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1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

篇1

【关键词】 疗养院;老年;高血压病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7-02

高血压可使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在老年人群中,约为50%以上的患病率,且随着我国人口渐步入老龄化,高血压发病人数呈不断升高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疗养院多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占有较高比例,实施全面整体的健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疗养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自2012年1月实施健康管理,就实施后的相关资料与实施前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64-86岁。均符合国际高血压病学会和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老年痴呆、语言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1.2.1 个体化健康教育 使高血压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管理实施的目的。高血压属“生活方式病”,对不良生活方式认真改变,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防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大部分患者比较重视药物处方,未意识到保健处方的重要性。同时,还需向患者强调,高血压除血压水平单纯升高外,对肾、脑、心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也造成一定影响,属“心血管综合征”。健康教育需将此作为重要内容。

1.2.2 健康教育方案的实施 ①按需施教:患者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依据其性格、文化素养、生活习惯、人文背景、心理特征、性格、掌握保健知识的程度、理解能力、疾病状况、对健康知识需求的迫切性等实施针对性的宣教[2]。②语言生动易懂:避免患者对疾病过分担心,但又不能掉以轻心,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血压水平良好控制的重要性。③心理安慰:尊重、关怀、理解患者,让其感觉医务人员陪同其面对疾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消除焦虑情绪,以提供参与的积极性。④健康教育形式:采用发放规范化的健康宣教手册,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集中健康宣教、开办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果。

1.2.3 疗养期间的血压监测 ①加强入院时血压监测:患者在入院时因环境或劳累的影响,血压水平通常会呈稍高表现。依据此种情况,可先对病史进行询问,对用药先不急于调整,对即往血压情况进行了解后,若略有升高,但无不适症状,可强调及时休息,对血压水平加强监测,依据血压情况在入院1-2d后再采取措施干预。②规范血压监测制度:高血压病管理中,维持达标、平稳的血压较为重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清晨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而大部分老年患者,多因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早饭后服用药物。故每天需患者行至少两次的血压测量,时间为早8点及晚20点,使患者加以重视并配合,获得较高的达标率。

1.2.4 个体化出院指导 依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疗养期间血压控制情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把在疗养院的健康教育管理延伸至院外家庭,以达到对高血压病良好控制的目的[3]。

1.2.5 定期随访 为入院疗养的患者详细建档,分档监测血压水平。定期电话随访,对非药物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依据治疗情况,由临床医师对患者行全面体检后,再对药物做出调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管理后血压正常值知晓人数、遵医用药人数、血压波动影响因素知晓人数、血压有效控制人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高血压以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为目的,对血压进行良好控制的基础,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行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依据疗养院工作特点,行合理的健康教育、跟踪随访、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改善,使遵医性提高。对血压水平进行控制,可显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如行健康管理,跟踪随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加以掌握,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控制血压水平并提出治疗意见,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防。同时坚持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的危害和基本知识,并行运动、生活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效掌握,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善,对各种引起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定时监测,认知到终生服药的重要性,杜绝治疗中的消极性和随意性,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全面控制血压水平,全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雁,胡云.社会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探讨[J].护理杂志,2007,24(10):63-64.

篇2

方法:选择社区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将以上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除接受单纯健康教育外,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血压慢病管理。

结果: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降压效果,需要结合各种慢病管理手段,如:膳食、运动、服药及自我血压监测的综合指导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使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大大的降低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障,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 慢病管理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0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7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社区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良的物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有关[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其正在吞噬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和生命[2]。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对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分别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前者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血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在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诊断标准为2009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沟通交流能力;②年龄在54±5.6周岁;③患者或家属能理解并配合;④有联系电话及社区管辖,将符合条件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慢病管理。

1.2.1 护理评估阶段。根据社区提供的部分信息及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无吸烟饮酒史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1.2.2 健康管理阶段。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心理调节、行为管理、血压监测等健康管理。

1.2.2.1 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慢病管理等知识的讲解,使其对高血压病有初步的认知。

1.2.2.2 用药指导。帮助高血压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终身持续用药,不可随意间断。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能自行加减药物剂量,达到降压效果后改用维持药量,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1.2.2.3 心理调节。帮助高血压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

1.2.2.4 行为管理。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合理运动,戒烟控酒,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3~5次,每次40分钟左右,在饮食上限盐限糖,控制脂肪、动物内脏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补充钾、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1.2.2.5 血压监测。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使其每天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地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如血压波动较大,及时电话咨询。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12个月后,患者回到社区医院由同一人使用同一血压计,在同一部位(左臂肱动脉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Z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实验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在56.2±4.9岁;对照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4.9±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值比较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对两组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很多人到最后发病才被发现的。在本研究中对确诊高血压人群,在进行单纯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慢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其血压控制情况优于仅接受健康教育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师,2009,47(2):108-109

[2] 姚崇华主编.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分册.高血压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本院2009年10月到2015年3月14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与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2]相符合。其中,男71例,女73例,年龄为49~85岁,平均年龄为(67.41±6.94)岁;高血压分级:I级55例,II级46例,III级4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至高中48例,专科及以上39例;无其他器质性病变,144例患者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

1.2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正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必要随访,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其健康管理方法如下: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和举办高血压的防治报告等。定时测量血压及相关指标并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其内容包括:①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②减轻体重。③控制饮酒。④培养良好遵医行为。告知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更改药物及剂量。同时,在健康管理中,注意纠正患者的社会认知偏差,注重其自我效能作用。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其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水平。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管理前,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05.4±11.0)mmHg、(161.2±13.5)mmHg,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05.5±10.9)mmHg、(161.3±13.4)mmHg,管理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86.0±2.4)mmHg、(128.5±4.0)mmHg,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94.4±7.6)mmHg、(153.7±6.3)mmHg。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脑卒中1例,冠心病2例,心力衰竭1例,肾功能衰竭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94%;对照组并发脑卒中13例,冠心病8例,心力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4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

3讨论

篇4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管理;中风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228-2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同时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对中风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8月至2006年12月自愿接受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患者312例,男性157例,女性155例,年龄43.24±5.32;常规自我管理患者310例,男性155例,女性155例,年龄44.12±4.98。各组患者均无脑中风病史。

1.1.2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999年WHO/ISH推荐标准和2005年修定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2方法

1.2.1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

①建档:危险分层对高血压患者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档案,对建档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根据体检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②健康教育:每月在社区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形成、危害到高血压病的饮食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科普讲座;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病知识宣传栏,每3~6个月更换一次内容;对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案分析及针对性指导。

③生活干预: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向社区每个家庭发放盐勺、油壶,对居民进行控制食盐及限油饮食提供依据。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降至6g,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

④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根据患者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降压药物种类及药物组合,从小剂量开始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直至血压达标。利尿剂:氢氯噻嗪、螺内酯;β阻滞剂:美托洛尔;ACEI:依那普利;CCB: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药物联合方案,心力衰竭:利尿剂、β阻滞剂、ACEI;心肌梗死后:β阻滞剂、ACEI;冠心病高危因素: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糖尿病:β阻滞剂、ACEI、CCB;慢性肾病:ACEI、CCB;预防中风复发:利尿剂、CCB。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药,降糖药等。

⑤血压控制目标值高血压患者:

⑥监测随访:开始每周监测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每月监测血压、定期评估并记录在案,对不能自觉复诊患者电话询问指导。对因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需进一步检查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实行双向转诊,并对转诊情况记录入档,出院后继续进行社区管理。

1.2.2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血压分层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随访两组患者的中风率至2010年3月。

1.2.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按α=0.05检验水准,P

2结果

随访至2010年3月,规范化社区管理组中风人数59人,中风率为18.91%,自我管理组中风人数129人,中风率为41.61%。规范化社区管理组的中风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中风率比较

分组 患者数(人) 中风数(人) 中风率(%)

规范化社区管理组 312 59 18.91

自我管理组 310 129 41.6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目前单一的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最大因素。研究表明,到2025年为止,全球将有15亿人口患有高血压病。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存在“三高三低”现象,即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现状不容乐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是当前公共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

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是血压持续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心脏方面,左心室长期面向高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脑方面,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血压极度升高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肾脏方面,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但肾衰竭并不常见。血管方面,除心、脑、肾、血管病变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

其中,脑卒中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脑卒中是高血压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3-5%,且与动脉血压水平呈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积极的降压治疗可明显减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经降压治疗将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至与无脑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为此,新指南中对该人群的降压治疗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张将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压降低至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

高血压病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对人群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3]。本研究表明,规范化社区管理组中风人数59人,中风率为18.91%,自我管理组中风人数129人,中风率为41.61%,规范化社区管理组的中风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组。新近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社区干预能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化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病的致残率、死亡率。规范化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中风率。

参考文献

[1] 王萍.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34-336.

[2] 江宇.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192-195.

篇5

【关键词】社区护士;高血压病管理;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6-02

高血压病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后果严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对社区居民实施规范的高血压病管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社区资料

本社区总户籍人口27345人,下设7个居委,其中高血压病2657人,高血压登记率9.7%,参与高血压病规范化三级管理2601人,高血压管理率97.8%,有56人拒绝规范化管理。

2.管理资料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7个居委设立7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5人组成,分别为全科医生1人、社区护士2人、公卫医生1人、康复治疗师1人,每个居委由固定的团队提供责任制服务,落实每位高血压病人的规范化管理。管理频次要求分三级,一级管理病人3个月随访一次,二级管理病人2个月随访一次,三级管理病人1个月随访一次。管理形式为门诊随访、群体随访、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管理内容包括监测血压、体格检查、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治疗。

3.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护理体会

3.1护士自身方面:

3.1.1扎根社区:社区护士既要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又要履行社区护士职责;社区护士必须要夯实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为提高与居民见面率大部分服务时间是护士下班或休息时间,扎根社区奉献精神尤显重要。

3.1.2疾病知识:社区护士要熟练掌握高血压病的管理知识,高血压病的护理指导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

3.1.3沟通技巧: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工作离不开街道、居委的支持,更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沟通是开展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的剂,社区护士必须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否则开展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3.2护理:

3.2.1心理指导:社区护士通过各种随访方式了解居民患高血压病后的心理信息,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特点进行引导,使之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告知患者高血压病通过积极有效的防治并不可怕;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都可使血压升高;开朗乐观、心情舒畅对于稳定血压意义重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营造患者接受治疗最佳心理状态。

3.2.2饮食指导:高血压病需要合理的饮食调节,护士利用各种形式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因人而异进行饮食指导,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平常以清淡素食为主,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吃或禁食含钠高的咸菜、腌制品等食物,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限制脂肪的摄入,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饮食要定时定量。并向其家属进行宣传,使他们积极配合,让病人得到合理的膳食。

3.2.3生活方式指导:早期患者鼓励适当休息,减少工作压力,防止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运动,根据血压及并发症情况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戒烟限酒,咖啡和浓茶应尽量避免饮用;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作息方式,不要过度兴奋、激动或发怒,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焦虑等各种不良刺激。

3.2.4监测血压:在7个居委设置固定血压监测站,7个居委每周固定监测日,根据管理级别随访时告知患者或家属监测站地点和监测日时间,在监测日下午02:00-04:00,社区护士在监测站为高血压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同时进行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宣教、了解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体征,做好相关记录。

3.2.5服药护理: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长期终身规则治疗,自己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防止发生血压反跳现象,也不能自己随意增加药量,引起血压波动较大;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需起立时,动作要尽量放缓,以免引起性低血压造成晕厥发生意外;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遇有不适及时联系社区医生或其他方式就诊;向病人说明长期规则遵医嘱服药,一般情况血压控制良好,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3.2.6病情变化:社区护士在随访过程中尤其要了解患者的其他症状、体征,有无头昏、头痛、恶心等不适;有无心、脑、肾并发症;有无失眠、情绪紧张及血压波动情况;发放社区健康联系卡,让患者知晓社区医生、社区护士联系方式,及时沟通病情变化。

3.3健康教育:

3.3.1广泛宣教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每月组织健康教育讲座,抓住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小卡片、小册子或小图片等资料,力求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重点在于纠正“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则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1],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对机体危害的严重性,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3.2合理服用降压药物减少并发症: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医嘱定时合理用药,自己不可随意加减药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3.3适当运动: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时间选择在下午6:00-7:00最佳,建议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改变时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3.3.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防病抗病能力:养成低盐低脂饮食习惯,限制动物性脂肪,少食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类及蛋白质较好的食物。适当吃香蕉、大蒜,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的生活制度,血压升高或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篇6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干预; 行为; 服药依从性; 血压

社区护理是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医学知识、不良生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改进了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1年以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病史、体检、辅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42~79岁,平均(48.9±9.7)岁。

1.2 干预方法 患者均被建立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档案,定期系统接受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前、后的效果。

1.2.1 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者纳入观察。

1.2.2 干预教育方法 定期对高血压患者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患者1~2次,测量血压并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不良心理情绪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不利影响;改善饮食的原则是低盐(每天3~6 g)、低脂、低热量;行为原则是戒烟、戒酒、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3 讨论

3.1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和服药依从性堪忧 从医院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缺乏相关预防、保健、正确治疗的知识,更没有有意识地定期监测血压、竭力控制危险因素的行动,因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大多不理想[1-4]。

本课题经过半年的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一系列相关医疗卫生知识、饮食行为习惯、服药依从性都有明显进步,与文献报道相似[5-7],说明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和服药依从性堪忧,特别需要健康教育干预、需要防治知识,高血压这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疾病本身也应该经常获得有效的监测、随访,才有利于改善目前高血压治愈、控制都很糟糕的局面;本组干预后血压得到明显控制的结果,不完全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单独作用,而是护理干预协助和促进了医师处方药物的准确服用,促使患者通过系统掌控危险因素、科学保健、增进服药依从性而间接获得的这种综合效果。

3.2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必须与良好的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 虽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计划性、系统性地开展疾病知识、生活起居、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活动工程,能够促使患者认识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服药的性质、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高血压病控制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方法。然而,笔者的体会是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工作作用的效果受到患者本身积极性的明显限制,尤其是健康教育作用的巩固比较困难,往往是对患者的干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8-9]。本课题干预后仍然有不少患者的改善有限,就是因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差,还需要更长期的教育。因此,笔者体会到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和治疗效果只有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才能持之以恒。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符合社区高血压这种慢性病防治规律,建议把社区护理的重点放在教育患者习得系统的自我管理技巧上来,长期、科学的患者自我管理以及社区护理和医疗的反复监督才能获得最满意的防治效果,值得今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马凤桃,宋丽萍,杨丽洁.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行为及态度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6):1531-1532.

[2] 潘秀娟,李爱群,覃燕平,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07-108.

[3] 魏金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46例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2011,17(1):100-101.

[4] 刘勇.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问题[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2):1567-1568.

[5] 许雪梅.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7C):1934-1935.

[6] 樊丽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126-127.

[7] 田佳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护理指导[J].药品评价,2009,6(4):148.

[8] 肖家连.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26.

篇7

[关键词]规范管理; 高血压;治疗率 ; 控制率;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3-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standar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ntrol rates and improve the impact of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8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178 patients with standar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s, control rates and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to improve markedly increased. Conclusions Hypertension and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rate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bad habits,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Help regulate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an effective good way.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的诊断是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而现状是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处于较差水平。为了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国家实行了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陕西省交通医院社区中心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经过1年的管理,观察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率,控制率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选择

2009年6月至2009年7月对本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在档案建立工作时对居民进行了家族史,个人情况,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治疗情况等方面的询问,按2004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而此次测量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的居民,进行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对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纳入高血压病患者范围。

此次调查的人群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115人,不知道患有高血压病而通过此次调查确定患有高血压病63人。合计178人。

2 管理实施

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对 178名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管理方法:

2.1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危险评估,按低,中,高,极高危分为一,二,三级管理。其中一级管理36人,二级管理83人,三级管理 59 人。一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及尚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2.2 随访形式:电话,门诊,上门。

2.3 管理内容:

A: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大讲堂对全民进行高血压知识宣传,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使患者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监测血压、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B:指导非药物疗法:

通过宣教和督促,促进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面控制高血压及有关危险因素。要做到合理饮食,限制脂肪摄入量,戒烟,限酒(男性饮白酒每天不超过1两),限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食盐),适当运动,保持好心情,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C:用药指导和监督: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结合专科医生的建议,指导使用科学合理的降压药物。坚持长期用药,平稳降压,不随意停用药物。

3 管理效果

2010年8月对规范管理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健康体检。初始管理178人,中途因搬迁退出6人,有效管理172人。

4效果评价

通过对 172 名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使其治疗率上升 58.32%,控制率上升33.2%,同时用药的依从性也明显上升。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危险因素有所降低。

5 讨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掌握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科学正确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提高了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说明高血压规范管理是控制高血压发生和进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版).

篇8

【关键词】 全科医生;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健康档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93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治疗上除戒烟、限酒、减肥、调脂等消除危险因素以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降压[1]。同时高血压病又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因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保证血压持久性达标至关重要[2]。社区是高血压病防治的主要阵地,但是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质量,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及血压的达标率,是我国高血压病防治的当务之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中心所管理的3个社区全体居民三万余人,利用为本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机会,2009年筛查出高血压病患者620例。其中同意接受规范化管理的,2009年370例,2010年增加到490例,2011年增加到649例,本篇选择2009年接受规范化管理的370例为研究对象,男197例,女173例,平均年龄(65.2±15.6)岁,高危46例,中危94例,低危230例。抽烟147例,饮酒58例。入选标准:年龄>50岁。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3]。

1.2 方法 首先按(2010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3个组,高危和极高危为一组,中危为一组,低危为一组。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入户随访,高危组每月随访1次,中危组每2个月随访1次,低危组每3个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现场测血压,了解近期血压波动情况(血压不达标的患者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服药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及戒烟限酒等,每次都有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服药的依从性,血压的达标程度,每次的随访都记录在案。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高血压病专题知识讲座、举办社区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高血压防治手册,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及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每年为患者免费做一次全面体检,包括一般检查,测量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肝胆系统、泌尿系统),胸透等。1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在这些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有6例因年龄原因要随子女生活而迁往外地而失访,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余363例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血压达标率都逐年提高(表1)。除BMI之外血压、血糖、血脂都有明显的降低(表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高血压患者中有57例戒酒,戒酒29例,其余者抽烟饮酒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随着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人数逐年增多。从2009年的370例,增加到2010年490例,2011年为649例(减去迁出及死亡7例,再加上新增36例)。

3 讨论

实践证明,目前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大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是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血压社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这些年我们对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笔者所在辖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科学,全科医师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也越来越完善,居民不良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患者的高血压有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血压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说明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使以前较紧张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部分全科医师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工作中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情况,对策是定期的不间断的进行全科医师的再培训,使全科医师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使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尽快的完善。(2)目前部分居民对全科医生不信任,看病模式是看大病在大医院,治疗在大医院,康复也在大医院,这样的传统观念,让全科医师感到了业务的荒废,感到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对策就是让上级医院的专业人员轮流到社区基层工作,实现全科医师与专业医师的知识交流,同时也让居民知道社区也有名医。政府也可参与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社区药房实行完全的零差价,使居民在社区看病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放心,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居民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3)部分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的上门服务不理解,不信任,认为健康需求调查涉及个人隐私,认为电话随访是“骚扰”,并拒绝入户访视[4],给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阻力,对策是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使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及公益性。(4)全科医生的付出和收入不平衡,目前全科医师的工资是政府按所管辖区的人头给予的一些补偿,另一部分是全科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再收取的一些少许的治疗费,但是这些费用尚不能保证社区人员的工资。全科医师承担了大量的无偿服务,而政府对社区的投入却远远不够,这样全科医师提供的服务越多,社区中心的经济亏损越多,这样使全科医师在工作中很难淡化经济利益,很难全身心的把工作的积极性投入到公共卫生的服务中。对策是由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建立统一的收入和支出两条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坚持公共和公益的基础上运行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补偿[5]。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全社会的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医务人员的努力和群众的配合,因此,防治高血压仍将会是社区慢病防治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倍他乐克治疗55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9):9.

[2] 郭艺芳.降压治疗的核心要素[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51.

[3] 吴凡.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案[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4.

[4] 雷英.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社区服务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34.

篇9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3-01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我国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一亿多人,西北地区占得比例最高,可能与高原气候、水质及生活方式有关。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是通过血液中的高血脂及无机盐的沉积共同作用于血管壁的结果,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造成血管病变,危害心、脑、肾、眼、大血管等其他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占我国中老年死因第一位。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宁夏石嘴山市成立了社区慢病管理系统,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按年龄、病程、男女分类管理,经常随访筛查病人,并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巡回讲演,强化督导,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进行系统管理。

1工作方案

1.1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能,对各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掌握和认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有专门的医生护士负责管理。

1.2为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具体工作有定期出宣传栏,举办专题讲座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现场义诊咨询,解答群众所问的医学常识和疑问,发放宣传资料,定期到社区入户随访或电话询问病情。每年定期一个季度下社区到居委会作义诊、体格检查,筛查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给他们建立档案,进入慢病管理,定期组织病人学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让社区病人和居民了解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病因及严重危害。如年龄、体重或肥胖以及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吸烟大量酗酒,饮食摄入过细、过高热量、运动少精神紧张等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以此为鉴,提高居民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的预防认识。

1.3为居民免费查体、测血压,规定30岁以上社区居民每年组织一次体检,对发现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患者,立即登记,进行一个季度三次复查,确诊以上疾病后,建立档案纳入慢病管理系统。

1.4社区医疗与辖区居委会联动,并在活动场所免费安装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并宣传鼓励大家做有益的健身锻炼。

2干预督导措施

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病较重的有危险信号的如二三期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它并发症,指导他们尽早住院治疗以及出院后如何巩固治疗等。

2.1对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出院后,立即建立档案纳入慢病管理,将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系统管理,定期随访,治疗方案个体化,动态观察病情,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2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必须配合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科学均衡饮食,减轻体重,循序渐进地做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并劝告戒烟戒酒,每日钠的摄入量低于6g,劳逸结合,调节心态舒缓压力等方法。同时要求患者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有规律的服药。

2.3让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参与到高血压等病的监督管理中来,共同改变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不良影响的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加关怀病人和亲属,督导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使他们树立康复的信心。除此之外,社区医生及其患者单位都应积极地从心理、生活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

3效果评价

本社区经过长达7年不懈有效的健康教育,对2.4万社区居民及1228名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重视程度有明显的提高。每次在健康讲座时,大家都积极主动的来听讲及咨询健康知识,使居民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有所了解,知道这三种病早期是可以预防治疗的,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都提高了认识。大部分患者改变了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以前认为没有症状或者血压通过服药正常后可以停药或不吃药,或适合别人吃的药也适合自己,或者不测量血压自作主张购药的错误观点。通过学习后,大部分患者能经常按时监测血压、查血脂、查血糖、测心电图等,明白必须按医嘱服药,不自购药及其他保健品药。使本社区高血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几年高血压脑病、脑血栓、脑出血、心血管病致死致残率有所下降。

4讨论

篇10

[关键词] 延续护理;高血压病;代谢;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c)-0162-03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疾病及高血压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单纯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患者优化治疗的需求,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非常有效的方法[1]。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社区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认知功能、生活质量[2-4],但目前对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高尿酸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自觉处于一种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下,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此本研究拟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代谢指标及负性的影响,以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0~80岁,平均(63.13±10.05)岁。入选标准: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标准。排除标准: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其他脏器疾病患者,并排除有过敏、支气管哮喘、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2.64±9.60)岁,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1例,有吸烟史13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3.62±10.59)岁,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9例,有吸烟史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职业、文化程度、随访期间药物使用及剂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随访的病例在完成相关检查后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氨氯地平治疗;根据患者血脂及尿酸等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苯溴马隆治疗。降压药初始剂量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d、氨氯地平5 mg/d或二者联用;每2周复诊1次,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加用比索洛尔或螺内酯;血压达标后1个月复诊1次。

1.2.2 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规律服用降压药,初诊时给予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并交代服药、饮食、运动一般注意事项,每月复诊时测血压1次;对患者不进行进一步的心脑血管疾病、生活习性、健康知识等方面宣传教育干预。

1.2.2.2 研究组 研究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延续护理干预措施:①建立患者随访指引手册,指引患者随访时注意事项及随访时间,需要完善及携带的资料,促进患者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提高患者接受治疗、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及依从性;②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延续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检测、检查结果、家族史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每2周1次电话询问患者情况,记录至患者个人健康档案;③监测患者血压,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鼓励患者家庭自我血压测量,有利于延续护理小组制定患者血压波动曲线及血压规律,为医生提供用药参考,调整患者降压药物及服药次数、时间,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④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时间、间隔时间、次数,如何正确对待血压的波动,避免盲目增加、减少或停用降压药物;⑤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生活习性、健康知识等方面健康教育,重要的是针对患者个体化状况进行个体化教育,患者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护理小组一一给予解答,进行健康指导;⑥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每2周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当患者情绪变化时,给患者以直接的心理援助,把负性情绪可诱发血压升高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害性告诉患者,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给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使患者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⑦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监督患者戒烟、限酒 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控制体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教会患者掌握适度运动方法、时间、频率、强度, 选择散步、慢舞、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的等张运动,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制定运动处方;在适量运动的同时鼓励患者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用宣传片、图片等形式教育患者吸烟、过量饮酒的危害,与家属一道监督患者,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

1.2.3 实验室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于初始及结束时行血脂、血清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血脂、血清尿酸、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2.4 疗效评判标准

于研究前及心理干预后6个月应用Zung焦虑评定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患者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脑梗死及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1例;研究组无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无上消化道出血及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

研究开始时,两组间各参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血小板、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研究组患者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显示,研究开始时,两组间在基本资料、血压、体重指数、代谢指标、焦虑及抑郁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压、血清TC、LDL、尿酸、焦虑及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有下降的趋势。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内外实践证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可明显减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血压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依从性差是最重要因素[6]。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延续护理,治疗依从性会降低,导致血压控制不稳,生存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重视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尤为重要。延续护理是指由医院转移到家庭过程中所提供的护理照顾[7]。延续护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医疗信息和心理支持,有针对地采取护理措施,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庭系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并且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本研究显示,研究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1例,研究组无上消化道出血及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提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代谢指标及降低血压、体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有可能防止或延缓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脑梗塞住院治疗,研究组无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由于其潜在的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伤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躯体造成影响,对心理和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负性情绪影响患者血压控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时导致患者放弃治疗,放大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影响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效果,甚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延续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和康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医院应与家庭、社会一道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抗疾病,继续实现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本研究显示,通过延续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能是改善社区高血压病负性情绪的有效手段。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达到2亿,且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8]。因此,要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仅仅依靠医院诊疗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提高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能力,增加患者心理上安全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将可能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水平及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汪旭,刘馨拮.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65-66.

[2] 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3] 黄彦,陈肖平,唐聪燕,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97-99.

[4] 周胜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1-342.

[5] Karen H,EIisabeth W,Andersen NK,et al. Depressio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J]. Psychosomatics,2003,44(1):24-29.

[6] 付萍,徐慧春,林喜爱,等.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46-548.

[7] Brooten D,Maylor MD,York R. Lessons Iearned form testing the quality cost model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APN) transitional care [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02,34(4):369-375.

[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

[9] 王屹,陆冰,丁林峰.曲美他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2,23(3):232-233,237.