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关于2014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省卫生厅《<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及《区医疗卫生系统禁烟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区卫生系统禁烟责任书》的各项要求,保证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制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内容
1、组织领导(10分):组织健全、责任落实,有禁烟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领导带头禁烟等。
2、禁烟考评制度(5分):有禁烟制度,有奖惩考核办法和日常考核记录。
3、禁烟环境布置(35分):单位醒目位置张贴禁烟宣传标语,单位走廊、办公室等五类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禁烟氛围浓厚,单位室内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等。
4、禁烟监督巡查(10分):单位内有禁烟监督员和巡查员,并有培训记录及工作记录、值班表等。
5、禁烟宣传教育(10分):有固定宣传栏,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有宣传资料。
6、禁烟劝阻(5分):对职工培训材料,有禁烟劝导员。
7、为职工提供禁烟帮助(5分):有职工吸烟情况分析,为职工提供戒烟服务。
8、烟草禁售(5分):单位内商店、小卖部不出售烟草制品。
9、医务人员禁烟知识和简短戒烟干预(10分):医务人员了解禁烟知识,相关科室人员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提供简短戒烟指导并有记录。
10、戒烟服务(5分):有戒烟门诊或戒烟医生并有工作记录,设有戒烟咨询电话并有工作记录。
二、考核形式
1、定期考核
局禁烟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要求及《区卫生系统禁烟责任书》要求等,对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分标准,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工作。
2、随机抽查和暗访
建立随机抽查和暗访制度,对抽查、暗访发现的问题,除要求抓好整改、落实外,还要对照评分标准逐项扣分并纳入综合考核验收。
3、扣分项目
⑴被市、区通报批评的有一次分别扣2分、1分;
⑵被市、区新闻媒体曝光的有一次分别扣2分、1分;
三、奖惩办法
1、奖励:禁烟工作实行保证金制度,每个单位分别向卫生局缴纳保证金1000元,对按期完成无烟单位创建任务的单位全额返还保证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篇2
【关键词】医疗机构 科室绩效核算 问题及对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各个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导致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的科室核算,由于情况比较复杂,有部分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科室核算与医疗机构科室成本核算混淆起来了。为了调查清楚这个问题,作者对昆明市官渡区7家医疗机构的科室核算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医疗机构科室绩效核算的类型
(一)以科室的总体经济收入作为参考标准的核算形式
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在年初的时候对各科室设定一个指标或者总体的任务,通过制定具体的科室总体经济收入额度,根据科室总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科室人员的奖金金额。
(二)以科室人员的考勤为主的核算形式
医疗机构在平时通过记录每位职工的出勤率,来确定发放奖金的金额。
(三)通过实现目标管理来进行的核算
对于那种无奖金的医疗机构适合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核算。各医疗机构遵循有关卫生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相关内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管理任务。从总体的科室业务管理与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对医疗机构员工进行考核期内评分,员工的评分结果越高绩效工资越高。这种方法对提高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的整体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科室的成本核算,不利于医疗机构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四)通过计算科室收支结余进行成本核算
这是当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绩效奖金=(总收入—总成本)×分配比例
从上可以看出这种核算方式主要是通过经济收益来进行分配绩效奖金,缺点就是无法对服务效率和质量进行较好的考核。
二、科室绩效核算的重要性
是否有必要对医疗机构进行科室核算,我们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了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医疗机构人员对科室核算采取支持的态度,大多数认为它是管理医疗机构的重要方法和工具,能实现医疗机构的稳定快速发展。科室绩效核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室绩效核算可以实现人力资源更好的分配,降低医疗机构的成本
加强科室成本核算的目的有以下二个:
一是通过科室成本核算使总体的人员费用降低,达到减员增效的作用。作为医疗部门运作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员费用的降低能大大降低医疗机构的运作成本。医疗机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实行双向志愿选择的用人方式,根据员工的特性合理安排适应的岗位,积极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潜能。这样就能有效阻止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带来的资源浪费。改革和完善临时用工制度,降低临时用工的开支。简化医疗机构内部臃肿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通过精简人员来实现低消耗高效益的管理。
二是通过科室成本核算可以增强医疗机构的成本意识,达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目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转变只重视经济收入而忽略成本的观念,将成本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加强员工成本意识的树立,人人都将成本管理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视。在采购医疗设备和材料的过程中,采用招标制度的形式,并且对医用材料实行计划领用制度,这样能大大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二)有利于降低患者看病的成本,缓解医患关系
将服务效率和质量作为科室核算的重要考量目标之一,对医疗部门的技术创新和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技术效率和疾病的治愈率,进而达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的效果。可通过设定一个门诊与出院患者的平均消费指标来控制病人的医疗花费增长。将服务效率与质量和总体效益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收益。
三、科室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科室核算规范和标准
目前医疗机构科室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现有的考核目标体系不是特别的全面和统一,导致相关卫生部门无法统一考核与管理医疗机构的科室核算。
(二)对于患者看病的成本问题,没有较全面的考核标准
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例如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质量及总体收益等,但很少有制定门诊与出院患者的人均医疗花费控制增长的标准,在考核指标方面缺乏全面性。
四、规范医疗机构科室核算的设想
医疗机构科室核算的目标是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益。
(一)科室核算的目标
科室核算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体成本,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经济负担,进而提高综合效益。
(二)科室分配与核算的原则
1.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公平公正。
2.核算原则:在充分调查做好各种准备实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核算单位,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的运作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科室核算的考核办法
1.考核指标: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效率:员工的工作量以及医院病床的使用率。二是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病人被治愈的多少、手续感染情况等;运营效率指标:门诊与出院患者人均花费、药品收入金额和科室总体的收支结余等。科室管理指标:包括医德医风的培养、执行相关物价政策、工作纪律问题、查房的次数和专业学习等。
2.一般的考核办法:根据核算准则,在考核科室员工的服务效率、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员工的奖金或者绩效工资结合起来,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绩效工资=服务效率奖金额+服务质量奖金额+经济效率奖金额,或绩效工资=综合考核分×收支结余×奖励比例
个人绩效工资=综合考核分×工资额×个人分配系数
参考文献
[1]吴敏.从“看病贵”看医疗体制改革[J].南方医学教育,2006,(02).
[2]周明华.乡镇医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现状和发展[J]. 南方论刊,2009,(12).
[3]燕玉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与公共财政视角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03).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省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市医保定点村卫生室(以下简称村卫生室)全部开展医保业务,患者到村卫生室就医时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参保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基础条件,确保医保业务能开展
继续采取村卫生室直联至全省医保结报平台开展医保业务的方式,地方不得另建系统,增设不必要的业务环节。
为新纳入定点的村卫生室及时分配医保账号并激活。对全市所有定点村卫生室医保报销系统终端运行使用情况进行重新确认,统一在村卫生室计算机屏幕边框和诊室醒目位置粘贴“医保报销账号已激活”标志。
村医开展家庭往诊时,可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登录医保结报平台开展业务)。
建立村医记账报销机制,作为网络不通或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时的一种应急结报方式。
(二)提升能力水平,确保医保业务会开展
采取“县管乡、乡包村”的办法,以“医保扶贫政策”和“医保结报系统应用”为重点,在全市集中开展一次村卫生室网络结报能力现场评估和村医“扫盲”培训。
采取张贴网络结报流程挂图、挂载系统操作流程视频、印发网络结报操作手册、分级建立应用指导群等多种方式,强化医保系统应用指导。
通过定点协议委托乡镇卫生院定期开展村医培训,建立与村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医保常规培训机制。
(三)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医保业务愿开展
参保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能够享受医保门诊统筹相应待遇,报销额度在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通用,并取消贫困人口报销时的起付线。
落实签约服务费医保基金分担政策,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中医保支付的部分列入基金支出预算,并对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费医保基金实现提前预付(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督促指导)。
设立乡村定点机构医保扶贫周转金。对贫困人口较多,特别是因病致贫返贫人员较为集中的乡镇、村屯,可根据定点乡村医疗机构实际,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提出医保周转金使用申请,由医保经办机构予以安排并督促乡镇卫生院拨付至村卫生室。
严格执行医保基金结算制度,确保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月清月结,按时拨付到位。
(四)做好日常监管,确保医保业务依规开展
将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纳入医保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定点协议管理文本,健全医保支付方式。将村卫生室提供医保服务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协议文本,加强考核。
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付费考核标准和门诊保障基金付费考核办法。将村卫生室服务情况和医保对乡镇卫生院结算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付费考核挂钩。
建立数据智能审核机制。对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上传的每笔就医明细数据进行即时审核。对疑似数据,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处理。
将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结报工作作为“2020年医疗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建立村卫生室网络结报数据监测和通报制度,强化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安排挂钩。
督促各部门落实投入责任,确保村卫生室运转经费及各项补偿经费落实到村卫生室村医,对财政补助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各地落实村卫生室村医补偿经费考核结果与下年度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强化绩效考核约束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督促指导)。
三、工作安排
(一)3月底前,对尚未上传2019年医保报销数据的村卫生室,医疗保险经办中心负责督促上报数据并及时结算;
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网络结报工作;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协议管理和结算考核办法。
(二)4月底前,对村卫生室医保账号开通激活进行再核实再确认;
对村卫生室网络覆盖和信号稳定情况、各项补偿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摸排;对村医开展一轮医保业务“扫盲式”培训。
(三)5月底前,工作方案明确的其他工作任务均得到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并长期巩固。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参保患者到村卫生室既能看病又能报销,是检验我市脱贫攻坚成色的重要标准,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指标。局党组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地方相关部门按分工逐项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逐村排查“盲区死角”,不落一室、不漏一项,将村卫生室医保业务开展与标准化建设、村医队伍建设统筹抓,全面提升村卫生室开展各项业务的能力和意愿,确保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二)强化督导检查。
局党组要将村卫生室开展医保业务作为脱贫攻坚调研指导和督战的重点,重点对村医“能不能、会不会、愿不愿”开展医保业务,医保政策落实走不走样,参保患者享没享受相应医保待遇,村医各项应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督促整改到位。对乡镇卫生院挪用克扣、“以物代补”村医应得各项资金经费,疏于管理所辖村卫生室,严重违反医保协议约定的,以及村卫生室拒不开展医保业务、推诿参保患者、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要公开曝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篇4
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县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含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四大类别。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测试三项。
(一)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机构负责考核,考核机构复核。
(二)专业技能测试由县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统一命题,考核机构组织测试,考官必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测试办法:技能测试共考2题,其中必考题1题,从3题中随机抽取一题,备考1题,从20题中随机抽取1题,总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专业知识考试由县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委员会统一命题,考核机构组织考试,考试办法如下:专业知识考试共100题,总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考核程序
(一)简易程序
符合下列条件的采取简易程序,对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医师,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并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采取简易程序考核。良好行为记录包括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县级及以上的奖励、表彰,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和取得技术成果等;不良行为记录包括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受到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发生医疗事故等。对符合简易程序考核的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考核工作成绩、职业道德测评后,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表》(附件4)上签署意见报考核机构审核,不在进行业务水平考核。
(二)一般程序
符合一般程序的医师,由执业注册所在机构对其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附件5)上签署评定意见,经考核机构复核通过后,参加业务水平测试。
四、考核结果判定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考试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即为不合格。不合格人员由县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公室统一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人员,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考核,如不合格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五、时间安排
(一)组织阶段
4月25日-5月15日:县卫计局调整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人员(见附件1),设定县医师定期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定考办”)具体负责辖区内考核工作,设定考核机构及考核片区的划分。
5月16日-5月25日:定考办负责组织辖区内考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考核机构向定考办提交信息登记表(见附件3);受考核机构及医师执业信息发生变动应及时向所在医疗机构备案并及时在《国家计生委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更新修改,机构信息代码(见附件8),不熟悉操作的机构或人员请在医政群下载视频学习。
(二)学习测试阶段
5月26日-6月20日:全县被考核医师在医政群按医师类别下载资料自主学习。
6月1日-6月15日:医疗机构组织注册在本单位的医师的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工作(见附件4、5),并在6月15日前报考核机构复核。
6月30日前考核机构将复核结果汇总(见附件6)通知被考核机构,并将复核结果报定考办备案;被考核机构在接到复核结果后7日内录入考核信息系统,同期开展业务水平测试的报名工作;
7月18日-7月19日:定考办统一命题、组织安排理论水平测试工作,组织巡考小组全程监督各考点业务水平测试工作。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答题卡由考核机构现场收回,以确保测试的公正性。
7月20日-8月10日:定考办组织人员统一阅理论水平测试试卷,并将结果反馈到各考核机构。
(三)总结阶段
8月11日-8月30日:考核机构汇总录入被考核机构人员考核结果(见附件7),并将考核总结报定考办。
六、工作要求
(一)本次医师定期考核实行业务分管院长负责制,各考核机构与被考核机构要精心组织,按照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走过场,认真做好医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保证考核工作规范进行,并取得实效。
(二)试卷领取。各考核机构考试时间前一天到定考办领取专业知识考试试卷,严密保管。
(三)考试组织。每考室30-40人,一人一桌,监考人员2人,前后左右间距不少于60公分。专业知识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当场密封保存,试卷统一销毁。
(四)严格奖惩。
篇5
(一)继续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点医院要认真检查、筛选,正确诊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手术,并及时准确将实施复明手术的患者信息录入“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妥善保存患者病案资料和相关证明,确保2013年任务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使百姓受益。
(二)积极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13个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5个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各单位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内容,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考核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13年要在原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分级管理,建立医院、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医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完善质量安全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和预防、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各级管理组织责任明确,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科室到个人。各级管理组织要按照规定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及时督促整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二)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每一个岗位的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核心制度的各项程序和内涵要求,积极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科室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不定期、分层分级组织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关注急诊、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查对、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等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加以整改,确保核心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市医院手术管理规定(试行)》,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要明确医院手术范围:二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二级专科医院可承担相应科系的乙丙丁级手术,一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丙丁级手术;要明确医师手术范围:二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丙丁级手术,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士不能独立进行手术;一级医院高级职称可承担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手术。要努力实现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坚决杜绝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的现象发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室建设与管理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专业4个病种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各种方案》,借鉴先进地区医院经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第一人民医院要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分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改提高。在降低单病种诊疗费用的同时,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五)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省即将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医务人员要做到全面掌握并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切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各医院要建立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设立专门的病案室或病案柜,实行专(兼)职人员管理,各种登记、记录要齐全。要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组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检查有记录、制度有落实、问题有整改。市卫生局将不定期开展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等专项督导评价活动,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六)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积极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种医疗事故、纠纷隐患。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做好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和分析工作,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肃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失)等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并予以通报。各医院要认真汲取各种途径报道的医疗事故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医院要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医院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通过强化落实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有效措施,采用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回头看”等督导活动,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检查,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确保“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改进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医院推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复诊预约和社区预约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就医24小时预约,全市二级医院的预约诊疗方式不得少于2种,预约诊疗患者比例不低于10%。
(二)推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探索制定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医患感情,赢得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要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和流程,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各医院要简化、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服务措施;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确保病人得到方便、快捷、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门诊、住院次均费用。
四、落实制度,推进药事管理工作
(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完善处方点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重点规范以手术预防用药管理为代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安全。
(二)落实《品和管理条例》。加强品、第一类、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品和第一类购用增补审批制度,进一步落实品、第一类专用病历的建立与管理及专用病历数据月报告等规定。
五、强化惠民措施,不断降低医药费用
(一)继续实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已有的30个单病种诊疗费用控制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个病种实行质量费用控制;
(二)加强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质控水平,扩大辅助检查结果“一单通”的项目范围,认真落实检验结果互认;
(三)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的医院要加强康复科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规范地康复治疗室,组织康复质量骨干积极参加省、市医疗结果康复质量加速规范化培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四)继续做好济困医疗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控制惠民医疗活动的通知》,落实惠民措施,创新惠民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服务活动,减轻特困群体医疗负担;
(五)扎实开展卫生下乡和卫生强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医疗结果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将卫生强基工程与卫生下乡等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卫生支农工作内涵,采取对口支援、组派医疗队、举办培训班和接收人员进修相结合的形式,全市加强受援医院地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负担。
六、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强化行业监管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贯彻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规定,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服务行为监管。
(一)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卫医发〔2008〕35号),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变更等程序,严格准入,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管理和校验的现场审核,探索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坚决杜绝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切实把好人员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把好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报考关和医师执业注册关,严格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审批管理,杜绝挂靠执业资格报考和医师执业注册现象发生。
七、加大力度,巩固无偿献血成果
(一)继续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二)严格临床用血管理。大力推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计划用血,强化输血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和人员培训考核,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严格用血指征管理和输血风险控制,促进医院科学、合理、节约和有计划用血,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八、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认真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经验,着力解决前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儿科、重症医学科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对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演练制度,做好应对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落实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病例筛查、病人隔离、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对重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九、加强中医工作,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按省卫生厅要求在全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发现问题、研究措施、加强整改,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促进中医药特色进农村、进社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必备诊疗器具,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的推广应用工作,提高中医药应用率。
十、常抓不懈,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篇6
第二条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第三条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的审批,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婚前医学检查的审批,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涉外婚前医学检查的审批,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四条申请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当地医疗保健机构设置规划;
(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四)符合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申请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向审批机关,提交《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登记书》并交验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二)有关医师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三)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应向审批机构交纳审批费。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六条审批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在60日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及《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进行审查和核实。经审核合格的,发给《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继续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条申请变更《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许可项目的,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悬挂在明显处所。
第十条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以及家庭接生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技术服务人员的资格考核,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从事婚前医学检查技术服务人员的资格考核,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资格考核,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母婴保健技术人员资格考核内容由卫生部规定。
第十二条母婴保健技术人员资格考核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三条经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得私自或者在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中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
第十四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应当妥善保管,不得出借或者涂改,禁止伪造、变造、盗用以及买卖。
第十五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遗失后,应当及时报告原发证机关,并申请办理补发证书的手续。
第十六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本办法施行后的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师,经考核认定,发给《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已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经考核认定,发给《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和《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进一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现就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8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16号)精神,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基层体系建设与公立医院发展相结合。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国家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让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满意。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做好扩面提标。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率达95%以上,实现全社会应保尽保,政府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2.提高保障水平。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城乡居民医保一档、二档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7万元、12万元。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90%,最高限额提高到5万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3.加大救助力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贫困大学生、低收入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门诊救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高于50%。完善医疗救助信息系统,提高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大力实施低收入困难群体重大疾病临时救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
4.加强基金管理。严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强化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职责,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责任,确保基金安全。(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5.加强费用控制。大力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医药费用支付方式,转变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控费责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大对大处方的查处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定期公开医疗机构相关医疗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二)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1.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在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现市级采购配送,零差率销售。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启动全县所有村卫生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
2.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执行基本药物配备政策,全县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按比例配备基本药物,并首选基本药物。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继续开展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严格执行《市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疾病诊疗及基本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基层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和医疗保障支付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报销。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单位考核体系,与财政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挂钩,提高基层单位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充分利用县药品监管平台,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追溯的能力,控制用药安全风险。(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卫生局)
(三)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9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推进一个民营三甲医院建设;新建2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
(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员三年轮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岗前规范化培训制度,对考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专业毕业生实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相应技术水平。2011年,选派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38名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一个月到一年;选派乡村医生514名到乡镇卫生院短期见习;通过网络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300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和公共卫生人员78人;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对3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10名二级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现场帮扶工作1年;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16名本科医学生。(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调整镇卫生院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模式,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能,切实发挥好乡镇卫生院作为群众健康“守门员”的职责。足额核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行院长竞聘制和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基层队伍。(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编办、财政局)
2.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和调节基金调控线。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绩效工资政策培训和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细化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村卫生室的补助政策,理清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形成的减收和实行绩效工资的增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予以足额补助。(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六)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布局。加快建立县、乡镇、村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纵向的业务合作关系,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到所在医院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发挥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便民门诊等措施,方便患者就医。继续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促进合理规范诊疗。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3.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控制门诊、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研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院长选拨任用、激励约束措施,推进医院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持续内在动力,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七)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落实人员和经费。按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2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标准,配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并对全体人员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培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5元。(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编办、财政局)
2.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使工作重心从诊治疾病为主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移。严格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费向全县人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市下达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达75%以上,农村达6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加强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出台《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严格考核措施,落实补助政策,确保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医改工作力度。调整充实医改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常务工作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医改办要充实医改办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协调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医改工作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财力保障。做好资金测算,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经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要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确定的任务、改革进度和绩效考核结果,将财政补助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加强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篇8
几年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为主干,以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困难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为配套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医疗改革先进单位。吴树宝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事迹受到《中国改革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的表彰。
一、深化改革,探索“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建立市、县两级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社保部门的工伤、生育经办职能和机构统一划归各级医保中心。形成了全市上下一致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征缴扩面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医疗保险参保44.25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连续六年全省第一,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5.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4.98万人。
二、善于攻坚克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向最需要保障的人群倾斜。近几年来,吴树宝深入到机关、企业、医院、药店,广泛深入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医保的真实情况,并详细进行了测算,为政府、主管部门完善调整改革政策提供数据、当好参谋。他提出的完善调整政策方案均被市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门采用。一是吴树宝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政策,实现既有效控制统筹基金的支出,又使参保患者合理负担。20xx年在全面分析了基金的运营情况,根据资金的承受能力,调整个人负担比例,突出解决了乙类药品普遍用于临床,个人负担不合理、患大病人群因家庭困难看不起病而致贫问题、长期患慢性病支付门诊医药费问题。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吴树宝会同行政部门研究制定了《秦皇岛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并经市政府印发。全国多数城市到秦市学习。三是在全国第一家对国有改制、下岗、失业的特困职工建立医疗补助制度。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在改革中实现医、患、保三方利益关系的和谐统一。一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工作。吴树宝会同卫生、医药部门成立了专门审核小组,对市直123家医疗机构和155家零售药店全部进行了资格审查。二是实行医疗服务目标化管理。三是严肃查处“两定”单位的严重违规行为,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和广大参保人员利益。四是制定《考核办法》,实行竞争准入、警示淘汰制度。
篇9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
一、绩效考核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实行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相挂钩,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促进我院职工全面履行职责;坚持自我测评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做到随时能接受上级领导的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收入待遇相结合,实行优劳优酬、兼顾公平;向一线岗位倾斜、向重要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差距的原则。
二、绩效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本绩效考核方案和每个岗位的考核标准,经院绩效考核小组讨论,职工大会通过后,报市卫生局审核批准后执行。
卫生院成立绩效工资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对本院职工绩效工资的考核。
三、确定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分岗位系数、考核系数。岗位系数由卫生院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性、劳动风险、技术含量以及职工的职称、兼职情况确定分配系数为:医疗岗,护理岗、公共卫生岗(合作医疗)1.1,中医岗、药剂岗、管理岗1.0,医技岗(检验、心电、B超)、后勤岗(收款岗、出纳岗)0.9,兼职岗可加0.1(只加一次);考核系数确定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优秀为1.3;合格为1.0;基本合格为0.9;不合格为0.6。在工作考核中,考核系数确定为0的,除绩效工资不能发放外,基础工资也按百分比发放。分配系数最后的确定,将岗位系数与考核系数相乘。
四、绩效工资的核算方法
(一)绩效工资构成。
除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提高10%部分、艰苦边远津贴、卫生费、护龄津贴等)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将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暂确定为40%,奖励性绩效工资确定为60%。
(二)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分配。
除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每月考勤等情况按月发放。病假、事假、旷工扣除标准按照卫生局《同江镇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修订稿)同卫办发文件规定执行。
1、病假:病假必须持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方可办理病假手续。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工作人员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发给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
(2)工作人员病假超过2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的90%; 工作年限满10年的,照发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
(3)工作人员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按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工作年限不满10年,发给本人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的70%;工作年限满10年和10年以上的发给本人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的80%。
2、事假:事假必须经院长批准。工作人员请事假,全年累计不超过二十天或连续事假不超过十天的,照发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连续事假超过十天或全年事假累计超过二十天的,超过天数按本人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的70%发放;全年事假超过三十天的,超过天数按本人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的50%发放;全年事假超过六十天,超过天数扣发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
3、旷工:按旷工天数扣发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
扣除个人除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外的工资充入单位考核周期内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卫生院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是按照市卫生局对卫生院考核结果而确定的。
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单位可分配绩效工资总量÷(职工考核得分和×职工平均岗位系数)×本人考核得分×本人分配系数
五、绩效考核内容
德、能、勤、绩、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否决性指标。
(一)德、能、勤、绩、廉是指考核职工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本职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完成工作质量、取得成绩和社会效益;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廉洁自律、医德医风等方面。
(二)服务数量是指考核职工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包括门诊、住院诊疗及护理人次、处方量、辅助诊断人次、疫苗接种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等。
(三)服务质量是指考核各岗位专业质量的合格率。包括:门诊及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护理文书记录合格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达标率。
(四)群众满意度是指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每个职工实行满意度测评,每个月发20张测评票。院内设群众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
(五)否决性指标是指发生医疗责任事故、挂床骗保、医德医风败坏的实行一票否决,当月有否决票的,当月无绩效工资。
六、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采取百分制考核标准。德、能、勤、绩、廉指标占35%、服务质量指标占30%、服务数量指标占30%、群众满意度指标占5%。
卫生院考核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20份 。每季度对职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每半年为一个考核周期。考核小组对照考核标准,通过调阅资料、实地查看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其中将德、能、勤、绩、廉和群众满意度考核标准设定为通用部分,通用部分的考核标准适用于每一名职工;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考核标准,按照岗位不同分别设定,分为医疗、护理、药剂、公共卫生、合作医疗、财务、收款员、后勤考核单元。对兼职人员的考核,按照兼职岗位分别进行考核。
篇10
为切实做好医改回头看工作,我院制定了《张庄镇卫生院医改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目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成立了张化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对照政策,逐条核实,对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属于自身未尽职责的,积极整改弥补,对于政策需要完善的,积极建言,不断改进。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自20XX年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三制四统一,我们走过了大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规范推动期。这一阶段从20XX年3月22日至6月,因为担心财政补偿难以到位,很多工作只是字面和口头上要求,出台了一些文件,主要抓了政策宣传、渠道规范、原有药品的消化,以卫生院的实施为主。
第二阶段是正规实施期,20XX年6月开始。这一阶段狠抓药品的配备、采购、使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①加强补助经费考核管理。制定了《张庄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三统一考核管理办法》,②将药品三制四统一纳入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额及院长绩效工资挂钩;③严格执行药品采购发票五不签制度。凡是采购渠道、采购品种、该备案的未备案等所有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药品采购发票一律不予签字,不签字者卫生院不得入账付款;④坚持定期通报,以宣传政策、通报情况、促进工作。
第三阶段是是将省规划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及新农合门诊直报期。这一阶段从20XX年4月份起,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狠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铺面,4月1日开始,以33家省规划卫生室铺设网络、安装电脑、打印机、人员培训为主,以抓村卫生室的规范采购为主。二是规范推进,6月1日开始,限6月底将非基本药物全部销售及处理,将死角死面彻底清理干净;三是全面实施,7月1日开始,包括备药、采购、验货、结算等,全部按照省市规定落实到位。
总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一是平抑了药品市场价格,二是规避了商业贿赂行为,三是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的推进,逐步革除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用药习惯,造福老百姓,促进医疗机构公益性回归。
(三)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方面
3、基层人才培养方面。医改三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万名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等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利用医疗专家进千村的机遇,加大与总院的合作,定期人员进修学习,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4、乡村一体化制度落实方面。医改三年,在乡村一体化方面,我们以药品采购为核心,重点开展了 九统一管理,即统一采购配备基本药品;统一指导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统一下达公共卫生任务并督促落实;统一新农合报销补助审核管理;统一村卫生室资产管理;统一开展业务培训;统一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标示标牌;统一绩效考核,核算兑现村医补助。
5、绩效考核。为切实加强卫生院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工资保障了,没人看病了现象发生,20XX年在原有考核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新的绩效考核办法,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管理、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之中。坚持分级考核,卫生院对职工实行月考核,下月兑现绩效工资。将考核结果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额、院长及每一位职工的绩效工资挂钩。基本保持了医疗服务数量和费用的增量目标。
6、村医补助。确保村医补助及时足额到位是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网底不破的关键。按照新医改要求,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门诊直报,实施药品三制四统一, 即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退休制,对卫生室实行政务、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村医原有通过药品加成取得收入这一主要渠道被堵死,代之以政府补贴,加之新医改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村医的事多了,村医过去自己挣自己花,收入主要从病人就医中收取的模式变成了三个一点儿的模式,即国家补一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合疗报一点儿、病人交一点儿,而且国家补那一点儿成了比较重要的。因此国家补助能否及时足额到位就显得十分关键。近三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补助村医公共卫生、药品三制四统一补助村医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面临政策困局。具体表现在:①目录脱离基层实际。目前基本药物品种数明显不够用,尤其是儿科用药等,严重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正常开展,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功能萎缩,老百姓和医务人员意见很大。②政策存在缺陷。动态调整机制不活(尽管制定了《药品统一采购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但调整是需要时间的,而病人的治疗用药是不能等待的,尤其是一些急救药和常用药)、配送不能到末端(配送只到乡镇,无法保证药品收货查验核对的执行,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谁应该负责,尤其给一些比较偏远和年事已高的村医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也不符合《药品管理法》规定)。③实施结果难以预测。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总体上严重影响了临床用药和患者治疗,导致医务人员有意见,老百姓有意见。大量的病人无法在基层完成治疗,只好逐级上转,出现新的看病难、看病贵。政府给老百姓的好政策,比如卫生院与卫生室的合疗门诊报销、卫生院的住院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等全部泡汤。④村级门诊合疗统筹的开始,是为了本村村民就近看病,但有些村卫生室人员老化、一村多室难合并等,引起了村民的极大不满。
二是专业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和编制等问题影响了服务质量。一方面是专业人员缺乏,服务力量薄弱。集中表现在一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及人员数量不足,要为7万人口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繁重,卫生院工作压力大;二方面专业化程度低,大部分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几乎很少有预防医学专业的;要做好这么多的工作实在很难。
三是落后的行政机制和观念是导致医改深入推进的重大阻力。①目前的编制制度根本无法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我院医疗机构,医院的服务数量成倍增加而编制始终不变,致使医院存在大量的临时人员;②传统的思维惯式,根本无法推行彻底意义上的人事制度改革,说是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实际上我们一直走着用人由组织批,人员由单位用,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与职称挂钩,职称由上面评,工资由组织调的老路,谁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