业在一年级暑假会有电子线路短学期实习,这时候学生们实际上还没有接触电路设计的任何理论知识,以往短学期实习是让他们学习使用制电路图软件,并最终做出实际电路,而电路多来自于在这之后的二年级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后将短学期实习内容略做修改:学习使用制版图的软件,学习高频防电磁干扰的基本设计理念,根据老师给出的原理图画出PCB图。由于此时的学生既没有电路基本知识也无调试电路板的经验,仅有在步骤(2)中学习到的一些理论,在此情况下他们画出的PCB图必然和能实际应用的PCB图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短学期指导教师的纠错:在同学上交自己的PCB图后,短学期指导老师将高频电路实验老师设计的PCB图发给每个同学,同学自己比较两个PCB设计的差异,对照在步骤(2)中高频设计基本理念,分析自己的设计与老师给出的设计中有哪些不同?这些差异中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哪些部分是违背了高频设计基本理念的?写出总结报告,并根据参考图修改自己的通用电路板的PCB图,在此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与短学期指导老师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老师商榷,最终完成制版。电路焊接练习:当通用PCB版制成后,由高频电路实验老师给出高频电路中的几个常用电路(每个电路是PCB的一部分),由学生自行选择哪个电路(或者说PCB板哪个部分)进行焊接练习。考虑到此时的同学们没有电路分析知识,这里我们推荐选择高频振荡电路或者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因为这两个电路调试相对简单,每个同学任选一个作为焊接电路,将分体元件焊接在PCB板上,分体元件由短学期指导老师统一采购分发给同学们。此过程没有改变电路实习短学期的教学目的———训练学生焊接电路,电路所使用的器件、各个器件参数均由高频电路实验老师指定,学生仅在此过程中练习焊接技术。短学期实习阶段的电路调试,此电路调试不同于高频电路实验课的调试,在此阶段同学们主要检查电路是否虚焊,有无短路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短学期解决),学会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体电路效果的调试需要应用电路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此阶段同学们还不具备条件,如果前面的调试都顺利完成,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进一步的简单效果测试。电路调试过程中,不仅负责电路实习的老师在场,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老师也要在场,帮助带领同学们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于短学期实习时间较长,并且时间集中,相比于高年级的实验课时时间上充裕了很多,通过电路调试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学会了示波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由于电路原理对于一年级的同学还是没有概念的,因此每一步骤的调试都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比如测量输入信号后测试三极管输出,三极管的输出放大信号应该是输入信号的多少倍,老师必须告诉同学倍数的范围在多少以内是合理的,诸如此类。对应高频电磁干扰的问题,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处理,而要求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找答案,这部分知识对理论要求不高,所以学生即使没有学过电路知识也可以理解,再经过一段学生自己找资料解决问题的阶段后,高频电路实验老师帮助学生一起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通过一年级的短学期经历,激发同学们对电路设计的兴趣,而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引导他们在二年级时学习低频电路有好奇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低频电路是高频电路的基础课程,只有低频电路学好了,高频电路才有可能学好,所以适当调整一年级短学期实习内容,可以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短学期的学习,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调试电路板,学习高频防止电磁干扰的方法等,这样可以提高在高频电路实验中的效率,减少调试电路所花费的时间。

3.2第二阶段改革方案

我们建议在高频电路实验中将软件仿真与硬件电路调试结合,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在经典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实验中,先用软件仿真电路,通过更改负载值、基极电压,调整分压值,更改输入电源电压等,在软件中观察输出电压、电流的变化,并画出对应曲线,将该曲线与理论曲线相比较,验证理论,正如前面所述,这样实验花费时间较少,难度低,学生都能做出来,不会有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然后固定各部分参数值,让学生使用他们自己一年级短学期制作的分离元件搭建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能调试,即用焊接好的电路板达到设计功能要求,由于已经在一年级处理过电磁干扰的问题了,此时工作量大为减少,他们面对新的高频电路无法工作时,惶恐感没那么强烈,多少还是有些经验的,加上实验老师的辅导协同帮助,绝大部分同学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然后我们采用反向设计法进行实验:在现成的实验箱中任选一功能模块,这些模块都是二层电路板设计,对这个功能首先学生进行电路设计,为加快时间只需完成原理图设计即可,然后学生被要求画出试验箱中该模块的电路,比较自己设计的电路与实际电路之间的异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这些差异哪些是允许的、无关紧要的,哪些是由于设计不当引发而必须改正的,写出分析报告。通过反向设计,同学们能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差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可掉以轻心,多思考,积累经验。

4总结

我们三年前进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在改革的第一年在一年级同学短学期期间也要求二年级同学一道参与制作PCB板、焊接元器件,到了三年级下学期这些同学学习高频电路时,他们已经迫不及待要验证自己以往的劳动成果了,调试电路时主动性大大增强,几乎没有人像以往那样什么问题都等老师来解决,很多同学自发组成讨论组,自己上网查资料,基本能做到独立调试好电路,相比用软件仿真和用实验板,教师在该课程实验阶段的工作量会有些增加,同学们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实验电路调试也是可行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均在可承受范围内,但实际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作者:侯俊 陈文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雪.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5(12):48-49.

[2]陈耿彪,黄浩铭.基于载体、技术与分组三维交互的本科实验教学[J].教学研究,2014(6):101-103.

[3]刘颖,王向军,单潮龙,刘德红.虚拟和实际相结合的电路实验考核方法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90-292.

[4]张建红,贺林.电路实验考核创新研究与实践[J].创新体系建设,2013(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